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

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
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演变历程

教学组织形式是在宏观的社会历史背景下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发展变化的,它还受到教育普及程度、学科性质以及教学任务的制约。从产生时间上来看,教学组织形式经历了个别化教学为主的阶段、班级授课制为主的阶段和改造班级授课制为主的阶段。

(一)个别化教学组织为主的阶段

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个别教学是教学组织的主要形式,这就是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的形式。这是出现最早的教学组织模式。个别教学发展到后来也有一些变种,出现了一个教师教很多学生的现象。如在汉代就采用过大班上课和高徒相传的形式,但是这时的教学与班级授课有本质的区别,它没有严格的组织,同时学习的学生年龄相差悬殊。从本质上讲,它仅是对学生进行个别施教的一种形式。个别教学由于其自身的弱点,难以完成系统化、程序化传授知识的任务,因而教学效率不高。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只能适合当时人数不多且教学内容又比较简单的教学要求。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一种反映。

(二)班级授课制为主的阶段

随着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技术工人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大量增加受教育者的数量,提高受教育者的质量。这些要求反映在教学上,就是要增加自然学科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组织形式。这就催生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早在16世纪,西欧就出现了班级授课制的萌芽。17世纪夸美纽斯总结了捷克兄弟会的学校教育经验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并最早在理论上进行了阐述。夸美纽斯认为,一个老师同时教多个学生是完全可能的,但要具备适当的条件。他阐述的条件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班。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相同的内容,进度也相同,这样就可以一个教师教很多学生。

2.教学应有计划、有组织。学校的教学应该有学年的划分,同时开学,同时放假,学年开始时,

学生同时升入一个年级,开学以后不再招生,在学期中,也不能随便退学。每班教学按已有的计划进行。

3.教学采用上课的形式。上课要有一定的目标,拟订每年、每月、每日所应达到目际的教学计划,按计划进行教学。

4.每个班应有同样的课本,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同样的功课,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同一的目标上。

5.每天上课分上、下午进行,各2小时,共计4小时,另外的时间为自学,星期六下午不上课,星期日放假。

由于这种教学组织理论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提高了教学效率,因而逐渐为各国采用。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教学是在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它是用来培养“译员”、“通事”的外国语学校。最初只设英文馆,学生10人。后来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学校中开始被广泛采用。

(三)改造和完善班级授课制的阶段

虽然班级授课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但班级授课制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特别是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理论和由其指导的实践教学,更将班级授课制推至极端。从19世纪初直至今日,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造和完善仍在不断研究中。下面是几种有代表性的教学组织形式。

1.贝尔—兰卡斯特制

也称为导生制,产生于19世纪初的英国。由教师先教年龄大的学生,再由其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或学习差的学生。因由教师贝尔和教师兰卡斯特创制,故称为贝尔—兰卡斯特制。2.道尔顿制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美国道尔顿城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道尔顿制并试行,是一种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每周进行有限的集体教学,然后指定学习内容,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后,在各专业课堂自学,独立完成作业,然后接受教师考查,又接受新的学习任务,开始新的教学周期。

3.文纳卡特制

这是美国人华虚朋1919年在芝加哥市郊文纳卡特镇公立学校实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按照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课程分两部分,一部分按学科进行,由学生个人自学读、写、算和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一部分是通过音乐、艺术、运动、集会以及开办商店、组织自治会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该形式的特点是:第一,按单元进行学习,各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学习内容,并配以小步子的自学教材;第二,每个单元结束后,经测验诊断,接着学习新的单元;第三,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4.分组教学制

为解决班级授课制不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弊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出现了分组教学制。有能力分组、作业分组、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形式。能力分组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进行分组教学,学习的课程相同,但不同组学习年限各不相同。作业分组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意愿分组,学习年限相同,但不同组学习的课程不同。内部分组是在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根据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异分组教学,外部分组突破了传统的按年龄分班的做法,按学生能力或成绩的差异,在同一个年级中编成不同的班级,是班级间分组,如快班、慢班、重点班、普通班。5.特朗普制

在本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创立。其做法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大班集体教学由优秀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几个平行班统一上课。随后的小班课研究讨论大班课上的教材,由15-20人组成一个小班。然后由学生个人独立自学、研习、作业。教学时间分配为:大班上课40%,小班研究占20%,个人自学占40%。

6.小队教学

小队教学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开始流行,也称协同教学。其基本特点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教师一起工作,根据其不同的特长组成互补性的结构,通过人工协作,在教学中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共同负责一个班或者几个平行班的教学任务。

7.开放课堂

它源于20世纪30年代进步主义者的教育主张,二战期间在英国的幼儿园得到采用,20世纪60年代在小学推广,20世纪70年代传到美国并在小学得到采纳。开放课堂的特点是教师不再分科系统地按照教材传授知识,而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室或其他场所自由活动或学习。

总之,近一个世纪以来,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上是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和完善的。当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是:班级授课制仍然是主要的组织形式并不断改革和更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并存,力求形成一种既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又可以适应个体学习的综合型组织形式,使集体教学和因材施教相统一。

课程设计的水平组织是指课程内容或学习经验相互之间的关系 即其横的统整问题 如学校内的活动和学校外的活动 学校的正式课程和课外活动之间如何统整?数学科的学习 如何增强自然科学的学习等?课程的水平组织应该是什么形式的类型?课程组织的水平类型 可能是一系列弹性分级的指导性活动 包括了可能与活动相关的学科内容;或一系列严密分级的活动 包括了个别活动的学科内容;或一系列分级的学科内容 包括了相关的指导性活动;或分级的预期成就说明书、指导活动表、分级目标的学科内容大纲;或学科内容和教科书的分级目标说明书。课程水平组织途径方面 学科可以分科独立存在 也可以建立学科之间的知识关联 也可以合并两个以上学科成为一个教学科目 也可以主题统合各学科知识、技能。课程组织的水平范围 可能包括学生思维的内容 也可能涵盖专业课程发展人员的计划与实验的结果。课程设计的组织类型包括了“个别科目课程”(individual subject curriculum)、“相关课程”(correlated curriculum)、“融合课程”(fused curriculum)、“广域课程”(broad fields curriculum)、“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与“活动课程”(activity curriculum)或“经验课程”(experience curriculum)等六种课程组织类型。这六种课程类型也可归纳为科目课程(subject curriculum)、核心课程与活动课程 分别与第一章所论及课程即科目、课程即计划、课程即经验的课程意义相关 并与第三章所讨论的精粹主义取向、社会行为主义取向与经验主义取向的课程设计意识形态相互呼应 分述如下。■科目课程事实上 个别科目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都是属于科目课程。个别科目课程是指各科目分化孤立的课程组织形态 也是一种常见的传统课程组织类型。课程设计者可以联合关系密切的科目课程领域 将其转化为比较方便管理的相关课程或称联络课程 使个别的学科内容产生一致性 增进各科目之间的关系 但各科之间的原有界线仍旧存在。相关课程是指可以进一步合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范围较窄的科目 或将课程内容加以重新组织 以增强其间关系 联合成为关系密切的合科课程或融合课程 以减少难以管理的特殊化科目。融合课程可以进一步加以组织成为广域课程。例如 以宽广领域的语文科课程统整设计 取代文法、作文、文学等彼此关系密切的科目课程领域;或将地理、历史等科目课程合并为“社会研究”的合科课程或融合课程;或以英语科及社会科作为相关科目 数学科与科学作

相关统整。但是,上述各科统整不管是合科课程或相关科目之统整 实际上 往往是一种行政上的措施 将两个科目放人同一时段 其基本假定以为负责授课的教师本身会自行建构学科间的关系。上述科目课程的统整甚少考虑到课程设计的“统整经纬线” 其课程统整的结果 并不十分成功 原因是每一科目都遵循不同的组织架构 如历史的年代顺序、语文的文学形式。因此 如果没有发展出同时适合此两个科目的新课程组织基础 则另一科目往往沦为另一科目的附庸。例如 以语文与历史作相关统整 并以历史年代顺序教学 则语文学科技能常常只是根据历史内容主题所发展的要求进行教学。上述这些科目课程组织类型通过融合课程与广域课程的组织设计可以将零碎的教学时间加以统整合并为较大单位的教学时间 以防止学习时间遭到不当的分割 避免学科知识的支离破碎。为了使课程内容充分发挥一致性 广域课程可以进一步通过最具重要价值的课程组织核心 作为组织中心 设计成为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学科的结合并非统整学习的唯一方法 然而经由强调各学科间共同分享的广泛概念 组织不同学科间一致的思考类型 可以帮助学生发展一致的概念架构 以理解这些学科中的概念。核心课程便是以某些广泛问题或概念为中心 并将某些领域的知识概念加以组合 是目前课程组织的统整设计较成功的经验。核心课程不仅可以使某课程单元主题或学科简化或减少到一种可以加以管理控制的大小 而且可以根据规准 选择适切的课程元素 作为组织焦点或组织核心。一般人常用的兴趣、经验、生活问题、内容主题等课程元素本身 并无法提供足够的课程组织规准 以仔细选择与诠释所欲涵盖的课程范围内容 或建立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因此 除非课程设计人员可以决定课程内容的主要观念 否则无法确定学习内容的组织焦点。一般而言 单元架构的核心焦点包括三种。第一种是“观念架构” 以大范围的观念为课程组织设计的焦点中心 加以组织。第二种是“问题架构” 一般而言是以问题为组织的中心 此种课程组织的设计途径应用在社会科与自然科学方面 较为成功。第三种是“事物中心” 课程单元是以所要完成的事物为组织中心 例如 艺术领域 在某些情境下 以系列的欣赏经验为组织中心 课程设计人员必须选择组织这些事物中心的结构 以协助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由这三种观点可见 在发展高度有效的组织架构、建构不同领域的课程单元方面 到处充满着发挥创造力的统合。例如 以学生关心的问题为组织核心 作为课程统整设计的“组织经纬线” 其优点是可以自然的关系来统整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 而且可以将彼此相关的观念、事实与概念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但是 如果缺乏仔细选择或未经过深思熟虑的课程“组织经纬线”或组织核心 则将导致课程组织不当 或失去课程组织的严谨性。利用核心观念作为课程的焦点中心 可以具备许多主要功能。第一种功能是核心观念可以让学科的单元或主题更为结构化 并能针对其所要处理的内容层面 提供一种观点 师生共同计划 以明智地判断所要涵盖的课程内容 并基于理性基础举出其内容实例。第二种功能是以核心观念作为单元的焦点 可以确保更完整充分的宽度与广度范围 满足学生需求 以作为课程设计者所要组织发展的内容。第三种功能是核心观念也可以作为学科结构 并设计成为学习的重点 打破学科界线。第四种功能是利用核心观念作为课程组织内容中心 可以解决所欲涵盖课程内容范围的问题 可以详细界定学习内容的数量界线 以涵盖主要观念 并使其他内容降低到最小数量 以方便理解这些核心观念;是以核心观念可以作为选择内容的规准 以核心观念为主 并结合少量而必要的特定内容实例 而不会造成内容的不当负担;因为内容范围太广泛容易造成多而不精、广而不够深人的缺失。第五种功能是涵盖主要观念 并结合少量的具体内容实例 可以突破时间限制 避免花费时间精熟内容细节 可以节省可能的时间 享有更大空间自由 以进行透彻的完全学习 以强调处理信息、诠释资料、发展与运用通则等目标。第六种功能是以核心观念为焦点中心 可以作为课程组织的“经纬线” 确保课程内容的继续性或顺序性或统整性 提供完整的结构 可以和学生的学习经验进行比较对照。第七种功能是以核心观念组织课程 可以将学科内容转化为教育历程的学习方法

历程 通过教育科技可以将学科内容与学习历程融为一体 免除学科内容与学习历程分离对立的缺失。■活动课程活动课程的课程组织形态又称经验课程 比广域课程与核心课程更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 以学生兴趣与需要为课程组织的中心 依据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决定学习内容 重视以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来组织课程 由学生主动地选择学习经验与课程知识 以解决学生生活的问题。教师与课程设计人员的工作旨在依据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经由问题解决的探究方式 协助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与成长。例如 杜威在芝加哥创立实验学校 采用“活动方案”(activity program),主张学生是学校课程的起点 课程旨在协助学生 使其经验获得继续性与统整性的发展 使其经验内容不断扩展而趋于丰富与成熟。活动课程的组织类型旨在提供学生第一手经验 采取工作单元形态而非知识分科 要学生去亲身体验课程以获得统整的知识 非呈现零星的学科知识让学生学习。工作单元常跨越了许多学科 学习组织由学生负责 无固定学习顺序。因此 课程设计基于学生兴趣或需要 给予适性选择和最大调整弹性。其特点是活动多、科目少、学习内容涉及较广泛的知识领域 而且与生活关系密切 适合学生的需要与兴趣 并且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统整学校学习与社会生活学习。活动课程强调学生实践的经验 因此 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合作设计工作学习方案 选择学习领域、界定遭遇的问题、计划相关的活动}实施并评鉴所从事的工作学习 让学生从实际参与工作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并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兴趣与能力。例如 杜威提倡“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概念 重视从经验与相关研究中进行学习的行动学习(action learning)。这是一种在数月或数年中一段时期内 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的工作学习方案 其目的是帮助学习者从参与实际工作中获得学习 并统整校外社会机构与学校教育功能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建设、培养成人能力的一种方法。这便是一种活动课程的组织形式。此种活动课程的优点为 ①统整工作经验、学校教育的学习方案或课程方案 使课程理论与实际生活更能密切的配合 学生能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意义; ②统整工作与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机 激发更大的兴趣; ③工作经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发展学生独立判断的能力 使学生更为成熟; ④由于学生和来自不同背景的同伴一起合作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别人 并增进其人际关系; ⑤合作教育可以成功地将学生顺利导人工作世界。然而 由于活动课程以学生兴趣为课程的起点 而且学生兴趣容易转变 因此其规划不宜僵化 必须保留弹性设计。而且在实施时也应有其他配套措施 例如 师资应有通识博雅的教育基础 并具备课程设计基本能力、学生身心发展与辅导的专门训练;学校应有宽广的活动空间 行政支持与资源也应充裕 课程安排宜有弹性时间 课表不宜太过于僵化 仪器材料设施也应配合学生兴趣趣并考虑学生安全问题 如此方能依据学生兴趣与需要 顺利实施活动课程。

历史活动课教案

历史活动课教案 【篇一: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活动课一寻找历史》 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活动课一寻找历史》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关注 身边的历史。 2、逐渐形成历史的方法,并在其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探索。 @ 3、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 4、培养学生组织、管理、代表参与交流的能力。 5、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搭建一个长期性的平台、创办一个长期性的园地。 活动过程: 1、广泛收集资料、整理资料: ①《我家的历史》。让学生展开家庭调查,可写“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有小学生活等内容;或请家长帮助,制作一份家庭亲属世系表,写出从高祖、父母到“我”这一辈的全部男女亲属的姓名,并标出性别的称谓。 ②《我所知道的名胜古迹》。让学生收集曾经参观过的名胜古迹的有着介绍资料、照片和门票等,制成一份图片说明。或用一张8开

的素描纸,分别贴上各个名胜古迹的图片、照片和门票,并写上简单的图片说明。 ③《我所喜欢的历史人物》。让学生收集一位自己最喜爱或最熟悉的历史人物的故事,整理成文字,并用一张8开的素描纸,画出历史人物的肖像。 [ ④《我读过的历史书籍》。让学生列出读过的历史书籍,并写出内容简介;或让学生把书带到课堂上来,准备向同学们介绍和推荐。 ⑤《我看过的历史电视剧和电影》。让学生列出看过的有着历史电视剧和电影的名称,尽可能找到相关的剧照,并写出故事梗概。 2、每个小组推荐1、2名代表讲述。若有不完善者,可由其他同学补充。 3、本着“以活动促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由师生共同评选出本节课的优胜组。活动小结: 通过本节课活动,学生纷纷呈现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由于学生动脑想了,动手找了,动眼看了,动口讲了,从而亲身体会和感受了历史的真正存在,发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历史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昨天的一切就是今天的历史,今天的一切即是明天的历史。 【篇二:历史活动课教学设计的奇思异想】 历史活动课教学设计的奇思异想 } ——《公元纪年法》活动课教学设计 凯里市大风洞正钰中学王焕龙 一、活动内容

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作业

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第一节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 学习评价 在学习小组中开展新教学组织形式读书报告会,告诉大家他所知道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其特点如何。 答: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复式教学与现场教学。 一、个别教学 这是最为古老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典型形态是私塾教育,其根本特征是“一对一(或几)”,个性化,能够充分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充分照顾到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是其根本特征。 二、班级授课制 这是现代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当代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的对象与焦点,其根本特征是“一对多”,即一名教师在课堂内同时对多名学生进行施教。 在我国古代的“分斋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最先形态,如北宋胡瑗的“分斋教学法”,东林书院的“讲会制度”等。 1、“分斋教学” 北宋胡瑗主持湖州州学时,在学校内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经义斋”主要学习儒家经义,“治事斋”则分设治兵、治民、水利、算术等学科,学生可选择其中一科为主修,另选一科为副修。在“分斋教学”的基础上,胡瑗还实行了“分组教学”,他根据学生的不同志趣和各自基础把学生分组,讲课前先由学生自习,然后由教师召集讨论。讨论的方式或由学生各述所学,教师从旁指点,提示纲要;或由学生提出问题,当大家解答完后,教师小结;或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2、“讲会制度” “书院讲会”开始兴起,其中,东林书院的讲会较为典型,它定期举行,每年一次大会,每月一次小会,各三日,推选一个人为主持,讲学内容主要为《四书》,讲授时,与会者“各虚怀以听”,讲授结束,相互讨论,会间还相互诗歌唱和,成为明清书院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我国教学组织形式发展的历史回溯与当前反思》)。 3、我国清朝的京师同文馆首倡西方式的班级授课制 在西方,17世纪夸美纽斯创立了“班级授课制”。 后来出现了“分团教学法”“、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等课堂授课制度的变体形式。 三、复式教学与现场教学 这是两种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 1、复式教学 同单式教学(即把同一年级的学生合成一班,在一个教室内由一位教师教学)相对。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对一个年级的学生讲课,同时组织其他年级的学生自学或做作业,并有计划地交替进行。 特点: 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由于学科头绪多,讲课时间少,教学任务重,因而备课时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教学秩序的处理等,有更复杂的要求。2、现场教学 在自然和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便是现场教学。现场教学不仅是课堂教

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考情分析 教学组织形式作为教学这一章的重点之一,在考试的过程中也是高频考点,对于不同类型的教师招聘考试,虽然在知识的呈现方式和理解上并无二致,但出题形式却大不相同,备考侧重点也不一样。如:在陕西省特岗教师考试中,教学组织形式更多的是以单选题的方式,考察学生对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区分,备考侧重点在定义的理解上;在全国联考D类考试中,对教学组织形式这一节内容,更多的是以辨析题的方式,考察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备考侧重点就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识记班级授课制的定义、优缺点。 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学校教学工作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1.个别教学制 个别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由学生个人与适合个别学习的教材内容发生接触,并辅以师生之间的直接联系。它虽然也有一群学生,但没有固定的班级,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各不

相同,每个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也无计划,随时随意决定学习什么和不学习什么。 其有别于个别辅导,前者是针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后者主要面向特殊学生,如后进生和优秀生。 2.班级授课制 ①定义: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它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②特点:班、课、时。 班级授课制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按“课”教学,“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按时授课,把每一“课”规定在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这个单位时间称为“课时”,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 ③班级授课制的产生标志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④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班级授课制有严格地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

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临高二中历史科 一.课题:走进临高的历史 二.教学背景 此次学生亲自参与历史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考察、参观、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了解临高的本土文化,,让学生了解在自己身边的发生过的历史事 件、存在的历史痕迹,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历史,感受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密 切联系,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让学生知道临高的历史文物,历史名人等, 进一步增强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历史文物的定义和现况; 2、了解临高的历史名人和历史事件;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采用多种方式途径收集资料(上网下载、上图书馆查阅、调查访问 等),并能对各种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分析; 2、借助网络查找有关临高历史古迹的资料,并能用电子简报、幻灯片等形 式整理加工信息。并结合经济学原理、社会公德、环境保护意识等,从多角度提 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三)情感与态度 收集有关临高历史的资料,探讨问题,能由探讨活动获得发现和新的认知,培养出对研究问题的信心和乐趣。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现探究 问题的初步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导入1、出示临高历史古迹的相片。 2、组织学生就问题谈感受,提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历史文物 你对临高的文物古迹有什么了解呢? 创设情景,引 出本课主题: 走进临高的历

新课3、教师讲解什么叫做文物古迹以及临高文物古迹的现状。 4、指导学生查找临高文物古迹的现状。 史。 提出和选择课题1、教师提问:你会选择什么作为你的研究方向? 2、小组讨论,通过对文物古迹的认识,确立研究的大致方向。 3、在老师的帮助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终确定课题。例如“身边的 古迹”“古迹的风光”“文物建筑的保护”等。 从课题内容和 目标、课题的可 行性和探究性、 等多角度出发, 帮助学生确定 课题。 活动过程一、搜集资料。 通过访问、上网搜索、上图书馆查阅等方式进行。活动分两个阶段 进行:(1)寻找学校附近、家附近的文物古迹,询问身边的人临高有什 么文物古迹。(2)按开始的分工各小组进行资料的搜集,例如上网查找、 到图书馆查找、在报纸上查阅、询问专家等。并对搜集回来的资料进行 删选,整理。 网络搜索:临高的文物古迹、临高的历史名人、临高的文物古迹 二、社会调查 (1)下课后可以到公园询问老人;然后到居委会等有关部分进行 采访调查,找找临高的文物古迹。 (2)周末时可以到博物馆、文史馆、图书馆和网上查询本地区的 历史资料,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文物古迹。 三、参观访问 1、参观临高角,知道解放海南岛的历史。 2、参观临高的文庙古寺,了解临高的过去与现在。 通过让学生访 问老师、家里的 老人等,让学生 对临高的文物 古迹有大概的 认识和了解。 交流所研究的 成果,对成果进 行展示,总结本 次活动。 小结:同学们,你们对临高的历史古迹有什么了解呢?请四人小组讨论 交流一下。 四、展示活动 1、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包括采访稿,调查表,小相 册、照片、倡议书等。 2、互相交流学习心得,谈学习的体会。

政权组织形式

政权组织形式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和种类 1.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 政权组织形式,是指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为治理社会所采取的政权的组织形式,它是国家形式的一个重要方面。任何一个国家,不论是哪一个阶级占统治地位,都要采取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去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治理社会。近现代宪法产生后,政权组织形式是宪法的重要内容,建构民主、科学、高效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宪法的基本追求之一。 就政权组织形式来讲,阶级本质不同的国家,都有与其本质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从历史发展和现实的存在形式看,正是国家权力尤其是主权的归属,决定了政权组织形式的不同。一般说来,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较为普墒和典型的形式是君主制,资本主义国家较为普遍和典型的形式是共和制,社会主义国家一般采取共和制的政权形式。在奴隶制国家,曾经实行过三种政权组织形式:君主制、贵族共和制、民主共和制。封建制国家典型的和最普遍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封建专制君主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资本家运用手中掌握的资本获取生产的剩余价值。因此民主共和制对大多数资产阶级政权来说,是资本和财产的统治所能采用的最好形式。但是,各自采取的政权组织形式又有明显的差别,概括说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 2.政权组织形式的种类 政权组织形式按不同的标准划分有不同的分类,按国家权力归属不同,近现代国家主要采取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下面是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主要形式,说明各国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都在寻找采用一种最适合于本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充分考虑各自的国情,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政权的治理功能。 (1)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是指君主或国王是国家元首,国家最高权力实际上或形式上由君主或国王一人掌握的政权组织形式。君主立宪制根据君主或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的大小不同,一般可分为二元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君主立宪制两种。 二元君主立宪制,君主是国家元首,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的限制,但保留有国家政治实权,君主任命对他负责的政府,内阁是根据君主的意志组织起来的,是行使权力的机构。而不是由在议会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政府,君主钦定宪法,议会只享有宪法规定的职权,并以君主权限不受限制为前提。目前,实行二元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只有约旦、摩洛哥、尼泊尔等少数几个国家采用这种形式。 议会君主立宪制,君主是国家元首或象征,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的限制和制约,议会处于主导地位,国家权力实际掌握在内阁手中,内阁由议会产生,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阁。内阁在形式上由君主任命,但内阁的去留取决于议会是否信任,君主作为虚位的国家元首而存在,实际大权掌握在议会和内阁手中。英国是这种形式的典型国家。现代国家中日本、瑞典、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挪威、新西兰等也实行这种政权组织形式。 (2)共和制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提纲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 变革

精品资料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五章: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第一节: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 一、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也是为了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自觉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除了知识的掌握外,还能够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并动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目前,在我国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自主学习就是要使学生,不再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材走,而是发挥其个体能动作用主动地、独立地、有目的地去进行学习。 自主学习应该是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自己要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自主学习又是具有内在规定性的,它应该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坚持学’”。 (二)自主学习的特征 (1)学习者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三)教学实践中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独立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多时候是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的作用则在于有创建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提出的富于个性的独到见解,教师应积极赞赏。 二、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多边”的合作,其中既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又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它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实际上,合作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学会合作的过程。 (二)合作学习的模式与基本要素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上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一)班级教学的基本特征 班级教学:根据年龄或学习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以班为人员单位 2、以课时为单位 3、以课为单位 (二)班级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 1、优点 (1)形成了一整套严格制度,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加强管理 (2)科学的采用课单位进行教学 (3)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4)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5)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6)在班集体中学习,师生间和学生间可以交流,增加信息来源和教育影响源 实现教学任务方面较全面,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 2、局限性 (1)主体性和独立性受到限制 (2)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 (3)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不够 (4)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5)内容、时间、进程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内容 (6)“课”受时间限制,完整的内容被分割。 (7)缺乏真正的集体性。 (三)班级教学中课的类型和结构 1、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 (1)根据教学任务:传授新知识课、巩固知识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检查知识课 (2)根据教学方法: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2、课的结构 (1)组织教学 (2)检查复习 (3)学习新教材

(4)巩固新教材 (5)布置课外作业 (四)上课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1、备课 (1)钻研教材 (2)了解学生 (3)考虑教法 2、上课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恰当 (4)组织得好 (5)积极性高 3、课堂教学效果测评 (1)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 (2)分析教师的课堂行为 (3)根据教学效果测评调整课外作业的布置 4、布置课外作业 (1)代表性,难度适度 (2)与教科书内容有逻辑联系 (3)有助于启发思维 (4)尽量与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5)分别给优生和差生布置分量、难度各异的作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历史 教案 21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第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七年级学生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具备了一定基础。依据教学内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以及教材的“弹性”,本课设计着眼于“史前到南北朝时期”“身边”的历史。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主要史前遗迹、古城遗址、名人足迹、以及村社地名与姓氏由来等,理解历史就在身边。 2.通过调查、访问,以及对有关资料的收集、阅读、整理等,理解学习历史的途径与方法。 3.通过活动,理解家乡历史的演变,感受和认识历史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教学难点】感受历史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针对不同乡镇的历史,重新划分学习小组。即史前遗迹组(赣马镇、城头镇)、古城遗址组(班庄镇、塔山镇、海头镇)、名人足迹组(夹山乡、金山镇);另外,村社名称和姓氏由来让全班学生参与。主要方法是调查、访谈、讲述、讨论、合作学习、体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每当提起历史,我们都会认为历史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请同学们观看《赣榆印象》,体会赣榆古今变化。 师:这段视频再现了赣榆的昨天与今天。同学们想要了解这些历史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感受历史的变化。 [学习新课] 师(PPT):(展示)《赣榆区地图》 我们的家乡——赣榆区,有“黄海明珠”的美称。她位于江苏省东北端、海州湾畔,东临黄海,西临东海县,北与山东省的临沂、日照市接壤,南以新沭河为界,同海州区毗邻。全区面积1402.5平方公里,总人口109.9万。我们再来看一下,现在一共有多少个乡镇?大家来看一下地图 师(PPT):《赣榆区行政区划》 赣榆一共有18个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24个村委会。 那么,从远古至南北朝时期,赣榆有哪些史前遗迹、古城遗址、名人足迹?你的村庄、你的姓氏是怎样由来的?课前老师已经发配好任务,并且把全班分为三个小组……这上面三个组同学,有的已经把材料给老师了,并且帮助老师一起完成了课件制作。接下来有他们为同学们展示成果。首先请第一组同学——史前遗迹组闪亮登场! 第一组:史前遗迹组(板书)

第四章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第四章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 1、(单选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键是()。 ? ? A.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 ? B.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C.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 D.选民民主选举代表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B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收起解析↑ ? 2、(单选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性质上属于()。 ? ? A.政权机关 ? B.国家机关 ? C.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 D.自治组织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B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收起解析↑ ? 3、(单选题)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最基本的原则是()。? ? A.为人民服务原则

? B.精简原则 ? C.民主集中制原则 ? D.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A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收起解析↑ ? 4、(单选题)我国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最高原则是()。? ? A.民主集中制 ? B.政治协商 ? 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D 解析:展开解析↓收起解析↑ ? 5、(单选题)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主席的年龄限制是()。? ? A.年满六十周岁 ? B.年满四十周岁 ? C.年满三十周岁 ? D.年满五十周岁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A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收起解析↑ ? 6、(单选题)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由()主持。

? ? A.立法会主席 ? B.行政长官 ? C.首席法官 ? D.行政副长官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A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收起解析↑ ? 7、(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权范围的是()。 ? ? A.立法权 ? B.发行货币权 ? C.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 D.国防权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B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收起解析↑ ? 8、(单选题)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 各民族间的()关系。 ? ? A.平等、自治、和睦 ? B.平等、自由、互助 ? C.平等、互助、自治 ? D.平等、团结、互助

(完整版)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练习题及答案.doc

第四章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单选题)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 各级人民政府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正确答案: C用户选择: C 2、(单选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多项职权,但下列哪一职权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A.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 B.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C.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D.审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预算部分调整方案 正确答案: A用户选择: A 3、(单选题)关于我国宪法的修改,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宪法没有专章规定修改程序 B.《全国人大议事规则》规定,宪法修改以投票方式表决 C.宪法规定的修宪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立法法》规定,宪法修正案由国家主席令公布 正确答案: D用户选择: D 4、(单选题)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间的()关系。 A. 平等、团结、互助 B. 平等、自治、和睦 D. 平等、互助、自治 C. 平等、自由、互助 正确答案: A用户选择: A 5、(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权范围的是()。 A. 立法权 B. 发行货币权 C. 国防权 D. 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正确答案: C 用户选择: C 6、(单选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键是()。

A.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 B.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D.选民民主选举代表 正确答案: C用户选择: C 7、(单选题)关于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下列说法不成立的是()。 A. 属于国家内政 B. 任何国家不得干涉 D. 是国家主权的体现 C. 只能由宪法授权机关进行 正确答案: C用户选择: C 8、(单选题)特别行政区政府以法律保护作者在文学艺术创作中所获得的成果和合法权益的 做法是()。 A. 普及知识产权法律 B. 自行制定文化政策 D. 照搬全国人大的文化政策 C. 参照内地改革文化制度 正确答案: B用户选择: B 9、(单选题)我国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最高原则是()。 A.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 政治协商 D. 民主集中制 C.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正确答案: C用户选择: C 10 、(单选题)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A. 民族区域自治 B. 多民族的单一制 D. 多民族的联邦制 C.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正确答案: B用户选择: B 11 、(单选题)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以上多数通过。 A. 四分之一,二分之一 B. 三分之一,三分之二 D. 五分之一,三分之二 C. 四分之一,三分之二 正确答案: D用户选择: D

略论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略论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的到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课改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决定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应该改革单一的同步教学形式,形成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同步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最优组合,构建气氛民主、便于交流的开放性课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改变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为此,在这一背景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将表现为: 一、班级教学规模小型化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于国外的小班化教学,在90年代出现于我国,并相继在京、津、沪等地得到发展。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体系和评价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的主张为小班化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得小班化教学更加健康地发展起来了。 小班化教学,从本质上看,它就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变式,但又有别于传统 ,对教学 环境的要求更加讲究,师生间关系更加密切,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等特点,使得小班化教学具有“四利”优势:即,利于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利于教学重心由教向学的转移;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快、温馨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合作教学 合作教学要求教师要彻底打破局限性大、学生被动学习知识、压制学生发挥个性空间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因人施教。同时,教师还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与人合作、个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宽松学习环境和气氛,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和合作精神,充分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参与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可创设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发展机会和条件,如,分组辩论、游戏竞赛活动、角色表演活动、图表示意活动、配唱活动、实际操作活动等。一旦学生在课堂上动嘴、动手、动脑,课堂气氛就会轻松活泼,学生的潜能便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自主学习 德雷克斯认为,所有学生的行为都有其特定的基本目的,学生总想获得认可,其行为也倾向于达到这一目的。为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提高学习能力的学习方法,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小班化教学的推行已成为世界教学改革浪潮。虽然人们对它的有效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小班化教学也存在一些尚待改进的问题,如,教师的素质、学校的硬件条件等。但我们相信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班化教学不仅会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与提高教师综合素

体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哪些

1.体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哪些?请结合平时教学实践详述分组教学? 答:体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友伴群体教学。 根据平时教学实践分组教学是按一定标准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指导。这种组织形式既保留了班级教学的长处,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区别对待的问题。《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课程应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根据这一精神,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地从学生客观的学习实际出发,按照他们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兴趣和爱好等情况,让学生自低到高的自我择组定位,从而使教学贴近于他们的实际,使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得到发展。 分组教学通常是以性别、体能、技术、兴趣等因素来进行划分,下面分别介绍。 (1)性别分组教学 性别分组是根据男女学生生理和心理差别进行的一种分组,这既考虑到学生性别间生理和心理的差别,又考虑到教师个人特长的发挥。如选修内容教学中,男生选择武术、足球等,女生选择健美操、艺术体操等进行性别分组教学。这种分组形式适合于教师数量和场地器材设备不足的学校,适用于高初中、小学高年级的教学。 (2)体能分组教学 体能主要是指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按体能分组是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能(好、中、差)情况进行的,针对性强,从体能角度考虑授课的区别对待,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分组可以是固定的,即某一节课或某个单元,始终按体能分组形式组织教学;又可以是临时的,可根据教材、课的类型,随时进行分组。 如耐久跑教学中,按体能分成三组(体能好、中、差,运动量由大到小)教学;又如跨越式跳高复习课教学中按学生实际能跳的高度,临时组成四个高度递升的组别进行教学。这种分组教学既能使体能好的学生吃得饱、体能中等的学生吃得好、体能差的学生吃得了,又能充分利用学校的器材。 (3)技术分组教学 根据学生对某一技术达成度进行分组。技术分组又可分为临时、固定、晋升分组。临时分组是根据学生动作练习的好差决定的,而固定分组在临时分组基础上进行,局限于某课时或某单元的教学。这种固定分组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再进行晋升分组。 如在前后滚翻的教学中,依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训练完成全套动作,乙组巩固动作,尽力做好全套动作,丙组正确完成动作。通过练习后乙、丙组完成较好的晋升到上一组。这种分组教学从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考虑,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实效性,但在性别分组的基础上进行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它适合于复习课教学,但对技术要求不高的教材授课和身体素质训练等不适用。 (4)兴趣分组教学 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如在发展腿部力量的教学中,采取立定跳远、跳短绳、单脚交换跳、跳橡皮筋、跑步等多种活动形式,供学生选择,分组练习。它的特点是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特长。最适合于选用教材、传统项目课的教学。

第四章 政权组织形式

第四章政权组织形式(国家形式) 目的和要求 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权组织形式的理论、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性质的关系 了解我国人大制度的内容及其优越性 认识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必然性和优越性 了解我国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的含义 对国旗和国徽的升挂和使用 第一节、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一、概念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 是指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则和方式去组织旨在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治理社会的政权机关。 显示着特定国家的国家形式。 政权组织形式同“政体”、“政治制度”等词指的是同一个问题。后者的含义更广泛些。 政体----不仅指政权组织形式问题,有时还把国家体制(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包括在内。 政治制度---它首先着眼于回答那个阶级的专政,然后表明政权的组织形式。同时---诸如:地方自治、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 所以,本书采取政权组织形式这一概念,用以从政权的组织方面表现特定国家的国家形式。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为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一种民主的代表制),其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二)、政权组织形式的重要意义 一个国家的表现是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 无产阶级的导师是如何重视政权组织形式的: 马克思主义---政权形式反映国家性质,同时又服务于国家国家性质的要求。--目 的---使本阶级的统治目的能通过适宜的政权组织形式得以实现。 --------------- 对资产阶级国家的组织形式的研究: 1、马克思对法国政治制度—指出:议会制共和国是最适当的形式 2、恩克斯分析英国---不能没有国王,虽然王权是零。 3、列宁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后,认为民主共和制是资本和财产的适宜。 为什么共产党的分析是资本主义是腐朽的,是必须灭亡的? 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应采取怎样的形式? 马、恩,耗费23年的时间才逐渐的作出了回答。 1、先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无产阶级应争取民主,上升为统治阶级---还没 涉及国家形式问题。 2、1852年《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过去一切革命是国家机器更加 完备,但是这个机器是必然打碎,必须摧毁的”。由于实践材料不足,究竟用什么国家形式打破。并没有具体回答。 3、1871年巴黎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才终于发现了“巴黎公社”。 并指出---此原则具有指导性意义。

变革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变革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武昌区教育局在全区中小学中开展了“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研究主题年、质量月的活动。其目的是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求,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我区正在逐步推进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变革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局面,让学生学习行为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包括学力)的发展。本文试就课堂教学中变革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行为转变提出一些看法。 课堂变革是学与教方式变革的核心,也是学生学习力发展的主阵地。项目启动以来,南湖区各中小学关注学与教的方式变革,以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为关注点,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组织方式、授课方式、评价方式和作业方式。许多学校用“预学”、“导学”等帮助发展式的学与教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力,达到“轻负高质”,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学校是“学与教方式变革”实施的落脚点,是学生“学习力发展”的摇篮,也是教学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核心。项目启动后,全区各中小学从课堂转型、作业变革、学法指导等多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如清河中学就开展了“教学案”的设计与实施的研究,市实验初中开展了“学习指导课程”建设研究,多所学校开展了以“导学稿”为载

体的教改实验等,成效初显。 全区很多学校还通过研究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推进学生学习力发展的研究项目。如嘉兴市实验小学的“基于探索‘电子书包’环境下的教学实践”、南湖国际实验学校的“小学生‘全科阅读’的实践研究”、三水湾小学的“周末开放性作业的实践研究”等项目,都已形成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一、为什么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单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以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其中学生的行为方式是载体,而认知和情感因素表达了学习方式的实质内涵。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意味着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品质,而科学的学习方式是建立在以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这三个基本维度之上的。所谓变革学习方式,就是要大力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 许多现代的中外教育家、心理学家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达成了以下一些共识:1.学习方式是学习质量的基本变量,高质量的学习效率必须依赖高效率的学习方式。2.学习目标决定着学习方式的层次,单一的教学目标,对学习方式的要求也相对单一,层次也不够高;综合性的教学目标,对学习方式的要求必然具有多元性(如认知、过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上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一)班级教学的基本特征 班级教学:根据年龄或学习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以班为人员单位 2、以课时为单位 3、以课为单位 (二)班级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 1、优点 (1)形成了一整套严格制度,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加强管理 (2)科学的采用课单位进行教学 (3)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4)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5)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6)在班集体中学习,师生间和学生间可以交流,增加信息来源和教育影响源 实现教学任务方面较全面,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 2、局限性 (1)主体性和独立性受到限制 (2)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 (3)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不够 (4)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5)内容、时间、进程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内容(6)“课”受时间限制,完整的内容被分割。 (7)缺乏真正的集体性。 (三)班级教学中课的类型和结构 1、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 (1)根据教学任务:传授新知识课、巩固知识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检查知识课 (2)根据教学方法: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2、课的结构 (1)组织教学 (2)检查复习 (3)学习新教材

(4)巩固新教材 (5)布置课外作业 (四)上课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1、备课 (1)钻研教材 (2)了解学生 (3)考虑教法 2、上课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恰当 (4)组织得好 (5)积极性高 3、课堂教学效果测评 (1)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 (2)分析教师的课堂行为 (3)根据教学效果测评调整课外作业的布置 4、布置课外作业 (1)代表性,难度适度 (2)与教科书内容有逻辑联系 (3)有助于启发思维 (4)尽量与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5)分别给优生和差生布置分量、难度各异的作业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_教案1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 (2)培养学生用表格、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目标。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关心社会发展的意识。 (2)通过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 【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 【教学难点】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导语: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20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我们就身边的变化说起,主要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探讨。下面请各个小组整理自己的资料做好展示准备。 学生活动:汇总本组成员搜集的资料。 二、授课环节 1、老师:有请第一组的同学,大家欢迎。 同学A:欢迎大家来到“服装展放映厅”。喜怒哀乐勾画出不同的人生,衣食住行承载着变幻的生活,有请我们的“衣秀”秀一下,秀出服饰的变化。

同学B:改革开放前,流行的服饰都印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如绿军装、列宁服、旧事旗袍、白衬衫蓝裤子、中山装等,改革开放后,流行的服饰张扬着个性,色彩艳丽的服饰无不透漏着时尚的气息,优雅的职业装、可爱的蕾丝公主裙、清新田园套装、个性的乞丐服。。。 同学A:是啊,将完美视为一种标准,将不完美视为独一无二的特色与创新。 同学B:曾经的时尚演绎着曲阳的生活变化,而未来的时尚潮流将由我们引领! 老师总结:改革开放前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需要凭布票来购买。在当今社会,服饰不仅仅是遮羞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展示个性、显示风度的一种方式。 2、老师:感谢第一组同学的精彩演说。下面有请第二组的同学给我讲解饮食方面的变化。 主持人:你知道有哪些野菜可以食用吗?(在盒子里拿出一些野菜让大家辨认) 马齿苋、蒲公英、香椿、荠菜、人情菜、车前草、灰菜 主持人:下面请大家观看一组图片(玉米面饼子、红薯面窝头、豆渣饼子、杂面条)老师对这些食物熟悉不? 老师:太熟悉了,小时候我家饭桌上最多的就是玉米饼子,咬一口,越吃越多,难以下咽,印象太深刻了!此生不再留恋此物!(大家笑) 主持人:以前的人们吃的怎么样? 学生:不好 主持人:说明当时中国的食品比较匮乏。大家看我们现在的饭桌(出示图片)今天我们不仅吃的好,而且还讲究营养均衡。我们曲阳还有闻名全国的特产哦。下面让我们组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咱们曲阳的特产。 同学A:曲阳鸭梨——曲阳鸭梨是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特产。曲阳鸭梨果形美观,皮薄汁丰,核小肉细,甜脆爽心,因其具有清咳祛噪、润肺滋肾、明目怡神的功效而备受广大民众喜爱,特别是在东南亚市场久负盛名。曲阳县鸭梨种植主要分布在晓林乡和燕赵镇,鸭梨有着上千年的种植历史,近年来,两地党委、政府坚持“特色兴乡”战略,依托自然优势,大力发展鸭梨种植业。“一年春光惹人醉,万亩梨花作雪飞”。梨花怒放的花海,古老厚重的文化,勾勒出特有的梨乡风韵。曲阳县广邀天下宾朋相聚在梨花盛会,前来曲阳旅游、发展。 同学B:曲阳灵山缸炉烧饼——已历千年传承曲阳缸炉烧饼,是保定的有名小吃,据考证有千年的历史,堪称中国北方面食中的佼佼者。薄、香、酥、脆,这是曲阳缸炉烧饼最为人称道的特点。“薄”,是说缸炉烧饼薄似蝉翼,轻如熟宣。“香”,主要来源于芝麻。曲阳缸炉烧饼所用的芝麻需去皮炒熟,这样才能使芝麻细腻光滑,久嚼鲜美,越品越香。“酥”,指缸炉烧饼入口即碎,生津细嚼即化,假使失手落地,便如片片花瓣裂开。“脆”,指缸炉烧饼咀嚼干脆,不坚硬,软硬适宜,不粘牙,口感难忘。除了薄、香、酥、脆之外,缸炉烧饼还有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