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优选稿

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优选稿
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优选稿

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1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若干个元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适应性

3系统安全:是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的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减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4安全:是指没有超过允许限度的危险,也就是发生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危险没有超过允许的限度。

5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

6安全性:是判断,评价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不发生事故,不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情况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

7系统安全工程:运用科学和工程技术手段辨识、消除或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实现系统安全?包括:危险源辨识,危险性评价,危险源控制

8危险源的危险性评价包括:危险源自身危险性的评价和危险源控制措施效果的评价

9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只要有以下几种:1)用安全能源代替不安全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缓慢地释放能量5)设置屏蔽措施6)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把人与能量隔离7)信息形式的屏蔽【同课后1-5答案一样】

10第一类危险源: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和危险物质称第一类危险源

11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不安全因素称第二类危险源

12两类危险源是怎样共同起作用导致事故发生的:一起事故的发生时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一方面,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也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在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发生时释放出得能量石

导致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

13事故是人们在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伤亡事故: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从事故统计的角度把造成损失工作日达到或超过1天的人身伤害或急性中毒事故称作伤亡事故

工伤事故:在生产区域中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称作工伤事故

14伤害分类:(1)暂时性失能伤害--受伤者或中毒者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或休息可以恢复工作能力的伤害。(2)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导致受伤者或中毒者的肢体或某些器官的功能不可逆丧失的伤害。(3)永久性全失能伤害--使受伤者或中毒者完全残废的伤害。(4)死亡。

15按伤害严重程度把伤亡事故分为3类:(1)轻伤事故--只发生轻伤的事故(2)重伤事故--只发生了重伤但是没有死亡的事故(3)死亡事故--发生了死亡的事故。

16根据一次事故中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情况把事故分为4类:(1)一般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较大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重大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特别重大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7事故次数(计算题)

18为了便于统计、分析、评价企业、部门的伤亡事故发生情况,需要规定一些通用的、统一的统计指标(1)千人死亡率--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2)千人重伤率--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重伤的人数(3)伤害频率--某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工时因工伤事故造成的伤害人数(4)伤害严重率--某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工时因工伤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数(5)伤害平均严重率--受伤者的每人次平均损失工作日数

19伤亡事故管理图(以月份为横坐标,以事故次数为纵坐标,用实线画出管理目标线,用虚线画出管理上限和下限,并标明数值和符号)

20伤亡事故预测包括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预测和事故发生趋势预测

21伤亡事故回归预测(计算)

22灰色系统预测(计算)

23控制危险的安全技术包括: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和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两大类

24常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有: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严格操作程序

25安全技术体系包括(1)本质安全设计(2)安全防护(3)安全操作程序和规程

26评价第一类危险源的危险性时主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1)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2)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3)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4)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

27高处作业: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或2米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为高处作业。

28按坠落高度把不存在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划分为4级:一级2~5米;二级5~15米;三级15~30米;四级30米以上

29按压力容器所承受压力的大小把压力容器分为4类:低压容

器?0.1MPa≤p

windows7的安全策略原理及应用

windows7的安全策略的 原理及应用 姓名:张~班级:~~学号~~~~~~~~~ -----------------------------------------------【摘要】windows7在安全与加密方面相对于以前版本有很大的创新与优化,在安全性与易用性上也有这很大的提高。本文通过对window7对加密,权 限等技术的讨论来了解windows7的安全方面的情况。 【关键词】EFS加密,BitLocker,数字签名 1windows7中的账户 1.1什么是用户账户 如若一台计算机被多个用户使用,则必定会遇到每个用户对自己隐私,重要文件保护的问题,windows7每个用户账户给每个用户一个相对独立的管理与利用空间。每当用一个账户登陆windows7时,将告诉windows7这个账户所拥有的对相应文件与文件夹或者个人首选项(如桌面背景等)管理与使用的权限。通过用户帐户,您可以在拥有自己的文件和设置的情况下与多个人共享计算机。每个人都可以使用用户名和密码访问其用户帐户。 (①windows帮助和支持,什么是用户账户?) 1.2账户类型 Windows7账户类型与前几个版本一样分为三类: 1.标准用户 拥有正常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的用户。 2.管理员 拥有对计算机最高权限,对计算机有完全访问权,可以对计算机做出任何修改。还可以对其他非管理员账户进行管理。 3.来宾(Guest) 临时使用计算机的用户。(可以在管理员控制面板的其他用户管理中禁用)账户的创建(图1-1): 图1-1(创建用户路径) 之后设置用户名密码,完成用户的创建。 1.3账户的管理权限与维护(以管理员账户为例) 1.3.1账户密码管理 长期使用同一个密码增加了密码的被盗率,windows7对此也给出了解决方案:-------------------------------------------------------------------------------【参考】 ①(windows帮助和支持,什么是用户账户?)

提升、运输系统安全风险状况分析

提升、运输系统安全风险状况分析 一、提升系统 1、基本状况 (1)提升机、钢丝绳、尾绳、提升容器(罐笼、箕斗、矿车)、天轮、导向轮、悬挂连接装置均为有生产资质的厂家制造的合格产品。主要提升系统运行良好,不过载,不超载重差运行。 (2)安全保护装置。主、副井提升机保护装置及安全设施,主、副井提升预防事故的主要保护有:防过卷、防过速、限速、减速功能保护、过电流、欠电压、深度指示器失效、闸间隙、主井满仓保护等装置。井架内上端及井底均设有箕斗(罐笼)防过卷缓冲装置及防撞梁,以防止箕斗(罐笼)过卷后撞坏提升设备及井底设施。井架上设有过卷托罐(箕斗)止逆爪等保护装置。 主副井配恒减速液压制动系统,制动系统的油压过压、欠压和油温保护与提升回路闭锁、润滑系统的断油保护、紧急脚踏断电制动保护;主回路与提升信号闭锁,控制回路与信号闭锁,副井安全门与提升信号、罐位闭锁,摇台与罐位、阻车器、提升信号闭锁等。操作台设置有主电源和控制系统多个显示仪表,便于了解提升机运行状况,从而使绞车高速平稳、连续提升。 防过卷保护、防过速保护、限速保护和减速功能保护装置设置为相互独立的双线型式。各种保护已试验调整,动作可靠。 主、副井提升机深度指示器指示准确,设置合理,自动减速(声光警铃)

装置完好。 (3)系统重要部件:主、副井提升机的主轴、天轮轴、钢丝绳和提升容器连接装置经机械探伤检测未发现缺陷,强度与可靠性符合安全要求。摩擦轮、天轮、导向轮的直径同提升钢丝绳中最粗钢丝直径比值主井为3500㎜/2.2㎜(副井3500㎜/2.3㎜)>1200,与钢丝绳直径比值主井97.22,副井92.10均大于90。摩擦轮的绳槽摩擦衬垫磨损深度未超过规定,天轮轮缘无变形、轮辐无弯曲现象,可能伤人的旋转部件和摩擦轮有护栏。 (4)最大提升速度、正常运行加速度、减速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要求。由于主、副井提升速度均大于9.16m/s,按规程要求主、副井都留有过卷高度和过放距离,防过卷缓冲装置,过卷高度和过放距离分别是主井10.2m≥9.71m和副井10.4m≥9.16m。在正常停车位置的0.5m上方设有防过卷行程开关,能有效防止提升容器过卷。 (5)提升机制动装置:提升机的常用闸和保险制动闸为液压盘形制动闸,主副井均为双闸盘制动,设置8付制动单元,主井闸瓦间隙最大为1.2mm≤2mm,副井闸瓦间隙最大为1.2mm≤2mm,闸瓦与闸盘接触面积是71%~83%(主井)和79%~89%(副井)均大于60%,闸瓦、闸盘无油雾及其它影响降低摩擦系数的介质。常用闸和保险闸虽共用一套闸,但其操纵和控制机构是分开的,保险闸能自动发生制动作用,司机不离座位即能操作制动闸。主井保险闸空动时间为0.07-0.19s≤0.3s,副井保险闸空动时间为0.06-0.11s≤0.3s。主、副井制动系统在一级、二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题库

安全系统工程与安全评价 【教学说明】 三个层次由低到高,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内容。 了解:正确理解大纲所列知识的含义、内容并能够应用。 熟悉:对大纲所列知识有较深的认识,能够分析、解释并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掌握:能够综合运用大纲所列知识开展安全评价、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

一、复习重点 第一章概述 1.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掌握) 2.相对安全,本质安全的概念和意义?(掌握) 3.事故的定义?(识记)事故的特点?(理解)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 1.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即事故模式对于人们认识事故本质,指导事故调查、事故分析、事故预防及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有重要作用。 2.事故因果论类型 3.多米诺骨牌理论及其分析 第三章系统安全分析 1.系统安全分析中,安全检查表的编制方法,安全检查表分析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2.根据用途和安全检查表内容,安全检查表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3.预先危险分析(PHA)内容、,等级划分,优缺点、适用范围?

4.预先危险分析(PHA)与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关系? 5.请对某发电厂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依据文件是?)。 6. FMEA概念,故障的概念。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分析步骤,方法特点及适用范围?(应用) 7.简述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步骤、适用范围和特点。 8.事件树与事故树关系 9.事件树定量分析 第四章事故树分析 1. 掌握例题9 2. 掌握例题10 3. 掌握例题11 4. 掌握例题12 第五章系统安全评价 1. 安全评价概念,安全标准分类及理解 2. 安全评价目的、意义,安全评价依据、 3. 安全评价分类,“三同时”与安全评价关系 1)安全预评价是“三同时”的保证。通过安全预评价,可有效地提高工程安全设计的质量和投产后的安全可靠程度;在设计阶段,必须落实安全预评价所提出的各项措施,切实做到建设项目在设计中的“三同时”。 2)安全现状评价可客观地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水平作出结论,使生产经营单位不仅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性,而且明确如何改进安全状况。从而实现建设项目在施工中的“三同时”。 3)安全验收评价是“三同时”的验证。通过安全验收评价,比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建设项目设备、设施及系统进行符合性评价,提高安全达标水平。实现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三同时”。 4. 安全评价原理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四大系统安全评价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四大系统安全评价 井下通风系统评价 该矿山采用机械通风,通风机工作方法为抽出式。主通风机为FS120-35(A)轴流式矿山节能通风机,配套电机功率为30kW,额定风量10-34m3/s,额定风压215.6-931Pa。主通风机经黄石市矿山安全卫生检测检验所2008年7月进行了性能检测,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矿井井下使用的新鲜风自地面由平硐→斜井→水平运输巷→盲斜井→回风平硐自然循环。井下风速、风量和风质符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要求,为矿山安全生产形成了良好的气候条件,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矿山供水排水系统评价 该矿井下开采工程的供水是由井内渗水经沉淀后由地面水池(30m3)经水管送入井内各采掘工作巷和需水点。其水质符合GB5789和TJ36的要求,供水量能够满足井下要求。安装3B33A离心水泵二台,一台生产,一台备用,水泵流量30立方米/时,扬程32m,电机功率为5.5kW,用2寸钢管沿斜井铺设,排至 地表30立方米的水池。日排水量60立方米。 矿山供、排水安全检查表

般矿井主要水仓总容积应能容纳6-8h的 正常涌水量。 程》(GB16423--2006)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轻轻一点,立刻拥有一本安全工具书!收藏本篇文章,方便以后查看 该矿采用JJK—2绞车,电机功率11KW,卷扬能力2000kg,板车容积0.3立方米,一次提升矿石量0.4吨左右。运输能力完全能够满足生产要求。地面产装矿石由一台ZL—50装载机进行装运。 提升运输系统安全检查表:项目检查项目及内容依据标准、规范现场检查结果录 矿山运输系统1、井下运输平巷净宽、净高、坡度、转 弯半径应符合安全运输的需要。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 程》(GB16423--2006) 《采矿设计手册》 基本符合 2、行人的水平运输巷道应设人行道,其 有效净高不小于1.9m,宽度应符合要求 (机车运输的巷道,不小于0.8m;无轨 运输的巷道,不小于1.2m)。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 程》(GB16423--2006) 井下巷道局部人行道宽度和高度 够 3、在水平巷道和斜井中,运输设备之间 以及运输设备与支护之间的间隙,应不 小于0.3m。 BG16424-1996 基本符合 4、水平运输巷道坡度应控制在3-4‰, 且应是重车下坡。 《采矿设计手册》符合 5、坡度30度以下,垂直深度超过90m 和坡度30度以上、垂直深度超过50m的 斜井,应设专用人车运送人员。斜井用 矿车组提升时,严禁人货混合串车提 升。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 程》(GB16423--2006) 符合 6、对提升钢丝绳,除每日进行检查外, 必须每周进行一次详细检查,每月进行 一次全面检查。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 程》(GB16423--2006) 符合 7、提升装置的卷筒缠绕钢丝绳层数,必 须符合规定:盲斜井中专用于升降物料 的或地面运输用的,准许缠绕三层。 GB16423-1966 符合 8、在卷筒里紧固钢丝绳头,应遵守下列 规定: a:卷筒内要设固定钢丝绳的装置,不得将 钢丝绳固定在卷筒轴上; b:卷筒上的绳眼,不许有锋利的边缘和毛 刺,折弯处不得形成锐角,以防钢丝绳 变形; c:卷筒上保留的钢丝绳,必须不少于三 圈,以减轻钢丝绳与卷筒连接处的张 力。 用作定期试验用补充绳,可保留在卷筒 之内或缠绕在卷筒上。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 程》(GB16423--2006) 符合 [ 本日:1 本周

《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考评方式与标准

《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考评方式与标准 一、课程知识要点与考核目标 考核是按照对安全评价知识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的要求,对应考人员进行的实际能力测试。三个层次由低到高,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内容。(一)层次要求 了解:正确理解大纲所列知识的含义、内容并能够应用。 熟悉:对大纲所列知识有较深的认识,能够分析、解释并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掌握:能够综合运用大纲所列知识开展安全评价、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二)课程知识要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总论 知识要点:本章主要讲述了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的基本概念,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的内容与分类,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的发展及现状。 目标要求:了解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现状;熟悉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的目的、意义、内容、分类;掌握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及危险源辩识 知识要点:本章主要讲述了事故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分类、特点和基本特性,系统地介绍了八种事故致因理论,危险源辨识的主要内容,危险源的分类方法和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目标要求:了解常见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思想;熟悉危险源、危险辨识的定义及危险辨识主要内容;掌握事故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基本特性,危险源分类方法及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第三章系统可靠性分析 知识要点:本章主要讲述了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可靠度、故障概率、故障概率密度、失效率以及寿命特性基本概念,系统可靠性框图分析以及串并联系统的分析计算方法,以及表决系统、储备系统等的分析计算过程。 目标要求:掌握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及度量指标;熟知故障发生规律;掌握常见系统可靠性的计算以及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第四章系统安全性分析

系统安全策略

教你怎么设置安全的SOLARIS系统 一、帐号和口令安全策略 1.1更改口令文件、影像文件、组文件的权限 /etc/passwd 必须所有用户都可读,root用户可写?rw-r?r? /etc/shadow 只有root可读?r-------- /etc/group 必须所有用户都可读,root用户可写?rw-r?r? 1.2修改不必要的系统帐号 移去或锁定那些系统帐号,比如sys、uucp、nuucp、listen、lp、adm等等,简单的办法是在/etc/shadow的password域中放上NP字符。还能考虑将/etc/passwd文件中的shell 域设置成/bin/false 1.3修改口令策略 修改/etc/default/passwd文件 MAXWEEKS=4 口令至少每隔4星期更改一次 MINWEEKS=1 口令至多每隔1星期更改一次 WARNWEEKS=3 修改口令后第三个星期会收到快要修改口令的信息 PASSLENGTH=6 用户口令长度不少于6个字符 二、用户授权安全策略 2.1移去组及其他用户对/etc的写权限。 执行命令#chmod -R go-w /etc 2.2禁止root远程登录 在/etc/default/login中设置 CONSOLE=/dev/concle 2.3setuid和setgid特别权限。 Setuid是指设置程式的有效执行用户身份(uid)为该文件的属主,而不是调用该程式进程的用户身份。Setgid和之类似。Setuid和setgid用1s -1显示出来为s权限,存在于主人和属组的执行权限的位置上。系统设置特别权限,使用户执行某些命令时,具有root的执行权限, 命令执行完成, root身份也随之消失。因此特别权限关系系统的安全,可执行命令#find / -perm -4000 -print 寻找系统中具有setuid权限的文件,存为列表文件,定时检查有没有这之外的文件被设置了setuid权限。 2.4审计并日志所有以root身份的登陆情况 添加或编辑/etc/default/login文件如下: SYSLOG= YES syslog记录root的登陆失败,成功的情况。 2.5设置远程登陆会话超时时间 添加或编辑/etc/default/login文件如下: TIMEOUT= 300

《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试卷(5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河南理工大学 2007~2008 学年第 1学期 《安全评价》试卷(5卷) 一、单项选择题( 共15分,每小题3分) 1、《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生效实施的时间是:() ( B ) A. 2004年1月1日 B. 2005年1月1日 C. 2005年6月 1日 D. 2005年3月1日 2、( )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指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 立应急救援体系。 ( C ) A. 地区级 B. 市级 C. 县级 D. 省级 3、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当设置()。 ( A ) A. 黄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B. 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C. 黄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 D. 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 4、石油化工企业采用架空电力线路进出厂区的总变配电所,应布置在()。 ( C ) A. 远离厂区的区域; B. 厂区内适当位置; C. 厂区边缘; D. 厂区围墙外。 5、在装置安全预评价中下列哪种评价方法最适用()。 ( B ) A. 安全检查表 B.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 C. 事故树 D.危险指数法 二、多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5分) 1.下列危险评价方法中能提供事故后果的是 (B 、C 、D ) A. 安全检查表法 B.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 C. FTA D. ET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D ) A. 风险评价方法不是一个单一的、确定的分析方法 B. 在选择风险评价方法时,应选择“最佳”的评价方法 C. 风险评价方法并不是决定风险评价结果的唯一因素 D. 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依赖于评价人员对评价结果的不断了解和实际评价的经验 3.安全评价是一个行为过程,该过程包括:(BC ) A. 项目工程的可行性研究 B. 评价危险程度 C. 确定危险是否在可承受的范围 D. 项目的施工图设计 4.进行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依据的文件是项目(A ) A. 可行性研究报告 B. 建议书 C. 施工图设计 D. 设计说明书 三、简答题(共40分,每小题10分) 1、安全评价的目的? 1)促进实现本质安全化生产 2)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 3)建立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4)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2、火灾分为五类,应使用相应的灭火器材? 火灾分为五类,应使用相应的灭火器材: 一类 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可用水型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干 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 二类 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等燃烧的火灾,可用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 三类 指可燃烧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等燃烧的火灾,可用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

安全评价报告范例(5篇)

安全评价报告范例第一篇: 根据《煤矿安全评价导则》,煤矿安全评价程序如下: 一、前期准备 明确评价对象范围,进行煤矿现场调查,初步了解煤矿状况,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与评价对象相关的煤矿行业数据资料。 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根据煤矿的开采工艺、开采方式、生产系统辅助系统、周边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特点,识别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 三、划分评价单元 对于生产系统复杂的煤矿,为了安全评价的需要,能够按安全生产系统、开采水平、生产工艺功能、生产场所、危险与有害因素类别等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单元应相对独立,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且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四、现场安全调查 针对煤矿生产的特点,对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要求,采用安全检查或其他系统安全评价方法,对煤矿的各生产系统及其工艺、场所设施、设备等进行安全调查。在煤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中,经过现场安全调查应明确: 1、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制度等是否适应安全生产,构成了适应于煤矿生产特点的安全管理模式。 2、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投入、安全管理机构、及其人员配置是否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 3、生产系统、辅助系统及其工艺、设施设备等是否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要求。 4、可能引起火灾、瓦斯与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水害、片帮冒顶等灾害、机械伤害、电气伤害及其他危险、有害因素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5、明确通风、排水、供电、提升运输、应急救援、通讯、监测、抽放、综合防突等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是否完善并可靠。 6、说明各安全生产系统、开采方法及开采工艺等是否合理。 7、明确采空区、废弃巷道是否进行了管理,并等到有效控制。

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优选稿

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1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若干个元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适应性 3系统安全:是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的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减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4安全:是指没有超过允许限度的危险,也就是发生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危险没有超过允许的限度。 5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 6安全性:是判断,评价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不发生事故,不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情况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 7系统安全工程:运用科学和工程技术手段辨识、消除或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实现系统安全?包括:危险源辨识,危险性评价,危险源控制

8危险源的危险性评价包括:危险源自身危险性的评价和危险源控制措施效果的评价 9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只要有以下几种:1)用安全能源代替不安全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缓慢地释放能量5)设置屏蔽措施6)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把人与能量隔离7)信息形式的屏蔽【同课后1-5答案一样】 10第一类危险源: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和危险物质称第一类危险源 11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不安全因素称第二类危险源 12两类危险源是怎样共同起作用导致事故发生的:一起事故的发生时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一方面,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也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在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发生时释放出得能量石

应用系统安全策略

应用系统安全策略 1 高效的认证机制 登录验证机制:登录时需要输入系统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连续输入错误次数达到系统设定的次数,系统将锁定该用户账户,只有通过系统管理员才能进行解锁重置。同时,系统支持用户安全卡(USBKEY)管理机制,利用软件电子钥匙的方法,只有持有该电子钥匙的用户才能正常启动客户端软件或Web 插件,再配合加密的用户名密码对,通过双重措施保障用户访问的安全。管理人员访问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时都将进行身份认证,认证信息采用128位的DES加密处理,以判断用户是否有权使用此系统。认证系统对用户进行安全认证,身份验证的资料来源于集中规划的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着视频监控系统所有用户的身份资料。系统应具有独特的用户名与MAC地址绑定功能,能够限定某一用户使用唯一指定的终端观看其权限范围内的视频信息,避免该用户名、密码被盗后,通过其它终端访问系统造成视频信息泄露,同时也可有效地监督用户的工作行为,防止非正常场所观看秘密视频信息。 2 严格的权限管理 授权机制:系统应提供完善的授权机制,可以灵活地分配给用户可以查看的监控点、可执行的功能模块、可执行的具体功能等。用户只能查看权限范围内的监控点和执行被授予的功能。管理人员登录到监控系统后,可以对监控点的设备进行管理和配置、实时查看监控点的视频图像、录像日程安排,管理、查看和检索保存在存储系统中的视频文件。系统具有完善的权限管理系统,数据库中记录了各个管理人员对各监控点的使用权限,权限管理系统根据这些数据对用户使用权限进行管理,并对用户使用界面进行定制,使用户只能管理和使用具有相应权限的监控点的设备和视频文件,而不能随意查看,甚至管理其它监控点的设备和视频文件,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同一用户名在同一时间内,系统可严格限定只能有一人登陆使用系统,防止某一用户名和密码泄露后,其它人访问监控系统,造成视频信息泄露。 3 完善的日志管理 系统详细记录用户登录、登出、控制视频、浏览视频等重要操作日志,便于查询和统计;同时,在系统产生故障时,可以通过系统日志信息,作为分析、处理问题的一个重要依据。 4 软件监测技术

《安全系统工程第三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课后习题解答 1、关于安全的定义很多,请思考什么就是安全? 答:安全就是指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它就是一种使伤害或损害的风险限制处于可以接受的水平的状态。 2、系统、安全系统、安全系统工程的定义就是什么?请辨析三者间的区别与联系。 答: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安全系统就是以人为中心,由安全工程、卫生工程技术、安全管理、人机工程等几部分组成,以消除伤害、疾病、损失,实现安全生产为目的的有机整体,它就是生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系统工程就是指应用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辨识、分析、评价、排除与控制系统中的各种危险,对工艺过程、设备、生产周期与资金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价与综合处理,使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得到控制,并使系统安全性达到最佳状态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区别与联系:系统涵盖的范畴比安全系统广,安全系统就是系统的一部分,它又由多个子系统组成。而安全系统工程就是进行安全系统分析的技术手段,它通过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对安全系统进行分析与控制,使得系统安全性达到最佳状态。 3、安全系统工程就是以安全科学与系统科学为基础理论的综合性学科,请问您认为安全系统工程的应遵循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答:全局的观点、总体最优化的观点、实践性的观点、综合性的观点、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观点 4、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就是什么? 答:从系统整体出发的研究方法、本质安全方法、人—机匹配法、安全经济方法、系统安全管理方法 5、请简述安全系统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系统安全分析:充分认识系统的危险性 系统安全评价:理解系统中的潜在危险与薄弱环节,最终确定系统的安全状况。 安全决策与控制:根据评价结果,对照已经确定的安全目标,对系统进行调整,对薄弱环节与危险因素增加有效的安全措施,最后使系统的安全性达到安全目标所需求的水平。 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 1、安全检查表的优点有哪些?其适用范围如何? 答:(1)优点: ①系统化、科学化,为事故树的绘制与分析,做好准备 ②容易得出正确的评估结果 ③充分认识各种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的危险程度(或重要程度) ④按照原因事件的重要/顺序排列,有问有答,通俗易懂 ⑤易于分清责任。还可以提出对改进措施的要求,并进行检验 ⑥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为安全预测与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 (2)适用范围:

《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试卷(5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

分数 60 得分 A. 2001年1月1日C. 2005年6月1日 B. 2005年1月1日D. 2005年3月1日 2、()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指定木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 立应 急救援体系。 (C )A.地区级 B.市级 3、 A. B. C.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当设置()。 黄色区域警示线、 红色区域警示线、 黄色X?域警示线、红色区域警示线、 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标识;警示标识。 4、石汕化工企业采用架空电力线路进出厂区的总变配电所,应布置在()。 A.远离厂区的区域; B.厂区内适当位置; C.厂区边缘; D.厂区围墙外。 5、在装置安全预评价中下列哪种评价方法最适用(九 A.安全检查表 B.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 C.事故树 D. 危险指数法 分数 得分 10 二、多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5分) I.下列危险评价方法中能提供事故后果的是A. 安全检查表法 (B 、C 、D ) B.预先危险分析方法 C. FTA D.ET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 河南理工大学2007?2008学年第_L 学期 《安全评价》试卷(5卷) 总得分 阅卷人 复查人 考试方式 本试卷考试分数占 学生总评成绩比例 开卷 80%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1、《安金评价机构管理规定》生效实施的时间是:()

/批注『]:本模版为非流水 批 改试卷模版。考试时间… 般为2个小时(不必注明), 特殊情况应在适当位置注 明。 A. 风险评价方法不是一个单一的、确定的分析方法 B. 在选择风险评价方法时,应选择“最佳”的评价方法 ----G -展险评价方法并不是决定飒险评价结果的唯一W 素 ------------------------------ D.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依赖于评价人员对评价结果的不断了解和实际评价的经验 3. 安全评价是一个行为过程,该过程包括:(BC ) A.项目工程的可行性研究 B.评价危险程度 C. 确定危险是否在可承受的范围 D, 项目的施工图设计 4. 进行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依据的文件是项目(A ) A. 可行性研究报告 B. 建议书 C. 施工图设计 D. 设计说明书 1) 促进实现本质安全化生产 2) 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 3) 建立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4) 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2、火灾分为五类,应使用相应的灭火器材? 火灾分为五类,应使用相应的灭火器材: —类 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可用水型火火器、泡沫火火器、干 粉火火器、卤代烷火火器; 二类 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汕、煤汕、柴汕、甲醇等燃烧的火灾,可用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 卤代烷火火器; 三类指可燃烧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等燃烧的火灾,可用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 分数 得分 10 三、简答题(共40分,每小题10 分)

基于WEB的应用系统安全方案

第二章系统安全的需求分析 本章从数据安全和业务逻辑安全两个角度对应用系统的安全进行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保密性需求、完整性需求、可用性需求三部分;随后对业务逻辑安全需求进行了分析,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交易重复提交控制、异步交易处理、交易数据不可否认性、监控与审计等几个方面;最后还分析了系统中一些其它的安全需求。 2.1 数据安全需求 2.1.1 数据保密性需求 数据保密性要求数据只能由授权实体存取和识别,防止非授权泄露。从目前国内应用的安全案例统计数据来看,数据保密性是最易受到攻击的一个方面,通常表现为客户端发生的数据泄密,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账户信息、登录信息等的泄露。在应用系统中,数据保密性需求通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客户端与系统交互时输入的各类密码:包括系统登录密码、转账密码、凭证查询密码、凭证交易密码等必须加密传输及存放,这些密码在应用系统中只能以密文的方式存在,其明文形式能且只能由其合法主体能够识别。 以网银系统为例,在网银系统中,通常存有四种密码:系统登录密码、网银转账密码、柜面交易密码及一次性密码。系统登录密码用来认证当前登录者为指定登录名的合法用户,网银用户的登录密码和网银转账密码由用户在柜面开户时指定,用户在首次登录网银系统时,系统必须强制用户修改初始密码,通常要求长度不得少于六位数,且不能是类似于111111、1234567、9876543等的简单数字序列,系统将进行检查。 网银转账密码是指网银系统为巩固用户资金安全,在涉及资金变动的交易中对用户身份进行了再认证,要求用户输入预设的密码,网银交易密码仅针对个人用户使用,企业用户没有网银交易密码。建立多重密码机制,将登录密码与网银转账密码分开管理,有利于加强密码的安全性。由于用户在使用网银时每次都必须先提供登录密码,故登录密码暴露的机会较多,安全性相对较弱;但登录网银的用户并不是每次都会操作账户资金的,所以专门设定网银转账密码可加强账户

提升公安系统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的建议

SYS SECURITY 系统安全 一、公安系统网络安全隐患分析 (一)不法分子运用高科技攻击网络。无论如何严密的系统,其中都必定存在一定的漏洞。一些不法的网络黑客运用计算机系统中本身存在的漏洞对政府网络进行攻击,使系统陷入瘫痪或是信息泄露。黑客的攻击往往及其隐蔽然而破坏性却不容忽视,这严重影响了公安系统运用网络进行公事工作的安全性。出于网络系统中的信息数据流量十分巨大且庞杂的原因,信息总价值密度在一定程度上被降低。因此,公安系统网络中运用的安全分析工具往往无法及时识别黑客的攻击。这就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1]。 (二)网络管理不到位。在众多降低网络安全隐患的举措中,有效的安全管理是及其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现实的公安系统网络安全监管中,由于种种原因,计算机网络的日常维护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除此之外,管理人员对于网络安全管理意识的缺乏,管理水平的低下,以及管理制度的不够完善都会造成泄露网络信息,或者计算机网络被破环的严重后果。 (三)信息内容。除了非人为因素及不可抗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等的影响之外,由于如今社会中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极为广泛,计算机网络同样面临着其他的安全隐患。如信息数据遭到破坏或泄露,不法分子窃取或利用病毒攻击系统,造成信息不可用。这些危险都对社会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二、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的措施建议 (一)提高政府机构信息安全管理。首先要注重准确识别对政府机构信息系统和网络有威胁的事件。着力于解决制约政府机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例如制定各种应对威胁持续和迅速反应的措施,在政府范围内建立起有效且快速响应的共享机制等。这些措施能够对快速识别针对信息系统的各类威胁有所帮助。其次,优化管理流程,制定出统一的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配置标准与规范。其中涵盖了应用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服务器,工作站以及网络终端设备等。以此来提升网络安全与信息系统的态势感知能力。最后还要制定全面并有效的安全评估和评价体系。对政府机构展开深入的安全测试,检查安全审查的过程,以及技术控制的有效性。 (二)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信息泄露和系统网络被攻击都将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在这一目的下,通过采取合适且具有实际效用的防范措施,和分析研究公安系统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来建设起健全稳定的网络安全运行机制,提高网络安全系数。数据加密作为新型信息处理技术,能够将信息通过密钥或者加密函数,转换为没有任何意义的密文,最后在指定的网络接收方进行解码,实现数据的还原。在这一过程中,数据储存和传输过程的安全系数得以提升。 在保护网络安全的目的下,运用数据加密技术能够加强网络的安全防护,保障政府网络中的信息数据安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以现在的数据加密技术水平来看,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光盘加密和硬盘加密。光盘加密是一种最原始的数据加密手段,通过将口令密码添加在客户的光盘上,或是确保源文件只能在光盘中运行等对刻录得的光盘进行加密。这能够极大的保证政府机密信息和重要数据的安全性。硬盘加密则通过加密芯片的应用为密码运算提供硬件支持,使计算机通过自检自行判断下一步是否运行。同时检测计算机链接端口与外界硬件电路,确保计算机重要信息的安全,避免病毒的篡改和盗取行为,这为政府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了很大支持。 三、结语 公安系统的网路安全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分析网络安全隐患的现状,对如何进行防护能力的提高提出了合理建议。总结为:其一是提升自身的防范意识,做到及时识别与响应;其二是应用合适的信息安全技术,加入数据加密技术等,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以获得足够的安全性能。如此,保障了公安系统信息数据的安全,逐渐维护并建立了公安系统计算机的安全体制。最后,保障了公安系统网络安全的防护体系,使其高效运行,为人民群众的信息安全建立起稳定牢固的环境。H 参考文献 [1] 康岩龙,龚树新,冯霖.政府单位网络安全服务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全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技术大会,2017. (作者单位:辽阳市公安局信息中心) 提升公安系统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的建议 刘新克 刘利军 ◆ 摘要:在大数据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逐渐普及,信息社会已经飞快到来。政府中越来越多的管 理和服务开始以网络的形式进行。但网络的便捷与高效在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 也为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基于确保网络与信息数据安全的目的,论文通过对公安系统网络安全 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网络安全隐患所在,运用数据加密技术,对避免计算机网络安全出现问题提出 合理建议。 关键词:公安系统;网络安全; 数据加密技术 信息系统工程 │ 2019.1.2061

核心系统安全策略

新核心系统安全策略 XX银行信息技术部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编辑和传播! 1

目录 1. 核心业务系统-应用和业务安全控制和管理策略 (3) 1.1 系统核算风险控制 (3) 1.2 访问控制 (3) 1.3 人员控制 (3) 1.4 业务控制 (4) 1.5 资源控制 (5) 1.6 数据安全 (5) 1.7 预警与保护 (5) 1.8 审计要求 (6) 2

1.核心业务系统-应用和业务安全控制和管理策略 1.1系统核算风险控制 系统核算风险控制经过“经办-复核-授权-后督”四个基本环节,每个环节之间相互制约,管理柜员对超过前台柜员权限的业务进行复核或授权;管理柜员与前台柜员要分工明确,不能交叉操作;后督中心采取“分行集中监督、档案光盘微缩、凭证统一保管”的管理模式。 1.2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指基于部门或应用管理员定义的访问权限。具体要求如下:访问权限、交易权限、交易额度限制等可以通过参数进行配置。可以有效地控制权限的颗粒度,其最细的控制可到界面的某个交易,并且为不同帐户的授权必须遵循最小权限原则,即只为不同操作员用户赋予其完成各自承担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且支持自动初始化用户鉴权信息,仅显示用户所拥有使用权限的功能菜单及信息展现。支持基于角色画面访问以区分不同类型的操作。支持多级授权机制。所有的交易授权可采用刷卡方式或指纹方式完成。支持柜员、机构、终端绑定功能。屏蔽客户端使用Ctrl+N等快捷键等方式重复登录。 1.3人员控制 操作员角色由总行统一定义。管理中心对前台柜员身份进行分层管理,系统严格管理柜员的身份,每个柜员都有一个唯一柜员号,并终身使用该号码。柜员自己管理自已密码。此密码口令经加密后在系统中存储,不可查询。只有本人才能修改口令。密码遗忘后须经相关审批流程 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提高学院《安全系统工程》第一阶段在线作业任务

第一阶段在线作业 单选题(共20道题) 收起 1.( 2.5分)安全是 ?A、没有危险的状态 ?B、没有事故的状态 ?C、达到可接受的伤亡和损失的状态 ?D、舒适的状态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2.(2.5分)安全系统的认识论产生于() ?A、20世纪初 ?B、20世纪50年代后 ?C、20世纪末 ?D、21世纪初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3.(2.5分)生产事故的特性不包括那一项 ?A、因果性 ?B、随机性 ?C、潜伏性 ?D、可预防性 ?E、严重性 我的答案:E 此题得分:2.5分

4.(2.5分)海因里希的因果连锁论所建立的多米诺骨牌模型中最后一块骨牌所代表的是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伤害 ?D、事故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5.(2.5分)在系统安全分析中,FMECA指的是 ?A、事故树法 ?B、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 ?C、原因—后果分析法 ?D、故障类型、影响及致命度分析法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6.(2.5分)海因里希对5000多起伤害事故案例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后得出海因里希法则,事故后果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 ?A、1:29:300 ?B、1:10:300 ?C、1:10:100 ?D、1:100:500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7.(2.5分)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 ?A、人子系统 ?B、机器子系统

?C、环境子系统 ?D、人—机—环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8.(2.5分)下列属于安全系统工程研究内容的是() ?A、地质灾害 ?B、社会治安 ?C、安全评价 ?D、疾病防治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9.(2.5分)()是系统安全的主要观点 ?A、安全是绝对的 ?B、安全只是系统运行阶段的要考虑的工作 ?C、在系统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 ?D、事故是系统的危险源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事故和隐患是 ?A、完全相同的 ?B、后者是前者的可能性 ?C、后者是前者的必然条件 ?D、前者是后者的必然条件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11.(2.5分)安全检查表方法不可以用于

动态预测与决策论文

能源安全预测与我国的能源外交决策 摘要: 能源作为一种稀缺性的战略资源是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化石能源耗竭及能源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能源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而能源预测决策也成为能源系统科学领域的新兴学科,其内容包含能源安全理论、基于模型的能源供需预测和基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能源预警等方面内容。通过系统回顾能源安全的理论及其演变的历程,重点综述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混合建模思路的能源预测模型,探讨了该类模型的优点和局限性,并根据能源安全预警评价指标浓缩信息的程度,将现有预警评价体系划分单个型指标评价体系和聚合型指标评价体系两大类。通过对以上研究内容的总结分析,明确了当前能源预测预警研究各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如果决策者对能源安全的预期低,则其对国家现状偏好更倾向于损失,为了避免更多的损失,决策者更有可能选择进攻型能源外交。 关键词: 能源安全; 预测模型; 文献分析; 能源决策 1、前言 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成为全球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能源安全问题也因此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正是基于这种原因,能源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一些国家频频利用“能源”作为其对外政策中的重要工具。但是,能源外交的效力是有限的,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包括在国际体系中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国家之间的能源依存状况、国家经济发展的紧迫性和可持续性、国家内部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和国际环境(战争或相对和平状态)等等。因此,一个国家的能源外交是政府努力平衡众多相关要素的行为,并努力使之符合国家利益需要的结果。 目前,关于能源外交的研究成果大多是把能源外交融合到国家外交政策里,且建立在理性主义之上,缺乏对不确定条件下能源外交决策行为的动态分析。鉴于此,本文试图把动态预测与决策的相关理论结合起来,选择能源安全预期,从风险决策的角度分析能源外交决策的内在逻辑,从而实现理论研究上的突破。 2、能源安全的内涵及预测预警研究的演化分析 能源预测预警是对能源系统未来的演化趋势做出预期性评价,提前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为采取防范和化解措施提供依据。其目标是: ( 1) 正确评价和诊断一国能源系统当前的总体运行状态; ( 2) 正确预测国家能源安全状态的演变并及时发出预警指示; ( 3) 采取防范化解措施。由此可见,能源安全是能源预测预警的对象,也是能源预测研究研究的核心内容,所以能源安全的内涵是什么? 如何对能源安全的状态进行预测? 如何针对未来状态进行预警? 是当前能源预测预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正确的把握能源安全内涵,是建立有效能源预测预警体系的基础。传统的能源安全定义主要从能源供应和能源价格两个维度诠释能源安全的内涵。此后随着由能源使用引发的关注点不断增多,能源安全所涉及的维度也不断拓宽,特别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研究者对全球气候变暖和因能源使用引发的大气环境质量恶化等问题的深入研究,能源安全的内涵在保障供给安全的基础上增加了生态环境安全的内容,并由此促成了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的召开、京都议定书草案的形成,以及后续的巴厘岛气候谈判和哥本哈根会议等的召开。由此可见,能源安全的概念已经以最初的仅考虑供应安全为出发点逐步向着能源安全综合发展观过渡,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被赋予了越来越多新的内涵。 对于能源安全而言,风险表征了非预期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相对来说它更多考虑了突发事件的危害,对危害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弱: 而能源系统脆弱性应该是能源安全的核心,通过脆弱性分析和评价,可以识别能源安全的威胁因素,分析这些因子是如何相互作用,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