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生德育案例

特殊学生德育案例
特殊学生德育案例

特殊学生德育经验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特殊教育学校屈金花

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也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成材的地方,这是对每一所普通学校最基本的要求。而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学生除了了解最基本的生活常识,掌握一定的生活能力,思想品德教育也尤为重要。因为孩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残疾,品德教育较普通孩子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下面我谈一下我们乾县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例。案例背景:

我校的生源绝大多数属于中、重度智力障碍的学生,其中还包括一部分多重障碍学生。鉴于孩子的特殊性,在家里,有的家长溺爱他们,几乎一切生活琐事为他们代办,有的家长没有耐心,干脆代替孩子做了,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就这样了,也不指望他长大能干什么,于是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放弃了孩子。当孩子来到学校,大多数不会文明用语,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更不会主动帮助他人。特别是我校的王少乐和李佳莹同学表现尤为突出,王少乐动不动就掀翻桌椅,毒骂老师,李佳莹是名眼睛长得很漂亮的女孩,但她总是不讲卫生,手、脸、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动不动就躺在地上打滚示威,有时可以哭闹到半夜十二点,谁也拿她没办法。特殊孩子们由于生理的原因,他们参与各类社会活动的机会不多,交往的对象一般尽局限在家人和老师。这一现状,严重

影响了学生思想认识、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为了进一步落实我校“同在蓝天下,共享美好生活”的办学理念,逐步实现残疾儿童身体逐渐康复,思想得到教育,生活能力获得提高的教育目标,我校下大功夫彻底从零做起,安排部署了一系列制度和校内外实践活动,以此来教育感染他们。

案例主题: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同在蓝天下,共享美好生活”,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美好的生活,不再受歧视和异样的目光,我校全体教职工为爱撑起了一片蓝天。

案例方法:

1、仔细观察,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通过多次仔细观察,发现11岁的男孩王少乐虽然撒泼行为恶劣,但是他胆小怕事,老师稍微大点声,他就赶紧爬起来跑掉,但内心不甘心,骂骂咧咧的,又忍不住地看老师的进一步行动。

10岁的李佳莹吃饭不擦嘴,爱流口水,着急了就用袖口擦一擦,头发乱蓬蓬的,早晨起床没有梳头的习惯,穿了一周的衣服,下周一来还是那身脏衣服。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回到教室,她还坐在秋千上不下来,老师拽她,她就撒泼哭闹。

王少乐和李佳莹没有上过学,没有是非观念,更不懂尊敬老师,文明用语,也不知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没有美丑的思想。

2、进行密切家校联系。

我们学校设在县城,但大多数是农村的孩子,他们周一早晨被家长送来,周五下午再接回去,每周老师都要和家长见两次面,利用这样的机会,我校规定,正副班主任必须做好周一和周五的家校联系工作。王少乐和李佳莹之所以养成今天这样的不良习惯,一个是家庭的溺爱,一个是家庭的放弃造成的。因此进行家校联系,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尤为重要。每周五老师告知家长孩子在校情况,包括优缺点,进步和退步情况以及在家里家长应该注意什么。每周一老师认真听取家长的诉说。以求家校共同监督孩子的思想行为,及时制止和引导他们。学校要求老师每周做好家校联系工作记录,以备以后探讨孩子的教育方法和经验。

3、针对学生实际编写校本教材,提高课堂德育培养。

每个学校都离不开课堂,课堂是教育学生的根据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校组织教师编写了实用语文、实用数学和生活校本教材,注重学生生活能力的提供,更重视学生德育的培养。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学校每周都安排公开课、示范课,组织全校老师听课,课后及时做好评课工作。因此我们的课堂是丰富多彩的,课内,学生总能在兴趣、自信中学习,经过多次听课,发现王少乐撒泼骂人的情况在逐渐减少,在老师的表扬中,他轻松愉快的完成着学习任务。李佳莹贪玩也少多了,因为他感觉课堂更有趣味,在老师和同伴的影

响下,她也知道了爱美,当然衣服、手脸干净多了。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优化学校德育环境,对学生品德和情操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丰富我校文化生活,我小精心设计了校园墙面,利用浅显的标语和丰富多彩的画面告知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用语。此外,我校每月几乎都要组织一次大型文艺活动,不管是体操表演,音乐朗诵还是文艺活动,要求师生全员参与,在活动中,孩子们热情洋溢,感知到了集体的力量和荣誉。在每次活动中王少乐都积极表现,从没有过骂人等现象。李佳莹最爱大活动了,因为老师可以把她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5、做好期中、期末表彰大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没到期中、期末,我校都要进行综合能力检测活动,并及时做好表彰工作,对于成绩优异和进步大的学生都要进行表彰,同时我们还要评选出“校园弯腰小天使”、“爱心小天使”、“文明礼貌小天使”、“勤劳小天使”等,发给他们奖状的同时,并摄影留念,如此,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德育素质。最近,王少乐和李佳莹被多次表彰,走进校园,总能看到他们阳光又有点羞涩的笑脸。

6、重视校外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特殊学生正因为自己身体和心智的特殊性,参与各类社会活动的机会很少,交往的对象一般尽局限在家人和老师。

这一现状,严重影响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而他们将来还是要立足于社会,只有走出校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接受教育,接受磨炼,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生活。于是我们学校很重视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在乾陵旅游实践活动中,学生们不仅感知了历史遗迹,也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更感受到了老师无私的爱,在老师的讲解和拍照中不断和老师拥抱、拉手,把学校分发的食品主动分给老师,其中做的最突出的就是王少乐和李佳莹。

7、借助社会力量培育学生德育。

每一个特殊孩子的降临,首先是家庭的巨大灾难,他们看病少至十几万元,多至上百万,而他们大多是农村孩子,好多家庭都是负债累累。他们来到了我们的学校,就是我们的一份子,学校尽最大的能力,多方联系社会力量帮助他们,截至目前,我县残联、工会以及社会个人、集体都为我校学生捐赠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在社会集体的救助下,全体学生在我校接受免费教育,免费住宿,享受三顿营养餐。我们也采用各种形式告知学生这些事情,教育他们积极学习,有一颗感恩的心。

案例结果:

通过我校多方努力,办学一年多来,以王少乐和李佳莹为代表,全体同学在德育方面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在家里养成的粗暴,说脏话行为基本得到了改善,好多同学见

了老师能够问好,会自己洗脸刷牙洗脚,换干净的衣服,养成了文明礼貌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案例分析:

学校教育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育人,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健康的体魄,还需要有健全的人格,乐观的心态。特殊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同样渴求知识,渴望被人关注,被人爱、理解和肯定,特殊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引导提高他们,给他们一个特别的天空,那就是爱,用关爱发信他们的不足,用耐心引导他们,用爱心让他们持之以恒,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 一、学生情况 性别:男 年龄:十一岁 年级: 三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完成作业,但没有钻研精神。 2、情绪不稳定,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 3、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有依赖心理,聪明但不爱动脑。 4、性格孤僻。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无责任心。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李某同学今年十一岁了,本应该上四年级了,但由于频繁转学而降级两次。在家里是独生子。从小在爷爷奶奶及父母的共同关心和呵护下长大,由于是长李,更是得到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溺爱,谁也不能碰他一下,谁也不能骂一句,父母爱于面子也放松了对他的教育,再加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

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李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大,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 根据李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2. 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

六年级数学特殊生案例分析

六年级数学特殊生转化案例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一、案例介绍 本班郭良旺同学,自控能力差,上课一贯不专心听讲,爱做小动作。作业马马虎虎,潦潦草草,作业速度较慢,总是拖拖拉拉,经常不按时完成。由于在学习上存在惰性,以至于学习成绩较差。但是一到下课,他就生龙活虎玩耍开了,有时还特别淘气,惹来其他孩子告状。放学回家,扔下书包,就去玩耍,只有代管家长看着,他才会做点作业,若是不看着,根本不会自觉地做作业。但是该生性格随和,乐于与同学交往,能听老师的话。 二、问题分析 1、自身因素 态度不够端正。平时比较好动、倔强,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力都很好,导致成绩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懒惰、散漫,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基础不够扎实。拼读音节的能力很差,很多要求会读的字不会读,很多要求会写的字不会写,基础非常差。基础知识的不巩固,极大地影响了新知识的学习。 2、家庭因素 家长不够关心。他的父母忙着做生意,他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虽然生活上都是爷爷奶奶照顾的,但是在学习上他的爷爷奶奶一窍不通,孩子回到家后放任自流。由于父母太忙,很少去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平时,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等到成绩出来了,要是不理想,就对孩子一顿痛打。正因为如此,孩子从小就养成了懒散、爱撒谎、爱欺负别人的不良恶习。 三、矫正情况 1、个别面谈。 常与该生作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在谈话中了解到,其实该生也想完成作业,只是因为上课管不住自己,没有认真听课,有时就不知道怎么做,做什么。平时做作业的动作又比较慢,完成作业的时间就花得比较多了。 2、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该生的家庭情况及其在家的表现。同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各方面的表现。 指导家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辅导。如定期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指导孩子进行预习、复习,了解孩子在学习在遇到的困难,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3、对该生进行个别辅导,并提出辅导要求。

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研究方案

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研究方案 问题的提出: 问题学生一般是指道德品质差、行为习惯不良、心理不健全、表现明显异于同龄人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纪律涣散,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学习成绩差,有自卑、戒备、逆反、冷漠,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等心理问题。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擂肥逃学等也常常是问题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甚至导致恶性刑事犯罪,让社会和家庭都为之忧心忡忡,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 我校是一所城郊农村初级中学,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纷扰,学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2003-2006年,为了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我校开展了“城郊中学生心理障碍调查分析与学校辅导策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针对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策略的实际效果不如人意,在家校协作层面,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很好的与学校教育实现整合,形成合力。学校教育受到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极大困扰。 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在最近十年越来越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由于问题学生得不到科学的引导和教育最终导致违法犯罪几乎成为社会公害。党和人民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寄予厚望。在这样的情势下,学校和教师理所当然应该承担起教育问题学生的重任。然而,事实表明问题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尽管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重点,但也是困绕广大教师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曾经有不少单位和个人对问题学生教育开展过方方面面的研究,包括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研究,但是从近年来问题学生不断增多,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不断升高的严峻局势看来,问题学生的帮教和感化工作成效有限,没有能找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因此,继续开展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研究,深入探索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与问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成因,非常有现实性。作为初中学校也急需有新的思路和对策研究解决此类学生的教育问题。 这一课题的研究将使本校更加深入系统地关注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这对于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探究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研究这一课题将提高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依据和假设: 1、政策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末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当前末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面临许多新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随着人员流动性加大,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类家庭教育学术团体的作用,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由此可见,研究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初中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 2、理论依据 国内相关研究表明:问题学生的“问题”都可以在其家庭教育中找到依据和成因。其中14-17岁是问题学生不良行为的高发期,最容易导致违法犯罪。初二和高一年级行为问题发生率最高。两成以上的问题学生来自单亲或离异家庭,半数问题学生的家长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有七种家庭教育方式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四年级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4篇

四年级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4篇 四年级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第1篇 进入四年级了,我班39个孩子在各种行为习惯上还不能够完全尽人意。班中男生23人,他们性格各异,且又调皮捣蛋,特别是在上美术、音乐及其它副科时,总有一些孩子不遵守课堂纪律。但只要我一到教室门口,孩子就能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端端正正地坐好,安安静静地听课,我知道这是班主任对学生一种潜在的影响力和威慑力。孩子多了,总有照顾不到的时候,每天面对十几个等待你关心、帮助的后进生,我真的感到有点力不从心。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寻求更多更好也更有效的教育策略,也正是有了这样的过程,才使我们教师不断的成熟,不断的进步。 下面是我在班级教育工作实践中经历的一个故事。 一、案例学生基本情况 齐红岩,11岁。父母离婚,由爷爷照顾学生。学生本人很机灵聪明,接受能力强,能言善辨,懂得的道理也多,但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社会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原因,该学生一直对学习没有真正产生兴趣,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学习行为习惯很差,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经常自己不听课还干扰别人;甚至逃校。而且从不正视自己的问题,总是别人不如他,很典型的自私自利。 二、教育转化 自从他进入我班开始,就发现该学生不是很听话,他在我的面前和离开我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我面前他是一个乖孩子,从不多言多语,也不惹事生非。可在我背后,班中打闹的有他,欺负同学的有他,背后搞小动作违反班规的有他,抄作业的也有他,最严重的是,他居然可以趁我不在拿我的答案。当我了解了问题后,他还用无辜的眼神看着我,为了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我及时从同学、其他老师、其爷爷奶奶那里了解了一些情况后,知道了其实他是因为缺少关爱,想利用一些奇异动作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因为他对学习毫无兴趣,在学习方面他永远是被看不起的,在有父母不在身边,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就更加让他弃学、厌学,想要让他扭转这种局面,就更需要教师用真情去感化他。在本学期,期中考试后,他由于成绩较差,自己不愿面对,便逃校了,这在封闭学校

特殊学生个案例分析

特殊学生个案例分析 2014 春机电苏奉火我做班主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做这件事最简捷的途径有两种: 一是通过班干部会的了解,二是通过晚自习逐个同学了解学生的情况。我首先通过班干部会来研究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争取最大限度地了解他们。其中有一名同学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他是班里为数不多的“特殊”学生之一,好吃懒惰、爱慕虚荣、集体荣誉感特差,迷恋网络,从不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经过家长、班主任和 政教处等多次教育,仍没有悔改的意思。作为专门做思想工作的班主任,我虽然没有学生工作的经验,但直觉告诉我对于这个特殊的学生,必须用特殊的方法,不宜早下结论,就算他真的有问题,也应该先观察,多了解,全面掌握他的情况,教育方法也一定要想 得周到、细致、科学,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才能给予他实实在在的帮助。在细 致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找准契机,以适当的谈话方式,以平等的态度与一位被认为是“问 题学生”的某某进行心灵的沟通,实现其心理和行为方式的转化。 【案例分析】 通过多次和他家长的谈话,才知道一直和我联系的人是他的爷爷,从他爷爷那里才知道这个孩子从小父母就不在他身边,爷爷奶奶在照顾他的时候特别的溺爱他,可以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帮他做,盛饭,叠被子如此的小事情,都是爷爷奶奶包办,所以养成了花钱流水,好吃懒惰的坏习惯。再加上初中在恒兴中学就读,和其他孩子比吃比穿比花钱,进一步加剧了坏的习惯的形成。 来到陈利后,在校生活,由于习惯不好,有懒,不打扫寝室卫生,个人卫生有糟糕,所以,班级的寝室的其他同学都很讨厌他,再加上他本来就不擅长沟通交流,同学冷落

他,于是他就经长玩手机,形成“独立王国” ,沉溺网络。 对于这样的学生,班主任一定要耐心的找他谈话,用平易近人的语气分析该生所存 在的问题,并分阶段的各个击破该生的不好习惯,同时鼓励其他同学不要有有色的眼光去 对待他,要给予该生帮助。通过多次的平等对话,该生也开始勤快了,上网少了,寝 室是有反映最近该生的表现良好。 【解决方案】 在他一次玩手机被科任老师收了手机之后。当我让班长找他来谈话时,他按时来到 了办公室,进门时怯怯的。为了消除他的恐惧,我开玩笑:“听说今天上课又加料啦,过头了”。他不好意思说:“上课很无聊,所以就,,”。我又说:“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哦,能做到吗?”他不再说话。我心想:没必要吧,又没批评你。我就说“老师只是指出你的错误, 以后改过来就好了,并没有批评你,怎么了”,他说:“反正我犯错误太多,给大家留下了 不好的印象,所以就破罐子破摔了。”我知道他对游戏挺兴趣的,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我 从他所爱好的网络游戏谈起,激励他可以学好计算机,将来开发自己的游戏。他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谈话,走时他又从门外探出头说要替他保守秘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还经常交流,他认为我是仅有的能理解他的人,在真正关心他。经过将近一个 学期的不懈努力,他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开始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与同学的交往也多了。 【经验与启示】 通过对他的教育,我感触颇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爱心是一切的前提,还 必须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能力,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是一名 理论型的、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这也使我感觉到谈话法对做学生工作的重要性。做学

最新一个调皮学生的转变(德育案例)

德育案例: 一个调皮学生的转变 2008.15.18 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已是人人皆知。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在中小学教育中更是普遍受到重视。因为良好的健康心理是发展健康个性的重要方面。所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健康的个性已成为培养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之一。自然也就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项十分必要而迫切的任务,作为教师责任尤为重大。因此,多年来,我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然,心理健康教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它需要老师付出一定的爱心、耐心和艰辛。下面通过一个实例向大家介绍一种如何转变一个调皮好动学生的方法。 一、案例简介 刚接三年级这个新班时,我发现我班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留守孩子---林守阳同学,是个独生子。他个子不大,人也挺聪明,一双薄嘴唇,能说会道,但生性懒惰,活泼、好动,也可算是班级的有名的小调皮。上课时,他的一双手脚简直没地方放,

不是搞小动作,就是转到后面拿别人的文具玩,搅得别的同学也上不好课。他的作业不是没有完成,就是马虎应付,写作文常找不到草稿本。除此之外,打架、骂人、恶作剧样样齐全。学校、班级的黑名单上常常少不了他。班干部一见他就头疼:告他的状,他事后报复,没好果子给你吃;不告他的状,他又变本加厉,以为大家拿他没办法,更加胆大妄为。老师对他的教育他是口服心不服。表面上认错态度蛮好,过后照旧我行我素,反反复复,像耍猴似的,跟你搞马拉松赛跑,弄得你哭笑不得,筋疲力尽。属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虚心接受,坚决不改那一类型的人。且手脚有点儿不干净,喜欢随随便便到同学的文具盒或书包里拿自己喜欢的东西,为此,同学们对他的意见很大。他也知道这样做不好,可就是管不住自己。 二、初步诊断 林守阳虽然调皮好动,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意志不够坚强,具有双重性格。好表扬,自尊心特别强,死要面子,犯了错误,若当同学的面批评他,结果肯定糟糕透了。但如果让他做他喜欢的事,他却能完成得很出色。其实他也想做好事,只是毛手毛脚,老做不好。另外,他特别喜欢表演,且有一定的表演天赋。通过对以上种种心理问题的分析,我认为林守阳本质并不坏,只是属于具有调皮好动行为的人,如果采取适当的心理治疗,一定会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决定先进行了认真的观察,细致的调查,再对症下药,予以纠正。 三、咨询与治疗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完整版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李亚婷是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她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李亚婷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都的老师。为了去除李亚婷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李亚婷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李亚婷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李亚婷同学……”渐渐的,李亚婷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她主动冲我笑了。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李亚婷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李亚婷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

特殊学生案例分析

特殊学生案例分析 镇安县三岔小学叶鑫[ 基本情况] 我班有名学生叫康先林,他是个特别调皮、贪玩的学生。作业总是不做即使做了也是拖拖拉拉、偷工减料。在学校上课或者是读书总要监督他他才做,自觉性极差。可是有一天我一直监督着他学习我发现那节课所上的语文知识他还是好多都懂得。读词语呀,课文意思呀他都知道。孩子这么聪明为什么就是不能自主的学习呢?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康先林的爸爸妈妈忙于生计,由爷爷、奶奶代为照顾。他们根本管不住孩子,所以不能很好的约束管教孩子,孩子养成了懒惰、贪玩、依赖的个性。 [ 案例分析] 小学生的懒惰主要是由于家庭的培养方式不当,再加上隔代教育父母或爷爷奶奶怕孩子年幼做不好事情,总主动为孩子承担一切杂务,结果不但使孩子失去了做事的兴趣,而且会对别人为自己做事习以为常,自己却什么都不会干,什么都不愿干,这样形成的惰性还会扩展到其他方面。依赖长辈的督促完成作业、任性贪玩、以至于畏难、依赖、自我约束能力差等。 [ 解决方法] 1、让学生认清惰性的危害。惰性不但给父母增加负担,给自己以后的前途带来弊端,给周围的人带来危害,削弱自己的斗志最终落得平庸、失败的下场。 2、与家长沟通。教师、家长都积极地让学生学习、劳动,鼓励学生

动手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4、帮助孩子走出畏缩的困境。教师帮孩子把欠缺的知识补起来,并定时查看学生的听课学习情况。逐渐将成绩赶上来。基础知识扎实了,孩子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就不会把作业当成负担,而把攻克难题作为一种乐趣了! [ 信息反馈] 经过我、家长和孩子一段时间的努力,康先林的学习习惯还是有所进步上课积极发言,作业按时完成。他已经懂得应该通过自己的亮点赢得别人的赏识。我希望他能一直加油努力向前。 二0一六年一月六日

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奇迹,在爱心浇灌下萌芽——问题学生成长记

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奇迹,在爱心浇灌下萌芽——问题学生成长记 发表时间:2019-07-18T12:46:14.527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9月总第319期作者:孙秀艳 [导读]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松龄路分校255100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是德育工作的核心实施者。近三十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深感受到工作之辛苦、责任之重大。 一、案例背景 2014年8月,我接了一个三年级,这是一个45人的班,刚开始的两周,看到每个孩子都纯真可爱、学习努力、积极向上,每一声“老师好”都让我无比享受。日子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逝,随着师生接触的时间越来越多,彼此的了解越来越深入,班级问题、学生问题就慢慢显露出来了:同学之间不够团结,部分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最让我头疼的是班里经常有孩子丢东西,今天丢一支钢笔,明天丢一本漫画书,并且不容易发现“作案者”。 一个周四的下午,我在收校服费,其中有个孩子拿来一百元,我找给他28元,放学时,他哭着告诉我钱没了。钱怎么会从铅笔盒不翼而飞呢?唯一的解释就是有人拿走了他的钱,是谁呢?多次调查询问后目标锁定在了王浩身上,而且有学生反映,王浩经常拿别人的东西。王浩是一个口齿伶俐的男孩子,眉清目秀,招人喜欢,怎么也和“作案者”联系不起来。当我问他钱哪去了,他两手一摊说没见,书包,抽屉都找过了,的确没有。 二、案例过程 无奈之下,我只好把事情告诉了王浩的妈妈,希望她能和儿子谈谈,说出钱的下落归还回去。另外,我还说出了我的担忧,怕他以后会继续拿别人的钱物,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建设。这时,他妈妈才羞羞怯怯地说出了实情,原来孩子的爸爸就是一个惯偷,现在还在监狱里服刑。听到这里,我瞠目结舌了。原来如此,特殊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一个不正常的孩子,孩子的错误可以追根溯源,我的心情更沉重了。该怎么教育你?给我出难题的孩子。 那天,我看到王浩带来一个新笔记本,封面是当时最流行的漫画形象,看得出他非常喜欢。趁下课他上厕所的时间,我悄悄地藏了起来,让我来看看他的反应。果然,当他发现笔记本丢了后第一时间就跑来告诉我,我意味深长地问他:“你很心疼吗?”他心神不宁地看了我一眼犹犹豫豫地回到了座位上。此后两周,没有其他孩子告诉我丢东西,虽然有点高兴,但我知道这只是暂时的。两周后,我的预测果然发生了,又有孩子告诉我丢了自动笔,我知道这一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失败了。一计不成又生一技——打进“敌人”内部去。我选了一个品学兼优、头脑灵活的孩子以帮助学习为名和他同桌,实际是看管他,让他没有时间对别人的东西下手,同时可以随时随地教育他,帮助他改掉坏习惯。这一招的效果持续的时间相对长一点,班里有一个多月没有丢东西了。要命的是,寒假来了,我怕稍稍取得的一点效果会因此大打折扣。果然,不出我所料,年前的一天,王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他到同学家里玩时顺手牵回家一块手表,语气中满是伤心与无奈。我听了也是无语,但是内心并不认输,我就不信我治不了你这个毛病。 新学期开学了,按照惯例,先和学生们重新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的是这次特别强调了“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这一条,并且满含深意地看了王浩一眼,只见他略带惭愧地低下了头。我有些窃喜,更多的是不安。一连两周,班里风平浪静。班会上,我满怀喜悦地说:“新学期,新气象,你们长大了一岁,真的懂事了,尤其是王浩同学,进步真大!学习努力,团结同学,最值得表扬的是更懂老师的心情了!”我带头鼓掌,在掌声中,我看到他的脸红了。“我还要告诉大家一句话:接受和馈赠别人的礼物都需要勇气。更不要说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了。我相信咱们班没有这样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同学!”掌声更热烈了!王浩的脸更红了。 两周后,学校组织一年一度的家长进课堂活动,这次请来的是一位派出所工作的爸爸,事先,我和他沟通,让他多讲一些偷盗案例,渲染一下作案的严重后果。果然,这堂法制课让孩子们学到了许多法制知识,最关键的是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 至此,班级无“贼”,我心安矣! 三、案例分析 1.爱是基础,永不放弃。 2.主题班会,立德树人。 3.法制课堂彰显巨大作用。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四、反思 自参加工作近三十年来,一直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深知此项教育比文化教育更重要,时时结合各个节日、各项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合作教育、节约教育、宽容与理解教育、创新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另外,深切感受到家校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一切完美的东西。”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优点,长效、有爱心地奉献,必然会让奇迹萌芽,进而茁壮成长。

高中德育案例分析-德育

高中德育案例分析-德育 高中德育案例分析(一) 一、背景 我所管理的高一(七)班,共有学生46人。相较于高一年级的其他7个班,我们班的特点是:男女生比例比较平均,但男生思想活跃者居多,易于接受新生事物,但又对现实缺乏辩证认识,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能力差,学习主动性意识薄弱,纪律散漫,这无疑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另外,班里基本上没有尖子,尾巴却是挺重的,这也加大了成绩提高的难度。于是,在这么个大框架下,班里同学的问题也就相应的复杂一些。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很明确的一点是,学生既是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不断交流的过程,既有各种信息的发出和反馈,又有情感的相互交流。教育学生的前提是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所以,一切当从了解开始。如果老师不能了解、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的难度。无数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创设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或教育氛围,是使德育入心、入脑的基本前提。而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就要尽力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感受着学生的感受。有这样一个学生思想态度的成功转化让我记忆犹新。 二、案例描述 我班里有位同学,名叫小邓(化名)。平时和同学关系不错,有很多朋友,性格很开朗,尤其爱打篮球。但是他有个缺点,脾气很急,特别容易暴躁。曾经有一次在历史课上,因为他的笔袋被他不小心掉到了楼下,他要求捡回,历史老师不允许,他很不满意,就不顾老师直接走出了教室事后他向历史老师承认错误,在班里也作了公开检查,也和我说他知道自己这样做很不对,不懂得尊重老师,但自己脾气一急,就什么也不记得了,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说以后会努力学习,尊重老师,不再这样。 我开始接手这个班时觉得这个叫小邓的这个孩子很讲义气,重情义,成绩虽然不好,但是脑子很聪明。这样一次与老师的冲突我想他应该从中得到了教训,于是仍然鼓励他要好好学习,积极向上,并表示愿意和他在私底下成为朋友。 但之后不久的一件事使我意识到这个孩子还是需要老师们进一步的

对一个特殊学生教育的案例分析

对一个特殊学生教育的案例分析 通过教师专业化的学习,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验,让我认识到: 1、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 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及对自己的超越. 学生是社会的人,“社会的人”是相对“生物的人”而言,其最重要的标志是有理想、有意识、有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作为“社会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尊严、个性和心理境界.有研 究表明,学生最大的精神需求是受到尊重,他们希望与别人、与成年人、与教师平等相处、相互尊重、彼此理解.虽然教师比学生的知识更广博、能力更强、经验更丰富,但二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新的学 生观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坚信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关心是教育好学生、这是塑造好学生心灵的前提.我在课上、课下加大了对王某的关注,多问他,看着他写作业.找同学和他玩,带 他上厕所.此外,我利用晨检、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孩子知道,我 们这个班,就像一个大家庭,家中的每个人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王 某在咱们班里个子最小,有时做错了事,我们大家要原谅他,多让让他.写作业时,他和你说话,你不要搭理他,这样他就不会再找你聊天了, 或者你提醒他赶快写作业.课间,谁要是欺负他,我们大家要保护他, 要批评欺负王某的人.同学间要谦让,要宽容些,从小要学会关爱他人,长大后,才能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此外,与家长密切合作,从家庭、学校两方面统一思想,共同教育王某.)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人.教师要研究学生现实的认识水平、思想水平、经验水平,而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思想、感情、

初三班主任德育案例4篇

初三班主任德育案例4篇 初三班主任德育案例第1篇 背景: 学生自习课不守纪律的问题曾经一直困扰着我,自从初一我带上这个班起,我就一直追求让我的学生能够做到自律.我曾经也制定了一些班规班法、班级公约,也设立了值日班长制度,想了好多办法,但都好景不长,坚持不下来.实在没办法,年轻的我就狠狠把学生批评一顿,有时似乎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纪律确实做的很好,也让我很欣慰.但是,一旦有些同学不自觉,打破了安静的自习氛围,就很难再恢复平静了. 案例: 一天,我在自己带的班级看晚自习,教室里很安静.临近中考了,同学们都在认真地看书、复习.突然,我的手机发出了振动,我拿出一看,原来是一位家长打来的电话.于是,我起身离开教室,去外面接听电话(我们教室是平房).这位家长很关心自己的孩子,不停地问这问那.一转眼,十分钟过去了,那位家长还是说个没完.终于聊完了,我准备回教室,刚走到教室门口,却发现学生已经在教室里大吵大闹了,我一下怒火就上来了.

我猛地推开门,怒气冲冲地站在教室门口,喧闹声嘎然而止,所有的人都抬起头来,看了一下又低下了头,好似在等待着什么.当时我怒火上冲,想揪出几个来大骂一顿,但又没盯住是谁吵的比较历害.而此时另一股力量也在不断提醒我,要冷静,要冷静.我铁青着脸,一句话不说,站在门口,看着他们.对这些学生的不自觉我非常恼怒,但是我努力地压制着怒火,控制着自己.因为无数次经验教训告诉我,在最生气的时候把学生痛骂一顿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而一旦说出什么过分的话,冷静下来之后还需要去做工作弥补,其实非常不合算.可是,今晚学生的表现的确非常不好,一定要趁此机会给他们一个大的教训,让他们真正知道遵守纪律的重要性. 我该怎么办呢?在足足沉默了好几分钟之后,我终于开始说话了: 刚才我只不过去接了我们班一位同学家长的电话,你们就这么吵,我非常生气,也非常难过,不是生你们的气,而是生我自己的气.我要好好反思一下这两年来对你们的教育,为什么竟然如此失败!我的话音低沉而缓慢,听到这话,同学们的头压得更低了,教室里静的连喘气声都能听到.我沉默了一会,接着又说: 我觉得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班主任,我没有让你们真正做到一个自律的人,这也许是我能力有限,我恨我自己,我要惩罚一下自己,我决定去操场罚跑十圈,让我清醒清醒. (我也算是搞体育的,十圈对于我来说不算什么)说完,我就向操场跑去.当我跑了7圈时,我看见我的三个班干部来了, 韩老师他们似乎要说什么,但被我拦住了.我故意笑着说: 我已经跑7圈了,还有3圈,快完了. 他们见我没停下来,三个人就也跟在我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教学总结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一) 一、基本情况 李思甜是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她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

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李思甜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都的老师。为了去除李思甜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

与家长沟通后学生成功典型案例

与家长沟通后学生成功典型案例八年级十一班 贾国涛

问题学生王某的基本情况 学生王某男1998年10月出生,家住临浯,2010年9月进入我校。由于我校初中住校。为了解这批学生情况,掌握问题学生基本状况,以便于教育,我们德育处老师及班主任找“问题学生”个别谈话。当找王某同学谈话时观察该生,发现该生在说话、行为上都带有社会上那些流气的表现,站、坐没有规矩,说话耍贫嘴,据德育处和班主任介绍,该生父母是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对孩子宠爱、袒护,管理不利,致使孩子不爱学习,旷课、看黄色光盘,交异性朋友,公开讲下流话,大街上公开与女生搂抱,在校内抽烟、结伙打架,被学校问题学生公推“老大”学校曾给予其严重警告处分。 升入初二后,王某仍然偷着抽烟,其他情况有所收敛,9月中旬又伙同几名“问题学生”去劫同学的钱,,又打又骂,威逼索要100元,当时只要到80元,王某要了50元,剩余的钱分给了其他同学。 鉴于王某以上的严重违纪情况和一贯表现,学校针对该生研究制定了以下帮教计划: 1、为严肃校纪、教育本人学校决定给予其记过处分; 2、召开“遵纪守法、远离犯罪”法制教育训诫会,请分局内保处警官,学生家长、问题学生共同参加,由警官主讲,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3、由德育处老师分别与王某及家长进行谈话沟通,指出王某发展下去的严重后果,强调家长的责任,德育处定期与王某谈话,随时了解情况,加强校纪,法制、人生前途教育. 4、、加强班主任工作,要求班主任多找该生谈心,多与家长沟通,通力协作配合教育,尽量联系科任教师为其补习文化课. 帮助教育取得的效果 经过以上教育工作,家长认识到了该生问题的严重性,坦诚自己原来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着不足,愿意与学校配合,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一段时间后,该生有了一定好转,不在学校内吸烟、准时到校上课,与原来的女生断绝了联系,减少了与问题学生的接触,并开始在力所能及的情况子下学一些基础的文化知识。 王某的这些变化德育处及时抓住契机,现由年级进行表扬,德育处老师找其谈话,鼓励进步,提出希望,并在适当的时机在全校大会上点名表扬。 在王某进步的过程中也有反复,王某与原来的女同学断绝来往后,有的同学起哄,讥笑他,挑拨说“某某班同学与你的女朋友好上了,还骂你”王某听后冲动之下打了那个同学。德育处在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中,考虑到问题学生在改正错误过程中的反复问题,认为只要学生真正认识错误,真心悔改,学校在处理时可以从轻,给予机会。德育处认真分析了王某的情况,与其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谈话,令他写出深刻检查,向被打学生及家长赔礼道歉,王某在向被打学生家长道歉时,痛哭流涕,深悔不该,得到家长理解,替其向学校说情,求得学校从轻处理。 经过这件事后,王某深深感觉到对不起学校,对不起老师,多次表示要接受教训,改正错误,在以后的时间里,王某真的改掉了原来不少坏习惯,能够遵规守纪,认真上课,主动为学校为班级做好事,由于进步显著,在考察期内撤销了处分。 分析王某成为问题学生的原因:

小学生得德育案例分析报告

花开百朵各自香——我就是最棒得 胡德坤 一、基本情况 何官正就是一位初三学生,她性格内向,平时不善于跟同学们打交道。平时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面对同学们得嘲笑,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与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得缺乏。辗转反侧,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经过一段时间得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不拘言笑。没有养成良好得学习习惯,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得预习与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便产生了严重得自卑感,过重得心理负担使她精神萎靡,无法振作。陷入失败得恶性循环之中。长此以往,严重影响她得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何官正得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对她得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得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就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得评价偏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她们得不到适时得表扬与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得奚落与家长得不满。

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得一些行为与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得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满满得自信对学生得身心健康、生活、学习大有裨益,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就是有进步要求得,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得学生,只有不会都得老师。为了去除何官正得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得找她闲谈,让她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瞧,何官正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何官正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何官正同学……”渐渐得,何官正开始喜欢与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她主动冲我笑了。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何官正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得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何官正在校得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得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得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得机会。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得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得地方,并马上夸奖她得闪光点,把家中得到得夸奖讲给老师与同学,把在学校得到得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何官正从她人得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_特殊教育案例.doc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_特殊教育案例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对特殊学生和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一直都是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特殊学生教育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篇1: 顾某,男,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上课时,别的孩子能按教师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而顾某稍不注意就钻到桌下,在教室内到处爬,在桌面上、墙上乱画,到同学的座位旁拿别人的东西,拿剪子剪同学的头发和衣服,上课从不听讲,作业从来不写,一分钟都没办法安静。课间操时,要么在队伍中穿梭,要么躺在地上。课间活动时经常伤害他人,拿着铅笔和尺子打闹,入学一周不到就将班上的同学都打了个遍,其中一个孩子被其推到黑板角上,撞破了耳朵,发生了流血事件。因此班上的孩子时时告他的状,也不太喜欢和他玩。老师找他谈心时,他根本不能倾听,无法集中注意力,往往是"顾左右而言他",无法与其交流,如果训斥,则咬牙切齿,眼睛翻白,不予理睬,让人束手无策。 2、家庭生活背景 父母都是靖江人,属于外来务工家庭。父亲在饭店做厨师,母亲推销白酒,平时很少和孩子交流。小的时候和乡下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农村老人对男孩子的溺爱,可以说是无任何约束和管制,什么都玩,什么都敢干,三岁时就曾经从一米多高的草堆上跳下,不知道害怕,也不注意自身安全,肆意妄为也让他自己伤痕累累。家长对其思想品质、行为习

惯等方面也很少关心,是那种典型的"自由生长"。 3、学校教育背景 (1)老师看顾某 初进校园,就发现他很好动,眼神不定。进入课堂后感觉他更特殊:上课一分钟也定不住神,总爱满教室爬,喜欢到别的同学座位下去捣乱,拿同学抽屉、书包里的东西,拽你的胳膊,拖他的腿,严重干扰课堂,有时甚至让课堂教学无法进行,对老师的批评根本不予理睬,更不能接受,无法与其交流。 (2)同学看顾某 上课影响他人学习,很讨厌;欺负同学,故意破坏别人的东西;不讲卫生,习惯很不好,不愿意和他玩。 二、问题分析 (一)基本需要满足的缺失 1、亲情的需要:父母让顾某在"小餐桌"生活,晚上九点左右才会接他回家,根本没有感情的交流,更没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因为顾某上课不听讲,经常调皮捣蛋,作业无法完成,又不听母亲的话,因此对其不是打就是骂,渐渐地对其失去信心,索性放任自流,任其发展。顾某因此也对父母存在敌对情绪。 2、归属的需要:由于顾某学习习惯不好,成绩差,同学们不愿与其交朋友。再加上经常被老师批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其他同学,同学们对他的疏远,造成了顾某归属需要的缺乏。 3、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独立意识的增强,表现自我的需要越来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12篇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一): 问题学生教育的案例 C,个性倔强,不管什么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爱认个死理。她小时就听邻居说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她是领养的。自己就有感觉父母不是很疼爱她。直到之后母亲又生了弟弟,她在家里的失落感就更强了。平时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没太多时间管她,要么就很粗暴地对待犯了错误的她。久而久之,这就构成了小A此刻的性格特点:内向,很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进入职高以来,也不愿和同学多交往,渐渐同学也疏远她。她思想就越来越偏激,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教育疏导在她眼里却都扭曲成了对她的压制,以致与学校、老师、家长的对立情绪愈演愈烈,上课似听非听,作业爱做不做,时常迟到。对班主任直呼姓名,态度蛮横很不尊敬老师。 作为年段长看到班主任的无奈,我想就应想办法帮忙转化C。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她常常沟通,并与任课老师交流要个性关注她,有什么不懂的及时给她解答,还给她谈许多人生的道理。与此同时,我还时常和她家长联系,赞扬在学校的变化,委婉地向他们说出想法,期望家长能够改变对待她的态度。接下来她开始信任我,遇到问题还会找我帮忙解决。直到有一次她又和老师冲突,自己不告而辞擅自离开学校,我和班主任情急之下把她家长叫到学校,告知状况以期望家长配合解决问题。C明白家长被叫到学校后,十分生气指责老师不就应叫家长,不尊重她的感受,让她丢面子了。之后她对我的态度也改变了。她觉得我和班主任是站在一齐和她作对。凡事都不配合了,态度也越来越差 家庭的环境和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对孩子的心理和性格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问题学生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都与其家庭有很大的关系。正因为如此,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班主任和老师就应给予更多的爱心与宽容心。因为老师的爱心和宽容心,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如果我对她更有耐心、更有信心、更有爱心,我想就应先和她沟通,征求她意见之后再和家长联系。而不是先思考推卸自己的职责,把问题转到家长一方,加剧了师生之间的误解。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二): 班级中的问题学生案例分析 ------自然 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如何在教书育人中真正贯彻落实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一向是教师探索和实践的课题。本文从一个真实的教育案例入手,提出了不歧视,反复抓,严管理,用爱心来感化每一位问题学生的人本化教育策略 班级中问题学生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用心应对,分析研究问题学生的成因、心理特征和教育策略,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激发潜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个案的主要问题:小旭-男-13岁 主要表现为: 1、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日常行为习惯欠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