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 专题9 中华文化与文化建设

2018版 专题9 中华文化与文化建设
2018版 专题9 中华文化与文化建设

专题九中华文化与文化建设

■核心知识·巧整合·

[核心考点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如何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汉字

①文字的重要性: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汉字的重要性: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

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统一的汉字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志。

(2)史书典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哪些方面?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①文学艺术

a.作用: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b.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②科学技术

a.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b.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c.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①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

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①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

重要贡献。

②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

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重要性: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

特有的包容性。

(2)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指向如何处理好与其他民族文化的

关系。

①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尊重文化多样性。

②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

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4.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

(1)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3)作为文化的一种,它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4)中华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

炬和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5.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注意:结合名言或俗语、典型事例等区别和理解各自的具体内涵。

6.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意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

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

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4)其他:可以将文化的一般作用、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

识,根据题目要求加以选择和运用于此处。

[真题印证]上述知识可以用于分析我国举办的各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活动的原因或意义;可以将其作为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分析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如2015全国卷Ⅱ·39(2)。

7.如何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

应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6)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7)其他:结合材料信息指向,将第二单元、第四单元的有关措施类内容加

以选择、提炼和运用。

[真题印证]上述知识可以用于分析我国当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措施,可以与其他知识一起分析针对某些问题的文化发展措施。如2016全国卷Ⅰ·39(2)。

8.为什么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

主义这个主题。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

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真题印证]上述知识可以用于分析举办各种与爱国主义密切相关的教育、宣传活动的原因,可以分析公民维护国家利益的各种行为或现象。如2015全国卷Ⅱ·39(2)。

9.怎样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1)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

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要辛勤劳动、建设祖国;反对侵略、

保卫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10.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原因: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

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2)主要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

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真题印证]上述知识可以用于分析中华民族精神在当前的传承和培育,可以用于分析备受关注的各种与中华民族精神相关的纪念、宣传活动,可以与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等结合起来分析问题。如2015全国卷Ⅱ·39(2)。11.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是怎样的?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

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

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文化生活现状和

文化强国建设] 1.如何把握当前的文化现状及原因?

2.如何正确区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含义

①落后文化是指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落后文

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②腐朽文化是指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2) 危害

①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

②腐朽文化会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

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3)态度:对落后文化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对腐朽文化

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针对当前文化现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1)市场管理角度: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

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文化产品角度: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

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3)人民群众角度: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即我们所提倡的面对广

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4)不良文化角度:对于落后文化,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

剔除;对于腐朽文化,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5)发展方向角度:在提倡文化多样性的同时,要奏响文化主旋律。要始终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要让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6)文化性质角度: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

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真题印证]上述知识可以用于分析我国当前文化领域的热点时政,包括国家实施的大政方针和公民关注的文化焦点,既可以是原因分析,又可以是措施分析。如2016全国卷Ⅰ·39(2)。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是怎样的?

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5.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夺取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6.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7.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是怎样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8.如何理解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是什么

①含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

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②表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怎么办

①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

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②结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和表现,从其具体内容中分析出具体措

施。

③结合材料信息总结或提炼出答案要点。

[真题印证]上述知识可以运用文化自觉的知识来分析我国采取的各项推动文化发展的措施,可以运用文化自信的知识分析我国传统文化的成就、我国的文化发展前景等,可以结合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精神文明等知识进行综合性运用。如2016全国卷Ⅲ·39(3)。

9.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3)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具体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4)关键: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5)精神文明建设:明确根本任务,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开展精神

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具体内容见后面核心考点的具体内容)

(6)其他:结合材料信息,结合教材其他知识提炼和总结措施。

[真题印证]上述知识可以用于分析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的措施,包括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展的典型事例、社会关注的焦点等,可以与其他文化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定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生产中的积淀,是民族的“共同记忆”,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一个民族无论怎样现代化,都不能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尤其是现如今西方意识流对中国文化冲击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就更应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生态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特点,表现为华夏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泯灭的文明;华夏文化还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点,承继着黄河文明几千年的智慧结晶;中国人有着强烈的家国乡土观念,兼容并蓄的民族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延续下来的基本精神思想。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价值观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具体特定的民族借助传统文化来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1]最早对民族精神进行探讨的是卢梭和孟德斯鸠,而对民族精神进行全面论述则是黑格尔。他认为“(世界精神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和任何其他阶级不同,所以都有它的一定的特殊的原则。在历史当中,这种原则便是‘精神’

的特性――一种特别的‘民族精神’。”[2]中国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中逐渐凝聚而成的,这些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具体内容表现。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儒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张岱年将中国以儒学为主的传统文化的内核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内因,是中国人对自己的道德的基本要求;“厚德载物”是外在表现,是中国人对他者的态度。这种精神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1、“厚德载物”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基于“万物一体”的基本认识,是在充分尊重人、动物、自然界生命的生存权基础上的认识,自强不息是对所有民生的精神鼓励,“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滋养,是中国之所以历经世代更替、命运多舛却依然能凝结成一个整体的根本。正是这种自强不息,中国人很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学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支控力量,还是一种美好社会理想的信仰基础。在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中国人在“德治”下憧憬的“大同”社会,实际上就是一个没有阶级基础的缺乏正确革

浅谈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小学学校文化建设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学过程之外的一种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应该是指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由师生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形态的校园设备设施,文化设施、活动形态的校园活动,以及由此作用于师生内心的心理形态的积淀。通常反映在学生课堂以外的情景设施以及课余时间组织。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校园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进程中共同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及承载它们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总称。它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其中最浅层的是环境文化,它包括各种校园环境产品;中间层是制度文化,它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其执行的组织机构;最高层是精神文化,它包括学校价值观念、办学理念及其指导下形成的行为规范、学校人际关系等,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主导着校园文化的方向。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方面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已掀起一股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潮,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景观堆砌、无核心理念。 校园环境文化先精神文化而行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其结果往往是校园环境文化缺乏主题,缺乏核心理念和主题文化的提挈,只是一些景观的堆砌,无法表现学校特色和学校校园文化主旨。 (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重管理,对教师、学生的发展关注不够。 大家较多的关注了学校的发展,注重了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作为学校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个性需求,对教师、学生的发展关注不够,缺少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不够。 (三)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33.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训练(含答案).

课时作业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1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下列对公元1世纪时期的中华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②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③汉字已经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④中华文化已经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A.①②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公元1世纪主要为我国的东汉时期,此时,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在新疆,中国文化已经能够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等并存,故①②入选。汉字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③错误。隋唐时期,中华文化才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④排除。 答案:A 有人指出,北宋以后,中华文化逐渐被昏庸的以封建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阉割”,刚健不闻,阴柔萎靡,创新不足,封闭有余。及至清末,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据此回答2~3题。 2.由上述材料可知,“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的重要原因是( ) A.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B.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 C.中国文人的集体无意识 D.中国农民阶级的小农意识 解析:由“中华文化逐渐被昏庸的封建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阉割’”可知,应选B。 答案:B 3.要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就应( ) ①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继承和吸取外来文化②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③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4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4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文化制度以及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 2﹒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任务和要求。 3﹒认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意义和途径。 4﹒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义和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1﹒文化和文化建设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一般来说,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舆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社会思想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文化建设,就是围绕一定目标任务并体现一定价值取向的文化发展活动。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其目的是更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兴国之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三是关于文化建设根本目的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四是关于促进文化发展的思想。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正确把握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关系,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要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

新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摘要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百花齐放、如火如荼,但是效果却不理想。通过对校园文化的观察了解发现,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脱离办学理念,停留于口号;缺乏对学校历史文化价值的追寻和发掘;板块之间拼凑组合,缺少系统性;缺失系统的流动为载体;忽视师生的主体性,等等。针对现实,建构校园文化要在办学理念观照下,充分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价值,融入新时代元素,提炼出有系统性、有恰当的物质环境和流动载体的文化主题和主线,切实让师生成为校园文化的缔造者和受益者。 关键词办学理念历史文化流动载体系统性主体性校园文化是以在校师生为参与主体、以校园环境为地理空间、以学校精神为核心特征的群体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途径。科学健康、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当前,校园文化备受重视,已然成为各类学校管理的重点。但是放眼各地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咱们发现,很多学校的文化建设看起来“美观”,但缺陷诸多。一是重视外表的多,挖掘内涵的少;二是大同小异的多,有自己的特点与亮点的少。比如,有的看起来“高大上”,但不切实际;有的零散缺乏体系,有拼凑之嫌,有的热衷于宣传,无实质性内容;有的空喊口号,五具体落实措施......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校园文化到底该怎样建设才能真正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笔者认为应该要深入思考如下几个问题,深入理解校园文化的本质,探索出实施校园文化的有效路径。 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甚么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魂”,是学校全部文化的积淀,它体现了学校的一切,也展示了学校的一切。***总书记在2018年教师节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甚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甚么样的人,或说但愿学生在学校的六年中学到甚么,但愿学生在人格品质上受到怎样的熏陶,或养成哪些好的行为习惯,具备怎样的能力或素养,等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抉择了咱们的教育必需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因而,学校工作的一切目的都应该指向学生地健康成长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办学理念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为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流动指明方向。以东周小学为例,学校从2004年开始实施生命教育,从一开始,学校就把“尊重生命,享受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10多年来,学校围绕“生命教育”这一命题,积极营造生命校园,探索构建生命课堂,逐步形成了“尊重•激励”的校园文化。因而,作为学校最重要的育人载体,其价值指向应该与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致,校园文化必需在办学理念框架下去思考建构,脱离了办学理念的校园文化浮在表面,是无源之水。只有校园文化与办学理念高度契合时,办学理念才可能落地,校园文化的功用才容易实现。 二、校园文化的根在哪里 文化是一种长期的积淀,校园文化也不例外。校园文化不可能无中生有。无论历史的长短,每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都会形成其自身特有的文化,因而通过对学校历史的细致梳理,能更好地把握学校文化发展的个性特征,深入发掘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尊重本校的历史沿革,建设校园文化应该回顾走过的路,回到学校从前,追根溯源,去了解这所学校过往的风云岁月和人事变迁。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XX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我校明确提出了“以物质文化建设为依托,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在校文化建设中,一方面加强环境文化建设,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以制度规范人,以制度激励人,以制度引领师生。经过不断努力,我校以提升学校文化的品味为突破口,以发挥文化环境育人功能为出发点,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整体筹划,全面推进,分步实施,树立起完整的学校文化形象,打造学校文化品牌,赋予校园丰富的生命力,给教师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已建立成有花、有草、有树、有木、有诗、有情、有画、有意书香校园,传承民族传统,营造奋发向上、文明健康、崇尚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现将我校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思路、统筹规划、有效实施学校文化建设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先进的文化发展方向,继承与创新发展思路,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群策群力,始终“以精神文化引导人,以环境文化熏陶人,以制度文化约束、激励、规范人,以人文文化培养人、教化人”为学校文化建设思路。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提升校园静态文化品位和创新,丰富校园动态文化活动,逐步构建具有棣花中心小学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使学校成为校园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浓厚、文化底蕴丰厚、各项制度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 二、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打造整洁优美的学校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学校文化的载体。我校大到校园的整体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厕的净化、香化,都作为一种文化内涵的表象。使学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最后形成观念、化为行为。 一是学校成立“五化”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实施“净化”、“美化”、“绿化”、“亮化”、“畅化”工程,使各项硬件设施做到整体规划、分别实施。学校硬化操场,绿化教师生活区,修建花园,构造人文景观,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二是加强校舍改造,优化育人环境;三是部室健全,管理规划,提供育人保障,学校不仅对已有的图书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少先队活动室、会议室等进行改造,增添设施、改造环境、营造氛围。丰富了我校的教育资源。通过物质文化教育和

莲都区梅山小学2018年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工程

莲都区梅山小学2018年校园文化建设提升 工程 招标文件 招标序号:浙中施招【2018】029号 招标单位(盖章):莲都区梅山小学 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 招标代理机构(盖章):浙江中诚工程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 编制时间:二〇一八年九月 备案单位(盖章): 2018年 9 月 25 日 目录 招标公告 第一章投标须知 一、投标须知前附表 二、招标活动日程安排表 三、总则 四、投标人资格 五、招标文件 六、投标报价 七、投标文件 八、投标文件的编制及递交 九、开标 十、评标 十一、其他 十二、授予合同 十三、工程结算 第二章合同主要条款及附件

第一部分合同协议书 第二部分合同通用条款(略) 第三部分专用合同条款 第四部分合同附件格式 第三章技术规范 第四章投标文件(格式) 商务标投标文件(格式) 第五章图纸和技术资料(另附) 第六章工程量清单 第七章附件 莲都区梅山小学2018年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工程招标公告 招标序号:浙中施招【2018】029号 一、莲都区梅山小学的建设项目莲都区梅山小学2018年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工程,已经主管部门批准建设,资金来源财政投资。 二、浙江中诚工程管理科技有限公司受业主委托具体负责本工程的招标事宜。 三、工程概况: 工程地点:莲都区梅山小学内 工期要求: 45日历天 招标控制价: 387665元质量要求:合格 四、投标人主要条件: 1.投标人资质类别和等级:具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或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贰级及以上资质; 2.项目经理资质类别和等级:建筑工程专业贰级及以上注册建造师且无在建或预中标工程; 3. 通过征集的注册地在丽水行政区域范围内的2018年度丽水市国有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房建类施工企业; 4.其他:省外企业参加投标的,需办理省外企业进浙备案手续。 五、本工程采用资格后审方式确定合格投标人,具体评标办法详见招标文件。 六、招标文件索取途径: 1、书面不记名索取:时间:2018年9 月25日起,地点:莲都区招投标中心,联系人: 施女士,联系电话:。 2、网上下载:时间:2018年 9 月25日起,网址:/丽水市公共资源交易网(莲都) 3、如需图纸请与招标代理机构联系。联系人: 施女士,联系电话:。 七、其他规定: 1、本工程不接受挂靠、已有在建或中标项目的项目负责人投标,投标人所派的项目负责人必须符合丽水市的有关规定。具体按照莲招管办[2016]3号文件执行。 2、投标人有串标、围标、虚假投标及其它违法行为的,将不退还投标保证金。 招标人:莲都区梅山小学招标代理机构:浙江中诚工程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莲都区梅山小学地址:丽水市茗人居3幢1001室 电话:电话/传真: 联系人:叶老师联系人:潘女士、施女士 本公告发出时间:2018年 9 月 25 日 第一章投标须知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其思考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其问题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布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难以在短时间得到解决,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来不断地完善。 关键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与根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出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性特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涵养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面向大众、服务人民、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具有鲜明的群众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鲜明的开放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批判基础上的吸收借鉴超越,具有鲜明的建设性。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地位与意义 先进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独立的重要基石,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国家要独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民族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为基础的哲学文化,借用了现代科学上的发现,把宇宙的本质、宇宙的形成、发展变化、成熟、衰老与死亡,宇宙的归宿;人的本质,人的过去与未来,人从那里来,到那里去,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应当怎么做人;我是什么?我是谁?我在宇宙中的位置,我在宇宙运动中扮演的角色;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归宿等等都明白的告诉给人类。把以上内容告诉给人类,是让人们明白我们做人的权力、责任和义务,让人们都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二、文化传承 (一)文化传承重在文化氛围的营造 文化传承问题不是一件机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务,拍脑袋设立个什么智能机制,文化传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什么叫“薰”呢?大白菜在泡菜坛的环境中变成泡菜,这个过程就是“薰”。传统文化不是药丸子,青少年也不是机器人,所以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继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 文化传承不是建几个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背几篇古经可以传承的,不是“每一分钟,都有民间文化在消亡”可以警醒的,不是“全球问题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拯救”可以忽悠的,也不是“我们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之类可以煽情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成人世界的言传身教。文化蕴含于日常情态中,成人创造了怎样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青少年就能接受到怎样的文化教育。 (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设计方案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和原则 ㈠指导思想 按照市教育局“文化育人,特色立校”教育理念和指导意见要求,学校在“文化”和“特色”上做文章。有人说:“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也就是说,教育的本质就在于“文化育人”,文化是有力量的,学校文化及其所产生的力量是学校核心竞争力。如果把和谐学校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优美和谐的环境和完善的硬件设施等环境文化就是这棵大树的繁枝密叶,良好的行为文化是树的树干,全面和规范的制度文化是树的茎脉,丰富的校园文化是树的深根,学校精神文化是大树的灵魂。因此,如何将学校的文化碎片上升为文化的整体并积淀成为文化底蕴,进而锻造成一种独特的学校精神,是学校走特色办学之路、全力打造学校品牌形象的关键。 ㈡校园文化建设的四项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2.和谐共进的原则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4.统筹兼顾的原则 ㈢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1.传承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2.建设严肃活泼的良好校风3.营造芬芳浓郁的文化氛围4.形成井然有序的校园环境㈣校园文化建设的三个把握1.把握时代特征

2.把握地域特色 3.把握学校特点 ㈤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结合 1.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2.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3.教师与学生相结合 4.学校与社会相结合 ㈥校园文化建设的特征 1.先进性:学校具备文化水平高、知识丰富、精神境界高、思想敏锐、品德高尚的优势,因此应该立足于本地文化界的高端位置,并能够继承和发扬古今文化的精华。

2.规定性:校园文化是在一定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亚文化形态,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政治需要、法律法规和文化背景的限制。 3.教化性:学校是传播文化的阵地,是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教育场所,其根本任务是育人,是提高师生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 4.辐射性:校园文化融合了学校管理目标和成员的价值取向,融合了课程教学、管理制度等文化特点,从而形成了特定的校风、教风、学风,对全校成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通过全校成员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㈦校园文化建设的五个作用 1.导向作用:是由校园文化的先进性和规定性共同作用决定的。校园文化特别是作为其核心的办学宗旨和价值取向确立后,能够增强学校师生员工的目标意识,引领其思想和行为朝着明确的高尚的方向发展。

【范文工作总结】2018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18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及工作计 划 校园文化建设是广大高校所一直注重的,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2018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虞姬舞剑》《三娘教子》《状元媒》《罗城叫关》……台上,京昆艺术传承基地的同学们表演着一幕幕国粹经典片段,一招一式,娴熟精美;台下,意大利观众们屏息凝神,看得如痴如狂。佛罗伦萨孔子学院瓦伦蒂娜(Valentina)激动地说:“我第一次如此近地观看中国京剧,太美了,服饰华丽,唱腔美妙。我爱中国京剧!” 这是前不久我校牵头主办的“京剧走进意大利佛罗伦萨”公益文化系列活动中上演的一幕。 出校园、出国门,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校“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京昆艺术传承基地”和“上海市大学生戏曲艺术实践基地”的工作内容之一。《虞姬舞剑》的扮演者、一年级学生蔡筱君表示,作为文化交流的小使者,带领观众们体验感受京剧绚烂美妙,自己特别自豪。 大学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同济大学一直有着深厚而独特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品格。过去五年来,我校不断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在学校实施“十

二五”“十三五”规划过程中,不断完善文化导向引领平台、文化环境培育平台、文化载体支撑平台和文化影响传播平台,构筑起具有同济特色的大学文化格局。2013年以来,我校历届社会责任评估等级均为A,连续两届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多次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以独特的文化品格融入上海这座国际文化大都市。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 2017级医学院新生小蒋,在成为新“同济人”的第一周,是这样度过的: 开学典礼时,她跟同学们一起,聆听校长、院长的殷殷嘱托,师长们勉励他们与同医共成长,与时代共进步;参观实验室、标本室和附属医院,感受身为白衣的职业使命;“我与导师有个约会”,在全程导师制的安排下,与未来的导师拍摄了第一张合影;参观院史馆、校史馆,感受百年同济风雨变迁中传承的同济精神;听老党员和辅导员上党课,感受心灵与时代的召唤…… 设计的“新生第一课”,在年轻的心田种下家国情怀与时代使命的种子。 小蒋说,同济以医科立校,自己作为医科学生特别自豪,更坚定了努力学习将来投身医学事业的理想与决心。 浇花浇根,育人于心。文化导向是大学文化的前提。近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蒲场镇大溪小学徐茂林校园文化建设不但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内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一起构成的统一体,是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相互作用,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化集合体,而且是学校的精神之所在,是学校师生学习风气、精神风貌、养成习惯、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的和谐发展,还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办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而农村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有明显的差距,甚至是空白,这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的发展。根据自己多年在农村小学工作的经历,对于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谈点显浅的认识,以当抛砖引玉。 一、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面临着实力雄厚的城里学校和异军突起的民办学校的夹击,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若不发展,随时会面临生源枯竭而“破产”的境地,走向没落。在这种局面下,农村学校自然非常重视发展教学质量,而忽视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殊不知,校园文化建设的落后,将会制约自身的发展,制约自身的竞争力。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普遍较差,综合分析有以下几个因素: 1、认识误区。 对文化建设存在诸多误解,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偏于硬件设施建设,而不太注重丰富的精神文化建设,注重的是外部的输血、投资,忽略了自身的造血机制的创立和传统资源的开掘与利用。从而导致设施豪华而“精神缺钙”的现象。有的甚至认为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有限,教育与教学是课堂上的事,就是重中之重。只要抓住教育质量这个纲,茅屋陋室也出人才、出好人才。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学无关,只要抓好

课堂教学。 2、形式单调。 农村学校能体现校园文化的日常手段有黑板报、班会、晨会,较好一点的有升国旗活动、校园广播站,偶尔举行一两次校园文化活动。总之,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单调,没有完全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没能够给教师、学生提供充足的才艺展示平台和精力渲泄的机会。 3、内容陈旧。 比如,我们在农村学校经常看到这样的标语:花圃前:“不准乱摘花草”;校园角“严禁乱倒垃圾”;厕所边:“厕所公约十不准”等。而我们在城里学校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情形。如:校门口:“如果你遵守校纪,行为文明,你将受到全校师生的尊敬”、花圃前:“一花一草一世界”、厕所边:“往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无人监督的时候便是检验自己道德水平的时候”;教室门:“入室即静,怕静莫入;进来时肃然无声,三年后一鸣惊人”等。从中我们发现,农村学校标语使用的多是“不准”、“严禁”,这种强硬化,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人性化教育”,而城里学校温馨化标语体现了“人本位”的教育观。可想而知,走进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建设校园里,读到这两种不同的标语,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 4、时断时续。 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时断时续,说明农村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不够。黑板报可能还是几星期前甚至是一两个月前的“陈年老醋”。没有定期的校园文化活动,往往一个学年也未举行几次,尤其是临近考试的一段时间,各种校园活动都终止。校园文化建设时而有、时而无、时而断、时而续,不贯彻始终。 二、制约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

2018-2019学年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2018-2019学年校园文化建设 工作总结 校园文化是一种动力、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希望、是一种生活;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更新、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综合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推进了德育建设,提高了学校的发展层次,形成了具有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出了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一学期来,我校紧紧围绕“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实现校风学风的整体提升”的工作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卓见成效。闲就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杨随领 副组长:郭乃新安希新 成员:元文科吴有魁吴继昌各班班主任

二、制定了实施方案 根据学校实际,环境特点和学校布局的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全体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三、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思路 1、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2、校园育人文化建设。 3、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4、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四、做了以下工作 1、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1)教学楼前后活动区,活动区位置及路两旁植树、种植花草,进行了美化。 (2)在教学楼右边场地,设乒乓球桌3个,运动器械3个,小型运动场,设有两个羽毛球场,体育场围墙上设置了体育宣传图画。 (3)在教学楼走廊上添设名言警句、名人字画,教室内添办学生作品、经典诵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板块。 2、校园育人文化建设。 (1)室外环境布置:校门外侧设立宣传栏,校门口设电子宣

2020高中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2020高中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7高中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高中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 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 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6、 7、8组合) 6、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 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7、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

4.1 中华文化 传承创新 3

1.华夏文明:华夏文明亦称中华文明,以易诗书礼乐春秋为文明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夏,大也。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国”。华夏文明的思想核心是神道设教、礼乐教化,严华夷之辨,推崇仁义礼智信。易学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根本。 2.国粹:国粹指的是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独特内涵的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三大国粹】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 3.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是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 2004年,国家统计局在与中宣部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从国家有关政策方针和课题组的研究宗旨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文化及相关产业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根据这一概念,文化产业的范围为: (1)为公众提供的实物形态文化产品的娱乐产品的活动,如书籍、报纸的出版、制作、发行等。 (2)为社会公众提供可参与和选择的文化服务和娱乐服务,如广播电视服务、电影服务、文艺表演服务等。 (3)提供文化管理和研究等服务,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服务、文化社会团体活动等。 (4)提供文化、娱乐产品所必须的设备、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印刷设备、文具等生产经营活动。 (5)提供文化、娱乐服务所必须的设备、用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等生产经营活动。

关于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工作概述 (一)、调查概况 笔者于XX年秋对我实习所在的小学(*县**基金小学)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掌握当前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提高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研目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抓手。为加强校际学习联系,进一步探索具有各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子,打开学校德育与教学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三)、调查切入点: 此次调查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即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切入点展开调查。 (四)、调查时间及对象: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县**基金小学及该校部分教师、学生 (五)、学校概况 *县**基金小学原名大埠中心小学,是一所始建于1934年的名不见经传的典型山区小学,因条件所限,学校规模极小,校园破烂不堪,当时的校园面积仅有3000多平方米,校舍不足1000平方米,且一半以上还是低矮破烂、阴暗潮湿的一级危房。在校的学生也不过200多人。因为校舍严重不足,周边村庄里的许多学龄孩子都无法入校读书,只能分散在另外几个教学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队的土仓库里上课。就在这一年,正在寻找资助对象的洪逸挥先生,在赣州市旅游局的牵线搭桥下,与大埠中心小学结上了不解之缘,大埠中心小学也从此更名为**基金小学。 如今,该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面积翻了几番,危房全部被拆除,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得到大大的改善,学校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已拥有学生1167人,教职工46人,且30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2/3,比原来增加了近三倍。 XX年来,逸挥基金会以一种全新的精神理念一直关心学校的成长,使学校管理大大加强,办学质量显著提高,由全县后进一跃进入了先进行列。在XX年举行的三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抽考中,该校成绩分别名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第二

2018版 专题9 中华文化与文化建设

专题九中华文化与文化建设 ■核心知识·巧整合· [核心考点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如何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汉字 ①文字的重要性: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汉字的重要性: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 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统一的汉字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志。 (2)史书典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哪些方面?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①文学艺术 a.作用: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b.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②科学技术 a.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b.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c.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①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 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①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 重要贡献。 ②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 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重要性: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 特有的包容性。 (2)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指向如何处理好与其他民族文化的 关系。 ①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尊重文化多样性。 ②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 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4.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 (1)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3)作为文化的一种,它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4)中华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 炬和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5.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注意:结合名言或俗语、典型事例等区别和理解各自的具体内涵。 6.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