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务讲解 (2)

中级会计实务讲解 (2)
中级会计实务讲解 (2)

一、内容提要

本章系统地介绍了资产减值的适用范围、资产减值的迹象、可收回金额的确认、资产组的界定、资产组减值损失的确认、总部资产的分摊及减值的会计处理。

二、关键考点

1.资产减值准则适用范围的界定;

2.需定期测试减值的三项资产认定;

3.可收回金额的确认;

4.减值额的计算及减值提取后各期折旧或摊销的计算;

5.资产组的减值损失在各项资产之间的分配;

6.总部资产减值的测算。

三、历年试题分析

四、本章知识点详解

【知识点】资产减值概述▲

(一)资产减值的概念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二)资产减值准则适用的范围

1.长期股权投资;

2.成本模式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提示】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减值,不计提折旧或摊销。

3.固定资产;

4.生产性生物资产;

摘要:买奶牛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摘要:固定资产改扩建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累计折旧

摘要: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大白、二黑、三花

贷:在建工程

生物资产包括三类:①消耗性生物资产(肉鸡、肉牛等);②生产性生物资产;③公益性生物资产(防风固沙林)。

其中,生产性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炭薪林;产畜;役畜。

5.油气资产(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和井及相关设施);

6.无形资产;

7.商誉。

【关键考点】《资产减值》准则规范的这七项资产一旦提取了减值准备,不得在其处置前转回。

(三)其他资产减值的适用准则

1.存货减值适用于《存货》准则,减值后可以在已提减值幅度内恢复,并贷记“资产减值损失”;

2.应收款项、债权投资及其他债权投资适用于《金融工具》准则,减值损失列入“信用减值损失”科目;

3.应收款项和债权投资在已提减值幅度内可以恢复减值,并贷记“信用减值损失”;

4.其他债权投资在减值幅度内恢复贷记“信用减值损失”;

5.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不认定减值。

【关键考点】掌握存货、应收款项、债权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的减值认定原则。

【2014年多选题】下列资产中,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的有()。

A.在建工程

B.长期股权投资

C.其他债权投资

D.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选项C,其他债权投资价值回升时,其减值可以通过“信用减值损失”转回。

【2019年单选题】企业对下列各项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在以后期间不可转回的是()。

A.合同取得成本

B.合同资产

C.长期股权投资

D.库存商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选项C,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减值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四)资产减值的迹象与测试

1.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

(1)来自于企业外部信息的迹象

①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

②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③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

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④企业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的账面价值远高于其市值。【该点教材不涉及,仅作了解】

(2)来自于企业内部信息的迹象

①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

②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

③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亏损)远远低于(或者高于)预计金额等。

【备注】上述所列举的资产减值迹象并不能穷尽所有的减值迹象,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认定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关键考点】熟悉减值迹象。

2.定期检测减值的三项资产(至少每年年末测试)

①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

②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③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即“研发支出”的借方余额,资产负债表中称为“开发支出”项】。

【关键考点】记住定期“体检”的三项资产

【2013年单选题】下列各项资产中,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至少应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其进行减值测试的是()。

A.商誉

B.固定资产

C.长期股权投资

D.投资性房地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商誉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都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2019年多选题】下列各项资产中,无论是否发生减值迹象,企业均应于每年末进行减值测试的有()。

A.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

B.商誉

C.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D.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资产即使未出现减值迹象,至少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的有:(1)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2)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3)商誉。

【知识点】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一)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认原则

【案例引入】甲公司是一家出租车公司,2019年末甲公司持有10台出租车出现减值迹象,需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当即处置这批车,其公允售价为80万元,预计处置中会产生相关处置费用13万元;如果继续使用此设备,预计尚可使用3年,每年产生的现金流入为80万元,同时需垫付54万元的现金支出,三年后的残值处置还可净收回5万元,假定市场利率为10%。则该批出租车的可收回金额的计算过程如下:

①设备的公允处置净额=80-13=67(万元);

②设备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80-54)÷(1+10%)+(80-54)÷(1+10%)2+[(80-54)

+5]÷(1+10%)3=68.41(万元);

③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68.41万元。

【理论总结】

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关键考点】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认标准

【2018年判断题】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低者确定。()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二)“公允价值-处置费用”的确认方法

处置费用,是指直接归属于资产处置的增量成本,包括与处置资产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但是财务费用和所得税费用不在此列。

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应当按照下列顺序确定:

首先,应当根据公平交易中资产的销售协议价格减去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处置费用的金额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其次,在资产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应当根据该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确定。

再次,在既不存在资产销售协议又不存在资产活跃市场的情况下,企业应当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根据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处置资产的话,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公平交易愿意提供的交易价格减去资产处置费用后的金额,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最后,如果企业按照上述顺序仍然无法可靠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应当以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其可收回金额。

(三)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估计

1.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

(1)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基础

①企业管理层应当在合理和有依据的基础上对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整个经济状况进行最佳估计,并将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建立在经企业管理层批准的最近财务预算或者预测数据之上。出于数据可靠性和便于操作等方面的考虑,建立在该预算或者预测基础上的预计现金流量最多涵盖5年,企业管理层如能证明更长的期间是合理的,可以涵盖更长的期间。

②如果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还包括最近财务预算或者预测期之后的现金流量,企业应当以该预算或者预测期之后年份稳定的或者递减的增长率为基础进行估计。

③通常情况下,企业管理层应当确保当期现金流量预计所依据的假设与前期实际结果相一致。

(2)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包括的内容

①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预计产生的现金流入;

②为实现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所必需的预计现金流出(包括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发生的现金流出);

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资产所收到或者支付的净现金流量。

【关键考点】掌握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构成内容

(3)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考虑的因素

①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

即,不应当包括与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尚未作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或者与资产改良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②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不应当包括筹资活动和所得税收付产生的现金流量;

③对通货膨胀因素的考虑应当和折现率相一致;

④涉及内部转移价格的需要作调整,即调整成公平交易中的公允价格。

【关键考点】掌握此四要素。

【2011年单选题】下列关于企业为固定资产减值测试目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包括与所得税相关的现金流量

B.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应当以固定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

C.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包括与筹资活动相关现金流量

D.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包括与固定资产改良相关的现金流量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企业为固定资产减值测试目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应当包括筹资活动和与所得税收付有关的现金流量,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符合题目要求。

(4)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方法

①传统法

即使用的是单一的未来每期预计现金流量和单一的折现率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基础知识题】甲公司拥有剩余使用年限为3年的MN固定资产。甲公司预计在正常情况下未来3年中,MN固定资产每年可为公司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分别为:第1年200万元;第2年100万元;第3年20万元。该现金流量通常即为最有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甲公司应以现金流量的预计数为基础计算MN固定资产的现值。

其现值=200/(1+r)+100/(1+r)2+20/(1+r)3

②期望现金流量法

即根据每期现金流量期望值进行预计,每期现金流量期望值按照每种可能情况下的现金流量与其发生概率加权计算。

【基础知识题】沿用上例,假定MN固定资产生产的产品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大,在产品行情好、一般和差三种可能情况下,其实现的现金流量有较大差异,有关该资产预计未来3年每年的现金流量情况见下表(单位:万元):

单位:万元

【解析】企业计算资产每年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如下:

第1年的预计现金流量(期望现金流量)=300×30%+200×60%+100×10%=220(万元)

第2年的预计现金流量(期望现金流量)=160×30%+100×60%+40×10%=112(万元)

第3年的预计现金流量(期望现金流量)=40×30%+20×60%+0×10%=24(万元)

【关键考点】掌握期望现金流量的测算方法。

2.折现率的预计

折现率的确定,应当首先以该资产的市场利率为依据。如果该资产的市场利率无法从市场上获得的,可以使用替代利率估计折现率。

替代利率可以根据企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增量借款利率或者其他相关市场借款利率作适当调整后确定。调整时,应当考虑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关的特定风险以及其他有关货币风险和价格风险等。

估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通常应当使用单一的折现率。但是,如果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对未来不同期间的风险差异或者利率的期间结构反应敏感的,企业应当在未来各不同期间采用不同的折现

率。

3.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预计

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PV=

4.外币未来现金流量及其现值的预计

【案例引入】甲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以当日市场汇率为记账汇率,2×18年末某全新生产设备账面余额为800万元人民币,公允处置净额为730万元人民币,预计尚可使用三年,2×19年末可创造现金净流入40万美元,2×20年末可创造现金净流入42万美元,2×21年末可创造现金净流入40万美元,2×21年末处置设备还可创造现金流入5万美元。2×18年末的市场汇率为1:7;2×19年末市场汇率预计为1:7.1;2×20年末市场汇率预计为1:7.2;2×21年末市场汇率预计为1:7.3。资本市场利率为10%。

【解析一】设备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40/(1+10%)1+$42/(1+10%)2+$45/(1+10%)3]×7=¥734.18(万元)

【解析二】设备的可收回金额=¥734.18(万元)(与公允处置净额¥730万元相比,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734.18万元较高,应选为可收回金额)

【解析三】设备的减值计提额=¥800-¥734.18=¥65.82(万元)

【理论总结】

企业应当按照以下顺序确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1)以结算货币为基础预计其未来现金流量,并按其适用的折现率计算资产的现值;

(2)将此现值按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当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从而折现成按照记账本位币表示的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3)在此基础上,比较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按较高者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然后再对比资产的账面价值,以确定是否需要确认减值损失以及确认多少减值损失。

【关键考点】掌握外币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流程。

【2019年判断题】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对现金流量为外币的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时,应以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对未来外币现金流量的现值折算。()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外币项目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先折现后折算。

【2018年多选题】企业在资产减值测试时,下列关于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表述,正确的有()。

A.不包括与企业所得税收付有关的现金流量

B.包括处置时取得的净现金流量

C.包括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尚未做出承诺的重组事项现金流量

D.不包括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选项C,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时,企业应当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不应当包括与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尚未作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或者与资产改良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知识点】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

(一)如果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企业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工程物资减值准备

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商誉减值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二)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

(三)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但是,遇到资产处置、出售、对外投资、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换出、在债务重组中抵偿债务等情况,同时符合资产终止确认条件的,企业应当将相关资产减值准备予以转销。

【关键考点】关键考点有三个:一是会计分录如何编制;二是减值准备计提额的认定及后续折旧或摊销额的计算;三是此类资产减值提取后在其持有期间不得转回。

【单选题】甲公司2×16年开始研发某专利,研究费用支付了300万元,开发费用支付了700万元,假定此开发费用均符合资本化条件,该专利权于当年的7月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注册费用和律师费用共支付了80万元,会计上采用5年期直线法摊销,预计5年后该专利可售得30万元。2×18年末该专利权因新技术的出现产生减值,预计可收回金额为330万元,预计到期时的处置净额降为10万元。

2×19年末因新技术不成熟被市场淘汰,甲公司的专利权价值有所恢复,经估计专利权的可收回金额为420万元,处置净额仍为10万元。则2×20年末此专利权的账面价值为()万元。

A.149

B.780

C.74

D.63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①专利权的入账成本=700+80=780(万元);

②2×16年专利权的摊销额=(780-30)÷5×6/12=75(万元);

③2×17年专利权的摊销额=(780-30)÷5=150(万元);

④2×18年专利权的摊销额=(780-30)÷5=150(万元);

⑤2×18年末此专利权的账面价值=780-75-150-150=405(万元);

⑥2×18年末专利权的可收回金额为330万元,应提取75万元的减值准备;

⑦2×19年专利权的摊销额=(330-10)÷2.5=128(万元);

⑧2×19年末专利权的账面价值为202万元(=330-128),此时专利权的可收回金额为420

万元,即专利权的价值有所恢复,但不允许反调;

⑨2×20年专利权的摊销额=(330-10)÷2.5=128(万元);

⑩2×20年末专利权的账面价值=202-128=74(万元)。

【拓展】2×20年末专利权的摊余价值=780-(75+150+150+128+128)=149(万元)。

【知识点】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一、资产组的界定

(一)资产组的定义

资产组是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资产组应当由创造现金流入相关的资产组成。【通俗的理解:可以单独完成赚钱任务的最小资产组合】

资产组的减值原理:只有当资产组发生减值,组内资产的减值才可以认定;如果资产组没有发生减值,组内资产即使减值也不认可。

KFC店内资产:

(二)认定资产组应当考虑的因素

1.资产组的认定,应当以资产组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的现金流入为依据。

【基础知识题】丙矿业公司拥有一个煤矿,与煤矿的生产和运输相配套,建设有一条专用铁路线。

该铁路线除非报废出售,其在持续使用过程中,难以脱离与煤矿生产和运输相关的资产而产生单独的现金流入。因此,丙矿业公司难以对专用铁路线的可收回金额进行单独估计,专用铁路线和煤矿其他相关资产必须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资产组,以估计该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

2.资产组的认定,应当考虑企业管理层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或者监控方式(如是按照生产线、业务种类还是按照地区或者区域等)和对资产的持续使用或者处置的决策方式等。

【基础知识题】甲家具制造有限公司由M车间和N车间两个生产车间组成,M车间专门生产家具部件且该部件没有活跃市场,生产后由N车间负责组装并对外销售。甲家具制造有限公司对M车间和N

车间资产的使用和处置等决策是一体化的。在这种情况下,M车间和N车间通常应当认定为一个资产组。

(三)资产组认定后不得随意变更

【关键考点】资产组的辨认是关键考点。

【2011年多选题】下列关于资产减值测试时认定资产组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资产组是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

B.认定资产组应当考虑对资产的持续使用或处置的决策方式

C.认定资产组应当考虑企业管理层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方式

D.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正确答案』ABCD

【2014年判断题】资产组一经确定,在各个会计期间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资产组一经确定,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随意变更。

二、资产组减值测试

(一)资产组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基础

1.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等同于单项资产的确认标准,即资产组的公允处置净额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的较高口径。

2.资产组账面价值的确定基础应当与其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式相一致。

【基础知识题】H公司经营一座有色金属矿山,按法律规定,在矿山完成开采后应当将该地区山体表层进行复原(比如恢复植被等),H公司就此弃置费确认了1000万元的预计负债,并计入矿山成本。2×19年12月31日,随着开采的进展,H公司发现矿山中的有色金属储量远低于预期,有色金属矿山有可能发生了减值,因此,对该矿山进行了减值测试。考虑到矿山的现金流量状况,整座矿山被认定为一个资产组。

(1)该资产组在2×19年末的账面价值为2000万元(包括确认的恢复山体原貌的预计负债)。

(2)H公司如果在2×19年12月31对外出售矿山(资产组),买方愿意出价1640万元(包括恢复山体原貌成本,即已经扣减这一成本因素),预计处置费用为40万元,因此该矿山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600万元。

(3)H公司估计矿山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2400万元,不包括弃置费用。

【解析】在买方负责山体复原的前提下:

①此资产组的账面价值=2000-1000=1000(万元);

②此资产组的公允处置净额=1640-40=1600(万元);

③此资产组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2400-1000=1400(万元);

④此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为1600万元,相比其账面价值1000万元,未发生减值。

【结论】在确认此矿山的账面价值及可收回金额时,必须都站在由买方负责山体复原的同一前提下确认,才可保证信息的可比性。

(二)资产组减值损失的确认程序

【案例引入】丙公司一条生产线由A、B、C三部机器构成,原价分别为80万元、120万元和200万元。使用年限均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A、B、C三部机器均无法单独产生现金流量,但整条生产线构成完整的产销单元,属于一个资产组。至2×19年12月31日,丙公司整条生产线尚可使用5年,A、B、C账面价值分别为40万元、60万元和100万元。

2×19年,该生产线生产的精密仪器有替代产品上市,导致公司精密仪器的销售锐减40%,该生产线可能发生了减值,因此,丙公司在2×19年12月31日对该生产线进行减值测试。

【解析一】资产组可收回金额的认定

丙公司估计整条生产线未来5年的现金流量及其恰当的折现率后,得到该生产线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20万元。由于无法合理估计整条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丙公司以该生产线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其可收回金额。

【解析二】资产组减值损失的认定

①丙公司估计A机器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30万元,B和C机器都无法合理估计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②该生产线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20万元,应当确认减值损失80万元,并将该减值损失分摊到构成生产线的A、B、C三部机器中,由于A机器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30万元,因此,A机器分摊减值损失后的账面价值不应低于30万元。

【解析三】资产组减值损失在组内资产之间的瓜分

【方法一:简化分解法】

步骤三:

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8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A 10

——B 26.25

——C 43.75

【方法二:表格分解法】

单位:万元

根据上述计算和分摊结果,构成生产线的机器A、机器B和机器C应当分别确认减值损失10万元、26.25万元和43.75万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8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机器A 10

——机器B 26.25

——机器C 43.75

【理论总结】

1.首先计算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应提足准备)

2.将应提足准备先冲减商誉

3.当商誉不够抵或没有商誉时,应将此损失按资产组中资产的账面比例分摊至各项资产。

4.抵减后的资产账面价值不得低于以下三项指标的最高者:

①公允价值-处置费用

②预计未来流量折现

③零

【关键考点】资产组的减值测试相对较为独立,需熟练掌握减值损失的瓜分方法,题型选择以单选题中的计算模式为主。

【单选题】甲公司有一条生产线由A、B、C、D四台设备组成,这四台设备无法单独使用,不能单独产生现金流量,因此作为一个资产组来管理。2×18年末对该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2×18年末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其中A、B、C、D设备的账面价值分别为80万元、70万元、50万元、100万元。A设备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为71万元,无法获知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B设备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40万元,无法确认其公允处置净额;其他两台设备无法获取其可收回金额。

甲公司确定该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225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175万元。则A、B、C和D分别承担的损失额为()万元。

A.20;17.5;12.5;25

B.9;21;15;30

C.18;16;25;16

D.10;22;14;29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①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225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175万元,所以该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为225万元,对比其账面价值300万元,此资产组期末应提减值准备75万元;

②第一次分配如下:

A设备承担的损失=75×(80/300)=20(万元);

B设备承担的损失=75×(70/300)=17.5(万元);

C设备承担的损失=75×(50/300)=12.5(万元);

D设备承担的损失=75×(100/300)=25(万元);

在此次分配中,B设备承担损失后的账面价值为52.5万元(=70-17.5),高于其可收回金额40万元,但A设备承担损失后的账面价值为60万元(=80-20),低于其可收回金额71万元,不符合资产组损失的分配原则,所以此次分配无效。

③第二次分配如下:

A设备承担的损失=80-71=9(万元);

B设备承担的损失=(75-9)×[70/(70+50+100)]=21(万元);

C设备承担的损失=(75-9)×[50/(70+50+100)]=15(万元);

D设备承担的损失=(75-9)×[100/(70+50+100)]=30(万元)。

在此次分配中,A设备承担损失后的账面价值为71万元(=80-9),等于其可收回金额71万元,B设备承担损失后的账面价值为49万元(=70-21),高于其可收回金额40万元,所以此次分配是符合资产组分配原则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75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设备A 9

——设备B 21

——设备C 15

——设备D 30

【2012年计算题】甲公司拥有A、B、C三家工厂,分别位于国内、美国和英国,假定各工厂除生产设备外无其他固定资产,2011年受国内外经济发展趋缓的影响,甲公司产品销量下降30%,各工厂的

生产设备可能发生减值,该公司2011年12月31日对其进行减值测试,有关资料如下:(1)A工厂负责加工半成品,年生产能力为100万件,完工后按照内部转移价格全部发往B、C工厂进行组装,但B、C工厂每年各自最多只能将其中的60万件半成品组装成最终产品,并各自负责其组装完工的产品于当地销售。甲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的地区分布和B、C工厂的装配能力,将A工厂的半成品在B、C工厂之间进行分配。

(2)12月31日,A、B、C工厂生产设备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均为8年,账面价值分别为人民币6 000万元、4 800万元和5 200万元,以前年度均未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由于半成品不存在活跃市场,A工厂的生产设备无法产生独立的现金流量。12月31日,估计该工厂生产设备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人民币5 000万元。

(4)12月31日,甲公司无法估计B、C工厂生产设备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也无法合理估计A、B、C三家工厂生产设备在总体上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但根据未来8年最终产品的销量及恰当的折现率得到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人民币13 000万元。

要求:

(1)为减值测试目的,甲公司应当如何确认资产组?请说明理由。

(2)分析计算甲公司2011年12月31日对A、B、C三家工厂生产设备各应计提的减值准备以及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请将相关计算过程的结果填列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表格中(不需列出计算过程)。

(3)编制甲公司2011年12月31日对A、B、C三家工厂生产设备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1)甲公司应将工厂ABC认定为一个资产组。因为工厂ABC组成一个独立的产销单元,能够产生独立的现金流量,工厂A生产的半成品全部发往BC工厂组装,并不直接对外出售,且需在BC 工厂之间根据市场需求的地区分布和B、C工厂的装配能力进行分配。

(2)单位:万元

工厂A 工厂B 工厂C 甲公司账面价值 6 000 4 800 5 200 16 000

可收回金额 5 000 13 000

(3)借:资产减值损失 3 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A 1 000

——B 960

——C 1 040

【2019年判断题】包含商誉的资产组发生的减值损失,应按商誉的账面价值和资产组内其他资产账面价值的比例进行分摊。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包含商誉的资产组发生的减值损失,应先抵减分摊到资产组中商誉的账面价值;然后再根据资产组内其他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例,抵减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

三、涉及总部资产的减值损失的处理

【案例引入】甲公司拥有企业总部和三条独立生产线(第一、第二和第三生产线),被认定为三个资产组。2×18年末总部资产额和三个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分别为2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和500万元。其中第一生产线由A、B、C三台设备组成,当年末的账面价值分别为100万元、50万元和150万元,其中B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45万元,A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80万元。三个资产组的剩余使用寿命分别为5年、10年和20年。

由于三条生产线所生产的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同类产品价优物美,而导致产品滞销,开工严重不足,产能大大过剩,使生产线出现减值的迹象,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在测试过程中,一栋办公楼的账面价值可以在合理和一致的基础上分摊至各资产组,其分摊标准是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剩余使用寿命加权平均计算的账面价值作为分摊的依据。

经调查研究得到的三个资产组(第一、第二和第三生产线)的可收回金额分别为280万元、500万元和550万元。

【答案解析】

1.涉及总部资产减值损失的处理如下:

首先要将总部资产采用合理的方法分配至各资产组,然后比较各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最后将各资产组的资产减值额在总部资产和各资产组之间分配。

(1)将总部资产分配至各资产组

将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应当首先根据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剩余使用寿命加权平均计算的账面价值分摊比例进行分摊,具体如下:

(2)将分摊总部资产后的资产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确定计提减值金额

减值准备计算表单位:万元

(3)将各资产组的减值额在总部资产和各资产组之间分配

第一生产线减值额分配给总部资产的数额=39.36×(19.36/319.36)=2.39(万元),分配给第一生产线本身的数额=39.36×(300/319.36)=36.97(万元)

第三生产线减值额分配给总部资产的数额=79.02×(129.02/629.02)=16.21(万元),分配给第三生产线本身的数额=79.02×(500/629.02)=62.81(万元)

2.将第一生产线的损失分配至每个具体设备

【案例引入】丁公司属于高科技企业,拥有A、B和C三条生产线,分别认定为三个资产组。在20×9年末,A、B、C三个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分别为400万元、600万元和800万元;预计剩余使用寿命分别为10年、20年和20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不存在商誉。由于丁公司的竞争对手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了技术含量更高的新产品,且广受市场欢迎,从而对丁公司生产的产品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用于生产该产品的A、B、C生产线可能发生减值,为此,丁公司于20×9年末对A、B、C生产线进行减值测试。

【解析一】丁公司在对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时,应当认定与其相关的总部资产,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由公司总部负责,总部资产包括一栋办公大楼和一个研发中心,研发中心的账面价值为600

万元,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研发中心的账面价值可在合理和一致的基础上分摊至各资产组,但是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难以在合理和一致的基础上分摊至各相关资产组。

【解析二】丁公司根据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剩余使用寿命加权平均计算的账面价值分摊比例,分摊研发中心的账面价值,具体见下表:

单位:万元

【解析三】假定各资产组和资产组组合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难以确定,丁公司根据它们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算其可收回金额,折现率为15%,计算过程见下表:

单位:元

【解析四】

经过上述减值测试后,资产组A、B、C和研发中心的账面价值分别为4 000 000元、4 697 460元、7 964 486元和5 498 230元,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仍为2 000 000元,由此包括办公大楼在内的最小资产组组合(即丁公司)的账面价值总额为24 160 176元(4 000 000元+4 697 460元+7 964 486元+5 498 230元+2 000 000元),但其可收回金额为28 832 000元,高于其账面价值,因此,丁公司不必再进一步确认减值损失(包括办公大楼的减值损失)。

【解析五】根据上述计算和分摊结果,丁公司的生产线B、生产线C、研发中心应当分别确认减值损失1 302 540元、35 514元和501 770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生产B 1 302 540

——生产C 35 514

——研发中心501 77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生产线B 1 302 540

——生产线C 35 514

——研发中心501 770

【理论总结】

企业对某一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应当先认定所有与该资产组相关的总部资产,再根据相关总部资产能否按照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分摊至该资产组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对于相关总部资产能够按照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分摊至该资产组的部分,应当将该部分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分摊至该资产组,再据以比较该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包括已分摊的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部分)和可收回金额,相关减值损失的处理顺序和方法与资产组减值损失的处理顺序相同。

2.对于相关总部资产中有部分资产难以按照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分摊至该资产组的,应当按照下列步骤处理:

首先,在不考虑相关总部资产的情况下,估计和比较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并按照前述有关资产组减值测试的顺序和方法处理。

其次,认定由若干个资产组组成的最小的资产组组合,该资产组组合应当包括所测试的资产组与可以按照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将该部分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分摊其上的部分。

最后,比较所认定的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包括已分摊的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部分)和可收回金额,相关减值损失的处理顺序和方法与资产组减值损失的处理顺序相同。

【关键考点】总部资产的减值分配是资产组减值分配的前一个环节,即减值损失先在总部资产和各个资产组之间分配,再将资产组的减值损失分配至各个具体资产。对减值损失的分配流程要熟悉,以理解并掌握减值损失自总部资产和各个资产组至各个具体资产的数据链。

关键考点小结

(一)资产减值的适用准则

(二)定期检测减值的三项资产认定

①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

②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三)可收回金额的认定

(四)减值的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工程物资减值准备

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商誉减值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五)资产组减值的认定

(六)总部资产减值损失的认定

中级会计实务固定资产归纳总结

第三章固定资产 考情分析 本章近两年主要以客观题形式出现,分值在2分左右;但有一道计算分析题。本章属于基础性章节。 内容介绍 本章讲三节内容: 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三节固定资产处置 内容讲解 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持有目的);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注意: (1)资产的持有目的不同,分类也可能不同,比如房屋,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大都用于生产经营,属于固定资产,而对于房地产企业持有的将用于出售的商品房,则属于存货; (2)“出租”仅限于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机器设备;如果是以融资租赁方式出租的资产,则其在租赁期内不属于出租方的资产;如果是出租房屋建筑物等,则一般应该做投资性房地产处理; (3)使用寿命也可以用该固定资产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来表示; (4)必须是有形的资产,以与无形资产相区分。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①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注意:“可靠地计量”在某些情况下也可基于合理的估计,比如,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未办理竣工手续的固定资产,应按暂估价入账,即其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且应计提折旧。 二、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具体应用 1.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企业购置的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等资产,它们的使用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是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中获得经济利益,或者将减少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因此,对于这些设备,企业应将其确认为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构成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如采用一揽子方式购入的生产线等),如果各自具有不同的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从而适用不同的折旧率或者折旧方法,此时,企业应将其各组成部分单独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3.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企业拥有的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通常确认为存货,但某些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需要与相关固定资产组合发挥效用,例如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的高价周转件,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例题1·判断题】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的,企业应当将其看作一个整体确认为一项固定资产。()

中级会计实务分录大全

v1.0 可编辑可修改第二章存货 一、存货成本的结转 (一)对外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二)对外销售材料的会计处理 借: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原材料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与转回 (一)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第三章固定资产 一、外购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一)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二)购入需要安装等的固定资产 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三)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具有融资性质 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借:在建工程(购买价款现值) 未确认融资费用(未付的利息)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借: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现值)贷:长期应付款(未付的本息和)未确认融资费用(未付的利息)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安装期间摊销: 贷:长期应付款(未付的本息和)借:在建工程 银行存款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摊销:安装完成后转入固定资产: 借:财务费用借:固定资产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贷:在建工程 每期末支付款项: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摊销: 借:长期应付款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每期末支付款项:

借:长期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 二、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情形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不动产: 动产: ①购入工程物资 借:工程物资借:工程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待抵扣进项税额 40% 贷:银行存款等贷:银行存款等 ②领用工程物资借:在建工程 贷:工程物资 ③领用材料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④领用产品借:在建工程 贷:库存商品 ⑤工程应负担的职工薪酬借:在建工程 贷:应付职工薪酬 ⑥辅助生产部门的劳务借:在建工程 贷:制造费用 ⑦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

中级会计实务 第二章作业1

第二章存货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计入外购存货成本的是()。 A.进口关税 B.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 C.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D.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损耗 2.某商品流通企业系小规模纳税人,采购甲商品50件,单价为1万元,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不含税价款5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8.5万元,另支付采购费用2.5万元。该批商品的总成本为()万元。 A.52.5 B.61 C.58.5 D.50 3.北方公司和南方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北方公司委托南方公司加工应征消费税的材料一批,北方公司发出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为600万元。完工收回时支付加工费120万元,另行支付增值税税额20.4万元,支付南方公司代收代缴的消费税税额45万元。北方公司收回材料后直接出售。则北方公司该批委托加工材料的入账价值是()万元。 A.645 B.720 C.765 D.740.4 4.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下列项目中,应计入存货成本的是()。 A.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 B.企业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费用 C.不是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 D.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5.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不应考虑的因素是()。 A.取得的确凿证据 B.持有存货的目的 C.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 D.存货账面价值 6.某企业共有两个存货项目:A产品和B材料,B材料专门用于生产A产品。该企业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则计算B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时,不影响其可变现净值的因素是()。 A.A产品的市场售价 B.B材料的市场售价 C.估计销售A产品发生的相关税费 D.估计将B材料加工成A产品尚需发生的加工成本 7.下列有关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2018中级会计实务分录大全,考试必备

《中级会计实务》分录及公式整理:存货(第二章) 1.购入物资 (1)购入物资在支付价款和运杂费时 借:材料采购(采用实际成本法,可使用“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 其他货币资金 (2)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的,购入物资在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时 借:材料采购(采用实际成本法,可使用“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票据 2.物资已经收到但尚未办理结算手续的,可暂不作会计分录;待办理结算手续后 借:材料采购(采用实际成本法使用“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应付内部单位款 3.(1)预付物资货款 借:预付账款 应收内部单位款 贷:银行存款 (2)收到已经预付货款的物资后 借:材料采购(采用实际成本法使用“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 应收内部单位款补付物资货款 借:预付账款 应收内部单位款 贷:银行存款 (3)退回多付的货款 借:银行存款 贷:预付账款 应收内部单位款 《中级会计实务》分录及公式整理:第三章固定资产 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买价、支付的包装费、运输费等)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1)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买价、支付的包装费、运输费等)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2)发生的安装等费用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预付账款 (3)安装完毕结转在建工程和油气开发支出,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和安装成本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3.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1)自营工程领用的工程物资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2)自营工程领用本单位的商品产品 借:在建工程 贷:产成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自营工程发生的其它费用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 辅助生产 (4)固定资产购建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按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中级会计实务》分录及公式整理:投资性房地产(第四章) 1.成本法模式计量的 (1)企业外购、自行建造等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应计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贷:银行存款 在建工程 (2)将自用的建筑物、土地使用权等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原价)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及摊销(转换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累计折旧或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减值准备) (3)按月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2020年【中级会计实务】必背会计分录

2020《中级会计实务》逆袭必背分录 一、资产处置相关分录 资产处置是资产业务核算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考试中,从考查角度看,可以直接考查处置业务,也可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以资产为对价取得股权投资等结合考查;从考查方式看,可以直接考查会计处理,也可以与差错更正结合,在错误处理基础上考查更正分录。 (一)资产直接出售业务 1.出售固定资产 (1)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2)结转处置损益 借:银行存款/原材料/其他应收款等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资产处置损益【或借记】 2.出售无形资产 借:银行存款【收到的出售价款】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累计摊销【累计计提的摊销】 贷:无形资产【原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资产处置损益【或借记】 3.出售投资性房地产 (1)确认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结转成本 ①成本模式下 借:其他业务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 ②公允价值模式下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或借记】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其他业务成本【或做相反分录】 借:其他综合收益【转换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贷:其他业务成本 (二)以资产抵偿债务

1.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清偿债务 借:应付账款【账面余额】 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已计提的累计摊销额】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资产处置损益【或借记】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差额】 固定资产清理结转的分录,同直接出售的处理。 2.以投资性房地产清偿债务 借:应付账款【账面余额】 贷: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差额】 投资性房地产结转成本分录,同直接出售的处理。(三)换出资产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 (1)换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的分录略。借:库存商品/在建工程等【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银行存款【涉及补价的,或贷记】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累计摊销

备考中级会计实务笔记总结

中级会计实务笔记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八部分: 1:总论 2:资产类: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 3:收入负债类:收入、负债及借款费用; 4:特殊业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或有事项、股份支付、政府补助、外币折算; 5:事业单位会计、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6:最重要税务类:所得税; 7:会计估计变更-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前期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8:财务报告; 第一章《总论》 1.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报告目标: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财务报告目标不再是满足国际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但是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只要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可以成为会计主体,比如一个经济上独立核算的车间、企业、企业集团、事业单位等)、持续经营(时间范围)、会计分期(时间范围)、货币计量(计量手段); ★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为了弥补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我们现代会计编制了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就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弥补了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实际发生)、相关性(经济决策相关)、可理解性、可比性(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法律形式)、重要性(金额、性质)、谨慎性(不得高估资产和收益,不得低估费用和负债)、及时性等; 3.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及计量原则: ★资产:(特征)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确认条件)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负债:(特征)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确认条件)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未来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所有者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溢价)、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收入:(特征)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确认条件)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该很可能流入企业、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费用:(特征)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确认条件)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日常活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损失(非日常活动); ★利得损失:分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损失(营业外收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利的损失可能影响所有者权益,也可能影响当期损益,但是最终都会影响所有者权益; 价值、重置成本(盘盈); ★计量属性都是按照购入以后的后续计量,购入的时候一般都是按照公平交易价购入的,后续如果每期期末体现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就是公允价值计量,期末账面价值会调整为期末公允价值,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等期末都是公允价值计量;其他资产期末不按照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价值的,就是按照购入成本持续核算是历史成本计量; 第二章《存货》 1.存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

中级会计实务模拟试题二(题目)

中级会计实务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企业2011年8月份购入一批原材料,因暂时不用,截至当年年底该企业会计人员尚未将其入账,这种做法违背了()要求。 A.重要性 B.客观性 C.及时性 D.实质重于形式 2.某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12年12月31日,该公司拥有甲、乙两种商品,成本分别为480万元、640万元。其中,甲商品全部签订了销售合同,合同价格为400万元,市场价格为380万元;乙商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市场价格为600万元;销售价格和市场价格均不含增值税。该公司预计销售甲商品、乙商品尚需分别发生销售费用24万元、30万元,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该公司此前未对该批甲商品、乙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12年12月31日,该公司甲商品和乙商品合计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为()万元。 A.120 B.154 C.174 D.194 3.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该公司于2012年6月10日购入一项需要安装的生产经营用设备。增值税专用发票列示该设备的价款为1000万元,增值税税额170万元,已用银行存款付讫。在设备的安装过程中领用生产用原材料成本40万元(该批材料购入时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6.8万元),发生人工费用22万元。该设备于2012年9月25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于2012年10月6日交付生产使用。该设备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12年度甲公司该设备计提折旧额()万元。 A.17.81 B.26.72 C.17.7 D.26.55 4.A公司和B公司是同为甲公司所控制的两个子公司。根据A公司和B公司达成的合并协议,A公司以增发的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取得B公司90%的股权。A公司增发的权益性证券为每股面值1元的普通股股票,每股公允价值为2元,共增发3000万股,股票发行过程中支付手续费及佣金等发行费用100万元。2012年7月1日,A公司实际取得对B公司的控制权,当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总额为5000万元。A公司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为( )万元。 A.4500 B.4600 C.5000 D.5100 5.2012年1月5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1200万元取得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10%,另支付相关税费10万元,甲公司将其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甲公司对乙公司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该长期股权投资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2012年3月10日,乙公司宣告发放2011年度现金股利共30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12年3月末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为()万元。 A.1000 B.1180 C.1200 D.1210 6.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自2011年年初开始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新专利技术,2012年7月专利技术获得成功,达到预定用途。2011年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材料费600

中级会计实务分录汇总

2020年《中级会计实务》逆袭必背分录 一、资产处置相关分录 资产处置是资产业务核算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考试中,从考查角度看,可以直接考查处置业务,也可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以资产为对价取得股权投资等结合考查;从考查方式看,可以直接考查会计处理,也可以与差错更正结合,在错误处理基础上考查更正分录。 (一)资产直接出售业务 1.出售固定资产 (1)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2)结转处置损益 借:银行存款/原材料/其他应收款等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资产处置损益【或借记】 2.出售无形资产 借:银行存款【收到的出售价款】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累计摊销【累计计提的摊销】 贷:无形资产【原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资产处置损益【或借记】 3.出售投资性房地产 (1)确认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结转成本 ①成本模式下 借:其他业务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 ②公允价值模式下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或借记】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其他业务成本【或做相反分录】 借:其他综合收益【转换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贷:其他业务成本 (二)以资产抵偿债务 1.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清偿债务 借:应付账款【账面余额】 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已计提的累计摊销额】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资产处置损益【或借记】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差额】 固定资产清理结转的分录,同直接出售的处理。 2.以投资性房地产清偿债务 借:应付账款【账面余额】 贷: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差额】 投资性房地产结转成本分录,同直接出售的处理。(三)换出资产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 (1)换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的分录略。借:库存商品/在建工程等【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银行存款【涉及补价的,或贷记】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累计摊销 贷:固定资产清理

2015年中级会计实务第二章习题与答案解析..

第二章存货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不应计入收回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是()。 A、随同加工费支付的增值税 B、支付的加工费 C、往返运杂费 D、支付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委托加工物资的消费税 2、甲公司委托乙公司加工材料一批(属于应税消费品),原材料成本为620万元,支付的加工费为100万元(不含增值税),消费税税率为10%(受托方没有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材料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加工费用等已经支付。双方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按照实际成本核算原材料,将加工后的材料直接用于销售(售价不高于受托方计税价格),则收回的委托加工物资的实际成本为()万元。 A、720 B、737 C、800 D、817 3、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该企业委托其他单位(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加工一批属于应税消费品的原材料(非金银首饰),该批委托加工原材料收回后用于继续生产应税消费品,两种商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均为10%。发出材料的成本为180万元,支付的不含增值税的加工费为90万元,支付的增值税为15.3万元。该批原材料已加工完成并验收入库,其实际成本为()万元。 A、270 B、280 C、300 D、315.3 4、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是()。 A、小规模纳税人购入存货时支付的增值税 B、进口商品应支付的关税 C、运输途中合理损耗 D、采购人员差旅费 5、甲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本期购入一批商品,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售价为400 000元,所购商品到达后验收发现短缺30%,其中合理损失5%,另25%的短缺尚待查明原因。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存货的实际成本为()元。 A、468 000 B、400 000 C、368 000 D、300 000

2019年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练习二

2019年中级会计师考试题库及答案、2019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题库、中级会计师考前冲刺试题尽在中华考试网——焚题库(中级会计师),考生可登录中华考试网-中级会计师焚题库页面在线体验。 第二章存货 一、单项选择题 1、A公司为制造企业,其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下列支出,不应计入存货成本的是()。 A、生产车间的水电费等 B、季节性停工损失 C、产成品入库后的保管费 D、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2、2014年12月31日,A公司库存原材料——B材料的账面价值(即成本)为120万元,市场价格总额为110万元,该材料用于生产K型机器。由于B材料市场价格下降,K型机器的销售价格由300万元下降为270万元,但生产成本仍为280万元,将B材料加工成K型机器尚需投入16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10万元,则2014年年底B材料计入当期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的金额为()万元。 A、110 ~ B、100 C、120 D、90 3、甲公司2015年12月31日库存配件100套,每套配件的账面成本为12万元,市场价格为10万元。该批配件可用于加工100件A产品,将每套配件加工成A产品尚需投入17万元。A产品2015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格为每件万元,估计销售过程中每件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万元。该配件此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甲公司2015年12月31日该配件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万元。 A、0 B、30 C、150

D、200 此试题来源于中华考试网——中级会计师焚题库4、2×12年12月31日,A公司库存钢板乙(均用于生产甲产品)的账面价值(即成本)为185万元,市价为180万元,假设不发生其他销售费用;钢板乙生产的甲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总额由380万元下降为310万元,但生产成本仍为305万元,将钢板乙加工成甲产品尚需投入其他材料12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7万元,则2×12年末钢板乙的可变现净值为()万元。 A、303 @ B、183 C、185 D、180 5、下列各项中,应计入存货实际成本中的是()。 A、入库后的挑选整理费 B、入库后的合理损耗 C、存货采购过程中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净损失 D、商品流通企业外购商品时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 6、某制造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外地购入一批原材料,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售价为400000元,增值税税款为64000元,材料运输途中取得的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运费为2000元,增值税额为200元,另发生装卸费1000元,途中保险费800元,均以银行存款支付。所购原材料到达后验收发现短缺20%,其中合理损耗5%,另15%的短缺尚待查明原因。该批材料的采购成本为()元。 A、401030 . B、323040 C、343417 D、343230 7、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自行生产存货的制造费用的是()。

2017中级会计实务分录汇总

一、流动资产 (一)货币资金 1、收到股东投入的股款 借:银行存款 贷: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2、收到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因支付内部职工出差等原因所需的现金,按支出凭证所记载的金额 借:其他应收款 贷:库存现金 差旅费剩余款并结算时 借:库存现金(按实际收回的现金) 管理费用(按应报销的金额) 贷:其他应收款(按实际借出的现金) 5、每日终了结算现金收支,财产清查等发现的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属于库存现金短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属于现金溢余: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待查明原因后作如下处理:如为现金短缺,属于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个人) 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属于应由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赔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 借:管理费用—现金短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如为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和单位的: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其他应付款—应付现金溢余(××个人或单位) 属于无法查明的现金溢余: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资产盘盈利得 6、收到银行存款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财务费用 7、收回备用金和其他应收暂付款项 借:银行存款等 贷:其他应收款 8、收到供应单位因不履行合同而赔偿损失赔款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9、将款项汇往采购地开立采购专户 借: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贷:银行存款 10、将款项存入银行以取得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和信用卡 借: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 —银行本票 —信用卡 贷:银行存款 11、向银行开立信用证、交纳保证金 借:其他货币资金—信用证保证金 贷:银行存款 12、向证券公司划出资金时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银行存款 购买股票、债券等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等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13、将外埠存款、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存款的未用余额转回结算户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银行汇票 —银行本票 14、交纳税费 借:应交税费 贷:银行存款 15、支付购入材料的价款和运杂费 A、采用计划价格核算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 B、采用实际成本核算 支付货款、运杂费、货物已经到达并已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库存商品 销售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 支付货款、运杂费时,货物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 借:在途物资 销售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 16、支付供应单位各种款项 借:应付账款 应付票据 应付内部单位款

中级会计实务(2016) 第2章 存货 课后作业

中级会计实务(2016) 第二章存货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5年1月1日收购农产品一批,适用的增值税扣除率为13%,实际支付的款项为300万元,收购的农产品已经入库,发生装卸费2万元,入库前挑选整理0.8万元。则该企业收购这批农产品的采购成本是()万元。 A.263.8 B.302.8 C.302 D.300 2. 乙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商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本月购进原材料200公斤,货款为6000元,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1020元;发生的保险费为350元,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为130元。验收入库时发现数量短缺10%,经核查属于运输途中合理损耗。乙工业企业该批原材料实际单位成本每公斤是()元。 A.32.4 B.33.33 C.35.28 D.36 3.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商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15年1月1日,甲公司发出一批实际成本为120万元的原材料,委托乙公司加工应税消费品,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非应税消费品。2015年5月30日,甲公司收回乙公司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并验收入库。甲公司根据乙公司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向乙公司支付加工费6万元、增值税1.02万元,另支付消费税14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收回该批应税消费品的入账价值是()万元。 A.126 B.127.02 C.140 D.141.02 4. 下列各项与存货相关的支出中,不应计入存货成本的是()。 A.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B.材料入库前发生的挑选整理费 C.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生产阶段所必要的仓储费 D.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 5. 下列关于资产期末计量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存货期末按照账面价值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B.持有至到期投资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2017中级会计师考试 中级会计实务 个人学习笔记【呕心沥血整理】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财务报告目标 一、财务报告的目标: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1、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2、有助于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二、会计基本假设:1、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立场和空间范围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持续经营:持续经营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会计分期:界定了会计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时间范围。 注意两个时间范围的区分 货币计量:货币计量应以币值稳定为假设 三、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记账基础为权责发生制,即应依据权责关系,而不是现金的收付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归属的期间。注意:预算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的记账基础仍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如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 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具体要求: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 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平衡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3.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尤其是投资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模糊不清、不能晦涩难懂,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核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具体要求:1.纵向比较: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 2.横向比较: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会计政策) 五、实质重于形式(售后回租、融资租赁、企业集团) ●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 ●大多数的业务交易,其法律形式反映了经济实质;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法律形式没有反映经济实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作出职业判断,按照业务的经济实质进行账务处理。 六、重要性(性质和金额(净利润为1))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完整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和事项,要求将所有重要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完整、全面的计量、报告。 重要性的判断取决于性质和金额两个方面,相同的金额对于规模不同的企业,可能存在不同的重要性理解。 七、谨慎性(加速折旧和计提减值、存货采用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应低估负债、费用和损失。

《中级会计实务》课程经典例题解析

《中级会计实务》课程经典例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 共20分) 1. 商业承兑汇票到期,如果债务人无力支付票款,债权人应将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转入()。 A. 应收账款 B. 其他应收款 C. 预收账款 D. 预付账款 解析:本题考点是应收票据的收回。请参见教材P36。 商业汇票到期时,如果票据持有人如数收回票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贷记“应收票据”科目;如果因债务人无力支付票款而发生退票,应将应收票据转为对债务人的应收账款,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应收票据”科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3. 企业存放在银行的下列款项中,不属于“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内容的是()。 A. 银行本票存款 B. 信用卡存款 C. 外埠存款 D. 外币存款 解析:本题考点是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请参见教材P30。 其他货币资金是指存放地点或用途不同于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各种货币资金,包括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6. 企业购入股票支付的价款中如果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应当()。 A. 计入投资成本 B. 作为其他应收款 C. 作为应收股利 D. 计入投资收益 解析:本题考点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请参见教材P110。 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的交易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投资收益。如果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不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这个应收项目就是应收股利。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7. 企业购入工程物资所支付的增值税额,应当()。 A. 作为进项税额入账 B. 计入管理费用 C. 计入工程物资成本 D. 计入营业外支出 解析:本题考点是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请参见教材P166-167。 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而购买的各种材料物资,应先通过“工程物资”科目核算,待工程领用时,再按实际领用金额转为工程成本。购入工程物资所支付的增势税额,应包括在工程物资成本中,不能作为进项税额入账。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9. 短期借款所发生的利息应当计入()。 A. 管理费用 B. 销售费用 C. 财务费用 D. 制造费用 解析:本题考点是短期借款。请参见教材P215-216。 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借款,其用途一般是弥补日常经营资金不足或为抵偿其他流动负债。短期借款所发生的利息应计入财务费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11. 股份有限公司溢价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本”科目登记的金额为()。 A. 股票发行总价 B. 股票发行总价扣除发行费用 C. 股票面值总额 D. 股票面值总额扣除发行费用 解析:本题考点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请参见教材P286。 股份有限公司应设置“股本”科目,核算实际发行股票的面值。如果股票按溢价发行,则其发行价格超过股票面值的部分,扣除发行费用后的余额,作为股本溢价,计入资本公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中级会计师辅导《中级会计实务》第二章讲义2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中华会计网校 会计人的网上家园 https://www.360docs.net/doc/361520479.html, 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会计实务》第二章讲义2 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 考点二: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 资产负债表日,当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按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思考问题】关于存货期末计量的表述正确吗? “存货期末按照账面价值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一)不同情况下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例题·多选题】(2012年)下列各项中,企业在判断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时,可作为存货成本确凿证据的有( )。 A.外来原始凭证 B.生产成本资料 C.生产预算资料 D.生产成本账簿记录 [答疑编号5718020201]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存货成本应当以取得外来原始凭证、生产成本资料、生产成本账簿记录等作为确凿证据。 1.产成品、商品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为: 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2.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需要判断: (1)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该材料仍然应当按照成本(材料的成本)计量; (2)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该材料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材料的成本与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其可变现净值为: 可变现净值=该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例题·多选题】(2011年考题)对于需要加工才能对外销售的在产品,下列各项中,属于在确定其可变现净值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 A.在产品已经发生的生产成本 B.在产品加工成产成品后对外销售的预计销售价格 C.在产品未来加工成产成品估计将要发生的加工成本 D.在产品加工成产成品后对外销售预计发生的销售费用 [答疑编号5718020202]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需要进一步加工才能对外销售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该存货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所以答案是BCD 。 (二)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方法 1.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 2. 企业持有的同一项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订购数量的,超出合同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总结-所得税

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总结——所得税(通俗易懂版) 关于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大家总分不清楚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的关系。其实也比较简单,所得税是什么?是你应该交给税务局的税款,就相当于是你孝敬给婆家的见面礼一样,见面礼是谁说了算呢?是税务局说了算,因为规矩肯定是婆家定的,或者说婆家这个行业里面的规矩啊。交多少税是税务局说了算了,因此你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所得税费用相当于是娘家,就是当期认可的费用,首先所得税是企业的一项费用,影响的是净利润。也相当于是娘家给你的钱,然后你拿着这钱去给婆家见面礼。婆家和娘家毕竟还是两家,所以两家的规矩肯定不一样,娘家给的钱不是多了肯定就是少了,一般情况正好的情况少,这也就是税法和会计经常有差异,然后需要纳税调整的原因。 所以从上面就可以看出来,所得时其实是税务局方面要求当期缴纳的税款,所得税费用是当期会计上应该确认的费用,也就是说税务局让你交多少钱,不一定都是你当期的费用,原因就在于税务局和会计处理有的是不一样的,那么一般情况都是需要纳税调整的。这就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所谓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说资产和负债的余额概念问题,既然会计和税务上处理有差异,那么确认的资产和负载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也会有差异,属于暂时性差异范畴一般会通过递延所得税的形式来体现。为什么有个递延所得税科目呢?就是因为会计上不一定全部认可当期应交所得税。 所以有了下面的公式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其实这个公式是可以简化一下的。 应交所得税=(企业会计利润-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 所以当期所得税费用=企业会计利润*所得税率(会计利润为调整完永久性差异之后的会计利润) 关于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顾名思义就是暂时是存在差异的,言外之意就是最终会殊途同归,“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因此判断一个差异是不是暂时性差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最后会计和税法的处理是不是一样了,是不是最终原则是一致的。比如一项收入确认,是不是最终都要确认收入,仅仅是暂时会计和税法有争议呢。那怎么进一步去理解暂时性差异的含义呢?那应该从科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两方面去理解。 什么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什么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举个例子,会计上当期计提了折旧100万,风风火火到税务局报税了,税务局一看觉得100万太多,想让税务局今年喝西北风去吗?不行,少计提一点,直线法50万吧会计一听就急了,怎么不让我扣除呢?讲出个道理来!税务局就说了:别急,这是可以抵扣的,现在不可以,以后会让你扣除地。所以科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本质就是说当期税法上不允许会计扣除,允许以后在税前扣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包含的范围,会计上多计提了费用或者少确认了收入。比较经典的一些案例:会计多计提折旧;售后回购(会计当期不确认收入,但税法确认)、资产减值(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都是当期不允许税前扣除的)。对于资产减值来说,税法上不认为资产减值了,因为会计上都是自己估计的,没有什么依据,估计这个东西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么为了防止扯皮,税法就一概不予以承认,

2018年中级会计师考试会计实务易错题2:第二章-存货

2018年中级会计师考试会计实务易错题:第二章存货 1 [单选题]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8年12月1日库存商品的余额为3000万元,对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60万元。12月5日销售库存商品一批,其成本为1000万元。12月21日购入库存商品一批,取得增值税普通发票注明的价款为3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51万元。12月31日经检查发现,全部库存商品未签订有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其市场估计售价为2411万元,估计销售税费为150万元,则12月31日甲公司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万元。 A.50 B.90 C.30 D.-10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库存商品期末成本=3000-1000 351=2351(万元),其可变现 净值=2411-150=2261(万元),存货跌价准备期末应有余额 =2351-2261=90(万元),本期末计提减值前存货跌价准备余额 =60-60×1000/3000=40(万元),当期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90-40=50(万元)。 2 [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应计入存货入账成本的有(??)。 A.非正常消耗的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B.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季节性停工损失 C.原材料在投入使用前发生的一般仓储费用 D.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而支付的设计费 参考答案:B,D 参考解析:选项A,非正常消耗的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计入当期损益;选项C,原材料在投入使用前发生的一般仓储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3 [多选题] 下列项目中,会引起存货账面价值发生增减变动的有(??)。 A.结转存货跌价准备 B.发生的存货盘盈 C.委托外单位加工发出的材料 D.冲回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参考答案:A,B,D 参考解析:选项A,结转存货跌价准备会增加存货账面价值;选项B,发生的存货盘盈会增加存货的账面价值;选项C,委托外单位加工发出的材料不影响存货账面价值总额;选项D,冲回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会导致存货账面价值增加。 4 [多选题] 下列有关存货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