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美学》第四章第一节讲义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美学》第四章第一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

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75543355.html,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美学》第四章第一节讲义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一、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

(一)古希腊:

古希腊哲学的核心是本体论问题,与之相应,古希腊美学的核心也是美的本质问题。

a )柏拉图的“迷狂说”、“回忆说”。

柏拉图就曾经用“迷狂说”来描述和解释审美活动达到高峰时的经验状态。柏拉图认为,某些迷狂状态乃是“上苍的恩赐”,也就是神灵赐福的现象。这类现象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预言的、宗教的、诗神凭附的和哲学的,其中第三种迷狂是指“缪斯凭附于一颗温柔、贞洁的灵魂,激励它上升到眉飞色舞的境界,尤其流露在各种抒情诗中,赞颂无数古代的丰功佳绩,为后世垂训。”不难看出,柏拉图在此所描述的其实就是艺术创作中的灵感现象。

他的“回忆说”则显然涉及到了审美经验的一般规律。他这样描述灵魂面对美时的感受和状态:“他凝神着美丽的形象,心里产生一种虔诚感,敬美如敬神,……其次,寒颤过去以后,他会奇怪地发高烧,浑身冒汗。因为美发射出来的东西穿过他的眼睛在他体内产生热量,他的灵魂的羽翼也因此而得到养育。受热以后,久经闭塞的羽翼又开始生长。羽管胀大起来,从根部向外长,最后布满灵魂的胸脯,灵魂过去本来就是遍体长着羽毛的。在这个过程中,灵魂周身沸腾跳动,正如婴儿出齿时牙根感到又痒又疼,灵魂初生羽翼时也是这样。”表面上看来,这段文字充满了臆想的成分,似乎谈不上科学的审美经验理论,但实际上它深刻地揭示了审美经验的诸多特征:首先,它表明主体在审美经验中必然处于身心亢奋的状态,并且强调审美经验能够使人的灵魂从肉体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得到复苏和拯救,这显然已经触及到了审美经验的非功利性和超越性特征。这实际上类似于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

b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净化说”。

在柏拉图之后,亚里士多德又对悲剧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认为悲剧的作用在于能够唤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并且通过这些情感的宣泄而得到心灵的净化和快感。这种学说尽管谈论的仅仅是悲剧现象,但却深刻地揭示了审美心理的内在规律,因而其影响一直达于现代。

(二)欧洲中世纪美学:圣·奥古斯丁的“爱天主”说。

中世纪美学在根本上乃是神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其对审美经验的看法也明显打着神学的烙印。奥古斯丁认为,审美经验的真正内涵便是对于上帝的爱“我爱我的天主,就是爱这一切”。我们可以简化成“爱天主”说。从“爱天主”说中来看,奥古斯丁所说的对上帝的爱其实是宗教信仰而不是审美经验,因此它与感官知觉无关,是一种纯粹的心灵活动。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他其实揭示出了审美经验的超验性维度,在对许多艺术作品如宗教艺术等的欣赏活动中,这一维度都是必不可少的。

(三)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1)第一阶段:18世纪中叶前,代表人物—夏夫兹博里、荷加兹、哈奇生等。

夏夫兹博里认为,人天生就具有审辨善恶和美丑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内在的感官”或“内在的眼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第六感觉”。他们还从经验的角度对于审美特征进行了仔细的归纳,比如荷加兹提出,美的对象一般总是体积较小,造型流畅,因为只有这样才体现出它是按自身的规律发展而不受外力的强制,才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他还通过比较认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2)第二阶段:18世纪中叶后,代表人物休谟。

休谟的主要特点在于明确地把审美经验归结为情感活动,从而把审美与认识活动区别开来了。

(四)德国古典美学:康德的审美经验“游戏说”。

康德认为,审美经验能够把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统一起来,因而克服了各自的片面性。那么,审美经验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他以为这是通过两种认识能力之间的游戏来完成的:审美经验“无非是在想象力和知性

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悲剧:广义悲指作为审美范畴;狭义的悲是指戏剧体裁,在西方美学史上是以艺术中的悲剧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广义的悲以狭义的悲为研究对象。戏剧:是通过展示被否定对象的不合理性,即可笑性而使美好期待以实现的一种审美形态。崇高:指对象具有非凡的,伟大的独特审美特性,使人在审美关照时产生剧烈的,激动不已的感觉,体会到一种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优美:优美是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相对平衡的状态。从美感上看,优美给人以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感受;从形式上看,优美表现为柔媚、和谐、安静与秀雅的美。荒诞;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荒诞是社会、自然、人三者之间矛盾的必然产物。是人的异化和局限性的表现丑:作为审美形态,是指某种由于不协调、不匀称和不规则而引起非快感,令人厌恶的东西,反映了美的缺失和不可能性。丑有别于畸形和丑陋、凶恶,不是美的简单否定,而是以反面形式保持和包裹了正面的审美理想观念美感:广义的美感指人类的审美意识系统,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尤其是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并不断发展起来的审美心理结构,心理功能,心理活动和观念形式的总和。它具体表现为审美能力、审美需要、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和审美感受等。狭义的美感,指具体的审美感受,即美感的心理结构及其运动方式,它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综合的心理反应。美育:就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美感:广义的美感指人类的审美意识系统,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尤其是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并不断发展起来的审美心理结构,心理功能,心理活动和观念形式的总和。它具体表现为审美能力、审美需要、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和审美感受等。狭义的美感,指具体的审美感受,即美感的心理结构及其运动方式,它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综合的心理反应。(美感心理要素:感觉和知觉、联想与想象、情绪和心境、理解)科学美:科学美是指自然界本身的美与和谐特征在理论上的表现,包括理论美与实验美,通常以理论美为主张。特征:抽象概念性、理论体系性、普遍实用性。科学美的性质:对称性、新奇性、简洁性、统一性技术美的核心是功能美,即产品的实用功能和审美的有机统一。功能美的追求是对历史上曾出现过的两种片面性的否定,一种是只求功能,不问形式;一种是把产品的审美价值完全归结为外在的形式。这两种片面性都是对实用功能和审美的割裂。古希腊四大家对美的探讨:毕达哥拉斯:美是和谐(黄金分割率) 苏格拉底:有用就美柏拉图:美的理式,是事物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黑格尔丹托的艺术终结:黑格尔和丹托曾提出了艺术终结论了的观点。黑格尔从绝对理念逻辑出发,认为艺术是绝对精神的三个阶段之一,哲学是绝对理念的发展顶端,艺术最终要否定自己进入哲学而且,现代市民社会不利于艺术的发展,现代社会是一个功利和理性的散文时代。丹托一西方艺术和后现代主义为背景,提出艺术终结论。丹托认为,什么是艺术的问题以及超越了艺术的界限,必须交给哲学来解决,换言之,艺术终结在哲学里了,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与客观唯物主义相悖,当代社会虽然进入了理性的时代,但任然有诗的发展空间,并非真是散文的时代。同时,丹托片面地把艺术规定为是非的疆界,他认为的艺术不是人类主流价值观认为的纯艺术范畴,不符合主流的艺术观。黑格尔的悲剧理论:黑格尔以索福克勒的《安提戈涅》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悲剧是两种对立的理想的冲突与调解。在《安提戈涅》中,对立表现为血缘亲情与国家法律的冲突,安提戈涅代表的亲属爱与克瑞翁代表的维护国家安全的王法,这两种立场都有各自的合理性,但是在特定环境下都不可调和,具有普遍意义。其进步性表现为:黑格尔认为悲剧还引起了愉快和振奋,是两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力量的冲突,而不是个人的偶然原因照成的,但是他的理论也存在局限性,他摸杀了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冲突,未能认识到新旧势力的冲突,即悲剧的冲突所在,同时他认为悲剧冲突那不是通过斗争,而是通过调和来解决的,体现了他哲学的妥协性。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模仿方式是借人物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悲剧引起人的怜悯和恐惧的情绪而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亚里斯多德以《俄狄浦斯王》为研究对象,认为悲剧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过失,即过失说借助情节来展示,在情节安排上,不是写极好的、极坏的或极恶的人,而是与我们相似的一般的人,而因为他们的过失和弱点,才能引起大家的同情和怜悯,这也会让我们自己由于同样的错误或弱点受到惩罚,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不安。他之所以陷入厄运,是由于意外,而非蓄意为非作歹,这比希腊人的命运说前进了一步,但没有揭示悲剧的社会本质和社会根源,即发展中新旧势力的矛盾冲突的结果。美学学科的诞生:美学是有意识的对审美现象作整体性系统性思考所获得的系统理论,18世纪后,近代欧洲科学的各个学科逐渐形成,并全面发展,为美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美学”为文学艺术而生1735年.德。鲍姆嘉通《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第一次使用“感性学”。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出版《美学》第一卷,----“美学”这一术语流行开来。中国美学史:中国美学的发端;先秦时期,发展和繁荣:汉——明清,巨大勃兴:魏晋南北朝、发展:隋唐、继续发展:宋元、转折;明清①美学变革的开拓者:梁启超“三界革命”(诗界、文界、小说界)→②树立现代美学的界碑:王国维“将美育引进中国”→③美学的普及:蔡元培(中国第一位提出美育问题的,“以美育仪宗教”出自他的演讲稿《以美育仪宗教说》、美育的集大成者)→④中国现代美学的构想:中国现代美学的双星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学》)、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国审美形态:沉郁、飘逸、空灵从中国的文化史来看,受儒、道、释三家影响,形成了华夏文化特有的审美形态。沉郁:概括儒家文化内涵,代表人为杜甫。飘逸:概括道家文化内涵,代表人为李白。空灵:概括释家文化内涵,代表人为王维。美是什么:①古希腊四大家的探讨:毕达哥拉斯—美是和谐(黄金分割率)、苏格拉底—有用就美、柏拉图—美是理式、亚里士多德—美要依靠体积的安排(史上第一个对悲剧下定义的)。②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呈现。③马克思对美的探讨—美是对象化的人的本质力量。④新中国四大派的讨论:A蔡仪—美是客观的B吕荧、高尔太—美是主观的C李泽厚—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D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⑤我们的观点是—美在意象共同性和差异性:共同性:人类的生理结构和机制以及心理活动的规律大致相同,特别是感受美的感官和神经系统是相同的。人类社会具有相对普遍的心理结构。3形式美感的共同性。差异性:美感的时代性,指人的审美意识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环肥燕瘦。美感的民族性,因民族的不同而不同。如铁手镯、西兰卡普。美感的个体性,因人而异。如时尚、运动、休闲风格的迥异追求。西方美学史部分:本质论美学(古希腊、古罗马研究核心“美的本质”)→神学美学(中世纪从属神学基督教“美的本质在上帝”)→认识论美学(文艺复兴-19世纪)→语言论美学(19世纪末-20世纪70、80年代)→文化论美学(20世纪80年代至今)日常生活审美化:日常生活审美化就是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日常生活。日常就是过去一些美学家(如朱光潜)所主张的人生的艺术化,人生的审美化。日常就是指后现代主义艺术家把日常生后中的现成物命名为艺术品,从而消除艺术与生活的界限的现象。日常指当代高科技条件下社会生活的虚拟化。日常是对大审美经济时代的一种描绘,人们在生活中追求一种愉悦的体验。崇高和优美的区别:首先,优美的对象使人亲近,而崇高的对象让人有点疏远。优美的对象让人亲近是因为优美的对象立即让人觉得愉快。而面对崇高的对象,我们不觉有一种“抗拒”,“不免带着几分退让回避的态度”,但这种抗拒是霎时的,它马上使我们想起,外物的体积和力量不能压倒我们内心的自由,反而激起我们振作起来。其次,优美的对象使人感到愉快,这种感觉是单纯的,始终如一的;崇高的对象使人有痛感的愉快,这种感觉是复杂和变化的。观察崇高的对象,“第一步因物的伟大而有意无意地见出自己地渺小,第二步因物的伟大而有意无意地幻觉到自己的伟大。”比如我们在看巍峨的山或浩荡的海时,第一眼看我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住了,但很短的时间之后“我们的心灵仿佛完全为山海的印象占领住,于是仿佛自觉也有一种巍峨浩荡的气概了”。第三,优美的事物偏于静,在形式上显得和谐、精致、完满,崇高的事物偏于动,有突然性,不合常规,在形式上有些卤莽粗糙,不加雕琢,它不仅容纳美,还要驯服丑,把美和丑放在一个炉子里去锤炼。、马克思,李泽厚的美学观点:马克思认为美是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劳动使人获得了社会的、普遍的、自由的本质,又将其物化在客观世界中;创造了美的事物,创造了审美的人及其美感。美是对象化了的人的本质力量。劳动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人的本质力量在劳动中形成、发展、劳动对象化了人的本质力量、劳动为美创造了前提条件、美是对象化了的人的本质力量。李泽厚先生的美学观点:美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不在于事物的自然属性,而在于事物的社会属性,即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认为蔡仪看到了美的客观性而忽视了美的社会性,朱光潜看到了美的社会性而忽略了美的客观性,所以二人的观点都是片面的,故将美的客观性和社会性统一起来。所谓社会性,不仅指美不能脱离人类社会而存在,而且还指美包含着日益开展着的丰富具体的无限存在,这存在就是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理想。西方美学史:本质论美学、古希腊形成以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思考传统。特征:一是认定美的本质问题在美学中具有优先地位;二是主张本质问题存在于一切美学问题中,是美学的基础问题。神学美学是盛行于欧洲中世纪的、以基督教神学为主宰的美学。它把本质论美学与基督教神学“嫁接”起来,认为世界的美来源于万能的上帝的创造。神学美学是西方美学被神学主宰的产物。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认识论美学是欧洲17世纪发生“认识论转向”以来到19世纪的以理性问题为中心的美学。“认识论转向”是指17世纪欧洲哲学中出现的以人的理性觉醒取代神学统治的潮流,它不再相信人的知识是来源于上帝,而是来源于人凭借理性对世界的观察和分析。语言论美学是指西方19世纪末以来盛行的以语言问题为中心的美学。主要特征:语言与意义的关系取代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而成为美学的中心问题;放弃对美的本质以及其他本质问题的追问,注重用语言学模式分析审美现象;放弃美学的系统化和体系化,认可具体问题的文本阐释。文化论美学是指西方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以文化问题为中心的美学,包括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和“文化研究”等美学与文化分析流派。它把文化视为人类的符号表意行为,强调运用跨学科手段去综合的、多方面的分析文化现象,消解文化的精英色彩而揭示其日常性,从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角度对审美问题作新的研究。丑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形式特征:不和谐。内容特征:A、丑的形象外观包孕了美的意趣与理想,借助形象本身外丑内美的强烈对比产生审美效果,成为激发物。以否定的态度表现丑,真实展现丑的事物被历史抛弃的必然性,淋漓尽致地揭示出丑的本质,寄寓美的理想。以旁观欣赏的态度表现丑,但因艺术家高超的技巧和独创的形式使丑的题材具有可观赏的外观。

2020年全国自学考试英语试题和答案

全国自学考试《英语(二)》真题 绝密★启用前 髙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英语(二)试卷(专卡)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卷前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 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阅读判断(第1?10题,每题1分,共10分) 下面的短文后列出了10个句子,请根据短文的内容对每个句子作出判断:如果该句提供的是正确信息,选择A;如果该句提供的是错误信息,选择B;如果该句的信息文中没有提及,选择C。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答案选项涂黑。 Red Nose Day Red Nose Day (RND) is a well-known event in the UK. The aim of the day is to raise money for Comic Relief. This is a charity that helps people in need in Africa and in the UK. Comic Relief was started in 1985 by Richard Curtis. He wrote the famous films “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 and “Notting Hill”. Richard started Comic Relief in response to the severe famine in Ethiopia. It’s called Red Nose Day as on this day many people buy a plastic red nose to wear! The money made from selling red noses goes to the charity. Red Nose Day takes place every two years in the spring. It is now so well established that many people consider it to be an unofficial national holiday. The slogan for the last RND was “Do Something Funny for Money.” The money that was collected was used to help fund projects in such areas as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Money-raising events take place on this day all over the country and many schools participate. People also donate money by post, inbanks, by phone using a credit card and online. In the evening of Red Nose Day a telethon takes place on the BBC TV channels. This is like a television marathon (马拉松)that shows some of the

美学概论论文

浅析审美 内容摘要:审美是我们主观上的一种活动,当我们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发现世界上美好的东西,也就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家园。本文通过对美的本质,美的形态来分析作者对审美的看法。 关键词:审美美的本质美的形态 审美是我们主观上的一种活动,当我们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发现世界上美好的东西,也就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家园。俞伯牙于荒野鼓琴,钟子期似樵夫却闻之谓“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曰美;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欧阳修似醉翁却观之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曰美;斯水之神名曰甄姬,魏文帝似得之谓“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曰美。可见,美不是孤立的对象,而是与人的需求被满足时的精神状态相联系的人与刺激的互动过程。审美则是我们每个人由主观出发来判断美与否的过程。 对于审美,我觉得首先要了解美的本质,从客观世界来看,例如自然界的山水花鸟,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多种多样的艺术作品都经常给人以审美的感受。、审美对象的多种多样,促使人们探索它们的共同根源和一般本质。柏拉图在他的《对话录》中,强调区分了“什么是美的东西”与“美是什么”,明确地提出了各种审美对象的共同本质的问题,要求寻求“一切美的事物有了它就成其美的那个品质”。从古希腊哲学家的论述,中国先秦思想家的论述,到今天世界各国的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美学家的繁琐论述中可以看出:要给美下定义,讲清美是什么,美的本质是什么是很难的,然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的循环递进,认识事物的本质是必然的,对美的认识也不例外。当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联系、融合时,我们便可以充分认识美的本质。比如《庄子》的生命哲学,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无疑是最富有美学意味的,在庄子看来,道是至高无上的,是宇宙间最为奇妙的境界。”庄子‘逍遥游’的突出特征首先强调以自由心灵为其

(完整版)自考美学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

自考美学问答题复习资料 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1)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也就是说,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2)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包括四方面:①艺术美(如唐诗宋词的美);②自然美(如高山大川的美);③科技美(如细胞结构的美);④日常生活中的美(如服饰的美)。 2、美学的性质是什么? 答: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包括三个层面: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是审美活动;②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③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 答:①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②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不一样。 4、怎样理解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 答:①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的。这一点为美学提供了实践存在论的根基; ②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因为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 5、为何说美学是一种人生实践? 答:①首先,美学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是由于人的生存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②其次,美学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以人生实践为源泉。 6、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象;②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自身”,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③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④它是能唤起主体联想、想象,使主体产生超越的超越形象。

7、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体验;②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③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际的占有、利用对象。 8、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答:①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②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③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④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9、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殊性是什么? 答:(1)共性:首先,都表现为以主体为根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客体自身的属性成为主体需要的价值对象,而主体的需要则是客体自身属性的价值确证。因此,审美活动的展开,即是客体对象被人性化、内在化的过程,也是主体审美需要的对象化、现实化的过程;其次,都必然要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特殊性:首先,审美活动所追求的是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主体主要运用自己的审美感官去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性,并进行情感体验;其次,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从日常操劳着的世界进入到一个深蕴着生命意义的特殊世界,所追求的是能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意义的一种特殊的精神价值。 10、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 答:因为:①首先,美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西,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相互作用所生成的一种特殊价值;②其次,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③再次,就审美而言,正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主体,确定了主客体间审美关系的规定性。总之,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 11、请简要说明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 答: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表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

最新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 试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6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高等数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0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集合中为空集的是( ) A.{x|e x =1} B.{0} C.{(x, y)|x 2+y 2=0} D.{x| x 2+1=0,x ∈R} 2.函数f(x)=2 x 与g(x)=x 表示同一函数,则它们的定义域是( ) A.(]0,∞- B.[)+∞,0 C.()+∞∞-, D.()+∞,0 3.函数f(x)==π -?? ?≥<)4(f ,1|x |,01|x ||,x sin |则( ) A.0 B.1 C. 2 2 D.-2 2 4.设函数f(x)在[-a, a](a>0)上是偶函数,则f(-x)在[-a, a]上是( ) A.奇函数 B.偶函数 C.非奇非偶函数 D.可能是奇函数,也可 能是偶函数 5.=+→) 2x (x x 2sin lim 0x ( ) A.1 B.0 C.∞ D.2 6.设2x 10 x e ) mx 1(lim =-→,则m=( )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6 A.21 B.2 C.-2 D.2 1- 7.设f(x)=???=≠2x ,12 x ,x 2,则=→)x (f lim 2 x ( ) A.2 B.∞ C.1 D.4 8.设x 1e y -=是无穷大量,则x 的变化过程是( ) A. x →0+ B. x →0- C. x →+∞ D. x →-∞ 9.函数在一点附近有界是函数在该点有极限的( ) A.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无关条件 10.定义域为[-1,1],值域为(-∞,+∞)的连续函数( ) A.存在 B.不存在 C.存在但不唯一 D.在一定条件下存在 11.下列函数中在x=0处不连续的是( ) A. f(x)=?? ? ??=≠0x ,10x ,|x |x sin B. f(x)=????? =≠0x ,00 x ,x 1sin x C. f(x)=???=≠0 x ,10 x ,e x D. f(x)=?? ??? =≠0x ,00 x ,x 1cos x 12.设f(x)=e 2+x,则当△x →0时,f(x+△x)-f(x)→( ) A.△x B.e 2+△x C.e 2 D.0 13.设函数f(x)=?????<-≥0 x ,1x 0 x ,e 2x ,则=--- →0x )0(f )x (f lim 0x ( )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1.1美学历史及20世纪中国美学概况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对 1【单选题】首次提出“美学”一词是在()年。 1750 2【单选题】朱光潜的美学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本是()。 文艺对话录 3【单选题】“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这是()的名言。 宗白华 4【判断题】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的哲学家。对 5【判断题】“美学大讨论”的主题是美的本质。对 6【多选题】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较大的包括()。 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 1.2美学研究的对象及学科性质 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对 1【单选题】国内美学界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 审美活动 2【单选题】现代形态美学体系的重要标志是()。 文化大综合 3【多选题】美学的特点是()。 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联系紧密。 4【多选题】美学学科的性质是()。 人文学科、理论学科、交叉学科、发展中的学科 5【判断题】美学是审美意识()。错 6【判断题】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但审美活动不限于艺术活动。对 1.3为什么与如何学习美学 写意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概念,他与道家美学有密切关系。对 1【单选题】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本《美学概论》的作者是()。 王朝闻或王兆文。 2【多选题】学习美学的主要目的是()。 主要是完善自身人格修养,完善自身理论修养。还有提高自己的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的能力,提高自己审美设计的能力,扩大知识面等。 3【判断题】写意与儒家美学有密切联系。错 4【判断题】写意就是虚拟。错

5【判断题】学习美学的必要性是由美学的学科性质和人的本性决定的。对 6【多选题】美学的学习方法()。 立足于中国文化;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要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和系统的艺术史知识;注重美学和人生的联系。 2.1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李泽厚认为美是主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错 1【单选题】蔡仪在《新美学》中指出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 典型性 2【单选题】狭义的“美”是()。 古希腊式的美 3【单选题】在美学中坚持辩证唯物论的是()。 李泽厚 4【多选题】朱光潜在美学大讨论中解决的理论问题包括()。 说明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统一性、对美的社会性做出合理解释 5【判断题】朱光潜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对 6【判断题】在美学大讨论中多数学者支持朱光潜。错 2.2美的本质的定义 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创造和沟通。对 1【单选题】“慧能”强调的是()。 心物不二 2【单选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提出的。 张璪 3【多选题】“象”被中国古代艺术家称为()。 物色、景色 4【多选题】美带有历史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共同性、差异性 5【判断题】柳宗元说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就是指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创造和沟通。对 6【判断题】“物”就是知觉的世界。错 2.3审美意象与审美活动 《美学与哲学》作者是英国的杜夫海纳。错 1【单选题】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是美在()。 意象 2【单选题】中国传统美学用()来说明意象的性质。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

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1、原型理论——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然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 2、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3、审美——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5、美学思想——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6、美学学科——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7、美学关系——是指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8、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9、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10、审美形态——是指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11、审美需要——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需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12、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13、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 14、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美活动并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它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 15、自律性——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 16、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17、游戏说——席勒系统地提出游戏理论。他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它摆脱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其显著特征在于,它只是对事物的纯粹外观产生兴趣,也就是只对事物的形象本身无所作为而为地进行观赏和玩味,他根本上是一种想象力的游戏,因此,所谓游戏,也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18、审美意识——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的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优美:即平时人们所讲的美,其实是美的表现形态之一,它是由于审美客体优美的对象,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优雅、秀丽的美; 2、崇高:美的表现形态之一。在这里它不是一般的形容词。它是由于审美客体(崇高的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矛盾冲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雄壮、激扬的美,是主体在面对巨大客体对象压倒之势的情景下显示的对客体的突破和超越的人格精神,是精神对形式的抗争与高扬; 3、悲剧:又称悲、悲剧性,美的表现形态之一。它是由悲剧性冲突所表现出来的美。通常以美好的毁灭、正义的失败、英雄的牺牲、生活的磨难等为其基本内容,不仅催人泪下,也具有警醒和感奋人心的巨大作用; 4、喜剧:又称喜、喜剧性,美的表现形态之一。通常是指以严肃的题旨为灵魂而以荒唐的艺术表现形式造成“悖谬”,从而引人发笑来鞭挞丑,征服丑,并显示实践主体自尊自豪、优越胜利的一种审美对象。是由喜剧性矛盾所表现出来的美。 西方美学的三个基础 1.对事物的本质追求。(柏拉图) 2.对心理知、情、意的划分。(欧几里得几何学方式,鲍姆加登) 3.各门艺术的同一性(艺技不分;艺术与技术关联;艺术脱离技术;18世纪时,区分开来。) 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 1.无对本质的追问,且认为本质不可清晰言说。(语言、事物、内心) 2.对知、情、意无划分,认为心理是整体,并进行整体功能把握。(性、心、意、志、情不同却互渗) 3.各门艺术从未统一论述过,因为各门艺术不平等。(诗文最高,书画次之,雕塑和建筑偏低,小说和戏曲最低。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综合现象:唐、宋园林、元明清的戏曲;但此类综合从“闲情逸趣”出发,并未打破诗文的教化高位,因此并未统一。) 美作为“学”的历史(西方) 一. 本质——现象 1.毕达哥拉斯学派:数 2.柏拉图:“什么是美”(《大希匹阿斯》,《会饮篇》) 从概念和定义的水平上给“美”确定一个恰当的内涵。 二.从客体到主体 鲍姆加登用德文Aesthetica使美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 鲍姆加登认为,美学是“感性认识的科学,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以美的方式去思维艺术。理性类比的艺术”。 从感性的角度,他给美下了定义:“美”就是“完善的感性”。

C 全国自考真题及答案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C++程序设计试卷 (课程代码04737) 本试卷共ll页,满分t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C++语言是从早期的C语言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与C语言相比,C++在求解问题方

法上进行的最大改进是 A.面向过程 B.面向对象 C.安全性 D.复用性 2.结构化程序设计所规定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是 A. 输入、处理、输出 B.树形、网形、环形 C.顺序、选择、循环 D. 主程序、子程序、函数 3.关于函数模板,描述错误的是 A.函数模板必须由程序员实例化为可执行的函数模板 B. 函数模板的实例化由编译器实现 C.一个类定义中,只要有一个函数模板,则这个类是类模板 D.类模板的成员函数都是函数模板,类模板实例化后,成员函数也随之实例化 4.作用域运算符“::”的功能是 A.标识作用域的级别的 B.指出作用域的范围的 C.给定作用域的大小的 D.标识成员是属于哪个类的 5.采用重载函数的目的是 A.实现共享 B.减少空间 C.提高速度 D.使用方便,提高可读性

美学概论课程论文

美学概论课程论文——实践美学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美学家们倾向于从哲学的角度来构建美学理论体系,而忽视了对于大众审美实践的关注,使美学这门人文科学远离了大众的生活,成为无源之水。要走出困境,美学家们就需要理论与实践兼顾,将理论美学和生活美学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关键字:理论美学;审美实践;生活美学 经济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一班 李飞 学号:0903401237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美学热退朝以后,关于美学创新论的话题层出不穷。有关于美学学科基础的反思,也有关于美学思维方式的反思,最终在90年代演化成为轰轰烈烈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争论。这些争论和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学学科的发展,但是由于它们都是在理论美学的范围内展开的,虽然有着一定的学理价值,但是由于这些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都远离了大众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实践概念还是生命概念以及生存概念都与大众的美好生活相去甚远,因而我们的美学就不能深入到大众的生活,不能成为关于大众美好生活的学问。相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相应的审美意识有所觉醒,这正是美学学科大有作为的时候。基于此,我们呼唤一种立足于将殴打中美好生活的美学,一种从理论的框架中走出来,研究广泛存在的生活美学。 理论美学的发展历史揭示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但是由于“美学家只在美学史中讨生活,他们满足于根据已有的理论提出新的理论;满足于在逻辑自足中建立各种理论体系,其眼光始终只盯着书本,思想神由于观念王国,没有去关心比观念、逻辑更为根本、更为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本身,没有去研究身边正在发生着的大众审美事实。”因而美学研究就在逻辑、概念里兜圈子,美学家的这种自娱自乐的努力只能够满足自己的美学话语权而不能被广大的群众所接受,广大的群众不知道美学究竟为何物,不理解美学与他们的美好生活有什么关系,不了解美学的存在究竟对自己有什

自考美学复习资料汇总

柏拉图 1,柏拉图《大希庀阿斯篇》讨论美的本质的论著。2,理念论(柏拉图)回忆说、迷狂说(柏拉图) 3,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最早明确谈到了“崇高”并且把崇高和优美并举的西方美学家;, 4,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 5,柏拉图首次提出“美本身”问题; 劳动先于艺术是普列汉诺夫提出的; 杜威《艺术即经验》以审美经验为美学研究对象的美学代表作。 蒋孔阳先生《美学新论》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尼采《悲剧的诞生》认为悲剧的诞生与古希腊人的两种精神即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有关; 尼采把生活中的悲剧与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明确的区别开来的美学家。 朗吉弩斯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绝对精神论(黑格尔)先验主体论(康德)基本本体论(海德格尔)时间存在论(马克思)解释学理论(狄尔泰)尼采和克尔凯郭尔是的哲学是理性怀疑论的代表。康德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 康德提出“反思判断力” 康德认为崇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数学的崇高,一种是力学的崇高;认为崇高对象的特征是无形式,美学著作《判断力批判》 艺术表现说的代表人物是克罗齐、德拉克洛瓦; 焦虑说是由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提出的有关悲剧情绪的观点;焦虑的首要特征表现为它是一种否定性的精神。展示了自由的可能性。(罪孽说)

西方存在主义之父的丹麦著名哲学家克尔凯戈尔 审美形态与人的思维方式的关系: 惨的对象变成有趣的东西”; 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荷加兹、哈奇生、休谟 新自然主义派人物:托马斯.门罗 传统思想家:克罗齐 法国美学家阿尔贝.加托从艺术审美特征出发把艺术分为三类即:美的艺术、机械艺术、既有实用目的又使人获得审美愉悦的艺术; 马克思对人的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自我意识-人自身-现实的人; 亚里士多德是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是悲剧理论史上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 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可以划分为呈现阶段、构成阶段、评价阶段; 日本学者中江肇民1883年从西方翻译的《威氏美学》出版;1750年美学之父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专著《感性学》; 意象主要类型包括:仿象、兴象、喻象、抽象;

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绪论 一、审美现象为什么是审美意系中的现象:1.审美现象是审美主客体的有机结合 2.审美现象发生的前提是对象和人发生了某种特定关系,只有人和世界发生了审美关系才会出现审美现象 3.审美现象是艺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为基础 二、审美关系的特点:1.通过感官建立 2.审美关系是自由的 3.是人的整体性和现实性发生的关系 4.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情感关系 二、审美现象包含哪些要素,各要素的关系: 1.要素: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即审美对象)、审美主客体的关系 2.审美对象内涵:形式层、意蕴层、更深层次 3.关系:静观、对话、存在 3.各要素的特点:1.主体:感官的快乐、情感的融入、整体生命的承担 三、如何认识关系在先原则: 第一章 一、什么叫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芽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二、审美现象经历的三阶段:1.审美意识的萌芽2.美学思想的形成 3.美学

学科的诞生 三、美学在什么时候诞生: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之父)《美学》一书问世为标志 四、中国当代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四种意见:1.以美为对象 2.艺术 3.以审美心理、审美感受、审美关系为对象 4.审美关系 四、美学主要研究对象、代表人物: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的审美活动 五、美学学科为什么是人文学科:性质定位从,审美现象的特殊性、审美现象反思方式的特殊性出发(只能以人文学科即主体亲身在场的方式来考察和求证) 第二章 一、西方美学经历了几个阶段:本体论阶段、认识论阶段、语言学阶段 二、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状况(横、纵;学说;人物;主张): 1.横:(1)主观论美学;吕荧,高尔泰(感到就存在)(2)客观美学论;蔡仪;坚持美是客观的,美是典型的(3)主客观统一论美学;朱光潜;单有主客观又不能成美,客观事物加上主观意识作用,美才产生(4)实践美学;李泽厚;实践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标志的物质生产实践、实践是美学研究的根本基础、实践是自然的人化、美与美感都是在漫长历史实践中诞生的,是社会历史的成果、非主派(蒋孔阳、刘纲纪) 三、境界包含的三种意义:真实、率真、清新 四、什么叫审美理想:又称美的理想,是指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 五、什么叫审美趣味: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

考前指导2010年自考美学复习资料第二章

考前指导:2010年自考美学复习资料第二章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1. 审美起源诸理论的意义与不足是什么 答:关于审美的起源,在历史上主要有四种理论,即游戏说、生物本能说、巫术说和劳 动说。 ①游戏说。代表人物:柏拉图、康德和席勒。席勒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 质欲望和道德必然性的懒散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 美活动。贡献:他试图从人的生命活动的独特性质中去探寻审美发生的直接精神动力, 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 2. 为什么说“劳动说”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 答:普列汉诺夫关于劳动与审美及艺术之间关系的论述, 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 席勒所说的游戏,是指人在摆脱了物 所谓游戏,其实就是一种审 并敏 锐地揭示出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他既看到了人的审美活动与动 物游戏活动的根本不同,也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某种深层的联系, 说明审美的发生是有其动物 性的生理基础的,这符合生命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 不足:忽视了对动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 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和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 在席勒那里,游戏与审美几 乎是同义词。 ②动物本能说。代表人物:德谟克里特、博克、达尔文、弗洛伊德。认为审美的发生导 源于人的某种本能, 这同样是一种具有久远历史的观点。 这种研究,不仅拓展了审美发生理 论的思维空间,而且还有力地说明审美的发生是有其伏根深远的生物性基础的。 缺点:第一, 混淆和抹杀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之间的质的区别, 以至于把动物的快 感等同于人的美感。第二,忽视了对审美活动赖以发生的社会根源的探讨。 ③巫术说。代表人物:泰勒、弗雷泽。是 20世纪流行于西方的一种艺术与审美发生理 论。用巫术说可以说明一部分原始艺术现象, 尤其是在解释原始洞穴壁画和岩画时它具有更 为可信的说服力。但是艺术与审美并不完全等同, 艺术只是审美活动的一种形式。巫术只是 促成艺术发生的因素之一。因此,用巫术说来解释艺术和审美的发生, 其有效性也是有一定 限度的。 ④劳动说。代表人物:毕歇尔、普列汉诺夫。认为艺术和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 动。这一学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劳动对艺术和审美活动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不足:它 只是揭示了审美赖以发生的物质前提, 却未能真正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 从物质性 的生产劳动到精神性的审美活动的过渡和飞跃, 需要一定的中间环节。 因而劳动说不是严格 对我国美学界曾产生过重大影

《美学》朱立元版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朱立元版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游戏说:首先是由康德提出的,后由席勒、斯宾塞等人发展加以完善的。 游戏说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一方面,艺术和 游戏具有虚构的力量,富有拓展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它们所引起的快感是 消除了一切主观偏见和现实差异的,是忘我的。游戏是消除人性分裂的一种特 有的理想活动。 但是,艺术与游戏有相同之处,但两者又有本质区别,把艺术仅仅归结为游戏 是片面的。 2、表现说:兴起于西方18、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康德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艺术 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代表人物有德拉克洛瓦、柏格森和克罗齐等;在中国, 言志说、心生说和缘情说大体上可以划入表现说,代表人物有陆机和刘勰等。 表现说批判模仿机械复制,强调艺术必须以表现主体情感为主。表现说把艺 术本质同艺术家主体情感的表现联系起来,突出了艺术的审美特性,在美学史 上是一大进步。 但是,表现说完全回避艺术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无视主体情感的客观根源,因 而仍然是片面的。 3、符号说:是由当代美国女哲学家苏珊·朗格首先提出。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情感的功 能。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情感不应是个人瞬间的情绪,而应表现一种人类的普遍 情感或情感概念,它能展现人的经验的、情感的、内心生活的动态过程,即人 的“生命形式”,能表现出人类的情感和“生命形式”的内在本质。 符号说综合表现说和有意味形式说,把艺术的本质与人的符号本质联系起来, 理论上达到了更高的层次;但也因而把艺术本质非社会化、非历史化了,由于 将人的社会、历史本质降低为自然性、生物性的“生命运动”,所以仍不能正 确地解决艺术本质问题。 4、艺术想象力:较为明确地在人性论基本框架中谈“想象力”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 艺术想象力是指艺术家在艺术创造过程中生成艺术意象的能力,这种能力 可以产生想象、幻想、联想等活动。常常被认为是艺术家最重要的能力, 也是艺术创造过程中起着最大、最核心作用的能力。 艺术想象力是一种能生成意象的纯粹感性能力,是蕴涵时空从而超越时空 的,它有自己的想象逻辑。 5、艺术灵感:在西方,对于灵感有较多领会的是柏拉图和郞吉弩斯。 艺术灵感是艺术家在意象创造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 自由状态而突然生成的精神昂奋、注意集中、情绪激动、想象力空前活跃的 一种思维活动的境界。 灵感客观存在,是艺术家在自身心理素质与后天深厚的生活体验和学养积累 基础上综合形成的一种心理体验状态和活动。它是艺术家创造力极为旺盛、 勃发时一种神思活跃、意象奔涌的心理状态。灵感是主体艺术状态对日常状 态的超越。它是一种非预期性、突发性的艺术思维境界。 6、气韵:首次出现在南朝画家谢赫的绘画六法之中。 它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洋溢着一股不可抑制的 生命的活力,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而且这种生命的波动又具有一定的节奏和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