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八课 第一课时

第三单元 第八课 第一课时
第三单元 第八课 第一课时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第一课时国家财政

一、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的含义

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2.国家预算和决算

(1)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

(2)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国家决算。

3.财政的作用(b)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图示财政对经济调控的过程

提示:快速辨别财政的三个作用的技巧

(1)凡是看到国家在民生领域的投入,如社会保障类的材料,基本上都可以认定材料体现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凡是看到工程建设类的材料,基本上都可以认定材料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凡是看到增加或减少税收类的材料,基本上都可以认定材料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判一判下列关于财政及其作用的说法是否正确。

(1)财政本质上是一种分配关系。(√)

(2)国家财政在资源合理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3)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

二、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b)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2)主要来源: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税收收入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3)影响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2.财政支出(a)

(1)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2)分类:按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3.财政收支状况(a)

(1)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支完全相等,或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2)财政盈余。

(3)财政赤字。

连一连

[知识归纳]

一、财政的作用

[探究导引]

情景2019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的

货币政策,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

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思考:

结合材料,说明财政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提示: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大力支持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社会建设,加大对节能环保支持力度,体现了这一点。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把支持“三农”作为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重点,增加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体现了这一点。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起大落,体现了这一点。

[要点阐释]

1.正确理解财政的作用

作用表现

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教育公平、健全社会保障、民生工程、促进就业等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新农村建设、加大对贫困地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文化产业投资等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财政支出的变化,税收政策的调整,国债的发行等

2.比较不同类型的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

原因经济增长滞缓,一部分经济

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行主

经济过热,物价上涨,

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

经济平稳运行,没有明

显的通货膨胀和通货

[应用体验]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019年政府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能体现这一作用的是()

A.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 500亿元左右

B.增值税税率结构由四档税率简并至三档

C.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

D.完成铁路建设投资8 000亿元,再开工15项重大水利工程

解析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体现了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C符合题意;税收政策的调整主要体现的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的作用,排除A、B;投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体现的是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排除D。

答案 C

二、财政收支平衡

[探究导引]

情景

2019年公共财政照亮民生。一方面,我国继续加大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力度;一方面,贯彻落实结构性减税,中国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思考:

从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角度分析,如何增加财政收入,为更好地实施民生工程创造条件。

提示: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②分配政策影响财政收入。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

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要点阐释]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经济不断发展,才能保证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2)分配政策

[应用体验]

2019年,全国财政收入放缓,增幅同比回落6.1%。究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增长趋缓,实施结构性减税等。材料体现了()

①实施结构性减税必然带来国家财政收入减少②分配政策影响财政收入③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④财政收入增加促进经济发展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材料体现了经济增长趋缓是财政增幅回落的主要原因,同时,实施结构性减税等也是造成财政增幅回落的重要原因,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不体现财政对经济发展的作用,④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答案 A

1.2019年福建省统筹1 738亿元用于社会保障,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每人每年由380元提高到420元,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此举有利于()

A.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B.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发挥财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解析此举体现了健全再分配机制,A错误;此举与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发挥财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无关,B、C项不选;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这有利于构建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D项正确。

答案 D

2.一般来说,当出现下面漫画中的现象时,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

A.紧缩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

B.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C.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

D.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解析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当经济增长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时,应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给经济降温,B符合题意,排除A;当经济增长滞缓时,应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C不符合题意,D错误。

答案 B

3.为调动广大居民更换节能灯的积极性,国家对节能灯实行财政补贴,说明财政具有()

A.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

B.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C.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解析国家对节能灯实行财政补贴,有利于促进节能灯的生产,故选D。

答案 D

4.任何国家为了履行对内对外职能,必须要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都要有

自己的财政。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财政的内容是国家对社会产品的分配②财政的特点是强制性③财政本质上是一种分配关系④财政本质上是一种消费关系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财政包括国家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财政的内容是国家对社会产品的分配,财政的特点是强制性,财政本质上是一种分配关系,①②③符合题意;财政本质上是一种分配关系,排除④。故选B。

答案 B

5.每年,中央财政都会安排一定的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而且呈逐年递增趋势。财政用于节能减排的支出属于()

A.经济建设支出

B.社会保障支出

C.债务支出

D.科教文卫支出

解析节能减排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属于经济建设支出。选A。

答案 A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者在相应的括号内写上“T”,错误者写上“F”)

1.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F)

提示: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部分。

2.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越多,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F)

提示:在经济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越多,越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3.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T)

4.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F)

提示: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5.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F)

提示: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增加社会总需求。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正确)

6.近日,财政部下达2019年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72亿元,并提前预下达2019年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资金1.42亿元,支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材料中财政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B.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改善环境

C.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D.保持社会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

解析用于治理污染建生态文明的财政资金属于发挥财政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改善环境的作用,故本题答案为B。

答案 B

7.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5年来,中央财政安排1 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对去产能予以支持,用于分流职工安置。这说明国家财政()

A.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B.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

C.能够确保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D.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中央财政安排1 000亿专项奖补资金,用于化解过剩产能中的职工分流安置,体现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B符合题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A错误;C中“确保”,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未体现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保障,排除D。故选B。

答案 B

8.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仍关注“三农”,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这主要体现了国家财政()

A.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B.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C.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解析增加对农业、农村的财政投入,体现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B、C、D三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 A

9.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9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下列选项能够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A.全面压缩社会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B.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银行信贷基准利率

C.提高国企利润上缴公共财政的比例

D.扩大国债发行规模,适当增加财政支出

解析全面压缩社会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不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A项不选;下调银行信贷基准利率属于货币政策不属于财政政策,B项不选;提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公共财政的比例不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C项不选;扩大国债发行规模,适当增加财政支出体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D项正确。

答案 D

10.2019年,我国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实现了预期调控目标。下列调控目标、调控政策、具体措施三者对应最恰当的是()

A.控物价—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严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贷款

B.惠民生—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支持力度

C.调结构—积极的财政政策—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贷款基准利率

D.稳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减轻服务业和小微型企业税收负担

解析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不能起到控物价的目的,相反会使物价上涨,且严控贷款规模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A错误;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支持力度属于财政政策,不是货币政策,B错误;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是扩张性货币政策的

体现,不是财政政策,C错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减轻服务业和小微企业的税负,有利于增强服务业和小微企业的活力,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D正确。答案 D

财政工作基本是围绕生财、聚财、用财三者进行的。“三财”之道,生财为根本,聚财要有度,用财讲效益。据此回答11~12题。

11.生财之道根本在于()

A.调整分配政策,提高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

B.强化税收管理,堵塞税收漏洞

C.减少财政支出,增发国债

D.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增长

解析生财之道是指从根本上大力发展生产力,选D。

答案 D

12.聚财之度在于()

A.财政收入的增幅与国民收入同步

B.财政收入的增幅应高于国民收入的增幅

C.财政收入的增长应与企业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适应

D.避免财政赤字的出现

解析聚财之度是指合理的分配政策,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选C。答案 C

13.下边曲线图启示我们()

A.国家只有提高税率,才能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B.国家必须确定合理的税率,才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C.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

D.利润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解析根据曲线图可知,我们国家必须确定合理的税率,才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B项正确;“只有提高税率,才能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说法错误,A项不选;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C项错误;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

的来源,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

答案 B

14.2019年我国将延续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水平维持在3%,财政赤字额度约为2.48万亿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A.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

B.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C.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D.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

解析适当的财政赤字增加国家的投资需求,形成社会购买力,增加社会总需求,而消费是生产的动力,进而拉动经济发展,C项符合题意;财政赤字可能会减轻企业的税负,但与改善结构没有直接关系,A项不符合题意;适度的财政赤字增加的是社会总需求,不是社会总供给,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预算的内容,所以不能够反映财政对社会保障的完善,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

答案 C

15.比例超过20%的省份,将缴费比例降至20%;同时也下调了失业保险总费率(个人费率不超0.5%)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降低企业“两险一金”费率旨在() ①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增强市场活力②加大财政支持,促进转移支付③增加职工现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④完善社会保障,实现分配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降低企业“两险一金”费率,旨在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增强市场活力,而职工减少缴纳的部分转化为现金,增加职工现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①③符合题意;企业应交的“两险一金”属于社会保障,不是转移支付,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国家在宏观调控经济,减轻企业负担,与实现社会分配公平无关,④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

答案 C

三、综合题

16.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要求,某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勇敢承担扶贫责任,积极创新扶贫方式,运用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从而打开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结合材料,运用财政作用的知识,分析某市扶贫工作中采取的方式所包含的经济学原理。

解析回答本题,考生可从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和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两个方面分析。

答案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某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运用财政资金,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发挥了财政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和功能。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某市运用财政资金支持贫困群体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实施扶贫搬迁,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教案

必修一第三单元 本单元收录的三篇散文,都是现当代写人记事的散文名篇,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写悲惨忧伤之事,表悲悼、愤怒和怀念之情,给人以沉重感、正义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写先师形象,表敬爱之情,诙谐之趣,给人以轻松感、幽默感。 《记念刘和珍君》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无比沉痛的悼念,对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愤怒的控诉,让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大义凛然的爱国女子,更让我们透过文字感受到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 《小狗包弟》通过对小狗悲惨命运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深深歉意,表达了对“文革”的控诉,使我们对那个“特殊年代”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反思。《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似记事而写人。作者并未从政治家、思想家的角度去渲染先生的伟绩,而是通过一次演讲来表现先生渊博的学识、洒脱的真性情。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个性化的语言 体会这几篇散文不同的语言风格。《记念刘和珍君》多运用警策语言,哲理深刻,起到强烈的艺术效果;《小狗包弟》语言质朴深沉,蕴涵作者内心诚挚深沉的情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言简练传神、幽默而蕴藉。 2、领悟独特的情味 写人记事散文不惟叙事,还重在抒情,把握整篇文章的情感线索。情味不仅局限于情感,还包括情趣、情味等。《记念刘和珍君》有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无比沉痛的悼念,有对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的愤怒控诉,有对“沉睡在铁屋子”里的国民的呐喊。《小狗包弟》通过对小狗包弟悲惨命运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深深歉意和对“文革”罪行的有力控诉。《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通过对梁任公先生演讲时喜怒哀乐的神态、语言等的生动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他的景仰之情、欣赏之情和赞美之情。 3、掌握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 本单元记叙的人物个性鲜明、作者的情感真挚浓烈,是我们学习写人记事散文的很好范本。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表达交流”第三单元“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学会观察,掌握写出人物个性的方法,学会在叙事过程中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 记念刘和珍君 学情分析: 1、本文写作于上世纪20年代,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时代背景,调动学生已有的中国现代史知识,认识“三一八”惨案的背景、过程、影响等,并了解刘和珍等学生的情况,以丰富和深化对课文的感受、理解。要引导学生接受鲁迅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受鲁迅刚正的性格、澎湃的激情、高度的正义感和嫉恶如仇的精神。学习过去那个年代的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敢精神。 2、本文篇幅较长,高一学生对文中内涵深刻、感情丰富的语言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鼓励学生反复诵读,结合全文和段落的语境仔细揣摩。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2、深入了解鲁迅及其人品文品。 3、了解惨案发生的背景及原因。 4、理清文章脉络。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李广射虎》同步练习A卷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李广射虎》同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31分) 1. (10分)看拼音,写汉字。 quē shǎo yě liàn tú dì qú dào guǎn lǐ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pū teng yíng jiēguàn gài zhēng zhárán shā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11分)把声母相同的字写在一起。 田石上土下小水山 声母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声母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声母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6分)小小书法家(看拼音,写汉字) hún lǚyōu 梅花________一________________芳 zàng chóu sāi 埋________忧________________边 4. (8分)给下面的字加部首再组词。

宗—________—________ 衣—________—________ 舍—________—________ 益—________—________ 5. (5分)抄写词语 热忱朦胧由衷 6. (12分)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页________ ________ 可________ ________ 是________ ________ 皮________ ________ 火________ ________ 交________ ________ 7. (2分)把本组词中不属于同一类的划掉,在横线上再选写上一个同一类的词 杜鹃小鸟猫头鹰夜莺乌鸦________ ________ 8. (4分)写出近义词 神勇—________ 警惕—________ 影影绰绰—________ 猛然—________ 9. (3分)写出反义词 警惕—________ 神勇—________ 影影绰绰—________ 10. (6分)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石棱(léng líng)________镇守(zhèn zhèn g) ________ 搜寻(sōu shōu) ________ 影影绰绰(cuò chuò)________扎进(zāzhā) ________出没(méi mò) ________ 11. (5分)读《塞下曲》,完成填空 ①《塞下曲》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 ②诗中“夜引弓”的“将军”就是被人们称为“飞将军”的________。他是________时期一位

第三单元 第8课 登高

登高 课前自主预习 生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 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两次约见李白,与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备受颠沛流离之苦,最后 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 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唐代宗大历 五年,诗人病死在湘江上的一只小船中。 作品 代表作《蜀相》《客至》《春夜喜雨》《绝句二首》《春望》《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江南逢李龟年》《天末怀李白》《月夜忆舍弟》《兵车行》《闻官军 收河南河北》《月夜》《旅夜书怀》,“三吏”“三别”等。 评价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 杜”。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 宗师”“诗圣”。 《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当时诗人正因为“安史之乱”而客居四川,那年他已经五十五岁,动荡的社会,漂泊的生活,已使他疾病缠身,痛苦不堪。这一年秋天的重阳节前后,他来到了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远眺,面对苍茫秋景和滚滚长江,他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为了抒发心中深沉的情感,就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后人给予这首诗极高的评价,胡应麟就曾说这首《登高》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这是毫不夸张的评价。 1.近体诗

近体诗与古体诗(又称古风)相对,是唐代形成的新诗体,严格讲究格律,分为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八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 律诗格律要求严格,常见的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它们在格律上的规定如下: ①限字句。一般每首八句,分为四联,分别叫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②定韵脚。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 ③调平仄。诗句中每个字用平声或仄声,都有基本的规定,一般按照平仄交互的原则处理。 ④讲对仗。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对仗又分为工对、宽对等。工对要求词性和意义严格对偶,宽对只要求词性相近、意义大体相对即可。 2.悲秋 对萧瑟秋景而伤感。语出《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中国诗人很多是怀才不遇的文人士大夫,他们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不免要寓于他物以求自慰。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又是将近冬天的时候,看到那凋零的落叶,诗人们一方面感叹岁月不饶人,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一事无成而慨叹,这样就会产生悲秋的情绪。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秋风凛冽,天高云淡,猿猴的啼叫声显得十分悲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水清沙白的河洲上鸟儿在空中盘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 落叶萧萧飘落,漫天无际, 不尽长江滚滚来。 望不到头的江水,奔腾而来。 层解:前四句写登高所见。在极其萧瑟的景象中,充满着一种雄浑奔放的气势。 万里悲秋常作客, 远离故乡悲对秋景,感慨自己长期漂泊他乡,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8课第1框

第三单元第八课第1框 一、选择题 1.自2014年12月13日开始,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年内第二次上调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成品油消费税。此次成品油消费税上调旨在() ①合理引导消费需求,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②控制油品供应,稳定油品市场秩序 ③积极增加财政收入,发挥财政杠杆作用 ④促进节能减排,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②“控制油品供应”的表述错误,排除;成品油消费税上调并不一定会增加财政收入,因此③不符合题意,排除;依据材料信息,①④符合题意,应选。 2.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改革的内容涉及预算编制、执行、公开和监督等各个方面。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有利于() ①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加速释放改革红利 ②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③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④规范地方债务管理,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A [解析]作答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这有利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①②符合题意,应选;③“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不符合题意,排除; ④和题意无关,故排除。 3.近年来,某地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费用由政府承担80%,农户承担20%。在保险期间,因暴雨、干旱等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对投保农产品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根据受灾程度给予农民补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有利于() A.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B.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C.完善初次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D.降低生产风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答案] D [解析]政府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农民遭受自然灾害时可以减少损失,降低生产风险,D项符合题意。这一政策并没有降低生产成本,也不能确保农民稳定增收,A项夸大了这一政策的作用。政策性农业保险与资源配置、初次分配没有关系,B、C两项与材料无关。 4.在开放型经济中,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其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扩张性财政政策→①对原材料的进口增加 ②进口成本上升,生产成本增加 ③经济建设支出增加 ④生产扩张,总需求增加 →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 [答案] C [解析]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就会增加,所以首先是③,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增加之后,会导致生产的扩张,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所以下一步是④,生产的扩张,会导致对生产资料需求量的增加,这会使得原材料进口量的增加,下一步是①,对进口原材料需求量的增加,导致进口成本上升,进而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最后一步是②,故选C项。 5.按照“十二五”医改规划的要求,2015年将实现统筹区域内和省内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这表明财政() A.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B.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D.主要功能是完善社会福利事业 [答案] C [解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医改规划实现统筹区域内和省内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无关,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实现统筹区域内和省内医疗费用异地计算,表明财政促进社会公平,并没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故排除。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实现统筹区域内和省内医疗费用异地即

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 A(1a-1c)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 八年级英语上册第八单元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第一课时,本节课以制作香蕉奶昔为话题,主要谈论一些常见的家庭饮食方面的制作方法,通过丰富多彩的口语练习,掌握制作方法的同时,又在语言情境中,对一些动作加以区分和应用,熟练掌握这些动词turn on , turn off, cut up , pour , peel , put in , drink的表达方式和口语中的提问方式,同时还要学习掌握一些新名词shake , blender , yogurt , honey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正确掌握词汇及短语,并初步记住shake ,milk shake, blender ,yogurt , honey ,turn on , turn off, cut up , pour , peel , put in的意义和拼写形式。 ②掌握句型─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First, peel the bananas and cut them up. ... 以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First ... next ... then ... finally ...…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学生正确掌握制作奶昔的过程和步骤,并运用动词和动词短语讨论如何制作奶昔。 2.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制作奶昔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制作食物的介绍, 培养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 了解生活知识, 增长生活阅历, 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②通过食物制作过程的介绍, 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使之懂得不能浪费食物, 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V ocabulary: shake,milk shake,blender, yogurt , honey ,turn on , turn off, cut up , pour , peel , put in Target language: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 First peel the bananas , then cut up the bananas, next pour the milk into the blender, finally pour the milk shake into a glass and drink it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必然性(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2)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为什么要按生产要素分配? 原因: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意义:(1)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2)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意义: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2、我国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根本: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3)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4)(国家)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3、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4、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5、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怎样处理二者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古

1 / 8 第8课古代xx的发明和发现 A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B重点与难点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C教学方法:列表的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等D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中国科学技术史精华》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 2 / 8 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而英科技史学者李约瑟则称:“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从这些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曾是何等的辉煌。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以下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讲述内容】 一、四大发明 1.古代的四大发明提问: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在两汉时期,火药应用于军事始于唐末,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唐;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时期。四大发明先后经陆上和海上丝

【高考调研】高考政治第三单元第8课财政与税收随堂演练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调研】高三政治第三单元第8课财政与税收随堂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1 1.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20 6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全国财政收入81 亿元,同比增长%。材料表明( ) A.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B.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 C.保持财政收支平衡是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目的 D.税收是财政的主要来源 答案 B 解析材料表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同期增长,这说明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A、C错误,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并非越多越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目的是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2年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下列属于积极财政政策内容的是( ) ①下调存贷款利率②减少税收 ③增加经济建设支出④增加税收 ⑤扩大政府公共投资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答案 B 解析①属于货币政策的内容,不符合题意。积极财政政策是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④不符合题意。 3.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这要求公民( ) ①都应成为税款的征收者,维护国家利益 ②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③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④消费时应索要发票,为国家的税收作贡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税款的征收者是国家税务工作人员,①错误。

4.在市场上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形:顾客问,能否优惠一点?售货员答,不要发票就优惠。发票是确定买卖双方权利义务的合法凭证,是计算税收的依据,商店不开发票( ) A.是欠税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 B.表明企业具有经营自主权 C.消费者将得到实惠,最终有利于消费者 D.是偷逃国家税款——营业税的行为 答案 D 解析不开发票是偷税行为,是违法行为,不属于经营自主权的范围,B说法错误,D 项正确;不开发票,一旦出现纠纷,消费者缺少必要的证据,不利于消费者维权,C项说法错误。 5.2011年我国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国财政赤字达9 000亿元。我国中央财政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 ) A.不否定我国财政实现了收支平衡 B.意味着财政支出依靠借债来维持 C.可能导致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衡 D.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 答案 D 解析财政赤字与财政收支平衡是不同的,A错误。财政赤字过大,意味着财政支出依靠借债来维持,可能导致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有利于刺激经济发展,B、C不符合题意。 6.纳税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与税收特征有联系的是( ) A.税收的强制性B.税收的无偿性 C.税收的固定性D.税收体现国家意志 答案 A 解析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纳税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体现了税收的强制性。B、C、D都不符合题意。 7.下面漫画反映的是( )

第三单元 第八课 第一课时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第一课时国家财政 一、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的含义 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2.国家预算和决算 (1)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 (2)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国家决算。 3.财政的作用(b)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图示财政对经济调控的过程 提示:快速辨别财政的三个作用的技巧 (1)凡是看到国家在民生领域的投入,如社会保障类的材料,基本上都可以认定材料体现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凡是看到工程建设类的材料,基本上都可以认定材料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凡是看到增加或减少税收类的材料,基本上都可以认定材料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判一判下列关于财政及其作用的说法是否正确。 (1)财政本质上是一种分配关系。(√) (2)国家财政在资源合理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3)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 二、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b)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2)主要来源: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税收收入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3)影响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2.财政支出(a) (1)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2)分类:按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3.财政收支状况(a) (1)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支完全相等,或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2)财政盈余。 (3)财政赤字。 连一连 [知识归纳] 一、财政的作用 [探究导引]

第三单元第八课国家收入分配教案

第三单元第八课国家收入分配教案Unit 3 Lesson 8 nat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teaching plan 编订:JinTai College

第三单元第八课国家收入分配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内容标准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 支平衡、财政赤字理解:正确运用使用财政政策调节经济运行;影响财政收入高低的因素;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意义;财政支出的巨大作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通过对所给财政图表、数字的分析,领会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和简单评价政府报告中财政工作报告;联系当前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情况,说明财政的巨大作用。分组讨论探究学习财政收入与支出。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可评议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特大型建设项目,也可评议影响公众日常生活的公共设施),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通过财政支出教学,使学生增强国家观念,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教育学生关心和支持财政工

作,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国家建设为重,为国家建设多作贡献。通过财政作用的教学,教育学生明确:财政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点我国比资本主义国家做得更好、更有成效;我国财政的巨大作用表明,我国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利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知识纵横: (1)财政的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掌握财 政的概念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财政的内容、财政的特点和财政的本质。概括地说,财政的内容是国家对社会产品的分配,财政的特点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2)财政预算与决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 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上一年度的财政实际执行情况,称作国家决算。 (3)财政收入。 ①财政收入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一个方面。 ②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就是财政收入 ③财政收入的形式可以概括为税、利、债、费四种形式。

新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八课理想第一课时

新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八课理想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长大后希望成为怎样的人?是我们四年级学生大家都应思考的问题——理想。本单元的四首音乐作品为你提供了几个侧面:有科技类《种太阳》;有航运类《小纸船的梦》,有教师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以及各行各业的英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他们为祖国,为“四化”流汗,是我们的榜样!你的理想是什么? 2.演唱《种太阳》,并进行编创表演,从该曲调学唱过程中,学习曲调的重复与相似部分,为进一步学习重复与模进手法作铺垫。 3.在学唱《小纸船的梦》中,顺带学习变音记号——降记号,并在唱结尾句“”曲调实践中把它唱准,以加强音乐的色彩变化,营造梦境的氛围。 4.从聆听的二首歌曲中,进一步巩固演唱形式分类的知识;听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乐句重复次数,并画图形谱。 教材分析 1.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这是一首献给教师的歌曲。歌曲赞美了人民教师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托起下一代新人的崇高责任感。深情的歌声将激起今天坐在课堂中的学生对教师的敬爱,并对他们明天的选择产生深刻的影响。 歌曲采用山东琴书的音调为素材,真挚、纯朴,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歌曲由两个乐段及一个尾声组成。前乐段包含四个乐句,第一乐句从高音盘旋下行,第二乐句作平稳的进行,第三、四乐句分别与第一、第二乐句相似。句首的“”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的惊奇和赞叹的心情。后乐段也含四个乐句。第一、第三乐句也都在句首用高昂的音调“”表现出实现了崇高理想后的强烈的自豪感。第三、第四乐句,委婉深情,赞颂了教师的高尚情操。 结束部分取材于后乐段的第一乐句,这也是本首歌曲的主题所在,表达了人民教

师甘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坚定信念。2.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歌曲作于1980年夏。同年在北京“新星音乐会”上演唱后,受到人们尤其是青年的喜爱,广泛流行,后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歌曲的曲调爽朗、刚劲,节奏明快,简洁,歌词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词曲结合保持一字一音,使歌曲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和欢乐的情绪。 歌曲采用主、副歌的形式。主歌部分为齐唱或领唱,句式短促,时而三拍子、时而二拍子,更还有四拍子、三种拍子交迭,使音乐富有变化和活力。副歌部分采用二声部合唱,音区提高,表现了青年们神采飞扬、无比自豪的风貌。“属于你,属于我”这一对舒展而又略带俏皮的问答短句,生动地表现了年轻人互相鼓励、互相竞赛的精神状态,增添了歌曲的情趣。 结束句运用三个长音 “”,高亢有力,将歌曲推向高潮。 3.歌曲《种太阳》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富有童趣,深受广大孩子们喜爱的儿童歌曲。歌曲通过欢快跳跃的旋律,富有幻想的歌词,表达了少年儿童创造理想未来的天真美好的愿望。采用4/4拍,大调式,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曲中弱起小节及五度、六度的跳进,使曲调活泼跳跃,孩子天真的神情和充满幻想的欢乐情绪刻画得十分形象生动。第二部分是歌曲的副歌,由三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节奏紧凑,附点八分音符及十六分休止符的运用配以衬词“啦啦啦”,使曲调更加欢快活泼,表现了种太阳时的愉快的心情。紧接着两个乐句节奏宽松,舒展优美的旋律与前句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表达了少年儿童要使世界变得更加温暖、明亮的美好愿望。 4.歌曲《小纸船的梦》 这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儿童抒情歌曲。它以优美委婉的旋律和质朴坦诚的语言,展示了一颗纯真的童心,寄寓了孩子美好的憧憬。歌曲分为主题与副歌。这两个部分在音乐上都有共同的特点:旋律线条在乐句之中和乐句之间不断有规律

第三单元 第八课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 A.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B.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D.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答案 C 解析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C正确;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现实情况,排除A;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个内容,但不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排除B;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总会有差别,D错误。选C。 2.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D.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答案 A 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A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而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B 错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不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C错误;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而不是居住的地方,D错误。选A。 3.全国扶贫援藏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了“十三五”扶贫援藏工作,并与西藏各地市受援方签署扶贫援藏协议。做好扶贫援藏工作有利于

() ①为西藏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②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充分行使自治权③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④逐步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D 解析扶贫援藏工作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逐步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做好扶贫援藏工作为西藏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非政治基础,①说法错误;材料不涉及行使自治权的问题,②不符合题意。答案为D。 4.70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183件,批准设区的市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132件,批准三个自治旗现行有效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36件。由此可见() A.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B.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地方立法权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国家统一 D.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答案 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A正确;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只有自治区和设区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才拥有地方立法权,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家统一问题,C不符合题意;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D错误。故选A。 5.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经济自治、立法自治和文化自治能为少数民族挡风遮雨。由此可见,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①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发展②有利于确立新型的民族关系③有利于扩大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④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第八课 教案

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第一课时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 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既是对前一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的深化,同时又是后一课“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导入和铺垫,围绕本单元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核心,侧重强调提高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着重阐述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自觉运用哲学观点正确指导自己的生活,把握事物的本质,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教学难点: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学情简要分析 知识基础: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在本门课程的前期学习中,初步掌握了唯物论及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与方法,尤其是本单元第七课的学习,学生明确“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发展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过程”,因此,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身心特点: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区分事物的真相与假象、现象与本质。 生活经验:学生生活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生活中,几乎每天都可以从媒体及身边接触到一些上当受骗、假象误导的案例,所以对于真相与假象、现象与本质有初步认识了解。 (结合所学专业特点略) 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是非分明,明确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3.运用目标: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

方法。 课堂教学过程 请同学们考虑:以上漫画说明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补充: 漫画说明现象和本质不是等同的,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我们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学习新课: 一、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教师运用课件展示案例“谷粒何以变成谷堆?” 思考:国王犯这个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对现象的认识只是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某些方面、某些片段,这种认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程度比较低。有些时候事情的表面并不是它实际的样子。国王的错误就在于仅仅凭借感觉就作出了决定。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2.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个别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学生进一步讨论漫画: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 “苹果落地”是现象,可以通过我们的眼睛观察到。“万有引力”是本质,只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她想给自己暖和(huo he)一下。”人们说。 2.喷(pēn pèn)香的烤鹅,馋得人直流口水。 3.她没有挣(zhènɡzhēnɡ)到一个钱。 4.她的一双小手几(jījǐ)乎冻僵了。 二、看拼音,写词语。 guāi qiǎo chú chuāng yìng bìwéi qún ()()()() 三、选择句中破折号的用法。(只填序号) A.表示递进。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转折。 D.用在事项列举的各个分项的前面。 E.表示解释说明。 1.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2.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3.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四、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兜”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__,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兜”字在造字法上属于________字。 五、按要求写句子。 1.小女孩说:“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大年夜里,谁能买她的火柴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女孩死了。小女孩摆脱了寒冷、饥饿和痛苦。(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填入序号。“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是说小女孩() A.和奶奶到了一个幸福的地方。 B.幻想飞到天堂。 C.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 七、课内阅读。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古

第8课古代xx的发明和发现 A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B重点与难点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C教学方法:列表的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等D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中国科学技术史精华》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

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而英科技史学者李约瑟则称:“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从这些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曾是何等的辉煌。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以下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讲述内容】 一、四大发明 1.古代的四大发明提问: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在两汉时期,火药应用于军事始于唐末,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唐;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时期。四大发明先后经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东亚、东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逐渐走向世界,极大地促进这些地区生产力的发展。(1)造纸术【合作探究】1:纸发明之前人们曾经使用过哪些材料来记录信息书写文字?这些材料有什么样的缺点?(指导学生阅读导言) 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简、帛。或是难以保留,或是难于书写,或是太贵重。 【合作探究】2: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纸是哪一时期的?造纸术后来如何改进的?(1)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 (2)至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植物纤维纸逐渐取代竹木简成为古代中国的主要书写材料。指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了解纸的发展历程关注中国造纸业的现状 1、数字化时代还用纸张吗? PaperCom高级董事Bob McLean说:“纸张继续受到欢迎有许多原因。它们价钱不贵,便于携带,重量小,容易阅读而且不需要特别的设备或是电源装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后拓展作业附答案解析第3单元 第8课

第三单元第8课小狗包弟 课后拓展作业 一、语言基础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 ),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使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________,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________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________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________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C.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D.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乡土文化的情结长期存在于人们心底 B.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 C.人们让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 D.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方兴未艾趋之若鹜从容不迫沧海桑田 B.如火如荼纷至沓来踌躇满志饱经风雨 C.轰轰烈烈接踵而至胸有成竹饱经沧桑 D.方兴未艾心驰神往信心百倍饱经沧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