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应急管理概述

1、应急管理概念

应急管理是应对于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危险包括人的危险、物的危险和责任危险三大类。首先,人的危险可分为生命危险和健康危险;物的危险指威胁财产安全的火灾、雷电、台风、洪水等事故灾难;责任危险是产生于法律上的损害赔偿责任,一般又称为第三者责任险。其中,危险是由意外事故、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蕴藏意外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危险状态构成。

事故应急管理的内涵,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尽管在实际情况中,这些阶段往往是重叠的,但他们中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单独的目标,并且成为下个阶段内容的一部分。

2、中国应急管理概况

我国政府应急体系建设已取得的成就

1、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已初步建成

在国家建立统一领导下,坚持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在应急体系中,国务院是最高行政领导机构,由非常指挥机构或临时指挥机构负责应急管理工作。

2、应急预案逐步完善

2001 年,我国进入综合性应急预案的编写使用阶段。2004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使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写有章可循。目前为止,我国已编制国务院部门应急预案57 部,国家专项应急预案21 部,全国各级应急预案130 多万件,基本上涵盖了各类常见突发事件。

3、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我国已经制定了突发性公共事件应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60 多部。基本建立了以宪法为依据、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核心、以相关法律法规为配套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使应急工作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应急保障能力得到了加强

近几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数百亿资金,重点进行了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装备的建设。对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监测和预警能力不断提高,灾后恢复重建的能力明显提高。

二、目前中国政府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预防意识薄弱

从我国近年自然灾害危机管理的实践来看,减缓期的预防作还显得非常薄弱。从汶川地震就可以看出政府和公众危机防意识不强的问题,使很多灾民丧失了生命救援的最佳时间。

预警和监控系统不完善

我国的灾害预警和监控系统还不够完善,在很多方面存在陷,比如危机潜伏期的科学预测和判断、危机发生的概率以及机发生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等等。如2010 年发生特大泥石流害的舟曲县,本来就是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区,但是测雨雷达等本灾害监测设施不够完善。

应急协同联动机制不健全

公共危机的应对需要来自多个部门和机构的配合与协调。我国应急管理部门的垂直应急管理体系较为完备,但各部门横职责分工并不十分明确,在响应期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应急协同动机制不健全。

社会参与机制不健全

从实践上看,目前我国对全社会防范风险、应急处理的教工作还很不够。广大居民普遍表现为社会危机意识薄弱,自救救知识和能力欠缺,主动参与程度不高。比如汶川地震中,一非政府组织虽然参与了救援工作,但几乎都是自发行动,没能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对大量参与救援和灾后重建的志愿者也存在着管理混乱、缺乏后勤保障等问题。

三、对策建议

加强预防

增强忧患意识,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居安思危,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作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

案准备、组织准备以及物资准备等。

快速反应

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群众力量,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以人为本

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凡是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前,要及时采取人员避险措施;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要优先开展抢救人员的紧急行动;要加强抢险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损益合理

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所采取的措施应该与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范围和阶段相适应;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选择对公众利益损害较小的措施;对公众权利与自由的限制,不应超出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所必要的限度,并应对公众的合法利益所造成的损失给予适当的补偿。

分级负责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所需动用的资源、影响范围等因素,启动相应的预案。

联动处置

建立和完善联动协调制度,推行城市统一接警、分级分类处置工作制度,加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军地之间、中央派出单位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充分动员和发挥城乡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专群结合

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备,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充分发挥专家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应急抢险、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有序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我防范、自救互救等能力。

资源整合

整合现有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测、预警等信息系统,建立网络互联、信息共

享、科学有效的防范体系;整合现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和组织网络,建立统一、科学、高效的指挥体系;整合现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资源,建立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常备不懈的保障体系。

依法规范

坚持依法行政,妥善处理应急措施和常规管理的关系,合理把握非常措施的运用范围和实施力度,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责权一致

实行应急处置工作各级行政领导责任制,依法保障责任单位、责任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本预案的规定行使权力;在必须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紧急情况下,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应视情临机决断,控制事态发展;对不作为、延误时机、组织不力等失职、渎职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

中国应急管理发展史 一、发展简述 2003年下半年,总结抗击“非典”,提出“一案三制” 2004年9月,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提出明确要求) 2005年,国务院组织起草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 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2007年,全国人大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 二、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2004----预案建设 第二阶段:2005----体制建设 第三阶段:2006----机制建设 第四阶段:2007----法制建设 三、发展详述: 页脚内容1

在2003年以前,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方面。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2003年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和教训:2003年春,我国遭遇了一场由非典疫情引发的从公共卫生到社会、经济、生活全方位的突发公共事件。党和国家及时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性和应急管理体系缺失等问题,提出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的重大命题 2003年7月28日,在抗击非典取得胜利的表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明确提出,政府管理除了常态以外,我们要高度重视非常态管理。“提出一案三制,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政府第一次把非常态管理提上议事日程,国家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这是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第一个里程碑。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使得2003年成为中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研究的起步之年。” 200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将《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印发各省,要求各省人民政府编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加强党的执政 页脚内容2

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近期,笔者先后赴受2008年冰冻雨雪灾害影响较重的几个南方省份进行调研。在调研中了解到,各省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建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制定了应急预案,并且对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进行了一些应急管理基本知识的培训,有些地方还组织了应急管理演练。但仍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 (一)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问题 现在的应急管理工作中重视预案的编制和管理,但是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为:一是地方性自然灾害预测的科学研究体系未建立或健全;二是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监测监控体系未建立或健全;三是各部门之间的专业预测、监控信息的交流、会商、筛选、决策机制未建立或健全;四是对各类突发事件发布预警的判断指标体系未建立或健全;五是预警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和专业术语通俗化、警报化的问题尚未妥善解决。 (二)信息上报、发布与核实问题 目前很多领导同志都意识到现代社会中隐瞒信息是很不明智的事,只有及时上报信息和向社会公开发布信息才是正确的选择。但是,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的问题。诸如,不同的部门对某一事件信息的掌握会存在一些出入,需要时间进行核实;媒体的抢先报道与政府正式的新闻发布有时也会存在出入。

(三)政府各部门的常态工作与非常态的应急管理工作的界定问题应急管理工作不仅仅只是在发生突发事件后的应对,也包括大量日常的准备和预测预防工作,这些工作往往又和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法定职能职责紧密联系。值得研究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把握应急管理中的常态工作与各部门的关系,避免想做工作但无权限或者突发事件发生后才发现没有做好准备的状况。 (四)政府各部门之间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的分工、协调、衔接、联动的法定程序规范问题 很多地方的同志都强烈要求将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问题作为重要课题进行研究。政府各部门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职责划分的问题,诸如水利部门在防洪工作方面与国土资源部门在预防地质灾害如山洪、泥石流方面如何分工协调,民政部门如何开展城市救灾以及全社会的减灾防灾工作等。二是资源整合问题,例如如何整合部门资源、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如何建立部门联动和区域合作,由哪个部门来统筹考虑应急管理资源的网络化有机结合等。三是程序规范问题,目前,基层应急管理部门职能既有重叠又有空白,应从程序规范或制度约束中提炼出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应急程序、应急联动机制等,进一步强化对应急管理的机构及职能定位、应急管理的监督、指挥体系专业化、预案管理动态化、联动体系规范化等问题的研究。 (五)中国特色政治体制下执政党与政府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制度安排问题

应急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应急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是国务院组成部门,2018年3月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设立。 主要职责 组织编制国家应急总体预案和规划,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预案演练。建立灾情报告系统并统一发布灾情,统筹应急力量建设和物资储备并在救灾时统一调度,组织灾害救助体系建设,指导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应急救援,承担国家应对特别重大灾害指挥部工作。指导火灾、水旱灾害、地质灾害等防治。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和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转制后,与安全生产等应急救援队伍一并作为综合性常备应急骨干力量,由应急管理部管理,实行专门管理和政策保障,采取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职务职级序列和管理办法,提高职业荣誉感,保持有生力量和战斗力。应急管理部要处理好防灾和救灾的关系,明确与相关部门和地方各自职责分工,建立协调配合机制。 组织机构 议事机构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

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国家减灾委员会 机关司局 ?办公厅 ?应急指挥中心 ?人事司 ?教育训练司 ?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 ?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 ?火灾防治管理司 ?防汛抗旱司 ?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司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司?安全生产基础司 ?安全生产执法局 ?安全生产综合协调司 ?救灾和物资保障司 ?政策法规司 ?国际合作和救援司 ?规划财务司 ?调查评估和统计司 ?新闻宣传司

?科技和信息化司 ?机关党委 ?离退休干部局 派驻机构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应急管理部纪检监察组部属单位 ?中国地震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消防救援局 ?森林消防局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

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1、我队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重视和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有强烈的安全意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安全发展”成为社会共识,通过近年来的宣传和教育,我队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但与我队的发展水平和管理要求仍有相当大差距,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安全生产并不能得到普遍和高度的重视。 提高我队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安全知识教育。要在队安委会、安全员例会、二级单位综合例会等会议上就安全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标准规范等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和贯彻。按要求做好各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二是搞好安全文化建设。结合我队文化建设,通过经常性的、宣传、教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全队从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我单位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实现法律和单位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 开展系统而针对性安全教育和安全文化建设,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 2、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必要的规范标准急需建立。 从系统性原则看,我队现有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还不够完整、严密,更谈不上标准化和规范化。由于就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针对相关人员缺乏有效培训和学习,故在实际管理和生产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标准是对要求的细化和落实,是具体的要求、具体的指标。

有了标准,就可以规范人的行为、设备设施的状态、环境条件及管理的细节。我队目前缺乏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安全相关的标准。 我队安全工作的重点,一是勘察施工安全,二是消防安全,三是用车安全,对这几方面安全管理作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并做到标准化,是下一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 安全生产,建章立制在先,通过全员参与,建立健全符合单位实际的制度、规程和标准,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培训,实践中有效运行,及时反馈运行中的问题并修订,形成良性循环。 3、安全检查不够系统和严密,检查质量不高,检查未能做到标准化。 我队安全检查工作抓得较紧,领导重视,多次带队检查,安全管理人员常态化安全检查。但检查多依靠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检查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就检查情况发出的指令往往不够坚决,整改措施、要求不够具体和量化,整体效果也就不甚理想。 安全检查前应先对检查对象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制成安全检查表,根据检查表逐项核对,查找不足,这样就能将个人的行为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无论是设计安全检查表还是制定标准,一项基础工作就是找出不安全因素,要发动全队职工针对各单位、各专业、各岗位开展查找危险有害因素活动,在此基础上制定安全检查表,同时,查找危险有害因素活动的过程,也是全员安全知识学习、安全意识提高的过程。 安全检查人员安全知识(特别是安全技术)的欠缺,是影响安全检查质量的重要原因。下一步将针对我队所涉及的钻探、建筑施工、临时用电、消防等安全技术加强学习。

应急救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应急救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GDP连续多年以9%左右的速度增长,发展速度举世瞩目。在充分肯定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死亡人数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频发。2008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413752起,死亡91172人,其中重特大事故98起,死亡2010人。各级应急救援机构积极参加火灾、矿难、危险等事故灾难和各类自然灾害的抢险救援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2008年全国矿山救护队伍共处置事故2359起,抢救遇险人员2627人,其中生还1016人;危化救援队伍参与事故救援2074起,抢救遇险人员1085人。事故的救援工作能够取得成功,有着诸多因素,是上下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一是各级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指示明确,并立即赶赴现场指挥事故救援处理工作。二是信息畅通,事故报告迅速,为应急救援争取了时间,减少人员伤亡。三是果断决策,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救援工作。四是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结合实际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培训和演练,使整个救援过程井然有序。五是社会各方积极支援,密切关注,共同努力。 加强应急管理,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各级政府、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应急管理,采取一

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应急救援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不能盲目乐观,社会经济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增多,各类事故时有发生;应急管理工作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体制、机制、法制尚不完善,预防和处置各类事故的能力有待提高。 一、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 1.应急救援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不到位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形成指挥统一、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的总体要求,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的建设,增强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安全生产应急处置工作水平。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区市)、151个市地建立了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但很多州、县市安监部门尚未组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日常事务,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培训指导、综合协调等职能;做好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和防护器材的日常维护管理,开展隐患排查、预防性安全检查等工作,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2.应急救援管理评估和统计分析工作有待加强 国家、各省都相应出台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各级各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的评估制度。

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xxxx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切实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防X和应急处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我院预防和控制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处置工作的目标 在最短时限内,及时、果断处理在本院X围内发生的危害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突发性事件,维护网络信息安全与稳定。 二、应急预案启动 有下列情况应启动应急预案: 1、、网页出现非法言论; 2、网络遭受黑客攻击; 3、计算机网络出现病毒; 4、软件系统遭受破坏性攻击; 5、数据库系统出现故障; 6、广域网外部线路中断; 7、局域网大X围中断; 8、服务器等关键网络设备故障; 9、网络中心机房外电中断。 三、组织领导

成立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与任务是统一领导全院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应急工作,全面负责院内网络与信息安全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协调解决灾害处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等。下设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组,由办公室、医务科、保健部成员组成,具体负责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预案启动时的应急处理措施 1、、网页出现非法言论时的紧急处置措施 (1)、网页由各相关使用部门的具体负责人员随时密切监视信息内容。每天不少于5次;非常时期,每半小时监控一次,必要时,24小时监控。 (2)发现网上出现非法信息时,负责人员应立即向应急处置工作组通报情况;情况紧急的应先及时采取删除等处理措施,再按程序报告。 (3)应急处置工作组人员应在接到通知后十分钟内进行处理,作好必要的记录,清理上的非法信息,强化安全防X措施后方可将网页重新投入使用。 (4)应急处置人员应妥善保存有关记录及日志或审计记录。 (5)应急处置人员应立即追查非法信息来源,若非法信息来源于院内,则由本院保卫处和网络技术人员进行处理,同时报告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人,根据管理制度对非法传播者及时处置,并报知上级公安部门备案;若非法信息来自于院外,则立即报知上报公安部门,并由技术人员将这些信息保存、记录IP地址,以备上级公安部门互联网突发事件处置行动组调用。 2、黑客攻击时的紧急处置措施 (1)当有关负责人员发现网页内容被篡改,或通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发现有黑客正在进行攻击时,应立即向应急处置工作组通报情况。 (2)应急处置人员应在十分钟内进行处理,首先应将被攻击的服务器等设备从网络中隔离出来,保护现场,同时向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汇报情况。

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班组安全纪律管理过程中人情味过重,总觉得不会有事,行动与制度相差较远。上有 政策、下有对策,往往是领导在与不在两个样,作业长、班组长对违纪员工考核不严,2、一年来安全效果虽然未出现大的不良的结果,但仍然存在较多险肇隐忧。首先,安全 日活动水平不高,走形式、图应付,(规定80分钟,但实际有的40分钟都不到)个别作业区/班组安全意识不以为然;学习也是人在心不在,其次,作业过程中规范程度不高,虽然安全规程反复地学,反复的考,但仍有该用的工具不用、该带的防护欠带、该过的步骤不过,能省就省;再次,仍然有少数人对安全管理有抵触情绪的现象,常常认为不可能会发生在自已身上。最后、安全作业的技能仍不够,对事情处理后果预判的能力不足、处理异常的能人不多、互保监督的意识薄弱。 3、安全工作的管理忽冷忽热、虎头蛇尾,不能平稳有序、善始善终,比如:每次检查时, 现场好一下,但充其量是好一阵,不能自觉做到自觉保持、相互监督,经常性的作业流程、作业行为,责任模糊,好走捷径、得过且过,更为要命的是管理的人、身边的人,往往视而不管、视而不见。 4、对负责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作业长,组长、员工对隐患的查找、整改、跟踪不足,发 现问题,辨识、并提出整改措施及深层次的建议太少,今年一年来由作业长报的零星维修的单子除了酸再生有两张,其余班组全部为零。(有的也只是嘴上讲的多,落实就退而求其次) 安全管理几点建议: 1.各作业区科学划分各岗位的安全职责。不要想当然的把一切跟安全挂钩的事都认为属 于自某个人的工作,规避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安全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安全责任制》中明确规定了各岗位员工安全负责的主要内容,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将安全责任明确、细化。并定期对员工安全责任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2.明确自身职责。对岗位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 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记录在交接班本上。”做好跟踪。 3.各级负责人对安全要重视,通过各种途径方式让主要责任人明白保障安全是他的职 责,出事要为此负责的,再就是逢会必讲安全,逢事必讲安全,有机会就讲安全,加深全体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 4.安全意识不强。这就需要负责人一是要敢于唱黑脸,对待违规员工毫不讲情面,要秉 公办事,一视同仁,就会有唱黑脸不挨骂的好局面;二是用案例影响员工,让他明白

交通管理应急处置预案

安徽省高速公路雾天交通管理应急处置预案 一、适用范围 凡全省高速公路全线或部分路段起雾,已经或可能对高速公路安全通行造成影响的,适用本预案。 二、交通管制条件和级别 根据雾情发展态势及其对高速公路安全通行影响程度,实行三级交通管制措施。 (一)能见度小于50米时,实行一级交通管制。 (二)能见度大于50米小于100米时,实行二级交通管制。 (三)能见度大于100小于200米时,实行三级交通管制。 三、交通管制措施 (一)一级交通管制 1、关闭高速公路道口。关闭辖区高速公路所有进道口,封闭服务区出口,禁止车辆驶入高速公路。 2、报告情况。所涉高速公路交警大队值班领导应立即向总队高速公路指挥中心和所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报告雾情,包括:路面能见度、雾区范围、路面流量等,提出处置意见。同时将情况通报相关高速公路管理处、路政、施救、医疗(急救)、消防等部门,请求协助做好实施相关预案的准备工作。 3、实施压速带道。对已进入高速公路的车辆,实施警车压速带道,控制车速。辖区上下行各保持2台巡逻车,实施警车压速带道通行,控制车

速在每小时20公里以下,通过鸣警报、亮警灯、喊话、电子诱导屏播放字幕等方式将车辆带出雾区或在既定点进行交接。 4、实施主线分(容)流。对已进入高速公路的车辆,采取主线分(容)留措施。实施分(容)流措施时,应选择雾区以外距来车方向最近的道口实施。主线容流,也可以依托雾区外的服务区实施。分(容)流点车辆发生拥堵,或高速公路主线上的车辆积压超过2公里的,要迅速组织在来车方向上一个具备条件的道口或服务区实施分(容)流。 5、维护站区秩序。封闭的高速公路道口、服务区应通过广场广播、可变情报信息板或车载显示屏滚动字幕、设置明显警告标志等,提示在道口等候的驾驶员有序停车,耐心等候或选择其他道路通行。道口和服务区必须留有应急进出通道,保证执行指挥、清障、救援等任务车辆的通行需要。 6、施工路段管理。通知高速公路经营管理部门停止施工作业,增设警示标志和灯具,扩大预警距离,并指派专人负责,加强对施工路段管理,确保交通安全设施和管理措施齐全有效。 7、发布信息。总队高速公路指挥中心利用省交通广播电台、手机短信等形式向社会发布信息。各相关高速公路交警大队应要求高速公路经营管理部门利用高速公路沿线和收费站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相关信息,提示已驶入高速公路的驾驶人从就近的道口驶离高速公路或驶入服务区。 8、加强路面巡逻。高速公路交警大队应增派巡逻车,加大巡逻管控密度,及时清理违法停车,加强对故障车辆的预警,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二)二级交通管制

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具体落实办法

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具体落实办法 一、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培训教育起不到良好的效果。1、职工对安全培训不重视或接受程度不够,个别职工文化基础差,是安全培训起不到实质性的意义。 2、应付培训,参加培训只为了办证,过考核关。不能从根本上掌握安全知识和技术。最终导致培训是强按牛头喝水。 2、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1、井下工作面点多路线长,跟班领导、安检员无法实行全方位的监管。2、工队的安全管理跟不上,没有很好的落实“一岗双责”制度,队长、班长从思想上重生产,轻安全。是安全的疏于管理。认为安全管理就是领导和安检员的事。 3、班组管理跟不上,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单薄,盲目的追求效益。4职工个人安全知识和业务素质较差,对自己本身的职责不明确,对岗位危险因素辨识不明确。5、管理人员和安检员的监管责任不足,不能很好的起到监管作用。 3、安全管理绩效考核跟不上,安全奖罚制度不分明,流于形式,没有形成一种竞争机制。最后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4、对“三违”的查出力度和处罚力度有待加强,管理层和安检员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老好人思想。

5、从今年发生的事故看,个别职工工作马虎,思想不集中,防范措施不到位是主要原因,有两起是违规操作造成。 6、安全投入不足,导致 7、队伍更换频繁,人员流动性大,给安全培训和安全管理增加难度。 针对以上分析,提出如下管理办法: 1、进一步落实安全培训工作,利用开工培训、岗中培训、特殊工种培训、现场培训、班前会培训等形式,采用人工讲课、事故案例分析、风险辨识、观看录像等形式进行培训,继续努力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安全素质。 2、进一步完善安全处罚条例并严格执行,使安全制度起到应有的作用。 3、强化安检队伍,挑选有责任心、有技术、有经验的人员充实安检队伍,淘汰那些业务素质低、老好人思想严重的安检人员。做好安检队伍建设,发挥团队的力量。 4、进一步完善安全奖惩制度,奖优罚懒,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在全矿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 5、加强现场管理,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选拔优秀的安检员对重点部位进行安全监管。 6、强化采掘运工队班组安全管理,抓基层,带队伍,使班组长、群监员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7、贯彻落实“三大规程”,实行质量标准化管理,按照质

当前我国公共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公共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先贤哲人创造了很多生存智慧,也给我们描绘了“永世不易”的理想社会。这种根植于骨髓的传统文化,让我们养成了“以不变应万变”的性格,知识社会民众的危机意识淡薄。政府管理活动中也缺乏相应的危机预防理念,只是将危机的应对处理作为政府公共管理的一种方式,忽视常态性日常管理,所采取的措施也只是被动应付性的应对,应急管理既缺乏主动性、自觉性,更缺乏能动性、积极性,应急管理存在诸多的不足与问题,一些危机诱发因素得不到及时消除,致使危机事件频频发生。 一、观念缺位:应急管理意识普遍淡薄 受现行政绩考核体制的影响,一些基层领导干部没能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安全发展的关系,对经济发展过问得多,对安全生产检查督促得少,担心加强企业安全监管会影响投资环境,赶跑客商;担心增加公共安全设施投入,会分散政绩工程建设资金。因而,对企业必须承担的公共安全责任监管不到位,政府公共安全设施投入不足。 在一些乡镇或企业如果你要看他们的应急预案建设情况,他们会抱来一摞预案,防洪、防震、公共卫生、群体性事件等等,什么预案都有。这些预案印刷精美,装订成册,看上去是足够了。事实上,这些预案大体上是国家或省市应急预案的“山寨版”,没有针对性,缺乏有效性,经不起危机事件的考验。显然,基层组织特别是厂矿企业,应急管理意识普遍缺乏,只重视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对于相关的安全防范工作执行落实不足,应付检查有余,应急预案形同虚设。 二、体制缺陷;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尚不健全 1.专职机构不专业 从西方发达国家看,他们在中央政府机构体系中都设有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危机的预警、舒缓、阻止、回应与重建。“9-11”事件后,美国政府很快成立了国土安全部,整合所有的反恐力量。SARS危机后,我国加强了应急管理,重视和强化了应急机构建设。国务院成立了应急办,同时要求各级政府建立相应的办事机构。但从基础层政府来看,特别是县市、乡镇,应急管理应急专门机构不专业的问题比较突出。基层的情况是办公设施、、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既有专门文件、专门人员,也有专门办公地点,但是应急管理办公室实际上是一个虚设机构,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在某一办公门口挂上一块“应急办”的牌子,再在墙上挂上相关的工作制度。一切都有模有样的,一旦遇到危机事件也就原形毕露。 2.部门协调不畅 应急管理以响应的政府职能部门为依托,各部门各自处理管辖领域的应急事务,再经过省、市、县等多层次的“快快”切割,使得横向上分散管理,缺乏统一、稳定的指挥和协调机制,缺乏一个将政府各个部门组织起来共同行动、共同进行危机预防和应对处置的协调机构,整个应急管理系统无法形成有机的整体。一旦发生危机,便临时成立领导小组或指挥部,组织开展应对。应急管理职能部门众多,分属不同系统,日常管理往往习惯于分兵把守、各自为战,管理资源和信息难以共享,没有同意的预警机制和协调管理平台。 3.管理层次不清 从分级管理来看,我国根据危机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把危机分为四级,根据不同级别,确定由不同基层的政府负责应急响应。但是层级之间界限十分模糊,属地管理没有明显界限。危机事件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由于条块之间职责没有廓清,事件发生都没有主管单位主动承担责任,彼此互相推诿。这一点可以从建瓯市延期高考事件可以看出只有教育部才有延期高考的决定权,但是事件规模并不大。 三、机制缺乏:应急管理机制存在不足 我国应急管理起步较晚,相关的机制还不够完善,应急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国外应急管理现状和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应急管理现状和对中国的启示 导读: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迅速采取行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紧急事件响应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关键字:突发公共事件美国的应急机制振灾机构专业救援队伍特点和趋势 为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美国、加拿大和意大利等国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应急机制,这些国家的应急管理模式在国际社会都处于领先地位,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对中国有许多重要启示:建立协调一致、有序高效的指挥系统,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重要基础;快速救援的机制建设,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关键环节;促使全社会高度关注、共同参与,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根本保证。 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虽然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就某些国家和局部区域而言,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和平与安全的挑战。SARS、禽流感的袭击、恐怖活动、印度洋海啸和飓风等灾难,给人类和平与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联合国与世界各国一道,为全球安全减灾和应对各类紧急突发公共事件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国际减灾十年(1990—2000)”大规模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球已有140多个国家成立了国家减灾委员会,继续推进“国际减灾战略”行动,以减轻自然、人为和技术灾害。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迅速采取行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紧急事件响应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美国的应急机制 美国的应急管理以渗入生活所有领域中的新经济和新技术、遍布全球的恐怖主义威胁和特大灾害为三大主题。因此,美国的应急机制的内容,也以这三大主题为主。 (一)成立了由总统直接领导的振灾机构 美国在1979年3月发生了举世震惊的“三里岛事件以后,美国政府针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成立了由总统直接领导的专门管理灾难的机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的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总署设署长办公室、总顾问办公室、国家紧急准备办公室、国家安全协调办公室、公民使团办公室、平等权利办公室和监察长办公室。署长办公室下设七个机构,即:应急准备与复原局(联邦协调官员处),内设应急处、复原处、行政处;联邦保险与减灾局,内设灾害地点测定处、工程科技处、减灾计划与传送处、规划财务和产业关系处、风险信息传送处、索赔、谅解与保险运营处;联邦消防管理局,内设国家消防研究院、国家消防规划处、国家消防数据中心、支持服务处、培训处和城市搜索救援队;外部事务局,内设国会与政府间事务处、公共事务处和国际事务处;信息技术服务局,内设信息与资源管理处、企业经营处和

当前我国地方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地方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的频繁发生,应急管理工作对事故的处置显的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目前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亟待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一)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问题 现在的应急管理工作中重视预案的编制和管理,但是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为:一是地方性自然灾害预测的科学研究体系未建立或健全;二是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监测监控体系未建立或健全;三是各部门之间的专业预测、监控信息的交流、会商、筛选、决策机制未建立或健全;四是对各类突发事件发布预警的判断指标体系未建立或健全。 (二)应急预案体系不够完备 基层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组织应急预案工作发展不平衡,预案的编制、修订和演练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不够。 (三)信息上报、发布与核实问题 现代社会中隐瞒信息是很不明智的事,只有及时上报信息和向社会公开发布信息才是正确的选择。但是,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的问题。诸如,不同的部门对某一事件信息的掌握会存在一些出入,需要时间进行核实;媒体的抢先报道与政府正式的新闻发布有时也会存在

出入。 (四)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有待提高 应急管理的综合协调能力还不足,应急指挥系统功能尚未完善,各县(区)之间、部门之间、条块之间、军地之间、各区域间密切协作的机制有待健全,各类应急队伍协同作战联合训练演练不够。 (五)政府各部门之间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的分工、协调、衔接、联动的法定程序规范问题 政府各部门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职责划分的问题,诸如水利部门在防洪工作方面与国土资源部门在预防地质灾害如山洪、泥石流方面如何分工协调,民政部门如何开展城市救灾以及全社会的减灾防灾工作等。二是资源整合问题,例如如何整合部门资源、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如何建立部门联动和区域合作,由哪个部门来统筹考虑应急管理资源的网络化有机结合等。三是程序规范问题,目前,基层应急管理部门职能既有重叠又有空白,应从程序规范或制度约束中提炼出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应急程序、应急联动机制等,进一步强化对应急管理的机构及职能定位、应急管理的监督、指挥体系专业化、预案管理动态化、联动体系规范化等问题的研究。 (六)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有待提高 现有应急物资储备的种类和数量仍然有限,应急物资缺乏统筹管理,储备方式仍显单一,布局不尽合理,数量偏少、品种难以动态调整。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数量和种类

网络安全事故发生 报告和应急处理方案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为保证公司信息系统安全,加强和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措施,层层落实责任,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确保信息系统和网络的通畅运行,结合实际,市信息技术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工作目标 保障信息的合法性、完整性、准确性,保障网络、计算机、相关配套设备设施及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规定、文件精神,制定本预案。 (三)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根据《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有效预防网络与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 2、分级负责。按照“权责明确到人”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各部门应积极支持和协助应急处置工作。

3、果断处置。一旦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事故,应迅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尽最大力量减少损失,尽快恢复网络与系统运行。 二、具体职责 指导全局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案演习、宣传培训、督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三、预防预警 1.信息监测与报告。 (1)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对各经营单位和县支公司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按规定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初次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实行态势进程 报告和日报告制度。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影响范围、事件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采取的措施等。 (2)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报告制度。 发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利用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 网络或信息系统通信和资源使用异常,网络和信息系统瘫痪,应用服务中断或数据篡改,丢失等情况; 网络恐怖活动的嫌疑情况和预警信息;

中国应急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31)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度秋季学期期末(2020.2) 《政府应急管理》 主讲教师:周望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中国应急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2、突发事件减缓工具的比较分析 3、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4、预测预警系统的功能分析 5、应急决策的流程分析 6、恢复重建中的重要问题分析 7、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关键问题分析 8、突发事件舆情管理中的重要因素分析 9、社交媒体中的突发事件舆情管理分析 10、政府自媒体应对突发事件分析 11、应急社会动员的多元方式分析 12、政府部门应急协调分析 13、企业参与应急管理分析 14、志愿者参与应急管理分析 15、国外应急管理经验分析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中国应急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摘要】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均属于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其它类别管理一同构成企业管理体系,但在实际的安全生产领域中,两大管理职责交叉关联,使得两大管理活动相互缺位、越位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明确二者责任界限,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之间的协调合作,全面发挥企业的管理效能,保证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协调合作;分析 1导言 在物质生产领域,“应急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置于前所未有的位置,并从行政管理上专门设立一个政府组成部门予以强化,将本涵括它的“安全管理”反被涵括其中,使许多安全同行疑惑不解。一时间众说纷纭,诸如此举是“重事后应急,轻事前预防”,显然是本末倒置,使生产领域难得的安全现状再度陷入“以事故为导向”的误区;甚至为已经形成的、针对生产领域的、有近20年实践检验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能否巩固,以及因这一机制的作用而成效显著的安全生产局面会否被打破而不无担忧。 2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的内在联系 2.1广义的安全管理包含应急管理 广义的“安全管理”,同属于管理学科与安全社会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是政府以及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在内的社会机构为实现各自的安全目标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防控等方面的活动。在安全管理实践中,主要运用安全原理维护安全现状,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分析客观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可能引发的事故,从组织领导、监督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抑制事故扩大。由此可见,广义的安全管理不单是对正常运行的生产生活系统加以维护和保持;还要在其失常(事故发生)时进行处置,投放人力、物力、财力,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后者就是所谓的“应急管理”。 2.2狭义的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交叉 “安全生产管理”侧重于防止事故发生;一旦事故发生,须在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置;在事故平息后,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管理,由“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组成。一是在项目(或称系统)的建设期间,要按照“三同时”原则,将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以确保项目的本质安全。二是项目投产后,即在生产过程中,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均要有风险意识,要结合生产经营特点,从工程技术和教育培训等方面入

当前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当前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如何提高公司安全管理水平,是大家应该共同关心的大事。实践证明,安全生产与效益是不可分的,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而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又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安全不仅涉及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关系到公司的稳定大局、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它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是一个反复抓、抓反复的持续改进的循环过程,只有抓好安全生产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从重事后的分析处理向重事前预防的过程控制转变,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安全管理工作,使公司的安全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形成安全和谐的生产新局面。 近几年来,公司搞了很多活动,从“安全为天”到现在的“反三违、严惩低老坏”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都紧紧围绕“安全第一”这一主线开展,使公司安全生产、稳定运行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但公司的安全管理与市场经济的外部要求还存在差距,传统的管理模式制约着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他们的精力主要放在“如何不违反管理制度”上,进而形成了“无过便是功”的思想。这很不利于树立现代企业的安全管理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如下。

1.安全工作安排多、指导少。公司在月度安全生产分析会上布置的工作不少,但缺少对工作落实情况的跟踪评定,工作随意性大;现在公司这方面的文件也特别很多,基层单位大部分的精力都在应付文件的执行上面,来不及执行的干脆就只当邮递员,将文件转发了事。很少考虑实际的执行效果;在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干部下现场的次数不少,但发现的问题不多。在安全管理工作上,没有很好地解决“谁来负责、负什么责、怎么负责、不负责怎么办”的问题,只是一味地要求管理人员下现场、盯作业,却没有结合岗位职责来确定具体的安全管理责任,致使一些人员感觉不到压力,工作缺乏责任心。 每年各类活动开展得比较多,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年,一个活动接一个活动,次次有组织,回回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形式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是分散了大家的精力,没有把基础的安全工作落实好,没有把存在的隐患解决掉。结果是活动年年搞、问题回回提,隐患却经常在。如:习惯性违章问题至今还时有发生。 2.对安全规章制度的学习不够。现有的公司安全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已相对齐全,但真正掌握、理解并合理运用的人员却很少。如:作业许可票的填写是一项标准化、程序化的工作,但每次检查作业许可票时总能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究其根源,是人员认识不足,对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的

中国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应急管理概述 1、应急管理概念 应急管理是应对于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危险包括人的危险、物的危险和责任危险三大类。首先,人的危险可分为生命危险和健康危险;物的危险指威胁财产安全的火灾、雷电、台风、洪水等事故灾难;责任危险是产生于法律上的损害赔偿责任,一般又称为第三者责任险。其中,危险是由意外事故、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蕴藏意外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危险状态构成。 事故应急管理的内涵,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尽管在实际情况中,这些阶段往往是重叠的,但他们中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单独的目标,并且成为下个阶段内容的一部分。 2、中国应急管理概况 我国政府应急体系建设已取得的成就 1、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已初步建成 在国家建立统一领导下,坚持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在应急体系中,国务院是最高行政领导机构,由非常指挥机构或临时指挥机构负责应急管理工作。 2、应急预案逐步完善 2001 年,我国进入综合性应急预案的编写使用阶段。2004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使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写有章可循。目前为止,我国已编制国务院部门应急预案57 部,国家专项应急预案21 部,全国各级应急预案130 多万件,基本上涵盖了各类常见突发事件。 3、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我国已经制定了突发性公共事件应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60 多部。基本建立了以宪法为依据、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核心、以相关法律法规为配套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使应急工作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应急保障能力得到了加强

高铁乘务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

高铁乘务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课件 1 总则 l.1 编制目的 为适应高速铁路应急救援的特点, 满足哈尔滨铁路局高速铁路应急救援需 要,进一步增加应对高速铁路发生火灾爆炸的处理能力,实施规范、科学、准确、迅速的应急处置,有效防范事帮对高速铁路行车安全、运输秩序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特制订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铁路交 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家处置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铁 道部关于实施铁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决定》、《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铁路交通事故救援规则》等法律法规和相 关规定。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哈尔滨铁路局已投入运营的时速 200Km/h 及以上高速铁路发 生火灾爆炸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2 处置程序 2.1 立即停车。 列车发生火灾、爆炸,列车工作人员无法控制火势,严重威胁行车和旅客人身安全时,要立即用对讲向列车长进行汇报,列车长通知司机、机械师,立

即进行停车。①随车机械师得到列车发生火情、火灾的信息后,需立即赶到事发位置;赶到事发位置后,随车机械师要根据现场情况通知司机司机降弓、断电;②司机接到列车长通知后,立即使用常用制动停车。列车停妥后,施加停放制动,断电降弓。立即报告路局调度并申请上下行接触网停电,同时向当地 119 模拟报警, 并通知随车解释做好防护; ③隔断门处乘务员进车厢疏散旅客进 行口头宣传(做引导手势,告知旅客疏散方向,防止争抢和对流):“各位旅客请往这边走,不要拥挤,照顾好身边的老人、小孩,有序下车”逐车宣传,重点对领导车厢进行宣传。保洁员、餐车人员负责车上、车下的旅客防护工作; 2.2 疏散旅客。 列车长通知所有工作人员做好旅客疏散下车准备工作,专门布置两名乘务员和两名餐车人员分别从备品柜中取出应急逃生梯运往远离火源的车厢,疏散起火车厢旅客,确认无人后关闭防火隔断门。列车长将旅客带到安全地点停留、 等待救援,做好安抚工作。乘警负责殿后,保证所有人员安全疏散。旅客下车后,由最后下车的乘务员确认车内旅客全部下车,并向列车长汇报。下车后做 好警戒工作。 2.3 迅速扑救 列车长指挥乘务人员和旅客志愿者快速将本车厢的灭火器材传递到起火车厢,集中车上的消防器材组织对灭火,抢救物资财产。 2.4 报告救援。 列车长、随车机械师、机车乘务员及时用对讲机、手机等通讯工具分别向所在地铁路局调度、动车所调度员、路局客服调度和本段生产调度室报告:报告内容为列车编组、起火车种、车厢号、起火部位、原因、人员伤亡情况、旅 客人数、 去向、 重点旅客、 是否有外宾、 首长乘车 (我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