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教育学原理》考研真题精选-辨析题及简答题【圣才出品】

叶澜《教育学原理》考研真题精选-辨析题及简答题【圣才出品】
叶澜《教育学原理》考研真题精选-辨析题及简答题【圣才出品】

三、辨析题

1.依据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理论,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掌握人类文化遗产的共同要素。[统考2019年研]

答:错误。

(1)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认为初等学校的各种教育都应该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然后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数目、形状和语言;体育的基本要素是关节活动。

(2)要素主义教育思潮是现代欧美国家的一种教育思潮,强调学校教育的任务主要是传授人类文化遗产共同要素。

综上,引导学生掌握人类文化遗产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主要任务是要素主义教育的观点,而非裴斯泰洛齐的观点。

2.加涅所说的“智慧技能”就是当下认知心理学家所说的“程序性知识”。[统考2019年研]

答:错误。

(1)加涅的智慧技能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在心智技能中,根据适用的范围不同,又可以将它分为专门心智技能和一般心智技能两种。

(2)程序性知识主要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是一种实践性知识,主要用于实践操作。

综上,程序性知识与智慧技能分属于不同的话语体系,分别指向同一对象。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知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两者的属性特征范围都不同。

3.教育应该完全放弃保守功能只保留超越功能。[广州大学2019年研]

答:此观点错误。理由如下:

从性质上看,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保守功能和超越功能。

(1)教育的保守功能,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结构,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和自身的逻辑性,不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了教育自我保存的功能性和承继性,表现出教育重复、封闭、保守的一面。教育功能的保守性是由教育不变的本质和相对稳定的结构所决定的。“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重复,即重复地把上一代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知识传递给下一代。”正是教育功能的保守性,确保了教育本质、教育自身的规律和对人类文明的继承。

(2)教育的超越功能,是指通过教育的自我更新和变革,促进和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方面,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受社会制约,反映着那个社会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教育也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不断更新自己的内容和结构,并因此促进和引领社会的发展。

(3)教育的保守性反映了教育对社会不变和适应的一面,教育的超越性则反映了教育对社会变革和引领的一面。没有教育的保守性,教育将失去自身;没有教育的超越性,教育将失去发展的活力。保守和超越虽然相反,但缺一不可。没有超越的保守,必然带来教育的落后;不遵循规律的超越,同样带来教育的混乱。

因此,教育必须把保守和超越有机结合起来,在保守性基础上实现教育的超越,包括对自身的超越和对社会的超越。

4.因材施教有悖于教育公平。[统考2016年研]

答:此观点错误,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并不是要求区别对待学生,而是根据学生自身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的教育;教育公平是指要公平对待学生,并不是要求要平均对待学生,学生有各自的特点和个性,在教育中应该对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5.教育受制于社会,因此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取决于社会的现实要求。[统考2015年研]

答:此说法错误。具体理由分析如下:

教育受制于社会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的确定并不取决于社会的现实要求。教育受制于社会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宗旨、目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除此之外,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选择也要考虑人的因素,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来确定。

6.教育应与人的天性合作。[统考2015年研]

答: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教育应与人的天性合作是指教育应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包括: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

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阶段性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个别差异性要求对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由地发展;整体性要求教育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

7.在全球化的今天,培养世界公民已经成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四川师范大学2014研]答: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目的仍然要求教育的世界化与本土化相结合。

(1)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出来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

(2)要正确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指导,认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作为一种培养人的专门活动的教育,既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又要满足个人发展需要;

(3)不同社会、不同国家的教育目的各不相同,甚至还有本质差别,因为教育目的具有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观点与制度的制约。不同的国家教育目的各有特色,而不能一概而论。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国教育目的仍然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其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教育目的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来关心,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努力,我们当前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小学的基本任务,为年轻一代奠定人生发展的基础。

8.强化总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四川师范大学2014研]

答:这种观点错误。正确的强化增强学习动机,错误的强化减弱学习动机。

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是一种人为操纵,是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以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而进行的奖罚过程。斯金纳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正确的正强化和负强化都会提高学习动机而错误的正负强化则都会减弱动机。

(1)正确的强化提高学习动机

①当一个行为发生之后,紧接着呈现一个正强化刺激时,那么,这个行为的强度和概率就增加。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某种报偿。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评分、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

②学生也可以进行自我强化,如从学习结果中得到满足感和自信心,从而增强了学习动机。

(2)错误的强化减弱学习动机

①如果这种强化对他无利,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逝。比如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但并没有导致他个人地位的提高,那么他的学习的动机就可能减弱。

②在一些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取决于外在强化,一旦外在强化撤除,附属性动机就会减弱甚至消失。比如奖励措施取消了,那么同学们的动机就会减弱。通常也表现为受父母师长的约束,外在对学生的影响较强。学生学习更多地是为了得到父母或同学老师的认可,奖励对学生非常有效。所以应该适当地控制一下自己的这种倾向,改变学习动机,尽量为了自己而学习,不能因为外界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学习的态度。

(3)正确利用提高学习动机的方法

设置合理的目标,有效利用反馈,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科学利用合作与竞争;增加自我效能感。

9.作为教师,不一定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但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2008年统考真题]

答:这种观点错误,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含义

①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标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自上而下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

②教学目标是在某一阶段(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具体结果,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学校、教师将教育目的具体化,明确在某一时段内,教一门学科或组织一项活动时,希望学生在认知、情感、行动和身体诸方面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教学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操作,越便于评估和改进。

(2)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是确保教学有效的基本条件,但是仅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没有总的教育目的作为指导,教学工作就会失去意义和方向。

10.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2007年统考真题]

答:此观点错误,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教学模式是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且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是对各种教学法及其理论依据和结构所作的纲要式的描述。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五个因素: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教学模式是一种结构框架,它从宏观上把握了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它也是一种活动程序,具有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2)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所采用的方式,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教学方法一般都是按照教学活动的外部形态区分来命名的,如讲授、谈话、演示、练习、讨论、实习等,都体现一种教学活动,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不能用其他方法来代替。

(3)教学模式具有概括化、理论化的特点,教学方法则具有具体的、可操作的特点。通常情况下,教学方法侧重于实践,而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教学模式包含了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等,属于较高层次。因此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同起来是错误的。

11.教育目的实质上表现为教育功能。[华东师范大学2004研]

答: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其原因如下:

(1)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存在着的教育活动过程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教育目的带有主观性,它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标准或要求,说明为谁办教育,培养怎样的人。

(2)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人的发展和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实际的作用和影响。教育功能是客观的,按作用的对象不同分为影响个体发展的功能和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教育通过促进人的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现代社会中,

促进人的发展成为教育的本体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成为教育的派生功能、工具功能。前者是教育功能的直接结果,后者是教育功能结果的衍生和转化,属于教育功能结果的释放。

(3)教育目的是人们主观上对教育的期望,而教育功能是教育在实际中产生的客观作用和影响。教育功能会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和实现,教育目的的制定和实现以教育功能的发挥为基础。因此,认为教育目的的实质表现为教育功能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四、简答题

1.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是什么?[河南大学2019研]

答: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按照时间长短,可分为人生规划、长期规划、中期规划与短期规划四种类型。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包括以下几步:

(1)自我分析

准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是教师制定个人职业规划的前提。

(2)环境分析

环境分析主要是分析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

(3)确定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适当的目标,没有发展目标就没有发展的方向。

(4)制定行动方案并实施

教师在对自我、对环境进行准确的分析后,应根据发展目标分别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行动方案,并落实短期行动方案,向中长期行动方案靠拢。

(5)在实施中评估与调整规划

教师在落实行动方案时,应当始终对自己、对环境做动态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和行动方案落实的进程,遇到的问题等因素,对行动方案做适当的调整,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专业发展。

2.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包括哪几个方面?[广州大学2019研]

答: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理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理想的建立

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

(2)专业知识的拓展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经验系统。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包括三个方面:知识的量的拓展;知识的质的深化;知识结构的优化。

(3)专业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量和本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4)专业自我的形成

教师的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