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选线工程设计全部知识概念汇总100条(工程科技专业资料)

铁路选线工程设计全部知识概念汇总100条1、直通吸引范围:路网中客货运量通过本设计线运送有利的区域范围。按等距离

的原则来划定吸引范围,即在直通吸引范围内的运量,通过设计线要比其他路径运程短。

2、地方吸引范围:在设计线的经行地区内,客货运量要由设计线运送有利的区域

范围。可按运量由设计线运送运价最低的原则来确定。

3、货运量:设计线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货物吨数。

4、货物周转量:是设计线一年内完成的货物工作量,可由单方向一年内各种货运量

与相应的运输距离乘积求得。

5、货运密度:设计线每km的平均货物周转量。

6、货流比:设计线上、下行方向的货运量不均衡时,应区分为轻车方向和重车方向。

货流比是轻车方向货运量与重车方向货运量的比值。

7、货运波动系数:一年内最大的月货运量和全年月平均货运量的比值。

8、零担列车:运送地方零散货物的列车。

9、摘挂列车:运送地方整车货物的列车。

10、机车牵引力(机车轮周牵引力):钢轨作用于动轮轮周上的切向外力之和。

11、机车车钩牵引力:指机车用来牵引列车的牵引力,其值等于轮周牵引力减

去机车全部运行阻力。

12、粘着牵引力限制:机车的轮周牵引力不能大于机车所能产生的粘着牵引力。

13、列车(运行)阻力:作用在列车上的阻止列车运行且不能由司机控制的外

力。

14、曲线附加阻力: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比在直线上运行的阻力大,增大的部分

为曲线附加阻力。

15、隧道空气附加阻力: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由于空气受隧道约束,不能向

四周扩散,前面空气压力增大,尾部空气稀薄,空气与列车表面及隧道表面产生摩擦,作用于列车上的空气阻力远比空旷地段大,增加的空气阻力称为隧道空气阻力。

16、曲线、隧道附加阻力换算坡度:将曲线附加阻力和隧道空气附加阻力分别

视为由坡度i和j产生的阻力,我们把i、j分别称为曲线、隧道附加阻力换算坡度,或称曲线、隧道当量坡度。

17、合力图:表示机车各种工况下作用在列车上的单位合力与速度关系的坐标

图。

18、均衡速度法:假定列车在每一个坡段上运行时,不论坡段长短,也不论进

入坡段时的初速高低,都按该坡道的均衡速度(或限制速度)做等速运行考虑。

按这样的速度来计算列车运行能时消耗的方法称为均衡速度法。

19、列车运行图:表示列车运行状况的示意图,它是组织铁路各部门共同完成

国家运输任务的基础。

20、下行列车:离北京渐远方向的列车编号为单数,称为下行列车。

21、上行列车:离北京渐近方向的列车编号为偶数,称为上行列车。

22、平行成对运行图:这种运行图假定在线路上运行的都是直通货物列车,往

返成对且同一区间同一方向的列车运行速度相同,故其运行线相互平行。

23、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是根据运输需求、铁路等级、正线数目、地形条

件及机车类型、线路平纵断面运营条件所确定的旅客列车行车速度。

24、走形速度:是指普通货物列车在区段内运行,按所有中间站不停车通过所

计算的区段平均速度,可由牵引计算得到。

25、技术速度:指普通货物列车在区段内运行,计入中间车站停车的起停附加

时分所计算的区段平均速度,也可由牵引计算得到。

26、旅行(区段)速度:普通货物列车在区段内运行,计入中间车站停车的起

停附加时分和中间车站停车附加时分所计算的区段平均速度。

27、通过能力:铁路每昼夜可以通过的列车对数(双线为每一方向的列车数)。

28、控制站间:运行图周期值最大的站间,通过能力最小,全线(全区段)的

通过能力要受到它的控制,称为控制站间。

29、输送能力:铁路单方向每年能运送的货物吨数。

30、牵引种类:指机车牵引动力的类别。我国铁路目前的牵引种类有电力、内

燃、蒸汽。

31、机车类型:系指同一牵引类型中机车的不同型号。

32、限制坡度:(1)是设计线单机牵引时限制列车牵引质量的最大坡度。

(2)是单机牵引普通货物列车,在持续上坡道上,最终以机车

计算速度等速运行的坡度,它是限制坡度区段的最大坡度,据此计算货物列车的牵引质量。

33、到发线有效长度:车站到发线能停放货物列车而不影响相邻股道作用的最

大长度。

34、正线数目:指连接并贯穿车站的线路的数目。

35、闭塞方式:铁路为了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利用信号设备等来管

理列车在区间运行的方法,称为闭塞方式。

36、最小曲线半径:是设计线采用的曲线半径最小值。

37、机车交路:铁路上运转的机车都在一定区段内往返行驶,机车往返行驶的

区段称为机车交路,其长度称为机车交路距离。机车交路两端的车站称为区段站。

38、线路中心线:路基横断面上距外轨半个轨距的铅垂线AB与路肩水平线CD

的交点O在纵向上的连线。

39、线路纵断面:是沿线路中心线所作的铅垂剖面展直后线路中心线的立面图,

表示线路起伏情况,其高程为路肩高程。

40、夹直线:两相邻曲线间的直线段,即前一曲线终点与后一曲线起点间的直

线。

41、曲线超高:是曲线外轨顶面与内轨顶面的水平高度之差。

42、路段设计速度:是设计线某一路段旅客列车远期可能实现的最高速度。

43、缓和曲线:曲率半径和外轨超高均逐渐变化的曲线。

44、超高时变率:旅客列车通过缓和曲线,外轮在外轨上逐渐升高,其升高速

度即超高时变率。

45、欠超高时变率:旅客列车通过缓和曲线,欠超高逐渐增加,其增加速度即

欠超高时变率。

46、坡段长度:为坡段两端变坡点间的水平距离。

47、坡度值:为该坡段两端变坡点的高差与坡段长度的比值,以千分数表示。

48、加力牵引坡度:是两台及以上机车机车牵引规定牵引吨数的普通货物列车,

在持续上坡道上,最后以机车计算速度等速运行的坡度,它是加力牵引坡度路段的最大坡度。

49、分方向选择限制坡度:一般情况下,一条线路双方向的限制坡度是相同的,

即双方向最大持续上坡道值是相同的。但是有些线路具备一定条件,可以在重车

方向设置较缓的限制坡度(上坡坡度),在轻车方向设置较陡的限制坡度(下坡坡度),称为分方向选择限制坡度。

50、变坡点:相邻两坡段的坡度变化点。

51、竖曲线:在线路纵断面的变坡点处设置的与坡段直线相切的竖向圆弧称为

竖曲线。

52、最大坡度的折减:线路纵断面设计时,在需要用足最大坡度的地段,当平

面上出现曲线和遇到长于400m的隧道时,因为附加阻力增大、粘着系数降低,而需将最大坡度值减缓,以保证普通货物列车以不低于计算速度或规定速度通过该地段。此项工作称为最大坡度的折减。

53、有害坡段:列车在下坡道运行时,可借助重力作用,不虚机车牵引而向下

滑行,坡度越陡,坡段越长,则列车最后滑行的速度越快。但是列车下坡的速度受制动条件限制不能过高,达到限制速度后,即需制动。这种需要制动的坡段,一方面使列车在坡顶具有的位能,因制动而消耗一部分,不能充分被利用;另一方面轮箍闸瓦因制动而磨耗,增大行车费用,所以称为有害坡段。

54、无害坡段:若下坡的坡度不大,或者坡度虽大但坡段很短,列车借助重力

向下滑行,速度达不到限制速度,因而不需要施行制动。这种不需制动的坡段,位能完全得到利用,又不会引起轮箍闸瓦的磨耗,不至增大行车费用,所以称为无害坡度。

55、最大无害坡度:若某个坡度的坡道无论多长,列车在下坡道上滑行时,最

后能以限制速度作等速运行而无需制动,这种坡度称为最大无害坡度。

56、克服高度:线路上坡方向上升的高度,又称为拔起高度。

57、缓坡地段:采用的最大设计坡度大于地面平均自然坡度,线路不受高程障

碍的限制。这时,主要矛盾在平面一方,只要注意绕避平面障碍,按短直方向定线,即可得到合理的线路位置。这样的地段,称为缓坡地段。

58、紧坡地段:采用的最大坡度小于或等于地面平均自然坡度,则线路不仅受

平面障碍的限制,更要受高程障碍的控制。这样的地段,称为紧坡地段。

59、导向线:就是既用足最大坡度,又在导向线与等高线交点处填挖为零的一

条折线,是用足最大坡度而又适合地形、填挖最小的线路概略走向。

60、工程费:指方案所涉及的土建工程费和机车车辆购置费的总和,反应方案

对建设期内的资金投入量。

61、运营费:指方案在运营期将发生的费用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方案

运营条件的优劣。

62、换算年费用:为综合体现方案在工程和运营两方面的经济性,可通过一定

的折算方法将工程费和运营费换算为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年费用,即换算年费用。

63、净现值:是铁路建设项目经济寿命期内各年度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差

额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进行折现后的总和。

64、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它代表建设项目实际达到的盈利

率,用以衡量项目盈利的高低,其值越高,在经济上越有利。

65、静态法:一定的货币额所代表的价值不随时间变化。

66、动态法:一定的货币额所代表的价值随时间变化。

67、会让站:设置在单线铁路上,主要办理列车的到发和会让,也办理少量的

客、货运业务的车站。

68、越行站:设置在双线铁路上,主要办理同方向列车的越行的车站称为越行

站,必要时办理反方向列车的转线,也办理少量的客、货运业务。

69、中间站:商务作业:出售客票,旅客乘降;行李和包裹的收发和保管;货

物的承运保管和交付。技术作业:办理列车会让、越行和通过,摘挂、零担列车的调车、取送车及装卸作业。

70、车站全长:线路一端的道岔基本轨接头至另一端基本轨接头的长度。

71、铺轨长度:线路全长减去该线路上所有道岔的长度。

72、到发线或其他站线的有效长度:指可以停放列车、车辆而又不影响临线办

理行车进路的长度。

73、单进路:是指股道固定由一个运行方向(上行或下行)使用。

74、双进路:是指股道可供上、下行两个方向使用。

75、安全线:为了防止岔线或站线上的机车车辆未经开通进路而与正线上的机

车车辆发生冲突事故,而设置到线路。

76、避难线:为防止在陡长下坡道上列车因制动装置失灵失去控制,而发生颠

覆或与前方车站上其他列车冲突,需要设置避难线。

77、区段站:是铁路网上划分牵引区段的地点,除办理列车运转及客货业务外,

主要任务之一是为邻接区段供应列车机车。因此,在区段站上均设有机务段(基

本段或折返段),这是区别区段站和中间站的明显标志。

78、车站咽喉区:从车站两端最外方道岔的基本轨接缝起,分别至到发场最内

信号机(或警冲标)的范围。

79、咽喉区平行作业能力:就是互不妨碍的进路具有的能同时进行作业的能力。

80、编组站:为办理大量货物列车的解体和编组作业,设有比较完善的驼峰调

车设备的车站。

81、枢纽:在几条铁路干线相互交叉或接轨的地区,除编组站外还建有几个专

业车站或综合车站,统一指挥,分工合作,办理各种列车运转和客货运业务,则这些车站连同该地区内的联络线及其他铁路设备统称为枢纽。

82、第二线绕行:当第二线与既有线的线间距较大,需要分开单独修建路基时,

即为第二线绕行。

83、并行等高:第二线与既有线并行且轨面标高相同,称为并行等高。

84、并行不等高:当第二线和既有线并行但路肩标高不同时,称为并行不等高。

85、经济速度:高速铁路盈利最高的速度。

86、极限速度:借助轮轨间的粘着作用而产生牵引力的铁路,可能实现的最高

速度。

87、中速车上线:跨线列车进入高速线,换挂机车按中速运行,高速线直通列

车跑高速。

88、跨线换乘:跨线列车不进入高速线,旅客在接轨站换乘高速列车,高速线

只跑高速列车。

89、高速车下线:高速线只跑高速列车,为了不使跨线旅客在接轨站换乘,高

速列车下线运行在邻接线路跑中速,把旅客运达目的地。

90、土建工程的设计速度:土建工程包括线路平纵断面标准、线间距值、桥梁

结构、隧道断面等,一经建成很难改变,所以应按远期可能达到的最高速度设计,称为设计速度。

91、运营速度:指正规列车运营中可能达到的最高速度。

92、机车车辆的构造速度:构造速度应当稍高于运营速度,以保证行车的绝对

安全。

93、单元列车:一个货种、一个货主、一种车型构成的所谓单元列车,单元列

车采用固定车底,循环运转于某一固定径路上。

94、组合列车:在运能紧张区段,将两列货物列车联挂、合并运行,称为组合

列车。

95、分离式路网:各条线路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相交,在交叉处采用分离的立

体交叉,路网中各条线路独立运营,不同线路上的列车不能互通,乘客必须通过交叉点处的换乘站中转才能到达位于其他线路上的目的地车站。

96、联合式路网:各条线路在同一平面内交叉,在交叉处用道岔连接,因而各

条线路之间可以互通列车,在整个路网上可以像城间铁路那样实行联运,乘客可以直接到达位于另一条线路上的目的地车站。

97、有环放射式路网:由穿越市中心区的径向线及环绕市区的环行线共同构成。

98、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的最佳图式:辐射路线是最基本的,在市中心区相交,

为了避免中心站超载,各条辐射线的交叉点不集中于一点,而在若干个车站相交。

99、直径、半径线:贯通市中心的线路叫直径线。一端终点位于市中心的线路

为半径线。

100、岛式、侧式车站:站台位于上、下行线路之间/线路两侧的车站。

选线设计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3.客运密度答:平均每公里铁路每年运送的旅客人数称为客运密度。 4.货运密度答:平均每公里铁路每年运送的货物吨数称为货运密度; 5.运输密度答:平均每公里铁路每年完成的换算吨数称为运输密度。运输密度是衡量铁路运输效能最重要的指标。 设计线的吸引范围答:设计线的吸引范围是设计线吸引客货运量的区域界限 1.设计线的直通吸引范围答:直通吸引范围是路网中客货运量通过本设计线运送有利的区域范围。 √2.地方吸引范围答;地方吸引范围是在设计线经行地区内,客货运量要由设计线运送有利的区域范围。运量包括运出、运入和在本线装卸的货物。 3.货运量答:货运量是设计线(或区段)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货物吨数,应按设计线(或区段)分上、下行分别计算。 6.货流比答:货流比是轻车方向货运量与重车方向货运量的比值。 √7.货运波动系数答:货运波动系数是一年内最大的月货运量和全年月平均货运量的比值。 8.零担列车答:零担列车是运送地方零散货物的列车,在中间站办理零担货物的装卸,一般运行于一个区段内。 9.摘挂列车答:摘挂列车是运送地方整车货物的列车,在中间站办理货车甩挂和到货场取送车作业,一般运行于一个区段内。 18.平行运行图周期在平行运行图上,任何一个区间内的列车运行线,总是以同样的铺画方式周期性地一组一组地反复排列着。这组列车占用区间的总时间,称为该种运行图的周期。 设计线交付运营后,设计线能力与增长后的客货运量相适应的年度,称为设计年度;铁路设计年度一般分为近、远两期。

10.机车牵引力答:机车牵引力是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同并可由司机根据需要调节的外力。 √11.机车轮周牵引力答:由钢轨作用于动轮轮周上的切向外力之和,即为机车轮周牵引力,简称机车牵引力。 12.机车车钩牵引力答:机车车钩牵引力是指机车用来牵引列车的牵引力,其值等于轮周牵引力减去机车全部运行阻力。 粘着牵引力限制机车的轮周牵引力不能大于机车所产生的粘着牵引力,称为粘着牵引力限制。 13.列车运行阻力答:列车运行时,作用在列车上的阻止列车运行且不能由司机控制的外力。 √列车运行基本阻力答:列车在空旷地段沿平直轨道运行时遇到的阻力;该力在列车运行中总是存在的。 14.曲线附加阻力换算坡度{答:若将曲线附加阻力视为由坡度i r产生的阻力,即令:w r=i r(N/kN),我们把i r称为曲线附加阻力换算坡度,或称曲线当量坡度。} √17.到发线有效长答:到发线有效长是车站到发线能停放货物列车而不影响相邻股道作业的最大长度。 18.控制站间答:运行图周期值最大的站间,通过能力最小,全线(或区段)的通过能力要受到它的控制,称为控制站间。 19.单线平行成对运行图周期答:运行图周期是一对普通货物列车占用区间的总时分。20.铁路通过能力答:铁路每昼夜可以通过的列车对数(双线为每一方向的列车数)。21.铁路输送能力答:铁路输送能力是铁路单方向每年能运送的货物吨数 22.列车运行附加阻力答:附加阻力是列车在线路上运行时受到的额外阻力,如坡道阻力、曲线阻力、隧道阻力等。附加阻力的种类随列车运行的线路平、纵断面情况而定。

选线设计 学习指南

"选线设计"学习指南 土木工程专业适用 课程名称:选线设计 课程学科类别:工学,道路与铁道工程 面向专业:土木工程 课程代码:0148200 学分:4 学时:64 一、课程任务与目的 选线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它着重研究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选线设计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在了解铁路线路总体规划与勘测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掌握铁路能力与牵引计算的基本原理,理解线路平纵断面设计方法等基本知识,掌握铁路定线、车站设计、既有线改建和增建多线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等专业知识,了解重载运输与高速铁路线路设计特点等铁路选线设计的工作内容,掌握综合利用多专业领域知识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从事铁路选线设计的初步能力。 二、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环节主要包括:课堂听课、实验、作业、课程设计、考试等。 1.课堂学习:采用“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的授课方式,授课过程中,任课老师利用学生对铁路线路的直观感受进行引导,并借助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授中,应注意以下要点:(1)要注意从内在逻辑关系上掌握知识体系 “铁路选线设计”是铁路与道路工程的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在本考纲中,它由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有机部分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其结构关系是: 基本理论部分,即铁路选线设计中的铁路能力,牵引计算。该部分主要从理论上概括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概念、内容、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条件,从而建立铁路选线的基本概念。这一部分是本课程的基本指导思想。 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部分,即铁路平纵断面设计与定线方法、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车站设计、既有线改建与增建二线线路平、纵、横断面设计方法等。该部分具体阐述铁路选线的设计原则、技术条件应用这些原则和方法进行铁路线路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该部分是本课程的主体。 本课程知识结构的各个部分,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学习时,必须首先抓住知识体系,把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统一在逻辑系统内,循序渐进,

铁路选线工程设计全部知识概念汇总100条(工程科技专业资料)

铁路选线工程设计全部知识概念汇总100条1、直通吸引范围:路网中客货运量通过本设计线运送有利的区域范围。按等距离 的原则来划定吸引范围,即在直通吸引范围内的运量,通过设计线要比其他路径运程短。 2、地方吸引范围:在设计线的经行地区内,客货运量要由设计线运送有利的区域 范围。可按运量由设计线运送运价最低的原则来确定。 3、货运量:设计线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货物吨数。 4、货物周转量:是设计线一年内完成的货物工作量,可由单方向一年内各种货运量 与相应的运输距离乘积求得。 5、货运密度:设计线每km的平均货物周转量。 6、货流比:设计线上、下行方向的货运量不均衡时,应区分为轻车方向和重车方向。 货流比是轻车方向货运量与重车方向货运量的比值。 7、货运波动系数:一年内最大的月货运量和全年月平均货运量的比值。 8、零担列车:运送地方零散货物的列车。 9、摘挂列车:运送地方整车货物的列车。 10、机车牵引力(机车轮周牵引力):钢轨作用于动轮轮周上的切向外力之和。 11、机车车钩牵引力:指机车用来牵引列车的牵引力,其值等于轮周牵引力减 去机车全部运行阻力。 12、粘着牵引力限制:机车的轮周牵引力不能大于机车所能产生的粘着牵引力。 13、列车(运行)阻力:作用在列车上的阻止列车运行且不能由司机控制的外 力。 14、曲线附加阻力: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比在直线上运行的阻力大,增大的部分 为曲线附加阻力。 15、隧道空气附加阻力: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由于空气受隧道约束,不能向 四周扩散,前面空气压力增大,尾部空气稀薄,空气与列车表面及隧道表面产生摩擦,作用于列车上的空气阻力远比空旷地段大,增加的空气阻力称为隧道空气阻力。 16、曲线、隧道附加阻力换算坡度:将曲线附加阻力和隧道空气附加阻力分别

铁路轨道工程知识点详解 (2)

绪论我国铁路的基本建设程序:(1)预可行性研究(2)可行性研究(3)初步设计(4)施工图(5)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6)验交投产(7)后评估 轨道 1.轨道的组成:钢轨、轨枕、道床、道岔、联结零件及防爬设备。功用:引导机车车辆运行,承受车轮传来荷载,并把它传布给下部建筑。 钢轨引导机车车辆行驶,并将荷载传布于轨枕、道床及路基,同时为车轮的滚动提供阻力最小的接触面。轨枕承受来自钢轨的压力,使之传布于道床,同时利用扣件有效地保持轨道的几何形位。联结零件用于有效地保持钢轨的连续性与整体性。防爬设备能有效地防止钢轨与轨枕之间发生纵向的相对移动,制止轨道爬行。道床是轨枕的基础,用以增加轨道的弹性和纵、横向移动的阻力,并便于排水和校正轨道的平面和纵断面。道岔是机车车辆从一股轨道转入或越过另一股轨道时的线路设备。 2.轨缝的设置目的与条件: 为了满足钢轨热胀冷缩和便于更换钢轨的需要。条件:(1)当轨温达到当地最高轨温时,轨缝应大于或等于零;(2)当轨温达到当地最低轨温时,轨缝应小于或等于构造轨缝。 轨道几何形位 1.直线轨道的几何形位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轨距:指钢轨顶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作用边之间的最小距离(标准轨距1435)。水平:线路左右两股钢轨顶面的相对高差。轨向:轨道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平顺性。前后高低:指轨道沿线路方向的竖向平顺性。轨底坡:轨底与轨道平面之间所形成一个横向坡度。 作用:轨道几何形位正确与否,对机车车辆的安全运行、乘客的旅行舒适度、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养护费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曲线轨距加宽的确定原则:保证占列车大多数的车辆能以自由内接形式通过曲线;保证固定轴距较长的机车通过曲线时,不出现楔形内接,但允许以正常强制内接形式通过;保证车轮不掉道,即最大轨距不超过容许限度。 3.外轨超高的作用、设置方法及计算方法 定义:外轨超高度是指曲线外轨顶面与内轨顶面水平高度之差。 作用:使机车车辆的自身重力产生一个向心的水平分力,以抵消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使内外两股钢轨受力均匀和垂直磨耗均等,满足旅客舒适感,提高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设置方法:主要有外轨提高法和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两种。 4.缓和曲线的作用、计算条件(重要)。 作用: (1)缓和曲线连接直线和半径为R的圆曲线,其曲率由零至1/R逐渐变化。(2)缓和曲线的外轨超高,由直线上的零值逐渐增至圆曲线的超高度,与圆曲线超高相连接。(3)缓和曲线连接小于350m半径的圆曲线时,在整个缓和曲线长度内,轨距加宽呈线性递增,由零至圆曲线加宽值。计算条件:(1)缓和曲线要保证行车安全,使车轮不致脱轨。(2)缓和曲线长度要保证外轮的升高(或降低)速度(超高时变率)不超过限值,以满足旅客舒适度要求。(3)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变化率(欠超高时变率)不超过限值,以满足旅客舒适度要求。 道岔 1.道岔的基本形式及其功用 (1)连接设备:使机车车辆从一股轨道转入另一股轨道。主要有各类单式和复式道岔。 (2)交叉设备:使机车车辆从一股轨道越过另一股轨道。主要有直角交叉和菱形交叉。 (3)连接与交叉的组合:具备转入和越过的双重功能。主要有交分道岔、交叉渡线和梯线。 2.单开道岔的组成及构造:转辙器、辙叉及护轨、连接部分和岔枕组成 3.辙叉的有害空间:指从辙叉咽喉至实际尖端之间一段轨线中断的空隙。道岔号数愈大,辙叉角愈小,有害空间愈大。 4.侧向过岔速度的因素及和提高速度的措施。 (1)主要因素①对导曲线上列车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的控制。②对过岔时因轮轨撞击而导致的列车动能损失的限制。③因轨道的纵、横向弹性不均匀而产生的附加动力作用。 (2)主要途径:增大导曲线半径、减小车轮对侧线各部位钢轨的冲击角、加强道岔结构、采用变曲率的导曲线。 5.直向过岔速度的因素及和提高速度的措施。 因素:①道岔平面冲击角②道岔里面不平顺③道岔刚度。措施:①道岔不见采用新型结构和新材料②道岔平面及构造要合理的形式和尺寸③岔区轨道刚度均匀化 无缝线路 1温度力与伸缩位移轨温变化关系:两端固定的钢轨产生的温度力,仅与轨温变化幅度有关,而与钢轨本身长度无关;对于不同类型的钢轨,同一轨温变化幅度产生的温度力大小不同;无缝线路钢轨伸长量与轨温变化幅度 t,轨长l有关,与钢轨断面面积无关。 2伸缩区:在两端,温度力是变化的,在克服道床纵向阻力阶段,钢轨有少量的伸缩;固定区:无缝线路长轨节中部承受大小相等的温度力,钢轨不能伸缩;缓冲区:伸缩区两端的调节轨。 3基本温度力图绘制 路基工程 1路基工程1组成:三部分建筑物组成:路基本体,路基防护和加固建筑物,路基排

高速铁路相关概念及主要技术特征(详细)

第一节高速铁路概述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高科技技术的发展,高速电气化铁路被列为铁道部重点建设项目,对高速铁路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已成为国家科技攻关的重要课题.在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下,国内几条主要干线已相继提速,广深线车速定为200 千米/h,一些适应高速铁路的接触网结构已在线路上使用,它将使接触网技术带入新的领域,为此有必要了解高速铁路的相关知识 一、高速铁路相关的概念 1970年5月,日本在第71号法律《全国新干线铁路整备法》中规定:“列车在主要区间能以200千米/h以上速度运行的干线铁道称为高速铁路”.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国家法律条文的形式给高速铁路下的定义.1985年5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在日内瓦签署的国际铁路干线协议规定高速铁路的列车运行速度为:新建客运列车专用型高速铁路时速为300千米/h;新建客货运列车混用型高速铁路时速为25千米/h.1986年1月,国际铁路联盟秘书长勃莱认为,高速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至少应达到200千米/h.因此,国际上目前公认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达到200千米/h及其以上的铁路叫高速铁路. 我国学术界定义(非官方定义):新建铁路列车最高运行时速≮250千米,改建铁路列车最高运行时速≮200千米,可称之为高速铁路;时速160~200千米铁路称为快速铁路;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城市客运铁路、以客为主适量兼顾货运的铁路均为铁路客运专线. 目前世界上有三种类型的高速铁路:一是既有线客货混运型;最高运行速度 200千米/h,如俄罗斯、英国等;二是新建客货混运型,最高运行速度 250千米/h,如德国、意大利等;三是新建客运专线型,最高运行速度可达300千米/h及其以上,如日本、法国、德国、西班牙、韩国等.高速列车按动力配置方式不同可分为动力分散型和动力集中型,按转向架形式不同分为绞接式和独立式.比较典型的如日本各系高速列车,属于动力分散型、独立转向架;法国的 TGV高速列车,属于动力集中型、绞接式转向架;德国的 ICE高速列车,属于动力集中型,独立转向架. 二、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特征 1、高速铁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集成 在世界上,高速铁路的诞生是继航天行业之后,最庞大复杂的现代化系统工程.它所涉及的学科之多、专业之广已充分反映了系统的综合性.20世纪后期科学技术蓬勃发展,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三大技术有:计算机及其应用;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器件的实用化与遥控自控技术的成熟;新材料、复合材料的推广.高速铁路绝非依靠单一先进技术所能成功,它正是建立在这些相关领域高新技术基础之上,综合协调,集成创新的成果.因此,高速铁路实现了由高质量及高稳定的铁路基础设施、性能优越的高速列车、先进可靠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高效的运输组织与运营臂理体系等综合集成,如图2-1-1所示.系统协调的科学性,则是根据铁路行业总的要求,各子系统均围绕整体统一的经营管理目标,彼此相容,完整结合. 高速铁路在实施中,从规划设计开始就把各项基础设施、运载装备、通信信号、运输组织及经营管理等于系统纳入整个大系统工程之中统筹运作.为实现总体目标,采用了多项关键技术.虽然这些新技术分别隶属于各有关的子系统,但其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参数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均须经详细研究、反复论证与修订,才能保证实现大系统综合集成特性的要求,达到整个系统的合理与优化.

铁路选线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修建意义及必要性 南环铁路是嘉峪关铁路枢纽的组成部分,也是嘉峪关站与嘉东站的联络线,酒钢成品外发的主要铁路。该铁路始建于1966年,原属铁路部门管辖,1983年移交给酒钢。铁路产权现属酒钢。行驶车辆仍为路方。 根据嘉峪关市发展的需要,市区要向南扩展。南环铁路弯弯曲曲穿过市区,不仅影响市区规划与建设,而且造成市区噪声污染,影响嘉峪关市投资环境。根据设计要求将南环铁路改建,向南移至北大河北岸。 改建铁路线路从K0+00点接轨后,向东南方向跨过北干渠,经过反向曲线沿北大河北岸向东延伸至安远村,向北方向穿过故园西侧及G312国道,向西北方向,穿高压线进入嘉东站,全线长约8.1km。沿线地形,西高东低。线路从第一个接轨点至第三个曲线,是垂直等高线布置,地形高差达66m左右,路堤最高达9m左右。线路共设桥梁6座,过水涵洞4座,线路通过电缆、排污、排水沟及热力管道设护涵4座,为保证高压线及地下通讯光缆设挡土墙二段。线路跨G312国道、机场路、安远村道路、新华南路及北干渠段要设立交桥,铁路在上,公路在下。 第二节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一、本线新建段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的选择 (1)铁路等级国铁Ⅲ级 (2)正线数目单线 (3)牵引种类内燃 (4)机车类型 DF4D,单机牵引 (5)限制坡度 12.5 ‰ (6)最小曲线半径 400米,困难350m; (7)牵引质量 4000t (8)到发线有效长度 850m (9)闭塞类型半自动闭塞 二、有关主要技术标准选择的基本原则 1、与本线功能、定位相适应性原则 在主要技术标准选择时,充分考虑本线的功能和定位,本着实际客观的原则进行设

铁路选线设计第三版教学设计

铁路选线设计第三版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铁路选线设计是铁路建设的基础,也是铁路工程师必备的技能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制定了这份第三版教学设计,希 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选线设计的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 1.熟练掌握选线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铁路线路选线要求和设计步骤; 3.学会运用不同的选线方法设计铁路线路; 4.熟悉选择和利用选线软件进行铁路线路选线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铁路选线设计基础 1.铁路线路选线的定义和意义; 2.选线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选线设计中的基本概念:曲线半径、坡度等。 第二部分:铁路选线设计要求和设计步骤 1.铁路线路选线设计要求; 2.选线设计的基本步骤;

3.外部条件对选线设计的影响。 第三部分:铁路线路选线的方法 1.直接推算法; 2.等面积剖面法; 3.高度限制法; 4.路线优化法。 第四部分:选线软件的使用 1.选线软件的分类; 2.软件工具的功能; 3.选线软件操作练习。 四、教学方法 1.知识讲授:采用课堂讲解、讲义、图示等方式进行; 2.实践操作:利用选线软件进行实践操作,加深理解; 3.案例分析:通过选线实例进行分析讲解; 4.学生展示:让学生上台展示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估 1.课堂作业:利用选线软件完成选线设计; 2.实践操作成果:实现选线设计的效果; 3.学习笔记:学生记下各种选线方法的要点; 4.课后考试:考察学生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 1.立足实际:根据实际工程要求,引导学生进行选线设计; 2.循序渐进:从基础介绍到逐步深入,循序渐进; 3.互动探究:采用互动讲解、分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法, 引导学生探究选线设计技术; 4.突出实践:选线设计强调实践,注重实际应用和操作练习。 七、课程安排 时间内容 第一周铁路选线设计基础 第二周铁路选线设计要求和步骤 第三周铁路线路选线的方法 第四周选线软件的使用 第五周-六周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第七周学生展示和课程总结 八、教学资源 1.选线设计课件及资料; 2.选线设计软件及操作手册; 3.案例分析及学习笔记。 九、教学建议 1.教师应该做好充分准备,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解答学生 的问题;

铁路选线设计第二版课程设计 (2)

铁路选线设计第二版课程设计 一、设计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也逐渐成为了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铁路作为一种长途、高速、大运量、低安全风险的交通运输方式,在我国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铁路建设的过程中,选线作为一个非常基础的环节,直接影响着后续的建设工作。因此,掌握铁路选线设计技术对于铁路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的案例,来让学生们深入了解铁路选线设计的具体流程和关键技术,并让其对于铁路选线设计的方法、理论和要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二、设计目标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 •通过对选线基本原理和建模方法的学习,让学生对于铁路选线设计的技术和方法有一个初步了解; •通过对选线实例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对于选线设计的实际应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课程的设计和学习,提高学生的选线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设计内容与要求 1. 课程内容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选线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实际选线案例的分析和讨论; 4.选线实践操作。 2. 设计要求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独立完成选线设计的实践操作; 2.熟练掌握选线建模方法; 3.初步掌握选线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并能在实际案例中加以实践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 教学方法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 1.理论讲授:通过案例、数据和算法的讲解,让学生掌握选线设计的基 本原理和方法; 2.实践操作:通过实际选线实例的操作,让学生熟悉选线建模的方法和 技巧; 3.讨论分析: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让学生地了解案例情况和 选线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 2. 考核方式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考核方式包括: 1.实验报告:学生需要独立完成选线实验,并按照要求提交一份完整的 实验报告; 2.理论测试: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选线设计方法的考核; 3.课堂表现:对学生课堂学习和讨论表现进行评估。

铁路选线设计课程设计 教学大纲

铁路选线设计课程设计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20311Z11 课程名称(中/英文):铁路选线设计课程设计/ Curriculum Design of Railway Lo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1周/1.0 先修课程:铁路选线设计、工程地质、工程制图 适用专业:铁道工程 教材:1.铁路选线设计, 缪鹍,王保成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教学参考书:1.铁路选线设计(第三版),易思蓉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铁路选线设计-铁道工程方向,易思蓉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3.铁道工程,郝赢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铁道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实践课,与铁路选线设计课程密切相关,是在学习铁路选线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后的一次必要的设计实践,目的在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铁路线路设计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熟悉相关规范、设计手册,培养学生从事铁路、公路线路设计工作的基本技能,了解线路设计的一般过程。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根据铁路选线设计课程所学的铁路能力、牵引计算、线路平、纵面设计及铁路定线等相关内容,参照《铁路线路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在一段实际地形图上完成一段铁路线路的平、纵面设计以及与定线相关的牵引计算、铁路能力计算。 能力: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会用工程的角度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初步建立工程设计、经济技术的概念,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为具备一定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打下实有原基础。 素质:通过课程设计过程中的资料收集和文献查阅、总结和分析,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能主动关心铁路行业的发展动态,提升专业素养;通过具体工程案例的设计实践,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开拓进取精神。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铁路选线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铁路选线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李永贵 【摘要】铁路选线的好坏,决定了项目工程的难易程度、工程投资的大小、施工和运营的安全,所以铁路选线是铁路项目设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是影响全局的总体性工作。在中国西南地区,山高谷深、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在此区域修建铁路,工程十分艰巨,更有必要做好铁路选线。笔者经过多年在中国西南山区铁路选线设计工作的经验积累,将铁路选线设计中遇到的环境选线、地质选线、紧坡地段定线、竖曲线与平面圆曲线重合、坡度代数差、坡度使用等问题在文中分别进行了列举分析。铁路选线应根据规范、规定,结合项目沿线的环境和地形地质条件、工程条件、规划及人文等因数,经过多方案的比选,来确定最优的线路方案。%The route selection of railway determines the complexity of project engineering, the amount of project invest-ment as well as the safety of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therefore, route selection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and signifi-cant work of project design and it's also a general task that influences the whole project. As Southwest China orea fea-tures high mountains, deep valleys and complex terrains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it's very difficult to build railways here. It is necessary to railway line. With years of experiences in route selection of railways in mountainous regions of Southwest China,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selection of railway route are inevitable in the project of railway environmental route selection, geological line selection, tight slope segment alignment, vertical curve and plane circular curve coin-cide, difference in gradients, slope utilization. Route selection should be

铁路选线设计(1) (1)

铁路基本建设程序: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验交投产,后评估。 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任务: 1.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国防的需要,结合线路经过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工农业发展等情况,规划线路的基本走向,选定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 2.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村镇交通,农田水利设施等具体情况,设计线路的空间位置(平面立面),并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力争提高线路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运营支出。 3.与其它各专业共同研究布置线路上各种建筑物,如车站,桥梁,隧道,涵洞,路基挡墙挡,并确定其类型或大小,是其总体上互相动动,当经济合理,为下一步单项设计提供依据。 铁路设计中应遵循的规范与规程:《铁路线路设计规范》《铁路轨道设计规范》《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等。 铁路发展的方向:西北经济区铁路建设最薄弱.高速化与重载化 铁路选线原则 1、在选线设计的各个阶段在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线路方案作深入研究,多方案论证,选择最优线路方案 2、线路设计在保证行车安全,平顺和舒适度的情况下,做到工程小造价低 3、应做到少占良田,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园林 4、工程地质水文条件进行深入勘察 5、注重环境保护 第二章 客货运量的确定,首先要划定设计线的吸引范围。 直通线范围:路网中货运货量通过本设计线运送有利的区域范围。 地方吸引范围:可按运量由设计线运送运价最低或运距最短的原则来确定。 铁路选线设计所需要的运量参数:1.铁路运量2.运输周转量3.货运密度4.货流比(货流比是轻车方向货运量与重车方向货运量的比值CQ÷CZ)5.货运波动系数(一年内最大的月货运量÷全年月平均货运量)6.客流波动系数7.零担列车,摘挂列车,快运货物列车和旅客列车。 设计年度可分为初期(第5年),近期(第10年)远期(第20年)。 铁路运输能力用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来表示。通过能力:铁路每昼夜可以通过的列车对数(双线为每一方向的列车数)。输送能力:铁路单方向每年能运送的货物吨数或旅客人数。 作用于列车上的力:机车牵引力,列车运行阻力,列车制动力。 车运行阻力按阻力的性质可分:1.基本阻力,空旷地段沿平直轨道运行时遇到的阻力方向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反。2.附加阻力,列车在线路上运行时受到的额外阻力,如坡道附加阻力,曲线附加阻力,隧道附加阻力等。3.启动阻力,列车启动时的阻力。 列车运行附加阻力与基本阻力有何区别?它们是否都是阻止列车运行的力?为什么? (1)列车运行基本阻力是指列车在空旷地段沿平直轨道运行时所遇到的阻力。只要列车在运行,就受到此项阻力作用,它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总是存在的。(2)而附加阻力是指列车在线路上运行时受到的额外阻力,如坡道阻力,曲线阻力,隧道阻力及起动阻力等。附加阻力是有线路状况、气候条件及列车运行条件决定的。(3)列车运行阻力基本上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反,即阻碍列车运行。而坡道阻力的方向取决于列车是上坡还是下坡。当列车上坡运行时,列车所受到的坡道阻力的方向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反;当列车下坡时,列车所受到的坡道阻力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同,即有助于列车前进。。 合力曲线图:机车在各种工况下作用在列车上的单位合力与速度关系的坐标图。 单位合力曲线特性:有加算坡道时的应用,均衡速度的确定,判断列车运行状况,确定按限速运行时的机车操作状态。 铁路主要技术标准:正线数目,限制坡度,最小曲线半径,到发线有效长度,牵引种类,机车类型,牵引质量,机车交路和闭塞类型。 最大坡度是铁路线路纵断面坡度允许采用的最大值。 限制坡度单机牵引地段的最大坡度(列车 列车以机车计算速度在下列坡道上作等速运行为条件来确定货物列车的牵引质量) 长大坡度对工程和运营的影响 输送能力、工程数量、运营费用

铁路选线设计课程自修提纲 (1)

12级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学习领域课程自修提纲 (专业代码:520208) 铁路选线设计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工程系 《铁路选线设计》课程自修提纲

学时/学分:32/2 适用专业:12级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学生 考试考查方式:考查 一、课程性质 《铁路选线设计》课程是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领域课程,本课程为培养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人员提供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采用项目教学法,主要介绍铁路能力、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铁路定线、中间站、既有线改造与第二线设计、高速铁路与重载运输等内容。 本课程是以“讲、练”结合为主体的专业课,以项目为导向,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训练中:体现脚踏实地、尊重科学、精益求精的职业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创业思想的培养,为就业奠定扎实的基本技能;在练习中有目的地将专业知识按心理认识规律展开,同时兼顾学科理论的逻辑顺序,使课程内容更加实用,更具职业教育特色,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更加扎实。 二、学习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必要的法律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2.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企业第一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交际和沟通的能力。 3.专业能力目标 (1)职业知识目标 ①掌握铁路基本建设程序、铁路等级及主要技术标准; ②掌握列车上的各种作用力; ③掌握牵引质量计算及检查等内容; ④掌握单位合力曲线图及其应用; ⑤掌握铁路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计算;

一级建造师(铁路工程)复习知识点总结

一级建造师(铁路工程)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工程技术”侧重于铁路工程路基、桥涵、隧道、轨道的施工技术;第二部分“管理实务”侧重于铁路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进度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现场管理等的实践;第三部分“法规”侧重于铁路工程的法律、法规。 《铁路工程专业管理与实务》中的管理实践要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有关控制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来深入学习;成本管理与控制要以《建设工程经济》中的有关财会、估价、理论与知识为基础来深入学习;合同管理要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科目所对应的合同部分的内容为基础来深入学习;对铁路法规知识的学习要以《建设工程法规与相关知识》中有关法律知识为基础来深入学习。 内容增加铁路客运专线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另外考虑到铁路工程与其他工程专业的主要不同在于轨道方面,因此增加轨道工程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 铁路工程第一章的基础知识点主要包括常规的工程测量、工程材料两部分内容。施工技术部分,路基、桥涵、隧道、轨道工程知识是本章复习的重点和要点。 铁路工程第二章重点介绍了铁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知识。本章的重点内容在于考生对于铁路工程建造师的管理能力的理解和把握。施工组织设计、质量、安全、工期、成本以及合同、劳务、设备材料、文明施工等都是管理的内容。书中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题目,考生应将基础知识部分的路基、桥梁、隧道、轨道工程与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结合起来复习,做到融会贯通。 具体到一个项目,一名合格的铁路工程建造师必须要掌握一定的项目管理知识。复习时,案例分析题应综合考虑,比如,轨道工程施工,发生了安全事故,如何进行分析?就需要掌握轨道工程的基础知识(属于第一章内容)、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第二章内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第三章内容)等几个方面的综合内容。 第三章介绍了铁路的法律法规部分的内容。一名合格的铁路工程建造师,掌握必要的法律、法规政策也是很重要的。考生在复习时重点把握好“掌握”部分的内容。熟悉和了解的内容也要多看几遍书。 1.铁路工程施工测量的目的是什么?铁路线路、桥涵、隧道施工测量的任务或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在铁路工程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铁路施工测量。 铁路施工测量的目的是根据施工的需要,将设计的线路、桥涵、隧道、站场等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敷设在地面上,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以衔接和控制各工序的施工,达到设计要求。 线路施工测量的任务是在地面上测设线路施工桩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线路施工桩点主要是指标志线路中心位置的中线桩和标志路基施工界线的边桩。 线路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线路复测、路基边坡的放样和线路竣工测量。 桥梁施工测量的内容主要有:桥梁控制测量、墩台定位及其轴线测设、桥梁结构细部放样、变形观测和竣工测量等。对于小型桥一般不进行控制测量。 铁路隧道施工测量的任务是保证隧道开挖时,能按规定的精度正确贯通,并使各建筑部位的位置和尺寸符合设计规定,不侵入建筑限界,以确保运营安全。 2.我国常用的水泥品种有哪些?常用的建筑钢材主要有哪几种?结构混凝土的检测方法有哪些?混凝土强度评定方法有哪些? 我国常用的水泥品种有:①硅酸盐水泥、②普通硅酸盐水泥、③矿渣硅酸盐水泥、④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⑤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大连交通大学铁路选线课设

《铁路选线设计》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珠河镇-后河镇铁路选线设计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时间: 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目录 1 设计任务书 2 平面设计及计算 2.1 线路走向方案比选 2.2 选定方案平面定线概述 2.3 曲线要素计算 2.4 曲线汇总表 3 纵断面设计及计算 3.1 纵断面定线原则及方法 3.2 竖曲线要素计算 3.3 桥涵隧资料汇总表

3.4 竖曲线汇总表 3.5 坡度折减计算汇总表 4 平面设计图纸 5 纵断面设计图纸

1 设计任务书 1.1 选线设计原始资料及设计标准 1、设计线为Ⅱ级单线铁路,路段设计速度为80 ; 2、地形图比例尺1:25000,等高距5m ; 3、始点珠河镇车站,中心里程 K0+000 ,该站为会让站;终点 后河镇车站,为中间站; 4、限制坡度:= 12‰; 5、牵引种类:电力牵引 6、机车类型:韶山3 7、到发线有效长度:600m 8、近期货物列车长600m 9、最小曲线半径: 一般地段:800m ,困难地段:600m 10、闭塞方式:半自动闭塞 1.2 设计内容 (1)珠河镇至后河镇地段客货共线铁路新线设计。包括: 1定线(包括部分路段的方案比选); 2铁路线路平面、纵断面设计; (2)编写说明书:说明书按下列内容编写,并按此顺序装订成册。 1 说明书封面 2设计任务书 3 平面设计:概述及计算资料 平面设计概述包括: ①沿线地形概况简述;②线路走向方案比选;③选 定方案平面定线概述。 x i

4 纵断面设计概述及计算资料 5平纵面设计图纸整饰:绘制线路平纵面图,并将设计图加深修整。将平纵面图折叠后与设计说明书一起装订成册。 1.3 选线设计要求与注意事项 ⒈设计要求 ⑴完成平面定线工作,在平面图上标注200m里程标,标在线路的左侧,并标注曲线的起终点及曲线要素(不考虑缓和曲线)。 ⑵绘制线路详细纵断面图,要求紧坡地段用足限坡设计。 ⑶线路详细纵断面图横向比例尺1:25000,纵向1:500。 ⒉注意事项 ⑴站坪外第一个曲线应保证竖曲线和缓和曲线均不得侵入站坪,且不重叠。站坪长度取1300m。 ⑵曲线毗连地段,应保证必要的夹直线长度。 ⑶正确进行坡度折减,任何情况下,不允许出现超限坡。 ⑷坡度差和最小坡段长度的要求。 ⑸竖缓不重合。 ⑹线路跨较大河流,要力争与河流正交。 ⑺结构物的标注符合图例要求。 平面设计技术指标表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复习要点整合版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复习要点 第一章概述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 (1)特定城市社会与经济环境下轨道交通系统的功能定位。 (2)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线网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和建设的基础。 (3)轨道交通系统客流预测。是确定轨道交通网络及线路建设规模、能力水平的依据。(4)轨道交通工程可实施规划。 (5)轨道交通系统的线路和车站设计。 (6)轨道交通的枢纽设计与规划。 (7)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设计。 (8)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防护设计。 (9)运营规划。 第二章站场设计技术条件 2、站场股道编号原则 为作业和维修管理上的方便,站内线路和道岔应有统一的编号。 站内正线规定用罗马数字编号(Ⅰ、Ⅱ……) 站线用阿拉伯数字编号(1、2、3……) 单线铁路:应当从站舍一侧开始顺序编号;位于站舍左、右或后方的线路,在站舍前的线路编完后,再由正线方向起,向远离正线顺序编号。 复线铁路:下行正线一侧用单数,上行正线一侧用双数,从正线向外顺序编号。 双线横列式区段站按单线铁路车站内线路编号办法,由靠站房的线路起向站房对侧递次顺序编号。 (3)尽头式车站: 站舍位于线路一侧时,从靠近站舍的线路起,向远离站舍方向顺序编号。 站舍位于线路终端时,面向终点方向由左侧线路起顺序向右编号。大站上股道较多,应分别按车场各自编号。

3、道岔(组)的编号原则 (1)用阿拉伯数字从车站两端由外而内,由主而次依次编号,上行列车到达端用双数,下行列车到达端用单数。 (2)如车站一端衔接两个方向以上(有上行、也有下行),道岔应按主要方向编号。 (3)每一道岔均应编以单独的号码,渡线道岔、交叉渡线道岔及交分道岔等处的联动道岔,应编为连续的单数或双数。 (4)站内道岔,一般以信号楼中心线或车站中心线作为划分单数号与双数号的分界线。(5)当车站有几个车场时,每一车场的道岔必须单独编号,此时道岔号码应使用三位数字,百位数字表示车场号码,个位和十位数字表示道岔号码。应当避免在同一车站内有相同的道岔号码。 4、确定相邻两道岔中心间的距离 相邻道岔对向布置: 1)异侧对向: L=a1+f+a2+Δ 2)同侧对向 L=a1+f+a2+Δ Δ一个轨缝的长度,按0.008米计。f 为两道岔基本轨起点间插入的直线段长。 相邻道岔的岔心间距: 相邻道岔顺向布置: 1)异侧顺向 L=a2+f+b1+Δ 2)支线异侧顺向 L=a2+f+b1+Δ

Ⅱ级单线铁路铁路选线课程设计方案

Ⅱ级单线铁路铁路选线课程设计方案 一、出发资料 〔1设计线为,路段设计速度为100km/h 。 〔2地形图比例尺1:25000,等高距5m 。 〔3始点向阳镇车站,中心里程AK71+305,中心设计高程36m,该站为会让 站;终点东风镇车站,为中间站,站场位置及标高自行选定。 〔4运量资料〔远期重车方向:货运量12Mt/a,货运波动系数β=1.15,通 过能力储备系数α=0.2;客车4对/d,摘挂2对/d,零担1对/d,快货1对/d 。 〔5限制坡度:i x =12 ‰。 〔6牵引种类:近期燃;远期电力。 〔7机车类型:近期东风4B:;远期韶山4 〔8到发线有效长度:550m 〔远期: 450m 〔近期。 〔9最小曲线半径一般800m,困难地段600m 。 〔10近期货物列车长度计算确定。 〔11信联闭设备为半自动闭塞,m in 6=+H B t t 。 〔12车辆组成:每辆货车平均数据为:货车自重22.133t,总重78.998t, 净载量56.865t,车辆长度13.914m,净载系数0.720,每延米质量

5.677t/m,守车质量16t,守车长度8.8m 。 〔13制动:空气制动,换算制动率0.28. 〔14车站侧向过岔速度允许值45km/h ;直向过岔速度取设计速度。 二、要求完成的任务 〔1定出向阳镇车站至东风镇车站的线路平面。 〔2设计该站间的纵断面。 〔3计算工程费及运营费。 〔4编写简要说明书 〔5图纸整饰,设计文件组卷装订。 三、牵引质量及列车资料计算 1、牵引质量计算 按列车在限制坡度上以机车计算速度作等速运行为条件。 查表可得: 由上可得: 取G=2000t 。 2、起动检查 t 2000=>G G q 所以列车能够起动

铁路选线课程设计(西南交大峨眉)

课程名称:铁路选线设计 设计题目:珠河~后河铁路新线选线 院系:土木工程系 专业:铁道工程 年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15 年 6 月

目录 一、出发资料 (2) 二、要求完成的任务 (2) 三、牵引质量及列车资料计算 (3) 1、牵引质量计算 (3) 2、起动检查 (4) 3、到发线有效长度对牵引质量限制的检查: (4) 4、确定牵引定数 (5) 5、列车长度、牵引净载、列车牵引辆数计算 (5) 四、线路走向方案概述 (5) 1、沿线路地形地貌概述: (5) 五、选定方案定线说明 (6) 1、定线原则: (6) 2、平面设计: (6) 3、纵断面设计: (7) 4、设计方案的优点评述及改善意见: (8) 六、站间输送能力检算 (8) 1 行车时分计算表 (8) 2、区间能力检算 (10) 七、工程、运营经济指标计算资料 (11) 1、运营费计算: (11) (1) 列车走行费 (11) (2) 列车起停附加费 (11) (3) 固定设备维修费计算 (12) (4) 年运营费计算 (12) 2、工程投资费计算 (13) (1) 路基工程费 (13) (2) 桥梁工程费 (14) (3)涵洞工程费 (14) (4) 隧道工程费 (15) (5) 土地征用费 (15) (6) 轨道工程费 (15) (7) 机车、车辆购置费 (15) (8) 工程总投资 (17) 3、换算工程运营费 (17) (1)技术经济指标评述 (17) (2) 技术经济指标表 (18)

八、查附表 (土石方计算表) (19) 一、出发资料 (1)设计线为Ⅱ级单线铁路,路段设计速度为100km/h 。 (2)地形图比例尺1:25000,等高距5m 。 (3)始点向阳镇车站,中心里程AK71+305,中心设计高程36m ,该站为会 让站;终点东风镇车站,为中间站,站场位置及标高自行选定。 (4)运量资料(远期重车方向):货运量12Mt/a ,货运波动系数β=1.15, 通过能力储备系数α=0.2;客车4对/d ,摘挂2对/d ,零担1对/d ,快货1对/d 。 (5)限制坡度:i x =12 ‰。 (6)牵引种类:近期内燃;远期电力。 (7)机车类型:近期东风4B:;远期韶山4 (8)到发线有效长度:550m (远期): 450m (近期)。 (9)最小曲线半径一般800m ,困难地段600m 。 (10)近期货物列车长度计算确定。 (11)信联闭设备为半自动闭塞,m in 6=+H B t t 。 (12)车辆组成:每辆货车平均数据为:货车自重22.133t ,总重78.998t , 净载量56.865t ,车辆长度13.914m ,净载系数0.720,每延米质量5.677t/m ,守车质量16t ,守车长度8.8m 。 (13)制动:空气制动,换算制动率0.28. (14)车站侧向过岔速度允许值45km/h ;直向过岔速度取设计速度。 二、要求完成的任务 (1)定出向阳镇车站至东风镇车站的线路平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