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大纲

心理学考试大纲
心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

一.识记

1.心理学:现代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他们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科学。他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心理现象,同时也考人的行为,并且探讨心理现象与行为之间的规律性的关系。

2,个体心理的结构:

(一)个体心理

心理过程(认知活动,情绪活动,意志活动)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二)社会心理

3,大脑四爷的各自功能

枕叶:视觉区颞叶:听觉区额叶:躯体运动顶叶:躯体运动

4,科学心理学诞生的年代,奠基人和标志性事件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心理问题。从这以后,心理学脱离了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5,现代心理学的流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1)构造主义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就是分析心里经验的结构,寻找心理的元素,构造主义认为心理的基本元素主要有感觉,意象,情感三类,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有这些元素构成的。而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强调内省的方法,及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依靠人们对自己经验的观察与描述。

二,理解

1,心里的本质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首先肯定人的心里对脑的这个特殊物质的依存性,强调人的心理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及人脑的产物和机能。辩证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心理,意识第二性的观点,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先有物质而后有人的心理,意识。心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从此原理出发,辩证唯物主义正确地阐释了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生理与心理的辩证关系,明确指出:心里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2,大脑两半球的关系是什么?

言语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理论推理;空间知觉功能则主要定位与右半球,该半球负责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

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道德性原则

三,应用

1,心理学为什么要考察人的行为?探讨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人的心理与人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通过直接考察和研究人的行为,可以了解人的心理。心理和行为是不同的,但两者之间又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心理与行为的不同表现在:首先,心里是一种主观的精神活动,而行为则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其次,心里是一种内隐的观念形态,行为则是一种外显得躯体运动和生理变化。心理与行为有密切的联系,心理支配调控行为,行为表现与反馈心理。2,为什么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必须学习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可以描述学生心理状况和发展水平,解释与说明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与问题,预测与控制教育主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

第二章

一,识记

1,感觉知觉的含义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

2,感受性,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感官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可以说是感觉的敏锐程度。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

3,感觉适应,感觉对比,联觉

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而使感觉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

感觉对比:对比是同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器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分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联觉:联觉是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最常见的是色觉所引起的温度感觉。

4,记忆,记忆表象,前摄抑制,倒摄抑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按信息加工理论,记忆就是人脑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它是指过去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

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过程的规律:遗忘过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之后的最初时间遗忘的最快,之后逐渐减慢,最后几乎不在遗忘,即遗忘速度“先快后慢”

5,思维概念及特征,思维的基本过程

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地反应,从信息加工的理论来看,思维是对信息的深入加工改造并使信息重新改组和构建的过程。

特征:概括性间接性

基本过程: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具体化,系统化。

6,想像,幻想

想像:想像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幻想:幻想是一种与人的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像,它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7,情绪与情感的概念及关系,情绪的分类及含义,情感的分类及含义。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有区别有联系。区别表现在,第一,情绪通常指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如饥饿时得到食物的满意,愉快。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如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学习失败带来的沮丧。第二,情绪具有情境性,冲动性,和短暂性。他往往由某种情景引起,一旦发生,冲动性较强,不易控制,而“时过境迁“后,情绪又随之减弱或消失。与情绪相比,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是对人对事物稳定的态度体验。第三,在个体发展和人类进化中,情绪发生早,是人和动物尤其是高等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发生晚,是人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社会性。情绪与情感之间虽有区别,但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情绪总是依赖于情感,人的感情总是通过各种不断变化的情绪得以体现,离开具体情绪人的情感就不会存在和表现。另一方面,情绪依赖于情感。情绪的不同变化一般都受到个人已经形成的社会感情的影响。

情绪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背景。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促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人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人们在感知和欣赏事物时所体验到的有没的感觉。

8,意志,动机斗争的形式和含义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动机斗争:双趋斗争双避斗争趋避斗争

双趋斗争:当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并存的目的,但又不能同时实现时产生的心里矛盾称为双趋斗争。

双避斗争:当一个人遇到两个威胁而都想避开,但又不能全避开时的心理矛盾称为双趋斗争。

趋避斗争:当一个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两种相反的动机时(对既有利则趋之,对己不利则想避之,即既想要又害怕要)的心里矛盾称为趋避斗争。

二,理解

1,感觉的基本规律

感觉包括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觉的适应,感觉对比,联觉,感觉的相互作用。

2,知觉的特征及各自的含义

知觉的选择性:在一定时间内,人总是有选择的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把他们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对他们做出的清晰地反映。这叫做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由不同的部分组成,有不同的属性,但我们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他知觉为一个整体。

知觉的理解性:在感知当前事物的时候,人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

知觉的恒常性: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其知觉对象仍保持相对稳定不变。

, 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征

感觉记忆:又叫瞬时记忆,是指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其印象在大脑中保留一段时间就消失的记忆。

短时记忆:指刺激停止作用后,其信息在头脑中保存一分钟左右的记忆。

长时记忆:指信息保持一分钟以上直至几天,几个月,几年乃至终生的记忆。特点,信息保存时间长,信息容量大,编码方式以意义编码为主。

4,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识记的目的和任务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识记的方法

,5,如何的科学组织复习

及时复习分配复习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动员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活动

6,问题解决包括的阶段

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7,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动机强度思维定势功能固着迁移的作用个性差异

,8,再造想像,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再造想象:要正确理解词与实物标志的意义必须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创造想象:要有创造欲望和动机(首要条件)原型启发积极的思维活动

三,应用

1,挫折后的表现形式和处理的策略

表现形式:消极表现,攻击行为固执行为退化行为白日梦逆反;妥协表现,自我安慰自我整饰推诿

处理策略

情境转移精神宣泄代偿转移心理咨询宽容受挫者

第三章:心理状态

一、识记

1.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所谓选择性是指心理活动的对象和范围。所谓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倾注于被选择的对象的稳定性和深入程度。

2、注意的分类及含义:⑴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⑵随意注意:有预定目地,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⑶随意后注意:事先有目的,几乎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3、注意的特征及含义: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从信息论的观点说,即指在注意点来不及移动的很短的时间(0.1秒)内神经系统所能接受的同时输入的信息量。(注意广度受知觉对象制约,活动者活动任务与知识经验影响)

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的保持在注意对象上。(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可以用一定时间内工作效率的变化表示;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关;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

注意的分配: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一边口颂一首诗,一边写另一首诗。)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的转移与分心不同。)

二、理解

1、不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客观方面:⑴刺激物强度的相对性。⑵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性。⑶刺激物的变化性。⑷刺激物的新异性。主观方面:人本身的主观状态。

2、保持随意注意的条件?

⑴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⑵培养间接兴趣。⑶合理地组织活动。⑷排除外界干扰。

第四章个性心理

一、识记

1.个性的概念、特征

概念: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独特的心理面貌。

特征:⑴个性的独特性⑵个性的相对稳定性⑶c.个性的整体性⑷个性的社会性

2.需要、动机的概念

需要:是个体生理需要和社会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3.气质、性格、能力的概念

能力:就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是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性格:是个人对待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在个性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重要心里生活标志。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及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二、理解

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内容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许多需要,这些需要组成一个有吃呢歌词的系统。其中,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接着是安全的需要、归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处在最高层次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2.气质的类型及特征

心理学习惯上把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谢之、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典型的类型。

胆汁质: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感受性较弱,耐受性、敏捷性、可塑性均可,兴奋比抑制占优势,外向;行为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向性。兴奋而热烈是其主要特色。多血质: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感受性较强,有很强的耐受性、兴奋性、敏感性和可塑性,外向;行为表现为活泼好动、敏捷、反应迅捷,热情、喜欢与人交往,兴趣一变换,具有外倾向性。敏捷而好动是其主要特色。

黏液质: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感受性较弱,敏捷性、可塑性、兴奋性也弱,唯有耐受性强,内向;这种人行为表现为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意外楼、注意稳定,但较难专一,善于忍耐,具有内倾性。箴言而沉默是其主要特色

抑郁质: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感受性较强,耐受性、敏捷性,可塑性和兴奋性均较弱,内向;行为表现较为孤僻、行动迟缓,情绪深刻,善于观察细节,对事物的反应有较高的敏感性,外表温和,常有淡淡的抑郁的面容,多愁善感,具有年内情形。呆板而羞涩是其主要特色。

3.气质、性格、能力的关系

性格与能力的关系1)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性格特征的制约;2)在能力形成发展中相应的性格特征也发展起来。(性格影响能力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能力影响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1)区别:气质先天,性格后天;气质可塑性小,性格可塑性大;气质可以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气质影响到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

第五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一、识记

1.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动力

人的各各发展阶段都具有一些与其他阶段在质上相区别的心理特点,即个体的心里在某个年龄阶段具有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点,叫做心理的年龄特征。

2.第二逆反期出现的时期

青少年分为两个阶段,少年期和青年期。少年期指12-15岁的年龄段,相当于初中教育阶段。青年初期指15-18岁的年龄段,相当于高中教育阶段。青少年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闭锁性、复杂性、动荡性的特点。

二、理解

1.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3)心理年龄特征

2.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P143)

(1)遗传作用

(2)生理成熟的作用

(3)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

3.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在初中生的思维中,丑行逻辑成分易在一定程度上占优势,这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质变,是青少年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逐渐发展;初高中生开始理解事物的一些复杂关系,同时,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思维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3)思维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思维过程本身逐步成为初中生注意、分析和评价的对象。初中生越来越易时代自己的思维过程,并且能对之进行调节

第六章学习心理

一、识记

1.学习、技能、最近发展区

学习:由先前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技能: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联系而形成的趋于完善的智力活动方式和躯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最近发展区:当儿童从事那些他们无法独立应付,但在同班或成人的帮助下能够应对的任务时,他们就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中工作。

2、耶基斯-多德森定律、高原现象、桑代克的学习定律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这是一个反应冬季睡平与工作效率关系的定律。他认为在一定限度内,随着冬季水平的提高,工作效率也随之提高,超过这限度,工作效率随之降低。最佳工作效率的冬季说评为中等,但因工作复杂的程度而略有差异。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只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成长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继续上升。

桑代克的学习定律⑴准备律: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强调学习开始前预备定势的作用。⑵联系吕:指S-R链接得到的练习和使用越多,并伴以奖励,就变得越来越巩固。强调廉洁的应用。

⑶效果律:指一种行为如果引起了积极的后果,那么,这种行为在类似条件下重复出现的肯能行就增加。凡导致满意结果的行为被加强,而带来烦恼的行为则会被削弱或淘汰。

3.学习迁移、迁移的种类

迁移也叫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种类:⑴从迁移的内容上看,迁移可分为知识学习和迁移、技能学习的迁移以及习惯、态度迁移等⑵根据影响的方向的不同,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⑶从迁移的效果方面来看,氛围正迁移与负迁移

4.布鲁纳、奥苏贝儿各自提倡的学习类型

布鲁纳:

奥苏贝儿:

二、理解

1.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是社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2)以接受间接经验为主。

(3)它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

2.如何引导学生做出积极而正确的归因

(1)个人奖惩归因于能力、努力等内因,则增强信心,归因于任务容易或运气好时,则很少产生满意感;将失败归因于内因都能引起更强的情绪体验。

(2)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人应得到更多的奖励。

(3)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受到的评价最低。

3.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⑴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⑵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历史根源——社会学习、最近发展区、认知学徒期、中介学习

⑶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要点——自上而下加工、合作学习、发现学习、自控学习、搭建支架

三、应用

1.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⑴创设问题情境。⑵充分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⑶适当开展竞赛。⑷正确使用表扬与批评。⑸指

导学生对学习结果正确归因。

第七章教学心理

一、识记

1、教师的领导方式:是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行使权力与发挥其领导作用的行为方式。分为:权威专制型,民主交往型,放任自流型。

2、学生的认知方式:主要表现为认知活动中的操作特点,故又称之为认知风格。

二、理解

1、组织课堂纪律的基本做法:⑴搞好课的组织。⑵运用非言语线索予以调控。⑶有选择的强化正当行为。⑷表扬其他同学。⑸有效的运用惩罚。

2、引发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及处置与矫正:

原因⑴人格适应不良⑵寻找注意和地位⑶逃避不愉快的状态和活动⑷过度活动处置与矫正:⑴正确认识问题行为⑵实施行为矫正⑶给予心理辅导⑷4.协调伙伴关系

3、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心理效应及含义:

⑴首因效应:是指最先获得的信息资料对人形成的印象有重要作用。

⑵罗森塔尔效应:是指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报以的期望和热情而使学生出现相应发展的现象。

⑶认知失调效应:是指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需要维持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倘若在人们的观点或信念中表现出不一致,就会产生认知。

⑷蔡加尼克效应:是指人们对未完成的工作的记忆优于已完成的工作的记忆的现象。

⑸反馈效应:是指学习者需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这种了解又会起到强化作用,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4、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不存在单纯的某种智力和达到目标的唯一方法,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发掘各自的大脑资源,这种为了达到目的所发挥的各种个人才智才是真正的智力,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人的智力可以分为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社交智力和自知智力七种智力,后来又在其模型中加入了第八种智力—自然智力。

第九章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一、识记

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化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2、品德:是道德的个体化,它是指道德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3、观察学习:是指儿童的学习不必事事经过直接反应,亲身体验强化,而只需要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社会环境中的行为,从他人形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体验学习。

二、理解

1、皮亚杰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

第一阶段:他律道德阶段:从结果判断好坏,以外部权威判断且权威不可更改。

第二阶段:自律道德阶段:从意图动机判断好坏,根据自己的原则判断。开始以动机作为道德判断的依据,认为公平的行为都是好的。

2、柯尔伯格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

⑴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⑵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⑶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第六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3、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

三、应用

1、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因素?

⑴社会文化的影响。⑵家庭因素的影响。⑶学校与群体的影响。⑷人格因素与学生品德发展。

2、如何矫正学生品德不良行为?

⑴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消除疑惧心理。⑵了解不良行为的动机。⑶提高道德认识,增强是非感。⑷抓住时机,促成转化。⑸锻炼意志力,巩固良好行为习惯。⑹抓反复,反复抓。

第十章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的定义:指个人生活、适应上所表现的和谐状态,或者说是指一个人没有困扰足以妨碍其心理效能和心理发展的状态。

2、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⑴正视现实,接受现实。⑵正确评价和悦纳自己。⑶接受他人,善与人处。⑷乐观进取,反应适度。⑸智力正常,人格完整。⑹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第十一章心理咨询

1、心理咨询的定义: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知识、理论、技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指导的过程。

2、心理咨询的原则:⑴信赖性原则。⑵整体性原则。⑶指导性原则。⑷差异性原则。⑸保密性原则。⑹矫正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普通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2014修订)

《普通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 418003、418004 学分: 3学分、3学分 总学时:96学时理论学时:85;实验学时:11;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考试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考试目标和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关于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和人的心理活动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等主要理论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掌握”、“运用”三个层次。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在基本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运用,指学生能较为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它们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发展历史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心理现象;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三、心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二、科学的态度与方法;三、具体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二、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派别;三、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和发展方向 要求考生能: 1.简述心理学的渊源与发展; 2.阐述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3.描述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畴; 4.辨析心理学的不同研究方法。 思考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 3.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基本的任务是什么?研究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它们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5.心理学的研究有哪几种主要的类型?每种研究有什么特点? 6.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7.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简要说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一节脑的进化 一、神经系统的发生;二、动物的神经系统进化 第二节神经元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二、神经冲动的传递;三、神经回路 第三节神经系统 一、周围神经系统;二、中枢神经系统;三、大脑的结构与机能;四、神经系统的发育 第四节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一、定位说;二、整体说;三、机能系统学说;四、模块说 第五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一、什么是内分泌腺;二、内分泌腺的分类与机能;三、神经-体液调节 要求考生能:1.了解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了解神经信号的传导过程; 3.了解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4.了解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对心理现象的影响。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含义: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三.心理学流派: 1.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构造主义: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3机能主义: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4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认为人的知觉经验虽然起源与分离零散的外在刺激,但人所得到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 5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将当时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出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6.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详见书P11\12\14) 7.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8.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 第三章 行为动力 一.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详见书P68) 三.动机的含义: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四.动机冲突的主要种类(详见书P78) 五.动机与行为效果(详见书P78) 六.归因理论主要内容(P83) 第四章 认知过程 一.注意的特征:稳定性(时间特征)、广度(注意范围)、分配(指向不同对象)、转移(根据新的任务转移注意) 二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后像: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像。 三.知觉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四.记忆的过程: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前提、输入)、保持(中间环节)、再认或回忆(提取、恢复)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五.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详见书P126) 环境→感觉记忆(输入、暂时存储)→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 ↓ 信息丧失 信息丧失 复述 提取

心理学自考名词解释必考内容

心理学自考历年真题概念 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明确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言语沟通是指人们运用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传递思想、情感、观念和态度,达到沟通目的的过程。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流体智力是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 社会性发展主要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适合于自己生活的社会情境的人格,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感觉记忆中经过进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时间短、容量有限。 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性规律,或从一般原理推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 日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 程。 认知发展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发展,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等的发展。 心理健康(广义)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指人的心理内容完整,协调统一,即人的知情意行完整统一满足社会的需要。 道德感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做出评价时锁产生的情感体验。 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聚合思维是指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关键期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以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 最容易形成,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这个关键的“好时机”就是“关键年龄”或“关键期” 。

2019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新东方在线 Ⅰ.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 心理学导论约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 实验心理学约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心理学导论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普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普通心理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及知识要点;(2)了解普通心理学发展趋势。 (二)能力目标:(1)掌握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的研究方法;(2)具备进行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3)形成较强的研究意识以及勇于探索创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四、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教学时间为一学年,总学时为102课时,平均每周2-4学时(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第二学期每周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共92课时,实验10课时。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1、教师讲授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览表(详表)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精编版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何为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的心理:包括认知、动机、情绪和人格,以及团体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等等。 心理学源于西方哲学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以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哲学。而西方哲学则发展自两千多年的古希腊。到19世纪末,生物科学的发展让心理学脱离了哲学,并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学开始被界定为科学的范畴。 第一次使用Psychologia 心理学的英文“Psychology”,有古希腊的“psyche”与“logos”两个词演变而来,意识分别为“灵魂”、“讲述”,连在一起称为“心理阐述心灵”。 1502年,塞尔维亚人马如立克首次用psychology这个词发表讲述大众心理的文章。这是有记载的心理学这一术语的最早用处。 第一个心理学实验 公元七世纪,古埃及的一个国王为了证明埃及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把两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带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供他们吃饭饮水却不允许与他人交流。国王认为,等孩子长大发出的第一个音节一定是人类祖先的语言。他希望这个音节属于埃及语言。事与愿违,孩子们发出的第一个音节与埃及语言根本无关。国王伤心无比。 这是人类历史上,有记载最早的心理学实验,虽然失败了,但还是说明前人栽探寻人类自己的道路上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

心理学与行为的关系 行为异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心理支配着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心理学也成为研究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深受其他学科的影响 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心理学分为实验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实验心理学是受物理学的影响;精神分析学是受医学的影响;社会学影响产生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什么 心理学研究人以及动物的心理现象,它既研究个体心理学业研究团体心理、社会心理。 时刻都在发生的心理活动 不论我们自己有没有察觉。心理活动无时不刻不在发生。我们每天睁着眼睛的时候,它都切切实实的发生着。我们每天与人打交道时,有的人会让你高兴,有的人会让你郁闷,这都是一种心理体验;我们觉得饿了、心情愉悦了等等也都是心理活动的各种体验。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这些心理活动是如何发生的。 心理活动分为外在和内在两种,外在的个性心理可以被直接观察到,包括语言、动作、表情等,内在心理活动不能直接被观察,但通过某种途径可以间接的观察到,如认知、情绪、意志和人格等。所有的心理过程都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 人有各种不同的“笑”:微笑,幸福的笑,苦涩的笑,痛苦的笑,奸诈的笑,艰难的笑,得意的笑,神秘的笑等等。尽管笑的内容、笑的方式都有不同的地方,但都是属于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心理学正是通过观察人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以此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

学校心理学大纲

[06058] 学校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二年一月 指定用书:《学校心理学》,林崇德、辛涛、邹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参考书:1.邓明昱、郭念峰:《咨询心理学》,中国科技出版社,1992 2.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刘翔平:《学校心理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 Ⅰ.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学校心理学》是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的考试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检验考生对学校心理学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及应用能力。 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心理学应用和服务于青少年学生的具体表现。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学校心理学是顺应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设置的。本课程强调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注重对考生在基本理论、方法和能力上的培养。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掌握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技术,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常见问题,了解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以及行为矫正和训练的方法。 Ⅱ.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应理解学校心理学的实质,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了解学校心理学的缘起以及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理解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难点是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一)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性质 (二)学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缘起 (一)社会问题 (二)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 (三)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 (四)危机期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二)学校心理学在学校里所扮演的角色 第四节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一)普通心理学是学校心理学的基础

北师大心理学考研大纲及参考教材

北师大心理学院2015年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 一、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5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由各招生单位根据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指导性考试大纲自行命制,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300分。 考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相关心理学概念、实验与实践结合的深入论述。 四、考试内容 考试分为《心理学导论》、《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五部分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学心理学 5.精神分析 6.人本主义心理学 7.认知心理学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神经元 2.突触 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 (三)脑机能学说 1.定位说 2.整体说 3.机能系统说 4.机能模块说 三、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种类 3.意识的功能 4.睡眠与梦 (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功能 3.注意的种类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

《个性心理学》,高玉祥著 自学考试大纲

《个性心理学》,高玉祥著自学考试大纲 指定用书:《个性心理学》,高玉祥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2 版。 一、课程性质、设置目的和基本要求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个性是决定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个性心理学就是研究这一动力组织的决定因素,有关的理论和规律,发展过程、结构、动力学特点和个性过程的一门科学。个性心理学是一门基础课,它是儿童心理学、教学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卫生和治疗、特教心理学等等心理学科的基础,个性心理学是心理学教学课程中的核心课程。 设置个性心理学课程的目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个性心理学的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个性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规律、本学科发展的历史、今后研究的动向。要求学生掌握个性判断的方法和使用,以及个性对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和意义,即个别差异的作 用,培养学生研究和分析个性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要求学生: 1.首先要求学生掌握个性心理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地位、研究对象以及基本 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术语。 2.掌握个性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掌握本学科的经典研究和实验。 3.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将个性心理学原理应用于实践的知识和方法,以及它在各个相关领域发挥的影响及其应用。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1.个性心理学是心理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它与各门应用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是心理卫生、医学心理学、心理治疗与咨询、变态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妇女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消费与广告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宣传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等课程的基础。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 (初等教育专业) 教育科学学院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指导思想 基础心理学是我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 专科生较好学完基础心理学课程后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二、命题的原则 (1)重点考察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心理现象的实质,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等内容。 (2)考试命题应该覆盖指定教材的各章内容,既全面考核,又要突出重点。 (3)试卷含有认知能力各个层次的题目,并着重考核应用能力。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体是:识记占20%,理解占40%,应用占40%。 (4)试卷难易适度。 题目难易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即:易、较易、较难、难。 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体是:易占20%,较易占25%, 较难占40%,难占15%。 试题认知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概念,在各个认知能力层次中都可 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在命题中是二者兼顾,统筹安排。 (5)各个试题彼此独立,某试题不会替其他试题作答或成为暗示其它试题答案的线索。 三、考试对象: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 四、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20分钟 (三)题型比例:名词解释约12% 填空约10% 选择题约15% 判断说明题约12% 简答题约25% 论述题和实例分析题约26% 五、考试参考用书:梁宁建主编:基础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6月第1版。

第二部分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考核知识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心理的主要研究方法。 3、心理学发展历史上的主要理论派别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二、考核要求 1 、识记:心理过程、个性、主要理论派别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2、理解掌握: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方法。 3、综合应用:分析说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一、考核知识点 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基本的活动方式、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及其规律。 2、内分泌系统在调节人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作用。 二、考核要求 1、识记:神经系统的构成和作用,神经元的结构和作用,神经兴奋方式,反射、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信号系统、消退抑制、分化抑制。 2、理解掌握:大脑皮层的结构及功能 3、综合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考核知识点 1、意识、自我意识和注意这三个概念及其特点 2、注意的功能。 3、注意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注意的品质。

同等学力心理学考试大纲目录-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的基本结构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二)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心理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 2.客观事物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3.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4.人的心理具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特点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描述研究 1.自然观察法 2.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二)相关研究 (三)实验研究 (四)其他研究方法 三、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一)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二)行为主义的研究 (三)精神分析的研究 (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神经系统的细胞及其功能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1.神经元 2.神经胶质细胞 (二)神经冲动的传递 1.什么叫神经冲动 2.神经冲动的电传导 3.神经冲动的化学回路 (三)神经网络 二、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一)大脑的结构 (二)大脑的皮层的分区及机能 1.初级感觉区 2.初级运动区 3.言语区

4.联合区 (三)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优势 (四)鲁利亚关于脑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 第三章感觉 一、感觉的心理物理学研究 (一)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三)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1.对数定律 2.幂定律 二、视觉 (一)视觉的传导机制与中枢机制 1.视觉的传导机制 2.视觉的中枢机制 (二)色觉及其理论 1.什么是颜色 2.色觉理论 (三)几种重要的视觉现象——视觉的空间因素和时间因素 1.视觉对比 2.边界突出与马赫带 3.视觉适应 4.后像 三、听觉 (一)听觉基本现象 1.音高 2.音响 3.声音的掩蔽 (二)音高听觉理论 1.频率理论 2.位置理论 第四章知觉 一、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二)知觉的整体性 (三)知觉的理解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1.形状恒常性 2.大小恒常性 3.明度恒常性 4.颜色恒常性 二、空间知觉 (一)形状知觉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资料竞赛题目

心理学知识竞赛题目 1.心理学是研究(D)的科学 A心理过程B心理状态 C心理特征D心理现象 2.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A) A学校教育B遗传C社会D实践活动 3.判断一种行为是属于正常还是变态,首先必须考虑以下哪个要素(D) A家庭B职业C信仰D文化 4.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是属于下面哪一种心理障碍(D) A恐怖症B一般性焦虑障碍 C抑郁症D强迫症 5.在心理治疗中,病人对心理医生产生的情绪依恋被称为(D) A自由联想B显相联想C阻抗D移情 6.下列哪一种治疗中最强调角色扮演(A) A心理剧B意识训练C家庭治疗D交朋友 7.当你身边大多数人选择某种东西时,你常不自觉的做出相同的行为,这一心理现象称作(C) A刻板印象B社会吸引C从众D服从 8.当你进入一个黑暗的房间时,开始感觉眼前一片漆黑,但过一段时间后,你便可以看见周围的一切,这叫什么心理现象(B) A明适应B暗适应C色弱D视觉后像 9.下述关于人格的描述哪一个最为准确?(D) A人格稳定性受到性别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B在整个成人期,人格在整体上会发生系统性改变 C在青春期后,人格保持非常稳定 D成人期人格兼有稳定和变化两重特征 10.心境具有(A)的特点 A弥散性B集中性C短暂性D突发性 11.考试焦虑主要属于(A)方面的问题 A情绪B气质C性格D行为 12.下述关于精神分裂症发病期的描述哪一个是最为准确的?(C) A当该病出现于年龄较大的人中症状会更严重一些 B发病的高峰期在中年或成年期后期(45岁以后) C常常出现于青春期或成年人早期 D在各个年龄组出现的概率均等 13.下列陈述不能增强挫折承受力的是:(A) A避免类似情境B总结经验教训 C调节抱负水平D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4.(C)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A联想B幻想C想象D错觉 15.追求完美、自尊心脆弱、控制欲望强、自视甚高、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的是(C)

秘书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秘书学(050104)专业(独立本科段) 秘书心理学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 5007)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二○○九年十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秘书心理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秘书学专业的必考课程,它是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秘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及其应用能力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秘书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秘书个性心理论。重点讲授秘书活动中秘书角色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如秘书的角色特征、个性心理、欲望要求、智能结构、价值倾向等。第二部分是秘书交往行为论。重点讲授秘书的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公关行为、工作激励等。设置此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秘书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的揭示,既有利于领导充分尊重秘书工作的特殊规律,并根据心理学中的性格、气质的互补性原则,对秘书人员进行合理安排与搭配,推动秘书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有利于秘书人员加强自身的心理调节和心理保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 秘书心理学与秘书学、心理学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学习秘书心理学,既要借助秘书学的理论与方法,如观察法、统计法等;又要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如心理观察法、心理测量法等。学习秘书心理学要坚持两条基本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由了解部分心理到了解心理的整体,直至了解心理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二是实践性原则,秘书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习者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把理论学习同秘书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导论秘书心理学概观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导论学习,了解秘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理论体系,明确秘书心理学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掌握学习秘书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秘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理论体系 (一)秘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二)秘书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节秘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一)秘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秘书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第三节秘书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和研究方法 (一)秘书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二)秘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初等教育专业) 教育科学学院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指导思想 基础心理学是我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专科生较好学完基础心理学课程后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二、命题的原则 (1) 重点考察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心理现象的实质,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等内容。 (2) 考试命题应该覆盖指定教材的各章内容,既全面考核,又要突出重点。 (3) 试卷含有认知能力各个层次的题目,并着重考核应用能力。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体是:识记占20%,理解占40%,应用占40%。 (4)试卷难易适度。 题目难易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即:易、较易、较难、难。 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体是:易占20%,较易占25%,较难占40%,难占15%。 试题认知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概念,在各个认知能力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在命题中是二者兼顾,统筹安排。 (5) 各个试题彼此独立,某试题不会替其他试题作答或成为暗示其它试题答案的线索。 三、考试对象: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 四、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20分钟 (三)题型比例:名词解释约12% 填空约10% 选择题约15% 判断说明题约12% 简答题约25% 论述题和实例分析题约26%

五、考试参考用书:梁宁建主编:基础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第二部分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考核知识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心理的主要研究方法。 3、心理学发展历史上的主要理论派别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二、考核要求 1、识记:心理过程、个性、主要理论派别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2、理解掌握: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方法。 3、综合应用:分析说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一、考核知识点 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基本的活动方式、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及其规律。 2、内分泌系统在调节人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作用。 二、考核要求 1、识记:神经系统的构成和作用,神经元的结构和作用,神经兴奋方式,反射、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信号系统、消退抑制、分化抑制。 2、理解掌握:大脑皮层的结构及功能 3、综合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一、考核知识点 1、意识、自我意识和注意这三个概念及其特点。

贵州师范大学考研717 普通心理学考试大纲

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初试) (科目:717普通心理学)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基础心理学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普通心理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心理学研究任务与对象、人的信息加工、行为调节与控制、心理特性、活动与发展,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四)试卷样题 1、单选题 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A. 詹姆斯 B. 斯金纳 C. 华生 D. 冯特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故本题选D。 2.性格结构包括的特征有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 性格的理智特征 C. 性格的情绪特征 D. 性格的意志特征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性格特征的理解和掌握。性格特征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的意志特征。故本题选ABCD。 3. 简答题: 什么事注意?举例说明注意的品质。 【答案要点】 (1)定义: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品质:注意稳定性;注意转移;注意分配。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注意含义及品质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时,将注意的含义准确表述出来,然后把注意的四个品质表述出来。此

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

(0398)《心理学》复习大纲、样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说明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教材李红、张仲明主编的《心理学》教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为编写考试大纲的依据。标准答案以及各种相关提法以本教材的提法为准。在考试中,本着既考查基础知识,又考查理解和运用、分析、解决能力的原则编制考试大纲。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分布 第三部分考核要求

第一章绪论 [考核要求] ●识记: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无意识,个性,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反应变量,观察法,晤谈法,问卷法,测验法,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个案研究法。 ●理解:心理现象的特点;从历史发展角度来分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的关系;认知过程、意志过程、情绪过程的关系;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当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生理机制;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重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系统分析;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及各研究取向的基本观点。 第二章感知觉 [考核要求] ●识记:感觉,知觉,错觉,瀑布效应,诱导运动,自主运动、PHI现象,Tau效应、Kappa效应,结构级差,知觉的整体性,联觉,感受性,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感觉后象,感觉对比,感觉的相互补偿。 ●理解:感觉的信息加工过程;感觉的基本规律;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之间的关系;知觉的特点;知觉的信息加工过程;知觉的基本规律;知觉组织的规律;视空间知觉的规律;听空间知觉规律;时间知觉的规律;空间知觉的规律;错觉的种类;错觉的形成原理; ●重点:利用感觉和知觉规律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心理现象。 第三章记忆 [考核要求] ●识记: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图像记忆,声象记忆,复述,组块化,遗忘,痕迹衰退

2017年考研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7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 心理学导论约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 实验心理学约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心理学导论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心理学 5.精神分析 6.人本主义心理学 7.认知心理学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动物及人的心理,以人的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心理现象的结构: 1.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觉、思维、想象、记忆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2.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开展学生异常的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心理学产生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 1. 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法国 17世纪唯理论(笛卡尔)、英国 17-18 世纪经验论(洛克、霍布斯) 2. 实验生理学的影响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 年,【德国】冯特在德国 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因此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西方主要 心理学流派: 1.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激情状态三种元素;主 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强调心理学的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 2. 机能主义心理学——【美】詹姆士、杜威、安吉尔——主张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 的;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 3. 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华生《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1920s-1950s 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 4. 格式塔心理学 / 完形心理学——【德】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的整体性;整体先 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 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弗洛伊德——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6. 人本主义心理学一一马斯洛、罗杰斯:1950s “第三势力”一一重视人格研究,认为人性本善;人有自我意志。 7. 现代认知心理学 /信息加工心理学——奈塞尔《认知心理学》(1967)为标志、【瑞士】皮亚杰——研究信息加工 过程 第二章认知过程 第一节注意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起伏: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注意的分类: 1.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2.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3. 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 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2. 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 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 合理组织活动; 3. 对兴趣的依从性; 4. 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注意的品质: 1.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数目。 2.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征。 3.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4.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第二节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是感觉。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用于度量感受性的高低的值。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阈限低,反之,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两种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对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心理学基础复习提纲

1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脊髓和脑)。 3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就是通过反射活动实现的。 无条件反射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射。无条件反射只能对少数特定的刺激发生反应,具有刻板、固定的性质,是维持生命和延续种族所必需的。 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一切学习的基础一切学习的基础,人和动物出生后所学习的一切行为从生理机制上说都是条件反射。 4高级神经系统的基本过程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兴奋是引发或加强机体活动的神经过程;抑制是制止或减弱机体活动的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是两个对立统一的过程,二者性质相反,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制约,以保证机体活动的完整和统一。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①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有了神经过程的扩散,就能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各种暂时神经联系;有了神经过程的集中,才能形成对刺激物的精确反映。 ②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在大脑皮层上,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的现象,即为诱导。 6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②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7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8个体心理包扩: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9心理过程指人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它揭示了人心理活动的共性。心理过程就其性质与功能来说可以分为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 10个性心理 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倾向性(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是多种心理特征的独特组合,集中反映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