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位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研究

基于区位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研究
基于区位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研究

基于区位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研究

摘要: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制造业版图中占据显著的地位。2000年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制造业专业化水平经历了一个此起彼伏的过程。通过采用区位商这一工具,对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制造业2000年至2013年的地区专业化水平进行了测度,描述了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专业化的变动趋势。通过对三省一市制造业区位商的研究,发现可能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简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长三角;制造业;专业化;区位商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长期以来,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都非常发达,在全国制造业版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从地理角度看,长三角包括三省一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的开放政策及政府观念、职能的及时转变,走在了全国经济发展的前列。并通过技术外溢、产业转移等手段持续带动内陆地区经济结构升级和转变。

2001年中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后,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成本,承接了大量国际制造业的转移,制造业规模迅速扩大。长三角地区也利用各种先天和后天的优势,占据了全国制造业的相当一部分份额。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

对制造业形成了严重的冲击,促使部分生产成本较高的沿海地区制造业开始进行产业转移,进而导致不同地区的专业化程度此消彼长。

一、研究方法

地区专业化的测算方法有很多种,在此选择了易于理解的区位商测算方法。使用区位商进行地区间专业化程度的测量,具有数据获取简便、计算简单、结果直观等优点。

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简称LQ)。又称专业化率,其原理是:就全国而言,封闭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应该能满足全国人口的需求,而每个地区必须有和全过类似的结构才能满足地区人口的需求。若是一个地区某一行业所占比例低于全国的平均比例,则需从地区外输入产品或服务:反之则可以为外地提供消费或服务。①

式(1)中,LQij为i地区j产业的区位商;Lij为i地区j 产业的就业人数,Li是i地区全部就业人数;Lj为全国j产业的总就业人数;L表示全国总就业人数。在本文中,将总区域限制为长三角,各地区制造业的区位商即为该地区制造业就业总人数占该地区所有产业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与长三角

地区制造业就业总人数占长三角地区所有产业就业总人数

的比例之比。

一般认为,LQ越大,表示该地区某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当LQ>1时,表示该地区i产业j部门专业化水平超过全

国水平,j部门产品除用于消费外,还可以对外输出,属于专业化部门。当LQ=1时,表示该地区i产业专业化程度与全国相当;当LQ<1,表示该地区i产业专业化程度低于全国,j部门产品需要从外部调入。

二、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专业化水平趋势研究

(一)数据来源

计算数据来自于2001年至2014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期间为2000年至2013年,选取从业人员期末数量和制造业的单位从业人员数量为计算指标。部分数据来源于《上海统计年鉴》。

(二)制造业从业人员数量大体上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 型增长趋势

从2000年到2003年,长三角总就业人口从2200多万逐渐下降到1700万左右。而后开始了平稳的上升,2012年到2013年,总就业人口增加较为明显。

2000和2001年,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人口稳定在700万人左右,但在2002年有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而后开始缓慢上升,2013年已将近1300万。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2001-2002年制造业人口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上海市制造业从业人口下降明显,从270万下降到130万,减少了50%以上。

在促进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从业人员数量上升的力量中,

仍以江苏省和浙江省最为显著。浙江省制造业从业人口自2003年就开始了明显的增长。2003年,浙江省制造业从人人员数量只有去去110万,到2008年已经增长了近2倍,将近320万,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3.4%,其后一直维持在300余万的水平。相较而言,江苏省制造业从业人口增长较为温和,2003年制造业人口约为220万,2012年约为360万,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4%。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制造业从业人口在2013年增长迅猛,从360万增长到了570余万,一年内增加了200万的制造业从业人口。上海市和安徽省制造业从业人员由于地理规模和区域以及产业结构的限制,制造业从业人员数量维持在相对低的水平。上海市制造业从业人员数量分别从2003年的约130万增长到2013年的210万,安徽省同期则从80万增长到了约140万。

三、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专业化水平测度

根据对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从业人员数据的处理,得出2000年-2013年各年各省(市)的区位商值。从2000-2013年的区位商数据中,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专业化呈现以下特点:

(一)海和江苏制造业的专业化程度更高,且基本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2000年至2013年间,上海制造业区位商平均值市1.05,高于区域整体水平。在数据所涉及的13年中,上海仅有4

年的制造业专业化水平稍稍低于区域整体水平,而且这4年集中的分布在了2006至2010年这段时间。这段时期,上海开始调整经济结构,加强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外迁,同时发展新经济业态,加快发展金融业、服务业、创意产业等,使上海制造业的区位商低于整体水平。

进入21世纪后的大部分时期,制造业都是上海的专业化部门。2000-2004年间,传统制造业还在上海经济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区位商在1.1上下浮动。而在2011年之后,上海制造业的区位商又回升到了1以上,这可能与上海发展高端制造业有关。

江苏省的制造业始终是专业化部门。从数据来看,2000至2013年,江苏省制造业区位商的平均值达到了1.15,而且标准差只有0.032。反映出江苏省制造业在经济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也与江苏省制造业大省的地位一致。江苏省南部地区,如苏州市,利用苏州工业园区的政策条件等优势,不仅承接了上海的部分制造业的转移,也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的入驻。劳动力供给方面,随着制造业公司的不断集聚,形成了吸引电子技术工人的强大磁场,大批外地年轻打工者来到苏州工业园区,使得制造业从业人口非常充裕。可以预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江苏省会一如既往的发展制造业,其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区位商会一直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二)浙江省制造业专业化程度和长三角地区总体水平保持

一致

2000-2003年,浙江省的制造业比重并不高,这一时期

浙江省的制造业区位商均低于0.9。2004年后,受惠于出口

导向型的战略和国际市场的强劲需求,浙江制造业快速发展。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家庭作坊发展起来的制造型企业生产了

大量的日用产品。除了供应国内需求外,还有大量的产品出口,有些产品如打火机、领带等,浙江的厂商甚至占据了国际市场超过一半的份额。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需求疲软影响,外需减少;同时危机迫使制造业难以承受不断上升的生产成本,开始向东南亚和我国内陆地区转移,浙江省的制造业区位商已经跌破了1。另外,随着网络经济的兴起,浙江省从事网络经济的人不断增多,如选择开设淘宝店。这也从制造业转移了一部分劳动力。

(三)安徽省制造业专业化程度显著低于长三角整体水平

相较于上海、江苏和浙江,安徽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经济结构也不如沿海的二省一市。从2000年到2013年,安徽省制造业区位商经历了一个明显的U型发展。本世纪初,因为沿海的江苏、浙江凭借得天独厚的历史、地理条件,制造业迅速发展。制造业基础薄弱的安徽省难以与其形成有效的竞争,而且制造业从业人员受到更高水平工资的吸引,不断流出到江苏、上海等地。这使得安徽省制造业区位商在

2008年之前始终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甚至在2008年、2009年一度下降到0.5附近。2008年后,随着沿海二省一市制造业向外部的转移,同时安徽省也承接了一部分的转移,安徽省的制造业区位商也开始逐渐上升,2013年已达到了0.66。

可以预测,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安徽省利用本省劳动力充裕及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会越来越多的承接转移而来的制造业。

四、对策建议

(一)上海市应当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龙头城市,上海应当进行合理的城市定位,加强经济、贸易、金融、航运中心的建设,同时注重创新,加强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上海在不断淘汰中低端制造业的同时,应鼓励支持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促进市内如航天工业、大飞机项目的发展。同时,要一如既往的发展商业、金融、高科技、文化创意等产业,集聚全世界最尖端的服务和技术,建成全球城市,为国内其他地区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提高辐射功能。

(二)江苏省和浙江省应当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作为全国制造业最发达的省份,江苏省和浙江省代表了我国产品在世界上的形象和竞争力。因此,两省应当设法保持制造业的优势。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促使从中

低端产品的生产转移到附加值高的产品的制造,改善我国产品在世界上的形象升级,产生于来越多的中国创造。

(三)安徽省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相对来说缺少优势的安徽省,因产业向内陆转移而得到了珍贵的产业发展机遇。对此,安徽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完善当地的法律和制度,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必备的便利条件。同时进行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使引入的制造业企业能最大程度的产生效益,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的发展。

同时,必须对易产生污染的产业或企业进行严格管控,建立并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的条例和规定,不能为了经济的发展而污染环境,走旧的工业化的老路。(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注解:

①王伟.基于制造业区位商分析的中国三大城市群经济

空问演变实证与解释[J].城市规划学刊,2010(1).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09-25.

[2]姚建莉.合肥跻身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长三角确立三大副中心拟打造大交通联动发展格局[N].21世纪经济报道(数字版),2014-12-4.

[3]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1:166.

[4]王伟.基于制造业区位商分析的中国三大城市群经济空问演变实证与解释[J].城市规划学刊,2010(1)

[5]王香花,张伟婷,苏彩平.基于区位熵与集中度的山西省林业产业集群测度[J].林业经济,2015(10).

[6]姚瑶,钱学敏.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层次和空间差异研究[J].城市经济,2009(2).

[7]张程,张贤.基于制造业转移的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0(5).

[8]马军,吴梦宸,鲍宗客.长三角制造业专业化与产业转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5).

[9]沈玉芳,王能洲,马仁锋,张婧,刘曙华.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布局及演化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011(4).

配合比计算实例

配合比计算实例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时,其计算公式和有关参数表格中的数值均系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当以饱和面干骨料为基准进行计算时,则应做相应的修正。(干燥状态骨料系指含水率小于0.5%的细骨料或含水率小于0.2%粗骨料)配合比设计需要的基本参数 1、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强度等级 2、所设计混凝土的稠度要求―――坍落度 3、所使用的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及其质量水平,即强 度等级富余系数 4、粗细集料的品种、最大粒级、细度以及级配情况 5、可能掺用的外加剂或掺合料 配合比计算步骤: 1 根据设计强度等级计算混凝土的配制强度: f cu,o≥f cu,k+1.645σ 2 根据水泥强度、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及石子种类计算 W/B = αa·f b/(f cu,o+αa·βb·f b) 3 根据要求坍落度、不同种类石子粒径和外加剂的减水

理论用水量:查表 或m'w0=0.25(H -90)+坍落度为90mm 时相应石子粒 径的用水量 H ——设计坍落度(mm )。 掺外加剂时的用水量: m w0 = m ’w0(1-β) β——外加剂的减水率。 4 根据掺外加剂时的用水量和经计算并选定的水胶比计算胶凝材料总量; 5 根据胶凝材料总量和外加剂的掺量计算外加剂用量; 6 根据胶凝材料总量和掺合料掺量计算水泥用量; 7 计算砂、石用量 1) 确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容重: m fo +m co +m go +m so +m wo =m cp 2) 计算砂石总量; 3) βs =(H -60)0.05+相应水灰比和石子粒径对应的砂率 4)根据砂石总量和选定的砂率值计算砂用量、石用量; 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 至少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 1)、基准配合比; B W m m wo bo =so go so s m m m += β

长三角地区工业化概况

长三角地区工业化 长三角地区位于长江下游和东海之滨,集“黄金海岸” 与“黄金水道” 于一身,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地理区位,自明清以来就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近代以来,这里与西方工业和文化最先接触,孕育了中国的近现代工商业文明,奠定了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初步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江浙沪两省一市的人口虽然只有全国的1/10,但经济总量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国的1/6和近1/4。受计划经济体制和国家工业发展重点转移等因素的影响,两省一市的经济和工业虽有一定发展,但发展步伐较慢。1952~1990年,两省一市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6.14%上升到16.56%;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比重也一直徘徊在1/4以内。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进入了现代化的新阶段。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提出了开发浦东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并提出了“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江长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重大战略部署。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善,使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潜力得到充分释放,现代工业和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重新恢复了这一地区在中国经济中的领先地位,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逐步形成一些新的竞争优势。有关长三角地区在全国的地位及其与其他6个经济区域的基本情况比较。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和工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改革初期,得益于上海工业的扩散和江浙地区农工相辅的传统,长三角地区尤其是江苏省和浙江省的乡镇

工业与家庭工业迅速崛起,带动了农村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江苏省乡镇工业总产值在“六五” 期间(1981~1985)年平均增长27.07%,“七五” 期间(1986~1990)年平均增长22.07%,“八五” 期间(1991~1995)年平均增长43.61%。到“八五” 末期,乡镇工业产值占江苏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3,成为江苏省工业化的主导力量。浙江则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1998年,浙江省注册个体私营企业168万户,注册资本总额1404亿元,从业人员421万人,均居全国首位。全国首批500家最大私营企业中,浙江占112家。2003年浙江9200亿元的生产总值中,个体私营经济为4790亿元,占52.1%。个体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仅使浙江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提升了浙江经济在全国的比重,而且有效地使当地居民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缩小了城乡差距,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上海跃居全国第一位。上海市实施浦东开发开放战略之后,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九五”(1996~2000)和“十五” (2001~2005)期间,上海工业在“发展中调整”,实施战略性调整重组,大力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工业新高地建设,深化国企改革,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和地区经济保持了快速持续协调平稳发展态势。作为全国现代工业产业和先进技术来源的重镇和排头兵,上海工业发展不仅是保持一定的规模和高速度,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引导地区乃至全国现代工业的换代升级,不断推进工业的现代化步伐。依托上海市这个迅速崛起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市现代装备制造业、信息、汽车、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精品钢材等骨干产业,船舶产业、海洋装备产业、航空航天产业等战略产业,生物医药制造、新能源产业、生

长江三角洲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探究教案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举例说出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6.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策略

充分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点评、指导小结,达到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地理图片、地图、多媒体课件、划分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静静欣赏歌曲:《江南水乡》。 师:花桥碧水弯/江堤柳丝长/ 微风轻吻荷塘/醉我江南水乡/ 竹篙轻轻点/小船入画廊/ 一曲丝竹小唱/醉我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人间天堂/ 香喷喷的日子/粉嘟嘟的船娘/ 仿佛幽梦弥漫唐宋清香/染你一身芬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教学设计

设计人:______范霞__________ 备课时间: 2018年 4月 19 日编号:____________

设计说明: 1.理念:基于课程标准,追求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以评价驱动教学,有效落实国家课程,实现有效教学。 2.内涵:(1)既定教学目标、课中学习目标及评估目标三者内容上的同一性(2)教学目标、学习方法、评估工具三者本质上的同一性 3.基本程序与原则:以“教学效益”为纬线,“教师的教学哲学、智慧与能力”为经线,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处理好三个程序: 制定学习目标(回答:什么最值得学习)——设计课堂评价(回答:如何证明实现了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回答:怎样安排教学活动帮助达标)。 4.构成:包括四部分:(1)学习目标的设置(2)评价任务的设计(3)教学设计(4)作业/拓展设计。 5.操作方法: 首先,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依据制定目标的三个依据:课标在哪里?——回答:学生需要学什么?文本在哪里?——回答:学什么最有价值?学生在哪里?——回答:学生学习的起点是什么?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制定出准确、清晰、可测量的学习目标。 其次,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明确目标之后,教师就应该设想“我用什么样的检测工具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了解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作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 第三,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上述的评价任务,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不断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这样既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学定教、目标导向教学等思想,也体现了教学与评价二合一的思想。 第四,实施规划好的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最关键的问题有三个:一是自始至终把目标当作一节课的灵魂,教学的关键行为都应指向目标的达成;二是把教的过程当作评的过程,不断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不断作出后续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第五,布置基于目标检测的有效作业。在设计、实施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思考作业的问题,如,布置的作业是检测什么目标的,与目标相匹配的作业是什么样的,如何反馈作业结果才能促进学生的后续学习等。 第六,撰写教学反思与评价。通过思考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等,以写促思,以思促教,实现专业成长。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与确定继续教育自测题答案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与确定继续教育自测题答案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与确定 第1题 已知水胶比为0.40,查表得到单位用水量为190kg,采用减水 率为20%的减水剂,试计算每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 kg A.425 B.340 C.380 D.450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2题 普通混凝土的容重一般为 _____ kg/m3 A.2200~2400 B.2300~2500 C.2400~2500 D.2350~2450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3题 已知水胶比为0.35,单位用水量为175kg,砂率为40%,假定每立方米混凝土质量为2400kg,试计算每方混凝土中砂子用量 kg A.438 B.690 C.779 D.1035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4题 某材料试验室有一张混凝土用量配方,数字清晰为 1:0.61:2.50:4.45,而文字模糊,下列哪种经验描述是正确 的。 A.水:水泥:砂:石 B.水泥:水:砂:石

C.砂:水泥:水:石 D.水泥:砂:水:石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5题 预设计 C30 普通混凝土,其试配强度为() MPa A.38.2 B.43.2 C.30 D.40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6题 关于水灰比对混凝土拌合物特性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灰比越大,粘聚性越差 B.水灰比越小,保水性越好 C.水灰比过大会产生离析现象 D.水灰比越大,坍落度越小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7题 要从控制原材料的的质量上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尽量使用新出厂的水泥 B.选用含泥量少、级配良好的骨料 C.对水质没有要求 D.合理选择、使用减水剂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剖析长三角地区五大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结合国家、区域近年来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政策文本与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是当前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进程中值得重点关注的五大产业方向。 五大重点方向 一、集成电路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龙头,其产业销售规模占全国逾6成,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整、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 长三角地区共有4个城市进入全国集成电路设计

业十大主干城市的行列,集聚了国内55%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80%的封装测试企业以及近50%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芯片产能占全国的63%,已形成了包括研究开发、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及支撑业在内的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涌现出中芯国际、长电科技、中微半导体等全国集成电路领军企业。 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由复旦大学牵头,联合浙江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成立了长三角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此外,三省一市科技部门还率先在全国开展集成电路领域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 二、生物医药 长三角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大、质量高,产值和技术水平都位居全国前列。产业集聚化程度较高,建成了上海生物及新型医药研发与生产中心,并形成了以上海、杭州、泰州三大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无锡“太湖药谷”为核心,苏州、连云港、湖州、金华等中医药、化学原料药和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基地,以及上海临港、盐城、宁波、舟山等海洋生物产业基地为辅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 各地都涌现出了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区域品牌效

应,如江苏的扬子江药业、先声药业等。以上海为例,2017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经济总量达3046亿元,其中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093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江浙沪累计医药制造业已占全国企业数量的25%,其占比27%的销售收入实现了全国30%的利润总额,显示出长三角地区医药制造业强大的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 产业协同上,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和长三角干细胞产业联盟已经成立。上海牵头,联合江浙两省共同发布了《江浙沪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跨省委托监管规定(试行)》,在药品监管政策及标准统一、检查员资格和检查结果互认、监管信息与资源共享方面跨出了第一步,对推进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融合、打造高质量的产业集群意义重大。 三、智能制造 在我国“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推动下,长三角地区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齐头并进,引领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成为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核心区。

施工配合比计算例题

【例】某室内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5,施工要求坍落度为35~50mm ,混凝土为机械搅拌和机械振捣,该施工单位无历史统计资料。采用原材料情况如下: 水泥:强度等级42.5的普通水泥,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为1.13,密度ρc=3.1g/cm3; 中砂:级配合格,细度模数2.7,表观密度ρos=2650kg/m3,堆积密度为ρos ′=1450 kg/m3; 碎石:级配合格,最大粒径为40mm ,表观密度ρog=2700kg/m3,堆积密度为ρog ′=1520 kg/m3, 水:自来水。 试求: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 初步配合比 1. 确定配制强度(fcu,o) )(2.330.5645.125645.1,,MPa f f k cu o cu =?+=+=σ 2. 确定水灰比(W/C) 6.00 .4807.046.02.330.4846.0=??+?=+=ce b a cuo ce a f f f c w ααα MPa f f g ce c ce 0.485.4213.1,=?=?=γ 3. 确定用水量(mwo) 查表,则1m3混凝土的用水量可选用mwo=175㎏。 4. 确定水泥用量(mco) )(27364 .0175)(00kg C W m m w c === 5. 确定砂率s β 由W/C=0.64,碎石最大粒径为40mm ,查表5—25,取合理 砂率为36%。 6. 计算砂石用量(mso ,mgo) 1)体积法 1101.02700 2650100017531002730=?++++go s m m 36.0=+go so so m m m 解得:mso=702㎏,mgo=1248㎏。 2)质量法 假定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为2400㎏/m3,则: mso+mgo=2400-175-273 36.0=+go so so m m m 解得:mso=702㎏,mgo=1250㎏ 初步配合比为:mwo=175㎏,mco=273㎏, mso=702㎏,mgo=1250㎏。

(财务知识分析)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以重工业制造业为主

(财务知识分析)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以重工业制造 业为主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以重工业制造业为主,但在杭州等地的手工业制作也很发达。珠三角是轻工业生产模式,以服装等轻产业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比较研究两个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历程和经济规模,探讨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可以为两个三角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其它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长江三角洲是指长江入海而形成的冲积平原,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部分地区。本文中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指由沪、苏、浙三地16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复合型区域,具体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和泰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台州市,其土地面积为10.9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8121万人(2002年)。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已被公认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 珠江三角洲是指珠江千百年来冲刷出来的一块平原,北起广州,呈扇形向东南和西南放射,东面有经济特区城市深圳和与之相邻的东莞市,西面由北至南有:佛山、江门、中山以及与澳门接壤的经济特区城市珠海市。本文中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14个市县: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7市,以及惠州市的市区和惠阳、惠东、博罗三县,肇庆市的市区和高要、四会两市,其土地面积为4.17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2365万人(2002年)。 一、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指标的比较 1.长江三角洲GDP规模高于珠江三角洲,但人均GDP低于珠江三角洲;两地GDP约占全国的2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两地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1995年两地GDP总量达到13076.5亿元,其中长江三角洲为9216.0亿元,珠江三角洲为3860.5亿元。长江三角洲GDP总量为珠江三角洲GDP总量的2.4倍。从人均GDP来看,1995年长江三角洲人均GDP为11665元,珠江三角洲为18058元。珠江三角洲人均GDP比长江三角洲高54.8%。 2002年两地GDP总量达到29402.1亿元,其中长江三角洲为19983.3亿元,珠江三角洲为9418.8亿元。由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规模发展快于长江三角洲,从而长江三角洲GDP总量是珠江三角洲2.1倍,比1995年的差距缩小。2002年珠江三角洲人均GDP仍高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人均GDP达到34295元,比长江三角洲(24607元)高39.4%。 2.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均保持较快增长,大大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 2000年—2002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的GDP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除扬州和肇庆市区外),均高于全国7.8%的平均水平,显示出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快速。 3.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三次产业基本同构,产业结构向高度化发展。 2002年长江三角洲三次产业的分布为6:52:42,珠江三角洲三次产业的分布为5:50:45。 从1978年到2002年,这两个地区的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大幅上升,第二产业基本持平。珠江三角洲第一产业下降幅度最大,从22.4%下降到4.9%,下降了17.5个百分点。长江三角洲第三产业上升幅度最大,从18.4%上升41.9%,上升了23.5个百分点。 2002年这两个区域的第二产业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相同,而第一产业比重比全国约低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高出8个百分点。可见,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调整和改善,基本上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长江三角洲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长江三角洲 单选 1.既是长江中下游沿岸重要港口,又是钢铁工业和纺织工业城市的是() A.武汉B.重庆C.成都D.马鞍山 2.南方地区依托丰富的水能及有色金属资源,建立的工业基地是() A.辽宁鞍山-本溪钢铁工业基地 B.宜昌电力、湘中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C.新疆克拉玛依石油工业基地 D.青海察尔汗化学工业基地 3.长江中下游平原能成为“鱼米之乡”的主要原因是() A.长江水的灌溉B.雨热同期且地势平坦 C.纬度位置好D.科学技术发达 4.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正确的一组是() A.柑橘、甜菜、水稻B.甘蔗、水稻、毛竹 C.大豆、水稻、芒果D.荔枝、水稻、冬小麦 5.长江上游产业带的核心城市是() A.长沙B.武汉C.重庆D.上海 6.我国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很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是我们的基本原则,判断下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A.内蒙古高原-耕作业 B.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田耕作业 C.大兴安岭-畜牧业 D.华北平原-水产养殖业 7.下列行为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是() A.青藏高原上发展林业 B.内蒙古高原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C.长江中下游地区河网密布,发展淡水养殖业

D.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8.我们美丽的家乡---黄石市位于() A.长江下游北岸B.长江下游南岸 C.长江中游北岸D.长江中游南岸 9.以长江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贯穿南北的沿海经济带及西部广大地区,构成了()A.“Z”形格局B.“S”形格局C.“T”形格局D.“H”形格局 10.下列地形区中,农作物一年两熟,又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是() A.宁夏平原B.三江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D.江汉平原 11.长江三角洲的地形特点() A.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B.地面平坦广阔、一望无际 C.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 D.地势低平、河网稠密、湖泊星罗 12.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它是() A.稻谷主产区B.小麦主产区C.杂粮主产区D.大豆主产区 13.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指() A.珠江三角洲B.太湖 C.鄱阳湖D.长江中下游平原 14.长江上、中、下游经济产业带的核心分别是() A.上海、武汉、重庆B.南京、武汉、重庆 C.重庆、武汉、上海D.上海、南京、武汉 15.位于“鱼米之乡”的咸宁市,主要受惠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该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A.夏季高温多雨B.夏季炎热少雨 C.冬季寒冷干燥D.冬季温暖湿润

配合比计算实例

配合比计算实例 例题一 某工程为七层框架结构,砼梁板设计强度等级为C25,使用的材料如下: (1)42.5普通硅酸盐水泥(2)细度模数2.6的河砂(3)5~31.5mm的卵石施工坍落度要求为30~50mm,根据经验可确定用水量为160kg/m3,砂率33%,请计算出每立方米砼各材料用量。 1、计算试配强度当无统计数据时,C25砼σ=5.0MPa f cu.o=f cu.k+1.645×σ=25+1.645×5.0 =33.2MPa 2、计算水灰比w/c=αa·f ce/(f cu.o+αa·αb·f ce)=0.48×1.13×42.5/(33.2+0.33×0.48×1.13×42.5)=0.56 (满足干燥环境钢砼最大水灰比要求) 3、计算每立方米水泥用量m w0=160kg/m3 m c0=m w0/(w/c)=160/0.56=286kg/m3 (满足干燥环境钢砼最小水泥用量要求) 4、重量法计算各材料用量m c0+m w0+m s0+m g0=2400 m s0/(m s0+m g0)= 33% 解得:m w0=160kg/m3 m c0=286kg/m3 m s0=622kg/m3 m g0=1262kg/m3m w0:m c0:m s0:m g0=0.56:1:2.17:4.41 例题二 某工程欲配C35砼,坍落度为80mm,工程中使用炼石P.O42.5水泥(富余系数1.13);闽江细砂,细度模数为2.2;河卵石,粒级5~31.5mm。查表后,经调整得出用水量为185kg/m3,砂率为32%,试用计算施工配合比。 1、计算试配强度当无统计数据时,C35砼σ=5.0MPa f cu.o=f cu.k+1.645×σ=35+1.645×5.0=43.2MPa 2、计算水灰比w/c=αa·f ce/(f cu.o+αa·αb·f ce)=0.48×1.13×42.5/(43.2+0.48×0.33×1.13×42.5)=0.45 3、用水量m w0=185kg/m3。 4、计算水泥用量m c0=m w0/(w/c)=185/0.45=411kg/m3(水灰比及最小水泥用量均符合标准要求) 5、按重量法计算基准配合比2400=m c0+m w0+m s0+m g0 βs= m s0 /(m s0+m g0)=32%解得:m s0=577kg/m3m g0=1227kg/m3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历程和特点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历程和特点 刘文婷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 摘要: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目前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本文总结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和 效应,回顾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历程,最后分析了长三角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关键字: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1.区域经济一体化 1.1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在国际上,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从关税同盟问题提出的,在比较纯粹的国际贸易领域中, 讨论得较多的是贸易壁垒与贸易利益, 再進而转向生产领域某些方面的联合, 乃至消除各国 经济活动中种种障碍的措施。 1969年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在1954年第一个提出经济一体化的定义”经济一体化就是将有关障碍经济最有效运行的人为因素加以清除,通过相互协调和统一,创造最适宜的国际经济结构。” 美国学者贝拉.巴拉萨1973年则将经济一体化定义为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状态,认为作为一个过程,一体化意味着取消国家间的经济歧视,强调了动态性质;作为一个状态的一体化意味着国家间不存在各种经济歧视,强调了静态性质. 经济学家利兹·马克鲁普则认为该定义过于狭隘,“事实上经济一体化可以有一国之内的各个地区的,也可以有各国之间的”。 一般而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参与成员范围内减少与取消歧视性的贸易壁垒以及采用一定程度上的共同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政策,以期消除成员间的差异,促进资源的最佳利用,求得整体最优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效果。其出发点是使每一个成员能获取比单独一个时更大的利益。 1.2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 1.2.1关税同盟理论 西方学者将关税同盟当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形式。因此,对关税同盟的研究与探讨 也就比较广泛而深入。 贸易创造效果(Trade Creating Effect)是指由于取消了同盟内的关税壁垒,使生产转向同盟内最有效率的供应者所产生的利益。关税同盟成立后,能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更专业化的生产,某成员国的一些国内生产品从其他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进口,结果使本国该项产品消费开支降低,从而扩大了需求,增加了贸易量。同时,使本该用于该种产品的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同步测试题

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一、单选题 1. 下列城市中,不属于我国古代四大米市的是 A.长沙 B.九江 C.杭州 D.芜湖 2.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们往返于不同的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形成了所谓的“同城效应”,这种生活方式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 A.经济的快速发展 B.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使城市间的交通更加快捷 C.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D.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 3. 长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是() A.有毗邻港澳的地理位置优势 B.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于一体 C.矿产资源丰富 D.扼长江出海口,濒临南海 4.有关长江三角洲区域概括不正确的是() A.其核心城市上海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 B.本区湖泊星罗,河网密布,是我国“鱼米之乡” C.本区工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本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作物熟制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5. 2010年第41届世博会在上海举办,观察图下,上海的气候特点可以归纳为()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降水均匀 C.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 D.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6.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城市是() A.北京 B.广州 C.上海 D.南京 7.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

①重要的稻米产区②重要的小麦产区 ③重要的淡水鱼产区④重要的温带水果产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下列城市属于长江三角洲著名古都的是 A.上海、南京 B.上海、杭州 C.南京、杭州 D.苏州、杭州 9.“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人们对下列哪个地区的赞美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 D.台湾地区 10. 长江中下游平原能成为“鱼米之乡”的原因是( ) A.灌溉便利 B.土壤肥沃 C.雨热同期且地势平坦 D.以上都是 二、填空题 11. 读长江三角洲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三角洲区域光热充足,降水充沛,属于________气候。 (2)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城市,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在上海交汇的铁路干线有________________。 (3)列举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优势条件有哪些。(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些年来,上海不少企业向长江三角洲区域周边城市转移,企业管理者也随之迁入周边城市。这说明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 A.带来污染,具有制约作用 B.提供大量自然资源 C.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配合比计算实例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时,其计算公式和有关参数表格中的数值均系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当以饱和面干骨料为基准进行计算时,则应做相应的修正。(干燥状态骨料系指含水率小于0.5%的细骨料或含水率小于0.2%粗骨料)配合比设计需要的基本参数 1、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强度等级 2、所设计混凝土的稠度要求―――坍落度 3、所使用的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及其质量水平,即强 度等级富余系数 4、粗细集料的品种、最大粒级、细度以及级配情况 5、可能掺用的外加剂或掺合料 配合比计算步骤: 1 根据设计强度等级计算混凝土的配制强度: f cu,o≥f cu,k+1.645σ 2 根据水泥强度、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及石子种类计算 W/B = αa·f b/(f cu,o+αa·βb·f b) 3 根据要求坍落度、不同种类石子粒径和外加剂的减水 理论用水量:查表

或m'w0=0.25(H -90)+坍落度为90mm 时相应石子粒 径的用水量 H ——设计坍落度(mm )。 掺外加剂时的用水量: m w0 = m ’w0(1-β) β——外加剂的减水率。 4 根据掺外加剂时的用水量和经计算并选定的水胶比计 算胶凝材料总量; 5 根据胶凝材料总量和外加剂的掺量计算外加剂用量; 6 根据胶凝材料总量和掺合料掺量计算水泥用量; 7 计算砂、石用量 1) 确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容重: m fo +m co +m go +m so +m wo =m cp 2) 计算砂石总量; 3) βs =(H -60)0.05+相应水灰比和石子粒径对应的砂率 4)根据砂石总量和选定的砂率值计算砂用量、石用量; 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 至少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 1)、基准配合比; 2)、非基准配合比1,基准水灰比+0.05、基准砂率+1%; B W m m wo bo =so go so s m m m +=β

2020年(财务知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以重工业制造业为主

(财务知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以重工业制造业为主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以重工业制造业为主,但于杭州等地的手工业制作也很发达。珠三角是轻工业生产模式,以服装等轻产业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比较研究俩个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历程和经济规模,探讨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能够为俩个三角洲经济的进壹步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其它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长江三角洲是指长江入海而形成的冲积平原,包括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部分地区。本文中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指由沪、苏、浙三地16个地级之上城市组成的复合型区域,具体包括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和泰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台州市,其土地面积为10.96万平方km,人口总数为8121万人(2002年)。之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已被公认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壹。 珠江三角洲是指珠江千百年来冲刷出来的壹块平原,北起,呈扇形向东南和西南放射,东面有经济特区城市和和之相邻的东莞市,西面由北至南有:佛山、江门、中山以及和澳门接壤的经济特区城市珠海市。本文中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14个市县:、、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7市,以及惠州市的市区和惠阳、惠东、博罗三县,肇庆市的市区和高要、四会俩市,其土地面积为4.17万平方km,人口总数为2365万人(2002年)。 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指标的比较 1.长江三角洲GDP规模高于珠江三角洲,但人均GDP低于珠江三角洲;俩地GDP约占全国的2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俩地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1995年俩地GDP总量达到13076.5亿元,其中长江三角洲为9216.0亿元,珠江三角洲为3860.5亿元。长江三角洲GDP总量为珠江三角洲GDP总量的2.4倍。从人均GDP来见,1995年长江三角洲人均GDP为11665元,珠江三角洲为18058元。珠江三角洲人均GDP比长江三角洲高54.8%。 2002年俩地GDP总量达到29402.1亿元,其中长江三角洲为19983.3亿元,珠江三角洲为9418.8亿元。由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规模发展快于长江三角洲,从而长江三角洲GDP总量是珠江三角洲2.1倍,比1995年的差距缩小。2002年珠江三角洲人均GDP仍高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人均GDP达到34295元,比长江三角洲(24607元)高39.4%。 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均保持较快增长,大大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 2000年—2002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的GDP增长速度均保持于俩位数之上(除扬州和肇庆市区外),均高于全国7.8%的平均水平,显示出俩个三角洲经济发展快速。 3.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三次产业基本同构,产业结构向高度化发展。 2002年长江三角洲三次产业的分布为6:52:42,珠江三角洲三次产业的分布为5:50:45。 从1978年到2002年,这俩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壹产业占GDP的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大幅上升,第二产业基本持平。珠江三角洲第壹产业下降幅度最大,从22.4%下降到4.9%,下降了17.5个百分点。长江三角洲第三产业上升幅度最大,从18.4%上升41.9%,上升了23.5个百分点。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 达4.8—6.7公里。平原上共有湖泊200多个。长江三角洲河川纵横,湖荡棋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号称中国的“金三角”。传统意义的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南京,东到海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面积约为九万九千六百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这个都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上意义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泛指镇江、扬州以东长江泥沙积成的冲积平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区。长江三角洲顶点在仪征市真州镇附近,以扬州、江都、泰州、姜堰、海安、栟茶一线为其北界,镇江、宁镇山脉、茅山东麓、天目山北麓至杭州湾北岸一线为西界和南界,东止黄海和东海。 按照国务院2008年关于进一步发展长三角的指导意见,正式确定将长三角扩大到两省一市,即江苏浙江全省,上海市。这个战略性规划兼顾了区域平衡和互补,将苏北和浙西南纳入长三角范围,在土地、资源、人才等层次上明显提升了长三角的实力和发展潜力,长三角占中国经济总量也由不足1/5提升到接近1/4,尤其是苏北和浙西南将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对拉动整个地区经济增长、促进长三角核心地区产业配置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长江三角洲

延伸为今三角洲北界,地面高程6~8米。

浅水海湾不断淤浅,逐渐演变为湖荡罗布、河道交错的低平原。南岸沙嘴外侧滨海地区不断淤积成滨海平原。 三角洲上散布着一系列海拔100~300米的残丘,大部由泥盆系砂岩和石炭、二迭系灰岩构成,少数由燕山期花岗岩和粗面岩构成。 编辑本段气候 过去47年和25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年均气温、年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都显著增加,增温率都是冬季和春季 长江三角洲 较高,夏季最低。大城市站增温率明显高于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站,城市化效应对大城市气温基本上都是增温作用,其中对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及贡献率最大,对平均最高气温都最小。长江三角洲气温变化趋势和增温率、城市化效应的增温率及增温贡献率与其他地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编辑本段历史 长江三角洲形成初期,人类就在这里从事渔猎和农耕。 经公元4~6世纪东晋、南北朝和12~13世纪南宋两次大移民,以及10世纪以来的河网建设,三角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 近代工业兴起较早,内河航运发达,沪宁、沪杭铁路相继建成,上海和江苏省苏州、以及浙江省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等地先后发展为工业城市。

长江三角洲知识点

一、长江三角洲的区域概况 1、地理位置与范围(“长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区域”) ①长江三角洲简称,是由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是中国最大的。 思考:长江在长江三角洲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②位置:长江三角洲区域以为主体,地处中国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濒临海和海。 ③范围:长江三角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角洲的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达海滨,往南达杭州湾,往北到通扬运河。 思考:长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自然、人文两个角度考虑) 2、经济发展条件 ①自然条件:长江三角洲地势,以地形为主,气候,土地,河网。 ②社会经济条件:农耕条件,农业历史,农业生产水平高,被称为和。长三角人口和城镇,工商业,消费市场,劳动力素质,经济基础。 3、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优势 思考:长三角区域发展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 ①发达的交通运输 长江三角洲拥有长江和众多的、干线,以及现代化的 、,形成密集的。 ②雄厚的经济基础 长江三角洲是对外开放的,已经成、、的对外开放格局,城镇,工商业,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综合实力的区域。 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1、上海市的经济特色与地位 作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上海是中国高水平的、和 ,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拥有庞大的现代工业体系,、先进制造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上海发展所需要的原材料大部分依赖或者,其产品大多远

销国内外。同时,上海也是中国举足轻重的、和产业基地。 2、浦东新区的开发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长江三角洲区域。1990年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掀开了上海发展的新篇章。浦东新区聚集了、临港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产业,成为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引擎。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浦东成为了国际性、、贸易、中心。 3、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思考: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交通运输、资金流通、信息交流、治理支持、技术协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浦东的大举开发,显著提升了上海的总体层次和国际化水平。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 1、北翼和南翼的比较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七章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举例说出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6.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法、讨论法学习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地理图片、地图、多媒体课件、划分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江南水乡》。 师: 花桥碧水弯/江堤柳丝长/ 微风轻吻荷塘/醉我江南水乡/ 竹篙轻轻点/小船入画廊/

一曲丝竹小唱/醉我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人间天堂/ 香喷喷的日子/粉嘟嘟的船娘/ 仿佛幽梦弥漫唐宋清香/染你一身芬芳…… 同学们,一曲《江南水乡》,你醉了吗?未到江南,心到江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江三角洲,领略这片令人梦牵魂绕的人间天堂。 【新课教学】 一、位置与范围 【探究一】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图(如下图),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 小结: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等地区。 【探究二】 读“长江三角洲在我国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如下图),探究: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混凝土配合比例题

某工程现浇室内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施工采用机械拌合和振捣,坍落度为50mm。所用原材料如下: 水泥:普通水泥,28天实测水泥强度为48MPa;p= 3100kg/m 3;砂:中砂,级配2区合格,2650kg/m3;石子:卵石5?40mm , g= 2650kg/m 3;水:自来水(未掺外加剂),p = 1000kg/m 3。 用体积法计算该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 解:(1 )计算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f eu, 0: 根据题意可得:f eu, k=,杳表取o^,则 f eu, 0 = f eu, k + o =+ X= (2)确定混凝土水灰比m^/m c ①按强度要求计算混凝土水灰比m w/m c 根据题意可得:f ce=人a=, a=,则混凝土水灰比为: m w — ______ a f ce m e f cu ,0 a b f ce ②按耐久性要求复核 由于是室内钢筋混凝土梁,属于正常的居住或办公用房屋内,杳表知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值为, 出的水灰比未超过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因此能够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 (3)确定用水量m wo 根据题意,集料为中砂,卵石,最大粒径为40mm ,杳表取m wo = 160kg。 (4)计算水泥用量m co ① 计算:m co= 匹 =-160= 320kg m w / m c0.50 ②复核耐久性 由于是室内钢筋混凝土梁,属于正常的居住或办公用房屋内,杳表知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为 260kg,计算出的水泥用量320kg不低于最小水泥用量,因此混凝土耐久性合格。 (5 )确定砂率伍 根据题意,混凝土采用中砂、卵石(最大粒径40mm )、水灰比,杳表可得伶=28%?33%,取伍=30? s —1.采 38.2 0.48 48.0 0.48 0.33 48.0 = 0.50 计算 3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