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设计)

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设计)
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设计)

设计文件相关材料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1)粗集料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1

指标单位二级公路试验方法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30 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35 T0317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3 2.45 T0304

吸水率不大于% 3.0 T0304

坚固性不大于% - T0314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 20 T0312

水洗法<0.075mm颗粒

% 1 T0310 含量不大于

软石块含量不大于% 5 T0320

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4级T0663

所用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形状方正、扁平、针片状的成分较少。质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不小于4级。

(2)细集料

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具有适当的颗料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沥青混合料用细料质量表2 项目单位二级公路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3 2.45 T0328

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 - T0340

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 5 T0333

砂当量不小于% 50 T0334

亚甲蓝值不大于g/kg - T0349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 - T0345 (3)砂

本项目公路路面用砂采用机轧砂,其规格应符合表4的规定。

(4)石屑

石屑是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4.75mm或2.36mm的筛下部分。采石场在生产石屑的过程中应具备抽吸设备,沥青混合料中,选用S15。石屑规格应符合表4的要求。

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表 4

规格公称

粒径

水洗法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S15 0-5 100 90-100 60-90 40-75 20-55 7-40 2-20 0-10 S16 0-3 100 80-100 50-80 25-60 8-45 0-25 0-15 (5)矿粉

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

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

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表7.5的技术要

求。拌和机的粉尘可作为矿粉的一部分回收使用。但每盘用量不得超

过填料总量的25%,掺有粉尘填料的塑性指数不得大于4%。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表5 项目单位二级公路试验方法

表观相地密度不小于t/m3 2.45 T0352

含水量不大于% 1 T0103烘干法

粒度范围<0.6mm <0.15mm

<0.075mm %

%

%

100

90-100

70-100

T0351

外观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1 T0353 塑性指数<4 T0354 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T0355 (6)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

选用90号A级沥青,所用沥青的质量应符合表6规定的技术要求。沥青必须按品种、标号分开存放。除长期不使用的沥青可放在自然温度下存储外,沥青在储罐中的贮存温度不宜低于1300C,并不得高于1700C。道路石油沥青在贮存,使用及存放过程中应有良好的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或加热管道蒸汽进入沥青中。

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表6

指标单位沥青标号

试验方法70号

针入(250C,4s,100g)dmm 60~80 T0604 针入度指数PI -1.8~+1.0

软化点(R&B)不小于0C 45 T0606 600C动力粘度不小于Pa.s 160 T0620

100C延度不小于

cm 15 T0605

150C延度不小于100 T0605

腊含量(蒸馏法)不大于% 2.2 T0615 闪点不小于0C 260 T0611

溶解度不小于% 99.5 T0607

质量化不大于% ±0.8 T0610或T0609 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 61 T0604

残贸延度(100C) 不小于cm 6 T0605 (7)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组成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组成见表7。

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级配组成范围

表7

级配类型

通过以下筛孔(mm)质量百分率(%)

26.5 19.0 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面层AC-13 100 90-100 68-85 38-68 24-50 15-38 10-28 7-20 5-15 4-8 AC-20 100 80-100 74-92 62-82 50-72 26-56 16-44 12-33 8-24 5-17 4-13 3-7 3稀浆封层技术要求

(1)乳化沥青

乳化沥青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乳化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程的有关规定》;

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表8试验项目单位

品种及代号

试验

方法

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

喷洒用拌和用喷洒用拌和用喷洒用拌和用

PC-1 PC-2 PC-3 BC-1 PA-1 PA-2 PA-3 BA-1 PN-2 BN-1 破乳速度快裂慢裂

快裂或

中裂

慢裂或

中裂

快裂慢裂

快裂或

中裂

慢裂或

中裂

慢裂慢裂T 0658 粒子电荷阳离子(+) 阴离子(-) 非离子T 0653 筛上残留物(1.18mm筛)

不大于

% 0.1 0.1 0.1 T 0652

粘度

恩格拉粘度计E252-10 1-6 1-6 2-30 2-10 1-6 1-6 2-30 1-6 2-30 T 0622

道路标准粘度计C25.3s 10-25 8-20 8-20 10-60 10-25 8-20 8-20 10-60 8-20 10-60 T 0621

蒸发

残留

残留分含量不小于%50 50 50 55 50 50 50 55 50 55 T 0651

溶解度,不小于%97.5 97.5 97.5 T 0607

针入度(25℃) dmm 50-200 50-300 45-150 50-200 50-300 45-150 50-300 60-300 T 0604 延度(15℃),不小于cm 40 40 40 T 0605

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

积不小于

2/3 —2/3 —2/3 —T 0654

与粗、细粒式集料拌和试验-均匀-均匀-T 0659

水泥拌和试验的筛上剩余

不大于

% --- 3 T 0657 常温贮存稳定性:

1d 不大于

5d 不大于

% 1

5

1

5

1

5

T 0655 注:[1] P为喷洒型,B为拌和型,C、A、N分别表示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乳化沥青;

[2] 粘度可选用恩格拉粘度计或沥青标准粘度计之一测定;

[3] 表中的破乳速度、与集料的粘附性、拌和试验的要求与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质量检验时应采用工程上实际的石料进行试验,仅进行乳化沥青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要求此三项指标;

[4] 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用试验时间,通常采用5d,乳液生产后能在当天使用时也可用1d的稳定性;

[5] 当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贮存或使用时,尚需按T 0656进行-5℃低温贮存稳定性试验,要求没有粗颗粒、不结块;

[6] 如果乳化沥青是将高浓度产品运到现场经稀释后使用时,表中的蒸发残留物等各项指标指稀释前乳化沥青的要求。

(2)矿料

矿料应采用碎石、轧制砾石、石屑、砂等;矿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矿料混合料在添加填料之前,其砂当量不得小于45;矿料的级配应符合表9的规定。

稀浆混合料技术指标表9

级配类型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ES-2 100 95-100 65-90 45-70 30-50 18-30 10-21 5-15 注:高性能稀浆封层摊铺机是指具有自动计量并带双轴搅拌器和双向布料器的稀浆封层摊铺机。

(3)填料

水泥、熟石灰、硫酸铵、粉煤灰均不得含泥土杂质,并应干燥、疏松,没有聚团和结块,且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小于80%。

矿粉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

规定。

在选择水泥、熟石灰和硫酸铵等具有化学活性的填料时,应便于稀浆混合料的拌和、摊铺和成型,保证封层的整体强度。

(4)水

稀浆封层用水可采用饮用水。

(5)添加剂

添加剂可采用液体或固体的材料,并应与矿料等拌和均匀。采用添加剂不得损失沥青和混合料的整体强度。

2各结构层混合料技术要求

2.1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0、表11的规定,并有良好的施工性能。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实验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表表10

试验指标单位二级公路

击实次数(双面)次50

试件尺寸mm ф101.6mm×63.5mm

空隙率VV 深约90mm以内% 3~6 深约90mm以下% 3~6

稳定度MS不小于KN 5 流值FL mm 2~4.5

石料间隙率

VMA

(%)

不小于设计空隙率

(%)

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mm)最小VMA及VFA技术要求(%)

26.5 19 16 13.2 9.5 4.75

2 10 11 11.5 12 1

3 15

3 11 12 12.5 13 1

4 16

4 12 13 13.

5 14 15 17

5 13 14 14.5 15 1

6 18

6 14 15 15.5 16 1

7 19 沥青饱和VFA(%)55~70 65~75 70~85 注:对改性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流值可适当放宽。

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能指标要求

表11

混合料名称技术

指标

要求的动

稳定度(次

/㎜)不小

冻融劈裂试

验的残留强

度比(%)不

小于

浸水马歇尔

试验残留稳

定度(%)不

小于

低温弯曲试

验要求的破

坏应变不小

于(με)

渗水系数要

求不大于

(ml/min)

普通沥青

混合料

800 75 80 2000 120 试验

方法

T0719 T0729 T0709 T0715 T0730 注:①为满足重载车要求,在配合比设计时采取减少最佳沥青用量的技术措施时,可适当提高试验温度或增加试验荷载进行试验,同时增加试件的碾压成型密度和施工压实度要求。

②车辙试验不得采用二次加热的混合料,试验必须检验其密度是否符合试验规程的要

求。

③如需要对公称最大粒径等于和大于26.5mm的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可适当增加试件

的厚度,但不宜作为评定合格与否的依据。

④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试验温度-10℃、加载速率50mm/min的条件下进行弯曲试

验。

2.2稀浆封层技术要求

稀浆封层的粘结料为乳化沥青,采用常温施工,施工时应保证各种材料配合比,正确成型期间应加强初期养护。级配矿料最大标称粒径为4.75mm,经养护成型后最大厚度6.4~8.0mm,为干矿料摊铺量为5.4~8.1kg/m2。

2.3粘层沥青、透层技术要求

(1)透层技术要求

沥青路面各类基层都必须喷洒透层油,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

渗透入基层后方可铺筑。基层上设置下封层时,透层油不宜省略。气

温低于1O℃或大风、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油。喷洒透层油后通

过钻孔或挖掘确认透层油渗透入基层的深度应≥5mm,并能与基层联

结为一体。透层沥青采用阳离子乳化沥青PC-2型,用量为0.7~

1.5L/m2。

沥青路面透层材料的规格和用量表

表12-1

用途液体沥青乳化沥青煤沥青

规格用量(L/m2) 规格用量(L/m2) 规格用量(L/m2)

无结合料粒料基层AL(M)-1、2或3

AL(S)-1、2或3

1.0~

2.3

PC-2

PA-2

1.0~

2.0

T-1

T-2

1.0~1.5

半刚性基层AL(M)-1或2

AL(S)-1或2

0.6~1.5

PC-2

PA-2

0.7~1.5

T-1

T-2

0.7~1.0

注:表中用量是指包括稀释剂和水分等在内的液体沥青、乳化沥青的总量。乳化沥青中的残留物含量以50%为基准。

(2)粘层技术要求

本项目旧沥青路面层上加铺沥青层,必须喷洒粘层沥青。粘层沥青选用乳化沥青PC-3或PA-3型,用量为0.3~0.6L/m2。

粘层油宜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并选择适宜的喷嘴,洒布速度和喷洒量保持稳定。当采用机动或手摇的手工沥青洒布机喷洒时,必须由熟练的技术工人操作,均匀洒布。气温低于l0℃时不得喷洒粘层油,寒冷季节施工不得不喷洒时可以分成两次喷洒。路面潮湿时不得喷洒粘层油,用水洗刷后需待表面干燥后喷洒。

喷洒的粘层油必须成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内均匀分布成一薄层,不得有洒花漏空或成条状,也不得有堆积。喷洒不足的要补洒,

喷洒过量处应予刮除。喷洒粘层油后,严禁运料车外的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过。

粘层油宜在当天洒布,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或稀释沥青中的稀释剂基本挥发完成后,紧跟着铺筑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

沥青路面粘层材料的规格和用量表表12-2

下卧层类型

液体沥青乳化沥青

规格用量(L/m2) 规格用量(L/m2)

新建沥青层或AL(R)-3~AL(R)-6

AL(M)-3~AL(M)-6

0.3~0.5

PC-3

PA-3

0.3~0.6

水泥混凝土AL(M)-3~AL(M)-6

AL(S)-3~AL(S)-6

0.2~0.4

PC-3

PA-3

0.3~0.5

注:表中用量是指包括稀释剂和水分等在内的液体沥青、乳化沥青的总量。乳化沥青中的残留物含量以50%为基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红外通信

微机接口与原理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姓名学号10291164 课程设计题目:红外通信 课程设计答辩或提问记录: 成绩评定依据: 课程设计预习报告及方案设计情况(30%): 课程设计考勤情况(15%): 课程设计调试情况(30%):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与答辩情况(25%): 最终评定成绩(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红外通信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牛 一、课程设计题目: 题目:红外通信 内容:应用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完成数据的发射和接收。发射管和接收管接在普通的I/O口。要求2个按键,一个按键是数据的0和1的变换,另一个按键是发送键。数据在1个数码管上显示。 二、课程设计要求 1. 根据具体设计课题的技术指标和给定条件,独立进行方案论证和电路设计,要求概念清楚、方案合理、方法正确、步骤完整; 2. 查阅有关参考资料和手册,并能正确选择有关元器件和参数,对设计方案进行仿真; 3. 完成预习报告,报告中要有设计方案,设计电路图,还要有仿真结果; 4. 进实验室进行电路调试,边调试边修正方案; 5.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最终的电路图、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进度安排 1.时间安排 序号内容学时安排(天) 1 方案论证和系统设计 1 2 完成电路仿真,写预习报告 1 3 电路调试 2 4 写设计总结报告与答辩 1 合计 5 设计调试地点:电气楼410 2.执行要求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成绩优秀的可以自拟题目,其余的同学都是指定题目。,每组不得超过2人,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力完成所设计的详细电路(包括计算和器件选型)。严禁抄袭,严禁两篇设计报告雷同。

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设计课程代码B704006 设计题目电子时钟程序设计题目序号 设计时间2011年6月13日——2011年6月24日 系(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 工程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 班级 一、课程设计任务(条件)、具体技术参数(指标) 本课程设计是《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的后继教学环节,通过对一个较大型的、综合性设计及程序进行阅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新的功能, 加深学生对本课程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应用本课程知识体系,构建计算机应用系统,进行应用系统硬件、软件开发的能力。 根据所给的连线.txt、Clock.asm应用程序框架, 在此基础上设计新的功能。 基本任务: 认真阅读文件“连线.tx”、“Clock.asm”源程序,理解设计意图、各芯片的的作用以及程序中每条指令的作用。 实现报时功能:用户设置报时时刻,电子时钟走到该时刻报时。 实现秒表功能:用户可以对单个事件计时。 扩展任务: 实现多个报时功能:用户设置多个报时时刻,电子时钟每走到对应时刻报时。 实现多个秒表功能:用户可以同时对多个事件计时。 其他任务: 自行设计新的功能。 二、对课程设计成果的要求(包括课程设计说明书、图纸、图表、实物等软硬件要求) (1)分析原连线.txt、Clock.asm程序结构: 写出各接口芯片端口地址、控制字、工作方式;绘制接口芯片间连接图;绘制主要模块的流程图。 (2)对新设计的功能:写出详细的功能描述、操作说明;写出设计说明、绘制流程图。 (3)设计总结:对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解决的方法、措施、建议和对这次设计实践的认识、收获和提高。 (4)撰写电子时钟使用说明书,作为报告附录Ⅰ。 (5)电子时钟源程序(修改/增加的指令请使用大写字母,以示区别)作为报告附录Ⅱ(打印版和电子版)。 严禁抄袭,发现雷同,双方扣分 三、课程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第1天:教师布置任务,讲解本课程设计思路、模块。学生细读原始源程序。 第2天:写出各芯片端口地址、控制字、工作方式,绘制芯片间的连线图、主要程序流程图。 第3~4天:设计报时功能及调试程序。 第5~6天:设计秒表功能及调试程序。 第7~8天:设计扩展功能、其他功能及调试程序。 第9~10天:完成设计,提交报告,接受教师考评。 四、主要参考资料 [1] 杨文显主编.现代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冯博琴,吴宁等.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美]Kip R.Irvine.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指导教师(签名):蒯锐教研室主任(签名):杨晶鑫 2011年6月13日2011年6月13日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2

3

实验一:数据传送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用汇编语言设计、编写、调试和运行程序的方法; 学习用全屏幕编辑软件QEDIT.EXE建立源程序(.ASM文件); 学习用汇编软件MASM.EXE对源文件汇编产生目标文件(.OBJ文件); 学习用连接程序LINK.EXE对目标文件产生可执行文件(.EXE文件); 学习用调试软件TD.EXE调试可执行文件; 2.掌握各种寻址方法以及简单指令的执行过程。 二.实验器材 PC机 三.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1.利用堆栈实现AX的内容与BX的内容进行交换。堆栈指针SP=2000H,AX=3000H,BX=5000H; 2.汇编、调试、观察、记录结果; ⑴用QEDIT.EXE软件输入汇编语言源程序,以.ASM格式文件存盘; ⑵用MASM对源程序进行汇编产生二进制目标文件(.OBJ文件),再用连接程序LINK产生可执行文件(.EXE文件); ⑶用调试软件TD调试、运行程序,观察、记录结果。 四.实验步骤 1.进入子目录E:>\SY86后,利用QEDIT.EXE(简称Q)送入以下汇编语言源程序,并以M1.ASM文件存盘 ⑴汇编语言程序的上机过程 ①进入\SY86子目录 E:>CD\SY86 E:\SY86> ②进入QEDIT.EXE 编辑界面 E:\SY86> Q ③输入文件名*.ASM(如M1.ASM)后,输入源程序 源程序 DATA SEGMENT PARA PUBLIC’DATA’ ;数据段定义 DB 512 DUP(0)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PARA STACK’STACK’ ;堆栈段定义 DB 512 DUP( ?) 4

微机接口电子表数字钟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名称:电子表设计 专业: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班级: xxxxxxx 姓名: XXX 学号: X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XX 2014年 11 月 27 日

目录 摘要 (2) 一、设计目的及要求 (3) 1.1设计任务 (3) 1.2设计功能 (3) 1.3课程设计方式及基本要求 (3) 1.3.1 实验方式 (3) 1.3.2基本要求 (3) 1.4设计所用元件 (4) 二、设计题目及思想 (4) 2.1设计原理 (4) 2.2主要模块 (5) 2.3芯片初始化 (7) 2.4程序流程图 (9) 2.5硬件接线图 (11) 三、调试结果 (13) 四、课程设计总结 (16) 4.1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案 (16) 4.2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16) 参考文献 附录

摘要 汇编语言是计算机能够提供给用户使用的最快而又最有效的语言,也是能够利用计算机所有硬件特性并能直接控制硬件的唯一语言。因而,对程序的空间和时间的要求很高的场合,汇编语言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至于很多需要直接控制硬件的应用场合,则更是非用汇编语言不可了。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理工科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微型计算机原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鉴于汇编语言的广泛用途及其在当代计算机界的重要作用,本人利用学的知识,在同学门的帮助下,花费大量时间,完成了关于电子表的系统设计。这个系统是应用于电脑中的小应用程序,可是显示电脑中的时间。很多地方都会有个时钟显示,其中大多是应用了类似这样的方法。 关键词:汇编语言微机原理接口技术时钟显示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 术课程设计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xxxx班 学号: 6109080203 姓名:XX 指导教师:张坤

第一部分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学院(部) 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班级610908班 6月11日至6月18日共一周 2010年6月18日

一、设计内容(论文阐述的问题) 设计一个数据采集系统 基本要求:要求具有8路模拟输入 输入信号为0——500mV 采用数码管8位,显示十进制结果 输入量与显示误差<1% 发挥部分:1、速度上实现高精度采集 2、提高系统精度 3、设计抗干扰性 二、设计完成后提交的文件和图表 1. 计算说明书部分: 数据采集是指将压力、流量、温度、位移等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后,再由计算机进行存储、处理、显示、或打印的过程,相应的系统就称为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的任务,就是采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并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信号,然后送入计算机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处理,取得所需的数据。同时,将计算机得到的数据进行显示或打印,以便实现对某些物理量的监控。 数据采集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他的精度和速度。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应有尽可能高的采样速度。 数据采集系统应具有功能: (1)数据采集 计算机按照选定的采样周期,对输入到系统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称为数据采集。 (2)模拟信号处理 模拟信号是指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模拟信号处理是指模拟信号经过采样和A/D转换输入计算机后,要进行数据的正确性判断、标度变换、线性化等处理。 (3)数字信号处理 数字信号处理是指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后,需要进行码制的转换处理,如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嘉兴市春秋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CQ/Q040530-200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批准人: 状态: 持有人: 分发号: 2003年11月1日批准 2003年11月25日实施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南湖经济开发区春园路 电话:、2600330 传真: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基本原则 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上面和中面层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通过车辙试验机对抗车辙能力进行检验。在温度60℃、轮压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对高速公路不小于800次/㎜,对一级公路应不小于600次/㎜ 沥青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实践经验和马歇尔试验的结果,经过试拌试铺论证确定。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照下列步骤进行: ±%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2.矿质混合料的配合组成设计

矿质混合料配合组成设计的目的,是选配一个具有足够密实度、并且有较高内摩阻力的矿质混合料。可以根据级配理论,计算出需要的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但是为了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通常是采用规范推荐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来确定。按现行规范《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092—96)中规定,按下列步骤进行; 确定沥青混合料类型 沥青混合料的类型,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类型及所处的结构层位,按表2选定。确定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 根据已确定的沥青混合料类型,查阅规范推荐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表即可确定所需的级配范围。 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沥青混合料类型表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_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现代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题目:键盘扫描实验

班级:数字媒体 1004 学号: 0305100417 学生:海洋 指导老师:天天 日期: 2012.6.18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键盘扫描的应用及编程 (2)掌握LED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 PC计算机一台,TD-PIT + 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 (1)8255芯片:8255具有3个带锁存或缓冲的数据端口,它的并行数据宽度为8位。可与外设并行进行数据交换。A口和B口具有中断控制逻辑,在外设与CPU之间可用中断方式进行信息交换。把8255并口和键盘,组成一个键盘装置。通过cpu对8255的控制最总达到键扫的目的。每一个键对应一个ASCII 码字符,通过8255的输入和输出,最终显示在屏幕上。 (2)LED数码显示原理:数码管的 7 个段及小数点都是由 LED 块组成的,显示方式分为静态显示和动态显示两种。数码管在静态显示方式时,其共阳管的位选信号均为低电平,四个数码管的共用段选线 a、b、c、d、e、f、g、dp 分别与单片机的 8 根 I/O 口线相连,显示数字时只要给相应的段选线送低电平。数码管在动态显示方式时,在某一时刻只能有一个数码管被点亮显示数字,其余的处于非选通状态,位选码端口的信号改变时,段选码端口的信号也要做相应的改变,每位显示字符停留显示的时间一般为1-5ms,利用人眼睛的视觉惯性,在数码管上就能看到相当稳定的数字显示。 (3)键盘扫描原理:第一步,使行线为编程的输入线,列线是输出线,拉低所有的列线,判断行线的变化,如果有按键按下,按键按下的对应行线被拉低,否则所有的行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初步掌握《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这门课程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具体运用到实践中去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INTEL8086/8088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原理,熟练运用8086宏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熟悉各种I/O接口的配套使用技术,掌握用INTEL8086/8088CPU进行一些基本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通过对具体应用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的加深和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 1.根据设计内容设计出硬件电路图并作详细的设计说明,并绘制出电路图。 2.画出程序流程框图,用汇编语言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 3.进行系统的调试,完成加电仿真调试。 4.写出详细的设计报告。 三、基本要求 1.学生分成小组(3-4人一组),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系统分析、构成、软硬件调试及系统调试的工作。指导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给出课程设计任务书。对同一

小组内的不同学生,可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设计指标或设计要求。 2.各小组内学生应独立完成课题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工作。 3. 设计结束后,提交已调通的应用程序和一份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 四、参考题目 1.交通灯控制 2.电子时钟 3.按键比赛 4. 自拟题目 要求:难易度适中 五、文档内容及规格 5.1 报告内容 ⒈封面 封页上填写题目、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报告提交日期。(题目:要求简洁、确切、鲜明,字数不宜超过 20字。) ⒉摘要扼要叙述本设计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精练。约 300 汉字。 ⒊目录目录应将文内的章节标题依次排列,标题应该简明扼要,各级标题有较显著区别。(列出目录,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1)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结构层位及结构层厚度等方面要求,按照上述方法,选择适用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并按照表8-22和表8-23(现行规范)或8-24和表8-25(新规范稿)的内容确定相应矿料级配范围,经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 (2)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1)组成材料的原始数据测定

按照规定方法对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进行取样,测试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的密度,并进行筛分试验,测定各种规格集料的粒径组成。 2)确定各档集料的用量比例 根据各档集料的筛分结果,采用计算法或图解法,确定各规格集料的用量比例,求得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曲线必须符合设计级配范围的要求,不得有过多的犬牙交错。当经过反复调整仍有两个以上的筛孔超出设计级配范围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原材料重新设计。 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mm、2.36mm、4.75mm等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限。对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合成级配可以考虑偏向级配范围的下限,而对于中小交通量或人行道路等,合成级配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上限。 2.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以OAC表示)。沥青用量可以通过各种理论公式计算得到,但由于实际材料性质的差异,计算得到的最佳沥青用量,仍然要通过试验进行修正,所以采用马歇尔试验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 (1)制备试样 1)马歇尔试件制备过程是针对选定混合料类型,根据经验确定沥青大致用量或依据表4-10推荐的沥青用量范围,在该用量范围内制备一批沥青用量不同、且沥青用量等差变化的若干组(通常为五组)马歇尔试件,并要求每组试件数量不少于4个。 2)按已确定的矿质混合料级配类型,计算某个沥青用量条件下一个马歇尔试件或一组试件中各种规格集料的用量(实践中大多是一个标准马歇尔试件矿料总量1200g左右)。

单片机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轻工业学院本科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设计题目:定时器控制交通灯(带故障报警) 学生:忠良王彦峰王永亮方庆刚 系别: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通信工程08-1班 学号:9 指导教师:晓雷副教授 2011年1月7日

轻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定时器控制交通灯(带故障报警)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08-1班学号忠良59号 主要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1. 课程设计目的 (1) 加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分析能力; (2) 掌握MCS51单片机开发系统的使用; (3) 学习与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及硬件电路的设计还有联调仿真最 终成所选择课题的设计; (4) 利用简单的应用系统,培养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 2. 课程设计要求 (1)完成LED灯的显示、按键识别、电铃发出响声等,并完成模拟交通灯的功能; (2)从源程序、软件模拟、调试方面完成软件系统; (3)利用开发系统完成系统的总体调试、程序烧写,实现应用系统功能,并能对系统运行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3. 参考资料

(1)单片机典型系统设计实例精讲为,黄科,雷道仲编著电子工业出版发行2006.5(3,4); (2)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建忠编著电子科技大学; (3)AT89系列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王幸之,钟爱琴等编著航空航天大学出版发行2004; (4)51单片机编程基础与开发实例详解岂兴明,唐杰等编著人民邮电出版发行。 完成期限:2011-1-7 指导教师签名:晓雷 课程负责人签名:晓雷 2011年01月3日 目录 第一章设计容与要求4 第二章设计原理5 1.单片机概述5 2.STC89C52芯片简介6 3.定时器/计数器8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设计 报告书 课题:利用DAC设计波形发生器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 091 班 姓名:王骏(0913022030) 沈志轩(0913022033) 徐晓龙(0913022029) 指导教师:顾辉 提交日间:2012年6月17日

目录 一、引言 (3) 二、设计目的 (3)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 (3) 四、选用器材 (4) 五、设计原理及方案 (4) 六、硬件设计 (5) 七、软件设计 (9) 八、调试方法与结果 (15) 九、收获、体会 (17) 十、参考文献 (18)

一.引言 波形发生器是一种常用的信号源,广泛的应用于电子电路、自动控制系统和教学实验等领域,是现代测试领域内应用最为广泛的通用仪器之一。在研制、生产、测试和维修各种电子元件、部件以及整机设备时,都需要有信号源。由它产生不同频率不同波形的电压、电流信号并加到被测器件或设备上,用其他仪器观察。测量被测仪器的输出响应,以分析确定它们的性能参数。信号发生器是电子测量领域中最基本、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电子仪器。它可以产生多种波形信号,如锯齿波、三角波、梯形波等,因而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导航、宇航等领域。 本设计正是基于数模转换原理,采用8086最小系统经数模转换芯片DAC0832设计并制作出了多功能信号发生器。用该方法设计的多功能信号发生器具有频率稳定、幅值稳定、波形失真度低、原理简单等特点。 二、设计目的 (1)掌握方波,三角波,锯齿波,正弦波函数发生器的原理及设计方法。 (2)掌握8086的工作原理,电路连接以及其最小系统的设计。 (3)了解数模转换芯片的的工作方式和使用。 (4)学会用proteus 画电路原理图。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 3.1、设计要求 利用DAC设计一个波形发生器,能分别产生三角波、正弦波、锯齿波和方波,要求自行设计输出波形的切换方式。 3.2、设计内容 ⑴以8086为CPU。利用D|A转换器,编程产生锯齿波,正弦波,三角波,方波信号。输出上述四种波形。 ⑵波形的控制由接在8255上的开关的实现:设计四个开关,KEY1,KEY2,KEY3,KEY4,分别控制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和锯齿波波形。 ⑶接在8255上的数码管显示4个数1、2、3、4分别代表三角波、正弦波、锯齿波、方波。 ⑷由接在8253上的扬声器产生四种声音do、ri、mi、fa分别代表三角波、正弦波、锯齿波、方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交通灯

信息工程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2计本1班 1214110214 黄 福 朱 茜 2015年06月29日 院 系: 专 业: 年级班级: 学 号: 姓 名:指导教师: 设计日期: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3) 二.课程设计任务 (3) 三.总体设计方案 (3) 五.程序设计流程图 (4) 六. 程序连接图 (5) 七.程序清单 (5) 八.实验结果 (8) 九.课程设计总结和体会 (8)

一.课程设计目的 用汇编语言和微机原理实验箱完成实现双方向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以达到熟练运用汇编语言编程以及实验箱上各个芯片的灵活运用。 ⒈了解交通灯管理的基本工作原理 ⒉熟悉8253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和编程应用 ⒊熟悉8255A并行接口的工作方式和编程应用 二.课程设计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为双方向交通信号灯的控制和管理。 具体要求如下: 1.东西方向车辆放行20秒钟。即东西方向的绿灯和南北方向的红灯同时点亮25秒钟和黄灯点亮3秒钟。 2.南北方向车辆放行20秒钟后,转为南北方向的黄灯点亮3秒钟,以警示将切换红绿灯。此时东西方向仍维持红灯点亮。 3.循环重复执行1和2两步骤。 三.总体设计方案 1、用实验系统8255A实现对信号灯的控制(B端口),A端口的PA6、PA7口用来和8253共同控制信号灯点亮的时间。 2、实验中,8255选用(10010000)方式选择字,A组工作0方式,A端口输入,PC4-PC7输出,B组0方式,B端口输出,PC3-PC0输出 3、实验中,8253采用两个计数器级联的方式达到定时的效果,8253计数器0的CLK0输入1MHZ的时钟脉冲,工作在模式3即方波发生器,理论设计OUT0 输出周期为0.01S的方波,则计数器0的初值为10000;OUT0输出的方波分别作为计数器1、计数器2的CLK1和CLK2的输入时钟脉冲,计数器1和计数器2工作方式为模式1,计数器1的初值为2500,即OUT1输出25秒,控制红绿灯的时间;计数器2初值为300,即OUT2输出3秒,控制黄灯的时间。

微机接口技术课程设计(DOC)

河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班 课程名称:微机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学年学期: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指导教师:王震洲 2 01 5 年7 月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意义 (1) 二、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1) 三、设计内容与步骤 (1) 四、硬件电路设计 (2) 五、程序设计 (7) 六、数字频率示波器调试 (11) 七、课程设计总结及体会 (13) 附录:、接口实验卡电路原理图 (14)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意义 数字存储示波器是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之一,其中采用的转换、转换及数据处理技术与《微机接口技术》课程内容联系紧密。通过本设计,学生可掌握、转换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任务及设计要求 本设计通过简单的转换接口电路,配合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现最基本的信号波形采集与存储,并通过简单的转换接口电路,将存储的数据还原为信号波形,在普通示波器的屏幕上显示出来。 被测信号产生电路参见“、接口实验扩展卡电路原理图”。当按下S1时,电容C5完全放电,转换器输入电压为零;抬起S1时,电容C5开始充电,转换器输入电压按过渡过程开始上升,最终达到+5V。图中时间常数约为10,整个充电过程需要3~5倍的时间常数时间。设计要求使用转换器捕捉电容C5充电的完整过程,并将采样数据存储起来。然后依次将采样数据通过转换器循环输出,产生一定频率的重复波形,送到普通示波器显示。 基本要求:使用一个转换器通道,将信号波形施加到示波器的Y轴,X轴扫描信号由示波器产生并调节,实现充电过程的波形稳定显示。 发挥部分:将示波器调整在方式,采样数据的转换器输出接到Y轴输入端,增加一个转换器通道,产生频率可变的X轴扫描信号,接到示波器X轴外部输入端,使充电过程的波形稳定显示。 三、设计内容与步骤 1、数字存储示波器原理分析 由于单片机实验系统已经提供了相关信号线,使用0809、0832和相关外围电路元件,组成了最基本的转换和转换电路。可由0809负责采集电容C5充电时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存储。0832将存储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的电压值,再将其设置为循环输出,产生一定频率的重复波形,送到普通示波器显示。

机电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附件2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机电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一台普通卧式车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姓名:卜建锋 学号: 19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层次: 年级: 13秋 学校:阎良学习中心 工作单位: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目录 一、普通卧式车床控制简介.......................................... ..1 1. PLC控制线路设计 (1) 2. 电气控制线路特点 (1) 3. 控制线路概述 (2) 二、控制系统内容及基本步骤 (3) 1. 控制要求 (3) 2. 确定I/O设备 (3) 3. PLC的选择 (3) 4. 分配I/O (4) 5.电器元件选择 (4) 三、PLC对普通卧式车床的工作原理 (5) 1. 主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5) 2. 主电动机电动控制 (6) 3. 主电动机电动停止和反接制动 (6) 4. 主电动机反接制动 (7) 5. 主电路工作电流监视 (8) 6. 冷却及快速电动机控制 (8) 四、电器元件一览表 (9) 五、C650车床电气控制原理电路 (11) 六、参考文献 (12)

一、普通卧式车床控制简介 一、PLC控制线路设计 1. 主电路设计 根据电气传动的要求,由接触器1KM、2KM、3KM分别控制电动机1M、2M、3M。 机床的三相电源由电源引入开关Q引入。主电动机1M的过载保护,由热继电器1FR实现,它的短路保护可由机床的前一级配电箱中的熔断器充任。冷却泵电动机2M的过载保护,由热继电器2FR实现。快速移动电动机3M由于是短时工作,不设过载保护。电动机2M、3M设有短路保护熔断器1FU。 2. 控制电路设计 考虑到操作方便,主电动机1M可在操作板上和刀架上分别设起动和停止按钮1SB、2SB、3SB、4SB进行操纵,接触器1KM与控制按钮组成自锁的起停控制电路。 冷却泵电动机2M由5SB、6SB进行起停操作,装在操作板上。 快速电动机3M工作时间短,为了操作灵活由按钮7SB与接触器3KM组成点动控制电路。 3. 信号指示与照明电路设计 可设电源指示灯2HL(绿色),在电源开关Q接通后,立即发光显示,表示机床电气线路已处于供电状态;设指示灯1HL(红色)表示主电动机运行。这两个指示灯可由接触器1KM的动合和动断两对辅助触点进行切换通电显示。 在操作面板上设有交流电流表A,它串联在电动机主回路中,用以指示机床的工作电流。这样可根据电动机工作情况调整切削用量使主电动机尽量满载运行,提高生产率,并能提高电动机功率因数。 设照明灯HL为安全照明(36V安全电压)。 4. 控制电路电源。 考虑安全可靠及满足照明指示灯的要求,控制线路的电压为127V,照明电压为36V,指示灯电压为6.3V。 。 二、电气控制线路的特点 (1)主轴正反转用正反向接触器进行控制

微机接口技术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微机接口技术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一、课程设计题 目的:结合一个实际的接口技术问题在实验台上 编程模拟实现。 题目要求:1.由一个主控机(上位机)和若干个下 位机组成,上位机与下位机利用串行 通讯接口进行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系 统。主控机负责数据处理,下位机负 责接口访问。 2.必须有通过FPGA设计的接口电路, 并应用于该系统。 选题:每组可选择一个题目,鼓励自立题目。各 组的题目不可相同。 题目举例: 远程数据采集系统/远程步进电机控制系统 点歌播放系统/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 车流采集系统/食堂购饭系统 商场存包系统/电梯控制系统 远程电表抄表系统/远程XXXXXX系统 。。。。。。。 二、设计要求:

结合实际应用,设计一微机应用系统,要求该系统 综合应用并行接口、串行接口、其它接口(定时器接 口、中断接口、模拟接口可选)、编制对应的程序, 实现主控中心微机与下位机远距离传送以及远程控 制或监测功能。 主控机:在显示屏上用数字、图形、表格、曲线等 直观数据处理的过程。 下位机:在显示屏上或用实验台的声光器件描述当 前监控的工作状态。 三、设计内容 根据以上任务,系统总体结构如下图: 1.系统硬件由主控机(其中一台微机)、下位机(另一台位 微机)和 执行部件组成。主控机与下位机通过串行通信线连接。

2. 执行部件:由接口电路等组成,将接收的数据送 入到下位机或将下位机输出的数据送到执行部 件。 3. 下位机:与主控机通信,控制执行部件。 4.主控机:与所有下位机进行数据交换,必要时需建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等。 5.主控机程序:串行(RS232)通信程序,数据处理程序等。6.下位机程序:串行(RS232)通信程序,执行部件控制程序。 四、使用的接口和接口地址 1.输入接口 ADC0809接口、拨码开关 可接到8255接口芯片中,使用8255接口地址。 2. 输出接口 LED接口、步进电机接口 可接到8255接口芯片中,使用8255接口地址。 扬声器接口 可接到8254接口芯片中,使用8254接口地址。 3.微机串行接口 微机8250/COM1端口地址:3F8H~3FFH 4. 8253/8254端口地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V .. .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 项目名称:十进制数计算器的设计与实现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信息工程)学生姓名:李俊(201324020311) 教师姓名:马荣贵 2016年1月1日

一、项目名称及要求 (3) 1项目名称 (3) 2项目要求 (3) 二、项目背景及设计目的 (3) 1项目背景 (3) 2项目目的 (3) 三、设计思路 (3) 1总体设计思路 (3) 2设计流程图 (3) 四、项目方案及原理图 (3) 1项目方案 (3) 2并行接口8255A (3) 3键盘输入模块 (3) 4LED数码管输出模块 (3) 5原理图设计 (3) 五、结果与分析 (3) 1实现现象 (3) 2现象分析 (3) 六、总结及体会 (3) 七、附录 (3) 1参考文献 (3) 2源代码 (3)

一、项目名称及要求 1 项目名称 十进制数计算器的设计与实现 2 项目要求 运用学过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以及本学期的上机实验操作经验,根据题目设计要求进行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从而加深对本课程知识点的理解。通过具体项目的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本课题要求学生熟练运用并行接口8255A芯片、4*4键盘输入模块以及 LED数码管输出模块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应元件驱动程序的编写。 要求通过4*4键盘输入,LED数码管显示来完成简单计算器的功能(加减乘除操作) 二、项目背景及设计目的 1 项目背景 大学课程设计是为了辅助学生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高。通过动手完成实际的项目设计及实现,减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让同学对实际项目实现的流程有个大体的感受。通过合作完成项目,提高同学的合作意识,以及模块化设计理念。 2 项目目的

15-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CO气体浓度监测仪设计)

辽宁工业大学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论文)题目: CO气体浓度监测仪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签字) 起止时间:2013.06.24-2013.07.12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教研室: 注:成绩:平时20% 论文质量60% 答辩20% 以百分制计算

摘要 本系统利用51单片机做核心控制模块,利用MQ-7一氧化碳传感器探测一氧化碳。实时监控多处一氧化碳浓度变化,如果某处一氧化碳浓度过高,系统将发出声音报警,并显示报警传感器,提醒人们及时抢险。本系统可用于家庭环境,也适用于工业环境。 由于单片机成本低廉,自动控制功能比较强大,运行稳定,环境适应性好,所以本系统采用单片机做控制的核心元件。 MQ-7一氧化碳传感器对一氧化碳的灵敏度高;长寿命,低成本;简单的驱动电路即可。因此,很适用于家庭的一氧化碳检测。 数码管能清晰的显示报警的房间,即使在光线较暗时,所以选用数码管做显示模块。 关键词:一氧化碳;单片机;检测;报警

目录 目录............................................................... IV 第1章绪论. (1) 1.1CO浓度监测仪研究概况 (1) 1.2本文研究容 (1) 第2章 CPU最小系统设计 (2) 2.1CO气体浓度监测仪总体设计方案 (2) 2.2CPU的选择 (3) 2.3时钟电路设计 (6) 2.4复位电路设计 (6) 2.5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7) 第3章 CO浓度监测仪输入输出电路设计 (8) 3.1CO传感器的选择 (8) 3.2运算放大器选择 (9) 3.3A/D转换电路 (10) 3.4声光报警电路 (11) 3.5显示电路 (12) 第4章软件设计 (13) 4.1流程图设计 (13) 4.2程序编写 (14) 4.2.1 主程序 (14) 4.2.2 调零子程序 (15) 4.2.3 显示子程序 (16) 4.2.4 报警子程序 (18) 4.2.5 中断取值子程序 (19) 第5章软件仿真 (22) 第6章课程设计总结 (24) 参考文献 (25) 附录硬件原理图 (26)

机电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四川省广播电视大学机电接口技术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定时器控制交通灯(带故障报警) 学生姓名: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定时器控制交通灯(带故障报警)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1. 课程设计目的 (1) 加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分析能力; (2) 掌握MCS51单片机开发系统的使用; (3) 学习与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及硬件电路的设计还有联调仿真最终成所选择课 题的设计; (4) 利用简单的应用系统,培养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 2. 课程设计要求 (1)完成LED灯的显示、按键识别、电铃发出响声等,并完成模拟交通灯的功能; (2)从源程序、软件模拟、调试方面完成软件系统; (3)利用开发系统完成系统的总体调试、程序烧写,实现应用系统功能,并能对系统运行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3. 参考资料 (1)单片机典型系统设计实例精讲彭为,黄科,雷道仲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6.5(3,4); (2)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李建忠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AT89系列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王幸之,钟爱琴等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4; (4)51单片机编程基础与开发实例详解岂兴明,唐杰等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第一章设计内容与要求 (3) 第二章设计原理 (4) 1.单片机概述 (4) 2.STC89C52芯片简介 (4) 3.定时器/计数器 (6) 4.设计思路 (7) 第三章程序流程图 (7) 第四章源程序清单 (8) 第五章硬件电路图及仿真结果 (11) 第六章课程设计体会 (11) 第七章参考资料 (12) 第一章设计内容与要求 1. 设计题目:定时器控制交通灯(带故障报警) 2. 课程设计目的 (1) 加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分析能力; (2) 掌握MCS51单片机开发系统的使用; (3) 学习与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及硬件电路的设计还有联调仿真最终成所选择课 题的设计; (4) 利用简单的应用系统,培养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 3. 课程设计要求 (1)完成LED灯的显示、按键识别、电铃发出响声等,并完成模拟交通灯的功能;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交通灯设计

中南大学 微机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交通灯设计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林立新老师

目录 1.课程设计题目、功能、目的 (2) 2.系统分析与设计 (3) 2.1系统所用芯片分析 (3) 2.2所选用芯片的简要介绍 (4) 2.3系统框图 (6) 3.程序设计 (7) 3.1十字路口交通灯状态转换表 (7) 3.2主程序流程图 (7) 3.3 中断子程序流程图 (8) 3.4 数码管码表 (8) 3.5 各芯片初始化说明 (9) 4.运行情况 (10) 5.具体源代码及注释 (11) 6.心得体会 (16)

一、课程设计题目、功能、目的 1.课程设计题目--------------交通灯设计 2.本设计所实现功能 1)实现十字路口交通灯各种状态的转换; 2)各种状态转换的时间可进行灵活设置; 3)采用中断的方法对状态转换进行控制,提高处理器效率; 4)在各个状态转换的同时实现倒计时提醒。 3.本次课程设计目的 1)通过《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 微型计算机工作原理,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微型计算机 软件编程。 2)要求学生根据接口电路的硬件要求进行计算机的汇编语言 程序设计,使学生的软件编程能力得到加强,对接口电路的 综合应用能力有较大提高。

二、系统分析与设计 1.系统所用芯片分析 1)首先本个系统需要一个中央处理器来负责对整个系统进行控 制管理,因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上介绍了8086 芯片,所以可以采用8086作为本系统的中央处理器。 2)由于本次的课程设计的题目是交通灯,而根据十字路口处的交 通灯南北和东西方向各有红、绿、黄三种颜色的灯,因此可 用8255来控制6个LED灯的实现模拟的南北和东西方向上的 交通灯。 3)而交通灯的状态转换时间要由中断方式来控制,所以很容易想 到了可以用8259作为中断芯片,与8086芯片相连。 4)交通灯的状态转换时间可灵活设置,于是想到了可以采用一块 8253或8254芯片和一个脉冲源相连,8253对脉冲源送来的 脉冲进行分频,然后将输出送到8259作为中断源,而8253 采用不用的计数初值其输出脉冲的频率就不一样,因此实现 了交通类状态转换时间的灵活设置。 5)最后关于交通灯状态转换的倒计时功能,可由一个七段数码管 来显示倒计时,而本次课程设计的实验箱没有提供单个数码 管,而是提供了一个八位一体七段数码管,所以还需一块 8279芯片来对数码管进行控制。

AC-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模板

控制编号:TJSZ—512—02 报告编号:2005—LQ0752 委托协议编号:2005—LQ0752 报告总页数:12 二赛一级公路二合同AC—13型改性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GTM配合比设计方法) 委托单位:路桥集团一局内蒙古二赛项目二合同 天津市市政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 报告日期:2005年07月27日

报告批准: 报告审核: 负责人及报告编写: 参加人员: 注意事项:1.本报告无质检报告专用章无效。 2.报告涂改作废。 3.本报告结果只对来样负责。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平山道39号邮编:300074 电话:(022)23351120

1. 任务来源 受路桥集团一局内蒙古二赛项目二合同委托,进行二赛一级公路二合同表面层AC-13型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2. 依据主要技术规范、试验规程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J058—200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3. 原材料性质分析 二赛一级公路二合同表面层采用AC-13型改性沥青混合料。各原材料产地为:内蒙朱日和石料厂产玄武岩粗集料,朱日和石料厂产机制砂、天然砂,苏尼特右旗碱矿产石灰岩矿粉及生石灰粉;盘锦中油辽河沥青有限公司产SBS改性沥青。试验样品由委托方提供。 3.1 沥青 对石油沥青按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了规定项目的试验检测。试验检测结果见表1。检测结果表明该SBS改性沥青样品符合I-C级沥青技术要求。

3.2 矿料 沥青混合料中的矿料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和生石灰。 3.2.1 粗集料 粗集料规格为10mm~15mm、5mm~10mm、3mm~5mm,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见表2。试验结果表明,粗集料各项指标均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关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的技术要求。 3.2.2 细集料 细集料采用机制砂和天然砂,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见表3。试验结果表明,细集料各项指标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关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的技术要求。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班级: 通信1309 姓名: 张哲熙 学号: 13212171

指导教师: 周永华 实验一交通信号灯模拟控制 一.实验目的 交通信号灯模拟控制是一个基于实际工程原理, 结合文献、现实十字路口交通等得研究, 对工程问题进行确定、表述和建模分析, 获得最优设计方案, 理解并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 根据实验室实验环境限定条件确定实验方案。所有知识涵盖本课程中的并行接口芯片、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算法分析、接口地址的确定、外围设备的控制等。经过此实验能够理解微机系统中接口电路的作用, 掌握软件硬件协同工作原理, 熟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综合应用。最终达到如下实验目的: ( 1) 掌握可编程并行接口 8255 芯片的工作原理 ( 2) 掌握利用并行接口芯片 8255 实现信号灯控制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 3) 掌握接口电路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调试方法 ( 4) 了解 PC 机和实验系统板的连接原理, 理解系统机扩

展原理 ( 5) 了解并行接口芯片在工程实践中的典型应用及实现方式。 二.实验内容 设计利用 TPC- A 实验系统提供的 8255 芯片和信号灯设计实现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模拟控制的硬件连接和程序设计。 1.设计要求 (1)经过实际调研了解十字路口交通灯原理, 确定实现的算法流程。 (2)利用实验系统设计硬件电路, 明确 8255 芯片端口地址。(3)编程实现并调试完成交通信号灯的模拟控制。 (4)分析设计方案并比较和实际交通信号灯的技术性能差别。 2.设计目标和性能指标 ( 1) 考察一个实际十字交通等路口交通控制, 模拟在实验室实现。 ( 2) 扩展功能: 用 LED 应倒计时方式显示各路口灯亮时间。( 3) 对于复杂多路口应该如何设计。例如结合车流、人流等多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