INSPECTOR METER 便携式放射性污染剂量仪

INSPECTOR METER 便携式放射性污染剂量仪
INSPECTOR METER 便携式放射性污染剂量仪

INSPECTOR METER 便携式放射性污染剂量仪

一、概述:

该检测仪是一用于保健及安全的仪器,它能最佳地去检测低水平的辐射,可用于测定a、B、Y及X射线辐射。其适用场所为:

?探测和测定表面污染;

?在操作放射性核素时监测可能存在的放射性暴露量:

?调查环境污染;

?测定惰性气体及其它低能放射性核素。

二、仪器的工作原理:

该剂量仪采用一支盖革--弥勒计数管来测定辐射,当每一次射线通过GM管并引起电离时便使该GM管产生一次检测电流脉冲,每个脉冲被电子管电路检测并记录为一个计数,该剂量仪的显示值为在你所选定的模式下的计数值。

由于放射性的随机特性,故由剂量仪所检测到的计数值各分钟都有变化,若取一段平均时间内的读数则较为正确,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长则平均数越准。

三、特点:

该检测仪用于测量a、17、Y及X射线辐射,它最宜用于测定辐射水平的微小变动,且对于大多数常用核素具有高的灵敏度。

该检测仪计数电离事件并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出来。

四、技术指标:

测量范围:

1、剂量率:mR/hr(毫伦/小时)0.001-100

uSV/hr(微希伏/小时)0.01-1000

计量单位换算表

lmR/hr=8.7uGy

2、计数率:CPM(每分钟计数)0-300000

1uSV/hr=10mR/hr

CPS(每秒钟计数)0-5000

3、计数时间选择:1分—24小时,为了精确测量低剂量的a和B射线,可选择1分--24小时连续计数再除以计数时间变为CPM或CPS。

4、精度:<±15%

五、操作方法:

仪器前面板开关介绍

(1)工作状态开关

ON:此位置为开机状态 Off:此位置为关机状态

Audio:置于Audio位置的仪器工作且对所被检测到的照射事件将发出清脆的声响。

(2)测量方式开关

Mr/hr,u SV/hr:此位置为测量剂量率

cPM,CPS:此位置为测量计数率

总计数(Total/Timer):此位置时仪器工作在某段时间间隔内的总计数状态

注意事项:

1、确保探测器窗口与要测的调查源之间无任何阻挡。

2、在进行测量时勿使窗口面向太阳,否则对读数有影响。

3、探头在仪器背面的网状窗内,测量时网状窗须对准被测物。

4、供电电池为9V积层电池。

当方式开关置于mR/hr,uSV/hr或CPM CPS时,读数每三秒钟显示一次,在低计数率的情况下所显示的辐射水平会有明显的波动。

六、选择读数单位:

(1)先按住仪器顶端面板上的+,再将仪器前面板上的开关置于ON位置。

(2)此时显示屏显示0-9之间任一数字。

(3)用顶端面板上的+或-键可使屏幕的数字从0-9滚动。

(4)当数字显示2时,为计量单位选项。

(5)按CAL键,即选定了计量单位选项,计量单位可以选择mR/hrCPS或uSV/hrCPM。

若显示屏显示的单位正是您所需要的,此时按CAL键即可选定。

若显示屏显示的单位不是您所需要的,此时按仪器顶端面板上的按钮+,即选择了另外一个计量单位,再按CAL 即选定。

七、功能菜单:

功能菜单允许用户改变操作参数设定值。激活功能菜单的方法:

先按仪器顶端面板上的+按钮,再将仪器前面板上的开关置于ON位置,显示屏将显示0--9之间任一数字。按+或一按钮,使数字在0--9之间滚动,当出现您所须选项时,按CAL使其进入重新设定。选项速查方法见下表:

八、定时计数的选用

该检测仪可给出你定时计数从1分钟至24小时;期间内的总计数,对小于1分钟的定时计数,则仪器显示出秒的计数,你可在任一时刻用手动方式关闭定时器。

选用定时计数的步骤:

1、置方式开关于总计数/定时器位置,则显示器出现TOTAL。

2、将顶端板上的定时器开关置于SET,则显示出SET酒杯型及最近所选用的定时时间,你第一次选用该定时器,其设定值为00:01,即1分钟。

3、用+和-按钮设定定时时间,该定时时间在1~10分钟内则增量为1分钟,在10~50分钟内增量为10分钟,1~24小时内增量为l小时。

4、将定时器开关扳至oN,则显示屏闪动三次开始计数,在定时期内该酒杯状图符闪动。若您想查看还存留有多少时间,则将定时器开关置于SET,显不的计数将随着设定时间以小时或分逐渐下降为零。

例如:显示值为00:21,还剩余21分钟。

5、在设定时间的终点检测仪鸣叫三次,且在超过15秒后重复鸣叫七次,所显示的数目为总计数。

6、将定时器开关拨至OFF,则恢复正常操作。

欲求定时期内的CPM,可将总计数除以计数时间的分钟数。

射线测定操作方法:

剔除a射线:用一张纸遮住仪器窗口即可滤掉a射线。

剔除B射线:用一张铝薄遮住仪器窗口即可滤掉B射线。

Y射线的测定:射线值测定后减去本底值即可。

放射诊疗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医院放射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总则 第一条 为使本单位一旦发生放射诊疗突发事件时,能迅速采取必要和有效的应急行动,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及环境安全,根据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及《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制度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范围内发生的一切与放射诊疗活动有关的事件,其中影像科与放疗科是重点监管对象。 第三条 本预案所提及的放射性突发事件是指,是指放射诊疗设备突发故障或突遭自然灾害、放射性同位素丢失、被盗或者射线装置、放射性同位素失控而导致工作人员或者公众受到意外的、非自愿的异常照射。 第四条 放射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坚持迅速报告;主动抢救;生命第一;科学施救,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保护现场,收集证据的工作原则。 第五条 医院成立放射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医院应急领导小组),对医院依法处理放射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实施统一指挥、监督和管理。 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组织机构: 医院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业务副院长 组员:影像科主任、放疗科主任、医务科主任、护理部主任、院办公室主任、总务科长、保卫科长 (二)职责: 1.定期对辐射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辐射安全防护情况进行自查和监测,发现事故

隐患,及时落实整改; 2.发生放射性突发事件时,应启动本预案; 3.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辐射事故应急处理; 4.负责向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告事故情况; 5.负责辐射事故应急处理具体方案的研究确定和组织实施工作; 6.负责迅速安置受照人员就医,组织控制区内人员的撤离工作,并及时控制事故影响,防止事故的扩大蔓延。 应急处理程序 (一)放射性同位素泄漏引发的事故处理: 1、放射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通知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保卫科配合负责封锁现场;科室成员与总务后勤人员协调怕配合切断一切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的环节,迅速开展检测,严防对医院人员、食物、水源和医院周围环境的污染; 2、发现人立即上报医院应急领导小组,并由医院领导小组立即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必须配合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处理; 3、对可能受放射性核素污染或者放射损伤的人员,立即采取暂时隔离和应急医疗救援措施,尽最大能力减轻放射性意外对人体的危害,保障病人及医护人员的生命。 4、在采取有效个人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组织专门人员进入事故现场,迅速确定放射性同位素种类、活度、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采取措施彻底清除放射源污染。污染现场尚未达到安全水平以前,不得解除封锁。 (二)人体受超剂量射线照射引发的事故处理: 1、放射科一旦出现超剂量照射的情况,医院有关部门马上协同解决病人医学检查及治疗等问题,同时立即上报医院应急领导小组。 2、放射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停止使用有关仪器,并进行检修。待问题查明后,经检修及鉴定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三)放射源丢失、被盗事故处理: 1、一旦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情况,科室马上组织人员做好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同时向医院应急领导小组和保卫科报告,迅速报告公安部门,积极配合,协助做好案件的调查、侦破工作,早日找回丢失、被盗的反射源,将事故危害缩小到最小范围。 2、事故后处理,医院应急领导小组及相关科室要认真分析思考,找出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所在,落实好整改意见,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放射性污染及防治

放射性污染及防治 (一)放射性污染的定义和特点 在自然界和人工生产的元素中,有一些能自动发生衰变,并放射出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些元素统称为放射性元素或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状态下,来自宇宙的射线和地球环境本身的放射性元素一般不会给生物带来危害。50年代以来,人的活动使得人工辐射和人工放射性物质大大增加,环境中的射线强度随之增强,危害生物的生存,从而产生了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的特点:1.绝大多数放射性核素的毒性,按致毒物本身重量计算,均高于一般的化学毒物。2.按放射性损伤产生的效应,可能给后代的遗传带来隐患。3.放射性剂量的大小只有辐射探测仪才可以探测,非人的感觉器官所能知晓。4.射线具有穿透性,特别是r射线可穿透一定厚度的屏障层。5.放射性核素具有蜕变能力。6.放射性活度只能通过自然衰变而减弱。凭借以上特点,放射性污染深深地吸引了公众的眼球,有关放射性污染的每一次报道都有可能引发公众的恐慌。因此,治理放射性污染,保护环境免受放射性元素的危害,也成为当今环境治理的重要一环。 (二)放射性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想要治理放射性污染,先要对其有大致的了解。放射源包括天然放射源和人工放射源。天然放射源包括宇宙辐射、地球内放射性物质和人体内放射性物质,在世界范围内,天然本底辐射每年对个人的平均辐射剂量为2.4mSv(1sv相当于每克物质吸收0.001J的能量),而人体每

年能接受的最大辐射剂量为100mSv。由此可见,天然本底辐射对环境的危害微乎其微。人工放射源包括原子能工业排放的废物、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医疗放射性以及科研放射性。由于对环境产生危害的主要是人工放射源,因此对人工放射源的处理及预防就成为放射性污染防治的主要方面。 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四大污染源,它们的影响方式也不尽相同:一、原子能工业中核燃料的提炼、精制和核燃料元件的制造,都会有放射性废物产生和废水、废气的排放。这些放射性“三废”都有可能造成污染。由于原子能工业生产过程和操作运行都采取了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三废”排放也受到严格控制,所以对环境的污染并不十分严重。但是当原子能工厂发生意外事故,其污染是相当严重的。比如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美国的三里岛以及日本的福岛核事故,都给民众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和恐慌。 二、在进行大气层、地面或地下核试验时,排入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与大气中的飘尘相结合,由于重力作用或雨雪的冲刷而沉降于地球表面,这些物质称为放射性沉降物或放射性粉尘。放射性沉降物播散的范围很大,往往可以沉降到整个地球表面,而且沉降很慢,一般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落到大气对流层或地面,衰变则需上百年甚至上万年。 三、医疗检查和诊断过程中,患者身体都要受到一定剂量的放射性照射,例如,进行一次肺部x光透视,约接受0.4mSv的剂量,进行一次胃部透视,约接受15mSV的剂量。

核医学科放射性药品污染的紧急处理制度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940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A Group Or Social Organ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 o Abide By The Rules Or Rules Of Action And Require Its Members To Abide By Them. Different Industries Have Their Own Specific Rules Of Ac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Goals According T o The Plan And Requirement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核医学科放射性药品污染的紧急处理 制度通用范本

核医学科放射性药品污染的紧急处理制 度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团体或社会组织中,需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并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都有其具体的做事规则,目的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1、发现有放射性污染后,切勿慌张,要立即截断放射性污染来源,采取措施,勿使污染扩大(用红笔画圈,尽快缩小污染范围)。 2、立即报告负责人。 3、抢救人员防护好,拿抢救药箱到抢救现场。 4、带手套,手持镊子,用吸水纸或水棉由外往里将放射源液体吸去,在尽量将污染区擦干多遍,必要时用湿布洗污染(擦一遍即丢去,另用湿布擦洗),将污染物收集在容器内。

放射性污染监测

第12章放射性污染监测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环境放射性的来源及危害; 2.熟悉放射性测量实验室; 3.掌握放射性监测方法; 4.了解电磁辐射污染监测。 △本章重点 放射性危害、放射性监测 △本章难点 放射性监测方法 △本章教学目录 12.1概述 12.2 放射性监测方法 12.3电磁辐射污染监测 12.1 概述 12.1.1放射性 有些原子核是不稳定的,它能自发地有规律地改变其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这种现象称为核衰变。在核衰变过程中总是放射出具有一定动能的带电或不带电的粒子,即α、β和γ射线,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 凡具有自发地放出射线特征的物质称作放射性物质。 12.1.2放射性的来源 放射性污染物质来源于自然界和人工制造两个方面。 12.1.2.1天然放射性来源 ⑴宇宙射线由初级宇宙射线和次级宇宙射线组成。初级宇宙射线是指从外层空间射到地球大气的高能辐射,主要成分为质子(83%~89%)、α粒子(10%~15%)及原子序Z≥3的轻核和高能电子(1%~2%),这种射线能量很高,可达1020MeV以上。初级宇宙射线与地球大气层中的原子核相互作用,产生的次级粒子和电磁辐射称为次级宇宙射线。 ⑵天然放射性同位素 自然界中天然放射性核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宇宙射线产生的放射线核素。如14N(n,T)12C反应产生的氚,14N(n,P)12C反应产生的14C; ②天然系列放射性核素。这种系列有三个,即铀系,其母体是238U;锕系,其母体是235U;钍系,其母体是232Th。 ③自然界中单独存在的核素。这类核素约有20种,如40K、87Rb、209Bi等。 12.1.2.2 人为放射性核素的来源 a. 核试验及航天事故 b. 核工业 c. 工农业、医学科研等部门对放射性核素的应用 d. 放射性矿的开采和利用 12.1.3放射性核素对人体的危害 途径:呼吸道吸入、消化道摄入、皮肤或粘膜侵入。 其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辐射损伤,辐射引起的电子激发作用和电离作用使机体分子不稳定,导致蛋白质分子键断裂和畸变,破坏对人类新陈代谢有重要意义的酶。辐射不仅可扰乱和破坏机体细胞组织的正常代谢活动,而且可以直接破坏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对人体产生躯体损伤效应(如白血病、恶性肿瘤、生育力降低、寿命缩短等)和遗传损伤效应(流产、遗传性死亡和先天畸形等)。 12.2 放射性监测方法 12.2.1 监测对象和内容 监测对象: ①现场监测,即对放射性物质生产或应用单位内部工作区域所作的监测; ②个人剂量监测,即对放射性专业工作人员或公众作内照射和外照射的剂量监测; ③环境监测,即对放射性物质生产和应用单位外部环境,包括空气、水体、土壤、生物、固体废物等所作的监测。 在环境监测中,主要测定的放射性核素为: ①α放射性核素,即239Pu、226Ra、222Rn、210Po、222Th、234U、235U等; ②β放射性核素,即3H、90Sr、89Sr、134Cs、137Cs、131I和60Co等。这些核素在环境中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其毒性也较大。 对放射性核素具体测量的内容有:①放射源强度、半衰期、射线种类及能量;②环境和人体中放射性物质含量、放射性强度、空间照射量或电离辐射剂量。

放射性物质

放射性物质及其危害 一、什么是放射性物质? 1、某些物质的原子核能发生衰变,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只能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到的射线,物质的这种性质叫放射性。放射性物质是那些能自然的向外辐射能量,发出射线的物质。一般都是原子质量很高的金属,像钚,铀,等。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有三种,它们分别是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2、放射性污染来源 1) 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在大气层进行核试验的情况下,核弹爆炸的瞬间,由炽热蒸汽和气体形成大球(即蘑菇云)携带着弹壳、碎片、地面物和放射性烟云上升,随着与空气的混合,辐射热逐渐损失,温度渐趋降低,于是气态物凝聚成微粒或附着在其它的尘粒上,最后沉降到地面。 2) 核燃料循环的“三废”排放原子能工业的中心问题是核燃料的产生、使用与回收、核燃料循环的各个阶段均会产生“三废”,能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 3) 医疗照射引起的放射性污染目前,由于辐射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已使医用射线源成为主要的环境人工污染源。 4) 其它各方面来源的放射性污染其它辐射污染来源可归纳为两类:一工业、医疗、军队、核舰艇,或研究用的放射源,因运输事故、遗失、偷窃、误用,以及废物处理等失去控制而对居民造成大剂量照射或污染环境;二是一般居民消费用品,包括含有天然或人工放射性核素的产品。 3、放射性物质分类: 1) 低比活度放射性物质 2) 表面污染物体 3) 可裂变物质 4) 特殊形式放射性物质 5) 其他形式放射性物质

二、放射性物质有什么危害? 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要经历物理、物理化学、化学和生物学四个辐射作用的不同阶段。当人体吸收辐射能之后,先在分子水平发生变化,引起分子的电离和激发,尤其是大分子的损伤。有的发生在瞬间,有的需经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的放大过程才能显示所致组织器官的可见损伤,因此时间较久,甚至延迟若干年后才表现出来。 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三方面: 1)直接损伤 放射性物质直接使机体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电离,破坏机体内某些大分子如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蛋白质分子及一些重要的酶。 2)间接损伤 各种放射线首先将体内广泛存在的水分子电离,生成活性很强的 H+、OH-和分子产物等,继而通过它们与机体的有机成份作用,产生与直接损伤作用相同的结果。 3)远期效应 主要包括辐射致癌、白血病、白内障、寿命缩短等方面的损害以及遗传效应等。根据有关资料介绍,青年妇女在怀孕前受到诊断性照射后其小孩发生Downs 综合症的几率增加 9 倍。又如,受广岛、长崎原子弹辐射的孕妇,有的就生下了弱智的孩子。根据医学界权威人士的研究发现,受放射线诊断的孕妇生的孩子小时候患癌和白血病的比例增加。

放射性污染的防治对策

放射性污染的防治对策 1402032026孙小飞环境工程(2)班摘要:本文阐述放射性污染土壤的危害 , 是人们生产、生活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 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和修复。重点探讨了间接防治、直接治理、采用耐辐射微生物、超积累植物和森林等修复技术的防治对策。只有通过有效方法进行治理和修复 , 才能起到阻截废气、废液、废渣进入土壤 ,控制污染源 , 使污染土壤恢复原有的功能。 关键词:放射性 ; 土壤污染; 防治对策 ; 植物修复技术 被放射性核素污染的土壤,其传统的修复方法常破坏环境,因此,对土壤放射性污染的防治对策或修复技术是要视污染情况而定。目前釆取的方法,大致分为间接防治法、直接治理法和生物修复技术三种。 一.放射性污染防治 1.土壤放射性污染的间接防治法 间接防治就是先釆用机械物理、化学、电化学和物理化学联合去污等方法对放射性污染水源、大型设备、车辆等进行去污。然后将放射性污染物焚烧、固化、掩埋,不要让放射性污染物质进入土壤。 1.1.机械物理法 目前主要有:吸尘法,用吸尘器吸除放射性污染物;擦试法,对污染面进行远距离擦试或打磨,并可配备排气净化系统;高压喷射法,利用高压喷头射出水或者蒸气,用机械力破坏污染层,达到去污目的;超声波法,该法利用18-l00kHz机械振动在固液交界面产生空化作用达到去污目的。 1.2.化学法 化学法就是利用化学清洗剂溶解、疏松、剥离设备表面放射性拔紊污腻物,涂层,氧化膜层等,从而达到去污目的。所用化学药品包括无机酸类、有机酸类、氧化还原类,螯合剂类、碱类、表面活性剂(如烷基磺酸盐、烷基吡啶等)以及溶剂、缓蚀剂、促进剂等。清洗方式可用浸泡法、循环法、剥离膜法,从而去除放射性污染物。 1.3.电化学法 该法将去污部件作阳极,电解槽作阴极,在电流作用下污染表面层均匀溶解,污

辐射安全与防护资格考试法规试题1

2020年国家改革了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的方式,由以前的培训机构代发合格证,改为网上培训,网上考核。也就是说以前的经验全部归零。本文是作者仔细研究了大纲后,总结出的部分法律法规试题,希望对大家有用。 作者的希望就是通过做题来通过考试,毕竟看视频和背书太难了。 单选题 1:()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放射性污染防治宣传教育,使公众了解放射性污染防治的有关情况和科学知识。 A:县级 B: 市级 C: 省级 D:国务院 解析:正确答案是A:县级。 2:在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以上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A:县级 B: 市级 C: 省级 D:国务院 解析:正确答案是A:县级。 3:核设施营运单位、核技术利用单位、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单位,负责本单位放射性污染的防治,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承担责任。 A: 放射性废物 B:放射性污染 C: 放射性危害 D:放射性事故 解析:正确答案是B:放射性污染

4:国家对从事放射性污染防治的专业人员实行()制度;对从事放射性污染监测工作的机构实行资质管理制度。 A:许可证 B:资质管理 C:资格管理 D:任命 解析:正确答案是C资格管理。也有可能考对从事放射性污染监测工作的机构实行资质管理制度。 5:运输放射性物质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放射性污染。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A :公安部 B:交通部 C:省级政府 D:国务院 解析:正确答案是D:国务院 6:核设施选址,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在办理核设施选址审批手续前,应当编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未经批准,有关部门不得办理核设施选址批准文件。 A:环境报告表 B:环境影响报告书 C:环境文件 D:许可证申请文件 解析:正确答案是B:环境影响报告书。 7: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负责,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放射性危害)承担责任。 A:放射性污染 B:放射性危害

放射性物质事故案例分系

第七类放射性物质 1、两起放射性物品泄漏引起的污染事故 [案情介绍] 案例一 1976年,有一辆专运放射性物质的列车出轨颠覆,剧烈的冲撞导致存放放射性物质的包装容器破损,内储物质撒漏。当抢险救援队伍赶到时,发现周围环境巳受严重污染。为此有关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排除污染。不幸中之大幸的是事故发生在人迹稀少的地区,由于及时得到控制,才没有造成污染的进一步扩大。 案例二 1983年3月,在某铁路局管辖的一个站点的行李房内发生了更为严重的放射性物品污染事故。当时工人在搬运一件内储放射性同位素碘—131物品的过程中,不小心将物品摔在地上。盛放该物品的铅罐盖固定密封不良,造成内储的小包装物品撒出,在忙乱之中其中一件又被人踩破,造成放射源直接外露。为了消除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有关方面采取了各种措施,火车站的整个行李房封闭了三个月左右。直到经仪器测定辐射污染的程度已降低到对人体不再构成危害时,行李房才重新启用。 [事故原因分析] 尽管对于放射性物品的包装容器要求是相当严格的,标准也相当高,但在运输过程中是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的。本文两案例都是运输与装卸过程中包装容器破损,造成内容物泄漏而引起的放射性危害事故。 [案例评议] 放射性物品能自发和连续地放射出某种类型的物质,这种辐射对人和其它生物能造成伤害,但却不能被人体的任何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觉察到。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由于放出了某种粒子就转变为新核,这种现象称之为衰变。衰变是自发地,连续不断地进行的,一直衰变到原子处于稳定状态,放射性辐射才会停止。然而,由于放射性元素原子的衰变并不是所有原

子同时发生,而是每个时刻只有占原子总数一定比例的原子在衰变,因此整体的衰变过程比较长久,这个物质也就具有较持久的放射性辐射能力。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所造成的破坏力,比起其它危险物品来,其持续危害性十分明显。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已过去十余年了,但经仪器测定,当地的核辐射污染仍然处于令人不安的状态。 正因为放射性物品具特殊危险性,所以对这类物品的包装要求特别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保障要求也特别严格。 2、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 [案情介绍] 1986年4月26日凌晨一时,前苏联乌克兰首府基辅市北郊130公里处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发电机组的反应堆失控并发生爆炸。2000℃的高温和高达每小时一万伦琴的放射量吞噬了现场的一切。在风力影响下,放射性泄漏造成的危害向北欧地区扩展。 国际原子能机构称,这是迄今世界上最为严重的一次核事故。50年内,核电站周围的千万顷沃土将一片荒芜,几十万居民被迫撤离。前苏联政府估算,当年粮食产量将减少2000万吨,经济损失达160亿卢布。然而核泄漏造成最大的危害是对人体的伤害。乌克兰有300万人生活在受核辐射污染的地区。与乌克兰毗邻的白俄罗斯共和国有200万人生活在受放射性物质影响的地区。1996年6月,乌克兰共和国政府宣布,参与清理工作的人员中已有1.25万人死于核辐射。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专家称,要消除核事故造成的污染,至少要100年。 [事故原因分析] 设备陈旧,核反应堆几乎没有什么有效的安全措施。由于操作人员违章操作,引发事故。 [案例评议] 选用这个案例只是想告诉大家,一旦发生核泄漏将会造成多

放射科应急救援预案

放射科应急预案 为了预防和处理放射科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事件,制定如下应急处理预案: 科室应急组织及职责: 科室应急小组组长:放射科主任 成员:放射科全体工作人员。 职责:严格执行放射科各项工作制度及规定,组织实施可能各项意外事件发生的处理和上报 科室意外应急事件的上报制度: 放射科发生意外应急事件后,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积极处理的同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向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并在其指导下工作。 放射科定期自查与监测制度: 放射科质量控制及安全防护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对放射科的医疗治疗、设备性能、抢救物品及药品等进行检查和维护,配合省、市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定期监测与检查,以预防各项意外、应急事件的发生,并保障应急事件处理的有效进行。 应急事件处理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科室各项相关制度与操作规程,做好科室的质量控制,执行科室自查与监测,并配合医院及上级各职能部门的相关工作,为各种突发、应急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做好保障。 放射性事件应急预案 1.放射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通知同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 2.及时上报医疗救护领导小组并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必须配合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处理; 3.组织封闭现场,消除可能导致辐射污染突发事件扩大的隐患;

4.放射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组召集专业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事故处理方案; 5.事故处理必须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和放射卫生防护人员的参与下进行; 6.未取得防护检测人员的允许不得进入事故区域; 7.负责组织抢救、转运伤员; 8.组织灾害消除后重建和环境保护; 9.组织进行总体善后处理。事故处理以后,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放射科各项应急控制处理措施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责任制,积极配合临床科室进行需要的影像学检查,要有高度责任心,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拖延病人。并详细、完整、准确初具诊断报告,妥善保存相关资料。 2、做好传染病防治、消毒及隔离工作,尽量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诊断。 3、为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正常启动,本科室要积极配合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及相关各科室的工作,保证检查到位。 4、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知识的掌握及诊治技能,组织学习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实施办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5、加强科室院内感染管理与监控。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6、检查诊断室要保持通风、清洁。一旦接诊传染病、疑似传染

【环境课件】第八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Chapter8环境中放射性污染监测 教学目的 1. 放射性基础知识 2. 环境中的放射性 3. 放射性辐射防护标准 4.放射性测量实验室和检测仪器 5.放射性监测 教学重点 1 环境中的放射性 2. 放射性辐射防护标准 3.放射性监测 教学方法 课内安排2个学时。 必读教材和参考书页码 教材:369-392多媒体课件: 讲授提纲 8.1 基础知识 8.1.1放射性 有些原子核不稳定,能自发地有规律地改变其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这种现象称为核衰变。在核衰变过程中会放出具有一定动能的带电或不带电粒子,即α、β和γ射线,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放射性物质放出的粒子或光子会对周围介质产生电离作用,造成放射性污染和损伤。 放射性衰变的类型

.衰变衰变不稳定重核(一般原子序大于82)自发放出4He核(α粒子)的过程。如226Ra的。衰变可写成: 226Ra →222Rn + 4He 不同核素所放出的α粒子的动能不等,一般在2--8MeV范围内。:222Rn、218Po、210Po 等核素在衰变时放出单能α射线;231Pa 、226Ra、212Bi等核素在衰变时放出几种能量不同的α射线和能量较低的γ射线。 226Ra衰变有两种方式(分枝衰变): 第一种方式是226Ra放射出4.777MeV的α粒子后变成基态的222Rn,这种方式的几率占94.3%; 另一种方式是226Ra放射出4.589MeV的α粒子后变成激发态的222Rn,然后很快地跃迁至基态222Rn , 并放射出0.188MeV的γ射线,这种衰变方式的几率占5.7%。 α粒子的质量大,速度小,照射物质时易使其原子、分子发生电离或激发,但穿透力小,只能穿过皮肤的角质层。 衰变是放射性核素放射β粒子(即快速电子)的过程,它是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发生互变 的结果。β衰变可分为负β衰变、正β衰变和电子俘获三种类型。 (1) β-衰变:β-衰变是核素中的中子转变为质子并放出一个β-粒子和中微子的过程。β-粒子实际上是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电子。许多β衰变的放射性核素只发射β粒子,不伴随其他的射线,如146C、3215P、9038Cs等,但更多β 衰变的核素常常伴有γ射线,如60Co衰变时,除放射出γ粒外,还放射两种γ射线。 β射线的电子速度比α射线高10倍以上,其穿透能力较强,在空气中能穿透几米至几十米才被吸收;与物质作用时可使其原子电离,也能灼伤皮肤。 (2) β+衰变:核素中质子转变为中子并发射正电子和中微子的过程。电子俘获的含义:不稳定的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使核中的质子转变成中子并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因靠近原子核的K层电子被俘获的几率远大于其他壳层电子,故这种衰变又称K电子俘获。 例如:5526Fe (K俘获) → 5525Mn 当K壳层电子被俘获后,该壳层产生空位;则更高能级的电子可来填充空位同时放射特征引线。 (3).γ衰变 同质异能跃迁的概念: γ射线是原子核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或者基态时所放射的电磁辐射。这种跃迁对原

放射性物质的源处理

1、放射性的基本概念 某些物质的原子核能发生衰变,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只能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到的射线。物质的这种性质叫放射性。 2、放射性污染来源及分类 1)、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在大气层进行核试验的情况下,核弹爆炸的瞬间,由炽热蒸汽和气体形成大球(即蘑菇云)携带着弹壳、碎片、地面物和放射性烟云上升,随着与空气的混合,辐射热逐渐损失,温度渐趋降低,于是气态物凝聚成微粒或附着在其它的尘粒上,最后沉降到地面。 2)、核燃料循环的“三废”排放原子能工业的中心问题是核燃料的产生、使用与回收、核燃料循环的各个阶段均会产生“三废”,能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 3)、医疗照射引起的放射性污染目前,由于辐射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已使医用射线源成为主要的环境人工污染源。同位素治疗和诊断产生放射性污水。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产生a-、β-和γ-放射性,在人体内积累而危害人体健康。 4)、其它各方面来源的放射性污染其它辐射污染来源可归纳为两类:一工业、医疗、军队、核舰艇,或研究用的放射源,因运输事故、遗失、偷窃、误用,以及废物处理等失去控制而对居民造成大剂量照射或污染环境;二是一般居民消费用品,包括含有天然或人工放射性核素的产品,如放射性发光表盘、夜光表以及彩色电视机产生的照射,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低,但也有研究的必要。 3、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 在大剂量的照射下,放射性对人体和动物存在着某种损害作用。如在400rad的照射下,受照射的人有5%死亡;若照射650rad,则人100%死亡。照射剂量在150rad以下,死亡率为零,但并非无损害作用,住往需经20年以后,一些症状才会表现出来。放射性也能损伤遗传物质,主要在于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一代甚至几代受害。 4、放射性“三废”处理 放射性废物中的放射性物质,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的方法都不能将其消灭或破坏,只有通过放射性核素的自身衰变才能使放射性衰减到一定的水平。而许多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十分长,并且衰变的产物又是新的放射性元素,所以放射性废物与其它废物相比在处理和处置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1).放射性废水的处理 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稀释排放法、放置衰变法、混凝沉降法、离子变换法、蒸发法、沥青固化法、水泥固化法、塑料固化法以及玻璃固化法等。 2).放射性废气的处理 (1)铀矿开采过程中所产生废气、粉尘,一般可通过改善操作条件和通风系统得到解决。

核医学科放射性药品污染的紧急处理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29271 核医学科放射性药品污染的紧急处 理制度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核医学科放射性药品污染的紧急处 理制度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发现有放射性污染后,切勿慌张,要立即截断放射性污染来源,采取措施,勿使污染扩大(用红笔画圈,尽快缩小污染范围)。 2、立即报告负责人。 3、抢救人员防护好,拿抢救药箱到抢救现场。 4、带手套,手持镊子,用吸水纸或水棉由外往里将放射源液体吸去,在尽量将污染区擦干多遍,必要时用湿布洗污染(擦一遍即丢去,另用湿布擦洗),将污染物收集在容器内。 5、全部过程中进行剂量和表面污染监测,尽量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通知 石油安〔2012 〕38 号 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二O—二年二月十五日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股份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直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统称所属企业)的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 股份公司及所属企业的控(参)股子公司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作业的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并满足所在国家(地区)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第三条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包括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许可、贮存、运输和使用,以及人员与场所监测、放射性废物贮存与处置、辐射事故应急等全过程管理。 第二章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四条股份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是股份公司放射性污染防治归口管理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落实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组织制定股份公司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规章制度; (二)指导和监督专业分公司、所属企业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工作; (三)组织较大及以上辐射事故的调查。 第五条股份公司总部其他相关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放射性污染防治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专业分公司负责业务归口企业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落实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股份公司相关规章制度,指导和监督业务归口企业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组织开展专项检查; (二)负责督促业务归口企业落实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放射防护措施投资,监督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以及隐患整改情况; (三)组织放射性污染防治培训; (四)根据专业管理需要制定事故报告管理程序,建立辐射 事故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 (五)组织业务归口企业一般辐射事故调查。 第七条所属企业是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放射性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十八章第一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 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411865635.html,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十八章第一节 放射性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 一、放射性污染防治概述 自然界中某些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元素或物质会自身发生核衰变现象,即自发地改变核结构从而转变成另一种物质。在核衰变的过程中,这些元素或物质会放出由粒子或光子组成的射线,并辐射出原子核里的过剩能量,变成原来物质的较低能态。这些元素或物质在核衰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放出射线的属性即为放射性。放射性物质是指能够产生放射性以及辐射的元素及其化合物。 由于放射性污染防治有很强的科技关联性,很多概念是常人所不了解的,所以《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在附则中对相关概念做了立法解释: (1)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2)核设施,是指核动力厂(核电厂、核热电厂、核供汽供热厂等)和其他反应堆(研究堆、实验堆、临界装置等);核燃料生产、加工、贮存和后处理设施;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设施等。 (3)核技术利用,是指密封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在医疗、工业、农业、地质 调查、科学研究和教学等领域中的使用。 (4)放射性同位素,是指某种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元素中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不同的核素。 (5)放射源,是指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 (6)射线 装置,是指X 线机、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 (7)伴生放射性矿,是指含有较高水平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的非铀矿(如稀土矿和磷酸盐矿等)。 (8)放射性废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者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浓度或者比活度大于国家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预期不再使用的废弃物。 为了防治放射性污染,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核能、核技术的开发与和平利用,2003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二、放射性污染防治的一般规定 (一)适用范围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主要对核设施、核技术利用、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以及放射性废物的管理作出了规定,该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在核设施选址、建造、运行、退役和核技术、铀(钍)矿、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过程中发生的放射性污染的防治活动。至于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放射性物质造成的职业病的防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执行。 (二)放射性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依法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据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对有关的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三)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 在放射性环境标准方面,主要只有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属于排放标准的性质。法律规定,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环境安全要求、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发布。 (四)放射性污染防治的基本制度

放射性物质管理办法

放射性物质管理办法 (2005年10月修订) 第一条、为了防止放射性污染,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放射性物质开发与合理利用,加强和规范放射性物质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 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与放射性物质相关用语的含义: (一)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二)核设施,是指核动力厂(核电厂、核热电厂、核供汽供热厂等)和其他反应堆(研究堆、实验堆、临界装置等);核燃料生产、加工、贮存和后处理设施;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设施等。 (三)核技术利用,是指密封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在医疗、工业、农业、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和教学等领域中的使用。 (四)放射性同位素,是指某种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元素中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不同的核素。 (五)放射源,是指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 (六)射线装置,是指x线机、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

(七)伴生放射性矿,是指含有较高水平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的非铀矿(如稀土矿和磷酸盐矿等)。 (八)放射性废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者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浓度或者比活度大于国家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预期不再使用的废弃物。 第三条、放射性物质管理贯彻国家对放射性污染的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 第四条、学校实行放射性物质使用审批制度,校属单位在教学、科研、生产中使用放射性物质,必须事先经学校审批,并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程序是: 1、使用单位立项、申请,提供立项申请书和可行性报告; 2、学校审批,主管校领导审核,学校校长办公会议决定,校长签字批准; 3、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 4、政府环保、卫生、公安部门批准,办理有关手续。 第五条、学校对涉及放射的工作实行资质许可证制度,放射性实验室设置要取得政府环保、卫生、公安部门核发的许可证,从业工作人员要经专业培训取得上岗证。 第六条、学校组建放射性物质管理组织,在主管校长领导下管理放射性物质。教务处为学校放射性物质主管部门,教务处实践教学科为办事机构;公安处为学校放射性物质协同管理、监督、保卫部门;校内各拥有放射性物质的单位为放射性物质直接管理部门。 第七条、学校放射性物质管理实行责任制度 (一)放射性物质管理组织责任

放射性污染及防治

放射性污染及防治 放射性污染及防治 2011-02-26 17:49 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天然射线的辐射,有的来自宇宙射线,有的 存在于土壤中、岩石中、水中和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这些称为本地辐射,人类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进化发展的,它们对人 类不构成危害。近几十年以来,由于核技术的发展,随着放射 性物质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放射性污染事故频频发生。1.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核工业产生的废弃物;核试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2.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放射性物质释放的辐射能被牺牲体吸收以后,会导致生物细 胞的损伤。这种损伤既有瞬间发生的,也有长期的损伤。人体对放射性辐射最敏感的组织是骨髓、淋巴系统以及肠道内壁。大剂量辐射造成的伤害可使人发生急性伤害。核爆炸或核反应堆发生意外事故,其产生的辐射可使人在几小时或几天内 引起死亡。 放射性核物质排入环境后,由于大气扩散和水流输送不断在 自然界迁移,可造成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动物、植物

受到污染后,放射性物质在生物体中富集,其体内的浓度可达到周围环境的10万倍。放射性物质可以通过空气、食品、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使人受到伤害。这种伤害直接作用于人体细胞内部,而且持续的时间长。一般放射性物质在人体的持续作用的时间按6个半衰期时间计算长达50年左右。此外,放射性污染看不见,摸不到,早期很难察觉。人一旦受到污染,无法隔离。即使受到小计量的辐射污染,也会造成不良后果。放射性污染的长期后果是可诱发肿瘤、白血病和遗传障碍等疾病。 3.放射性污染的防治 主要应着重于预防,控制污染源。一旦发生,要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核工业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设备,将安全运行放在首位,杜绝核物质泄漏事故。核工业产生的各种废弃物要经过净化处理,达到无害标准后排放。对放射性强的废物要放置在封闭的专门场所,并禁止人进入。 生活中的放射性污染也不容忽视。居室中的一种放射性污染主要来源于氡气。高剂量的氡可导致肺癌、白血病和呼吸道疾病,氡已经成为仅次于吸烟的第二大致辞肺癌的因素。氡很多藏在花岗岩等岩石中,地层深处的氡也可以通过地裂缝和地下水钻到地面上来。室内的氡96%来自地基,4%来自放射性建筑材料。为了防治氡气污染,居室应保证良好的通风,还

放射安全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放射安全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一、定期自查和监测制度 1、科室每月对各机器进行一次大检查~并会按照规定请有关部门对机器进行监测, 2、要求工作人员每日开始工作前均要对机器进行常规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 3、操作机器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加大宣传力度~使全院有关医务人员认识到辐射防护的重要性~高度警惕并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理措施。 5、定期对辐射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进行防护检测和检查。 6、按时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有关工作人员防护法规及专业技术知识培训。 二、事件报告制度 1、放射科一旦出现超剂量照射发生放射事故的情况~应立即将病人情况及具体照射量必须于1小时内报告医务科。且放射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停止使用有关仪器~并进行检修。 2、放射性同位素丢失、被盗的放射事故由保卫科向公安机关报告~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的~还应当同时报告当地环境保护部门,人体受到超剂量照射的放射事故由医务科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3、不按规定程序和时限报告或者阻挠、干扰有关科室执行职责的~对有关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发现或遇到问题时~应首先报告科室负责人。 4、由科室负责人上报医务科~医务科上报上级部门。程序可参照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 1

规定~在2小时内填写《辐射事故初始报告表》~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和公安部门报告。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超剂量照射的~还应同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三、应急控制措施 1、在射线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 2、一旦有应急事件发生~工作人员应首先关闭射线源~保证患者立即脱离有害射线~并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同时保护自己~减少伤害。 3、工作人员应按照上级要求佩戴剂量监测计。如有事故发生~应立即启动应急指挥系统~按照应急处理机构的人员和措施进行。四、应急组织及职责 医院成立放射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吴文海 副组长:王叶颖李执正 成员: 王倩楠郭香徐娟张珊孙先富程铖 主要职责: (1)负责组织应急准备工作~调度人员~指挥其他各应急小组迅速赶赴现场~首先采取措施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最大限度控制事态发展, (2)对放射事故的现场进行组织协调~安排救助~不让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好现场~指挥放射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3) 迅速、正确判断事件性质~负责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放射污染事件应急救援情况, (4)负责恢复本单位正常秩序。稳定受照人员情绪等方面的工作。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