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原电池是化学电源的雏形。关于如图所示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C.锌片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答案】B

【分析】

Zn、Cu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中,锌为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铜为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铜,内电路中阳离子移向正极Cu,阴离子移向负极Zn,据此解答。

【详解】

Zn、Cu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中,锌为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铜为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铜,

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A错误;

B. Zn、Cu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中,锌为负极,铜为正极,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铜,故B正确;

C. Zn、Cu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中,锌为负极,铜为正极,负极上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故C错误;

D. 原电池中,铜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2.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锈蚀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更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答案】D

【详解】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因为在铝制品表明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错误;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二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B错误;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均为8,例如铁离子等,C错误;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更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D正确;

答案选D。

3.如图所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甲的锌片上和装置乙的铜片上均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B.甲、乙装置中的能量变化均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装置乙中的锌、铜之间用导线连接电流计,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D.装置乙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Zn-2e-===Zn2+

【答案】B

【详解】

A.装置甲的锌片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装置乙中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铜片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甲的锌片上和装置乙的铜片上均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A正确;

B.装置甲的锌片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没有形成原电池,故B错误;

C.装置乙中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所以锌、铜之间用导线连接电流计,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故C正确;

D.装置乙中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锌片的活泼性大于铜片的活泼性,所以锌片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Zn-2e-═Zn2+,故D正确;故选B。

【点睛】

准确理解原电池原理是解题关键,装置甲的锌片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装置乙中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锌片的活泼性大于铜片的活泼性,所以锌片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片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

4.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放出的热量为Q,已知为了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消耗掉8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50mL,则1mol无水乙醇的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可能是A.10Q B.10Q~5Q C.大于10Q D.5Q

【答案】C

【详解】

n(NaOH)=0.05L×8mol/L=0.4mol,则由CO2~2NaOH~Na2CO3,可知n(CO2)

=0.2mol,则n(C2H6O)=0.5×n(CO2)=0.1mol,放出的热量为Q,所以1mol乙醇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0Q,由CO2~NaOH~NaHCO3可知,n(CO2)=0.4mol,则n(C2H6O)=0.5×n(CO2)=0.2mol,放出的热量为Q,所以1mol乙醇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5Q,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则乙醇燃烧放出的热量介于5Q~10Q之间,所以选项C不符合;故答案选C。

5.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外电路的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

b、d相连时,d极逐渐溶解,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a>b>c>d B.a>c>d>b C.c>a>d>b D.b>d>c>a

【答案】B

【分析】

根据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金属活泼性,负极强于正极;根据电极反应的反应类型判断金属活泼性,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活泼;根据电流流向判断金属活泼性,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负极活泼。

【详解】

a、b相连时,a为负极,活泼金属作负极,所以金属活动性a>b;c、a相连时,c上产生大量气泡,c上发生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a上发生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金属活动性a>c;c、d相连时,电流由d经导线流向c,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所以c作负极d作正极,金属活动性c>d,

b、d相连时,d极逐渐溶解,,即b是正极,d是负极,活泼性d>b,所以a、b、

c、d4块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c>d>b,

故选:B。

6.在2L密闭容器中,把2 mol X和2 mol Y混合,发生如下反应:3X(g)+Y(g) nP(g)+2Q(g) ,当反应经2min达到平衡,测得P的浓度为0.8mol/L,Q的浓度为

0.4mol/L,则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n=4 B.X的转化率为60%

C.X的平衡浓度为0.4mol/L D.2 min内Y的平均速率为0.4molL-1min-1【答案】D

【分析】

据题意,可列出三段式:

3X(g)+Y(g)nP(g)+2Q(g)

(mol/L)1100

(mol/L)0.60.20.80.4

(mol/L)0.40.80.80.4

起始浓度

转化浓度

平衡浓度

,据此回答;

【详解】

A. 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转化量之比,则n=4,A正确;

B. 据分析,

(X)

(X)100%

(X)

c

c

α?

=?=60%,B正确;

C. 据分析,X的平衡浓度为0.4mol/L,C正确;

D. 2 min内Y的平均速率为

-1

-11

(Y)0.2mol L

(Y)0.1mol L min

2min

c

v

t

-

??

===??

?

,D不正

确。

答案选D。

7.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B.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C.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D.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答案】D

【详解】

A.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属于放热反应,A不合题意;

B.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B不合题意;

C.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属于放热反应,C不合题意;

D.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D符合题意;

故选D。

8.电动汽车以锂电池提供动力,锂电池技术已经成为汽车研究的前沿科技。某锂电池的电池反应为:xLi+Li 3-x NiCoMnO6

放电

充电

Li3NiCoMn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互为可逆反应

B.充电时主要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放电过程中,Li+向电池的正极移动

D.充电时,电池上标有“-”的电极与外接电源正极相连

【答案】C

【详解】

A.对电池充电是在外接电源的情况下,使其逆向进行,而放电是在没有外接电源的情况下自发进行的,二者进行的条件不同,充、放电也不是同时发生的,所以二者不是可逆反应,故A错误;

B.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错误;

C.原电池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Li+向电池的正极移动,故C正确;

D.充电时,电池上标有“-”的电极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故D错误。

答案为C。

9.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Y(g)+Z(s),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

C.体系压强不再变化D.2v逆(X)=v正(Y)

【答案】D

【详解】

A、恒容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A错误;

B、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说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则反应达平衡状态,B错误;

C、体系压强不再变化,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C错误;

D、不满足速率之比和系数成正比关系,D正确;

正确答案:D。

10.以反应5H2C2O4+2-4

MnO+6H+=10CO2↑+2Mn2++8H2O为例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分别量取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迅速混合并开始计时,通过测定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测得KMnO4溶液的褪色时间为40 s,则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

v(KMnO4)=2.5×10-4 mol·L-1·s-1

B.实验①和②起初反应均很慢,过了一会儿速率突然增大,可能是生成的Mn 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

C.实验①和实验②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②和③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D.实验①、②、③所加的H2C2O4溶液均要过量

【答案】A

【详解】

A. 高锰酸钾完全反应,混合后溶液中高锰酸钾的浓度为:0.010mol/L0.004L 0.002L+0.004L

?

=2

3

×0.010mol/L,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KMnO4)=

2

0.010mol/L

3

40s

?

=1.7×10?4

mol?L?1?s?1,故A错误;

B. 在其它条件都相同时,开始速率很小,过一会儿速率突然增大,说明反应生成了具有催

化作用的物质,其中水没有这种作用,CO 2释放出去了,所以可能起催化作用的是Mn 2+,故B 正确;

C.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①和实验②只是浓度不同,即实验①和实验②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②和③只是温度不同,所以实验②和③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C 正确;

D. 根据反应方程式可得5H 2C 2O 4?2MnO 4-

由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在这三个实验中,所加H 2C 2O 4溶液均过量,故D 正确; 故选:A 。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 2(g)+I 2(g) ? 2HI(g),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反应容器体积,正逆反应速率不变

B .C(s)+H 2O(g) ? H 2(g)+CO(g),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C .若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能说明反应2A(?)+B(g) ? 2C(?)已达平衡,则A 、C 不能同时是气体

D .1 mol N 2和3 mol H 2反应达到平衡时H 2转化率为10%,放出的热量为Q 1;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当2 mol NH 3分解为N 2和H 2的转化率为10%时,吸收的热量为Q 2,Q 2等于Q 1 【答案】D 【详解】

A. H 2(g)+I 2(g) ? 2HI(g),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反应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A 错误;

B. C(s)+H 2O(g) ? H 2(g)+CO(g),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会随着反应而变化,当其不再改变时则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B 错误;

C. 2A(?)+B(g) ? 2C(?)的两边,气体分子总数不可能相等,故不管A 、C 是什么状态,若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均能说明反应2A(?)+B(g) ?

2C(?)已达平衡,C 错误; D. 设合成氨反应中消耗1 mol N 2和3 mol H 2同时生成2 mol NH 3时,放出热量为Q ,则热化学方程式为:1223N (g)+3H (g)

2NH (g)kJ mol H Q -?=-?,消耗2 mol NH 3同时生成1

mol N 2和3 mol H 2时,吸收热量为Q ,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13222NH (g)

N (g)+3H (g)kJ mol H Q -?=+?,当1 mol N 2和3 mol H 2反应达到平衡时H 2

转化率为10%,放出的热量为Q 1=0.1Q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当2 mol NH 3分解为N 2和H 2的转化率为10%时,吸收的热量为Q 2=0.1Q ,D 正确; 答案选D 。

12.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广泛、价格低廉、环境友好、安全可靠的特点,特别适合于固定式大规模储能应用的需求。一种以Na 2SO 4水溶液为电解液的钠离子电池总反应为:NaTi 2(PO 4)3 +2Na 2NiFe II (CN)6

Na 3Ti 2(PO 4)3 +2NaNiFe III (CN)6(注:其中P 的化合价为

+5,Fe 的上标II 、III 代表其价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放电时NaTi 2(PO 4)3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 .放电时负极材料中的Na +脱离电极进入溶液,同时溶液中的Na +嵌入到正极材料中

C.充电过程中阳极反应式为:2NaNiFe III(CN)6+2Na++2e-=2Na2NiFe II (CN)6

D.该电池在较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Na+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答案】C

【详解】

A.由题意可知放电时负极为2Na2NiFe II(CN)6- 2e-=2NaNiFe III(CN)6+ 2Na+,Na2NiFe II(CN)6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为:2NaTi2(PO4)3+2Na++2e-=Na3Ti2(PO4)3,NaTi2(PO4)3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故A项正确;

B.放电时负极材料中的Na+脱离电极进入溶液,同时溶液中的Na+嵌入到正极材料中,B项正确;

C.充电过程中阴极极反应式为:2NaNiFe III(CN)6+2Na++2e-=2Na2NiFe II(CN)6,阳极:

Na3Ti2(PO4)3-2e-=2NaTi2(PO4)3+2Na+,故C项错误;

D.该电池在较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Na+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D项正确;

本题选C。

13.一定温度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t / s02468

n(SO3) / mol00.81.4 1.8 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在前2 s 的平均速率v(O2) = 0.4 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体积压缩到1.0 L,平衡常数将增大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4 mol SO3,达到平衡时,SO3的转化率小于10%

D.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容器中再充入2 mol SO2、1 mol O2,反应达到新平衡时

() ()3

2

n SO

n O

【答案】C

【详解】

A.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当n(SO3)=1.8mol,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在前2s的平均速率v(SO3)=0.8mol÷2L÷2s=0.2mol·L-1·s-1,同一可逆反应中同一段时间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v(O2)=0.5v(SO3)=0.5×0.2mol·L-1·s-1=0.1mol·L-1·s-1,故A错误;

B.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与压强、物质浓度都无关,故B错误;

C.原平衡,SO2的转化率为1.8mol÷2mol×100%=90%。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molSO3时,将建立等效平衡,SO3的转化率等于10%,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充入4 molSO3,相当于对原平衡加压,SO3的转化率减小,应小于10%,故C正确;

D.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容器中再充入2molSO2、1molO2,相当于缩小容器的体积,增大了

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增加,氧气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

()

()3

2

n SO

n O

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14.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S8=8Li2S x(2≤x≤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

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 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 g

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

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2S2的量越多

【答案】D

【详解】

A.原电池工作时,Li+向正极移动,则a为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随放电的多少可能发生多种反应,其中可能为2Li2S6+2Li++2e-=3Li2S4,故A正确;B

.原电池工作时,转移0.02mol电子时,氧化Li的物质的量为0.02mol,质量为0.14g,故B正确;C.石墨能导电,利用石墨烯作电极,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故C正确;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转移电子数越多,生成的Li和S8越多,即电池中Li2S2的量越少,故D错误;答案为D。

15.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回收再利用,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挥原材料的价值。下图是工业生产纳米磁性氧化铁的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用Na2CO3溶液浸泡是为了除去废铁屑表面的铁锈

B.若生产中不通入N2,暴露在空气中生产,将不能得到高纯度产品

C.加适量的H2O2是为了将部分Fe2+氧化为Fe3+ ,涉及反应:H2O2+2Fe2++2H+=2Fe3++2H2O D.溶液A中Fe2+和Fe3+的浓度比为1:2

【答案】A

【详解】

A. Na2CO3溶液水解显碱性,浸泡废铁屑可以使表面的油脂水解除去,但不能除去表面的铁

锈,故A错误;

B.废铁屑被硫酸溶解生成硫酸亚铁,生成的亚铁离子被双氧水部分氧化生成铁离子,形成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混合溶液,若生产中不通入N2,暴露在空气中生产,亚铁离子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铁离子,将不能得到高纯度四氧化三铁产品,其中会混入氧化铁杂质,故B正确;

C.根据B的分析,加适量的H2O2是为了将部分Fe2+氧化为Fe3+ ,涉及反

应:H2O2+2Fe2++2H+=2Fe3++2H2O,故C正确;

D.根据最终产品为四氧化三铁,其中Fe2+和Fe3+的数目比为1:2,因此溶液A中Fe2+和Fe3+的浓度比为1:2,故D正确;

故选A。

16.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MgO, MgSO3(s) +

CO(g)MgO(s) + CO2(g) +SO2(g) △H>0。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坐标x的值,重新达到平衡后,纵坐标y随x变化趋势合理的是

选项x y

A温度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

B CO的物质的量CO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

C SO2的浓度平衡常数K

D MgSO4的质量(忽略体积)CO的转化率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

A、△H>0,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碳浓度增大,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故A 正确;

B、

[]

[]2

CO

k

CO

= ,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常数不变,增加CO的物质的量, CO2

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变,故B错误;

C、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常数不变,故C错误;

D、MgSO4是固体,增加固体质量,平衡不移动, CO的转化率不变,故D错误;答案选A。

17.在两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甲)2X(g)Y(g)+Z(s) (乙)A(s)+2B(g) 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①混合气体的密度;②反应容器中生成物的百分含量;③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④混合气体的压强⑤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其中能表明(甲)和(乙)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是()

A.①②③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详解】

①甲乙均有固体参与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能作平衡状态的标志,正确;

②反应容器中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不变,说明各组分的量不变,达平衡状态,正确;

③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正确;

④乙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不能判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错误;

⑤乙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不能判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错误;

综上,正确为①②③,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18.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A+2D3B+4C

B.0~1s内, v(A)=v(B)

C.0~5s内,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6mol·L-1·s-1

D.5s时,v(A)=v(B)=v(C)=v(D)

【答案】C

由图像可知,A、D物质增加为生成物,B、C物质减少为反应物,根据变化的物质的量之

比与系数之比相等写出化学方程式;

Δc v=

Δ

t

,以此计算化学反应速率。

【详解】

A.由图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A物质增加了1.2mol,D物质增加了0.4mol、B物质减少了0.6mol、C物质减少了0.8mol,故A、D为生成物,B、C为反应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C6A2D

++,A项错误;

B.0~1s内,A、B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不等所以()()

A B

v v

≠,B项错误;

C.0~5s内,B的平均反应速率11

1.0mol0.4mol

2L0.06mol L s

5s

v--

-

==??,C项正确;D.5s时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A:B:C:D6:3:4:2

v v v v=,D项错误;故答案选:C。

19.硝酸工业生产中常用纯碱溶液吸收排出的氮氧化物废气,废气中只含有NO、NO2两种气体。将一定量废气通入到足量的Na2CO3溶液中被完全吸收,溶液中生成的NO3-、NO2-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与废气中NO2的物质的量分数x2

2

n(NO)

[x=]

n(NO)+n(NO)变化关系可用图所示。已知溶液中可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①NO+NO2+Na2CO3=2NaNO2+CO2;

②2NO2+Na2CO3=NaNO2+NaNO3+C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线段a表示NO3-离子

B.随x值增大,溶液中n(NO3-)+n(NO2-)增大

C.x=0.6时,反应中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CO2 44.8 L

D.若测得所得溶液中n(NO3-)为0.5 mol,则x值为0.75

【答案】D

【分析】

由方程式和图象可知,NO单独不能被吸收:

①当NO和NO2混合气体被NaOH溶液恰好完全吸收,满足n(NO2):n(NO)=1,即x=0.5,此时只生成NO2-,n(NO3-)=0,n(NO2-)=2mol,所以a曲线表示NO2-离子、b曲线表示NO3-

②当气体只有NO 2时,即x=1,发生反应2NO 2+Na 2CO 3═NaNO 2+NaNO 3+CO 2,此时生成n (NO 3-)=n (NO 2-)=1mol ;

③由x=0.5和x=1可知,一定量废气中n (NO 2)≥n (NO),并且n (NO 2)+n (NO)=2mol ,生成n (NO 3-)+n (NO 2-)=2mol ;

④反应NO+NO 2+Na 2CO 3═2NaNO 2+CO 2和2NO 2+Na 2CO 3═NaNO 2+NaNO 3+CO 2均有n (N)=2n (C),即n (NO 2)+n (NO)=2n (CO 2)=2mol ,所以n (CO 2)=1mol ;

综上可知:2mol 废气通入到足量的Na 2CO 3溶液中被完全吸收,即n (NO 2)≥n (NO),生成n (NO 3-)+n (NO 2-)=2mol ;n (CO 2)=1mol ;a 曲线表示NO 2-离子、b 曲线表示NO 3-离子。 【详解】

A .当x=0.5时,只发生反应NO+NO 2+Na 2CO 3═2NaNO 2+CO 2,n (NO 3?)=0,n (NO 2?)=2mol ,所以a 曲线表示NO 2?离子、b 曲线表示NO 3?离子,故A 错误;

B .当x=0.5时,只生成NO 2?,n (NO 2?)=2mol ;当x=1只发生反应

2NO 2+Na 2CO 3═NaNO 2+NaNO 3+CO 2,此时生成n (NO 3?)=n (NO 2?)=1mol ,根据N 原子守恒可知混合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为2mol ,即溶液中n (NO 3?)+n (NO 2?)不变、始终等于2mol ,故B 错误;

C .由于废气中n (NO 2)?n (NO),并且n (NO 2)+n (NO)=2mol ,根据反应①②可知

n (NO 2)+n (NO)=2n (CO 2)=2mol ,即n (CO 2)=1mol ,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 ,故C 错误; D .设n (NO 2)=a ,n (NO)=b ,则a+b=2mol ,发生反应①余下NO 2的物质的量为(a?b)mol ,发生反应②生成n (NO 3?)=0.5(a?b)=0.5 mol ,即a?b=1mol ,联立方程组解得a=1.5mol ,b=0.5mol ,废气中NO 2的物质的量分数x=1.5mol

2mol

×100%=75%,故D 正确; 答案选D 。

20.对于反应aA+bB =dD+eE ,该化学反应速率定义为v =

()v A a

=

()v B b

=

()v D d

=

()v E e

。式中

v (X)指物质X=(X=A 、B 、C 、D)的反应速率,a 、b 、d 、e 是化学计量数。298k 时,测得溶液中的反应H 2O 2+2HI =2H 2O+I 2在不同浓度时化学反应速率v 见下表:

A .实验1、2中,22(H O )v 相等

B .将浓度均为-10.200mol L ?的22H O 溶液和HI 溶液等体积混合,则

-110.0304mol L s v -=??

C .v 与“HI 和22H O 浓度的乘积”的比值为常数

D .实验4中,反应5s 后22H O 浓度减少了10.0760mol L -? 【答案】C 【详解】

A .实验2中c (HI)>实验1中c (HI),故实验2的v (H 2O 2)大于实验1,故A 项说法错误;

B .将浓度均为0.200 mol?L -1的H 2O 2溶液和HI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 (H 2O 2)=c (HI)=0.100mol?L -1,则v =0.00760 mol?L -1?s -1,故B 项说法错误;

C .实验1:

()()22HI H O v c c =0.00760

0.10.1

?=0.76,实验2:

()()22HI H O v c c =0.01520.20.1?=0.76,实验3:()()22HI H O v c c =0.0228

0.30.1?=0.76,实验4:

()()22HI H O v c c =0.0152

0.10.2

?=0.76,因此v 与“HI 和H 2O 2浓度的乘积”的比值为常数,故C

项说法正确;

D .v (H 2O 2)表示的是平均化学反应速率,因此无法计算反应5s 后H 2O 2的浓度变化,故D 项说法错误;

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C 项,故答案为C 。

二、实验题

21.某兴趣小组进行“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将5.4g 的铝片投入500 mL 0.5 mol·L -1的硫酸溶液中,下图为反应产生氢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

(1)下列关于图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下同); ①a → b 段产生H 2加快可能是表面的氧化膜逐渐溶解,加快了反应速率 ②b → c 段产生H 2较快可能是该反应放热,导致温度升高,加快了反应 ③c 以后,产生H 2速率逐渐下降可能是铝片趋于消耗完全

(2)其他条件不变,现换用500 mL 1 mol·L -1盐酸,产生氢气速率普遍较使用500 mL 0.5 mol·L -1硫酸的快,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①盐酸中c (H +)的浓度更大 ②Cl -有催化作用 ③SO 42-有催化作用

④SO 42-有阻化作用(使反应变慢) ⑤Al 3+有催化作用

(3)要加快铝与硫酸溶液制H 2的反应速率,小组成员提出一系列方案,比如:①加入某

种催化剂;②加入蒸馏水;③将铝片换成铝粉;④增加硫酸的浓度至18 mol/L;

⑤;⑥ _。以上方案不合理的有;请你再补充两种合理方案,填入空白⑤⑥处。【答案】(每空2分)(1)③ (2)②④

(3)方案不合理的有②④);合理方案如:升高温度,加入少量CuSO4溶液,合理即可【解析】

试题分析:(1)铝的物质的量是5.4g÷27g/mol=0.2mol,硫酸的物质的量是0.5L×0.5mol/L =0.25mol,则铝过量。①铝表面含有氧化铝,因此o→a段发生的是氧化铝与硫酸的反应。a → b段产生H2加快是由于其表面的氧化膜逐渐溶解,加快了反应速率,①正确;

②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 → c段产生H2较快可能是该反应放热,导致温度升高,加快了反应,②正确;③c以后,产生H2速率逐渐下降是由于氢离子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③错误。

(2)其他条件不变,现换用500 mL 1 mol·L-1盐酸,产生氢气速率普遍较使用500 mL 0.5 mol·L-1硫酸的快,由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完全相同,不同的是阴离子,所以可能的原因是Cl-有催化作用或SO42-有阻化作用(使反应变慢),答案选②④。

(3)①加入某种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②加入蒸馏水氢离子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③将铝片换成铝粉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④增加硫酸的浓度至18 mol/L,在常温下铝在浓硫酸中钝化;要加快反应速率可以是⑤升高温度,或利用原电池,即⑥加入少量CuSO4溶液。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2.Ⅰ: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硝酸铁的热稳定性,设计如下实验: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A中Fe(NO3)3固体,装置B中均能看到红棕色气体,装置A中试管内剩余红棕色粉末状固体。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

(2)甲同学认为装置A中试管内剩余的红棕色粉末固体为Fe2O3。乙同学为了验证甲的观点,设计了下列实验

①取该固体少量于洁净试管内加入盐酸,固体溶解成棕黄色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②向该棕黄色溶液中滴入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

(3)经过检验发现C装置中生成了NaNO3和NaNO2。请写出生成这两种盐的化学反应方

程式______,最后用排水法收集到少量无色气体,关于该无色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选填编号)

A.该气体是NO B.主要是O2,还有少量N2 C.NO和O2

(4)通过以上实验,写出Fe(NO3)3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Ⅱ:CH4燃料电池是目前开发最成功的燃料电池之一,这种燃料电池由CH4、空气(氧气)、KOH(电解质溶液)构成。其中负极的电极方程式为:______。则电池放电时通入空气的电极为______(填“正极”或“负极”);电解质溶液的pH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每转移0.8mol电子消耗______gCH4。

【答案】防止倒吸(或安全瓶的作用) Fe2O3+6H+=2Fe3++3H2O KSCN

2NaOH+2NO2=NaNO3+NaNO2+H2O B 4Fe(NO3)3高温

2Fe2O3+12NO2↑+3O2↑ CH4-8e-

+10OH-=2-

3

CO+7H2O 正极变小 1.6g

【详解】

(1)由实验装置图中装置B中两导管均未插入集气瓶底部,且A中有加热装置,故其的作用是防止倒吸(或安全瓶的作用),故答案为:防止倒吸(或安全瓶的作用);

(2)①取该固体少量于洁净试管内加入盐酸,固体溶解成棕黄色溶液,即Fe2O3与盐酸的反应,故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故答案为:

Fe2O3+6H+=2Fe3++3H2O;

②由①可知棕黄色溶液含有Fe3+,故滴入KSCN(填化学式)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故答案为:KSCN;

(3)由装置B中红棕色气体为NO2,又知C装置中生成了NaNO3和NaNO2,故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OH+2NO2=NaNO3+NaNO2+H2O,从实验中已知反应生成了Fe2O3和NO2,再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化合价的降低必然有化合价的升高,故产物还有O2,而NO2已经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最后用排水法收集到少量无色气体主要为O2,还有少量装置中原有的N2,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2NaOH+2NO2=NaNO3+NaNO2+H2O;B;(4)通过以上实验,反应生成了Fe2O3和NO2,再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化合价的降低必然有化合价的升高,故产物还有O2,故写出Fe(NO3)3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Fe(NO3)3高温

2Fe2O3+12NO2↑+3O2↑,故答案为:4Fe(NO3)3

高温

2Fe2O3+12NO2↑+3O2↑;

Ⅱ:要写出负极的电极方程式可以先写出总反应式为:CH4+2O2+2OH-=2-

3

CO+3H2O,和正极反应式:2O2+8e-+4H2O=8OH-,用总反应式减去正极反应式就是负极的电极方程式,故为:CH4-8e-+10OH-=2-3

CO+7H2O;燃料电池中通燃料的一极为负极,通氧气等氧化剂的一极是正极,故电池放电时通入空气的电极为正极;根据原电池总反应式可知,反应消耗OH-,故电解质溶液的pH变小;由负极反应式可知,每消耗1molCH4需转移8mole-,故每转移0.8mol电子消耗0.1mol×16g/mol=1.6gCH4,故答案为:CH4-8e-+10OH-=2-3

CO+7H2O;正极,变小,1.6。

23.根据书上内容填空

(1)在一个小试管里放入一小粒碘晶体,加入约5mL馏水,振荡;然后在此碘水溶液中加入约1mL氯化碳,振荡试管;再向试管里加入1mL碘化钾水溶液,振荡试管,静置四氯化碳层的现象为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2)向盛有少量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继续向试管里加入氨水,沉淀溶解了,试写出沉淀溶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滴KSCN溶液,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硫酸铜水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氨水,发现先生成蓝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得到_________色透明溶液,写出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沉淀溶解后的溶液中加入乙醇,则析出___________(填化学式)固体。

(5)将Ba(OH)2?8H2O固体与NH4Cl固体在小烧杯中混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该反应属于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答案】紫色变浅 I2+I-=I3- AgCl+2NH3.H2O=Ag(NH3)2Cl+2H2O 溶液变为血红色

Fe3++3SCN-=Fe(SCN)3(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深蓝 Cu(OH)2+4NH3=[Cu(NH3)4]2++2OH-

[Cu(NH3)4]SO4?H2O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吸热

【详解】

(1)碘在四氯化碳中呈紫色,碘和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3-,I3-呈无色,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溶液紫色变浅,离子反应方程式为I2+I-=I3-;

(2)NaCl和硝酸银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AgCl和反应生成络合物Ag(NH3)2Cl,沉淀溶解方程式为AgCl+2NH3.H2O=Ag(NH3)2Cl+2H2O;

(3)Fe3+和SCN-反应生成络合物而使溶液呈血红色,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变为血红色,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

(4)硫酸铜和一水合氨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Cu2++2NH3?H2O=Cu(OH)2↓+2NH4+,Cu(OH2和一水合氨反应生成络合物[Cu(NH3)4]2+,得到透明蓝色溶液,离子方程式为Cu(OH)2+4NH3=[Cu(NH3)4]2++2OH-,[Cu(NH3)4]SO4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向溶液中加入乙醇后会析出深蓝色晶体[Cu(NH3)4]SO4;(5)Ba(OH)2?8H2O固体与NH4Cl固体反应是吸热反应,方程式为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点晴】

明确物质的性质及物质之间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知道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实验现象,难点是配合物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性质分析。

2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实验一:他们只利用Cu、Fe、Mg和不同浓度的硫酸(0.5 mol·L-1、2 mol·L-1、18.4 mol·L-1),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甲同学研究的实验报告如下表: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①分别取等体积的2 mol·L-1硫酸于试管

中;

②分别投入大小、形状相同的Cu、Fe、

Mg。

反应快慢:Mg>Fe>Cu

反应物的性质越活

泼,反应速率越快

(1)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为了更精确地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上图装置进行定量实验。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实验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该测定的实验数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已知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8H2O+10CO2↑,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溶液反应时,发现开始一段时间,反应速率较慢,溶液退色不明显;但不久突然退色,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1)针对上述实验现象,某同学认为KMnO4与H2C2O4反应是放热反应,导致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你猜想还可能是________的影响。(2)若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草酸溶液试剂外,还需要选择的试剂最合理的是________。

A.硫酸钾 B.硫酸锰

C.氯化锰 D.水

【答案】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相同 Mg(或Fe)和0.5 mol·L-1硫酸和2 mol·L-1硫酸测定一定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或者测定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催化剂(或硫酸锰或Mn2+的催化作用) B

【详解】

实验一(1)根据实验报告可知,在硫酸的浓度相同时,探究三种金属与硫酸反应的速率,还需要保证三个反应中的反应温度相同;

(2)要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该选用同一种金属单质与不同浓度的硫酸反应,因为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所以不选用,浓硫酸的氧化性强,金属与稀硫酸、浓硫酸的反应原理不同,没有可比性,所以最终选用Mg(或Fe)和0.5 mol·L-1硫酸和2 mol·L-1硫酸,通过

装置可知,需要测量产生氢气的体积,当然这里要规定好在同一时间内,这样的比较才有意义,即为了定量比较产生氢气的速率;

实验二(1)从反应前后溶液中微粒的变化来看,Mn 2+

的数目增大明显,很容易猜想到可能是

Mn 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验证时要保证条件的一致性,即不能引入其他微粒,以免对实验有干扰,所以从B 和C 选项的比较来看,C 选项中引入了Cl -

,对实验结论存在干扰,所以选择B 。

25.甲同学用图1所示实验装置测定锌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

(1)甲同学测得产生H 2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该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5 L·mol -1 ,溶液体积为40 mL ,在20 s 内用Zn 2+浓度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Zn 2+)=_____________mol·(L·s)-1。

(2)实际测定中发现在t 1到t 2时段,H 2的体积变化如图3所示,试分析变化的原因:________

(3)乙同学认为图1装置中硫酸溶液的体积对H 2的体积测定存在一定的影响 ,将实验装置进行如图2所示改进,结果发现产生氢气的速率发生明显变化,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 【答案】0.0025 温度降低,气体体积减小 形成Cu-Zn 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 【分析】 (1)根据v =

c

t

来计算化学反应速率; (2)观察到锌与稀硫酸反应初期,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酸中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在金属锌和硫酸的反应中,接近反应的最后阶段,由于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会发现气体的体积突然减小; (3)改进后,硫酸、铜和锌形成原电池。 【详解】

(1)根据金属锌和硫酸反应的实质是:Zn+2H +=Zn 2++H 2↑,产生氢气50mL 时,n(H 2)物质的量是

1

0.050L

25L?mol

-=0.020mol ,等于锌离子的物质的量,在20 s 内用Zn 2+浓度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 (Zn 2+)==0.020mol

0.04L 20s

= 0.0025mol·

(L·s)-1。故答案为:0.0025; (2)在金属锌和硫酸的反应中,接近反应的最后阶段,由于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会发现气

体的体积突然减小,所以气体体积变化的原因:温度降低,气体体积减小,故答案为:温度降低,气体体积减小;

(3)改进后,硫酸、铜和锌形成原电池,产生氢气的速率发生明显变化,所以可能的原因形成Cu-Zn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形成Cu-Zn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点睛】

本题是一道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探究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2)学会对图象观察和分析:观察到锌与稀硫酸反应初期,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酸中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在金属锌和硫酸的反应中,接近反应的最后阶段,由于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会发现气体的体积突然减小。

26.某课外实验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等数字化实验设备,探究用0.01g镁条分别与2mL不同浓度稀盐酸的反应速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Mg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2)从微粒角度分析,该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__(因素)对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a________0.5(填“>”或“<”)。

(4)如果用0.5mol/L硫酸代替上述实验中的0.5mol/L盐酸,二者的反应速率是否相同

____,请说明原因:________。

【答案】Mg+2H+=Mg2++H2↑浓度 > 不同用相同浓度硫酸代替实验中盐酸,导致氢离子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分析】

根据金属与酸反应原理书写反应方程式;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详解】

(1 )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H+=Mg2++H2↑,故答案:Mg+2H+=Mg2++H2↑;

(2)实验中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盐酸浓度不同,即氢离子浓度不同,故从微粒角度分析,该实验是为了探究反应物浓度对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答案:浓度;

(3 )从图像分析,用a mol/L的盐酸反应速率曲线斜率比0.5mol/L盐酸大,说明用a mol/L 的盐酸反应速率更快,反应物浓度大,速率加快,说明a大于0.5,故答案:>;

( 4)如果用0.5mol/L的硫酸,则由于1mol硫酸完全电离生成2mol氢离子,氢离子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因此反应速率不同,故答案:不同;用相同浓度硫酸代替实验中盐

酸,导致氢离子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高考化学专题训练06化学反应与能量(详解版)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选择题 1.向4.0 L容器中充入0.70 mol SO2和0.40 mol O2,4 s末测得剩余SO2 0.30 mol,则v(O2)为() A.0.10 mol·L-1·s-1 B.0.025 mol·L-1·s-1 C.0.50 mol·L-1·s-1 D.0.012 5 mol·L-1·s-1 答案:D 【解析】Δn (SO2)=0.7 mol-0.3 mol=0.4 mol 则v(SO2)==0.025 mol·L-1·s-1 故v(O2)=1/2v(SO2)=0.012 5 mol·L-1·s-1。 2.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B.会产生新的物质 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答案:C 【解析】选C。化学反应的实质为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在化学键变化过程中一定会伴随能量的变化和物质的变化,故只有C项错误。 3.下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系统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B.装置Y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装置X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 D.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电化学知识。A项,在该装置系统中,有四种能量转化的关系,即太阳能、电能、化学能和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B项,装置Y为氢氧燃料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H2 -2e-+ 2OH-= 2H2O;C项,相当于用光能电解水,产生H2和O2,实现燃料(H2)和氧化剂(O2)的再生;D项,在反应过程中,有能量的损耗和热效应的产生,不可能实现化学能和电能的完全转化。综上分析可知,本题选C项。 4.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是() ①固体燃料粉碎②液体燃料雾化③煤经气化处理④通入足量的空气

高考化学复习备考策略

高考化学复习备考策略 高考化学复习备考策略(一) 一是进行归类总结。进入高三以来,同学们做了很多题,在最后阶段要将做过的化学题集中起来,进行比较归类。对做错的题目,要分析哪些是自己知识缺陷造成的丢分,哪些是审题不清造成的丢分,又有哪些是因为表达不规范丢分。有错题本的同学,可以拿出错题本,重新再做一遍,接着进行归纳、反思、总结。 除了关注自己经常做错的题目,同学们还要整理出经典得分题。什么是经典得分题?蓝宇老师解释,对学生而言因人而异。他提倡学生将自己认为典型的、有思维深度的,同时是在考试中发挥超常的题摘录到本子上,这样将明显提高对化学问题的鉴赏能力与解决能力,更重要的是高考前拿出来看一看,可以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有助于高考超常发挥。 二是注意查漏补缺。在后阶段,同学们不要盲目做题,而是通过前一阶段的试卷分析,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再有针对性进行专题训练。 三是通过题型有针对性复习。高考化学一共有8道客观题,每题6分,易得分也易失分。蓝宇老师认为,高考化学选择题主要还是考查主干知识,包括周期率周期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等方面,同学们可以按考试题型进行复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要求也各有侧重。

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在复习期间要力争掌握每个高考中可能出现的知识点;而对于广大中等水平的学生或者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在复习期间首先需要掌握在高考中出现概率较大的知识点,把有限的时间用到最关键的地方。 四是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解题套路。例如实验题,是每年的必考题,这类题审题时第一步就要认清实验目的,围绕着实验目的去思考,就比较容易入手。实验题如果是考有关气体制备的综合实验,同学们就要根据气体综合实验的整个流程来思考问题(气体发生装置→净化、干燥→主要实验→尾气处理)。只有自己在考前总结出一套类型题的解题套路,才能在考试中迅速找到正确的切入点,顺利快捷答题。 五是把“回归”作为复习的主题。回归什么呢?蓝宇老师认为,后阶段还要回归课本,回归解题方法,回归曾经做过的练习和试卷。在回归课本时,同学们重点应该将常考的化学方程式,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再仔细看一遍。上新课时,老师曾花了很多时间在演示实验上,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分析物质的本质和原理。 ◆应试技巧 一是规范答题用语。化学这门科目,在化学用语的表达上要求比较“苛刻”,同学们在答题目过程中,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你写什么,不要把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电子式写成分子式,或者结构式写成电子式。 同时,化学专用语不能写错别字。考生常写错的有脂(酯)化,氨(铵)盐,坩锅(埚),金钢(刚)石等(括号中为正确的字)。 二是小心作答计算题。化学主观题中,如果是不要求写过程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NH ClO为白色晶体,分解时产生大量气体,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1.高氯酸铵() 44 分。 ()1高氯酸铵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2高氯酸铵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会产生H() O g和三种单质气体,请写出该分解反应的化 2 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设计如下装置检验高氯酸铵分解的产物。该小组连接好装置后,依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试剂、通干燥的惰性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将导管末端移入盛满水的试管E、通入气体产物。(已知: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氧气) ①装置A、B、C、D中盛放的药品可以依次为__________(选填序号:Ⅰ、Ⅱ或Ⅲ)。 .碱石灰、湿润的淀粉KI试纸、氢氧化钠溶液、Cu Ⅰ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红色布条、氢氧化钠溶液、Cu Ⅱ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淀粉KI试纸、饱和食盐水、Cu Ⅲ ②装置E收集到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经查阅资料,该小组利用反应NaClO4(aq)+NH4Cl(aq)90℃=NH4ClO4(aq)+NaCl(aq)在实验室NH ClO,该反应中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制取44 ①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粗NH ClO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和过 4 滤、洗涤、干燥。 ②研究小组分析认为,若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NH Cl,则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 4 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小组通过甲醛法测定所得产品NH4ClO4的质量分数。[已知:NH4ClO4的相对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单元总结 一、“串联电池”两大题型的解题攻略 原电池和电解池统称为电池,将多个电池串联在一起,综合考查电化学知识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该类题目能够考查考生对解题方法的掌握情况,需要考生具有缜密的思维能力及巧妙的数据处理能力。 这类题目对知识点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电极名称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实验现象的描述、溶液中离子的移动、pH的变化、电解后电解质溶液的恢复及运用电子守恒处理相关数据等。正确判断电池种类和灵活运用整个电路中各个电池工作时各电极上转移电子数目相等是解决多池“串联”试题相关问题的关键。 二、“串联”类电池的解题流程 题型一:电解池与电解池的“串联”——有外接电源型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阴极,根据“电解池串联时阴、阳极交替出现”原则正推电极,也可以通过装置中某极的变化、现象反推电极。 下图装置中a、b、c、d均为Pt电极。电解过程中,电极b和d上没有气体逸出,但质量均增大,且增重b>d。符合上述实验结果的盐溶液是( )。

选项X Y A MgSO4CuSO4 B AgNO3Pb(NO3)2 C FeSO4Al2(SO4)3 D CuSO4AgNO3 A项中当X为MgSO4时,b极上生成H2,电极质量不增加,错误;C项中,X为FeSO4,Y为Al2(SO4)3,b、d极上均产生气体,错误;D项中,b极上析出Cu,d极上析出Ag,其中d极质量大于b极质量,错误。 B 题型二:原电池与电解池的“串联”——无外接电源型 多个电池“串联”在一起,但没有外接直流电源,其中一个装置是原电池,装置中两个电极活泼性差异较大的装置为原电池,较活泼的作负极,其余均为电解池。 烧杯甲中盛有0.1 mol·L-1的H2SO4溶液,烧杯乙中盛有0.1 mol·L-1的CuCl2溶液(两种溶液均足量),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甲中Fe极质量减少,C极有气体产生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二、三轮复习计划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搞好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学工作,针对高三教学实际,特制定如下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考纲、考题为向导,围绕重点、考点抓主干,贯通“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促综合,强化落实教育能力。 二、主要任务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承上启下,巩固一轮复习成果,提高应试实战能力。 1、构建知识网络。由一轮复习侧重于点转变为重连线和结网,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就是使零碎知识结网成片,构建立体的知识大厦。 2、更加注重能力培养。通过专题复习,总结解题方法,指点解题技巧,敲打注意问题,指明应用方向。归类总结,搭桥过渡,形成有机整体,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 三、基本要求 二轮复习的基本要求是:专题切入,辐射全书。宏观把握,微观深入;穿针引线,上串下联;整理体系,构筑框架;错题再现,归类总结;举一反三,培养能力。 1、坚持“六要六不要”。要创设高质量问题情景,不要照本宣科、机械罗列;要温故重在知新,不要机械重复;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要死记硬背;要充分展现思维过程,不要奉送现成答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独角戏”、“满堂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要“放羊式”教学。 2、坚持“两抓两重”。 (1)设置专题抓重点。对照20XX年考试大纲及安徽《考试说明》,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和20XX年安徽《考试说明》中的样题及题型示例,根据学情实际,设置专题训练,突出重点,强化薄弱环节。 (2)精讲结构抓联系。二轮复习应避免繁杂图表的知识罗列,防止空洞分析知识结构着重通过例题分析抓住前串后联,对知识进行穿插综合。 (3)分析例题重能力。要选择新颖性、典型性、知识规律含量高,能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题目为例题,同时要兼顾各种题型。讲评要深刻透彻,做到五抓,即抓联系、抓变化、抓变式训练(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抓思路分析、抓方法技巧的总结,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4)跟踪补偿重落实。课堂和课后的跟踪练习要限时限量,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单元检测要全部及时批阅,同时做好考情分析,要舍得花时间,认真搞好试卷讲评,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跟踪补偿,真正把二轮复习的“练、批、测、评、补”几个教学环节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 四、教学策略 <一>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1.时间上,要把复习时间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复习任务,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一般是从3月初始至4月底第二轮复习,5月初左右至5月底为第三轮复习时间,最后几天为回归考试说明、回扣课本和考前辅导时间; 2.内容上,复习时不能平均用力,必须向重点专题倾斜,如:①基本概念中的氧化还原、物质的量; ②基本理论中的化学平衡、电化学、电离平衡;③物质结构;④无机推断;⑤有机推断以及⑥化学实验等。 3.教学上,应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讲解时要有所区别,既要培优又要补差,特别是要抓好边缘生的工作,使每个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 4.计划上,要注意整体复习与阶段复习计划相配套,整体复习计划精确到月,阶段复习计划应精确到每周的复习任务和进度;当然根据已完成的复习情况还要适当调整计划,强化薄弱环节。 5.测练上,要确定模拟测试的时间、次数和分层辅导的安排等。二、三轮复习中的考试要根据学校总体计划合理安排,化学单元考试根据复习专题进行。 <二>研究考情,把握正确的复习方向 ·

化学高考备考方案

2017年化学高考备考方案 一、整体概况 第一阶段:(17年8月—18年1月底) 一轮系统复习 第二阶段:(18年2月——4月14日)二轮专题复习 第三阶段:(18年4月15—5月26日) 三轮专项训练及综合训练 第四阶段:(18年5月27—6月6日)四轮查缺补漏自主学习 二、第一阶段:(17年8月—18年1月底)一轮系统复习 (一)总体形式: 以必修1、2,选修3、4、5教材为基础,按其顺序进行专题复习,将必修二与选修五有机部分得内容融成一体,选修三仅作专题复习。 优点:化学本身就就是一个体系,还原其本来面目,系统性强,前后关联性好,与命题人心目中得框架一致 缺点:离书本较远,

1、基础知识回顾,着眼于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将教材“放大”,将教材中隐含得内容挖掘出来,即将书“由薄变厚”,全面、深入、有系统地完成了课本上所有知识内容得复习; 2、强化知识得重点,提升优等生得能力,巩固弱势生得基础,争取每节课都有提升点; 3、高考近年来得题型要做到背下一些题型,渗透各种题型得解答技巧; 4、每周周测,教师定期布置与批改练习,每月月考,精心总结寻找学生问题结症,及时反馈巩固,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三、第二阶段:(18年2月——4月14日) 二轮专题复习

1、巩固第一阶段得成果,使部分学生有所提高; 2、学生得解题能力就是练出来得,而不就是听出来得所以本阶段得另一个重点就是解题训练, 结合习题,抓住知识脉络,进行课本知识得再现及巩固; 3、本轮复习中,学生得知识能力已初步具备,要在课堂上多让学生动嘴、动手、动脑,切忌教 师一灌到底,第二轮复习不同于第一轮复习,因此教师在第二轮复习中要适当地转换角色。 教师在第二轮复习中要当好一名指挥者与策划者。所谓指挥者,即要指导学生干什么,怎么干,知识要精讲,课堂上要少讲、多引导、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所谓策划者,即要教师要精选试题,每一次训练、测验都要在时间上、难度上,内容上做周密得计划与安排,争取使每次训练,达到好得效果,使学生有效地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提高复习效率。吃透教材,落实教纲; 4、认真研究发下来得考纲。 四、第三阶段:(18年4月15—5月26日) 三轮专项训练及综合训练 1、对不同题型进行强化训练,强化解题方法技巧; 2、考试成绩得好坏一就是知识,二就是策略,三就是心态。模拟训练阶段就是高考得冲刺阶段。冲刺阶段高三化学复习得特点就是它具有较强得针对性与紧迫得时效性; 3、要求复习在全面中讲重点(知识);在规范中讲策略(包括具体问题得处理策略,以包括整张卷纸得选答题得取舍,理科三科综合食碱基顺序);平时练习中模拟高考答题心态,在高考中具备平时测试得心态。 五、第四阶段:(18年5月27—6月6日)四轮查缺补漏自主学习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 一、化学反应原理 1.研究+6价铬盐不同条件下微粒存在形式及氧化性,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H=+13.8kJ/mol,+6价铬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Cr3+,Cr3+在水溶液中为绿色。 (1)试管c和b对比,推测试管c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a和b对比,a中溶液橙色加深。甲认为温度也会影响平衡的移动,橙色加深不一定是c(H+)增大影响的结果;乙认为橙色加深一定是c(H+)增大对平衡的影响。你认为是否需要再设计实验证明?__________(“是”或“否”),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试管a、b、c的实验现象,可知pH增大 2- 27 2- 4 c(Cr O) c(CrO) _____(选填“增大”, “减小”,“不变”); (4)分析如图试管c继续滴加KI溶液、过量稀H2SO4的实验现象,说明+6价铬盐氧化性强弱为Cr2O72-__________CrO42-(填“大于”,“小于”,“不确定”);写出此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5)小组同学用电解法处理含Cr2O72-废水,探究不同因素对含Cr2O72-废水处理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Cr2O72-的起始浓度,体积、电压、电解时间均相同)。 实验ⅰⅱⅲⅳ 是否加入 Fe2(SO4)3 否否加入5g否 是否加入H2SO4否加入1mL加入1mL加入1mL 电极材料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极为石墨, 阳极为铁 Cr2O72-的去除率/%0.92212.720.857.3 ①实验ⅱ中Cr2O72-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ⅲ中Fe3+去除Cr2O72-的机理如图所示,结合此机理,解释实验iv中Cr2O72-去除率提高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 化学反应与能量 培优练习(含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培优练习(含答案)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NiCl2是化工合成中最重要的镍源,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上以金属镍废料(含Fe、Al等杂质)为原料生产NiCl2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表列出了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氢氧化物Fe(OH)3Fe(OH)2Al(OH)3Ni(OH)2 开始沉淀的pH 2.1 6.5 3.77.1 沉淀完全的pH 3.39.7 4.79.2 (1)为了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在“酸浸”时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2)加入H2O2时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调pH”时,控制溶液pH的范围为__________。 (4)“沉镍”过程中,若滤液A中c(Ni2+)=1.0mol/L,欲使100mL该滤液中的Ni2+沉淀完全[即溶液中c(Ni2+)≤1.0×10-5],则需用托盘天平称取Na2CO3固体的质量至少为_____g。(已知K sp(NiCO3)=6.5×10-6,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5)流程中由溶液得到NiCl2·6H2O的实验操作步骤依次为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将镍废料磨成粉末(或搅拌,或适当升高温度,或提高酸的浓度) H2O2+2Fe2++2H+=2Fe3++2H2O 4.7≤pH<7.1或[4.7,7.1) 17.5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解析】 【分析】 根据流程:金属镍废料(含Fe、Al等杂质),加盐酸酸浸后的酸性溶液中主要含有H+、 Ni2+、Fe2+、Al3+,加入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反应为: H2O2+2Fe2++2H+=2Fe3++2H2O,加入Na2CO3溶液调节溶液的pH范围4.7≤pH<7.1,使Fe3+、Al3+全部沉淀,滤渣为Fe(OH)3、Al(OH)3,滤液主要含有Ni2+,加入Na2CO3溶液沉淀Ni2+,将得到的NiCO3沉淀用盐酸溶解得到二氧化碳和NiCl2溶液,将NiCl2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iCl2?6H2O,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1)为了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在“酸浸”时可采取的措施有将镍废料磨成粉末、搅拌、适当升高温度方法、提高溶液中酸的浓度,都可以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 (2)H2O2具有氧化性,加入H2O2氧化Fe2+为Fe3+,离子方程式为: H2O2+2Fe2++2H+=2Fe3++2H2O;

高考化学备考工作总结反思

高考化学备考工作总结 反思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8年高考化学备考工作总结反思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对高三化学教学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面临新高考,老师们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因此,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宁夏等课改先行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宁夏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已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与模拟类编:专题14-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含答案)

1.【2018新课标1卷】采用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Devil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N2O5。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N2O5(g)分解反应: 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2O5(g)完全分解): t/min0408016026013001700∞ p/kPa35.840.342.5. 45.949.261.262.363.1 ①已知:2N2O5(g)=2N2O4(g)+O2(g) ΔH1=?4.4kJ·mol?1 2NO2(g)=N2O4(g) ΔH2=?55.3kJ·mol?1 则反应N2O5(g)=2NO2(g)+ 1 2 O2(g)的ΔH=_______ kJ·mol?1。 ②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反应速率() 25 31 210?min N O p kPa υ-- =??。t=62min时,测得体系中2 O p p O2=2.9kPa,则此时的 25 N O p=________kPa,v=_______kPa·min?1。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____63.1kPa(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 ④25℃时N2O4(g)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kPa(K 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 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对于反应2N2O5(g)→4NO2(g)+O2(g),R.A.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N2O5NO2+NO3快速平衡 第二步NO2+NO3→NO+NO2+O2慢反应 2018年高考试题

高考化学二轮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二轮模拟试题及答案 7.已知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它是由硫磺、木炭粉和硝石组成;②油条中铝含量超标十分普遍,是影 响人们健康的食品安全隐患。油条无铝配方由碳酸氢钠(小苏打)和臭粉组成。下列关于硝石和臭粉的成份组合正 确的是 AKNO3、NH4HCO3 BKNO3、Na2CO3 CHNO3、(NH4)2CO3 DNH4NO3、Na2CO3 分值: 6分查看题目解析> 2 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浓中大量共存的是 ApH=l的溶液:Ba2+、Al3+、Cl-、SO42- B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Na+、K+、HCO3-、I- Cc(OH-)/c(H+)=10-12的溶液:NH4+、Cu2+、NO3-、Cl- D含有0.1mol/LFe(NO3)2的溶液:H+、Mg2+、SCN-、SO42- 分值: 6分查看题目解析> 3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均属于加成反应 BCH3CH2CH3分子中的3个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C聚氯乙烯、麦芽糖和蛋白质均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等质量的乙烯和乙醇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相同 分值: 6分查看题目解析> 4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方法最合理的是 AABBCCDD 分值: 6分查看题目解析> 5 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只有一种元素为金属元素。其中X、Z同主族.X、Y、 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Z、W一定同周期 B简单氢化物稳定性:X>Z CX、Y组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离子半径大小:Z>W>Y>X 分值: 6分查看题目解析> 6 13.电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图甲是镁一次氯酸钠热料电池,电池总反应为:Mg+ClO-+H2O=Cl-+Mg(OH)2↓,图乙是含Cr2O72-的工业废水的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NiCl2是化工合成中最重要的镍源,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上以金属镍废料(含Fe、Al等杂质)为原料生产NiCl2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表列出了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氢氧化物Fe(OH)3Fe(OH)2Al(OH)3Ni(OH)2 开始沉淀的pH 2.1 6.5 3.77.1 沉淀完全的pH 3.39.7 4.79.2 (1)为了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在“酸浸”时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2)加入H2O2时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调pH”时,控制溶液pH的范围为__________。 (4)“沉镍”过程中,若滤液A中c(Ni2+)=1.0mol/L,欲使100mL该滤液中的Ni2+沉淀完全[即溶液中c(Ni2+)≤1.0×10-5],则需用托盘天平称取Na2CO3固体的质量至少为_____g。(已知K sp(NiCO3)=6.5×10-6,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5)流程中由溶液得到NiCl2·6H2O的实验操作步骤依次为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将镍废料磨成粉末(或搅拌,或适当升高温度,或提高酸的浓度) H2O2+2Fe2++2H+=2Fe3++2H2O 4.7≤pH<7.1或[4.7,7.1) 17.5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解析】 【分析】 根据流程:金属镍废料(含Fe、Al等杂质),加盐酸酸浸后的酸性溶液中主要含有H+、 Ni2+、Fe2+、Al3+,加入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反应为: H2O2+2Fe2++2H+=2Fe3++2H2O,加入Na2CO3溶液调节溶液的pH范围4.7≤pH<7.1,使Fe3+、Al3+全部沉淀,滤渣为Fe(OH)3、Al(OH)3,滤液主要含有Ni2+,加入Na2CO3溶液沉淀Ni2+,将得到的NiCO3沉淀用盐酸溶解得到二氧化碳和NiCl2溶液,将NiCl2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iCl2?6H2O,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1)为了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在“酸浸”时可采取的措施有将镍废料磨成粉末、搅拌、适当升高温度方法、提高溶液中酸的浓度,都可以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 (2)H2O2具有氧化性,加入H2O2氧化Fe2+为Fe3+,离子方程式为: H2O2+2Fe2++2H+=2Fe3++2H2O;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如何抓住基础知识 发布时间:2014/2/22 浏览人数:42 本文编辑:高考学习“一模”考试时,化学的第一轮复习一般都还剩了点尾巴,现在各个学校都进入或者即将进入二轮复习。都说“一轮复习重基础,二轮复习重提高”,都认为“物理难,化学繁,数学作业做不完”。怎么解决化学繁的问题?记得宋少卫老师就曾给我们留言,让我们写写怎么解决化学繁的问题。 化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化学不如物理和数学那么有规律。学生的新课学习感觉化学知识杂、乱、散、繁琐,记不牢,听得懂课做不来题,及格容易高分难。高三第一轮复习往往还是沿袭教材顺序,逐章复习,注重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通过一轮复习和练习,学生捡回了遗忘的一些知识,或者对高一、高二吃了夹生饭的地方做了一些弥补,或者站在更高的角度对高一、高二的部分知识进行了重新认识。但是一轮复习后,仍没能解决或者较好解决化学繁的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二轮复习? 原来有老师和基础较差的同学认为,放慢复习节奏,扎扎实实复习一轮就行了,没必要复习二轮。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只复习一轮,化学知识的杂、乱、散根本无从解决,知识的系统性、网络关系无从搭建,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无从实现。而理科综合考试虽整体降低了难度但对考生能力的要求却更高了。能力的提高只有在二轮复习中才能变成实现。 怎么进行二轮复习? 有了一轮系统复习的基础,化学二轮复习重在把中学化学杂、乱、散、繁琐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化学二轮复习通常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有机化学》、《化学实验》五大块进行复习。 下面就学生感觉最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实验》两大块谈谈怎样进行二轮复习。 高中化学,理科必修教材共15章,选修教材共6个单元,其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就占了必修教材的6章(不含有机化学),分散学习了第IA—第VIIA的全部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就是同一族内的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它们还既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呢,所以仅仅是通过第一轮的分章复习是远远不够的。进入二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时,我们就要去总结和归纳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共同的规律及其一些特例。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重在抓《碱金属》,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重在抓《卤素》。当然在《元素及其化合物》这块的复习中始终别忘了贯穿“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两条主线。只有通过不断的对比复习,才能帮助我们记忆准确,才能使杂、乱、散、繁琐的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才能提高理科综合考试中化学II卷无机推断题的准确率和提高涉及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试题的准确率。

最新高考化学备考策略

最新高考化学备考策略 高考化学备考策略(一) 一、新课标化学试卷命题特点与分析 新课程标准卷化学试卷,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突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的命题思想,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现对2012年新课程试卷特点分析如下: (1)难度稳中待降,稳中难降,居高不下。2012年试题没有繁难偏怪题,一般难度0.5左右,易中难比例5:3:2。不同的是试卷结构、呈现方式、考查角度。但同往年相比,2012年新课标高考理综卷化学试题加大了计算题的考查力度。计算题量增加,数据运算复杂。 (2)注重基础,突出主干,兼顾能力,形成新的热点,依据教材不拘泥于教材。主干:n及NA,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

反应热,电化学,物质 结构,速率平衡,离子平衡,无机化工,有机合成,实验探究; 能力:信息能力,问题能力,探究能力; 新热点:平衡常数,盖斯定律,Ksp,核磁共振氢谱。 (3)综合性增强,设问点调整,图文阅读量增大,打破板块界限。 第一卷:选择题设问,正误判断多,四个选项属性尽量不同,多覆盖。第二卷:设问点适度增加,版块间整合程度加大。 (4)背景素材丰富,情景新颖真实。试题情景贴近生活实际,贴近STSE( ),符合新课程理念,主要结合环境、能源、材料、药物,降碳节能减排,碳-14的特殊用途,光气的制备,太阳能材料,合成溴苯,合成有机防腐剂,新型电池,铁的卤化物成分探究,氧族元素的结构,氧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硫化锌材料,精铜炼制等。 (5)更加重视实验和探究,二卷题题有实验。新课程特别注重:实验,是化学的基本方法,新课改学习方式的改变——探究学习。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案一:如图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20 ℃逐渐升至75 ℃,随后,温度逐渐下降至30 ℃,最终停留在20 ℃。 方案二:如图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蜡烛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硫酸溶液,再向其中加 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 方案三:如图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U形管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红 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序号甲试管里发生反应的物质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 ①氧化钙与水左低右高 ②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充 分搅拌) ? ③铝片与烧碱溶液左低右高 ④铜与浓硝酸左低右高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

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可观察到U形管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6)方案三实验②的U形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放热 2Al+6H+===2Al3++3H2↑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低于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故答案为放热;2Al+6H+===2Al3++3H2↑;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故答案为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 (3)方案二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得蜡烛熔化,小木片脱落,故答案为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 (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装置中气体的压强增大,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低于右边,故答案为低于;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热量散失,装置中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 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故答案为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 (6)方案三实验②属于吸热反应,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故答案为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2.水合肼(N2H4·H2O)是一种强还原性的碱性液体,常用作火箭燃料。利用尿素法生产水合肼的原理为CO(NH2)2+2NaOH+NaClO=N2H4·H2O+Na2CO3+NaCl。

(完整版)化学反应与能量习题(含答案解析),推荐文档

化学反应与能量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 变化 B.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 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 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无关 【解析】 化学反应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A错误;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即ΔH<0,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 总焓,该反应需要吸收热量,则ΔH>0,C正确;反应热不仅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有关,还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D错误。 【答案】 C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条件下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B.常温下,反应2A(s)+B(g)===2C(g)+D(g)不能自发进行, 则该反应的焓变一定大于零 C.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高于反应物的 总能量 D.化学反应中必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表现形式只有热能 【解析】 ΔH只与反应的始末态有关,与反应的过程无关,A

选项错误;加热的目的只是促进反应发生,与反应吸热放热无关,如 C 燃烧是放热反应,但反应需加热才能发生,C 选项错误;化学反应中 的能量变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光能、热能、电能等,D 选项错误。 【答案】 B 3..某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化学反应 X +2Y===2Z 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当往试管中滴加 试剂Y 时,看到试管中甲处下降,乙处上升。下列关 于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 ③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 、Y 内部的能量转化为 热量而释放出来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② D .③【解析】 甲处下降,乙处上升,瓶内压强增大,温度升高,说明 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 B 4.(2014·东莞高三质检)已知:①1 mol H 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 需要吸收436 kJ 的能量;②1 mol Cl 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 243 kJ 的能量;③由H 原子和Cl 原子形成1 mol HCl 分子时释放 431 kJ 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 2(g) +Cl 2(g)===2HCl(g) B .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 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 = 183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计划.doc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计划 对于高考化学的复习,做好每一个计划是很关键的。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学习。 (一) 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一般分三轮进行,第一轮按章节复习,时间从前一年的9月初到第二年的2月底,完成必修内容和规定的选修内容的复习,其中实验的复习融入到各章节的内容中去;第二轮主要进行专题复习,同时进行相应的专项训练,时间从3月初到5月初;第三轮主要进行高考适应性模拟测试和课本回归复习,两者穿插进行,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第一轮复习按照原计划,将要在二月底结束,从三月开始的第二轮复习是高考复习备考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建构网络、总结规律、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熟悉高考的重要阶段,复习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的好坏。为了使第二轮复习能扎实有效地顺利进行,确保今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经过高三备课组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特制订如下的复习计划。 一、具体措施 1.组织教师加强对教纲、考纲及考试说明的学习,把考点分解到每节课,复习中重视知识的横向与纵向深入,把握高考复习的正确方向。 2.在备课组中加强全体教师对关键问题、内容的沟通与研究,引导全体同学探究化学复习方法,狠抓听课效率和训练质量两个关键点。 3.组织教师精心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体会新课改下高考的命题思想

及测试方向。 4.对例题、练习、试题,加强针对性的筛选,特别关注重点知识、热点知识的落实情况。平行班级统一进度、统一试题。 5.认真分析测试结果,及时调整复习计划、训练内容和辅导的方式。 6.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7.每双周星期一为集体备课时间,讨论下周应讲授知识的重点与难点、研究其学情与教法。 8.培尖工作采取导师制,从学习、备考、心理全方位指导学生。 二、复习安排 第一专题基本概念 第1讲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的书写 第2讲无机反应类型反应热 第二专题基本理论 第1讲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2讲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第3讲电解质溶液 第4讲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 第三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1讲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2讲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四专题有机化学

高考化学备考计划

高考化学备考计划 做好高考化学的备考复习,会让你在化学考试中如鱼得水。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学习。 (一) 一、指导思想 以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为目标,围绕"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这个中心而工作。依据新课程教学标准和高考考试说明,科学备考,精细化备考。紧抓学科特点,强化学科思维训练。做到知识与能力同重,进度与质量并举。 二、总体计划 根据学习本身规律,结合多年高三备考经验,我们采用三轮复习。 1.三轮复习的时间与内容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为主线,在2020年三月中旬结束;第二轮复习以专题形式进行,时间为2020年3月下旬至2020年5月上旬;第三轮复习以训练为主,时间为2020年5月中旬至高考。 2.三轮复习的功能定位 第一轮复习,夯基固本,打牢基础,储备知识,使知识系统化,同时训练学科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第二轮复习,重温热点知识、主干知识,突破难点知识,盘活重点知识,构建热点、重点知识体系,使之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第三轮复习,回归课本,查漏补缺,规范答题,强化训练。三轮复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具体措施 为了贯彻指导思想,高效落实计划,我们将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1.不断学习 学习、借鉴、创新是教学过程中必经之路,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开阔眼界,借鉴别人的好做法,进而进行创新。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学习: (1)同伴学习认真组织本组内的听课活动,借组内"课内比教学"的机会,实现组内同行间的相互学习。我们每位老师的教学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点,这是我们学习的资源,值得我们开发和利用。 (2)专家学习利用省、市组织的一些化学复习备考活动的机会,向专家学习。了解新信息,借鉴别人成功的做法。 同时搞好"问题学习"、"反思学习",让学习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深入研究 研究的内容有三个:研究高考、研究学生、研究教法。通过研究高考,领会高考命题意图,把握高考方向,提高备考真对性、实效性;通过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实情,包括学习中的薄弱点、思维习惯等,及时改变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研究教法,找到最佳教学方法,精心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研究考纲,我们老师人手一份《2020年高考化学大纲》,便于老师备课时参考,做到备课有依据,不超纲做无谓时间浪费,也能把握住重点,提高备课质量。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为了使第二轮复习能扎实有效地顺利进行,确保今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经过高三备课组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特制订如下的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总复习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帮助考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更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学生获得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一般分三轮进行,第一轮按章节复习,时间从前一年的9月初到第二年的2月底,完成必修内容和规定的选修内容的复习,其中实验的复习融入到各章节的内容中去;第二轮主要进行专题复习,同时进行相应的专项训练,时间从3月初到5月初;第三轮主要进行高考适应性模拟测试和课本回归复习,两者穿插进行,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第一轮复习按照原计划,将要在二月底结束,从三月开始的第二轮复习是高考复习备考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建构网络、总结规律、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熟悉高考的重要阶段,复习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的好坏。为了使第二轮复习能扎实有效地顺利进行,确保今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经过高三备课组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特制订如下的复习计划。 一、具体措施 1.组织教师加强对教纲、考纲及考试说明的学习,把考点分解到每节课,复习中重视知识的横向与纵向深入,把握高考复习的正确方向。 2.在备课组中加强全体教师对关键问题、内容的沟通与研究,引导全体同学探究化学复习方法,狠抓听课效率和训练质量两个关键点。 3.组织教师精心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体会新课改下高考的命题思想及测试方向。 4.对例题、练习、试题,加强针对性的筛选,特别关注重点知识、热点知识的落实情况。平行班级统一进度、统一试题。 5.认真分析测试结果,及时调整复习计划、训练内容和辅导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