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毛概自考历年论述题及答案

(完整版)毛概自考历年论述题及答案
(完整版)毛概自考历年论述题及答案

2015年10月

26/33: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形成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27/33:“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1)在工商业经营方面:

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补充。

(2)在生产计划方面:

计划生产是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3)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

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28/33:简述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答案

(1)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2)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3)当前时代的特点和国际环境,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29/33:简述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答案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M精祌。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30/33:简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答案

(1)中国工作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1/33: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答案

(1)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

稳定和繁荣,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2)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3)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4)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示范。

33/33:试述马克思中国化两大理论化成果的关系。

答案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016年4月

26/33:简述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

(1)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2)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3)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4)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27/3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答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8/33:为什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答案

(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2)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4)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29/3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们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

合起来,更好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30/33: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答案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

31/33:简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答案

(1)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避免了那种建立殖民体系、争夺势力范围、对外武力扩张的资本主义发展老路。

(2)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中国的发展壮大,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

(3)将推动世界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引导世界格局演变和国际体系变革。

33/33:为什么说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答案

(1)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从国内来看,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

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3)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2016年10月

26/3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什么?为什么?答案

实事求是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精髓

(1)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27/33:简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意义。

答案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它为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极大的巩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成果。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对世界格局产生了积极影响。

28/3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之间的区别。

答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1)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任务,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革命。

(2) 同时,两者又是紧密衔接的两个阶段。中国革命将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而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29/3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

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做到:

(1)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型研究。

(2)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

(3)坚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统一起来

(4)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为重要结合点。

(5)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西相互促进。

30/33:如何做到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改革。

答案

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5)加强社会事业形式分析和重大政策研究制定

31/33:简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答案

(1)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避免了那种建立殖民体系、争夺势力范围、对外武力扩张的资本主义发展老路。

(2)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中国的发展壮大,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

(3)将推动世界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引导世界格局演变和国际体系变革。

33/33: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案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他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2017年4月

26/33: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答案

(1)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是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27/33: 简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

答案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它为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极大的巩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

础。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成果。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对世界格局产生了积极影响。

28/33: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是什么?

答案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M精祌。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29/33:简述全面深化改革需围绕那些方面展开?

答案

(1)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2)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3)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4)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5)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6)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30/33: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独特优势。

答案

(1)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有利于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3)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

31/33: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答案

(1)一个中国。核心,是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两制并存。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解决台湾问题,关键靠中国人自己

(4)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涉。

33/33: 为什么说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答案

(1)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从国内来看,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3)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2017年4月

26/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答案

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2)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3)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

27/33:简述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答案

毛泽东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强调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28/33:简述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答案

中国梦的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

(2)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29/33:简述对外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

我国提出对外开放、是在准确把握历史和时代发展规律基础上作出的正确的抉择。

(1)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

(2)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3)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30/33:简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答案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31/33:我国开展对外交往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有着坚实的政治基础。

(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3/33: 论述我国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答案

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是因为:

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当今世界,形势复杂,竞争激烈。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宏伟目标,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从国内来看,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具体制度不加以改进和完善,党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好的领导制度、方法和优良工作作风,都是应该继承和继续发扬的,但有的要随着任务、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进、补充和更新。

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党内存在着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的现象,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损害了党的战斗力。在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方面,一些党的组织不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领导工作涣散软弱,治党不严,腐败现象在党内滋长蔓延。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的领导制度方面也都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来解决。

毛概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简答题: 1.为什么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首先,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其次,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最后,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的巨大勇气。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所以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2.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内在的辩证关系。 答: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都是围绕实事求是的。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与教训。 答: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是: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实现了平稳过渡,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对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至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4.怎样理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要继续解放生产力? 答:首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最积极活跃的因素,而生产关系一旦形成则是相对稳定的。所以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展开,生产关系就会逐渐落后于生产力,这时就必须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和调整,解除对生产力的制约和束缚,实现解放生产力的目标。这是适用于任何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 其次,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原油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改革,继续不断的解放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前景。 5.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改革和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互相协调和互相促进,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6.为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哪三个转变? 答:(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毛概自考历年论述题及答案

2015年10月 26/33: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形成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27/33:“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1)在工商业经营方面: 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补充。 (2)在生产计划方面: 计划生产是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3)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 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28/33:简述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答案 (1)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2)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3)当前时代的特点和国际环境,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29/33:简述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答案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M精祌。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30/33:简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案 (1)中国工作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1/33: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答案 (1)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

毛概习题册论述题答案

毛概习题册论述题答案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提出,不仅在中国是一个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也是一个理论创新。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毛泽东同志提出这一命题,不仅是基于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深刻总结,而且有着一个极为深刻的背景,这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性课题: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由此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包含着两个不可分割的涵义: ①是解决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能够进入中国,并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青睐,不是偶然的。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从林则徐、魏源、龚自珍到洪秀全,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运用各种思想武器,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斗,都没有能够解决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打开了中国救亡和发展的希望之门。 ②是解决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这不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总是强调自己提供的不是教义,而是世界观、方法论和行动指南,理论要联系实际,而且是因为中国社会状况包括阶级矛盾与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有很多不同之处,必须依靠我们自己去研究解决。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①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②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星火相传的。 3、谈谈当代中国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作用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又系统地阐述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以人为本是科学的发展观和真却的政绩观的结合点。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本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需要的实现程度作为

毛概论述题重点复习资料精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说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基本内容: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①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 ②解放思想是常提常新的事情。在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同时挑战也是前所未有,前进道路上面还有许多不确定的 因素。 ③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科学分析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 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 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正确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方针政策,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2、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这一道路的开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哪些重要启示? 必要性: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一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所以中国革命的 主要斗争形势只能是武装斗争。二是大革命失败后敌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 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积蓄自己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三是近代中国革 命性质决定必须从农村发动武装。因为是无产阶级革命,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重大意义: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它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毛概论述题,题目及答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意义及特点。 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意义:1、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其特有的中国特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2、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功解决了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阶段的任务,是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旗帜。3、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史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成功实践,给国际马克思主义者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特点:1、鲜明的民族性2、强烈的时代性 3、内容的科学性和一脉相承性。 2、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基本经验。 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并不表明历史的后退,恰恰是历史的伟大进步。因为我们的认识在发展,社会实践在发展,人类社会的巨大变化向共产党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具备了客观和主观条件。这也正是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理论品质和政治品质的表现。正是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善于理论创新,在八十多年的征途中先后进行了三场伟大革命,先后找到了三条正确道路。即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基本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取得了成功,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不照搬马克思、恩格斯的个别结论.不照抄别国的现成经验,而是对中国的国情和阶级状况作出了科学的具体分析,制定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路线、方针和政策,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二,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充分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社会主义改造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党的正确领导是引导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朝着正确方向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第三,必须处理好改造或改革与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造是触及千家万户和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处理不好改造或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不仅不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而会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科学地制定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在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提前超额完成了“一五”建设计划,较好地处理了改造与发展的关系,保证了社会的平稳发展。 3.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精神基础上,深刻理解市场积极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决定性作用”的提法,是我们党在理论上的又一重大飞跃,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必将对加快市场化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第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所谓“决定性作用”,是指市场在所有社会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中处于主体地位,对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商品价格拥有直接决定权。因此,只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其他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市场的作用。 第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没有否定或忽视政府作用,而是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资本主义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更有优势,就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兼顾了效率和公平。当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等于政府可以更多地直接参与资源配置、干预微观经济活动,更不等于代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

毛概简答题及论述题答案

毛概简答题及论述题答案 1.第一题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 ①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党带领人民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更好发挥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效能。两者一脉相承、有机统一。 ②国家治理体系实际上就是我国经济社会管理制度体系,既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制度安排、体制机制。 ③治理能力则是我们运用这些制度和体制机制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有了好的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治理能力,才能发挥治理体系的效能。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四个现代化”后我们党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战略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第二题如何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一、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1.新常态形成的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外部因素和内在条件互相作用的结果,是符合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变化过程。 ①外部因素影响: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受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拖累效应影响,世界经济进入了深度结构调整之中。 ②内在条件变化: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经济增长的阶段性转换是由内在条件决定的。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根本原因,是由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出现新变化所导致的。 2.新常态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①是速度变化。本质上说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将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低排放、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②是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层级低、产业素质低、产品档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的顽症和痼疾,也是我国经济大而不强的根源所在。③是动力转换。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动力之源。④是多重风险。 二、科学把握新常态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最新毛概简答题与论述题答案(终)

一、简答题:(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2)也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把实践的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有哪些? 答: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建设,建设的规模与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可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3、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就是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的革命对象,动力和领导力量! 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答: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简答题:(共6小题,共30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立根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党在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15毛概论述题答案

2015毛概论述题答案 (1)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提升到“决定性”。请谈谈你自己对 的理解目前,我国仍存在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规则不一致、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竞争不充分、政府权力过大、审批过多、干预过多、监管不足等问题,影响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和资源配置的效率。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转变为“决定性作用”从“基础作用”到“决定性作用”,虽然只有两个字的区别,但它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进步。“决定性”意味着市场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生产什么方法,以及产品和服务的最初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其他力量可以影响和引导资源配置,但决定资源配置的唯一力量是市场。“决定性作用”和“基本作用”并不矛盾和对立,而是前后联系和发展的。前者在后者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是认识上的升华和飞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市场是社会配置稀缺资源的手段,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历史和现实表明,在当前的生产力水平上,与其他经济制度相比,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经济制度,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实现现代化的最佳途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强有力的指导作用。第一,有利于在全党和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政府与市场关系观。第二,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三,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第四,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让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放弃市场,而是对政府发挥其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政府转变职能,发挥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作用,市场才能真正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市场经济的优势,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优势。 1 (2)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结合实际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第八章第五节)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事关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的长远规划。面对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结合起来,努力建设美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优先的方针,努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一是优化土地空间发展格局二是全面推进资源节约第三是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的保护。四是加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 (3)中国梦,定义,如何实现,书中有

2018版毛概论述题答案

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答:一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四是全体中华儿女奋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五是我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 如何认识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如何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答: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二○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时代如何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答: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人分配体系; 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要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第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第二,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第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第四,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毛概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

毛概材料分析题 材料题 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Ⅰ: 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经验。 ———《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70页。 材料Ⅱ: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根据材料请回答问题: (l)试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2)试阐述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取得的理论成果。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被总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2.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Ⅰ: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调查。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11~112页。 材料Ⅱ: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

毛概论述题,题目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意义及特点 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意义:1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其特有的中国特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2、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功解决了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阶段的任务,是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旗帜。 3、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史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成功实践,给国际马克思主义者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特点:1 、鲜明的民族性2、强烈的时代性3、内容的科学性和一脉相承性。2、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基本经验。 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并不表明历史的后退,恰恰是历史的伟大进步。因为我们的认识在发展,社会实践在发展,人类社会的巨大变化向共产党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具备了客观和主观条件。这也正是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理论品质和政治品质的表现。正是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善于理论创新,在八十多年的征途中先后进行了三场伟大革命,先后找到了三条正确道路。即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基本经验:第一,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20 世纪50 年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取得了成功,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不照搬马克思、恩格斯的个别结论.不照抄别国的现成经验,而是对中国的国情和阶级状况作出了科学的具体分析,制定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路线、方针和政策,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二,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充分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社会主义改造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党的正确领导是引导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朝着正确方向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第三,必须处理好改造或改革与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造是触及千家万户和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处理不好改造或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不仅不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而会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科学地制定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在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提前超额完成了“一五”建设计划,较好地处理了改造与发展的关系,保证了社会的平稳发展。 3.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精神基础上,深刻理解市场积极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决定性作用”的提法,是我们党在理论上的又一重大飞跃,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必将对加快市场化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第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所谓“决定性作用”,是指市场在所有社会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中处于主体地位,对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商品价格拥有直接决定权。因此,只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其他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市场的作用。 第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没有否定或忽视政府作用,而是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资本主义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更有优势,就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兼顾了效率和公平。当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等于政府可以更多地直接参与资源配置、干预微观经济活动,更不等于代替市场在

毛概论述题答案

毛概论述题答案 1、试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P125 答: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2)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P108 答: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结合课本分析)3、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P118 答: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其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结合课本简单分析) 4、为什么说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P122 答:第一,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由人类社会物质基础和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邓小平也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归结到发展生产力上,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才能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综合国力,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本质才能得以实现。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创造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第三,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解决社会需求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只能靠不断发展生产力来解决。 5、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P122 答: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有名论断,从社会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能否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自己,能否体现出其优越性,最根本的是生产力能否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好。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安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决不能长期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贫穷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解决所

毛概论述题整理版

四:材料分析与论述题(第一题15分,第二题20分,共35分。) 1、试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答案:(1)“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内容。(3分左右) (2)“三个代表”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4分左右) (3)按照“三个代表”思想要求加强党建重要性:是我们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能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等等。(8分左右)2.材料:1GDP(国内生产总值)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更科学的经济总量指标来取代它。但是GDP又远非“完美”——GDP,不能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GDP,不能有效显现环保的品质指标;GDP,不能理想制约眼前利益与终极价值的统筹。GDP没有告诉我们,青山绿水又浊了几多?土地资源又没了几顷?朴朴古貌的老弄幽巷又少了几条? (资料来源:《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不以GDP论英雄》新华网2004年4月2日) 材料2中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据有关研究机构计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和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当生态环境成本用尽以后,继续按照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经济,将会牺牲人类的健康,使经济增长与我们的生活目标相背离。国内外的实践也已表明,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免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人类要继续发展,必须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用新的模式发展经济。(资料来源:新华网北京2003年12月11日电)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回答如何正确看待经济发展。 (2)结合材料回答应当树立怎样的发展观。 答案:(1)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然而经济发展并不是发展的全面内容,经济发展也不能单纯用GDP这一个指标来衡量。因此,发展必须有新思路,必须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的重大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12分左右)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8分左右)

毛概简答题及论述题答案精编版

毛概简答题及论述题答 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毛概简答题及论述题答案1.第一题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 ①完善和发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党带领人民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是为了更好发挥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效能。两者一脉相承、有机统一。 ②国家治理体系实际上就是我国经济社会管理制度体系,既包括这一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等基本政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制度安排、体制机制。 ③治理能力则是我们运用这些制度和体制机制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有了好的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治理能力,才能发挥治理体系的效能。④,是继“”后我们党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战略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是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2.第二题如何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一、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1.新常态形成的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外部因素和内在条件互相作用的结果,是符合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变化过程。 ①外部因素影响: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受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拖累效应影响,世界经济进入了深度结构调整之中。

②内在条件变化: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经济增长的阶段性转换是由内在条件决定的。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根本原因,是由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出现新变化所导致的。 2.新常态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①是速度变化。本质上说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将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低排放、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②是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层级低、产业素质低、产品档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的顽症和痼疾,也是我国经济大而不强的根源所在。③是动力转换。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动力之源。④是多重风险。 二、科学把握新常态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认识新常态,深刻领会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所贯穿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防止形而上学倾向。 2.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新常态,深刻领会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所展现的理论勇气、创新思维和创造智慧,防止庸俗化倾向。 3.必须坚持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把握新常态,深刻领会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所体现的战略智慧和思想精髓,防止随意泛化的倾向。 三、引领新常态必须开拓新境界 1.学懂弄通,把新常态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来学习和研究,增强理论自信、实践自觉。 2.求真务实,将新常态置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中来贯彻和遵循,不断开创我国经济发展新局面。

毛概简答题及论述题答案.docx

毛概简答题及论述题答案1.第一题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2.第二题如何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一、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1.新常态形成的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外部因素和内在条件互相作用的结果,是符合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变化过程。 ①外部因素影响: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受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拖累效应影响,世界经济进入了深度结构调整之中。 ②内在条件变化: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经济增长的阶段性转换是由内在条件决定的。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根本原因,是由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出现新变化所导致的。 2.新常态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①是速度变化。本质上说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将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低排放、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②是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层级低、产业素质低、产品档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的顽症和痼疾,也是我国经济大而不强的根源所在。③是动力转换。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动力之源。④是多重风险。 二、科学把握新常态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认识新常态,深刻领会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所贯穿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防止形而上学倾向。 2.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新常态,深刻领会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所展现的理论勇气、创新思维和创造智慧,防止庸俗化倾向。 3.必须坚持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把握新常态,深刻领会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所体现的战略智慧和思想精髓,防止随意泛化的倾向。 三、引领新常态必须开拓新境界 1.学懂弄通,把新常态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来学习和研究,增强理论自信、实践自觉。 2.求真务实,将新常态置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中来贯彻和遵循,不断开创我国经济发展新局面。 3.学以致用,把新常态经济学作为思想法宝和行动指南,化解新矛盾、应对新风险、迎接新挑战。 3第三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是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毛概论述题参考答案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她们辩证统一中国革命、建设和革命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一是统一的理论基础;二是统一的思想精髓;三是统一的政治立场和价值标准;四是统一的方向和路径;五是统一的历史任务和根本手段。 2、试述科学发展的核心、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八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3、为什么说革命、建设、改革都是要走自己的路?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1)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领导我们党成功地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把中国引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同样强调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3)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①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灭亡普遍规律的揭示,是以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生.发展为基础的。马克思并没有对各国如何实现未来理想社会以及理想社会的模式提供过具体蓝图。 ②不同国家必然由于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具体国情的不同,而具有特殊性,走向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应该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③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①我们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