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到梅花句亦香第29辑作文训练材料作文屠呦呦pk黄晓明事件

吟到梅花句亦香第29辑作文训练材料作文屠呦呦pk黄晓明事件
吟到梅花句亦香第29辑作文训练材料作文屠呦呦pk黄晓明事件

吟到梅花句亦香(第29辑)

——镇海中学2015级学生阅读日知录

“理性表达·科学表达”议论文训练——关于“屠呦呦获奖与黄晓明豪华婚礼大家谈”时评七篇2015年11月21日农历十月初星期日阴有小雨

〖老魏作文题第1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5年10月6日,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首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两天后演艺明星黄晓明于上海举行盛大婚礼,开了上百桌,来了“大半个娱乐圈”,堵了半条市中心的延安中路,花了两亿元。电视、广播、app新闻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黄的婚礼,铺天盖地全是他的消息的时候,屠呦呦的报道却明显冷清很多,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屠呦呦是谁。

对此有网友通过对比发出疑问:难道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不是屠,而是黄吗?难道不会让人以为“中国梦”的实现要落到“戏子”身上吗?

针对以上事件与网友的“发问”,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题目自拟,理性表达,体裁为议论文,不得少于800字。

〖老魏解题〗

1.必须围绕“发问”,选择一问或两问,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立意参考角度:①黄晓明是娱乐圈的生态、屠呦呦是科学家的生态,他们都各有逻辑,各有游戏规则,不能简单地互相PK;②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戏子不入流”的思想是陈旧的思想,各行各业都出精英,都对“中国梦”的实现有着各自的贡献,只不过评价标准不同罢了;③在新媒体时代,吸引眼球可以理解,但也同样需要考虑公共责任和社会价值;

④“网友之友”,传达了一种不乏代表性的社会情绪:对明星奢侈婚礼的不满,对媒体娱乐化的不满,对科学家待遇过低的不满,对收入、分配不公的不满,对社会趋向庸俗、虚荣、浮华的不满,这些不满和疑问,体现了部分公民对社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思考和担忧。

2.必须理性表达,科学表达,以理服人,不感情用事。

3.必须运用例证、引证与对比论语,使文章论论语手法多样,内容充实,材料丰富。

例证手法举例:①谁能就美国的好莱坞文化对美国社会没有推动作用?谁能说韩国的影视剧文化对于韩国社会没有推动作用?何以能套个“戏子”二字,对一个群体如此蔑视呢?

②事实上,屠呦呦的关注度并不低,媒体的采访铺天盖地,来祝贺的同事、朋友在自家门口的电梯外“排起了20多米的长队”。有个细节值得注意,已经85岁高龄的屠呦呦希望不要宣传,屠呦呦的先生也表示,屠呦呦太累了。认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应该被媒体关注,很有可能是旁人的一厢情愿。

对比论证手法举例:评价文艺工作者的首要标准是作品。一个很久没有作品问世的明星,通常会很快淡出人们视野——即使制造再多绯闻,走再多的穴,结再多次婚,也无济于事。然而,娱乐界是不折不扣的名利场,人们在消费明星私生活的同时,也确定了他们的市场地位。黄晓明的财富多寡是由他在影视界的地位决定的,而这种地位的取得与其个人努力是分不开的。这是市场机制对一个演艺工作者的回报,并没有太大的不妥。

科技工作者的评价标准,则不能完全依靠市场。科技领域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什么是好,什么不好,隔行如隔山。可能很多百姓宁可去问江湖郎中,也没兴趣关心屠大科学家的论文,但这不妨碍科技工作者的贡献得到专业认可,并在更大范围内造福人类。

引用论证手法举例(引文加粗部分的文字):如论者所言,现在,社会上一些人确实存在“受单一价值观支配的道德专断思维”,喜欢摆出一副真理已握在手中的姿态,喜欢对事情发表带有一锤定音意味的观点,殊不知这一做法与民主法治精神相悖。实际上,民主法治不仅是一种社会制度,也是一种思维表达方式。法治思维自不待言,其要义是规则至上、权利本位、程序正义。而民主思维的要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宽容、礼让和相互尊重,就是一种自由意志与另一种自由意志之间的互不干预,就是“让我说话,也让你说话”“谁也不能一个人说了算”“我有说话的自由,你也有说话的自由,我的自由不能侵犯您的自由。”从西方先哲直到今天,人们之所以如此重视保障言论自由,就在于言论自由可以拓展公共讨论,让每个普通公民知晓摆在前面的问题和各方面的立场、观点、方法,以便他们充分、自由地作出判断和选择。正因如此,启蒙时代思想家伏尔泰才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1.黄晓明pk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敌一场作秀!

路长全

2015-10-11 搜狐网首发

前一阵子,媒体关注了两大人物:屠呦呦,黄晓明。

屠呦呦,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其研究成果拯救了、拯救着、还会拯救无数人的生命!

黄晓明,结婚。

但两人的差别让我感慨良多!

当电视、广播、app新闻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黄的婚礼,铺天盖地全是他的消息的时候,屠呦呦的报道却明显冷清很多,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屠呦呦是谁。

让我不禁以为难道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不是屠,而是黄吗?

因参加黄晓明婚礼的大牌太多,导致浦东和虹桥两个机场几近瘫痪,婚礼现场比诺贝尔

颁奖典礼都要隆重。

让我不禁以为难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靠演艺圈推动的吗?

当黄晓明挥金如土,婚礼奢华,费用达两亿的时候,而诺奖得主屠呦呦呕心沥血,一生奉献,奖金却只能在北京买半个客厅,所获报酬远比不得baby一季跑男的收入。

这真的不会让年轻人以为读书并没有什么用吗?

当屠呦呦以身试药,历尽坎坷,若未获诺奖,必终身默默无闻;即使得奖,带来的是争论,更被某些人吐槽的时候,黄晓明的婚礼带来的却是全国围观,全民羡慕,更被尊为典范。

我不敢想象,多少勤恳努力的人会受到多大的价值观上的伤害。

原来有句话叫:搞导弹的不如搞茶叶蛋的,而现在:做科研不如演戏的;卖技的不如卖艺的;搞实的不如作秀的;救命的不如搞笑的!

当开创中国自然科学先河,意义不亚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事件却比不上两个艺人的一场婚礼的时候。

让我不禁以为难道中国梦要落到“戏子”身上吗?

当这社会虚荣成为风尚,看脸成为审美,娱乐成为主流,浮华成为氛围的时候,下一个诺贝尔奖,真的会从中产生吗?我们的民族真的能保持竞争力吗?我们的下一代真的能够肩负起强大自己、强大祖国的重任么?这种情形如若加剧,谁敢保证这一个诺奖“空前”但不“绝后”呢?

我们的文化喜欢务虚不务实,大众都喜欢树上的果实,不喜欢埋在树下的树根。但是没有树根怎么有果实,没有实力如何娱乐!

当欧美的孩子,在假期去博物馆、去参加科普活动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却在看《中国好声音》,去听各种演唱会,去机场追星!

这样的价值观怎么能有竞争力?!

记得小时候老师问我们,长大后理想是什么?十个同学有九个骄傲的回答:“科学家!”希望不要有一天,十个小学生有九个骄傲地回答:“大明星!”

〖新闻链接〗

美媒关注黄晓明过亿婚礼惊问:谁是Baby

新浪娱乐2015-10-29

黄晓明与Angelababy的“世纪婚礼”引起国外媒体的高度关注,惊问:“Who is Angelababy?(谁是Angelababy)”。

据台湾媒体报道,黄晓明10月8日与交往5年的Angelababy在上海举行盛大婚礼。据悉,整场婚礼的费用更高达人民币1.9亿元,这场被外界封为“世纪婚礼”的盛事,不仅引起国内媒体的高度关注,美国媒体近日也以“Who is Angelababy?(谁是Angelababy)”为题写了一篇文章来报道这场婚礼。

Angelababy与黄晓明的世纪婚礼奢侈程度惊人,以至于让美国时尚杂志VOGUE都为她写了一篇线上专栏,称该婚礼花费的金额超过当年金·卡戴珊与威斯特的惊世婚礼,甚至只比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的皇室婚礼只少一点点而已。

〖黄晓明好搜百科介绍〗

黄晓明,1977年出生于山东青岛市,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商人。2001年,凭借电视剧《大汉天子》而成名,其代表影视作品有《神雕侠侣》、《新上海滩》、《叶问2》、《太平轮》等。2005年,参演《夜宴》进军大银幕。2011年,成立个人演艺公司“黄晓明工作室”,同时还投资生意并积极参与慈善事业。作为歌手,黄晓明已发行两张个人专辑。2013年,主演中国首部创业电影《中国合伙人》,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2013年黄晓明担任综艺节目《中国梦之声》导师。2014年,担任综艺选秀节目《来吧!灰姑娘》的导师。2015年,主演民国爱情传奇剧《锦绣缘华丽冒险》。同年与杨幂领衔主演电影《何以笙箫默》。6月3日,成为首位在好莱坞“星光大道”留下手印的中国内地男演员。2015年10月8日,黄晓明和Angelababy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世纪婚礼”。

2.怎么能拿黄晓明跟屠呦呦乱”PK”

毕诗成

2015年10月12日《扬子晚报》

最近很多人在转发一篇题为《黄晓明PK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敌一场作秀!》的文章,认为“黄晓明挥金如土搞婚礼,屠呦呦的奖金却不够北京买个客厅”,这是“价值观问题”。

作为一种声音,个人虽不以为然,却并不想反驳。奈何做类似比较、得出类似感慨的文章很多,方才意识到,原来这种逻辑,在当下颇有一些市场,便不得不严肃对待它了。我的观点是:黄晓明、屠呦呦不是不可以被拿来对比着理解一些事情,但这种简单的比较,得出“一生努力不敌一场作秀”的结论,是不科学、不严谨、不讲逻辑的,甚至这种煽情的PK 本身,便是另一种歪曲的价值观,反倒应该被辨别、被警惕。

媒体没有报道屠呦呦女士的功德与贡献吗?有!至于报道数量的多与少,只是一个相对概念,试想如果媒体都以娱乐狗仔队的劲头去盯着屠呦呦,老太太能吃得消吗?

其次说贡献,屠呦呦有屠呦呦的贡献方式,黄晓明有黄晓明的贡献方式,孰轻孰重何必一定要量化个三六九等,更有甚者一定要非此即彼、有她无他呢?至于演艺圈能不能推动社会进步这个说法,谁能说美国的好莱坞对于美国社会没有推动作用,谁能说韩国的影视剧文化对于韩国社会没有推动作用,何以能套个“戏子”二字,对一个群体如此蔑视呢?至于“读书有用无用”,影响因素有很多,简单让黄晓明来背负,恐怕他也是扛不起。屠女士只是调侃了一句“诺贝尔奖金不够在北京买个客厅”,是说屠呦呦女士搞了一辈子科研生活很窘迫,家里连客厅都没有吗?非要通过钱多钱少来PK出“做科研不如演戏的”、“一生努力不敌一场作秀”,不知道是否尊重了国内科研人员!

娱乐圈的社会功能,就是娱乐大众,应该允许公共空间有一些八卦精神,什么事情都往“高尚”“梦想”上扯,都拿“人类贡献”的大帽子去套,只会让社会空气更凝重,令人窒息。大家在围观屠呦呦和围观黄晓明的时候,本身就不在完全一样的维度上。

有些话不是不能说,有些情不是不能表,但大家都得学会理性表达、科学表达、有说服力地表达。黄晓明是娱乐圈的生态、屠呦呦是科学家的生态,他们都各有逻辑,各有游戏规则,不能简单地互相PK,煽情点火,以至于更加混淆了视听,输出一种更为消极的情绪。最好不用互抡棒子,横扫一通,把原有一些规则秩序搞乱了,甚至造成无名的阶层分裂——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

3.让屠呦呦PK黄晓明是一种危险的逻辑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涂洪长、刘旸

科学家屠呦呦一句“诺奖奖金不够在北京买半个客厅”的笑谈,让影星黄晓明那场高调奢华的婚礼备受非议。有人搬出了“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陈年论调,感慨“科学家的一生努力不敌明星一场秀”。

我们当然可以奉劝一些明星在私生活上注意社会观感,也可以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钻研学术的科学家呼吁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但是,即使媒体大可不必无限制炒作明星婚礼,让所有记者都弄明白青蒿素的来龙去脉也不现实。首先两者不矛盾,其次两者不可比。

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然而,“戏不如娼”“戏子不入下九流”的老旧思想,依然如幽灵一般,时不时地出现在媒体上。但实际上,各行各业都出精英,只不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罢了。

评价文艺工作者的首要标准是作品。一个很久没有作品问世的明星,通常会很快淡出人们视野——即使制造再多绯闻,走再多的穴,结再多次婚,也无济于事。然而,娱乐界是不折不扣的名利场,人们在消费明星私生活的同时,也确定了他们的市场地位。黄晓明的财富多寡是由他在影视界的地位决定的,而这种地位的取得与其个人努力是分不开的。这是市场机制对一个演艺工作者的回报,并没有太大的不妥。

科技工作者的评价标准,则不能完全依靠市场。科技领域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什么是好,什么不好,隔行如隔山。可能很多百姓宁可去问江湖郎中,也没兴趣关心屠大科学家的论文,但这不妨碍科技工作者的贡献得到专业认可,并在更大范围内造福人类。

把屠呦呦和黄晓明放在一起PK,是一种危险的逻辑。正如一提援外、减免他国债务,就有人提我国的贫困人口一样。但是,如此对比似乎已成为一种万能诡辩术。如果用北京的房价来衡量青蒿素的学术价值,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如果屠大科学家的科研项目放在市场上,论斤卖能卖多少钱?更进一步思考,如果用一些方法降低“黄晓明们”的收入,限制“黄晓明们”婚宴和礼金规模,甚至不让网友围观“黄晓明们”的婚礼,这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市场与行政力量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屠呦呦的反面教材,不是连结婚都会躺枪的黄晓明,也不是娱乐圈这个花花世界。演艺明星即使再奢华,也不会让科学家们眼红。反而是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躁、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才培养机制受阻等,才是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

(魏建宽选自2015-10-13《新华每日电讯》)

4.屠呦呦与黄晓明的收入差距源于人性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

当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新闻与黄晓明的奢华婚礼新闻相撞的时候,在当下中国,这注定会闹出一点批评来。

讨论屠呦呦和黄晓明的收入,其实,最根本的是价值与价格的问题。即他们的劳动的价值,与劳动在市场上的价格。

在现在的市场中,黄晓明做广告,演电影,都可以轻而易举获得巨额收入,而大学里面的教授、科学家却要清苦得多。或许屠呦呦可以利用专利赚到钱,在这一点上,袁隆平能做到。但必须指出的是,他是应用科学方面的科学家,其工作成果直接与生产相关。如果是像爱因斯坦、霍金这样的科学家,研究的都是玄之又玄、离普通人生活十万八千里的时间、黑洞,他们是不可能直接在市场上获得巨大利益的。

这是因为,人性是有缺陷的,人们愿意为歌星支付上千元的门票,但是,愿意直接为霍金研究直接捐赠的人却要少很多很多。人性是短视的、贪图眼前的,人的理性也是有限的,人组成了市场,于是,人类有了有缺陷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大多数科学家注定没有歌星赚钱。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那么,我们该怎么面对市场的这种缺陷?

市场缺陷背后的问题是,劳动的价值是否应该有一个客观的、合理的标准?这正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

纠正这种有缺陷市场的努力一直存在。马克思想方设法给出一个标准,并给出了价值与价格关系的理论,并为价值进行所谓的理性定价,比如,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在这个理论下,工人生产产品的劳动是有价值的,但资本家是不创造任何价值的———说到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这场争论的始作俑者。

在这个理论下,屠呦呦解决的是活着的问题,而黄晓明解决的是活着的人声色犬马的娱

乐需求问题。自然,后者的劳动没有价值,应该更低价格,而前者的劳动更有价值,也应该更有价格,所以,屠呦呦的收入应该更高。

这个思路中国人是熟悉的,在这个思路中,一个发明了战斗机、发明了更高效率的核电站的工程师,甚至哪怕是一个老农,都是直接从事生产的,当然应该比一个资本家收入高。这个思路变为具体的经济理念的时候,就是所谓的计划经济。实际上,努力规划好该生产多少双鞋,生产多少电视机,其实是计划经济细枝末节的表象,计划经济最本质的努力是:规划价值的价格。

不幸的是,中国人都知道这种努力的结果是什么?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转中,整个劳动的价值都大大低于应有的价格,最终,经济濒临崩溃。渡过血海,方知回头是岸。从这个角度,对黄与屠收入差距不理解的最终来源,是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

而西方古典经济学则绕过了价值,直接用稀缺性来解释价格,信经济规律,认为个人需求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更具体来说,并不需要一个标准去评价黄晓明与屠呦呦的劳动,只需要看他们在市场中的价格即可。对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而言,这就足矣。

打个比方,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告诉我们,应该感恩很多人,比如在公司,我们要感谢老板,是他运用自己的企业家才能组织了一个公司,大家才能在里面上班。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因为感恩而不要工资。

在这个思路下,黄晓明与屠呦呦劳动的价值就退到了幕后,变为一个纯抽象的道德意义

..........

上的标准

....。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众购买电影票、演唱会去看明星的演出,然后,在茶后饭余、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以崇敬的语气提到屠呦呦,这是非常正常的,是市场的常态,也是人性的常态。

这种局面未必理想化,但却是由人性本身决定的一个最不坏的局面。

(魏建宽选自2014年10月14日《南方都市报》)

5."明星婚礼秀"可以少搞些

2015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时评

近日,演员黄晓明在上海举办结婚仪式。媒体报道,这场盛大婚礼席开了上百桌,来了“大半个娱乐圈”,堵了半条市中心的延安中路。对此,不少市民有抱怨,舆论也提出了一些批评。

换个角度想,明星结婚仪式被追捧围观,其实反映了国人生活的丰富性,不仅物质生活有所提高,文化生活也更加多元。一方面,明星抓住一切机会进行“营销自我”;另一方面,一些受众出于个人爱好,加入到追星行列。倘若这些互动不影响社会正常秩序,不会对社会主流价值观造成负面冲击,那么对于像“明星婚礼秀”,也不必板着面孔指责之。

问题是,这个“倘若”只是假设,事实上并非如此。婚礼媒体造势,引来大量粉丝,造成长时间交通拥堵。对于这样的情况,婚礼主角是否估计到了?婚房就在婚礼场所对面,走路不过百来米,却用一串婚车从这边开到那边。这样的轰动效应,是不是一些明星所追求的呢?

明星结婚是个人的事,但是他们在“办个人的事”时,需要考虑对社会秩序和公众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不仅仅是结婚仪式。从打人、吸毒到嫖娼,一些明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私生活对社会、对公众产生了负面影响。即便在某一件事上没有主观故意,但却折射出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共同病因。

文艺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对社会有很大的影响力,受到了广大粉丝的追捧和效仿。虽然对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没有明确规定,体现还是主要在道德层面。但作为公众人物,文艺明星的行为有放大作用,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其形象不仅关乎个人,而且影响社会,所以更有义务在道德上做出表率,成为为社会指示道德正确方向的标杆。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媒体时代,文艺明星的社会责任,不仅体现于明星本身的品格与修养,也与公众舆论息息相关。一些媒体热衷于追星捧星,甚至无聊到了派记者到马路上去盯睄女明星。如此次婚礼,也“吸引”了众多媒体到场,从不同角度予以报道,有的还不惜用大幅版面、网页作介绍。媒体吸引眼球也可以理解,但是不是也同样需要考虑一下公共责任和社会价值?

一对新人结婚,值得祝贺。不过这声势浩大的“明星婚礼秀”,后来者却不妨少搞些。或许那样,倒能得到更多真心的祝福。

6.把黄晓明和屠呦呦一锅论,脑洞有多大?

山东财经大学学生韩中锋

黄晓明结婚更像是一场商业化运作,追求的就是曝光率,而科研工作者往往为了工作而放弃曝光,将两人对比,只想说“我叶良辰不服”!

近日,有篇文章传播很广:《黄晓明PK屠呦呦:一生的努力不敌一场秀》,讲媒体关于黄晓明和屠呦呦的报道。

该文章简单对比两件事情的关注度,然后连设四问:“让我不禁以为难道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不是屠,而是黄吗?”“让我不禁以为难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靠演艺圈推动的吗?”“这真的不会让年轻人以为读书并没有什么卵用吗?”“让我不禁以为难道中国梦要落到‘戏子’身上吗?”

作者得出结论——“这样的价值观怎么能有竞争力?!”作者的逻辑意在说明国人过度关注黄晓明而冷落屠呦呦,其中折射出国人对科学缺少尊重,国人应当反思等等。

一篇文章引来无数“婊子无情,戏子无义”之类的骂声。从作者对两人的比较可以看出,将黄晓明结婚、甚至资助527位儿童的举动贬低为“一场秀”,似乎在写评论之前就已经奠定基调,无异于戴着一副有色眼镜。

但你看到的并不一定是事实。的确,黄晓明结婚占据网络头条,网友都在谈论,这是因为大多数的网友都很年轻,年轻人自然喜欢讨论年轻的话题。相反,身边很多四十多岁的师长级人物谈论屠呦呦者显然比黄晓明要多得多,至于后者,他们可能仅仅知道是一个明星,很帅。

事实上,屠呦呦的关注度并不低。媒体的采访铺天盖地,来祝贺的同事、朋友在自家门口的电梯外“排起了20多米的长队”。有个细节值得注意,已经85岁高龄的屠呦呦希望不要宣传,屠呦呦的先生也表示,屠呦呦太累了。认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应该被媒体关注,很有可能是旁人的一厢情愿。

另外一个原因,国人对屠呦呦所研究的领域不了解,不可能高谈阔论,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于屠老的尊重,也并不妨碍人们对于科学的尊重。但明星结婚这事则不同,这是多好的话题?背后还可以引申出各个家庭成员的终身大事,全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谈资。

再者,从性质上论,黄晓明结婚更像是一场商业化运作,追求的就是曝光率,而科研工作者往往为了工作放弃曝光,由此对比两件性质不同的事件并得出中国必输的结论,我只能说——“我叶良辰不服”!

(魏建宽选自2015年10月13日《新京报》)

7.拿不拿黄晓明与屠呦呦比都是公民权利

陈东升

2015年10月19日《法制日报》

黄晓明结婚和屠呦呦获奖是近期热点新闻,因此衍生的一场网络论争也吸引了人们的关注:网友路长全将这两件事情拿来相比,认为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敌黄晓明一场作秀。也有人对此说法表示反对,比如知名媒体评论员曹林就发文反驳,诘问“以黄晓明贬低屠呦呦是脑子进了多少水?”

对路长全的一些观点,我也不赞同。把屠呦呦与黄晓明拉在一起比社会知名度,比媒体关注度,比婚礼与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哪个更气派,比他俩的收入多少,比他们家的客厅大小,这种把收入多少、住房大小、受媒体关注程度等指标作为衡量一个人价值大小的人生观、价值观,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公开论辩以正视听。如论者所言,“收入不是通吃一切的评判标准。”科学家有科学家的贡献,大众明星有大众明星的作用,由于评判价值尺度不同,把这两者拉在一起,简单地比收入、比待遇、比影响、比贡献,确实很难比出个上下高低来。但路长全的观点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也传达了一种不乏代表性的社会情绪:对明星奢侈婚礼的不满,对媒体娱乐化的不满,对科学家待遇过低的不满,对收入、分配不公的不满,对社会趋向庸俗、虚荣、浮华的不满。这些不满和疑问,体现了部分公民对社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思考和担忧,也从不同侧面为公众的思考、判断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新维度。善于听取各种声音,特别是质疑和反对的声音,既是我们正在建设中的民主法治社会所需要的,也是社会走向民主法治的标志之一。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拿不拿黄晓明与屠呦呦比,都是公民的自由表达权利。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一规定,既是对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保障,也是对自由表达的个体利益的保护。法无明文禁止即合法,我们的理解是,只要符合宪法、法律规定,每个公民想说什么就可说什么,各种想法、意见和观点,都可以通过包括自媒体在内的各种传播途径大声说出来,因为这是宪法赋予我们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也是宪法、法律所许可支持的。拿黄晓明与屠呦呦比,是公民的自由表达权利;认为不该拿黄晓明与屠呦呦比,也是公民的自由表达权利。套用一句流行的话,你比与不比,黄晓明屠呦呦都在那里。你比与不比,都是你的公民自由表达权利,与什么“脑子进了多少水”毫无关系。

如论者所言,现在,社会上一些人确实存在“受单一价值观支配的道德专断思维”,喜欢摆出一副真理已握在手中的姿态,喜欢对事情发表带有一锤定音意味的观点,殊不知这一做法与民主法治精神相悖。实际上,民主法治不仅是一种社会制度,也是一种思维表达方式。法治思维自不待言,其要义是规则至上、权利本位、程序正义。而民主思维的要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宽容、礼让和相互尊重,就是一种自由意志与另一种自由意志之间的互不干预,就是“让我说话,也让你说话”“谁也不能一个人说了算”“我有说话的自由,你也有说话的自由,我的自由不能侵犯您的自由。”从西方先哲直到今天,人们之所以如此重视保障言论自由,就在于言论自由可以拓展公共讨论,让每个普通公民知晓摆在前面的问题和各方面的立场、观点、方法,以便他们充分、自由地作出判断和选择。正因如此,启蒙时代思想家伏尔泰才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2016高考作文人物素材:屠呦呦

2016高考作文人物素材:屠呦呦 2011年发现青蒿素获拉斯克奖 2011年9月,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写下新篇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奖得主名单在美国纽约诞生,一位81岁的中国女药学家赫然在列,填补了华人十年未获此奖的空白,也造就了第一位在中国独立完成研究的获奖者。以“抗疟神药”拯救千万人生命,自己却安守清贫默默耕耘,她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书写下又一段传奇。传奇的锻造者,名叫屠呦呦,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青蒿素研发中心主任。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从1955年进入中医研究院来,她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回馈给党和人民。屠呦呦入职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屠呦呦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发现青蒿素,作为防治疟疾的一线药物,“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并且在与疟疾这种致命疾病的持续战斗中产生了长远的医疗福利”。拉斯克基金会如是说。为什么屠呦呦可以在平凡岗位上大有作为?或许我们可以从她说过的一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科技工作者,是不该满足于现状的,要对党、对人民不断有新的奉献。” 【素材分析】假如没有屠呦呦百折不挠的毅力,假如没有屠呦呦默默奉献的信念,假如没有屠呦呦不断创新的精神,便不会出现拯救了成千上万生命的防治疟疾的一线药物,也便不会获得华人十年未获拉斯克奖的空白。 【素材运用】适用于顽强毅力、心灵宁静、传统与现实、创新、信念、遗产、奉献等话题。 2015年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2015年10月5日,85岁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创制抗疟疾药青蒿素,挽救数百万生命;她曾获拉斯克奖,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该奖;她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被戏称“三无”科学家。 经过调查研究后,确认屠呦呦为青蒿素的首要贡献者。 屠呦呦获奖感言 在一个有众多院士出席的晚会上,鬓发斑白的中国“三无“科学家、2015生物医学诺奖获得者“屠呦呦”拄着枴杖,蹒跚地走上台来就座。 主持人开口问道:“您一直在申请院士资格吗?” “是的,一直申请。”“为什么没有当选呢?” “因为诺贝尔奖一直等着我!”

(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成语、病句辨析专项突破作业:(2)

成语、病句辨析专项突破作业(2)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人民公仆.(pú),一定要牢记堤溃.(kuì)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 B.这种朋友大概就是古人所谓的诤.(zhēng)友,甚至畏友了。可惜美中不足,你总觉得,他身上有一个窍没打通,因此无法豁.(huò)然恍然,具备充分的现实感。 C.霍金被查出罹.(lí)患无法治愈的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甚至被迫坐上了轮椅。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颓委。他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就是用轮椅轧.(yà)过自己讨厌的人的脚趾头。 D.当下,以网络外卖订.(dìng)餐为代表的“互联网+食品”新业态方兴未艾.(yì),在为人们提供了更加简洁的消费服务的同时,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新的困扰和挑战。 解析B项,“诤”应读zhèng。C项,“颓委”应为“颓萎”。D项,“艾”应读ài,“简洁”应为“简捷”。 答案 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由于 ....。 ..腿伤,我两年没逛服装店,临近春节,腿伤好转,想逛服装店的想法竟死灰复燃[甲]我想要得到一件新衣服,除了爱美,也包含另一种心理:即希望有一个与旧日子不同的 新生活。人不能忍受日复一日的相同,不变化是一潭死水 ....,是没有意义的停滞。[乙]我曾经目睹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台风,霎时间大树小树东倒西歪,满街都是水……我体验到了改变的快感,哪怕这改变是以摧毁的形式进行的。[丙]是的,我渴望改变,我对我的既成事实强烈 不满,我渴望我的腿不再伤痛,渴望我的生活有波澜 ..。我需要把变化的力量赋予某一天,赋予一些特殊的日子以重托。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 B.死灰复燃 C.一潭死水 D.波澜 解析A项,由于:①介词,表示原因或理由;②连词,表示原因,多与“所以、因此”等配合。句中用前者义,正确。B项,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C项,一潭死水,比喻没有生气或停滞不前的沉闷局面。D 项,波澜,波涛,多用于比喻。正确。 答案 B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甲句,冒号与“即”不能连用,冒号可改为逗号。 答案 A 4.(2018·浙江绍兴市区期末)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屠呦呦时评作文

屠呦呦获奖,不慕浮华埋头苦干者当之无愧 屠呦呦获诺奖,实至名归。四年前,她即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生命。”当时,舆论冠之“离诺奖最近的中国女人”。四年匆匆而过,诺奖终究没有辜负这位勤恳而卓越的科学家。(概括时事,提出观点) 屠呦呦获奖,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消息传来,全球华人无不振奋。振奋,是因为这是一次历史性跨越;振奋,还是因为每个中国人都与有荣焉;振奋,更是因为它让中国科技界看到了更大的希望。(阐释本质)毋庸讳言,在多数中国人内心深处,有一个挥之不去的诺奖情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让人欢欣鼓舞的同时,也稍有遗憾,中国大陆何时才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两年前,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大胆预言:10年后的中国,中国获得诺贝尔奖将成为常态,而非个案!其理由是,我国的基础研究已经与世界接近全面接轨。诚所谓厚积薄发,中国科学奖有理由也有能力拿更多的诺奖。 一方面,中央早就意识到“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中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体现在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学家的地位不断提高,还体现在制度安排不断完善。今天,“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依然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科学的春天”依然在祖国的天空上播洒阳光,科教兴国战略依然给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

着强大驱动。另一方面,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中国科学家从不缺少才华。且不说先人们发明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以及在天文、算学、医学、农学等多个领域创造的成就,单就这几十年来的科研硕果,就让人信心百倍,比如“两弹一星”、多复变函数论、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成就,高温超导、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纳米科技、干细胞研究、人类基因组测序等基础科学突破……于此而言,屠呦呦获奖只是中国科学家获得诺奖的一个开始,随着科学家不断钻研,随着科研体制不断革新,随着创新土壤不断优良,会有更多的科学家摘得诺奖桂冠。(联系现实)屠呦呦获奖,其意义不只是局限于科研领域。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中,在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屠呦呦获奖提振了中国人的信心与勇气,她的科研经历,她的求索精神,以及她的人格魅力,都让民众感佩,并从中受益。(形成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去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是时代赋予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在屠呦呦获奖的今天,重温这句话,更让人觉得振奋。无论科技工作者还是其他领域的人士,只要将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一起,传承“两弹一星”精神,锐意进取、锐意创新,就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实现人生梦想,也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解决办法,再次点题。)

作文素材:屠呦呦

屠呦呦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屠呦呦(Youyou Tu)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据悉,屠呦呦是首位获得诺奖科学类奖项中国人。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一、个人履历 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48年,进入宁波效实中学学习; 1950年,进入宁波中学就读高三; 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后改名为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 1955年,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 1959-1962年,参加卫生部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 1979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5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 拉斯克奖是美国最有声望的生物医学奖,也是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大奖之一,是仅次于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大奖。屠呦呦获得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 拉斯克奖设有四个奖项:基础医学奖、临床医学奖、公共服务奖和特殊贡献奖。屠呦呦获得的是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二、科技成就 疟疾是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2亿余人患疟疾,百余万人死于疟疾。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疟疾的防治重新成为世界各国医药界的研究课题。60年代以来,美、英、法、德等国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始终没有满意的结果。我国是从1964年重新开始了对抗疟新药研究,至1967年,又组织全国7大省、市全面开展这项工作。从中草药中寻找抗疟新药一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初步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 就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2月,屠呦呦接受了中草药抗疟研究的艰巨任务。她首先从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地方药志的单、验方入手,还走访当时中医研究院内老中医专家,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整理了一个从2000余方药中选编的以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方药集,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组织鼠疟筛选。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均无好的苗头。不久,屠呦呦服从组织安排,到海南岛疟区实验室工作半年之久,回北京后,由于种种原因工作难以开展。1971年,抗疟队伍再次在广州召开专业会议,周恩来总理对此作了重要指示。屠呦呦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并肩负新的任务回到北京,组织力量成立课题组,投入了新的攻关研究。 这次,在重新考虑对一些基础比较好的药物进行复筛时,她又系统查阅有关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吸取药物合理提取方法的线索,以寻找突破口,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有“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她细细琢磨这段记载,觉得里面大有文章。屠呦呦根据这条线索,改进了提取方法,采用乙醇冷浸法将温度控制在60℃,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效价有了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使鼠疟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 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时期,政治冲击一切。在这样的环境下,屠呦呦等人仍不受任何干扰,日以继夜地埋头于实验室,反复进行抗疟实验研究,终于在1971年10月4日,即广州会议后的第191次实验(先后筛选方药200余种)中,获得了青蒿抗疟发掘的成功。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抑制率达100%,她又把青蒿提取物分为中性和酸性两大部分,并发现中性部分抗疟效价高而毒副作用低,酸性部分无效而毒性大。在确证中性部分为青蒿抗疟有效部分后,又进行猴疟实验,取得同样满意的效果。

“青蒿素之母”屠呦呦_作文素材

“青蒿素之母”屠呦呦 本文是关于作文素材的“青蒿素之母”屠呦呦,感谢您的阅读! 疯狂印象: 2011年9月, 81岁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为我国生物医学写下了新篇章。她荣获了具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奖,填补了华人多年未获此奖的空白,也是第一位在中国独立完成研究的获奖者。屠呦呦用“抗疟神药”青蒿素拯救千万人的生命,自己却安守清贫默默耕耘,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写下一段传奇。屠呦呦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考大学时,屠呦呦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药物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参加工作后,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开始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当时,正值初创时期的中医研究院工作条件差,设备简陋,科研人员不足。不仅如此,屠呦呦还身患结核等慢性疾病。但是她仍坚持工作,无论到野外采集标本,还是在室内进行实验研究,她都积极主动地完成。由于屠呦呦在工作中表现出色,1958年,被评为卫生部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临危受命,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他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通畅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障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她翻阅历代本草医书,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没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的《抗疟单验方集》,包括青蒿在内。可在最初的实验中,青蒿的治疗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研究也一度陷入僵局。后来,她再一次将注意力转向古老的中国智慧,

高中语文周末小测试(四)

周末小测试(四)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 论科学家与明星 科学家屠呦呦一句“诺奖奖金不够在北京买半个客厅”的笑谈,让影星黄晓明那场高调奢华的婚礼备受非议。有人搬出了“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陈年论调,感慨“科学家的一生努力不敌明星一场秀”。 我们当然可以奉劝一些明星在私生活上注意社会观感,也可以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钻研学术的科学家呼吁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但是,即使媒体大可不必无限制炒作明星婚礼,让所有记者都弄明白青蒿素的来龙去脉也不现实。首先两者不矛盾,其次两者不可比。 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然而,“戏不如娼”“戏子不入下九流”的老旧思想,依然如幽灵一般,时不时地出现在媒体上。但实际上,各行各业都出精英,只不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罢了。 评价文艺工作者的首要标准是作品。一个很久没有作品问世的明星,通常会很快淡出人们视野——即使制造再多绯闻,走再多的穴,结再多次婚,也无济于事。然而,娱乐界是不折不扣的名利场,人们在消费明星私生活的同时,也确定了他们的市场地位。黄晓明的财富多寡是由他在影视界的地位决定的,而这种地位的取得与其个人努力是分不开的。这是市场机制对一个演艺工作者的回报,并没有太大的不妥。 科技工作者的评价标准,则不能完全依靠市场。科技领域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什么是好,什么不好,隔行如隔山。可能很多百姓宁可去问江湖郎中,也没兴趣关心屠大科学家的论文,但这不妨碍科技工作者的贡献得到专业认可,并在更大范围内造福人类。 把屠呦呦和黄晓明放在一起PK,是一种危险的逻辑。正如一提援外、减免他国债务,就有人提我国的贫困人口一样。但是,如此对比似乎已成为一种万能诡辩术。如果用北京的房价来衡量青蒿素的学术价值,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如果屠大科学家的科研项目放在市场上,论斤卖能卖多少钱?更进一步思考,如果用一些方法降低“黄晓明们”的收入,限制“黄晓明们”婚宴和礼金规模,甚至不让网友围观“黄晓明们”的婚礼,这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市场与行政力量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屠呦呦的反面教材,不是连结婚都会躺枪的黄晓明,也不是娱乐圈这个花花世界。演艺明星即使再奢华,也不会让科学家们眼红。反而是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躁、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才培养机制受阻等,才是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涂洪长、刘旸) (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2016/2/15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有关“诺奖奖金不够在北京买半个客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屠呦呦的奖金只能在北京买半个客厅的说法,可能是吐槽诺奖奖金太低,还可能是指控北京房价太高,究竟是什么,我们不清楚。 B、屠呦呦呕心沥血,一生奉献,所获得的绝不应该仅仅是一笔诺奖奖金,当然也绝不仅仅是为了这样的一种“获得”。 C、科学家屠呦呦一句“诺奖奖金不够在北京买半个客厅”的笑谈让许多人搬出了“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陈年论调,同时屠呦呦也感慨“科学家的一生努力不敌明星一场秀”。 D、那种将诺奖仅仅等同于一笔奖金,以及那种将诺奖奖金与婚礼花费简单相提并论者可能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实际上屠哟哟获奖与黄晓明的婚礼并不矛盾。 2.通读全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这个世界既有屠女士这样潜心研究的学者,亦有黄晓明那样娱乐公众的明星,因此这个世界才是多元的,他们不必构成相互PK乃至互证对错、水火不容的对立面。赞颂屠女士的贡献,与容忍黄晓明的“张扬”也并不矛盾。 B、作品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是起决定作用的。一个很久没有作品问世的明星,即使制造再多绯闻,走再多的穴,结再多次婚,也无济于事,甚至会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C、市场机制对一个演艺工作者的回报体现在了黄晓明这场婚礼上。黄晓明的财富多寡是由他在影视界的地位决定的,而这种地位的取得与其个人努力是分不开的。 D、既使不去正视黄晓明自辩所称其婚礼花费大多来自商业赞助,既使他真的挥金如土、花费奢糜,只要他没有浪费公帑,只要他一切行为均属合法,那就没有错。 3、结合原文内容,下列各项中,说法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结合当下,越来越多的百姓热衷于娱乐圈,久而久之可能会妨碍科技工作者的贡献得到专业认可。 B、从评判标准来看我们也可以得出屠呦呦获奖与黄晓明婚姻并不矛盾。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评定准则,而科技工作者的评判标准就是市场。 C、一提援外、减免他国债务,就有人提我国的贫困人口一样,其中蕴含诡辩思想。从中我们期盼公共舆论勿因某种狭促拉低了应有的格局与胸怀。 D、出现科学家与明星比较的闹剧,不仅与当下市场机制和行政策略有关,还与各界工作的环境因素密切联系。是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才是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④。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

屠呦呦精神之于成长 作文

屠呦呦精神之于成长 1、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表彰其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发现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1)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发现青蒿素历经艰辛,此前尝试的中药有200多种,提取方法加起来380多种。 (2)研究青蒿素的时候,她经常以身试药,后来甚至患了中毒性肝炎。 (3)85岁的屠呦呦平静地说“我觉得荣誉本身就是一个责任。荣誉越多,你的责任就更多一点。” 屠呦呦身上体现着非常多可贵的精神,你认为哪方面对于成长、成功更重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2、学生作文题题目再现 1、克服困难 2、荣誉即责任 3、努力坚持一一通往成功 4、奋斗就是成功 5、荣誉来去,我自不惊 6、恒心 7、谈责任 8、坚持不懈方能成功 9、经历艰辛,终能成功 10、不拼搏,拿什么成功 11、不畏艰辛地成长才能成功 12、必要的执著 13、实践,才能获得真理 14、责任 15、不怕失败才能收获成功 16、大爱无边 17、永不退缩 18、平常心 19、努力方能成功 20、承担责任,心如止水 21、刻苦方能成就大业 22、荣誉越大,责任越大 23、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24、荣誉越多责任越大 25、成功在于执着 26、成功需要一种坚持 27、难事莫过坚持 28、成功的基石

29、一份小心的责任心 30、坚持就是成功 31、执著让人拥有机遇 32、成长之路 33、阳光总在风雨后(永不放弃) 34、成长中收获快乐(坚持、责任、敬业) 35、成长、成功在于根基(付出、磨难、基础) 36、再坚持一下 37、梅花香自苦寒来(坚持) 38、创新铸就成功 39、不畏苦难,坚持不懈 40、步步“精”心 41、责任感是成功的根本 42、永不言弃和责任创造成功 43、以平静的心面对成功 44、勤为径,苦作舟 45、成功的道路上毅力不可缺 46、从工作中赢得尊重 47、荣誉即责任 48、坚持 49、承担责任 50、风雨之后有彩虹(坚持) 51、在成功的道路上(荣誉与责任) 52、成功的钥匙一一执着 53、坚持乃成功之根本 54、磨砺铸就成功 55、坚持方能成功 56、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拼搏) 57、坚持、敬业、责任 58、不畏艰辛 59、懂得付出,才有回报 60、荣誉即责任 61、执著造就成功 62、牺牲之于成功之前 63、坚持 64、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责任) 65、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历经艰辛) 66、努力,就会有所收获 3、说明: (1)材料中的三种“精神”是:艰苦努力;不顾个人健康,自我牺牲,献身科学;荣誉越多,责任越大。 可以说离开这三种“精神”的立意,都是跑题的。 (2)粗略统计66人中有31人之多跑题,近于50%的人跑题。而写“坚持”“执著”的人

黄晓明PK屠呦呦

黄晓明PK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敌一场作秀! 近期媒体关注有两大人物:屠呦呦,黄晓明。 屠呦呦,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其研究成果拯救了、拯救着、还会拯救无数人的生命! 黄晓明,结婚。 但两人的差别让我感慨良多! 当电视、广播、app新闻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黄的婚礼,铺天盖地全是后者消息的时候,屠呦呦的报道却明显冷清很多,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屠呦呦是谁。 让我不禁以为难道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不是屠,而是黄吗? 当黄晓明婚礼因参加的大牌太多,导致浦东和虹桥两机场几近瘫痪,婚礼现场比诺贝尔颁奖典礼都要隆重的时候。 让我不禁以为难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靠演艺圈推动的吗? 当黄晓明挥金如土,婚礼奢华,费用达两亿的时候,而诺奖得主屠呦呦呕心沥血,一生奉献,奖金却只能在北京买半个客厅,所获报酬远比不得baby一季跑男的收入。 这真的不会让年轻人以为读书并没有什么卵用吗? 当屠呦呦以身试药,历尽坎坷,若未获诺奖,必终身默默无闻;即使得奖,带来的是争论,更被某些人吐槽的时候,黄晓明的婚礼带来的却是全国围观,全民羡慕,更被尊为典范。 我不敢想象,多少勤恳努力的人会受到多大的价值观上的伤害。 原来有句话叫:搞导弹的不如搞茶叶蛋的,而现在: 做科研不如演戏的; 卖技的不如卖艺的; 搞实的不如作秀的; 救命的不如搞笑的! 当开创中国自然科学先河,意义不亚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事件却比不上两个艺人的一场婚礼的时候。 让我不禁以为难道中国梦要落到“戏子”身上吗? 当这社会虚荣成为风尚,看脸成为审美,娱乐成为主流,浮华成为氛围的时候,下一个诺贝尔奖,真的会从中产生吗?我们的民族真的能保持竞争力吗?我们的下一代真的能够肩负起强大自己、强大祖国的重任么?这种情形如若加剧,谁敢保证这一个诺奖“空前”但不“绝后”呢? 我们的文化喜欢务虚不务实,大众都喜欢树上的果实,不喜欢埋在树下的树根。但是没有树根怎么有果实,没有实力如何娱乐! 当欧美的孩子,在假期去博物馆、去参加科普活动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却在看《中国好声音》,去听各种演唱会,去机场追星! 这样的价值观怎么能有竞争力?! 记得小时候老师问我们,长大后理想是什么?十个同学有九个骄傲的回答:“科学家!” 希望不要有一天,十个小学生有九个骄傲的回答:“大明星!” 涂洪长:让屠呦呦PK黄晓明是一种危险的逻辑科学家屠呦呦一句“诺奖奖金不够在北京买半个客厅”的笑谈,让影星黄晓明那场高调奢华的婚礼备受非议。有人搬出了“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陈年论调,感慨“科学家的一生努力不敌明星一场秀”。 我们当然可以奉劝一些明星在私生活上注意社会观感,也可以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钻研学术的科学家呼吁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但是,即使媒体大可不必无限制炒作明星婚礼,让所有记者都弄明白青蒿素的来龙去脉也不现实。首先两者不矛盾,其次两者不可比。 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然而,“戏不如娼”“戏子不入下九流”的老旧思想,依然如幽灵一般,时不时地出现在媒体上。但实际上,各行各业都出精英,只不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罢了。

屠呦呦的简介和事迹

屠呦呦的简介和事迹 基本信息简历 中文名:屠呦呦 英文名: youyoutu 出生地:浙江省宁波市 性别:女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 1930年12月30日 职业:药学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 政党:中国共产党 所获荣誉: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突出贡献:创制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个人生平简介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女,药学家。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后为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取得显著成绩,带领课题组人员发明和研制了新型抗疟病青蒿素和还原青蒿素。2011年8月,因发现青蒿素获

得拉斯克医学奖临床医学研究奖。2012年1月16日,《纽约时报》发表长篇文章称,青蒿素的发现是对抗疟疾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但拉斯克奖只授予屠呦呦一人也引起了多名研究者的质疑。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突出事迹成就 寸草心,几度寒暑报春晖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作为一名药学专业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从1955年进入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来,她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回馈给党和人民。 屠呦呦入职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

坚定科学,不忘初心

坚定科学,不忘初心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其研究成果 尊重了无数人的生命,很多人却不知道屠呦呦是谁。黄晓明获得最佳男主角奖,一位娱乐明星的 婚礼现场却堪比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隆重得多,对 于此事,我认为我们应该认定科学,回归本心。 报纸,电视,app新闻等大众媒体争相报道娱乐明星而冷落科学家,有违我们的初心,我国之 所以能够欣欣向荣不断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家们 的辛勤研究。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中,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无论在近代还是现代,我国都离 不开科技的发展。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 重大的发现或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 化的发展。屠呦呦的研究成果亦是如此重要,而 我们怎能冷落对待呢? 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过渡到社会主义 时代,离不开西方科技的传播,我国以经济、科 技强国,科技是中华民族的魂,若是没有了科技,中国凭何强大?科技不仅推动经济,更促进了娱 乐文化的发展,奈何中国强大,对科技的报道, 却如此冷清?我们应不忘初心,认定科学,做到

饮水思源。 大多数媒体争相报道黄晓明的婚礼,对屠呦 呦的报道却异常冷清。相较之下,科学家受冷落 的危机局面凸显,因为参加黄晓明的婚礼的大牌 明星太多,导致上海浦东和虹桥两机场几乎病瘫。这不仅违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还会诱导人们错 误思想:娱乐明星比科学家更成功吗? 屠呦呦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却遭后人遗忘。黄晓明婚礼的排场,却有着哗众取宠之嫌。各大 媒体争先报道,却以娱乐报道为主。中国虽然强 大起来了,却还需不断发展科学,唯有这样,人 们的生活才越加丰富多彩,社会才会越来越安稳,祖国才会越来越富强! 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不断发展科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飞跃,需要我们不断坚持发 展的信心动力;科学的发展会比娱乐文化更有价值,难道不是吗?我们要懂得孰重孰轻啊。 从屠呦呦身上,我似乎看到了科学之光,是 寄托着全民族希望的光芒,为了祖国的富强,我 们应认定科学,不忘初心。唯有以科学为主,娱 乐为辅,我们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屠呦呦作文素材解读

屠呦呦:从“三无”教授到诺奖得主热点素材三维透视 因为屠呦呦一无博士学位、三无留洋背景、三无院士头衔,被称为“三无”科学家。然而,她却成了全世界科学家的榜样、中国科学界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这给了中国的评奖机构、管理部门和学术委员会上了一堂严肃的课!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齐拉特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她表示,经过现代技术的提纯和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中草药在疾病治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了不起”。 屠呦呦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首位中国得主,也是该奖项的第12位女性得主。有人说,屠呦呦获诺奖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获奖,而且更在于她获得诺奖之前的几十年的沉默。屠呦呦无论在获得拉斯克奖之前还是之后,都遭遇了种种争议和非议,但屠呦呦不作回应、不说废话,只管干好自己的工作,几十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回应争议和非议。 从幕后走到舞台中央,屠呦呦平静地说:“总结这么多年来的工作,我觉得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屠呦呦当年发明青蒿素,并不是冲着获得诺奖而去的,而是为解决现实的医学难题。盯着功利的获奖目标去搞科研,只会与奖励渐行渐远。踏踏实实做研究的屠呦呦获得诺奖,会给中国科学界、学术界带来更多的信心。 屠呦呦获诺奖,空前不该绝后。她获奖,给中国科学界带来的绝不应只是一座奖杯,更为中国的科学研究和科研评价机制提供了指引和反思空间。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人,她标志着一个石破天惊的开始,也标志着一个无限可能的未来开启…… 素材解读: “三无教授”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这个昔日里少为人知的任劳任怨、执着坚持、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一时名声大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其实,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并非偶然。窥探屠呦呦数十年来的科研之路,她的敬业、奉献、坚持、合作,都为她今日获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她摘取世界大奖做了最好的注脚。 1、勤于钻研,敬业奉献。 对于“三无教授”屠呦呦荣获诺奖,不少人表示惊讶,不可思议。然而,了解了屠呦呦的科研之路,这样的惊讶就可以悄然消失,这样的疑问自可以烟消云散。而立之年临危受命之后,屠呦呦就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中去,她带领团队展开科研攻关,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收集600多种方药,又从中选出200多种方药,对380多种提取物进行筛查,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为了提取青蒿素,屠呦呦没日没夜泡在实验室,满身都是酒精味。为了验证青蒿素的疗效,她以身试毒,弄坏了肝脏”。为了科研,屠呦呦不顾家庭,甚至不顾自己生命的危险。研究青蒿素的过程是异常艰辛的,其中的酸甜苦辣绝非常人能够想象和忍受。如果没有对中医事业的高度热爱,没有勤于钻研、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是无法攻克世界难题的。 2、坚韧不拔的毅力,持之以恒的精神。 从屠呦呦临危受命到青蒿素成功提取,历时长达数十载,实验多达191次。面对一次次失败和打击,他们没有妥协,没有气馁,反而屡败屡战,愈战愈勇。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极度闭塞的条件下,在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屠呦呦的斗志,她和同事们翻阅大量的中医药典籍,寻访民间医生,在实验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寻更好的方法,终于如愿以偿,大功告成。正是由于屠呦呦这种百折不挠的毅力,持之以恒的精神,使得青蒿素问世,填补了医学史上的空白,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韧劲儿”,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没有百折不挠的意志,科学实验难有建树,更别奢望什么获得诺奖了。纵观科研之路,不管是居里夫人发现镭,还是爱迪生发明灯泡,他们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无数次的坚持,最后攻克一道道难关,如愿以偿,成为世界的巨人。 3、谦逊为人,淡泊名利。 在青蒿素研究工作中,屠呦呦是科研组长,是领军人物,在实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蒿素的成功提取,屠呦呦身先士卒,功不可没。屠呦呦获得诺奖这样的殊荣,是对她科研成果的极大肯定,这个荣誉是至高无上的,她受之无愧。然而面对记者的采访,屠呦呦总是说:“青蒿素的发现,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是多年来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和那些好大喜功的人相比,屠呦呦表现出的豁达的胸襟、谦逊的态度和淡泊名利的操守,令人肃然起敬。这让我们自然想起当年莫言获奖的感言:“我因为写小说因为讲故事得了诺贝尔奖,我一点不敢骄傲,内心深处也不敢骄傲。因为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在写作,很多人写得比我好。我感觉到非常惭愧。” 4、团队合作是成功的铺路石。 同其他任何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一样,青蒿素的成功提取并非某一个人的功劳。在“中草药抗疟”的研发工作中,众多同事们和屠呦呦一起,翻阅中医药典籍、寻访民间医生,从蒿族植物的品种选择到提取部位的去留存废,从浸泡液体的尝试筛选到提取方法的反复摸索,年轻的同事们同屠呦呦一道熬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付出了艰辛的汗水。为了验证青蒿素的疗效,确保安全,屠呦呦的同事们也都心甘情愿地在自己身上试验药的毒性。正如屠呦呦所说:“青蒿素的发现,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歌德曾经说过:“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三人为众,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单人跳舞”,一定舞不出令人仰视的高度。 5、传承与发展。

最新作文素材:屠呦呦题库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诺贝尔医学奖2015年10月0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刚刚宣布,屠呦呦与另外两名海外科学奖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央视记者王薇薇) “在青蒿素发现的过程中,古代文献在研究的最关键时刻给予我灵感。”这位80岁的女科学家声音清脆,带着浓浓的江浙口音,“我相信,努力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 “青蒿素的成绩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这也是标志着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屠呦呦的讲话始终保持一致的低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齐拉特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她表示,经过现代技术的提纯和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中草药在疾病治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了不起”。 中国人获诺贝尔医学奖#【她曾亲自试药得中毒性肝炎】青蒿素动物实验时,曾出现过性转氨酶升高等现象。当时,屠呦呦和两位同事决定亲自试服,屠呦呦因此得了中毒性肝炎。但她们坚持亲自证实药物安全,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最终,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生命 屠呦呦通过央视正式发表获奖感言:获诺奖是一个很大的荣誉,青蒿素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这也标志着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是个入口。 呦!中国人首获诺贝尔医学奖 疟疾是危害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人类对付疟疾的最有力的药物均源于两种植物提取物,一是法国科学家19世纪初从植物金鸡纳树皮上提取出的奎宁,二是我国科学家20

材料作文“信仰”写作指导与示例

材料作文“信仰”写作指导与示例 【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说:“人总要相信些什么,才不会度日时,跌入未知的黑洞里。”信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更是支撑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力量之源。有人说,中国人目前没有信仰,所以速成鸡、毒胶囊、毒生姜才会泛滥;也有说,中国人目前有明确的信仰,民主、公正、法制、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无数人反复践行;也有人说,我们正走在寻找信仰的路上……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请选准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本试题材料的核心词语是信仰,所以考生只需以“信仰”为话题,紧扣材料的三个观点任选其一作辩证分析,立意均属切合题意。如以第一句为切入点,考生可批判当今社会信仰缺失的现状,进而分析其实质与危害,呼唤信仰的回归;如以第二句为切入点,考生可讴歌信仰的力量,呼唤人们要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这个社会,发现生活的美;如以第三句为切入点,考生可采取理性的眼光来看待信仰的状况,即既没有丧失,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同时,在文体的选择上,考生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 【推荐素材】 认为艺术家的自由在于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是错误的。这是胡作非为者的自由。 ——(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 信仰是精神的劳动,动物是没有信仰的。野蛮人和原始人有的只是恐怖和疑惑,只有高尚的组织体,才能达到信仰。 ——契诃夫 屠呦呦PK黄晓明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其研究成果拯救了、拯救着、还会拯救无数人的生命! 2015年10月9日,演员黄晓明在上海举办结婚仪式。媒体报道,这场盛大婚礼席开了上百桌,来了“大半个娱乐圈”,堵了市中心的半条延安中路。 当电视、广播、APP新闻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黄的婚礼,铺天盖地的全是他的消息的时候,关于屠呦呦的报道却明显冷清很多,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屠呦呦是谁。 于是有网友评论: 当黄晓明婚礼因参加的大牌太多,导致浦东和虹桥两机场几近瘫痪,婚礼现场比诺贝尔颁奖典礼都要隆重的时候。让我不禁以为难道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不是屠,而是黄吗? 当黄晓明挥金如土,婚礼奢华,费用达两亿的时候,而诺奖得主屠呦呦呕心沥血,一生奉献,奖金却只能在北京买半个客厅,所获报酬远比不得baby一季

屠呦呦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中国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 中国的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一名日本科学家及一名爱尔兰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另外一半由两名获奖科学家共得,为爱尔兰的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的Satoshi ōmura。二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感染的新疗法而共同获得该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根据已故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目的在于表彰前一年世界上在生理学或者医学领域有重要的发现或发明的人。该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由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卡罗琳医学院的诺贝尔大会(Nobel Assembly)负责评选,大会由50名选举出来的卡罗琳医学院名教授组成。1901-2014年,诺贝尔奖委员会总共颁出了105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中9年因一战或二战中断。 从10月5日起,2015年诺贝尔奖将陆续揭晓。 给屠呦呦的颁奖词:疟疾的传统疗法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因此再次翻阅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未来的疟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 诺医学奖得主屠呦呦的科技成就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中国著名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该研究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 疟疾是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2亿余人患疟疾,百余万人死于疟疾。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疟疾的防治重新成为世界各国医药界的研究课题。60年代以来,美、英、法、德等国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始终没有满意的结果。我国是从1964年重新开始了对抗疟新药研究,至1967年,又组织全国7大省、市全面开展这项工作。从中草药中寻找抗疟新药一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初步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 就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2月,屠呦呦接受了中草药抗疟研究的艰巨任务。她首先从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地方药志的单、验方入手,还走访当时中医研究院内老中医专家,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整理了一个从2000余方药中选编的以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方药集,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组织鼠疟筛选。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均无好的苗头。不久,屠呦呦服从组织安排,到海南岛疟区实验室工作半年之久,回北京后,由于种种原因工作难以开展。1971年,抗疟队伍再次在广州召开专业会议,周恩来总理对此作了重要指示。屠呦呦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并肩负新的任务回到北京,组织力量成立课题组,投入了新的攻关研究。 这次,在重新考虑对一些基础比较好的药物进行复筛时,她又系统查阅有关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吸取药物合理提取方法的线索,以寻找突破口,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有“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她细细琢磨这段记载,觉得里面大有文章。屠呦呦根据这条线索,改进了提取方法,采用乙醇冷浸法将温度控制在60℃,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效价有了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使鼠疟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时期,政治冲击一切。在这样的环境下,屠呦呦等人仍不受任何干扰,日以继夜地埋头于实验室,反复进行抗疟实验研究,终于在1971年10月4日,即广州会议后的第191次实验(先后筛选方药200余种)中,获得了青蒿抗疟发掘的成功。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抑制率达100%,她又把青蒿提取物分为中性和酸性两大部分,并发现中性部分抗疟效价高而毒副作用低,酸性部分无效而毒性大。在确证中性部分为青蒿抗疟有效部分后,又进行猴疟实验,取得同样满意的效果。 此后,她又进行了深入的药理、毒理研究,为确保用药安全她还亲自试服。在这种情况下,屠呦呦于1972年8-10 月,偕同有关医务人员携药赴海南昌江地区试用,从间日疟到恶性疟,从本地人口到外地人口,首次取得30例青蒿抗疟的成功。1973年,又在同一地方首次试用青蒿素单体,肯定其抗疟疗效胜于优选抗疟药氯喹。接着在全国各地的大力协助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