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发展趋势简析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发展趋势简析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发展趋势简析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发展趋势简析

远眺北京大学博雅塔

一、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含义

1.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含义

landscape最早见于希伯来语“圣经”旧约全书,原意是表示自然风光、地面形态和风景画面;汉语中的“景观”一词既包含了“风景、景色、景致”之意,又用“观”字表达观察者主观感受。景观规划是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科学和艺术,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大学校园景观不仅包括自然景观,如山地、湖泊、天然矿地等最容易形成校园环境特色的因素,还包括了人造景观,如广场、道路、庭院等大学师生们日常活动的主要区域与独特的校园人文环境形成的重要因素。这些物质内容细化来分可分为:广场景观、水景观、绿化景观、道路景观、景观设施等面。而随着人们的鉴赏力和需求的日益提高,对于大学这样神圣而又充满生机的地方,普通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已不再能满足现代校园的要求了。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应该建立在对校园使用者生活需求、精神需求的探索上,关注环境与人、环境与自然、使用者的需求与体验以及精神与物质相互协调的关系等。

二、国内外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发展沿革

在欧美近代的大学具有强烈理想主义色彩的民主自由精神,这种精神也渗透到校园规划之中。此时的高校往往形成严肃的建筑形象和自然的环境景观,在自然美的震撼和人文主义的熏陶下,学子们接受全面教育,树立崇高信念。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始自19世纪末。这一时期是我国高校的主要景观规划特点表现为充分利用地形,形成别具一格的校园环境气氛,如凯尔斯规划的武汉大学和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20世纪50年代我国高校迅速发展时期,此时的校园景观格局大多学习苏联大学特别是莫斯科大学的模式,追求对称、雄伟的风

格,典型代表是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等等。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4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超过2000万人。在我国校园的这个大发展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校园景观规划作品,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特出问题包括:尺度夸张、忽视地域文脉与校园内在文化延续性、景观节点品位不足等等。

三、当代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设计思路

尽管我国当代校园景观规划仍然存在着种种问题,但不少学者也提出了许多景观规划中的新思路。

1. 城市景观延续

在城市的景观系统中,大学校园是一个独特的子系统。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应该确保校园中多个景观要素能与城市景观体系形成一个整体。因此,校园边界景观设计极为重要,这是最能体现校园与城市互动协同的区域。

2. 大学人文气息

校园是教学、研究的场所,培育人才的环境,环境对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

作用。因此,校园景观规划应该重视人文环境的塑造,使校园环境实现对人的关怀与文化的气质。大学本身就是继承与传播文化的场所,校园景观自然也就是为文化教育的传播提供物质基础,而文化性是校园景观区别于其它景观显著的特征。

3. 大学园林风格

大学园林的思路是从我国古典园林传统思路中汲取元素。由于中国古典园林以中国古代道家的“出世”哲学为基础,强调在有限的建筑环境中寻求无限的空间意境,采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对自然的模拟手法,通过借景、空间对比、造山营水、曲径通幽等细部园林处理手法的应用,取得建筑与园林绿化空间密切结合,相互渗透,遥想呼应,绿化也成为组织空间的一个要素。前人优秀的造园手法为当代的校园景观规划寻求到借鉴和创造的思路和手法。

如古典园林中建筑并不一定统率园林,是园林的构图规则统率着建筑,而自然环境本身还随着湖石、竹树、流水等等渗透到建筑物里去,迫使建筑“园林化”。因此,校园的景观设计也可以随高就低、打散体形,并且向自然敞开。自然是最好的景观。规划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的神韵,将中国园林中的借景手法运用于校园规划中,以校园用地格局为画框,融校园景观与其中,两者的景观空间相互渗透,并形成不同主题、尺度适宜的园林,同时强化了园林空间的丰富性。利用校园中心区中常常出现的水景或绿地作为主题园林风格,水面、绿地的边界有收有放、有曲有直,大大开拓了校园空间。而校园建筑之间的小园林,则利用相似尺度和收放节奏,产生起伏有致、疏密相间的和谐韵律。

4. 现代构图元素

现代构图元素也在大学校园景观规划中常常出现,具体体现在规划组织于节点设计上。在校园景观规划组织中,轴线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轴线往往与校园的主体关系相结合,将各种主题的景观串接起来。轴线在突出景观重点的同时,也强化了校园的标志性和庄严感。

轴线在景观组织中呈现两种方式,即实轴和虚轴。实轴在于其直观性,景观各要素沿轴线依序排列所形成的轴线;虚轴是人的视觉感知,是对轴线两侧景观物体斥力平衡点的感觉,景观各要素沿着某一空间带依序排列,空间带两侧景观要素对应连线的平衡点所决定的虚线。实轴和虚轴往往在景观组织中相互转换,得到丰富的外部空间序列。

在现代构成审美观的指引下,运用适当的艺术手段,在抽象的艺术形式中注入具体的象征内容,引起观者的联想与共鸣。这个特点在艺术院校的校园景观设计中显得极为突出。崇尚自由与浪漫气息的艺术院校中,往往会诞生出大胆、夸张、富有想象力的景观氛围。

5. 绿色生态环境

大学校园的景观规划最终会形成一个整体

生态系统。因此,校园景观规划应配合校园内的自然要素。景观规划应划定出独特的自然景物,规划多样的自然空间,顺应校园原有的植物植被、自然景观,并遵循当地气候特征形成景观格局。通过这些方式,形成校园的绿色生态环境。满足人们的生存与活动要求,创造具有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的空间环境。

事实上,在许多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中,地理环境成为校园特色的灵感来源。设计者将独特的地理特征转化为设计特点,形成自然式的布局,创作出动人的设计。例如,在设计中可以用水体再现自然界水景,形成自然曲折的水体轮廓;还可以通过植物种植模仿自然界的植物群落;而利用道路随地形变化的走向,能产生轻松自然的氛围。

此外,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还要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城市环境敏感区域,特别是城郊边缘地带,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异质性,可通过树林与水系的巧妙布置来保持或提高生物多样性。例如沈阳建筑大学的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了保护生态的多样性和生物群落的稳定性,保留稻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校园特色。

6. 宁静学习气氛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

大学在整体氛围上应是宁静的。宁静校园环境便于人体察内心、自我修炼,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和研究。因此,宁静的学习氛围,成为了大学景观规划的突出特征。

培育学习气氛可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可以通过大面积的绿化和水体甚至人工吸音设备对城市背景噪音进行隔绝;通过降低校园内车速、避免建筑朝向主要道路等方式减少车流及交通噪音的校内干扰;可以巧妙设计学习设施,避免规则对称的布置,宜结合自然式的道路布置,利用树木等隔离出封闭和半封闭的空间,提供一个人独处,两三个人学习,十几人

讨论等不同场所。

四、当代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节点设计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节点的构成形式可以是多样性的,并在校园景观规划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甚至成为校园规划的起点,校园文化立意的根源。

1. 大学校园内道路节点景观设计

校园的道路节点一般是线形景观。规划中设计的步行系统往往是移动的景观,通过适当布置树木、草坪、喷泉、雕塑和休息椅,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优美环境和休息空间,更是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校园道路的铺地形式多样,其色彩、图案与纹理可以加强环境的特点。而在道路的节点处,通过标志物可以强化节点的标志意义,成为统领校区的控制元素。这个特点在各个大学的校前区表现的特别显著。

2. 大学校园内广场节点景观设计

校园景观规划中的广场宜结合地方特色和建筑风格考虑,并保证大部分面积有日照和遮风条件,内部与周边可以适当种植庭荫树和布置休息座椅,为师生提供休息、活动、交往的场所。还可以在不干扰邻近师生休息的前提下,考虑广场的夜景设计。

3. 大学校园内景观设施设计

景观设施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呈点状分布于校园景观规划体系之中,是环境中最具亲和力的要素之一,是校园景观中公共性和交流性的产物。校园景观的利用度和受喜爱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景观设施设计的细部。具体包括,户外活动的座椅、收纳、灯具、标志牌,已经静动结合的雕塑、喷泉等等。

理性与情怀--上海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

上海大学新校区工程是实现上海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标志性工程,位于上海市区西北宝山大场镇范围内,距市中心(人民广场)直线距离约11km,基地总面积101万平方米。新校区工程规模按在校生1.2万人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2~3期建设完成。新校区包括美术学院、文学院、外语学院、国际商学院、社会科学院、理学院、计算机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及影视制作中心等。

一、规划指导思想

1.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变化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将是:教育民主化、教育终身化、教育职能多元化、教育结构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内涵由传统的只注重知识技能传授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精神、教学并重、知识传授与身心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化。这一趋势是本校园规划的理论基础。

2. 创造标志性工程所需的形式特征

创造个性鲜明的校园形象特征--标志性,既是大学自身发展之必需,也是地区发展的需要。

3. 符合社会公共事业重大建设项目建设规律的现实操作模式

如何在总体规划中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综合优化,达到功能合理、投资经济、节能省地、能分期实施而又相对完整,也是规划指导原则之一。

二、总体规划构思与布局特点

1.总体构思特点

① 以绿为中心,动静分离,疏密有致,内外有别而又相互渗透的功能分区。

② 反映教育民主化趋势的自由式校园布局,基于城市肌理的斜向脉络。

③ 面向城市,服务社会的开放性结构,体现生态环境,反映人文精神纯净典雅的学府氛围。

④ 人车分离,高效便捷的双环路网。

⑤ 适度聚集,形成组团的建筑布局。

⑥ 线性骨架,弹性生长,分期实施,相对完整,逐步成型的操作模式。

2.规划布局特点

① 以绿为中心,教学区与生活区并置两侧,对应布局,同步发展。

规划方案以曲水绿岛为中心,教学与生活区环抱两侧并重发展,运动区南北呼应,后勤接待区周边布置,以此形成校园基本格局,由此导出长千余米宽数百余米不等,贯通校园南北的斜向绿带和中心绿岛,并因其向社会开放而成为真正的城市绿廊。真正作到大学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品性情操身心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同时由于中心绿地与学生的校园生活流线相吻合,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绿的存在而不仅仅是观赏。

② 基于教育民主化的自由构图,顺应自然的斜向脉络,面向城市的开放结构。

规划以斜向轴线双环相扣的清楚结构与"曲水绿岛"为主题的环境景观相融而成的自由式构图表达了理性与情感交织、秩序与诗意相融的人文精神,也反映中西相容,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神韵。

③ 以外环线进行不同功能的界定,实现功能合理分区。

以外环作为区分功能、人车、内外等功能等属性的界线进行基本的功能分区:"动" 和"车"在外,"静"和"人"在内,并通过广场院落,绿带水石等空间元素进行有机渗透,达到适度联系,并完成校园环境从外围到校内,由"闹"到"静"的逐层过滤,使"曲水绿岛"保持舒适、宁静的环境氛围。

④ 聚集成团的建筑布局,纯静素雅的建筑风格

建筑布局把相近功能和相近属性的建筑适度聚集而形成组团格局,这既是任务书传达出的信息,也是本设计追求共享大绿地规划所必需。

⑤ 线性骨架、弹性规划、分期实施、相对完整、逐步成型的操作模式

新校区分期建设并且周期可能较长,同时学科的交叉重组及学校发展的不确定性都对规划有一定的弹性要求,为此本规划采用如下措施:采取趋势性极强的线性布局方式,为远期定下明确脉络,考虑到校园各区平衡发展,在教学、生活、后勤和实验中心均留有一定比例的远期用地。目前,一期工程已结束,二期正加快建筑。

节约型校园理念下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之趋势

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教育资源稀缺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但与此

同时,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建设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因此建设节约型校园是教育系统落实这一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

一、解读“节约型校园”

节约型校园,指在学校办学及校园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中遵循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境保护建设及运营的管理思路和节约教育理念、形成良好节约型校园文化的校园。那么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当怎样全面把握和解读“节约”这一核心理念呢?

1.节约与节能

节能的确是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核心问题,往往被置于各项工作之首,但却不是唯一内容。

2.节约与资源整合

对大学校园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是建设节约型校园最有效的途径。

3.节约与校园品质

建设节约型校园并不意味着一味追求节省和简单,也不应当以牺牲校园的文化氛围和特色为代价,它反而是在有所制约的条件下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即怎样在“有限”的前提下,通过悉心设计而更好地展现大学校园的地域性、时代性和文化性,以提升校园品质。

4.节约与“中国国情”

在节约型校园建设中,重要的并不在于设计和建造一些高技术水准的样板建筑,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解决大量性校园建筑的节约问题,注重适用的建筑内部格局,适宜的结构、构造技术,选择可操作性强的生态节能措施。

通过对“节约”这一核心理念更深层次的解读,我们可以这样概括:节约的实质就是在对各种资源和能源的利用上,实事求是,提高效率。

二、节约型校园理念下的校园规划设计之趋势

围绕“实事求是,提高效率”的目标,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探讨节约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1.校园规划的发展趋势

(1)开放的趋势

校园作为城市的一个单元,必须考虑以开放的姿态与城市大环境共融共生,这是实现大学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其使用率的重要手段。因此节约型校园的校园规划,必须基于对所在城市和区域总体发展规划深入调研、理解的基础之上,积极拓展大学校园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和辐射,使得大学和城市之间产生双向互动作用。

(2)聚合的趋势

聚合反映在空间形式上,就是以学院组团为基本单位的集合,形成大学校园的教育主体部分。各组团以细胞生长的方式有机结合形成组织,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充分适应了大学发展所特有的不确定性,能够根据未来变化而不断调整和生长。在此基础上,以图书信息中心、讲堂结合部分教学服务设施,形成知识辐射的核心。各教学单元围绕这一核心形成教学核心区,并通过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联结各部分,形成高效、便捷的智能型教学环境,有利于使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也大大节约了师生们穿梭其中的交往距离与时间。

3)复合的趋势

在教学和科研区中设置休闲、餐饮、小卖等服务设施,为师生员工创造交往氛围、提供交流场所,使原本单一功能的教学建筑向多功能的教学综合体方向发展。

(4)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这其中既包括校园空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包括对校园文脉的继承和延续。在校园空间规划上,宜采用多层、高密度为主的规划方案。因学校上下课时间集中,在短时间内用电梯疏散大量人群,既不方便,也不经济;而高密度规划原则不仅有利于节约土地,而且也与当前大学网络化、聚合化的规划趋势相吻合;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空地的绿化,还可改善校园生态环境,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

而在对校园文脉的继承方面,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对校园既有旧建筑的更新、改造、再利用,故应大力提倡。

2.校园建筑的发展趋势

(1)立体化趋势

立体化趋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地立体化,二是绿化立体化。

(2)信息化趋势

在节约型校园建筑中,应全面系统地使用信息化技术。教学建筑中结合网络设置多种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支持远程教学、实时交互式研讨、多媒体教学等许多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绿色化趋势

目前我国大多校园建筑仍都采用传统能源,如煤、气、油、火电等,具有污染性,不可再生性,均属非可持续能源。若能改用可持续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以及废弃物再生能源等,不仅可大量节约甚至取代传统能源,还可大为增加生态正效应,减轻热岛负效应。

(4)智能化趋势

校园建筑设备的智能化,大大提高了各方面工作的运作效率。交流信息化与管理智能化相结合是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必备措施。在校园建筑中推进办公自动化、通信自动化、教学演示自动化和建筑设备运行自动化,有助于提高下列项目的运行能力。

(5)通用化趋势

教学空间的设计更加倾向于灵活性和适应性,以便适应不同教学方式的开展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具体而言,教学空间的设置趋向于通用化和模数化,教学单元空间具有更强的可改造性和适应性,具备了空间和功能弹性发展的可能性。

(6)科技化趋势

随着建筑体系的进步,教学建筑科学化的趋势已十分明显,这种趋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筑本身的科技含量在提高,二是建筑设计本身也越来越科学化和精确化。

首先,建筑本身技术含量加大,除已提到的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外,还在建筑设计中或多或少地加入了地域性生态技术的尝试(如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设计),这些措施无论是“低技”或是“高技”,都有效地帮助建筑实现了节约目标。

另一方面,在教学建筑设计中也趋于应用更精确性和科学化的设计方法,用数据和指标来支持判断和创意,而不是感觉,从而保证建筑使用功能的合理性、经济性和适用性。

高等学校校园规划与设计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教育建筑专业学术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基本建设学会于2001年12月12~14日在海口市联合召开了“高等学校校园规划与设计学术研讨会”。

这次会议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快,招生规模扩大,实施素质教育,调整办学体制和后勤管理模式社会化等一系列变革的形势下召开的,因此,引起了建筑界、高等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广泛关注。出席会议的代表近230人,包括中国建筑师分会教育建筑专业学术委员会新、老委员和建筑设计单位同仁,高等学校主管学校建设的领导和基建人员,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学校建设的人员,高校基建学会的人员,部分建筑学专业的博士硕究生和研士研究生等。

这次会议收到学术论文27篇,校园规划与设计作品成果70多项。13人在会上宣读了论文,其中6人应邀作了大会主题发言。此外,还组织了中青年建筑师的学术座谈会。会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代表了当前国内教育建筑的最新动向和发展水平,深受与会代表的欢迎和好评。

中国建筑师分会教育建筑专业学术委员会本届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大师何镜堂教授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新世纪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的主题发言,分析了时代发展和教育变革对大学校园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并从校园规划的整体性、开放性和地域性特征,多层次交往空间和文化特色的营造,校园环境的生态化、园林化和校园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校园规划与校园建筑的发展趋势,并介绍了他近年来主持完成的许多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的创作实例;上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高校基建学会理事长王文友高级建筑师作了题为“对

‘可持续发展’校园的认识”的发言,分析了在校园规划与建设中应如何认识与把握“可持续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提出了高等学校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推动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建议;本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沈济黄教授在会上宣读了题为“‘信息园林’——构建新世纪信息化、人文化的景观大学城”的论文,探讨了大学校园建设在信息时代面临的各种问题,分析了新世纪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实例提出了创建新世纪“信息园林”为目标的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策略;本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沈国尧教授在“高校分部校区规划”中,深入地剖析了办高校分部的五种模式对分部校园规划在功能结构、建筑与设施配置的定额标准、教工住宅区的布局等诸方面的影响及相应对策,从人性化、园林化、社会化、网络化、城市化等方面论述了分部校区规划的趋向,并就规划中教学建筑和学生公寓的组团问题、建筑空间构成和交通流线组织问题、生态环境和绿化层次问题进行了探索,对新区发展规划的模式提出了建议。

此外,大会还特邀了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城乡规划处余英处长,他在会上分析了建设广州大学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广州大学城的定位、发展目标及其发展策略等问题,特别指出大学城的发展战略必须和城市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

大会还荣幸地邀请到德国著名建筑专家、德国GMP建筑设计事务所总裁麦哈德·冯·格康教授作了专题演讲。冯·格康教授提出了高等学校校园规划应重在肌理的论点,并介绍了他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在世界各地完成的一批校园规划与设计的作品实例,其中包括他最近在长沙大学城规划设计投标中的中标方案。

代表们对这次学术活动反响强烈,认为大会主题明确、内容丰富、论点清楚、学术气氛浓厚,感到通过这次学术活动,对现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有了较清晰的认识。这次学术活动反映了高等教育建筑发展的最新理论和较高水平,代表着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的发展趋势。无疑,通过这次学术活动将有助于活跃教育建筑的创作思想,推进教育建筑的发展和高等学校校园的建设,将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更完善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环境。□

南方科技大学校园规划方案浮出水面

作者:罗秋近文章来源:深圳新闻网点击数: 288 更新时间:2008-10-9 11:10:10 繁體中文

参赛方案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罗秋近)正在筹备中的南方科技大学校园规划方案浮出水面。10月8日,深圳市规划局召开“南方科技大学校园规划及首期建筑设计”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最终的优胜设计方案。根据该方案,日后,南方科技大学将成为一所生机盎然、开放性的现代大学。

16个方案竞标深圳设计机构获第一名

按照深圳市政府相关工作协调意见和《深圳市南方科技大学校园规划建设工作方案》的进度要求,深圳市规划局与南方科技大学筹备办、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共同组成了项目规划设计招标人,负责组织校园规划及首期建筑设计招标工作。7月23日招标工作正式启动,并于9月7

日和8日召开了深圳南方科大校园规划及首期建筑设计招标评审会。评审委员会详细地听取了16家中外设计机构的方案汇报,就各个规划方案的规划构思、总体布局、实施潜力及建筑概念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审议和缜密地研究。最终,深圳市筑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的设计方案,从16个竞标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校园规划设计”第一名。另外,深圳市都市实践设计有限公司、奥地利Rpax设计事务所+深圳中外建建筑设计公司联合体、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香港Woods Bagot联合体等3家设计单位,获得了“概念性建筑设计”的前三名。

据了解,南方科大校址北靠羊台山,南临留仙大道。获得第一名的“校园规划设计”方案,依托校址周围的环境,将学校置身于山水之间,现代化的楼宇建筑凸显学校的现代化办学理念。深圳市筑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冯果川表示,他们设计的南方科大校园和目前中国的其他大学校园布局有很大的不同,更注重人性化和与自然结合。冯果川说,他们的设计方案目前只占用学校60%的用地,另外40%将留给学校将来发展使用,由于建筑空间有限,因此,在规划设计中,他们更强调建筑的使用率和公用性。

设计强调开放性体育设施向市民开放

整个设计最大的特点是,要求每个学院拿出一定比例的空间(比如1 0%、20%)放在外围共享,形成一个连环街道,在这个连环上有可供整个学校共同使用的公共报告厅、自习室、图书馆、食堂等设施,不仅充分利用了空间,还方便学生进行跨领域交流。“现在的校园都是大轴线,包括这次的其他参赛方案也有一些这样的倾向,很强调大学的气势,特别是入口处,一个大广场,一个纪念性很强的公共建筑放在那里,形成很威严的感觉,但是我们的设计就没有这个。”冯果川表示,和以往大门紧锁的高等学府不同,南方科技大学的规划理念至始至终强调开放性,所以,他们设计的校园是一种流动的状态,把房间和周边空间的界限弄得很模糊。为了让普通市民也能享受到高等学府的优美环境,目前的优胜设计方案中,南方科大设置了至少7个以上的校门,同时,学校

的公共设施规划设计也强调开放性这一特点。冯果川称,他们特意把体育设施布置在临近城市的面上,就是为了方便校园内的体育类设施面向市民开放。

另外,由于目前南方科技大学校址旁边依旧存在城中村,设计师充分考虑到了这一不利因素,在第一名的方案中,城中村将在学校的发展中被逐渐更替。“这些旧建筑可能存在一些不同的情况,拆迁是个漫长的过程。这些老建筑可以先用做宿舍、实验室之类的,当其建筑容量不够的时候,会用一些新的建筑把它置换出来。”冯果川说。

4家单位联手合作打造南方科大最终实施方案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规划局还介绍了“概念性建筑设计”前三名方案。深圳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4个方案各有优劣,下

一步,南方科大“校园规划设计”的第一名方案和“概念性建筑设计”的前三名方案的设计机构将共同合作,吸收参赛的所有16个方案的优点,结合南方科大筹建办更为具体的办学要求,以及拆迁工作的进度,调整出新的实施总体规划方案,报深圳市政府同意后实施。

据了解,南方科技大学力争在2010年正式建校招生,目标是在15年内建成国内高水平研究型科技大学。

大学校园规划的整体设计

时间:2007-04-27 13:16来源:免费论文网作者:未知点击: 292次

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一大批新学校、新校区在不断的建立。

校园建筑并不复杂,但这里孕育着莘莘学子的希望和梦想。这种包涵校园氛围的规划,较理想的做法是可将城市设计的引入校园设计。在此过程中,重点并非是规划与设计具体形态的建筑,而是一整套游戏规则,这里包含对空间和单体建筑控制要素,以及执行方法,提倡公众参与,建立一套可以不断完善的机制。尤其是使用的主体人群师生们的意见应当受到重视。老校区的整合,应使建筑在功能上的不足得到弥补,整合建筑内外空间,并使不同年代的建筑生动的融和再一起。且除功能和形式,更应该精神和文化内涵,所以提出了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整体观。

一、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

1. 功能分区: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规模的发严格强调高校内各大功能分区,事实上已不能满足对学生、老师的使用要求。而要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2. 校园特色:在新校区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造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

3. 生态环境:随着校园的大规模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结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创造生态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

4. 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在校园整体设计中还应:

探讨中国风景园林的未来发展趋势

探讨中国风景园林的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风景园林进行分析园林、景观、风景园林等几个术语的缘起、演变和优缺点,探讨了中国风景园林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国式风景园林;未来景观;发展趋势 1 中国风景园林概述 中国风景园林设计构成要素:地形地貌;水体;建筑布局;园路是植物种植园林景观路,如同园林般具有景观效果的道路。然而,要建设园林景观路并不简单,除道路需在城市重点路段这一条件外,道路的沿线还必须要有绿化景观,绿化特色且绿化率达到40%才能成为园林景观路。对于现代人来说,“景观”似乎是个无处不在的东西:住在城里,可以看到高楼林立的都市景观;走出城外,可以看到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又或者与历史有点渊源的,是文化景观;可闻鸟语花香的,是生态景观。景观似乎很重要,因为处处都在“造景”;景观似乎又很不重要,因为即使到如今,景观设计也仍常被称为“配景”设计,一个“配”字,道出了它在建筑设计中的附庸地位。 2 对中国风景园林的认识 对于景观,百度百科中有如下定义:反映统一的自然空间、社会经济空间组成要素总体特征的集合体和空间体系,包括自然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斯蒂芬·巴克尔认为“景观和空间是生活演进的舞台”。是“一个社区乃至一座城市成功的核心因素”。提供场所予人们聚集、互动、联结及参与塑造此社会群体的实质。如果说斯蒂芬对景观的解读带着空间的元素的话,那庞伟对景观的解读更多地带着时间和人文的色彩。“景观是人类文化在大地上的投影”,真正改变景观的,不是我们的设计技巧,不是我们所谓的想象力,还是文化本身。人类的景观史实际上是一个权力史。古代留下来的称为文明遗迹的东西,比如西方的教堂、来源:花木网站

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说明

因地制宜,获得经济、景观与生态的多重效益大学校园占地面积大,建筑 容积率不高,因而应该有效地发挥它的生态功能,使之成为城市大型公共绿地 的有效补充。生态校园已经成为新世纪大学校。园”的理想追求。1997年,清 华大学在我国首次提出创建绿色大学的办学理念。所谓绿色大学,“就是用可 持续发展理念作指导,立足学校长远发展来组织和实施学校当前的各项工作, 保持学校持续发展潜力的大学”。未来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构想是集自然、空 间与人类三位一体化的系统。大学校园生态性主要表现为人与校园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等方面。为了实现大学校园的持续性成长,应该尊重 大学校园的地形地貌及生态环境.理解大学办学宗旨与校园传统,强调时间和 空间上的表现与继承。 景观生态学的启示 1.斑块一廊道一基质模式。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空阃结构与形态特征对 生物活动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科学。斑块一廊道一基质模式是构成景观空间格局 的一个基本模式。校园景观中的任何要素都可以归属于这一模式中。校园中的 绿地、建筑、铺地、水面等属于斑块的范畴;水系、植被、道路等属于廊道的 范畴;绿地、建筑等属于基质的范畴。由于校园建筑、场地的建设,基本上改 变了校园基地原有的地面形态和自然景观,所以,校园绿地和建筑既成为校园 景观设计中的基质,又与斑块融为一体。 2、斑块。景观生态涉及的主要要素分为气候、水、植被等。校园绿色生态空间要通过系统规划,合理布局斑块和廊道,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绿地斑块 的数量应达到一定的规模,而且分布要均匀,大、小斑块结合,并注意尽可能 增加绿量。校园景观各要素的结构、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密度、平均斑块最小 距离、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影响着校园景观格局。在新校区规划中应重视预留地块、保护开敞空间,加强公共绿地建设,提高校园生态功能;保护湿地、水体,维持校园景观特色的亲和性,建立各式“园林”,合理规划学习、生活、锻炼 与休息景观,使校园景观生态更加趋于科学、合理。从景观生态学的最优景观 格局出发,理想的校园中心区应当是大型校园生态公园等大型自然斑块,通过 绿色廊道连接周边各小斑块。这样就会给校园的整体景观设计布局带来很大影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任务书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校园概况 由**市**路、**五西路、**路和(规划)环岛路围合而成的片区,我们称之为**校园。它由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组成,该片区土地总面积为144.33公顷。规划景观绿地面积66.39公顷。 现状景观,主要集中校园东部,园林面积大约32公顷。片状园林主要集中在东湖、起点广场、第一第二教学楼、学生宿舍区、第三第四教学楼等区域,线状园林集中在致远北路、海韵东路、椰风东路、椰风中路。校内绿树成荫、水体波光粼粼,具有原生态特征,体现了南方热带滨海环境特色。但是,校园景观中心突出不够,富有校园文化氛围兼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心广场,或者空间节点,有待进一步强化。现有水面尽管面积较大,但都是“死水”,距离“构建生态校园”这一目标存在差距。 **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对景观作出了系统规划。可以简单概况为“二轴、三点、二湖”,“二轴”就是南北中轴线(致远路)、东西中轴线(椰风路);“三点”就是北门景观节点、南门景观节点、南北轴交叉节点;“二湖”就是东湖、西湖。 针对现状景观,本着“强化、改造、提高”和“勤俭节约”的原则,予以梳理改造。新建片区,予以创新建设。改造区和新建区要和谐统一。 二、校园景观规划目标

将校园打造成为富有热带滨海自然特色,富有教育、文化、热带科技大学人文特色的国际旅游岛景观,为**师生营造舒适宜学的校园,为未来**高校文化旅游奠定基础。 凝聚现代环境设计的新理念,遵从生态环境景观设计的原理,用新颖的立意来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巧妙地运用园林建筑小品,园林植物进行空间的划分,最终为师生创造一个愉悦舒适、景色优美、亲切近人的学习生活环境。白墙、穿廊、小桥流水、绿树滴翠、鸟语花香、椰韵涌动,优美的自然景观构成一幅幅画卷,使师生在学习工作之余可以陶冶情操,谈经论道。除了课堂讲授、读书、电影、电视外,让学校中的每栋建筑,一草一木对大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校园景观规划原则 1.功能原则 学校主要包括教学区、生活区、课外活动区等功能区,设计时应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布置,既要满足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的物质功能,更要满足增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 (1)学习的功能。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场所, 良好的校园环境要有辅助学习的功能。在教室、实验室、宿舍有赏心悦目的景观视野; 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宿舍楼之间有清新宜人的庭院; 在校园中有足够的绿地树阴可供静心潜读;有公共的庭院广场供师生们讨论交

浅谈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社会精神与物质文明的进步,“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成为当下的主题,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对弱势群体的高度关注,因此,景观中的无障碍设计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本文对无障碍设计中的几点问题进行探讨,并且对如何做好无障碍设计进行了阐述,希望能起到抛砖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景观发展趋势无障碍设计老人儿童残障人士 一、园林中无障碍设计的必要性 芬兰的建筑师沙里宁曾经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文化上追求什么。无障碍设计是城市景观设计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全社会对设计师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体现在心理方面能够满足于安全感,领域感,归属感,认同感以及参与感;通过分析不同人群的行为特征,要求设计应具有可达性,参与性,主题性以及生态性等,由此充分满足了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心里以及生理需求。 下面我就无障碍设计浅谈一下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1景观中无障碍设计的可能性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无障碍设计就其本身而言并不复杂,也没有什么深奥难懂的理论,更不影响景观的总体设计布局及设计思路。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设计人员是否有无障碍设计的意识,以及在后期实施过程中对景观细部构造的处理是否人性化。因此,只要我们在景观规划设计初期能认真地考虑重视并最终实施到我们所设计的方案中,无需花费过多的精力和财力,就能够做到景观的无障碍设计。 2景观空间中无障碍设计的目标 无障碍是指在景观环境中应无障碍物和危险物。这是因为老年人儿童及残障人士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变化,自身的需求与现实的环境时常产生差异,随之他们的行为与环境的联系就发生了困难。也就是说,我们正常人可以使用的设施,对他们来说可能成为障碍或造成麻烦。因此,作为景观设计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设身处地为老弱病残者着想,要以轮椅使用者和视觉残疾者为基准,积极创造适宜的园林空间,以提高他们在园林环境中的自立能力。 3无障碍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易识别性是指园林环境的标识和提示设置。老年人和儿童对感知危险的能力较差,即使感觉到了危险,有时也难以快速敏捷地避开,。因此,缺乏空间标识性,往往会给他们带来方位判别、预感危险上的困难,随之带来行为上的障碍和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分析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分析 作者姓名: 专业名称:艺术设计 指导教师:

摘要 本文通过对大学校园景观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现代大学及我所设计的校园实例进行阐述。 首先提出21世纪大学校园环境应是教学空间的延伸与拓展,应是便于信息交流、促进交往、激励学习的环境,也应是与当代大学生心理相协调及空间功能相呼应的环境;然后以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得出结论,最后使大家认识到校园环境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只有体现出学校的特色,文化底蕴以及时代感,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优美宜人,能够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的工作、学习与休息的环境。 关键词:大学校园人文校园明晰结构构成要素

Abstract This article attempts through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and the research to the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the campus example which the union modern university and I designs carries on the elaboration. First proposed that the 21st century university campus environment should be teaching space extending with develops, should be is advantageous for the communication, the promotion contact, the drive study environment, should also be is coordinated the environment which with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 psychology and the spatial function echoes; Then visits wit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draws the conclusion, finally makes everybody to realize only then manifests the school to the campus environment landscape design process the characteristic, the cultural inside story as well as the modernity, can create exquisitely in the hand down a tradition foundation pleasant, can drive the university student is uplifting work, study and rest environment. Keywords: University-campus, Humanities-campus, Defined structure, Integrant part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有关校园滨水绿地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姓名:陈睿 班级:景观建筑设计01班 学号:20102493 成绩:

目录 前言................................................................................................................................. - 3 - 一、校园滨水景观现状描述..................................................................................................... - 4 - 二、场地分析............................................................................................................................... - 4 - (一)区域位置分析........................................................................................................... - 4 -(二)区域交通分析........................................................................................................... - 5 -(三)区域周边用地性质分析........................................................................................... - 5 -(四)区域周边规划解读................................................................................................... - 6 -(五)区域周边景观资源分析........................................................................................... - 7 - 2.5.1自然资源.............................................................................................................. - 7 - 2.5.2 人文资源............................................................................................................. - 7 - 2.5.3 人工景观资源。................................................................................................. - 7 - (六)区域内部现状分析................................................................................................... - 8 - 2.6.1 内部交通系统..................................................................................................... - 8 - 2.6.2 内部用地性质分析............................................................................................. - 8 - 2.6.3 区域内部景观资源分析..................................................................................... - 8 - 2.6.4 区域使用人群分析及定位................................................................................. - 9 - 2.6.5 区域场地高程分析............................................................................................. - 9 - 2.6.6 区域内已有建筑及构筑物分析......................................................................... - 9 - 2.6.7 区域内视线及天际线的分析............................................................................. - 9 - 三、场地评分(S.W.O.T分析法) ............................................................................................. - 9 - 3. 1、优势(strength)....................................................................................................... - 9 - 3.1.1 资源优势............................................................................................................. - 9 - 3.1.2 区位优势............................................................................................................. - 9 - 3.2劣势(weekness) ........................................................................................................ - 9 - 3.2.1 南湖沿岸缺少亲水平台的设立......................................................................... - 9 - 3.2.2滨水沿岸景观及人工设施的设置过于死板...................................................... - 9 - 3.2.3南湖水环境的“先天不足”............................................................................- 10 - 3.3机遇(opportunities) .............................................................................................- 10 - 3.3.1 学校处于基础设施的高速建设的阶段...........................................................- 10 - 3.3.2校园文化氛围的深入和发展............................................................................- 10 - 3.4挑战(threats) .........................................................................................................- 10 - 3.4.1是否能够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 10 - 3.4.2 大学学生的普遍“宅”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影响...........................................- 10 - 四、主题确定.............................................................................................................................- 11 - 4.1区域内情况 ..................................................................................................................- 11 - 4.2场地内情况 ..................................................................................................................- 11 - 4.3 使用者情况 .................................................................................................................- 11 - 五、功能确定.............................................................................................................................- 11 - 六、总平面图的确定.................................................................................................................- 11 - 七、分区详细设计.....................................................................................................................- 12 - (一)区域一.....................................................................................................................- 12 -(二)区域二.....................................................................................................................- 12 -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浅谈 摘要:高校特色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校园的人文气息、历史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校园号观规划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文在现代景观设计学的基础上,对国内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校园综合性的特点,给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提供和谐、自然、优质的高校校园环境,促进科研和教学成果的快速发展,是每一个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师所要思考的问题。从1999年国家制订并实施了高等教育扩招战略,教育获得了飞速发展,这无疑对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大高校急于扩大学校的土地规模和校舍建设规模,而工程建设施工时间紧,导致工程质量下降,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2010年,高校校园环境提升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开展成为育人工程、爱校工程、文化工程,校园景观基础设施建设变成了城市环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水域、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教学环境的和谐统一,还要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大学生的精神情操现代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应重视园和谐统一,重视可持续发展,将校园景观营造成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带动整个城市景观面貌的发展。 1、当今高校景观设计的背景及问题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现状分析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的大幅增加,许多大学都面临改、扩建甚至新建校区的问题。在我国大学新建和改扩建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是校园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1对生态的问题忽视。近年来国内高校建设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尤为突出。同时,设计、施工中对自然环境不够重视,导致了一定程度上对校园周围自然环境的破坏。 1. 2缺乏人性化设计。除了学习、运动、休息等基本的校园生活外,学生还要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在规划校园环境时,要尽力创造能满足师生自由交流的建筑内外活动空间,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校与社会问的交流。 1. 3 欠缺文化元素。 高校的文化内涵是学校特色的体现,是校园景观多样化的标志,而千篇一律的施工手段导致校园景观中人工元素占据绝对优势,校园环境的文化内涵得就不到恰当的体现。 2、校园景观设计的评析 校园环境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但如果校园景观设计只注重解决功能问题,就不足以成为优秀的校园规划设计。要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就要创造一个又深层次文化底蕴、可持续发展并具有积极影响力的和谐校园。 2. 1校园景观设计的功能性

大学院校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 发布时间: 一、地块概括 1.图书馆和主教学楼间的方形地块园林设计。 二、规划依据 1.国家现行的相关设计规范、规定。 三、设计理念 “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艺术作品、书本及非常规活动的即兴交流,校园规划的功能不仅仅是为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只有当校园规划具备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它所营造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 以营造文化氛围为指导思想,创造最适学生们学习、游戏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学习生活空间。 四、设计原则 该设计以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宗旨,目的在于为学生、老师提供一个防暑、防寒、防风、防尘、防噪的学习工作环境和优美的居住、生活、休息、活动场所。 该设计主要以规整式布局为主,在游园以及主楼后部林区采用自然式布局,做到规整与自然式相结合,在山水之间为学生提良好的学习环境。 主体建筑周围的绿化突出安静、清洁的特点,形成具有良好环境的教学区。其布局形式与建筑相协调,为方便师生通行,多采取规则式布置。在建筑物的四周,考虑到室内的通风、采光的需要,靠近建筑物栽植了低矮灌木或宿根花卉,离建筑物八米以外栽植乔木,在建筑物的背阴面选用耐荫植物。园内树种丰富,并挂牌标明树种的名称、特性、原产地等,使整个校园成为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园地。 本设计中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以“人”为本,体现了校园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 注重“以人为本”,强调环境的整体和谐,使景观的观赏性与功能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相互统一。 1.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设计的首要原则。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绿地的生态的理解,也在一步步地加深起来。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设计中采用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多物种生态原则,尽可能多的布置多物种的植物群落,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 2.功能性原则: 景观的功能性是不可缺少的。设计中尽量做到景观与功能相结合、相统一,既要考虑景观小品的实际功用,又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针对空间使用者的不同,空间尺度也有所不同。 3.植物造景原则: 注重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由于树木高低、树冠大小、树形姿态与色彩的四季变化等,都能使居住环境具有丰富的变化,增加绿色层次,加深空间感,可以打破建筑线条的平直、单调的感觉,使整个校园显得生动活泼。 五、景观设计说明 1.设计原则: 与环境景观相协调,反映园林景观的主题思想,做到适地适树。 2.植物配置: 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丰富有变化,注意乔灌木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木与地被相结合,适当点缀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利用植物本身的树形、色彩、季相特点,按照反差、对比和渐变等美学原理组成宽度、色彩不同的花带以及大小不等的图案,在林中草坪的映衬下,显得既规则又活泼,给人一种舒畅愉悦的空间感受。形成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观。设计中植物群落的构筑,不仅满足美学、植物学上的要求,还兼有生态方面的要求,考虑到植物的滞尘、隔音、吸收有害气体、降温增湿的功能。 种植设计主要配以适宜淄博地区的常用景观植物,植物的种植随地形、位置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植物来营造不同的自然空间,尽可能做到四季有景、令人过目不忘。 突出时代性从表现形式上看,校园环境以清新自然、幽静典雅、尺度宜人为佳,最忌类似我国曾出现过的广场热、草坪热,大家盲目攀比,到头来不伦不类,毫无品位可言。校园内的休闲绿地设计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易简不易繁,易朴素大方、色彩明快、构思巧妙,从造价上来说也比较经济,可行性强。同时考虑服务对象的要求,设计时还注意体现了时代特征,运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和材料表现主题,显现时代的风格。

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景观,犹如散落在茫茫大千世界的璀璨星辰,装点着人类的环境。它们有的是鬼斧神工的天然生成,有的是精雕细琢的人为创造,焕发出不同的奇光异彩,成为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 所谓景观,简言之,就是具有观赏审美价值的景物。它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的反映,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农业时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不敢有违天地之格局与过程,便用心目中的宇宙模式来设计神圣的景观,以祈天赐福;中世纪的欧洲,神权高于一切,万能的上帝成为人类生活和设计的中心,因此有了以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和乡村的布局形式;文艺复兴解放了人性和科学,因为有以人为中心和推崇理性分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对古希腊和罗马贵族奢侈与肉欲生活的向往,因此才有了几何对称和图案化的理想城市模式和随后的巴洛克广场及景观设计,甚至于将自然几何化;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设计美学,因此才有了柯布西耶的快速城市模式。 近几十年来,人口爆炸,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整体生活水平和物质能量消耗水平成倍增长,环境问题越来越明显。这些症候已使人类认识到其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到了威胁自身发展和后代生存的地步。今天,随着新世纪和新时代的来临,人类一方面在深刻的反省中重新审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谋求建立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关系,以图重建已遭破坏的家园;另一方面,新时代的来临使人们更加需要建立一个融当下社会形态、文化内涵、生活方式、面向未来的更具人性的、多元综合的理想生存环境空间,这是新时代赋予景观设计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1、景观设计的内涵 景观设计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综合学科,融合了社会行为学、人类文化学、艺术、建筑学、当代科技、历史学、心理学、地域学、自然、地理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并且相互交叉渗透。景观设计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学科。广义上讲,从古至今人类所从事的有意识的环境改造都可称之为景观设计。它是一种具有时间和空间双重性质的创造活动。它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每个时代都赋予它不同的内涵,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它是一个创造和积累的过程。 何谓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它必须具有两个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它必须作为一个有光、形、色、体的可感因素,一定的空间形态,较为独立的并易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二是社会属性,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有观赏功能,改善环境及使用功能,可以通过其内涵,引发人的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映,即所谓景观效应。 如果我们把景观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景观设计的宗旨就是为了给人们创造休闲、活动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而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5]。 2、生态化设计 2.1 生态化设计概念 近年来,“生态化设计”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点,也是疑惑之点。生态设计在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概念的阐释也是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一般包含两个方面:⑴应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设计;⑵使设计的结果在对环境友好的同时又满足人类需求。参照西蒙·范·迪·瑞恩(Sim Van der Ryn)和斯图亚特·考恩(Stuart Cown)[6]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笔者认为:“生态化设计就是继承和发展传统景观

大学校园景观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大学校园景观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目录 一、历史与现状分析 1、校园历史与发展 2、现状基地与评价 二、规划设计思想 1、保护自然生态的“指状”格局 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 3、突出文脉与人本理念 三、校园规划总体特色 1、环境特性与时代精神交融 2、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共生 3、远期发展向社区共享倾斜 四、功能组织分区设计 1、功能分区与布局 2、道路交通组织 3、绿地空间系统 4、景观风貌规划 5、建筑群体设计 五、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规划 2、排水规划 4、电力规划 5、电信规划 7、有线电视及计算机网络 8、环境卫生保护 六、经济技术指标 分区用地表: 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建设内容 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正文 一、历史与现状分析 安徽大学是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安徽省省属重点综合大学。学校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之一,33个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并被列为84所接受公费留学生高校之一和22个国家华文教育研究基地之一。 1、校园历史与发展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在当时安徽的省会安庆市,1958年于合肥市重建,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时,亲笔题写了安徽大学的校名。建校70多年来,安徽大学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先后向社会输送了近十万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现在有教职员工2295人,在校研究生850多名,普通教育本、专科生近14000名,成人学历教育在读生6000余人,共有15个学院,34个系科和30多个科研机构,52个专业。 安徽大学现有三个校区,占地1100亩,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占地2000亩,计划主要作为学校本科教学某地,兼有部分研究生教育和开展科研学术活动的功能,它将成为安徽大学的主校区,最终学生规模可达3万人。 2、现状基地与评价

风景园林学的发展趋势

风景园林学的发展趋势 、可持续的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这一术语其本身也已承担了一个非常广泛的使 用。它被使用在任何能成为人类可关心,操控和建造对象的 相关范围或区域,即使这个对象是间断的,转瞬即逝的抑或 是精神层面上的。虽然讨论常被限制在针对物质层面场地的 应用范畴中,但“风景园林”术语自身则是包罗万象的。 《欧洲风景园林公约》定义的风景( landscape )是“一处 人们感知中由自然和 / 或人类因素作用和相互作用结果为特 征的场所”——换而言之,万物皆景。然而,任何事物都是 关于可持续性和风景园林这一说法也许确实无误,但参与到 关于精确地定义风景园林与可持续性的争执,或是去进 发展并且试图将一方纳入另一方包罗万象的术语的尝试,却 似乎是一次徒劳的奔波。另一 方面,这却在基础程度上为二 者提供了一种颇具成效的回顾 视角,并且引发了什么是他们 彼此间必须为对方提供的考虑。 可持续性的基本问题是人类消耗的无限增长在结构上是不 可能的,鉴于地球有一个有限的承载能力,他是建立在健康 的地志、气候与生物(包括人类)连锁系统上。这个问题需 要关于在人与人之间(如何通过时间和空间将地球的承载力 分配给人们)和物种与物种之间(如何对人类与其它物种利 益进行平衡斟酌)的公平探讨。这类关于公平的讨论决定结 果(项目概要),随后通过技术和设计策略地使用,使得资 源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必须注意到的是在任何情况下,没有 关于公平问题的公开讨论并不意味着对于这一范畴考虑的 缺失。这仅仅意味着一个默认的态度尚待揭露。 风景园林的根本问题在于,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我们不仅 占用空间,而且这样做,我们还会通过合作和排除来占用其 他生物的空间。当然占用的空间不是空的几何空间,就好像 我们占用的方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和富于自然资源一样, 空间中也充满着特性,记忆与期待。这个居住空间就是我们 rH 步

浅谈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浅谈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摘要:随着近年来各大高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提供和谐、优质、自然的教学环境促进科学成果和教研成果的快速发展,成为每一个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所要思考的问题,而大学校园景观也成了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时代的发展给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大学校园不仅是学生接受知识文化的场所也是呈现特 有文化的载体。因此,本文从实际出发,详细探讨了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意义,研究其发展趋势,并提出有效的景观设计措施。 关键词: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现如今,高校的竞争已经完全不在局限于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的提升了,为了达到环境育人的目标,学校以营造优美的环境为出发点,妥善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让绿地景观在学校的地位逐渐提高,为学生文化教育、兴趣培养以及身心调试凸显重大作用。然而,目前很多高校仍然存在景观设计不合理、绿地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高校景观设计的问题分析,合理规划校园绿地,让校园更加美观,进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概述及意义

(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概述。大学校园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场所,在大学景观设计方面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在确保一个美好、丰富、充实的环境的同时强调环境与人的关系。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是依照特定的学校历史文化、思想涵、审美倾向、社会功能所进行的景观规划,它与园林、生态、地理、文化、历史等因素相结合,展现每一所大学不同的精神风貌,增添校园文化氛围,青春气息。当然,校园景观在满足学校功能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大学校园的生态功能,在体现校园文化主题的同时彰显所属地域的文化特色,既要突出校园特色,又要保护自然格局的完整性,利用建筑和建筑之间的连接、巨构等手法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景观。 (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意义。1、培养学习氛围。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日常学习有很大帮助,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良好的环境除了有赏心悦目、开阔视野之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学生可以在亭台楼阁、绿地树荫之间朗读背诵,也可以在公共的空间与老师一起交流学习。况且,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对于绿地的设计,还是对校园环境,景观空间的再塑造,让学生能够在除图书馆、自习室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停留学习。通过对校园景观的设计营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有利于校园景色的美化。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并不

浅议当前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张放

浅议当前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势张放 发表时间:2019-03-29T13:57:52.8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作者:张放 [导读] 摘要:在城市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景观设计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6 摘要:在城市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景观设计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阐述景观设计内涵的基础上,对目前条件下生态化设计和人性化设计的实质、可行性和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为今后景观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前言 园林景观,犹如散落在茫茫大千世界的璀璨星辰,装点着人类的环境。它们有的是鬼斧神工的天然生成,有的是精雕细琢的人为创造,焕发出不同的奇光异彩,成为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先进的理念,完美的设计,使我国当前的园林景观发展获得长足的进步。 1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越来越引起足够的重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优美的、适宜的生活环境和户外的生活空间,而且能够体现出不同城市的发展特色。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但不得不指出的是,虽然各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各个城市中还是会发现雷同、类似的园林景观设计,没有凸显地域特色;利用当地的独有文化、地理位置、人文景观是可以开发出最具特色的园林景观。这种简单的模仿与复制缺乏创新,缺乏人文性的地域关怀,造成资源的浪费,对于城市建设自身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需要对当地历史文化、人文发展状况、现状存在的问题、水源、土壤、气候等各方面因素做充分的调研,再认真做好设计,充分体现当地园林景观设计的主题、理念、地域特色,从而满足城市发展与市民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需求,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 我国现代园林景观建设的时间并不长,通过了几十年的创新推广以及园林设计者的努力后,才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在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方面,已经逐渐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 (1)富有个性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作品的出现。我国部分城市为了实现城市设计的整体要求,结合世界,通过科学的景观设计,反映整个城市的历史内涵及文化底蕴,进一步健全现代园林绿地系统,并创造出质量高、环境好、指标先进的园林绿化作品、游乐设施以及景观雕塑等。此外,在园林系统绿地的规划方面,已经逐渐形成带状绿地、块状绿地以及混合型绿地等空间布局模式,从而全面展示该城市的乡土风情,并逐渐提高该城市的品味。 (2)现代园林设计已和生态环境相结合。我国部分城市非常注重可持续性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遵循生态优先的发展原则,合理进行园林景观规划,以此确保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均衡发展。 (3)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较为盲目。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迅猛发展,使得园林景观设计的抄袭问题及盲目跟风问题日益严重,已有的园林景观建筑无法满足公众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实际欣赏要求。加之园林景观建筑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建筑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复制已存的园林景观,并未结合该地实际情况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这在增加园林景观建设费用的同时,还降低了该园林景观建筑的实际效用。 2 当前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2.1 强调以人为本 当前园林景观设计,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园林景观设计的服务功能,不断满足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实质性要求,不仅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而且也是人们精神的栖息地,在这里可以放下城市的快节奏生活,达到全身心的放松。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也是极其注重这方面的特质,不断改善人的居住环境,将人摆在重要的地位和位置。 2.2 重视生态化原则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注重保持园林景观设计的原生态性,注重对地域性景观要素的保护。这需要结合当地的地域特点及地理特色,针对性地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研究与解读,找出最合理的方案。与自然高度结合,保持自然最原生态的面貌。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而言,对保护自然,回归自然,注重身心和谐发展的现代人有重要的意义。 (1)硬质景观应注重质量设计。 (2)充分运用成熟的新材料及新技术,运用先进的性思想及新观念,进行生态景观设计。 (3)注重自然生态系统和园林景观的结合。 2.3 凸出地域文化特色 在设计园林景观的过程中,首先应满足园林景观的基本要求,然后融合该地地域特色,创造出独特、且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建筑。我国各个地区均有自身的地域特征,每个地方的现代园林景观应充满地域风格,并有所创新,还要充分利用该地资源,降低物力成本及人力成本。 中国地大物博,地域上南北、东西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对于我们园林景观设计是一大优势,也提供了最现实、珍贵的素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充分挖掘出地方特色,彰显地域文化,是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特色与优势,对我国园林景观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利于形成国际影响力。 2.4 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对于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而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是现代追求的一大目标,注重原生态性,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注重人居环境的适宜性,体现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的重要理念与理性追求,这不仅与保护自然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相吻合,也从自然中寻求灵感与创造力,这符合人类世代居住的长远目标,对于城市发展意义显著。 2.5 艺术与技术的高度融合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当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人文艺术也充分彰显,艺术也与技术高度融合,体现出浓厚的现代美学特质,不仅符合最新的审美观念,艺术上的诸多构想也依托强大的高新科学技术在园林景观都得到实现,开拓了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空间,这也成为了当前园林景观设计的一大优势与特色。注重艺术性以及与技术的高度融合,设计理念更加合理、科学,设计出美的园林景观,彰显人类的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