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小说的翻译及其文学史价值_汤哲声

清末民初小说的翻译及其文学史价值_汤哲声
清末民初小说的翻译及其文学史价值_汤哲声

清末民初小说的翻译及其文学史价值※

汤哲声 朱全定

内容提要:清末民初小说中的改译、删译与当时中国精英分子要利用小

说启蒙国民有着很大关系,虽然清末民初的翻译小说是以言情小说和侦

探小说为主,却对当时的中国政治思想和小说的美学思想、艺术结构产

生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清末民初翻译家的史学地位以及他们的“为我所

需”、意译的观念和方式作了评价和分析。

关键词:清末民初 小说翻译 价值和意义

这是一批被遗忘或者受到不公评价的外国小说翻译群体,他们是(按照翻译外国小说出现的先后为排列顺序):包天笑、周桂笙、陈景韩(冷血)、徐卓呆、许指严、王蕴章(西神)、李涵秋、张春帆、恽铁樵、周瘦鹃、贡少芹、张毅汉、徐枕亚、严独鹤、胡寄尘、程瞻庐、陈蝶仙、李定夷、程小青、叶小凤、李常觉、陈小蝶、朱瘦菊、陆澹安、姚民哀、许瘦蝶、吴绮缘、王钝根、顾明道、闻野鹤等等。他们是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翻译作家,并且主要活动于清末民初时期。根据既有的文学史描述,清末民初通俗文学的翻译作家素质不高,被认为翻译的随意性很强;清末民初小说的译作改译、删译之风严重,被认为不忠于原著;清末民初小说译作的原著品味也不高,被认为鲜有一流作品。从这样的观念出发,清末民初的那些小说翻译作品就成为了一堆文字垃圾,关注的人不多,更别说研究了。问题是清末民初小说的翻译作品真如文学史所描述的那样吗?如果放入历史语境和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思考,也许我们会有另一番解读。

清末民初小说的翻译确实改译、删译之风严重,包天笑、杨紫驎合译的《迦

※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通俗文学价值评估体系建构与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批准号:12 BZW10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2期

茵小传》只是原著的上半部分,也就这么改译、删译了一下作为全本推了出来;苏曼殊、陈独秀译雨果的《悲惨世界》,也就连添带删地译成了一本十几回的故事,叫《惨世界》(报纸上连载时叫《惨社会》),改译、删译之风蔓延到当时几乎每一部译作。这些翻译者们究竟改译、删译了什么内容呢?以苏曼殊、陈独秀译的《惨世界》为例,这部译作曾经连载于1903年10月8日至12月1日上海的《国民日报》。如果与原著比对,将会发现译作将原著中主人公的情感故事和家庭故事全部删去,留下的是主人公的政治事迹和战斗故事。不仅将《悲惨世界》翻译成一部政治小说,而且还成为不断评点中国社会、国民的启蒙小说。小说中有这样的语言:

我法兰西国民,乃是义侠不服压制的好汉子,不像那做惯了奴隶的支那人,怎么就好听这鸟大总统,来做个生杀予夺独断独行的大皇帝呢?

那支那的风俗,极其野蛮,人人花费许多银钱,焚化许多香纸,去崇拜那些泥塑木雕的菩萨。更有可笑的事,他们女子,将那天生的一双好脚,用白布裹起来,尖促促的好像那猪蹄子一样,连路都不能走了,你说可笑不可笑呢?

十九世纪初的雨果,竟然在法国骂中国的奴隶思想,嘲笑中国人的菩萨和小脚。这显然是译者加上去的。只要稍加详细地追寻,就会发现,此时那些译作中增删的内容几乎均与国民的政治、思想、生活的启蒙有直接的联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翻译风气呢?有两个原因。

这是翻译者为了响应小说界革命的倡导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小说启蒙的手段。中国小说的地位在清末民初得到极大的提高。小说地位提高的动力不是它的文学要素,而是可以通过小说的文学要素作为启蒙民众的工具。小说革命的倡导者梁启超之所以提高小说的地位,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在昔欧洲各国变革之始,其魁儒硕学,仁人志士,往往以其身之所经历,及胸中所怀,政治之议论,一寄之于小说。” 1既然昔日欧洲魁儒硕学可以将身之经历、胸中所怀、政治议论寄之于小说,今日我中国仁人志士为什么不可以如此照做呢?所以在小说中增删些政治社会议论是很正常的事情,就是一种风气,甚至是一种提倡,小说也就是思想启蒙家们启蒙的工具。

问题是这样的议论在创作作品中完全可以,在翻译作品中却不允许,因为翻译毕竟是在尊重原作品的基础上的文化介绍。这样的观念只是当下我们的翻译观念。在当时的中国文人心目中小说并没有什么创作与翻译的区别,翻译也就是小说的另一种创作而已。当时很多译作来自于日文,因为日文有很多汉字,因此也就成为了当时翻译者所热衷追寻的原著。包天笑是中国最早撰写教育小说的作

清末民初小说的翻译及其文学史价值

家,他写的《苦儿流浪记》《弃儿埋石记》《馨儿就学记》曾经受到当时政府的嘉奖,可就是这三部署名“包天笑?撰”的小说均是根据日文边译边作的作品。1908年苏曼殊在《民报》上发表他的译作《娑罗海滨遁迹记》,说这是一本印度人写的具有亡国之悲的笔记,可是苏的译作中却出现拜伦的诗句。当时就有人怀疑该译作是苏曼殊托翻译之名的自撰。包天笑、苏曼殊都是清末民初的知名作家,他们不需要借外国书或者外国人名提升自己,他们将“译”写成“作”,将“作”写成“译”,说明他们对“作”和“译”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既然创作作品可以随便议论,翻译作品就不能随便议论吗?翻译作品中增删些内容没有什么不可以。

要论清末民初小说翻译的品味,并不低。从当下的眼光看,屠格涅夫、托尔斯泰、果戈理、契诃夫、莫泊桑等世界一流作家作品是由他们首先引进到中国来的。据禹玲博士研究,周瘦鹃从1915年开始就翻译莫泊桑的小说,到1947年时,共翻译了莫泊桑39部小说。民国初年周瘦鹃翻译的短篇小说涉及意大利、西班牙、瑞典、荷兰、塞尔维亚等14个国家。他后来将其编成《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共两卷,于1917年3月由中华书局出版,收入49篇小说。当时鲁迅正在教育部主持通俗教育研究会小说股的工作,曾与周作人共同报请教育部表扬这套译作,并充满热情地称赞此书:“所选亦多佳作。又每一篇告著者名氏,并附小像略传,用心颇为恳挚,不仅志娱悦俗人之耳目,足为近年来译事之光……当此淫佚文字充塞坊肆时,得此一书,俾读者知所谓哀情、惨情之外,尚有更纯洁之作,则固亦昏夜之微光,鸡群之鸣鹤矣。” 2

不过,应该看到这些世界一流作家作品在当时并不是小说翻译的主流,当时小说翻译的主流是言情小说和侦探小说。言情小说的翻译自林纾1899年在福州刊行《巴黎茶花女遗事》之后,就一直是清末民初翻译的热点作品。至于侦探小说那就更多了,阿英说:“当时译家,与侦探小说不发生关系的,到后来简直可以说是没有。如果说当时翻译小说有千种,翻译侦探要占五百部以上。” 3这些言情小说和侦探小说也只是外国的流行小说,要说思想深刻当然比不上那些世界一流小说家,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些外国的流行小说在当时的中国就有那么大的市场需求呢?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社会需要它们。

伴随着大量的煽情情节和语言,《巴黎茶花女遗事》等翻译言情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这些关注到个人切身生活问题对正处于变革时期的年轻人来说极具吸引力,“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2期

肠”,严复1904年写《出都留别林纾诗》中的这句诗句很准确地表达出了当时的读者对那些言情小说译作的读后感。

同样,侦探小说除了情节的曲折之外,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法制意识也正切合寻求国体、政体变革的时代氛围。侦探小说翻译家周桂笙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盖吾国刑律讼狱,大异于泰西各国,侦探小说,实未尝梦见。互市以来,外人伸张治外法权于租界,设立警察,亦有包探名目。然学无专门,徒为狐鼠城社,会审之案,又复瞻徇顾忌,加以时间有限,研究无心。至于内地先谳案,动以刑求,暗无天日者,更不必论。如是,复安用侦探之劳其心血哉!至若泰西各国,最尊人权,涉讼者例得请人为辩护,故苟非证据确凿,不能妄入人罪。此侦探学之作用所由广也。 4

从侦探学之中看到了“人权”,也就看到了与当时思想界的需求相一致的地方。

清末民初的小说翻译对中国小说最深刻的影响在于促进了小说观念和小说创作方法的变革。

首先是悲剧意识的确定。中国传统小说几乎没有什么彻底的悲剧,即使在现实生活中是悲剧,也要创作一个喜剧的尾巴,要么化蝶变树,让男女主人公的英魂飞翔在人间,相拥在天空;要么人鬼不了情,阳间实现不了的愿望到阴间去实现,即使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红楼梦》也被人留下一个“兰贵齐芳”的结局。中国小说真正悲剧的出现是民初的那些“鸳鸯蝴蝶派”小说。他们的小说都悲得很彻底,要么是主人公全死(如《玉梨魂》),要么是一疯一死(如《孽冤镜》),要么是一死一出家(如《霣玉怨》),小说的结尾总是人压抑得透不过气来。“鸳鸯蝴蝶派”作家能够写出这些悲剧小说,不是他们忽然对小说创作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就是来自于翻译小说启发和他们对翻译小说的借鉴模仿。《玉梨魂》被认为是民初最有代表性的小说。从情节设计和煽情手段上说,这部小说没有什么创新之处,在《红楼梦》以及明清以来的才子佳人小说中可以寻找到源泉。这部小说最动人之处就是小说悲剧的结尾,而这个悲剧结尾的设计正是受到《巴黎茶花女遗事》的影响。与《茶花女》一样,都用日记的形式交代故事的结局;都运用“叙述人”的凭吊来渲染悲剧气氛。与《茶花女》相比,《玉梨魂》似乎更在乎渲染悲剧气氛。院内是“枯干两株,兀然直立,枝叶皆化为乌有”,室内是“尘埃满地,桌椅俱无,窗上玻璃,碎者碎,不碎者亦为尘所蒙,非复光明本质”。肃杀的环境之中再加上两首词《解连环》和《送入我

清末民初小说的翻译及其文学史价值

门来》,情景交融在一起,把悲剧气氛推向了极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叙述人”不断地站出来发几声感慨、几声叹喟,再加上大量的充满着自谴自责的诗词、书信,小说始终飘逸着一种“诉怨”的口气,它在抓住读者阅读兴趣的同时,也始终压抑着读者的感情。喜剧告终的小说关心的是故事情节发展的本身,表达的是作家个人理想和社会期待;悲剧结局的小说引发的是对造成悲剧原因的背后力量的思考,有着更多的社会原因的挖掘和文化内涵的思考。如果我们将“五四”时期鲁迅等人的小说联系在一起思考的话,就更能够感受到那些悲剧的翻译小说所产生的意义多么深远。

中国传统小说是“全知型”的叙事角度。作者凌驾于故事之上无事不晓、无人不知地描述故事中发生的人和事。传统小说的创作方法有优点,它可以清楚地有层次地描述出故事发生的来龙去脉,或者去脉来龙。但是存在着两大缺点,因果关系的思考是一种线型的时间思考,线型的时间思考主要是些阐释型的说明,结构沉稳但却呆滞;“全知型”的叙事角度便于说故事,却不适合写小说,因为它不符合小说创作中的“真”的追求。小说要追求故事情节的合理性,“全知型”的叙事角度却偏偏让叙事者能够说出那些别人根本就不可能知道的事情,使其“失真”。传统小说创作中的这两大缺点在清末民初的小说中逐步得到了改善。促使这种改善的正是那些侦探小说的译作。

侦探小说实际上是一种非常讲究文体的小说,它以“设谜—解谜—说谜”作为情节结构,悬念的设置尤其重要。于是故事中最关键的情节往往被放置在小说开头,能够解释案件谜团的情节被重点描述,小说的时间安排完全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而设置,因此,侦探小说是一种空间小说。侦探小说塑造的是聪明过人的私人侦探。既要写出私人侦探超于常人之处,又不能将其写成一个神,真实性就很关键。侦探小说作家最煞费苦心之处就是怎样不给小说留下漏洞,让读者心服口服。为了追求真实性,从柯南?道尔写《福尔摩斯探案》开始就给私人侦探增加一个助手,让助手来描述私人侦探如何神,又如何真,因此,侦探小说基本上是“半知型”的叙事角度,即: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写小说。将私人侦探的神奇变成“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一切都是“我”的亲身经历,不由得你不信。

侦探小说的文体特点很快就被中国作家们所领悟,并落实到小说的创作之中。1903年周桂笙在译侦探小说《毒蛇圈》时,曾写了一篇《译者叙言》,他根据译本向中国读者介绍说:

译者曰:我国小说体裁,往往先将书中主人翁之姓氏、来历叙述一番,然后详其事迹于后,或亦有用楔子、引子、词章、言论之属,以为之冠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2期

者,盖非如是则无下手处矣。陈陈相因,几于千篇一律,当为读者所共知。

此篇为法国小说巨子鲍福所著。其起笔处即就父母问答之词,凭空落墨,恍如奇峰突兀,从天外飞来,又如燃放花炮,火星乱起。然细察之,皆有条理。自非能手,不敢出此。

用“父母问答之词”开头,正是侦探小说常用的艺术技巧:悬念。在周桂笙这篇介绍文章的数月之后,吴趼人就用“凭空落墨”的对话形式来写《九命奇冤》的开头了。到了民国初年,倒叙法已成为时髦的小说文体。

1907年,觚庵(俞明震)在《小说林》第5期上对《福尔摩斯探案》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评述,他说:

余谓其佳处全在“华生笔记”四字。一案之破,动径时日,虽著名侦探家必有所疑所不当疑,为所不当为,令人阅之索然寡欢者。作者乃从华生一边写来,只须福终日外出,已足了之,是谓善于趋避。且探案全恃理想规画,如何发纵,如何指示,一一明写于前,则虽犯人弋获,亦觉索然意尽,福案每于获犯后,评述其理想规画,则前此无益之理想,无益之规画,均可不叙,遂觉福尔摩斯若先知,若神圣矣,是谓善于铺叙。……余故曰:其佳处全在“华生笔记”四字也。

这段话说明了中国人悟到了柯南?道尔的叙事奥妙:第一人称。吴趼人同样成为了中国最早运用第一人称创作小说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成为了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用“我”贯穿起来的小说。对这种尝试,当时就有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全书布局以我字为线索,是聪明处,省力处,亦是其特别处。” 5在短篇小说创作上,吴趼人也是第一个使用第一人称的中国作家,他的短篇名作《黑籍冤魂》《大改革》均是用第一人称创作的。中国小说的叙事角度从“全知型”向“半知型”过渡,是中国小说审美形态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西方引进的侦探小说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林译小说的文言翻译在清末民初很有影响,但是并不能代表整个清末民初小说翻译的语言风格。事实上,清末民初大量的小说翻译是白话。如果要追述小说的白话翻译,1872年11月11日创刊的《瀛寰琐记》上连载的蠡勺居士译的《昕夕闲谈》就是白话翻译,请看开头:

英国波罗省有一小乡落,地名山桥镇,深坐万山之中,泾路曲折,峰峦环抱,泉清土厚,居民稠密,果然是一个好去处哩,但是一层地方虽好,山水虽妙,尚非极为著名之处,又不在通衢大路之旁,故四时来游的人绝少。

清末民初小说的翻译及其文学史价值

清末民初时,翻译了大量作品的周桂笙、包天笑、陈冷血等人基本上是白话翻译。用白话翻译小说固然有市场的需要,却告知作者和读者,白话同样能写出美妙的小说。到了民国初年,小说白话创作已经渐成风气。白话译作是开风气者。

与“五四”新文学作家比较起来,清末民初的翻译家们对待外国文学的认识不算深刻,没有什么主观选择的能力,只要是外国的文学作品,而又正好手头方便,就拿过来翻译。清末民初作家的外语水平也不如“五四”新文学作家,像周桂笙这样精通英法文的作家并不多,所以很多译作都来自于日文的转译,就因为日文中的汉字较多。这些都是清末民初翻译界的问题。但是,清末民初的小说翻译还是有着重要的史学意义。

清末民初的小说翻译使得中国读者第一次大规模地接触到外国小说,开阔了中国文人和读者的视界,打破了中国明清以来一直崇尚的“仿古”之风,创作小说不仅崇古取法,还应崇外取法。将外国小说也纳入取法学习的范围,在晚清已渐成风气。1903年《新小说》上开辟《小说丛话》的栏目,专门发表一些小说阅读的短评文章。只要稍微翻一翻这些小说短评文章,对外国小说的评论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中国作家们对于引进的外国小说基本上持欢迎的态度。就以侦探小说来说,中国文人们就以惊叹的眼光注视着这一中国传统说部中从未有过的类型。侠人说:“唯侦探一门,为西洋小说家专长,中国叙述此等事,往往凿空不近人情,且亦无此层出不穷境界,真瞠乎其后乎。”定一说:“吾喜读泰西小说,吾尤喜泰西之侦探小说,千变万化,骇人听闻,皆出人意外者。” 6“层出不穷”“千变万化”“出人意料”“瞠乎其后”,这就是当时中国人读侦探小说的感想。“五四”时期,胡适等新文学作家提出要“取例”于西洋的文学方法,并将此作为中国新文学的建设的途径, 7并没有激起中国传统文人的多少反对意见,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小说建设取法于外国在中国社会文化中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心理准备。

由于大量的外国小说的翻译,这些翻译家也就成了当时对外国小说的文化思想和艺术特征感悟最为深刻的中国文人。前面所提到的周桂笙、俞明震自不要说,就是常被人们所批评的不懂外文的林纾,对外国小说的领悟也是远超乎众人。1904年林纾在翻译了狄更斯的《洪罕女郎传》后,写道:“大抵西人之小说,多半叙其风俗,后杂入以实事。”他评价狄更斯的小说结构如“古所谓锁骨观音者,以骨节钩联,皮肤腐化后,揭而举之,则全其锵然,无一屑落者”。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也就在这些翻译家的跋序言谈之中渐渐地融入到中国大众心理。所以,将清末民初外国小说的翻译家称作为中国小说文学现代化建设的先驱者未曾不可。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2期

“五四”时期,周作人批评清末民初的小说翻译是一种“为我所需”的观念:他们“所以译这本书,便因为他有我的长处,因为他象我的缘故。所以司各特小说之可译可读者,就因为他象《史》《汉》的缘故” 8。周作人的批评符合实际。清末民初的小说翻译的确处处与中国传统小说对比,翻译出一部小说,译者总是说,这部小说与中国传统小说在哪些方面相似。这样的小说翻译观念与“五四”新文学强调完全“真心模仿”“取例”于外国小说自是不同。但是从文学翻译的目的来看,其中还是有很多的可取之处。翻译外国小说一方面要让国人了解外国小说,另一方面也就是要为我所用,丰富和促进自我的文学发展。事实上,清末民初这种“为我所需”的翻译观念对当时中国小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科幻小说是清末民初之际被引进中国来的外国小说新品种。当时的翻译家们,只要翻译科幻小说必言中国的《山海经》《镜花缘》《西游记》,也就在这样的对比之中,一种融合外国科幻小说和中国神怪小说的小说新品种出现了,那就是“拟旧小说”。“拟旧小说”往往是用中国神怪小说壳,讲述科学的核。例如1909年陈冷创作的《新西游记》(未完)。《新西游记》写唐僧师徒四人为了考察新教来到了上海,见了许多新鲜事,闹出了许多大笑话,把高楼当做如来佛的手指,把报纸当做菜单,把印刷机当作灶和蒸笼,把洋车当作簸箕,把汽车和脚踏车当作哪吒脚下的风火轮。孙悟空想一冲上天,却被电线弹了回来,八戒想入地却被水门汀撞了回来……孙悟空等人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是当作神通广大的超人来看待的,这样的人在上海的物质文明面前是如此狼狈,如此一筹莫展。作者的意图很明显,先进的物质文明能发挥出超越中国想象的威力。借《西游记》的壳,讲述着现代科学的事,运用这样的思路创作小说在清末民初形成了一股风,代表作品还有:吴趼人的《新石头记》、陈啸庐的《新镜花缘》、冶逸的《新七侠五义》、香梦词人的《新儿女英雄》、大陆的《新封神传》、情囚的《新西湖佳话》,其中最得力者是陆士谔,他一个人就出版了3部小说《新水浒》《新三国》《新野叟曝谈》。引进、融合、变异,很多文学的新品种也就是这样产生,文学的发展也就是这样前行着。“五四”新文学作家主张完全“真心模仿”“取例”于外国文学,自有社会文化背景和倡导者自我的政治主张的要求,其实,很难付诸实践。本国的文化背景总是制约着外来的文化,并要求着外来的文化为自我服务,不能服务就是“水土不服”,“水土不服”的外来文化一定会消亡。其实要求着完全“真心模仿”“取例”外国文学的“五四”新文学作家也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同样举个例子说明。“五四”新文学作家引进了易卜生很多社会启蒙剧,还将易卜生称作为“易卜生主义”。易卜生是否就如同“五四”新文学作家所描述的那样,就是一个社会启蒙剧作家呢?并不是,他创作最多、最有影响的剧作是那些唯美主义剧作。中国

清末民初小说的翻译及其文学史价值

“五四”新文学作家对待易卜生同样是采取的“为我所需”的做法。

与翻译观念相联系的是,清末民初侧重于“意译”,“五四”新文学侧重于“硬译”。清末民初的“意译”一直受到很多批评。同样,如果我们换个思路,从文化传播的角度上思考清末民初的“意译”,很多问题就可以获得一些理解。面对着第一次接受外国文学的中国读者,要想让中国读者接受外来的文学,恐怕“意译”的效果要比“硬译”的效果好。“意译”也就是将原著中的故事、人名、生活、语言删改、编造成中国人所熟悉的语境。这种做法确实对原著不尊重,但是却为中国人所接受。试想一下,如果完全陌生化的语境,这样的小说广大的中国普通民众将难以接受。典型的例子就是周氏兄弟翻译的《域外小说集》,语境是“硬译”了,但是十年只卖了21本。晚清严复提出翻译文字“信、达、雅”的标准,要说清末民初的“意译”显然达不到“信”的标准,但是文学作品与学术著作毕竟还有差别,文学作品除了思想和观念之外,还是一种文化艺术。文化艺术的传播恰恰是多层次、多角度发散性的感染。译作也许并不取信于原著,但是译作只要传达出原著的某一方面,接受者只要感受到译作传达出的某一点,也就形成了一次完整而成功的文化艺术传播。事实上,接受者对翻译作品的接受,也就是一种选择性接受,我们说鲁迅的小说有安德列夫的阴冷,有果戈理的幽默,有尼采的个性,有托尔斯泰的人本主义,也就是鲁迅对这些外国作家作品的选择性接受,鲁迅小说的本体还是鲁迅自己的小说。在浸润中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如果从这个角度评价清末民初的小说翻译,那些不够“信”的翻译作品就可以得到比较高的评价。这样评述清末民初的小说翻译,并不是要对那些“意译”小说作什么辩护,只是想说明,当我们评价一种文学现象时,应该考虑到历史文化的背景和具体的文化语境,历史的存在自有历史的必然。

注释:

1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清议报》第一册,1898年12月23日。

2载《教育公报》第4卷1917年5月第15期“报告栏”。

3阿英:《晚清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87页。

4周桂笙:《歇洛克复生侦探案弁言》,《新民丛报》1904年第3卷第7号。

5魏绍昌编《吴趼人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78页。

6《小说丛话》连载于1903年《新小说》。

7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说:“中国文学的方法实在不够完备,不够作我们的模范……西洋的文学方法,比我们的文学实在完备得多,高明得多,不可不取例。”见《新青年》1918年4月第4卷第4号。

8周作人:《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新青年》1918年7月第5卷第1号。

[汤哲声 朱全定 苏州大学文学院 邮编 215006]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__期末试题及答案

考试课程: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考核类型:A 卷 考试方式:闭卷出卷教师: XXX 考试专业:英语考试班级:英语xx班 I.Multiple choice (30 points, 1 point for each) select from the four choices of each item the one that best answers the question or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1._____,a typical example of old English poetry ,is regarded today as the national epic of the Anglo-Saxons. A.The Canterbury Tales B.The Ballad of Robin Hood C.The Song of Beowulf D.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inght 2._____is the most common foot in English poetry. A.The anapest B.The trochee C.The iamb D.The dactyl 3.The Renaissance is actually a movement stimulated by a series of historical events,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such an event? A.The rediscovery of ancient Roman and Greek culture. B.England’s domestic rest C.New discovery in geography and astrology D.The religious reformation and the economic expansion 4._____is the most successful religious allegory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A.The Pilgrims Progress B.Grace Abounding to the Chief of Sinners C.The Life and Death of Mr.Badman D.The Holy War 5.Generally, the Renaissance refers to the period between the 14th and mid-17th centuries, its essence is _____. A.science B.philosophy C.arts D.humanism 6.“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Shakespeare, Sonnets18)What does“this”refer to ? A.Lover. B.Time. C.Summer. D.Poetry. 7.“O prince, O chief of my throned powers, /That led th’ embattled seraphim to war/Under thy conduct, and in dreadful deeds/Fearless, endangered Heaven’s perpetual king”In the third line of the above passage quoted from Milton’s Paradise Los t, the phrase“thy conduct”refers to _____conduct. A.God’s B.Satan’s C.Adam’s D.Eve’s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 复习要点总结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一册复习要点 1. Beowulf: national epic of the English people; Denmark story; alliteration, metaphors and understatements (此处可能会有填空,选择等小题) 2. Romance (名词解释) 3. “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a famous roman about King Arthur’s story 4. Ballad(名词解释) 5. Character of Robin Hood 6. Geoffrey Chaucer: founder of English poetry; The Canterbury Tales (main contents; 124 stories planned, only 24 finished; written in Middle English; significance; form: heroic couplet) 7. Heroic couplet (名词解释)8. Renaissance(名词解释)9.Thomas More——Utopia 10. Sonnet(名词解释)11. Blank verse(名词解释)12. Edmund Spenser “The Faerie Queene” 13. Francis Bacon “essays” esp. “Of Studies”(推荐阅读,学习写正式语体的英文文章的好参照,本文用词正式优雅,多排比句和长句,语言造诣非常高,里面很多话都可以引用做格言警句,非常值得一读) 14. William Shakespeare四大悲剧比较重要,此外就是罗密欧与朱立叶了,这些剧的主题,背景,情节,人物形象都要熟悉,当然他最重要的是Hamlet这是肯定的。他的sonnet也很重要,最重要属sonnet18。(其戏剧中著名对白和几首有名的十四行诗可能会出选读) 15. John Milton 三大史诗非常重要,特别是Paradise Lost和Samson Agonistes。对于Paradise Lost需要知道它是blank verse写成的,故事情节来自Old Testament,另外要知道此书theme和Satan的形象。 16. John Bunyan——The Pilgrim’s Progress 17. Founder of the Metaphysical school——John Donne; features of the school: philosophical poems, complex rhythms and strange images. 18. Enlightenment(名词解释) 19. Neoclassicism(名词解释) 20. Richard Steele——“The Tatler” 21. Joseph Addison——“The Spectator”这个比上面那个要重要,注意这个报纸和我们今天的报纸不一样,它虚构了一系列的人物,以这些人物的口气来写报纸上刊登的散文,这一部分要仔细读。 22. Steel’s and Addison’s style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23. Alexander Pope: “Essay on Criticism”, “Essay on Man”, “The Rape of Lock”, “The Dunciad”; his workmanship (features) and limitations 24. Jonathan Swift: “Gulliver’s Travels”此书非常重要,要知道具体内容,就是Gulliver游历过的四个地方的英文名称,和每个部分具体的讽刺对象; (我们主要讲了三个地方)“A Modest Proposal”比较重要,要注意作者用的irony 也就是反讽手法。 25. The rise and growth of the realistic novel is the most prominent achievement of 18th 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 26. Daniel Defoe: “Robinson Crusoe”, “Moll Flanders”, 当然是Robinson Crusoe比较重要,剧情要清楚,Robinson Crusoe的形象和故事中蕴涵的早期黑奴的原形,以及殖民主义的萌芽。另外注意Defoe的style和feature,另外Defoe是forerunner of English realistic novel。 27. Samuel Richardson——“Pamela” (first epistolary novel), “Clarissa Harlowe”, “Sir Charles Grandison” 28. Henry Fielding: “Joseph Andrews”, “Jonathan Wild”, “Tom Jones”第一个和第三个比较重要,需要仔细看。他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作家,另外Fielding也被称为father of the English novel. 29. Laurence Sterne——“Tristram Shandy”项狄传 30. Richard Sheridan——“The School for Scandal” 31. Oliver Goldsmith——“The Traveller”(poem), “The Deserted V illage” (poem) (both two poems were written by heroic couplet), “The Vicar of Wakefield” (novel), “The Good-Natured Man” (comedy), “She stoops to Conquer” (comedy),

2014-2015英国文学史及选读期末试题B

····································密························封························线································ 学生答题不得超过此线

····································密························封························线································ 学生答题不得超过此线

····································密························封························线································ 学生答题不得超过此线

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号姓名考试科目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1)】B卷闭卷共 5 页 学生答题不得超过此线····································密························封························线································

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号姓名考试科目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1)】B卷闭卷共 5 页 学生答题不得超过此线····································密························封························线································

英语专业考研英汉翻译高分特训100篇小说类【圣才出品】

2.3小说类(Practice26~Practice36) Practice26 It is a very long time since I attended a Mass.In this pilgrimage town you get the real thing,with a crowd of real worshippers--those who come include the paralyzed,the crippled,the blind,the deformed,the dying,a terrible parade,a parade Mass proceeded.It would have been only courteous to kneel at the proper time,as all did,since I had voluntarily come:but for all the disapproving glances,I the stiff--necked Jew,would not kneel.I remember the first break with my own religion as though it were yesterday.I can still feel my cheek stinging from the slap of the mashiakh,the study hall supervisor,as I trudge in the snow on t he town square in the purple evening,having been ordered out of the hall for impudent heresy.Perhaps in a larger city,the mashiakh would have had the sense to smile at my effrontery,and pass it off.Then the whole course of my life might have been different. 【参考译文】 我已经很久没有做过弥散。在这个众人朝拜的圣城,我看到了真正的弥散。看到一批一批虔诚的善男信女,其中有瘫痪的,有跛足的,有失明的,有畸形的,有奄奄一息的,他们组成一支令人目不忍赌的行列。如果有谁果真相信就连麻雀坠地这样的小事上帝也注意到了,那么这些人一定是他有意残酷作弄的对象,或是他千虑一失的牺牲品。教堂里寒气逼人,但弥撒开始后,教堂里的气氛与我心中的凄凉相比,却温暖如春。既然我来这里是完全出于自愿。仅仅为了礼貌起见,我本应该在需要下跪的时候和他们一起下跪。但是,我这个倔强

(完整word版)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名词解释

①Beowulf: The national heroic epic of the English people. It has over 3,000 lines. It describes the battles between the two monsters and Beowulf, who won the battle finally and dead for the fatal wound. The poem ends with the funeral of the hero. The most striking feature in its poetical form is the use if alliteration. Other features of it are the use of metaphors(暗喻) and of understatements(含蓄). ②Alliteration: In alliterative verse, certain accented(重音) words in a line begin with the same consonant sound(辅音). There are generally 4accents in a line, 3 of which show alliteration, as can be seen from the above quotation. ③Romance: The most prevailing(流行的) kind of literature in feudal England was the Romance. It was a long composition, sometimes in verse(诗篇), sometimes in prose(散文), describing the life and adventures of a noble hero, usually a knight, as riding forth to seek adventures, taking part in tournament(竞赛), or fighting for his lord in battle and the swearing of oaths. ④Epic: An epic is a lengthy narrative poem, ordinarily concerning a serious subject containing details of heroic deeds and events significantly to a culture or nation. The first epics are known as primacy, or original epics. ⑤Ballad: The most important department of English folk literature is the ballad which is a story told in song, usually in 4-line stanzas(诗节), with the second and fourth lines rhymed. The subjects of ballads are various in kind, as the struggle of young lovers against their feudal-minded families, the conflict between love and wealth, the cruelty of jealousy, the criticism of the civil war, and the matters and class struggle. The paramount(卓越的) important ballad is Robin Hood(《绿林好汉》). ⑥Geoffrey Chaucer杰弗里.乔叟: He was an English author, poet, philosopher and diplomat. He is the founder of English poetry. He obtained a good knowledge of Latin, French and Italian. His best remembered narrative is the Canterbury Tales(《坎特伯雷故事集》), which the Prologue(序言) supplies a miniature(缩影) of the English society of Chaucer’s time. That is why Chaucer has been called “the founder of English realism”. Chaucer affirms men and women’s right to pursue their happiness on earth and opposes(反对) the dogma of asceticism(禁欲主义) preached(鼓吹) by the church. As a forerunner of humanism, he praises man’s energy, intellect, quick wit and love of life. Chaucer’s contribution to English poetry lies chiefly in the fact that he introduced from France the rhymed stanza of various types, especially the rhymed couplet of 5 accents in iambic(抑扬格) meter(the “heroic couplet”) to English poetry, instead of the old Anglo-Saxon alliterative verse. ⑦【William Langland威廉.朗兰: Piers the Plowman《农夫皮尔斯》】

学历学位中英文翻译对照

美国学校提供的学位有很多种,依所学领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学位。以下列出的是美国高等教育中较常见的学位: Ph.D.(Doctor of Philosophy): 博士学位。而有些领域的博士课程会有不同的学位名称,如D.A.(Doctor of Arts)、Ed.D.(Doctor of Education) 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商学管理硕士。 M.A.(Master of Arts)硕士;B.A.(Bachelor of Arts)学士: 两者皆属于人文、艺术或社会科学的领域,如文学、教育、艺术、音乐。 M.S.(Master of Science)硕士;B.S.(Bachelor of Science)学士: 两者皆属于理工、科学的领域,如数学、物理、信息等。 Associate Degree(副学士学位): 读完两年制小区大学或职业技术学校所得到的学位。 Dual Degree(双学位): 是由两个不同学院分别授与,因此得到的是两个学位。 Joint Degree:为两个不同学院联合给予一个学位,如法律经济硕士。 major 主修 minor 辅修 大家要搜索自己的专业, 请按 ctrl + F 打开搜索窗口, 然后输入关键字查询 学士 Bachelor of Arts B.A. 文学士 Bachelor of Arts in Education B.A.Ed., B.A.E. 教育学文学士 Bachelor of Arts in Computer Science B.A.CS 计算机文学士 Bachelor of Arts in Music B.A.Mus,B.Mus 音乐艺术学士 Bachelor of Arts in Social Work B.A.S.W 社会工作学文学士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B.Eng., B.E 工学士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in Social Science B.Eng.Soc 社会工程学士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in Management B.Eng.Mgt 管理工程学士 Bachelor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tudies B.E.Sc., B.E.S 环境科学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B.S 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Business B.S.B., B.S.Bus 商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B.S.B.A 工商管理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Education B.S.Ed., B.S.E 教育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Engineering B.S.Eng., B.S.E 工程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Forestry B.S.cF 森林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Medicine B.S.Med 医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Medical Technology B.S.M.T., B.S.Med.Tech 医技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Nursing B.S.N., B.S.Nurs 护理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Nutrition B.SN 营养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Social Work B.S.S.W 社会工作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Science in Technology B.S.T 科技学理学士 Bachelor of Computer Science B.CS 计算机理学士 Bachelor of Computer Special Science B.CSS 计算机特殊理学士 Bachelor of Architecture B. Arch. 建筑学士 Bachelor of Administration B.Admin. 管理学士

翻译史及翻译文学阅读书单

翻译史及翻译文学阅读书单 参考书目 1.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6。 (第一版)。 2.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12月(第二版)。3.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 4.陈玉刚。中国翻译文学史稿[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5.王克非(编著)。翻译文化史论[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6.李文革。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月。7.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8. 孟昭毅。李载道。(编)中国翻译文学史【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9. 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10.郭延礼。近代西学与中国文学[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8。 12. 王秉钦。中国翻译思想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13.谢天振。《译介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4. 谢天振。中西翻译简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14.王铁钧。中国佛典翻译史稿。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12。 15.梁启超,《佛学研究十八篇》,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 16.朱志瑜、朱晓农。中国佛籍议论选辑评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 17.蒋述卓,<<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 18.柳治徵。中国文化史[M]。上海三联书店,2007。 19.方华文。二十世纪中国翻译史[M]。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 20.孔慧怡。翻译·文学·文化[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1.孔慧怡。亚洲翻译传统与现代动向[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2.王宏志。翻译与创作-中国近代翻译小说概论[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3. 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资料[Z]。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4.林煌天等。中国翻译词典[Z]。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25.邹振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6。 26.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7.臧仲伦。中国翻译史话[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 28.(美国)Douglas Robinson.西方翻译理论:从希罗多德到尼采【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1月。 29.Lawrence Venuti.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Press,2004. 30. Jean Delisle. Translators through History[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5. 31.Mona Baker.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Press,2004. 32.张佩瑶。中国翻译话语英译选集(上册):从最早期到佛典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黑体为必读书目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2017期末复习名词解释中英

名词解释 ENGLISH LITERATURE--DEFINITION OF TERMS 1 were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3) Robin Hood is a famous ballad singing the goods of Robin Hood. Coleridge’s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is a 19th century English ballad. 2Critical Realism of the 19th century flourished in the forties and in the beginning of fifties.2)The realists first and foremost set themselves the task of criticizing capitalist society from a democratic viewpoint and delineated the crying contradictions of bourgeois reality. But they did not find a way to eradicate social evils.3) Charles Dickens is the most important critical realist. 3With the advent of the 18th century, in England, as in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there sprang into life a public movement known as the Enlightenment. The Enlightenment on the whole, was an expression of struggle of the then progressive class of bourgeois against feudalism. The social inequality, stagnation, prejudices and other survivals of feudalism. They attempted to place all branches of science at the service of mankind by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actual deed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people. 启蒙主义:启蒙主义是在18世纪在英国发生的。总体上,启蒙主义是当时的资产阶级对封建主义,社会的不平等、死寂、偏见和其他的封建残余的一种反对。通过将科学的各个分支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需要联系起来,启蒙主义者们努力将他们变成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工具 4-of-Consciousness” or “interior monologue”, is one of the modern literary techniques. It is the style of writing that attempts to imitate the natural flow of a character’s thoughts, feelings, reflections, memories, and mental images as the character experiences them. It was first used in 1922 by the Irish novelist James Joyce. Those novels broke through the bounds of time and space, and depicted vividly and skillfully the unconscious activity of the mind fast changing and flowing incessantly, particularly the hesitant, misted, distracted and illusory psychology people had when they faced reality. The modern American writer William Faulkner successfully advanced this technique. In his stories, action and plots were less important than the reactions and inner musings of the narrators. Time sequences were often dislocated. The reader feels himself to be a participant in the stories, rather than an observer. A high degree of emotion can be achieved by this technique.

中英文对照资料外文翻译文献

中英文对照资料外文翻译文献 平设计任何时期平面设计可以参照一些艺术和专业学科侧重于视觉传达和介绍。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创造和符号,图像和语句创建一个代表性的想法和信息。平面设计师可以使用印刷,视觉艺术和排版技术产生的最终结果。平面设计常常提到的进程,其中沟通是创造和产品设计。共同使用的平面设计包括杂志,广告,产品包装和网页设计。例如,可能包括产品包装的标志或其他艺术作品,举办文字和纯粹的设计元素,如形状和颜色统一件。组成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尤其是平面设计在使用前现有材料或不同的元素。平面设计涵盖了人类历史上诸多领域,在此漫长的历史和在相对最近爆炸视觉传达中的第20和21世纪,人们有时是模糊的区别和重叠的广告艺术,平面设计和美术。毕竟,他们有着许多相同的内容,理论,原则,做法和语言,有时同样的客人或客户。广告艺术的最终目标是出售的商品和服务。在平面设计,“其实质是使以信息,形成以思想,言论和感觉的经验”。

在唐朝(618-906 )之间的第4和第7世纪的木块被切断打印纺织品和后重现佛典。阿藏印在868是已知最早的印刷书籍。在19世纪后期欧洲,尤其是在英国,平面设计开始以独立的运动从美术中分离出来。蒙德里安称为父亲的图形设计。他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家,但是他在现代广告中利用现代电网系统在广告、印刷和网络布局网格。于1849年,在大不列颠亨利科尔成为的主要力量之一在设计教育界,该国政府通告设计在杂志设计和制造的重要性。他组织了大型的展览作为庆祝现代工业技术和维多利亚式的设计。从1892年至1896年威廉?莫里斯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出版的书籍的一些最重要的平面设计产品和工艺美术运动,并提出了一个非常赚钱的商机就是出版伟大文本论的图书并以高价出售给富人。莫里斯证明了市场的存在使平面设计在他们自己拥有的权利,并帮助开拓者从生产和美术分离设计。这历史相对论是,然而,重要的,因为它为第一次重大的反应对于十九世纪的陈旧的平面设计。莫里斯的工作,以及与其他私营新闻运动,直接影响新艺术风格和间接负责20世纪初非专业性平面设计的事态发展。谁创造了最初的“平面设计”似乎存在争议。这被归因于英国的设计师和大学教授Richard Guyatt,但另一消息来源于20世纪初美国图书设计师William Addison Dwiggins。伦敦地铁的标志设计是爱德华约翰斯顿于1916年设计的一个经典的现代而且使用了系统字体设计。在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建构主义应用于“智能生产”在不同领域的生产。个性化的运动艺术在2俄罗斯大革命是没有价值的,从而走向以创造物体的功利为目的。他们设计的建筑、剧院集、海报、面料、服装、家具、徽标、菜单等。J an Tschichold 在他的1928年书中编纂了新的现代印刷原则,他后来否认他在这本书的法西斯主义哲学主张,但它仍然是非常有影响力。Tschichold ,包豪斯印刷专家如赫伯特拜耳和拉斯洛莫霍伊一纳吉,和El Lissitzky 是平面设计之父都被我们今天所知。他们首创的生产技术和文体设备,主要用于整个二十世纪。随后的几年看到平面设计在现代风格获得广泛的接受和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的建立更需要平面设计,主要是广告和包装等。移居国外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于1937年到芝加哥带来了“大规模生产”极简到美国;引发野火的“现代”

中国翻译简史

百科知识—中国翻译简史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四次翻译高潮: 1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 2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3“五四”时期的西学翻译 4中国历史上第四次翻译高潮(五四以后---当代) 古代佛经翻译(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东汉末年到西晋(起步或草创阶段) 主要是外籍僧人和华籍胡裔僧人,翻译主要靠直译,甚至是“死译”、“硬译”,采取 口授形式,因此可信度不高。 代表人物支谦 支谦,三国时佛经翻译家,又名支越,字恭明。支谦的译述比较丰富:约三十年间,译出佛经《大明度无极经》、《大阿弥陀经》等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创作了《赞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其翻译以大乘“般若性空”为重点,为安世高、支谶以后译经大师。支谦自译的经也偶尔加以自注,像《大明度无极经》首卷,就是一例。这种 作法足以济翻译之穷,而使原本的意义洞然明白。 特点 1主要力量:外籍僧人和华籍胡裔僧人 2翻译全凭口授 3大多才有直译法 5佛经内容经常采用中国本土道家思想 古代佛经翻译 第二阶段从东晋到隋末(发展期) 释道安总结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规律; 释道安,南北朝时高僧,翻译家。本姓卫,常山抚柳(河北冀州)人。总结 了汉代以来流行的佛教学说,整理了新译旧译的经典,编纂目录,确立戒规,主 张僧侣以“释”(释迦牟尼)为姓。主要监督翻译了《四阿含》等。主张直译,

不增不减,只做词序调整。翻译佛经在五种情况下会失去本来面目,有三件事决定了译事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必须慎之又慎。 彦琮在其论着《辩正论》中提出了翻译要例“十条和对译者的要求“八备”” 彦琮(557—610年),俗姓李,邢台隆尧县双碑人,隋代著名高僧,他精通梵文, 也是我国佛教史上屈指可数的佛经翻译家和佛教著作家。《辩正论》里翻译要例八备十条:就是对做翻译人的具体要求和翻译要求。 鸠摩罗什开始提倡意译; 鸠摩罗什(梵语Kumārajīva )(公元344 ~ 413 年),音译为鸠摩罗耆婆,又作鸠 摩罗什婆,简称罗什。其父名鸠摩罗炎,母名耆婆,属父母名字的合称,汉语的意思为“童寿”。东晋时后秦高僧,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与真谛(499—569)、玄奘(602~664)、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慧远等人则对译文的风格和文体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慧远,俗姓贾,雁门楼烦(约在今山西朔城区)人。出生于代州(约代县) 主张直译与意译、音译的结合,著有《三法度序》 真谛(449-569)梁陈时代人,翻译《摄大乘论》 古代佛经翻译(唐朝——全盛期) 古代佛经翻译(续) 主要译者多为本国人,他们除了精通佛理以外还精通梵汉两种语言,其译作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前两个阶段。加上唐朝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这一阶段的译经活动达到顶峰,出现了玄奘、不空、义净等著名的僧人译经家。 玄奘提出了佛经翻译中著名的“五不翻”的原则,并为译经者进行了十一种详细的分工。 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 著名的禁烟英雄林则徐决心“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始“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被誉为“组织翻译活动的先驱”。语言学家马建忠在其《拟设翻译书院议》一文中留下了一些有关翻译的论述。他提出有三类书籍急需翻译,并指出“需要择其善者译之“。此外,他在总结了当时译文中常见的不足之后提出了所谓“善译”的翻译标准,要求译文与原文之间“无毫发出入于其间”。 近代翻译

吴伟仁的英国文学史及选读

History and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Part One The Anglo-Saxon Period Beowulf Questions: 1.The earliest literature falls into two divisions ___________, and_______________. 2.Christianity brings England not only __________ and___________but also the wealth of a new language. 3.Who is Beowulf? And What is Beowulf? 4.How did Beowulf come into being? 5.Who is Grendel? And what is the result of Grendel?s fight with Beowulf? 6.How did the Jutes hold the funeral for him? Key points of this part: The most important work of old English literature is Beowulf------- the national epic of the English people. It is of Germanic heritage, perhaps the greatest Germanic epic and contains evidently pre-Christian elements existing at first in an oral tradition, the poem was passed from mouth to mouth for generations before it was written down. The manuscript preserved today was written in the Wessex tongue about 1000A.D., consisting altogether of 3183 lines. There are three episodes related to the career of Beowulf: 1.the fight with the monster, Grendel. 2.The fight with Grendel?s mother, a still more frightful she-monster. 3.The moral combat with the fire Dragon. The significance lies in the vivid portrayal of a great national hero, who is brave, courageous, selfless, and ever helpful to his people. There are three important features:: 1.Alliteration (words beginning with the same consonant sound). This is characteristic of all old English verse. 2.Metaphors and understatements. There are many compound words used in the poem to serve as indirect metaphors that are sometimes very picturesque. , e.g. “riging-giver”is used for King; “hearth-companions “for his attendant warriors; “Whale?s road” for the sea; “spear-fighter” for soldier etc. And as understatement we can see: “not troublesome”for welcome; “need not praise”for a right to condemn. This quality is often regarded as characteristic of the English people and their language. 3.Mixture of pagan and Christian elements: the observing of omen, cremation, blood-revenge, and the praise of worldly glor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