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早产儿的喂养经验

家有早产儿的喂养经验
家有早产儿的喂养经验

家有早产儿的喂养经验

案例分析父母名字:帕特里娜和麦克·威利

年龄:27岁,34岁

妇产历史:正常怀孕,本杰明为早产,28周出生。

凯瑟琳过往病史:15岁的时候接受了阑尾切除术

家族历史:前一代为双胞胎

婴儿名字:本杰明·威利

年龄:39周

出生时体重:1.3kg

过往病史:28周时出生,为早产儿,一直在早产儿保育器里接受特别护理。38周时由父母带回家。

怀孕之前,帕特里娜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当她决定受孕后,便毅然辞职。帕特里娜是一位意志非常坚定的母亲,为了受孕,她在饮食和锻炼方面下了很大工夫。而怀孕后,她更是读遍了所有的育婴书籍,甚至还主动练习如何手挤母乳。她的丈夫麦克也全身心投入到这些准备中,陪她一起上育婴课程,和她一起读育婴书籍。一天晚上,当两人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刚怀孕28周的帕特里娜突然感到子宫阵痛,然后迅速变为子宫的强烈收缩。麦克立刻带她去了医院,随后本杰明便出生了。

对于帕特里娜和麦克来说,提前3个月到来的宝宝让他们有点不知所措;特别是帕特里娜,她总喜欢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而这个提前到来的宝宝无疑令她惊慌失措。看着刚出生的宝宝被放在一个冰冷的容器里面,既不能抱他,也不能给他喂奶,帕特里娜的心里十分难受。

维持母乳供给

我向帕特里娜解释到,尽管早产儿无法直接进行母乳喂养,但母乳中的抗体能够帮他在出生后的危险期里抵抗感染,因此对他来说仍然十分重要。由于早产儿的觅食反射和吮吸反射都没有完全建立,本杰明在头几天只能接受静脉注射进食,然后再过渡到导管进食。帕特里娜从产后第一天起就开始储存挤出的母乳。当本杰明能用导管进食后,就可以直接进行母乳喂养了。

挤母乳

当本杰明可以出院回家后,帕特里娜仍然坚持要母乳喂养。护士也鼓励她经常将本杰明放在乳房上增强两人的联系。我提醒她,母乳的分泌是由宝宝的需求所决定的,如果宝宝没有吮吸乳汁,她就需要不停地挤出乳汁来,否则母乳的分泌就会减少。这就意味着帕特里娜必须每天把乳汁挤出来,一直到本杰明可以独立吸奶为止。

由于缺少了刺激溢乳反射的自然条件:如宝宝的哭闹声、抱起宝宝、将他的嘴放到乳头处等,因此挤母乳对于早产儿的妈妈来说相当困难。为了掌握挤母乳的技巧,帕特里娜需要麦克的支持和坚持的毅力,有好几次她都想要放弃。从分娩后第三天起,帕特里娜开始乳涨,甚至无法进行按摩。她把这一情况告诉了病房护士,护士组随即安排人手每两小时帮她挤一次母乳,然后储存妥当。

到了晚上帕特里娜则需要每隔4到6小时挤一次母乳。到第2周的时候她已经能非常熟练地挤母乳了,甚至还能教导其他的妈妈们如何挤奶。

和早产儿之间的关系

帕特里娜最担心的是本杰明既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也无法感受他们的安抚,因而无法同自己和麦克建立起亲密关系。不过护士告诉她可以将干净的手放入保育箱轻抚本杰明。于是在1周左右,本杰明和帕特里娜的关系就有了大幅进展,当帕特里娜抚摸本杰明的时候,他甚至能轻轻蠕动身体以示回应。帕特里娜也经常对本杰明讲话。2周之后,当本杰明听到

她的声音时,已经能轻轻眨动眼睛了。帕特里娜将这些都视为她和宝宝之间的交流方式,于是以后每次和宝宝在一起时,她都会开心地对宝宝咿咿呀呀地说话。

兼顾需要

医务人员鼓励帕特里娜和麦克尽量多花些时间和本杰明待在一起,帮他喂奶或换尿布。但是本杰明出生两周半后,帕特里娜却遇到了麻烦。

早产带来的震惊、分娩后的焦虑,以及晚上挤奶导致的睡眠不足使得她心力交瘁。当一位护士看到帕特里娜独自哭泣时,她立刻意识到帕特里娜需要别人的关心。护士建议她和麦克好好谈一谈,说出自己的感受。而麦克之前一直认为帕特里娜全身心地扑在了本杰明身上,因此他也就自动留出很多时间让他们独自待在一起。现在帕特里娜也渐渐开始关心自己了,还时不时地吃一些过季的草莓犒劳自己。每日饮用大量的水,保证身体健康和奶水充足。 准备回家

在本杰明出院之前,护士一直都是用帕特里娜挤出的母乳喂养,方便本杰明尽快习惯哺乳喂养。在出院的前一周,本杰明一日8餐中有餐都是用帕特里娜的乳汁喂养,顺利地帮助本杰明度过这一适应期。本杰明出生10周后,体重增至2.5kg。随后帕特里娜和麦克将他带回了家,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真正感觉一家人团聚了。回家后帕特里娜继续挤出母乳,以备不时之需。回家1周后,本杰明体重达到2.6kg,身体十分健康。尽管如此,我还是提醒帕特里娜,本杰明要不是早产,现在还应该待在子宫里发育。因此他并不是出生2个月大,而是只有39周大。因此她不能期望本杰明能像其他足月婴儿一样快速成长。本杰明2岁的时候才可能追上其他足月出生的孩子。

天猫国际宝满海外店

早产儿的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护理 家庭中有早产儿的,从孩子出生之时就应该密切观察,了解早产儿的动作、智力发展,以便在问题出现时可以求医,作出适时的补救,将伤害减至最轻。早产儿需要精心照料,在喂养方面需要增加喂食量,餐多量少,早产儿吮吸力气不足,要耐心喂养。早产儿对温度及变迁亦是很敏感的,一定要注意保暖,并保持和医生的密切联系,一有疑问随时咨询医生。同时还要关注以下的几点注意事项。 1、耐心喂养。早产儿吸吮力气不足,喂养时更应该耐心,一般出院初期,一次喂奶多是需要30-40分钟。出院后回到家护理的宝宝,在头两三天内,其每餐的喂食量先维持在医院时的原量不必增加,直到适应家里的环境后再逐渐加量。 2、采取餐多量少及间断式(每吸食一分钟,将奶瓶抽出口腔,让宝宝顺顺呼吸约十秒钟,然后再继续喂食)的喂食方式,可减少吐奶发生及呼吸上的压迫。可喂食早产儿奶粉,以促进消化及增加营养吸收。 3、早产儿对温度变换比较敏感,所以要注意体温的保持及温度的衡定性以免致病。 4、定期回医院追踪检查及治疗:如视听力、黄疸、心肺、胃肠消化、及接受预防注射等。保持与新生儿医生密切的联系以便随时能谘询。熟练幼儿急救术,如吐奶、抽搐、肤色发绀时的处理、以备不时之需。

其他必须注意事项 1、与早产儿玩耍时,动作要慢,要轻,不要经常用新玩具、新面孔包围他。不要过分刺激早产儿。 2、留意早产儿的反应,如他头部转向,或不再注视你时,就 表示他已“够”了,这时,应停止与他玩耍。 3、要注意室内温度,因为早产儿体内调节温度的机制尚未完善,没有一层皮下脂肪为他保温,失热很快,所以保温十分重要。 4、晚上又黑又静,早产儿可能不习惯,可亮夜灯及播放育婴音乐,以助早产儿适应环境。 5、早产儿喜欢被襁褓裹起来,注意襁褓料子一定要柔软无刺激性,头部绝不能包起来。 6、早产儿由于呼吸系统未发育完善,对空气污染物十分敏感,所以婴儿房必须空气洁净,禁止吸烟。 7、婴儿床上用品及婴儿室内家具的颜色都不宜过鲜、过明亮,以免对早产儿过分刺激。 8、如果早产儿能吮吸,就让他吸奶嘴,这样可以协助他发展口腔活动技能,而且也可以给予他一定的安全感。 9、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留心你孩子特殊的需求。一般规律不一定完全适合他的需要。你必须“听他指挥”,千万别强加于他。

《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

《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 早产儿营养评价与支持 早产儿具有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胃动力不成熟、免疫力低下、并发症多等特点,是一个极度未成熟的群体。人类和动物研究均表明,在妊娠晚期和生后早期敏感阶段的营养不良将会对远期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表现为大脑重量降低、脑细胞数减少、运动协调能力降低,另外也有足够证据表明,在关键时期的营养不良可造成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永久性损害。鉴于早产儿特殊的生理特点,营养支持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规范早产儿保健工作,提高早产儿医疗保健水平,改善早产儿生存质量,2017年原国家卫计委组织制定了《早产儿保健指南》,对早产儿营养评价与支持做出具体要求,现将指南整理如下: 一、住院前管理 (一)产前 1.产科:及时处理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预测早产的发生,完成产前促胎肺成熟;及时与儿科沟通,开展围产讨论,评估母婴风险,确定处理方式和分娩地点。 2.儿科:鼓励分娩前新生儿科医生与早产高风险孕妇及家属沟通,介绍可能出现的合并症及处理。 (二)早产儿复苏 所有早产儿出生时应有具备早产儿复苏能力的人员参与现场复苏和评估。按照《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进行复苏,特别注意保暖、用氧和呼吸支持。 (三)早产儿住院指征 1.出生体重小于2000g或胎龄<34周。 2.虽然出生体重或胎龄超过以上标准,但存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 (1)新生儿窒息,产伤; (2)体温:异常; (3)皮肤:发绀、苍白、多血质貌、黄染、出血、水肿表现; (4)呼吸:呼吸暂停或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呻吟、三凹征); (5)循环:心率/心律异常、血压异常、末梢循环不良; (6)消化:喂养困难、呕吐、腹胀、大便异常、肝脾肿大; (7)神经:前囟饱满,意识、反应和肌张力异常,惊厥; (8)需进一步排除或治疗的先天畸形; (9)监测发现的其他异常,如血糖、胆红素、血常规等异常; (10)母亲为高危孕产妇:胎膜早破>18小时、产前或产时感染、药物滥用等。 (四)危重早产儿转诊

早产儿喂养

早产儿指的是胎龄未满37周,出生时体重低于2.5千克,身高少于46厘米的宝宝。早产的宝宝往往身体瘦弱,机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各种疾病的感染率也往往更高。照料早产的宝宝,除在维持体温和避免感染这两方面特别关注之外,还必须要格外细心地喂哺。为了补偿出生时已经存在或出生后早期发生的营养缺失以及支持其出院后的追赶生长,早产儿常需要加强营养支持,包括在住院期间和出院以后。 如何喂养早产儿 首先,母乳仍然是早产儿首选的理想食物。即使是那些需要在暖箱里成长一个阶段的早产儿,依然可以接受母乳喂养。相信妈妈们已经了解了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的巨大优势,并能持之以恒地在家中把奶挤出储存起来以备后用,而这样也可以保持母乳的分泌量。如果条件允许,妈妈们可以把挤出来的奶送到医院,通过其他方式喂给宝宝,远远强于给宝宝喂奶粉。 而对于那些母乳不足的妈妈或不适合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则建议妈妈们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早产儿专用配方奶粉喂养。这种专用配方奶粉是根据早产儿出院后的特殊营养需求而设计的、营养水平介于早产儿院内配方和足月儿配方之间的专业过渡配方。

其能量密度、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水平都更加合理,且其安全的肾溶质负荷和较低的渗透压,可以提高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帮助纠正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不足。 按需给早产儿喂奶 吃得慢是早产儿的进食特点,妈妈要有耐心,而且吃奶时要给宝宝一个休息时间:吃一分钟后,让宝宝停下来休息一下,等十秒钟后再继续喂食,这样可减少吐奶的发生。 喂养方法 由于早产儿吞咽功能不完善,有时会发生吐奶及呼吸运动不协调现象,使奶逆流至咽喉部,再吸进肺部,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者会立即窒息致死。所以喂养时,最好使宝宝处于半卧位,奶嘴最好质地软,吸入孔大小适宜。如果发现溢奶,立即将宝宝俯卧或侧卧,让口中的奶流出。对吸吮力很差的宝宝,可用小匙喂养,但需注意保持奶的温度,不可太凉。 添加辅食时间 早产儿护理在添加辅食上和足月的宝宝也不同。正常的婴儿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特征分析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特征分析 发表时间:2017-10-27T16:00:06.16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作者:王卉群 [导读] 早产儿的生理功能没有发育成熟,身体的各项指标都没有达到标准,死亡率是很高的,对其高质量的喂养是关键。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湖北省黄冈市 438200 摘要:早产儿的生理功能没有发育成熟,身体的各项指标都没有达到标准,死亡率是很高的,对其高质量的喂养是关键,但是在实际的临床中,喂养不耐受的情况时有发生,对婴儿的发育是不利的,因此,我们要对患儿进行周到细致的护理,在临床诊疗中要早期发现导致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并依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诱导他们胃肠功能的成熟,加快早产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升临床的护理质量,积极处理喂养不耐受问题,确保早产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临床特征; 影响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4例早产儿纳入本次研究,并选取同期出生的64例早产儿喂养耐受组作为对照。两组入选的早产儿消化道均发育正常,排除先天性消化系统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日龄超过7d 的胎儿。不耐受组男 40 例,女24例;出生孕周30~ 36周,平均孕周( 32.5± 3.6)周。耐受组男44例,女 20 例; 出生孕周 31~36 周,平均孕周( 32.8 ± 3.8)周。两组早产儿在性别比、孕周比较上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研究方法: 针对我院 2012 年 2 月至 2014 年10 月收治的 64 例早产儿出生时的胎龄、体重、有无窒息等影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临床治疗方法: 对入院后的早产儿进行保暖护理,如有早产儿缺氧,则予以吸氧治疗,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预防早产儿的各种临床并发症,以达到对症处理,并以《中国新生儿临床营养支持应用指南》中的相关规定为参照依据,为 64 例早产儿提供健康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若早产儿胎龄小于34周,体重小于 1.5 kg,吮吸能力较弱或者完全无吮吸能力,则采取间歇性鼻胃管予以喂养; 若早产儿吮吸能力较好,又或体重大于1.5 kg,胎龄超过34周,则采取橡胶乳头予以吮吸喂养。提倡早产儿尽量进行母乳喂养,如果没有产生母乳,则应采取以上相应的方案对早产儿予以临床配方奶喂养。 2.结果 经上述单因素分析,2 组患儿在性别、民族、产妇年龄、产妇孕产次数、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 P > 0.05),而在胎龄、出生体质量、开奶时间、排便时间、呼吸机使用、新生儿黄疸、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 P < 0.05) 。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具有显著差异的变量赋值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早产儿出生体质量较轻、开奶时间较晚、排便时间较晚、呼吸机使用、新生儿疾病及母亲妊娠期特有疾病等均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 P < 0.05) 。 3.讨论 早产儿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表现,是由于早产儿食管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及胃肠动力、胃排空能力等胃肠功能不成熟而引起,临床资料分析显示,早产儿胎龄越小,其消化系统的运动协调能力越差,胃肠激素水平也相对越低,因此,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的胃排空能力相对延迟,并且由于早产儿食管功能障碍,也容易造成胃食管反流。在早产儿开始喂养后 1 周内,多开始发生喂养不耐受,国内外关于新生儿喂养的有关实验研究表明,新生儿在开始喂养的 1 周内,其胃肠激素水平明显升高,此研究亦从临床角度证明了早产儿喂养的最关键的时间是肠道喂养后 1 周,所以,作为临床医生,此时更要注意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现象的观察与监测。本次研究发现,作为观察组的不耐受早产儿,其窒息率的情况显著高于耐受组( P < 0.05) ,且不耐受组的胎儿在胎龄与体重情况上均显著低于耐受组( P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影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因素与早产儿的胎龄、体重密切相关,出生时缺氧窒息等因素会促使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因此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因素尽早的进行干预,将有利于改善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 4.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措施 4.1选择合适的乳类 早产的母乳中的成分和足月的母乳是不一样的,其中的营养价值的生物学功能更加适合早产儿的需求,对早产儿的消化与促进胃排空都是很有利的,选择对应母乳能够很好减轻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情况。早产儿的配方奶:若喂牛奶或者是奶粉就需要从稀到稠的喂养,早期喂养早产儿应用 2:1或者是 3:1 的奶进行喂养,随着早产儿的日龄增加,早产儿胃肠道能够适应后就可以改为全奶喂养了。 4.2合理的开奶时间 因为早产儿的生理、解剖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的消化系统功能还不成熟,喂养方法就要根据早产儿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若体重小于 1500g、吸吮力很差、吞咽反射弱并时有青紫的早产儿,喂养时间可以适当进行延长。若是一般情况良好,没有并发症产生的极低体重儿,在出生后 4 小时开奶是最好的,低出生体重儿的开奶时间要依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尽早开奶,如果发生了宫内窘迫、窒息的早产儿,要在禁食1-2d 后再开奶,这些需要禁食的早产儿出生12-24h内要静脉补充氨基酸,24h后进行脂肪乳的补充。开奶的奶液为母乳或者是早产儿的配方奶,开奶量一次为 1-2ml,每 3h 进行喂养 1 次。若在喂养时发生了不耐受的情况要马上停止喂养。 4.3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 早期的微量喂养指的是早产儿在出生后 24 小时之内给予的较少量的奶水喂养,奶量要从 0.1-24ml/(kg?d) 开始喂养。有相关的研究表明:对喂养时胃残余量大于 40% 的早产儿分别应用禁食与微量喂养 6-12ml/(kg?d), 发现微量喂养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住院时间等都比禁食早产儿显著缩短了,结果表示:早期微量喂养在早产儿中是比较适合使用的。非营养性吸吮(NNS)指的是早产儿不能经口喂养的情况下,让他们吸吮未开孔的橡胶乳头的做法,这样对早产儿的胃肠道分泌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4.4加强环境管理 光线要适宜,要降低光源对早产儿的刺激,比如,在晚上时可以应用较暗的壁灯,培养早产儿的日夜作息规律,或者可以在早产儿的暖箱外面盖上一条毯子,使光线暗下来,使光线对视网膜造成的病变机会降低。要减少噪音、器械活动的声音,不要突然的发出高频的声

早产儿的合理喂养

? 专家讲座? 博士生导师 姚 笠  早产儿的合理喂养 姚 笠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儿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作者简介:姚笠(1946-),女,汉族。1970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现任哈尔滨 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围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北三省小儿心血管学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母婴保健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姚笠教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对小儿常见病、多发 病及疑难病诊断明确,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研究较深。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省级成果3项。在国家级、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培养研究生15名。 关键词:儿科学;早产儿;喂养学科分类代码:320134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75(2005)06-0401-02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早产儿存活率越来越高。由于早产儿营养需要量高,但其胃肠道动力、黏膜屏障功能及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差,有些早产儿甚至不能经口进乳。因此,如何保证早产儿生长发育,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全面了解早产儿能量需求,选择合理的喂养方式是至关重要的。1 营养需要量111 热能需要量 早产儿对能量的需求分5个方面:基础代谢、生长发育、活动、食物特殊动力和排泄损失等。早产儿所需总热量相对较足月儿高,因早产儿需“追赶性生长”达到宫内生长速度,以弥补胎龄不足所致体重过低,故约586~628J/(kg ?d ),慢性肺部疾病患儿因耗氧增高,能量供给可能>628J/(kg ?d )。112 蛋白质需要量 早产儿母乳蛋白质含量比足月儿母乳高15%~20%。早产儿蛋白质需要量为310~410g/(kg ?d ),出生体重≥1000g 者为310~316g/(kg ?d ),<1000g 者为315~410g/(kg ?d )。美国儿科学会(AAP )推荐量为215~5g/(kg ?d );欧洲儿科胃肠病营养学会(ESPC AN )推荐量为219g/(kg ?d )。早产儿摄入蛋白质为310~315g/(kg ?d )和热 量502k J/(kg ?d )时,可有最佳的生长和代谢效果〔1〕 。113 脂肪需要量 早产儿需要量为415~618g/(kg ?d ),接受早产儿母亲排出乳的婴儿,可接受多达7g/(kg ?d )的脂肪。人乳中所含的长链多不饱合脂肪酸(LC -pu -FAS )对细胞膜的结构、神经髓鞘化和视觉发育十分重要,但早产儿不能合成这些成分。配方乳中亦不具备,只有来源于母乳。人乳和配方乳中50%的能量来自脂肪,但脂肪摄入超过总热卡的60%可导致酮症。114 糖类需要量 早产儿糖类需要量为715~1515g/(kg ?d ),人乳中糖全为乳糖、牛乳中乳糖约占糖类的50%,以牛乳为基础的配方乳中,几乎全部糖类为乳糖,乳糖在乳糖酶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早产儿对乳糖的消化吸收较好。葡萄糖是新生儿脑代谢的主要能量来源,早产儿由于糖原贮存低和糖原异生能力差,更易发生低血糖。115 维生素及矿物质 胎龄34周的早产儿易发生脂溶性维生素缺乏。我国早 产儿生后肌注维生素k 11mg ,连用3d ,生后4d 加维生素C 50~100mg/d ,10d 后加维生素A 500I U/d ,维生素D 400I U/d 。4周后添加铁剂,极低出生体重儿给3~4mg/(kg ?d ),并同时给维生素E 25u 和叶酸215mg ,2次/d 。极低体重儿出生后可给予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每周600~750I U/kg ,皮下注射,分3次给药,可减少输血需求。116 水 水份供应一般为60~100m L/(kg ?d )计算,至1周左右增加至150m L/(kg ?d )。2 喂养方式211 哺乳法 早产儿喂养的原则是喂养必须个体化,尽可能早开始用其母乳喂养,对于吮吸、吞咽功能正常的早产儿,特别是体重>1500g 者可直接喂哺母乳。 目前为对无呼吸窘迫的早产儿(>1500g 、>32周)可在生后第1d 开始肠管喂养,而体重在1000~1500g 的婴儿,如无呼吸窘迫、呼吸暂停及窒息,则于12~24h 开始管饲法喂养,有病症的婴儿第1d 不喂。喂养量目前公认早产儿从10~24m L/(kg ?d )喂食即可获得促进肠管发育的目的。研究发现早喂养早产儿的小肠运动功能优于迟喂养者,喂养时胃十二指肠协同收缩增多,有利于营养素的吸收,增加喂养耐受性。即使早产儿有严重疾病,只要开始喂养就会出现正常胃肠肽分泌高峰,并不会增加胃肠负担,认为非营养性吸吮和微量喂养具有生物治疗作用,有利于肠外营养向肠内营养 过渡〔2〕 。极低出生体重儿1次/3h ,出生体重>1500g 以上可1次/4h 。对无法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可选用早产儿配方奶,这是根据34周以下的早产儿的生理特点设计的。212 管饲法 对吸吮、吞咽不协调的早产儿则需胃管喂养。常用的方法有间断喂养和持续喂养两种。近年来,经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持续喂养可伴有较多的喂养不耐受、胃潴留,达到全口喂养的时间较长和生长速度较慢。因此,对于肠道相对健康的早产儿,胃管间断喂养是最好的喂养方法,它更接近生理状态,可促进肠道激素分泌,有助于胃肠发育和营养吸收,喂养的次数和胃肠蠕动次数直接相关,可在间歇期锻炼早产儿的吸吮能力,并可根据残奶量了解胃肠消化、吸收能力,故 目前倾向于间歇胃管喂养〔3〕 。每次进食前应抽吸胃内容物,如残留奶量大于前次喂奶量1/3以上者则减量或暂停1次,

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与喂养

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与喂养 内容 一.早期营养的重要性 二.早产儿出生后的营养状况 三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支持对策 四.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与喂养 五.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管理 一早期营养的重要性 1.婴儿营养的现代观念: 1998年,Lucas提出“营养程序化”(nutritional programming) 的概念,即在发育的关键或敏感时期,营养状况将对机体和各器官功能产生长期以至终生的影响。 早期营养可以调控成人远期的健康: ?成人心血管的健康、 ?糖尿病、 ?成人期骨骼的健康、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肥胖的发生和神经行为、学习认知能力与寿命等等。 搞好早期营养,会给儿童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决定人生健康水平的基础建设。 2. 出生后早期是营养投入的关键时期。 3. 营养银行: ?营养银行是保持终生健康水平的生态学内结构平衡体系。 ?婴幼儿期是营养银行的投资期 ?早期投入不足造成积累性营养债和生长债,这些偏差都将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下一阶段无法弥补。 二.早产儿出生后的营养状况 1.宫外发育迟缓( EUGR ) Clark 和Thomas 等提出了“宫外发育迟缓( EUGR )”的概念,它是相对于IUGR 而言的,其定义是出生后的体重、身高或头围低于纠正胎龄的第10 百分位。 婴幼儿的生长具有轨迹现象,在健康状态下是按照自身特定的轨道发展的。当营养不良或受疾病影响时,其生长就会偏离既定轨道,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2. 国内外关于早产儿生长发育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比较: 美国124个NICU、23~34W 24371例及我国10个NICU、26~36W 974例早产儿; 出院时的体重、身高、头围低于纠正胎龄的第10百分位的比例: 体重身高头围 美国28%34%16% 我国60%58.9%29.5% 3.早产儿出生后生长迟缓的原因: ⑴早产儿本身的原因: ?早产儿在宫内许多营养物质的储备低; ?早产儿生活能力低下; ?由于疾病导致需要时间建立正常喂养。 ⑵营养支持不足: 不能满足早产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营养累积欠缺增加,使体重增长速度慢。 ⑶出院后没有正确选择奶源: ①目前的现状: 当早产儿达到出院标准出院或体重没有达到2000 克以上要求出院后,都转为母乳或足月配方奶喂养。

小好爸的早产儿一岁喂养经验一句话总结

小好爸的早产儿一岁喂养经验一句话总结 今天cathy一岁整拉~~~~回想这一年走过来,真的蛮累,心理,身体双重压力,还好,最后的结果是好的,Cathy经过一年的干预,目前已经完全没有问题,只是身高体重还没有追赶上正常范围。出生是34Cm,体重2.2斤,一年整了,现在是67CM,11斤。尽管看翻倍蛮多了,但是还是不达标啊,希望在新年的一年里,努力追赶上正常标准值。在这一年中,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知恩图报,我也努力着将学到的早期干预知识回报给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每当接完一个咨询求助电话,我的心底总是很开心,正是因为当初那种心情太难忘,就更使得我需要努力的去回报,也许,这就是因果,有了Cathy的因,才有了我现在的果,我希望将这份果实更多的进行传播,让所有早产儿、小样儿都能得到更好、更及时的救助。再次向大家说一句:父母,是早产儿们最好的医生。 现在总结一下一年来的一些内容,不用长篇解释,前面我写的太多了,只需要总结成一句句的话即可,希望能给大家快速查阅的帮助,其中很多内容都是经过一年来的经验积累所总结的。新生儿(百日内)

1:宝宝出生后尤其是早产儿、小样儿,脸憋的红红的喜欢使劲,这是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导致的,过了这段时期自然会好,不用担心,及时补充AD可有助于快速稳定神经系统。2:对于小样儿,最佳的食品组合是母乳+母乳添加剂,如果母乳不足或者没有母乳添加剂,则可以使用早产儿配方奶用来追赶体重。3:满月后可更好的提高室内温度,降低宝宝身体上的衣服,尤其是两个半月后,不要让厚重的衣服成为宝宝练习翻身的障碍。4:出生20天后,可及时补充AD,早产儿或者小样儿可以加入DHA,这些可以一直吃到2岁,对于宝宝防止佝偻病,增强钙吸收,帮助脑神经快速发育都有很大的帮助。5:刚出生的宝宝在前三个月很难养成固定的生活习惯,吃喝睡似乎总是无所规律,不要担心,过了这段时期自然会好,不要过度焦虑6:一用奶嘴喝奶就容易呛到或者吐的,可以尝试更换一下不同的奶头,有些宝宝适合十字口,有些宝宝适合圆口,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有宝宝是否适合。7:尿不湿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比尿布要好的很多,不要怕尿不湿不透气,我们自己的实践证明,用了尿不湿,宝宝睡的更香,屁屁更不容易出现湿疹红肿的现象,反观当初用了尿布,却总是发生宝宝睡着后惊厥、屁屁红肿。8:最佳的早教月龄就是出生后睁开的第一眼,多给宝宝从新生儿期进行有效地追视追听训练,以及从出生后就开始在床头使用悬吊类玩具逗引,这样会从一开始就培养出宝宝的

关于早产儿营养喂养的注意事项

关于早产儿营养喂养的注意事项 早产儿因为在妈妈肚子里面呆的时间的不一样,就算是体重相若,他们的热量、水份、电解质、矿物质还有维他命的储备,都是五花八门的。并且他们不管是在吸收,消耗和代谢速度各方面也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一样的。 在喂食早产儿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了解到是否做得成功,最重要的就是看他的生长,各位家长都是人手一本健康手册的吧,登录有生长曲线。 宝宝出院之后,最好都要记得去健康门诊做健康检查,把测量出来的身高体重记录在生长曲线上。要是宝宝的身高体重沿着他自己的生长曲线在生长很好,这就说明没有问题了。可是要是他的身高体重掉落在生长曲线之下,那么就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了。 有关早产儿喂食,接下来简单地跟大家讲一下,他们的热量、蛋白质和矿物质各方面的需求。 1、水份

一般情况下在怀孕的二十八周之间的早产儿的话,它的身体水分的含量是身体重量的百分之八十五。那些在正常日子里面出生的宝宝身体水份的话一般都占有体重的百分之七十。 每个宝宝出生后三至五天,都会有一点点时间是会发生体重减轻的状况的。所失去的体重,主要是细胞外水份。早产儿体内比较多的是水分,所以水分的平衡很容易被打破,所以照顾早产儿,尤其要满足要给足够的水份。 2、热量 热量供应,在生长和发育是很关键的。但是早产儿身体细胞的数量,活动能力,睡眠时间和外界的环境都是不一样的,热量的需求也不想听。一般情况下宝宝的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是100~120卡。 3、蛋白质 早产儿的生长,比一般的宝宝更加快,因此所需要的蛋白质也会更多,根据饮食供应的方面,宝宝每天每公斤所需摄取蛋白质约是3~4卡。

4、维他命与矿物质 对早产儿来说,需供给适当的量不要给太多的,原因由于宝宝的胃肠道和肾脏都还是比较简单。爸爸妈妈要注意不要让未成熟的器官负担过重。 母乳是早产儿最适合的吃的,母乳的分泌由于宝宝的孕龄周数的不一样所以也是不一样的。不伦宝宝的孕龄周数是多少,妈妈分泌的乳汁对于宝宝的生长和发育都很哈。 早产儿的胃肠道在出生后的功能就比较好了,宝宝出生以后住了好多天,回家的时候,跟满月出生的宝宝来说其实是差不多的。他们的食量、排泄、体重的增加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大家都说最好让早产儿尽量喂食母奶,但是现在超市里面的早产儿配方和婴儿配方都已经很进步,都能够使用。 吐奶其实是宝宝很常见的现象。早产儿吐奶情形,在住院期间,通常情况下比较多,但是在出院回家的时候,吐奶和足月的宝宝其实差不多的。大家这样子喂食早产儿,但是

(完整版)早产儿营养

早产儿营养 概况:我国每年出生约100万早产儿。早产儿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VIP。中国城市早产儿发生率2002:7.7%、2005:7.8%、-VLBW:8%、-ELBW:1%科学的营养管理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保证生命的关键环节之一。充足均衡的营养是保证早产儿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早产儿的理想生长要兼顾“质”和“量”。质:生长速率(体重)、量:体成分和功能。 蛋白/能量比(P/E),推荐的早产儿适宜能量110-135kcal/kg.d,当P/E适宜(3.2-4.1g/100kcal),摄入能量>100kcal/kg.d时,可使体质成分接近宫内参照值。 蛋白质摄入3.5-4.5g/kg.d ,体重增长速率与蛋白质成线性关系。蛋白质摄入< 3.2g/kg.d,而摄入能量很高,仍能保持宫内生长速率,但体脂含量百分比大大高于胎儿比例。 2010年指南推荐蛋白质推荐量:<1000g者4.0-4.5g/kg.d,体重在1000-1800g 者3.5-4.0g/kg.d,在出院前适当递减。 美国儿科学会AAP,2009推荐:应给予充足和均衡的营养素使早产儿的生长速率和体重增长的成分接近相同胎龄的正常胎儿。 欧洲儿科胃肠、肝病和营养学会ESPGAN,2010.推荐:为早产儿提供营养素的质和量要满足类似于胎儿宫内的生长和与之相符的满意的功能状态。 早产儿理想生长的标准=正常胎儿在宫内的生长速率 ?23-27周21g/kg.d(15g/d) ?35-37周12g/kg.d(33g/d) ?平均16g/kg.d(25g/d) 在发育的关键期或敏感期的营养状况将对机体或各器官功能产生长期乃至终身的影响。从广义的角度讲,“关键期”应当指从胎儿一直到出生后前几年内,尤其是生后第一年。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定义:新生儿出院时生长发育计量指标小于等于相应宫内生长速率期望值的第10百分位。 国内外早产儿EUGR发生率比较 结果显示:中国早产儿EUGR发生率较高。(中华儿科杂志,2009.) 神经认知障碍 超低出生体重儿多中心队列研究,按住院期间体重增长速率分4组,有495例随访至18-22个月,对其生长参数、神经运动发育、心理智力水平进行测试与评价。研究表明90%的出生体重低于600 g的早产儿存在神经发育异常。随早期生长速率的递增,脑瘫、运动和智力

早产儿护理服务全过程

早产儿护理服务全过程 1、做好入院患者的护理。 1)接电话后准备床单元,预热温箱、辐射抢救台,准备抢救仪,根据患儿的病情情况妥善安排床位,一般患者床单元准备在温箱区。 2)做好入院患儿的常规急救护理,为患儿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及完成入院首次评估。 3)介绍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做好入院宣教,告知家属科室探视制度、流程、注意事项,及时通知管床医师初步诊治。 2、协助医生检查。 1)及时准确的执行医嘱各种实验室标本的采集(血常规、CRP、血气分析、肝功能、心功能、肾功能、离子六项),留取大、小便送检。合理安排检查,联系预约特殊检查(床边胸、腹部平片) 2)及时查看检查、检验、影像学结果,及时报告医生,掌握检查危急值报告项目及处理。 3、严密观察病情,动态监护患者。 1)按新生儿特级护理巡查要求执行,监测HR、R、SPO2,体温、血压、记24小时出入量。 2)观察患儿早期是否有出现呼吸窘迫:1.呼吸急促(>60次/分)2.鼻扇3.呼气呻吟4.吸气性三凹征5.发绀;一般生后6小时内出现,呼吸窘迫呈进行性加重是本病的特点,严重时表现为呼吸浅表、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及四肢松弛。患儿呈呆钝,面色灰白或青紫,四肢松弛。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呻吟及吸气性三凹征。心率先快后慢,心音由强转弱,胸骨左缘可听到收缩期杂音。呼吸频率60-100次/分或更快,呼吸节律不规则,间有暂停,两肺呼吸音减低,早期肺部罗音常不明显,以后可听到细湿罗音,叩诊可出现浊音。肝脏可增大。 3)结合临床表现判断,急查胸、腹部平片确诊肺透明膜病。 4)血糖测试,检查早产儿是否并发低血糖或高血糖的症状。 5)部分早产儿容易发生脑室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可以通过脑电图进行确诊。 4、提出护理诊断、关注风险并发症。 根据患儿针状、体征、病史、实验室或影像学数据、诊断、医嘱、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 1.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差,产热贮备力不足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吞咽、消化功能差有关。 3.自主呼吸障碍与呼吸中枢不成熟、肺发育不良、呼吸肌无力有关。

2014.6.28早产儿营养及指南推荐

早产儿营养及指南推荐 早产儿:<37孕周(259天)的活产儿 LBW:<2500g VLBW:<1500g ELBW:<1000g 原则:尽早开始肠外营养,尽快达到目标值,同时条件允许下,尽早肠内营养,尽早达到全肠内营养。 生后第1天即提供至少2g/Kg.d的蛋白质(2.2-2.4g/Kg.d),并尽早增加到目标量。 生后第1天即可提供脂肪乳(0.5-2g/Kg.d不等),逐渐增加目标量。 根据糖耐受情况,逐日增加葡萄糖(4→10-12mg/Kg.min),静脉营养中应包括钙,磷,镁在内矿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静脉通路:UVC/PICC/外周静脉 计算方法:NICU静脉营养管理软件NICUTPN 肠内营养 AAP指南18推荐的能量摄入量:105-130Kcal/Kg.d ESPGHAN指南19推荐的能量摄入量:110-135Kcal/Kg.d 小于胎龄儿(SGA)比适于胎龄儿(AGA)需要更多的能量,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0推荐能量摄入量:110-135Kcal/Kg.d AAP指南18推荐的蛋白质摄入量:3.0-4.0g/Kg.d ESPGHAN指南19推荐的蛋白质摄入量:体重<1000g:4.0-4.5g/Kg.d(3.6-4.1g/100Kcal) 体重<1000-1800g:3.5-4.0g/Kg.d(3.2-3.6g/100Kcal)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0推荐蛋白质摄入量:足月儿2-3g.kg-1.d-1 早产儿3.5-4.5g.kg-1.d-1 <1kg, 4.0-4.5g.kg-1.d-1 1-1.8kg, 3.5-4.0g.kg-1.d-1 AAP指南18推荐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10-14g/Kg.d,占总能量40%-50% ESPGHAN指南19推荐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10.5-12.0g/100Kcal,(11.6-13.2g/kg.d)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0推荐碳水化合物摄入量:10-14g/Kg.d,占总能量40%-50% AAP指南18 ESPGHAN指南19 钙100-220mg/kg.d 120-140mg/kg.d 磷60-140mg/kg.d 60-90mg/kg.d 钙磷比-- 1.5-2.0 铁2-4mg/kg.d 2-3mg/kg.d VitD 150-400IU/kg.d 800-1000IU/d(此处不按体重计算) VitA 700-1500IU/d 400-1000ug/kg.d(1ug=3.33IU)

早产儿、低体重儿 喂养 注意事项4

每一名早产儿都是早到的天使,愿我们的爱心能成为一双双翅膀,帮助他们再次飞翔 早产儿、低体重儿喂养注意事项 4 摘自网络、QQ群里妈妈们的经验和自己的总结 资料的最后截止日期2011年7月(孩子一岁多了,除个头有点矮外,其他的状况已经基本正常。将当时总结的资料共享到网上,供大家参考—琳琳爸) (每每想起早产、低体重、保温箱这些字眼,心总是隐隐作痛) 早产儿的吃奶问题! 宝宝吃奶有问题,多见于早产,由于早产宝宝口腔小,吸吮功能尚未健全,不易含住妈妈的乳头,又由于在住院期间已习惯吸吮橡皮奶头,不愿再吸吮妈妈乳头,甚至拒乳。 对于30-32孕周出生的宝宝,主要方法是将挤出的母乳进行鼻饲、滴管和小匙喂养,有的专家建议让宝宝吸吮妈妈的手指,诱发吸吮反射。 对于32孕周以上出生的宝宝,只要情况允许,妈妈就要抱起宝宝哺乳。要掌握正确喂养的姿势和含接姿势,即用手托住乳房,并带动含住乳头的宝宝下颏微微上抬,但要避免颈部过度伸展影响吞咽。有时要先挤一点乳汁在乳头上,鼓励宝宝吸吮。由于早产宝宝肌张力较低,易引起哽噎,妈妈也可以侧位以减慢乳汁的流速,让宝宝的咽喉部略高于乳头的位置。另外,早产宝宝的胃容量较小,注意要勤喂。每次哺乳后要竖抱一会,避免呕吐。 黄褐斑的防治 孕期保健小知识 妊娠护理与保健(1) 常见的妊娠疾病(1) 喂养期间定期测量宝宝体重,以确保早产宝宝所需的足够的营养。 每天对进行抚摸,能让健康成长。抚摸包括的内容很多,有全身搂抱、喂养、按摩、背宝宝等。 宝宝渴望母爱抚摸,需要爸妈以抚摸、拥抱和亲昵来满足,这是婴儿健康的需要,人们称之为“皮肤饥饿”。 全身搂抱 最好能让宝宝赤身裸体地靠近妈妈的胸膛,特别是,让他与妈妈的肌肤相接触,听到妈妈的心跳声,对宝宝的成长大有好处。如果妈妈同时还对宝宝说话、逗笑,这就是在对宝宝进行触觉、动觉、平衡觉、听觉、视觉的综合刺激了,也为宝宝需要外界刺激的大脑,提供了发育的营养素。 抱宝宝 美国一位婴儿学家说,当宝宝被妈妈抱在胸前时,之间就建立起一种最具安抚功能的接触——胸对胸接触。这时,宝宝不适的心境得到妈妈的最佳抚慰而趋于平静,心理饥饿得到满足。 加拿大蒙特利尔儿童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妈妈搂抱宝宝时间的长短对宝宝日后的智力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是触摸与爱抚的神奇作用。 喂养 这不仅能满足宝宝的心理需要,而且还能让宝宝饱尝母爱。在妈妈温暖的怀里,一边吮吸着母乳,一边和妈妈作眼神乃至话语的交流,这样的肌肤相亲带给宝心、舒适的感受。 抚摸 妈妈用手温柔地按摩宝宝的头部、腹部、四肢、背部等,不时和宝宝说说话儿。一般每天进行2~3次按摩。对新生宝宝,每次按摩10分钟即可,对大一点儿的宝宝,每次按摩20分钟左右。按摩最好在淋浴后或吃奶前进行。

家有早产儿的喂养经验

家有早产儿的喂养经验 案例分析父母名字:帕特里娜和麦克·威利 年龄:27岁,34岁 妇产历史:正常怀孕,本杰明为早产,28周出生。 凯瑟琳过往病史:15岁的时候接受了阑尾切除术 家族历史:前一代为双胞胎 婴儿名字:本杰明·威利 年龄:39周 出生时体重:1.3kg 过往病史:28周时出生,为早产儿,一直在早产儿保育器里接受特别护理。38周时由父母带回家。 怀孕之前,帕特里娜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当她决定受孕后,便毅然辞职。帕特里娜是一位意志非常坚定的母亲,为了受孕,她在饮食和锻炼方面下了很大工夫。而怀孕后,她更是读遍了所有的育婴书籍,甚至还主动练习如何手挤母乳。她的丈夫麦克也全身心投入到这些准备中,陪她一起上育婴课程,和她一起读育婴书籍。一天晚上,当两人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刚怀孕28周的帕特里娜突然感到子宫阵痛,然后迅速变为子宫的强烈收缩。麦克立刻带她去了医院,随后本杰明便出生了。 对于帕特里娜和麦克来说,提前3个月到来的宝宝让他们有点不知所措;特别是帕特里娜,她总喜欢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而这个提前到来的宝宝无疑令她惊慌失措。看着刚出生的宝宝被放在一个冰冷的容器里面,既不能抱他,也不能给他喂奶,帕特里娜的心里十分难受。 维持母乳供给 我向帕特里娜解释到,尽管早产儿无法直接进行母乳喂养,但母乳中的抗体能够帮他在出生后的危险期里抵抗感染,因此对他来说仍然十分重要。由于早产儿的觅食反射和吮吸反射都没有完全建立,本杰明在头几天只能接受静脉注射进食,然后再过渡到导管进食。帕特里娜从产后第一天起就开始储存挤出的母乳。当本杰明能用导管进食后,就可以直接进行母乳喂养了。 挤母乳 当本杰明可以出院回家后,帕特里娜仍然坚持要母乳喂养。护士也鼓励她经常将本杰明放在乳房上增强两人的联系。我提醒她,母乳的分泌是由宝宝的需求所决定的,如果宝宝没有吮吸乳汁,她就需要不停地挤出乳汁来,否则母乳的分泌就会减少。这就意味着帕特里娜必须每天把乳汁挤出来,一直到本杰明可以独立吸奶为止。 由于缺少了刺激溢乳反射的自然条件:如宝宝的哭闹声、抱起宝宝、将他的嘴放到乳头处等,因此挤母乳对于早产儿的妈妈来说相当困难。为了掌握挤母乳的技巧,帕特里娜需要麦克的支持和坚持的毅力,有好几次她都想要放弃。从分娩后第三天起,帕特里娜开始乳涨,甚至无法进行按摩。她把这一情况告诉了病房护士,护士组随即安排人手每两小时帮她挤一次母乳,然后储存妥当。 到了晚上帕特里娜则需要每隔4到6小时挤一次母乳。到第2周的时候她已经能非常熟练地挤母乳了,甚至还能教导其他的妈妈们如何挤奶。 和早产儿之间的关系 帕特里娜最担心的是本杰明既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也无法感受他们的安抚,因而无法同自己和麦克建立起亲密关系。不过护士告诉她可以将干净的手放入保育箱轻抚本杰明。于是在1周左右,本杰明和帕特里娜的关系就有了大幅进展,当帕特里娜抚摸本杰明的时候,他甚至能轻轻蠕动身体以示回应。帕特里娜也经常对本杰明讲话。2周之后,当本杰明听到

早产儿的营养需要与喂养方法

早产儿的营养需要与喂养方法 发表时间:2009-06-16T13:04:59.857Z 来源:《新科教》2009年03-04月供稿作者:马宏梅(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建国镇卫生院,内蒙古通辽,028 [导读] 本文就早产儿的营养需要和喂养方法进行了论述。摘要:一般说来,妊娠期小于37周出生的新生儿称早产儿。在我国,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占活产婴的5%。由于他们的发育程度欠佳,因此在喂养时需要特别注意,本文就早产儿的营养需要和喂养方法进行了论述。关键词:早产婴儿;营养需要;喂养方法 一、早产儿的营养需要 要考虑早产儿的营养需要,就要先了解胎儿和初生婴儿的生长情况。胎儿24~39周每日增长15 g/kg或增长胎儿体重的1.5%。出生后足月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为出生体重的5%,主要是体内水分的丢失。母乳喂养的足月儿于生后10天内应恢复出生体重,以后每日以20 g的速度生长。早产儿的营养需要与足月儿不同,应以相当胎龄的宫内增长速度为目标。早产儿根据自身的特点,在营养素的需要有着特殊的需要。在热量方面,早产儿如果完全经口喂养,每日需要热量522.5~585.2 kJ/kg才会规律生长。在蛋白质方面,早产低体重儿每日蛋白质需要量3.5~4.0 g/kg。在脂肪方面,早产儿对脂肪吸收功能较足月儿差,而且脑细胞生长和髓鞘的形成迅速,因此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增加,亚油酸量应占总热量的3%(418 kJ中含300 mg)。在矿物质和维生素方面,钠、钙、磷、铁、维生素等都应科学按比例调配。 二、早产儿的奶类选择和喂养方法 1、在奶类选择方面。 新鲜的早产儿母乳于生后1个月内与足月儿母乳不同。具体表现情况如下:(1)生后第1天总蛋白为4.79 mg/ml,第10天为 2.19 mg/ml,生后两天内只有清蛋白,至第3天才监测出酪蛋白,其比例为86∶14,至生后10天清∶酪为70∶30(足月儿初乳蛋白总量为2.7 mg/ml,其中乳球蛋白1.5 mg/ml,酪蛋白1.2 mg/ml),至1个月末早产儿母乳中蛋白含量降至 1.31~1.81 mg/ml。从分子结构监测酪蛋白形态和化学性质,结果早产儿母乳与足月儿母乳并无差别。 (2)每100 ml母乳中Na含量为2.66±0.3 mmol/L,至1个月末降至0.76±0.09 mmol/L。 (3)由于脂肪和乳糖含量较少热量略低,每100 ml母乳中为(215±10)kJ。 (4)钙含量低特别不能满足<1 500 g早产儿的生长需要。因此喂养早产儿即或有充足的母乳至生后1个月末,母乳中蛋白、钠、钙的量已明显不足。另外,由于早产儿胃肠及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又需要高热量供其生长需要,生后应适当提高热量,最好是补充一些奶,其中含有适于早产儿消化吸收且不增加血液渗透压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各种早产儿配方乳有共同特点。以每100 ml配方乳为例:(1)蛋白1.92~2.2 g;(2)脂肪3.41~4.0 g,其中中链脂肪酸占40%,易于消化吸收。418.4 kJ中含亚油酸高于需要量(300 mg),利于促进婴儿脑细胞的生长发育。(3)碳水化合物中60%为多聚葡萄糖,供给所需要热量,不增加血渗透压:(4)增加钠含量,补充早产儿肾排钠量增加的需要。(5)钙含量为正常母乳含量的3倍,使Ca∶P接近2∶1。(6)维生素E/PUFA>1.0 iU/g,保护细胞膜,防止脂质过氧化作用。早产儿配方乳能补充母乳中各种营养成分的不足,但缺乏母乳中的许多生长因子、酶、IgA和巨噬细胞等。 一些学者提出,用新鲜的早产儿母乳与早产儿配方乳混合喂养,混合喂养在满足早产儿营养需要的同时还可以提供免疫活性物质。新鲜早产儿母乳的保存方法是先冷藏24小时,然后冷冻保存,3个月内应用是安全的。先冷藏的目的首先是保留生长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同时解脂酶可以分解脂肪。喂养前不用微波加热,先由冷冻放入冷藏8小时解冻至喂养前1小时放置室温或温热后喂养。早产儿混合乳不主张用奶库中的母乳,因奶库中的母乳多来自足月儿的成熟乳,后者蛋白质含量较低,还必须用巴氏消毒,结果破坏了奶中的免疫活性物质。研究表明应用奶库中的母乳混合喂养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等的增长慢,且住院时间较长。 2、喂养的基本方法。 出生体重大于1 500 g,无明显肺部疾患的婴儿可于出生后24小时开始喂养;有围产窒息,母孕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极低出生体重儿应延迟喂养至少72小时;开始喂养母乳1/2稀释;配方乳1/4稀释,每次剂量依体重不同而异。体重小于等于1000 g,1~2 ml/kg;1001~1500 g,2~3 ml/kg;1 501~2 000 g,3~4 ml/kg;大于2 000 g,10 ml/kg不稀释,每2~3小时喂养一次。;体重小于等于800 g每小时喂养一次或持续胃饲;每日增加奶量≤20 ml/kg,增加奶时必须监测其耐受性;喂养后最好右侧卧位和拍背,促进胃排空;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每日至少测量体重一次,记录喂养类型和耐受情况。 3、对喂养的耐受性的观察情况。 用胃饲管喂养的婴儿每次喂养前先抽取胃中残余奶量,正常为0~2 ml/kg。超过正常时应减量或停喂一次;观察腹胀:间断测量腹围的方法,固定测量部位和时间。腹围增加1.5 cm时应减量或停喂一次;呕吐、腹胀、胃残留量增加,血便或大便潜血,提示感染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停止经口喂养;胃残留量超过正常和腹胀,是监测喂养不耐受的重要指标。早产儿的喂养还有许多领域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妇婴医护工作者应高度重视早产儿的营养需要及喂养方法,正确指导母亲合理喂养,以保证早产儿早日赶上足月儿体重增长、智力发育和健康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