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基础知识

成本会计基础知识
成本会计基础知识

成本会计学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成本会计的经济实质、对象、职能和形成发展

重点与难点:成本会计的经济实质和对象

第一节成本的经济实质和作用

一、理论成本:

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生产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的表现。

二、现实成本:

在实际工作中,成本的开支范围是由国家通过有关法规制度来加以界定的。

1.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2.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3.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4.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二节

一、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对象包括:生产成本、期间费用

二、各行各业的成本会计对象包括:各行各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期间费用

第三节

一、早期成本会计(核算型成本会计)——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

二、近代成本会计(管理型成本会计)——20世纪初至二战

三、现代成本会计(预测决策型成本会计)——二战以后至现在

四、成本会计发展的历史规律

1.混合成本核算到专业成本核算的转变

2.对成本范围的确定,经历了一个由片面到全面发展过程

3.以成本核算为中心上升到以成本控制为中心

4.由单纯的微观成本核算过渡到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成本控制阶段

第四节

一、基本职能:反映(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费用的支出)和监督(监督各项生产耗费的合理性、合规性)

二、成本会计的工作环节(成本会计职能的拓展)

事前(预测、决策、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核算、分析、考核)

第五节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一、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原则

1.成本会计与技术相结合

2.成本会计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

3.成本会计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

二、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集中式与非集中式

三、我国成本管理的现状

成本管理意识淡化、成本管理理论僵化、成本管理方法老化、成本管理作用弱化、成本管理组织软化等

讨论题:

1、你认为成本会计与你以前学的财务会计有哪些联系?

2、请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你对成本的认识。

第二章成本核算的要求与一般程序

主要内容:成本核算的要求、支出的分类、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重点与难点:如何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以及收益性支出的分类等

第一节

一、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

二、明确区分应计入产品制造成本的支出和不应计入产品制造成本的支出

1.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2.正确划分产品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

四、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

1.建立健全的原始记录制度

2.建立健全定员定额管理制度

3.建立健全材料物资验收、领发、计量、盘存制度

4.建立健全内部结算制度

5.建立健全责任考核制度

五、适应生产的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第二节

一、支出,费用与成本的概念

1.支出,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由经济主体的支付行为而导致的资源减少;

它分为偿债性支出、经营性支出和权益性支出。

2.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

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中为了获得一项资产或某种服务而付出的代价

3.经营支出与费用的关系:收益性支出当期转作费用;资本性支出分期转作费用

4.成本与费用的关系:成本与企业特定资产相关,而费用则与特定期间相关;成本,

是企业为取得某种资产或劳务所付出的代价的量度,而费用则是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资源耗费金额。

劳动对象耗费——外购材料燃料、外购动力

活劳动耗费——工资、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劳动资料耗费——折旧费与摊销费

其他——利息支出、税金、其他支出

第三节

一、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2.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3.确定成本项目

4.确定成本计算期

5.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6.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

二、成本核算的主要会计科目

设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

基本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讨论题:

1、按要素费用提供的成本信息与按经济用途反映的成本信息作用有何不同?

2、成本核算与复式记账的联系

第三章生产费用在各对象之间的分配与归集

主要内容: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和制造费用等

重点:原材料、工资和制造费用在各成本对象之间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各种分配方法的运用

第一节要素费用核算的一般程序

一、要素费用分配的基本规则:

1.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专门设有成本项目的费用,应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直接或

分配计入相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

2.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费用,应该分别计入“制造费用”总账科目

和所属明细账进行归集

3.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通过“辅助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进行归集

二、间接计入费用的分配程序

1.确定分配标准

2.

3.计算各对象应该负担的费用

第二节材料成本的核算

一、材料发出的核算

1、按实际成本计价发出的核算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计算: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

2、按计划成本计价发出的核算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二、原材料费用分配的核算

1.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通常由各生产单位按产品领用,这些费用属于直接计入

费用,应直接汇总计入基本生产成本账户

2.对于数种产品共同领用、耗用的原材料,不能直接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归属的,属间接计入

费用,需要采用合适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

(1)按定额消耗量的比例分配

例1:某企业生产甲、乙二种产品,共同耗用A原料12000公斤,A材料的单价是每公斤10元。甲产品的产量为2000件,单件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为3公斤,甲产品的总重量为6000公斤。乙产品的产量为1000件,单件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为5公斤,乙产品的总重量为4000公斤。

要求:分别用定额消耗量、产品重量二个分配标准来分配材料费用

原材料费用分配表(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

原材料费用分配表(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

原材料费用分配表(按产品重量分配)

例2: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共同耗用A材料7905公斤,A材料计划单价7元,材料成本差异率-3%.甲产品耗用的A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丙产品耗用的A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分批投入,月末对丙在产品进行盘点,统计出尚有3400元A材料(定额费用)未投入生产。甲、乙、丙产品耗用A材料的定额和产量资料见下表:

要求:采用定额费用比例法分配A材料费用

原材料费用分配表

或根据定额费用分配A材料计划成本,然后核算差异

三、原材料费用分配的的账务处理

1.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料及辅助材料,应计入基本生产成本的有关成本项目

2.辅助生产领用的原材料,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领用一般消耗材料,以及修复废品发生的材

料费用,应按用途和单位分别计入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废品损失及有关的明细项目

3.非工业生产领用的原材料,如专项工程领用材料,福利部门领用的材料,应计入相对应的

账户,不得计入生产账户。

例3:某工厂有关材料耗用如表所示,甲乙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按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甲产品投产100件,消耗定额4公斤,乙产品投产50件,消耗定额2公斤,材料成本差异率+1%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5050/(100*4+50*2)=10.1

甲产品=100*4*10.1=4040元

乙产品=50*2*10.1=1010元

原材料费用分配表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2120

-乙产品7070 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3030 制造费用1515

管理费用2020

贷:原材料25500

材料成本差异255

三、燃料费用的分配

1.产品成本中如果燃料费用比重较大,燃料的分配程序和方法可以比照原材料进行即增设“燃

料”科目,与动力费用一起专门设立“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时。

2.如果产品成本中燃料费用比重较小,可并入原材料一起核算。

例4:工厂所耗燃料和动力较多,为了加强对能源消耗的核算和控制,在材料核算的会计科目中增设“燃料”科目,在成本项目中增设“燃料及动力”项目。本月直接用于甲、乙两种产品生产的燃料费用共为62590元,运输车间耗用燃料38500元。

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按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根据耗用燃料的产品数量和单位产品的燃料费用算出的燃料定额费用为:甲产品32100元,乙产品24800元。

燃料费用分配率=62590/(32100+24800)=1.1

甲产品燃料费用=32100*1.1=35310

乙产品燃料费用=24800*1.1=27280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35310

-乙产品27280

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38500

贷:燃料101090

第三节外购动力费用的核算

一、外购动力的核算包括支出和分配两部分

1.在支出外购动力费用时,由于付款日与成本费用核算日不同,一般作暂付款处理,通过“应

付账款”科目核算。

应付账款

2.在分配外购动力费时,对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应注意:

(1)单独计入该产品的“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

(2)为多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动力费用采用机器工时等标准分配计入各产品的该成本项目

例5:某企业20日通过银行支付外购动力(电力)费用5100元。该月末查明各车间、部门耗电度数为:基本生产车间动力用电12500度,辅助生产车间动力用电4000度,基本生产车间照明用电2000度,辅助生产车间照明用电1000度,行政管理部门照明用电1950度。该月应付外购电力费合计5148元

要求:按照用电度数分配核算各车间、部门电费;按照机器工时分配核算基本车间甲、乙两种产品的动力费用(甲产品的机器工时为1150小时,乙产品的机器工时为850小时);编制支付费用和分配外购动力费用的分录。

计算各部门应负担的动力费用:

电费分配率=5148/(12500+4000+2000+1000+1950)=0.24元/度

基本生产车间动力费=12500*0.24=3000

辅助生产车间动力费=4000*0.24=960

基本生产车间照明费=2000*0.24=480

辅助生产车间照明费=1000*0.24=240

行政管理部门照明费=1950*0.24=468

合计:5148元

计算甲、乙产品应负担的电费:

动力费用分配率=3000/(1150+850)=1.5元/机器小时

甲产品动力费用=1150*1.5=1725元

乙产品动力费用=850*1.5=1275元

分录:

借:应付账款5100

贷:银行存款5100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725

-乙产品1275

辅助生产成本960+240

制造费用480

管理费用468

贷:应付账款5148

第四节人工成本的核算

一、职工薪酬应该包括的内容: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职工福利费

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

4.住房公积金

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二、不同企业的工资计算方式存在差异,决定了工资分配的数额

进行工资分配时,应按部门用途进行

生产产品发生的工资费用,应由各产品按受益原则分配

例6:某企业10月份支付的工资总额为950000元,其中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的工人工资500000元。甲产品的实际产量为10000件,单件产品的实际工时为6.5小时。乙产品的实际产量为20000件,单件产品的实际工时为3小时。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为150000元。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工资为250000元,专设销售机构人员工资为50000元。

根据规定,企业分别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0%、12%、2%、10.5%计提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缴纳给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根据2007年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情况,企业预计2008年应承担的职工福利费义务金额为职工工资总额的2%.公司分别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和1.5%计提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应计入生产成本的职工薪酬金额=500000(1+10%+12%+2%+10.5%+2%+2%+1.5%)=700000元;应计入制造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150000(1+10%+12%+2%+10.5%+2%+2%+1.5%)=210000元

应计入管理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250000(1+10%+12%+2%+10.5%+2%+2%+1.5%)=350000元;应计入销售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50000(1+10%+12%+2%+10.5%+2%+2%+1.5%)=70000元

借:基本生产成本700000

制造费用210000

管理费用350000

销售费用7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950000

-职工福利19000

228000

-住房公积金99750

-职工教育经费14250

-工会经费19000

生产工人工资分配率=700000/(10000*6.5+20000*3)=5.6元/小时

甲产品生产工人工资=10000*6.5*5.6=364000元

乙产品生产工人工资=20000*3*5.6=336000元

第五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核算

辅助生产归集的程序有两种:

1、在一般情况下,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的程序与基本生产费用归集的程序相类似

设置“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账户进行费用归集

例7:机修车间本月发生如下费用:

修理设备领用备品、备件68000元,车间一般消耗材料6000元

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68000

制造费用-机修车间6000

贷:原材料-备件68000

-辅助材料6000

生产工人工资64000元,其他管理人员工资10000元。并按工资总额的40%提取社会保险费、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等

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89600

制造费用-机修车间14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74000

-福利费等29600

用银行存款支付燃料和动力费28000元

借:制造费用-机修车间28000

贷:银行存款28000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5000元

借:制造费用5000

贷:累计折旧5000

以银行存款支付修理费、办公费7000元

借:制造费用7000

贷:银行存款7000

根据以上业务对制造费用进行汇总结转

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60000

贷:制造费用60000

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

2、在辅助生产车间规模很小,制造费用很少,而且辅助生产不对外提供商品产品,为了简化核算工作,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也可以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归集。

承上例:

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74000

贷:原材料74000

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1036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74000

-福利费等29600

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28000

贷:银行存款28000

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5000

贷:累计折旧5000

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7000

贷:银行存款7000

辅助生产成本

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核算

辅助生产分配因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形不同而不同

1、辅助生产车间是从事工具、夹具、模具等产品的制造,应于产品完工入库时,计算出实际成本。

借:低值易耗品(工、夹、模)

原材料(修理用备件)

贷:辅助生产成本

或材料成本差异

2、提供水、电、汽、机修等劳务,虽然辅助生产车间是为基本生产和经营管理部门服务的,但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也存在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情形,因此,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一般还应在辅助车间之间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

(1)直接分配法

是指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不相互分配费用的一种方法。

例8:宏光工厂设有修理、运输两厂辅助生产车间、部门。本月发生辅助生产费用,提供劳务量如下:

修理单位成本=5040/(2100-100)=2.52元/小时

修理车间分配:

基本生产车间负担修理费=1800*2.52=4536元

管理部门负担修理费=200*2.52=504元

运输车间分配:

基本生产车间负担修理费=6600*1.25=8250元

管理部门负担修理费=600*1.25=750元

(2)顺序分配法

采用这一分配方法,各种辅助生产之间的费用分配应按照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少的顺序排列。受益少的排列在前,先将费用分配出去,受益多的排列在后,后将费用分配出去。

本例中,由于修理车间耗用运输车间劳务多,考虑到单位成本的影响,修理车间耗用运输车间劳务的金额较大,所以排列在运输车间之后。

运输车间:

分配率=9000/7500=1.2

修理车间负担运输费=300*1.2=360

基本生产车间负担运输费=6600*1.2=7920

管理部门负担运输费=600*1.2=720

修理车间:

单位成本=(5040+360)/(2100-100)=2.7

基本生产车间负担修理费=1800*2.7=4860

管理部门负担修理费=200*2.7=540

(3)交互分配法

分配步骤:

第一步,在辅助车间内部进行分配即交互分配

第二步,在辅助车间以外的部门进行分配即对外分配

根据上例资料,采用交互分配法进行计算

交互分配:

修理单位成本=5040/2100=2.4元/小时

运输单位成本=9000/7500=1.2元/公里

修理车间负担运输费=300*1.2=360元

运输车间负担修理费=100*2.4=240元

对外分配:

修理的单位成本=(5040+360-240)/(2100-100)=2.58元/小时

运输的单位成本=(9000+240-360)/(7500-300)=1.23元/公里

修理车间对外分配:

基本生产车间负担修理费=1800*2.58=4644元

管理部门负担修理费=200*2.58=516元

运输部门对外分配:

基本生产车间负担运输费=6600*1.23=8118元

管理部门负担运输费=600*1.23=762元

(4)代数分配法

应用代数中多元一次方程式的原理进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一种方法。它通过设立未知数表示各辅助生产车间劳务单位成本,并根据辅助生产车间归集的费用,提供劳务总量以及相互服务的关系,建立方程组,以解出劳务单位成本并进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仍依据上例资料

设X为修理的单位成本,Y为运输的单位成本

根据各辅助车间发生的费用,提供的劳务以及相互使用的情况,建立方程组如下:

5040+300Y=2100X

9000+100X=7500Y

解出:X=2.58元/小时Y=1.2344元/公里

修理车间分配:

运输部门负担修理费=100*2.58=258元

基本生产车间负担修理费=1800*2.58=4644元

管理部门负担修理费=200*2.58=516元

会计入门基础知识会计基础知识讲解

什么是会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词典定义: 1、监督和管理的工作,主要内容有填制各种记账凭证,处理,编制各种有关报表等。 2、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员。 专业定义: 会计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全面、连续、系统、综合地反映和监督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并向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的会计信息的一项管理工作。 会计基本职能的是什么: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1、是指主要运用货币计量形式,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数量上连续、系统和完整的反映各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会计信息。 2、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会计的特点: 会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阶段,会计核算有如下三个基本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核算以货币量度为主、以实物量度及劳动量度为辅,从数量上综合核算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2.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 3.会计核算和监督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会计作用 从正面看主要有四点:一是为国家宏观调控、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信息;二是加强经济核算,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数据三是保证企业投入资产的安全和完善;四是为投资者提供财务报告,以便于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 会计分类 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可分财务会计(对外报告会计)和管理会计(对内报告会计)两部分。 财务会计:编制财务报表,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用户提供信息。财务会计的信息是提供广泛的用户。其重点在于报告财务状况和营运状况。 管理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的管理层提供信息,作为企业内部各部门进行决策的依据。没有标准的模式、不受会计准则的控制。 按行业分为:工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会计、金融证券会计、保险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房地产业会计、邮电通讯会计、农业企业会计、旅游餐饮会计、医疗卫生会计、交通运输会计、文化教育会计、物业管理会计、行政事业会计、上市公司会计、物流企业会计、连锁经营会计、出版印刷会计、私营企业会计、小企业会计(制造业) 会计、小企业会计(商业) 会计、电力企业会计、煤炭企业会计、钢铁企业会计、石油化工会计、汽车行业会计、烟草企业会计、酒类企业会计、食品企业会计、药品企业会计、加工制造会计、轻工纺织会计、外经外贸会计、信息咨询服务业会计、广告服务会计、房屋中介服务会计、市场(农贸、五金、批发、建材、服装等)会计、个人独资企业会计、高新技术企业会计、软件及集成电路会计。 按工作内容分为:总帐会计、往来会计、成本会计、材料会计等。 按工作范围分为:公共会计、私用会计、政府会计。

会计基础知识必备(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1、会计六大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2、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一定时日的财务状况,对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反映,是构造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也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是会计的基本等式也是恒等式。) 资产=权益(权益分为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收入—费用(反映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对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反映,是构造利润表的理论基础。) 3、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 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损益类: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所得税费用(期间费用:销售、管理、财务费用) 费用、成本类账户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结构类相同,即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余额一般为0,若有余额在借方。 收入类账户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相同,即贷方增加,借方减少,余额一般为0,若有余额在贷方。 应交税费属负债类且为流动负债(含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为损益类 4、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未达账项有四种情况: (1)企业已收银行未收;(2)企业已付银行未付; (3)银行已收企业未收;(4)银行已付企业未付。 企业和银行双方都在各自金额的基础上加(或减)对方已记账,自己尚未记账的未达账项(包括增加额和减少额)。

5、错账更正法 (1)划线更正法-账簿记错; (2)红字更正法-记账凭证(科目写错、金额写大) (3)补充登记法-记账凭证(金额写小)(蓝黑色笔)。 *登账后,记账凭证无误纯属登记时文字或数字上的错误可采用划线更正法更正。*登账后,发现记账凭证有误的(记账凭证上的会计科目、借贷方向、金额错误的)采用红字更正法。 *登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会计科目、借贷方向均未发生错误,但所记录金额大于应记金额,可将正确金额与错误金额之差填制一张红字凭证,将错误部分冲销。*登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会计科目、借贷方向均未发生错误,但所记录金额小于应记金额,可用补充登记法更正错误。 6、会计中只有以下几种情况才能使用红笔(红色墨水或碳素笔) (1)根据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 (2)在只设借方或贷方专栏的账页中登记减少数; (3)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4)结账划线; (5)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内容。 7、结账方法红色笔(月末下行划单红色线;年末下行划双红色线) (1)月度:在各账户的最后一笔数字下,结出本月借方、贷方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或“本月发生额及期末余额”字样,并在该行下划通栏单红线。对需要逐月结转累计发生额的账户,在计算本月发生额及期末余额后,还应在下一行增加“本年累计”或“本年累计发生额”,并在下面划通栏单红线。(2)季度:半年度结账方法下,结出本季度(本半年度)发生额合计数,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季累计”(本半年累计),并在该行下划通栏单红线。 (3)年度结账:应结出本年四个季度的发生额合计数,记入第四季结的下一行,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该行下划通栏双红线,表示年末封账。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汇总(2020年8月整理).pdf

2013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汇总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 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 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 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 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 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 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5、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6、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7、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 减金额、余额等。 8、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

会计基础知识点总结(全)

银行招聘会计基础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总论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 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 的。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重要)-会计基础知识必背重点

会计基础重点归纳 第一章总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本节主要内容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种计量单位 { 实物计量辅助的计量单位,计量结果通常无法 劳动计量直接进行汇总、比较。 货币计量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能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 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 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 查所使用的方法。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 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 2 ?资金的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运用。它又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 三个阶段。(1)供应过程。(2)生产过程。(3)销售过程。 3.资金的退出 资金退出过程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 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二)会计目标

会计基础重点知识讲解

2010年《会计基础》重点解析(7-10) 第七章账务处理程序 章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得分,注意掌握。 第一节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和种类 一、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 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或会计核算形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牢记)包括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种类、格式、会计凭证与账簿之间的联系方法,由原始凭证到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等。科学合理地选择适用于本单位的账务处理程序,对于有效地组织会计核算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会计工作程序的规化。确定合理的凭证、账簿及报表之间的联系方式,保证会计信息加工过程的严密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牢记) 2、有利于保证会计记录的完整性、正确性。通过凭证、账簿及报表之间的牵制作用,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牢记) 3、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会计核算环节。通过井然有序的账务处理程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牢记) 二、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 在我国,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其主要区别是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登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牢记) 第二节财务处理程序的基本容 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容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一种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其他各种账务处理程序是在这种账务处理程序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它的特点是直接根据各种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牢记) 在记账凭证财务处理程序下,记账凭证可以采用一种通用的格式,即通用记账凭证;也可采用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格式,即专用记账凭证,账簿组织一般应设置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 记账凭证财务处理程序的一般程序是: 2.根据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4.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6.月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资料编制会计报表。记账凭证财务处理程序如图7—1所示。

会计师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提供 第一章 总论 考情分析 本章是会计基础考试中比较重要的一章,也是考生入门会计关键的一章。本章的概念较多,也比较抽象,考生对本章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对后面章节的理解和把握。考试涉及各种题型,最近三年考试平均分为 7 分。本章的学习难度较大,要求考生牢记一些基本的知识点。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1. 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人们为了适应生产管理、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例题 · 判断题】( 2010 年)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 ) 『正确答案』√ 2. 会计信息系统论把会计的本质理解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背)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背)这些专门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这是会计管理活动区别于其他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背)会计的基本职能为核算与监督。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 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其他相关经济信息的目的。(背)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它反映的是资金运动情况。从内容上讲,它体现了(背)记账、算账、报账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实施的审查。 (背)会计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其中外部监督又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会计监督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例题 · 单选题】( 2010 年)会计监督分为( )。 A. 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B. 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C. 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 D. 国家监督和外部监督 『正确答案』 B

会计基础知识点汇总

会计基础 第一章 %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综合地核算与监督,并向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属于管理范畴。 %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会计的职能: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评价经营业绩,预测经济前景 %基本职能: 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或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并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反映职能) 5个环节: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 3项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7种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 除事后核算,还包括事前核算(经济预测,分析和参与经济决策)事中核算 会计监督: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及考评等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所实施的审查,促使经济活动按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控制职能)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没有严格的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工业企业为例: 资金的投入: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债权人投入的资金 资金的运用(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以生产过程为核心的供应,生产,销售的循环与周转资金形态一次转变: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品资金—结算资金—货币资金资金的循环:从货币资金形态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 资金的周转:资金周而复始地循环 资金的退出:偿还债务,上缴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经法定程序减少资本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是指应当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 %经济业务事项:各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的资金运动 经济业务:又叫经济交易,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利益的交换(购买固定资产) 经济事项:企业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项(无形资产摊销)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会计控制的重点)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5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5会计基础知识重点,会计基础知识归纳,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参考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来进行复习。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财务会计基础知识讲解

公司理财 第1讲财务管理基础知识(一) 【本讲重点】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会计的基础知识(一)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重点提示】 财务与会计的涵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评价现行财务制度 财务与会计的涵 1.会计 会计工作主要是解决三个环节的问题: 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 会计报表

2.财务 财务不是解决对外报告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企业部资金运作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涉及到预测、决策、控制和规划。 财务所要解决的是如何筹集资金,筹集资金以后如何进行投资,项目投资完成以后,在经营过程当中营运资本如何管理,以及最后盈利如何分配的问题,它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1.理论上财务和会计的关系 过去理论上对财务和会计的关系有三种看法: (1)大财务:财务决定会计; (2)大会计:会计决定财务; (3)平行观:财务和会计是一种平行的关系,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2.实务上财务和会计的关系 实务上这三种观点不可能同时存在。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只有一种观点,即:财务决定会计,财政决定会计,同时财政还决定财务。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和会计的关系就是一个大财务的思想。大财务的思想实际是计划经济的思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它有什么弊端? 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实际上遵循的是一个大财务的思想,甚至到目前为止,在我们国家的管理体制当中基本还是这样一个思想,如果把财政这个因素考虑进来,那么实际上是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也就是说我们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到现在为止都是由财政部门制订和颁布的,财政部门始终是从国家的利益、国家的立场上来制订各种财务制度,进而通过财务的各种标准来制约会计核算,所以财务决定会计它的根源实际上是一种大财政的思想。 还有税务的问题。财会工作经常打交道的一个部门就是税务部门,但是税务部门和财政部门也有关系,实际上在我们国家财政还决定税务,税务再影响会计。所以会计核算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到目前为止都是从国家的角度来对这

会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会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总论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 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2015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

【第一章】总论 1.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核算的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2.会计核算的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 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5.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 充的关系。具体地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6.会计要素共计有六项,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静止状态,反映企 业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第二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 7.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其中,前 两者是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例如溢价发行股票),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实现的利润留存企业所形成的部分,因此,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统称为留存收益。所以,也可以表述为: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等。 8.收入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收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 两者兼而有之(部分收入还债),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9.费用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 者两者兼而有之(广告费,部分欠款)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10.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或:资产=权益

入门会计基础知识

第2章会计基础知识 2.1会计结算种类: 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汇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支票、信用卡、汇兑、委托收款、托付承付、信用证 2.2会计的职能: 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2.3会计基本六要素: ①、资产: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 ②、负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 ③、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④、收入 ⑤、费用:制造费用、期间费用 ⑥、利润 2.4利润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2.5确认收入与费用的两种标准: 权责发生制(应计制)、收付实现制(现金制) 2.6会计恒等式: 资产=权益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7会计游戏规则: 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A、体现总体性要求的一般原则:客观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 则 B、体现会计质量要求的一般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 性原则 C、体现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要求的一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 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D、体现会计修订性惯例要求的一般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 2.8会计法规体系: 会计法→根本大法 会计准则→基本规范 会计制度→具体规范 第3章记帐是怎么回事 3.1借贷记帐法的原则: 借——资产的增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贷——资产的减少、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文件

2011年会计考试必考知识点 不管是实际工作依旧考试,都离不开会计最差不多的知识——会计要素、差不多等式、差不多报表。 七、会计; 6要素、2等式、2报表 1.形成,3要素: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债权人权益) 1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报表:资产负债表 2等式:收入-费用=利润 2报表:利润表 八、教材差不多框架 第一章总论,即会计的一些差不多知识 第二章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差不多是按照六要素的顺序来讲。 第三章会计科目和账户,属于专业术语。会计科目是为会计所核算的具体内容起的名字

第四章复式记账法,即会计记账的方法,如何记增加,如何记减少。 第五章要紧经济业务核算,以分录形式讲解了从资金筹集、供产销,一直到利润形成与分配的业务。即以工业企业为例讲了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 第六章会计凭证、第七章会计账簿,即会计信息的书面载体。 第八章账务处理程序,即如何从原始单据一直到报表的。 第九章财产清查,年底出报告之前要保证账簿记录与实物一致,必须对二者核对,即财产清查。 第十章财务会计报告,即最终如何提供信息。 第十一章会计档案,即各种会计资料如何保管、保管多青年等问题。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一)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要紧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治理工作。 理解:1.经济治理工作; 2.经济活动,体现了会计的对象——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3.一个单位,体现了会计主体,会计工作是针对某一特定单位做处理,也确实是站在谁的角 4.反映和监督,即会计的差不多职能。核算出来的结果确实是反映,二者一致;

5.以货币为要紧计量单位,即货币计量。会计以货币为要紧计量单位,货币不是惟一计量单位,而是要紧计量单位。 (二)分类 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治理会计。 财务会计:要紧侧重于向单位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量情况等有关信息,而且侧重于过去的信息; 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治理会计:要紧侧重于向企业内部治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治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的,而且侧重于以后的信息。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会计的差不多职能——核算和监督 (一)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差不多的职能。 会计核算指会计以货币为要紧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 注:大纲和核算定义都把四环节叙述成了确认、记录、计算和报告,但准则及教材后面的讲解中重视的依旧计量,而不是计算。比如经常提到确认、计量和报告,及会计要素的五种计量属性。 1.会计核算的四个环节(理解)

新手入门会计基础知识(1)

第2章会计基础知识 2.1会计结算种类: 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汇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支票、信用卡、汇兑、委托收款、托付承付、信用证 2.2会计的职能: 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2.3会计基本六要素: ①、资产: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 ②、负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 ③、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④、收入 ⑤、费用:制造费用、期间费用 ⑥、利润 2.4利润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2.5确认收入与费用的两种标准: 权责发生制(应计制)、收付实现制(现金制) 2.6会计恒等式: 资产=权益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7会计游戏规则: 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A、体现总体性要求的一般原则:客观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 B、体现会计质量要求的一般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 C、体现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要求的一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D、体现会计修订性惯例要求的一般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 2.8会计法规体系:

会计法→根本大法 会计准则→基本规范 会计制度→具体规范 第3章记帐是怎么回事 3.1借贷记帐法的原则: 借——资产的增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贷——资产的减少、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3.2帐本 3.3会计语言 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空间界限可分割性、时间界限可分割性、经济信息可靠性、未来经济利益的可能性、经济信息的相关性、会计确认的审谨性 ①、会计计量单位:货币、实物量、劳动量 ②、会计计量基础;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价值、现行市价、现值、公允价值 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原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会计的产生 含义: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条件:1 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由于管理的要求才产生了对会计的需要; 2 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处理、转换经济数据,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信息 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角度反映。 2、反映已经发生的事实。 3、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内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收发、增减和使用;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二)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特点: 1、伴随会计核算进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 2、利用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 3、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内容: 1、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2、经济业务合法性; 3、财产安全和完整; 4、财经法纪执行。 三会计的任务:反映财务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四会计的目标:为用户提供决策和有用的财务信息 五会计定义: 以为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为目标,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和各单位经济过程为内容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管理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六会计的特点 1 会计既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又是经济管理的工具 2 以企业、事业等单位为服务对象 3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七会计学学科分类 财务会计:(对外报送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送会计) 八会计方法-------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互相联系,形成了会计方法体系。 九会计核算方法 内容:

2015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

2015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

【第一章】总论 1.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核算的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2.会计核算的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 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5.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 充的关系。具体地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6.会计要素共计有六项,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静止状态,反映企 业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第二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 7.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其中,前 两者是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例如溢价发行股票),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实现的利润留存企业所形成的部分,因此,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统称为留存收益。所以,也可以表述为: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等。 8.收入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收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 两者兼而有之(部分收入还债),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9.费用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 者两者兼而有之(广告费,部分欠款)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10.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或:资产=权益

会计基础记忆口诀经典版

不少会计学员看来,会计课程的学习比较单调,整天都在和会计分录以及公式计算打交道,知识点非常琐碎,一般中有特殊,特殊中还有特殊,苦于没有好的方法去记忆和理解会计核算的规律。应该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会计学习必须依勤学苦练,没有什么“终南捷径”,但是会计学习自有其内在的规律,我们需要在学习中借助一些窍门,提高我们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里介绍的“口诀法”(你还可以称其为“打油诗”。)应该就属于这种窍门。 一、最基本的口诀——读书口诀 所有学科的考试学习,包括会计学习,都必须仔细阅读考试指定教材和考试大纲。如果你是参加社会助学的会计应考者,那么从你听辅导教师授课到最后准备考试,应该至少读五遍指定教材。我将其总结为“自考五读口诀”,具体内容如下: 一读课前预习先,从师二读课堂间。 温故知新读三遍,四读再把习题练。 五读复习迎考试,胜利通过笑开颜。 这主要强调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做题巩固以及总复习迎考都要把读书放在基础性地位。我每门课开课第一次,我都将这个口诀写在黑板上,要求同学作为参加会计考试的座右铭,这其实对所有科目的考试中都是有用的。如果你是纯粹的自学,那么读书的意义就更是不言自明了。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或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都是这个道理。 二、利用口诀理解记忆账户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规则是基础会计学习的入门规律,是需要同学们深刻记忆和理解的最基本知识点之一。我们一般把账户区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资产、成本类账户一般都是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二者合并称为权益)一般都是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损益类账户则需要区分是费用类还是收入类去分别登记,收入与费用之间的登记也是相反的。为便于初学者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我编写了以下口诀,并命名其为“记账规则之歌”。 借增贷减是资产,权益和它正相反。 成本资产总相同,细细记牢莫弄乱。 损益账户要分辨,费用收入不一般。 收入增加贷方看,减少借方来结转。 曾经有一个女学员用“四季歌”的曲调在课堂上演唱,大大加深了初学者的记忆痕迹。我们在基础会计考试中记账规则直接考查一般都采取简答题的形式,如果你能记住这首“打油诗”当有好处。 大家也许还记得,会计核算有七种基本核算方法,即: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我们也可以

财务会计基础知识讲解

公司理财 第1讲财务治理基础知识(一) 【本讲重点】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会计的基础知识(一)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重点提示】 财务与会计的内涵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评价现行财务制度 财务与会计的内涵

1.会计 会计工作要紧是解决三个环节的问题: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 会计报表

2.财务 财务不是解决对外报告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企业内部资金运作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涉及到预测、决策、操纵和规划。 财务所要解决的是如何筹集资金,筹集资金以后如何进行投资,项目投资完成以后,在经营过程当中营运资本如何治理,以及最后盈利如何分配的问题,它包括筹资治理、投资治理、经营活动的治理和分配活动的治理。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1.理论上财务和会计的关系 过去理论上对财务和会计的关系有三种看法: (1)大财务:财务决定会计;

(2)大会计:会计决定财务; (3)平行观:财务和会计是一种平行的关系,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2.实务上财务和会计的关系 实务上这三种观点不可能同时存在。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只有一种观点,即:财务决定会计,财政决定会计,同时财政还决定财务。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和会计的关系确实是一个大财务的思想。大财务的思想实际是打算经济的思想。 什么缘故会出现如此一种局面,它有什么弊端? 在打算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实际上遵循的是一个大财务的思想,甚至到目前为止,在我们国家的治理体制当中差不多依旧如此一个思想,假如把财政那个因素考虑进来,那么实际上是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也确实是讲我们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到现在为止差不多上由财政部门制订和颁布的,财政部门始终是从国家的利益、国家的立场上来制订各种财务制度,进而通过财务的各种标准来制约会计核算,因此财务决定会计它的根源实际上是一种大财政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