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 人口增长复习要点

专题16  人口增长复习要点
专题16  人口增长复习要点

专题16 人口增长【考纲要求】:

【内容要点】:

1. 衡量人口自然变动的三个基本指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单位:(?)

2. 世界人口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特征:

化时期,我国处于工业化中后期。

3. 人口构成包括人口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职业构成和文化构成。人口性别

比通常以每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表示。

4. 人口金字塔是一种形象、直观地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年龄构成和性别

构成的图像。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金字塔为增长型,发达国家为稳定型或缩减型。

6.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7、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①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②人口素质有待提

高,人才短缺问题突出;③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④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问题。

第1份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题

练习1 必修二 1.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 B .是因为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C .国际环境相对动荡 D .科技进步 读右图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2-3题。 2.与当前德国人口再生产状况相符的类型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 ) A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多 B .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C .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D .经济发展的速度降低,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4. 欧洲不少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带来的后果是 ( ) ①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世代交替减缓 ②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很短,世代交替加快 ③ 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劳动力不足 ④ 人口年龄结构呈青年型,劳动力就业困难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回答5-6题 5.其中处于人口高增长阶段的国家是( ) A ③ B ② C ① D ④ 6.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类型类似于( ) A ③ B ② C ① D ④ 下表是X 、Y 两国人口数据表,分析并完成7-8题。 7.具有X 国人口状况特征最多的国家分布于( ) A .欧洲 B .大洋洲 C .非洲 D .北美洲 8.Y 国最有可能分布在( ) A .欧洲 B .大洋洲 C .非洲 D .北美洲 9.有关人口老龄化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B.人口老龄化会导致社会劳动力的不足 C.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D.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可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 影响 读右图“世界不同生产力水平国家人口增长图”,回答10题: 10.图中A 类国家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 ) A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1.右图表示四个国家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 A . A B . B C . C D . D 12.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 B .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 C .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D .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13—14题 13.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为 ( ) A .1 B .2 C .3 D .4 43

专题16人口增长教案

专题16 人口增长 高境一中周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口增长率的计算方法;读人口发展模式图,理解不同经济阶段不同的人口状况及成因;理解不同类型的人口构成的含义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通过读人口金字塔图,分析不同类型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用录像和图表的形式对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分析产生的原因、后果及对策;通过人口金字塔图和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分析我国的人口问题,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解决人口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人口发展模式图,让学生讨论并总结不同经济阶段不同的人口状况及成因;通过对比阅读人口金字塔图,理解不同类型国家的人口构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我国实际的人口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各国家的人口问题和人口对策的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解决人口问题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内涵是协调好人口和地理魂精的关系,树立和谐的人地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阅读人口金字塔图,并分析不同国家的人口构成状况,进而分析该国的人口问题和解决对策。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问答法、对比法、讨论法 四、教学安排(5+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人口增长 (1)通过数学计算方法,引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理解该公式的含义(2)PPT展示人口发展模式图,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研究四个不同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并分析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解读,让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刻 2、人口构成 (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知道不同类型的人口构成的含义 (2)举例说明各种人口构成,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 3、人口金字塔 (1)PPT展示人口金字塔图,通过集体阅读,让学生掌握读该图的要素和该要素相应的地理含义,包括年龄组的比例的统计,性别比的统计等 (2)对比阅读增长型、稳定型、缩减型的人口金字塔,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集思广益,讨论和总结出不同类型人口金字塔表示的人口构成和人口问题 (3)展示一些典型国家的人口金字塔图,让学生更进一步加深印象,熟练读图的方法 4、不同类型国家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1)通过观看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的录像,让学生了解和总结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和对策,然后通过阅读课本教师给学生的资料,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说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表格归纳总结 (2)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金字塔图,让学生推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和对策,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5、我国的人口问题 (1)PPT展示我国的人口金字塔图,让学生分析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相应的人口构成,并分析人口问题 (2)通过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我国特殊的人口问题和对策

人口增长模型的确定

题目:人口增长模型的确定 摘要 人口问题已成为当前世界上最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人口增长规律的发现以及人口增长的预测问题对一个国家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使用了马尔萨斯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和阻滞增长模型,以美国1790-1980年间每隔10年的人口数量为依据,对接下来的每隔十年进行了预测五次人口数量。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阻滞增长模型在预测准确度方面要明显优于原始的马尔萨斯人口指数增长模型。 关键词:人口增长;马尔萨斯人口指数增长模型;阻滞增长模型;人口预测

一、问题重述 1.1 问题背景 1790-1980年间美国每隔10年的人口记录如下表所示。 表1 人口记录表 1.2 问题提出 我们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试用以上数据建立马尔萨斯(Malthus)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并对接下来的每隔十年预测五次人口数量,并查阅实际数据进行比对分析。 2.如果数据不相符,再对以上模型进行改进,寻找更为合适的模型进行预测,并对两次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3.查阅资料找出中国人口与表1同时期的人口数量,用以上建立的两个模型进行人口预测与分析。 二、问题分析 首先,我们运用Matlab 软件绘制出1790到1980年的美国人口数据图,如图1。 17801800182018401860188019001920194019601980 050 100 150 200 250

图1 1790到1980年的美国人口数据图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口数在1790—1980年是呈增长趋势的,而且我们很容易发现上述图表和我们学过指数函数的图表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我们很自然想到建立指数模型。因此我们首先建立马尔萨斯模型,马尔萨斯生物总数增长定律指出:在孤立的生物群体中,生物总数N的变化率与生物总数成正比。 三、问题假设 为简化问题,我们做出如下假设: (1)在模型中预期的时间内,人口不会因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或战争而受到大的影响; (2)所给出的数据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普遍情况; (3)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死亡率不发生大的波动; (4)在查阅的资料与文献中,所得数据可信; (5)假设人口净增长率为常数。 四、变量说明 在此,对本文所使用的符号进行定义。 表2 变量说明 符号符号说明 N(0)起始年人口容纳量 N(t)t年后人口容纳量 t年份 r增长率 五、模型建立 5.1 问题一:马尔萨斯(Malthus)人口指数增长模型 设:t表示年份(起始年份t=0),r表示人口增长率,N(t)表示t年后的人口数量。 当考察一个国家或一个很大地区的人口时,N(t)是很大的整数。为了利用微积分这一数学工具,将N(t)视为连续、可微函数。记初始时刻(t=0)的人口为N(0),人口增长率为r,r是单位时间内N(t)的增量与N(t)的比例系数。根据r是常数的基本假设,于是N(t)满足如下的微分方程: dN(t)/dt=r*N(t) (5-1) 由这个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容易解出: N(t)=N(0)e rt(5-2) 表明人口将按指数规律无限增长(r>0)。将以t年为单位,上式表明,人口以e r为公

南昌市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专题12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C卷

南昌市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专题12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4题;共96分) 1. (4分) (2017高一上·海南期中) 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是由()决定的。 A . 出生率 B . 死亡率 C . 出生率和死亡率 D . 人口基数 2. (4分) (2018高二下·泸县期中) 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受社会经济条件制约。读图,完成小题。 (1)图乙中的三种人口类型中,增长特点与图甲中的阶段④一致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都不是 (2)图乙中,a图所示人口类型的增长特点是() A .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 .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3. (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 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 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区 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A . ①③⑤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 4. (4分) (2017高三下·南溪月考) 图2为香港2010~2050年65岁以上老年人预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图3中①、②、③、④四条香港人口总数增长曲线与图2预测符合的是() A . ①曲线 B . ②曲线

C . ③曲线 D . ④曲线 (2) 按照本预测,香港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时段是() A . 2010年~2020年 B . 2020年~2030年 C . 2030年~2040年 D . 2040年~2050年 5. (4分) (2019高二下·北碚期末) 人口数量的增长由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和机械增长率(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分别是表示自然增长速度和机械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下图是某年我国甲、乙、丙三个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三个城市中市区人口最多与最少的是() A . 甲、乙 B . 甲、丙 C . 乙、丙 D . 乙、甲 (2)从甲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化分析,最有可能的现象是()

leslie人口增长模型

人口增长预测模型 摘要 本文建立了我国人口增长的预测模型,对各年份全国人口总量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作出了预测,并对人口老龄化、人口抚养比等一系列评价指标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有关人口控制与管理的措施。 模型Ⅰ:建立了Logistic人口阻滞增长模型,利用附件2中数据,结合网上查找补充的数据,分别根据从1963年、1980年、2005年到2012年四组总人口数据建立模型,进行预测,把预测结果与附件1《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提供的预测值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运用1980年到2005年的总人口数建立模型预测效果好,拟合的曲线的可决系数为0.9987。运用1980年到2005年总人口数据预测得到2010年、2020年、2033年我国的总人口数分别为13.55357亿、14.18440亿、14.70172亿。 模型Ⅱ:考虑到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建立了按年龄分布的女性模型(Leslie模型):以附件2中提供的2001年的有关数据,构造Leslie矩阵,建立相应Leslie模型;然后,根据中外专家给出的人口更替率1.8,构造Leslie矩阵,建立相应的 Leslie模型。 首先,分别预测2002年到2050年我国总人口数、劳动年龄人口数、老年人口数(见附录8),然后再用预测求得的数据分别对全国总人口数、劳动年龄人口数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我国总人口在2010年达到14.2609亿人,在2020年达到14.9513亿人,在2023年达到峰值14.985亿人;预测我国在短期内劳动力不缺,但须加强劳动力结构方面的调整。 其次,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抚养比进行分析。得到我国老龄化在加速,预计本世纪40年代中后期形成老龄人口高峰平台,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4.45亿人,比重达33.277%;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3.51亿人,比重达25.53%;人口抚养呈现增加的趋势。 再次,讨论我国人口的控制,预测出将来我国育龄妇女人数与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得到育龄妇女人数在短期内将达到高峰,随后又下降的趋势的结论。 最后,分别对模型Ⅰ与模型Ⅱ进行残差分析、优缺点评价与推广。 关键词 Logistic人口模型 Leslie人口模型人口增长预测 MATLAB软件

1.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教案)-20120207085306312

杨集中学高一地理(下)教学案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ZZm)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课程标准】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①知道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②比较、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 ③通过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分布特点,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口政策,形成正确的人口观(2)重点与难点分析: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学习内容】 人口增长包括人口的___________增长和____________增长。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人类社会初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业革命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战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会原因分析)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又称人口在生产类型,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从_________的下降开始的) 2、人口增长阶段划 分及模式类型 人口增长阶段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年龄 结构 分布 原始低增长阶段出生率、死亡率都较 高,自然增长率低且波 动较大,人口增长处于 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 状态 ________型 (高高低) 热带原始森林 深处的土著居 民 高增长阶段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迅 速下降,人口自然增长 率提高,人口急剧增长 ________型 (高低高) 年轻型 非洲东部的坦 桑尼亚、肯尼亚 等国家 增长减缓阶段出生率开始下降,死亡________型成年型大多数发展中

地理知识点梳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地理知识点梳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 量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我国自建国以来到现在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4.运用图表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5.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人口的增长体现两个差异 (1)时间差异: 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2.原因分析 (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温馨提示 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 2.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总结不同模式中,三项指标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类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Ⅰ原始型高高低 Ⅱ传统型高低高 Ⅲ现代型低低低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①发达国家:现代型。 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③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温馨提示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除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政策影响外,与传统文化观念、宗教信仰、婚俗等地域文化也密切相关。 三、人口的迁移 1.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鲁教版必修二)教案

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基础知识梳理: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又称,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 区、、和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1.当今世界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尤以、和等引起的问题最为突出。 3.目前一般将人口定为老年人口,并将一个国家或地区老年人口比重达到定为老龄化的开始,比重达到定为严重老龄化。

课堂练习: 一.单选题 1.世界人口增长最迅猛的时期是() A.产业革命后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C.20世纪70年代后 D.20世纪80年代后 2.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 口增长模式属于“高高低”的国家是() A.①B.② C.③D.④ 3.下列关于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增长规模总是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成正比 B.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出生率的下降开始的 C.粮食供应、医疗卫生水平是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原因 D.生产力的发展是人口增长模式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 4.为了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图 人口增长模式中的 ( ) 5.上图四类国家中,D国面临的人口问 题主要是 ( )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人口多 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C.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 6.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D.两次社会大分工 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右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读图完成 7—8题。 7.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8.与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下表,完成9~10题。 9.该地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年份为 ( ) A.1950年 B.1955年 C.1965年 D.1970年 10.21世纪以来,该地人口( ) A.出生率下降B.死亡率上升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数量减少

2019年人口增长的预测.doc

人口增长的预测 关键字:人口数平衡点方程模型运动预测曲线稳定增长人口 一题目: 请在人口增长的简单模型的基础上。 " (1)找到现有的描述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增长的模型; " (2)深入分析现有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验证; " (3)选择一个你们认为较好的数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未来20年的某一地区或国家的人口作出有关预测; " (4)就人口增长模型给报刊写一篇文章,对控制人口的策略进行论述。 二摘要: 本次建模是依照已知普查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进行预测。首先假设人口增长符合Logistic模型,即引入常数,用来表示自然环境条件所能容许的最大人口数。并假设净增长率为,即净增长率随着人口数N(t)增长而减小,当N(t) 时,净增长率趋于零。按照这个假设,。用参数=3.0,r=0.0386, =1908, =14.5。画出N=N(t)的图像,作为人口增长模型的一种近似。 做微分方程解的定性分析,求出N=N(t)的驻点和拐点,按照函数作图方法列出定性分析表,作出相轨迹的运动图。当初始人口<时,方程的解单调递增到地趋向,这意味着如果使用Logistic模型描述人口增长,则人口发展地总趋势是渐增到最大人口数,因此可作为人口的预测值,也称谓平衡点。 用导数做稳定分析,为判断平衡点是否为稳定,可在平面上绘制f(x)的图象,然后像函数绘图那样,用导数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图看出人口数N(t)按时间是递增的,当人口数未达到饱和状态的时候,将逐渐地趋向,这意味着是稳定的平衡点。按该模型,未来人口的数量将随着时间的演化,从初始状态出发达到极限状态,这样就给出了人口的未来预测。 三问题的提出 1.Malthus模型 英国统计学家Malthus(1766-1834)发现人口增长率是一个常数。设t时刻人口为N(t),因为人口总数很大,可近似把N(t)当作连续变量处理。Malthus的假设是:在人口的自然增长过程中,净相对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是常数,即单位时间内人口的增长量与人口总数成正比。根据这个假设有: , (1.1)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可分离变量方程,用符号微分方程求解器desolve容易求得方程的解为:如果人口的增长符合Malthus的模型,则意味着人口数量呈指数级数增长,最终结果是人口爆炸。 2.Logistic模型 1938年,荷兰生物数学家Verhulst引入常数,用来表示自然环境条件所能容许的最大人口数。并假设净增长率为,即净增长率随着人口数N(t)增长而减小,当N(t) 时,净增长率趋于零。按照这个假设(1.1)式可改为: ,(2.1) 上述方程为可分离变量方程,可直接求解。也可用符号微分方程解题器求它的解: N=dsolve(’DN=r*(1-N/Nm)*N’,’N(t0)=N0’) N=Nm/(1+exp(-r*t)*exp(t0*r)*(Nm-N0)/N0) 化简后得: 四利用数学模型对中国人口的预测

高考地理专题人口增长模式考点训练

人口增长模式考点一人口增长 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世界人口的增长呈“J”形曲线。 2.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 (1)概念: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2)根本因素: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历史时期:A新石器时代,B铜器时代,C铁器时代。

教材金句 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情况。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 (1)公式:年净增人口数量=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 结论:自然增长率相同的地区,人口基数越大,年净增人口越多。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因自然增长导致的人口净增数量不一定多,反之,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净增数量不一定少。 (2)曲线图示意如下:

结论:自然增长率上升至最高时人口并不是最多,下降至最小时人口并不是最少;当自然增长率下降至零时人口最多,当自然增长率上升至零时人口最少。 1.(4月浙江选考)二孩是指育龄妇女生育的第二个孩子。下图为“2015年我国某城市育龄妇女生育率和二孩生育率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孩生育对生育率曲线的影响最大 ②平均初婚年龄对二孩生育率影响不大 ③二孩生育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负相关 ④二孩生育率与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D 解析图示显示,该城市二孩出生率在不同年龄段均处于较低水平,较高生育率年龄段集中在33岁以前,且以一孩生育率占主导,故①正确。平均初婚年龄越大,则第一个孩子出生时父母年龄越大,则生育二孩的意愿会更弱,故②错误。二孩生育率越高,则自然增长率越高,两者呈正相关,故③错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会保障越完善,生育意愿会随之降低;且经济越发达,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越高,养育孩子的成本越高(教育等投入巨大),生育意愿也会随之降低,故④正确。 (天津文综)读图,完成下题。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7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含解析)鲁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7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含解析)鲁教版 第17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 考情报告 1.不同人口增 长模式的主要 特点及地区分 布 2.环境承载力 与人口合理容 量的区别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 (区域认知) 2.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及其 特点,比较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说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 别,理解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综合思维) 1.以人口统计图或人口普查 资料为背景,考查人口增长模 式、人口问题及对策;近几年 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多为选 择题。 2.运用人口资料分析、对比不 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差异;近 几年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 多为选择题。 [梳理知识体系] [再现基础知识]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 (1)时间差异

(2)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较高 原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科技发达, 生活条件好;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 利制度;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高 经济落后,生活质量较差,现代化水 平低,需要劳动力多;社会保障和福 利制度不完善;受“养儿防老”的传 统观念影响 人口增长特点增长缓慢增长很快 原因 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和人 们的生育观念等因素影响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 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温馨提示世界人口增长总体上表现出持续性、增长性、阶段性和地区不平衡性的特征。【易错提示】人口增长中的“增长”指的是人口数量的变化,并不一定是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增长还可能是零增长或负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及其特点

人口增长数学模型

软件学院 人口增长模型数学建模报告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卓越131班 学号:201370044120 学生姓名:郭俊成 指导教师:于志云 2015 年11 月12 日 题目: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影响的研究

摘要 本论文针对2007年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关于“计划生育实施以来,全国少生了4亿多人,使世界60亿人口日推迟4年”的论述做了研究。论文根据计划生育实施之前1949-198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并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利用数学软件,预测出了如果未实行计划生育现今中国人口的数量,从而对研究报告中“少生4亿”的结论产生质疑。 同时,本论文针对2006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关于“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的论述做了研究,根据近几年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老龄人口比重、老龄人口数量、死亡率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建立阻滞增长模型(Logistic模型),预测40年到70年的老龄人口数量和老龄化率,验证了报告中的关于老龄人口数目持续增加、数目庞大、老龄化严重的预测。 论文基于近期的计划生育调整、“单独二孩”政策的逐步实施、城镇化所导致的人口迁移等现象,结合江苏省的实际情况,利用差分方程模型、LESLIE矩阵,分析新政策对江苏人口数量的影响。论文从出生率着手,重点研究了新政策对江苏省14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老人的影响,分析了儿童和老人数量的变化对人口结构、教育改革、养老的直接影响作用。 关键字 单独二孩、人口老龄化、Logistic 模型、差分方程模型、LESLIE模型 一、问题描述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有解析)

第二部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1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一、选择题 (2010·济南3月)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1、图2回答1~2题。 图1 图2 1.图1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A.人口素质下降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D.劳动力成本下降 解析:图中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逐年下降,这种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导致出生率下降,从而导致人口老龄化。 答案:B 2.图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 解析:可以抓住我国生育高峰出现时间来排序,人口高峰期是逐渐上移的,不难选出D选项。 答案:D 根据《2007年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育率下降导

致人口抚养比下降1/3,为经济增长创造了40年左右的“人口红利”期。读我国人口抚养比变化示意图,回答3~5题。 3.近年来,我国人口抚养比下降的原因是() A.老年人口的比重下降B.生活水平的提高 C.少年儿童的比重下降D.社会养老机构的完善 解析: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控制人口的政策,使少年儿童比重下降,导致人口抚养比下降。但由于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因此下降的时间不长。 答案:C 4.一个国家或地区处于“人口红利”期,其人口的年龄结构特征是() A.高少儿、低老年B.低少儿、低老年 C.低少儿、高老年D.高少儿、高老年 解析:因为儿童和老年人属于被抚养人口,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少儿、老年人比例低时,国家的抚养开支最少,处于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期。 答案:B 5.“人口红利”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 ①社会成员需要供养的子女比较少②老年人口比重小,养老支出少③劳动力丰富 ④工业生产的收益率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人口红利”期直接的表现是社会负担最小化,劳动力最大化。 答案:A 根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课题小组的研究报告,1952年,我国农业的劳动力容纳力已基本饱和,大体维持“一个人的活儿,一个人干”。假设“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率”,结合下图回答6~8题。 6.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阶段,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B.②阶段,人口生产暂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C.③阶段,人口生产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 D.④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解析:由图可知,①阶段,人口出生率并未大幅下降。②阶段,人口生产暂处于低出

leslie人口增长模型模型

l e s l i e人口增长模型 模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人口增长预测模型 摘要 本文建立了我国人口增长的预测模型,对各年份全国人口总量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作出了预测,并对人口老龄化、人口抚养比等一系列评价指标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有关人口控制与管理的措施。 模型Ⅰ:建立了Logistic人口阻滞增长模型,利用附件2中数据,结合网上查找补充的数据,分别根据从1954年、1963年、1980年到2005年三组总人口数据建立模型,进行预测,把预测结果与附件1《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提供的预测值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运用1980年到2005年的总人口数建立模型预测效果好,拟合的曲线的可决系数为。运用1980年到2005年总人口数据预测得到2010年、2020年、2033年我国的总人口数分别为亿、亿、亿。 模型Ⅱ:考虑到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建立了按年龄分布的女性模型(Leslie模型):以附件2中提供的2001年的有关数据,构造Leslie矩阵,建立相应 Leslie模型;然后,根据中外专家给出的人口更替率,构造Leslie矩阵,建立相应的 Leslie模型。 首先,分别预测2002年到2050年我国总人口数、劳动年龄人口数、老年人口数(见附录8),然后再用预测求得的数据分别对全国总人口数、劳动年龄人口数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我国总人口在2010年达到亿人,在2020年达到亿人,在2023年达到峰值亿人;预测我国在短期内劳动力不缺,但须加强劳动力结构方面的调整。 其次,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抚养比进行分析。得到我国老龄化在加速,预计本世纪40年代中后期形成老龄人口高峰平台,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亿人,比重达%;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亿人,比重达%;人口抚养呈现增加的趋势。 再次,讨论我国人口的控制,预测出将来我国育龄妇女人数与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得到育龄妇女人数在短期内将达到高峰,随后又下降的趋势的结论。 最后,分别对模型Ⅰ与模型Ⅱ进行残差分析、优缺点评价与推广。 关键词 Logistic人口模型 Leslie人口模型人口增长预测 MATLAB软件

数学建模logistic人口增长模型

Logistic 人口发展模型 一、题目描述 建立Logistic 人口阻滞增长模型 ,利用表1中的数据分别根据从1954年、1963年、1980年到2005年三组总人口数据建立模型,进行预测我国未来50年的人口情况.并把预测结果与《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提供的预测值进 二、建立模型 阻滞增长模型(Logistic 模型)阻滞增长模型的原理:阻滞增长模型是考虑到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对人口增长的阻滞作用,对指数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进行修改后得到的。阻滞作用体现在对人口增长率r 的影响上,使得r 随着人口数量x 的增加而下降。若将r 表示为x 的函数)(x r 。则它应是减函数。于是有: 0)0(,)(x x x x r dt dx == (1) 对)(x r 的一个最简单的假定是,设)(x r 为x 的线性函数,即 ) 0,0()(>>-=s r sx r x r (2) 设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m x ,当m x x =时人口不再增 长,即增长率0)(=m x r ,代入(2)式得 m x r s = ,于是(2)式为 )1()(m x x r x r - = (3)

将(3)代入方程(1)得: ?? ???=-=0 )0() 1(x x x x rx dt dx m (4) 解得: rt m m e x x x t x --+= )1( 1)(0 (5) 三、模型求解 用Matlab 求解,程序如下: t=1954:1:2005; x=[60.2,61.5,62.8,64.6,66,67.2,66.2,65.9,67.3,69.1,70.4,72.5,74.5,76.3,78.5,80.7,83,85.2,87.1,89.2,90.9,92.4,93.7,95,96.259,97.5,98.705,100.1,101.654,103.008,104.357,105.851,107.5,109.3,111.026,112.704,114.333,115.823,117.171,118.517,119.85,121.121,122.389,123.626,124.761,125.786,126.743,127.627,128.453,129.227,129.988,130.756]; x1=[60.2,61.5,62.8,64.6,66,67.2,66.2,65.9,67.3,69.1,70.4,72.5,74.5,76.3,78.5,80.7,83,85.2,87.1,89.2,90.9,92.4,93.7,95,96.259,97.5,98.705,100.1,101.654,103.008,104.357,105.851,107.5,109.3,111.026,112.704,114.333,115.823,117.171,118.517,119.85,121.121,122.389,123.626,124.761,125.786,126.743,127.627,128.453,129.227,129.988]; x2=[61.5,62.8,64.6,66,67.2,66.2,65.9,67.3,69.1,70.4,72.5,74.5,76.3,78.5,80.7,83,85.2,87.1,89.2,90.9,92.4,93.7,95,96.259,97.5,98.705,100.1,101.654,103.008,104.357,105.851,107.5,109.3,111.026,112.704,114.333,115.823,117.171,118.517,119.85,121.121,122.389,123.626,124.761,125.786,126.743,127.627,128.453,129.227,129.988,130.756]; dx=(x2-x1)./x2; a=polyfit(x2,dx,1); r=a(2),xm=-r/a(1)%求出xm 和r x0=61.5; f=inline('xm./(1+(xm/x0-1)*exp(-r*(t-1954)))','t','xm','r','x0');%定义函数 plot(t,f(t,xm,r,x0),'-r',t,x,'+b'); title('1954-2005年实际人口与理论值的比较') x2010=f(2010,xm,r,x0) x2020=f(2020,xm,r,x0) x2033=f(2033,xm,r,x0) 解得:x(m)= 180.9516(千万),r= 0.0327/(年),x(0)=61.5 得到1954-2005实际人口与理论值的结果: 根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我国人口在未来30年还将净增2亿人左右。过去曾有专家预测(按照总和生育率2.0),我国的人口峰值在2045年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专题检测试题及答案.doc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一、选择题 (2019?济南3月)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1、图2回答1~2题。图1 图2 1.图1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A.人口素质下降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D.劳动力成本下降 解析:图中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逐年下降,这种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导 致出生率下降,从而导致人口老龄化。 答案:B 2.图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 解析:可以抓住我国生育高峰出现时间来排序,人口高峰期是逐渐上移的,不难选出 D选项。 答案:D 根据《2007年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育率下降导致人口抚养比下降1/3,为经济增长创造了40年左右的“人口红利”期。读我国人口抚

养比变化示意图,回答3~5题。 3.近年来,我国人口抚养比下降的原因是() A.老年人口的比重下降B.生活水平的提高 C.少年儿童的比重下降D.社会养老机构的完善 解析: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控制人口的政策,使少年儿童比重下降,导致 人口抚养比下降。但由于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因此下降的时间不长。 答案:C 4.一个国家或地区处于“人口红利”期,其人口的年龄结构特征是() A.高少儿、低老年B.低少儿、低老年 C.低少儿、高老年D.高少儿、高老年 解析:因为儿童和老年人属于被抚养人口,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少儿、老年人比例低时,国家的抚养开支最少,处于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期。 答案:B 5.“人口红利”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 ①社会成员需要供养的子女比较少②老年人口比重小,养老支出少③劳动力丰富 ④工业生产的收益率高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人口红利”期直接的表现是社会负担最小化,劳动力最大化。 答案:A 根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课题小组的研究报告,1952年,我国农业的劳动力容纳力已基本饱和,大体维持“一个人的活儿,一个人干”。假设“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 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率”,结合图回答6~8题。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容量

人口问题 考点一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容量 读表( 1.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A.0.95% B.3.7% C.0.775% D.0.885% 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所有的年龄段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3.材料所示山西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变化趋势的主要成因是() A.人口增加B.消费水平提高C.土地资源减少D.科技进步 4.提高山西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有() A.鼓励人口外迁B.降低山西开放程度 D.宣传节俭,降低生活标准 [考法综述]关于本考点的考查,高考重在关注人口增长,主要涉及人口数量计数和人口增长模式判断两个方面。 命题法1人口数量及增长 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下图 完成(1)~(2)题。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 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 命题法2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特点 典例2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②C.③ D.④ 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 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 变化图。 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2003年B.2008年C.2010年 D.2012年 2.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 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城市的人口容 量也不同。读图完成3~4题。 3.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 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 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个城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 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个城市中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① B.②

基于人口增长模型的数学建模(DOC)

数学建模论文 题目:人口增长模型的确定专业、姓名: 专业、姓名: 专业、姓名:

人口增长模型 摘要 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人口问题已成为世界上最被关注的问题之一。问题给出了1790—1980年间美国的人口数据,通过分析近两百年的美国人口统计数据表,得知每10年的人口数的变化。预测美国未来的人口。对于问题我们选择建立Logistic模型(模型2)现实中,影响人口的因素很多,人口也不能无限的增长下去,Logistic 模型引进常数N 表示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因而得到了一个贝努利方程的初值问题公式,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个公式较好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随着时间的递增,人口不是无限增长的,而是趋近于一个数,这个即为最大承受数。我们还同时对数据作了深入的探讨,作数据分析预测,通过观测比较选择一个比较好的拟合模型(模型3)进行预测。预测接下来的每隔十年五次人口数量,分别为251.4949, 273.5988 , 293.4904 , 310.9222 325.8466。关键词:人口预测Logistic模型指数模型

一、问题重述 1790-1980年间美国每隔10年的人口记录如下表所示。 表1 人口记录表 年份1790 1800 1810 1820 1830 1840 1850 1860 1870 1880 人口(?106) 3.9 5.3 7.2 9.6 12.9 17.1 23.2 31.4 38.6 50.2 年份1890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人口(?106) 62.9 76.0 92.0 106.5 123.2 131.7 150.7 179.3 204.0 226.5 试用以上数据建立马尔萨斯(Malthus)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并对接下来的每隔十年预测五次人口数量,并查阅实际数据进行比对分析。 如果数据不相符,再对以上模型进行改进,寻找更为合适的模型进行预测。 二、问题分析 人口预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影响人口增长除了人口数与可利用资源外,还与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等因素有关…….可以采取几套不同的假设,做出不同的预测方案,进行比较。 人口预测可按预测期长短分为短期预测 (5年以下)、中期预测(5~20年)和长期预测(20~50年)。在参数的确定和结果讨论方面,必须对中短期和长期预测这两种情况分开讨论。中短期预测中所用的各项参数以实际调查所得数据为基础,根据以往变动趋势可较准确加以估计,推算结果容易接近实际,现实意义较大。 三、问题假设 1.在模型中预期的时间内,人口不会因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突发事故 或战争等而受到大的影响; 2.假设美国人口的增长遵循马尔萨斯人口指数增长的规则 3.假设人口增长不受环境最大承受量的限制 四、变量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