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面角与面面角复习讲义

线面角与面面角复习讲义
线面角与面面角复习讲义

线面角与面面角复习讲义

一、知识与方法要点:

1.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就是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求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到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即确定过斜线上一点向平面所作垂线的垂足,这时经常要用面面垂直来确定垂足的位置。若垂足的位置难以确定,可考虑用其它方法求出斜线上一点到平面的距离。

2.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求二面角大小的关键是找到或作出它的平面角(要证明)。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经常要用三垂线定理,关键是过二面角的一个面内的一点向另一个面作垂线,并确定垂足的位置。若二面角的平面角难以作出,可考虑用射影面积公式求二面角的大小。

3.判定两个平面垂直,关键是在一个平面内找到一条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直线。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是: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二、例题

例1.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为C1D1中点.

(1)求证:AC1⊥平面A1BD.

(2)求BM与平面A1BD成的角的正切值.

解: (1)连AC,

∵C1C⊥平面ABCD,∴C1C⊥BD.

又AC⊥BD,∴AC1⊥BD.

同理AC1⊥A1B

∵A1B∩BD=B.∴AC1⊥平面A1BD.

(2)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连AD1,AD1交A1D于E,连结ME,在△D1AC1中,ME∥AC1,

∵AC1⊥平面A1BD.∴ME⊥平面A1BD.

连结BE ,则∠MBE 为BM 与平面A 1BD 成的角.在Rt MEB ?

中,122

AC ME a ==,

BE ==

,∴tan 2ME MBE BE ∠==.

例2.如图,把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以斜边AB 为轴旋转,

使C 点移动的距离等于AC 时停止,并记为点P .

(1)求证:面ABP ⊥面ABC ;

(2)求二面角C-BP-A 的余弦值.

证明(1) 由题设知AP =CP =BP .

∴点P 在面ABC 的射影D 应是△ABC 的外心,

即D ∈AB .∵PD ⊥AB ,PD ?面ABP ,

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面ABP ⊥面ABC .

(2)解法1 取PB 中点E ,连结CE 、DE 、CD .

∵△BCP 为正三角形,∴CE ⊥BD .

△BO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E ⊥PB .∴∠CED 为二面角C-BP-A 的平面角.

又由(1)知,面ABP ⊥面ABC ,DC ⊥AB ,AB =面ABP ∩面ABC ,

由面面垂直性质定理,得DC ⊥面ABP .∴DC ⊥DE .因此△CDE 为直角三角形. 设1BC =

,则CE =,12DE =

,1

cos DE CED CE ∠===.

例3.如图所示,在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E BB ∈,截面1A EC ⊥侧面1AC .

(1)求证:1BE EB =;

(2)若111AA A B =,求平面1A EC 与平面111A B C

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度数.

证明:在截面A1EC 内,过E 作EG ⊥A 1C ,G 是垂足,如图,

∵面A 1EC ⊥面AC 1,∴EG ⊥侧面AC 1.

取AC 的中点F ,分别连结BF 和FC ,由AB =BC 得BF ⊥AC .

∵面ABC ⊥侧面AC 1,∴BF ⊥侧面AC 1,

得BF ∥EG .BF 和EG 确定一个平面,交侧面AC 1于FG .

∵BE ∥侧面AC 1,∴BE ∥FG ,四边形BEGF 是 ,BE =FG .

∴BE ∥AA 1,∴FG ∥AA 1,△AA 1C ∽△FGC .

解:(2)分别延长CE 和C1B1交于点D ,连结A 1D .

∵∠B 1A 1C 1=∠B 1C 1A 1=60°,

∴∠DA 1C 1=∠DA 1B 1+∠B 1A 1C 1=90°,即 DA 1⊥A 1C 1.

∵CC 1⊥面A 1C 1B 1,

由三垂线定理得DA 1⊥A 1C ,所以∠CA 1C 1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且∠A 1C 1C =90°. ∵CC 1=AA 1=A 1B 1=A 1C 1,∴∠CA 1C 1=45°,即所求二面角为45°.

说明:如果改用面积射影定理,则还有另外的解法.

三、作业:

1.已知平面α的一条斜线a 与平面α成θ角,直线b ?α,且a,b 异面,则a 与b 所成的角为

(A )

A .有最小值θ,有最大值2π

B .无最小值,有最大值2π。

C .有最小值θ,无最大值

D .有最小值θ,有最大值π-θ。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D )

A .过平面外一点作该平面的垂面有且只有一个

B .过直线外一点作该直线的平行平面有且只有一个

C .过直线外一点作该直线的垂线有且只有一条

D .过平面外的一条斜线作该平面的垂面有且只有一个

3.一条长为60的线段夹在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之间,它和这两个平面所成的角分别为 45°和30°,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向平面的交线引垂线,则垂足间的距离是 (A )

A .30

B .20

C .15

D .12

4.设正四棱锥S —ABCD 的侧棱长为2,底面边长为3,E 是SA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E 与SC 所成的角是

(C )

A .30°

B .45°

C .60°

D .90°

5.正三棱锥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为arctan 6.A 是△BCD 所在平面外的点,∠BAC=∠CAB=∠DAB=60°,AB=3,AC=AD=2. (Ⅰ)求证:AB ⊥CD ; (Ⅱ)求AB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余弦值.

7.正四面体ABCD 中,E 是AD 边的中点,求:CE 与底面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过A ,E 分别作AH ⊥面BCD ,EO ⊥面BCD ,H ,O 为垂足,

∴AH 2OE ,AH ,OE 确定平面AHD ,连结OC ,

∠ECO 即为所求.∵AB=AC=AD ,∴HB=HC=HD

∵△BCD 是正三角形,∴H 是△BCD 的中心,

连结DH 并延长交BC 于F ,F 为BC 的中点,

223333DH DF a a ==?=,在Rt △ADH 中,

8.在四面体ABCD 中,DA ⊥面ABC ,∠ABC =90°,AE ⊥CD ,AF ⊥DB .

求证:(1)EF ⊥DC ;(2)平面DBC ⊥平面AEF .

证明 如图1-83.(1)∵AD ⊥面ABC .∴AD ⊥BC .又∵∠ABC =90°.∴BC ⊥AB . ∴BC ⊥面DAB .∴DB 是DC 在面ABD 内的射影.∵AF ⊥DB .∴AF ⊥CD (三垂线定理). ∵AE ⊥CD .∴CD ⊥平面AEF .∴CD ⊥EF .

(2)∵CD ⊥AE ,CD ⊥EF .∴CD ⊥面AEF .∵CD 面BCD .∴面AEF ⊥面BCD .

(3)由EF ⊥CD ,AE ⊥CD ∴∠AEF 为二面角B-DC-A 的平面

又∵AF ⊥DB ,AF ⊥CD ,BD∩CD=D ∴AF ⊥平面DBC ,

线面角的求法总结

线面角的三种求法 1.直接法 :平面的斜线与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通常是解由斜线段,垂线段,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垂线段是其中最重要的元素,它可以起到联系各线段的作用。 例1 ( 如图1 )四面体ABCS 中,SA,SB,SC 两两垂直,∠SBA=45°, ∠SBC=60°, M 为 AB 的中点,求(1)BC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 (2)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 解:(1) ∵SC ⊥SB,SC ⊥SA, B M H S C A 图1 ∴SC ⊥平面SAB 故 SB 是斜线BC 在平面SAB 上的射影, ∴∠SBC 是直线BC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为60°。 (2) 连结SM,CM ,则SM ⊥AB, 又∵SC ⊥AB,∴AB ⊥平面SCM, ∴面ABC ⊥面SCM 过S 作SH ⊥CM 于H, 则SH ⊥平面ABC ∴CH 即为 SC 在面ABC 内的射影。 ∠SCH 为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 sin ∠SCH=SH /SC ∴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7/7 (“垂线”是相对的,SC 是面 SAB 的垂线,又是面 ABC 的斜线. 作面的垂线常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其思路是:先找出与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然后一面内找出或作出交线的垂线,则得面的垂线。) 2. 利用公式sin θ=h /ι 其中θ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h 是 垂线段的长,ι是斜线段的长,其中求出垂线段的长(即斜线上的点到面的距离)既是关键又是难点,为此可用三棱锥的体积自等来求垂线段的长。 例2 ( 如图2) 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 , AB=3 ,BC=2, A 1A= 4 ,求AB 与面 AB 1C 1D 所成的角。 解:设点 B 到AB 1C 1D 的距离为h, ∵V B ﹣AB 1C 1=V A ﹣BB 1C 1∴1/3 S △AB 1C 1·h= 1/3 S △BB 1C 1·AB ,易得h=12/5 设AB 与 面 A B 1C 1D 所成的角为θ ,则sin θ =h /AB=4/5

线面角与面面角同步练习题

线面角与面面角同步练习题 1.设集合A 、B 、C 分别表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则 (A)A=B=C (B)A=B ?C (C)A ?B ?C (D) B ?A ?C. 2.已知平面α的一条斜线a 与平面α成θ角,直线b ?α,且a,b 异面,则a 与b 所成的角为 A .有最小值θ,有最大值 2 π B .无最小值,有最大值 2 π。 C .有最小值θ,无最大值 D .有最小值θ,有最大值π-θ。 3.∠ACB=90ο 在平面α内,PC 与CA 、CB 所成的角∠PCA=∠PCB=60o ,则PC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 . 4.平面α与直线 a 所成的角为 3 π ,则直线a 与平面α内所有直线所成的角的 取值范围是 . 5.有一个三角尺ABC,∠A=30ο, ∠C=90ο,BC 是贴于桌面上,当三角尺与桌面成45ο 角时,AB 边与桌面所成角的正弦值是 . 6.正三棱锥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为arctan ,则它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 7.如图在正方体AC 1中, (1) 求BC 1与平面ACC 1A 1所成的角; (2) 求A 1B 1与平面A 1C 1B 所成的角. 8.如图,把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以斜边AB 为轴旋转,使C 点移动的距离等于AC 时停止,并记为点P .(1)求证:面ABP ⊥面ABC ;(2)求二面角C-BP-A 的余弦值. 9.A 是△BCD 所在平面外的点,∠BAC=∠CAB=∠DAB=60°,AB=3,AC=AD=2. (Ⅰ)求证:AB ⊥CD ; (Ⅱ)求AB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余弦值. 10.正四面体ABCD 中,E 是AD 边的中点,求:CE 与底面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 A C B

空间中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成法原理与求法思路

D B A C α 空间中的夹角 空间中各种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2 , 0(π 。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一般方法是通过平行移动 直线,把异面问题转化为共面问题来解决。 具体步骤如下: ①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择在特殊的位置上; ②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的角; ③利用解三角形来求角。简称为“作,证,求” 2、线面夹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2 , 0[π 。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用的是射影转化法。 具体步骤如下:(若线面平行,线在面内,线面垂直,则不用此法,因为角度不用问你也知道) ①找过斜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 ②连结垂足和斜足,得出斜线在平面的射影,确定出所求的角; ③把该角置于三角形中计算。 也是简称为“作,证,求” 注: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它和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的最小角,即若θ为线面角,β为斜线与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角, 则有θβ≤;(这个证明,需要用到正弦函数的单调性,请跳过。在右图的解释为 BAD CAD ∠>∠) ) 2.1确定点的射影位置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斜线上任意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必在斜线在平面的射影上; ②如果一个角所在的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已知:如图,BAC ∠在一个平面α内, ,,PN AC PM AB PN PM ⊥⊥且=(就是点P 到角 两边的距离相等)过P 作PO α⊥(说明点O 为P 点在面α内的射影) 求证:OAN OAM ∠∠= (OAN OAM ∠∠=,所以AO 为BAC ∠的角平分线,所以点O 会在BAC ∠的角平分线上) 证明: PA =PA ,PN =PM ,90PNA PMA ∠∠?== PNA PMA ∴???(斜边直角边定理) AN AM ∴= ①

线面角的计算方法

教师姓名 余永奇 学生姓名 洪 懿 上课时间 2014.11.15 辅导学科 数学 学生年级 高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线面角,二面角的计算方法(文科) 本次学生 课时计划 第(10)课时 共(60)课时 教学目标 线面角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线面角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线面角的计算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上次作业完成情况(%) 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并讲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二.回顾上次课辅导内容 三.知识回顾,整体认识 1、本章知识回顾 (1)空间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 (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 (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2、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二)整合知识,发展思维 1、刻画平面的三个公理是立体几何公理体系的基石,是研究空间图形问题,进行逻辑推理的基础。 公理1——判定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的依据; 公理2——提供确定平面最基本的依据; 公理3——判定两个平面交线位置的依据; 公理4——判定空间直线之间平行的依据。 2、空间问题解决的重要思想方法:化空间问题为平面问题; 3、空间平行、垂直之间的转化与联系: 平面(公理1、公理2、公理3、公理4) 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直线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 平面与平面平行

4、观察和推理是认识世界的两种重要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典型例题: 线面夹角的计算 例1(2014浙江高考文科20题)如图,在四棱锥A-BCDE 中,平面ABC ⊥平面BCDE ,∠CDE=∠BED =90°,AB=CD=2, DE=BE=1,AC=2. (Ⅰ)证明: AC ⊥平面BCDE ; (Ⅱ)求直线AE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例2(2013浙江,文20)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AB =BC =2,AD =CD =7,PA =3,∠ABC =120°,G 为线段PC 上的点. (1)证明:BD ⊥平面APC ; ( 43 3 ) (2)若G 为PC 的中点,求DG 与平面APC 所成的角的正切值;(3)若G 满足PC ⊥平面BGD ,求PG GC 的值.(3/2) 直线与直线垂直 直线与平面垂直 平面与平面垂直

线面角与面面角复习讲义

线面角与面面角复习讲义 一、知识与方法要点: 1.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就是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求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到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即确定过斜线上一点向平面所作垂线的垂足,这时经常要用面面垂直来确定垂足的位置。若垂足的位置难以确定,可考虑用其它方法求出斜线上一点到平面的距离。 2.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求二面角大小的关键是找到或作出它的平面角(要证明)。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经常要用三垂线定理,关键是过二面角的一个面内的一点向另一个面作垂线,并确定垂足的位置。若二面角的平面角难以作出,可考虑用射影面积公式求二面角的大小。 3.判定两个平面垂直,关键是在一个平面内找到一条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直线。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是: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二、例题 例1.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为C1D1中点. (1)求证:AC1⊥平面A1BD. (2)求BM与平面A1BD成的角的正切值. 解: (1)连AC, ∵C1C⊥平面ABCD,∴C1C⊥BD. 又AC⊥BD,∴AC1⊥BD. 同理AC1⊥A1B ∵A1B∩BD=B.∴AC1⊥平面A1BD. (2)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连AD1,AD1交A1D于E,连结ME,在△D1AC1中,ME∥AC1, ∵AC1⊥平面A1BD.∴ME⊥平面A1BD.

连结BE ,则∠MBE 为BM 与平面A 1BD 成的角.在Rt MEB ? 中,122 AC ME a ==, BE == ,∴tan 2ME MBE BE ∠==. 例2.如图,把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以斜边AB 为轴旋转, 使C 点移动的距离等于AC 时停止,并记为点P . (1)求证:面ABP ⊥面ABC ; (2)求二面角C-BP-A 的余弦值. 证明(1) 由题设知AP =CP =BP . ∴点P 在面ABC 的射影D 应是△ABC 的外心, 即D ∈AB .∵PD ⊥AB ,PD ?面ABP , 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面ABP ⊥面ABC . (2)解法1 取PB 中点E ,连结CE 、DE 、CD . ∵△BCP 为正三角形,∴CE ⊥BD . △BO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E ⊥PB .∴∠CED 为二面角C-BP-A 的平面角. 又由(1)知,面ABP ⊥面ABC ,DC ⊥AB ,AB =面ABP ∩面ABC , 由面面垂直性质定理,得DC ⊥面ABP .∴DC ⊥DE .因此△CDE 为直角三角形. 设1BC = ,则CE =,12DE = ,1 cos DE CED CE ∠===.

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知识点及练习

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专题 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我们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 2.角的取值范围:090θ<≤?; 垂直时,异面直线当b a ,900=θ。 例1.如图, 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3,4,5,4AC BC AB AA ==== ,点D 为AB 的中点 求异面直线1AC 与1B C 所成角的余弦值 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1. 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叫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2.角的取值范围:? ? ≤≤900θ。 例2. 如图、四面体ABCS 中,SA,SB,SC 两两垂直,∠SBA=45°, ∠SBC=60°, M 为 AB 的中点, 求(1)BC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 (2)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B M H S C A _1 _A

一、 二面角: 1.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 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2. 二面角的取值范围:? ? ≤≤1800θ 两个平面垂直:直二面角。 3.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常用方法有六种: 1.定义法 :在棱上取一点O ,然后在两个平面内分别作过棱上O 点的垂线。 2.三垂线定理法:先找到一个平面的垂线,再过垂足作棱的垂线,连结两个垂足即得二面角的平面角。 3.向量法:分别作出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由向量夹角公式求得。二面角就是该夹角或其补角。 二面角一般都是在两个平面的相交线上,取恰当的点,经常是端点和中点。 例3.如图,E 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CC 1的中点,求 (1)二面角111D C A 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2)平面AB 1E 和底面C C BB 11所成锐角的正切值. A 1 D 1 B 1 C 1 E D B C A

高考数学线线角与线面角复习

第5课时线线角与线面角 ?要点·疑点·考点 ?课前热身 ?能力·思维·方法 ?延伸·拓展 ?误解分析

要点·疑点·考点 1.线线角 (2)范围:?? ? ??20π,(1)定义:设a 、b 是异面直线,过空间任一点O 引,则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 b a '',a 'b b a ////',

2.线面角 (3)范围:?? ????20π,(1)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2)若直线l ⊥平面α,则l 与α所成角为直角 若直线l ∥平面α,或直线l 平面α,则l 与α所成角为0° ?

(4)射影定理:从平面α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 垂线段和斜线段中: ①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 段也较长; ②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的射 影也较长; ③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都短 (5)最小角定理: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这条斜 线和平面内过斜足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的最小 的角. 返回

2. 相交成90°的两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所成的角分别是30°与45°,则这两条直线在该平面内的射影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 (B) (C) (D) 332336261. 平面α的斜线与α所成的角为30°,则此斜线和α内所有不过斜足的直线中所成的角的最大值是( )(A)30°(B)60°(C)90°(D)150° 课前热身 C C

3.如图,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与正方形ABEF所 在的平面成60°的二面角,则异面直线 AD与BF所 成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___. 4 2

空间中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成法原理与求法思路教学资料

空间中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成法原理与求 法思路

D B A C α 空间中的夹角 福建屏南一中 李家有 QQ52331550 空间中各种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2 ,0(π。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一般方法是通过平行移动直线,把异面问题转化为共面问题来解决。 具体步骤如下: ①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择在特殊的位置上; ②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的角; ③利用解三角形来求角。简称为“作,证,求” 2、线面夹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2 ,0[π。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用的是射影转化法。 具体步骤如下:(若线面平行,线在面内,线面垂直,则不 用此法,因为角度不用问你也知道) ①找过斜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 ②连结垂足和斜足,得出斜线在平面的射影,确定出所求的 角; ③把该角置于三角形中计算。 也是简称为“作,证,求” 注: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它和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的最小角,即若θ为线面角,β为斜线与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角,则有θβ≤;(这个证明,需要用到正弦函数的单调性,请跳过。在右图的解释为 BAD CAD ∠>∠)

) 2.1确定点的射影位置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斜线上任意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必在斜线在平面的射影上; ②如果一个角所在的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 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在这 个角的平分线上; 已知:如图,BAC ∠在一个平面α内, ,,PN AC PM AB PN PM ⊥⊥且=(就是点P 到 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过P 作PO α⊥(说明点 O 为P 点在面α内的射影) 求证:OAN OAM ∠∠= (OAN OAM ∠∠=,所以AO 为BAC ∠的角平分线,所以点O 会在BAC ∠的角平分线上) 证明:PA =PA ,PN =PM ,90PNA PMA ∠∠?== PNA PMA ∴???(斜边直角边定理) AN AM ∴= ① (PO NO MO PN PM α⊥??=?? 斜线长相等推射影长相等)= O AN AM AO AO AMO ANO NAO MAO OM N ???????∠∠??? ==== 所以,点P 在面的射影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 ③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角的两边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一条直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复习课——线面角的三种常见求法》教案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复习课(2) ——线面角的三种常见求法一、教学内容解析 新课标立体几何内容较大纲教材变化大,三垂线及其逆定理作为阅读教材,对于有关线、面的垂直的求解方式方法带来很大的改变,对求解二面角及线面角的方式方法也带来很大的改变。对我校大部分学生而言,二面角求解要求属于了解层次,斜线与平面角所成的角属于理解与掌握层次,“求解线面角”变成我校学生学习立体几何有关角的计算最难的一个问题。特别是教材中对线在平面上的射影这一概念比较弱化,点面距离的概念在教材中已经退化,我校学生学习线面角主要方法就是定义法。那如何化解难点,使学生能够有条不紊的找出线面角并求解,成为这堂课的重中之重。 二、教学目标设置 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识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能够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找出已知平面的垂线从而找出线面角,能够利用向量法和等体积法帮助求解线面角。 2、过程与方法: (1)空间想象能力:认识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遵循从实图和简单的几何体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 (2)转化的思想方法:在二维与三维空间的转化及线面角与线线角的转化过程中,体现出转化的思想方法。 (3)逻辑思维与运算能力:通过对线面角大小的求解,加强算中有证,以证助算,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生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偏文”,尤其是女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弱,拿到立体几何题恨不得道道用向量法求解,因而忽视了定义法的重要性。学生在寻找线面角的过程中往往毫无头绪无从下手,缺少应有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不喜欢或不擅长添加复杂的辅助线帮助找角和证明。本节课旨在打开他们的解题思路,将求解过程规范化,有序化,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他们求解立体几何有关角的计算能力。 四、教学策略分析 由于这是一节复习课,所以我选择在前一节课留给他们一道简单而又经典的线面角问题,让他们自由发挥,各尽所能。然后,我挑选几位同学的做法,就他们的解题思路予以细节上的纠正和方法的总结。再之后,留给他们大段的思考整理时间,并给予一道类似但难度有所上升的题目交给他们再次求解,要求尽量用三种方法解答出来。整节课堂基本由学生们自己回忆,自己思考,自己讨论和总结。当然,线面角的方法复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不断地润色和努力。 五、教学过程 前情提要:

线面角与面面角同步练习题(1)

线面角与面面角同步练习题 1.设集合A 、B 、C 分别表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则 (A)A=B=C (B)A=B ?C (C)A ?B ?C (D) B ?A ?C. 2.已知平面?的一条斜线a 与平面?成?角,直线b ??,且a,b 异面,则a 与b 所成的角为 A .有最小值?,有最大值2π B .无最小值,有最大值2 π。 C .有最小值?,无最大值 D .有最小值?,有最大值???。 3.∠ACB=90ο在平面α内,PC 与CA 、CB 所成的角∠PCA=∠PCB=60o ,则PC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 . 4.平面α与直线a 所成的角为3π,则直线a 与平面α内所有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 . 5.有一个三角尺ABC,∠A=30ο, ∠C=90ο,BC 是贴于桌面上,当三角尺与桌面成45ο角 时,AB 边与桌面所成角的正弦值是 . 6.正三棱锥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为arctan 22,则它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 7.如图在正方体AC 1中, (1) 求BC 1与平面ACC 1A 1所成的角; (2) 求A 1B 1与平面A 1C 1B 所成的角. 8.如图,把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以斜边AB 为轴旋转,使C 点移动的距离等于AC 时停止,并记为点P .(1)求证:面ABP ⊥面ABC ;(2)求二面角C-BP-A 的余弦值. 9.A 是△BCD 所在平面外的点,∠BAC=∠CAB=∠DAB=60°,AB=3,AC=AD=2. (Ⅰ)求证:AB ⊥CD ; (Ⅱ)求AB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余弦值. 10.正四面体ABCD 中,E 是AD 边的中点,求:CE 与底面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 11.如图所示,已知PA ⊥面ABC ,,PBC ABC S S S S ??'==,二面角P BC A --的平面角为θ,求证:S S '=?θcos 12.设A 在平面内的射影是直角三角形BCD 的斜边BD 的中点O ,1,2AC BC CD === 求(1)AC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大小;(2)二面角A BC D --的大小; (3)异面直线AB 和CD 所成角的大小。 13.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1,'B C BC O '=I ,求:(1)AO 与A C ''所 成角; (2)AO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切值;(3)平面AOB 与平面AOC 所 成角 O E D C F B A D C B P A A C B

空间中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成法原理与求法思路

D B A C α 空间中的夹角 空间中各种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2,0(π 。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一般方法是通过平行移动 直线,把异面问题转化为共面问题来解决。 具体步骤如下: ①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择在特殊的位置上; ②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的角; ③利用解三角形来求角。简称为“作,证,求” 2、线面夹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2,0[π 。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用的是射影转化法。 具体步骤如下:(若线面平行,线在面内,线面垂直,则不用此法,因 为角度不用问你也知道) ①找过斜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 ②连结垂足和斜足,得出斜线在平面的射影,确定出所求的角; ③把该角置于三角形中计算。 也是简称为“作,证,求” 注: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它和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的最小角,即若θ为线面角,β为斜线与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角,则有θβ≤;(这个证明,需要用到正弦函数的单调性,请跳过。在右图的解释为 BAD CAD ∠>∠) ) 2.1确定点的射影位置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斜线上任意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必在斜线在平面的射影上; ②如果一个角所在的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 相等,那么这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 上; 已知:如图,BAC ∠在一个平面α内, ,,PN AC PM AB PN PM ⊥⊥且=(就是点P 到角 两边的距离相等)过P 作PO α⊥(说明点O 为P 点在面α内的射影) 求证:OAN OAM ∠∠= (OAN OAM ∠∠=,所以AO 为BAC ∠的角平分线,所以点O 会在BAC ∠的角平分线上) 证明:Q PA =PA ,PN =PM ,90PNA PMA ∠∠?== PNA PMA ∴???(斜边直角边定理) AN AM ∴= ① (PO NO MO PN PM α⊥??=?? 斜线长相等推射影长相等)= O AN AM AO AO AMO ANO NAO MAO OM N ???????∠∠??? ==== 所以,点P 在面的射影为BAC ∠的角平 分线上。 ③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角的两边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一条直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 上; 已知:如图,BAC ∠在一个平面α内 PAN PAM ∠∠=(斜线AP 与BAC ∠的两边 AB AC ,所成角相等)

高二数学线面角与面面角

高二数学线面角与面面角 高二数学(下)复习讲义(1) 线面角与面面角 一、知识与方法要点: 1.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就是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求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到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即确定过斜线上一点向平面所作垂线的垂足,这时经常要用 面面垂直来确定垂足的位置。若垂足的位置难以确定,可考 虑用其它方法求出斜线上一点到平面的距离。 2.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求二面角大小的关 键是找到或作出它的平面角(要证明)。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经 常要用三垂线定理,关键是过二面角的一个面内的一点向另 一个面作垂线,并确定垂足的位置。若二面角的平面角难以 作出,可考虑用射影面积公式求二面角的大小。 3.判定两个平面垂直,关键是在一个平面内找到一条垂直 于另一个平面的直线。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是: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 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二、例题 例1.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为C1D1中点. (1)求证:AC1⊥平面A1BD.

(2)求BM与平面A1BD成的角的正切值. 解: (1)连AC, ∵C1C⊥平面ABCD,∴C1C⊥BD. 又AC⊥BD,∴AC1⊥BD. 同理AC1⊥A1B ∵A1B∩BD=B.∴AC1⊥平面A1BD. (2)设正方体的棱长为,连AD1,AD1交A1D于E,连结ME, 在△D1AC1中,ME∥AC1, ∵AC1⊥平面A1BD.∴ME⊥平面A1BD. 连结BE,则∠MBE为BM与平面A1BD成的角.在中,,,∴.例2.如图,把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以斜边AB为轴旋转,使C点移动的距离等于AC时停止,并记为点P. (1)求证:面ABP⊥面ABC; (2)求二面角C-BP-A的余弦值. 证明(1)由题设知AP=CP=BP. ∴点P在面ABC的射影D应是△ABC的外心, 即D∈AB.∵PD⊥AB,PD面ABP, 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面ABP⊥面ABC. (2)解法1 取PB中点E,连结CE、DE、CD. ∵△BCP为正三角形,∴CE⊥BD. △BO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E⊥PB.∴∠CED为二面角 C-BP-A的平面角.

线面角的几种求法

线面角的三种求法 河北 王学会 1.直接法 :平面的斜线与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通常是解由斜线段,垂线段,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垂线段是其中最重要的元素,它可以起到联系各线段的作用。 例1 ( 如图1 )四面体ABCS 中,SA,SB,SC 两两垂直,∠SBA=45°, ∠SBC=60°, M 为 AB 的中点,求(1)BC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 (2)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 解:(1) ∵SC ⊥SB,SC ⊥SA, B M H S C A 图1 ∴SC ⊥平面SAB 故 SB 是斜线BC 在平面SAB 上的射影, ∴∠SBC 是直线BC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为60°。 (2) 连结SM,CM ,则SM ⊥AB, 又∵SC ⊥AB,∴AB ⊥平面SCM, ∴面ABC ⊥面SCM 过S 作SH ⊥CM 于H, 则SH ⊥平面ABC ∴CH 即为 SC 在面ABC 内的射影。 ∠SCH 为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 sin ∠SCH=SH /SC ∴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7/7 (“垂线”是相对的,SC 是面 SAB 的垂线,又是面 ABC 的斜线. 作面的垂线常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其思路是:先找出与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然后一面内找出或作出交线的垂线,则得面的垂线。) 2. 利用公式sin θ=h /ι 其中θ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h 是 垂线段的长,ι是斜线段的长,其中求出垂线段的长(即斜线上的点到面的距离)既是关键又是难点,为此可用三棱锥的体积自等来求垂线段的长。 例2 ( 如图2) 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 , AB=3 ,BC=2, A 1A= 4 ,求AB 与面 AB 1C 1D 所成的角。 解:设点 B 到AB 1C 1D 的距离为h, ∵V B ﹣AB 1C 1=V A ﹣BB 1C 1∴1/3 S △AB 1C 1·h= 1/3 S △BB 1C 1·AB ,易得h=12/5 设AB 与 面 A B 1C 1D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h /AB=4/5

复习讲义(1)—线面角与面面角(含答案)

高二数学(下)复习讲义(1) 线面角与面面角 一、知识与方法要点: 1.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就是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求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到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即确定过斜线上一点向平面所作垂线的垂足,这时经常要用面面垂直来确定垂足的位置。若垂足的位置难以确定,可考虑用其它方法求出斜线上一点到平面的距离。 2.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求二面角大小的关键是找到或作出它的平面角(要证明)。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经常要用三垂线定理,关键是过二面角的一个面内的一点向另一个面作垂线,并确定垂足的位置。若二面角的平面角难以作出,可考虑用射影面积公式求二面角的大小。 3.判定两个平面垂直,关键是在一个平面内找到一条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直线。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是: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二、例题 例1.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M 为C 1D 1中点. (1)求证:AC 1⊥平面A 1BD . (2)求BM 与平面A 1BD 成的角的正切值. 解: (1)连AC , ∵C 1C ⊥平面ABCD , ∴C 1C ⊥BD . 又AC ⊥BD , ∴AC 1⊥BD . 同理AC 1⊥A 1B ∵A 1B∩BD=B.∴AC 1⊥平面A 1BD . (2)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连AD 1,AD 1交A 1D 于E ,连结ME ,在△D 1AC 1中,ME ∥AC 1, ∵AC 1⊥平面A 1BD .∴ME ⊥平面A 1BD . 连结BE ,则∠MBE 为BM 与平面A 1BD 成的角.在Rt MEB ?中,122 AC ME a ==, BE ==,∴tan 2ME MBE BE ∠==. 例2.如图,把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以斜边AB 为轴旋转, 使C 点移动的距离等于AC 时停止,并记为点P . (1)求证:面ABP ⊥面ABC ; (2)求二面角C-BP-A 的余弦值. 证明(1) 由题设知AP =CP =BP .

线线角和线面角

线线角和线面角 [重点]:确定点、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 [知识要点]: 一、线线角 1、定义:设a、b是异面直线,过空间一点O引a′//a,b′//b,则a′、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 2、范围:(0,] 3. 向量知识: 对异面直线AB和CD (1); (2) 向量和的夹角<,>(或者说其补角)等于异面直线AB 和CD的夹角; (3) 二、线面角 1、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斜线和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0,). 2、直线在平面内或直线与平面平行,它们所成角是零角; 直线垂直平面它们所成角为, 3、范围: [0,]。 4、射影定理:斜线长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 (1)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也较长; (2)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的射影也较长; (3)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都短。

5、最小角定理:平面的一条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这条直线和平面内过斜足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 6、向量知识 (法向量法)与平面的斜线共线的向量和这个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的夹角<,>(或者说其补角)是这条斜线与该平面夹角的余角. [例题分析与解答] 例1.如图所示,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异面直线BA1与AC所成的角. 分析:利用,求出向量的夹角,再根据异面直线BA1,AC所成角的范围确定异面直线所成角. 解:∵,, ∴ ∵AB⊥BC,BB1⊥AB,BB1⊥BC, ∴ ∴ 又 ∴ ∴ 所以异面直线BA1与AC所成的角为60°. 点评: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关键是求异面直线上两向量的数量积,而要求两向量的数量积,必须会把所求向量用空间的一组基向量来表示. 例2.如图(1),ABCD是一直角梯形,AD⊥AB,AD//BC,AB=BC=a, AD=2a,且PA⊥平面ABCD,PD与平面ABCD成30°角.

如何找出线面夹角和面面夹角

线面角在哪里? 【例题1】如图,已知EA ⊥平面 ABC ,FC ⊥平面 ABC ,△ ABC 是正三角形,D 是 的中点,且 AB =AE =1, CF = 2 (Ⅰ) 求证: AD ⊥平面BCF (Ⅱ)求直线DF 与平面BEF 所成角的正弦值 能否通过观察找到线面夹角。通常来说,要过斜线上一点做面的垂线。那么,问题来了, 点往面上做垂线,垂足如何确定?先看下面的题目,思考一下: 在三棱锥O - ABC 中,三条棱OA 、OB 、OC 两两互相垂直,且OA = OB = OC , M 是 AB 边的中点,则OM 与平面 ABC 所成角的大小是 ______________ (用反三角函数 表示) 分析】一方面,设OA=OB=OC=1,可以通过等体积法只关注点O 到面ABC 的距离: V A - OBC = OA S OBC = OA OC OB = V A -OBC =V O -ABC = d S ABC =13OA 12CM AM =! 就可以得到点O 到面ABC 的距离。 一方面,做出垂面——CB 垂直于 OM ,CB 垂直于OA ,因此CB 垂直于面AOM ,所以, 面 ACB 垂直于面 AOM 。也就说,面 AOM 是面 ACB 的垂面。 A

根据定理两个面垂直,在一个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面。 因此只需在三角形AOM中,过点O做交线AM的垂线即可。 C 那么问题又来了——刚才的例题1 咋整? 过点E 找到面ADF中的垂面,然后在垂面中过点E 做垂面与面ADF交线的垂线,即可。是否有垂面? 面DAF 与面AFC 互相垂直!(怎么证?有没滴办法塞?) 面面夹角在哪里? 【例题2】在60°角的二面角的棱上有两个点A、B、AC、BD分别是这个二面角的两个面 内,且都垂直于AB,若AB=5,AC=3,BD=8,则CD= __________ ? 问题1:什么是二面角?二面角要用“二面角的平面角”来度量。问题2:什么是二面角的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