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监测指南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监测指南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监测指南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监测指南

根据《湿地公约》有关决议,要求缔约方对其境内的国际重要湿地进行管理以维持其生态特征,如果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特征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变化,有关这类变化的信息都应及早向公约秘书处汇报。这就要求各缔约国有义务对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特征的变化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2003年,国家林业局开始了对国际重要湿地的监测,并且起草了一个包括常规和专项监测方法在内的《重要湿地监测指标体系》国家标准和《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监测技术规程》,为国际重要湿地监测奠定了基础。目前这些工作不能满足国际重要湿地适应性管理、社区共管、生态补偿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因此,急需编制《国际重要湿地的监测指南》(以下简称《监测指南》),该指南将为不同类型湿地监测提供标准和指导方法;为各级湿地管理部门湿地资源监测、评估提供指导和为国际重要湿地管理机构的适应性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指南》编写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监测工作应该以维持和提高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特征的健康状态为最终目的;2)制定国家层面的技术标准和规程,确保对区域、省市乃至全国湿地状态评估的一致性;3)积极促进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监测工作; 4)确保国际重要湿地管理计划、监测计划与湿地周边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方的发展计划保持协调一致。

国际重要湿地监测计划的编制由以下10个阶段构成(图)。各个湿地管理机构需要依照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图中可以看出湿地生态特征描述、湿地管理和监测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湿地生态特征描述能够确定出关键的生态特征,查清湿地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明确管理计划需要维持其主要生态特征,及生态特征的状况至少应维持在一定的基线标准。国际重要湿地管理计划是在湿地生态特征描述的基础上,以维持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特征,促进湿地的有效保护和合理

利用为目标,在国际重要湿地管理机构的主导下通过共同参与的方式由利益相关方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共同制定一系列湿地保护措施。湿地监测计划是湿地管理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与管理计划相结合,它应管理计划的需求制定一系列监测措施来填补管理需求缺口,它的监测结果又为评价管理活动的有效性提供反馈信息。湿地监测与湿地生态特征描述也是相互联系的,湿地生态特征描述能够为生态特征设定一个基线状态标准,以及设定生态特征可接受的变化范围,为湿地监测结果的评估提供标准依据,通过将监测结果和湿地生态特征描述的信息进行对比,就能够回答湿地生态特征是否发生变化以及如何变化的问题,从而为湿地生态特征描述的更新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一旦监测评估结果表明湿地生态特征正在或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各级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阻止或扭转湿地生态特征的变化。管理计划的实施为国际重要湿地的信息更新和管理计划的更新提供了依据,通过湿地监测,确保湿地管理计划的动态性和有效性。

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关键词:湿地公园环境监测生态环境监测 ?摘要: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是主要针对湿地监测用户的一种实用型自动监测系统,集“气,水,土三大战役”的监测参数,构建“陆海统筹、天地一体”的生态环境监测平台。整套系统由感知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三部分组成。 ?一、方案背景 ?湿地与人类的繁衍、生存及发展息息相关,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近年来,作为《湿地公约》缔约国之一,我国政府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极为重视,更是部署了一系列的保护工作。但由于早期,人们对环境的漠视、认识水平的局限以及对经济利益的单纯追求,长期以来在围垦、基建占用、环境污染、过度捕猎、泥沙淤积、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等诸多因素的不断叠加作用下,湿地资源遭受了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牵一发而动全身,湿地是由水文、土壤、大气成分和小气候相互作用构成的特有生态环境,而构成这一环境的任一因素的改变,都会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因此,当它受到自然或人为活动干扰时,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破坏,进而影响生物群落结构,湿地生态系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破坏和退化,给经济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 ? ?辰迈智慧在充分考虑环保部门对于生态环境监控和集中管理的应用需求后,利用物联网技术、数据通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视频处理技术等,建立完善的湿地监测体系,全面掌握湿地的动态变化情况,为湿地管理、科学研究、有效管控和合理利用提供及时、准确的参考资料,对于保护湿地、维持湿地生态功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系统组成

EF-ACSB256型电气火灾监控设备操作说明

EF-ACS/B256型电气火灾监控设备操作说明 EF-ACS/B256型电气火灾监控设备是我公司最新研制开发的面向民众和工业双重领域的新一代超早期电气火灾监控产品,具有超早期、高智能、小型化、多功能、高可靠性、简单实用等特点。该装置是在跟踪国际电气火灾探测报警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并结合我公司多年来在工业领域及民用建筑中应用电气火灾探测报警产品所积累下的 大量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该监控设备采用模块化组板技术,优化了人机接口界面,同时具有一定的控制功能,这一切使整个系统易于安装、调试及维护。 EF-ACS/B256型电气火灾监控主机采用RS485总线制数据传输方式,配接我公司的CS-R8型剩余电流式探测器、ACS-T8型温度式探测器和ACS-RT型剩余电流温度式探测器,组成大容量电气火灾监控报警系统,系统报警后可联动气体钢瓶、阀、风机、卷帘、声光等报警和通风设备,适用于高层建筑和工业场所的超早期电气火灾监控及自动灭火。 工作原理主机板主要由电源电路、主机电路和通讯接口电路组成,电源电路主要由主供电电路和备电电路组成,主电工作的同时对备电进行充电,当电池充满时,自动转换为浮充状态,消电池的自放电,保证电池供电时的容量。同时电源自行检测主、备电的工作状态,例如主电欠压、备电欠压、备电短路、备电断路等等。主机电路由单片机、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接口电路组成。单片机采用16bits的PIC24F系列,功能强大,指令丰富,运算速度快是应用广泛的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秀单片机。通讯接口电路由RS485专用通讯接口芯片实现与探测器通过RS485总线进行信息交互,监控设备循环对连接在RS485总线上的探测器按地址进行循检接收报警器的正常、故障、报警信息,存储、分析、处理,进行声光指示及打印输出。显示板由汉字液晶显示电路、联动电路和打印机电路组成,显示电路主要由按键输入电路,时钟电路,显示驱动电路及汉字液晶组成。通过这些电路可输入操作指令,输出报警或指示信息。联动电路单片机和继电器组成,可实现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监控设备可实现简单的联动输出功能。打印机采用汉字热敏打印机。主要技术指标■监控设备容量:可配接点探测器,提供组继电器输出;■与探测器的通讯距离:最长1200米;■报警时间:〈30秒继电器触点容量:AC250V/5A,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生态环境部

附件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标准 HJ □□□—20□□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Site Investigation (征求意见稿) 20□□-□□-□□发布 20□□-□□-□□实施 环境保护部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场地环境调查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 (1) 5 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3) 6 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4) 7 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7) 8 报告编制 (8) 附录A(资料性附录)场地环境调查报告格式 (9)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加强污染场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规范场地环境调查过程,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场地环境保护标准系列标准之一。 场地环境保护标准系列标准,包括下列4项标准: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场地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本标准规定了场地环境调查的原则、内容、程序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参加。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KJ254电力监控系统说明书

KJ-254 电力自动化监控系统使用说明书 中国电光有限公司 日期:2007年3月8日

目录 一、系统安装 1.硬件安装 2.软件安装 二、运行环境的系统操作 1.开关主机 2.系统软件的启动 3.系统启动窗口 4.系统菜单 5.运行图 6.历史曲线 7.实时数据 8.实时棒图 9. 定值 10. 开关操作 11. 复归操作 12.历史SOE事件查询 13.操作记录查询 14.报表 15.修改密码 16.用户管理 三、组态环境的系统操作 1.修改定值设备描述 2.网络配置 四、OPC 1.OPC服务器使用 2.OPC服务器配置

一、系统安装 1. 硬件安装 主机部分及打印机的安装: 这部分的安装是指将工控PC机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网络交换机、净化电源组装连接起来。各部分及附带的连接线、电源线详见装箱单。连接关系见主机连接示意图. 1)KJ-254监控系统主机位置的选择。监控主机与网络交换机的距离一般不应超 过100米。 2)主机安放环境:工控PC机对环境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一般办公室即可.为增加 主机使用寿命和减少主机故障率,尽量选择远离强电场,强磁场和强脉冲源的地方,主机环境内有必要的防尘措施,保证主机中的线路板在清洁的环境中工作,防止积尘的静电干扰. 3)主机部分 的安装非常简 单,将主机各部 分按用户需要放 置于工作台上。 a、首先将键 盘的插头插入工 控PC机前面板 或后面板键盘专 用插孔中。将鼠 标的插头插到工 控PC机后面板的COM2口.或用工控机键盘鼠标分支器连接键盘和鼠标再将分支器插到工控机主板上的PS/2口. b、其次将显视器的信号线插头插人工控PC主机后面板的显视器接口中。 c、用打印机的打印电缆连接打印机至主机后面板上的打印接口.(详见工控机的 后面板图) d、最后用各自的电源连接线分别将工控PC机主机、显示器、打印机连接到净化 电源或配电盘即完成KJ-254监控主机部分的安装. e.应把铺好的带RJ插头的网线一端连到工控主机网卡的RJ插头孔中,另一端插 入井上光纤交换机的一个端口。井下分站网线和客户端计算机网线RJ插头插入该光端机。 f. 把铺好的带RJ插头的网线一端连到客户机网卡的RJ插头孔中,另一端插入 井上光纤交换机的一个端口。

湿地公园无线监控系统方案

湿地公园无线监控系统方案 需求分析 湿地公园的建设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也是湿地保护和保育理论的实践成果目前在国内外,尚未有人给湿地国际公园确切的定义按照一般文献资料上的理解,湿地国际公园应该保持该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并趋近于自然景观状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自然栖息地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现在的湿地公园加强了人文景观和与之相匹配的旅游设施,各地尽力开发本地资源。现在的湿地公园已经成了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湿地公园划分为保护重点区、保护控制区和保护缓冲区,公园周边重要地段划定为保护缓冲区。? 保护重点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经营性设施。? 保护控制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和景观的生产经营性设施。规划允许建设的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建成的项目,其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造成损害的,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保护缓冲区内建设的项目不得损害湿地公园的环境质量;已建成并造成损害的,应当限期治理。湿地公园内不得设立开发区、度假区,不得出让土地,严禁出租转让湿地资源;严禁举办与湿地公园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各种活动。湿地公园缓冲区内禁止改变地貌和破坏环境、景观的活动。禁止新建居民点或者其他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 湿地公园内及周边区域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禁止任意存储固体废弃物,对农用薄膜和渔网等不可降解的废弃物,使用者应当采取回收利用等措施。湖湿地内航行的船舶,应当配置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污设备,不得排放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及固体垃圾;驶经湿地公园外围区域的,排放污水应当符合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游览性船舶以电瓶船、手划船为主,并在规定的线路行驶,制定合理的环境容量,控制船舶承载力和船舶数量。 为了更好的保护国家湿地公园里面的生态平衡和不杯破坏,我们用无线视频监控来实现对湿地公园的保护,发现有及时阻止。 运营方案 无线监控设备安装 湿地公园包含了多样湿地的环境,自然聚集了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野生和人工栽培 的植物、野生鸟类、鱼类等。保护频繁灭绝的植物、鸟类。 无线监控系统安装 为了保护盖湿地公园的自然环境以及游客的人生及财产安全,该湿地公园管理者决定要 安装一套安防监控系统。根据当地的实际环境,由于监控范围较广、传输距离较远,采用传 统的有线视频监控系统并不是实际,因此决定采用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无线监控系统基础结构图 无线视频监控拓扑图 1系统组成 湿地公园视频监控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硬件系统主要由前端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和监控中心建设组成。 软件系统由视频监控平台软件系统 2前端视频监控系统 前端视频监控系统由视频图像采集设备、无线局域网传输设备、防雷和接地基础建设等 组成。

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应用

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探讨及设计应用中国湿地资源极其丰富 ,在国民经济和生活生产中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同时 ,湿地在调节气候、参与全球变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生产力很高,在提供人类必需的动植物资源、维持生态平横和水平衡、调节气候、降解污染、提供珍稀动植物栖息地和保存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对湿地保护认识不够,人类违反自然规律的开发利用活动,使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收到严重破坏,降低了湿地生态功能,湿地面积迅速减少。目前,湿地受到的威胁的种类和程度日益加大,约40%的重要湿地受到中等程度或更严重的威胁,而且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加,威胁会继续加大。威胁主要来自资源的过度利用、湿地围垦和开垦、泥沙淤积、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引进物种的干扰、城市化和旅游业发展等。 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是方大天云针对湿地生态环境监测需求设计的一款湿地公园、水源地专用生态环境监测站。通过对空气质量、全类型降水、日照和辐射、氧气含量、负氧离子、二氧化碳浓度等湿地生态环境关键指标的长期连续监测,定性定量反应湿地对生态环境改变的大气组分调节功能、水分调节功能、净化功能和局部小气候调节作用,为气候生态环境评价及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广泛用于江河、溪流、水源地、水库、大坝、污水处理、生态公园环境测量等应用。 一、系统内容 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是由综合数据采集单元,无线通讯单元,交直流供电单元,生态环境数据服务中心组成的高精度,高可靠性,高集成度环境测量系统。通过对湿地环境中小气候因子,日照和辐射、氧气含量、负氧离子、二氧化碳浓度及土壤温湿度,空气质量,湿地水量,水质等关键要素的测量,实现了湿地生态环境的全面监测记录,通过收集湿地水体及其环湿地生态系统及在湿地环境中栖息、繁衍的野生动物的各种基础数据,方便了湿地相关研究部门对每一区段植被、水源等做详尽的基础性数据分析,有效地提高了科学化指导区域自然保护与旅游资源利用工作的效率。此外,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可以与方大天云公司配套LED室外显示屏兼容,用于实时环境数据发布。 二、系统指标 工作环境:-50 — +50℃、0 — 100%RH 防护等级:IP65 走时精度:累计<20秒/月 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10000小时 观测方式:气象水文行业标准 供电:AC220V;太阳能+电池供电

电力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电力监控系统 一、综述 (2) 二、解决方案 (2) 三、变电站监测总体解决方案 (3) 四监控系统整体结构图: (3)

一、综述 随着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对于骨干输变电线路上的超高压变电站 (500KV,220KV,及绝大部分110KV变电站)大多已经建立起光纤传输连接,并在生产管理上建立了SCADA系统,可以进行中心调度、地区调度的多级监控、调度管理。但是对于数量快速增加的农网的变电站、开闭所,由于数量大、分布范围广而大多尚未纳入电力SCADA系统中,随着针对这类无人值守站的管理监控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供电质量提高的需要,势必要将这类数量较大的配电网变电站、开闭所纳入统一的监控管理。 推出的“A电力监控系统”解决方案是专门针对分布式的应用,通过IP网络对散布在较大区域的大量变电站的输变电线路进行集中监控。本系统可对 35KV以下变电站内输变电线路进行实时遥测、遥信、遥控、遥视,实时检测线路故障并即时报警,实时监测变电站内的智能设备的状态参数及运行情况,智能控制、维护相关设备,并能通过声音、电话语音、小灵通短信、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发出报警信息,及时告知维护管理责任人。 本系统的建设是为了提高变电站电网的管理水平,迅速而准确地获得变电站运行的实时信息,完整地掌握变电站的实时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变电站运行的故障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和处理,同时可以使值班管理人员根据变配电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负荷分析、合理调度、远控合分闸、躲峰填谷,把握安全控制、事故处理的主动性,减少和避免操作、误判断,缩短事故停电时间,实现对变配电系统的现代化运行管理 二、解决方案 功能架构:

基于北斗和ZigBee的湿地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北斗和ZigBee的湿地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针对目前湿地监测系统大多操作复杂、显示控制单一及不能远距离报警的弊端,设计了基于北斗和ZigBee的湿地监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在远距离的情况下自动完成组网,实现对湿地中的温度、湿度和烟雾空气指标的监测和预警功能,并进行了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稳定运行,具有一定的使用和推广价值,促进了环境监测技术的进步,对科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标签: 湿地监测;北斗卫星;传感器采集;ZigBee模块 TB 1引言 在地球上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在调节地区干旱气候、平衡降雨、蓄水、分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于此,只有及时、明确的了解湿地的各项情况,才能做出有效的动作,从而做到不盲目、高效率的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本项目针对湿地环境的检测有着更新的见解,以及更加全面的检测,以前的检测具有需要复杂的布线,并且在被监测对象位置改变时,甚至需要大规模的改变网络结构时,大量布线或通信设施的建立会使被监测环境受到破坏。本设选取对湿地环境的各类探测传感器,如温度,湿度传感器等等。通过ZigBee模块进行无线组网,并通过北斗导航模块进行数据实时传输。避免了上述的不利因素。该项目采用了无线传输方式,代替了传统的有线传输方式系统,与此比较避免了许多传输过程中遇到的客观不利因素,具有很强的科技进步意义。 2系统方案及硬件设计 2.1系统组网方案 北斗通信与Zigbee网络湿地监测系统组网框架如图1所示。ZigBee网络主要由协调器节点、路由节点与终端节点组成。协调器节点将作为网络系统的主要节点,完成对网络的建立与管理、环境数据收集管理及连接北斗终端发送数据。其他路由、支路节点与终端节点负责环境数据采集并发送数据至协调器节点节点。 Zigbee终端节点设计主要包括Zigbee网络模块、气体检测模块、温湿度检测模块、图像采集模块、DSP处理模块、ARM主控模块和北斗卫星通信模块七部分,监控终端结构图如图2所示。2.2温湿度监测模块设计

智慧旅游国家级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综合管护系统建设方案

智慧旅游国家级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综合 管护系统建设方案 经历多年坚持不懈的生态修复,XXX湿地生态环境恢复效果显著,与周边森林生态系统相辅相成,自然生态系统逐步修复,生态功能逐渐展现项目建设意义。目前,XXX湿地现有各类植物366种、鸟类182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达11种)、鱼类40种。XXX湿地优越的气候、地理环境也使其成为我国南方候鸟的重要栖息地之一。建设XXX国家级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对于监测湿地生态环境状况,强化XXX湿地及相关流域生态资源管护,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系统建设包括以下子系统: 1.1.1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子系统 通过收集、采购多期的遥感影像数据、整合地理国情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交通、气象等专题数据,以及XXX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库模型的设计和实现;同时,封装运算模型,以服务的形式进行发布;根据监测成果的特点进行展示方案和详细设计,构建XXX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系统,进行相关数据组织管理、指标计算、综合评价及成果展示、发布工作。 1.1.2视频监控子系统 建设鸟类栖息地视频智能监控系统,实现湿地流域内鸟类栖息地及所属鸟类的全方位视频监测,系统包含实时视频查看、历史回放,自动放大跟踪和点选跟踪等功能。 1.1.3生态因子监测子系统 整合湿地公园内所有视频监控设备、水文监测系统、气象监测系统等感知系统,构建生态因子监测系统。系统由气象监测、水文监测、人工湿地水质监测、统计分析,统计报表及图形展示输出等模块构成。 1.1.4科普宣传教育子系统 科普宣传教育系统包含在线图片视频展示模块、在线数据库查询与展示模块、科研论文/报告/指导模块、互联网交互模块。 1.1.5三维可视化管理子系统 建成统一的XXX国家湿地公园信息化大数据平台及数据融合应用业务软件

电力监控系统操作手册

KJ36A型电力监控系统 操 作 手 册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煤科科学研究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 V1. 0 版

一、登录和退出系统 (1) 1.1登陆系统 (1) 1.2切换用户 (1) 1.3退出系统 (2) 二、查看实时监测信息 (2) 2.1进入主索引界面 (2) 2.2查看主要信息 (3) 2.3告警信息窗口 (4) 三、系统界面的主要操作 (4) 3.1设置和撤销工作牌 (4) 3.2遥控操作 (6) 3.3远程复位操作 (9) 3.4显示和隐去导航图 (10) 四、管理软件操作 (11) 4.1信息检索 (11) 4.2报表 (12) 4.3查看动态曲线 (14)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 KJ36A 型电力监控系统操作手册 登录和退出系统 1.1登陆系统 1.2切换用户 若要退出当前用户,以另一用户名登录,先单击 待系统初始化完成以后,单击 ,出现用户登录界面,如图 1-2所示 输入用户名和口令,点 确认 ,若口令正确,登录成功,控制台按钮由灰色变为可 用户退出J ,确认后再进行登陆 在桌面上双击 ,出现控制台画面,如图1-1所示 图1-1 系统控制台(用户登录 前) 用户登录 __________ 图1-2 用户登录界面 用,如图1-3所示。(默认用户名为root ,口令为空) 图1-3 系统控制台(用户登录后)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煤炭科 学研究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 注意:当前登录用户离开时,最好退出登录(点用户退出) 退出),防止别人用自己的用户名进行操作。 ,但不要退出系统(点系统 1.3退出系统 输入用户口令,点“系统退出”,若口令正确,则退出系统。(口令同系统的登陆口令) 查看实时监测信息 2.1 单击 ,出现主索引界面,如图 2-1所示 单击控制台 ,出现系统退出界面,如图 1-4所 示。 图1-4 系统退出界面 进入主索引界面

环境法什么是环境监测制度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环境法》 主讲教师:申进忠 一、案例分析 据报道,某市环保局局长和环境监测站站长出于自身政绩考量,偷配钥匙并记住密码,进入国家直管的监测站,用棉纱堵塞采样器,干扰监测站内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功能,造成该站自动监测数据多次出现异常,影响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正常运行。 请结合上述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环境监测制度? 2.我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监测有哪些规定? 3.本案假设要追究涉案环保局局长和环境监测站站长刑事责任的话,那么最可 能适用的罪名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 提交注意事项: 1、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 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答卷。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1.什么是环境监测制度? 环境监测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工作中,关键包含空气污染物排污监测、空气指数监测、河段水体监测、进岸水域监测、绿色生态监测等一系列对地球上地理环境造成危害的要素开展监

测。许多环境监测站都能够对污染源开展监测、紧急监测、服务型的监测、和科学研究监测的工作能力,能够对水、气、渣、土壤层、微生物、噪音、放射性物质等二百多个新项目的生态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测、空气污染物总产量操纵监测、污染源分析监测和空气污染整治工程项目实际效果监测,另外还能够对繁杂的环境污染问题开展调研。 2.我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监测有哪些规定? 规定创建資源自然环境承载力监测管理机制,推行环境保护总体目标负责制和考核制度规章制度,制订宏观政策应考虑到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因此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全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功效,提升环境监测工作中是执行旧法的首要条件。 3.本案假设要追究涉案环保局局长和环境监测站站长刑事责任的话,那么最可能适用的罪名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 该厅长为一己私欲,粉碎监测系统,使计算机信息系统软件不可以客观性体现真正空气指数情况,导致监测数据信息比较严重失帧,此个人行为均组成毁坏计算机信息系統罪。据环保部官微5月6日信息,环保部环境监测司责任人称,该案子是生态环境监测数。 环境监测是环境安全管理的关键技术性支捏,环保部表明将采用严苛的质量控制方式,创建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徇私舞弊预防和惩处体制,保证环境监测据全方位、精确、客观性、真正。对环境监测徇私舞弊个人行为一经发现和查证,除依规给与行政许可外,组成已罪的,依规转交司法部门追责刑事处罚。

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目录 第一章项目建设的重要性.........................................................................................................- 4 - 1.1严格把握好水资源管理制度.........................................................................................- 4 - 1.2提高水源水质监测评价能力和信息共享.....................................................................- 4 - 1.3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5 - 1.4实施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 5 - 1.5保护水源.........................................................................................................................- 5 - 第二章湿地基本概况.................................................................................................................- 6 - 2.1地理位置.........................................................................................................................- 6 - 2.2自然环境概况.................................................................................................................- 6 - 2.3水环境状况.....................................................................................................................- 6 - 第三章某某河流域生态环境.....................................................................................................- 6 - 3.1主要动植物种类.............................................................................................................- 6 - 3.2保护管理状况.................................................................................................................- 7 - 3.3湿地功能与利用方式.....................................................................................................- 7 - 第四章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先进性.............................................................................................- 7 - 4.1水质监系统功能概述.....................................................................................................- 7 - 4.2系统结构说明.................................................................................................................- 8 - 4.3系统主要功能.................................................................................................................- 8 - 4.4水质监测设备及参数介绍.......................................................................................... - 10 - 4.4.1 水质多参水分析仪.......................................................................................... - 10 - 4.4.2 氨氮分析仪...................................................................................................... - 14 - 4.4.3 总磷总氮分析仪.............................................................................................. - 16 - 4.4.4 COD分析仪 .......................................................................................................- 17 - 4.4.5 明渠流量计...................................................................................................... - 19 - 4.4.6 气泡式水位计...................................................................................................- 20 - 4.5水文监测站功能.......................................................................................................... - 21 - 4.6水文监测站设备介绍.................................................................................................. - 22 - 4.6.1大气温度传感器............................................................................................... - 22 - 4.6.2风向传感器....................................................................................................... - 22 - 4.6.3 风速传感器...................................................................................................... - 23 - 4.6.4雨量检测设备................................................................................................... - 24 - 4.7中心站软件功能.......................................................................................................... - 25 - 4.8 MIS平台应用 ............................................................................................................... - 27 - 4.9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整合............................................................................................... - 27 - 4.10 与应用系统的关系................................................................................................... - 28 - 4.11 软件系统设计........................................................................................................... - 28 - 4.11.1在线监测信息接收处理................................................................................. - 29 - 4.11.2实时信息查询................................................................................................. - 29 - 4.11.3自动预警......................................................................................................... - 29 - 4.11.4水源管理......................................................................................................... - 30 -

电力监控使用说明

1.电力监控参数 电力监控系统由EDC8000和DLC1000组成。 2、接线指南 EDC8000最多可以挂接12块电力监控调理板,下图是EDC8000挂接一块电力监控板的接线图。接线按照以下步骤完成: (1)将EDC8000与电力监控板固定在电柜中。 (2)电力监控板A0~A4是通道选择控制引脚,A5是电力监控板的片选使能控制引脚。EDC8000输出端Q00~Q04选择电力监控调理板通道,Q05~Q07为调理板片选使能控制端,按照下图连线。 (3)电力监控板选中通道的模拟数据从AV+,AV-输出,分别连接在EDC8000的模拟量采集端0A,0B端子上,电压相位信号从Q00端子输出,电流相位信号从Q01端子输出,分别连接在EDC8000的数字量输入端I00,I01端子上。 (4)EDC8000设备将以太网,电源连接完毕后,应把+24与COM短接。 (5)电力监控板将V+与COM端连接好后,将需要测的三相电压、三相负载电流信号连入电力监控板。 (6)上述接线连接完毕后,闭合电源开关给设备上电。对每一路电流进行相位工程校准,如果发现测量的功率因数有负值的情况可能是电流输入信号正负接反了,则需要将该路电流的连接线正负交换位置接入电力监控板。

1 2 3 4 5 6 7 8 9 1021 111213141516171819200A 0B 0C 1A 1B 1C 2A 2B 2C 3A COM 3B 3C 4A 4B 4C 5A 5B 5C pt +241 2 3 4 5 6 7 8 9 1021 11121314151617181920Q00Q01Q02Q03Q04Q05Q06HQ0HQ1I00AQ1 - I01I02I03I04I05I06I07 AQ0+AQ0-AQ1+Ethernet +24GND T0-T0+T1-T1+EDC8000 1 2 3 4 5 6 7 8 9 1021 111213141516171819200A+0A-0B+0B-0C+0C-1A+1A-1B+1B-Q011C+1C-A0A1A2A3A4A5COM Q001 2 3 4 5 6 7 8 9 1021 111213141516171819202A+2A-2B+2B-2C+2C-3A+3A-3B+3B-V-3C+3C-SG VA VB VC N AV+AV-V+电力监控调理板 +24 GND 外部电源 A 相电压 B 相电压 C 相电压三相公共地 A 相电流0+ A 相电流0-C 相电流2-C 相电流2+ 图2.1EDC8000与电力监控调理板接线图 3、PLC_config 使用说明 EDC8000与电力监控调理板接线正确,用PLC_config 软件配置,监视。PLC_config 软件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编制组 二○○七年五月

目录 1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背景与任务来源 2 我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现状与特点 3 制订《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目的、原则、方法和依据 4 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5 关于规范条文的说明 6 与其行业规范的比较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1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背景与任务来源 1.1编制背景 近岸海域是人类经济活动频繁、受陆源污染物影响大、多介面相互作用强烈的敏感区域。系统而科学地在该区域开展环境监测,以持续地获取真实而全面的水文、化学、生物等基础数据,是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实施和加强对近岸海域环境管理的重要举措,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全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成立以来,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和环境监测总站的部署,以近岸海域环境监测中心站为主干的各网络成员,迅速而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监测工作,包括于1997年和1998年的开展的渤、黄海和东、南海近岸海域环境综合调查,获得了大量的监测数据,并掌握了我国近岸海域的基本环境状况,为环保主管部门对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指导、协调和监督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总体上说近岸海域环境监测在我国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力量薄弱,技术支持缺乏。虽然我国已经有了一个适用于广域范围的《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1~7-1998),国家海洋局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监测规程,但这个规范和这些规程是依据近年来海洋部门各种实际工作情况来制订的,不适用于环境保护部门已经在开展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和各项专题监测,且在应用于受陆源直接影响的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时就受到各种限制。简单的如《海洋监测规范》规定,化学需氧量和重金属汞指标不需过滤直接测定,这就导致在入海河流影响区域(如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这两项指标的监测结果受气候和海况的影响差异很大,不能真实的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因此针对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的特点,制定一个统一的、规范化的、可操作性强的,开展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所必需的专业技术规范,确保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可比性,推动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不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必将使全国环境监测系统在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上一个新的台阶。本规范的制定,以积极满足环保主管部门对近岸海域环境管理为基本原则,在切实履行对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例行监测的同时,分别增加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监测、海滨浴场水质监测、入海污染源环境影响监测、大型海岸工程环境影响监测及赤潮监测等专题监测的规范制定,以切实提高近岸海域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作用与效能。 1.2 任务来源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办[2002] 89号文《关于下达“十五”期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制订项目计划的通知》; 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关于填报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计划任务书的通知》(2002年9月12日); 3、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总工字[2003] 30号文《关于明确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要求的通知》;

湿地环境监测系统

一、湿地环境监测系统 1.主机 模拟输入通道:≥15个单端(*) 电压输入量程:±2 mV、±20mV、±100mV、0~2.5V和0~5V(*) 模数(A/D)转换精度:12位 输入电压分辨率:最高可达1μV 准确度(25℃):±(0.1%读数+0.05%量程) 脉冲频率输入通道:≥7个(*) 脉冲频率输入量程:0~1KHZ 数字控制或数字输入通道:≥7个 传感器电源激发通道:≥2个,支持2.5V,150mA;5V,150mA和电源电压激发(*)采样时间:最快1s,其它间隔任意可选 显示:LCD液晶显示(*) 按键:带功能键,可查看采集器工作状态,实时数据,也可现场校准采集器各量程内存:≥2MB,十分钟一组数据可存储6个月以上多条数据,不再需要额外扩展数据传输接口:USB和RS232(*) 电源电压:带正负极反接保护 2.传感器 (1)空气温湿度传感器 温度部分 传感器类型:电阻方式,10Kohm@25℃ 温度量程:-45~65℃ 精度:≤±0.2℃(*) 湿度部分 湿度量程:0~100% 精度:≤±2%(*) 整体 探头尺寸:105mm长×20mm直径 探头重量:< 50g(*) 传感器防护:不锈钢网状过滤器 电源:7~30VDC 功耗:< 15mA 辐射罩:≥12层,防雨、防辐射设计(*) (2)风速传感器 测量范围:0~60 m/s; 启动风速:< 0.5 m/s; 精度:±0.5 m/s; (3)风向传感器 测量范围:0~360°; 启动风速:< 0.5 m/s; 感应部位:平衡风向标,旋转直径为24 cm; 精度:±5°; (4)气压传感器

量程:600~1100 hPa 精度:±1 hPa(*) 稳定性:1hPa/年 (5)太阳辐射传感器 响应光谱:400~1100nm 量程:0~2000 W·m-2 稳定性:< ±2% /年 温度系数:< ±0.2% / ℃ 余弦修正:余弦修正到80° 线性度:< ±1% 精度:±5%(*) (6)雨量传感器 传感器类型:翻斗式/磁力开关 量程:0~700mm/h 精度:±2%(*) 分辨率:0.2mm (7)土壤温度传感器 传感器类型:电阻方式,10Kohm@25℃ 量程:-45~65℃ 精度:±0.2℃(*) 3.安装附件 (1)供电系统:采用太阳能供电,在连续阴天或低温情况下,系统可以运行15天以上。(2)安装支架:2米防锈安装支架,抗风强度不小于30m/s。防锈耐酸碱,韧性好。可折叠支架,重量小于5Kg (3)远程无线传输:GPRS无线传输模块,支持短信更改地址和端口、重启采集器、复位等功能;支持IP与域名地址,支持接入点和波特率修改 4.配置 主机1套、空气温湿度传感器1套,风速传感器1套、风向传感器1套,大气压力传感器1套,雨量传感器1套,太阳辐射传感器1套,土壤温度传感器5套,防护机箱1套,无线传输模块1套,2米安装支架1套,太阳能供电系统1套。 二、湿地小气候环境监测系统 1.主机 模拟输入通道:≥15个单端(*) 电压输入量程:±2 mV、±20mV、±100mV、0~2.5V和0~5V(*) 模数(A/D)转换精度:12位 输入电压分辨率:最高可达1μV 准确度(25℃):±(0.1%读数+0.05%量程) 脉冲频率输入通道:≥7个(*) 脉冲频率输入量程:0~1KHZ 数字控制或数字输入通道:≥7个 传感器电源激发通道:≥2个,支持2.5V,150mA;5V,150mA和电源电压激发(*)采样时间:最快1s,其它间隔任意可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