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工与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探索毕业论文

中职《电工与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探索毕业论文
中职《电工与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探索毕业论文

学号20100604050335

密级公开

[州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中职《电工与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探索

称:兰州城市学院称:电子信息

科学与技术名: 师:

O—二年五月

BACHELOR'S DEGREE THESIS

OF LANZHOU CITY UNIVERSITY

Secon dary vocati onal schools electrical and electro nic tech no logy classroom teach ing

explorati on

College:Pei Li College of scie nee & tech no logy

Subject: Electr onic in formati on scie nee and tech no log

Name :

Directed by :

December 2012

郑重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日期:

摘要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职中电工、电子及机电等多个电类专业的基础课,在初

学阶段,如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对学生今后的专业技术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旨在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以及提升教学的效果[1]。

关键词:中职;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教学方式

Abstract

the electrical and electro nic tech no logy is sec on dary vocati onal electrical, electro nic and mecha ni cal and electrical, and other basic course, electricity class sp ecialized in beginner stage, if lay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students, the future of pro fessi onal and tech ni cal study has very important sig ni fica nee. This paper an alyzes the new teach ing methods and teach ing mode, in order to stre ngthe n the teachi ng op erability and p racticality, and improve the teach ing effect.

Keywords: sec on dary vocati onal schools, electrical and electr onic tech no logy foun datio n, teach ing methods, teachi ng methods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教学方式探究 .

2.1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 ......................................................

2.1.1 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 .....................

2.1.2 调整教学关系,推行教育民主 .................

2.2 加强直观教学,降低教学难度 ......................

2.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2.2.2 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结合 .....................

2.2.3 去繁化简,尽量避免讲复杂内容 ..............

开展互动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

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 .......................

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

重视实验教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

注重实践 ,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 ,培养创新能力 2.7.1 实

验内容应增强实用性 .............................

2.7.2 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2.7.3 建立兴趣小组和开放实验室 ...................

2.3 2.4 2.5 2.6 2.7 2 2 2 3 3 3 3 4 5 5 5 6 6 7 7 第三章 教学方法探究 .

3.1 多媒体教学法 .

3.2 项目教学法 ...

3.3 模拟情景教学法

3.4 重点分析方法 .

3.5 难点解剖法 ...

3.6

3.7 3.8 3.9 近似对比法

承上启下法

分析比较法

师生互动法

3.10 结合实际法 ....

3.11 激励教学法 ...

3.12 团体游戏教学法

8 8 9 9 10 10 11 11 12 12 13 13

第四章 结语 .

14 参考文献 .

15 16

第一章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工电子、机电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非常重要。它主要研究电路的组成及对电路的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强、语言抽象、原理复杂,与学生过去所学知识联系较少的课程。在加上学理科的男生占大多数(男生的生理和心理接受方式侧向与

好动型[2])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因语言的局限性也难很难

达到重点突出明了的效果。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既可以提高

教学效果又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呢。为了改善这一尬尴的教学现状,本文从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提出改进模式。

1.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职业教育是以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最终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

必须不断的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来解决传统教学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提升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和教学的需求。如何以使职业学校学生能快速的掌握相关知识并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呢。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分析一些优秀的精品课程,做了大量的相关调查,发现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基础上,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3]。

第二章教学方式探究

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要求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所

采用的方式,包括谈话式、谈论式、归纳式讲授式、重难点讲授法、实践活动式等。优秀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课堂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更能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1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2.1.1 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

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所带来的主人意识的增强和主人地位的获得是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主要源泉。当一个人从从属地位转变为主人地位后,从心理上所

受到的促动会极大地提高其做主人的积极性,在师生关系上也不例外。

2.1.2 调整教学关系,推行教育民主

所谓调整教学关系主要是两个关系,一是教与学的关系,是以教为主还是以学为主;二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师主宰还是教学民主。所谓教育民主就是

“把教育过程变成一种民主的生活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得以生动活泼、自由自主地发展,消除一切不平等地对待学生的现象,尊重学生的人格

与权利,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与参与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最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更重要的是在教育内容上渗透

民主意识,在教育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民主思想、民主精神,以民主的教育造就富于主体性的一代新人。” 调动学生一时的积极性并不难,难的是学生积极性的持久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多地表现为自主读书、自主观察、自主思考、自主交流、自主质疑、自主展现、自主操作、自主实验等等,这些都需要宽松、民主、自由的环境和自信、自尊、愉悦的情绪、情感。

2.1.3 创设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是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源泉。根据马斯洛的动机激励理论,人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所追求的主要是精神需求,而自我实现和自我成就的需求是最高的精神需求,其中自我表现欲是自我实现需求的重要内容。青少年的表现欲是非常强烈的,遗憾的是,传统的课堂结构没有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平台。新的课堂结构的自学课中,学生可以交流,也可以到黑板上写下来展示,在合作交流中有了独到的见解可以随时在组内展现,课堂讨论更是为学生提供了非常方便的自主选择、自主展示的平台,要展示的主题由学生自主选择,然后统一协调,一旦确定了展示主题,每个学生都会千方百计地为展示得更精彩而积极行动,而且在展示过程中焕发出来的学习热情会向前后延伸,向前延伸到预习课,向后延伸到反馈课。

2.2加强直观教学,降低教学难度

2.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对于繁琐深奥的理论都非常厌倦。在讲授电工电子的时候,既要尊重知识的逻辑系统性,又不能追求知识体系的完美性,强调必要的基础知识,剔除理论的推导。中职学生好动、好奇,我们应该根据这个特点,激发他们的潜能⑷。如借助生活实例的理论教学方法应用,从而使抽象、枯燥的理论课变得直观、生动,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求知欲望。

2.2.2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结合

电工电子里面有很多的概念和原理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难以使学生掌握和理解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解决这一些困难[5]。例如,在讲解三极管

放大作用的时候,教学的难点是电流的分配及放大作用,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的时候总是觉得难以接受和理解,如果学生看到的模拟电流在三极管输入回路是以微小的电流量流动,在输出回路中形成的是很大的电流量,电流的量的比例和电流的流动方向就一定会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再来讲解分配和放大的问题就容易多了,变“抽象”为“形象”,其规律学生就能很快归纳和总结出来。

2.2.3去繁化简,尽量避免讲复杂内容

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集成电路的使用十分普遍,教材对于器件的讲解,过分注重器件内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及一些复杂的推理计算。这种经典的处理方法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表面上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对于了解、装、

调试和维修由集成电路组成的电子设备没有多大帮助。在备课时应该把学生难以理解的理论内容进行相应处理,去繁化简。如在介绍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时, 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我们只要求学生知道放大器只能对某一范围内的频率信号具有相同的放大效果。而对其它信号可能就不具备放大作用, 很自然地又得出了通频带的概念, 学生了解这些也就够了。

2.2.4 从教学内容上要联系实际, 前后呼应

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中, 实际电路或系统均被抽象成理想化的电路模型。所阐述的电路理论都是建立在电路模型的基础上, 选用的例题与习题也很少涉及实际问题。这就使学生感到难以将电路理论与工程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同时也不清楚电路理论所学的各部分内容在后继专业课中的应用。因此,尽管教师反复强调《电子技术基础》课的重要性而学生却难以领会,往往缺乏学习的主动

性和积极性,学习的效果不尽人意。为改变这一状况, 要在教学中注意收集各种工程实际中或生活用电方面的电路问题, 穿插到各章相应的内容中去讲解,使学生了

解到电路理论并不抽象,而是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着的, 有着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

2.3 开展互动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要想在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互动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互动教学,即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互动教学时.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甚至每一句话。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往往能激发学生提出具有创新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进去。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在互动的教学模式中。课堂讨论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设计一些讨论题,由学生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这个章节时,老师可以将“ Y—D 启动控制线路”的分析设计成讨论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最后按照分析的看法分成几组,并推荐代表解释讨论结果,各组之间可以互相纠正和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实践表明。比起教师独立讲解的传统教学方法.讨论式的互动教学方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

2.4 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

应用所学的知识,这里所说的“应用”并不仅仅是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题,而是要让学生

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

教师教学时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上的应用相联系起来,改革只重视学科

体系,理论偏多,而涉及工程应用少和对实际工作针对性差的旧教学模式。如一般的教材在介绍二极管的特性曲线时,只单纯介绍曲线的基本含义,而特性曲线有什么实际应用并不介绍,这种从概念到概念的灌输,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感到抽象和无用。在介绍曲线的基本概念后,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二极管特性曲线可由晶体管图示仪来测量获得,利用特性曲线可以观测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和检测性能的优劣,从中学生体会特性曲线的作用和应用。

2.5 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由于《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只靠教师传授的知识还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将来就业的需要。所以必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碰到问题时,可以根据问题不断

查资料。在自学中解决问题。在上课时.我总会提供一些合适的参考书目供学生在课外阅读参考.以使学生从这些书中获取更全面、更系统的知识。我还很重视自学中两个重要环节.即预习和复习。要求学生养成预习、听课、复习的好习惯。

2.6 重视实验教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实验教学对学好这门课也是十分必要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为以后的技能训练打

下基础。在教材中有一节是电阻测量。其中伏安法测电阻中介绍了两种接法以及它们的适用范围。课后有同学问:。为什么?”我说:“等你们做了这个实验后自己

去分析。”这样学生都带着问题去实验。实验效果很好。因此在每次实验前最好能布置几道思考题.让他们有目的去做,结束后我再进行详细分析.学生就会对这

个问题一清二楚了。比如“电动机“一章实用性很强,如果在教学时只是在课堂上枯燥地讲解电动机的结构、转动原理,即使教师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学生仍然

很难理解。如果在讲授时就拿出一个小型电动机模型,先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讲解转动原理后,再把电动机的型号、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等进行演示.这样实验性的教学方法,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再如.在讲解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时,给学生发一些熔断器、交流接触器看看,让学生了解寝室用到的熔断器,再顺便讲一下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有条件的话尽可能演示一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交流接触器的线圈和触点的关系了,那么继电交流接触器控制系统就很容易理解了。实验教学对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解力和接受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7 注重实践,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中职学具有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 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 我采用重实践,轻理论策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能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 在实践中巩固理论, 用理论指导实践, 从而达到较好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在《电工与电子技术》

半导体及放大电路教学中, 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使用、测试方法以及放大器工作原理等。我把一些实际单元电路小制作搬到课堂上, 有针对性地把教材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单元电路融合起来, 并且在实验报告编排上也下点功夫,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在《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中, 我安排一个串联稳压电源实验, 其中包含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等, 并在电路中设置一些测试点。通过实验可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学习万用表的使用; 全波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理论与实际值是否相符; 稳压电路电压在电流波动或负载电流改变时是否保持稳定。经过这样的设计,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就会大大提高。

2.7.1 实验内容应增强实用性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获得过硬技术应用的能力,因此沿用传统教学方法是不行

的,必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的实验课内容大多是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和加强理论学习的认识性而设置的[6]。应突出电工电子在机械类专业的应用,如增加机床电气控制实验,减少电工基础的实验。

2.7.2 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传统的实验授课大多是教师先演示,然后由学生依照电路的连接,按照实验

的步骤操作。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体现电工电子的实用性,我们可设计一些题目,由学生自行完成[7],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报警电路、流水彩灯、门铃电路等。学生在排除故障和设计“作品” 的过程中能得到乐趣,而且能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7.3 建立兴趣小组和开放实验室

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资源,开展同学们普遍感兴趣的小实验,如电子钟表设计、收音机维修等,这样就可以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一个施展空间,从而让他们调动周围同学的积极性。开放式实验的教学模式,可使学生有所选择和侧重地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开阔视野,启发思维,从而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开放实验室的教学模式是深化教学的改革,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当然,我校的电工电子实验室目前离全面开放的教学模式还有一定的距

离,如设备不足、师资短缺等,但建立全面开放的实验室是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必然趋势。

第三章教学方法探究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目前教学模式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包括示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现代信息的技术方法⑹)。但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再很好的提升教学效果,新颖的教学方法是《电工与电子技术》所急需的。

3.1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由于其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的特点采用现代技术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电工电子知识可以做成多媒体课件,实验可以用实物也可以做仿真,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另外,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建立电子组QC工作室,进行网上交流、答疑、辅导教学。教师、学生通过网上查询、互动就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学生也能学到许多书本以外的知

识。正是由于多媒体的应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2项目教学法

课程整体采用项目的制作与测试过程来丰富教学内容,即整个课程采用了个

体项目的方式驱动课程教学,即在每个知识点讲完后提出相应的训练项目,来训练学生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并按照项目的工作任务需求设定不同的目标;诸如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学生在完成项目中训练能力、学知识、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9]。例如讲完交流电理论知识后,通过做照明电路的安装,就将日光灯电路的原理,电路各种器件,电路的功率因素等交流电知识通过做项目来巩固和掌握。而对于实践性强的知识点,例如继电器控制系统,我们就安排原理说明做项目,要求每位同学观察身边事物,找出控制电动机工作的事例,并能说明其工作原理,结果丰富多彩,五花八门,既有工地运送物料的升降机、砖窑用的拉车系统,更有的同学观察仔细生活中如电梯升降,通过感性认识,加以理论知识辅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开动脑筋思考,使书本的知识得以充分理解和贯通,达到我们课堂讲授控制系统的目的。还例如:电子门铃的制作,汽车蓄电池报警器的制作与调试,等等。学生看到自己组装调试好的电路正常工作,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电工基础的乐趣,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3模拟情景教学法[10]

(1)通过Flash(动画)、Protel(电路)、Multisim (虚拟电子实验台)等电

化软件结合PowerPoint幻灯片,可以模拟出《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难以

理解的问题。比如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仅用原始的教学挂图或直接讲解显得苍白无力,而使用Flash动画来模拟电场中电流的运输及触电的生动过程,从而使该门课上的有声有色。也可以模拟三极管内部电子的流向及电流分配关系就能够清晰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2)利用录像技术帮助实现直观教学。现代社会DV已经十分普及,可以先对实物录像后制成光盘,在多媒体课室播放。如在讲解收音机或是数控设备中主控电路板的原理时,就可以实录来解决学生的抽象问题。

(3)制作简单的电路及电路板,来解决开关,电源,电阻的运用原理。还可

以随时增加或减少电阻原件,提升学生的课堂动手能力和积极性。

3.4重点分析方法

重点分析法就是对本章或本节的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知识点,如基本定理和定律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集中精力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重点内容精心组织、精心讲授,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对于本课程的基本定理和定律以及各专业对该课的不同要求,需要教师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出重点知识。重点知识在教学中的突破,犹如打通脉络中的关节,处理得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欧姆定律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该定律就是解决交流、直流电路最基本、最常用的定律,也是其他专业课分析计算中经常应用的定律之一。

在讲解该定律时,教师应注意加以发挥和引申,帮助学生扩展思路。对于该定律的基本形

式:匸U/R可以扩展为:U=IR或R=U/I,但在式中应特别强调不与U

成正比,也不与I成反比,它只由电阻本身决定。

此外,还应将欧姆定律引申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与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指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适宜于求解该回路的电流,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适宜于求解两点间的电压。

在教学中,注意和发现重点,运用重点分析法,就会使学生很好的掌握基础知 识,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很好的应用。

3.5难点解剖法

难点解剖法就是教师将复杂的问题层层化简,用一步一步简单明了的算法将 问题解释清楚。当遇到解题步骤繁琐、不易准确掌握的知识时,以一般学生会产 生畏难情绪,犹如前进中遇到了大山,教师要引导学生搬掉这些大山,培养学生 的学习自信心,对其今后的的专业知识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戴维南定

理”的讲解中,先将戴维南定理的解题思路加以分析,概括为一个有源、二端网 络及一个有内阻的电动势的等效变换。以此为出发点,做出等效变换过程中的所 需的三个图形。根据三个图形分别讲解解题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图 1中为求得 回路电流Uab,须先求出R2上的电流,所以先求解回路电流I ,这里会运用到闭 合欧姆定律。求的I 后,运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很容易求的 Uab;图2中运用 电阻串联、并联的知识,很容易求的 R;图3中根据图1中Uab 计算出的数值的

正负,很容易确定电动势E 的方向,至此完成了等效变换的过程。

通过上例可以看出,我们可以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化解为一个小知识点,加以

综合运用,就可以完成一个复杂的解题过程。

3.6近似对比法

近似对比法就是对于电路特性接近的电路,可以通过对其特性的异同点加以比 较进行学习。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又不易产生混淆。例如在串、并联谐振 电路的讲解中,就应运用此法,首先,归纳其相同点为谐振频率表达式相同等; 其次,不同点为:(1)阻

fl T T ft R i |5|R 2 +r^ -订

图1电路 图2电路 图3电路

抗不同;(2)电路中电流不同等。通过分析对比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在掌握知

识的同时,了解各电路的优缺点,并学会在何种场合下使用何种电路比较好。

近似对比法的运用应注意不要强拉硬拽,不要将不相关的知识进行对比。这样才不至于人为地制造难点,RC充、放电电路就可以运用此法。

3.7 承上启下法

承上启下法就是注意处理好知识点的连接点,及整个教学内容中知识的连贯和知识的

系统。处理好这一环节,犹如将一个个珍珠用丝线串起,组成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例如,

交流电路波形图和矢量图的讲解都安排在单相交流电路这一章中,在讲授到此处时,应注

意为后面三相交流电路做铺垫,适当引导学生在同一图中做出多个波形或矢量加以分析和

研究,这样,在学习到三相交流电路的时候,学生就不会感到无所适从。

承上启下法可以说是比较容易,又比较难的一种方法。承上启下许多人都知道,所以比较容易理解;但巧妙灵活的运用就十分的困难。这需要教师一定要对

所教的学科融会贯通,思路清晰,在教学和作业的安排中加以引导,才会达到承上启下的目的。

3.8 分析比较法

深入分析各种事物,找出它们的异同点,确定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如讲电路故障时,首先启发学生根据发生的故障,分析造成故障的几种可能原因,然

后根据原理,采取各种方法找出故障的真实原因,排除故障。再如对纯电阻、纯电容、纯电感三种电路,通过列表的方式来比较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的解析式、矢量图、大小、相位关系、找出相近与不同,加深记忆。在学习R-L,R-C,R-L-C

多个参数交流串联电路时,学生已具备直流电、电磁学知识,掌握R, L, C单一

参数交流电路的性质特点和分析计算方法。在教学中可结合分析直流电路的方法,以欧姆定律为主线,抓住单一参数交流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用比较分析法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和区别。

3.9 师生互动法

师生互动法即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主

体的思想,不断进行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11] 在教学过程

中,如提问学生比较熟悉而且与新课有关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归纳,从而引出

新的课题,可以避免学生对新知识感到忽然,增强学生的课

堂注意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内容。例如,在讲“自感电动势”一节时,先提问

学生,日光灯电路由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件的名称、为什么日光灯不是开关一通灯就亮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一一作答,教师再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逐渐的融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改善学生思维品质。这样不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素质,充分发挥激励、唤醒及鼓舞的效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3.10 结合实际法

结合实际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相当紧密的课程,例如,一个是家用白炽灯的电路连接;一个是手电筒的电路。这两个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电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电路连接,当通过电灯泡发光的瞬间,学生们显得兴致勃勃,一种成功感油然而生,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引导学生动手去做,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变

为直观的印象,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到第五章“提高功率因素的意义和方法” 时,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连接日光灯电路。

当学生看到自己的电路正常发光而高兴时,适时地让学生思考日光灯电路在交流电路中是什么性质的电路。学生能很快的将书本上的RL电路知识与实践结合起

来。接着让学生观察S1 开关闭合与断开时灯的亮度是否发生变化?学生的一致回答:“日光灯的光亮不变。”然后再让学生测试S1闭合与断开时A1, A2电流表的读数。测试结果A2的读数不变,而A1的读数是随着S1变化而减小。很多学生会问“为什么?”当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时,适时结合“RL串联正弦交流电路” 知识,用矢量分析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到感性负载电路可以用并联电容的方法来提高功率因素的结论。在学生为得到新知识而高兴时,再引导学生从能源利用角度思考,结合书本得出“提高功率因素”的意义。通过观察得到的现象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可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11激励教学法

“成就感”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非常好的能动力和润滑剂,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每当学生完成一个任务或一个项目都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产品,并在项目评议中作为成绩记录的一部分,对没有做出作品或作品做得不够理想的、知识

点欠缺的学生,教师会加于引导,这样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每一点滴的进步,都可以通过同学的鼓励和教师的评分得到体现,使学生在自己的成果得到认可的过程中得到激励。

3.12团体游戏教学法

游戏已经成为90后学生的主流生活方式,我们在课堂教学红加入游戏教学法可以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12]。我们把一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相同的人数,其中一人

监督其他组,然后每组做五张20 X 20CM画有电路图(三相、

放大、串联、并联、整流电路)的卡片,并将这些卡片按一定的规则剪成好多块, 在卡片的后面写上ABC打乱后放进不同的信封里,再发给每组的五个学生,比赛是看那组的学生能用最快的方法把卡片上的电路拼好,最快的那一组可以在小组分上加上一个团队分,并且可以要求最慢的那一组表演一个节目。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快速地把各种电路区分开来,而且调动了课堂气氛。

第四章结语

电工电子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既依赖于数学知识,又

以物理为基础。但教学任务重、时间短都加大了这门课的学习难度。电工电子教改革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出掌握必要文化知识和熟练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实践动手能力为基础, 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人才为根本任务, 探索出适合时代发展的中职电工电子教学改革方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总结经验,认真探索,用于实践,切实做好电工电子的课程教学方法和方式改革,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建设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的改革无止境,还需要认真研究,深入讨论。同时中职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总之,作为电子专业老师,要使学生能顺利学好《电工与电子技术》, 应善于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大胆实践、勇于改革、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既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又要求我们运用新颖合适的教学方法, 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

[1] [2] 参考文献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刘涛,纪明泽等.男生教育缺什么 [M ] .浙江大学出版社.

[3] 版), 2007,

(

8) . 石柳.中职电工电子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探讨 [J :.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4] 张宏,曹伟.浅谈电工电子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 [J :.科技信息,2008,( 10) [5] 育, 孙守霞,孙海英.浅谈多媒体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应用 [J :.中国信息技术教 2009,

( 8) . 黄瑞,袁桂慈.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

[6] 理,2006(3):56 ?57. [7] 高宁, 候晓霞 , 梁金印 . 加强电工实习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J]. 实 验技术与管理 ,2003(S1): 22-24. [8] 雨晨娜.《电子技术基础》 课堂教学中几点做法 [J]. 职业教育研究, 2005,(3) [9] 袁华.职业中学电子专业课程项目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J]. 职业教育研 .2009,1 [10] 莫宝庆 . 情景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促进作用 [J] 医学教育探索 , 2007,(06)

[11] 唐中华. 课堂教学互动方法研究 . 高教研究, 2007(1):24-26 [12] 朱丽花 游戏法让信息技术课堂动起来——浅谈游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 上的应用;《新课程》 2011.4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题报告完整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题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宜昌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Array开题报告书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课题主持人:杨凌云 联系电话: 所在单位:宜昌市西陵区营盘路小学 填报日期:2017年12月 宜昌市教育局教研室制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题,是经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的省级一般课题。经过有关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的精心筹备,今天正式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向大家汇报本课题的实施方案: 一、选题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因其智能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数字化等特点,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迅猛发展,面对信息化的趋势,各国政府都在采取有效措施,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对于这一发展态势,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本国的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并利用信息技术来服务于课堂教学。 为此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宜昌市西陵区在2016年教育工作专题调研会上,专门提出智慧教育(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为我区教育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作之一。不仅如此,早在2015年,营盘路小学就成为了现代课堂试点综合实验校,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在信息技术和课

堂教学融合有一定基础,此时申报“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题,有助于我们将零散的经验整合成系统理论,理论应用于实践,将对学校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课题的界定: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是在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的世界,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为基础的研究。它是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为学校课堂教学、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为人类社会进步而服务的一项教学信息技术类综合研究。该课题的提出主要是,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应如何将这一技术很好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从而为提高更高效,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将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机遇,将为信息技术的普及提供丰富的资源,将为改变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供必要条件,也将为发展学生的个性,构建和谐课堂,构建平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研究,将为转变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题主要是充分整合一切可利用的信息技术,并与各个学科乃至学校的管理上,学生发展上的整合,最后加以运用的研究。其重点是运用相关理论,加以应用进行的研究,属综合研究。 三、理论依据 以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皮亚杰的认知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来指导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把信息技术的基本理念、方法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更新教学的观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要重点以新课程的理念作为指导,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等三维目标去实现。突出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改变,改变在整合中的教学模式,使得此模式能真正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张扬学生的个性,为构建和谐课堂服务。四、研究目标: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探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探索”旨在研究性如何通过使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发展意识及创新意识,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扬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培育新型师生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方法实践自学一般来说,信息技术课的课型为两类:一是理论课,二是实践课(上机实习课)。但是我认识还存在着第三种课型,即实践项目课。教师应该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的要求,根据对学生学习技能的规律研究,在教学设备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力争将每堂信息技术课都上成理论实践结合的课型,即将学生带入微机教室中上课,达到每人一机,边学理论边实践操作,技法传授和技法训练相结合,手脑并用,教练合一。这样理论实践当堂结合,并当堂转化为技能,教学效果较好。实践项目课的课型,可以说是目前较科学、应用频率较多的课型。实践项目课的课型如何具体操作?经过研究、探索和网上讨论交流,总结出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上好实践项目课课堂教学的较理想模式。 1、情境创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时,教师应当用最有效的方法、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课的艺术性具体表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要注意采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地去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的形式、容和语言,甚至导课时的情感和动作。例如,教学“电子的使用”一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电子”的兴趣,可以简单介绍“马拉松”长跑比赛来历的故事,然后问学生现在什么最快,学生多想到特快专递,教师这时介绍是“电子”最快。当学生们听说几秒钟之就可以收到“电子”时,顿时感到惊讶并立即产生亲手试试的欲望。这样,导课就算成功了。 导课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被动的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的。“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架构与学生经验、兴趣相关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其进入情境非常重要,这关系着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品质,对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养成也很关键。例如,在创设“美化工作表”这一课的情境时考虑到这一部分知识点多且杂,部分知识点与Word排版类似,容易使操作熟练的学生感觉没兴趣、不熟练的学生又跟不上等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本班的成绩表为操作样本,贴近学生的生活,以组为单位,形成组合作、

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整理教学内容

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 整理

计算机基础知识 (初稿 2011/10/5) 1、计算机发展简史 第一代(1946-1957年)电子管 第二代(1958-1964年)晶体管 第三代(1964-1970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1971年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2、我国计算机发展 我国电子计算机研究工作起步于1956年 1958年试制成功了第一台电子管数字计算机DSJ-1 3、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精确度高 (3)具有“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功能 (4)具有自动运行能力 4、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字长 (2)主频 (3)运行速度 (4)内存储容量 5、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人工只能 (6)网络应用 (7)多媒体应用 6、计算机的分类 (1)从计算机规模来分,有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2)从信息表现形式和被处理的信息来分,有数字计算机(数字量、离散的)、模拟计算机(模拟量、连续的)、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3)按照用途来分,有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4)按采用操作系统来分,可分为单用户机系统、多用户机系统、网络系统和实时计算机系统。 (5)从字长来分,有4位、8位、16位、32位、64位计算机。 7、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冯·诺依曼体系模型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8、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既为冯诺依曼原理,计算机体系设计思想是“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计算机硬件设备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随着计算机应用在各个行业的不断扩展,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教学观念、目标、计划、课程、模式、考核等方面均应进行改革。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应用在各个行业的不断扩展,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应转变观念,以培养“人人有一技之长”为目标,摒弃传统的以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主的能动式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观念、目标、计划、课程、模式、考核等方面均应进行改革。 一、转变观念 职业教育应该成为发展中国家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现在国民学历普遍有所提高,但能够拥有很强的职业技能的人还偏少。学习一门技能不能仅靠短期培训,要做就要“术业专攻”。针对实际,教学应该分为对口升学和专业技能。对口升学应该按部就班,兼顾专业技能。 二、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现有的职业学校很多还是拿“双证”,毕业证和资格等级证书。出发点是好的,学生多了一张“通行证”,但也有弊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学效果差的现状。学生仅仅是为了拿证书,这就导致其知识面的局限。不少计算机班的学生在学完课程后,仍然不知道如何合理的选购电脑以及正常的使用电脑。中职计算机学生的能力目标至少应包含以下方面:能熟练使用XP 等操作系统;常用软件的安装、启动和使用;熟练运用字处理、表格处理、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检测和防治计算机病毒;软件常见故障的检测和排除;了解计算机网络通信、多媒体技术、文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从就业看,计算机网络管理、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平面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需求较多。 学校可确定以下培养方向:一是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二是平面图形图像处理、广告设计。三是网页制作,设计各类网页。四是计算机网络管理。五是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学会一种技术,甚至多种技术,以便更好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教学计划及课程的改革 对于学生能力培养,就得要求有一技之长。技术要专要精,教学计划要先行。由于计算机课程的特殊性,其大纲须随它的发展而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以满足社会需要。在课程体系的指导下,应当优化各门课程知识,舍弃理论强的课程,最好能根据学生的程度编写校本教材,编写以实践操作程。 高一开设动画制作、多媒体技术、网页制作、网络基础,吸引学生兴趣;举行各个科目的竞赛,挑选优胜者参加市、省、国家级竞赛,以赛促练,效果显著。高二开设组装与维修、photoshop、电子商务等实战提高课程,让学生完成细节方面的作业。 在每学期的最后两周是技能鉴定周,让学生单独或合作完成一个及多个综合任务。学生所学科目跟社会需求相适应,毕业后可以很好很快的适应工作需要。 四、教学内容和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是在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 首先,变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为能动式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重于“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作为咨询者、指导者,对学生鼓励为主,让学生体现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 其次,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及资源,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可以直观的、远程的把教学内容生动的呈现出来,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再次,学校教材都是选用实例教程。在实例中学会操作,让学生每做完一个例子都有一种自豪感、成功感,可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浅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文昌华侨中学---尤国锋 摘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教师如何合理又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本文试着从以下方面来论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分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使课堂练习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作具有实效性的教学课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其固有的弱点而经常遭致批评。然而,在可预见的将来,课堂教学仍然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为了能够在教学中合理又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我们首先需要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先进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做出各种学习的反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来完成。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介入教学后,催促着我们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变,使我们的师生能够共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学资源,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实现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

实现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 作者:杜芝 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第7期 杜芝 (新疆残疾人职业中专学校,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时代已然到来,计算机知识逐渐成为人才考核中 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对于中职院校来说,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基于信息化 的时代背景,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便提高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课程;有效性;策略探索 据调查,在计算机知识如此重要的今天,中职院校计算机课堂虽然也做出了相应的改革提升,但是依旧存在课堂有效性不高的问题,尤其是对于诸如残疾人中职院校来说,提高计算机 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一、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现状 中职计算机课堂在教学内容上,具有专业性强且实践性高的特点,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在 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中职计算机课程严重缺乏实践性,这不仅直接造 成学生实践性不强的后果,而且对整体教学效果也有很大影响[1]。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体,掌控着整个课堂的节奏,而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 老师的节奏进行学习,缺乏主观的探索意识,一切问题的解决都以教师的引导为导向,这种模 式使得学生能够进行实践的机会几乎很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长时间的缺乏实 践训练,空有理论知识体系,无异于纸上谈兵,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制约性,作为中 职院校来说,就要充分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增加其在实际就业时的优势,缺乏实践性,直 接将这一优势大打折扣,学生专业知识提升的也相对缓慢,给未来的就业埋下了隐患。 二、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寓教于乐”发挥不足 兴趣,永远是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最佳动力,对于中职院校亦是如此。相对于传统文化课 程来说,计算机课程可开发的兴趣点要更多,教师应摒弃死板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真正感受计算机魅力,从心底投入到计算机的学习之中。中职时期的学生,还处于青春期,对一件事物的认知还不全面,尤其是有残疾的孩子,敏感且容易自卑,如果缺乏兴趣支撑,很容易使其对一门课程厌倦,失去学习的欲望。通过对课堂长期的观察得知,一般情况下,刚 开始接触计算机课堂,由于其新颖神奇,很多学生都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但是随着课程学习的 实际开展,这种兴趣会慢慢消失,最终变为机械的学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课堂开展方 式有着直接的关系[2]。很多中职院校,其教学方式传统守旧,课堂内容枯燥乏味,授课模式单一固化,这些都直接导致课程趣味性不足。另外,计算机课程远没有学生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随着学习的深入,难度也会逐渐加大,专业性词汇层出不穷,这也使得一些具有畏难情绪的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体会

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体会 多年来,中职语文教学一直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乏味。这种教法严重制约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学生学的潜能没有被挖掘出来,教学效果一般。 标签:中职语文;改革;体会 一、课改必须改教材 职中的文化课要为学生的专业成长及就业服务。目前,职校的各类语文教材大多以语文知识传授为主,通用性强,可是教材往往太固守于学科本身,专注的是文化本身,与专业的衔接不够紧密。而职校涉及的专业往往五花八门,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性又很大,学科跨度也很大,知识共性小,要想让一套通用的语文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为专业成长及就业服务,实现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教学目标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此外,现行教材大多十几年来一成不变,与学生的需求严重脱节,本来基础就不好的中职生很难对其产生学习兴趣,更难将其学好。所以,教材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 二、观念必须改变 长期以来,职校学生普遍存在着“重专轻文”的思想。职校学生绝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学习成绩较差,其语文学习基础就可想而知。他们普遍认为,上职校全力学好专业,获一技之长就行了,语文学好学不好无所谓。学生的这种轻“文”重“专”的思想,实际上是陷入了一个只顾眼前不思长远的误区。他们只强调了“职业”的特点,却忽视了“文化”的内涵,即在掌握从事某种职业本领的同时,必须达到相当水平的文化程度,二者本是互为制约又相互依托的。职校教育是就业准备教育,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自主谋生。他们或进企事业单位做员工,或自己办厂开店做老板……找工作要写自荐信、应聘信,面试时还要大方、会灵活应答;自己开店办厂首先要向工商部门写一份营业申请书;与人生意合作还得会拟定合同;当餐饮服务员要能听清客人的要求;当技工师傅要能看图纸说明书;当文秘人员要能写会议记录……只要生活中进行着听、说、读、写,生活就离不开语文。所以,语文可使职校学生走向社会更好地交际、交流。 三、必须关注学生未来 (一)突出书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职中生的语文功底往往都不好,特别是书写,大多错别字连篇又潦草至极。这不仅影响表达效果,也有损自身形象,甚至有碍于日后被选拔、被任用。所以,从职中生入学之日起,就要加强写字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好字的重要性。我们要认真教给学生写字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各种笔画、结构和书写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规范汉字的习惯,平时让学生多临摹字帖。把字写好是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秉承创新、自主的原则,以兴趣培养为载体,以创新应用为目标,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概念,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融合,为学生今后的信息技术发展奠定基础,推动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发展。笔者认为要想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更多的初中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更多的收获,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教学策略与教学思路的调整。 标签: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1、直观入手,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真实性 很多初中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仅仅停留于计算机的如何运用,互联网的如何使用,电脑游戏的如何造作上,而对信息技术相关的硬件知识与软件知识并不了解,甚至连什么是硬件什么是软件都无法区分。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需要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入手,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相关部件产生正确的认识。而说到这一问题很多教师在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相关硬件设施时,为了操作方面,往往会通过PPT的形式将各个部件展示出来,虽然PPT在这里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却并不利于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因此在对计算机硬件进行介绍时,教师不妨真正将这些实物带入课堂,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各部件的名稱以及在计算机运转中所发挥的功能。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青岛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单元第3课《计算机探秘》时,教师就可以将计算机主机带入教室,和同学们一起将计算机主机进行“解剖”,分别将计算机的CPU、主板、内存、硬盘、光驱、显卡、网卡、电源等拆解出来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能够更直观更真实地去了解这些计算机部件。这样的教学形式要比PPT展示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和记忆。 2、激发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的普及,初中生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但只是处于一种“会用”的状态中。一些操作并非是科学、合理的,错误操作会对计算机本身造成伤害,甚至造成系统瘫痪;一些不规范操作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规范操作问题,没有正确的认识,不以为然,增加了教学难度。基于以上问题,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够认识到错误所在,并能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升学习兴趣,学会规范操作。根据现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计算机素养。 比如,在“信息与特征”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信息的定义是什么?我们日常生活中读报纸、看新闻、听广播,是否读取信息?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思维,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走进课堂。教师抛出问题,让学

中职计算机教学创新探索

中职计算机教学创新探索 发表时间:2019-01-09T10:50:42.19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9年3期作者:李凤岐李伟宏[导读] 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因其需注重实践这一特点,目前的中职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学以致用”。 李凤岐李伟宏(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山东潍坊 261000)摘要: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因其需注重实践这一特点,目前的中职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学以致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3-0133-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课程已成为各中职学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成为中职课程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对中职 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先进的、适当的计算机教育方法在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学生计算机素质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1.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各种计算机教育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外塑”,忽略“引发”;注重“圈养”,忽略“放生”;多采取“包办”为主,少进行“自主”教育。因此,虽然在短时期的考试中职生成绩不错,但是却给学生增加了很多的困惑与迷惘。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表象而不知内涵,知道知识点却不知如何应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这种教育模式虽然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却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可以说是计算机教育的失败。 2.计算机教学探索 (1)提高教师素质。计算机教师要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所以信息时代的社会需求对具体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自身要完成一次教学到终身教学的转变。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是知识更新快,所以教师必须随时了解当前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除了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外,教师还需要有比较深厚的人文修养,让自己和学生充分了解和应用计算机这种特殊的文化意识,这样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才不会停留在枯燥的内容讲解中。 (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网络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利用最好的学校、教师、课程和图书馆进行学习而不必受时间、地点和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为了适应教学的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完成教育观念的转变,把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转变到以学为中心的方式上来。其次,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无论对教学内容的考虑还是教学方式都有新的要求。在内容上,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的实用性。怎样让学生乐意学然后能丰动使用? 在完成计算机文化的普及上如何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获取需要的信息,增强自身的再学习能力?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的,教师就需要在内容的把握上好好地思考和选择。同时,教育理论的发展也给我们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学不再是“填鸭式”,而是开放、以人为本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怎样让学生充分地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的方法和能力?在知识的传递中如何成功地使用信息工具?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应该从学生出发,选择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 (3)培养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的,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较强的延续性,对某个事情的“好奇”心理不能称为兴趣。学生有兴趣表现在他们有主动了解、积极探索的愿望,不惜时间,不怕困难,可以集中较长时间注意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把握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其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关键。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只是对“电脑”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游戏、聊天等,而对老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信息技术老师的现象。针对这种教学现象,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应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初次接触某一应用软件,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就够了,不要要求学生一下子学得很深。在以后的进一步的教学中,肯定会遇到新的运用要求,学生就会感兴趣,自己便会主动地深入学习,这就是“学以致用”了。 (4)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品尝艰辛和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中职计算机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上机实践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在上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许多学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可迎刃而解。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总是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在有目的的情况下,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并不等于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方面就要求教师要有新观点。并且在组织学生上机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设计一些连续的作业,有目的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在课余时间设计一些大型的、有一定难度的作业,这样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计算机课程作为中职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可发展空间是非常广阔的。教师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该课程学习的意义,让他们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份学习的热情与新鲜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开设该课程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兴宇.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M].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出版社,2007 [2] 李亚风.中职计算机教学之我见[M].科技资讯,2009.33.

新课标下中职语文教学方式转变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语文教学方式转变初探 发表时间:2011-01-12T16:30:20.247Z 来源:《学园》2010年10月下期供稿作者:张莉[导读] 但是,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质疑就有了较大的提高。张莉江苏省淮安市建筑工程学校 【摘要】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教学方式,才能应对新形势下的职校课程改革。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变讲析课为诵读课;变教师介绍为学生收集讲解;变教师设问为学生质疑;变教师归纳为学生总结。 【关键词】教学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0-0163-0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作为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教法和学法,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变讲析课为诵读课 几千年来,语文教育不就是通过诵读来上课的吗?但是,现在的语文课堂,多的是语文教师的分析之声,少的是学生的吟诵之声。诵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多给时间让学生诵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体验、表达自己体验到的情感。 二变教师介绍为学生收集讲解 教师介绍相关的知识、背景时,往往习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教学需要选择内容,将其介绍给学生,这样会产生先入为主的感觉。学生只能按老师的思路被动地接受内容,丧失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比如,教学《荷塘月色》时,介绍相关背景,解说朱自清的“不平静”,不少教师往往按照思维定势,让学生去回忆1927 年中国的历史背景,自然将朱自清的“不平静”归于“蒋介石叛变革命”的黑暗现实。认为朱自清这样的知识分子既反感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存疑惧,看不到出路,因而“不平静”,学生就只能接受这种观点。但笔者教学《荷塘月色》时,并没有对朱自清的“不平静”妄下断语,而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而做出判断。有的学生发现朱自清的“不平静”在于他为一个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感到重视“个人价值”的时代已经结束,产生了“性格与时代的矛盾”,无法实现“做想做的事,不说不想说的话”的自由。于是,他试图“躲到学术研究中”,既是“避难”,又在与“政治”保持距离中维护知识分子的相对独立。另外,还有学生认为,自称“我是扬州人”的朱自清的“不平静”还源于他的思乡情绪,作者想起采莲的事情,“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便是佐证。 三变教师设问为学生质疑 古代学者陆九渊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往往活跃于疑路的交叉点。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会设计疑难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提问是不是变被动为主动呢?要让学生会学习,就必须让学生会提问题。起初,笔者运用这种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发现问题,只是将课文后面的思考题搬出来,或是提一些大而空的问题,诸如“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但是,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质疑就有了较大的提高。 比如,笔者教学《世界最美的坟墓》时,有的学生提出:(1)托尔斯泰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地方安葬自己?(2)这种朴素与他的人格有怎样的联系?这几个问题是课文里没有的,答案也很难从课文中找到,可以看出提出问题的学生经过了认真思考,两个问题亦有一定的深度。笔者就引导他们查找有关托尔斯泰生平和思想的资料。他们发现,托尔斯泰作为19 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出生于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却对沙皇专制制度和贵族阶段不满。他在《忏悔录》中强烈地谴责自己所属的贵族阶段的糜烂生活,放弃了“伯爵”头衔,拒绝当陪审官,自己按照农民的方式生活,穿粗布衣,树皮鞋,努力从事体力劳动,他还帮助孤苦无助的农妇耕地。他的晚年陷入极端苦闷之中,其平民化思想与贵族家庭的生活经常发生矛盾。1910 年,82 岁的他为了摆脱贵族生活而弃家出走,不幸中途得病,于8月7 日在一个小车站逝世。了解到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托尔斯泰生前精神饱受痛苦,希望死后在这样朴素的坟墓中让灵魂获得幸福,他也告诉人们:精神的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久记住。在这里,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分析归纳,都由学生完成,教师只是起了点拨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四变教师归纳为学生总结 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归纳总结。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的最后一步,就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即让学生回忆、总结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学习过程有几个主要环节、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可以采取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大声议论的形式,也可以请一位学生总结,大家推敲。笔者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的语言,并试着让他们归纳总结(课堂中可以自由发问、讨论)。学生参照课文后面的练习提示,重点对“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两段的用词特点及修辞手法的丰富内涵作了分析、归纳。(1)用词:“羞涩”“袅娜”的情趣,“泻”“洗”“笼”“浮”营造出的意境;(2)修辞手法:几个比喻的理解,如“碧天里的星星”写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通感的理解,如“仿佛远处高楼渺茫的歌声似的”“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写出了本体的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通过学生自己的赏析、揣摩,加上教师的点拨,进一步领悟了语言的丰富内涵,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和体验,从而培养其审美想象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魏书生.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9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韩军与新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余文林、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指导中的作用

精心整理 重视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 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代表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正在改变着学校的教学面貌。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能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和积 "? 1、具有现代化教学观念的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过去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强调利用好两个工具,即字典和图书馆。今后要增加一个工具,更应该强调通过互联网学习。教

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注重利用新技术开发课程课件,一本教案用多年的教师肯定要被信息社会淘汰。 信息技术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现代化的生存环境,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存的观点看待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把课堂的教与学看作是教师和学生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每一个个体的生命活动,让师生在互动、交融、接 ” 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处理知识、运用知识,要有能力利用信息网络进行对知识的探索,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应有一个从学习互联网知识到通过互联网学习的过程。此外,对获取和使用信息的习惯和意识也要转变,在互联网上,一个人面对的是海量信息,每月付10元钱都觉得亏,而使用电话一对一的信息交流,每月花上百元都不觉得贵,主要是习惯和意识问题。

二、加强课程的整合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创建信息化学习平台,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是重要的环节。我们提倡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共享,在合作中发展,而做到这些,要突破时空限制,惟有借助网络优势。对此,可以充分利用“三网合一”设施,以课程与教育技术整合课题作为教研内容进行实践探索;通过学校的网络平台,促使新理 教育信息化首先要以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重点,着力于培养教师和学生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把师资培训作为重点,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要注意纠正重硬件、轻软件和轻人才培养的倾向。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附件4: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实践研究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24T15:10:19.610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8期作者:陈丽娟 [导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一线技术工人的需求水涨船高,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重大责任无疑是落在了职业学校教育的肩膀上,而作为重要基础的语文教育,现今却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本文通过阐述中职语文传统教学的缺陷和有待改进的地方,进而深入探索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出路和方法,得出了中职语文教学若是依旧保持忽略能力和实践的过时思想,将无法跟上中职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刚需以及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脚步的结论,于是提出了基于 盐城技师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教育毫无疑问是推动人类改善自身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而以应用和实践为目标和核心思想的中职教育直接承担着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准的优秀劳动者给社会的重任,在过去过分注重知识而忽视应用的趋势下,中职语文教育往往忽视了要为社会培养出怎样的劳动者这一核心之问,导致在现代中职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教育地位处于被边缘化以及职能不清晰甚至被许多人认为可有可无的堪忧现状。由于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高于历史上任何时候,传统的中职语文教育模式早已无法跟上当前时代的新形势。因此,现阶段比任何时候更迫 切要求我们推陈出新,在能力本位这一旗帜下强调语文教学与实践应用的交互配合,围绕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与能力改革语文职教体系,以根据每个中职生不同的优缺点和情况制定的行为化教学模式,将学生培养成拥有合格职业水平能力的劳动者。 1.中职语文教育现状 中职院校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也具有专业性特征,语文科目也是如此。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教师针对不同质素的学生群体应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但受到思维上的局限。[1]当前社会的进步与教育的不断改革,使得传统中职语文教学方式已经无法迎合当前的国家企业要求和职教形势。现如今中职语文传统教学模式妨碍其履行教育职责的弊端主要有以下三点。 1.1语文教育在中职教育中地位不断被边缘化 一般而言,学习动力决定了一个学生能走多远,学习意愿强的中职生无疑是会在专业课上下功夫,然而对于包括语文在内的公共基础课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学习动力,毕竟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需求的,这类人文素养教育在他们心中无法和处于核心主线地位的职业教育相比。 1.2现阶段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没有准确定位 如今中国的中职语文教育缺乏应有的应用性和科学性,没有形成最适合中职语文教育的自己的道路,而是延用以往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甚至是模仿本科语文课堂的教学。这样的中职语文教育根本不符合中职培养的人才目标,严重偏离了实用性和应用性,大部分中职学生是希望来学校获得未来工作和个人发展所需的资本和能力的,他们渴望的是可以满足以后就业需求点的知识,这就造成了有限的教学收获和教学目标之间形成了强烈反 差。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在教学资源投人和团队建设中往往起关键性作用,语文教育的脱离实践和定位不清晰导致在学校教学资源中陷入占比越来越少的窘境。 2.能力本位与中职语文教学的关系 如何直面中职教育的大众化、实践性,构建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思路,必须在现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改革,即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现如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课题,是提出"能力本位论"的思路进行教学,这种由西方发达国家引人的教育理念在注重培养人文素质的同时,开发对人力资源的培养。拥有明确目标并与实践相结合的强针对性一直是职业教育领域的独特特点,根据职业发展的动态变化,反复地调整、整改教学大纲和方案,这种实时性和可塑性使得中职教学在教育大改革的浪潮下依旧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可以很好地适应突发变化难以预测的市场需求。因此,根据职业工作岗位的需求,以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在二十世纪以不可阻挡之势出现在教育领域上。能 力本位思想原本流行于西方,当确信这种思想能够很好地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需求,并且在培养髙素质专门劳动人才确实可行后,被我国教育学者引入并不断付诸实践,很快得到了许多实践成果和教学收获。 3.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3.1改进的方向按岗位需求改革 在新课改形式下,高职语文必须克难攻坚,了解需求,以用人企业对劳动者的市场需要为标准,融入具备职业特点、能力、道德、素质等等的教学方式,以此构建出能力本位的实践型创新教育体系,拓展培养能力的模块化基础教学。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教学方法需要首先了 解专业对应的社会上的职位所要求学生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知识,然后解读分析,再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大纲。个体的专业能力是个体职业能力结构的独特存在,通过对社会上企业所关注的中职语文能够带给劳动者的目标能力和素养,将知识储备和技能能力划分为中职语文教育 基于能力本位的两大分类。这两大类别代表着既互不相同又融会贯通的两类教学要求,知识储备的关注点在于个体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而技能能力则更多地注重于具体动手实践能力。对于前者,中职语文教育应该实施人文素养教学,培养学生作为人的自觉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鉴赏能力,帮助其改良知识框架,更要对职业教育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道德训练、逻辑训练,以改善可能会由于以往教育偏差所带来的副作用并给予改正,以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人生观价值观。人生的外延即是语文,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内心。由此,中职语文教学应融入有关于具体职业的更多特点、道德要求、发展需求,为中职学生走上职业技术岗位铺上一条康庄大道。 3.2改进的落实具体课程改革 首先,语文基础模块。中职语文教育要重视基本的听说读写以及表达能力,只有将语文基破打扎实了才有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发挥的空间。在课堂上,应以学生所需技能培养为核心,通过互动以及讲述议论的实践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起自觉学习的优良习惯,使学生能够无 误地使用口语文字来描述对艺术人文的感悟。第二,阅读与鉴赏模块。中职语文的阅读与鉴赏模块可以采取教学活动的方式,或是聘请专业教师开展讲座,将优秀作品为学生细细分析打磨,培养学生广泛阅读文学名著的习惯,让他们关注自己的人生和对人性与自然的思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 1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课堂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板书逐渐为大屏幕投影所替代,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通常是黑板空空如也,请你谈一谈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1)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手段确实具有某些不可替代的优势,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①声画并茂、形象直观、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用语言、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重难点内容用更为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③能节约教学时间 ④事先备课,便于修改 2)多媒体教学不可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板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即时的活动过程,随时都有新情况、新问题、新的闪光点岀现,这就需要教师即时、准 确地在课堂活动中反映出来。而板书正是最好的手段。 ②多媒体教学手段往往是教师课前备课的一个环节,无论教师多么精心地准备,它也只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预 判,无法完全准确地把握整堂的全部,因此,板书是必要的补充。 ③板书也具有多媒体无法取代的优势。如,停留时间长,便于学生记忆、便于做笔记;更简要、更概括,能突 岀重点;能根据教学需要即时、合理地改变等等。 2?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哪几种教学评价策略?谈谈其实施过程及其注意问题。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作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 评价策略: (1)课前的诊断性的评价 (2)教学过程中采取表现性的评价,开展学生间的自评、互评,提倡参与性的评价。 (3)课后的教师或学生的总结性评价(如作品展示、研究性课题成果的评价) (4)长期性的评价(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长期开展电子档案袋的方式)。 实施过程: 1)尽可能收集定量与定性两方面的信息,制订评价方案。 2)科学制订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控制在10- 15个,而且必须是具体的、明确的,被评价者能根据自己的体会能作出判断。 3)细化、精化评价指标,其产生尽可能校本化,要广泛听取本校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4)合理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5)确定评价对象与被评价对象。 6)提前告知评价方案 6)结果的处理需要谨慎,如不能排名、分等级等。 注意问题: 1)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考试与测验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也就是说,从致力于鉴定、选拔转向改进或形成功能。它的直接目的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全面而具体的 依据,而不是给学生分三六九等。 2)评价的对象和范围突破了学习结果评价的单一范畴,如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查,它已经扩大到整个教学领域,包括掌握知识过程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 3)在方法和技术上,它不是单纯的定量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4)评价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管理、选拔,而且是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 3?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见到学生不带教材进机房,请谈谈其原因,以及如何合理使用教材? 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不带教材上课其实往往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觉得是操作为主的课程,老师演示就能听懂了,不 需要带书;二是由于信息技术课本身是一门新学科,教材本身也在不断的修正和改进,这个过程中,教师认为教学内容不 适合自己学生时,就可能会变更教学内容,与课本脱节的教学内容会进一步加剧学生不带教材上课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