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设备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设备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设备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1.目的:对生产产品的工作现场进行整理、整顿,保持生产设施处于清洁、整齐、有序的状态,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环境的条件,以提高员工的

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为确保产品质量创造条件。

2.范围:凡与本公司设备有关的办公场所、生产现场、车间、仓储和厂房区域等均适用之。

3.定义:

3.1 工作环境:指对制造和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过程周围的条件;这种条件可

以是人的因素(如:心理的、社会的)、物的因素(如:温

度、湿度、洁净度、粉尘等),物的因素一般包括:厂房维

护,灯光照明,噪声,取暖、通风、空调、电器装置的控制,

以及与厂房维护有关的安全隐患。

3.2 6S:指的是由6S的日文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素养)和英文SAFETY(安全)这六

个单词,由于这六个单词前面的发音都是“S”,所以简称为

“6S”。

3.3 整理:将办公场所和工作现场中的物品、设备清楚的区分为需要品和不需要品,对需要品进行妥善保管,对不需要品则进行处理或报废。 3.4 整顿:将需要品依据所规定的定位、定量等方式进行摆放整齐,并明确地对其予以标识,使寻找需要品的时间减少为零。

3.5 清扫:将办公场所和现场的工作环境打扫干净,使其保持在无垃圾、无灰尘、无脏污、干净整洁的状态,并防止其污染的发生。

3.6 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的实施做法进行到底,且维持其成果,并对其实施做法予以标准化、制度化。

3.7 素养:以“人性”为出发点,透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合理化的改善活动,培养上下一体的共同管理语言,使全体人员养成守标

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进而促进全面管理水平的提升。

3.8 安全:指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能够在工作状态、行为、设备及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给员工带来即安全又舒适的工作环境。

4.权责:

4.1 生产现场、车间区域、厂房区域的设备工作环境执行、维持和管理:各相关部门。

4.2 生产现场、车间区域、厂房区域的设备工作环境检查和监督:设备处。5.作业内容:

5.1 工作环境管理流程图(见附件一)。

5.2 为确保公司的工作环境对人员的能动性、满意程度和绩效/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以提高公司生产、经营的业绩,公司对产品的生产现场之设备工作环境进行策划和规划;当公司有新的工作环境需求时,由需求部门提出,经部门主管审查、管理者代表核准后,由部门主管和各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策划和规划,并

营造适宜与他们的工作环境,如: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组合,同时考虑以下因素:

5.2.1 创造性的工作方法和更多的参与机会,以发挥公司内人员的潜力;

5.2.2 安全规则和指南,包括防护设备的使用;

5.2.3 人机工程;

5.2.4 工作场所的位置;

5.2.5 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5.2.6 热度、湿度、光线、空气流动;

5.2.7 卫生、清洁度、噪声、振动和污染。

5.3 工作环境区域划分:

以企管处和生产处为主导召集相关部门根据各部门实际的工作区域使

用情况划分各部门的工作环境责任区域,明确各部门工作环境责任区域

的负责人员,并赋予其职责和权限。

5.4 组建6S检查小组和工作环境卫生定期检查:

以管理部为主导召集各部门工作环境责任区域的负责人员组成6S检查

小组,选出小组组长,并于每月一次对公司内所有的生产现场、车间、

厂房(包括办公室)等工作环境区域按公司工作环境区域规定的项目和

内容进行6S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记录于“6S检查表”中,对检查发

现的不符合事项按《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中之规定填写“纠正和预防

措施报告”要求相关缺失责任单位进行原因分析和提出纠正/预防措施,

并于下次进行6S检查时对其执行的纠正/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确认、验

证,直至其符合规定要求。

5.5 工作区域设备的环境要求:

5.5.6 设备的整理、整顿和环境要求:

5.5.6.1建立设备的保养制度(包括:设备的一级保养、

二级保养制度),并定期检查机器、设备润滑系

统、油压系统、空压系统、电气系统等;每一台

设备都要有记录。

A)、检查注油口、油槽、水槽、配管及接口、各给油部位;

B)、由电气部门人员参与检查电器控制开头紧

固螺丝,检查指示灯,转轴等部位是否完好。

C)、对松动的螺栓要马上加以紧固,补上不见的螺丝、螺母等配件。

D)、对需要防锈保护或需要润滑的部位,要按照规定及时加油保养。

E)、更换老化或破损的水管、气管、油管。

F)、清理堵塞管道。

G)、调查跑、滴、冒、漏的原因,并及时加以处理。

H)、更换或维修难以读数的仪表装置。

I)、添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如防压鞋、绝缘

手套等)。

J)、要及时更换绝缘层已老化或被老鼠咬坏的导

线。

5.5.6.2建立设备的操作规程,要求所有人员按规程对设

备进行操作,并扫除一切异常现象。

A)、指导及制定相关规程,明确设备的操作注

意事项。

5.5.6.3 生产现场、各车间的设备摆放须整齐、干净。

5.5.15.3 对机器、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和管理:

A)、非指定的工作人员不得开动电动机械、设

备,如遇有故障或不正常的情况,应立

即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B)、保险丝熔断时,应通知专业人员进行修换,

但遇紧急且在220伏特以下(包括220

伏特)时由专业人员进行修换(此项人

员须熟悉电气相关知识及其操作者);

C)、所有电动机器及电动手工具其外壳必须接

地,且对其接地线路应定期进行检查,

以确保其接触良好;

D)、不要擅自修理电气线路及设备,见有故障

如:过热、火花、或电机冒烟时,应立

即切断电源,并将其报告后通知有关人

员进行修理;

E)、临时电源使用前必须加以检视,有无绝缘

不良、破皮等。避免将其绕于手臂或携

带于身体任何部位进行作业;

F)、所有固定电源应将其视作电的活线,不可

把身体与搬运物与其进行接触。不可太

相信电线外面有包皮可以保险而不会触

电。发现由电线杆上落下的线,应立即通

知电气管理人员进行处理,且忌不可用手

去拿和接触;

G)、再度发生保险丝熔断或控制器跳开必有原

因,应立即先报告部门主管,然后通知

电气管理人员处理;

H)、电气机器加油量应求适量,过多过少都易造成异常现象发生;

I)、临时电源切不可横跨走道、通道、或浸入油水中;

J)、若站于潮湿的场所或金属物上,且忌不可

用潮湿的手去接触电气设备及其带电部

分;

K)、应禁止外来人员不得进入变电室及设有围栅的变压器室;

L)、凡有电线通过的工作场所之地面,如有人

来往时必须加安全防护盖进行掩盖;

M)、不得用铜线等金属丝代替保险线。

N)、机器、设备的安全罩、联锁、区域传感等

措施有不完善的地方时,应报告部门主

管,然后通知电气管理人员处理;

O)、设备的安全装置措施是否完善,尤其是干

燥机的温度是否过高,机械手、自动运

转设备的防灾措施是否完善。

5.5.15.4 对修理机器、设备及工程设施的安全控制和管理:

A)、非自身操作的机器、设备或未经主管授权

操作的机器、设备一律不得擅自进行操

作;

B)、不对转动中的机器、设备作较大的修理作

业。若须在转动的机器、设备之近旁处

所进行作业,则操作人员与机器、设备

间须设有适当的隔离防护设施;

C)、除经常操作上必须的调整外,一切调整或

加油等工作,均应等机器、设备完全停

下之后进行;

D)、不用手去摸触机器、设备的转动部分;

E)、砂轮机需位于砂轮中心点之上,并对其设有遮眼玻璃;

F)、只有获得主管授权的人员方可调换砂轮

(此项人员须施以调换砂轮的工作督

导);

G)、禁止使用不适当的代替品,如:以汽油桶

充作支架或工作台,以扳手当榔头,以

木箱当阶梯等,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H)、工作人员不许搭乘于吊车或起动车辆悬吊或搬移物品的电梯中;I)、铁链不可用打结或加螺丝的办法以缩短或接长;

J)、各种起重吊车及启重机械的操作人员,应

注意他人的安全,使用适当的信号或音

信,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并设法保持钢

索在卷筒上排列整齐;

K)、在严禁烟火电厂区域内所使用的临时灯,

其玻璃的外围须有金属栅之保护装置设

施。

L)、非事先征得经营主管同意,任何人均不得

在酸碱、有毒及易燃气体、易爆物品、

高压之设备上从事任何修理或调整等作

业。

5.5.16 对人的安全因素之教育和预防:

5.5.16.1 对主管的安全责任要求:

A)、主管人员应负防止意外事故的责任;

B)、主管应以身作则遵守安全卫生须知;

C)、主管应教导及监督部属和员工遵守安全卫生须知;

D)、发生意外事故时,主管应立即联络安全卫

生管理人员及制造部经理进行处理或与

公司高层管理者(总经理)共同谋求改

善;

E)、主管人员应与其他部门的人员进行合作,

共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F)、各主管必须切实明了其所监督工作上的安全工作方法;

G)、各主管应熟悉和了解有关本职的安全守

则、安全工作方法并督导属下遵照执行;

H)、各主管应熟悉和了解有关本职的安全维

护装置及经办工作所使用的人体安全保

护器材/用品,应负责为保养确实应用之

责;

I)、分派工作时,若无组长以上人员负责时,

应就其中指定一人为负责人,统一指挥; J)、各主管对属下应施以正确的安全工作方法教导和培训:

K)、应使属下确能熟练而安全地完成指定任务;

L)、对于新进人员或由其他部门调用之人员,

应注意其精神体力是否适合其工作;

M)、对新进人员应详细解释该部门之特别危险

的工作事项及其防范办法,以确保其工

作安全;

N)、对新进人员应详细解释与其有关的安全工作法和注意事项。

5.5.16.2 对员工/干部个人安全行为责任的要求:

A)、切实遵守公司所规定的安全卫生须知;

B)、依照规

定的标准/方法进行工作,或按上级指示

的方法进行工作,不得擅自改变工作方

法;C)、非个人所负责操作的机械、设

备,不得擅自操作他人的机器、设备; D)、任何时刻不得无故逗留或徘徊于他人的工作区域;

E)、放置工作上所需的物料于货架上、高塔上

或其他高处时,应确保不绊跤他

人或跌落以避免击伤他人;

F)、若须从高处抛下物体,应禁止地面上有人通行和在此作业;

G)、移动一个机器、设备或货架时,须先将放

置其上之未固定物体取下;

H)、不得于厂内/工作场所到处奔跑、嬉戏、

或搞恶作剧或有其他妨碍秩序的行为; I)、不可使用压缩空气设备中产生的空气用来

清除身上的灰尘或将压缩空气管指向他

人;

J)、行走时不可为谋取捷径而穿越生产操作区

域或与安全有关的工作场所;

K)、不在石绵瓦或类似的屋顶上行走;

L)、不在工作区域中的高架吊车下或悬空重物下走动或进行作业;

M)、若发现漏油、漏气之处不健全及已损坏的

梯子、平台、栏杆及其他不安全的环境

时,应随时报告部门主管或安全卫生管

理人员;

N)、不要使用不健全的工具或机械、设备; O)、推门出入时,不得用力猛推,以及撞及对面而来之人;

P)、安全通道、安全门出入口前后必须保持畅

通,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物品堆置而妨

碍通行;

Q)、应尽量避免从正在施工中的搭架或其他高架下走过、通行;

R)、上下阶梯或行走于容易滑跌之处须特别小心,以免摔倒;

S)、搬运物体的伤害最多,在搬运物品时应特别小心;

T)、搬运货物专用的电梯或吊车,应禁止任何

人员以任何理由进行搭乘;

U)、每一员工都须自认防止意外事故为其应尽

的一份责任,并互相劝勉他人并要求其

遵守安全须知;

V)、熟记工作场所的出入口、安全门位置。紧

急情况发生时,必须遵守秩序,听从指

挥。

5.5.16.3 对工作/作业服装的安全管理:

A)、在指定的工作场所佩带使用安全帽;

B)、在工作

时身上不得带有锐利或尖锐的物品。C)、

在操作或搬运发热的油类或其他物体以

及进行救火时,必须穿着足以遮蔽全身

的衣服及戴适当的安全工作帽,不得将

袖子、裤管卷起;若须穿着其他特殊的

服装进行作业时,须由公司统一购置和

使用;

D)、在禁烟区域内禁止穿有钉有大马钉的鞋子;

E)、操作或修理一部转动机器或在近旁

工作者,不应打领带、悬垂袖口或穿过

宽的工作衣服,使用砂轮或其他无覆盖

的高速度转动机器、设备时,勿带手套

进行作业;

F)、不穿后跟高于三寸或露出后跟及脚指的鞋

子;不穿过于宽大或有悬垂装饰的衣裙

或奇装异服。

5.5.16.4 对安全保护用品(安全帽、眼镜、口罩、耳塞)的管理:

A)、正确佩戴工作场所规定的安全帽、眼镜、耳塞、口罩等;

B)、按公司规定及时更换工作场所所使用的过滤用品;

C)、随时备有安全保护备用品;

D)、对安全保护用品是否指定固定的保管地

点,并对其进行正确的保管。

5.5.17 对工作环境因素的安全控制:

5.5.17.1 对公司安全维护及其标志的管理:

A)、挖掘洞穴,于工作完成前须暂时离开或搁

置者,须用跳板掩盖或设围护栏杆;

B)、为搬运、修理设备等工作的便利须暂时拆

除地板、地面的盖孔或栏杆时,应设法

加以适当的随时围护,待工作完毕后立

即复原;

C)、一切设备及围护栏杆,不得用作支架或捆棒用作起重绳索;

D)、在人行道、通道或可能有人通过的工作场

所之上方进行工作,或不论其工作是在

楼梯上,平台上或管架上一律应设“有

人在上面工作”之警告牌于下方或作业

场所内;

E)、存放或使用强酸、强碱、汽油及其他危险

物品之场所及设备均应设立危险标志。 5.5.18 对工作管理上的因素控制:

5.5.18.1 对工作现场的安全伤患救护之管理:

A)、火中救人,营救者须先将自己衣裤浸湿,

并以湿巾缠裹头部,如营救者衣

服着火,可倒地滚熄,切勿慌张奔跑;

如伤者衣服着火而不能打滚时,应立即

取被毯之类覆盖其身上使火熄灭。

B)、救护中毒者,如须进入有毒气体充塞的场

所,应佩戴防毒面罩并使用安全绳索,

一端绕住营救者后臂,另一端由室外救

护人员拉住。

C)、救护触电伤者时,如电气开关近身,应

立即切断其电源,否则使用长而干的木/

塑料手杖、干木棍、干绳索、干布或其

他良好的绝缘物体,使伤者与电源断开; D)、救护卷入转动机器、设备的伤者时,应先

切断电源,停止机器、设备的运转,而后

尽速将伤者移出事故发生的地点。

5.5.19 不可控因素的控制,如自然灾害、地震、台风、风暴、水灾、

火灾等在即将发生前应采取紧急措施,以

使公司财产损失减到最低。

5.5.20 厂房设施卫生区域的环境要求:

5.5.20.1 厂房设施卫生区域须安排人员定期清扫与整理。 5.5.20.2 厂房设施卫生区域须定期使用“6S检查表”

进行点检。

5.6 工作环境实施:

5.6.1 每班上班生产前及下班生产结束后,须对其工作区域地面、工作桌内外、机器设备(包括测量设备)、内外/原物料存放区、

废料箱及周边环境进行清扫工作,并与生产过程中随时保持其

工作区域环境整洁有序,下班时须做好交接班记录。

5.6.2 必要时,各生产现场、车间及厂房的工作区域的环境须设专人每天对其进行清扫工作。

5.6.3 各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及其它生产废料必须放置于废料箱中或指定的地点其具体作业由相关部门按《不合格品控制程

序》进行作业。

5.6.4 外购/外协件、在制品(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必须整齐

放置于指定区域,并对其以标签或标识牌予以明确标识,严

禁将其零乱堆放,其具体作业由相关部门按《产品标识和可

追溯性程序》进行作业。

5.6.5 除当班生产所需的推车外,其它工序的推车、出货台车必须

分类停放于推车存放区内,不得随意乱停、乱放。

5.7 与工作环境管理有关的质量记录之保存与列管,由相关部门依《记录控

制管理程序》进行作业。

6.相关文件/资料:

6.1 记录控制管理程序 QP/KCE2403

6.2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 QP/KCE2718

6.3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QP/KCE2810

7.使用表单:

7. 1 6S

检查表 QR-605-2-01A0-1/2/3/4/5/6/7/8

附件一:工作环境管理流程图

权责单位 使用表单

需求部门 联络单

NO

部门主管审查

联络单

管理者代表核准 YES

相关部门

相关部门

相关部门

相关部门

相关部门 工作环境需求提出

批 准

工作环境规划/策划

营造适宜的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责任区域划分

各工作环境(6S )要求规定 组建6S 检查小组

相关部门6S检查表

YES

相关部门6S检查表

NO

相关部门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

相关部门

相关部门

---- 有限公司

项目检查内容配分得分缺点事项

(一)整理①是否定期实施红牌作战管理(清除不必要品)? 3

②有无不需要用或不急于用的工装、模具、夹具、刀具

等工具?

3

③有无剩余等近期不用的物品、材料? 3

④是否有“不必要的隔间”影响现场管理的视野? 3

检查结果

判定

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

制程序》进行作业

效果维持

资料列管

各工作环境(6S)定期检查

6S 检查表(工厂生产现场用)—(1/2)

被检查部门: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QR-605-2-01A0-1

---- 有 限 公 司 ⑤ 生产作业现场的工作场所是否明确其区域划分,并对

其进行标识?

3 小 计

15 (二)

整 顿 ① 仓库、储物室、工装贮存区等是否有专有的区域规

定?

3 ② 料架是否予以定位化,物品是否依规定进行放置?

3 ③ 工装、模具、夹具、刀具等是否易于取用,不用寻找?

3 ④ 工装、模具、夹具、刀具等是否有作明确区分?

3 ⑤ 工装、模具、夹具、刀具、材料等物品有无配置放置

区,并加以管理?

3 ⑥ 报废品、废弃品或不良品放置有否规定,并加以管

理?

3 小 计

18 (三) 清

扫 ① 作业场所是否杂/脏乱?

3 ② 作业台上是否杂/脏/混乱?

3 ③ 产品、设备有无脏污或附着灰尘? 3 ④ 区域线(贮存区、通道)等划分是否明确? 3 ⑤ 工作结束或下班前无有进行清扫?

3 小 计

15 (四)

洁 ① 3S是否已经规范化?

4 ② 机械、设备是否按规定进行定期点检和保养? 3 ③ 部门作业人员是否遵照公司规定穿着工作服装? 3 ④ 工作场所有无任意放置私人物品? 3 ⑤ 吸烟场所有无设置专门的区域,并被遵守执行?

2 小 计 15

确 认 检 查 者

6S检查表(工厂生产现场用)—(2/2)

项目检查内容配分得分缺点事项

(五)素养①有无每天的工作日程进度管理表? 3

②工作场所需要的安全防护用品有无按规定进行使

用?

3 ③有无遵照标准、作业指导书等进行作业,并严格执

行?

3 ④有无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方案、程序及措施处理规

定?

3

⑤是否积极参加公司的相关活动? 3

⑥是否遵守公司上下班时间的规定,并积极参加公司或

部门及部门间的会议?

4

小计19

(六)安全①有机溶济、剧烈物品、有毒物品、易燃易爆物品的保

管地点是否标明了保管物品的内容及责任者,是否按

类别进行整理、隔离和保管;

3

②仓库、贮存仓库是否定期进行点检,是否备有消火栓

或灭火器,是否标有“严禁烟火”或“禁止吸烟”等

标志?

3

③取用酸、碱等化学物品的工作人员是否按公司规定使

用防护用品(如:戴橡皮手套、安全眼镜,使用面罩、

橡皮裙或胶鞋等);

3

④是否有在油类贮存的周围进行带火作业(如:焊接

等)。

3

⑤是否正确佩戴工作场所规定的安全帽、眼镜、耳塞、

口罩等;

3 ⑥在人行道、通道或可能有人通过的工作场所之上方进

行工作,或不论其工作是在楼梯上,平台上或管架上

一律应设“有人在上面工作”之警告牌于下方或作

业场所内;

3

小计18 合计100

备注

确认检查者

被检查部门:检查日期:

年月日

QR-605-2-01A0-1

设备验收流程1671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提高设备验收效率,保障设备订购、验收、使用等环节顺畅,保证所有生产设备(设施)的运行满足加工产品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购机械设备或经过大修、改装的机电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鉴定和试运转,以测定机械设备的各项技术性能和工作性能。 第三条设备的验收标准 设备调试和验收应当按技术协议要求,并遵循《设备检验通则》标准规范进行验收。 设备验收的流程 设备调试验收的流程就验收过程而言,设备验收可以分为两个环节: 1、在制造厂(维修厂)的预验收 预验收主要由采购人员及其他部门相关人员。其目的是为了检查、验证机床能否满足用户的加工工艺、加工质量及生产率,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资料、备件。对设备的安装、出厂精度检测、调试、加工产品试件精度检测等全过程进行监督,为设备的终验收提供准确的技术依据。其主要工作包括: (1)检验机床主要零部件是否按合同要求制造; (2)各机床参数是否达到合同要求; (3)检验机床几何精度及位置精度是否合格; (4)机床各动作是否正确; (5)对试件进行加工,检查是否达到精度要求; (6)设备几何精度的检测; (7)设备几何精度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直线运动的平行度、垂直度;回转运动的轴向及径向跳动;主轴与工作台的位置精度等。 ( 8 ) 设备定位精度的检测 机床定位精度是数控机床各坐标轴在数控装置控制下达到的运动位置精度。机床的定位精度取决于系统和机械传动误差的大小,能够从加工零件达到的精度反映出来。 机床定位精度检测主要内容如下: 1)直线运动的定位精度及重复定位精度; 2)回转运动的定位精度及重复定位精度; 3)直线运动反向误差; 4)回转运动反向误差(失动量);

基础设施和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满足制造使用的要求,并保持有效的过程能力。 2. 适用范围 2.1.适用于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要的设施,如工作场所、硬件和软件、工具和设备、支持性服务如 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的控制; 2.2.本程序适用于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 3. 职责 3.1.公司管理层负责组织经营计划的正确制定和执行过程的跟踪。 3.2.各部门负责提供经营计划的相关数据,并执行与自身范围相关的经营计划要求 4. 定义(略) 基础设施:指生产设备、模具和工装夹具、组织运行所必需的设施、包括服务软件的体系。 运行环境: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或使用场所 5. 作业内容 5.1 设施的管理 5.1.1.设施的选购、验收; a)当需购置设备或附件时,由采购课负责采购,必要时,生产部协助采购。 b)设备购置进厂,生产部负责依据设备说明书或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进行验收,并验收合格准予 进厂;若验收不合格,则采购课办理退换或维修事宜,直到验收合格。 c)厂房设施购置进厂,由采购课负责依据设施使用说明书或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进行验收,并验 收合格准予进厂;若验收不合格,则采购课办理或维修事宜,直到验收合格设施应包括:工作 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设备和工具(包括工、卡、量具)、软件(计算机网络)、支持性服 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 d) 采购或自制完成的设施,生产部组织使用部门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由生产部 和使用部门在《设施验收单》上签字验收,并记录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 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设施验收单》由文控中心保管。低值易耗的工、卡、量 具等使用部门自行验收。 e) 验收不合格的设施,生产部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施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f) 生产部对验收合格的设备进行编号,并在《公司主要生产设施一览表》上登记。 g) 生产部根据合格的《设施验收单》办理登记和建档手续;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仓库凭 设施验收单办理入库手续。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目的 识别并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备,识别并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 2范围 适用于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备,如工作场所、硬件和软件、工具和设备、支持性服务如通讯、运输设备等的控制;对工作环境中的人和物的因素进行控制。 3职责 3.1生技部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备进行控制。 4程序 4.1生产设备的识别、提供和维护 4.1.1设备的识别 企业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活动所需的设备包括:工作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机械设备和工具(包括工、卡、量具)、软件(计算机网络)、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备、运输设备等。 4.1.2设备的提供 a) 生技部根据使用部门的需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提出生产设备配置要求,总经理批准后,由市场部具体实施采购;

b)需要自制的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由生技部设计,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加工制造。 4.1.3设备的验收 a)采购或自制完成的设备,生技部组织使用部门进行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由生技部和使用部门在《设备验收单》上签字验收,并记录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设备验收单》由生技部保管。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使用部门自行验收; b)验收不合格的设备,生技部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备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c) 生技部对验收合格的设备进行编号,建立《设备管理卡》和设备档案,并在《生产设备一览表》上登记; d)生技部根据验收合格的设备验收单办理登记和建档手续;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仓库凭设备验收单办理入库手续。 4.1.4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a)根据生产需要,生技部组织编写设备的操作规程,按《文件控制程序》由管理部发放给使用部门。对于大型、精密设备或关键、特殊过程所用的设备必须有操作规程,相关操作人员应由部门负责人组织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b)生技部制定《设备周保养项目表》,规定保养项目,频次,按有关规定发给使用部门各岗位人员执行,各部门负责人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生技部每半年收集《设备日常保养表》,整理入档并作为制定年度检修计划的依据;

环境管理体系流程图

环境管理体系PDCA 循环流程图 1

2

环境管理体系各条款的工作流程 一、策划 1、5.4.3/4.3.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 环境因素:影响环境的行为和活动,如 识别:就是工程从开工到竣工所有的生产和生活影响环境的行为和活动都识别出来。通过识别建立《环境因素台帐》 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八个方面: 三种状态: 正常状态:指固定、例行性且计划中的作业与程序。 异常状态:指在计划中,然而不是例行性的作业。 紧急状态:指可能或已发生的紧急事件。 三种时态: 过去: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 现在:现在正在发生的、并持续未来的环境问题 将来:不可预见什么时候发生且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如:新材料的使用、工艺变化、产品服务、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变化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八个方面: 向大气的排放; 向水体的排放; 向土地的排放;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 能源使用; 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 废物和副产品; 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评价:根据识别的《环境因素台帐》进行评价,列出《重大环境因素台帐》,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采用重要性准则法和多因素打分法。 评价的原因: 公司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2、5.4.1、5.4.4/4.3.3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1)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针对重要环境因素,通过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的制订把影响环境的重大行为和活动控制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 2)目标与指标的制订应具有可测量性 3)管理方案的制定应包括以下内容: a)应明确要实现的目标和指标。 b)应有可行的技术措施。 c)注明完成的时间和进度要求。 d)明确责任部门或责任人。 e)方案应针对重大环境因素制定。 二、实施 1、7.5.6/4.4.6运行控制 1)目的:针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以确保环境目标、指标得到实 现。 2)内容:噪声、扬尘、固体废弃物、污水、资源能源消耗、原材料。

设备验收管理程序

设备验收管理程序 一、定义:设备验收是指由供方制造的新设备或交由承揽方改造 的设备,在制造或改造方交付设备后进行的设备验收活动。 二、各部门职责: 设备部门:负责设备预验收的组织、实施。参加设备预验收的 全过程工作,对设备安全、环保性能负责。 技术部门:参加工艺设备的预验收全过程工作,对设备加工 产品的精度、性能负责。 质量部门:参加检验、试验、测量设备的预验收全过程工作, 对设备检测的精度、性能负责。 生产部门:负责设备预验收全过程工作,对设备满足要求的 使用精度、性能(含生产节拍)负责。 三、预验收人员的组成: 由设备部门组织相关部门(技术部、质量部、生产部)商定初步人选,组成预验收小组,指定具体的负责人,报公司主管副总批准后进行整个预验收活动。若为大型设备或精密贵重设备,最好还要有主管领导及其他相关部门人员协助验收。 四、预验收的准备: 由验收负责人组织验收人员,学习消化设备订购合同(技术协

议和双方相关资料),熟悉相关文件及技术资料,了解设备的各项技术性能。参考厂家验收规程拟订相应的验收程序,并对关键技术指标的检测方法认真研究。 五、验收的实施: 5.1、根据订货合同核对商标、标志、收货单位名称、箱号、箱总件数及分号等有关的外包装标记及批次是否相符。 5.2、检查设备包装情况。设备包装情况和外观情况如果出现与合同不符或者有破损时,必须做好现场记录,记入验收报告并拍照或录像以便分清责任。拍照和录像应能表达破损的各个方向与部位。 5.3、检查设备外观情况:表面是否清洁、外壳是否光滑无划痕,各按钮旋键是否无损、新旧程度如何等。 5.4、检查与清点:以合同、合同配置要求为依据,按装箱单或使用说明书上的附属器材或零配件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逐项进行核对并作记录。注意质量与性能是否完好,如出现数量或实物与单据不符的,应当做好记录并保留好原包装,便于向厂方要求补发或索赔。包装箱内应有下列文件:使用手册及出厂鉴定证书、检验合格证(合格证应有的标志:生产厂商名称、产品名称和型号、检验日期、检验员代号),维修手册、维修电路图纸(或单独订购)等。 5.5、技术性能检查:通电试机,经过一段时间,各性能指标均正常稳定。经过培训操作可以使用。 5.6、填写验收报告单:验收报告应由使用部门、设备部门与厂商代表三方验收人员签字认可。在验收过程中,所有与合同要求不符的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1.目的:确保过程中员工不受生产工具的意外伤害及其他不必要的伤害,防范工业事故于未然, 保障员工生命与健康,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员工福利。 (1)规划督导各部门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2)指挥、监督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实施巡视、定期检查、 重点检查及工作环境测定。

5.1.3.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人员职务如下: (1)规划及实施劳动安全卫生教育训练。 (2)规划劳工健康检查并实施管理。 (3)实施职业灾害调查、报告及办理职业灾害统计。 (4)向总经理提供有关劳工安全卫生管理建议及资料。 5.1.4.凡操作以下机器、设备的人员须依《特定人员资格审查办法》(WI- 6.1-002)规 定进行资格审查合格的人员担任: (1)叉车,卡车驾驶员。 (2)10吨移动式行车操作工。 5.2.安全教导及训练 5.2.1.本公司安全卫生训练规定依《培训实施程序》(TSP 6.1)执行,并定期举行。 5.2.2.各级主管人员的安全训练可派至厂外专门机构接受专业化的安全训练,加上本身 的工作经验,进而推动厂内的员工安全训练及教育。 5.2.3.有效的事故防止计划是建立在遵守标准的工作方法上。 5.2.4.下列是教导员工的必需项目: (1)正确安全工作程序(包括机器设备正确操作及手工具使用等)。 (2)防火与消防。 (3)工业急救。 5.3.实施安全检查 5.3.1.安全检查的目的是找出工作环境的潜在危险而予以改善,以免发生重大的事故。 尤其机械保养检查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有关安全检查应与设备维护保养 部门相配合。 5.3.2.安全检查项目应依[安全卫生检查表]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 5.3.3.机器安全检查依《设备管理与维护控制程序》(TSP7.7)由使用者进行自主检 查。 5.4.建立安全工作环境 5.4.1.对于高压电、消防栓、灭火器……等设备或器具,须有明显危险 或警告标示。 5.4.2.消防栓、灭火器前不准放置物品。 5.4.3.油品或有机溶剂应与工作环境隔离、标示。 5.4.4.不得在工作场合吸烟,遵守吸烟规定。 5.4.5.安全工作环境可依《5S管理实施规定》(WI- 6.4-002)进行。 5.5.实施事故调查与分析 5.5.1.设立安全管理看板,逐日登记,作为检查改善依据。 5.5.2.事故发生时,需将事故原因详细记录於[意外事故分析表],并采行预防对策, 进个人防护设备、机器防护、环境设施或改进工作方法。 5.5.3.[意外事故分析表]处理完毕,须送安全卫生管理单位备查。 5.6.制定安全规定

ISO9001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

1.0目的范围 本程序文件的目的是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确定、提供,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本程序文件规定了工作环境的控制要求和方法。 本程序文件适用于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的控制。 2.0引用文件 记录控制程序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3.0术语和定义 工作环境: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 注:条件包括物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和环境的因素(如温度、承认方式、人体功效和大气成分)。 4.0职责 4.1技术部门 负责根据产品生产工艺要求,制定生产现场所需的工作环境条件(标准)。4.2综合管理部门 负责办公室和成品库房工作环境的控制。 4.3生产管理部门 4.3.1负责生产过程中库房工作环境的控制。 4.3.2负责对生产现场工作环境的控制;负责安全和工作环境的控制。 4.3.3负责原材料、外购成件和辅料等库房工作环境的控制。 4.4承制单位 负责按照工作环境控制要求组织实施。 5.0控制要求和程序

5.1办公室的控制要求 5.1.1办公室物品实施定置管理,文件资料分类管理,标识清楚,易于查找。 5.1.2办公室门窗、墙壁、天花板等设施完好整洁,室内明亮、空气清新,地面平整、干净,通道畅通。 5.2生产现场的控制要求 5.2.1生产现场的环境条件应符合技术条件、标准的规定,以保证产品所需的环境要求。 5.2.2热处理、打磨工作间、锻造生产现场等应配置有效的通风系统,保持通风良好。 5.2.3凡有温度、湿度要求的作业场所、生产现场必须严格按要求控制,并每天在“温度、湿度记录表”中填写实测数据。 5.2.4热处理、锻造等生产现场一般工作温度为常温;生产现场环境噪音应控制在85dB以内。 5.2.5各种理化试验的环境应符合相关标准、理化试验技术条件及设备、仪器说明书的规定,如磁场、震动、高频、灰尘、腐蚀性气体、放射性、噪声、光线、温度和湿度应控制在设备、仪器、仪表、材料和试验方法允许的范围内。理化试验人员应对理化试验规定的理化环境定期进行测试并做好原始记录。5.2.6计量工房等精密工作间应保持恒温、清洁、照明等符合行业标准要求。 5.2.7生产管理部门、物资供应部门和承制单位库房严格按技术资料、工艺流程记录卡等发放原材料和零部件。 5.2.8生产单位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多余物,并按指定位置集中存放,保证产品的清洁度要求。 5.2.9生产现场文明生产 5.2.9.1进入生产、试验场地应按规定穿着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及遵守

工程设备验收制度及流程

工程设备验收制度及流程 为加强工程设备到货验收管理,规范验收程序,特作如下规定: 一、到货验收程序 1、设备到货后,由设备采购部门通知相关单位负责人进入现场进行设备接收或验收准备。相关单位包括:仓储处、设备处、机修车间、设备使用单位、设备安装单位、设备供货单位等。 2、验收前,设备采购部门和设备供货厂家应提供合同和技术协议及发货清单或装箱清单等相关资料。 3、验收合格后,有关人员填写设备交接验收单,设备交给设备安装单位,仓储处办理入库手续。随机备件、专用工具等由维修单位回收入库;交接验收单和所有技术资料交设备工程师统一保管。其它单位需用时可进行复印。工程施工完毕后转交档案室存档。 4、货到现场不具备验收条件的设备,由供货厂家保管或委托甲方代管。 5、验收不合格的设备,应作详细记录,由采购部门及时与供应商协调,办理维修、退货及索赔等有关事宜,相关部门给予配合。 6、最终验收合格后,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设备到货明细及时登记建账。 二、设备验收的内容 设备验收应严格按照订货合同和技术协议及相应的国家和行业规范标准进行,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外观检查:按照合同和技术协议核对到货设备的名称、箱号、数量等是否与技术协议相符,并做好记录。

检查设备内外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碰伤、浸湿、受潮、变形等情况;标识是否清晰。必要时要拍照留存。 2、重量检验:对于有重量要求的设备,先安排过磅检斤,并保存好过磅单据。 3、开箱检查: 开箱验收的主要内容有:设备在装箱和运输过程中有无损坏,根据设备的装箱单,清点技术资料,核对设备、随机附件和备件、专用工具等是否与清单相符。并核对与合同技术协议要求是否一致。 随机附件和备件、专用工具、易损件型号、图纸和资料错发或不全的由甲方提要求,责成供货单位限期补齐。 4、填写验收记录:验收完成后,由参加各方共同签署设备开箱验收单(见附表) 5、设备性能验收: 设备性能验收要在设备安装完毕,单体、联动、投料试车时进行。 三、各部门职责: 仓储部:接收设备、办理入出库手续、协助卸货、协调卸货地点 采购部:设备到货通知、提供有关合同和技术协议、对验收异议与厂家沟通 设备处:负责设备到货的质量验收、随机技术资料的回收,负责协调填写设备验收单、对质量异议与厂家协调 使用单位:参加设备验收,有权提出合理的质量要求和意见 安装单位:接收设备、提出验收意见、配合甲方安排卸货地点、安排拆箱力工等 机修车间:配合验收,提供必要的人员和工具支持,提出验收意见

环境管理体系及措施

成都地铁3号线2标环境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隧道集团四处有限公司成都地铁3号线2标项目经理部 二0一二年八月

目录 目录 (2) 1.全面运行ISO13001环境保护体系 (4) 2.环境管理目标 (4) 3.识别法律、法规和环境因素 (4) 4.环境管理组织机构 (4) 5环境保护体系 (5) 6重要环境因素辨识、评价 (6) 7重要环境因素管理方案 (6) 8环境保护措施 (7) 9绩效监视和测量 (8) 10土方运输 (8) 10.1车辆情况 (8) 10.2土方装卸 (9) 10.3土方运输 (9) 10.4应急响应 (9) 11弃土处理 (9) 11.1申报 (9) 11.2运输 (9) 11.3其它管理要求 (10) 12污水及垃圾处理 (10) 12.1施工废水的控制措施 (10) 12.1.1施工排水系统 (10) 12.1.2生活污水 (11) 12.1.3运输车辆清洗废水 (11) 12.1.4其它施工废水 (11) 12.1.5排水设施维护 (11) 12.2施工垃圾的处理措施 (11) 12.3其它管理要求 (11) 13施工废气控制 (11) 13.1水泥扬尘 (11) 13.2施工扬尘 (12) 13.3车辆废气 (12) 13.4其它废气 (13) 14施工噪声与振动控制 (13) 14.1施工噪声的控制 (13) 14.2施工振动的控制 (14) 14.3施工运输车辆噪声 (14) 14.4其它噪声 (14) 14.5噪声监测 (14) 15施工环境卫生管理 (15) 15.1生活区 (15)

15.2办公室、宿舍及更衣室 (15) 15.3浴室 (15) 15.4医务室 (15) 15.5饮水卫生 (15) 15.6厕所 (15) 15.7食堂 (16) 16环境监控计划 (16)

设备验收程序及管理规定

设备、工程竣工验收程序及管理要求 一、验收依据 1、设备订货(承包)合同及技术协议书。 2、招、投标书的要求及承诺,项目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设计院的变更 通知或甲方现场签证。 3、国家、行业或企业内部的规程、规范、规定、标准、要求等。 二、验收组织及程序 一)设备运行验收 1、以独立合同为验收对象 2、纯电气设备合同,包括电控柜、变压器、控制器、电机、电缆等,由电 气工程师组织验收,使用单位参加,主管副总签字。 3、纯自动化仪表设备及PLC、DCS集中和分散控制系统由计量处组织验收,使 用单位参加,主管副总签字。 4、电气及仪表自动化集成或交叉混合项目,由电气副总牵头,汇同自动化仪 表人员,使用单位参加,共同验收。 5、机械设备由设备处组织使用单位、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共同验收,主管副 总签字。验收合格后交由使用单位管理。 6、工程设备系统或设备总成,包含电气、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系统。由设备处 组织电气、仪表自动化、使用单位共同验收,报主管副总签字。 二)设备安装验收 1、责任主体为设备安装承包单位。监督责任为设备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的 设备使用部门及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包括车间、设备处、计量处、电气工

程师等。 2、安装验收,强调过程管理和监督。分部分项工程验收是在施工单位自检合 格的基础上报监理及建设单位验收。关键部位、重要节点、隐蔽工程等要 留下施工现场记录、质量控制数据、图片、影像资料等。 3、安装竣工验收按专业分别由设备、电气、自动化仪表,与使用单位共同验 收。 三)总包工程验收 1、是指承包单位负责的交钥匙工程,包括项目设计、设备制造、安装调试、 竣工交付工作。 2、总包工程验收由主管项目生产或工艺的副总主持,设备处负责组织设备使 用单位、电气人员、仪表自动化人员及承包单位负责人、监理等联合进 行验收。 3、总包项目验收包括现场的设备、生产工艺验收和工程竣工资料验收。 4、项目验收单内容由设备处组织相关人员共同填写,对验收内容有不同意见 或要求承包单位专业整改的,应在验收单中说明。否则视为同意验收。 5、总包项目工程在安装调试中提出的整改内容说明及改后是否达到工艺要 求、安全效果的附件说明,在验收前统一组织复检 四)消防(监测)设备验收 由安环处牵头,组织相关专业部门、使用单位联合验收,并签署验收报告。 三、验收不合格项的处理: 验收发现的问题明确提出整改时间,整改完成后在责任单位自检合格的后,由原验收组织单位,组织复检。整改不合格,不予验收。 四、验收原则

设施和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设施和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编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日期

目的识别并提供和管理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施及工作环境。 范围本管理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生产部所使用的设施及工作环境。 职责生产部设备组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生产设施和环境进行控制。企管部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运输设施、软件进行控制。 操作程序 生产设施的识别、提供和管理 4.1.1设施的识别 公司为产品实现所需的设施包括:工作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设备和工具、软件、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 4.1.2设施的提供 4.1.2.1生产部设备组根据使用部门的要求及需要,进行前期调研,再与相关部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型号,报分管领导审核、总经理批准,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采购。 4.1.3设施的验收 4.1.3.1采购设施到公司后,由生产部设备组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填写《设施验收安装移交单》进行签字验收,并保管相关记录和资料。 4.1.3.2验收不合格的设施,生产部设备组或相关采购员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施验收安装移交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4.1.3.3生产部设备组对验收合格的设施进行编号,进入设施管理的管理。 4.1.3.4对于低值易耗工具,由仓库凭《入库单》办理入库手续。设施的管理 5.1 根据生产需要生产部设备组组织编写设施的操作规程,包括《数控剪板机运行规程》、《数控冲床运行规程》、《激光切割机运行规程》、《数控折弯机运行规程》、《数控母排冲孔机运行规程》、《数控母排折弯机运行规程》、《单梁式起重机运行规程》、《折边机安全操作规程》、《烘箱操作规程》、《开式双柱可倾压力机操作规程》、《立式钻床安全操作规程》、《切角机操作规程》、《油漆安全操作规程》、《锅炉安全操作规程》、《雕刻机操作规程》发放给使用部门。相关的操作人员由生产部设备组配合企管部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并登记后方可上岗操作。 生产部设备组设备管理员负责对固定资产设备进行统一编号入帐,做好标识,建立《设备总台帐》和《设施履历卡》;对于低值易耗品、工具等的使用,由部门负责人审核,设备组确认,填写《领料单》领取使用,并由设备组做好《工具领用卡片》记录。

生产环境控制程序

欢迎阅读1.0 目的 为保证正常生产需要,确定和实施工作环境所需的人和物理因素,使产品符合要求。 2 范围 3 职责 3.1 行政部定期抽查各车间的工作环境情况。 3.2 各部门主管负责分管范围的工作环境符合要求。 3.3 公司应提供适宜的工作场所。 4 5. 5.1 的环境能够: 满足生产要求,保障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员工归属感及提升企业形象。 5.2 工作环境的要求 5.2.1 人员控制要求 所有参加生产作业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能够适应其岗位工作的环境和资格要求; a) 进入洁净区的所有人员,应符合人员卫生管理规定的条件; b)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 ,应执行人员进入生产区的规定; c)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应符合工作着装管理的规定 5.2.2生产环境的控制

a)根据产品质量要求,针对生产过程中有影响的环境因素,如环境、设备、人员的健康、洁净区及服装等的控制,由生产部编制?洁净区管理制度?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其中对在环境控制区域内临时工作的人员须接受必要的培训或在训练有素的人员的监督下工作,进入洁净区前要在“进入洁净区人员记录表”上记录并有生产科长监督确认签字。 b)行政部按?培训管理程序?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确保所有人员都能正确理解,掌握。 c)生产控制区域与非生产控制区域均需要有明确标识,人员进入生产控制区域后,则严格按规定的要求进行控制。 d)生产车间环境卫生按30万级净化车间环境的要求,严格执行?洁净区管理制度?。 e)空气压力保持正压,没有空气紊流现象。 f)生度, 相对 g)各消毒等动 h)操污染造成 i)车照? j)区域内的定要求, k)员过程中发可进行原 l)生 m)其 n)生 5.2.4 5.2.3 6.0 ? ?洁净 7.0 7.1 7.2 车间菌落数检测记录 7.3 风速检测记录 7.4 员工手、工作台面菌落数检测记录 7.5 净化车间尘埃粒子数检测记录 7.6 净化系统运行记录 7.7 场所清洁消毒记录 7.8 车间设备清洗记录 7.9 管道清洗记录 7.10 工作服清洗记录 7.11 清场记录 7.12 消毒液配置记录

设备验收管理程序

设备验收管理程序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设备验收管理程序 一、定义:设备验收是指由供方制造的新设备或交由承揽方改造的设备,在制造或改 造方交付设备后进行的设备验收活动。 二、各部门职责: 设备部门:负责设备预验收的组织、实施。参加设备预验收的全过程工作,对设备安全、环保性能负责。 技术部门:参加工艺设备的预验收全过程工作,对设备加工产品的精度、性能负责。 质量部门:参加检验、试验、测量设备的预验收全过程工作,对设备检测的精度、性能负责。 生产部门:负责设备预验收全过程工作,对设备满足要求的使用精度、性能(含生产节拍)负责。 三、预验收人员的组成: 由设备部门组织相关部门(技术部、质量部、生产部)商定初步人选,组成预验收小组,指定具体的负责人,报公司主管副总批准后进行整个预验收活动。若为大型设备或精密贵重设备,最好还要有主管领导及其他相关部门人员协助验收。 四、预验收的准备: 由验收负责人组织验收人员,学习消化设备订购合同(技术协议和双方相关资料),熟悉相关文件及技术资料,了解设备的各项技术性能。参考厂家验收规程拟订相

应的验收程序,并对关键技术指标的检测方法认真研究。 五、验收的实施: 、根据订货合同核对商标、标志、收货单位名称、箱号、箱总件数及分号等有关的外包装标记及批次是否相符。 、检查设备包装情况。设备包装情况和外观情况如果出现与合同不符或者有破损时,必须做好现场记录,记入验收报告并拍照或录像以便分清责任。拍照和录像应能表达破损的各个方向与部位。 、检查设备外观情况:表面是否清洁、外壳是否光滑无划痕,各按钮旋键是否无损、新旧程度如何等。 、检查与清点:以合同、合同配置要求为依据,按装箱单或使用说明书上的附属器材或零配件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逐项进行核对并作记录。注意质量与性能是否完好,如出现数量或实物与单据不符的,应当做好记录并保留好原包装,便于向厂方要求补发或索赔。包装箱内应有下列文件:使用手册及出厂鉴定证书、检验合格证(合格证应有的标志:生产厂商名称、产品名称和型号、检验日期、检验员代号),维修手册、维修电路图纸(或单独订购)等。 、技术性能检查:通电试机,经过一段时间,各性能指标均正常稳定。经过培训操作可以使用。 、填写验收报告单:验收报告应由使用部门、设备部门与厂商代表三方验收人员签字认可。在验收过程中,所有与合同要求不符的情况都应当做好记录填写到验收报告上,并拍照或录像以备索赔,所有的文件资料及检验报告、验收报告由设备部门收集并整理及时建档保存。

基础设施及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用于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工具,工装,设备,环境设施,工作场地等资源进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获得有效的支持。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用工装机械,附助用工具设施,对及场地等资源 3 职责 3.1生产部,设备管理员,负责对生产用工装设备的校验、定期保养,异常检修,管理; 3.2管理部,负责对非直接用于生产的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规划安置. 4 程序 4.1 设施的确定 4.1.1 基础设施包括:工作场所(如办公场所)、生产设施(如生产设备、照 明设施、水电气控制设施等)、公司局域网、支持性设备和工具(如维修用设备工具等)。 4.2 设施的提供 4.2.1 设施的采购:一般物资设备的采购,由制造部填写《采购申请表》,具 体按照《采购控制程序》,经审批后实施;办公用品采购,由管理部按《办公用品采购 管理制度》执行,经审批后实施;新开发产品所需生产设施的采购,由技术部门提出 申请,由公司领导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策划确定设施的项目、数量及投入的资金等。 具体按《采购控制程序》进行。 4.2.2 设施的验收: a.新开发产品生产用设备:技术部、生产部、质量部一起负责验收,并填写 《设施验收单》,达不到要求的,应通知设施供应单位整改或退货。验收合格后,设施验收资料由制造部负责保管,设施技术资料由人事行政部存档,生产部借阅 使用。 b.常规产品新购生产设施的验收:由生产部组织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设 施验收单》上签字,并记录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 及资料等。《设施验收单》由制造部保管。验收不合格的设施,由生产部与供方协商解 决,并在《设施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c.对公司的电子办公用品,包括:公司计算机的软硬件、复印机、电话机等,由 管理部负责验收。验收时应核实备件、附件、资料、配置、数量、性能等。若合格则办理入库,设备资料、图样等管理部存档;若不合格则联系供货商退货或重新供 货。 4.3 设施的维护管理和报废 4.3.1 生产设备的管理、使用维护和报废 4.3.1.1生产部应建立生产设备台帐,在《基础设施一览表》中记录设备的编号、名称、数量、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3.6素养:透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合理化的改善活动,培养上下一体的共同管理语言,使 全体人员养成守标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进而促成全面管理水平的提升。 3.7 5M2E:人员、机器、材料、方法、检测仪器、环境和资讯。 四、职责: 4.1 各部门负责所管辖的工作环境,不定期对员工进行“5S”现场指导和监控。 4.2生产部负责组织对生产作业场所及生产机器进行修整。 4.3生产各部组员工积极配合主管做好安全生产与文明生产工作。 4.4 行政部负责对工作环境的监督工作,同时对公司的消防安全负责。 五、程序内容: 5.1 流程图(见附件流程) 5.2 行政部是安全的核心组织,要定期组织对全公司员工进行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安全工作的内容是: 5.2.1 开展劳动保护工作。 5.2.2 建立与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防安全制度。 5.2.3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 5.2.4 设置不安全因素控制点。 5.2.5 进行全面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与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 5.3 文明生产 5.3.1 生产过程安排合理,物品的堆放,存储,装运有条理,工序间流转记录准 确,有严明的工作纪律、工艺规范。 5.3.2 技术、安全、质量、教育标准化,人、机、物布置合理,无多余杂物,设 备安全运行,整洁完好,工作场地布局合理,工作环境自然条件良好,设备、仪器存放整洁。 5.4 各部门首先要调查现况,再设置目视管理(即看板管理)来缩短管理距离, 增加管理透明度,实行自我管理,养成管理主体意识。 5.5 生产各部负责对工艺手段和加工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工艺路线和搬运路线, 对不同状态物品挂相应标识牌,以引导确认之作用。 5.6 行政部制订《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见附录1),定期对各部进行“5S”运 动、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并运用《“5S”检查评分表》(见附录2)对作业现场进行考评。 5.7工作环境设计与实施 5.7.1各部对现有工作场地进行合理规划,通过“5S”作业使生产现场标准化。

设备验收管理制度

设备验收管理制度 为使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安全技术指标达到规定要求,确保施工使用过程中设备运行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机械设备、设施必须由机材管理员按照设备、设施的安全技术指标进行验收,认真检查特种机械的性能是否完好,有检查记录,产品合格证或法定检验检测合格证,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机材部门组织人员对设备、设施的外观和性能进行检查、验收。 3、各种机械设备的使用必须符合上级部门、公司和项目部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未经过验收或未完成验收程序的设备不得投入使用。 4、需要分拆的机械按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定位,并由持证上岗的安装人员按规定进行安装,安装调试完毕,须组织材料员、安全员、监理对其进行验收。使用承租设备的,由承租、出租和安装单位共同验收,报监理核准,合格后方能使用。 5、特种机械须由持证上岗人员专职操作,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制,无证人员不得擅自启动、操作。 6、机材部对所有进场施工机械进行评审和验证工作,定期对施工机械进行技术检验和性能试验。 7、与外租设备签订租赁合同,签订租赁合同必须有安全责任条款。

8、机材部们采购的劳保用品、防护器具须向经销商索要经销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检部门的安检报告或安检证,并将其与发票复印件一同交给安全生产领导组保管,做到采购安全劳保用品、防护器具样样有记录。 9、设备、设施验收合格后,参加验收的人员必须填写验收记录,并签字确认,同时将一份验收资料交安保部门进行存档备案。 验收程序:验收小组验收设备相关资料是否齐全 ↓ 外观检查、数量验收 ↓ 各项安全性能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 填写验收记录、签字 ↓ 投入使用 鑫实路桥建设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

基础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

基础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 QP-01 编制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1.0 目的 识别并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施,识别并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 性所需的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 2.0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施,如工作场所、硬件和软件、工具和设备、支持性服务如通讯、运输设施的控制:对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进行控制。 3.0职责 3.1生产部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施进行控制。 3.2各相关部门协助生产部对实现产品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控制。 4.0工作程序 4.1设施的识别、提供和维护 4.1.1设施的识别 本公司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活动所需的设施包括:工作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设备和 工具(包括工、卡、量具)、软件(计算机网络)、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 4.1.2设施的提供 生产部根据使用部门的要求及本公司发展的需要,填写《设施配置申请单》,注明设施名称、用途、型号规格、技术参数等,报主管审核总经理批准后采购或自制,须采购的执 行《采购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4.1.3设施的验收 a)采购或自制完成的设施,生产部组织使用部门进行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由供销 部和使用部门在《设施验收单》上签字验收,并记录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 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设施验收单》由生产部保管。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使用部门自行验收; b)验收不合格的设施,供销部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施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c) 办公室对验收合格的生产设备和模具进行编号,建立《设备管理台账》和档案,包括使用说明书、附带文件、随货清单、采购单、验收单、安装调试移交单以及事故记录单,档案的建立、记录的管理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生产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实现我公司环境管理目标,清除事故隐患,实现人、物、场所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优化组合,达到良好工作环境,提高劳动效率之目的,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确保我公司环境管理处于受控状态。 2 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所覆盖的工程、车间及产品提供过程中所涉及的环境、设施和人员的控制和管理。 3 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以管理循环(PDCA)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 3.2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aspect: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3 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 impact: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4 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 objective: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3.5 环境表现(行为)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 3.6 环境指标enviromental target: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公司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4 职责 4.1 公司生产运营部是本程序制定、修订和实施的归口管理部门,品质部为本程序的监督、考核部门,其它相关部门为本程序的协管部门。

4.2 公司动力设备部、供应配套部负责与工具、设备有关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和管理;负责施工生产技术、消防、安全有关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和管理。 4.3 人力资源部负责与公司机关办公区域、办公设施、基础设施有关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和管理;负责我公司生产活动中职业病危害部位的环境监视和测量。 4.4 生产运营部、品质部负责所辖生产工具、物料、设备、办公区域环境因素识别、维护、控制措施和验收。 5 运作过程 5.1流程图(见附录) 5.2 行政部是安全的核心组织,要定期组织对全公司员工进行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 安全工作的内容是: 5.2.1 大力开展劳动保护工作。 5.2.2 建立与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防安全制度。 5.2.3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 5.2.4 设置不安全因素控制点。 5.2.5 进行全面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与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 5.3 文明生产 5.3.1 生产过程安排合理,物品的堆放、存储、装运有条理,工序间流转记录准确,有严明的工作纪律、工艺规范。 5.3.2 技术、安全、质量、教育标准化,人、机、物布置合理,无多余杂物,设备安全运行,整洁完好,工作场地布局合理,工作环境自然条件良好,量具、测仪存放整洁。 5.4 各部门首先要调查现况,再设置目视管理(即看板管理)来缩短管理距离,增加管理透明度,实行自我管理,养成管理主体意识。 5.5 生产各部负责对工艺设备和加工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工艺路线和搬运路线,对不同状态物品挂相应标识牌,以引导确认之作用。 5.6 行政部制订《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见附录2),定期对各部进行“7S”运动、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并运用《“7S”检查评分表》(见附录3)对作业现场进行考评。 5.7 工作环境设计与实施 5.7.1各部对现有工作场地进行合理规划,通过“7S”作业使生产现场标准化。 5.7.2 各部组按“7S”、《目视、定置管理实施标准》要求,通过科学的整理整顿使现场人、机、物三者结合状态达到最佳程度。 5.7.3 各部组按产品特性的要求对产品所涉及的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卫生及通风情况等)进行有效管理。 5.8 组织验收考评 成立检查小组,检查小组每月按“7S检查评分表”、“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对各部门进行评比。 5.9 质量记录

设备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设备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1.目的:对生产产品的工作现场进行整理、整顿,保持生产设施处于清洁、整齐、有序的状态,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环境的条件,以提高员工的 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为确保产品质量创造条件。 2.范围:凡与本公司设备有关的办公场所、生产现场、车间、仓储和厂房区域等均适用之。 3.定义: 3.1 工作环境:指对制造和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过程周围的条件;这种条件可 以是人的因素(如:心理的、社会的)、物的因素(如:温 度、湿度、洁净度、粉尘等),物的因素一般包括:厂房维 护,灯光照明,噪声,取暖、通风、空调、电器装置的控制, 以及与厂房维护有关的安全隐患。 3.2 6S:指的是由6S的日文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素养)和英文SAFETY(安全)这六 个单词,由于这六个单词前面的发音都是“S”,所以简称为 “6S”。 3.3 整理:将办公场所和工作现场中的物品、设备清楚的区分为需要品和不需要品,对需要品进行妥善保管,对不需要品则进行处理或报废。 3.4 整顿:将需要品依据所规定的定位、定量等方式进行摆放整齐,并明确地对其予以标识,使寻找需要品的时间减少为零。 3.5 清扫:将办公场所和现场的工作环境打扫干净,使其保持在无垃圾、无灰尘、无脏污、干净整洁的状态,并防止其污染的发生。 3.6 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的实施做法进行到底,且维持其成果,并对其实施做法予以标准化、制度化。 3.7 素养:以“人性”为出发点,透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合理化的改善活动,培养上下一体的共同管理语言,使全体人员养成守标 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进而促进全面管理水平的提升。 3.8 安全:指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能够在工作状态、行为、设备及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给员工带来即安全又舒适的工作环境。 4.权责: 4.1 生产现场、车间区域、厂房区域的设备工作环境执行、维持和管理:各相关部门。 4.2 生产现场、车间区域、厂房区域的设备工作环境检查和监督:设备处。5.作业内容: 5.1 工作环境管理流程图(见附件一)。 5.2 为确保公司的工作环境对人员的能动性、满意程度和绩效/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以提高公司生产、经营的业绩,公司对产品的生产现场之设备工作环境进行策划和规划;当公司有新的工作环境需求时,由需求部门提出,经部门主管审查、管理者代表核准后,由部门主管和各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策划和规划,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