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再压缩工艺介绍

蒸汽再压缩工艺介绍
蒸汽再压缩工艺介绍

注塑工艺的技术――注射压缩成型知识简介

注塑工艺的技术――注射压缩成型知识简介 注射压缩成型(injection compression moulding/icm)是传统注塑成型的一种高级形式。 它能增加注塑零件的流注长度/壁厚的比例;采用更小的锁模力和注射压力;减少材料内应力;以及提高加工生产率。 注射压缩成型适用于各种热塑性工程塑胶制作的产品,如:大尺寸的曲面零件,薄壁、微型化零件,光学镜片,以及有良好抗袭击特性要求的零件。 注射压缩成型的主要特点与传统注塑过程相比较,注射压缩成型的显著特点是,其模具型腔空间可以按照不同要求自动调整。例如,它可以在材料未注入型腔前,使模具导向部分有所封闭,而型腔空间则扩大到零件完工壁厚的两倍。另外,还可根据不同的操作方式,在材料注射期间或在注射完毕之后相应控制型腔空间的大小,使之与注射过程相配合,让聚合物保持适当的受压状态,并达到补偿材料收缩的效果。 根据注塑零件的几何形状、表面质量要求、以及不同的注塑设备条件,有四种注射收缩防护司可供选择。 它们是:顺序式;共动式;呼吸式和局部加压。 顺序式icm(seq-icm)顺序式注射压缩成型过程,其注射操作和模具型腔的推合是顺序进行的。开始时,模具导引部分略有闭合,并有一个约为零件壁厚两倍的型腔空间。而当树脂注入模具型腔后,即推动模具活动部分直至完全闭合,并使聚合物在型腔内受到压缩。在此过程中,由于从完成注入到开始压缩会有一个聚合物流动暂停和静止的瞬间,其可能会在零件表面形成一个流线痕迹,其可见程度取决于聚合物材料的颜色,以及零件成型时的纹理结构和材料种类。 该种方式的操作过程。可以采用曲柄杆式设备来进行这种icm。 共动式icm(sim-icm) 与顺序式icm相同,共动式icm开始、时模具导引部分也是略有闭合的,不同的是在材料开始注入型腔的同时,模具即开始推合施压。而挤料螺杆和模具型腔在共同运动期间,可能会有一个的s2或s2的延迟。由于聚合物流动前方一直保持着稳定的流动状态,它不会出现如seq-icm过程的暂停和表面的流线痕迹。 由于上述两种方式都在操作开始时留有较大的型腔空间,而在熔融聚合物注入型腔尚未遇到方向压力之时,它可能因为重力作用而首先流入型腔的较低一侧,并可以能因暂时处于未承受压力状态而出现不希望有的泡沫。而且,零件壁厚越大,型腔空间也会越大,而流注长度的延长也会增加模具完全闭合的时间周期,这些都可能会使上述现象加剧。 呼吸式icm(breath-icm)

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对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组性能的影响

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对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组性能的影 响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对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组性能的影响通常空调系统使用的制冷机组,使用最为广泛的是蒸汽压缩式制冷剂循环系统。在该系统循环过程中,由制冷压缩机抽吸从蒸发器流过来的低压、低温制冷剂蒸气,经压缩机压缩成高压、高温蒸气而排出,这样就把制冷剂蒸气分成了高压区和低压区。从压缩机的排出口至节流元件的入口端为高压区,该区压力称高压压力或冷凝压力,温度称为冷凝温度。从节流元件的出口至压缩机的吸入口为低压区,该区压力称为低压压力或蒸发压力,温度称为蒸发温度。正是由于压缩机造成的高压和低压之间的压力差,才使制冷剂在系统内不断地流动。一旦高、低压之间的压力差消失,即高低压平衡之一,制冷剂就停止了流动。高压区和低压区压力差的产生及压力差的大小,完全是压缩机压缩蒸气的结果,压缩机一旦推动压缩蒸气的能力,即形成的压力差很小,制冷循环也就不存在了。压缩机不停地运转是靠消耗电能或机械能来实现的。 在蒸汽压缩式循环系统运行过程中,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对制冷量、制冷系数有影响,而且蒸发温度的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 1、蒸发温度降低,制冷循环性能变差,制冷量迅速减小,制冷系数降低。而随着制冷循 环的蒸发温度的降低,制冷压缩机所消耗的功率的变化则是不确定的。 2、冷凝温度升高后,制冷循环性能变差,制冷量减少,制冷系数降低,压缩机功耗升 高。 3、蒸发温度在一定限度内升高,能提高制冷系数、增加制冷量,但蒸发温度过高,自节 流装置过来的制冷剂液体容易闪发,堵塞制冷剂通道,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故蒸发温度不宜过高。

注塑成型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注塑成型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 塑件的注塑成型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填充——保压——冷却——脱模等4个阶段,这4个阶段直接决定着制品的成型质量,而且这4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连续过程。 1、填充阶段 填充是整个注塑循环过程中的第一步,时间从模具闭合开始注塑算起,到模具型腔填充到大约95%为止。理论上,填充时间越短,成型效率越高,但是实际中,成型时间或者注塑速度要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 高速填充。如图1-2所示,高速填充时剪切率较高,塑料由于剪切变稀的作用而存在粘度下降的情形,使整体流动阻力降低;局部的粘滞加热影响也会使固化层厚度变薄。因此在流动控制阶段,填充行为往往取决于待填充的体积大小。即在流动控制阶段,由于高速填充,熔体的剪切变稀效果往往很大,而薄壁的冷却作用并不明显,于是速率的效用占了上风。λ 低速填充。如图1-3所示,热传导控制低速填充时,剪切率较低,局部粘度较高,流动阻力较大。由于热塑料补充速率较慢,流动较为缓慢,使热传导效应较为明显,热量迅速为冷模壁带走。加上较少量的粘滞加热现象,固化层厚度较厚,又进一步增加壁部较薄处的流动阻力。λ 由于喷泉流动的原因,在流动波前面的塑料高分子链排向几乎平行流动波前。因此两股塑料熔胶在交汇时,接触面的高分子链互相平行;加上两股熔胶性质各异(在模腔中滞留时间不同,温度、压力也不同),造成熔胶交汇区域在微观上结构强度较差。在光线下将零件摆放适当的角度用肉眼观察,可以发现有明显的接合线产生,这就是熔接痕的形成机理。熔接痕不仅影响塑件外观,同时由于微观结构的松散,易造成应力集中,从而使得该部分的强度降低而发生断裂。 一般而言,在高温区产生熔接的熔接痕强度较佳,因为高温情形下,高分子链活动性较佳,可以互相穿透缠绕,此外高温度区域两股熔体的温度较为接近,熔体的热性质几乎相同,增加了熔接区域的强度;反之在低温区域,熔接强度较差。 2、保压阶段 保压阶段的作用是持续施加压力,压实熔体,增加塑料密度(增密),以补偿塑料的收缩行为。在保压过程中,由于模腔中已经填满塑料,背压较高。在保压压实过程中,注塑机螺杆仅能慢慢地向前作微小移动,塑料的流动速度也较为缓慢,这时的流动称作保压流动。由于在保压阶段,塑料受模壁冷却固化加快,熔体粘度增加也很快,因此模具型腔内的阻力很大。在保压的后期,材料密度持续增大,塑件也逐渐成

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原理

第二节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原理 自然界中的物质是以三种不同的聚集态存在的,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一、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 物质集态的改变称之为相变。相变过程中,由于物质分子的重新排列和分子热运动速度的改变,会吸收或放出热量。这种热量称作潜热物质发生从质密态到质稀态的相变是将吸收潜;反之,当它发生有质稀态向质密态的相变时则放出潜热。 液体气化形成蒸汽,利用该过程的吸热效应制冷的方法称液体蒸发制冷。当液体处在密闭的容器内时,若容器内除了液体和液体本身的蒸汽外不含任何其它气体,那么液体和蒸气在某一压力下将达到平衡。这种状态称饱和状态。如果将一部分饱和蒸汽从容器中抽出,液体就必然要再气化出一部分蒸汽来维持平衡。我们以该液体为制冷剂,制冷剂液体气化时要吸收气化潜热,该热量来自被冷却对象,只要液体的蒸发温度比环境温度低,便可使被冷却对象变冷或者使它维持在环境温度下的某一低温。 为了使上述过程得以连续进行,必须不断地从容器中抽走制冷剂蒸汽,再不断地将其液体补充进去。通过一定的方法将蒸汽抽出,再令其凝结为液体后返回到容器中,就能满足这一要求。为使制冷剂蒸气的冷凝过程可以在常温下实现,需要将制冷剂蒸气的压力提高到常温下的饱和压力,这样,制冷剂将在低温低压下蒸发,产生制冷效应;又在常温和高压下凝结向环境温度的介质排放热量。凝结后的制冷剂液体由于压力较高,返回容器之前需要先降低压力。由此可见,液体蒸发制冷循环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过程:制冷剂液体在低压下气化产生低压蒸汽,将低压蒸汽抽出并提高压力变成高压气。将高压气冷凝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再降低压力回到初始的低压状态。其中将低压蒸汽提高压力需要能量补偿。 利用沸点很低的制冷剂相态变化过程所发生的吸放热现象,借助于压缩机的抽吸压缩、冷凝器的放热冷凝、节流阀的节流降压、蒸发器的吸热汽化的不停循环过程,达到使被冷对象温度下降目的的制冷方法。 二、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系统组成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组成。其工作过程如下:制冷剂在压力温度下沸腾,低于被冷却物体或流体的温度。压缩机不断地抽吸蒸发器中产生的蒸气,并将它压缩到冷凝压力,然后送往冷凝器,在压力下等压冷却和冷凝成液体,制冷剂冷却和冷凝时放出的热量传给冷却介质(通常是水或空气),与冷凝压力相对应的冷凝温度一定要高于冷却介质的温度,冷凝后的液体通过膨胀阀或其他节流元件进入蒸发器。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如下图1-2所示。

第5章、模压成型工艺..

第5章、模压成型工艺 §5-1、概述 定义:将一定量的模压料放入金属对模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固化成型制品的一种方法。 工艺过程:加热和加压(高压) 物料角度:塑化,流动,固化三阶段。 模具要求:高强度,高精度,耐高温。 树脂在成型过程中的两个特定阶段: (1)粘流阶段:树脂受热熔化,在压力作用下粘裹纤维一起流动至填满模腔的过程。——即物料塑化、流动阶段。 (2)硬固阶段:树脂发生交联,硬固的过程。——即物料固化阶段。 工艺分类:是根据增强材料物态和模压料品种(模压方式)分类。 按模压材料物态分类: 纤维料模压预混、预浸纤维料加热、加压成型。(单向、线性) 织物模压两向、三向、多向织物浸渍树脂后,加热、加压成型。(平面) 优点:剪切强度明显提高,质量稳定。缺点:成本高碎布料模压预浸碎布料加热、加压成型。(多块,小平面) SMC模压SMC片材按制品尺寸、形状、厚度等要求剪裁下料,多层片材叠合加压而成型。(大面积,多层平面) 预成型坯模压短切纤维制成与制品形状和尺寸相似的预成型坯,放入模中,倒入树脂混合物,压力成型。(大型、深型、高强、异型、体形、均厚度制品) 按模压成型方式分类: 层压预浸胶布或毡剪成所需形状,层叠后放入金属模内,压制成型。 缠绕预浸的玻纤或布带,缠绕在一定模型上,加热、加压。

(管材) 定向铺设单向预浸料(纤维或无维布)沿制品主应力方向铺设,然后模压成型。 §5-2、模压料 树脂、增强材料、辅助剂构成模压料的三大块。 §5-2-1、原料 1、树脂: 酚醛型(镁、氨酚醛,改性聚乙烯醇缩丁醛),环氧型(634,648,F-46),环氧酚醛型(也可列为酚醛型),聚酯型。 2、增强材料: 纤维型(玻纤,碳纤,尼龙纤),(形状有纤维状,短切毡,布或绳) 3、辅助材料: 稀释剂,玻纤表面处理剂,填料,脱模剂及颜料等。 目的:使模压料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和制品的特殊要求。 (1)稀释剂:丙酮、乙醇(非活性) 用途:降低树脂粘度,改进树脂浸渍性能,有活性与非活性之分。 (2)表面处理剂:改进树脂与增强材料的粘结及树脂——纤维界面状态。 种类:对环氧及酚醛模压料,常用的玻纤表面处理剂有KH-550,用量为纯树脂重量的1%,不宜过多或过少。 (3)粉状填料:提高模压料的流动性,降低制品收缩率,提高制品表面的光泽度、质量和均匀性及赋予制品以某种特殊性能。MoS2可提高制品的耐磨性。 §5-2-2、模压料的制备 分为预混法和预浸法两种。 1、短切纤维模压料制备 (1)预混法(手混和机混) 工艺流程:树脂调配

工艺流程图识图基础知识

工艺流程图识图基础知识 工艺流程图是工艺设计的关键文件,同时也是生产过程中的指导工具。而在这里我们要讲的只是其在运用于生产实际中大家应了解的基础知识(涉及化工工艺流程设计的内容有兴趣的师傅可以找些资料来看)。它以形象的图形、符号、代号,表示出工艺过程选用的化工设备、管路、附件和仪表等的排列及连接,借以表达在一个化工生产中物量和能量的变化过程。流程图是管道、仪表、设备设计和装置布置专业的设计基础,也是操作运行及检修的指南。 在生产实际中我们经常能见到的表述流程的工艺图纸一般只有两种,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PFD和P&ID。PFD实际上是英文单词的词头缩写,全称为Process Flow Diagram,翻译议成中文就是“工艺流程图”的意思。而P&ID也是英文单词的词头缩写,全称为Piping and Instrumentation Diagram,“&”在英语中表示and。整句翻译过来就是“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二者的主要区别就是图中所表达内容多少的不同,PFD较P&ID内容简单。更明了的解释就是P&ID图纸里面基本上包括了现场中所有的管件、阀门、仪表控制点等,非常全面,而PFD图将整个生产过程表述明白就可以了,不必将所有的阀门、管件、仪表都画出来。 另外,还有一种图纸虽不是表述流程的,但也很重要即设备布置图。但相对以上两类图而言,读起来要容易得多,所以在后面只做简要介绍。 下面就介绍一下大家在图纸中经常看到的一些内容及表示方法。 1 流程图主要内容 不管是哪一种,那一类流程图,概括起来里面的内容大体上包括图形、标注、图例、标题栏等四部分,我们在拿到一张图纸后,首先就是整体的认识一下它的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分别如下: a 图形将全部工艺设备按简单形式展开在同一平面上,再配以连接的主、辅管线及管件,阀门、仪表控制点等符号。 b 标注主要注写设备位号及名称、管段编号、控制点代号、必要的尺寸数据等。 c 图例为代号、符号及其他标注说明。 d 标题栏注写图名、图号、设计阶段等。

压制成型的工艺原理

1、粉料的工艺性质 干压法或半干压法都是采用压力将陶瓷粉料压制烦忧一定形状的坯体。通常将粒径小于1㎜的固体颗粒级成的物料称为粉料,它属于粗分散物系,有一些特殊物理性能。 a.粒度及粒度分布粒度是指粉料的颗粒大小,通常经r表示其半径,d表示其直径。实际上并非所有粉料颗粒都为球状,一般将非球状颗粒的大小用等效半径来表示。即将不规则的颗粒换算成和它同体积的球体,以相当的球体半径作为其粒度的量度。粒度分布是指各种不同大小颗粒所占的百分比。 从生产实践中得知:一定压力下,很细或很粗的粉料被压紧成型的能力较差,亦即在相同压力下坯体的密度和强度相差很大。此外,细粉加压成型时,颗粒间分布着大量空气会沿着加压方向垂直的平面逸出,产生坯体分层。而含有不同粒度的粉料成型后密度和强度均高,这可用粉料的堆积性质来说明。 b.粉料的堆积特性由于粉料的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使堆积起来的粉料颗粒间存在大量空隙。 若采用不同大小的球体堆积,则小球可填充在等径球体的空隙中。因此,采用一定粒度分布的粉粒可减少其孔隙,提高自由堆积的密度。例如,单一粒度的粉料堆积时的最低孔隙率为40%,若用两种粒度(平均粒径比为10:1)配合,则其堆积密度增大,如图5-26所示。AB线表示粗细颗粒混合物的真实体积。CD线表示粗细颗粒未混合前的外观体积(即真实体积与气孔体积之和)。单一颗粒(即纯粗或纯细颗粒)的总体积为1.4,即孔隙率约40%。若将粗细颗粒混合则其外观体积按照COD线变化,即粗颗粒约占70%、细颗粒约占30%的混合粉料其总体积约1.25,孔隙率最低约25%。若采用三级颗粒配合,则可得到更大的堆积密度,图5-27所示为粗颗粒50%、中颗粒10%、细颗粒40%的粉料的孔隙率仅23%。 然而,压制成型粉料的粒度是经过“造粒”工序得到的,由许多小固体组成的粒团,即“假颗粒”。这些粒团比真实固体颗粒大得多。如半干压法生产墙地砖时,泥浆细度为万孔筛筛余1%~2%,即固体颗粒大部分小于60μm。实际压砖时粉料的假颗粒度通过的为0.16~0.24㎜筛网。 c.粉料的拱桥效应(或称桥接)实际粉料颗粒不是理想的球形,加上表面粗糙,结果颗粒互相交错咬合,形成拱桥空间,增大孔隙度,使粉料自由堆积的孔隙率往往比理论计算值大得多,这种现象就称为拱桥效应。图5-28所示为粉料堆积的拱桥效应示意图。 当粉料颗粒B落在A上进,若粉料B的自重为G,则在接触处产生反作用力,其合力为P,大小与G相等,但方向相反。若颗粒间附着力较小,则P不足以维持B的自重G,便不会开成拱桥,颗粒B落入空隙中。因此,粗大而光滑的颗粒堆积在一起时,孔隙率不会很大。然而,由于细颗粒的自重小,比表面大,颗粒间的附着力大,故易形成拱桥。例如,气流粉碎的Al2O3粉料,颗粒多为不规则的棱角形,自由堆积时的孔隙比球磨后的Al2O3颗粒要大些。 d.粉料的流动性粉料虽然由固体小颗粒组成,但因其分散度较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当堆积到一定高度后,粉料会向四周流动,始终保持圆锥体,其自然安息角(偏角)α保持不变。当粉料堆的斜度超过其固有的α角时,粉料向四周流泻,直到倾斜角降至α角为止。因此,可用α角来反映粉料的流动性,一般粉料的自然安息角α约为20°~40°。如粉料呈球形,表面光滑,易于向四周流动,α角值就小。 粉料的流动性决定于它的内摩擦力。设P点的颗粒自重为G(如图5-29所示),它可分解为两个力,即沿自然斜面发生的推动力F(F=Gsinα)和垂直斜面的正压力N(N= Gcosα),且当粉料维持安息角α时,颗粒不再流动。这时必然产生与F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摩擦力f才能维持平衡。F=μN,μ为分类料的内摩擦系数。由此可见,μ=tanα,粉料的流动与其粒度分布、颗粒的形状、大小、表面状态等诸多因素有关。

材料成型工艺

. 问答题 1、吊车大钩可用铸造、锻造、切割加工等方法制造,哪一种方法制得的吊钩承载能力大?为什么? 2、什么是合金的流动性及充形能力,决定充形能力的主要因数是什么? 3、铸造应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危害?消除铸造应力的方法有哪些? 4.试讨论什么是合金的流动性及充形能力? 5. 分别写出砂形铸造,熔模铸造的工艺流程图并分析各自的应用范围. 6.液态金属的凝固特点有那些,其和铸件的结构之间有何相联关系? 7.什么是合金的流动性及充形能力,提高充形能力的因素有那些? 8.熔模铸造、压力铸造与砂形铸造比较各有何特点?他们各有何应用局限性? 9.金属材料固态塑性成形和金属材料液态成形方法相比有何特点,二者各有何适用范围? 10. 缩孔与缩松对铸件质量有何影响?为何缩孔比缩松较容易防止? 11. 什么是定向凝固原则?什么是同时凝固原则?各需采用什么措施来实现?上述两种凝固原则各适用于哪种场合? 12. 手工造型、机器造型各有哪些优缺点?适用条件是什么? 13.从铁-渗碳体相图分析,什么合金成分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为什么? 14. 铸件的缩孔和缩松是怎么形成的?可采用什么措施防止? 15. 什么是顺序凝固方式和同时凝固方式?各适用于什么金属?其铸件结构有何特点? 16. 何谓冒口,其主要作用是什么?何谓激冷物,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17. 何谓铸造?它有何特点? 18. 既然提高浇注温度可提高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但为什么又要防止浇注温度过高? 19.金属材料的固态塑性成形为何不象液态成形那样有广泛的适应性? 20..冷变形和热变形各有何特点?它们的应用范围如何? 21. 提高金属材料可锻性最常用且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什么?为何选择? 22. 金属板料塑性成形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加工硬化现象?为什么? 23. 纤维组织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存在有何利弊? 24.许多重要的工件为什么要在锻造过程中安排有镦粗工序? 25. 模锻时,如何合理确定分模面的位置? 26. 模锻与自由锻有何区别? . . 27.板料冲压有哪些特点?主要的冲压工序有哪些? 28. 间隙对冲裁件断面质量有何影响?间隙过小会对冲裁产生什么影响? 29. 分析冲裁模与拉深模、弯曲模的凸、凹模有何区别? 30. 何谓超塑性?超塑性成形有何特点? 31、落料与冲孔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体现在模具上的区别是什么? 32、比较落料或冲孔与拉深过程凹、凸模结构及间隙Z有何不同?为什么?

压缩、压注成型原理与工艺

湖南工业高级技工学校教案

压缩成型原理与工艺 一、压缩成型原理和特点 1.压缩模塑原理 压缩模塑——又称为模压成型或压制。主要用于热固性塑料的成型,也可以用于热塑性塑料的成型。 2.压缩模塑特点 ⑴塑料直接加入型腔,加料腔是型腔的延伸。 ⑵模具是在塑件最终成型时才完全闭合 ⑶压力通过凸模直接传给塑料 有利于成型流动性较差的以纤维为填料的聚合物、不能压制带有精细、易断嵌件及较多嵌件的塑件。不易获得尺寸精度尤其是高精度的塑件 ⑷操作简单,模具结构简单。 没有浇注系统,料耗少;可压制较大平面塑件或一次压制多个塑件;塑件收缩小、变形小、各向性能均匀、强度高。 ⑸生产周期长、效率低

二、压缩模塑工艺过程 1. 模压前的准备 ⑴预压 ①预压方法:为方便操作和提高塑件的质量,先用预压模将粉状、纤维状的塑料粉在预压机上压成重量一定、形状一致的锭料。 ②采用预压锭料的优点: 加料快而准确 降低压缩率,减小压料腔尺寸,空气含量少,不仅传热快且气泡少。 锭料与塑件形状类似,便于成型复杂或带细小嵌件的塑件。 可提高预热温度,缩短预热和固化时间。 避免加料过程粉尘飞扬,改善劳动条件。 生产过程复杂,实际生产中一般不进行预压。 ③对压塑粉的要求: 颗粒最好大小相间、压缩率(塑料/锭料)宜为3.0左右、含有润滑剂 ④预压条件: 温度:室温或50~90℃预压 压力:压力范围40~200MPa 原则:锭料的密度达到塑件最大密度的80% ⑵预热和干燥 塑料成型前加热的目的: 去除水分和挥发物(干燥) 为压缩模提供热塑料(预热) 塑料成型前加热的方法: 热板预热烘箱预热 红外线预热高频加热 ⑶嵌件的安放 嵌件:作为塑件中导电部分或使塑件与其它零件相连接的零件。 用嵌件有轴套、螺钉、螺帽、接线柱等等 大嵌件在模具装上压机后要先预热、嵌件的安放要求位置正确、平稳

单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3.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3.1.1 制冷系统与循环过程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四大部件组成,如图3-1所示。对制冷剂蒸气只进行一次压缩,称为蒸气单级压缩。整个循环过程主要由压缩过程、冷凝过程、节流过程以及蒸发过程四个过程组成,每个过程在不同的部件中完成,制冷剂在每个过程中的状态又各不相同,具体情况如下。 图3-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 1 压缩机 2 冷凝器 3 膨胀阀 4 蒸发器 压缩过程:整个循环过程中,压缩机起着压缩和输送制冷剂蒸气并造成蒸发器中低压和冷凝器中高压的作用,是整个系统的心脏。制冷循环的压缩过程是在压缩机中完成的:压缩机不断抽吸从蒸发器中产生的压力为p o、温度为t o的制冷剂蒸气,将它压缩成压力为p k、温度为t k的过热蒸气,并输送到冷凝器中。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需要做功。 冷凝过程:冷凝器是制冷系统中输出热量的设备,冷凝过程是在该部件中完成的。在压力p k下,来自于压缩机的制冷剂过热蒸气在冷凝器中首先被冷却成饱和蒸气,然后再逐渐被冷凝成液体,制冷剂冷却和冷凝时放出的热量传给冷却介质(通常是水或空气)。在冷凝过程中,与冷凝压力p k相对应的冷凝温度t k一定要高于冷却介质的温度,冷凝后的液体通过膨胀阀或其它节流元件进入蒸发器。 节流过程:节流过程是在膨胀阀中完成的。当制冷剂液体经过膨胀阀时,压力由p k降至p o,温度由t k降至t o,部分液体气化。所以离开膨胀阀的制冷剂为温度为t o的两相混合物,该两相混合物进入蒸发器。 蒸发过程: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冷量输出设备,蒸发过程是在蒸发器中完成的。在蒸发器中,来自膨胀阀的两相混合物在压力p0和温度t0下蒸发,从被冷却介质中吸取它所需要的气化潜热,从而达到制取冷量的目的。在蒸发过程中,与蒸发压力p0相对应的蒸发温度

化工工艺流程图画法

第十二章化工工艺图

第十二章 化工工艺图 ?教学内容: ?1、化工制图中的一些标准规范和绘制方法; ?2、化工制图前的准备工作; ?3、化工工艺图。 ?教学要求: ?1、熟悉化工设备图样的基本知识; ?2、掌握化工流程方案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的画法与阅读。 ?重难点: ?化工流程方案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的画法。

?§1 化工制图中的一些标准规范和绘制方法 ?一、视图的选择 ?绘制化工专业图样(这里主要指化工零件图、化工设备图),首先要选定视图的表达方案,其基本要求和机械制图大致相同,要求能准确地反映实际物体的结构、大小及其安装尺寸,并使读图者能较容易地明白图纸所反映的实际情况。 ?大多数化工设备具有回转体特征,在选择主视图的时候常会将回转体主轴所在的平面作为主视图的投影平面。如常见的换热器、反应釜等。一般情况下,按设备的工作位置,将最能表达各种零部件装配关系、设备工作原理及主要零部件关键结构形状的视图作为主视图。

?主视图常采用整体全剖局部部分剖(如引出的接管、人孔等)并通过多次旋转的画法,将各种管口(可作旋转)、人孔、手孔、支座等零部件的轴向位置、装配关系及连接方法表达出来。 ?选定主视图后,一般再选择一个基本视图。对于立式设备,一般选择俯视图作为另一个基本视图;而对于卧式设备,一般选择左视图作为另一个基本视图。另一个基本视图主要用以表达管口、温度测量孔、手孔、人孔等各种有关零部件在设备上的周向方位。 ?

?有了两个基本视图后,根据设备的复杂程度,常常需要各种辅助视图及其他表达方法如局部放大图、某某向视图等用以补充表达零部件的连接、管口和法兰的连接以及其他由于尺寸过小无法在基本视图中表达清楚的装配关系和主要尺寸。需要注意,不管是局部放大图还是某某向视图均需在基本视图中作上标记,并在辅助视图中也标上相同的标记,辅助视图可按比例绘制,也可不按比例绘制,而仅表示结构关系。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介绍(1):模压成型工艺 模压成型工艺是复合材料生产中最古老而又富有无限活力的一种成型方法。它是将一定量的预混料或预浸料加入金属对模内,经加热、加压固化成型的方法。模压成型工艺的主要优点:①生产效率高,便于实现专业化和自动化生产;②产品尺寸精度高,重复性好;③表面光洁,无需二次修饰;④能一次成型结构复杂的制品;⑤因为批量生产,价格相对低廉。 模压成型的不足之处在于模具制造复杂,投资较大,加上受压机限制,最适合于批量生产中小型复合材料制品。随着金属加工技术、压机制造水平及合成树脂工艺性能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压机吨位和台面尺寸不断增大,模压料的成型温度和压力也相对降低,使得模压成型制品的尺寸逐步向大型化发展,目前已能生产大型汽车部件、浴盆、整体卫生间组件等。 模压成型工艺按增强材料物态和模压料品种可分为如下几种:①纤维料模压法是将经预混或预浸的纤维状模压料,投入到金属模具内,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成型复合材料制品的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用途广泛。根据具体操作上的不同,有预混料模压和预浸料模压法。②碎布料模压法将浸过树脂胶液的玻璃纤维布或其它织物,如麻布、有机纤维布、石棉布或棉布等的边角料切成碎块,然后在金属模具中加温加压成型复合材料制品。③织物模压法将预先织成所需形状的两维或三维织物浸渍树脂胶液,然后放入金属模具中加热加压成型为复合材料制品。④层压模压法将预浸过树脂胶液的玻璃纤维布或其它织物,裁剪成所需的形状,然后在金属模具中经加温或加压成型复合材料制品。⑤缠绕模压法将预浸过树脂胶液的连续纤维或布(带),通过专用缠绕机提供一定的张力和温度,缠在芯模上,再放入模具中进行加温加压成型复合材料制品。⑥片状塑料(SMC)模压法将SMC片材按制品尺寸、形状、厚度等要求裁剪下料,然后将多层片材叠合后放入金属模具中加热加压成型制品。⑦预成型坯料模压法先将短切纤维制成品形状和尺寸相似的预成型坯料,将其放入金属模具中,然后向模具中注入配制好的粘结剂(树脂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成型。

注塑成型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详解

注塑成型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详解 注塑成型 塑件的注塑成型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填充——保压——冷却——脱模等4个阶段,这4个阶段直接决定着制品的成型质量,而且这4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连续过程。 ◆◆1.填充阶段◆◆ 填充是整个注塑循环过程中的第一步,时间从模具闭合开始注塑算起,到模具型腔填充到大约95%为止。理论上,填充时间越短,成型效率越高,但是实际中,成型时间或者注塑速度要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 高速填充。高速填充时剪切率较高,塑料由于剪切变稀的作用而存在粘度下降的情形,使整体流动阻力降低;局部的粘滞加热影响也会使固化层厚度变薄。因此在流动控制阶段,填充行为往往取决于待填充的体积大小。即在流动控制阶段,由于高速填充,熔体的剪切变稀效果往往很大,而薄壁的冷却作用并不明显,于是速率的效用占了上风。 低速填充。热传导控制低速填充时,剪切率较低,局部粘度较高,流动阻力较大。由于热塑料补充速率较慢,流动较为缓慢,使热传导效应较为明显,热量迅速为冷模壁带走。加上较少量的粘滞加热现象,固化层厚度较厚,又进一步增加壁部较薄处的流动阻力。 由于喷泉流动的原因,在流动波前面的塑料高分子链排向几乎平行流动波前。因此两股塑料熔胶在交汇时,接触面的高分子链互相平行;加上两股熔胶性质各异(在模腔中滞留时间不同,温度、压力也不同),造成熔胶交汇区域在微

观上结构强度较差。在光线下将零件摆放适当的角度用肉眼观察,可以发现有明显的接合线产生,这就是熔接痕的形成机理。熔接痕不仅影响塑件外观,同时由于微观结构的松散,易造成应力集中,从而使得该部分的强度降低而发生断裂。 一般而言,在高温区产生熔接的熔接痕强度较佳,因为高温情形下,高分子链活动性较佳,可以互相穿透缠绕,此外高温度区域两股熔体的温度较为接近,熔体的热性质几乎相同,增加了熔接区域的强度;反之在低温区域,熔接强度较差。 ◆◆2.保压阶段◆◆ 保压阶段的作用是持续施加压力,压实熔体,增加塑料密度(增密),以补偿塑料的收缩行为。 在保压过程中,由于模腔中已经填满塑料,背压较高。在保压压实过程中,注塑机螺杆仅能慢慢地向前作微小移动,塑料的流动速度也较为缓慢,这时的流动称作保压流动。 由于在保压阶段,塑料受模壁冷却固化加快,熔体粘度增加也很快,因此模具型腔内的阻力很大。在保压的后期,材料密度持续增大,塑件也逐渐成型,保压阶段要一直持续到浇口固化封口为止,此时保压阶段的模腔压力达到最高值。在保压阶段,由于压力相当高,塑料呈现部分可压缩特性。在压力较高区域,塑料较为密实,密度较高;在压力较低区域,塑料较为疏松,密度较低,因此造成密度分布随位置及时间发生变化。保压过程中塑料流速极低,流动不再起主导作用;压力为影响保压过程的主要因素。保压过程中塑料已经充满模腔,

吸收式制冷和蒸汽压缩制冷相比的特点和区别

吸收式制冷和蒸汽压缩制冷相比的特点和区别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1.吸收式制冷和蒸汽压缩制冷相比有何特点 答:吸收式制冷和蒸汽压缩式制冷一样同属于液体气化法制冷,既都是利用低沸点的液体或者让液体在低温下气化,吸取气化潜热而产生冷效应 然而两者之间又有很大的区别,主要的不同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⒈吸收式制冷循环是依靠消耗热能作为补偿,从而实现“逆向传热”。而且对热能的要求不高,它们可以是低品位的工厂余热和废热,也可以是地热水,或者燃气以至经过转化成热能的太阳能。可见它对能源的利用范围很宽广,不像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需要消耗高品位的电能,因此对于那些有余热和废热可利用的用户,吸收式制冷机在首选之列。 ⒉吸收式制冷机是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溶液泵和节流阀等部件组成,除溶液泵之外没有其他运转机器设备。因此结构较为简单;另外由于运转平静,振动和噪声很小,所以尤为大会堂、医院、宾馆等用户欢迎。 ⒊吸收式制冷系统内虽然也分高压部分和低压部分,但溴化锂吸收式系统内的高压仅左右,故绝热无爆炸的危险。加上它所使用的工质对人体无害,因此从安全的角度看它又是十分可靠的。 ⒋吸收式制冷机使用的工质不像蒸汽压缩式制冷机那样使用单一的制冷剂,而是使用又吸收剂和制冷剂配对的工质对。它们呈溶液状态。其中吸收剂是对制冷剂具有极大吸收能力的物质,制冷剂则是由汽化潜热较大的物质充当。例如氨——水吸收式制冷机中的工质对,是由吸收剂——水和制冷剂——氨组成;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的工质对,是由吸收剂——溴化锂和制冷剂——水组成。

⒌吸收式制冷机基本上是属于机组型式,外接管材的消耗量较少;而且对基础和建筑物的要求都一般,所以设备以外的投资(材料、土建、施工费等)比较省。如此看来,吸收式制冷机的优点是如此之多,似乎可以取代蒸汽压缩式制冷机,当然也不是这样吸收式制冷机的缺点也客观存在。首先是它的热效率低。在有废热和余热可利用的场所使用这种制冷设备是合算的,但如果特地为它建立热源则不一定经济;其次是由于换热器中大量使用铜材,所以设备投资较高;再则其冷却负荷约为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的一倍,冷却水量大,用于冷却水系统的动力耗费和水冷却设备投资比较大,因此在选择制冷机的型式时,应该做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理应使它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

压缩空气系统确认方案

压缩空气系统确认方案 目录 1验证方案审批 2概述 3目的 4范围 5 职责 6风险评估 7培训 8验证依据与标准 9验证内容 9.1设计确认(DQ) 9.2安装确认(IQ) 9.3运行确认(OQ) 9.4性能确认(PQ) 10偏差与处理 11结果评审 12再验证周期确认

13验证报告 14文件修订变更历史 15附件 江西庐山百草堂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确认/验证立项申请表 文件编号:-00 立项部门生产部申请日期年月日 立项题目压缩空气系统验证 新项目确认、确认/验证周期性确认、确认/验证变更确认、确认/验证非周期性确认/验证 前确认、确认/验证同步确认、确认/验证回顾性确认、确认/验证再确认、确认/验证

2. 概述 按照GMP的要求,设备在正式生产使用前,需要经过验证来证实所使用的设备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及规定的技术指标,符合生产工艺要求,以便使所生产的产品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从设备方面为产品的质量提供保证,因此需要对压缩空气系统进行设备验证。 本公司固体制剂生产所需的压缩空气系统为新购设备,本次确认为新购系统首次确认。该系统由一台WS-7508PV/PSV型(变频VSD)螺杆式空压机、SLAD-10NF常温风冷型冷冻式压缩空气干燥机、储气罐和过滤系统组成。本压缩机为无油型压缩机,其生产厂家为深圳寿力亚洲实业有限公司,流量可达12.5m3/min,压力0.8MPa,使用时压缩空气经过三级过滤器滤分别滤去水分、尘埃、杂质、尘油后,到各使用点使用. 本系统为全封闭结构,具有气量足压缩空气洁净,低噪音,振动小,重量轻,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易损件少,运行效率高,无需安装基础。压缩排出的气体进入贮气罐,然后气体分别经过主管路过滤器(HC级),冷冻式干燥机、油雾过滤器(HT级)、微油雾过滤器(HA级)对压缩空气进行干燥,除油,净化,使其达到干燥,无油、清洁、洁净度达到D 级的要求,净化后的压缩空气通过不锈钢分配管道输送到车间各用气点。保证其无油、无水、无菌、微粒数等指标符合规定,从而保证药品的质量。 2.1 螺杆压缩机压缩原理: 2.1.1第一步吸气过程:当电机驱动转子时,主、从转子的齿沟空间在转至进气端口时,其空间大,外界的空气充满其中,当转子的进气侧端面转离了机壳之进气口时,在齿沟间的空气被封闭在主、从转子与机壳之间,此为“吸气过程”完成。 2.1.2第二步封闭及输送过程:在吸气终了时,主、从转子齿峰与机壳形成的封闭容积随着转子角度的变化而减少并按螺旋状移动,此为“封闭与输送过程”

压缩、压注成型原理与工艺

湖南工业高级技工学校教案 课序第二章第3、4节课时累计节计划课时总数节课题压缩、压注成型原理与工艺 授课班级196 190 191 授课日期9月16日 目的要求1.掌握压缩、压注成型的特点 2.了解压缩、压注成型原理及工艺过程3.熟悉压缩、压注成型工艺条件的选择 重点1.压缩、压注成型工艺过程 2.压缩、压注成型工艺条件的选择 难点压缩、压注成型工艺条件的选择教具无 课型新课教学方法讲授作业 课后记

压缩成型原理与工艺 一、压缩成型原理和特点 1.压缩模塑原理 压缩模塑——又称为模压成型或压制。主要用于热固性塑料的成型,也可以用于热塑性塑料的成型。 2.压缩模塑特点 ⑴塑料直接加入型腔,加料腔是型腔的延伸。 ⑵模具是在塑件最终成型时才完全闭合 ⑶压力通过凸模直接传给塑料 有利于成型流动性较差的以纤维为填料的聚合物、不能压制带有精细、易断嵌件及较多嵌件的塑件。不易获得尺寸精度尤其是高精度的塑件 ⑷操作简单,模具结构简单。 没有浇注系统,料耗少;可压制较大平面塑件或一次压制多个塑件;塑件收缩小、变形小、各向性能均匀、强度高。 ⑸生产周期长、效率低

二、压缩模塑工艺过程 1. 模压前的准备 ⑴预压 ①预压方法:为方便操作和提高塑件的质量,先用预压模将粉状、纤维状的塑料粉在预压机上压成重量一定、形状一致的锭料。 ②采用预压锭料的优点: 加料快而准确 降低压缩率,减小压料腔尺寸,空气含量少,不仅传热快且气泡少。 锭料与塑件形状类似,便于成型复杂或带细小嵌件的塑件。 可提高预热温度,缩短预热和固化时间。 避免加料过程粉尘飞扬,改善劳动条件。 生产过程复杂,实际生产中一般不进行预压。 ③对压塑粉的要求: 颗粒最好大小相间、压缩率(塑料/锭料)宜为3.0左右、含有润滑剂 ④预压条件: 温度:室温或50~90℃预压 压力:压力范围40~200MPa 原则:锭料的密度达到塑件最大密度的80% ⑵预热和干燥 塑料成型前加热的目的: 去除水分和挥发物(干燥) 为压缩模提供热塑料(预热) 塑料成型前加热的方法: 热板预热烘箱预热 红外线预热高频加热 ⑶嵌件的安放 嵌件:作为塑件中导电部分或使塑件与其它零件相连接的零件。 用嵌件有轴套、螺钉、螺帽、接线柱等等 大嵌件在模具装上压机后要先预热、嵌件的安放要求位置正确、平稳

压缩空气工艺流程

压缩空气工艺流程 压缩空气用途广泛,主要作为动力和动力源,用于气流输送和气动装置、气动仪表的动力源。 1、流程图:空气-过滤器(清除机械杂质)-空压机(进行压缩)-冷却器-油水分离器-储气罐 净化流程:压缩空气-干燥器(去除剩余的油、水等杂质)-过滤器(进一步清除机械杂质)-净化 空气储罐-供用户使用 2、压缩空气净化系统的主要压力容器 (1)后冷却器:将经压缩机压缩后的高温气体进行冷却,并使压缩空气中油雾和水汽的大部分凝 结成液滴,以便通过油水分离器分离。 后冷却器有列管式、盘管式、蛇管式等,现多为列管式。由壳体、封头、管板、列管等组成,炭钢 制作。 (2)储气罐:储存一定量的气体,减小气流的脉动,调节空压机输出气量与用户耗量之间的不平衡,保持连续稳定的气流输出:并进一步分离压缩空气中的油和水。 储气罐为圆筒形结构,由筒体、封头、接管等部分组成,多用炭钢制造。 (3)干燥器进一步除去压缩空气中含有的水分、油分等杂质,使湿空气干燥供用户使用。 干燥器由筒体、封头等组成的圆筒形容器,内部有吸附剂。常用吸附剂有焦炭、硅胶、分子筛等, 炭钢制造。 1、开车前准备工作 (1)检查储气筒主要受压元件(封头、筒体等) (2)检查安全附件(压力表、安全阀等)如:安全阀、压力表是否在检验有效期内、铅封是否完好,压力表三通旋塞是否处于正常运行位置,压力表是否归零,压力表是否划红线,红线是否正确,安全阀的整定压力是否正确。 (3)阀门是否完好 (4)基础是否稳固 2、开车顺序 (1)关闭放空阀、出口阀、排污阀 (2)启动空压机,待压力正常后,缓慢打开进气阀 (3)待压力到0.1时,打开排污阀排除污物,结束后关闭排污阀 (4)开启进气阀至全开位置,待达到工作压力时检查储气筒,无异常就缓慢开启出口阀进行正常 供气 3、停车顺序 (1)停空压机,关进气阀 (2)关出口阀,停止供气 (3)开排污阀 (4)开放空阀 4、运行中重点检查项目和部位 (1)检查安全附件:安全阀,压力表是否正常。重点检查,压力表超红线运行。 (2)检查储气筒主要受压元件(封头、筒体)是否裂缝、鼓包、变形、泄露等 (3)检查接管、紧固件、阀门是否完好 (4)检查容器、管道是否发生严重震动 5、压力容器运行中异常现象及紧急情况处置程序 (1)发现压力容器超压缓慢打开放空阀,如仍无法控制时关进气阀和出口阀。并停止压力容器运行。 (2)储气筒主要受压元件发生裂缝、鼓包、变形、泄露等,开放空阀、关进口阀、出口阀。 (3)压力表失灵,缓慢打开放空阀,通知有关部门更换。

材料成型工艺

问答题 1、吊车大钩可用铸造、锻造、切割加工等方法制造,哪一种方法制得的吊钩承载能力大?为什么? 2、什么是合金的流动性及充形能力,决定充形能力的主要因数是什么? 3、铸造应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危害?消除铸造应力的方法有哪些? 4.试讨论什么是合金的流动性及充形能力? 5. 分别写出砂形铸造,熔模铸造的工艺流程图并分析各自的应用范围. 6.液态金属的凝固特点有那些,其和铸件的结构之间有何相联关系? 7.什么是合金的流动性及充形能力,提高充形能力的因素有那些? 8.熔模铸造、压力铸造与砂形铸造比较各有何特点?他们各有何应用局限性? 9.金属材料固态塑性成形和金属材料液态成形方法相比有何特点,二者各有何适用范围? 10. 缩孔与缩松对铸件质量有何影响?为何缩孔比缩松较容易防止? 11. 什么是定向凝固原则?什么是同时凝固原则?各需采用什么措施来实现?上述两种凝固原则各适用于哪种场合? 12. 手工造型、机器造型各有哪些优缺点?适用条件是什么? 13.从铁-渗碳体相图分析,什么合金成分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为什么? 14. 铸件的缩孔和缩松是怎么形成的?可采用什么措施防止? 15. 什么是顺序凝固方式和同时凝固方式?各适用于什么金属?其铸件结构有何特点? 16. 何谓冒口,其主要作用是什么?何谓激冷物,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17. 何谓铸造?它有何特点? 18. 既然提高浇注温度可提高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但为什么又要防止浇注温度过高?

19.金属材料的固态塑性成形为何不象液态成形那样有广泛的适应性? 20..冷变形和热变形各有何特点?它们的应用范围如何? 21. 提高金属材料可锻性最常用且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什么?为何选择? 22. 金属板料塑性成形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加工硬化现象?为什么? 23. 纤维组织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存在有何利弊? 24.许多重要的工件为什么要在锻造过程中安排有镦粗工序? 25. 模锻时,如何合理确定分模面的位置? 26. 模锻与自由锻有何区别? 27.板料冲压有哪些特点?主要的冲压工序有哪些? 28. 间隙对冲裁件断面质量有何影响?间隙过小会对冲裁产生什么影响? 29. 分析冲裁模与拉深模、弯曲模的凸、凹模有何区别? 30. 何谓超塑性?超塑性成形有何特点? 31、落料与冲孔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体现在模具上的区别是什么? 32、比较落料或冲孔与拉深过程凹、凸模结构及间隙Z有何不同?为什么? 33、手工电弧焊与点焊在焊接原理与方法上有何不同? 34.手工电弧焊原理及特点是什么? 35、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怎样防止或减少应力和变形? 36. 试说明焊条牌号J422和J507中字母和数字的含义及其对应的国标型号,并比较它们的应用特点。 37. 什么是焊接热影响区?低碳钢焊接热影响区内各主要区域的组织和性能如何?从焊接方法和工艺上, 能否减小或消灭热影响区? 38. 为什么存在焊接残余应力的工件在经过切削加工后往往会产生变形?如何避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