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中考地理总复习提纲

中图版中考地理总复习提纲
中图版中考地理总复习提纲

v1.0 可编辑可修改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5、纬线: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 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划分五带的重要的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1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13、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14、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15、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6、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7、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18、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19、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20、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21、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1、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中国领土四至点:最南端在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南北跨纬度为49个纬度;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

v1.0 可编辑可修改

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东西跨经约60个经度。

3、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与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陆上邻国有14个(熟悉);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4、中国位置优越,地域广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便于对外交往与合作;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5、中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中国的陆上边界长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万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等,半岛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等,海峡有台湾海峡、琼州海峡等。我国东西两端最大距离约5200千米,南北两端最大距离约5500千米。

6、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7、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熟悉掌握)、5个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记住每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省会中心。

8、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为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9、人口特点;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中国人口地理界线:黑龙江的黑河--云南的腾冲一线。

10、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其他55个民族共占了%,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分布在西藏自治区。

11、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有9个民族。记忆方法:少数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壮族,最少是珞巴族,四百万人满回土,苗维彝藏和蒙古。

12、中国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13、民族政策:①各个民族,不论人数多少,都一律平等。

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③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

计算公式: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3、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人/千米2)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一级阶梯上主要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主要是盆地和高原,海拔在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主要有平原和丘陵,海拔多在500以下。(能在图上找出)

3、我国主要的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我国主要的南北走向的山脉有:贺兰山;横断山脉。

4、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我国面积最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峰峦众多、地面崎岖。

5、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v1.0 可编辑可修改

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黑土广布,多沼泽和冻土,有“黑土地”之称。华北平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由黄河、海河、淮河的泥沙冲积而成。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众多、物产丰富,有“水乡”和“鱼米之乡”美誉。

6、我国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内部较平坦,沙漠广布,最大的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内部平坦,有沙漠分布,西部有缺口。柴达木盆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盆地,为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有“聚宝盆”之称。四川盆地:海拔较低,内部低山丘陵起伏,仅成都平原较平坦,但物产丰富。

7、我国的主要丘陵有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8、我国冬季(1月份)的气温:南北温差很大。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我国夏季(7月份)的气温: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较低温。

9、我国的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的年降水量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知道季风活动与降水的季节变化关系。 800mm 等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10、我国的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11、知道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2、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台风:在东南沿海一带影响比较明显,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寒潮:我国北方一带影响比较明显,带来急剧的降温。主要出现在冬季。

13、能在地图上说出中国的主要河流。

14、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主要的支流有嘉陵江、汉江、赣江等。(能在图上找出来)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为湖北的宜昌和江西的湖口,上游---落差大,峡谷多,水流急,水能丰富;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有利于航运。15、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干流流经9个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主要的支流有:洮河、湟水、汾河、渭河。(能在图上找出来)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为内蒙古的河口和河南的旧孟津,上游---多峡谷急流,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多泥沙,下游---流域面积狭窄,形成“地上河”。

16、能在长江流域图上找出葛洲坝水利枢纽和三峡水利枢纽。能在黄河流域图上找出三门峡水利枢纽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17、长江年平均径流量为1万亿立方米,是中国第一大河,上游水量大,流经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长江中下游地带地势低平,河流流速变缓,航运价值较高。

18、黄河的综合治理:黄河的主要危害在于泥沙,中游黄土疏松使下游“地上河”,所以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治黄的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治理黄河的措施与手段有:在上游进行水能开发,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在下游进行加固堤坝,疏通水道。

19、青海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湖,是一个咸水湖,分布在青海省。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分布在江西省。洞庭湖分布在湖南省,太湖分布在江苏省。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v1.0 可编辑可修改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定义: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得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

分类: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生物等

非可再生资源:矿产

水资源:水资源使一种重要的资源

淡水资源:存在形式:江河、淡水湖泊、积雪、冰川、地下水

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

空间分布不平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存在问题:旱涝灾害、水土配合欠佳、水污染和水浪费解决措施: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

修建水库

合理利用、节约利用、防治水污染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

特点: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山地多,平地少

可供开垦的土地不多,且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边远省区

空间分布不均:东部季风区:耕地、林地

西部内陆地区:草地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多样化的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 400等降水量线:东南部:种植业区:南方——水田——水稻

北方——旱地——棉花、小麦

西北部:草地——畜牧业森林分布: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

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存在问题: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沙尘暴

解决措施: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

大力发展和推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第三节工业

工业的重要性: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

矿产资源与工业: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

分布:华北和西北地区

作用:工业的“粮食”

v1.0 可编辑可修改

石油:分布: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沿海大陆架作用:工业的重要能源和原料,工业的“血液”铁矿:作用:发展钢铁工业最基本的原料

分布:分布广泛,以河北、辽宁、四川储量最大

特点:贫矿多,富矿少

我国九大钢铁工业中心:

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津京唐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特点:P23

产业部门:电子信息类、生物技术类、新材料、新能源等

分布特点:大分散,小集中。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附近。

作用:P25

第四节交通运输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

交通运输网的分布格局:东部密度大,西部密度小

交通运输的作用

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

第一节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我国居民、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

居民: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居民,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典例:蒙古包、两面坡式民居、窑洞、四合院等(各自特点P37)

服饰:各民族都有本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这是区别全国各民族的重要标志。

典例:傣族、藏族服饰(各自特点见P38)

饮食:著名的八大菜系。

川菜以麻辣、厚味著称,以辣、麻脍炙人口。

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自然环境因素式地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各种自然因素成为地方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①气候影响房屋建筑形式。(比较南方与北方的民居特点)

②气候影响当地居民饮食结构。(以东北地区为例)

③人们的服饰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④地形对各地民居等地方文化影响非常大。如吊脚楼。第二节地方文化对旅游的影响

⑴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①地方文化特色的形成:是在当地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体现了不同地区的人类发展历史及其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

②我国的地方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③地方文化特色是最具吸引力,最具魅力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已有33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位居世界第三。

⑵地方文化特色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①我国有众多的地方文化景观

②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跻身于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

⑶保护地方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v1.0 可编辑可修改

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和问题:

地方文化特色的价值: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文化价值。策略:旅游业的发展只有立足于地方文化,协调好文化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倡生态旅游,保护自然环境。

第三节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

确定旅游目的地:

查找相关的旅游资料:

设计旅游线路:选择线路的基本出发点:P49

注意的问题:P49—50

准备相关旅游物品

第六章认识区域特征

第一节北京

位置:纬度位置为39°56′N,116°20′E,海陆位置是东南面向渤海、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相对位置(区位)是内蒙古高原、华北地区之间的交通要道在华北的交汇处。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

古都的发展条件:

发展历史:北京是一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也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为辽、金、元、明、清等朝代在此建都。

城市格局: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朝,城内建筑排列成棋盘状,皇宫居于城市的中心,呈凸字轴线形的城市格局。

名胜古迹:故宫、颐和园、周口店猿人遗址、长城、天坛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的城市职能:职能: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表现: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天安门是世界名城中最大的广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各国驻华大使馆都设在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发达,高校、科研机构、博物馆最多。

飞速发展的北京: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工业部门变化:表现:化学、钢铁、电力等工业的比重不断下降,

电子、汽车等科技含量高、污染和能耗少的工业蓬勃发展。

原因:北京具有人才、信息、科技等优势,但能源和资源比较缺乏,其职能对环境保护有很高要求。

存在问题:北京发展的问题:北京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古建筑保护问题和水资源问题

台湾

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

位置: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纬线)穿过台湾岛中部,该线南部为热带,北部为亚热带(温度带)

海陆位置: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巴士海峡、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意义与评价:海洋交通和海防方面的价值大

组成:包括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面积约为万平方千米。

台湾气候:气候为湿和热。夏季受季风和台风影响,气候特征为湿热。

地形:以山地为主,占全岛面积的2/3,岛西部为平原,东部为山地。

v1.0 可编辑可修改

玉山是我国东部最高峰。多火山、地震。

河流特征:台湾岛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其上游有风光绮丽的日月潭。

植被特征:种类丰富,四季常青,呈现热带和亚热带风光。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P69

台湾的自然保护:历史著名物产:蔗糖、热带水果、木材和鹿皮

存在问题:

后果:水土流失、干旱

解决措施:设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富有海岛特色的外向型经济:

工业分布: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上,重要工业城市有台北、基隆、高雄。

工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经济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新竹科学园——“台湾的硅谷”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地区

轻工业与外向型经济:

有利条件:地理位置:主体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广东省南部,长江下游,面对南海,与东南亚隔海相望,交通运输便利。

人文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侨乡。

经济条件:经济发达,有国际贸易发达的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优先发展起来的经济特区深圳和珠海。

政治意义:珠三角地区的开发,就是利用区内的优势和海外特有的经济联系,引进国外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我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不利条件:本地区缺乏发展工业所需要的能源和矿产。

为解决常规能源不足,该地区建起了大亚湾核电站。

轻工业:该地区轻工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

主要工业部门有服装、家电、食品等,销往国内外。

农业与外向型经济:

有利条件:气候条件:珠三角地区热量充足,降水多。有利于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生长。

地形条件:地势低平,以平原和丘陵地形为主

水文条件: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

人文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不利条件:人均耕地极少。

农业:热带水果基地:主要热带水果有:香蕉、龙眼、菠萝、荔枝等

农业生产模式:基塘农业。

主要农产品及销售:

地位:我国重要的外向型出口创汇农业基地。

港澳经济的发展:

位置:香港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分别位于珠江的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相临。

北面分别与深圳和珠海量特区相临。

组成: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周围200多岛屿组成。香港是世界著名深水良港,香港和澳门都属于自由港。

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组成

经济发展:优势互补:港澳的金融、技术、管理等优势与珠三角低廉的地价和劳动力资源优势互补,是这里的工业

v1.0 可编辑可修改

产品在国际市场非常具有竞争力。

港澳居民日常生活的各种副食品及大部分淡水来自内地。

经济特点:香港:是世界上第三大港,注意发展金融、贸易、信息、航运、旅游等服务性行业

澳门:开发历史较早,港深条件不如香港,不利于发展工业,经济主要以博彩业和旅游业为主。

第四节黄土高原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古长城。

世界最大的黄土覆盖区。

成因: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是盛行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戈壁搬运来的黄土堆积而成的。

地貌特征:山、原、川。地形景观多样,主要有塬、梁、峁。

严重的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土质松软,降水集中,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开发历史长,人口增长快,不断地开荒种地,

过度放牧,开矿。

后果:水土流失造成了土地贫瘠,旱涝灾害频繁,严重地制约着整个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使黄河水含沙量增大,黄河下游形成“泥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让黄土高原披绿:

要靠科学技术,坚持生态建设结构,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

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炭资源:地位:晋、陕、蒙接壤的地区,被誉为祖国的“乌金三角”,煤炭储量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4

特点:煤质好,埋藏浅,多可露天开采,开采成本低。

煤田:山西的大同、阳泉、平溯,陕西的神府,内蒙古的东胜。

外运:“乌金三角”的区位居中,有外运之便。除专门的运煤铁路干线外,还可转变成电能输出。

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第七章比较区域差异

第一节中国四大区域的划分

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具体表现为:

一月均温:0℃等温线

年降水量:800MM年等降水量线

温度带: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分界线

干湿区:半湿润区(北)与湿润区(南)分界线

植被类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

分界线

耕地类型:以旱地耕作为主(北)与以水田耕作为主(南)分界线

气候类型:温带气候(北)与亚热带气候(南)分界线

冬季河流有无封冻:结冰(北)与不结冰(南)分界线

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北)与水稻(南)分界线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依据: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地理特征的差异,把我国划分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南方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v1.0 可编辑可修改

v1.0 可编辑可修改

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钢铁工业中心: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

长江的纽带作用:长江把长江沿岸地带与贯穿南北的沿海经济地区变为一体,为该地

带与世界沟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通过干流为该地带内部资源的调

配和物资及产品的输出提供了方便和廉价的运输

经济优势:长江沿岸地带劳动力资源丰富

长江三角洲河网密集,是我国最大的商品农业基地

具有位置、人才、信息等优势,使得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汇农业发展迅速。

中西部具有资源和能源优势,特别是水能优势,重点发展重工业

是全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

上海:经济发展条件:有利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

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

悠久的工业发展历史

农业科技水平高,基础雄厚

劳动力素质高、数量大、价格低

不利条件:矿产资源和能源缺乏六大支柱产业:信息产业、金融业、商贸、汽车、成套设备、房地产

上海市的发展目标:上海正在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要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

文化、金融中心之一。

第三节中国西部的人口大省——四川

自然资源:四川地跨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地势西高东低。

川西高原山地与四川盆地自然环境差异:

区域经济差异:(1)四川是以我国西部地区工业总量最大、工业门类最齐全,优势产品最多的省,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肉、禽类生产基地。2005年底,四川人口达8750万,是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人口大省

(2)四川省内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地广人稀的川西高原和人口稠密的四川盆地在工业、农业、科技、教育、资源等方面差异较大。

独特的地域文化:酿酒、茶叶、川菜、小吃、川剧、川话、民族风情等

中图版八年级上地理知识梳理

第一章陆地和海洋

1.海陆分布: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全球面积:亿平方千米

海洋面积:亿平方千米,比例71﹪

陆地面积:亿平方千米,比例29﹪

七大洲:

大洲、大陆、岛屿、半岛

大洲名称及分布

大洲轮廓及特征

大洲分界线

四大洋:

海、海峡、洋

大洋名称及分布

大洋轮廓及特征

2.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的证据

海陆变迁的原因

大陆漂移学说

板块构造理论:

六大板块

板块运动与海陆变迁

火山、地震带

多样的世界气候

1.世界气温和降水:

世界的气温: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等

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同纬度气温:

海陆:夏——陆热海冷;冬——陆冷海暖

地形: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洋流:暖流经过——升温,寒流经过——降温

世界的降水:

赤道多雨,极地少雨

中纬度沿海多雨,内陆少雨

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降水季节差异大致分为四种类型:

年雨型:全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

全年降水稀少

夏雨型: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冬雨型:夏季干旱少雨,冬季降水较多

2. 世界气候类型:

热带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又称萨瓦拉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夏季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炎热干燥

亚热带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夏热冬温,降水充足,雨热同期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常年干旱少雨,夏季高

v1.0 可编辑可修改

温炎热,冬季气温较低

温带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冬暖夏凉,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干旱少雨

寒带气候类型:

寒带苔原气候:终年寒冷,降水稀少,以降雪为主

寒带冰原气候:终年酷寒

高原山地气候:

3. 气候和人类活动:

气候与农业:

气候类型往往决定一个地区的农业类型和农业耕作制度

气候与生活:

气候影响饮食习惯、服装服饰、住房特色等

居民与聚落

1. 人种和人口

三大人种:

划分依据:体质特征差异,主要是肤色

三大人种: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

三大人种的分布:

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单位(人/平方千米)

人口稠密区:

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原因:自然条件优越

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原因: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

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

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人口的增长:

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特点:

时间:从19世纪开始,人口增长迅速

空间:世界各地不同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与经济水平关系密切。

世界人口总数:2006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达65亿

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大量人口涌进城市带来的问题:)

表现: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

危害: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解决办法: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v1.0 可编辑可修改

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 语言和宗教:

世界的主要语言:

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

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

主要语言的分布:

世界的三大宗教:

三大宗教:

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形成于亚洲西部,

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教徒称为穆斯林,产生于阿拉伯半岛,

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在中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

佛教:世界第三大宗教,始创于古印度,

现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及东南部

3. 聚落:

分类:

乡村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包括农村、渔村、牧村、林场

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聚落与环境:

聚落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

自然环境:地形

气候

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4. 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

规模由小变大

聚落的衰落或消失

发展与合作

1. 国家和地区:

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

国家:数量:190多个

面积大小不同:大国如俄罗斯等,小国如摩纳哥等

人口多少不同:人口大国如中国等,人口小国如瑙鲁等

政治制度不同:社会主义国家如中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等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发达国家: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非洲、拉丁美洲、亚洲

主要差异:

工业方面:

农业方面:

服务业方面:

国界:国界的划分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民族、语言、宗教。

领土:包括领陆、领海、领空

地区:30多个。如克什米尔地区,格林兰岛等

2. 国际合作: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国际合作: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

国际组织:

联合国: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正式成立于1945年。

基本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秘书处和国际法院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俄罗斯、法国、英国、美国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

第五章认识大洲

亚洲的自然环境

自然概况

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与欧洲相接

范围:六个分区:

自然地理环境复杂

地势起伏河流众多

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中高周低、起伏大

河流:河湖众多,呈放射状入海

气候复杂多样

特点: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类型级分布:11种气候类型及分布

亚洲的人文环境

众多的人口古老的文明

人种:黄色人种的故乡,白色人种

人口众多: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

人口分布不均:六个人口过亿的国家

人口稠密区:

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

多样的文化:三大文明古国

三大宗教发祥地

经济发展不平衡

发达国家和地区:日本

大多经济不发达

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新加坡

富裕的石油输出国:海湾国家第六章认识区域

第一节东南亚

重要的地理位置

交通要道:马六甲海峡

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湿热的气候稠密的人口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人口与城市:集中于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

黄色人种、外籍华人、华侨集中发展不平衡的经济

农业: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产区

v1.0 可编辑可修改

丰富的锡矿和石油

工矿业:工业基础薄弱

新兴的工业国:新加坡

第二节中东

地理位置:连接东西方的要道

范围:地中海东岸到伊朗的广大地域

丰富的石油资源:集中于波斯湾沿岸

石油富国:采油业发达,加工业薄弱

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

严重匮乏的水资源:大多数国家贫水

人口多在河流沿岸及绿洲灌溉农业及分布

经济:畜牧业及分布

工业:纺织业、手工编织业

不平静的中东:

第三节欧洲西部

位置: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范围:南欧、西欧、北欧、中欧

便利的航运和对外贸易

深受海洋的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

丰富的鱼产品

内河航运发达

近代科学文化、技术发展最早的地区

工业与工业带

发达的经济环境污染与治理

第三产业:世界主要金融中心

旅游胜地

欧洲联盟:27个成员国

对成员国的影响及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

第四节撒哈拉以南非洲

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概况:范围:20°N以南非洲大陆及附近岛屿

人口:黑种人的故乡和最大聚居地

热带大陆:热带气候为主、

土地荒漠化问题

热带气候与热带自然景观高原大陆:高云地形为主

起伏和缓,东南部较高

湖泊众多:多分布在东非裂谷带内

世界矿产宝库:矿种多,储量丰富

主要矿产出产国:

努力改变单一经济:单一产品为主的经济

发展民族经济:加强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第五节极地地区

范围与位置:南极大陆及周边,北极圈以内

南极:世界最冷的地方,风力最强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冰天雪地平均海拔最高、冰层最厚

北极地区:洋面几乎全年冰封,多海雾极昼极夜现象

居民:北极地区——因纽特人

丰富的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和保护特有的生物资源

科学研究

认识国家

第一节日本

岛国:领土组成及面积

多火山地震(成因)

自然环境河流特征:短、急

地形特征:多山地丘陵,平原狭小

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经济:特点:进口——加工——出口

人文环境原因: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岛国海运便利

文化: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单一的大和民族

第二节美国

自位置范围:临三洋,跨两洲,50州

然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地形:三大地形区

地河湖:五大湖群、密西西比河

理资源:五大湖西部的铁;阿巴拉契亚山脉

经农业地区专业化:意义、农业带分布

济高度发达的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区和传统工业区

地主要工业城市:纽约、芝加哥、底特律、休斯顿、旧金山

理工农业生产特点:最大的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国

多元文化的交融:

澳大利亚

位置范围:独占一块大陆

对比明显:分东、中、西三大地形区自然景观气候:东部湿润,中西部干

独特的动植物景观: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农牧业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工矿业

社会经济发达的服务业

人口与城市的分布:集中于东南沿海

巴西

位置范围: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自然环境地形:亚马孙平原(最大)、巴西高原(最大)

河湖:亚马孙河(世界第一大河、第二长河)

资源:丰富(巴西高原的铁矿)

民族和种族构成

社会环境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v1.0 可编辑可修改城市化问题

热带雨林:世界最大的雨林及其危机

俄罗斯

纬度高:北极圈横贯

面积广(最大):地跨亚欧两洲的欧洲国家

地形:特点:地形平坦,以平原、高原为主

四大地形区

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寒冷)

河湖:伏尔加河,贝加尔湖

资源丰富:煤、铁、石油

工业特点:以重工业为主

四大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等

主要工业城市:莫斯科、圣彼得堡

交通:交通发达

多民族的国家

学习与探究——走进埃及

位置范围:地跨亚非两洲

自然环境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合理:尼罗河及其定期泛滥与治理

文明古国,旅游资源丰富

人口:分布及劳务输出

社会农业:尼罗河谷地及河口三角洲灌溉农业

经济工矿业:纺织、食品加工及石油、天然气开

交通运输:苏伊士运河

城市及分布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要素及其关系: 要素: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关系: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 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 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 岛状。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 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 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 水文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②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最新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一) 1 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在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 我国陆地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共 20个邻国,任列举一邻国名俄罗斯。 (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3 我国的行政区划分省、县、乡三级。我国省级行政区划中包括 23 省,5 自治区, 4 个直辖市, 2 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 4 我国人口特点:人口数量多、人口增长快。 5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不均,以黑河和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 6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 和东北地区。 7 填出下列民俗所属的主要民族: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泼水节傣族 (孔雀舞、竹筒饭、高脚楼) ,长鼓舞朝鲜族,锅庄舞藏族 8 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 9 我国地形特点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 10第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11我国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2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13我国降水地区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4 我国温度带划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及一个高原气候区。 15我国干湿地区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16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季风气候最典型的特点是雨热同期,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灾害也较严重,如夏季风异常带来水旱灾害,冬季风异常带来寒潮和冻雨。 17我国南北方河流比较,南方河流流量大,汛期长,原因在于降水多,雨季长。

18 自然资源主要有可再生和非可再生两类,如:水(土地、生物) 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19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0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1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不均匀,地区分布:东多西少,南丰北缺 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 22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23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修水利工程 ; 解决时间分布不均,修水库,试举一例:三峡 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试举一例:南水北调 24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业是“先行官”,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 25我国交通运输业以铁路运输为主,大连的主要铁路线是哈大线。 26我国农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又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北方旱田区和南方水田区 27我国四大牧区主要有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28我国林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东部季风区、西部非季风区)三大林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西南林区(横断山区),东南林区(人工林) 29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主要是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和珠江三角洲基地。 (辽中南: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京津唐: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沪宁杭: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0我国最早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是北京中关村。大连计划发展成为中国的“班加罗尔”(班加罗尔是印度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以下我国部分之最 31我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级行政区:黑龙江省 ; 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高中地理(中图版)复习提纲--最核心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1、2、3(中图版)会考复习提纲 2013.6 必修一 1、(1)天体系统的级别: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绕日公转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存在着高智慧生物的天体。 存在生命原因是:①外部条件: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液体水、可供呼吸的大气。 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应;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 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活动主要标志:(伴随发生,周期11年)黑子——光球层——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影响降水量;②耀斑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 ④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 (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顺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白天入黑夜的是昏线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 (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加减) 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 。(东加西减)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以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1200E的地方时。伦敦所在时区:0时区(中时区):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 (5)黄赤交角为23°26′,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自转或公转)运动。 (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反向与昼夜长短变化趋势关系 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球圈层结构 内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岩石圈是指: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如右图2所示,①冷却凝固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融再生。 岩浆岩:由于岩浆活动,岩浆喷出地表或停留在地壳中冷凝成岩浆岩。(内力作用) 沉积岩:露出地表的岩石经过外力作用(风化、侵蚀使其成碎屑,搬运到较低区域沉积 压实,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外力作用) 变质岩:岩石在地下高温高压经变质作用成变质岩。(内力作用)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见图3) 引起地表形态发生改变的力量包括来自地球内部的内力和来自太阳的外力,我们统称为地质作用。内力和外力是一对矛盾,内力形成高生低谷,而外力削低高山填平低谷,二者总是同时作用。 0° 23°26′N 23°26′S 冬至12月22日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第一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在宇宙中看地球更像一个“水球”,原因是:() A.地球表面全部是海洋; B.地球被水汽所包围; C.地球上七分是海; D.地球上没有水。 2.亚非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白令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3.有关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各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B、是各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C、周围直接濒临三大洋; D、全部位于南半球,东半球上。 4.世界各大洲中,四周被大洋环绕的是:()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5.关于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陆就是大洲 B.大洲就是面积较大的大陆 C.大陆及其附近岛屿合称为大洲 D.大洲比大陆面积大 6.世界的陆地主要分布在() A.东半球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7.赤道在东半球自东向西依次穿过的大洲是: () A.大洋洲非洲亚洲 B.亚洲大洋洲非洲 C.大洋洲亚洲非洲 D.非洲亚洲大洋洲 8.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大西洋板块 D.北冰洋板块 9.巴拿马运河沟通的大洋是: A.太平洋和北冰洋 B.太平洋和大西洋 C.印度洋和大西洋 D.太平洋和印度 洋 10.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深的大洋是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1、均被赤道横穿的一组大陆是() A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 B南美大陆和澳大利大陆 C南极大陆和北美大陆 D非洲大陆和北美大陆 12、下列海峡中,既是两大洲分界线又是两大洋分界线的是() A、白令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霍尔木兹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13、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带集中的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形成无关的是() A、非洲板块 B、亚欧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 14、某地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南侧是南温带,北侧是热带,该地的地理位置在() A、25°W,23°26′S B、20°W,23°26′N C、160°E,23°26′N D、160°E,23°26′S 15、位于南北美洲与亚洲、大洋洲之间的海洋是()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16、以运河为界的大洲是() A、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 B、亚洲与非洲,南北美洲 C、亚洲与大洋洲,南美洲与欧洲 D、亚洲与非洲,非洲与欧洲 17、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 A亚洲 B南美洲 C南极洲 D欧洲 18、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 )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2《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定时作业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的地理特征会影响建筑特色。在欧洲大部分地区至今保留大量的石材建筑,高大宏伟;中国古老的房屋多木质,易腐烂,难存留。中国建筑材料与欧洲大部分地区建筑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技术先进 B.地形不同 C.气候差异 D.中国多地质灾害 2、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3、南方乡村房屋斜顶大窗可能为适应() A.夏季高温多雨 B.夏季凉爽干燥 C.冬季温暖少雨 D.春秋凉爽干燥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北部简图,读图回答下列4—5题。 4、为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两地均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A.石油化学工业B.钢铁工业C.电子工业D.有色冶金工业 5、两地工业地域中,工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①共用基础设施,缓解交通压力①接近原料、燃料产地,节省运输成本①利于集中治污,提高环境容量①便于生产协作,提高生产效率A.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

6、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B.工业化处于发展阶段,以资源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C.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工业生产活动 7、区域发展阶段与主要部门组合正确的是() A.工业化起步阶段——以资源密集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 B.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大大增加 C.工业化阶段——以资金密集型工业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D.传统农业为主阶段——没有任何工业部门 8、与其它地理现象不可能同时出现的是() A.蒙古西伯利亚一带高压十分强大 B.塔里木河出现洪峰 C.上海遭受寒潮袭击 D.南极大陆考察人员增多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鲁番盆地在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方面,有许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据此回答9—11题。 9、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在两个不同的区域,其根本原因是() A.纬度差异巨大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很多地形区D.整体状况区别明显 10、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 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

最新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八年级学业考试试题 地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8页,33小题,满分为100分,与生物同卡不同卷,合考时间为120分钟。 2.根据网上阅卷需要,本试卷中的所有试题均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分别封装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在答题卡上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用2B铅笔涂黑。)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小题。 1.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P、Q两坡中,Q坡为缓坡 B. A地与B地的高差一定超过400米 C. 图中小溪大致自东南流向西北 D. C位于D的正西方向 2. 如果该图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按因地制宜原则考虑,本区适合发展的产业是 A. 种植水稻 B. 栽培柑橘 C. 发展畜牧业 D. 种植苹果、梨等 读我国“沿32°N地形剖面图”,完成3小题。

3. 通过对我国地形剖面图的阅读,判断下列说法〖ZZ3〗不正确的是 A. 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B. 我国所有外流河都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C. 这种地势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D. 在地势阶梯分界处,水能资源丰富 4.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酸菜是东北人喜爱的传统菜肴。下列对东北人喜食酸菜的自 然原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东北平原主要为黑土地,适合酸菜种植 B. 东北冬季寒冷漫长,新鲜蔬菜很难贮藏 C. 东北水质碱性较大,适合腌制酸菜 D. 东北地区冬季气候潮湿,腌制酸菜易于贮藏 5. 家住乌鲁木齐的李先生,不幸患上了白血病,通过一段时间的寻找,台湾的王先生与 李先生骨髓配型成功。请问将骨髓由台湾运往乌鲁木齐最恰当的方式是 A. 水路运输 B. 铁路运输 C. 航空运输 D. 公路运输 6. 北京的中关村,被称为我国的“硅谷”,下列对其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区域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密集 B. 该区域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C. 该区域海、陆、空交通十分便捷 D. 北京市是全国最大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7~8小题。 7. 关于图中A、B两区域分界线的说法错 误的是 A. 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 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

高中地理复习提纲中图版知识点

地理必修1复习基础知识点 ★课标: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1)天体系统的级别: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 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特别是存在着高智慧生物的天体, 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补干扰; ②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原始海洋形成,质量和体积适宜,绿色生命对大气的改造, 大气的保温作用 ★课标: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映;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其活动周期为11年,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周期性。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地球气候黑子的数量变化的年周期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 ②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 ③干扰地球磁场、 ④产生极光。 ★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3、(1)比较自转公转 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一个恒星日 一个太阳日 除两极点外, 都是15°/小时 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南北纬60°的线速度是赤 道线速度的1/2 公转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一个恒星年 回归年 大约1°/天。大约30km/s 规律:近日点(1月初)较快, 远日点(7月初)较慢 (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导学案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恒星日,目前其值为23时56 分4秒。 12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编写人:八年级阳光部 郭天英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和周期。 2、通过学习地球的自转,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和周期。 难点: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学法指导】 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课件,使学生理解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和周期 和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一、自学指导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着 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运动周期: 。 3、方向: 。 二、合作探究 探究1、图中心为极点,甲为北极,乙为南极。根据箭头观察: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什么时 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呢? 甲图 乙图 答: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呈顺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恒星日,目前其值为23时56分4秒。 12 时针方向旋转。简单记忆:南顺北逆 【做一做】在下面各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探究2、(1)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 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答: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所以任何时刻地球上都有一半地区是白 天,一半地区是黑夜,这就是昼夜现象.由于地球自转,这种白天和黑夜就不断交替,形成昼夜 更替现象。 (2)地球自转产生的另一地理现象是时差,也即是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 因此,我国的最东端和最西端时间相差约4个小时。完成课本第5页思考题。 【同步演练】 1.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的形成原因是( )(A 级) A.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2.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准确说法是( )(B 级) A.顺时针方向 B.逆时针方向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3.下列自然现象中,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B 级) A.昼夜更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四季变化 D.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精品教案全册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 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 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分析) 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 问: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让学生结合课本P2读图思考题,分析回答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图1.3,在图1.2中找出图1.3所在的时段,指导学生自学P3第一段,让学生分析近100年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填写下表。) 历史时期农业革命前 农业革命 时期 工业革命时期20世纪以来 人口数 量情况 数量少数量较多持续增加数量多 人口增 长情况 增长缓慢增长加速明显加快空前增长 人口变人们获取食生产力水生产力水平大大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

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要素及其关系: (3)要素: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4)关系: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②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2)四大亚区的差异(P10图)

中图版八年级上地理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5、纬线: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划分五带的重要的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1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13、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14、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15、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6、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7、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18、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19、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20、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21、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1、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中国领土四至点:最南端在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南北跨纬度为49个纬度;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

部编版2020年中考地理真题试题(含答案) 新版

2019年中考地理真题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I.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有助于盲人出行的地图是 A.纸质地形图B.发声电子地图 C.纸质交通图D.可视游览图 2.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____的定位功能,在航海、航空、军事等领域广泛应用 A.经纬网B.经线C.纬线 D.赤道 3.某班级开展“汶川十年,防震减灾知识宣讲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时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B.地震时应乘坐电梯迅速离开 C.地震时应撤离到相对空旷地带D.地震被困后躲在卫生间墙角 4.西安、武汉、长沙等城市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落户,此举对城市发展的益处不包括 A.提高城市科技创新力 B.提升城市人口素质 C.加快城市人口老龄化 D.拉动城市消费增长 5.古诗词和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列反映坡向对气候影响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一山有圆季,十里不同天 C.宁种阳坡一寸土,不种阴坡一尺地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6.我国众泰与美国福特达成合资协议,组建众泰福特汽车有限公司。这种现象说明 A,中美经济各成一体 B.中美经济结构一致 C.中国汽车制造业技术领先 D.经济全球化国际合作共赢 7.央视记者在东非高原上拍摄到野生动物大规模越过赤道向北迁徒。根据热带草原气候特点推断该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A.1-2月B.2-3月 C.4-5月D.11-12月 8.马六甲海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小明在此海峡的见闻不可信的是 A.香蕉、椰子等热带水果味美而价廉 B.当地华人华侨众多 C.众多船只穿梭于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 D.当地午后多对流雨 9.2018年世界杯足球赛在俄罗斯举行,本届足球赛比赛场地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南部,其原因不包括 A.地处高纬,终年温和 B.平原广布,地势平坦 C.人口众多,城市密集 D.交通便捷,通达性好 10.“我住在有‘世界活化石博物馆’之称的大陆,我因腹部有一个育儿袋而得名,跳跃是我的强项……”

中图版_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必修3提纲(文)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1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 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限。 2、区域划分:从地域范围来说,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 从区域划分的指标来看,有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等。 从划分指标,有单一指标,有综合指标。 从界限:有明确边界和过渡边界 3、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整体性);各区域之 间普遍存在差异(差异性);各区域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其它区域存在各种联系(开放性)。 4、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5、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 水文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①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结冰期和非结冰期 ②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2)四大亚区的差异(P10图) (3)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 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差异 补充: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110°E 以西地区) 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 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变化性) 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 二、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中图版)

八年级期末地理试题 1 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 A 各占二分之一 B 三分之二是陆地 C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 四分之一是海洋 2 下列各国中,不是地跨两大洲的是() A 俄罗斯 B 埃及 C 英国 D 土耳其 3 本初子午线穿过的大陆有() A 亚欧大陆,非洲大陆 B 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C 澳大利亚大陆,南美大陆 D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 4 下列等温线中,最接近纬线的是() A 南半球20℃ B 北半球20℃ C 南半球0℃ D 北半球0℃ 5 世界上最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在() A 北冰洋沿岸 B印度洋沿岸 C大西洋沿岸 D 太平洋沿岸 6 各种气候类型在地球上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如热带气候从赤道向南北依次是() A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7 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稠密或稀疏的依据是() A 人口自然增长率 B 人口密度 C 人口总数 D 人口素质 8 阿拉伯人主要信仰() A 基督教 B 伊斯兰教 C 佛教 D 喇嘛教 9 下列哪两个地区在人种分布方面差异明显() A 亚洲东部,亚洲西部 B 欧洲东部,欧洲西部 C 非洲中部,非洲南部 D 非洲北部,非洲西部 10 世界上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最多的洲是() A 非洲 B 欧洲 C 亚洲 D 北美洲 11 下列大洲中,发达国家数目最多的是() A 亚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大洋洲 12 南美洲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 美国 B 加拿大 C 墨西哥 D 巴西 13 在世界各国中,我国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居() A 第二位,第一位 B 第三位,第二位 C 第一位,第二位 D 第三位,第一位 14 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的大洲是() A 大洋洲 B 南极洲 C 亚洲 D 非洲 15 下列国家中,不属于常任理事国的是() A 俄罗斯 B 加拿大 C 中国 D 英国 16 北京居民建筑的代表是()

2019年中考地理试卷及答案(一)

2019年中考地理试卷(一)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姓名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共4小题,8分) 1.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 .0°E 、160°W B .20°W 、160°E C .0°、180°W D .90° E 、90°W 2.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用数字式比例尺表示是 A .1∶10000000 B .1∶100 C .1∶1000000 D .1∶100000 3.一天当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A .正午 B .正午后的任一时刻 C .正午前后12时 D .正午过后的2时左右 4.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A .6357千米 B .6371千米 C .6378千米 D .6336千米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共7小题,14分) 气候数据有多种呈现方式,图1把代表月份的数字标注在以气温和降水量为坐标的图上, 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地区的气温年较差约为 A .10℃ B .15℃ C .20℃ D .25℃ 6.该地的气候特点是 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 C .全年高温多雨 D .全年高温干旱 读图2“世界古老文明区分布图”,完成7-97.图中古老文明区的共同特征是 A .全部位于亚洲 B .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C .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 D .终年高温炎热 8.黄河流域与其它三个文明区来往最短的海上 航线经过下列哪个交通要道 A .直布罗陀海峡 B .白令海峡 C .马六甲海峡 D .麦哲伦海峡 9.图中甲半岛的居民主要是 A .白色人种 B .黄色人种 C 目前,中国已成为登陆南极旅游的第二大客源国,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0-11题. 10.游客们在南极地区可能看到的代表性动物是 mm )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复习提纲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一、人口增长: 1、总趋势:世界人口每年以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 2、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非洲、拉美、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分布。 3、差异:时间上——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快速的时期。原因是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 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 }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如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等); 发展中国家速度较快(尤其是非洲),目前增长速度趋缓。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生育观念差异所致。 4、人口问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社会治 安混乱等社会问题;要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的政策。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 员不足等问题;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等措施。 5、人口增长模式: 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如图: “高高低”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过渡模式: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 ? “三低”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 “高”与“低”往往用1%为参照,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 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2020最新中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最新中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 纬线,既是纬度的 起始点,以北为北 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 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图版必修3)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要素及其关系: (3)要素: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4)关系: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 水文 {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2019最新中考地理复习策略分析

2019最新中考地理复习策略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 最新地理复习策略 1、细心揣摩命题人的出题思路,一是研究新课标,二是研究考试大纲。 2、选取各地中考试卷进行训练,针对考试大纲重点落实主干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3、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查漏补缺。 附录: 地理:突出地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文科综合考试中,地理试题满分20分。试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为读图分析题、材料分析题等。 与2009年考纲相比,今年“稳中求新”,试题结构、题型、题量、风格、难度保持稳定。“新”体现在试题的情景新、

设问角度新和给出的材料新,进一步突出灵活性、综合性、实用性,体现新课程理念。其考试围为七年级《地理》上册、下册。 备考策略: 1.依托教材,不拘于教材。教材只是学习的素材,只能提供案例。事实上生活中许多容都可以作为命题的素材来源,如报纸、网络上传播的。 2.突出主干知识,把握复习重点,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及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把握主要地理要素特征,如地形、气候、河流,把握区域环境基本特征与人的关系。 3.突出地图能力。复习备考时要以地图作为载体,把地理知识或地理问题依托地图来解决。同时,突出综合性,不讲究知识覆盖面。 4.突出有用地理知识的考察,重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地理:归纳知识结构,注意解题技巧

一、梳理知识细化归纳,强化读图 以前学生学到的东西是支离破碎的,最后阶段学生要在老师帮助下梳理知识总结归纳,总结知识点、知识体系,形成学科知识网络。可按容专题梳理,将所学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明白各地理要素间的关联,融会贯通,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只要把握知识结构,明白知识线索及知识间的在联系,做题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中考涉及到的地理区域读图较多,这也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所以这一阶段要着重加强对区域读图的练习,要下工夫找准攻破这一知识点的突破口。 二、加强做题训练,注意解题技巧 综合文科地理分值少,训练时间不够,利用例备考,做题要精选。学生要着重注意老师课上提到的重要问题、专题。老师课上做过的专题总结,学生课下要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对做题的准确度和答题思路都要对自己有一个严格的要求,避免侥幸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