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初中美术1.印象派的画家们教学设计

浙美版初中美术1.印象派的画家们教学设计
浙美版初中美术1.印象派的画家们教学设计

目标1:初步了解印象派的艺术特点和基本技法。

目标2:通过欣赏、比较、分析了解印象派的艺术特点,通过判断选择练习加深对印象派作品的鉴赏力,再通过临摹练习进一步了解印象派的表现技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对印象派作品欣赏能力

目标3:通过欣赏、判断、临摹印象派的作品开阔学生的眼界,感受艺术多元化,提升学生对生活美、自然美的感知力,逐步养成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经课前了解,学生对印象派的画家和作品很陌生,知之甚少,一个班大概只有3-4人听说过印象派。绝大部分学生对印象派一无所知。虽然学生在以前接触过一些色彩知识,也欣赏过一些绘画作品,对于印象派作品的感受和描述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对印象派作品分析和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针对学生的现有基础,要求课堂教学起点要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看作品描述、看视频思考、作比较、问答、临摹体验、概括总结等环节来帮助学生掌握印象派的画家和印象派作品特色。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印象派的艺术特点

难点:初步掌握印象派的表现技法。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有谁听说过“印象派”?“印象派”有什么样的特征?“印象派”对后世又有什么样影响?

根据学生思考回答

这堂课我们就带着这样的疑问一起去拜访一下印象派的画家们,来解开我们心中的疑惑。引出课题《印象派的画家们》

活动2【讲授】欣赏评述

课件展示《印象派的画家们》。

想要了解印象派,我们就必须先来了解一幅与印象派关系密切的重要作品

课件展示:莫奈的《日出印象》

请学生谈对这幅画的第一印象,并说出理由。

《日出印象》与“印象派”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通过猜测、看书了解“印象派”的由来。

1、欣赏莫奈的卢昂大教堂组画

(1)看视频(自然界一天的光线变化)

提问:光照对景物的色彩有没有影响?什么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看视频短片《一天的光色变化》直观了解光对色的影响,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印象派对画面色彩的处理依据。

(2)课件展示组画,介绍组画创作背景

比较欣赏莫奈的卢昂大教堂组画(课件展示)

提问:这四幅作品,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比较这四幅作品,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提问:画家反复地画同一个地方,是为了表现教堂本身呢还是为了表现教堂上丰富的色彩变化?

提问:这四幅作品的色彩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能不能从笔触、边线、色彩方面来讲一讲。设计意图:通过递进式设问,引发学生思考,主动去探究印象派作品的奥秘。对比欣赏组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照对色彩变化的影响,体验不同时间段的光色变化所产生的视觉美感。进一步了解印象派的观察方法和用色特点。

活动3【活动】比较,归纳

2、深入比较古典主义作品与印象派作品的区别,归纳印象派作品的艺术特点

(1)比较雷诺阿《游艇上的午餐》达维特《贺拉斯兄弟之誓》完成表格

印象派

古典主义

题材

自然景色、日常生活为主

神话、历史、文学故事为主

色彩

以光源色为主,色彩变化丰富,画面亮丽,运用冷暖色塑造形象。

以固有色为主,色彩相对单一,画面相对灰暗,用明暗塑造形体。

笔触

笔触痕迹明显,以小笔触为主,方向变化多端。采用并置和重叠用色。

笔触不明显,过度细腻,画面平整光滑。

边线

边线以虚为主,分割不明确,画面浑然一体。

边线明确,形象肯定,造型严谨。

设计意图:利用表格形式从题材、色彩、笔触、边线四方面进行比较,比较目标明确,便于学生有的放矢地分析问题。通过与古典主义比较欣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印象派的创作特点。活动4【活动】判断练习

根据印象派作品艺术特点来判断印象派作品的真伪

请学生在4幅作品中判断哪几幅是印象派作品?请说明理由。

可以从题材、色彩、笔触、边线等特点来判断。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巩固已学知识。

活动5【活动】临摹体验

4、学生用油画棒选择莫奈作品的局部临摹

展示一幅莫奈的睡莲,请学生选择一个局部,进行临摹,

要求:观察莫奈作品的用笔用色特点,选择相应的色彩和相应的笔触进行临摹

教师示范讲解用笔用色

演示并置色彩效果,重叠色彩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示范用笔涂色,让学生直观了解“并置”与“重叠”的涂色效果,为学生临摹局部顺利开展作准备。

学生用油画棒在铅画纸上临摹

播放背景音乐,印象派音乐大师德彪西的作品《牧神午后前奏曲》

教师巡回辅导

展示学生作业

请学生作点评,哪些作品临摹的比较好,临摹出印象派的用笔用色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临摹练习,体验印象派的用笔用色,进一步加深对印象派艺术特色的理解。活动6【活动】归纳总结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拜访了印象派的画家后,请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印象派的艺术特征吗?(从题材、色彩、笔触、边线四个方面)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印象派绘画特点:日常可见的题材,变化丰富的色彩,短小自由的笔触,含蓄隐约的边线。

印象派的画家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实践,拓展了绘画创作的题材,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大大提高了色彩在绘画中的表现力,同时也开阔了大众对绘画的欣赏视野。印象派那种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印象派的艺术特征,加深学生对印象派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呼应了课前的三个问题,使课堂首尾呼应,完整结束。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教学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同时认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社会的丰富性。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中学生由于性格、文化修养面的差异,会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标准,审美意识也就逐渐形成。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欣赏活动。 课前课后做一些相关文字、图片的收集,使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同时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 难点:掌握美术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设计】 ●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美术作品的图片和实物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油画作品《父亲》,学生感受发言。 先用《父亲》导入是因为此作品的写实功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自觉而积极地参与到欣赏和评述活动中,才会产生从艺术形式上分析、探讨美术作品的积极性,从自发的欣赏进入到自觉的欣赏,从而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欣赏程序,使欣赏从视觉的直观层面上升到理性分析的层面。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明暗、肌理等是怎样围绕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说作品的主题进行组织的。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欣赏意识,对一幅美术作品从美术语言的角度、从历史背景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从美术家的生平或创作心理的角度进行欣赏。 2.和中国画《粒粒皆辛苦》比较。 学生讨论、发言。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创作的同一题材的美术作品放在一起欣赏,用比较的法,让学生发现艺术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可以从题材、工具材料、技法等面对中国画、油画进行比较分析。 3.出示一组不同题材的中国画、油画作品,进一步比较、区别,加以巩固。 4.其他画种:版画、水彩画。 侧重于介绍不同的材料、技法产生特殊的画面肌理效果。 5.雕塑。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一课红色记忆 (一课时) 目标: 1、了解美术及情感、美术及时代、美术及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美术作品形式。 教学难点:革命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1)作品欣赏: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硝烟》《胜利渡长江》。 (2)介绍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创设和渲染学习气氛。 (3)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产生对革命前辈的敬仰之情,对美术作品有了初步了解。 2、深入理解 (1)欣赏教科书中美术作品 《启航》、《占领总统府》、《开 国大典》、《太行铁壁》等革命

美术作品。 问:你喜欢那幅作品?为什么? 以上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 作品采用了哪些艺术表现形式? (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所 描绘的是1949年10 月1日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成立时天安门国庆 典礼的盛况。场面恢宏,喜庆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栾,气度不凡。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开阔,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画家在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中,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作者使蓝天及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造成强烈的对比,并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在写实手法的描绘中,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如透视和光影的处理都没有严格地按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素描要求,在画面的右侧部位减去一根柱子,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并强化画面主题和总体的需要,同时也适于中国广大读者的审美情趣。还应该提到的是,这些作品具

有较强的装饰性抒情性。董希文在他的写实油画中,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营养,如明快响亮的色彩、某种装饰意味等都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和审美理想。 《开国大典》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它深入人心,也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新中国建设者的爱国情感…… 画家艾中信曾作过如下分析:“从构图到设色,从人物到场面,它的气派很足以反映泱泱大国的风度。董希文把主要人物处理在不到一半幅面的左侧,不仅是手法的大胆,重要的是他懂得构图的大局……《开国大典》的大块色彩,通俗易懂,看起来似乎简单,但这大红、碧蓝和金黄(缨络和菊花)是有意安排的。它把一个风和日丽日子里一个庄严热烈的场面描绘出来……”徐悲鸿看了《开国大典》之后评价:“缺少一点油画特色。这里所说的“缺少一点油画特色”,是指这幅画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中国传统画的手法和风格。但这恰恰被很多画家认为正是《开国大典》的成功之处。如果按传统油画用光和设色的手法去创作,这幅画就不会有这种热烈的气氛。 艾中信说:“《开国大典》在油画艺术上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油画新风貌。这是一个新型的油画,成功地继承了盛唐时期装饰壁画的风采,体现了民族绘画特色,使油画朝着民族化的方向发展。”至此,绘画界掀起了董希文所一直倡导的“油画中国风”。《开国大典》无疑成为这一理论的典范之作,而这种思潮一直影响至今……

2015新浙美版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

学期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外国的传世名作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外国传世名作,了解外国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利用多种欣赏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感悟和分析。 3.培养欣赏的能力,激发向往美的情愫,提高艺术修养。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可以用2课时完成,内容分为建筑、雕塑与绘画三个板块。 西欧的古建筑与雕塑历经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长达2000多年,每一个时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帕提侬神庙”与“罗马大角斗场”的单纯与雄伟,“巴黎圣母院”的挺拔与轻灵都是世界古典建筑的最高典范。雕塑《三女神》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感觉到这些雕像不是冷冰冰的大理石,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2000多年前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与500多年前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遥相呼应,分别展现了男女人体健康之美的最高理想。罗丹的《加莱义民》是彻底逼近真实的英雄组雕,表现了最大的人文主义关怀。 绘画部分呈现了从文艺复兴到1 8、19世纪西欧美术的一些经典之作,内容涉及人物、风景、静物。让学生在看看说说中体会西方绘画的色彩之美、构图之美、内容之美,让学生选择性地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这些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的欣赏,不需要形成某一条历史线索,而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作品的美感,简单了解经典作品的社会学知识,以此拓宽审美视野,激发对美的向往。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西欧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难点:对作品形式美的欣赏,即作品中呈现的点、线、面、色彩、肌理、构图的理解,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教科书。

浙美版五年级美术教案

浙美版五年级美术教案 【篇一:新浙美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美术教案含教材分析】 2014学年第二学期浙美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啸秋小学余健 1.画家故居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 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 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 3.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悟画家为追求艺术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和思想境界。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在编写上,从参观、探访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的画家故居人手,通过参观、探访画家故居,了解画家的生平、艺术风格以及历史地 位。这样的编写意图,充分体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欣赏课要 在一定的文化背景、文化氛围、文化情景中进行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充分感受美术作品的内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画家的代表作,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以及其对近代 绘画史的贡献。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辩证地去欣赏画家及其作品。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 故居。(教师)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收集 他们作品的图片,了解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谈话引入。出示《画家工作室一角》、《缘缘堂》 二图,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猜猜主人是怎样的画家?”“你知道哪些中国画画家?”“我国近代生活在杭州一带的画家 有哪些?”(学生各抒己见。) 2、引导学生欣赏黄宾虹的作品。 (1)出示黄宾虹的《简笔山水图轴》,提问:“看这幅国画,你有 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2)出示黄宾虹的名字,提问:“大家对黄宾虹了解多少?”(学生把参观黄宾虹故居时了解的情况对大家做一些介绍。) (3)教师补充,重点介绍他画山水画经历的三个阶段:大约60岁 以前以师古人为主;60—70岁以师造化为主(以游历山川,写生为主);70岁以后,自立面目,渐趋成熟。风格浑厚华滋,意境郁勃,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提问:“根据你对黄宾虹的理解,你认 为《简笔山水图轴》大约是他什么阶段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归纳黄宾虹的艺术特点: ①浑厚华滋,笔墨上注重“黑、密、厚、重”。 ②主张创造,即使是学习别人的画,也要有创造性地学。三、举一 反三,欣赏其他三位画家的画。(以学生欣赏为主,老师进行方法 指导。) (1)启发学生用以上学得的方法欣赏潘天寿的作品。 ①出示图片,学生自主欣赏潘天寿的作品《灵岩涧一角》(教师提 醒重点分析 它的构图、气势),从中了解潘天寿笔墨苍古、凝练老辣、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的艺术风格。 ②了解潘天寿的生平以及对近代国画界的贡献。(学生先说,教师 补充。) (2)欣赏丰子恺、林风眠的作品。 ①了解丰子恺、林风眠的生平。请参观过他们故居的同学介绍他们 的生平。教师重点介绍他们出国留学的经历,国外学习为他们的“中 西合璧”、“引外为中”创造了条件。 ②欣赏林风眠的作品《渔舟》,体验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 的风格;欣赏《菖兰》,感受构图的饱满,色彩的浓艳。③欣赏丰 子恺的《瞻瞻的车》、《小梦》、《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体 验漫画充满情趣的、简洁的美。 3、概括四位画家的共同点。 学生概括四位画家的共同点:创新。 教师小结:清末民初,国家动荡,中国绘画史上一度出现了萧条的 景象。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四位画家锐意进取、不断 改革,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绘画语言,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为 中国近代美术的发展创立了新的里程碑。 4、拓展延伸。

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3课《手绘图表》教案1 浙美版

手绘图表 1教学目标 1.认识和体会图表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学习手绘设计图表,提高学生绘制图表和解读图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学情分析 手绘图表是人们最为常见的绘画方式,是美术中的白话文,学生已在数学中学过统计图表,易于理解和掌握。本课重在于使学生对图表有个清晰的认识,以培养学生学习图表设计的兴趣为基本点。它的表达重视基础、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将会使更多的学生热爱美术、走进美术。同时,它还使学生在充满情意性的学习中,增强自信、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的精神。 3重点难点 重点:图表设计的构成元素,各种类型的图表设计。 难点:学习图表的绘制方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手绘图表 准备资料1和资料2。提问;谁的英语成绩比较好?谁的学习进步大? 资料1文字材料:小红和小明这学期英语共有七次测试,小红的七次成绩按顺序为:88分,80

分,89分,87分,86分,90分,87分;小明的七次成绩按顺序为:80分,79分,82分,79分,85分,85分,86分。请问谁的成绩比较好?谁的学习进步大? 资料2:一张小红、小明英语成绩坐标比较图表。 活动2【讲授】深入展开 1.教师设置任务项目,大组又分两小组,接受同一个任务。 项目设制如下: A.①利用数学坐标柱形的方法,结合以下内容,绘制一个图文结合的“全国砍伐树木图示表”:1980年,砍伐树木将近144万棵;1990年,砍伐树木将近84万棵。②思考讨论:坐标柱形类图表怎样认读?举例说明。 B.①学习树形示意方式,为班级本周内做一个一周活动计划表。②思考讨论:树形示意图表还在哪些领域适用?举例说明。 C.这是一幅“中国荒漠化土地现状”的地图类图表,你还能用圆形(或扇形)分割法、坐标柱形、树形等形式的图表来说明这一现状吗?请选择一种示意法进行绘制。 2.结合不同种类的图表,思考讨论: 一张完整的图表应包括哪些内容? ②认读图表的方法有哪几种? ③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前面的探索和讨论再次修改调整自己的作品。 活动3【讲授】图表设计 1.教师出示图表,请学生在该节课所学中回答我们应该怎样设计一张图表? 制作方法: 在制作上,我们可以用各种笔绘制,也可以用电脑绘制,还可以用剪贴的方法表现。在图表的设计中,运用适当的图形可以加强图表的表现力并使图表更加形象、生动、有趣。重点分忻与理解。1. 教师出示图表,请学生在该节课所学中回答我们应该怎样设计一张图表? 2.制作方法: 在制作上,我们可以用各种笔绘制,也可以用电脑绘制,还可以用剪贴的方法表现。在图表的设计中,运用适当的图形可以加强图表的表现力并使图表更加形象、生动、有趣。重点分忻与理解。

浙美版一上美术教案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一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18课,分为9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的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均分配在各课中。 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如:认识常用工具、材料,初步认识基本形和常见色彩,进行形的练习、线的练习、形与色的练习,最后过渡到用多种手段造型。 人文内容也有递进关系,如:让学生了解美术,了解同学,了解社会,美化生活,亲近动物,团结友爱。 本教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了相关学科的要求组织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各单元所包括的课题,涵盖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四个领域,并保持他们之间适当的比例关系。其中重点突出“欣赏评述”与“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同时,每个单元在课题的教学目标上都努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一年级四个班级的学生基本上来自农村,没有受过多少美术方面的训练,就象像一张白纸一样任你涂抹。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正规化的美术课,对这些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新奇、有趣、好玩的。而且新生入学前所接受的教育各不相同,心理素质也不一样,在绘画上、工艺制作上一定有着自己的创造思维、想象能力、技法的个性,但这些会造成学习的不一致性、习惯不统一化,给美术课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学生人数多,不易于管理。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3)智力水平相对高,动手能力强。 (4)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5)美术学习习惯还不太好。

浙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基本知识与技能测试(题库)

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基本知识与技能测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 1.传统中国画从题材上通常分为、和。 2. 图表设计常通过、和分门别类的排列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特点。 3. 中国画因表现技法不同可分成、、三种 4.要完成一张美观的板报,就应对、等要素进行设计、编排,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5.绘画包含的种类很多,请根据以下图片,分别写出属于哪个画种? ()()()6.纹样也称花纹、纹饰。有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请写出以下分别属于哪种连续纹样? ( ) ( ) 7.工艺美术的主要特点是: ___实用_____于审美____相结合 8.不同的画种又有不同的特点,如中国画的___笔墨____之美、油画的___色彩______之美、版画的____刀法____之美。 10.与文字相比,手绘图表的优点是_直观___、生动、__有趣___。

11.墨色根据浓与淡可分为五种、、、、。 12.丹青是中国古代对绘画的别称。丹青分别指的是朱砂(丹砂)和石青颜料。 13.在迎新年一课中,组织一个活动,最重要的是事先进行策划、设计。 14.纹样在形式上可分为单独、连续纹样。进行纹样设计时,一般常运用对称、均衡的组织规律。 15.优秀的建筑的最高标准是实用、坚固、美观三者的完美统一。 16.绘画,从使用的工具、材料和表现技法来分,可分为()、()、()、版画等画种。 17. 古人所说的“焦、浓、重、淡、清”是指墨色的浓淡层次,依据加水的不同程度,墨还有“()、()、()、淡”之分。 18. 徒手画是一种以简便的()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的绘画形式。 19.被中国花鸟画家经常描绘并且被称为“四君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 20.1953年荣获我国文化部颁发的“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称号的是___________。 21.岁寒三友是指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以下哪种是中国花鸟画家经常描绘的题材,并被中国古代画家誉为“四君子”之一,借以象征人的高尚品格。() A、牡丹花 B、茶花 C、梅花 D、桃花 2. 也称为花纹、纹饰,是一种重要的装饰手段之一。() A、写意画 B、工笔画 C、纹样 D、版画 3.书法是指用来书写汉字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 A、水墨 B、毛笔 C、钢笔 D、铅笔 4. 就是一种以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的绘画形式。() A、徒手绘画 B、水粉画 C、素描 D、油画 5.字体的选用和设计是版面构成的基础。常用的中文字体主要有宋体、、黑体、隶书体四种。() A、草书体 B、楷体 C、变体字 D、篆刻 6.工笔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它指运用工整、细致、缜密技法描绘对象。工笔画又可以分为工笔和工笔重彩两类。() A、素描 B、白描 C、线描 D、水墨 7.中国画最大的艺术特点在于它的() A、用笔 B、用墨 C、水墨 D、笔墨 8.中国画中还有“岁寒三友”之称,指的是什么题材?() A、梅、兰、竹 B、松、竹、梅 C、松、兰、菊 D、兰、竹、松 9.下面哪位画家在1953年荣获我国文化部颁发的“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称号。 () A、潘天寿 B、李苦禅 C、齐白石 D、关山月 10.他是现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美术家之一,他凭借他的超前的意识和非凡的创新精

2018年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

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1.画家故居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 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 3.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悟画家为追求艺术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和思想境界。 课前准备: (学生)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 (教师)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收集他们作品的图片,了解历史背景。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引入。 出示《画家工作室一角》、《缘缘堂》二图,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猜猜主人是怎样的画家?”“你知道哪些中国画画家?”“我国近代生活在杭州一带的画家有哪些?”(学生各抒己见。) 二、引导学生欣赏黄宾虹的作品。 (1)出示黄宾虹的《简笔山水图轴》,提问:“看这幅国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2)出示黄宾虹的名字,提问:“大家对黄宾虹了解多少?”(学生把参观黄宾虹故居时了解的情况对大家做一些介绍。) (3)教师补充,重点介绍他画山水画经历的三个阶段:大约60岁以前以师古人为主;60—70岁以师造化为主(以游历山川,写生为主);70岁以后,自立面目,渐趋成熟。风格浑厚华滋,意境郁勃,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提问:“根据你对黄宾虹的理解,你认为《简笔山水图轴》大约是他什么阶段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归纳黄宾虹的艺术特点:①浑厚华滋,笔墨上注重“黑、密、厚、重”。②主张创造,即使是学习别人的画,也要有创造性地学。 三、举一反三,欣赏其他三位画家的画。(以学生欣赏为主,老师进行方法指导。) (1)启发学生用以上学得的方法欣赏潘天寿的作品。 ①出示图片,学生自主欣赏潘天寿的作品《灵岩涧一角》(教师提醒重点分析它的构图、气势),从中了解潘天寿笔墨苍古、凝练老辣、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的艺术风格。 ②了解潘天寿的生平以及对近代国画界的贡献。(学生先说,教师补充。) (2)欣赏丰子恺、林风眠的作品。 ①了解丰子恺、林风眠的生平。请参观过他们故居的同学介绍他们的生平。教师重点介绍他们出国留学的经历,国外学习为他们的“中西合璧”、“引外为中”创造了条件。 ②欣赏林风眠的作品《渔舟》,体验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欣赏《菖兰》,感受构图的饱满,色彩的浓艳。 ③欣赏丰子恺的《瞻瞻的车》、《小梦》、《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体验漫画充满情趣的、简洁的美。 四、概括四位画家的共同点。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走进美术》教案1浙美版

走进美术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美术的主要门类及艺术特点。 2、通过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入门知识,提高视觉感受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2学情分析 美术作品是基于人们对自身生活需要而创作的,是人们对生活及事物的原始感受的一种载体,是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本课的内容就是从这种基本观念入手,让学生首先明确什么是美术作品,美术作品是如何形成的。在这一点上。教材中选择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优秀艺术家作品,同时也特点明显、种类相对完整的优秀作品。选择主流美术题材作品,进行文化引导和心理建构,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和表达能力。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广泛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扩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不同门类及特点。 难点:掌握不同门类的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美术的主要门类及艺术特点 2、通过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入门知识,提高视觉感受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4.1.2学时重点 重点:了解美术不同门类及特点。 4.1.3学时难点 难点:掌握不同门类的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 4.1.4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纸杯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作品、纸、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空白纸杯。 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一张纸能做什么,请你用行动告诉我。学生用手中的空白纸动手操作。 学生完成美术作品。

教师:你们觉得哪些是美术作品?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载体,塑造可观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式。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篆刻、新媒体艺术等。 2、对比油画《父亲》和中国画《粒粒皆辛苦》,找找在题材、造型方式、工具材料有哪些相同点还有异同点。学生发言。教师归纳小结:不论是绘画创作还是其他的美术形式,是作者与他人进行艺术信息交流的工具。 学生完成表格,教师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决定了绘画的形式? 引出其他工具材料及美术形式。 (活动之一) 教师出示一个纸杯。它可以是绘画,可以是设计,可以是雕塑,甚至它还可以成为建筑。 请学生利用空白纸杯,完成一件美术作品。 要求: 1、独立或合作完成。 2、阐述作品构思及所要表达的内容。 3、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 小展览:展示学生带来的作品。 对学生收集的作品进行分类。 5、作业布置。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浙美版新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浙美版新 1、五彩的烟花教材分析:本课以《五彩的烟花》为题,意在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放烟花的习俗,表现烟花灿烂辉煌的瞬间。教材选择以油画棒或蜡笔(这两种作画工具学生可自由选择,以下为了叙述的方便只写油画棒这种作画工具)和水彩涂色相结合为主的作画方法,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作画能力,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能力和良好习惯。教材中提供了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作画步骤,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基本技巧;提供了张凭《忽报人间曾伏虎》的国画作品,让学生领略画家对烟花的感受;四幅烟花照片和两幅学生作品都表现得色彩夺目和富有情趣,使学生有更多的感性知识,为他们的创作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色彩的初步知识,进一步认识各种颜色。 2、初步学习油画棒(或蜡笔)和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涂色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等。 3、观察烟花的色彩变化,表现节日烟花的美,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画法。难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能较自如地表现对烟花的感受。课前准备:(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范画、烟花图片等教学过程:

1、激趣。(1)学生回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放烟花的情景(注意讲清时间、地点、人物)。(2)出示烟花图片,提问:你觉得烟花很美吗?为什么?(3)揭示课题:《五彩的烟花》。 2、欣赏。(1)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幅,并说明原因(从色彩、形状和构图等方面进行描述)。 (2)学生思考:怎样表现放烟花时的美妙情景? 3、指导。(1)教师示范创作步骤:用油画棒画出烟花,用水彩涂底色,涂满底色(特别强调注意运笔的力度、色彩搭配、主题的刻画和整体的意境等)。(2)欣赏范作,学生体会创作过程。 4、创作。(1)主题:画出放烟花的情景(没有放过烟花的同学可以画想象中的烟花)。(2)建议:可以画节日中五彩的烟花,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烟花式样,还可以适当地夸张想象,表现自己对烟花的感受。(3)学生创作(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5、小结。(1)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教师小结。(2)评价建议:是否能够较好地处理画面;是否表现出自己对烟花的独特感受;是否与众不同。 6、拓展。(1)举办烟花主题日活动:开展烟花组画、壁画等展示活动,讲有关烟花的故事或进行看图写话和读文画图比

浙美版初中美术11.毕加索教学设计

11.毕加索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以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为突破口,了解毕加索的艺术生平,欣赏和感受毕加索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2、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增长知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和平以及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思想情感。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毕加索的艺术生平,欣赏毕加索以《格尔尼卡》为主的作品,理解毕加索的艺术主张,讨论评述毕加索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的理解和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3课时数:1课时 4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铅笔、记号笔、水彩笔等) 教师:课件、多媒体设备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看视频、造情境、激情感 1、看视频、造情境、激情感。 (1)观看视频《太行山上》片段。 (2)谈谈观后感。学生围绕幻灯片1中的问题进行交流。 a、影片中哪些形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描述或模仿他的动作神态吗? b、你从影片中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先对视频作简要介绍,随后对学生的交流作简要小结,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战争和法西斯的愤懑情感) (3)请你大胆的表现。请学生以影片中印象最深的形象为素材,用徒手画大胆勾画一个艺术形象,可作变形或夸张处理,不必画的太具体。然后进行展示和交流,教师进行简要评价。(4)导入新课。顺着视频欣赏和交流所铺垫的课堂情境,利用课件介绍毕加索《格尔尼卡》 的创作背景,并顺势导入新课“毕加索与《格尔尼卡》”。 活动2【讲授】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认识毕加索。通过课件教师介绍毕加索艺术生平。 (2)讨论和赏析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找一找,画面中有哪些形象?进行交流。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a牛有什么表情?它代表什么? b马有什么表情?它象征什么? c手持油灯的女人象征什么? d这个蹒跚而行的女人在干什么?想什么? e跳楼者有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 f抱着已死的孩子的女人,她的眼睛象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g战士手中的断剑和剑旁的花有何寓意? h画面顶端的灯象什么?它有何寓意? (教师进行简要的概括和小结) (3)讨论和赏析二。引导学生思考并小组探讨交流: a、造型上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他完整吗?你认为毕加索对造型作了哪些处理?你认为这样处理有何用意? b、画面的色调有何特点?作者有何寓意? c、你认为除了造型和色彩,画家还运用了哪些表现形式来体现其创作意图? (教师进行简要的小结:在造型上毕加索运用“立体主义”的表现手法将物象进行解析和重构,塑造出一个个破碎、被撕裂和扭曲的艺术形象,从而突出揭露战争的罪恶。在色彩上为黑、白、灰的组合,突出了画面恐怖、悲惨的气氛。另外在画面构图上、点线面的运用上以及画面肌理表现上都体现了其创作意图) (4)谈感受,增认识(讨论和赏析三)。 请学生围绕下列两个问题进行同桌讨论,并交流,。 a、你认为毕加索在《格尔尼卡》的创作中蕴涵和倾注了哪些情感? b、通过《格尔尼卡》这幅作品,你认为毕加索是一个什么样的画家? (教师进行归纳:毕加索运用半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富有象征的形象,把法西斯令人发指的暴行揭露出来。蕴涵了画家愤懑的抗议。同时也体现出毕加索是一位伟大的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法西斯斗士”) 活动3【活动】深入探究,认识“立体主义” (1)课件出示《格尔尼卡》画面中牛头形象,并请学生小组讨论牛头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

新版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最新精编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洞水小学教学设计 学科:美术;任课班级:五年级;任课教师:张异;

2018年 2 月 26 日 浙美版(新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画家故居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 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 3.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悟画家为追求艺术而不;(学生)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教师)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一、出示图片,谈话引入;出示《画家工作室一角》、《缘缘堂》二图,提问:“二、引导学1.画家故居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 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 3.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悟画家为追求艺术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和思想境界。课前准备: (学生)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 (教师)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收集他们作品的图片,了解历史背景。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引入。 出示《画家工作室一角》、《缘缘堂》二图,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猜猜主人是怎样的画家?”“你知道哪些中国画画家?”“我国近代生活在杭州一带的画家有哪些?”(学生各抒己见。) 二、引导学生欣赏黄宾虹的作品。 (1)出示黄宾虹的《简笔山水图轴》,提问:“看这幅国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2)出示黄宾虹的名字,提问:“大家对黄宾虹了解多少?”(学生把参观黄宾虹故居时了解的情况对大家做一些介绍。) (3)教师补充,重点介绍他画山水画经历的三个阶段:大约60岁以前以师古人为主;60—70岁以师造化为主(以游历山川,写生为主);70岁以后,自立面目,渐趋成熟。风格浑厚华滋,意境郁勃,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提问:“根据你对黄宾虹的理解,你认为《简笔山水图轴》大约是他什么阶段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归纳黄宾虹的艺术特点:①浑厚华滋,笔墨上注重“黑、密、厚、重”。②主张创造,即使是学习别人的画,也要有创造性地学。 三、举一反三,欣赏其他三位画家的画。(以学生欣赏为主,老师进行方法指导。) (1)启发学生用以上学得的方法欣赏潘天寿的作品。 ①出示图片,学生自主欣赏潘天寿的作品《灵岩涧一角》(教师提醒重点分析它的构图、气势),从中了解潘天寿笔墨苍古、凝练老辣、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的艺术风格。 ②了解潘天寿的生平以及对近代国画界的贡献。(学生先说,教师补充。) (2)欣赏丰子恺、林风眠的作品。 ①了解丰子恺、林风眠的生平。请参观过他们故居的同学介绍他们的生平。教师重点介绍他们出国留学的经历,国外学习为他们的“中西合璧”、“引外为中”创造了条件。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共22套)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共22套) 出水芙蓉 教学目标 了解荷花的相关知识及结构特点。 学习线描荷花的方法,掌握不同工具的涂色技巧。 通过学习,感受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线描荷花的技巧 教学过程 1学时 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出水芙蓉 导入新 老师:同学们来猜猜这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同学们有谁能告诉老师这个谜底是什么呢?同学:荷花 老师:嗯,回答对了,同学们都很聪明。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荷花的图片,欣赏一下荷花吧。荷花是不是很美呀? 同学:是的。

老师:荷花很美,长在水中,人们称它花中仙子,犹如出了水的芙蓉花,非常漂亮,但它美在哪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吧。 引出课题:展示幻灯片出水芙蓉 二、授 、同学你知道有关荷花的知识吗? 荷花又名水芙蓉、莲花等。生于沼泽、池塘中。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坚果椭圆形,荷花花大叶丽,清香远溢,出污泥而不染,深为人们所喜爱,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所以要爱护环境,保护植物。 荷叶 -----荷叶 因“荷”与“和”、“莲”与“连”谐音,所以老百姓喜欢用荷花来表示和谐、美满、富裕等的象征意义。荷花有四美:1.外观清秀,花香四溢;2美在实用,从叶到茎,从花到果,都是很好的药材;3、.美在诗情画意,很多诗人都以荷花的美作诗,如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等等; 4、美在品质,荷花具有骄阳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 、教师介绍荷花的结构荷花的结构 接下来看看荷花的结构:荷叶、荷梗、花瓣、莲蓬。 、刚刚大家都跟着老师一起了解了荷花的小资料,初步掌握了荷花的结构,现在如何去画荷花呢:就是咱们这节课

新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新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课题:徐悲鸿与奔马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2、激发学生对美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3、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 2、录像带《群马奔腾》; 3、徐悲鸿图片《奔马》、《群马》; 4、水墨、毛笔、纸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马,丰富知识。 1、看录像《群马奔腾》,激发兴趣 提问:①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这些马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 2、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 ①你们知道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千里识途的马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叫马呢? ②你们知道吗,为什么马是善奔快跑的呢? 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马?它是什么样的? 3、鼓励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从图书、图片、电视、广播、电脑网络中查找,收集马的各种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与信息。 活动二: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培养审美情趣。 1、组织幼儿将收集到的马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图片、图书等) 2 、提问:你喜欢马吗?为什么? (不仅同学们喜欢马,有一位叫徐悲鸿的先生也爱马,他不但喜欢观察马,还喜欢画马。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讲他的故事) 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 4、出示作品:《奔马》 (1)提问: ①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 ②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呢(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 ③你觉得这匹马的体魄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④这匹狂奔的马心情会是怎样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 ⑤如果你是这匹狂奔的马,在大草原上奔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2)配上《群马奔腾》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

浙美版七年级教案

浙美版七年级《走进美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内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同时认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社会的丰富性.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中学生由于性格、文化修养方面的差异,会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标准,审美意识也就逐渐形成.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欣赏活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清楚了解美术中绘画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绘画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 难点:掌握绘画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四、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的图片或事物 教师:相关美术图片及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提问:在我们的美术课里你想学到哪些东西? 学生回答:中国画、水彩画、素描、剪纸、设计…… 师:大家把在小学学过的内容和你所知道的有关美术的内容进行分类.可以怎样 分? 生:…… 师生总结:绘画类、雕塑类、艺术设计类、手工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美术,走进绘画。 2、欣赏油画作品《父亲》、《开国大典》,请学生发表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明暗等是怎 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欣赏张利、靳尚谊等名家作品,感受油画的不同风格。

浙美版初中美术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浙美版初中美术教案 浙美版初中美术教案美术文库第 1 课设计的魅力第 2 课老师,您好第 3 课卡通天地第4 课美丽的西湖第 5 课巧用身边的材料第 6 课瓷器风韵第 7 课流光溢彩本册综合浙美版八年级 15 册美术美术文库教案教学过程第 1 课《老师,你好》教学目标 1、学习贺卡的设计和制作。 2、加深理解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通过运用已学过的平面设计知识进行贺卡设计与制作,培养形象创造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综合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 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难点: 设计出主题明确、造型简洁、艺术形象优美、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贺卡。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 铅笔、剪刀、胶水、橡皮、铅画纸等优秀贺卡作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用实物投影仪呈现课本第 6 页与第 7 页上的资料。 屏幕上放映电子贺卡,为学生创设研究的氛围与空间,引导学生 1 / 19

欣赏优秀的贺卡作品,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2、讨论: 贺卡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文化、情感内涵?在展示的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它有什么特色?小结: 虽然市场上有许多贺卡,但是自己设计最有意义,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还可以在画面上展示自己的风采。 二、开拓思路,激发创意 1、讨论: ①主题是什么? ②运用什么图案为主?为什么人们常选择蜡烛作为设计符号或象征物来比喻老师呢?想一想: 还可以用什么事物来比喻老师呢?③贺卡的折叠方式除了课本第 7 页所介绍的以外,还有没有别的?④你喜欢第 7 页上介绍的卡片镂空方法吗?你想用在哪里?⑤如何搭配色彩,使之既有节日气氛又能充分展示自我? 2、运用实例,让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拓宽思路,通过将各种各样的作品进行比较,认识贺卡设计的造型特点和制作方式,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的能力。 三、布置作业,表现感受主题: 制作一张教师节贺卡,可以采用绘画也可采用电脑制作的方式。 要求: 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所学的贺卡设计知识,设计出主题明确、造型简洁、形象优美、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贺卡,表达出对教师的祝贺

浙美版初中美术书作品汇总

八年级13册 0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 《鹰桧图》绢本设色元代张舜咨、雪界翁 1走进美术 父亲(油画)罗中立 粒粒皆辛苦(中国画)方增先 鸳鸯戏水(中国画)喻继高 开国大典(油画)董希文 鲁迅像(版画)赵延年 江南的春雨(水彩画)陈和鼎 天山映雪(水彩)梁栋 我们热爱和平(版画)李平凡 乌云滚滚(油画)吴云华 根深叶茂(国画)苗重安 五月的风(圆雕)黄震 山里红(圆雕)孙家钵 香港著名画家十三人展海报靳埭强 陈茶馆包装系列陈幼坚 飞利浦多媒体电话亭(1997) 美洲虎牌S-Type型汽车

香港汇丰银行总部大厦诺曼·福斯特(美国)逝去的胡杨(摄影)李杰 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奚小彭 春到西藏(油画)董希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油画)董希文 毛儿盖黑水姑娘(油画)董希文 花卉十样锦(油画)陈抱一 老人像(油画)徐悲鸿 人像(油画)徐悲鸿 田横五百士局部(油画)徐悲鸿 负水女(油画)吴作人 哈萨克牧羊女(油画)董希文 2徒手画校园 《藏地牛皮书》中的手绘地图一直 扭曲的树木(素描)凡·高 画家德拉克洛瓦的埃及旅行笔记 乌镇(速写)李延龄 画家达·芬奇的挖壕机设计手稿(意大利) 风景(钢笔水彩)柳军 理论数学家罗杰·彭罗斯画的天体物理示意图

女人像(素描)马蒂斯(法国) 老人像(素描)费钦(俄国) 手部素描达·芬奇(意大利) 小提琴家帕格尼尼肖像(素描)安格尔(法国)风景(素描)沙利文(美国) 女人像(素描)马蒂斯(法国) 女人体(素描)席勒(奥地利) 手部(素描)萨尔托(意大利) 咖啡馆(素描)凡·高(荷兰) 女子像(素描)提香(意大利) 少女像(素描)费钦(俄国) 少女像(素描)安格尔(法国) 画家达·芬奇的战车设计手稿(意大利) 3板报设计 4鸟语花香 出水芙蓉(中国画)佚名(宋) 寒雀图(中国画)崔白(宋) 桃花飞燕(中国画)王震 雁荡山花(中国画)潘天寿

新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集

1、春天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1.提高对色彩的认识和表现力。 2.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把自己对春天的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并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加以表现。 3.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难点:能抓住春天的特点,有创意地表现春天。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寻找春天 (1)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寻找校园的春天,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2)交流:你发现春天在哪里? (3)欣赏春天的xx景色。 2.春天的色彩。 春天的色彩到底是怎么样的?观察景色,欣赏图片,学生自己来总结春天的色彩。 3.布置作业 抓住春天的色彩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创作一幅春天的画。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语言来表现,只要能体现春天的感觉即可。引导学生耐心地完成作品,不要半途而废。 4.展示点评:将学生的作业布置成春天的花园,逛一逛“春天的花园”,一边逛一边评价。 5.拓展游戏xx。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纸张、废旧材料等 教师:平面或立体的瓶贴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1)除了绘画,我们还有很多方法来表现对春天的喜爱,比如歌唱、跳舞、诗歌。今天我们一起动动手,用一些废旧材料来制作一个春天的百花园。以作品导入,技法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揭示课题《春天在哪里》。 2.欣赏环节 (1)平面作品的欣赏《小姑娘》《神奇的大树》。 布贴,综合材质的作品欣赏,在作品中总结剪、撕、拼、贴等一些技法。 (2)立体作品欣赏。 从平面转为立体、教师示范。 学习教材中最基本的手工技法。立体花束的制作有点难度,教师示范起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