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促发展 与时俱进建和谐

深化改革促发展与时俱进建和谐

——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期间工作情况汇报

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8年3月25日

“十三五”期间,区发改委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发改委的及时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抓规划谋划发展,抓项目促进发展,抓落实保障发展,抓队伍服务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进,努力开拓,在规划制订、项目管理、目标实施、投资管理、争资立项、改革改制和节能减排上狠下苦功,使我区大批重大项目落户实施,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两型社会”建设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全面推进,连年被评为全区先进(立功)单位、全市目标管理工作先进(立功)单位,历年被评为市级重大项目工作先进单位,全区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省县域经济前列,2008、2009、2010年连续三年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评比中名列第一,经济强区、文明新区建设取得实质性发展,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回顾“222”的发展和改革工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抓目标管理,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围绕“222”规划目标和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的实现,五年来,我们在目标管理工作中大力弘扬迎难而上、大局为重和只争朝夕的精神,狠抓绩效目标管理“五个到位”,即绩效目标分解到位、责任细化明确到位、完成措施落实到位、协调服务检

查到位、跟踪督办参谋到位,不断在绩效目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电子化、网络化上下功夫,使绩效目标管理进一步优化,有效促进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如期完成,促进了222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到“222”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0亿元的跨越,达到226.9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5.5%,比“十五”末翻一番多。全口径财政收入连续跨越10亿元、20亿元、30亿元台阶、到2010年,达到34.56亿元,年均增长33.8%,是“十五”末的4.3倍;规模工业值达到330亿元,年均增长46.7%,是“十五”末的6.8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现180亿元,年均增长33.1%,是“十五”末的4倍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7.7亿元,年均增长18.5%,是“十五”末期的2倍多;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8053元,年均增长13%,比“十五”末净增3686元。“222”时期已经成为了222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重要时期之一。

二、抓结构调整,特色产业优势凸显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在资源约束、项目支持、政策引导、规划制定、目标管理、资金扶持等方面强化发展和改革工作的职能,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结构和农业结构,使222产业优势进一步凸显,全区经济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五年来,我区借助东湖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光电子信息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主动承接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和武汉中心城区“退二进三”的机遇,积极推进远城区工业化建设,引进工业项目300多个,其中重大项目80多个,初步形成了以南车集团、中铁科工、凯迪电力等为代表现代特色装备制造业,以

凡谷电子、光讯科技等为代表的光电子信息产业,以武汉生物制品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利用222的区位优势,商贸、物流、房地产等第三产业迅速崛起;以服务大武汉为目的,传统农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都市农业已现雏形。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庙山、藏龙岛、大桥、梁子湖等开发区及园区经济创新能力和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型建材、文印包装及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不断做大做强。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进一步趋向合理,到“222”末,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已达到15:50:35,其中二产业占GDP比重比“十五”末提高23个百分点。

三、抓协调管理,项目建设有序稳步推进

围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区发改委进一步强化项目兴区、工业强区、协调发展的理念,狠抓产业升级、园区建设、项目带动和环境提升,不断加大对重大项目建设环境、建设资金和上报审批等项工作的协调服务和督办力度,促进了项目签约、动工、投产的良性发展。五年来,区发改委积极应对金融危机、雪雨等自然灾害,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等发展机遇,以加快实施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型工程项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项目为重点,策划、协调、实施市级重大项目近100个,计划总投资70多亿元,策划重大项目400多个,总投资613.5亿元,争取国家、省、市项目建设资金5个多亿,建成和在建项目301个,占项目总数75%,其中已经建成项目174项,累计完成投资212.4亿元。在建项目127项。其余签约项目8项,论证

项目46项,变更项目26项,已转入“十二五”的发展建设。按照动态管理的原则,区发改委建立了重点建设项目储备库,启动了项目库网络管理平台建设,策划、包装了一批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物流和服务业发展项目,使全区“十二五”项目库项目目前已达到了404项,计划总投资1326.78亿元,为全区重大项目建设项目有序接替,每年有一批高质量、高水平、具有一定规模并符合我区特色产业的项目上马实施提供了保障。

四、抓分析调度,固定资产投资克难奋进

近几年来,我区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处于高位运行,基数大、增幅高、任务重、压力大,形势严峻。在金融危机没有全面缓解的情况下,企业投资信心不足,资金存量不多,市场开拓困难,完成投资任务困难重重。面对这种局面,区发改委一是认真分解,落实目标。以绩效目标的形式下达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任务,印发了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责任制,固定资产投资考核奖惩制,有效提高了投资工作的执行力度。二是强化监管,加强调度。对各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每月进行通报,每季度召开一次协调会,及时总结推行各单位在投资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通报各单位投资进度情况,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增强投资工作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到统计及时,应报尽报。三是优化服务,规范管理。以印发服务联系卡、提前介入服务、主动上门服务、全程跟踪服务和提前预审、延时服务、并联审批、边办边补、待后完善等形式,对重点项目、急办项目建立绿色通道的特事特办服务机制,努力加快项目发展步伐,夯实项目支撑,为实现投资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加强沟通,强化协调。争取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每个季度由区政府分管区长亲自主持召开固定资产投资调度会,委主要领导带队调研,到省市有关部门开展协调,做好统计衔接工作,使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在基数高、增幅大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

五、抓示范发动,两型社会建设逐步深入

自“1+8”武汉城市圈获批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以来,222区发改委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两型社会建设总体目标,结合222区发展实际,在宣传发动上狠下功夫,使两型观念和两型生活的意识深入人心,在建设示范点上狠下功夫,使两型建设先进单位和地区发挥了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在政策扶持和引导上下功夫,使两型社会建设逐渐成为公众和企业的行为规范,集约发展形成共识。截止目前为止,全区已有14家企业经省、市综合认定委员会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11家企业的产品被认定为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其中,金凤凰纸业回收利用了全市约1/3(40万吨)的废旧纸张、江南实业回收了全市约40%(10万吨)的塑料垃圾用于生产钢材外包装材料。中周炉料年处理废旧钢铁30万吨。中化东方利用畜禽粪便年生产20万吨有机肥。日新科技“两型建设”光伏综合应用科普示范园项目将建设总装机10兆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年节约标准煤约4000吨。以低碳经济为引领,推动都市农业、循环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全区两型农业每年直接实现节本增效1亿元以上。怡山湾以规模化生猪养殖和农业种植为产业基础,推行农牧结合、以养促农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年产值上亿元,成为省市乃至全国两型农

业发展的典型。区属各单位根据两型创建的活动责任目标,积极行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两型创建活动,实现常态发展,效果明显。

六、抓机制完善,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222”期间,区发改委不断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推进制度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和坚实的体制保障。进一步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机制,制订了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具体办法,使土地管理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初步完成了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了国有资本有序进退。全面启动国有困难企业的改制攻坚工作,推动困难企业改制和破产重组。一批民营企业及其它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制,加快推进国有中小企业民营化进程,形成了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态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加速推进,国有农林牧渔和良种场改革深入推进。全区累计土地流转规模达到23.54 万亩,流转土地比例达 36.58%,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造了条件。以“大部制”为特征的第六次政府机构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行政机关不断完善和创新运行机制,行政效能不断提高。行政审批项目由203项压缩减少到132项,精减71项,减幅35%,网上审批、并联审批、联合办理力度不断加强。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扎实推进,投融资改革迈出新步伐,2010年争取省级县域经济发展基金4500万元,争取市级园区周转金2000万,安排全民小额担保贷款2000万元,为222区13家企业担保2.69亿元,初步形成市、区两级相协调,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

合,多层次、多领域相互支撑的投融资平台体系。财政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著,财政实力明显增强,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保障民生制度,推动了社会事业稳定发展。

七、抓引导落实,发展循环经济增效减排。一是立足实际,加强节能降耗管理。会同区经信局、统计局等部门对全区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计划指标和节能总量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及时开展检查和督促整改。二是突出重点,加强项目节能备案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行业标准和环保法规,进一步强化对能耗重点行业的管理,对国家产业政策明令禁止的、不符合行业准入标准、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一律不予审批或核准;综合运用项目资金、进口设备减免税、资源综合利用减免税申报和项目建设协调服务等职能,支持有利节能减排等类项目的实施及企业发展。三是明确目标,强化资源综合利用。严格执行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资源综合利用减免税,并督促企业将免税资金用于节能改造。据统计,加入能源消耗统计一段。。。。

八、抓调查研究,参谋助手作用发挥到位。发改部门是党委政府谋划科学发展的参谋部、智囊团,又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探索者、先行军,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每年都围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方式方法,明确3-5个课题,组建调研专班,深入到相关单位开展调研,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建议当参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