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化学基本理论 突破点10 四大平衡常数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化学基本理论 突破点10 四大平衡常数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化学基本理论 突破点10 四大平衡常数

突破点10 四大平衡常数

提炼1 水的离子积常数 1.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含义

H 2O

H ++OH -

表达式:25 ℃时,K w =c (H +

)·c (OH -

)=1.0×10-14

2.对K w 的理解

(1)K w 适用于纯水、稀的电解质(酸、碱、盐)水溶液。

(2)恒温时,K w 不变;升温时,电离程度增大(因为电离一般吸热),K w 增大。

提炼2 电离平衡常数(K a 、K b ) 1.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 如对于HA

H +

+A -

,K a =c H +·c A -

c HA

;BOH

B ++OH -

,K b =

c B +·c OH -

c BOH

2.K 值大小的意义

相同温度下,K 值越小表明电离程度越小,对应酸的酸性或碱的碱性越弱。 3.影响K 值大小的外因

同一电解质,K 值只与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K 值越大;此外对于多元弱酸来说,其K a 1?K a 2?K a 3。

提炼3 水解平衡常数(K h ) 1.水解平衡常数的含义 A -

+H 2O

HA +OH -

,达到平衡时有K h =c OH -·c HA c A -

=K w

K a

。同理,强酸弱碱盐水解平衡常数与弱碱电离平衡常数K b 的关系为K h =K w K b

2.影响K h 的因素

K h 值的大小是由发生水解的离子的性质与温度共同决定的;温度一定时,离子水解能力

越强,K h 值越大;温度升高时,K h 值增大;对于多元弱酸阴离子或多元弱碱阳离子来说,其

K h 1?K h 2?K h 3。

提炼4 溶度积常数(K sp ) 1.溶度积常数K sp 的表达式

对于组成为A m B n 的电解质,饱和溶液中存在平衡A m B n (s)m A n +(aq)+n B m -(aq),K sp

=c m

(A n +

)·c n

(B m -

)。

2.影响K sp 大小的因素

对于确定的物质来说,K sp 只与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升高温度,K sp 增大。 3.溶度积规则

当Q c >K sp 时,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当Q c =K sp 时,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当Q c

4.K sp 与物质溶解度的关系

(1)对于组成形式相同的物质来说,K sp 越小,物质越难溶解或溶解度越小;组成形式(A m B n )不同的物质,K sp 越小且m +n 越小的物质越难溶。

(2)K sp 的大小与沉淀转化的关系:组成形式相同的难溶物质,K sp 较大的沉淀易转化为

K sp 较小的沉淀,但当二者K sp 相差不大时,反过来也可转化;对于组成形式(A m B n )不同的物

质来说,一般情况下,K sp 较大且m +n 也较大的物质易转化为K sp 较小且m +n 也较小的物质。其他情况则需要通过计算才能确定。

(2016·全国丙卷)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0.1 mol·L -1

CH 3COOH 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

c H +

c CH 3COOH

减小

B .将CH 3COONa 溶液从20 ℃升温至30 ℃,溶液中c CH 3COO -c CH 3COOH ·c OH -增大

C .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c NH +4

c Cl -

>1

D .向AgCl 、AgBr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 3,溶液中c Cl -

c Br -

不变

D [A 项,CH 3COOH CH 3COO -

+H +

K =c CH 3COO -

·c H +c CH 3COOH ,则c H +c CH 3COOH =K c CH 3COO -

,加水稀释,K 不变,

c (CH 3COO -)减小,故比值变大。B 项,CH 3COONa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H 3COO -

+H 2O CH 3COOH

+OH -

,K =c CH 3COOH ·c OH -

c CH 3COO -

,升高温度,水解平衡正向移动,K 增大,则

c CH 3COO -c CH 3COOH ·c OH

(1/K )减小。C 项,溶液呈中性,则c (H +)=c (OH -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 (Cl -)=c (NH +

4)。D 项,向AgCl 、AgBr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 3,沉淀溶解平

衡逆向移动,由于c Cl -c Br -=c Cl -·c Ag +c Br -·c Ag +=K sp AgCl

K sp AgBr

,K sp 仅与温度有关,故

c Cl -

c Br -

不变。]

热点题型1 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应用

1.(2016·曲靖模拟)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 2O H ++OH -

ΔH >0,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 .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 (OH -

)降低 B .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 (H +

)增大,K w 不变 C .向水中加入少量盐酸,平衡逆向移动,c (OH -

)增大 D .将水加热,K w 增大,pH 不变,呈中性

B [加入稀氨水后,c (OH -

)增大,A 错误;K w 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 w 不变,B 正确;加入盐酸后,c (H +

)增大,K w 不变,c (OH -

)减小,C 错误;升高温度K w 增大,c (H +

) 增大,pH 减小,D 错误。]

2.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五点的K w 的关系:b>c>a>d>e

B .若从a 点到d 点,可采用: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少量的酸

C .若从a 点到c 点,可采用: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适量的CH 3COONa 固体

D .处在b 点时,将0.5 mol·L -1

的H 2SO 4溶液与1 mol·L -1

的K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

B [a 、d 、e 三点所处温度相同,因此K w 相同,A 项错误;从a 点变化到d 点,溶液中

c (H +)增大,c (OH -)减小,温度不变时向水中加入少量的酸,溶液中c (H +)增大,水的电离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 (OH -

)减小,B 项正确;从a 点变化到c 点,c (H +

)、c (OH -

)均增大,而温度不变时在水中加入适量CH 3COONa 固体,溶液中c (H +

)减小,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OH -

)增大,故C 项错误;b 点处K w =10

-12,

0.5 mol·L -1

的H 2SO 4溶液与1 mol·L

-1

的K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中性,pH =6,D 项错误。] 3.升高温度,下列数据不一定增大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v

B .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C .化学平衡常数K

D .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 a

C [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多,则反应速率加快;水的电离吸热,升高温度促进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增大;若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K 减小;弱酸的电离吸热,升高温度促进电离,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K a 增大。]

4.(1)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若以A 点表示25 ℃时水的电离平衡的离子浓度,当温度升高到100 ℃时,水的电离平衡状态移动到B 点,则此时水的离子积从________变化到________。

(2)已知A n B m 的离子积为c (A m +)n ·c (B n -)m ,式中c (A m +)n 和c (B n -)m

表示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在某温度下,Ca(OH)2的溶解度为0.74 g ,其饱和溶液密度设为1 g/mL ,其离子积约为________。

[解析] (1)25 ℃时纯水中c (H +

)=c (OH -

)=10-7

mol/L ,K w =c (H +

)·c (OH -

)=10-14

当温度升高到100 ℃,纯水中c (H +

)=c (OH -

)=10-6

mol/L ,K w =c (H +

)·c (OH -

)=10

-12

(2)由题意可知,100 g 水中溶解0.74 g 氢氧化钙时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0.74 g

74 g/mol

100 g +0.74 g

1 g/mL ≈0.1 mol/L, 氢氧化钙是强电解质,所以c [Ca(OH)2]=c (Ca 2+

)=0.1 mol/L ,c (OH -

)=2c [Ca(OH)2]=0.2 mol/L ,其离子积为0.1 mol/L×(0.2 mol/L)2

=4×10-3

(mol/L)3

[答案] (1)10

-14

10

-12

(2)4×10-3

热点题型2 电离平衡常数和水解平衡 常数的应用

1.(2016·山西四校联考)常温下,某酸HA 的电离常数K =1×10-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导学号:14942043】

A .HA 溶液中加入NaA 固体后,c HA ·c OH -

c A -

减小

B .常温下,0.1 mol/L HA 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 (H +

)为10

-13

mol/L

C .NaA 溶液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存在关系:2c (Na +

)=c (A -

)+c (Cl -

) D .常温下,0.1 mol/L NaA 溶液的水解常数为10-9

D [HA 溶液中加入NaA 固体后抑制HA 的电离,c HA ·c OH -

c A -

c HA ·c OH -·c H +c A -·c H +=K w K a =K h =10-14

1×10

-5=10-9

,故比值不变,A 错误、D 正确;常

温下,0.1 mol/L 的HA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约为(0.1×10-5)1/2

mol/L =0.001 mol/L ,则水电离出的c (H +

)为10

-11

mol/L ,B 错误;NaA 溶液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根据物料守恒:

2c (Na +

)=c (A -)+c (HA)+c (Cl -

),C 错误。]

2.(2016·枣庄期末)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粒子组是( )

化学式 电离常数

CH 3COOH K =1.7×10-5 HCN K =4.9×10-10

H 2CO 3

K 1=4.3×10-7,K 2=5.6×10-11

A.H 2CO 3、33B .HCO -

3、CH 3COOH 、CN -

、CO 2-

3 C .HCN 、HCO -

3、CN -

、CO 2-

3 D .HCN 、HCO -

3、CH 3COO -

、CN -

D [根据表中电离常数可知,酸性:CH 3COOH>H 2CO 3>HCN>HCO -

3。A 项,H 2CO 3的酸性强于HCN ,H 2CO 3和CN -

能够反应生成HCO -

3和HCN ,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 错误;B 项,CH 3COOH 的酸性强于H 2CO 3、HCN ,CH 3COOH 能够与HCO -

3、CN -

、CO 2-

3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 错误;C 项,HCN 的酸性强于HCO -

3,HCN 与CO 2-

3反应生成HCO -

3,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 错误;D 项,HCN 、HCO -

3、CH 3COO -

、CN -

之间不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D 正确。]

3.(1)常温下,将a mol·L -1

CH 3COONa 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等体积的b mol·L

-1

的盐酸使溶液呈中性(不考虑盐酸和醋酸的挥发),用含a 和b 的代数式表示醋酸的电离常

数K a =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可用甲醇与CO 反应生成醋酸消除CO 污染。常温下,将a mol·L -1

的醋酸与b mol·L -1

Ba(OH)2 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存在2c (Ba 2+

)=c (CH 3COO

),则该混合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常数K a =________(用含a 和b 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 (1)

?

????

c Na ++c H

=c Cl

+c OH

+c CH 3COO

c Na

=c

CH 3COOH +c

CH 3COO

所以c (CH 3COOH)=c (Cl -

) CH 3COOH

CH 3COO -

+ H +

b

2 a 2-b

2 10-7

K a =10-7

×a 2-b

2b

2

10

-7

a -b

b

(2)根据2c (Ba 2+)+c (H +

)=c (OH -

)+c (CH 3COO -

) 由于c (CH 3COO -

)=2c (Ba 2+

)=b mol·L -1

所以c (H +

)=c (OH -

) 溶液呈中性 CH 3COOH

CH 3COO -

+H +

a

2

-b b 10-7

K a =10-7

·b a 2-b =2b ·10-7

a -2b

[答案] (1)

10

-7

a -

b b (2)2b ×10

-7

a -2b

4.(1)25 ℃时,H 2SO 3HSO -3+H +的电离常数K a =1×10-2 mol·L -1

,则该温度下NaHSO 3

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 h =________ mol·L -1

,若向NaHSO 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I 2,则溶液中

c H 2SO 3

c HSO -3

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已知25 ℃时,NH 3·H 2O 的电离平衡常数K b =1.8×10-5

mol·L -1

,该温度下1 mol·L

-1

的NH 4Cl 溶液中c (H +)=________ mol·L -1

。(已知 5.56≈2.36)

(3)常温下,用NaOH 溶液吸收SO 2得到pH =9的Na 2SO 3溶液,吸收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

________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试计算溶液中c SO 2-

3

c HSO -3

=________。(常

温下H 2SO 3的电离平衡常数K a 1=1.0×10-2,K a 2=6.0×10-8

)

[解析] (1)K a =c H +·c HSO -3

c H 2SO 3

K h =c OH -·c H 2SO 3

c HSO -3=K w

c H +·c H 2SO 3

c HSO -3

K w ·c H 2SO 3c H +·c HSO -

3=K w K a

=1×10-12 mol·L -1

。 HSO -

3+H 2O H 2SO 3+OH -,当加入少量I 2时,发生I 2+HSO -3+H 2O===2I -+3H ++SO 2-

4。

根据K h =c OH -·c H 2SO 3c HSO -

3,由于c (OH -)减小,而K h 不变,所以c H 2SO 3c HSO -3增大。 (2)K h =c H +·c NH 3·H 2O c NH +

4=K w

K b

c (H +)≈c (NH 3·H 2O),而c (NH +4)≈1 mol·L -1

所以c (H +

)=K h =

10-14

1.8×10

-5≈2.36×10

-5 mol·L -1

。 (3)NaOH 电离出的OH -

抑制水的电离平衡,Na 2SO 3电离出的SO 2-

3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平衡。 SO 2-

3+H 2O

HSO -3+OH -

K h =c HSO -3·c OH -c SO 2-

3=K w K a 2=10-14

6.0×10-8 所以c SO 2-

3

c HSO -3

10

-5

10

-14

6.0×10

-8

=60。 [答案] (1)1×10-12

增大

(2)2.36×10-5

(3)向右 60

1.电离平衡常数的拓展应用

(1)根据电离常数判断电离平衡移动方向

弱酸(或弱碱)溶液稀释时,平衡会向电离的方向移动,但为什么会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却很难解释,应用电离常数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如对CH 3COOH 溶液进行稀释:

CH 3COOH

H +

+ CH 3COO -

原平衡: c (CH 3COOH) c (H +

) c (CH 3COO -

) 假设稀释

至n 倍后: c CH 3COOH n c H +n c CH 3COO -n

Q c =c H +n ·c CH 3COO -

n c CH 3COOH n

=c H +·c CH 3COO -n ·c CH 3COOH =K a

n

1)

所以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2)计算弱酸(或弱碱)溶液中H +

(或OH -

)浓度

已知25 ℃时CH 3COOH 的电离常数K a =1.75×10-5

,则25 ℃时0.1 mol·L -1

的CH 3COOH 溶液中H +

浓度是多少?

解:CH 3COOH

H +

+CH 3COO -

K a =c H +·c CH 3COO -

c CH 3COOH

由于水电离出的H +

浓度很小,可忽略不计,故c (H +

)=c (CH 3COO -

),而CH 3COOH 的电离程度很小,CH 3COOH 的平衡浓度与0.1 mol·L -1

很接近,故可进行近似计算。

c 2(H +)=0.1×K a ,c (H +)=0.1×1.75×10-5 mol·L -1≈1.32×10-3 mol·L -1。

2.K w 、K a 、K b 、K sp 、K h 之间的关系 (1)一元弱酸强碱盐:K h =K w /K a ; (2)一元弱碱强酸盐:K h =K w /K b ; (3)多元弱碱强酸盐,如氯化铁: Fe 3+

(aq)+3H 2O(l)

Fe(OH)3(s)+3H +

(aq)

K h =c 3(H +)/c (Fe 3+)。

将(K w )3

=c 3

(H +

)×c 3

(OH -

)与K sp =c (Fe 3+

)×c 3

(OH -

)两式相除,消去c 3

(OH -

)可得K h =(K w )3

/K sp 。

热点题型3 溶度积常数的应用

1.(2016·山西考前质检)室温时,向含有AgCl 和AgBr 固体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NaBr 固体,下列各项中增大的是( )

【导学号:14942044】

A .c (Ag +

) B. c Cl -c Br -

C .c (Cl -)

D. c Ag +·c Br -c Cl -

C [向含有AgCl 和AgBr 固体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NaBr 固体,溴离子浓度增大,使AgBr 的溶解平衡逆向移动,c (Ag +

)减小,A 错误;B 项的比例式上下同乘c (Ag +

),则转化为溶度积常数之比,溶度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B 错误;c (Ag +

)减小,使AgCl 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c (Cl -

)增大,C 正确;c (Ag +

)·c (Br -

)不变,c (Cl -)增大,D 项减小。]

2.某温度时,BaSO 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入Na 2SO 4可以使溶液由A 点变到B 点 B .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 点变到C 点 C .D 点无BaSO 4沉淀生成

D .A 点对应的K sp 大于C 点对应的K sp

C[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中的SO2-4浓度增大,Ba2+浓度降低,但溶液一定在溶解度曲线上移动,A选项错误;蒸发溶液,溶液中的SO2-4、Ba2+浓度均增大,而D点变到C点只增大了Ba2+浓度,B选项错误;D点Ba2+浓度小于溶解平衡时的,无BaSO4沉淀生成,C选项正确;温度不变,K sp为定值,D选项错误。]

3.(2016·河北石家庄质量检测)往含I-和Cl-的稀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m(沉淀)与加入AgNO3溶液的体积V(AgNO3溶液)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K sp(AgCl)=1.8×10-10,K sp(AgI)=1.5×10-16

则原溶液中c(I-)/c(Cl-)的比值为( )

A.(V2-V1)/V1 B. V1/V2

C.V1/(V2-V1) D. V2/V1

C[由AgCl、AgI的K sp可知I-先转化为沉淀,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V1时沉淀完全;

然后Cl-再沉淀,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V2-V1),故原溶液中,c I-

c Cl-=

V1

V2-V1

。]

4.已知K、K a、K w、K h、K sp分别表示化学平衡常数、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盐的水解平衡常数、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

(1)有关上述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它们都能反映一定条件下对应变化进行的程度

b.它们的大小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常温下,CH3COOH在水中的K a大于在饱和CH3COONa溶液中的K a

d.一定温度下,在CH3COONa溶液中,K w=K a·K h

(2)25 ℃时,将a mol·L-1的氨水与0.01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H+4)=c(Cl-),则溶液显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 的电离平衡常数K b=________。

(3)25 ℃时,H2SO3HSO-3+H+的电离常数K a=1×10-2mol·L-1,则该温度下pH=3、c(HSO-3)=0.1 mol·L-1的NaHSO3溶液中c(H2SO3)=________。

(4)已知常温下Fe(OH)3和Mg(OH)2的K sp 分别为8.0×10

-38

、1.0×10

-11

,向浓度均为0.1

mol/L 的FeCl 3、MgCl 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碱液,要使Fe 3+

完全沉淀而Mg 2+

不沉淀,应该调节溶液pH 的范围是________。(已知lg 2=0.3)

[解析] 本题考查了电解质溶液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对

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化学平衡,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b 选项错误;

温度不变,CH 3COOH 的电离平衡常数不变,c 选项错误。(2)根据电荷守恒得c (H +)+c (NH +

4)

=c (Cl -)+c (OH -),因为c (NH +4)=c (Cl -),所以c (H +)=c (OH -

),故溶液显中性。K b =

c NH +4·c OH -c NH 3·H 2O =12×0.01×10-7a 2-12

×0.01=10-9a -0.01。(3)由K a =c H +·c HSO -3c H 2SO 3

,代入数

据得c (H 2SO 3)=0.01 mol/L 。(4)K sp [Fe(OH)3]=c (Fe 3+)·c 3(OH -),Fe 3+完全沉淀时c 3(OH -

)

=8.0×10-3810-5

,得c (OH -)=2×10-11 mol/L ,pH =3.3,Mg(OH)2开始沉淀时c 2(OH -)=1.0×10-11

0.1

=1.0×10-10,得c (OH -)=1×10-5

mol/L ,pH =9,调节pH 范围为[3.3,9]。

[答案] (1)ad

(2)中 10

-9

a -0.01

(3)0.01 mol/L (4)[3.3,9]

5.(名师押题)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25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化学式 电离常数

HClO K a =3.0×10-8 H 2CO 3

K a 1=4.3×10-7 K a 2=5.6×10-11

A.B .温度升高,次氯酸的电离常数增大 C .25 ℃时,ClO -

的水解常数为3.0×10-6

D .要提高氯水中HClO 的浓度,可加入适量的Na 2CO 3固体 B [A 项,加入硫酸,使氯水中的平衡Cl 2+H 2O

H +

+Cl -

+HClO 逆向移动,HClO 的

浓度降低,杀菌效果减弱,错误;B 项,次氯酸的电离吸热,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电离常数增大,正确;C 项,HClO H ++ClO -

①,H 2O

H ++OH -②,②-①即得ClO -

的水

解方程式:ClO -

+H 2O

OH -

+HClO ,故ClO -

的水解常数K =K w /K a ≈3.3×10-7

,错误;D 项,

从电离常数来看,酸性H 2CO 3>HClO>HCO -

3,故Na 2CO 3可与HClO 反应,错误。]

6.(名师押题)已知:298 K 时,物质的溶度积如表所示。 化学式

CH 3COOAg AgCl Ag 2CrO 4

Ag 2S

K sp 2.3×10-3

1.56×10

-10

1.12×10

-12

6.7×10

-15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考纲展示】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要点扫描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H2SO4等,因为液态HCl、H2SO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 3、CaCO 3、BaCO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如SO 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离子分别是H+、HSO3,不是由SO 2、NH3本身电离出来,所以SO 2、NH3均为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关。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化学反应不涉及原子核,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核聚变、核裂变都不属于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二、胶体及其性质的知识点 1、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在1~100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化学平衡专题

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专题复习 一.化学反应速率 (一) 知识要点 1. 概念: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定量描述——化学反应速率----在反应中,某物质的浓度(一般指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2表示:一般用单位时间内某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值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 v=ΔC/Δt。其单位为:mol/(L× s) 、mol/(L×min)等. 在理解该概念时注意以下几点: (1)以上所指的反应速率是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反应速率. (2)同一反应在不同时刻,瞬时反应速率不同. (3)同一反应在不同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不同. (4)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不同. (5)中学阶段计算的是平均反应速率,图示的应是瞬时速率. 3. 规律 对于同一反应:mA(g)+nB(g) pC(g)+qD(g) 同一时间:v A :v B :v C :v D =Δn A :Δn B :Δn C :Δn D =ΔC A :ΔC B :ΔC C :ΔC D =m:n:p:q 即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4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 内因:物质本身结构及性质是反应速率的主要决定因素. 2. 外因:外界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影响反应速率.如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及其它. (1)温度:升高温度不论对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反应速率总是增大的. 一般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4倍. 在浓度一定时,温度升高,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多,从而加大了反应速率。 1

高三化学专题直击(一)

高三化学专题直击(一) 1 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5.6LCO2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5N A B. 室温下,1L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离子数目为0.1N A C. 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 A D. 5NH4NO3==2HNO3+4N2↑+9H2O反应中,生成56gN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 A 2.工业上电解法处理含镍酸性废水并得到单质Ni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 ①Ni2+在弱酸性溶液中发生水解② 氧化性:Ni2+ (高浓度) > H+ > Ni2+(低浓度) A . 碳棒上发生氧化 B.为了提高Ni的产率,电解过程中需保证电解质为合适的PH C. 电解过程中,B中需要不断补充NaCl D.若将图中阳离子膜去掉,将A、B两室合并,总方程式随之改变 3.已知:2FeSO4Fe2O3+SO2↑+SO3↑,用下图所示装置检验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甲乙丙丁中的试剂是 足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验时,先点燃酒精灯,加热;再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 B. 乙、丙、丁中依次盛装BaCl2溶液、品红溶液、NaOH溶液 C. 若乙中盛装BaCl2溶液,可检验产物SO2 D. 取实验后甲中残留固体,加稀盐酸溶解,再滴加KSCN,溶液变红色证明产物为Fe2O3 4.一种香豆素的衍生物结构如图所示,关于该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9H8O3 B.该有机物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 C.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浓溴水反应时最多消耗3mol D.1mol该有机物与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消耗2mol 5.在25℃时,将 1.0 L wmoI/L CH3COOH 溶液与 0.1 mol NaOH固体混合,充分反应。然后向混合液中 加入CH3COOH或CH3COONa固体(忽略体积和温度变化),引起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a、b、c对应的混合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 B.b点混合液中 c(Na+) >c(CH3COO-) C.加入CH3COOH过程中,增大 D.25℃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 a=mol/L 6.化学探究小组拟用铜片制取Cu(NO3)2并探究其化学性质. (一)同学把铜粉放在空气中灼烧,在与稀反应制取硝酸铜. (1)如果直接用铜屑与HNO3反应来制取硝酸铜,可能导致的两个不利因素是 (2)欲从反应后的溶液中得到硝酸铜晶体,实验操作步骤按顺序分别 过滤 (二)为了探究Cu(NO3)2热稳定性,探究小组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铁夹和加热设备均 略去) 往左试管中放入研细的无水Cu(NO3)2晶体并加热,观察到左试管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用U型管除去红 棕色气体,在右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1)红棕色气体是 (2)当导管口不再有气泡冒出时,停止反应,这时在操作上应注意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平衡图像专题Word版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基础知识: 对于反应mA(g) + nB(g) pC(g)+qD(g) △H<0 m+n>p+q 条件改变变化结果 K变化平衡移动反应A的浓度C(A)A转化率C的含量条件改变ν逆ν正变 化 1C(A)增大 2C(A)减小 3C(C)增大 4C(C)减小 5温度升高 6温度降低 7压强增大 8压强减小 9加催化剂 课时探究 探究一、图像绘制,读图解题 例题1:氨气有广泛用途,工业上利用反应3H2(g)+ N2(g)2NH3(g) 来合成 氨气;某小组为了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在a b两种条件下分别加入相同浓度 时间t/min02468 条件a c(H2)/10-2mol·L-1 2.00 1.50 1.100.800.80 条件b c(H2)/10-2mol·L-1 2.00 1.30 1.00 1.00 1.00 12 1 T2 下同),△H 0,根据表格数据请在下面画出c(H2)-t图: (2)a条件下,0~4min的反应速率为;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 ; 平衡常数为; (3)在a条件下,8min末将容器体积压缩至原来的1/2,11min后达到新的平衡,画出 8min~12min时刻c(H2)的变化曲线。

探究二、图像解题方法 1、反应mA(g) + nB(g) pC(g)+qD(g) △H <0 m+n>p+q 反应速率和时间图如图所示 ,t 1时刻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 ①图1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②图2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③图3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④图4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⑤图5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2、①对于反应mA(g)+nB(g) pC(g),右图所示, 请判断温度大小:T 1 T 2,△H 0 ②对于反应mA(g)+nB(g) pC(g),右图所示, 请判断温度大小:T 1 T 2,△H 0 P 1 P 2, m+n p 探究三、陌生图像的解题技能 1、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图像可以得到什么信息?该信息与所学知识的关联?能用关联解决问题? △H 0 mA(g)+nB(g) pC(g) ①y 是A 的浓度,△H 0,m+n p ②y 是C 的含量, △H 0,m+n p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平衡及其计算(含解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平衡及其计算(含解析) 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g)+Y(g)Z(g)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2、(NH4)2S03氧化是氨法脱硫的重要过程。某小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研究了一段时间 内温度和(NH4)2S03,初始浓度对空气氧化(NH4)2S03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60℃之前,氧化速率增大与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有关 B. 60℃之后,氧化速率降低可能与02的溶解度下降及(NH4)2SO3受热易分解有关 SO 水解程度增大有关 C.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与2 3 D.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可能与02的溶解速率有关 3、将1mol M和2mol N置于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s)+2N(g)P(g)+Q(g) △H 。反应过程中测得P的体积分数在不同温度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若X、Y两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B.温度为T1时,N的平衡转化率为80%,平衡常数K =40 C.无论温度为T1还是T2,当容器中气体密度和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D.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及时分离出产物均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4、温度为一定温度下,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PCl 5,反应PCl5(g)PCl3(g)+ 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 A.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v(PCl3) = 0.0032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 = 0.11mol·L-1,则反应的Δ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0.20mol PCl3和0.20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 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 PCl3和2.0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5、T℃时,发生可逆反应A(g)+2B(g)2C(g)+D(g) ΔH<0。现将1mol A和2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将4mol C和2mol D加入乙容器中。起始时,两容器中的压强相等,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所示,隔板K固定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18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2018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1.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化学知识具有“繁、杂、散”的特点,考生对此存在“易懂、难记、用不好”等问题,因此在复习中应特别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注重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存在的规律,形成知识网络。如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可以通过抓点、连线、建网,加强复习的系统性。 抓点是从具体代表物入手,掌握其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其中物质的性质是核心,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理性质可按色、态、味、水溶性、密度、熔沸点及特性来划分;化学性质可按与非金属、金属、水、酸(或酸性氧化物)、碱(或碱性氧化物)、盐等反应来划分。在注意共性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特性。例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在与金属的反应中还表现出特性--强氧化性,即与活泼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与铁发生钝化、与不活泼金属也可发生反应等;需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暗处保存,则又反映出了硝酸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 连线是将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代表物连成一条线,即以元素价态变化为主线,这样在主线中该元素的各种价态及对应代表物的关系就会十分清晰。 建网是通过对知识的横向、纵向的梳理将头脑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如有机化学复习中,要重点把握几组关系: ①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

②取代关系; ③氧化还原关系; ④消去加成关系;⑤结合重组关系等。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物质间联系的认识与理解,为综合应用奠定基础。 二轮复习的方法是以构建学科主干知识网络为中心的复习方法,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方法。从知识层面上讲,学科知识是有内在的、紧密联系的,将这种联系形成网络,便于知识在头脑中的激活和提取;从能力层面上讲,知识的整理、归纳是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2.重视实验,提高探究性能力 每年高考题中实验题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考查考生能力的重要题型。实验试题有利于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进行考查,从更深层次看,实验试题还能对考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进行有效的测试。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给实验复习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能让实验复习匆匆走过场,必要时可以以实验为主线来带动其他知识块的复习。 ①紧扣课本,深挖实验材料内涵 高考化学实验题大多源于教材,实验方案的“根”都植于教材中。教材是根本,是每一位师生都有??轨,开放性和学科内综合是化学学科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Ⅰ卷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电解原理、物质的量、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溶液中离子

化学平衡专题练习

化学平衡专题练习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化学平衡专题练习(1) 1、已知合成氨反应N 2(g)+3H 2 NH 3(g) ΔH<0,当反应器中按n(N 2)∶n(H 2)=1∶3 投料后,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得到混合物中NH 3的物质的量分数随压强的变化曲线a 、b 、c 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曲线a 对应的反应温度最高 B .上图中M 、N 、Q 点平衡常数K 的大小关系为K(M)=K(Q)<K(N) C .相同压强下,投料相同,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关系为c>b>a D .N 点时c(NH 3)= mol/L ,则N 点的c(N 2):c(NH 3) =1:1 2、(15分)氮、碳都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含氮、碳元素的物质在工业生产中有重要的 应用。 ⑴请写出工业上由NH 3制取NO 的化学方程式 。 ⑵一定条件下,铁可以和CO 2发生反应:Fe(s)+ CO 2(g) FeO(s)+ CO(g),已知该 反应的平衡常数K 与温度T 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逆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T ℃、P pa 压强下,在体积为VL 的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B 、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0 t t t t/min 乙 n/mol CO CO 2 0 T T 甲 K 2

C、v正(CO2)= v逆(FeO) ③T1温度下,向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反应过程中CO和CO2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CO2的平衡转化率为,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与起始时气体的密度之比为 。 ⑶在恒温条件下,起始时容积均为5L的甲、乙两密闭容器中(甲为恒容容器、乙为恒压容器),均进行反应:N2+3H22NH3,有关数据及平衡状态特定见下表。 容器起始投入达平衡时 甲 2 mol N2 3 mol H20mol NH3 NH3同种物质的 体积分数相 同 乙a mol N2b mol H20mol NH3 NH3 起始时乙容器中的压强是甲容器的倍。 ⑷一定条件下,(折算为标准状况)N2O和CO的混合气体在点燃条件恰好完全反应,放出bkJ热量。生成的3种产物均为大气组成气体,并测得反应后气体的密度 是反应前气体密度的6 7倍。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3、(15分)科学家利用“组合转化”等技术对CO2进行综合利用。如用H2 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乙烯:6H2(g)+2CO2(g) CH2=CH2(g)+4H2O(g)△H=a kJ/mol(1)已知:①H2和CH2=CH2的燃烧热分别为mol和1411kJ/mol ②H2O(g)= H2O(l)△H=- 44 kJ/mol 则a= kJ/mol。 (2)不同温度对CO2的转化率及催化剂的效率影响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化学平衡图像经典例题

第 1 页 共 3 页 专题五 化学平衡图像 考点1化学平衡图象常见类型 解题策略: (1)首先要看清楚横轴和纵轴意义(特别是纵轴。表示转化率和表示反应物的百分含量情况就完全相反)以及曲线本身属等温线还是等压线。(当有多余曲线及两个以上条件时,要注意“定一议二”) (2)找出曲线上的特殊点,并理解其含义。(如“先拐先平数值大”) (3)根据纵轴随横轴的变化情况,判定曲线正确走势,以淘汰错误的选项。 1、速率—时间图 此类图象定性地揭示了v 正、v 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6.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 Z+W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图1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 、Y 、Z 、W 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 ) A .Z 、W 均为气体,X 、Y 中有一种是气体 B .Z 、W 中有一种是气体,X 、Y 皆非气体 C .X 、Y 、Z 、W 皆非气体 D .X 、Y 均为气体,Z 、W 中有一种为气体 2、浓度—时间图 此类图象能说明各平衡体系组分(或某一成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解题时要注意各物质曲线的折点(达平衡时刻),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关系等情况. 7.图2表示800℃时A 、B 、C 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 的变化情况,t1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 (2)反应物的转化率是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 这类图象反映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在不同温度(压强)下对时间的关系,解题时要注意一定条件下物质含量不再改变时,应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特征. 8.同压、不同温度下的反应:A (g )+B (g )C (g );△HA 的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图3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T 1>T 2,△H>0 B .T 1<T 2,△H>0 C .T 1>T 2,△H<0 D .T 1<T 2,△H<0 4、恒压(温)线 该类图象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或反应物的转化率,横坐标为温度或压强. 10.对于反应2A (g )+B (g )2C (g );△H<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7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含解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 专题限时集训(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限时:45分钟) (对应学生用书第143页) 1.密闭容器中,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CH3OCH3),其过程包含以下反应: ⅰ.CO(g)+2H2(g)CH3OH(g) ΔH1=-90.1 kJ·mol-1 ⅱ.2CH3OH(g)CH3OCH3(g)+H2O(g) ΔH2=-24.5 kJ·mol-1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的反应中,CO平衡转化率随条件X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条件X为压强 C.X增大,二甲醚的产率一定增大 D.X增大,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减小 A[根据盖斯定律,将ⅰ×2+ⅱ得:2CO(g)+4H2(g)CH3OCH3(g)+H2O(g) ΔH=-204.7 kJ·mol-1,因此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的反应为放热反应,A项正确;若X表示压强,根据2CO(g)+4H2(g)CH3OCH3(g)+H2O(g)可知,压强越大,CO的平衡转化率越大,与图像不符,B项错误;根据图像可知,X可能是温度,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二甲醚的产率减小,C项错误;根据图像可知,X可能是CO的浓度,增大CO的浓度,C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但平衡常数不变,D项错误。] 2.甲、乙两个密闭容器中均发生反应:C(s)+2H2O(g)CO2(g)+2H2(g) ΔH>0,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容器容积/L 温度 /℃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 时间/min 平衡常 数C(s) H2O(g) H2(g) 甲 2 T1 2 4 3.2 3.5 K1 乙 1 T2 1 2 1.2 3 K2 A.T12n(H2)乙,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说明T1>T2,A项错误;乙容器中反应达平衡时,c(H2O)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完整各类型图像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解题思路:一看轴(纵、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起点、折点、交点、终点、零点的意义),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等),六想规律(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和化学平衡移动规律) 1. 速率-时间图 1. 对于达平衡的可逆反应X +Y W +Z ,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度(v )的变化如上图,分析可知X ,Y ,Z ,W 的聚集状态可能是( )。 (A)Z ,W 为气体,X ,Y 中之一为气体 (B)Z ,W 中之一为气体,X ,Y 为非气体 (C)X ,Y ,Z 皆为气体,W 为非气体 (D)X ,Y 为气体,Z ,W 中之一为气体 2.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g)+B(g)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根 据下列图象判断 A . B . C . D . E . (1)升温,达到新的平衡的是( ) (2)降压,达到新的平衡的是( ) (3)减少C 的量,移向新平衡的是( ) (4)增加A 的量,移向新平衡的是( ) (5)使用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是( ) 2. 浓度(物质的量)-时间图 3.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 、N 的 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M N B .t 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 .t 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 1时,N 的是M 浓度的2倍 3. 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 4. 可逆反应m A (s )+n B (g ) e C (g )+ f D ( g ),反应过程中,当其它 条件不变时,C 的百分含量(C %)与温度(T )和压强(P )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 %增大 (B)达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 (C)化学方程式中n >e +f (D)达平衡后,增加A 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5.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 (g )+N (g ) R (g )+2L 此反应符合下面 图像,下列叙述是正确的是( ) (A ) 正反应吸热,L 是气体 (B ) 正反应吸热,L 是固体 (C ) 正反应放热,L 是气体 (D ) 正反应放热,L 是固体或液体 6. 可逆反应m A(s) + n B(g) p C(g) + q 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 时,C 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 )和压强(P )的关系如图(T 2>T 1),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到达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C 的质量分数增大

2017届高三化学有机化学专题复习

2017届高三化学有机化学专题复习 考点1:通过计算推出分子式或结构式 例题1:A的蒸气密度为相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77倍,有机物A中氧的质量分数约为41.6%,则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 例题2:某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在90到100之间,1molA完全燃烧可以产生4molH2O,则A的分子式为。例题3: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方法小结:1.看清组成元素2、先确定原子量较大的原子数目 3.分子式中:C:H>=n:2n+2 强化训练1: 1、已知有机物B中含有C,H,O元素,其与H2的相对密度为23,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 3 有机物B的分子式为。 2、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4,1 mol A与足量NaHCO3反应生成2 mol气体,其结构式为________。 3、1mol丁二酸和1mol丙二醇反应生成环酯类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 考点2:分子式和耗氧量、核磁共振氢谱、官能团名称和性质判断 例题1: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最少需要消耗molO2。 例题2: 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含有的官能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1mol该有机物

可以消耗______molBr2,________mol NaOH。 例题3: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其核磁共 振氢谱有组峰,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强化训练: 1、化合物A结构如下图所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______,1mol该有机物燃烧需要 消耗______molO2, 最多可以消耗______mol H2和_________mol Br2。 2、香兰素()除了醚键之外,还含有的官能团名称 .. 是,1mol香兰素最多可与molH2发生加成反应。 3、化合物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1mol该有机物最多消耗_____molNaOH, _____mol Ag(NH3)2OH, ______mol H2.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 考纲要求: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高考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高考的必考容,其主要命题的容有: ①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及其计算; 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③应用平衡移动的原理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⑤转化率、平衡常数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与化工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目是最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是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高考的热点。 学情分析: 从解题得分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不能灵活的利用平衡移动的规律解决有关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复杂点的问题往往感到触手无策;对平衡常数的理解仅停留在概念定义层面,不能充分发挥它解决平衡问题的功能。 复习目标: 1.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并熟练的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提高解题技能。 2.帮助学生将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等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网络化。 教学过程: 1.展示考纲要求: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讲解: 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是高考的热点。2013、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Ⅱ卷均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这一知识点。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纲展示】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 (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

金属 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单质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 根据酸根分为含氧酸、无氧酸 根据电离出H +数目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根据电离程度分为强酸、弱酸 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碱、微溶性碱和难溶性碱根据电离程度可分为强碱、弱碱 根据电离出OH — 数目可分为一元碱、二元碱等酸 碱 根据阳离子可分为钠盐、钾盐等根据酸根分为硫酸盐、硝酸盐等 根据组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复盐等 根据成盐的酸碱性可分为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等盐 化合物 无机物 有机物 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醇、酚醛、酮羧酸、酯卤代烃 烃 烃的衍生 物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要点扫描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 、H 2SO 4等,因为液态HCl 、H 2SO 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 3、CaCO 3、BaCO 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如SO 2、NH 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离子分别是H +、HSO 3—、NH 4+、OH —,不是由SO 2、NH 3本身电离出来,所以SO 2、NH 3均为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关。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专题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母题来源】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母题题文】水煤气变换[CO(g)+H 2O(g)=CO 2(g)+H 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 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 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 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 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 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 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 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 .<0.25 B .0.25 C .0.25~0.50 D .0.50 E .>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 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_________eV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 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 和H 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 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2H O p 和CO p 相等、2CO p 和2H p 相等。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十九 化学平衡及其计算(含解析)

专题十九化学平衡及其计算 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g)+Y(g)Z(g)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2、(NH4)2S03氧化是氨法脱硫的重要过程。某小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研究了一段时间 内温度和(NH4)2S03,初始浓度对空气氧化(NH4)2S03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60℃之前,氧化速率增大与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有关 B. 60℃之后,氧化速率降低可能与02的溶解度下降及(NH4)2SO3受热易分解有关 SO 水解程度增大有关 C.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与2 3 D.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可能与02的溶解速率有关 3、将1mol M和2mol N置于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s)+2N(g)P(g)+Q(g) △H 。反应过程中测得P的体积分数在不同温度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若X、Y两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B.温度为T1时,N的平衡转化率为80%,平衡常数K =40 C.无论温度为T1还是T2,当容器中气体密度和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D.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及时分离出产物均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4、温度为一定温度下,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反应PCl5(g)?PCl3(g)+ 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 A.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v(PCl3) = 0.0032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 = 0.11mol·L-1,则反应的Δ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0.20mol PCl3和0.20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 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 PCl3和2.0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5、T℃时,发生可逆反应A(g)+2B(g)2C(g)+D(g) ΔH<0。现将1mol A和2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将4mol C和2mol D加入乙容器中。起始时,两容器中的压强相等,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所示,隔板K固定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1. 下图是某同学用500 mL 容量瓶配制0.10 mol·L - 1 NaOH 溶液的过程: 该同学的错误步骤有 ( )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2. 若20 g 密度为ρ g·cm - 3的Ca(NO 3)2溶液中含有2 g Ca(NO 3)2,则溶液中NO -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ρ400 mol·L - 1 B.20ρ mol·L -1 C. 50ρ41 mol·L - 1 D. 25ρ41 mol·L - 1 3. 只给出下列甲和乙中对应的量,不能求出物质的量的是 ( ) 好使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溶液中c (Na + )=2c (SO 2- 4) B.a 2 mol >沉淀的物质的量>0 C .沉淀的物质的量=a 2 mol D .原浓硫酸中H 2SO 4的物质的量>a 2 mol 5. 3 g 镁铝合金与100 mL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得到无水硫酸盐17.4 g ,则 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1 mol·L-1B.1.5 mol·L-1 C.2 mol·L-1D.2.5 mol·L-1 6.等质量的CuO和MgO粉末分别溶于相同体积的硝酸中完全溶解,得到的Cu(NO3)2和Mg(NO3)2溶液的浓度分别为a mol·L-1和b mol·L-1,则a与b的关系为() A.a=b B.a=2b C.2a=b D.a=5b 7.300 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为1.62 g,在该溶液中加入0.1 mol·L-1 Ba(OH)2溶液300 mL,反应后溶液中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4 mol·L-1B.0.3 mol·L-1 C.0.2 mol·L-1D.0.1 mol·L-1 8.在标准状况下,将a L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氨水,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w= 35a 22.4Vρ×100%②c= 1 000a 22.4V③若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 0.5w④若上述溶液中再加入0.5V mL同浓度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NH+4)>c(Cl-)>c(OH-)>c(H+)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9.右图是NaCl、MgSO 4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 B.t1~t2℃,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在t2℃时,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至t2℃时,有晶体析 出 10.36.5 g HCl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1 mol·L-1 B.所得溶液中含有N A个HCl分子 C.36.5 g HCl气体占有的体积为22.4 L D.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W=36.5 c/(1 000ρ) 11.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24 g A和4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4 mol C和32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2)把1 mol Na和1 mol Mg分别投入到等量且过量的盐酸中,分别得到溶液a和b,则溶液a和b的 质量关系为m a________m b。 (3)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的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盐酸

高三专题复习_化学平衡图像(带答案)

化学平衡图像 1.在A (g )+B (g )=C (g )+D (g )的反应体系中,C 的百分含量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反应分别在400℃和100℃下进行,所得曲线分别为Q 与P ,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的图为( ) 2.如图所示,反应2SO 2(g )+O 2(g )2SO 3(g );△H <0,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强(P 1>P 2)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中SO 3的体积φ(SO 3)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为( ) 3.用来表示可逆反应:2A (g )+B (g ) 2C (g )(正反应放热)的正确图象是 下图中的( ) 4.对于可逆反应:A 2(g)+3B 2(g) 2AB 3(g)(正反应放热),下列图象中正 确的是( ) 5.T ℃时,A 气体与B 气体反应生成C 气体。反应过程中A 、B 、C 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 1和T 2时,B 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在(t 1+10)min 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 t 1+10)min 时,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T ℃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3mol·L —1 A 0.1 mol·L —1 B 和0.4 mol·L —1

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0.4 mol·L—1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 大 6.已知可逆反应aA+bB cC中,物质的含量A% 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B.该 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 移动 7.右图表示反应N 2(g)+3H2(g)2NH3(g); ΔH=-92.2kJ/mol。在某段时间t0~t6中反应速率与 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 是() A.t0~t1B.t2~t3C.t3~t4 D.t5~t6 8.在一定条件下,将X和Y两种物质按不同的比例放入密闭容器中反应,平衡后测得X,Y的转化率与起始时两物质的物质的量之 比n x/n y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Y的反应方程式可表示 为() A.2X+Y3Z B.3X+2Y2Z C.X+3Y Z D.3X+Y Z 9.可逆反应aX(g)+bY(g)cZ(g)在一定温 度下的一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t0时改变某一外界条 件,化学反应速率(v)-时间(t)图象如右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B.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C.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D.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10.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 Z+W,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右图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 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 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 C.X、Y、Z、W皆非气体 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