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经原试题经济学原理ii(05春季期末2)

北京大学经原试题经济学原理ii(05春季期末2)
北京大学经原试题经济学原理ii(05春季期末2)

经济学原理(2005年春季学期)

期末测验(A卷)

(2005-06-08)

注意: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写在答题册上,写在本试题纸上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试题纸和答题册一并上交。

一、判断题(判断并必须说明理由,可以用文字或图形。每题5分,共40分。每题判断正确得2分,理由充分得3分。)

1、如果高的失业率使得工人放弃寻找工作,那么将失业率作为劳动市场状况的指标就不够

准确。这时还需要同时考察劳动力参工率。

正确。工人放弃寻找工作后,不再记入失业者而成为非劳动力,这导致测量到的失业率低估了实际的失业状况(1.5分)。而这些放弃工作的工人体现在更低的劳动力参工率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失业的状况(1.5分)。

2、消费者增加储蓄的企图无论在短期还是中期都会引起储蓄的上升。

错误。消费者增加储蓄的企图减少了消费和总需求,短期内引起产出下降,利率下降,这使得投资的变化不确定,而投资永远等于储蓄,因此储蓄的变化不确定。(1.5分)

中期内,产出回到自然产出水平,利率下降,因此投资和储蓄都确定无疑地上升了。(1.5分)

3、短期内,政府同等数量地增加支出(G)和税收(T)不会引起产出的增加。

错误。同等数量的G和T的增加会增加自主性支出,这是因为T的增加只以c1<1的比例减少自主性支出,而G的增加一对一的增加自主性支出(注意二者以G - c1T的形式出现在自主性支出中)。而自主性支出的增加(以乘数效应)导致短期内产出的增加。

4、失业保险的增加使得工人要求更高的工资;但在劳动市场均衡的情况下(假定预期价格

等于实际价格),他们获得的实际工资没有改变,而失业率上升了。

正确。失业保险增加提高了工资设定关系W/P = F(u, z)中的z值,使得工资设定关系的曲线上移。但由于价格设定关系W/P=1/(1+μ)不变,因此只能导致(自然)失业率下降,而实际工资不变。(画图说明也可)。

5、总需求曲线意味着价格水平的上升导致产出的减少;总供给曲线意味着价格水平的上升

导致产出的增加。

错误。关于总需求曲线的说法正确。但是,总供给曲线的含义是产出的增加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题目中的说法颠倒了因果关系。

6、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一样不能改变自然产出水平,因此也和货币政策一样是中性的。

错误。财政政策虽然不能改变自然产出,但会改变利率从而影响产出的结构(2分)。特别是导致投资的改变,这在长期内对产出有重要影响。(1分)

7、资本积累在长期中不影响产出水平;只有技术进步才有影响。

错误,资本积累在长期内提高了产出水平。(2分)不过,资本积累在长期内不能提高增长率,只有技术进步才是增长率的决定因素。(1分)

8、为了了解清华大学学生对某一食堂饭菜质量的评价,小明对去该食堂就餐的同学进行了随机采访。发现满意率相当高。他由此作出结论,清华学生对该食堂的饭菜质量相当满意。错误。因为选择去该食堂就餐的本身通常是对该食堂较为满意的学生群体,而不满意的通常选择不去该食堂。因此小明所选择的样本不能代表清华同学的普遍情况。从而得出的结论也不能说是清华学生的普遍偏好。(这在计量经济学当中称为“选择性样本”问题。)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24分)

1、假如你本来想花1个小时做晚餐(晚餐的原料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后来却决定加班1

小时,挣得12美元的加班工资。然后又花了10美元在餐馆吃晚饭。这一系列事件使得测量到

...的GDP增加了多少?

A 10美元

B 12美元

C 22美元

D 2美元

2、一种债券承诺在一年后支付100美元。如果今天的价格为75美元,则债券的利率是:

A 25%

B 33%

C 0%

D 无法确定

3、考虑自动取款机(ATM)和信用卡的引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考虑一个人每4天的货币需求,已知他每天的花费是4美元。在没有自动取款机时,他每4天去银行取1次钱,以备今后4天的消费之用。ATM机出现后,他每2天从ATM机里取1次钱,以备今后的两天之用。最后,信用卡出现后,他不需要事先提取货币来进行消费,而是在第四天从银行的储蓄帐户中取出货币来支付前4天用信用卡进行的所有购买。在这三种情况下,他平均每天持有的货币量各是多少?

A 10; 6; 4

B 4; 4; 4

C 16; 8; 16

D 40; 12; 16

4、“流动性陷阱”指的是当利率已经非常接近于零时,中央银行没有能力再降低利率。1998年时,日本的利率几乎为零,而经济仍然处在衰退之中。此时,你认为比较合理的刺激产出的政策是:

A 货币政策

B 财政政策

C 无所作为,因为两种政策都失效

D 财政-货币政策组合

5、最近的《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在中国的劳动力特别是年轻劳动力中,灵活就业人口大大增加。假定一个年轻人的合同期限为1年,1年合同到期后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选择转换工作的地方。则据此推算,在一个地方工作6年或更长时间的年轻人的比例是多少?

A 67%

B 9%

C 3%

D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注:题目有歧义,选B和D都算正确)

6、中国的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由于政府干预和商业银行的软预算约束,使得企业的投资行为对利率不作出反应。假定经济中已经出现了“过热”——总产出大于自然产出水平。为了

遏制产出过高,以下的政策建议中合理的是:

A 可以不采取任何政策,因为经济可以自动回到自然产出水平,虽然价格可能高一些

B 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以提高利率,减少总需求,帮助经济尽快回到自然水平

C 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有可能帮助经济尽快回到自然产出水平

D 短期内增加总供给可以缓解经济过热

7、假设墨西哥和美国的典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和支付的价格如下表所示:

面包汽车

国家

价格数量价格数量

墨西哥1比索 400 7比索 300 美国1美元 1000 2美元 2000 假设当前汇为1比索兑换0.2美元。则按照一个较为合理的方法计算,墨西哥的生活水平与美国相比,其比例是多少?

A 1:10

B 1:5

C 1:2

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8、形如Y = K1/2N1/2的总量生产函数:

A 不是规模报酬不变的;不是资本报酬递减的

B 不是规模报酬不变的;是资本报酬递减的

C 是规模报酬不变的;不是资本报酬递减的

D 是规模报酬不变的;是资本报酬递减的

三、问答题(共36分)

1、粮食与化肥市场的一般均衡分析(13分)

(1)假定粮食生产的唯一投入是化肥。画出粮食市场的供求曲线。化肥的价格上涨将如何影响粮食市场的均衡产出与价格?用图形表示。(2分)

粮食的供给曲线上移;粮食的均衡价格上升,产量下降。(如图a,从A点到A’点)(2)粮食价格的上涨将如何影响化肥市场的均衡产出与价格?(提示:粮食的价格上涨导致化肥的需求上升。)用另外的图形表示。(2分)

化肥的需求曲线右移;化肥的均衡价格上升,产量上升。(如图b,从B点到B’点)(3)下面我们来讨论粮食市场与化肥市场的同时均衡。以粮食价格为纵坐标,化肥价格为横坐标再作一图。根据第(1)问的回答,化肥市场均衡价格的变动如何影

响粮食市场的均衡价格?在图中用一条曲线表示这一关系(称为粮食对化肥的反

应曲线)。(1分)

如图c。粮食对化肥的反应曲线向上倾斜。

(4)根据第(2)问的分析,粮食市场的均衡价格如何影响化肥市场的均衡价格?用一条曲线(称为化肥对粮食的反应曲线)表示在上一问的图中。(1分)如图c。化肥对粮食的反应曲线向上倾斜。

(5)说明两条曲线交点的含义。为了保证交点的动态稳定,注意两条曲线的位置关系。

(1分)

交点(图中C点)表示粮食和化肥市场同时均衡。

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两条反应曲线的弹性都不应太大)。(位置关系错误扣0.5分)

(6)假定政府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决定对粮食的生产实施减税政策。在上述第三个图形中,表示出减税政策的影响。均衡的粮食和化肥价格如何变动?(2分)

粮食对化肥的反应曲线右移。均衡的粮食和化肥价格都上升。图c中点C’所示。

(7)粮食市场最终的均衡产出是否可能低于减税以前的均衡产出?农民的福利是否可能低于减税之前的福利?解释之。(2分)

粮食市场最终的均衡产出不可能低于减税以前。考虑到化肥的价格上升是由于化肥的需

求增加引起的,这导致化肥的均衡产量上升,根据生产函数的增函数性质,粮食的均衡

产出不可能低于减税之前。

农民的福利不可能低于减税之前的福利。因为在化肥市场上需求增加了,作为化肥需求

者的农民的消费者剩余(这同时等于农民作为生产者的剩余)肯定上升了。(没有给出

解释或解释不合理各扣0.5分)

(8)假定政府不是对粮食的生产减税,而是决定补贴农民对化肥的购买。均衡的粮食和化肥价格如何变动?画图说明。粮食和化肥的均衡产量如何变动?(2分)

由于化肥对粮食的反应曲线下移,化肥和粮食的价格都下降(如图c中点C’’所示,不画

图扣0.5分)。粮食和化肥的均衡产量都上升。

粮食产量化肥产量图a 图b

图c

2、公众的经济学素养、央行透明度与宏观经济稳定(15分)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对于货币政策的实施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相机抉择”观点认为中央银行在维护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应该具有选择货币政策的自由权。“固定规则”的观点反对中央银行随意地使用货币政策,要求货币政策具有预先申明的固定规则。

假定经济开始时处于自然产出水平。此时,突然出现了一个负向的需求冲击(例如,消费者信心突然减弱)。

(1) 在政府不采取任何的政策时,经济在短期内和中期内将会如何变动?用AS-AD

曲线图形加以说明。(2分)

短期内产出下降,价格下降(从A 到A’)(1分);中期内产出不变,价格进一步下降(从A’到A”)(1分)。

现在假定中央银行在发生该负向冲击后不久,决定采取政策以稳定产出。

(2) 考虑“相机抉择”类型的银行。假定中央银行在公众没有任何事先了解的情况

下,突然采取了一个扩张的货币政策。这在短期和中期内将会怎样影响产出?

在第(1)问的图形中,标出最终的产出与价格的位置。(1分)

短期内产出下降,价格下降;中期内产出不变。价格低于没有负向冲击前的价格(A 点),但高于自然恢复后的价格(A”)点。如图所示。

(3) 但是,这一政策事先被泄漏出去,而为工资设定者了解。这将有利于还是不利

于政策制订者更容易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为什么?在第(1)问的图形中标出最

终的产出与价格位置。(1分)

不利于。因为这样一来人们预期一个更高的(或者说,下降更慢的)价格,使得短期供给曲线左移(或者说,更为缓慢地右移),抵消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和增加总产出的效果。最终的产出虽然回到自然产出率,但价格更高。如图所示。

(4) 再来考虑“固定规则”的观点。假定中央银行被赋予的规则是“零通货膨胀”,

而且该规则是可信的——人们完全相信中央银行有能力稳定币值。当“固定规

则”的中央银行同样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人们的预期价格是否改变?为

什么?说明最终的产出与价格的位置。(1分)

不改变。因为人们相信央行能够稳定币值,因此没有必要调整价格预期。最终的产出和

(5) 总结上面的分析,“相机抉择”的货币当局是否希望..

公众随时了解其货币政策的Y “秘而不宣”的相机抉择货币政策

动机?“固定规则”的货币当局是否有必要...

随时让公众了解其货币政策的动机?(1分)

不希望。没有必要。

(6) 在上面的例子中,是“秘而不宣”的“相机抉择”还是“无需沟通”的“固定

规则”更能容易地实现产出稳定?哪个又更有利于价格稳定?(1分)

“秘而不宣”的“相机抉择”更容易地实现了产出稳定;“固定规则”更有利于价格稳定。

刚才讨论的是需求冲击,下面讨论供给冲击。假定在经济处于自然产出水平时,突然出现了一个生产率的提高,使得自然产出水平上升了。

(7) 不考虑任何政策的影响,这在短期内和中期内将会如何影响产出?作图表示。

(提示:这一外部冲击的效果相当于石油危机冲击的反面。)(2分)

短期内产出增加,价格下降。图示为B 到B’点。(注意: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与新的自然产出水平的交点,与B 点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是因为两条短期AS 曲线的预期价格相同)(1分)

中期内产出进一步增加,价格进一步下降。图示为B’到B”点。(1分)

(8) 为了让经济尽快达到新的自然产出水平,同时维持价格的稳定,中央银行应该

如何行事?(1分)

中央银行应该增加货币供给,将总需求曲线右移。

(9) 假设公众由于缺乏信息和知识,片面地看到产出(或失业率)的增加,而忽视

了价格水平的下降,从而将生产率的提高误以为是某种正向的需求冲击(例如,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者消费者信心的增强)。这将如何影响人们的预期价格水

平?这是否有利于经济达到新的自然产出水平?为什么?(1分)

人们预期需求增加将会提高价格,所以预期价格水平上升。这不利于经济达到新的自然产出水平,因为更高的预期价格将短期总供给曲线左移,阻碍了经济达到自然产出水平。

(10) 给定人们的误解,中央银行是否还能够同时..

稳定产出和价格?如果不能,对于一个“固定规则”的中央银行来说,继续固守“零通胀目标”将意味着什么?

对于一个“相机抉择”的中央银行来说,如果把新的自然产出水平作为目标的

话,其结果又是什么?(2分)

Y

不能。

一个固守“零通胀目标”的央行,为了遏制人们上涨的价格预期和上移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必须减少(至少要少增加)货币供给,这使得产出更加远离新的自然产出水平。(1分)

而一个试图增加产出到新的自然产出水平的中央银行,不得不用更加具有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抵消人们的高预期价格。这虽然维持了更高的产出,但如果人们依旧把高产出看成高价格的前兆,从而调高价格预期,导致产出下降;则央行又必须追加货币供给。这样的循环往复可能引发持续的价格上升。(1分)

(11)在不久前举行的“诺奖北京论坛”上,经济学家伍德福德提出了“提高人们的经济学素养,加强央行与公众的沟通,促进宏观经济稳定”的观点。他的建议

与“相机抉择”和.“固定规则”的货币政策在哪一点上有根本的不同?根据你

刚才的分析,说明他的建议是否合理。(2分)

不同之处在于无论是“相机抉择”还是“固定规则”,都反对(或至少不提倡)央行的货币政策必须让公众知道。而他的建议正好在这一点上与它们相反。(1分)

根据刚才的分析,公众可能产生错误的判断并影响到预期,而伍德福德的建议有利于消除错误的预期:在这里,让人们相信生产率的提高,并在央行增加货币以稳定价格时选择不改变预期,帮助货币政策尽快使经济达到新的自然产出,并维持价格稳定。否则货币政策要么造成持续的产出低迷,要么造成持续的通胀,不利于宏观经济稳定。(1分)

3、投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8分)

考虑一个整体经济。总量生产函数为:Y = AKαN1-α。Y为总产出,K为资本量,N为劳动力数量,A为常数,其大小表示技术状况的高低。0<α<1,为常数。

(1)说明劳均产出可写成函数y=Akα,其中劳均产出y =Y/N,劳均资本k=K/N。(1分)Y = AKαN1-α? Y /N= AKα(N1-α/N)? Y /N= A(K/N)α? y=Akα

在下面的分析中,为了表述方便,我们令N=1,因此劳均产出、劳均资本各自等于总产出和总资本。则有:Y = AKα。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始终使用这一式子。

(2) 产出的增长量(?Y)与资本的增长量——投资(?K≡I)的关系如何?用式子表示。(数学提示:?(AKα)=αAKα-1?K。)产出增长率(?Y/Y)与投资产出比(I/Y)的关系如何?用式子表示。当资本量逐渐增大时,提高投资产出比对提高产出增长率的影响如何变化?(2分)

?Y=A?(Kα)=AαKα-1?K = AαKα-1 I。

?Y/Y=AαKα-1(?K/Y)= AαKα-1(I/Y)。(两个式子各0.5分)

当资本量K逐渐增大时,AαKα-1减小并趋向于0;提高投资产出比对提高产出增长率的影响越来越小。(1分)

(3)用生产函数的图形表示(劳均)资本与产出的关系,并在图中标出某一年的产出和资本量Y0和K0。在这一年末,经济突然获得了技术进步,使得新的技术水平A’>A。在同一坐标中,画出新的生产函数。在该图形中表示出技术进步发生前后,资本和产出随时间变化的路径。(2分)

如图3。原来和新的生产函数共1分。路径1分。路径中一定有一个跳跃,否则扣0.5分。

(4)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技术进步必须通过相应的投资才能体现出来——称为“物化”技术进步。例如,发电的基本原理在短时间内就提高了人类的知识水平

....,但电能带给社会的好处,必须由众多的企业和家庭在发电、输电和用电等设备上进行许多投资后才能逐步实现。这些经济学家建议将生产函数中的技术水平表示成:

A=min(T, K),

其中K是资本存量,T是知识水平,min()是最小值函数,表示取T和K的最小值。

根据这种看法,重新考虑第(3)问的图形。假设某一年时的产出和资本量各为Y0和K0,技术水平A=T=K0,此时,突然发生了一个知识进步

....T’ > T。而资本的增加是相对缓慢的,重新画出知识进步前后的资本和产出增长的轨迹。(2分)

如图3。必须表示出产出非.跳跃性的增长(否则扣1分)。

(5)上个世纪90年代,当计算机和网络的研究开发取得突破时,人们却很难发现产出(或生产率)的增长有相应的大幅度提高。有人怀疑计算机是否真的带来了生产率的提高。根据你上一问的分析,说明为什么即使经济当中出现一个较大的知识进步时,产出的增长率在短时间内未必有较大的增长。(1分)

由图形看出,当发生巨大的知识进步(T增加)时,由于资本存量K只能缓慢增加,所以技术进步在短时间内受制于相应投资的缓慢增加,只能逐步地体现出来,因而产出也只能相对缓慢地增长,但肯定会高于原有的轨迹。Array

产出,Y

Y0

K 产出,Y

Y0

资本,K

K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