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的方法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的方法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的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43641643.html,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的方法

作者:王艺霖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年第07期

摘要: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建筑学院的扬·盖尔和拉尔斯·吉姆松写的《回归公共空间》一书,研究了 30 年间哥本哈根市中心的街道和广场的发展和转变,并提出了适合当代都市公共空间设计的PSPL调研法。结合课文分析PSPL调研法,解读其中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的关系,以及城市生活与空间质量的关系。阐述了城市规划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使用与公共生活相关的数据。而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此课题的研究为我们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城市中心;公共空间;PSPL调研法;公共生活

本文以哥本哈根公共空间设计为例,利用PSPL调研法对我国的公共空间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公共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风景园林师、城市设计师的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一、哥本哈根公共空间的变化

本文分析丹麦哥本哈根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建设,随着二战以后工业增长迅速,城市发展水平和速度都越来越快。市中心的规划问题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建筑杂乱、交通混乱、环境影响等。这些问题与民众要求的高水平生活愿望相差较远。1962年在众多意见和争论中,斯

特勒格步行街在哥本哈根市中心建成。

(一)减少机动交通

中世纪的街道格局仍然保持在哥本哈根的市中心,古老建筑仍然占主导地位。伴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及机动交通工具的激增,导致一系列影响城市交通的问题。比如市中心步行环境迅速恶化,所有的广场都被用来当做停车场。而斯特勒格步行街的建立,改变了这一状况。为了不占用步行者的空间,城市广场从被汽车占领变成人们的活动空间。机动交通工具的减少,这就说明人们的公共空间就越多,城市的魅力也就越能被人们所感受到。

(二)增加步行系统

哥本哈根的交通政策一直是鼓励人们步行。步行是最保护环境、最便宜也是最低噪音的交通方式,街道可以容纳更大的交通容量。步行不仅意味着一种交通方式,它更代表着锻炼身体,散步和场地空间的增多。步行中有着很多的乐趣,城市能够改变的关键因素在于此。另一个关键是城市方式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渐变的。当更少的机动车辆出现时,街道和步行广场是增多的。在城市的其他地区,这种方法同样适用。每当一项成功的措施被执行后,人们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要点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 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作为契机,一直是景观设计学科的研究热点。从"点"到"线"构成的空间体系来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整合,以期对城市景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 景观的大众化 1.1 景观 “景观”一词,约于16 世纪与17 世纪之交,由荷兰语Landschap 作为描述自然景色特别是田园景色的绘画术语引入英语,演变成现代英语的Landscape 一词。该词被赋予了“自然风光的一景或一处景色”的新内涵,即由当初的对风景画的欣赏转为对现实风景的欣赏。19 世纪中叶,通过地理学家的使用,德语Landschaf t 在土地规划和区域规划领域获得了新的意义。后来,从“地域综合体”的概念出发,多学科参与研究的领域Landscape Architect ure (景观学)逐渐形成。在景观学科中,景观设计师基于城市公园规划的实践经验,开始了公园、公园路、城市公园系统、城镇规划等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和规划实践[122 ] 。 1. 2 景观设计的社会改革———创造为大众共享的空间 西方景观学专业作为社会改革的内容之一,出现于美国19 世纪中期。建于1858 年,由被称为“美国景观学之父”的Frederick Law Olmsted 和英国建筑师Calvert Vaux 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标志着城市公园运动的开始。在这之前景观设计对象主要是乡村墓园和花园设计,这些项目工程倾向于小尺度的、主要为少数人服务的、更大部分关注美学的独立工作。随着现代工业主义的第一次爆发,以及外来移民的大量增加,美国的城市迅速繁衍和增长,而公园设计理念正适应了这样的时代需求[3 ] 。公园形式要求以一种更复杂的方式结合社会、政治、环境、技术和美学等设计更大规模的场所,服务更多的人。纽约中央公园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园,也是第一个真正为大众服务的公园。 “公园运动”为城市居民带来了出入便利、安全清新的集中绿地。然而,它们还只是由建筑群密集包围着的一块块十分脆弱的沙漠绿洲。1876 年,Olmsted 提出了波士顿公园系统方案,得到高度评价,并被任命为负责整个公园系统建设的景观师。1878 年,公园系统开始建设,其结合地形地貌,以线性空间连接城市公园,并形成不规则的图形,意欲向外延伸,深入城市生活[ 4 ] 。Olmsted 在美国发起的城市公园运动和公园系统的建立,倡导保障各个阶层、尤其是城市工人阶级和穷人,在心理、生理、社会和经济利益和谐发展。城市开放空间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众而不是贵族。从形式上说,它是从贵族专享和特权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景观,为大众创造一种宁静的休闲场所,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们可以在这里放松,交往,它反应了大众价值观。 自此,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现代景观应平等地呈现给所有的市民。景观作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空间而存在,景观场所的本质是人们的生活区域,符合公众休闲的基本需求和一定的文化需求。其实践表现为景观设计,其契机主要是为市民创造公共的开放空间。现代景观设计趋向于创造人与环境的新关系,促成公共空间与交流空间的出现,在景观中倡导公共精神的建立。 2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 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 [5 ] 。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一个空间系统,由各种类型的空间构成。按空间形式可分为:①点状空间,即以点的形式分布于城市中,如广场、公园、绿地等;②线性空间,即沿某个轴向呈线性分布,如步行轴、绿化轴、滨水绿带等。 2.1 点状空间景观设计 点状空间是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布局形式中的一种空间形态,这里主要指诸如广场、公园、街头绿地、社区绿地等具有向心形态的外部空间。 2.1.1重视空间的可达性

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摘要:“人性化”就是强调“人”重于“物”,要求对人性及人的各种需求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同时永无止境地追求无缝沟通。文章通过对人的感官特性、行为趋向、心理特点等的理性思考和对某些实例的分析,得出一些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供设计师参考!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感官特性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人性化”就是强调“人”重于“物”,要求对人性及人的各种需求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同时永无止境地追求无缝沟通。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提到的“以人为本”,应该是“人性化”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人性化设计”的概念,即把“人性化”这一理念始终贯穿在设计进程中的设计。然而在现实的城市建设中,“以人为本”更多的被停留在口头上或是文字中。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由于种种原因,如部分政府大搞形象、政绩工程;不切实际,盲目跟风;为赶工期过度压缩正常的设计、施工时间;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设计人员的经验主义和以自我为中心等,往往造成城市公共空间不方便使用,甚至于只能看不能用等现象。例如,城市广场成为摆设,既不遮阳也不挡风避雨;公园里人烟稀少,而老人孩子却找不到合适的活动场所;草地大片,却没有人的活动空间,也带不来好的生态效益,等等。当然这种现象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并有所改进,那么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时,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真正做到人性化设计呢? 1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1.1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符合大众的感官特性和尺度要求 了解人的知觉及其感知方式、感知范围,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同时也能理解各种形式的直接

公共空间设计—教案

GUANGDONG INNOVATIVE TECHNOLOGY COLLEGE 教案 课程名称:公共空间设计 教师姓名:姜佳良 系别:机电系 二○一三年至二○一四年第二学期 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公共空间设计 总学时:64 周学时:周4学时 教学起始周: 1 周——16 周 授课班级及时间:工业设计二、三班

教材概况(主编、出版社、版次等): 《公共空间设计》杨清平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辅概况: 《室内设计》马澜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时授课计划 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一周 二、授课课题: 公共空间设计概述(1)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公共空间的概念 2、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及风格表现 3、公共空间的类型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公共空间概念的理解 公共空间的主要风格 公共空间的主要类型 五、教学方法、用具: 讲授、演示、实践 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板书设计、课堂练习、教学进程时间分配、课外作业等):

教学后记: 课时授课计划 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一周 二、授课课题: 公共空间设计概述(2)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公共空间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2、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因素 3、公共空间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公共空间分类的依据 公共空间发展的因素与趋势 五、教学方法、用具: 讲授、演示、实践 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板书设计、课堂练习、教学进程时间分配、课外作业等):

教学后记: 课时授课计划 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二周 二、授课课题: 展馆空间设计案例鉴赏解析 三、教学目的要求: 对湖南益阳博物馆室内设计进行鉴赏 归纳总结展示空间的设计特点与要求 要求学生进行展示空间设计 四、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案例的思路与方法,考量案例设计的优缺点 对展示空间设计进行总结,归纳其特点与要求 引导学生对公共空间中的展示空间进行设计 五、教学方法、用具: 讲授、演示、实践 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板书设计、课堂练习、教学进程时间分配、课外作业等):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

城市设计到底是设计什么内容的,个人认为,城市设计的核心是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当然城市设计的涉及领域不仅止于城市的公共空间而已。 城市设计师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时要弄清楚自己的任务,在规划原理的教材上有很多关于城市规划任务的叙述,有关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很多的范畴。事实上,城市设计师所能发挥作用是有限的,这些具有抽象意义、外延性的、非物质实体的东西必须考虑,但很难单凭规划专业的一己之力来把握,规划师应该做也只能做好的还是在物质空间形态领域。落脚点只能放在空间形态之上,从物质空间中来,最后再回到物质空间之中去。 城市设计师应该把重点精力放在对空间的设计之上,而建筑的处理则是属于建筑师的业务领域。空间,应该成为城市设计师永远放在首位的问题。 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而言,城市设计在我国还是属于很新的一个学科。个人认为,城市设计既从属于城市规划学科,但是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又可以是介于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之外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又或者可以将城市规划分为两个大类,总规之类的归于宏观层面的规划,而城市设计等则属于微观层面的规划。 我国在城市设计领域的理论研究相对来说起步很晚,现阶段还处于对西方等国家的研究思想的引进与消化阶段,鲜有结合我国国情的,比较成熟的本土化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在城市设计的理论向实践转化中也有很严重的脱节现象,在很多所谓体现着"新思想"、"新理念"的城市设计方案,其实有许多是西方国家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就已提出的观点。 现代中国在规划或城市设计领域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大师,即使是有些所谓的海归"牛人",也只是在对人家国外的一些思想消化基础之上,进行了本土化的包装。然后四处出书,大肆宣传,......行大师之名,少有自己的观点。 国外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思想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四个大类: 1).关于景观与意象的理论研究 景观与意象的理论是对城市空间多种形式要素在认知层面上的剖析和应用的理论。城市景观理论侧重于具体的、实在的物质形态,即城市空间中地形、地貌、建筑物、构筑物、绿化植物等组成的各种物质形态(如肌理、色彩、图案、体形、比例、风格、特色等)方面的表现,代表性的城市景观理论有F.吉伯特(F.Gibberd)在《市镇设计》(Town Design)中提出“城市素材”及其与空间、时间、运动等的关系都是城市景观的设计内容。 Pauld Spreiregen在《城市设计:城镇的建筑》(Urban Design: The Architecture of Towns and Cities)中提出城市的形式和视觉要素作为城市景观设计内容及其原则。英国的库论(G.Cullen)在《简明城市景观》(The Concise of Townscape)中提出视觉、场所和包括色彩、质感、比例、风格、性质、个性与特色等的城镇构成是理解环境与人之间发生感性联系的三种要素,也是使城市景观产生具有趣味性、戏剧性的方法要素。Tugnutt Anthony所著的Making Townscape: A Contextual Approach 则从城市文脉、建筑个性与感知方式三个方面讨论了城市景观的塑造方

第四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第四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更清楚地将城市设计的关键要素区别于其它。公共空间设计的成败,直接影响城市的品质和秩序,不论是设计或管理,公共空间这一系统如同城市的脊梁一般,有“纲举目张”之效。 第一节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 一、公共空间的概念 公共空间即规划区为公众开放的空间,按所有权可分为:

政府所有和其他开发商所有。 政府所有部分包括公园、广场和绿地、区内的步行道系统用地和其他公众可使用的设施(如公交车站,公共停车场等);开发商所有部分包括建筑退后红线及底层墙面退后红线外的部分及建筑室内的公众通道或空间。 二、公共空间设计原则 为了将购物、居住、休闲、观景等城市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特制定如下原则:1、利用预留的绿化广场用地,创造大型的开放空间,强

调地标性,提高城市的环境品质。 2、组织空间,形成视觉景观轴线。 3、创造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街道空间,并提供文化表演的活动空间。 4、形成完善、安全、舒适的步行系统,联系区内外各街坊和功能区,并以此系统组织展示环境品质的空间序列。 5、运用绿化种植或建筑的使用功能,塑造街道的个性。 第二节城市街道空间设计

1、综述 1)基本要求:满足交通需要,恢复街道的城市生活功能,实行综合开发,强化街道空间的特性与艺术效果,突出绿化在街道中的地位,重视街道夜景。 2)街道空间类型: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设计中城市轴线、活动路径、视线走廊的主要载体,性质明确的街道空间构成了城市空间的基本骨架。根据交通特征,城市的街道空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车行为主导、人车都是主导、人行为主导的线性街道空间。每一种街道空间对应不同的景观界面,他的建筑尺度、

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实用标准文档 例一: 案例名豪申创意中心案例投资 5500 万元称总额 作者崔海涛设计是否竣工项目案例 选用 设计类室内设计案例类型展览空间型 案例所江苏南通市案例面积 8800 平方在地米详细地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工业区石江公路1907 号 址 参与设朱非波、崔自豪竣工时间 2015-5-1 计师 业主名豪申布艺有限公司 称 业主联 undefined 系人 所用材凌云幕墙、环球UMGG、兔宝宝等品牌 料品牌 设计说 A、作品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独特挖掘角度: 明展现了南通家纺行业的新面貌,体现了南通家纺业的良好发展 B、作品在环境风格上的设计创新点: 它在外形和颜色上与周围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看上去眼前一亮,从而产 生一枝独秀的效果,避免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C、作品在空间布局 上的设计创新点 : 将豪申公司的五大事业部合理安排到各个区域,完美呈现 D、作品在设计选材上的设计创新点: 使用环保材料 E、作品在投入运营后的出众效果与评价: 销售量稳步上涨,扩大营业面积,给客户带来良好的空间印象 总体构思:本着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体现,创造舒适的公共空间环 境,运用材料、空间、形式、场地等元素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并

实用标准文档 在此基础上将室内空间布局与材料相结合,使达到室内空间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实用标准文档 HA事业部顶面图 HA 事业部作为展示用途面 积占用大于1/2, 展示空间运用大 量采光,来表达突出展品的美感与 价值。 HB事业部总平图 HB事业部采用与 HA不同 的表现方法,展品不再集中占 用大面积的场地,而是将展品 分割陈列于互无关系的独立 空间中,将不同风格的布艺展 品充分表达,做到一花一世界 的既视感。 HB展厅顶面布置图 作为展厅更加注重展 品与光和环境元素的结合, 突出体现在光的运用更加 频繁。

(完整版)《公共空间设计》教案专题

教案 二○一五—二○一六学年第二学期 科目:《公共空间设计》 班级:14环艺班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一周课次 1 时数理论( 4 ) 课型 理论+ 实践 类别 核心专 业课实践(0 ) 标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公共空间设计概论 本次课程所属的项目: 大项目:公共空间设计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完成公共空间设计项目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主要开展设计任务的必要知识储备。 教学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本次课,让学生掌握满足工装设计师 岗位要求的基本专业技能,1、使学生了解 公共空间设计的思维与特征。 2、初步掌 握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3、公共空间设计 的流程。 1、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和设计流 程。 2、掌握公共空间项目设计基本构成 要素,学习公共空间组织方式与原则。 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 要求学生自主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美术馆、武汉市新科技馆等公共建筑。思考两个问题:家装和工装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不同种类的工装设计依据大致有哪些? 课 前 准 备 相关案例图片(由学生搜集,包括不同功能定位的公共空间实景分析) 参 考 资 料 《公共空间设计》-郑曙旸主编、《室内设计资料集》、《公共空间设计》-侯林主编

特色餐厅设计任务书 一、目的 本项目旨在训练学生设计要素把握的能力。重点学习公共空间中的餐饮空间设计,训练对空间的感知和空间设计的能力,在空间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界面设计、家具与陈设布置、光与色的设计,创造符合实际需求的餐饮环境。同时了解餐厅家具与人体尺度的关系。 二、设计要求 进行空间界面和建筑装饰细部的设计,空间的划分应满足餐厅空间要求;和工作人员的行动需求,同时按所构思的餐厅主题、环境气氛和风格进行陈设与装饰设计,营造有个性的餐饮环境。 着重考虑和解决以下问题: 1.本案周围是密集的住宅区,且店面不临街。要在比较局促的地段,解决好方案的总体布局(如店面设计、人流的组织等)。 2.设计重点为室内的餐饮空间,提倡以工作流程和用餐习惯来推敲和构思方案,并初步确定要营造的室内环境气氛与建筑风格。 3.满足功能使用和结构合理性要求。如: ①餐桌椅摆放是否满足人体工程学,用餐区分隔是否充分利用空间优势。 ②空间路线是否能够按照工作流程顺畅的安置。 三、功能划分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的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43641643.html,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的方法 作者:王艺霖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年第07期 摘要: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建筑学院的扬·盖尔和拉尔斯·吉姆松写的《回归公共空间》一书,研究了 30 年间哥本哈根市中心的街道和广场的发展和转变,并提出了适合当代都市公共空间设计的PSPL调研法。结合课文分析PSPL调研法,解读其中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的关系,以及城市生活与空间质量的关系。阐述了城市规划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使用与公共生活相关的数据。而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此课题的研究为我们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城市中心;公共空间;PSPL调研法;公共生活 本文以哥本哈根公共空间设计为例,利用PSPL调研法对我国的公共空间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公共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风景园林师、城市设计师的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一、哥本哈根公共空间的变化 本文分析丹麦哥本哈根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建设,随着二战以后工业增长迅速,城市发展水平和速度都越来越快。市中心的规划问题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建筑杂乱、交通混乱、环境影响等。这些问题与民众要求的高水平生活愿望相差较远。1962年在众多意见和争论中,斯 特勒格步行街在哥本哈根市中心建成。 (一)减少机动交通 中世纪的街道格局仍然保持在哥本哈根的市中心,古老建筑仍然占主导地位。伴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及机动交通工具的激增,导致一系列影响城市交通的问题。比如市中心步行环境迅速恶化,所有的广场都被用来当做停车场。而斯特勒格步行街的建立,改变了这一状况。为了不占用步行者的空间,城市广场从被汽车占领变成人们的活动空间。机动交通工具的减少,这就说明人们的公共空间就越多,城市的魅力也就越能被人们所感受到。 (二)增加步行系统 哥本哈根的交通政策一直是鼓励人们步行。步行是最保护环境、最便宜也是最低噪音的交通方式,街道可以容纳更大的交通容量。步行不仅意味着一种交通方式,它更代表着锻炼身体,散步和场地空间的增多。步行中有着很多的乐趣,城市能够改变的关键因素在于此。另一个关键是城市方式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渐变的。当更少的机动车辆出现时,街道和步行广场是增多的。在城市的其他地区,这种方法同样适用。每当一项成功的措施被执行后,人们

人性化建筑公共空间设计方法

人性化建筑公共空间设计方法 目前,人们对自己在空间中的定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对办公空间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人是办公空间的主体,人性化办公空间设计成为时代发展进步的产物,它寄寓着企业精神内涵,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内涵的延续,只注重使用功能而忽视办公人员的办公空间,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如今如何设计出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需要、物质精神需要以及为其营造出舒适的空间,从而实现人与空间的和谐相处是设计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否以人性化理念为基点,能否创造出充满人性关怀氛围的办公空间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办公空间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准则。 一、人性化办公空间设计的概述 所谓的人性化办公空间的设计,就是以人为中心,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物质和精神需求,创造出舒适、高雅的办公空间,使人们享受空间的使用趣味和快乐,使得人性得以在办公空间中充分地释放与满足,让人的心理更加健康、情感更加丰富、人性更加完善,达到人物和谐的境界。办公空间是人们工作的主要场所,其设计直接关系到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效率。人性化设计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因此,设计中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要充分了解办公人员的意愿。人性化办公空间设计的最初目的就不单单是为了去满足人们对其基本功能的需求,而是尽最大努力去赋予办公空间更多的附加功

能,以至于能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增添色彩。办公空间是一种重要的建筑空间类型,如今的办公环境设计存在着三个方面需求,即新设立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新增需求;现有各类单位和企业改善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的需求;产业转移例如企业投资从中国沿海向内地转移带来的需求。在需求强劲的同时,众多企业和单位对于人性化办公室空间设计的理念的热情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公司创办人还是办公人员都更加注重办公空间的舒适和人性化设计,也更加强调办公空间的协调发展,人性化设计也随之成为当今时代办公楼建设的主要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人们在选择工作时更加倾向于一个福利好工作环境舒适的企业。办公人员每天都有三分之一时间在办公室度过,长时间的工作会使其感到疲劳低效,而人性化的办公环境设计不仅关注办公空间的各种基本使用功能健全,还关注办公人员的精神状态。总而言之,人性化办公空间设计的首要目标就是为办公人员创造一个舒适、便利的工作环境,以迎合办公人员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物质和精神需求,从而使办公人员能够愉悦、高效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人性化办公空间的设计方法研究 一个真正的人性化办公空间设计就要从使用者的角度思考,以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对办公空间有清晰、深入的了解,使得办公空间环境不仅达到舒适、健康的使用要求,更要体现出设计中的人文关怀精神。人性化设计并不是噱头,而是实实在在体现在办公空

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例一: 总体构思:本着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体现,创造舒适的公共空间环境,运用材料、空间、形式、场地等元素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并在此基础上将室内空间布局与材料相结合,使达到室内空间的科学

性与艺术性。

HA事业部顶面图 HA事业部作为展示用途面积占用大于1/2,展示空间运用大量采光,来表达突出展品的美感与价值。 HB事业部总平图 HB事业部采用与HA不 同的表现方法,展品不再集中 占用大面积的场地,而是将展 品分割陈列于互无关系的独 立空间中,将不同风格的布艺 展品充分表达,做到一花一世 界的既视感。 HB展厅顶面布置图 作为展厅更加注重展 品与光和环境元素的结合, 突出体现在光的运用更加 频繁。

HE事业部顶面图 HE事业部的建筑构造形式更加丰富,运用曲线与拐角打造不同于其他的空间形式。 HE事业部平面图 建筑构造形式的改变在带动空间流动方向改变的同时也改变了室内陈设布置的形式。使展品脱离死板的摆放展示,赋予其流动的美感。 HI事业部顶面图 HI事业部的空间表达更 为简单,以纵横的空间流通方式将视点集中于中部展台,突 出展品。

HI事业部平面图 HS事业部顶面图 HS事业部以整体 的开敞形式来强调空 间的流动性,将部分隔 断放入整体的空间形 态中来划分区域的界 限,将不同风格展品从 中总体中分割出来,达 到展品与区域的统一, 区域与整体空间的统 一。 办公区入口1 办公区入口1运用实体性分割进行空间划分,将字母形式的镂空空间隔断运用到空间划分中增加空间的开放性与趣味性。 采用简单的美式装饰风格,运用木质材料的暖色调与铁艺吊灯的暖色灯光来调和白色的冰冷感,增加空间美感,使办公空间更加温馨和谐。 木质的镂空吊顶与前台的公司LOGO的艺术表现形式则更加强调了空间的形式美感。

城市设计的构成要素调研之公共空间

城市设计的构成要素调研之公共空间

城市设计的构成要素调研之 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被人们誉为城市生活的“起居室”和“客厅”,目的是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提高城市生活环境品质,维护、改善生态环境,保存有生态和景观意义的自然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协调,体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的组织城市空间中人的行为、文化、游憩的职能;改善交通、便利运输,并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而在近几年我国的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研究更是举足轻重。 关键词:城市设计公共空间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在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的开放空间,主要面向全体市民开放使用,供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还有人为建造的公园、道路停车场等。从根本上说,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社会生活的场所,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泉。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大众的满意度,因此,城市决策者、建设者和使用者无不对其给予特别关注。 城市公共空间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方社会,它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已经经历了漫长的100多年,中国传统的公共空间是不同于西方的公共空间的,我国传统的城市公共空间主要以线型的街道为主,而可以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较为缺乏,人们仅在庙的前庭举办庙会或者节庆等公共活动,同时,在交通便利

的码头和桥头等地形成公共开放的集市,但这几类公共开放空间并不是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公共空间理念传入我国,我国对公共空间有了一个全新的定位。从1949年到1987年,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为恢复阶段、发展阶段、动荡阶段、停滞阶段和再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处于恢复阶段,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大中小城市纷纷进行了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城市公共空间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也步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接着到“大跃进”和大调整时期,公共空间的发展受到了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双重影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到“文革”时期,公共空间的发展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但是局部的一些新的公共空间的建设还在进行和发展中。进入21世纪,城市慢慢变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城市公共空间也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个时期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达到了高峰。 城市公共空间是展示一个城市形象和面貌的窗口,其形态和构架代表不同城市的品位和特点,其设计给人带来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和美的享受,特色的空间景观为人们营造出一种富有神韵的亲切感和归属感,同时增添了城市的魅力。第一,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市民的爱市意识往往因为城市公共空间而增强。可以说,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阅读城市、体验城市的一个重要场所。第二,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是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力保障。环境友好、生态优先的战略原则需要被贯彻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当中,建设者需要重视城市公共空间生态和使用功能,保护建设地块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优化空间的生态,打造一个健康的城市。第三,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还可以提高城市的宜居性,提升周边地区的房产和土地资源的价值,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对整个城市来说,多创造一点公共开放空间就等于多增加一点投资,从而使城市建设具有更高的回报率。 从广义上,城市公共空间可被划分为城市街道空间、城市广场空间、建筑环境空间三种类型。其一,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满足交通需求,恢复街道城市生活功能,实行综合开发,强化街道空间的特性与艺术效果,突出绿化在街道中的地位,重视街道的景色。其二,城市广场空间设计:城市广场可以分为市政广场、纪念广场、文化广场、商业广场、休憩广场、交通集散广场等类型。

《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标准

《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 公共空间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space design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建筑设计专业 先修课程有:建筑设计原理、设计构成、建筑表现基础、建筑设计Ⅰ、建筑设计Ⅱ、中外建筑史、制图基础、建筑装饰CAD、Photo Shop与版式设计、建筑电脑效果图等课程。 后续课程有:毕业设计 开课学院或教研室:建筑设计教研室 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建筑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根据专卖店类、餐饮类、娱乐健身类、酒店类等典型公共空间的特定功能,以设计项目工作流程为依据,采用设计项目引导与设计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公共空间设计项目方案分析、方案设计、方案表现、方案制作等核心知识和必备技能,具备从事建筑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岗位所必需的设计项目调控、设计项目协作、设计项目沟通等职业素养,课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课程学时:64 课程学分:4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和地区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材施教,突出创新精神,强化职业技能培养,促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本课程主要目标是教会同学们熟练地进行方案的流程设计,具备企事业单位人才岗位要求。 1、能力目标 (1) 学习公共空间设计思维方式,熟练运用图形思维技巧,解决公共空间范畴的工程项目的 设计内容及程序。 (2) 通过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学习,掌握室内设计的图纸设计制作、设计方案表达、设计表现 及对于设计原理熟练运用的能力。 (3) 通过公共空间课程项目化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设计项目管理、设计团队协作、设计工 作沟通的能力。 2、知识目标 (1) 理解商品展示的含义和特征,学习专卖店的交通流线和平面布局设计,了解设计中的基 本尺度以及常见的陈列方式,掌握专卖店的空间设计方法,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1、概述 一般认为,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中面向公众开放使用和进行各种活动的空间,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自然、地理气候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于城市的物质形态表现。城市公共空间的一般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观光旅游、节日集会及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

2、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必要性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特有的,也是城市的精华和本质,既可以满足人与自然和社会交流的高层次需要,也可以增强城市软环境,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空间。 (1)展示城市形象、特色与文化的窗口 不同城市的公共空间形态特征分布格局代表了不同城市的特色和品位。优美的空间景观给人以丰富的艺术感染和享受,而特色鲜明的空间景观为人们营造出特有的归属感与亲切感,增添了城市的魅力,富有历史内涵的公共空间能唤起人们的记忆,强化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和认同。城市公共空间在创造了宜人的空间环境的同时,往往形成地域景观鲜明地场所,成为体现城市形象与特色的“橱窗” 。

城市公共空间中承载的社会生活是形成城市文化的重要源泉。过去的社会生活积淀形成了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不同地区的地方性社会生活方式特征形成了城市的地域文化;当代城市中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反映了城市文化的发展。这些文化因素投影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以不同的物质形态特征表现出来,人们通过这些表象的特征可以体会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承载城市居民活动的重要舞台 城市公共空间与市民间存在着“人造空间,空间塑人”的关系,表现在城市居民对城市及公共空间产生的认同感。城市公共空间与社会生活两者之间相互依赖;前者是后者的容器,后者又是前者的内容。公共开敞空间是人们户外活动和休憩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精神体验和情感交流的场所。舒适的开敞空间给人的身心以积极向上的影响,可以增进彼此的相互理解,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人性化”就是强调“人”重于“物”,要求对人性及人的各种需求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同时永无止境地追求无缝沟通。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提到的“以人为本”,应该是“人性化”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人性化设计”的概念,即把“人性化”这一理念始终贯穿在设计进程中的设计。然而在现实的城市建设中,“以人为本”更多的被停留在口头上或是文字中。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由于种种原因,如部分政府大搞形象、政绩工程;不切实际,盲目跟风;为赶工期过度压缩正常的设计、施工时间;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设计人员的经验主义和以自我为中心等,往往造成城市公共空间不方便使用,甚至于只能看不能用等现象。例如,城市广场成为摆设,既不遮阳也不挡风避雨;公园里人烟稀少,而老人孩子却找不到合适的活动场所;草地大片,却没有人的活动空间,也带不来好的生态效益,等等。当然这种现象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并有所改进,那么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时,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真正做到人性化设计呢? 1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1.1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符合大众的感官特性和尺度要求

了解人的知觉及其感知方式、感知范围,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同时也能理解各种形式的直接交流和人对空间条件及尺度的感受。城市公共空间满足人们的感官特性,首先要满足人的尺度要求。对于具有相应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符合相适宜的尺度极为重要,这将直接关系到使用者对空间舒适性、场所感等的心理感受。 除了尺度以外,色彩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色彩是最大众化的审美感觉,在所有的造型要素中,色彩是最为强烈而迅速的诉诸感觉的要素。色彩具有冷暖感、涨缩感、距离感、重量感、面积感和兴奋感等。成功的运用色彩,能增强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感染力。灯光也是引起视觉快感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夜间休闲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要求城市公共空间能够延长利用时间,提高利用效率,全天候地为人服务。而夜间的空间利用就必然离不开灯光的运用,黑暗中灯光下的环境可以产生与白天完全不同的生命力与意境。依据不同的环境特点,不同的空间特性,合理运用灯光,可以营造出多彩的城市夜景,构筑城市宜人的夜空间。当然,除了视觉感受外,满足人们对听觉、嗅觉、触觉等其它感官的需求,对于设计者设计城市公共空间也很重要。多感官的需求供给,能够丰富空间的艺术感受,营造多样的氛营造多样的氛围意境,最大限度的给予使用者以场所体验感。 1.2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符合人的行为规律与心理特点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目录 摘要··················································abstract·············································· 1绪论················································ 1.1课题背景·········································· 1.2课题研究的意义···································· 1.3城市公共空间概述·································· 1.3.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1.3.2城市公共空间性质与功能·························· 1.4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与属性·························· 1.4.1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体验城市的主要领域············ 1.4.2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资源······················ 1.4.3城市公共空间是拥挤性公共物品··················· 1.5城市发展·············································· 1.5.1城市发展需要········································ 1.5.2城市规划实践的需要·································· 1.5.3学科发展的需要······································

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狭义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广义是指公共空间不仅仅只是个地理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进入空间的人们,以及展现在空间之上的广泛参与、交流与互动。这些活动大致包括公众自发的日常文化休闲活动,和自上而下的宏大政治集会。 1.概述室内公共空间设计定义和关联 2..室内设计: 又称室内空间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在建筑内居住、行为等要求下的环境设计。是建筑内部空间应用的深化设计。是空间形式化再现行为意愿的过程。 .建筑设计: 又称建筑空间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居住、行为于内部和外部的不同要求而进行的空间设计,建筑设计的动机旨在强调建筑空间内与内、内与外、外与外的行为关联。 .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建筑设计更注重空间的建造及空间的骨架作用。 建筑设计重在创造总体和综合的时空关系,主要解决建筑的基础使用功能问题, 强调建筑内部与外部的形式以及建筑构造等问题。 室内设计实际就是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是围绕着建筑应用行为空间的深化改良设计。室内设计更注重内部空间行为形式的细化塑造,主要利用空间界面的形式塑造,空间形式语言对生理的作用和心理的引导。 室内设计更强调形态的塑造和细部的处理,材料的质感、纹理、色彩以及灯光的运用,所以室内设计又比建筑设计更加细腻,更加具体。 .室内设计的内容: 主要围绕着围构建筑内部的 空间界面形式塑造(墙地顶)、 空间通与隔的再造改良(门窗隔断)、 辅助行为的构造设施(家具台柜橱库)、 空间行为的导向塑造(围隔形式虚实向势)、 符合空间行为要求下心理精神的外在形式表现(陈设装饰与象征主义)、 采光照明的优化(自然照明人工照明)、 新风排风的制造改良(空间行为的物理条件及规范)、 温湿调控(空间行为的物理条件及规范)、 以及空间设计的形式语言和美学原则(视听嗅触味、造型色彩肌理声音采光通风)等等… 室内空间设计涉及建筑学、形式美学、工程学、材料学、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如果再断增加不同地域文化及相关历史知识的了解见识,会对丰富设计语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 相对于室内私有空间而言,室内公共空间设计更强调的是满足公众行为需要的室内空间设计。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是通过对行为、环境、文化、时代、习俗、理念、科技以及生理和心理等因素的综合思维进行的空间设计,旨在改善公众的物理生活环境,提高公众精神生活质量。物理环境设计包含空间使用性和经济性两个因素: 室内设计的实用性是室内设计的基础问题,主要考虑物质条件的科学应用,如,室内空间的行为划分、导向隔通、家具设施、安保储藏、采光通风等要符合科学和法规,主要满足人

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原则

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原则 发表时间:2019-06-13T11:41:26.977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23期作者:王洪涛 [导读] 本文对城市公共空间与景观设计进行概述,进而对设计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探究景观设计原则。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精神建设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可体现人们的精神追求。但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实际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需坚持科学设计原则,提升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水平。本文对城市公共空间与景观设计进行概述,进而对设计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探究景观设计原则。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原则 引言: 城市是人们生活、工作的场所,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城市人们的精神面貌。城市公共空间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包括城市中的广场、公园等空间。对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带给城市人们极佳的精神享受。 一、城市公共空间与景观设计概述 城市公共空间包括城市广场、绿地等场所,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多在公共空间进行交流,开展各种公共活动,增强了人们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城市公共空间融合了城市与公共空间的特性,多存在城市中的各个建筑之间,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精神需要,让人们享受到多种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能够最大化发挥城市的功能,优秀的城市公共空间离不开好的城市设计。 在景观设计中,主要运用了景观学知识,人们以基本的景观内容为依据,在城市的特定空间内,从全方位的角度对涉及到景观的各个元素进行有效整合,使其呈现出一定的美感,达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提升城市资源的利用率。对公园等景观比例进行设计,如:杭州洗后带状林荫公园长度近700米,快度在40米左右,完善了景观空间。设计人员遵循保护景观的理念,从人本身的角度出发,为景观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与城市中人们的活动相融合,成为一体。 二、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一)景观设计存在盲目性 设计人员在对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进行设计时,更多注重提升景观的高端感,运用多种设计方法,将景观完美展现出来。但在景观实际设计过程中,多数设计人员过于追求豪华景观的设计,忽视了景观作为公共空间的作用,比如一些城市中的绿地完全成为了观赏性景观。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开始阶段,出发点就偏离了景观自身的特性,与城市结合度不够,景观设计存在盲目性。如:21世纪初北京绿化带面积原先大于300平方千米,设计施工完成后变为100平方千米,面积大大缩小。 (二)原有景观遭到破坏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改变了城市的面貌,同时也破坏了城市的原有景观,一些文化古迹消失,传统建筑被大量拆除,城市中的古树也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被砍伐,城市高楼越建越多,公共空间景观均按照相同的方法进行设计,缺乏城市个性化特点,使得城市自身生命力不足。城市中的原有景观、文化遗产等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财富,对于探究城市自身的发展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另外,原有景观又能体现城市的独特性。如今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出现雷同化现象,不利于城市的多样化发展[1]。 (三)植物引进及草坪设计不规范 为了提升生态环境水平,人们通常采用引进植物等方法,让城市空气变得清新,调和城市空气温湿度,降低温室效应等的不良影响,但在植物引进以及草坪设计方面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按照科学的比例对植物以及草坪进行调配。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一些设计人员没有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特点,盲目引进植物品种,多数植物难以存活,出现经济损失问题。在草坪设计面也缺乏更多考虑,为了保证草坪的正常景观效果,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进行维护,并且草坪对水源的需求较大,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草坪在调节城市温湿度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使用价值不高,纯粹增加草坪的面积,而不考虑城市的实际情况,不利于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长期发展[2]。 (四)重模仿轻创新 一些城市的公共空间景观中多出现模仿化现象,比如模仿欧洲的建筑景观。在向人们展示景观过程中多强调欧式风情,运用这种方法让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具有高端品位。其实,设计人员在对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进行设计时,引进外来景观元素是合理的做法,但若是过于引进,以致失去了城市自身的特色,对城市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3]。 三、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设计人员在对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进行设计时,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城市与人、现在与未来的关系进行有效调控。在城市化发展中,需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避免出现资源浪费问题,使得城市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持在均衡的状态。城市中的原有景观以及生态环境资源并不具备再生的特点,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用科学的设计方法对其进行设计,充分利用原有景观以及生态环境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进行改善。如:上海化学工业园每日可净化2万多立方米废水,其间有20多平方百米的净化湿地,近500米的综合服务中心,中心由观景码头、景窗等组成,与湿地相配合的有木栈道,道路长度为2公里。该景观系统可循环利用。这样可使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具有多重特性,既能展现生态美,又融合了历史特色,并具有现代城市的气息。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有效实施需要相关人员具备先进发展理念,真正实现城市的长期高效发展。 (二)景观整体设计与协调原则 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活动中,可凭据城市中的自然景观环境,对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景观种类、结构构成等元素进行综合设计。对此,需要设计人员站在整体的角度考虑景观的设计风格,同时兼顾个别景观的设计效果促使城市空间景观在整体与部分方面达成统一。设计人员应追求景观的和谐美,让城市公共空间与周围环境成为一体,并注重使其具有动态变化,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不可全部模仿外来风格。空间景观设计要全面考虑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对人、环境等关系进行协调,将城市的长期发展作为目标,总体上为人们提供良性的城市生活环境。在城市空间景观中加入文化、美学等知识,能够增强景观自身的独特性,使其具备综合美,并合理实现公共空间景观的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