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术后护理

射频消融术前、术后的护理

XX

XX XX XX

定义:

?心脏射频消融术(catheterradiofrequency ablation)是将电极导管经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心肌凝固性坏死,达到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的介入性技术。

适应症:

?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房扑)

?房性心动过速(房速)

?室性期前收缩(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

?心房颤动(房颤)

操作示例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术前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射频消融的基本知识, 手术目的及大致过程,交待术中的配合和术后的注意事项,消除其思想顾虑。

2.完善检查:

完善常规检查,食道B超(防止左心耳及左心房血栓)、肝功能、INR、血常规、心电图等。

3.备皮:

备皮范围包括颈部及下颌部、双侧腹股沟、会阴部,保持皮肤清洁,有助于防止感染。具体部位依手术而定。

术前护理

4.饮食护理:

除第一台手术需禁食外,其他避免饱食。

5.用药护理:

1)术前3d停用抗心律失常的药。

2)遵医嘱Q12皮下注射克赛,为射频消融做准备。

6.术前更换衣服,勿穿内衣裤及饰品,送导管术前排尿。

术后护理

3.饮食护理

1)术后嘱病人多饮水,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形成、防止尿路感染及使膀胱输入和输出次数增多,减少尿潴留

的发生;心衰病人注意出入量负平衡。

2)及时饮食,防止低血糖症状。术后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纤维素、富含营养饮食,避免产气、腹痛、肠不适。

建议每小时顺时针按摩腹部一次,避免便秘的发生。

术后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

严密监测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及心电图变化。

2. 伤口护理:

1)伤口加压包扎6-8小时,嘱患者平卧12h,穿刺侧肢体要求制动,保持术肢伸直,但足部关节可作伸屈运动;。

2)严密观察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温度和感觉、伤口有无渗血等情况以及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

术后护理

3.胃肠道护理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时用力而加重心脏负担。

4.心理护理

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术后注意事项,说明平卧、制动、绷带压迫以及心电监护的作用及必要性,多巡视病房,让患者体会到被关注的感觉,从而积极配合。

5.功能锻炼

术后6-8h,患侧不能活动,但肢体末端可以轻微活动;第二天患者可以下床轻微活动,以免伤口损伤。

术后护理

7.用药护理

按医嘱口服阿司匹林,饭后服用,减少胃肠道反应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8.并发症的护理

a.心包填塞出现端坐呼吸,呼吸浅快,烦躁不安,紫

绀等表现,其中呼吸困哪最为突出。严密观察患者病情。b.血栓栓塞最容易出现的是脑栓塞及肺栓塞,应观察

患者的神志,有无胸痛及肢体的活动情况。

c.穿刺点血肿延长加压包扎时间,纠正了血肿增大。

术后护理

d.感染及时抗感染治疗并严格无菌操作。

e.尿潴留术后及时督促患者排尿,给予热敷或腹部按摩等

诱导排尿。

f.迷走神经反射:患者心率减慢(<50次每分),血压下降(<90/60mmHg),面色苍白,恶心呕吐。

g.肺V狭窄:术后出现反复咳嗽。B超提示肺V血流加快,可考虑肺V狭窄的可能。术后可积极消炎,防止水肿。

护理评价

?生命体征平稳、心电正常、心律齐?伤口无感染、无血肿、活动灵活?无尿潴留出现

?恐惧、焦虑得到缓解

健康宣教

?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

?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坚持使用一个月。房颤患者术后需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凝药物,如可达龙、华法林,教会患者观察药效和不良反应,不可自行减量、停药,或擅自改用其他药物,服用华法林期间,定期门诊复查INR,控制在2-3之间。

?教会患者数脉搏的方法,心律失常的应对措施,以便自我检测病情和自救。

射频消融术后护理常规

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 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心导管将射频电流引入心脏内,以消蚀特定部位的心肌细胞来消除病灶、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射频电流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导人心脏组织后,在局部产生阻抗性热效应,导致不可逆的干燥性坏死。其创伤范围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一.术前准备 1. 心理护理:同其他介入治疗。此外,患者对射频消融术缺乏了解而产生紧张、恐惧、不安情绪,护士应进行针对性的解释和安慰。 2. 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2 周,向患者讲解停用的目的和意义,给予心电监护,并进行24 小时动态心电图、食管内超声及食道内电生理检查,观察心律失常的形态和规律,直至心律失常发作频繁、恒定。做心电图检查,连续记录多个心律失常,仔细比较心律失常的形态,便于术后心电图比较。 3. 备皮(双侧腹股沟区,左侧锁骨下区)。 4. 术前禁食12 小时。 5. 做青霉素皮试,碘过敏试验。 6. 情绪紧张者,术前30 分钟给苯巴比妥针肌肉注射。 7. 训练病人床上使用大、小便器。 8. 备齐术中使用的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及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内的各种抢救药物,备齐心电监护、射频发生器、除颤仪、吸引器及气管插管所需设备等。 二.术后护理 1. 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有无心律失常的发生,对于室

性期前收缩的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尤其要观察有无室性心动过速,同时给予24 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有无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心律失常的形态,经常巡视患者,询问有无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护 2. 伤口的护理:患者回病房后测血压1/15min,连续测5 次。准备好抢救器材和阿托品、多巴胺等药物,保持静脉通畅,以防止拔管时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拔除鞘管后按压伤口20min,再加压包扎,给予沙袋压迫6 小时,嘱患者患侧肢体制动,卧床休息12 小时。 3. 穿刺侧肢体术后伸直,制动10-12 小时(动脉穿刺时)或6 小时(静脉穿刺时),平卧位休息,保持髋关节制动,可进行足部的屈曲,后伸,内旋外旋等 4. 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及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观察双下肢皮肤温度、色泽有无异常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 术后12 小时(动脉穿刺)或6 小时(静脉穿刺)解绷带,解绷带后1 小时可下床活动。 6.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观察患者体温和血常规变化。 7. 饮食要求患者至解除制动之前,进食软食、半流质饮食,避免辛辣、产气多的食物,进食水头偏向一侧。 8. 出现特殊情况,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处理。 9. 观察内容9.1. 监测术后当天回病区,监测心电、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防止各种原因引起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9.2. 局部伤口的观察穿刺点选择的是股静脉,由于解剖位置的原因,再因为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常规进行抗凝治疗,机体在这段时间内处于低凝状态,穿刺伤口容易出血。因此每小时巡视伤口1 次,观察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无渗血、周围有无淤斑及血肿。6 h 撤除沙袋压迫,

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

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 射频消融术是指在心脏电生理技术进行心内标测定位的基础上,将导管电极置于引起心律失常的病灶或异常传导路径区域内,通过释放射频电流,促使该区域内心肌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以阻断和消除快速型心律失常异常传导路径和起源点,从而达到根治目的的一种心脏介入性治疗技术。 一、护理评估 1.患者心律失常发作有无明显诱因,发作的特征及有无伴随症状等。 2.辅助检查:了解既往发作时心电图特征。 3.心理社会反应:快速型心律失常易反复发作,患者可有焦虑、恐惧和烦躁心理。 二、护理问题 1.舒适的改变与术后肢体制动有关。 2.潜在并发症出血、血肿、心脏压塞、房室传导阻滞等。 3.知识缺乏缺乏手术相关知识。 三、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介绍手术的目的及手术方法、意义及安全性,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2.指导患者及家属完善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实验

室检查等,必要时行经食管心脏彩超、食管调搏。 3.术前备皮:双侧腹股沟、会阴部及右颈部,训练患者床上排便。术前不需禁食,可食用清淡易消化饮食,以六成饱为宜,房颤射频消融者应根据医嘱禁食。 4.手术当日,指导患者衣着舒适,术前排空膀胱。 (二)术后护理 1.卧床休息,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 2.静脉穿刺者,术侧肢体制动4~6小时;动脉穿刺者以1kg沙袋加压伤口6~8小时,术侧肢体制动24 小时。 3.定时巡视患者,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与血肿、伤口敷料是否干净,检查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肢端颜色、温度、感觉情况。 4.监测患者一般状况及生命体征,进行心电监护,观察术后并发症,如房室传导阻滞、血栓、气胸、心脏压塞等。 5.房颤射频消融者因抗凝治疗需适当延长卧床时间,防止出血t。 四、健康指导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常见病因、诱因及防治知识。 2.告知房颤射频消融者服用抗凝药物的重要性,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 3.保持良好情绪和健康生活方式,注意劳逸结合、戒烟限酒,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 4.如有复发,带发作时的心电图到医院就诊,必要时重新手术。 五、护理评价 1.患者主诉能耐受术后肢体制动所致的不适。

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3-03-01T16:56:53.2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7期供稿作者:顾荣慧[导读] 术后1个月避免体力劳动,维持日常自理即可。待心功能恢复后逐渐加大活动量。 顾荣慧(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介入放射科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7-0337-02 【摘要】目的通过射频消融术和射频消融的护理,去除患者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烦恼,避免这些药物可能存在的剂量或用药时间相关的副作用,也可去除因反复心律失常对患者生理与心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关键词】射频消融护理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射频消融的概念、目的、意义、手术方法、手术环境。请手术成功的患者亲自介绍体会,使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及注意事项。同时根据患者提出的问题和引起焦虑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压力,以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1.2 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 1.3 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肝肾功能、心肌酶、感染排查等。 1.4 术前一天洗澡,保持皮肤清洁,术前6小时禁食、禁水(药物除外)、术晨双侧腹股沟及前胸部备皮。 1.5 多次做心电图检查,连续记录多个心律失常的形态,便于与术后心电图比较。行24小时动态心电检查,观察心律失常的形态和规律。 1.6 术前2周或3-5天停用抗心律失常药(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决定停药时间)。停药期间如有心动过速发作,立即给予24小时心电监护,可静脉推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可口服,以免影响手术效果。 1.7 术前3天口服抗凝药。 1.8 备齐术中使用的麻药、肝素、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以及抗心律失常的各种抢救药物。 1.9 备齐并调整多导生理记录仪、刺激仪、射频仪、除颤仪、吸引器、氧气、气管插管、无菌手术包及术中所用的消融导管等材料。 2 术中护理 2.1 核对患者信息准确无误后,平卧手术床,双下肢外旋,小儿全麻,使用约束带约束,头偏向一侧。 2.2 建立静脉通道。 2.3 连接心电监护、无创血压、血氧监测仪,必要时吸氧。 2.4 手术过程中遵医嘱给药,配合大夫完成手术。 2.5 手术过程中时刻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并做好记录。 2.6 手术结束时穿刺部位加压包扎,沙袋压迫止血。 2.7 如果患者是小儿,待麻醉清醒,呼之能应后才能离开介入室,送回病房,转运过程中双下肢伸直,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3 术后护理 3.1 局部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小时,卧床24小时,穿刺侧肢体制动12小时。卧床期间避免用力咳嗽、大笑、抬头、收腹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3.2 心电观察:术后进行持续心电监护、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尤其有无室性心律失常。每30分钟测一次血压,连测6次。经常询问病人有无胸闷心悸等。 3.3 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远端肢体的颜色、温度和感觉。 3.4 预防感染,患者术后静脉滴注或口服抗菌素3-5天,每天测体温4次,连测3天。 3.5 并发症观察 3.5.1 心脏压塞:一旦发生心脏压塞,连续抽吸,加止血和凝血药物,一般数小时能停,如仍持续大量活动性出血,立即心外手术。 3.5.2 房室传导阻滞:严重者置入永久起搏器。 3.5.3 周围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一般发生在穿刺部位股静脉和股动脉内。 3.5.4 气胸,少量气胸可自行吸收,大量可行抽气引流。 4 健康教育 4.1 保持心情舒畅,戒烟酒,饮食清淡。 4.2 术后1个月避免体力劳动,维持日常自理即可。待心功能恢复后逐渐加大活动量。 4.3 严格按医嘱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6个月。 4.4 学会自己测脉搏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4.5 定期复查心电图,3个月内每两周门诊复查一次。

射频消融术后护理常规

射频消融术后护理常规 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 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心导管将射频电流引入心脏内,以消蚀特定部位的心肌细胞来消除病灶、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射频电流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导人心脏组织后,在局部产生阻抗性热效应,导致不可逆的干燥性坏死。其创伤范围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一.术前准备 1. 心理护理:同其他介入治疗。此外,患者对射频消融术缺乏了解而产生紧张、恐惧、不安情绪,护士应进行针对性的解释和安慰。 2. 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2 周,向患者讲解停用的目的和意义,给予心电监护,并进行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食管内超声及食道内电生理检查,观察心律失常的形态和规律,直至心律失常发作频繁、恒定。做心电图检查,连续记录多个心律失常,仔细比较心律失常的形态,便于术后心电图比较。 3. 备皮(双侧腹股沟区,左侧锁骨下区)。 4. 术前禁食12 小时。 5. 做青霉素皮试,碘过敏试验。 6. 情绪紧张者,术前30 分钟给苯巴比妥针肌肉注射。 7. 训练病人床上使用大、小便器。 8. 备齐术中使用的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及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内的各种抢救药物,备齐心电监护、射频发生器、除颤仪、吸引器及气管插管所需设备等。 二.术后护理

1. 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有无心律失常的发生,对于室性期前收缩的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尤其要观察有无室性心动过速,同时给予24 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有无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心律失常的形态,经常巡视患者,询问有无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护 2. 伤口的护理:患者回病房后测血压1/15min,连续测5 次。准备好抢救器材和阿托品、多巴胺等药物,保持静脉通畅,以防止拔管时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拔除鞘管后按压伤口 20min,再加压包扎,给予沙袋压迫 6 小时,嘱患者患侧肢体制动,卧床休息12 小时。 3. 穿刺侧肢体术后伸直,制动10-12 小时(动脉穿刺时)或6 小时(静脉穿刺时),平卧位休息,保持髋关节制动,可进行足部的屈曲,后伸,内旋外旋等 4. 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及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观察双下肢皮肤温度、色泽有无异常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 术后12 小时(动脉穿刺)或6 小时(静脉穿刺)解绷带,解绷带后1 小时可下床活动。 6.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观察患者体温和血常规变化。 7. 饮食要求患者至解除制动之前,进食软食、半流质饮食,避免辛辣、产气多的食物,进食水头偏向一侧。 8. 出现特殊情况,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处理。 9. 观察内容9.1. 监测术后当天回病区,监测心电、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防止各种原因引起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 9.2. 局部伤口的观察穿刺点选择的是股静脉,由于解剖位置的原因,再因为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常规进行抗凝治疗,机体在这段时间内处于低凝状态,穿刺伤口容易出血。因此每小时巡视伤口1 次,观察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无渗血、周围有无淤斑及血肿。6 h 撤除沙袋压迫,12 h 后伤口换药解除制动,特别警惕换药后伤口出血。 9.3. 药物观察术后因应用抗

射频消融术后护理常规

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 射频消融术是经外周血管穿刺、插管,将射频消融导管前端送至心腔内特定部位,利用射频电流在局部产生阻抗性热效应,使病变部位产生可控性的局部组织凝固性坏死而达到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目的。 一、概述 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成人频率60-100次∕分,比较规则。窦房结冲动经正常房室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传导时间恒定(成人0.12-1.12s);冲动经束支及其分支以及蒲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的传导时间也恒定(﹤0.10)s。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异常。 按心律失常时心率的快慢,心律失常可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心率缓慢(﹤60次/分)而规则的以窦性心动过缓、2∶1或3∶1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阻滞、房室交接处心律为多见。心率快速(﹥100次/分)而规则的常为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伴2∶1房室传导,或室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发作时治疗和预防发作治疗。除病因治疗外,还可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非药物治疗包括机械方法兴奋迷走神经,心脏起搏器,电复律,电除颤,射频消融术等。机械方法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有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捏鼻用力呼气和屏住气等。心脏起搏器多用于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以低能量电流

按预定频率有规律地刺激心房或心室,维持心脏活动。直流电复律和电除颤分别用于终止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和心室颤动。电除颤和电复律疗效迅速、可靠而安全,时快速终止上述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并无预防发作的作用。射频消融术则用于治疗预激综合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因其创伤小,治愈率高,自1991年引入我国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普及。 (一)适应证 1.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并快速心室率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者或已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 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方式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典型心房扑动和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者,或合并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或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 3.非典型房扑,发作频繁、心室率不以控制者。 4.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动过速心肌病。 5.慢性房颤合并快速心室率且药物控制效果不好、合并心动过速心肌病者进行房室交界区消融。 6.手术切口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者。 (二)禁忌证 1.显性预激无心动过速、无症状者。 2.不适当窦速药物治疗效果好者。 3.阵发性房颤药物治疗效果好或发作症状轻者。

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

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是否具备手术条件,如术前遵医嘱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五个半衰期;凝血功能是否正常;目前心功能是否能耐受手术等。 2、询问患者是否做好手术前准备;术前禁食6小时;两侧腹股沟和颈胸部备皮;床上大小便训练以及心理准备。 3、检查术前急救用物是否完备,包括抢救车、监护仪、除颤仪等。 【护理措施】 1、简要向患者家属说明手术的目、简单的操作过程及术中配合要点,安抚患者,消除恐惧、焦虑情绪。 2、配合术者进行无菌操作,遵医嘱给予药物等。 3、心电监测24小时,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4、术后对于静脉穿刺伤口加压包扎6~8小时(动脉穿刺伤口压迫至少24小时),术侧肢体制动10~24小时。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周围肿胀、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及血液循环情况等。 1、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常规抗凝药物。 【健康指导】 2、嘱患者术后按要求制动术侧和沙袋压迫,切勿自行放松或加紧伤口压迫。如出现原有症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或就医。 3、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弄湿。 4、嘱咐患者术后坚持服用抗凝药物。

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有无晕厥史、心脏传导阻滞等,了解各脏器功能检查情况,评估人工心脏起搏器转置入的适应证、禁忌证。 2、评估患者是否做好术前准备:手术部位的常规备皮;术前禁食6~8小时,以防术中呕吐或窒息;术前医嘱用药、皮试;术前休息及消除紧张、恐惧等心理心素。 3、检查术前有关用物,包括人工心脏起搏器、抢救车、监护仪、除颤仪、临时心脏起搏器、起搏电器等。 【护理措施】 1、术前简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心脏起搏器置入的目的、过程主配合要点,给予心理支持。 2、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3~5天,术侧肩关节避免大幅度活动,防止电极脱位。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避免右侧卧位。术后5~7天可下床活动,逐步活动术侧肩关节,避免担重物。 3、术后2~3天内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以了解起搏器的工作情况。 4、术后用沙袋压迫伤口6~8小时,观察伤口有无出血;保持伤口敷料干燥,伤口敷料隔日换药1次,潮湿时及时更换;起搏器囊袋处避免外力压迫、冲击。 5、密切观察起搏器异常的症状和体征,如头痛、眩晕、胸痛、气短、打嗝、肌肉痛等,及时发现并处理。 6、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测体温至少每4小时1次。 7、保持大便通畅,进食易消化饮食。必要时应用缓泻剂。 【健康指导】 1、嘱咐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按要求卧床休息。 2、指导患者自我照顾和监测起搏器功能。 (1)随身携带起搏器急救卡,注明起搏器类型、品牌、型号、数字、设置频率等,以便发生应急事件时参考。 (2)测脉搏。每日早、中、晚自测脉搏1次,每次1分钟。如发现脉搏低于起搏频率5次以上或节律异常,应及时就诊。如起搏器工作慢,注意电源是否耕竭。 (3)尽量避免与强电磁场、某些家电、理疗电器设备等接触。 (4)定期复查心电图。出院后分别于第1、3、6月复诊;稳定后则每半年复诊1次;接近起搏器寿命阶段每1~3个月复诊1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