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名词解释

急诊医学名词解释
急诊医学名词解释

附录二:名词解释

一、病案首页治疗结果栏目中治愈、好转、无效、死亡和其他的含义

1、治愈:症状消失,功能恢复,创口愈合。

2、好转:症状减轻,功能较入院时明显改善。

3、无效:症状与功能和入院时相比较,改善不大。

4、死亡:已办入院手续,不论入院时间长短,均计入死亡。(均应完成医疗文书填写)

5、其他:指未治、入院体格检查、正常产、人工流产、节育手术、术后预防复发的放疗化疗、巩固疗效化疗。

二、抢救

1、抢救定义与范围:抢救是指对病情严重危急者,或突然遭受意外伤害者所进行的紧急救护。它的范围一般仅限于:①恢复中枢功能,如对心搏骤停和呼吸停止者所进行的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动脉内输血等抢救生命的措施;

②使急、重危患者病情缓解,如各种原因导致的昏迷、休克、窒息、麻醉或手术意外,以及严重外伤,所进行的急救措施,如不实施则可能导致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严重衰竭而危及生命。

(注:对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的临终救护及常规处理,不属抢救范围)

2、抢救成功:急、重危患者经过抢救,使其病情得到缓解,生命体征基本平稳24h以上,可认为一次抢救成功。如果病情虽有暂时减轻,但于24h内死亡,应认为抢救无效。

3、抢救次数:对急、重危患者的连续抢救,如果其病情得到缓解,生命体征基本平稳24h以上,可计为一次抢救(抢救成功),如果24h后病情恶化,所作的抢救为第2次抢救。如果经抢救,病情有缓解,但24h内死亡,也应计为

一次抢救(抢救无效)。

三、死亡

1、猝死: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非暴力意外发病后6—24h内死亡者称为猝死,现国内外多数学者主张发病后1h内死亡者为猝死。

2、临床死亡:指呼吸和心跳停止,大脑活动暂时停止,瞳孔散大、固定和对光反射消失。

3、生物学死亡:临床死亡未行心肺复苏或急救后放弃复苏,机体所有组织相继发生细胞学结构死亡,组织自溶。

4、大脑死亡:又称皮层死亡,指大脑半球皮层的不可逆损害和死亡,患者的思维、行为等高级功能丧失,而维持生命的脑干功能(如呼吸、心跳功能)仍存在。

5、脑死亡:即全脑死亡,为大脑、小脑、脑干和颈髓功能的不可逆停止和神经坏死,①无自主呼吸;②深度昏迷;③无自主运动,肌肉张力低;④脑干反射消失;⑤脑生物电活动消失。

(注:要排除药物、低温等抑制脑功能的可能因素,并连续观察24h)

6、植物状态:又称植物人,指大脑半球广泛性损害而脑干损害极轻微,可出现醒觉存在意识活动丧失的一种较为特殊的状态。

7、社会死亡:脑组织发生不可逆严重损害,患者无意识、无反应,但可能仍有某些大脑组织在活动和某些完整的反射,可能仍有自发呼吸和脑电图波形出现,可呈植物状态,可出现清醒—睡眠交替周期,这与大脑死亡和脑死亡者完全不同。

四、死亡时间

1、心跳、呼吸停止时间为临床死亡时间。

2、有心电监护,则心电图直线开始时间为死亡时间。

3、心跳、呼吸停止后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救护,一般是30分钟,救护无效,而死亡时间仍为呼吸、心跳停止之时,不应为救护停止之时。

五、病案首页诊断符合情况栏内符合、不符合、无对照含义

1、门(急)诊诊断与出院诊断

符合:指门(急)诊诊断的头两个诊断中有一个与出院诊断相符。

不符合:指门(急)诊诊断的头两个诊断中无一个与出院诊断相符。

无对照:指门(急)诊诊断为待查或出院诊断未确诊。

2、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

符合:指入院诊断的第一个诊断与出院诊断相符。

不符合:指入院诊断的第一个诊断与出院诊断不相符。

无对照:指入院诊断为待查或出院诊断未确诊。

3、术前诊断与术后诊断

符合:指术前诊断与术后诊断相符。

不符合:指术前诊断与术后诊断不相符。

无对照:指术前诊断不明确或术后诊断未确诊(未手术不用填写)

4、X线诊断与术后诊断

符合:指手术部位术前X线诊断与术后临床诊断相符。

不符合:指手术部位术前X线诊断与术后临床诊断不相符。

无对照:指手术部位术前X线诊断未确诊或术后临床诊断未确诊(有手术无X 线检查或有X线检查而无手术不用填写)。

5、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

符合:指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

不符合:指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相符。

无对照:指临床诊断未确诊或病理诊断未确诊(未做病理检查不用填写)。

六、外科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

1、切口愈合记录与统计的范围:只限于初期完全缝合的切口。切开引流或部分缝合的切口,以及片状植皮的创面,都不在登记统计之内。

2、切口可分三类

I类:无菌切口。经充分准备后,合乎无菌要求的切口,如甲状腺手术、单纯骨折切开复位及开颅术等。

Ⅱ类:可能沾染的切口。①某些脏器施行手术时,切口可能受到沾染,如阑尾切除、胃切除、肾切轻、肺切除及子宫切除等;②手术区域皮肤不易彻底灭菌,例如阴囊及会阴部手术等;③新近愈合的切口,需要再次切开手术,如脾切除术后大出血,需要再次切开探查止血等;④伤后6h内经清创初期缝合的切口。

Ⅲ类:沾染的切口。①切口直接暴露于感染区中或邻近感染区,例如阑尾穿孔的手术、结核性脓肿或窦道切除缝合的切口等;②与口腔相通连的手术,如唇裂手术等;③某些明显感染的手术,如胆囊积脓、肠绞窄坏死等手术。

在个别病例中切口分类有困难时,一般定为下一类。

3、愈合情况可分为三级

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乙级:愈合欠佳,即切口愈合有缺点,但未化脓。为了明确缺点的情况及性质,可在“乙”字后边加括弧注明具体情况,如缝线感染、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皮肤坏死、脂肪液化、切口破裂等,记录时写I/乙(血肿)、Ⅱ/乙(切口破裂)。

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

对于使用引流的切口,一般于48小时内取出引流物者,即按切口分类原则分类。引流物存留48小时以上的切口,其愈合情况则不在登记统计范围之内。

4、记录方法

Ⅰ/甲Ⅰ/乙(血肿)Ⅰ/丙Ⅱ/甲Ⅱ/乙(切口破裂)Ⅱ/丙

Ⅲ/甲Ⅲ/乙(积液)Ⅲ/丙

南方医院

2005年9月

(病案检审室草拟) 继续阅读

西方经济学 名词解释

电大西方经济学(本)期末复习指导名词解释 第二章商品价格决定 1.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2.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同时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的价格,它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4.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5.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6.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做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7.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8.支持价格: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下降,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9.限制价格: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产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上涨,控制通货膨胀。 10.点弹性:是指在自变量的变动幅度较小时,因变量的变动率对自变量变动率的对比。 11.弧弹性:是指在自变量的变动幅度较大时,因变量的变动率对自变量变动率的对比。 12.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13.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14.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曲线。 15.消费预算线:亦称消费者可能线、预算约束线,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数量组合的线。

建筑结构名词解释复习资料(史上最全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注明:红色部分为重点) 1、建筑结构 保持建筑物的外部形态并行成内部空间的骨架。 2、设计基准期 建筑结构设计所采用的荷载统计参数、和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取值都需要一个时间参数。 3、设计使用年限 结构在规定条件下不需要大修即可按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 4、结构上的作用 是指结构产生作用效应的总和.作用效应:内力(N、M、Q、T)和变形(挠度、转角和裂缝等) 5、荷载 凡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属于直接作用,称为荷载,如恒载、活载。 6、荷载 凡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属于间接作用,如基础沉降、地震作用、温度变化、材料收缩、焊接等。 7、结构抗力 结构或结构构件承受作用效应的能力。 8、结构可靠性 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9、结构可靠度 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是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 10、荷载标准值 在结构使用期间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最大荷载值,包括永久荷载标准值和可变荷载标准值。 11、可变荷载的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 组合值:当荷载值的效应在设计基准期内的超越概率与该作用单独出现时的相应概率趋于一致时的作用值。 频遇值:当荷载值的效应在设计基准期内被超越的总时间仅为设计基准期的一小部分的作用值。 准永久值:当荷载值的效应在设计基准期内被超越的总时间仅为设计基准期的一半时的作用值。 12、立方体抗压强度 规定以边长为150mn的立方体在( 20土3 °C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 依照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N/mm2)作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并用f表示cu 13、混凝土的变形 受力变形:混凝土在一次短期加载、荷载长期作用和多次重复荷载作用产生的变形; 体积变形:由于硬化过程中的收缩以及温度和湿度变化产生的变形。

西方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1. GD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 品的市场价值。 2. 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 市场价值。 3.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 的市场价值。 4. GDP平减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5.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 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6. 乘数: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 的比率。 税收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7.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 在使用期限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投资边际效率:由于资本品的供给价格上涨而 被缩小后的资本边际效率R,被称为投资的边际效率。(表示投资和利率间关系) 8. IS曲线: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 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9. 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以牺牲利 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10. 流动偏好陷阱: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 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11. 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 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12. 挤出效应(对投资或消费的挤出):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 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13. 财政体系: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 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

临床科研设计与分析试卷(带答案)

. Word文档资料临床科研设计与分析试卷(带答案) 适用围: __________ 出题教师: __________ 题型得分单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总分1. 资料整理的基础工作和资料分析的首要工作是对资料进行: ( ) A. 审核B. 演绎分析C. 归纳分析D. 分类 2. 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 ) A. 引文查找法B. 顺差法C. 综合查找法D. 逆差法 3. 某医生用针刺疗法治疗三种不同的疾病,目的在于弄清:针刺治疗对哪种病疗效最好,三种病人分别在甲、乙、丙三组接受相同的辅助治疗。 该医生每天依次给甲、乙、丙三组病人(每组30人)一一扎针,这样做人为产生了: ( ) A. 重复误差B. 随机误差C. 条件误差D. 抽样误差 4. 实验研究变量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 ) A. 实验变量、过程变量和无关变量B. 实验变量、效果变量和无关变量C. 效果变量、过程变量和无关变量D. 效果变量、目标变量和有关变量 5. 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 ) A. 文献检索B. 选定课题C. 课题论证D. 历史分析 6. 根据访谈过程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以把访谈调查分为:

( ) A. 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 B. 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C. 访谈调查和网络访谈调查D. 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7. 研究生没有公开发表的学位论文属于类文献: ( ) A. 教育档案B. 书籍C. 其他D. 报刊8. 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 ) A. 一次文献B. 四次文献C. 二次文献D. 三次文献9. 反映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决定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 ) A. 在效度 B. 生态效度C. 外在效度D. 总体效度10. 许多人习惯用单因素设计取代多因素设计,这样做在什么情况下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 ) A. 因素之间独立时B. 样本含量较小时C. 因素之间有交互作用时D. 实验者操作不太熟练时11. 开展一项科学研究,何时开始运用统计学知识: ( ) A. 从最初的试验设计开始B. 有了试验数据之后C. 从计算机算出结果开始D. 有了试验设计之后12. 以下属于三次文献的是: ( ) A. 索引B. 手册C. 论文D. 文摘13. 为了研究一组因素X1,X2,,Xg对一组肺癌患者生存时间长短的影响,对病人进行追踪随访观察,观察结果分为两档,,即病人生存时间?2年和?2年,考察的危险因素有治疗方法(4种)、治疗前

西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 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 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变量可以被区分为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 静态分析方法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 比较静态分析方法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 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弹性(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名词解释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名词解释: 1结构的极限状态: 当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而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时,则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2结构的可靠度: 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包括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3混凝土的徐变: 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混凝土的变形将随时间而增加,亦即在应力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应变随时间继续增长,这种现象被称为混凝土的徐变。 4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减小的现象称为混凝土的收缩。 5 剪跨比 m : 是一个无量纲常数,用 0Vh M m = 来表示,此处M 和V 分别为剪压 区段中某个竖直截面的弯矩和剪力,h 0为截面有效高度。 6抵抗弯矩图: 抵抗弯矩图又称材料图,就是沿梁长各个正截面按实际配置的总受拉钢筋面积能产生的抵抗弯矩图,即表示个正截面所具有的抗弯承载力。 7弯矩包络图:沿梁长度各截面上弯矩组合设计值的分布图。 9预应力度 λ: 《公路桥规》将预应力度 定义为由预加应力大小确定的消压弯矩0M 与外荷载产生的弯矩s M 的比值。 10消压弯矩:由外荷载产生,使构件抗裂边缘预压应力抵消到零时的弯矩。 11钢筋的锚固长度:受力钢筋通过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将所受的力传递给混凝土所需的长度。 12超筋梁:是指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于最大配筋率的梁。破坏始自混凝土受压区先压碎,纵向受拉钢筋应力尚小于屈服强度,在钢筋没有达到屈服前,压区混凝土就会压坏,表现为没有明显预兆的混凝土受压脆性破坏的特征。 13纵向弯曲系数:对于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把长柱失稳破坏时的临界压力与短柱压坏时的轴心压力的比值称为纵向弯曲系数。 14直接作用:是指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和分布力。 15间接作用:是指引起结构外加变形和约束变形的原因。 16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提高系数: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与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之比。 17换算截面:是指将物理性能与混凝土明显不同的钢筋按力学等效的原则通过弹性模量比值的折换,将钢筋换算为同一混凝土材料而得到的截面。 18正常裂缝: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的裂缝,不影响结构的外观和耐久性能。 19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以150mm ×150mm ×300mm 的棱柱体为标准试件,在20℃±2℃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 ,依照标准制作方法和试验方 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值,用符号 c f 表示。 20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以每边边长为150mm 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20℃±2℃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 ,依照标准制作方法和试验方法测 得的抗压强度值,用符号cu f 表示。 21混凝土抗拉强度:采用100×100×500mm 混凝土棱柱体轴心受拉试验,破坏时试件在没有钢筋的中部截面被拉断,其平均拉应力即为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 22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采用150mm 立方体作为标准试件进行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测定,按照规定的试验方法操作,则混凝土劈 裂抗拉强度ts f 按下式计算:20.637 ts F F f A ==πA 23张拉控制应力:张拉设备(千斤顶油压表)所控制的总张拉力Np,con 除以预应力筋面积Ap 得到的钢筋应力值。 24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混凝土硬结后通过建立预加应力的构件。 预应力筋的传递长度:预应力筋回缩量与初始预应力的函数。 25配筋率:筋率是指所配置的钢筋截面面积与规定的混凝土有效截面面积的比值。 26斜拉破坏: m >3 时发生。斜裂缝一出现就很快发展到梁顶,将梁劈拉成两半,最后由于混凝土拉裂而破坏 27剪压破坏:1≤m≤3时发生。斜裂缝出现以后荷载仍可有一定的增长,最后,斜裂缝上端集中荷载附近混凝土压碎而产生的破坏。 28斜压破坏: m <1时发生。在集中荷载与支座之间的梁腹混凝土犹如一斜向的受压短柱,由于梁腹混凝土压碎而产生的破坏。 29适筋梁破坏:当纵向配筋率适中时,纵向钢筋的屈服先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梁是因钢筋受拉屈服而逐渐破坏的,破坏过程较长,有一定的延性,称之为适筋破坏 30混凝土构件的局部受压:混凝土构件表面仅有部分面积承受压力的受力状态。 31束界:按照最小外荷载和最不利荷载绘制的两条ep 的限值线E1和E2即为预应力筋的束界。 32预应力损失:钢筋的预应力随着张拉、锚固过程和时间推移而降低的现象。 33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当钢筋混凝土梁界限破坏时,受拉区钢筋达到屈服强度开始屈服时,压区混凝土同时达到极限压应变而破坏,此时受压区混凝土高度1b=2b*h0,2b 即称为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34控制截面:在等截面构件中是指计算弯矩(荷载效应)最大的截面;在变截面构件中则是指截面尺寸相对较小,而计算弯矩相对较大的截面。 35最大配筋率 m ax ρ:当配筋率增大到使钢筋 屈服弯矩约等于梁破坏时的弯矩时,受拉钢筋屈服与压区混凝土压碎几乎同时发生,这种破坏称为平衡破坏或界限破坏,相应的配 筋率称为最大配筋率。 36最小配筋率 min ρ:当配筋率减少,混凝 土的开裂弯矩等于拉区钢筋屈服时的弯矩时,裂缝一旦出现,应力立即达到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 37钢筋松弛:钢筋在一定应力值下,在长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应力值随时间增长而逐渐降低。反应钢筋在高应力长期作用下具有随时间增长产生塑性变形的性质。 38预应力混凝土:就是事先人为地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中引入内部应力,且其数值和分布恰好能将使用荷载产生的应力抵消到一个合适程度的配筋混凝土。 39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配置预应力钢筋再通过张拉或其他方法建立预应力的结构。 40T 梁翼缘的有效宽度:为便于计算,根据等效受力原则,把与梁肋共同工作的翼缘宽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称为翼缘的有效宽度。 41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凝结和硬化过程中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减小的现象。(不受力情况下的自由变形) 42单向板:长边与短边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的板,荷载主要沿单向传递。 42双向板:当板为四边支承,但其长边2l 与 短边1l 的比值2/12 ≤l l 时,称双向 板。板沿两个方向传递弯矩,受力钢筋应沿两个方向布置。 43轴向力偏心距增大系数:考虑再弯矩作用平面内挠度影响的系数称为轴心力偏心距增大系数。 44抗弯效率指标: u b K K h ρ+= , u K 为上核心距,b K 为下核心距, h 为梁得全截面高度。 45第一类T 型截面:受压高度在翼缘板厚度内,x < /f h 的T 型截面。 46持久状况:桥涵建成以后,承受自重、车辆荷载等作用持续时间很长的状况。 47截面的有效高度:受拉钢筋的重心到受压边缘的距离即h 0=h -a s 。h 为截面的高度,a s 为纵向受拉钢筋全部截面的重心到受拉边缘的距离。 48材料强度标准值:是由标准试件按标准试验方法经数理统计以概率分布的0.05分位值确定强度值,即取值原则是在符合规定质量的材料强度实测值的总体中,材料的强度的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49全预应力混凝土: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控制的正截面受拉边缘不容许出现拉应力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即λ≥1。 50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结构在自然环境、使用环境及材料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在设计要求的目标使用期内,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加固处理而保持安全、使用功能 和外观要求的能力。 51预拱度:钢筋混凝土产生受弯构件考虑消除结构自重引起的变形,预先设置的反拱。

临床科研设计与分析试卷(带答案)

临床科研设计与分析试卷(带答案)适用围: __________ 出题教师: ______________ 题型得分单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总分 1. 资料整理的基础工作和资料分析的首要工作是对资料进行: ( ) A. 审核B. 演绎分析C. 归纳分析D. 分类2. 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 ( ) A. 引文查找法B. 顺差法C. 综合查找法 D. 逆差法3. 某医生用针刺疗法治疗三种不同的疾病,目的在于弄清: 针刺治疗对哪种病疗效最好,三种病人分别在甲、乙、丙三组接受相同的辅助治疗。 该医生每天依次给甲、乙、丙三组病人(每组30 人) 一一扎针,这样做人为产生了: ( ) A. 重复误差 B. 随机误差C. 条件误差D. 抽样误差4. 实验研究变量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 ) A. 实验变量、过程变量和无关变量 B. 实验变量、效果变量和无关变量 C. 效果变量、过程变量和无关变量 D. 效果变量、目标变量和有关变量 5. 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 ) A. 文献检索 B. 选定课题C. 课题论证D. 历史分析6. 根据访谈过程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以把访谈调查分为: Word 文档资料

( ) A. 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 B. 个别 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 C. 访谈调查和网络访谈调查 D. 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7. 研究生没有公开发表的学位论文属于类文献: ( ) A. 教育档案 B. 书籍C. 其他D. 报刊8. 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 ) A. 一次文献 B. 四次文献C. 二次文献D. 三次文献9. 反映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决定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 A. 在效度B. 生态效度C. 外在效度D. 总体效度10. 许多人习惯用单因素设计取代多因素设计,这样做在什么情况下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 ) A. 因素之间独立时 B. 样本含量较小时C. 因素之间有交互作用时 D. 实验者操作不太熟练时11. 开展一项科学研究,何时开始运用统计学知识: ( ) A. 从最初的试验设计开始 B. 有了试验数据之后C. 从计算机算出结果开始 D. 有了试验设计之后12. 以下属于三次文献的是:( ) A. 索引B. 手册C. 论文D. 文摘13. 为了研究一组因素X1,X2,,Xg 对一组肺癌患者生存时间长短的影响,对病人进行追踪随访观察,观察结果分为两档,,即病人生存时间?2年和?2年,考察的危险因素有治疗方法( 4种) 、治疗前病人的状态( 6 种) 、病人的年龄、癌细胞的类型( 3 种)等。 问这种资料最适合选用什么统计方法分析: ( ) A. Logistic 回归分析B.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C. 方差分析D.

西方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分享 快速分享 ?我的分享 ?好友分享 ?热门推荐hot ?我要分享 <<返回前一页 吃葡萄不吐西瓜皮分享从头再来的日志西方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2月27日 14:29 作者 从头再来 西方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首次分享者:幸福摩天輪的方格~已被分享8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删除 1.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2.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

3.规范经济学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4.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5.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6.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7.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8.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9.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10.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11.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 12.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替代效应 13.边际产量(MP)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14.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5.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16.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7.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三章 名词解释1.吉芬难题(人大2001研)2.收入—消费曲线(人大2000研) 3.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人大2001研) 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人大2000研;上海财大2000研) 5.消费者均衡(人大2001研;人大1999研;东北大学2003研) 6.价格—消费曲线(人大2002研;武大2002研)7.劣等品与吉芬品(北大1997研)8.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人大2002研;中国海洋大学2000研) 9.无差异曲线(人大2001研;人行1993研;上海财大1999研;武大2001研) 10.预算约束线(人大2002研;中南财大2003研) 11.效用(人行2002研;人行2001、2002研) 12.边际效用(武大2002研;复旦大学1998、1999研;上海财大1999研) 13.负效用(中央财大1999研)14.戈森定律(中国海洋大学2000研)15.消费者剩余(上海财大2001研;复旦大学1999研;武大2002研) 16.社会无谓损失(北大2002研) 第四章 1.总产量2.边际产量 3.平均产量4.等成本线 5.等产量曲线6.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人大1998研) 7.生产函数(人大1998研)8.扩展线(武大2002研;人大2000研)9.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技术替代率(北大1997、1998研) 10.齐次生产函数与欧拉定理(北大2002研) 11.规模报酬不变生产函数(北大1999研) 12.规模报酬(复旦大学1997研;中南财大2000研) 13.外在经济数(复旦大学1999研)1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复旦大学2000研)15.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武大2001研) 16.边际技术替代率(中南财大2003研;武大2002研) 第五章 1.总成本2.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 3.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北大1997研)4.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北大1999研)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3)

西经简答题(名词解释) 1、需求:经济学上所说的需求是指市场上的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可能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需求包涵两层含义:一是消费者对于一种商品有购买的愿望;二是消费者具有购买这种商品的能力。(第一章) 2、弹性:弹性描述的是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反应程度。(第二章) 3、消费者均衡:指的是一个有理性的消费者所采取的均衡购买行为。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固定不变,消费者从所购买的每一种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的比例都相同。(第三章:效用论) 4、消费者剩余:消费者购买特定数量的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际支付的市场价格之间就存在一个差额,这就被称作消费者剩余。(第三章) 5、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增加一单位物品消费中,获得的总效用的增量。(第三章) 6、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同等程度的满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点的轨迹。[特点:1、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2、离远点越远,无差异曲线代表的序数效用越大3、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第三章) 7、替代效应:指从原来的均衡点a到假想的预算线相对应的均衡点c的移动,即效用水平保持不变时,由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对商品X的需求量变化。 8、收入效应: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实际购买力发生变动,导致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的改变(以增加购买降价的商品替代价格不变的商品),成为价格变化的替代效应。 9、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在其他投入要素保持不变时,对一种生产要素每次增加相同的数量,最初这种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会使产量绝对递减。(第四章生产理论) 10、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在维持相同产量水平时,减少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增加另外一种生产数量之比。 11、生产扩展线:随着货币成本的增加,厂商不断寻找新的生产者均衡点,把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形成的曲线,叫做生产扩张线。 12、规模报酬:指由生产规模变动引起的产量的变动。产量的变动有三种:规模递增,规模递减,规模不变。 13、机会成本:指放弃了的、收入最高的选择的收入,也就是最高代价。(第五章成本、收益理论)

科研设计

HBV相关性肝癌组织中microRNA表达谱研究 专业:外科学(专业学位) 班级:2011级研究生2班 姓名: 学号:

一.研究背景1.miRNA介绍 miRNA亦称微小RN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大小约20-22个核昔酸(nt)的内源性单链小分子RNA,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在细胞中具有时空特异性表达模式.miRNA不编码蛋白,而是通过与靶基因序列特异性相互作用,在转录或翻译水平调节相关基因表达,参与发育、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1-2],自1993年第一个miRNA编码基因lin-4由Lee etal[3]在线虫体内发现以来,人们相继在烟草、果蝇、斑马鱼、哺乳动物与人体内[4]发现了大量miRNA编码基因.据生物信息学预测,人类基因组内存在着约1000个miRNA基因,调控基因组内l/3左右基因的表达[8]. 2.miRNA与HBV的关系 病毒是一种极小的寄生生物,只能依赖宿主细胞进行复制、转录、翻泽以维持其生存,但其复制等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宿主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考虑到miRNA在基因表达调控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病毒这种只具有有限基因编码能力的生物同样可能利用miRNA调节宿主或自身某些基因的表达.2004年有报道在EB 病毒[5]基因组中发现5个miRNA, 这是首次发现病毒编码miRNA.到目前为止,通过在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利用cDNA克隆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在疤疹病毒、多瘤病毒、腺病毒以及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es)中发现上百个miRNA.其中,在HCV和HIV 等慢性病毒感染中,miRNA的重要作用已得到证实[6-7].有学者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从HBV基因组中仅找到了一个候选的病毒编码pre-miRNA,推断其成熟miRNA 序列为:CAUGUCCUACUGUUCAAGC-CUC;但通过分析,在人类基因组中没有找到潜在靶基因,而在HBV病毒基因组中却找到了三个作用靶点.这提示我们HBV编码的miRNA可能通过调节自身mRNA的表达发挥病理生理作用,但尚未见相关实验结果证实及报道.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宿主细胞中的miRNA可能在病毒生命活动周期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病毒自身为了在宿主细胞中成功存活,也必定会反过来调节宿主细胞miRNA的表达,从而参与炎症、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 二.研究材料与方法 1.研究材料: 25例配对的HBV相关性肝癌与非HBV相关性肝癌组织,取自手术切除标本,

西经名词解释

比较静态分析边际效用吉芬物品边际产量规模报酬边际成本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 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预算线:又称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边际效用(M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总效用=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总效用(T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总和。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该要素增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所以,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递减的特征。 等成本线:既定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成本函数: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经济利润: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也被称为超额利润。

《结构抗震设计》简答题及名词解释答案

《结构抗震设计》简答题及名词解释答案 1、简述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 答: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规定: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具体为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是在方案布置符合抗震设计原则的前提下,按与基本烈度相对应的众值烈度的地震动参数,用弹性反应谱求得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然后与其他荷载效应组合,并对结构构件进行承载力验算和变形验算,保证第一水准下必要的承载力可靠度,满足第二水准烈度的设防要求(损坏可修) ,通过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对大多数结构,一般可只进行第一阶段的设计。 对于少数结构,如有特殊要求的建筑,还要进行第二阶段设计,即按与基本烈度相对应的罕遇烈度的地震动参数进行结构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以保证其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2、简述确定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主要步骤。 (1)计算多自由度结构的自振周期及相应振型; (2)求岀对应于每一振型的最大地震作用(同一振型中各质点地震作用将同时达到最大值) ; (3)求出每一振型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 (4)将这些效应进行组合,以求得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 3、简述抗震设防烈度如何取值。 答: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或与本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 的烈度值)。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4、简述框架节点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 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 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的传递; 梁柱纵筋在节点区内应有可靠的锚固; 节点配筋不应使施工过分困难。 5、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情况。 答:1.共振效应引起的震害; 2.结构布置不合理引起的震害; 3.柱、梁和节点的震害; 4.填充墙的震害; 5.抗震墙的震害。 6.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房屋建筑地震作用的适用范围?在计算中,如何考虑长周期结构高振型的影响? 答:剪力法的适用条件: (1)房屋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 2)房屋的总高度不超过40m; (3)房屋结构在地震运动作用下的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 (4)房屋结构在地震运动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可忽略不计; T >1 4T 为考虑长周期高振型的影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当房屋建筑结构的基本周期1■ g时, 在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取^F n二rF Ek 再将余下的水平地震作用(1一7 )F Ek分配给各质点: F i (1_、:n)F Ek ' G j H j j吐 结构顶部的水平地震作用为F n和■F n之和。

科研设计作业

临床科研设计 (诊断实验设计) 带教老师: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临床科研设计 [题目]: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价 值 [立项依据]: 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白血病,以骨髓中含有异常颗粒的早幼粒细胞异常增生为特点。APL除具有急性白血病的共同特点外,出血症状十分突出,易并发DIC,故其早期病情重、死亡率高。但APL特有的t(15;17) (q22;q21)异位形成特异的PML-RARα融合基因,是APL发病和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基础,经治疗后,长期无病生存率高,成为可治愈的白血病之一。故早期明确诊断、合理治疗对预后十分重要。 ②在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新的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分型标准中已将伴有 t(15;17)易位及PML-RARα融合基因及其变异型作为诊断APL的必要条件。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查由于受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不佳的限制,中期细胞数量少、质量差,导致漏检t (15 ;17) ,检出率仅为60%~70%。因此单纯染色体核型分析并不能全面反映APL 群体。同时,对于累及15 ,17 号染色体的复杂染色体异常,核型分析也难以肯定是否有特征性分子异常,因此,进行精确的分子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③RARα基因重排是APL 发病的分子基础, 也是ATRA 治疗APL 的靶点,因此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不仅可使诊断更加准确,而且对于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如全反式维甲酸或亚砷酸) 至关重要。此外,它还是检测APL 微小残留病及对PML- RARα融合基因进行分型的唯一手段。目前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及其变异型的主要方法有荧光原位杂交( FISH) 及RT-PCR, 临床上最常用的是RT-PCR 方法。然而RT-PCR 方法由于其引物依赖性以及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 结果容易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且操作费时,不能满足临床快速、准确诊断的需求。 ④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 FISH) 技术是近几年开展的新的分子遗传学技术,以其直观、快速、敏感性高和方便灵活, 并可在单个细胞中检测异常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为进一步明确临床上表现APL 特征而核型分析正常或非典型 t(15 ;17) 患者是否伴有分子异常,我们应用FISH 检测此类APL 患者,藉此探讨FISH 在APL 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⑤低创伤性,危险性小,简单易行。 ⑥研究具有可行性。 ⑦研究对象充足。 ⑧实验条件具备。 ⑨符合社会伦理道德。

西经名词解释(全)

微观: 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资源的稀缺性——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数量总是相对不足的,取用时要付出代价。 规范分析——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的。 实证分析——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量的变化——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需求水平的变化——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化。 需求定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示范方向的变动关系。 供给——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和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 供给定律——商品价格与供给量成正比。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即需求数量等于供给数量的价格。 均衡数量——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时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称为均衡数量。 需求价格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因其本身需求量的变动程度。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引起另一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需求收入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引起某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蛛网模型——运用弹性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时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的一种动态分析理论。 蛛网稳定条件——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市场价格变动对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影响相同。效用——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或欲望的能力。 边际效用——某商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消费者偏好——影响和制约消费者行为的重要主观心理因素。 消费者均衡——在一定收入、一定价格条件下,共卖各种商品的一定数量的消费者所能获得的总效用最大的状态。 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所有组合的点的轨迹。 边际替代率——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恩格尔系数——食物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价格-消费曲线——连接所有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形成的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的变化轨迹。 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吉芬品——指需求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的特殊的低档物品。

结构名词解释

建筑结构 狭义的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建筑结构因所用的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轻型钢结构、木结构和组合结构等。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该标准是为了合理地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薄壁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设计规范以及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等设计规范应遵守的准则,这些规范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时,可参照此标准规定的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包括一般构筑物)的整个结构,以及组成结构的构件和基础;适用于结构的使用阶段,以及结构构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等施工阶段。本标准引进了现代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确定,即将各种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都视为随机变量,使设计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统计数学的基础上,并以主要根据统计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属于“概率设计法”,这是设计思想上的重要演进。这也是当代国际上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而我国在设计规范(或标准)中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迄今为止采用最广泛的国家。 结构可靠度 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包括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三项要求。结构可靠度是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其定义是: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结构可靠度。其“规定的时间”是指设计基准期50年,这个基准期只是在计算可靠度时,考虑各项基本变量与时间关系所用的基准时间,并非指建筑结构的寿命;“规定的条件”是指正常设计、正常施工和正常的使用条件,不包括人为的过失影响;“预定的功能”则是能承受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的能力(即安全性);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即适用性);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耐久性)。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结构能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可靠概率p↓s,结构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失效概率P↓f,p↓f=1-Ps,用以度量结构构件可靠度是用可靠指标β,它与失效概率p↓f的关系为p↓f=ψ(-β)。根据对正常设计与施工的建筑结构可靠度水平的校正结果,并考虑到长期的使用经验和经济后果后,《统一标准》给出构件强度的统-β值:对于安全等级为二级的各种构件,延性破坏的,β=3.2;脆性破坏的,β=3.7。影响结构可靠度的因素主要有:荷载、荷载效应、材料强度、施工误差和抗力分析五种,这些因素一般都是随机的,因此,为了保证结构具有应有的可靠度,仅仅在设计上加以控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时加强管理,对材料和构件的生产质量进行控制和验收,保持正常的结构使用条件等都是结构可靠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照顾传统习惯和实用上的方便,结构设计时不直接按可靠指标β,而是根据两种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采用以荷载代表值、材料设计强度(设计强度等于标准强度除以材料分项系数)、几何参数标准值以及各种分项系数表达的实用表达式进行设计。其中分项系数反映了以β为标志的结构可靠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