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论文

拉丁美洲论文
拉丁美洲论文

10级工商管理专业闫霞010******* 神奇的拉丁美洲——拉丁美洲音乐说起拉丁美洲音乐,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我们能很轻松地说出美国音乐的风格,欧洲音乐的简单知识,甚至是非洲音乐,我们也至少能脑中浮现黑人的爵士乐这么一个印象。但是说起拉丁美洲音乐,恐怕大多数人都要犹豫一下。

其实,拉美音乐元素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很频繁的见到。你肯定听过usher的《yeah》,或者blue的《all rise》,又或者five的那首《we will rock you》。你一定记得起来这首音乐,那句we will~will rock you~~没错,这些都是融合了拉美音乐风格的普遍令人传唱的歌曲。

而不必说的是,你自然也知道伦巴、桑巴、恰恰、探戈……这些舞蹈音乐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欢。而那些动感的舞蹈,也伴随着稍带野性的音乐,已传播到世界各地。

我们知道,拉丁美洲是一个多民族的组合,因此拉丁音乐是以多种音乐的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多元化的混合型音乐。无论是欧洲的白人音乐、非洲的黑人音乐还是美洲的印第安音乐,甚至是东方的亚洲音乐,都对拉丁音乐做出过不同的贡献。它们经过长期的沉淀,在以欧洲文化为主体的基础上,同时又大量的吸取了印第安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的各种因素,逐渐形成了一种多姿多彩的、充满活力的、充满动感的拉丁文化。

拉美音乐,听起来有一些野性,却也不像非洲音乐那样野性地纯粹,带着一点点的细腻,让你在适度的空间里,放逐你自己,却不至

于放纵。

大体上来说,拉丁美洲音乐来源于三种文化。

一.印第安文化

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陆的主人,他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是现代拉丁音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它与生活密切相关,与宗教、劳动、舞蹈相结合。所以,他们所拥有的旋律单纯而富有独特的表情。这种特点尤其在当地的一些民歌中表现出来,没有半音的五声音阶形成独特的风格和趣味。另外在印第安人的传统音乐中,没有欧洲意义上的和声。

印第安人音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处于孤立偏僻地区印第安人的音乐,如亚马逊热带丛林区的印第安人。由于处于较原始的状态,其音乐比较简单;又如厄瓜多尔希法罗人的音乐只采用了三个音。巴西卡马尤拉人的音乐也比较简单,但却拥有世界上最长的管乐器--由两根植物茎(一长1.6米、一长2.2米)捆绑在一起的乐器,他们的音乐与舞蹈是紧密相连的,而且往往是在各种仪式、庆典上才表演。另一类是发展得较高的印第安人的音乐,如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国的安第斯高原音乐,它是印加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他们演奏的排箫、竖笛音乐很有特点,在表现高原印第安人的风情方面十分出色。庄严的太阳神颂歌,忧郁抒情的亚拉维情歌,欢快

活泼的瓦衣诺舞曲,都是他们的创造。美妙动人的民间花腔女高音唱法一安第斯高原唱法是世界民间音乐中的瑰宝。

二.欧洲(伊比利亚)文化

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葡萄牙音乐,一方面具有和西欧音乐相通的一般共性,另一方面,受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音乐的影响而独具特色。无论是音阶、旋律或者是节奏、和声、演唱和发声,在多方面都表现出欧洲其他地区所没有的因素。特别是它的节奏,有很多三拍子的音乐,但又不像圆舞曲那样单调,而是更加细腻,更具动感。另外,像3/4拍和6/8拍交替,这样复杂而富有生气的节奏也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所喜欢的,这样的伊比利亚节奏在拉丁美洲被原本不动地流传下来,进而和印第安节奏,特别是和非洲的黑人节奏相结合,产生出更加丰富而微妙的节奏感觉。

三.非洲黑人文化

拉丁美洲,在16世纪初到19世纪后半叶的奴隶制度中,吸收了大量的非洲黑人及其音乐。黑人音乐亦称美洲--非洲音乐。这种音乐主要分布于加勒比海和巴西以及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的沿海地区。苏里南的原始森林中,逃亡的黑人奴隶和加勒比海的海地保存了较纯的非洲音乐。在巴西的巴伊亚地区和古巴、特立尼达多巴哥等国的黑人音乐,则受葡萄牙、西班牙文化的影响较多。美洲--非洲音乐的特点是节奏在音乐中起主导作用,切分很强烈,常采用多线条节奏,呼应式的歌曲,乐段结构不方整,使用欧洲乐器多,且偏爱敲击乐器。这种来自汽油桶的美妙音乐震惊了世界。巴西的桑巴、伦都和古巴的伦巴,加勒比海的卡立普索、曼波、恰恰以及秘鲁的马里涅拉、冬德达等舞曲,都是较典型的美洲--非洲音乐歌舞体裁。

由非洲黑人带来的传统音乐文化,和在美国的布鲁斯、灵歌、爵士乐、索尔音乐中看到的那样,在拉丁音乐中也表现出了强烈的主体性。在非洲黑人的音乐中,有和宗教相结合的,也有单纯、世俗的一面。无论哪一方面,其旋律、节奏、唱法都表现出显著的特色。旋律方面,旋律走向以自然的滑音、装饰音而独具特色,音阶更是丰富多彩(由于演唱时滑音的运用使音符出现很多的变化)。音色方面,黑人具有十分独特的音质,他们所表达的情感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唱法方面,独唱、合唱、齐唱通常是互相交替,以一呼一应的对答形式为特征。非洲黑人音乐的最大特色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良好而丰富的节奏感。所以,拉丁美洲的音乐大多具有充满活力的律动感。

拉丁美洲的文化正是欧洲文化、印第安文化和非洲文化经过长期的碰撞、冲突、渗透、吸收后融合而成的一种统一而又多元的文化。它源于这三种文化而又不同于原有的文化,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上。从宏观的角度看,拉丁美洲音乐也是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的混合体。但由于混合的类型、层次、成份、程度各不相同,就形成了十分丰富、多种多样的音乐风格。如今,拉丁美洲音乐正以其色彩的丰富。节奏的独特,旋律的美妙,和声的浓郁,吸引着广大的音乐爱好者。它那无比的热情,充沛的活力,神奇的风貌,使世人为之瞩目。正如拉丁美洲伟大的革命家古巴诗人何塞·马蒂所说的:“这是一片用音乐和大自然秀丽景色装点的和谐和富有艺术的国土”。

景观规划试题库

1、按照人们对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角度来分析,景观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 2、从国际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来看,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的基本方面中均蕴含着三个层面不同的追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理论研究:1 景观环境形象--景观美学;2 环境生态绿化---景观生态学;3 大众群体行为心理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景观行为学。 3、奥地利城市规划师米罗.西特: 强调城市公园是能使城市保持卫生的绿地.公园是城市之肺。城市公园可以对城市的健康卫生起到作用。 4、霍华德的著作《明日的花园城市》一书,认为城市的生长应该是有机的,一开始就应对人口、居住密度、城市面积等加以限制,配置足够的公园和私人园地,城市周围有一圈永久的农田绿地,形成城市和郊区的永久结合,使城市如同一个有机体一样,能够协调、平衡、独立自主地发展。 5、奥姆斯特德被称作为美国景观设计学之父,倡导美国城市美化运动,与沃克斯共同完成在纽约中央公园。 6、园林地形地貌大体上可以分为平坦地貌、凹形地貌、凸形地貌、山脊地貌等 7、按水系的形式来分可以分为自然式水系和规则式水系。 8、罗宾奈特(Gary )景观中植物的四大功能:建造功能、工程功能、控制气候功能、美学功能。 9、“地”、“顶”、“墙”为(建筑)空间构成三大要素,各自的线、形、色彩、质感、气味和声响等特征综合地决定了空间的质量。 10、叠石也被称作置石或理石,是以山石为材料作为独立的或者辅助性的造景装置。叠石的手法有三种“特置、散置、群置”。 11、植物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空间范围、结构关系以及设计的构思布局。一般可以将植物分为:大中型乔木、小乔木和装饰植物、高灌木、中灌木和地被植物。 12、植物的形态大体上可以分为:伸展形、纺锤形、圆柱形、展开形、匍匐形、垂枝形等。 13、梅、兰、竹、菊比喻为花中“四君子”; 14、空间的限定手法常见的有围合、覆盖、高差变化、地面材质变化等。 15、最早吸收中国山水园的意境融入到造园中,对欧洲造成很大影响的国家是英国。 16、凯文·林奇认为,清晰的城市具有可读性。对城市意象重的元素可以分为5种: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 18、杨?盖尔认为,真正的人性化的空间有赖于两个方面的支持,一是保证有更多的人使用开场空间,二是鼓励每一个人逗留更长的时间。人的活动可以分为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 19、人类学家霍尔将人际距离概括为四种:密切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共距离。 20、我国的公园类型按隶属关系分为县属公园、区属公园、市属公园、省属公园、国家公园等; 21、景观设计要素有地形地貌、植物、地面铺装、水体、景观建筑及小品。 22、形式美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比例与尺度;均衡与稳定、对比于调和、节奏与韵律、渐变、多样统一、比拟与联想。 23、根据园林的布局形式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三大类。 24、根据人们在观赏景物时,其垂直视角的差异可划分为平视风景、仰视风景、和俯视风景三类。 25、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四种方式。

南美洲简介

南美洲简介 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巴西、玻利维亚、智利、巴拉圭、乌拉圭、阿根廷)和地区(法属圭亚那)其中,智利,巴西,阿根廷,是南美洲3大国。 南美洲是南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位于西半球南部,东面是大西洋,西为太平洋。陆地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北美洲相分,南面隔海与南极洲相望。总面积1797万平方公里(含附近岛屿),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按面积大小排是七大洲中的第四个。南美洲海岸线长28700公里。海岸较为平直,少岛屿和海湾。 南美洲大陆的地形可分为三个南北方向的纵列带:西部为狭长的安第斯山脉,东部为波状起伏的高原,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低地。安第斯山脉长9000公里,是世界最长的山脉,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东部为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其中巴西高原面积5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高原;中部为奥里诺科平原、亚马逊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 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温暖湿润。 南美洲的自然资源丰富。石油、铁、铜等储量皆居世界前列。森林面积占到世界森林总面积的23%,草原面积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4%,渔业资源和水力资源也十分丰富。 地形 南美洲大陆地形可分为东西两个纵带:西部为狭长的安第斯山脉,南美洲海拔3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面积的60%,海拔300米至海拔3000米之间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33%,海拔3 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7%。全洲平均海拔600米。 安第斯山脉由几条平行山岭组成,山体最宽处达400千米,全长约9 000千米,大部分海拔3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也是世界最高大的山系之一。安第斯山脉有不少高峰海拔6 000米以上,其中阿空加瓜山海拔6 96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南美洲东部呈平原高原相间分布。由北至南,分别是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其中亚马孙平原面积约5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地形坦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海拔300~1500米,地面起伏平缓。 地质

《拉丁美洲教案》

《拉丁美洲教案》 篇一:拉丁美洲教案拉丁美洲考纲 1、掌握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理解拉丁美洲气候类型的成因,能够运用气候和地形图说明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 3、了解拉丁美洲矿产资源分布状况,通过热带雨林开发,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地关系考向分析 1运用气候和地形图说明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 2结合亚马孙流域的开发,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地关系 3结合拉丁美洲区域图考察该地区的地形气候洋流等知识第一课时重点难点气候的分布和地形质检单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学生对气候特点的掌握和气候类型的成因分析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这部分是第一课时重点学习目标 1、根据地图册P37.38,描述拉丁美洲的组成、位置和地形,并能画出沿主要经纬线地形剖面图。 2、结合拉丁美洲地形和气候分布特征,举例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通过讨论,分析出拉丁美洲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 3、通过拉丁美洲人文地理的学习,比较分析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异同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评价设计 1、通过作图检测学生对目标一的完成情况,方式是同桌互查的方式,使一半以上同学准确作图。 2、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完成对学生目标二检测情况。 3、通过完成表格及做《导与练》P196页习题1,完成对学生目标三的检测。教学过程导入:这里是古老而又神秘的大陆,这里气候特点是湿热,这里有热情奔放的舞蹈,有令人狂热的足球,是生物的世界,是探险家梦寐以求的地方,这里是——拉丁美洲拉丁美洲和我们说的南美洲有什么联系呢?展示材料拉丁美洲名称的由来拉丁美洲就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地处北纬32°42′和南纬56°54′之间,包括墨西哥、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因长期曾沦为拉丁语组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现有国家中绝大多数通行的语言属拉丁语族,故被称为拉丁美洲,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洲通过材料找到拉丁美洲的组成和纬度范围,理解拉丁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关系,拉丁美洲包括南美洲下面,我们就跟随地理的视角走近这片神秘而又古老的大陆展示学习目标 1、根据地图册P37.38,描述拉丁美洲的组成、位置和地形,并能画出沿主要经纬线地形剖面图。 2、结合拉丁美洲地形和气候分布特征,举例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通过讨论,分析出拉丁美洲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 3、通过拉丁美洲人文地理的学习,比较分析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异同点,小组合

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

高中《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第六单元第13节 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 (教学设计) 作者:熊世宏

高中《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 第六单元第13节拉丁美洲音乐 ——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 授课年级:高一 授课时数:一课时(容可根据实际加以调整)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题为“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主要介绍有关拉丁美洲音乐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加深对拉丁美洲音乐风格及其在世界音乐中地位的认识。在前面几个章节,学生已经逐一认识了亚洲传统音乐、非洲歌舞音乐以及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的一部分,也与亚、非、欧音乐有一定的联系与区别,通过拉丁美洲音乐的鉴赏学习,可以了解音乐文化的交融和独特性、多样性,从而达到尊重多元文化,开阔艺术视野的目的。本课的学习对学生把握世界各民族音乐的历史脉络以及独特风格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教学容简介 1.《告别》是一首安底斯高原印第安人的民间器乐合奏曲。旋律优美、气势雄浑,表现了印第安人在集会之后,临行前告别时的情景。乐曲为G大调,4/4拍子,采用五声调式音阶,乐句悠长且多下行。2.《美丽的小天使》是一首有着浓郁的拉丁美洲音乐风格的歌曲,是一首极具墨西哥民族个性,被称为“松”的歌舞曲,歌曲表达了男女青年间的爱情,旋律缠绵、优美、动人。歌曲为A大调,3/4拍子,采用七声音阶。 3.《小伙伴》是一首阿根廷探戈舞曲。乐曲既有平稳持重的情调,又有紧、激越的情绪,节奏强烈,乐曲为g小调,2/4拍子。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一般特征 ①学生为一级达标高中一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三年初中课改学习的经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都较强; ②由于地处农村,有相当部分同学也来自农村,大部分同学对拉丁美洲的人文背景以及音乐文化认识不深,尤其是对于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比较淡漠,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始能力 ①学习本课前,学生对拉丁美洲的地理、历史等有一定的了解; ②学生对神秘、新奇的事物很感兴趣,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探究学习热情。 ③学生会上网,可以自己查找资料,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 四、三维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根据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课程观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的思想、“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标,以及当前新课改倡导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拉丁美洲音乐文化;开阔视野,树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感受拉丁美洲音乐独特的风格、理解尊重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2. 过程与方法

拉丁美洲国家概况以及地图国名记忆技巧

拉丁美洲国家概况以及地图国名记忆技巧 截止2012年,共计33个 南美洲: Aérica del Sur 以巴西为中心,以贴近它的国家,逆时针3个国家为一组向外包围辐射四组1(巴西)+3 por4=13,共计13个国家。 巴西Brasil 玻利维亚Bolivia 巴拉圭Paraguay 乌拉圭Uruguay 法属圭亚那Guyana Francesa 苏里南Surinam 圭亚那Guyana 委内瑞拉Venezuela 哥伦比亚Colombia 厄瓜多尔Ecuador 秘鲁Perú 智利Chile 阿根廷Argentina 南美洲:America del Sur 北部和南部,一首一尾是两个众人所知的国家——墨西哥和巴拿马,中间一大一小每两个一组,共三组,一共2por4=共8个国家。 墨西哥México 巴拿马Panamá 危地马拉Guatemala 伯利兹Belice 洪都拉斯Honduras

萨尔瓦多El Salvador 尼加拉瓜Nicaragua 哥斯达黎加Costa Rica 加勒比地区:El Caribe 12 (安德烈斯群岛Los Antillas) 古巴Cuba 海地Haití 牙买加Jamaica 多米尼加共和国Rep Dominicana 多米尼克Dominica 波多黎各Puerto Rico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Trinidad t Tobago 安提瓜和巴布达Antigua y Barbuda 巴哈马Bahamas 巴巴多斯Barbados 格林纳达Grenada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San Vicente y Las Granadinas 南美洲: Aérica del Sur 以巴西为中心,以贴近它的国家,逆时针3个国家为一组向外包围辐射四组1(巴西)+3 por4=13,共计13个国家。 巴西Brasil 关键词金砖五国亚马逊葡萄牙语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自然:第一自然,原始状况的大自然;第二自然,农业生产状况下的自然。 中国园林的起源是从模仿第一类自然开始;欧洲园林是在模仿第二自然开始的。” “水作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的象征与冥想之源,在庭院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们常常以十字形水渠的形式出现,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四条河流。” 一、英国的景观设计 唐纳德(Christopher Tunnard) “把握日本庭院的本质,他提出:‘要从对称的形式束缚中解脱出来,提倡尝试日本园林中石组布置的均衡构图的手段,以及从没有情感的事物中感受园林的精神实在的设计手法。’” “在园林中要创造三维的流动空间,为了创造这种流动性,需要打破园林中场地的严格划分,运用割断和能透过视线的种植设计来达到。” 本特利树林Bentley Wood 杰里科(Geoffery Jellicoe) 第一阶段: 彻德峡谷工程(Cheddar Gorge) 迪去雷庄园(Ditchley Park) “在园中杰里科设计了一个有喷泉的下沉式的半圆形水池,水池被紫杉高篱围绕着,人们可以在水池中戏水。杰里科还沿着水面设计了一个长平台。” 第二阶段: 肯尼迪纪念园(The Kennedy Memorial) “‘白色纪念碑、美国详述、开阔的草地、规整的小路、冥思的石凳、俯瞰泰晤士河和绿色的原野’杰里科希望参观者能够仅仅通过潜意识来理解这朴实的景观。 舒特住宅(Shute House Garden) “水池、杜鹃花、古典雕塑、链式小溪、小瀑布、喷泉、平整的草地” 第三阶段: 莎顿庄园(Sutton Place)

“被认为是杰里科作品的顶峰。杰里科试图赋予园林一些含义,是要引喻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一系列的食物和思想。鱼形的吃糖和小湖,引喻水和更神秘的东西,它与周围的小山精心组合,代表着阴阳结合。整个园林似乎微妙地潜藏着一些当今世界之外的东西。他认为,景观是历史、现在和将来的连续体。在这种意义上,莎顿庄园的设计是连续的,是现存轴线、视景线和原先设计者可能的设计意图的发展 ” “杰里科喜爱并在作品中大量运用:绿篱、雕塑、链式瀑布、远景、凉亭、座椅、棚架、瓶饰、花篮、长平台、长步道、丰富的水景如池塘、瀑布、跌水、水池、喷泉等、视景线、植物。” 二美国的景观设计 斯蒂里Fletcher Steele 瑙姆科吉庄园(Naumkeag) 午后花园(the Afternoon Garden) 平台花园 “草地上斜向布置着弯曲的砾石带和中间的月季花坛。这至关重要的曲线形式由远处Bear山的曲线产生,自南部的草地开始,至树林中截止,这是在统一的设计中把背景地貌形式融于前景的第一次尝试。” 蓝色的阶梯(Blue Stairs) “清晰的展示了他运用透视法对地段富有想象力的处理。这个设计既是园林,也可看作是雕塑。” 托马斯.丘奇Thomas Church “这种带有露天木制平台、游泳池、不规则种植区域和动态平面的小花园为人们创造了户外生活的新方式,被称之为‘加州花园’(Califonia Garden)" “关键是要把握尺度并在规则的建筑与外围的自然景观之间进行微妙的转换。” “他的作品开始展现一种新的动态均衡的形式:中轴被抛弃,流线、多视点和简洁平面得到应用,质感、色彩呈现出丰富变化。‘立体主意’、‘超现实主意’的形式语言如锯齿线、钢琴线、肾形、阿米巴曲线被他结合形成简洁流动的平面。” 金门展小花园(Golden Gate Exposition) 唐纳花园(Donnel Garden)

拉丁美洲音乐教案

拉丁美洲音乐教案 授课人:甘谷一中尉海波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与体验拉丁美洲的音乐,感受其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及风格特点。 2、能记住那些极有特色的乐器音色;感受拉丁美洲绚丽多姿的歌舞特点。 3、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了解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 能基本说出拉丁美洲的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从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方面体验感受拉丁美洲各国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播放拉美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歌曲,渲染气氛,学生走进教室。 一、设问与回答方式导入 1、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节奏强烈、热情奔放、富有感染力) 2、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听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啊?具有哪种音乐的风格特征?(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具有拉美音乐风格特征) 二、引出课题:拉丁美洲音乐 1、由教师简略介绍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环境等。 教师归纳:拉丁美洲是指以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和南美洲,包括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墨西哥乌拉圭等国家。 师言:在广阔的拉丁美洲,风土,人种极其多样,因此,在音乐方面也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式,除了在人种方面,原住外,从地球上各个地方迁移过来的人种都在这里互相混,所以可以说多元混合型文化是这一地区文化的最大特点,音乐文化非常丰富,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印第安人音乐,拉丁美洲民间音乐和黑人音乐。

设问:拉丁美洲这种混合性音乐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讨论回答) 师归纳:混合性音乐是指印第安人、欧洲和非洲三种音乐文化的相混合,主要的原因是欧洲入侵和黑人的贩卖带来了各自音乐文化的融合,那么他们的音乐文化到底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拉丁美洲,感受他们混合性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讲授新课: (一)赏析《告别》器乐合奏曲,秘鲁民间乐曲。 1在欣赏之前,我先和大家来认识三种拉丁美洲的乐器:排箫、盖那笛、恰朗戈。 排箫,提起箫大家非常熟悉,是一种竹管类乐器。而排箫,顾名思义,是有一排箫,就是多个竹管按音的高低顺序排列,固定在一起,每个管子发出一个音,管子下端封闭,吹奏上端发音。 盖那笛,是一种竖笛,在古代曾用动物的腿骨制成,现在多采用竹和木制作。一般有5—7个音孔,音色粗犷、明亮。 2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作品 思考--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描写了怎样的场景?(乐曲旋律优美,气势雄浑,表现了印第安人在集会之后,临行时告别的情景。每件乐器仿佛代表一个人,他们相互告别,依依不舍。) 通过欣赏大家认识了三种乐器,并能清晰的分辨各种乐器的音色,非常好。(二)赏析《美丽的小天使》: 简介墨西哥: 墨西哥位于北美洲西南部,拉丁美洲北部。是南、北美洲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素称“陆上桥梁”。墨西哥是美洲著名的文明古国,古玛雅、阿兹台克文化就渊源于尤卡坦半岛,又是西班牙殖民统治的中心之一。首都墨西哥城是著名的文明古城,在政府大厦、学校、戏院和其他公共建筑的墙壁上,布满了各种各样鲜艳的壁画。鼓墨西哥城又称“壁画之都”。 歌曲特点: 歌曲具有浓郁的拉丁美洲民间音乐风格。采用七声大调式音阶,歌词用西班牙

高中地理《拉丁美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拉丁美洲》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㈠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 关系。 3.运用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㈡目标叙写 1.明确拉丁美洲和南美洲的区别。 2.记住拉丁美洲的地形,说出主要的地形单元和特点。 3.能够说出拉丁美洲的气候,并能够分析非地带性气候形成原因, 特别是安第斯山脉南40°以南地区东西侧气候类型的差异以及原因。 4.学会分析拉丁美洲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大的原因。 5.说出拉丁美洲的主要资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的区域特征。 难点:拉丁美洲地形、气候、河流和相互影响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法学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在正式上课前,板图拉丁美洲轮廓图。 (二)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拉丁美洲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亚马孙河、仙人掌王国、印第安人、玛雅文明、狂欢节、巴西足球。 通过展示拉丁美洲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位置与范围 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说出拉丁美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并 在板图中标出西印度群岛、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南美大陆、火地岛 的位置。 (四)自然地理环境 1、地形 学生利用地图册和学案资料,填写拉丁美洲的地形单元名称。(墨西哥高原、安第斯山脉、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找一名学生代表爬黑板,在板图上标注以上地形单元的位置和名称。 其他同学思考:拉丁美洲地形、地势特征? 总体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三大地形区 北部:墨西哥高原 西部:安第斯山脉 东部: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探究1】——考点一:板块运动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原理分析安第斯山脉的成因。 2、气候

拉美国家概况知识点

Panorama de América Latina I.Geografía(1) 1.美洲是由意大利人亚美利哥·韦斯普奇Américo Vespucio的名字命名的 2. 白人与黑人的后代是穆拉托人mulato,白人和印第安人的后代是梅斯蔕索人mestizo,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后代是桑博人zambo 3. 墨西哥以梅斯蔕索人mestizo为主,阿根廷以白人blancos为主,秘鲁以印第安人indios为主 4.拉美人喜欢移民至:美国、西班牙 5.拉美人信仰的主要宗教是:天主教 6.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Cordillera de los Andes 7.西半球最高的山峰是:阿空加瓜峰Aconcagua 8.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通航湖泊是:的的喀喀湖Lago Titicaca 9.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跨居巴西、秘鲁、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等国家 10.世界上最干旱的沙漠是:阿塔卡玛沙漠Desierto de Atacama 11.世界第二长及水流量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el río Amazonas 12.拉美第二长的河流是:拉普拉塔河Río de la Plata,它是由巴拉那河Río parana 和乌拉圭河Río Uruguay汇合而成 13.美国和墨西哥的分界河流是:格兰德河Río Grande Geografía(2) 1.大西洋沿岸比太平洋沿岸更潮湿húmeda 2.美洲原产植物有:玉米el maíz,el tabaco,可可el cacao,花生el maní, 木薯la mandioca,土豆la patata,红薯la batata 3.美洲原产动物有:羊驼La llama,大羊驼la alpaca,小羊驼la vicu?a, 原驼el guanaco 4.智利以产铜cobre闻名,玻利维亚主要产锡esta?o 5.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二的国家是:委内瑞拉Venezuela 6.阿根廷的首都是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墨西哥的首都是墨西哥城Ciudad de México,古巴的首都是哈瓦那La Habana 7.拉美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歧视排斥印第安人 II.Política 1. 贝隆主义的创始人是阿根廷前总统:贝隆Perón 2. 1961年4月,美国军队入侵古巴,史称:猪湾事件Invasión de Playa Girón 3. 古巴现任总统是:劳尔?卡斯特罗Raúl Castro 4. 上世纪70年代,智利前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Salvador Allende试图在智利推行改革,但社会主义实践以失败告终 5. 1982年阿根廷和英国之间的战争爆发在马尔维纳斯群岛Islas Malvinas 6. 阿根廷现任总统是:克里斯蒂娜?基什内尔Cristina Kirchner

景观都市主义与景观设计

景观都市主义与景观设计 Landscape Urbanism Versus Landscape Design by钟惠城Dec 10, 2010译者按:“景观都市主义”大行其道之时,很高兴能听到不同的声音:景观都市主义不是新鲜的产物,它更多地作用在大尺度上,也许更多地是一个宣传手段;我们也不能因为它的野心而遮蔽了自己的视线,景观都市主义应把设计的空间让出来,它可以很好地包含设计,并被设计表达。 声明:此翻译为正式授权文章,已征得作者同意在风景园林新青年(Youth La ndscape Architecture)上发表,严禁转载。 Notice: This article is a reprinted version in Chinese with the official per mission of the author Thorbj?rn Andersson. Do not copy without permissi on. Article Source: Thorbj?rn Andersson. Landscape Urbanism Versus Landscape Design. TOPOS, VOL. 71., 2010. 于1748年雕刻的Nolli 地图(Nolli Map),展现了一个易达、清晰、开放而复杂的罗马公共空间网络,这套网络塑造了罗马城的形态。在这张网里,建筑被诠释为封闭、独立并且不可渗透的。与黑色的建筑实体形成对比,公共空间被渲染成光亮而透明的。城市生活是由公共空间界定的;同时,也是由它的对立面——私生活界定的。

规划还是设计? 十多年来,景观都市主义的概念一直被风景园林界讨论着。像许多兴起的思想一样,这个概念是由风景园林学术界与从业界共同思考而产生的果实。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一词,由现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风景园林系系主任Charles Waldheim提出,他与他的同事Alex Krieger和Mohsen Mo stafavi,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的James Corner一同致力于该概念的成形。 与欧洲比较起来,在美国,一场关于景观都市主义的深刻辩论一直进行着,辩论中时不时还会划一条“谁同意谁反对”的界线。主要来说,争论基本聚焦于三

《西班牙-拉美文化欣赏》教学大纲

《西班牙-拉美文化欣赏》教学大纲 本课程为面向全校学生的公选课,向所有专业学生开放。通过内容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通过对西班牙语和拉丁美洲国家文化的学习,既能使学生了解这些国家的历史和社会现状, 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多元化意识。 三、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课、文化概况 (一)本单元教学目的 熟悉西语国家的迷信说;了解西语国家人名构成 (二)本单元主要内容 西语国家的迷信说;了解西语国家人名构成 (三)本单元重点、难点 西语国家的迷信说 (四)本单元参考文献 1)《西班牙-拉美文化概况》,朱凯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标准书号:ISBN:7 2)《拉美文化概论》,李多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年,标准书号:ISBN:3 (五)分节主要内容 1.介绍南美洲、拉丁美洲和西班牙语美洲这三个概念; 2.介绍世界上常见的问候方; 3.讲解西语国家的迷信说; 4.拉丁美洲人种;

5.介绍西语国家人名构成 第二课、西班牙文化 (一)本单元教学目的 了解西班牙的文化。 (二)本单元主要内容 西班牙地理、历史,西班牙人的衣食住行 (三)本单元重点、难点 西班牙的民俗活动 (四)本单元参考文献 1)《西班牙-拉美文化概况》,朱凯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标准书号:ISBN:7 2)《拉美文化概论》,李多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年,标准书号:ISBN:3 (五)分节主要内容 1.西班牙的地理位置 2.马德里简介与城徽 3.简要介绍西班牙历史 4.简要介绍西班牙政体 5.介绍西班牙的行政区划 6.西班牙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种方言 7.西班牙人民的衣着特点、饮食习惯等 第三课、西班牙节日与人文景观 (一)本单元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西班牙人民的文化生活。 (二)本单元主要内容 班牙人民的文化生活和交往禁忌。 (三)本单元重点、难点 西班牙主要节日与人文景观 (四)本单元参考文献 1)《西班牙-拉美文化概况》,朱凯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标准书号:ISBN:7 2)《拉美文化概论》,李多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年,标准书号:ISBN:3 (五)分节主要内容 1.介绍西班牙特色食品和葡萄酒 2.西班牙住宅的特点

拉丁美洲及其巴西

拉丁美洲及其巴西练习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关于巴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煤、铁资源丰富 B.7月,热带草原区降水量大 C.咖啡和粮食出口量很大 D.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巴西东南部 2.墨西哥高原和安第斯山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为板块挤压而成 B.均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而成 C.均为断裂抬升而成 D.均为古老的山地高原 3.当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冬季风时,巴西高原的季节和昼夜情况是 A.正值旱季,昼长夜短 B.正值雨季,昼短夜长 C.正值雨季,昼长夜短 D.正值旱季,昼短夜长 读“某大陆沿南回归线地形刹面示意图”,回答第4-5题。 4.图中山脉A的成因是 A.由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张裂而形成 B.由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而形成 C.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张裂而形成 D.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而形成 5.一轮船从E沿岸的港口出发前往印度的孟买,走 最短航线需经 A.巴拿马运河 B.麦哲伦海峡 C.好望角 D.苏伊士运河 6.读“南美洲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判断正确的是 A.这是南美洲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 B.①处等温线密集的主要原因是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C.②处等温线向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大陆冷却快 D.③处等温线向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受巴西暖流的影响 7.位于拉丁美洲的世界著名渔场和成因是 A.秘鲁渔场——上升流 C.北海道渔场——暖流和寒流交汇 B.北海渔场——上升流 D.纽芬兰渔场——暖流和寒流交汇 8.拉丁美洲主要的石油生产国有 A.巴西和阿根廷 B.委内瑞拉和墨西哥 C.美国和墨西哥 D.墨西哥和阿根廷 读下图,回答9-11题。 9、图中甲、乙两山脉分别是 A.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B.安第斯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 C.横断山脉、大兴安岭D.大分水岭、大兴安岭 10、有关图示两山脉附近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山脉都处于板块碰撞地带 B.甲山脉西坡降水量大于东坡,乙山脉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C.甲、乙两山脉的西侧都有地中海气候分布 D.甲、乙两山脉以东的河流汛期均出现在5~10月 11、有关①、②两地所在国家的正确叙述是 A.两国最大的城市均是本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B.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C.①地所在国家的畜牧业以出口羊毛而著名 D.②地所在国农业专业化水平很高 读右图回答下列12-13题。 12.关于图示国家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居民多为西班牙人的后裔 B.乙地自然环境优越,人口密度大 C.该国是南美洲唯一的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D.M城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13.M城建城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政治B.交通C.宗教D.资源 图4为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14-15题。 14.关于图4 中的西海岸地区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有暖流经过 B.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C.常年受西南风影响 D.沿岸地貌轮廓破碎,不利于渔业发展 15.关于图中山脉东西两侧水系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流域面积东部小、西部大 B.河床坡度东部缓、西部陡 C.流量季节变化东部小、西部大 D.东侧为内流河,西侧为外流河 读中美洲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完成16-17题。

美国近代园林对世界风景园林学科有何贡献

欧美园林的生态主义思想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的英国风景园,其主要原则是:“自然是最好的园林设计师”。十九世纪奥姆斯特德的生态思想,使城市中心的大片绿地、林荫大道、充满人情味的大学校园和郊区、以及国家公园体系应运而生。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斯德哥尔摩学派”的公园思想,也是美学原则、生态原则和社会理想的统一。不过,这些设计思想,多是基于一种经验主义的生态学观点之上。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美国“宾西法尼亚学派”(Penn School)的兴起,为二十世纪景观规划提供了科学的量化的生态学工作方法。 这种思想的发展壮大不是偶然的。六十年代,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带来了急剧增加的污染,严重的石油危机对于资本主义世界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人类的危机”、“增长的极限”敲响了人类未来的警钟。一系列保护环境的运动兴起,人们开始考虑将自己的生活建立在对环境的尊重之上。 1969年,宾西法尼亚大学风景园林和区域规划的教授麦克哈格(I. L. McHarg)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一书,在西方学术界引起很大轰动。这本书运用生态学原理,研究大自然的特征,提出创造人类生存环境的新的思想基础和工作方法,成为七十年代以来西方推崇的风景园林学科的重要著作。麦克哈格的视线跨越整个原野,他的注意力集中在大尺度景观和环境规划上。他将整个景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地理学、地形学、地下水层、土地利用、植物、野生动物都是重要的要素;他发明了地图叠加的技术,把对各个要素的单独的分析综合成整个景观规划的依据。麦克哈格的理论是将风景园林提高到一个科学的高度,其客观分析和综合类化的方法代表着严格的学术原则的特点。方法对于大尺度的景观规划和区域规划有重大的意义,而对于小尺度的园林设计并没有太多实际的指导作用,也没有一个按照这种方式设计的园林作品产生。但是,当环境仍处在一个严重易受破坏的状态,麦克哈格的广阔的信息仍然在园林设计者的思想基础上,烙上了一个生态主义的印记,它促使关注这样一种思想:园林相当重要的不仅仅是艺术性布置的植物和地形;园林设计者需要提醒,他们的所有技巧都是紧密联系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 受环境保护主义和生态主义思想的影响,七十年代以后,风景园林设计出现了新的倾向。如在一些人造的非常现代的环境中,种植一些美丽而未经驯化的野生植物,与人工构筑物形成对比。还有,在公园中设立了自然保护地,为当地的野生动植物提供一个自然的、不受人干扰的栖息地。如德国卡塞尔市的奥尔公园(Auepark),在这个1981年建造的120公顷的自然式休闲公园中,设置了6公顷的自然保护地,为伏尔达河畔的野生鸟类提供栖息场所。 4. 七十年代以来园林设计的新思潮 “后现代主义”

拉美地区简介

拉丁美洲基本概况 拉丁美洲的概念含义: ?全称:拉丁亚美利加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地处北纬32°42′和南纬56°54′之间,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因长期曾沦为拉丁语族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现有国家中绝大多数通行的语言属拉丁语族,故被称为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这一名词的由来:由“美洲”和“拉丁的”组成,而“美洲这一名词的提出又经历了三个阶段:1,1492年10月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却以为到达亚洲的印度,将其称为”las Indias”;2,1501-1503年意大利航海家 Américo Vespucio奉葡萄牙国王之命曾航行至此并在叙述自己航海经历的信中写到:我们可以确切地称哥伦布发现的陆地为“新大陆”。”“新大陆” 的概念首次问世,哥伦布发现的新陆地不再被认为是亚洲,而是一块不同于其它大洲的新陆地。从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美洲,但名称尚未确定;3,德国地理学家Martín Waldseemüller在地图上根据那位意大利航海家的名字将这块陆地命名为“America”(亚美利加),欧洲人普遍接受了这一概念,“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这一名词随流传于世。而“拉丁美洲”这一名词最早是在19世纪30年代时由法国人正式提出的。 ?“拉丁美洲”这一名词在国际组织和机构中一直沿用到20世纪70年代。60-70年代原英属的安的列斯群岛中的一些岛屿和圭亚那先后脱离英国独立,加勒比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在国际上得到关注,遂国际组织和机构更名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以表明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别于拉美其他地区的特殊性。

◆国家: ?一共有33个国家:墨西哥、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巴多斯、格林纳达、多米尼加联邦、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巴哈马、圭亚那、苏里南、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西、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还有仍处于美、英、法、荷统治下的十多个殖民地。 ◆国体: ?拉丁美洲地区现共有33个独立国家。这33个国家中,古巴是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余32个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 ◆政体:总统制、议会制、混合制: ?18个西语国家中16个国家采用总统制,0个采用议会制,1个采用混合制(秘鲁),一个采用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制(古巴) ◆国家结构: ?拉美33个独立国家中,有29个国家采用单一制;其余4个国家即墨西哥、委内瑞拉、巴西和阿根廷采用了复合制中的联邦制。

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发展中拉友好合作关系 创造21世纪美好未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宋晓平 (200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以来,中国同拉丁美洲国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逐步加快发展的过程。我国对拉美地区的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加强。截至1998年底,19个拉美国家,包括所有的大、中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目前,双方携手,共同努力,正在把中拉关系推向具有美好前景的21世纪。 一 中国和拉丁美洲的贸易和友好关系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在16世纪中叶,中国和拉丁美洲就有了贸易往来。当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菲律宾马尼拉港转口,同墨西哥和秘鲁太平洋沿海口岸分别建立了海上贸易通道,形成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往来其间的大帆船被拉美人称为“中国之船”。中国把丝绸、瓷器、陶器、棉布、香料、火药等产品输入新大陆,从那里带回白银、玉米、烟草等产品。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流入拉美的大批华工,为当地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后来成为中拉经济关系和民间友好往来的重要纽带。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对外联系的发展,我与越

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以及美国反华政策的影响,大多数拉美国家继续与台湾当局保持着“外交关系”。但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同拉美国家的很多有识之士一直在为发展双方的友谊和经济往来做出不懈的努力。这里需要指出的是,1960年9月28日,古巴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成为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拉美国家。 70年代,在过去20多年民间往来的基础上,中拉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智利、秘鲁、厄瓜多尔、圭亚那、墨西哥、古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7个拉美国家投票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另外一些国家,如阿根廷、巴巴多斯、哥伦比亚、牙买加、巴拿马等国也改变了以往的态度,投了弃权票。自此,很多拉美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中拉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1970年12月15日,智利阿连德政府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70年代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拉美国家还有:秘鲁(1971年11月2日)、墨西哥(1972年2月14日)、阿根廷(1972年2月19日)、圭亚那(1972年6月27日)、牙买加(1972年11月21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974年6月20日)、委内瑞拉(1974年6月28日)、巴西(1974年8月15日)、苏里南(1976年5月28日)、巴巴多斯(1977年5月30日)等国。如果说,在70年代之前,中拉关系是以民间往来和“人民外交”为主,那么70年代以后,则呈现出一个官民并举、多渠道、多层次、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二 中国在70年代末以来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对对外政策逐步进行调

墨西哥著名景观建筑师 路易斯.巴拉甘

墨西哥著名景观建筑师 ——路易斯.巴拉甘 摘要:路易斯.巴拉甘的作品将现代主义与墨西哥传统相结合,开拓出现代主义新途径。在拉丁美洲现代院落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路易斯.巴拉甘的生平和设计手法进行简单的介绍,供更多的人了解这位墨西哥建筑师。 关键字:路易斯.巴拉甘墨西哥色彩光影水

生平简介: 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1902年—1988年)20世纪最重要的墨西哥建筑师之一。1980年第二届普利兹克奖得主。他的全部建筑与景观作品都完成于墨西哥。 在拉丁美洲现代园林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巴拉甘的作品,将现代主义与墨西哥传统相结合,开拓了现代主义的新途径。他的作品规模都不大,以住宅为多,常常是建筑、园林连同家具一起设计,形成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统一和谐的整体。巴拉甘的园林以明亮色彩的墙体与水、植物和天空形成强烈反差,创造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心灵的庇护所。巴拉甘的作品独立于国际建筑和园林的主流风格之外,具有鲜明的墨西哥地方特色。 巴拉甘1902年生于墨西哥哈利斯科省(Jalisco)的省府瓜达拉哈拉(Guadalajara)的乡村,他的父亲拥有一个大农场青年时代的巴拉甘在瓜达拉哈拉工程学院学习水利工程专业,并于1925毕业,获得工程学位。然后,为了获得建筑学位,在两位建筑师手下学习建筑,但不久就中断了。因为他的父亲决定送他去欧洲旅行,作为对他完成学业的奖励,同时也为了开阔他的眼界。在巴黎的时候,巴拉甘正好有机会参观了1925年的国际工艺美术展(Art Deco),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的影响。虽然他不喜欢大多数的展品,甚至有些反感,但是有一个园林作品吸引了他,经过打听,得知这是法国作家费迪南德·巴克(Ferdinand Bac,1859—1952)的作品。让巴拉甘感到欣慰的是,在展览上还看到了巴克的两本书《迷人的花园》(Jardins Enchantés)和《莱科洛姆比厄雷》(Les Colombières),书中美丽的文字和漂亮的插图描绘了具有伊斯兰风格的住宅、花园和村庄。他毫不犹豫地买了好几套,后来回国后送给几位挚友。巴克是位不同寻常的人物,他的祖父是拿破仑的弟弟威斯特伐利亚国王,他是著名的诗人、作家和画家,热爱地中海文化,对建筑和园林都有深入的研究,喜爱单纯的形式和绚烂的色彩。他曾为一个朋友设计了一个住宅和花园——莱科洛姆比厄雷,后来将它收录书中,配以充满哲理和幻想的文字。巴克的书对巴拉甘来说就象一本启示录,引导他重新认识几乎已被遗忘的地中海传统的丰富性,以及它与他家乡的那些朴素但不乏精彩的传统村庄、街道、庭院之间深刻的联系。结合参观格兰那达的感受,他对与墨西哥文化息息相关的地中海文化有了感性而深刻的认识。两年的欧洲之行,巴拉甘的兴趣已经转移到了建筑和园林上,他产生了创作的灵感和冲动。回到墨西哥,由于他的同为工程师的哥哥有一个事务所,巴拉甘很快有机会设计并建造了一些住宅和花园。这段时间的作品,既有显而易见的地方传统特点,又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他的父亲1930年去世以后,他开始管理家庭农场和别的产业。1931年他转道纽约第二次出国旅行,到达了法国、摩洛哥、意大利、瑞士和北美等地。在纽约期间,拜访了旅美的墨西哥画家奥罗兹科(C. Orozco),对他的作品产生了兴趣。立体主义画家奥罗兹科的绘画受墨西哥印地安传统的影响很深。在法国停留的时候,巴拉甘听了柯布西耶的讲课,还专程去参观了巴克的作品莱科洛姆比厄雷,亲眼目睹了他看过无数遍的巴克的书上所描绘的景象,并最终见到了巴克本人。与巴克的交谈使他越发敬佩这位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