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复习题附完整答案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附完整答案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附完整答案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

一、简答题

1、简述行政领导的授权方式。

答:行政领导的授权方式有授权留责、适度放权、量能授权、逐级授权和追踪授权等方式。

2、简述行政环境的内涵。

答: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和发展要素的总和,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限之外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行政系统生存和发展因素和条件的总称。内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限之内的、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3、简述我国预算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 我国预算执行存在以下问题:一、执行进度偏慢,导致大量的预算结转;二、收支过程中仍然存在违规行为;三、预算变更的随意性仍然比较大。

4、简述行政伦理的功能。

答:行政伦理的功能有以下四个:中介功能、规范与约束功能、教育与塑造功能、保证与激励功能、国家认同和民心凝聚功能。

5、什么是行政管理?

答: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行政组织及其官员,为实现国家和行政组织的目标,依据国家法律,应用法定的行政权力,对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组织的内部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

6、什么是行政改革?

答:行政改革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对行政管理的诸方面因素进行的调整和变革。它包括行政责权的划分、行政职能、行政组织、人事制度、领导制度、行政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变革。

就改革的基本类型来看,行政改革有调试型、转轨型和发展型改革三种。调试型改革是指发达国家在原有政治、经济框架范围内的适应性改革。转轨型改革是指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的行政改革。发展型改革是指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改革。

7、简述深化行政改革的目标。

答: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

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8、简述评价政府绩效的价值标准。

答:在绩效管理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目标、偏重的标准应各有侧重,但总体而言,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经济。经济指标一般指组织投入到管理项目中的资源量,经济指标关心的是“投入”,以及如何使“投入”以最经济的途径使用,要求以尽可能低的投入或成本,提供与维持既定数量和质量的公共产品或服务。

二、效率。效率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效率关心的是手段问题,而这种手段经常以货币方式体现。效率可以分为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

三、效能。效能是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通常是将实际成果与原定的预期成果进行比较,可分为社会效能和群体效能。

四、公平。公平作为衡量绩效的标准,关心的主要问题在于接受服务的团体或个人是否受到了公平的待遇,需要特别照顾的弱势群体是否得到更多的社会照顾。但公平的价值标准在市场机制中难以界定,在现实中也比较难以测量。

五、民主。政府绩效管理要考虑公众对政府的效率是否满意,考察政府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和公众的需要。目前,我国的地方政府越来越认识到,作为服务对象的公民对于政府整体单方上的绩效最具有发言权。

9、简述我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方向。

答:1、由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2、由封闭政府转变为透明政府;3、由权力政府转变为责任政府;4、由领导型政府转变服务型政府。

10、简述绩效管理的意义。

答:1、绩效管理为行政管理新模式提供了支撑;2、绩效管理有利于政府部门间形成竞争机制;3、绩效管理为行政管理提供了一种管理工具。

11、简述我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经验。

答:1、立足中国国情,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2、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4、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经验和我国的行政精华。

5、坚持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渐进改革形势。

12、简述政府社会管理要实现的三大转变。

答:1、管理范围由政府包办一切社会事务的做法转变为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

2、管理模式从“大政府、小社会”转变为“小政府、大社会”;

3、在管理方法上,从以行政方法为主转以法律方法为主。

13、简述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答:行政管理主要有四项运行职能:一是决策职能。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全过程。无论计划、组织、领导还是控制,都离不开决策。二是组织职能。任何管理目标和任务都要通过组织机构和指挥活动才能完成。三是协调职能。协调活动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每项行政管理职能的开展,都要更好的促进协调。四是控制职能。按行政计划标准,来衡量计划完成情况并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确保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14、简述我国公务员的含义和范围。

答: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我国公务员不仅包括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而且还包括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

15、西方公务员制度主要特点有。

答:(一)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

(二)强调政治中立;

(三)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四)实行功绩制原则;

(五)强调官风官纪和职业道德,重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

16、行政领导的方式有哪些?

答:可从不同的角度对行政领导方式进行分类:

(一)从行政领导工作侧重点划分为:中心式、以人为中心式、人事并重式。

(二)从行政领导作用于行政人员的方式角度进行划分为:强制式、说服式、激励式、示范式。

17、简述行政组织的类型。

答:1领导机构:它统筹全局,是行政组织的中枢、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关键。

2执行机构:是贯彻执行领导机构的方针、政策和决策方案。

3监督机构:是促使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忠于职守的重要保障。

4咨询机构:是智囊团或参谋机构,由专家学者和有实际经验的政府官员组成,专为政府出谋划策、提供咨询意见和解决方案。

5信息机构:是行政组织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6辅助机构:一是设置于政府内部的办公厅(室),承担参与政务、处理事务、搞好服务的职能;二是协助首长处理专门或特别事务的办公机构。

7派出机构:它是一级政府按照管辖区域授权委派的代表机构,它不是一级政府机关。

18、简述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

答: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必须适当。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是由许多相关因素决定的。如还要看工作性质、人员素质、领导能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来决定。

19、列举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标准或价值取向。

答: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标准有以下五点:1、经济 2、效率 3、效能 4、公平 5、民主。

20、简述政策制定的基本流程或过程。

答: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有相对规范的程序,一般包括1、政策议程的建立 2、政策方案形成 3、政策决定 4、政策执行 5、政策评估

二、辨析题

1、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是解决分流人员的安置问题。

答:错。政府机构行政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建立服务型政府。

2、领导决策科学化是决策民主化的重要保证。

答:错。领导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

3、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那些带有普遍性和公共性的社会问题。

答:对。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那些带有普遍性和公共性的社会问题,是人们价值、观念、利益或生存条件遭到威胁或损害而出现的问题。

4、科学发展观对行政管理并没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答:错。科学发展观和行政管理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没有了科学发展观,行政管理显得苍白无力,没有了行政管理,科学发展观只是一张白纸。只有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行政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促进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5、管理就是决策。

答:对。管理就是决策”市伟大的管理学大师西蒙提出的观点。他认为,管理,实际

上就是由一连窜的决策所构成的,通过决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最终实现了管理的目的和全过程,正是为了突出和强调决策思想作为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意义,所以,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

6、古德诺被公认为是开行政学研究先河的先驱者;威尔逊创立“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有人称他为“行政学之父”。

答:错。威尔逊被公认为是开行政学研究先河的先驱者;古德诺创立“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有人称他为“行政学之父”。

7、人事管理的职能就是招聘、调配和培训。

答:错。人事管理的职能包括招聘、调配、培训、考核、薪酬、劳动关系管理。

8、行政职能就是行政机关管理好自身的基本职责和功能。

答:错。行政职能是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能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

9、首长制优于委员会制,所以,我国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答:错。首长制与委员制各有利弊,我国是实行的党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10、动机是导致个体产生行为的基础和根源。

答:错。需要是个体行为的基础和根源。

11、1978年的分税制改革初步理顺了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关系。

答:错。是1994年。

12、公共领导是行政领导未来的发展趋势。

答:对。公共领导是社会主义中国现代行政领导发展的趋向,同样也是为之奋斗的目标。

13、公务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答:错误。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14、行政领导应该积极向公共领导转型。

答:正确。我国行政领导应该积极向公共领导转型。

15、公共危机的处理并不需要政府部门的介入。

答:错误。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主体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应对公共危机是各级政府、

各部门的职责和责任。有效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要求把危机管理的职能整合到各级政

府与

相关部门的日常工作中。

16、政策合法化指的就是政治正当性。

答:对。不管是合法化还是正当性,关键是政策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所以,合法化的这个法,不仅仅是法律,更是宪法意义上的人民主权。

17、民主集中制是我国根本的行政领导制度。

答:对。我国宪法把民主集中制作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和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确立下来。

18、一般来说,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

答:正确。管理层次受到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影响,它与组织规模成正比:组织规模越大,包括的成员越多,则层次越多;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条件下,它与管理幅度成反比。

19、社会燃烧理论的创立者是美国著名学者库姆斯。

答:错。是国内的一个学者,牛文元。

20、随着公民知识水平的提升,我们并不需要建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

答:错。公民知识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再完善的危机预案,再

充分的资源储备,还是需要人员的启动才能发挥作用。包括举行定期的危机培训,学习公

共危机管理专业知识、总结经验教训。

三、论述题

1、论述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答:当前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不是很成熟,存在一些难点,难点主要表现在:

1.绩效目标的制定存在问题。绩效目标没有把握好标准的高低,绩效目标的制定偏向注重短期目标,忽视长远发展,绩效目标的制定缺乏广泛参与,效果不够理想。

2.绩效指标的设定存在问题。指标设定过程缺乏对环境变量的思考,导致有些地区难以完成,地方政府绩效指标体系中存在“一票否决”指标的设置不科学。

3.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问题。考核程序没有规范化,容易流于形式;考核方法多为定性,较少定量;考核结果难以兑现;考核过程封闭,缺乏外界监督。

4.绩效管理重评估,轻过程。绩效考核本身的后馈性决定了完整的绩效管理计划应包

括管理过程中的预警指标,而这一点是我国大部分绩效管理计划所缺失的。

5.绩效管理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作为法定依据。公共管理部门在强调提高行政效率时,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政策性指导。

优化公共管理部门绩效管理对策:

1.建立完整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内外沟通协调机制、重视公众满意度的测量、适当调整一级首长的任期抑制政绩冲动。

2.加强绩效管理立法工作。从立法上确立绩效管理的地位和权威性、颁布绩效管理工作的制度和规范。

3.完善公民参与机制。重新定位公民的作用、由公民选择、界定绩效考核对象。

4.建立健全合理的评估机制。公共机构内部建立完善绩效管理机制,还可借鉴国外思想库发展经验,鼓励发展民间中介评估组织。

5.完善绩效数据收集系统和建设信息公开的电子政府。绩效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是绩效管理必要条件、电子政府建设可作为改善政府绩效管理的新载体。

2、请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阐述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职能模式。

答: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和教训:

第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采取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渐进改革方式。

第二、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齐步走。

第三、坚持行政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统一于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服务。

第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

第五,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经验及我国传统的行政精华,但决不能照抄照搬。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行政职能模式中的重点:

第一、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总原则是:市场机制能解决的,让市场解决,政府只管市场做不好和做不了的事,政府引导市场,市场调节企业。

第二、理顺政府与社会关系,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实现三大转变:管理范围由政府包办一切社会事务的做法转变为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管理模

式从“大政府、小社会”转变为“小政府、大社会”;在管理方法上,从以行政方法为主转为以法律方式为主。

第三、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中央政府需要建立有效的制度机制,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地方政府则需要增强大局意识,更好肩负起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的责任。

第四、理顺政府部门之间关系,健全部门职责体系。进行科学的职能分解和分析,严格按全责一致、分工明确的原则,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3、怎样理解领导艺术?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有效运用?

答:行政领导艺术是行政领导者领导方法的个性化、艺术化体现,是行政领导者在工作中结合普遍经验和个人体会而形成的,它属于行政领导方法中创造性、随机性、权变性较强的部分。

行政领导艺术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1.审时度势,多谋善断。行政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决策,这是衡量行政领导者的领导水平高低的一个基本标志。因而行政领导者在决策时,必须注重领导艺术的运用,即一切行政决策的制定不仅要建立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基础上,而且要善于识别时机、创造时机、把握时机;在贯彻执行行政决策时要根据情况和条件的变化,不失时机地对原来的决策予以修改和补充完善,以适应变化了的行政环境。

2.善于用人。作为行政领导者,一是要切实树立起科学的人才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把那些德才兼备,能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开拓创新的同志提拔到各级重要行政岗位上来。二是要具有宽广的胸襟,正确看待部属的历史表现和现实表现,注重工作实绩,不埋没人才。三是要善于用人,辩证地看待部属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用其所长,不求全责备,使部属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优势。

3.抓关键。行政领导者要善于分清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一般而言,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活动中应抓的关键主要包括事关全局的战略决策、纲领性的行政计划、行政组织的建章立制及行政工作的协调监督检查等重要问题。

4.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做好行政领导工作最关键的因素是做好人的工作,即最大限度地争取和调动相关人员(包括上级、同级、下级和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行政工作的积极性是最重要的环节。

5.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在行政领导工作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一般,使主次配合、协调一致,使各方面的工作有重点、有秩序地向前推进。

6.巧妙安排时间。行政领导者是否善于运筹时间,这不仅是个人领导艺术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往往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因为时间一旦与具体的工作相结合就意味着机会、时机和效率。作为行政领导者既要珍惜时间,又要善于运用时间。

7.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任何行政领导者在进行领导活动时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有必要的灵活性,即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卓有成效地实现行政目标。

8.适度。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活动中要善于根据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把握最佳适度的领导艺术。这就要求行政领导者说话办事要注意分寸,既要防止急躁冒进,又不能落在时代和群众觉悟的后面。

9.专心务本职。各个行政领导者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和职权范围,都应该专心致志,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超越职权。

4、如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答:第一,继续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1、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切实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更大程度和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创造良好市场环境,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2、要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入推进政社分开、政事分开,从体制、法制、政策、能力、人才和信息化方面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

第二,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

第三,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

1、优化行政层级;

2、优化行政区划设置;

3、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四,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1、创新服务和管理模式,优化管理流程;

2、着力建设法治政府;

3、推进政务公开;

4、提高科学决策水平;5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公共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现代化;6、推进政府绩效管理;

5、联系实际谈一谈如何建立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答:面对现代社会中日益复杂与频繁的公共危机,政府需要在分析公共危机的类型、分级、分期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依托危机领导体制、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公共危机管

理机制,包括预警机制、决策机制、应对机制和善后机制。

一、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建立并完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是公共危机管理的第一要务,“凡事预则立,不预算则废”,防患于未然。例如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大海啸,就是因为危机预警机制的丧失,信息沟通不力,导致地震后、海啸到达前近两个小时内未向居民发出警报,导致约30万人的极大伤亡。对建立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包括要1、制定、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2、制定、健全预案体系;3、进行信息监测与分析;4、完善各项基本资源储备。5、加强公共危机应对的培训。

二、公共危机的决策机制

公共危机是指当组织遇到某种紧急事件或出于某种紧急态势时,为限制危机所带来的危害,在有限的时间、信息、人力资源等约束条件下,打破常规,以尽快的速度做出反应。

1、公共危机决策的原则。权力集中原则;结果优先原则;短期目标优先原则;强制原则;勇于承担风险原则。

2、基本内容。问题确认、目标排序、方案评估与选择。

三、公共危机的应对机制。

主要包括有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应急结束。

四、公共危机的善后机制。

公共危机的爆发期结束,并不意味着危机管理过程已完结,其善后管理是整个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恢复与重建、调查与评估、学习与改进。

6、请结合中央或地方某一项重大公共决策,论述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

答:例如:2005年8.22煤矿“官资撤股”政策(2005. 8.22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紧急通知,强调要认真查处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矿事故背后的失职渎职、官商勾结和腐败现象。凡已经投资入股煤矿(依法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除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负责人,自本通知下达之日起1个月内撤出投资,逾期不撤出投资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在“撤资令”的9月22日大限到的时候,多地没有一名公职人员主动从煤矿撤出投资,而且“大限”日期犹如橡皮筋不止一次地宽限,直到2006年上半年,还有一些地方有关部门在发红头文件,称“对今年6月再不从煤矿撤资的官员要严肃查处”。这些各具特色的地方“限令”,都突破了国务院规定的最后期限。严肃的国家政令,在执行过程中,变成了可拉可伸的“橡皮筋。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决定因素,包括政策的合法性,政策的合理性,政策的可行性。

(二)政策资源因素,等同于政策执行条件。是指政策执行中所具备的主观条件。政策资源的运用贯穿于整个政策过程,从制定到执行,都面临着如何配给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问题。

(三)政策环境因素。政策环境是指除政策执行机构自身以外的社会和自然因素的总和,是公共政策分析研究的一个重要角度。公众态度,执行机构的态度,政府的整合程度,公共管理部门的威信,都是影响政策执行效力的主要因素。

7、联系实际论述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建设。

答:公共危机是指由于内部或外部高度不确定的变化因素,对社会共同利益和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的一种危险境况和紧张状态。其影响范围广大,对生命、财产、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和损害,对社会秩序形成巨大冲击,超出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从而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

要想进一步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意识。目前,我国在社会领域和政府管理层面上,危机意识尚显薄弱。在事件开始出现苗头时,很多地方政府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应迟钝,对一些明显可能成为危机的问题缺少详细的预警分析,导致政府处理危机事件往往是撞击式的被动反应模式。因此,各级政府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培养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危机管理的起点,也是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前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各级政府必须要有忧患意识,视危机为开放社会的一种必然现象,是复杂的现代社会系统的常态,“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时刻保持敏感度。其次应创造一种危机管理的文化与环境,加强教育与训练。提高对危机风险源的警惕性,提高处理技能以及在危机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把危机管理意识灌输到全社会,对普通民众开展危机应对教育,提高社会的成熟度,从而增进社会抵御突发公共危机的整体水平。

2、健全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法律体系。我国目前灾害法和紧急状态法仍呈多元分散态势,针对不同的危机种类基本上都制定了各行业各部门独立的应对性法律法规,但其往往只适用于某种特定危机状态,无法应对复杂的公共危机,从而导致政府在处理不同危机事件时所根据的法律依据有所差异,采取的应急措施也不尽一致。为了使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法制化,使危机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们必须健全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制定全局性危机管理法律,健全专门性危机管理法律,并建立一套成熟的危机日常管理体系及相关法律支援,建立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

责任明确的行政应急法律制度。通过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的建设,对全国危机管理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实现危机管理常规化,将危机应急管理纳入法治轨道。

3、建立统一的常设性的危机应急管理专门机构。中国长期以来采用分部门、分灾种的单一灾情救援体制和危机管理模式,并没有一个独立、常设的危机管理协调机构,对复合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显得效率较低,而且不能把危机的前期控制纳入政府长远的战略规划与日常管理中,对可能产生的各种危机缺乏宏观性的总体考虑。相比之下,西方国家依据各自的国情,相继建立了适应本国危机管理的专责管理系统(见表2)。因此,建议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一个常设的、专责的危机应急管理机构,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对各类危机开展分析总结工作,在国家安全的高度上制定长期的反危机战略和应急计划,并协调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工作,加强其协同运转能力;在地方层面上建立起与统一应急管理机构相对应的对口管理部门。这样一来,以后再遇到突发情况,就由专门的政府机构来应对,而不是临时搭建一个班子,通过统一有效的管理,形成合力,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4、建立危机应急管理的社会共治模式。国家公共危机管理强调的是政府的责任和反应能力,但就危机来说,它考验的是整个国家、社会的整体应对能力;面对危机,单靠政府的力量去控制和化解显然势单力薄。因此,政府应与社会各阶层展开全方位合作,建立危机管理社会共治模式。通过加强危机教育,培养大众和企业单位的危机意识、风险防范意识、自救互救知识,提高社会动员能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局面,使公众与政府同心同德,休戚与共。

5、完善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在应对突发性事件时,公众对信息的需求迅速上升。透明度越低,危机发生的概率越高,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必须依托统一的信息系统,因此政府应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危机应急管理中,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管理和发布系统,形成即时的危机反应网络,迅速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加强有害信息的监控和管理,掌握有益信息的发布时机,在危机前防患于未然、预防危机,在危机中区分轻重缓急、及时处理危机。为了控制危机事态,稳定社会秩序,避免社会恐慌,政府必须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塑造开放的信息通道,及时、公正、充分的披露信息。通过公众与政府的有效沟通和信息交流,防止信息的误传和谣言的传播,使公众保持情绪稳定和理解,并提升政府公信力,树立负责任、透明的政府形象。

8、试分析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答:答: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共有三大类,即政策决定、资源和执行环境。

一、政策决定因素。是指经由完整的法定程序,由法定的公共权力主体用自然语言表述出来并昭示公众的、关于某一特定政策问题的具有社会公共权威性的规定。这种规定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直接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联系实际举例)

二、政策资源因素。是指政策执行中所必须具备的主客观条件,大体可分为:执行经费、执行人员、执行机构、执行保障。(联系实际举例)

三、政策环境因素。是指除政策执行机构自身外的社会和自然因素的总和,是公共政策分析研究的一个重要角度。其中社会因素主要在公众关系和对政策执行的整合程度(公众态度、执行机构的态度、政府的整合态度、公共管理部门的威信等),以及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利益集团、国际势力)。自然因素主要在自然条件的突发性变化。(联系实际举例)

9、联系实际谈一谈为什么要进行行政改革?

答:(一)行政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必然要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促进世界向着和平方向发展成为许多国家政府的重要职能。为此,政府必须对传统行政职能和行政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和变革,以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各国政府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为应对全球化挑战,行政改革成为当代各国政府的必然选择。

(二)行政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变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行政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求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如果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行政改革能增强政府管理活动的公开性和民主性,扩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促进政府与社会公众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从而较好地调节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三)行政改革是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需要

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是当代行政管理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各国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目标,需要行政职权合理划分、政府职能的科学配置、组织机构的精干高效、制度的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而这一切需要通过行政改革才得以实现。不进行行政改革,旧的行政弊端无法克服和消除,新的行政体制不能形成和运作。因此,行政改革是促进和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及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与重要手段。

10、请结合实际评述我国当前财政体制。

答:(一)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二)财政体制是指国家通过规定各级政权管理财政收支的权限和各企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的权限,据以处理国家各级政权之间,国家与企事业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的管理制度。它是国家财政管理工作中的一项主要制度。(三)分税制财政体制是在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根据各自的职权范围划分税源,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各自税收权限、税务机构和协调财政收支关系的一种制度。我国实施以分税制为核心内容的预算管理体制。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1.划分中央、地方的支出范围。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支出

2.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划为中央税,主要有关税、消费税、进口产品消费税和增值税、中央企业所得税等;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主要有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等;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为地方税,主要有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3.确定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税收返还额在1993年基数上逐年递增,递增率按全国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平均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

4.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以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为顺利推行分税制改革,实行分税制后,原体制分配格局暂时不变,过渡一段时间再逐步规范化。自2003年起,所得税不再按归属划分,而改由中央和地方按一定比例分成。

(四)财政体制的原则

第一,统一领导,分级财政。这是我们确立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也是由我国经济制度决定的。

第二,财政管理体制必须与国家政权结构和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

第三,财权与事权统一,权与责要结合。

11、联系实际论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思路。

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新的政治理念,它表明我们党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邓小平同志曾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能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

制度。《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极大地丰富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目标的内涵和要求。这个提法,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什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是现代国家所特有的一个概念,是在扬弃国家统治和国家管理基础上形成的。首先,它凸显了政权的管理者向政权的所有者负责并可以被后者问责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其次,它强调政权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等多种力量合作管理的重要性。最后,它把增进公共利益同维护公共秩序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实现这两个目的的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最重要的体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普遍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实现可持续的稳定。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衡量标准至少有4条:一是民主化。人民成为国家政权的所有者,能够通过合法的渠道直接地或通过自己选举的代表参与决策、执行和监督等国家治理的全过程,并拥有追究责任者的制度化手段。二是法治化。国家政权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参与国家治理的行为,都应纳入法治化的轨道进行;国家公共权力的运行也应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约束;规则和程序之治要代替人治。三是文明化。国家治理应是“更少的强制,更多的同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多的对话协商沟通合作,更少的独断专行”“更多的激发权能,更少的排斥和歧视”。四是科学化。各类治理主体拥有更多的自主性,他们履行各自功能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分工程度不断提高,执政党和政府机关协调其他治理主体的能力、进行战略和政策规划的能力不断提高等。

国家治理体系作为一个制度体系,包括了经济治理、政治治理、社会治理、文化治理、生态治理、政党治理等多个领域以及基层、地方、全国乃至区域与全球治理中的国家参与等多个层次的制度体系。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来说,国家治理体系实际上就是我国经济社会管理制度体系,既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制度安排、体制机制。治理能力则是我们运用这些制度和机制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四个现代化”后我们党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战略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为什么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举世公认。

中国已经进入了从现代化的早期阶段向后期阶段迈进的新的历史时期,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浪潮有力地冲击着现有的国家治理体系并挑战着当下的治理能力,社会大转型推动着国家治理的转型和现代化。

首先,现有的政府强势主导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消极管控的维稳模式遭遇困境难以持续,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的稳定迫切要求国家治理转型。其次,相当数量的资源分配权和行政审批权仍然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地方、基层、企业、民间组织的自主权和自由活动空间不足,自主创新的环境不容乐观,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不足。最后,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导致人的现代化,从而不断推动国家治理制度的现代化。随着义务教育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国加速融入全球化进程,青年人群参与政治的愿望和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在接纳政治参与方面的制度容量上以及人们对更高水平的社会公共服务的期望中,现有的国家治理体制还难以完全满足这些需求。

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是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主导的现代化模式使得党和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处于关键位置,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没有国家治理的转型和现代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现代化就难以进一步深入推进;不推进国家治理改革,市场化改革也难以走向深入。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说明我们现存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相对落后,跟不上社会现代化的步伐。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积极回应,若无这种回应,则可能出现全面的、系统的国家治理危机甚至导致国家治理失败,现代化进程将因此而中断。

如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既改革不适应实践要求的体制机制,又不断构建新的制度和体制机制,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制度和体制机制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推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

为此,《决定》就如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了总体部署,并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从统治、管理到治理,进而实现善治,是一次巨大的突破与超越,目标已定,决心已下,步伐已迈出,打造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发展成果必将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2、案例分析题。

农药瓶清理就是我的“一号工程”

——一位镇党委书记的自述

在洞庭湖畔的湖南华容县万庾镇,有一支身穿橙色制服、蹬着三轮车的“乡村保洁队”,他们每天穿行于田间地头,负责在全镇范围内收集废弃农药瓶、废弃电池等生产生活垃圾。乡亲们提到这支“乡村保洁队”时都竖起了大拇指,他们说,“乡村保洁队”的“队长”就是万庾镇党委书记蔡智。半月谈记者找到了这位在同事眼中有些“特立独行”的镇党委书记。以下是蔡智的自述。

2006年8月,我出任万庾镇党委书记。上任之初,我也和其他“新官”一样,满脑子想的是“干大事、谋大局”。

直到2007年4月,我到长沙看望一个患病的老同事时,一切才发生了变化。那一年,万庾镇敬老院院长张善坤因鼻癌住进了湖南肿瘤医院。身体强健的老张此时如同一棵风中枯木,被病魔折磨得形销骨立。这次探病的经历深深地震撼了我。离开医院前,我特意请教了肿瘤医院一位老教授。教授和我讲了许多与癌症有关的知识,这位教授告诉我,目前农村癌症多发与环境污染关系极大,尤其是农村随处可见的农药瓶。农药残留的危害不仅从长沙回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没想到平时见怪不怪的农药瓶危害竟至于斯!几天后,我就召开了一次全镇干部大会,决定发动干部们在全镇范围内搞一次入户调查,调查的主题就是农药瓶。为摸清情况,我们在走村入户摸情况的基础上,选取了125户农户进行农药使用情况的全程调查。最后出来的调查结果说出来吓你一跳。根据对125户农户的农药使用状况调查,有80%以上的农户反映,在打完药后就随手将药瓶丢弃,根本不做任何处理。根据实际情况推算一下,全镇6.6万亩耕地一年产生的农药瓶就有80万个。后来,我又让镇卫生院调出了自2003年以来的新农合资料。结果显示,从2003年到2006年,在一个小小的万庾镇,癌症发病竟有147例,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而其中大部分又是与食物、饮水直接相关的食道癌、肝癌等。摸清了情况后,我和同事们一合计,决定必须把清理农药瓶作为镇里的“一号工程”来抓。我们很快成立了万庾镇清理农药瓶的行动领导小组,由我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我觉得清理农药瓶是件大事,不能只限于万庾镇。2007年底,在华容县人代会上,我联合了全镇人大代表,向全县发出一份“倡议书”,呼吁全县所有乡镇行动起来,将农村农药残留整治列入议事日程。下一步,我还打算在万庾镇搞好“四清工程”,就是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和清洁能源。只要我还在镇党委书记的任上干一天,农药瓶清理就是我的“一号工程”,保护好农村的环境就永远是我眼中的“头等大事”。

请对该案例中镇党委书记的领导行为进行评述。

《行政管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版

2010年4月行政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7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 C)1-9 A.泰罗 B.古德诺 C.威尔逊D.法约尔 2.霍桑实验提出了( A )1-14 A.“社会人”假设 B.“政治人”假设 C.“经济人”假设?D.“道德人”假设 3.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中,主要注重个别事例特殊性研究的方法是( D )1-23 A.比较方法?B.经验方法 C.规范方法D.案例方法 4.对特定行政系统的战略性、长期性与全面性存在与运行产生根本性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集合,指的是( B)2-32 A.微观行政环境?B.宏观行政环境 C.中观行政环境? D.外部行政环境 5.在雷格斯提出的“融合一棱柱一衍射的行政模型”中,棱柱型行政模式是( A )2-35 A.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 B.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C.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D.信息社会的行政模式 6.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C)2-50 A.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三权分立制 7.在下列国家中,实行联邦制的是( D)3-81 A.中国 B.英国 C.日本 D.美国 8.行政权力合法性的基础是( A)3-70 A.公共性B.强制性 C.自主性?D.有限性 9.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所具有的特点是( A )4-102 A.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B.政府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C.政府职能非常有限D.适应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l0.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和核心是(C)4-95 A.行政权力 B.行政组织 C.行政职能?D.行政发展 11.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最基本原则是(A)5-137 A.适应性 B.协调性 C.法制性D.精干高效 12.从行政管理机构的性质看,统计局属于( C )5-135 A.咨询机构? B.监督机构 C.信息机构?D.执行机构 13.外交部在国外的使馆、领馆属于( B )5-136 A.辅助机构 B.派出机构 C.执行机构 D.咨询机构 14.人事行政管理最经常的职责和最大量的活动是( C )6-164 A.计划和组织?B.制度建设与具体落实 C.使用和开发行政人员D.激励和监督行政人员 15.预算管理实质上是一种( B )6-168 A.技术性的管理活动B.政治性的行政活动 C.经济性的分配活动?D.经济性的技术活动 16.在西方国家,文官制度最早产生于( A )6-165A.英国B.美国 C.法国?D.德国 17.行政组织中最活跃的要素是(C)7-198 A.行政权力 B.行政职位 C.行政人员?D.行政体制 18.解决上下级行政组织冲突的常见方式是( A )7-208 A.服从权威B.谈判 C.冷处理? D.调解 19.渐进决策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A )8-236A.林德布洛姆?B.阿·埃佐尼 C.杜鲁门D.赫伯特·西蒙 20.最典型的事前行政监督是( C)8-254 A.国政调查 B.质询 C.听证会制度?D.人大代表视察 21.使行政管理思想变为现实状态的中间媒介是( D )9-263 A.行政管理制度?B.行政控制技术 C.行政领导方式? D.行政管理方法 22.经济方法利用经济杠杆对组织和个人行为进行调节和影响,因而具有(C)9-269 A.无偿性B.强制性 C.间接性 D.垂直性 23.所谓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属于( D )9-275 A.目标激励?B.奖励激励 C.竞争激励 D.反激励 24.建立在“性恶论”伦理哲学基础上的行政管理原则与

行政管理学(A)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行政管理学(A)试题2013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 ),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A.《行政学》 B.《政治与行政》 C.《行政学原理》 D.《行政之研究》 2.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 )。 A.里格斯 B.古立克 C.德鲁克 D.高斯 3.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行政监督 B.政府职能 C.行政决策 D.行政体制 4.对于一般的省、市、县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就是( )的行政区。 A.传统型 B.发展型 C.特殊型 D.现代型 5.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聘任制 D.考任制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于( )。 A.2006年1月1日 B.1993年10月1日 C.2005年4月27日 D.1994年1月1日 7.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 ),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A.积极方案 B.临时方案 C.应变方案 D.追踪方案 8.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 A.协调阶段 B.准备阶段 C.实施阶段 D.总结阶段 9.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市级预算 B.中央预算 C.省级预算 D.县级预算 10.目标管理方法是( )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A.伍德沃德 B.西蒙 C.德鲁克 D.菲德勒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项以上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1.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 )完成的。 A.泰勒 B.魏劳毕 C.怀特 D.韦伯 E.费富纳 12.组织文化包括()。 A.组织观念 B.法律意识 C.管理对象 D.价值观 E.道德感情 13.世界上通行的人事分类制度是( )。 A.态度分类 B.职位分类 C.能力分类 D.学历分类 E.品位分类 14.从决策主体采取决策的方法上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A.经验决策 B.集体决策 C.理性决策 D.科学决策 E.个人决策 15.行政组织内部的协调可以分为( )。 A.层级结构的协调 B.横向部门之间的协调 C.人际关系的协调

《公共行政学》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

《公共行政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公共行政学 2.行政区划体制 3.考任制 4.非程序性决策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19 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 )。 A.《行政学导论》 B.《行政学》 C.《行政学原理》 D.《政治与行政》 2.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 )。 A.融合型 B.棱柱型 C.衍射型 D.分散型 3.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的行政区。 A.发展型 B.特殊型C.传统型 D.现代型 4.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 )。 A.英国 B.美国C.法国 D.中国 5.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 )。 A.奖惩权力 B.归属权 C.合法权力 D.决策权力 6.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 )。 A.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B.领导决策系统 C.专家咨询系统 D.信息支持系统 7.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A.税种 B.纳税人C.税法 D.税率 8.( )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A.上行 B.平行C.下行 D.网上 9.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 )。 A.社会监督 B.事前监督C.事中监督 D.法制监督 10.目标管理方法是( )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A.德鲁克 B.西蒙 C.伍德沃德 D.菲德勒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项以上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 )。 A.墨西哥 B.新加坡C.智利 D.伊朗E.丹麦 2.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 )。 A.廉 B.绩C.勤 D.德E.能 3.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权包括( )。 A.行政处分权 B.建议权C.调查权 D.检查权E.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时的请求协助权 4.按照税收管理权限,可将税收分为( )。 A.个人所得税 B.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C.农业税 D.地方税 E.中央税 5.行政基本方法包括( )。 A.法律政策方法 B.政治方法 C.行政指令方法 D.思想工作方法E.经济方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 2.简述行政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什么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试述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2.试述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

《行政管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版

... .. ........... 脅爲 201(年4月行政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7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 C )1-9 A.泰罗 B.古德诺 C.威尔逊 D.法约尔 2?霍桑实验提出了( A )1-14 A. “社会人”假设 B. “政治人”假设 C. “经济人”假设 D. “道德人”假设 3?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中,主要注重个别事例 特殊性研究的方法是( D )1-23 A.比较方法 B.经验方法 C.规范方法 D.案例方法 4?对特定行政系统的战略性、长期性与全面性存在与运行产生根本性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集合,指的是(B )2-32 A.微观行政环境 B.宏观行政环境 C.中观行政环境 D.外部行政环境 5?在雷格斯提出的“融合一棱柱一衍射的行政模型”中,棱 柱型行政模式是(A )2-35 A.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 B.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C.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D.信息社会的行政模式 6?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C )2-50 A.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三权分立制 7?在下列国家中,实行联邦制的是(D )3-81 A.中国 B.英国 C.日本 D.美国 8?行政权力合法性的基础是(A )3-70 A.公共性B ?强制性 C.自主性 D.有限性 9?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所具有的特点是( A )4-102 A.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 B.政府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 C.政府职能非常有限 D.适应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10.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和核心是(C )4-95 A.行政权力 B.行政组织 C.行政职能 D.行政发展 11?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最基本原则是( A )5-137 A.适应性B .协调性 C?法制性D?精干高效 12?从行政管理机构的性质看,统计局属于(C )5-135 A.咨询机构 B.监督机构 C.信息机构 D.执行机构 13. 外交部在国外的使馆、领馆属于(B )5- 136 A.辅助机构 B.派出机构 C.执行机构 D.咨询机构 14. 人事行政管理最经常的职责和最大量的活动是 (C )6-164 A.计划和组织 B.制度建设与具体落实 C.使用和开发行政人员 D.激励和监督行政人员 15. 预算管理实质上是一种(B )6-168 A.技术性的管理活动 B.政治性的行政活动 C.经济性的分配活动 D.经济性的技术活动 16. 在西方国家,文官制度最早产生于( A )6-165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7. 行政组织中最活跃的要素是(C )7-198 A.行政权力 B.行政职位 C.行政人员 D.行政体制 18. 解决上下级行政组织冲突的常见方式是(A )7-208 A.服从权威 B.谈判 C.冷处理 D.调解 19. 渐进决策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A ) 8-236 A.林德布洛姆 B.阿?埃佐尼 C.杜鲁门 D.赫伯特?西蒙 20. 最典型的事前行政监督是(C )8-254 A.国政调查 B.质询 C.听证会制度 D.人大代表视察 21. 使行政管理思想变为现实状态的中间媒介是 (D )9-263 A.行政管理制度 B.行政控制技术 C.行政领导方式 D.行政管理方法 22. 经济方法利用经济杠杆对组织和个人行为进行调节和影 响,因而具有(C )9-269 A.无偿性B .强制性 C.间接性 D.垂直性 23. 所谓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属于(D )9-275 A.目标激励 B.奖励激励 C.竞争激励 D.反激励 24. 建立在“性恶论”伦理哲学基础上的行政管理原则与管 理模式是( C )10-315 A.以德行政 B.诚信行政 C.依法行政 D.透明行政 25. 行政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也是为人民服务准则的最基本规范要 求是(D ) A.廉政 B.遵纪守法 C.实事求是 D.勤政 26. 在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是( A )10-296 A.国务院 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C.国务院各职能部门 D.省级人民政府 27. 一般来说,一国的行政经济绩效主要是指( B )11-330 A.GDP增长速度 B.宏观经济发展水平 C.财政收入状况 D.人民收入水平 28. 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前提和基础是(A )11-353 A.立法保障B?公民参与

行政管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版

2010年4月行政管理学试题C.使用和开发行政人员 D.激励和监督行政人员 00277 :程代码课15.预算管理实质上是一种( B )6-168 A.技术性的管理活动 B.政治性的行政活动本大题共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C.经济性的分配活动 D.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经济性的技术活动 16.在西方国家,文官制度最早产生于( 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 A )6-165 A.英国 B.美国均无分。 C.法国)1-9 D.德国 1.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 C 17.行政组织中最活跃的要素是B.古德诺( C )7-198 A.泰罗 A.行政权力法约尔C.威尔逊D. B.行政职位 C.行政人员 D.行政体制2.霍桑实验提出了( A )1-14 18.解决上下级行政组织冲突的常见方式是( A )7-208.A.“社会人”假设B“政治人”假设 A.服从权威“道德人”假设. B.谈判 C.“经济人”假设DC.冷处理3.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中,主要注重个别事例 D.调解 19.渐进决策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1-23特殊性研究的方法是( D ) A ) 8-236 A.林德布洛姆A.比较方法 B.经验方法 B.阿·埃佐尼 C.杜鲁门D案例方法C.规范方法 D. .赫伯特·西蒙 20.最典型的事前行政监督是( C 长期性与全面性存在与运行产4.对特定行政系统的战略 性、)8-254 A.国政调查 B.B 生根本性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集合,指的是( )2-32质询 C.听证会制度 D.人大代表视察A.微观行政环境B.宏观行政环境 21.使行政管理思外部行政环境C.中观行政环境D. 想变为现实状态的中间媒介是( D 5.在 雷格斯提出的“融合一棱柱一衍射的行政模型”中,棱)9-263 A.行政管理制度 B. 柱型行政模式是( A )2-35行政控制技术 C.行政领导方式 D.行政管理方法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A.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B. 22. 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D.信息社会的行政模式经济方法利用经济杠杆对组织和个人行为进行调节和影C.响,因而具有( C )9-269)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6.( C 2-50A.无偿性 B. 强制性人民民主专政A.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间接性 D.垂直性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三权分立制 23.所谓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属于( )3-81 D )9-275 D 在下列国家中,实行联邦制的是7.( A.B.中国A. 英国目标激励B. 奖励激励 C. 竞争激励 D.美国D.反激励日本C.24. 8.行政权力合法性的基础是( 3-70 建立在“性恶论”伦理哲学基础上的行政管理原则与管)A 理模式是( C )10-315. A.公共性B强制性A.以德行政 B.诚信行政有限性DC.自主性. C.依法行政4-102( 9.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所具有的特点是A ) D.透明行政 25.政府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A.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B. 行政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也是为人民服务准则的最基本规范要求是( 适应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C.政府职能非常有限D. D ) A.廉政B.遵纪守法4-95) C ( l0.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和核心是 C.实事求是 D.行政组织A.行政权力B. 勤政 26.在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是行政发展C.行政职能D. ( A )10-296

《教育行政学》练习试题库与答案

《教育行政学》练习题库本科 一、单项选择题 1.最早出版的单独的教育行政学著作及其作者是( B ) A.《行政学》施泰因 B.《学校行政》佩恩 C.《美国的教育行政》达顿、斯奈登 D.《教育行政学》林文达 2.我国唐朝时期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是( C ) A.崇文馆 B.太学 C.国子监 D.弘文馆 3.世界各国的教育行政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导型,另一类是( D ) A.计划型职能………… B.服务型职能…… C.经营型职能 D.监督型职能 4.教育管理机构改革的核心是( C ) A.统一……… B.效能…… C.精简……… D.分工 5.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时间是( A ) A.1995 B.1993 C.1996 D.1999 6.教育预测的原理包括延续性原理、因果性原理和( C ) A.逻辑性原理 B.有效性原理 C.相似性原理 D.相关性原理 7.教育财务行政的根本任务是( A ) A.合理地安排和使用教育经费 B.监控教育经费的合法使用 C.监控其他教育资源的有效使用 D.筹措教育经费及其他教育资源 8.当前我国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实行的是( B ) A.任命制 B.公务员制 C.聘任制 D.选派制 9.教育督导有三大职能,即沟通评价职能、检查督促职能和( D ) A.决策职能 B.改进职能 C.规划职能 D.指导推广职能 10.下列与对教育行政工作人员惩处方式不符 ..的是( C ) A.警告 B.记过 C.罚款 D.降级 1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 ...教育人事行政基本原则的是( C ) A.量才适用 B.选贤任能 C.因人设岗 D.合理流动 12.校园、校舍的新建扩建费属于( A ) A.教育基本建设费 B.公用经费 C.人员经费 D.交通费 13.教育行政咨询的三大特性是独立性、自由性及( D ) A.专业性 B.强制性 C.求实性 D.科学性

电大行政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电大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是在《纲鉴易知录》上。 2、提出管理五项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亨利?法约尔。 3、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立法、行政、和 司法三种权力。 4、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这是公共组织与其他私营部门的主要区别之一。 5、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美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 6、在我国,为人民服务是公共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是由马列主义的意识形态决定的。 7、第一位试图建立公共行政学体系的是怀特。 8、一般来说,管理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 9、政府的政治职能包括政治统治职能、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和民主职能。 10、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和制约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同时,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能动作用,它可以影响和改造公共行政环境。 11、行政领导过程本身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这个系统是由行政领导者、被领导者和行政领导环境三者有机组成的,缺一不可。 12、行政体制的滞后性,也就是行政体制的惰性,是由其稳定性演变而来。 13、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其中价值观是组织文 化的核心。 14、我国国家公务员的级别分为15级。 15、中国公共行政管理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在法律制度上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级 人民政府。 16、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职能。 17、国家公务员的回避一般包括公务回避、地区回避和任职回避。 18、较为常见的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主要有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和聘任制四种。

2019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行政学》期末试题标准题附答案(试卷号2202)

2019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行政学》期末试题标准题附答案 (试卷号2202) 考试说明:本人根据学员的需求汇总了历年来所有的期末试题及答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对考生的复习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内容包含: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机考及教学考一体化试题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项选择题 1.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 )。 D.威尔逊 2.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 )。 C.工业社会 3.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活动的监督称为( )。 C.社会监督 4.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 )。 C.农业社会 5.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 )的核心内容。 A.行政道德 6.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 )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A. 英国 7.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 ),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B.积极方案 8.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 D.实施阶段 9.税收制度的核心是( )。 B.税法 10.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 ),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A.孙中山 11.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 ),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A.《行政之研究》

12.里格斯于1 961年发表的公共行政生态学代表作是( )。 B.《公共行政生态学》 13.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 )。 B.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14.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 )国,是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D.美国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于( )。 B.2006年1月1日 16.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 ). C.纠正偏差 17.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 )给予政纪处分。 D.行政监察机关 18.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 中央预算 19.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 )。 C.张金鉴 20.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 )。 C.《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21.对于一般的省、市、县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就是( )的行政区。 D.特殊型 22.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 ),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B.行政职位 23.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 )。 A.决策权力 24.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 )。 D.英国 25.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 )。 B.追踪方案 26.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 )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行政管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9081)《行政管理学》网上作业题 及答案 1:第一批次 2:第二批次 3:第三批次 4:第四批次 5:第五批次 6:第六批次 7:第七批次 8:第八批次 1:[论述题] 简答: 2.谈谈怎样提高会议的质量。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会议的重要程度一般应与会议时间成正比,防止帕金森定律中的大事忽视、小事扯皮现象;(2)注意会议人员的构成;(3)严格控制会议的人数;(4)会议程序合理,准备充分(5)不允许重复性观点(6)充分利用现代会议技术(7)创新会议方法。 2:[论述题] 简答:

1.简述行政领导者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理念价值素质,如使命感、英雄观、生死观、名利观、修养观、荣辱观;(2)道德品格素质,如道德无缺、心存仁义、为人正直;(3)知识能力素质,如完备的知识、卓越的能力;(4)身体心理素质. 1:[论述题] 材料: 2008年2月初,中共某县县委向该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和县人民政府党组织提交了19名乡、镇长任职和免职的建议名单。县人民政府随即据此将这19名乡、镇长予以任免,并以县人民政府正式文件的形式发至县直属各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国家机关。该县人大常委会收到此任免文件后,认为该文件违背了宪法、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遂建议县政府予以纠正。县政府认为,对这19名乡、镇长的任免是党组织的意见,政府和人大都应坚持党的领导,无权对党组织的建议提出异议,政府文件没有过错,所以对县人大常委会的建议不予理睬。事隔不久,县人大常委会重要负责人又向县委作了专门汇报,县委也没有明确表态。在这种情况下,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就县政府的这一任免文件进行专题审议。会上全体常委一致认为县人民政府这一任免决定事先未经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不符合法律规定,故通过了将其撤消的决定。提问: 1、该县政府的人事任免文件该不该撤消?为什么? 2、发生此类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该县政府的人事任免文件该不该撤消?为什么? 答案要点:这是一起人事任免争议,我们认为该县政府的人事任免文件应该予以撤消。这是因为:首先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乡、镇长的任免必须通过乡、镇人民代

《行政管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版

2010年4月行政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7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 C )1-9 A.泰罗 B.古德诺 C.威尔逊 D.法约尔 2.霍桑实验提出了( A )1-14 A.“社会人”假设 B.“政治人”假设 C.“经济人”假设 D.“道德人”假设 3.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中,主要注重个别事例特殊性研究的方法是( D )1-23 A.比较方法 B.经验方法 C.规范方法 D.案例方法 4.对特定行政系统的战略性、长期性与全面性存在与运行产生根本性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集合,指的是( B )2-32 A.微观行政环境 B.宏观行政环境 C.中观行政环境 D.外部行政环境 5.在雷格斯提出的“融合一棱柱一衍射的行政模型”中,棱柱型行政模式是( A )2-35 A.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 B.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C.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D.信息社会的行政模式 6.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C )2-50 A.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三权分立制 7.在下列国家中,实行联邦制的是( D )3-81 A.中国 B.英国 C.日本 D.美国 8.行政权力合法性的基础是( A )3-70 A.公共性 B.强制性 C.自主性 D.有限性 9.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所具有的特点是( A )4-102 A.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 B.政府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 C.政府职能非常有限 D.适应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l0.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和核心是( C )4-95 A.行政权力 B.行政组织 C.行政职能 D.行政发展 11.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最基本原则是( A )5-137 A.适应性 B.协调性 C.法制性 D.精干高效 12.从行政管理机构的性质看,统计局属于( C )5-135A.咨询机构 B.监督机构 C.信息机构 D.执行机构 13.外交部在国外的使馆、领馆属于( B )5- 136 A.辅助机构 B.派出机构 C.执行机构 D.咨询机构 14.人事行政管理最经常的职责和最大量的活动是( C )6-164 A.计划和组织 B.制度建设与具体落实 C.使用和开发行政人员 D. 15.预算管理实质上是一种( B A.技术性的管理活动 B. C.经济性的分配活动 D. 16.)6-165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7.行政组织中最活跃的要素是( A.行政权力 B.行政职位 C.行政人员 D.行政体制 18.解决上下级行政组织冲突的常见方式是 A )7-208 A.服从权威 B.谈判 C.冷处理 D.调解 19.渐进决策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A.林德布洛姆 B.阿·埃佐尼 C.杜鲁门 D.赫伯特·西蒙 20.最典型的事前行政监督是( C A.国政调查 B.质询 C.听证会制度 D.人大代表视察 21.使行政管理思想变为现中间媒介是( D )9-263 A.行政管理制度 B. C.行政领导方式 D. 22. 响,因而具有( C )9-269 A.无偿性 B.强制性 C.间接性 D.垂直性 23.所谓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属于( D )9-275 A.目标激励 B.奖励激励 C.竞争激励 D.反激励 24.建立在“性恶论”伦理哲学基础上的行政管理原则与管理模式是( C )10-315 A.以德行政 B.诚信行政 C.依法行政 D.透明行政 25.行政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也是为人民服务准则的最基

行政管理学模拟题A卷及答案

东莞理工学院成教学院考试试卷(A卷) 2010年(秋季)学期 科目:行政管理学考试形式:闭卷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分级制 2.行政领导 3.行政实施 4.诱导性行政方法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行政学产生的标志是威尔逊1887年发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文。我国第一部行政学专著是1935年出版的《行政学的理论和实际》,作者是____________。 2.国家公务员的人口是____________,出口是____________。 3.对公务员监督的渠道,一般可以分做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两种,前者包括立法监督、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社会监督等形式,后者包括专门监督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4.协助行政首长处理日常事务的综合性办事机关是__________________机关。

5.行政组织典型的结构模式有直线集权制、_______________、直线职能制、_____________________、直线分权制和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 6.行政实施主体包括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两方面。具体的行政实施阶段主要包括指挥、____________、控制和___________等四个环节。 7.法制监督是一种___________监督,它主要有两大类,即国家法制监督和___________________监督。 8.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主要有选举制、_____________、考任制和_____________。 9.构成指挥者权威基础的第一个要件是_______________,另一个要件是指挥者一定的威望和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个人专断式是当今世界各国行政决策体制的主要形式。() 2.行政领导主体是被领导者和行政管理的部分对象,包括个体领导者和群体领导者。() 3.在我国,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办及直属总局,地方政府所属各厅、局、处、科,均属于职能机关。() 4.行政协调的主要目的和根本作用就是要解决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所发生的矛盾和冲突。() 5.机关管理的首要原则是要遵循科学化的原则。()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公务员较理想的工资制度应体现哪些原则? 2.行政直协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行政管理学(A)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行政管理学(A)试题2014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 ),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A.《行政学 B.《政治与行政》 C.《行政学原理》 D.《行政之研究》 2.公共行政环境的()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A.约束性 B.复杂性 C.特殊性 D.不稳定性 3.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 )的行政区。 A.现代型 B.传统型 C.特殊型 D.发展型 4.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 )的核心内容。 A.社会公德 B.行政道德 C.职业道德 D.社会行为规范 5.部外制是( )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A.美 B.法 C.日本 D.英 6.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 ),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A.应变方案 B.积极方案 C.临时方案 D.追踪方案 7.( )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A.上行 B.平行 C.下行 D.网上 8.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 )。 A.法制监督 B.事前监督 C.事中监督 D.社会监督 9.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A.税法 B.纳税人 C.税率 D.税种 10.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 )最早提出的。 A.毕达哥拉斯 B.梭伦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项以上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 )三种权力。 A.考试 B.司法 C.行政 D.立法 E.监察 12.组织文化包括( )。 A.组织观念 B.法律意识 C.管理对象 D.价值观 E.道德感情 13.下列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 )。 A.阿根廷 B.比利时 C.加拿大 D.埃及 E.津巴布韦 14.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 )。 A.权力集中、责任明确 B.公开平等,有效防止任人唯亲 C.指挥统一、不受牵制 D.行动迅速、简便易行 E.择优录取,在竞争基础上鉴别人才 15.标杆瞄准的类型主要有( )。 A.内部标杆瞄准 B.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 c.行业业内标杆瞄准 D.跨行业标杆瞄准

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0002)

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山东大学2002年研究生招生考试行政管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行政决策 2.政府职能 3.三权分力 4.绩效 二.简答 1.行政管理的学科特点有那些 2.简述行政权力的分配方式及途径 3.考任制的基本原则 4.西蒙的决策理论及其贡献 5.现代法治的行政特征 三.论述题 1.传统行政权力与现代行政权力相比二者有何不同 2.试述中国政府机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管理课程试卷(第四套) 一、简释题 1.行政干预手段与经济手段 2.行政效益与行政效率 3.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二、简答题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的原则是什么? 2.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有何意义? 3.简述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制的涵义及其辩证关系。 三、论述题 1.试述人事行政的功能和环节。 2.试论述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四、案例分析题 【案例】中共XX县委向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提交了19个乡、镇长职

务任免建议名单。第二天,县人民政府便将这19个乡、镇长的任免通知发至县直属单位和有关区、乡、镇,县人大常委会收到以上任免通知后,认为县政府的任免通知违背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遂建议县政府予以纠正,但未能引起县政府的重视。事隔不久,县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又向县委反映这一问题,县委也没有明确表态。在这种情况下,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就此问题举行了常委会议。在常委会上,委员们一致通过了《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撤销县人民政府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乡、镇长任免通知的决定》,指出县政府对19个乡、镇长的任免通知不符合法律规定,予以撤销。 【案例分析】请用行政学有关理论分析上述案例中县政府、县人大常委会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行政管理课程试卷(第四套)答案要点 一、简释题 1.行政干预手段与经济手段 行政干预手段是指通过行政系统,采取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和下达指令性计划来进行管理的方法,它具有垂直性、强制性的特点;经济手段是指按照经济运行的规律要求,通过贯彻物质利益的原则来进行管理的方法,它具有间接性、诱导性的特点。两种手段都是行政管理过程的基本手段。 2.行政效益与行政效率 行政效益则是对行政管理活动结果即行政产出的评价;行政效率是指在保证政府活动符合预定目的,并给社会带来有益成果的前提下,行政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率。评价行政效率要以对效益的肯定为前提。 3.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是对重复出现的,有一定常规可循的问题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是对偶然发生或首次出现的,没有现成规范和原则可循的问题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一般更为复杂,领导者应将主要精力集中在非程序化决策上。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⑴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⑵紧密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行政体制改革;⑶加强与相关学科的结合。 2.答案要点:⑴对行政组织建设和科学化有重要意义;⑵对实现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也有着重要意义。 3. 答案要点:⑴集体领导指对重大问题必须由领导集团全体成员讨论,作出决策和决定的制度。个人分工负责是领导成员为执行集体领导的意志而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制度。⑶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是辩证统一的,集体领导是个人分工负责的前提,个人分工负责是集体领导的基础。 三、论述题 1.答案要点:⑴人事行政的基本功能是:计划和组织;使用和开发;激励和监督。⑵人事行政的主要环节是:职位分类、选拔、培训、考核等。 2.答案要点:⑴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基本内容包括:①时间与动作的研究; ②对工人的挑选和培养;③工人与资方的合作;④实行职能管理制。⑵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促进了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四、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

自考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管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77)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 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是指 A.国家确定路线方针政策 B.国家意志

的执行 C.国家维护主权与安全 D.国家制定法律 2。开创行政管理学学术研究先例的文献是 A.罗纳德·怀特的《行政学导论》 B.魏洛比的《公共行政原理》 C.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 D.伍德罗·威尔逊的《行政研究》 3.除有限决策理论、综视决策理论外,决策学派理论还有 A.人际关系学理论 B.渐进决策理论 C.权变理论 D.社会人假设理论4.雷格斯在分析过渡型社会特征时提出的一种独特的市场体制类型是 A.无限市场模式 B.受限市场模式 C.自由市场模式 D.计划市场模式5.从根本上制约着行政系统的规模、体制结构与运行方式等基本结构因素的是 A.政治力量 B.经济力量 C.文化力量 D.社会结构 6.下列属于行政权力主体的是 A.政党 B.立法机构

C.国家行政机关 D.军队 7.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美国总统罗斯福主张的是 A.守夜人政府 B.有限政府 c.市场化政府 D.合作联邦主义 8.弱势政府时期话方国家政府职能的特点是 A.政府职能非常有限 B.政府职能无限 C. 政府没有职能 D.政府过度干预 9.行政职能首先表现为 A.国家立法机关履行立法职责 B.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 C.国家司法机关履行司法职责 D.党政机关履行党务管理职责 10.从社会管理角度看,规模最大、管理范围最广的组织是 A. 立法机构 B.司法机构 C.军事机构 D.行政管理机构 11.实行内阁制国家的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瑞典 12.从比较狭义的层面看,“行政事务”可理解为 A.行政人事事务 B.政府管理的一切事务 C.政府外部管理事务 D.政府内部管理事务 1 3.财务行政理论的创始人是 A.威洛比 B.怀特 C.斯坦因 D.洛克 14。行政组织系统的构成“细胞”是 A.行政人员 B.行政职位 C.行政体制 D. 精神要素 15.政府运行过程的核心部分是 A.行政领导 B.行政决策 C.行政活动 D.行政监督 16.行政管理过程研究主要起源于 A. 《行政学导论》 B.《公共行政学原理》

华工网络教育行政管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22分) 1."行政学"一词,最早主要是指() A、法学 B、社会学 C、行政法 D、行政管理学 2. 我国国家机构的根本领导制度是: ( ) A. 民主集中制 B. 首长负责制 C. 集体负责制 D. 议行合一制 3. 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 A、史坦因 B、威尔逊 C、古德诺 D、怀特 4. 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的根本宗旨是: ( ) A. 德才兼备 B. 适才重用 C. 为人民服务 D. “党管干部” 5. 行政环境的基础是() A.宏观行政环境 B.中观行政环境 C.微观行政环境 D.混合行政环境 6. 反映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态度、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程度和趋向。这是行政环境中的() A.文化环境 B.经济环境 C.政治环境 D.科技环境 7. 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提出行政运行职能五职能论的学者是()。 A、卢瑟·吉利克 B、弗德尔·厄威克 C、亨利·法约尔 D、马克斯·韦伯 8. 行政职能从基本职责看,它包括统治职能和()。 A、专政职能 B、民主职能 C、经济职能 D、社会管理职能 9. 当前,我国机构改革的重点是()。 A、下放权力 B、裁减人员 C、机构精简 D、转变职能 10. 尤其适用于社会治安、交通、食品、卫生、环保等领域管理的行政方法是()。 A、行政指令方法 B、法律方法 C、经济方法 D、心理行为方法 11. 权变组织理论产生的基础是() A.控制论 B.技术论 C.系统论 D.信息论 12. 行政组织的设立、变更或撤消均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和程序进行,这表明行政组织具有()

A.政治性 B.权威性 C.法制性 D.社会性 13. 一般来说,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没关系 D.不确定 14. 大多数成功的领导得共同采用的领导方式是() A 以事为中心的领导方式 B 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 C 集权式领导方式 D 人事并重的领导方式 15. 行政组机构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管理方式变化 B.领导者偏好 C.行政职能的转变 D.临时任务出现 16. 设置独立监察机关御史台是在()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17.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生效实施的时间是() A 1987年10月 B 1992年10月 C 1993年4月 D 1993年10月 18. 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的是() A、中枢系统 B、咨询系统 C、信息系统 D、参谋系统 19. 人事行政管理的基础工作和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是() A 职位分类 B 职位定编 C 工资制度 D 任用制度 20. 权力机关对行政监督的内容,除法律监督外,还有() A、工作监督 B、会议监督 C、日常监督 D、专门监督 21. 从决策的客体看,行政决策具有明显的:() A. 广泛性 B. 预见性 C. 针对性 D. 强制性 22. 行政协调手段中,最常用的形式是: A. 会议形式 B. 文件形式 C. 舆论先导式 D. 谈话形式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1.当代西方国家的行政职能出现了行政职能逐渐扩大、政治职能中的暴力职能相应加强的发展趋势。 2. 宏观、中观和微观行政环境各自具有独立性,三者之间具有明确的划分界限。 3. 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对现代行政管理有重要作用。 4.党的领导就是行政领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