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教案-第二章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旅游美学教案-第二章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旅游美学教案-第二章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湖南软件职业学院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旅游美学

主讲教师:梅花

所属系部:经济管理系

职称:初级

授课班级:旅游管理1001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湖南软件职业学院课程教案

(首页)

湖南软件职业学院课程教案

(分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

大洲和大洋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通过课程引入,培养有关航天科学的兴趣。 2.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心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学方法:启发、反思、互助、探究、讨论、提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七大洲和四大洋挂图、拼图、音乐、图片;学生准备:地球仪。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听音乐:高山流水 师:这首古筝曲的名字叫“高山流水”。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这首乐曲不仅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你知道吗?1978年美国探测外星生命的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带有一套“地球之声”唱片,集中了代表了地球人的声音、科学、形象、音乐、思想和感情,作为人类送给外星人的第一份礼物。在音乐节目中,有贝多芬、巴赫的名曲,还有各国的民族乐曲,这其中就有中国的这首古乐“高山流水”。 今年,可以说是人类太空活动经常的一年。有谁知道,最近在我国的航天航空领域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发生吗? 生:嫦娥1号卫星胜利发射。 师:可以这样说,人类现在已经进入了重返太空的黄金年代!(出示图片)我们知道,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是到太空旅行的第一人。1961年4月12日,东方1号宇宙飞船载着他围绕地球完成了一次统统的轨道飞行。在这次长达108分钟的旅行中,他飞越了40,000千米。前苏联宇航员进入太空看到地球后,曾经说过,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应该叫水球。加加林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它更像一个“水球”。 板书:地球?水球? 师:虽然我们不能像加加林那样遨游太空,亲身观察我们的地球家园。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感受到这个现象。 游戏:滚动地球仪 (通过滚动地球仪,大部分同学接触到海洋部分。以此证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师:刚刚通过这个游戏,接触到洋部分的同学请举手。你有什么收获? 生: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师:(展示地球卫星图片)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单元检测试题

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读下面四幅旅游景观图,回答1、2题。 a b c d i?上面四幅图片,需要选择特定观赏角度才能获得最为形象 逼真效果的是() A. a B.b C.c D.d 2?形成d景观主要的地质作用是() A. 岩浆活动 B.地壳运动 C.侵蚀作用 D.搬运作用 【解析】1选D,2选C。四幅图片,a表示沙漠,b表示草原,c表示高山冰川,d表示风蚀地貌。各风蚀地貌属地貌酷似造型,需选择特定观赏角度,其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东117 ° 5》'118 ° 30北纬28 ° 5428 ° 58 '素有天下第一仙 峰,世上无双福地”之殊誉,景观布局东险、西奇、南绝、北秀”,奇峰怪石、古树名花、流泉飞瀑、云海雾涛”并称四绝。三清山和黄山属同一地貌,故又有小黄山之称。司春女神、巨蟒出山、老子看经、猴王献宝都是其著名景观。据此回答3、4题。 3.三清山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 B. 喀斯特地貌 C. 冰川地貌 D.风蚀地貌 【解析】3选B , 4选A。根据纬度不难判断,三清山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黄山是典型的花岗岩地貌,三清山同黄山属同一地貌。 现代城市应具有两个属性:生态化和特色化。生态化的中心是人与自然协调融合。城市特色是城市本质的表现,是城市景观艺术和居民精神气质的统一,城市特色主要受自然背景、 社会传统、科学技术三个要素的制约。据此完成5、6题。 5. 北京属于特色化城市是因为北京() A. 有传统文化和古老的宫殿建筑 B. 钢铁工业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 C. 特色农业发展迅速 D. 交通运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6. 桂林成为旅游特色城市是因为() A.高原高山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4.三清山主要属于( A.花岗岩地貌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学习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学习重难点: 重点: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学习过程: 导入: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让我们共同来发现美,欣赏美。 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哪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板书) (十分钟完成讲学稿的自主学习部分) 学生展示: 一、自然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学生结合自身体会来吾讲四“美”) A.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学生总结特征及举例) (1)概念: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2)地貌的形态美: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图3.1华山之险图3.2峨眉之秀) 从图中照片可以看出险、秀体现在哪里: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断层北侧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山明水秀,名山中典型的秀美形象。)B.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同一地区自然景观的色彩随着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以及阴晴雨雪等的天气变化也变化万千。 自然景观四季的色彩美表现:春翡、夏翠、秋金、冬银 (图3.3北京香山秋色)图片展现了秋天丰富的色彩。这种植物因季节而呈现的色彩,

旅游景观赏析

旅游景观赏析 1.家乡有什么旅游景观?他们具有哪些旅游欣赏价值? 答:我的家乡是山西省,比较出名的旅游景观有: (1)五台山:具有独特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新生代夷平面和冰缘地貌等地质、地貌特征和佛教文化。(2)壶口瀑布:景区内地质遗迹类型齐全、遗迹清晰、规模大,也是一个人文圣地。(3)北岳恒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旅游胜地,风景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特色独具魅力。(4)云冈石窟: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也是我国佛教艺术的一个经典之作。还有景观: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等晋商大院、皇城相府、悬空寺、绵山等等。 2. 古建筑类型有哪些?介绍一处自己感兴趣的古建筑,就其旅游价值和欣赏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主要有宫殿建筑、民居、礼制性祭祀建筑、宗教建筑、陵墓建筑、军事防御体系、桥梁建筑以及古典园林等类型。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在那里有一座王家大院。 旅游价值:其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是我国最大的民居古建筑群,是晋商大院的典范,其建筑艺术和文化价值都堪称中华一绝。其特点是,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层楼叠院,鳞次栉比,气势宏伟,功能齐备。匠心独具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欣赏方法:(1)去之前先了解其建筑时代背景文化以及其功用,以及其以什么而著名,最好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去;(2)结合自己所了解最好有导游讲解来观赏 3.请以自己一次完整的旅游经历为例,谈谈你欣赏到了那些旅游景观?你又是如何欣赏? 答:今年“十一”去了河南开封,我欣赏了水洗:水系、铁塔公园、大相国寺、龙亭、天波杨府、开封府、山陕甘会馆等。 水系是几个大湖组成的,其风景优美,也是开封市民晚上文化活动聚集地。 龙亭和天波杨府相邻,天波杨府是为纪念北宋爱国名将杨业而恢复的宋代古建筑群,旨在弘扬杨家将的爱国精神。而龙亭不是亭,而是建筑在一座高达13米的巨大青砖台基之上的殿堂,我们还观看了上朝。 铁塔公园主要看了铁塔,铁塔以其精湛绝妙的建筑艺术和雄伟秀丽的修长身姿而驰名中外,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塔”,是开封的标志。 大相国寺、开封府、山陕甘会馆都请了导游介绍。其中山陕甘会馆整个建筑布满了砖雕、石雕、木雕,堪称会馆三绝;在开封府看到大批珍贵史料,轶事和陈展外,还看到“开衙仪式”、“包公断案”、“演武场迎宾表演”、“喷火变脸”等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大相国寺是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 4.对我国的自然旅游景观与人文旅游景观作评价。 答:自然旅游景观:中国横跨六个温度带以及中国地貌种类的多样、典型这些造成中国自然旅游景观资源丰富,景观特色独具魅力。 人文旅游景观:中国是人类主要发源地之一,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有五千年以上的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历史上中国对外来文化的精髓吸收、融汇完善自己的文明等都为我们的人文旅游景观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与底蕴。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教案]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区位特征 3.培养学生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把获得的有用信息、结论加以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探究法 2.读图分析、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增强学生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 城市的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补充: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城市是区域的经济增长中心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中土地的利用形式: 同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形成功能区 2.功能分区的实质: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 3.功能分区的特点:功能分区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一是各功能区之间无法划分明确的分界线;二是在同一个功能区中,只是该功能用地所占比例较大,其他功能用地所占比重较小而已。 4.功能区的主要类型: (1)住宅区: 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占城市空间的40%~60% ①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城市的外缘,要求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 ②低级住宅区:多建在内城或工业区附近,条件较差 (2)商业区: ①分布原则:市场最优原则——城市的几何中心 交通最优原则——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②中心商务区(CBD): 它是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学案(人教版选修3) 【学习目标】 1.知道旅游景观的两大类审美形态,并理解两者的区别。2.掌握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理解其含义。3.了解古典园林、古建筑等的美学特征。4.了解自然景观中人文景观的作用。5.初步形成正确、科学的审美观。 基础梳理 知识点一自然美 1.概念: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①________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②______________。2.表现形式 (1)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③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色彩美:颜色不同的④________、土壤、⑤________、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 (3)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⑥________。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⑦____________。 (4)朦胧美:⑧________、雨、云、雾,以及晨曦、⑨________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知识点二人工美 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⑩________________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⑪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 类别组成审美内涵 古典园林山、水、花木、⑫____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⑬____________浓缩到有限的空间内 古建筑城池、⑭____、陵墓、⑮____、楼阁、桥、塔、民居等其形式美主要表现在 ⑯________、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⑰________等方面 人造景物亭台楼阁、⑱____、寺庙等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 ⑲__________,构成绚丽多姿的风景美 名人轶事 民间传说给风景区增添了⑳________,丰富了________ 1.旅游景观的自然美是如何形成的? 2.举例说明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 3.旅游景观的人工美是如何形成的? 一、旅游景观中自然美的表现及形成 美感特征美感形成举例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全山面积1200km2 ,其中风景区面积154km2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世界级旅游胜地。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彩。人文景观荟萃,黄山文化绚丽多姿。景区特色明显,景点集中,吸引力大;旅游设施初具规模,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客源丰富,旅游前景广阔,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约72 万人次。正确理解和欣赏黄山的旅游景观的美,不仅对旅游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宣传黄山,使黄山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有重要作用。以下是我对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的几点见解。 一、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1.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 黄山旅游景观宏观美包括山峰峻秀美,云海、雾凇、雪景奇特美,森林景观葱郁美等方面。景区整体美也体现宏观美特征,全区共分六个景区。温泉景区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尤以水景引人入胜;玉屏景区山峰雄奇,巧石玲珑,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静;松谷庵景区松林葱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以水景著称;钓桥庵景区峰、石、潭、洞俱全,名寺(钓桥庵,翠微寺) 典雅。 黄山旅游景观微观美表现在景点及组成要素上。景点和组成要素一般具有拟人拟物的特点,形象逼真, 耐人寻味。它们有各种组合,主要包括峰峰组合,山石组合,石石组合,石松组合,云松组合等,它们构成黄山主要自然奇观。主要有钵盂天障(钵盂、紫石两峰间) 、冰雷报春(水帘洞) 、彩泼莲花(莲花峰) 、烟云万状、风壁涛声(天都峰东南面) 、云海万千(清凉台) 、黄岳宝光(天都峰) 、松趣万象(始信峰) 、黄海松涛,蒸蒸日上(狮子峰头) 、排云霞海(桃云亭) 、蟾宫玉树(莲花峰顶) 、石笋擎天(石笋石工) 、巧石天成,峰挂百练(雨后黄山) 、白龙腾飞(白龙桥、五龙潭、九龙潭) 、通天之路(天都峰南侧) 、西海幻境、月夜观潮(玉屏楼前) 、丹青秋色等。 黄山宏观常态美具有博大、粗犷、线条清晰,概貌全景的特点。微观奇特美具有精湛、细腻、线条模糊,突出重点的特色。宏观常规美映衬微观奇特美,微观奇特美使宏观美锦上添花,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2.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 黄山晴天,尤其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季节,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远处山色田园尽收眼底,具有清晰美的特征。这种景象在雨过天晴时分也常见到。黄山花岗岩体与围岩有明显的差异,形成峻峭的山峰(花岗岩)和浑圆和缓的山丘(围岩) 两种截然不同的山色风光,其界线非常清晰,这也是一种清晰美。但黄山一年中有200 多天是笼罩在云雾之中,使黄山披上了一层面纱,若隐若现,具有模糊美的特点。这种模糊美具有内涵模糊、界限模糊和形态模糊等特征,使人具有身临仙境、幻境的感觉。 黄山清晰美具有雄壮磅礴之势,模糊美具有虚幻之妙。但它们不是一成不变的,多数情况下是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交织,具有动态变化特征。风起云涌,浩瀚无际,峰尖浮海,犹如孤岛,时隐时现,瞬息万变,故黄山古有“黄海”之称,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和天海。黄山景观在清晰美和模糊美的协调下显得更美,如笔者在天都峰看到玉屏楼和光明顶人文景观呈现在云海之中,犹如天国风光,美妙绝顶。

(完整版)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第二章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教学目的: 1.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方法。 2.把握欣赏角度选择的方式。 3.掌握观赏时机的选择方式。 4.了解欣赏景观时应从哪些方面品味其文化内涵。 5.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重点) 一、旅游景观欣赏 1、概念:是指游客在旅游资源中获得高质量美感的过程,或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的过程。 2、两个层次 (1)一是对审美对象,即旅游景观的感受和知觉; (2)二是在感受和知觉的基础上,得到审美的享受。 二、欣赏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一)了解景观特点: 了解景观特点包括: 1、了解景观内容:有哪些景点,分布状况、介绍、景观的形成原理,了解其美学价值及历史文化内涵。例:趵突泉的“突”字竟少了一点。“大明湖”又多一点。原来趵突泉由于当时其泉水之猛烈而把“突”字上的一点冲到了大明湖的“明”字上。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为何如今只见荷叶而不见蛙呢?相传当年乾隆皇帝游览至此,湖中之蛙均想一睹龙颜为快,奔走相告,脱水而出,蛙声吵得乾隆无心观景,圣怒之下降旨“蛇不行,蛙不鸣”,自此大明湖真的不再有蛙声了。原来真正无蛙鸣的原因为湖水的温度不适合青蛙生存导致的。 2、了解景观布局的节奏和韵律: 路线的设计:有其序幕、发展、高潮、结束 欣赏园林,要抓住园林建筑的特点,才能体会出造园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 例:文津阁的日月同辉。 园林景观的构景手法和布局原则: (1)主配:园林都需立主景和配景。主景的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配景为主景起烘托的作用。 北京故宫,以位于中轴线上的大殿为主景,两边建筑为配景,并以中轴线对称,充分显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特点。 (2)层次:苏州园林中使用障景法和隔景法,

选修六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教学课题: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明确水污染成因。 2.联系实际,学习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3.以天然水净化为例,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天然水的自净能力 2.水污染的现象 教学难点: 1.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 教学课时:1节 教学过程: 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世界文明发祥地大都与河流相伴。然而,随着生产发 展,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当代社会面临的重大环境污染问 题。 一.天然水的自净能力 1.环境的自净能力: 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就是环境的自净能力。 (回顾高一内容) 2.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 3.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比较: 根据水体的流动性强弱比较:河流水强于湖泊水强于地下水。

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就能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4.水污染: 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 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分析图 2.2 位置净化物质过程 上层藻类和其他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补充由于污染物的氧化消耗的氧,去除过多的CO2 中层河水物理作用:混合、稀释、挥发、扩散、沉淀 化学作用:使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发生变化,浓度降低 底层河床底泥和微生物河床底泥吸附部分污染物;微生物通过生化过程把污染物分解、吸收、转化 二.水体污染现象 1.水体污染物具有多样性,污染现象也不相同,主要污染现象有三种,归纳如下: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1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学案

第一节旅游景观得审美特征 1.理解自然美与人工美得内涵。 2.掌握自然美与人工美得表现形式。(重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自然美 阅读教材P32~P34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大自然中得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得条件下,呈现出得审美状态。 2.表现形式 主要表现内涵 形象美自然景观得总体形态与空间形式得美,旅游景观最显著得特征 色彩美颜色不同得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得色彩图案 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动感,以及风吹林动、流水飘烟等 朦胧美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使自然景观呈现出得美有朦胧感 正误判断: (1)地貌就是构成自然景观美得基础。( )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就是银河落九天,描绘旅游景观得形象美。( ) 【提示】(1)√ (2)×古诗描绘了瀑布得动态美。 教材整理2人工美 阅读教材P34剩余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得事物所呈现出得审美状态。 2.表现形式 类别组成审美内涵 古典园林山、水、花木、建筑四种基本要 素组合而成得综合艺术品 把大自然得美景浓缩到有限得空间内

古建筑 城池、宫殿、陵墓、寺院、 楼阁、 桥、塔、民居等 其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 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 饰等方面 人造景物亭台楼阁、桥梁、寺庙等 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得整体,构 成绚丽多姿得风景美 正误判断: (1)古典园林主要由山、水、楼阁、桥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 ) (2)在自然景观中增加一些人工美破坏了自然景观得自然美。( ) (3)峨眉山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且两者有机结合,体现了与谐美。( ) 【提示】(1)×古典园林主要由山、水、花木、建筑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 (2)×在自然景观中,增加一些人造景物,使之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得整体,构成绚丽多姿得风景美。 (3)√作为我国得四大佛教名山,峨眉山中有许多庙宇等人文景观,这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体现了与谐美。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您得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旅游景观得自然美 [合作探讨] 自然美就是指大自然中得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得条件下,呈现出得审美状态。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就是自然景观美得主要表现,就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得审美特征。 探讨1: 旅游景观得自然美就是如何形成得?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学说课

精心整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1 (2 2 (1 (2) 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雄伟和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今七八千万年前,断层北侧 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五峰和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 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山明水秀,是我国名山中 典型的秀美形象。) 3.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不同地区、不同地理事物色彩不同。同一地区自然景观的色彩随着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以及阴晴雨雪等的天气变化也变化万千。 塑艺术美等。 1.古典园林美:由山、水、花木、建筑(桥、亭、廊)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 补充:我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强调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人工美与自然美合为一体。 2.古建筑美:主要有城池、宫殿、陵墓、寺院、楼阁、桥、塔、民居等。 古建筑美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饰等方面。 3.自然景观中的人造景物(如民俗风情美、书画、雕塑艺术美等)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1节感觉世界教案

第1节感觉世界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人的皮肤的中有四种感受器,分别具有:触觉、热觉、冷觉、痛觉等功能。 2、让学生知道人体的鼻具有嗅觉功能及嗅觉的形成过程,及人嗅觉的特点 3、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对人体对环境的各种感觉的事实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懂得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来研究人体的各种感觉 2学情分析 本节是本章第一节内容,结合本章内容来看,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人类的各种感觉,感知周围的运动和变化环境。学生能够说出各种感觉器官对应感受到的不同环境刺激,从人的感觉为主线展开学习,便于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加深学习记忆。 3重点难点 1.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认识皮肤的四种感受器及四种感觉的形成 2.让学生理解鼻腔不是形成嗅的器官,形成嗅觉的部位是在大脑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人的皮肤的中有四种感受器,分别具有:触觉、热觉、冷觉、痛觉等功能。 学时重点 认识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和对应的感觉,了解人的皮肤的中有四种感受器,分别具有:触觉、热觉、冷觉、痛觉等功能。 学时难点 认识到人多感觉不是在感觉器官中形成的,而是在大脑中形成。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以导激活学】 一、人体对环境的感觉 【问】你现在坐在教室里面感觉到了什么呢?是用什么来感觉的? 【答】声音、光线、温度、呼吸、空间位置…… 走近一个学生,做要打他的姿势,他躲避了。 自然环境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我们要不停地感觉这个世界,然后做出反应,以至于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如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感知温度,增减衣服。

讨论: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讨论人体还具有哪些感觉?是用身体的哪些结构来感觉的? 看图讨论:出示教材图1-1“人的感觉”让学生分组讨论 图片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 分别是用人体的哪一结构或器官来感觉的? 如果图中的人是你,你会有什么相应的反应? 可能的答案:1、听音乐的人感觉到优美的音乐,是用耳来感觉的,我的反应是:心情舒畅…… 2、闻花的人能感觉到花的香味,是用鼻来感觉的。我的反应是:花真香,开心…… 总结:人体能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或感受器去感觉外界的各种刺激,并作出相应在的反应。 思考1:以吃棒棒糖的人为例:是不是任何人都会有与你一样的感觉?是不是你吃什么东西都会有相同的感觉? 2、以听音乐的人为例: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同一首歌?你是不是喜欢每一种类型的歌曲? 3、不同的人对同一种环境刺激的感觉是否完全一样? 4、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对同一种刺激是否会产生相同的感觉和反应?请你举例说明。讨论:1、你最喜欢和最讨厌的环境刺激分别是什么? 2、你认为图中的小明戴着耳欣赏音乐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音乐可以听得更清楚;可能会影响别人的学生和生活。 总结: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 活动2【讲授】【多元立体学】 二,皮肤的感觉功能 回顾皮肤的结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各层分别分布有哪些组织?有些什么功能?(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 思考:图中拿冰块的人,感觉冷觉的结构是皮肤的什么结构? 设问:你是否知道冷觉是怎么形成的呢?根据皮肤你结构你认为人的皮肤还具有哪些感觉功能?分别由什么结构来完成? 可能的答案:热觉、触觉、痛觉…… ,皮肤的触觉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3课时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3、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4、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分裂示意图的能力。 '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弄清减数分裂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变化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述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 一、引入课题 引入:我们上学期学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 问题探讨: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 问:这个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吗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 二、减数分裂 配子的形成需要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见它不是通过普通的有丝分裂产生的,而是通过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即减数分裂产生的。 问: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有何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P16,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减数分裂特点。) 、 强调:(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无性生殖的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 (2)特点: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3)结果:新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半。 三、精子的形成过程 下面我们结合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 1、讲述: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2-1。)

导学案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附答案)

课题: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2) 编写人: 审核组长: 审核主任: 温馨寄语:幸运是一种开始,从挥洒汗水起步,让梦想自信飞翔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旅游景观的欣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学会欣赏旅游景观。 【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 重点知识:抓住景观特点 难点知识:运用资料,描述旅游景观的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 【使用说明】 1. 课前预习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2.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合作探究;独立完成学以致用,合作交流后纠错并标记。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三 抓住景观特色 1.观赏前: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并抓住?________________,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景观形成的?________,以及景观的?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 2.观赏时:建筑、园林的结构布局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一般分为?________、发展、○21________、结束等景区,在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也应保持一定的节奏。 知识点四 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22________、○23______,并突出○24_____的作用。 2.人文景观:我国古代园林要求再现○25________,用“虽由人作,○26____________”这一基本原则,正确处理自然与人为的关系。 3.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的人们与○27________和谐相处的结果。 知识点五 以情观景 1.○28________________。2.○29________________。 3.移情于景,○30________________。4.登山涉水,○31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2.读教材图3.17“北方的园林建筑”和图3.18“江南的园林建筑”,完成下列问题。 (1)两种园林中的建筑景观各有什么突出特点? (2)上述景观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中的地形、气候条件有何联系? 导 学 案 装 订 线 ——————————————————————————————————————————————————————————

七下数学北师大版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七下数学北师大版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2.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和相交,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 2、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 4、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及其应用。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 教学准备 实物图片、ppt课件。

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图片,不但可以体会到几何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为下面的分类提供依据,为了解平行线、相交线的概念打下基础。】 二、建立模型,探索新知 互动探究一、平行线、相交线的概念:师生活动: 1、请各组同学每人拿出两支笔,用它们代表两条直线,随意移动笔,观察笔与笔有几种位置关系?各种位置关系,分别叫做什么?(选取一个小组的代表上黑板上演示给大家看)(板书:①平行、②相交、③重合,并给出相交线的定义) 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 2、凡未作特别说明,我们只研究不重合的情形,则去掉重合这种情况,在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板书:去掉③重合,并总结出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和相交两种。 3、若两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是什么位置关系? 板书:(留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做平行线。 4、出示立方体框架,谁能指出 图1 立方体框架中哪些棱既不 平行也不相交呢?为什么? 5、在留空之处用彩色粉笔填上“在同一平面内。” 6、那么理解平行线时,必须注意什么? 重点给学生强调平行线的三层意思: (1)“在同一平面”是前提条件; (2)“不相交”是指两条直线没有交点; (3)平行线指的是“两条直线”而不是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有时我们也说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平行,这实际上市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设计意图:让学生用两支笔动手操作,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新版)新 人教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 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录像带、电视机、录像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sound)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 [生甲]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乙]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 [生丙]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 [生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 [师]同学们对声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很让我高兴,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 二、进行新课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22中国名景欣赏湘教版3.

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 2.2 中国名景欣赏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名山、溶洞、园林、石窟所在位置。 2.运用资料,描述我国著名旅游景区(名山、溶洞、园林、石窟)的景观特点。 3.针对某个具体的景观特点,从地理角度说明景观特点的形成原因。 4.结合实例,简述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通过不同方法、运用多种手段,收集中国的名山、溶洞、园林、石窟信息,整理分析、总结归纳这些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培养学生收集材料、获取信息、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例了解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在评价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著名的风景名山、溶洞、圆林、石窟以及世界遗产的景观特点,感受中国的山川壮美、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对中国名景的欣赏,培养学生感知发现美、鉴赏理解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从热爱大自然升华到探究自然美的境界。 3.通过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的学习,增加学生爱护旅游设施,保护旅游环境的意识。 1.了解中国各类名景的景观特征,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结合实例,简述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结合实例,简述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有关中国著名景区的景观照片、影像资料,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 2课时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明白了对一处旅游景观,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怎样抓住特征来欣赏。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学习中国的名山胜景。 【板书】第二节中国名景欣赏 【讲述】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又是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山因其本身的自然美、生态美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往往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我们首先来认识中国的名山。 【板书】一、中国的名山 【讲述】我国的名山分为三山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和其他名山等几类,你知道我国的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都是指的哪些山吗? 【学生回答】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 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中国“道教第一山”)、四川青城山、青岛崂山 【读图思考】读图2-5中国部分旅游名山分布图,注意我国的名山的位置。 【讨论】每座山都有自己的地质成因和景观特征。阅读课本图文资料,讨论以下名山的地质成因、景观特征,并填写下表。 名称类别地质成因景观特色 泰山五岳 峨眉山佛教名山 武当山道教名山 庐山其他名山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毛概教案第二章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 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毛泽东曾经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这是毛泽东在军 事上的原则,然而打仗要如此,领导革命也要如此。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 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中国共产党 要在这样一个国情复杂的东方大国里领导人民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深入了解中 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 而毛泽东也最喜欢阅读《资治通鉴》,他从历代君主治理国家的方法成败种 汲取经验教训,并且结合近代中国国情,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论》。 1、近代中国的国情 (1)1840年之前,中国社会处于封建社会,人民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虽然比较落后但是领土完整,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2)1840年之后,爆发了鸦片战争。而1840年至1949年的近代中国社 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3)近代中国基本国情: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社会(原因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4)近代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告别革命论?的主要错误观点:认为?革命只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 ?既告别来自‘左’的革命,也告别来自‘右’的革命。21世纪不能再革命了?。 ?改良可能成功,革命则一定失败?;?现代化的发展与民族独立不存在必然的关联?。 (3)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了, 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占有明显的优势。②民族资本主义工商 业有了某些发展,但很微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③中国形式上 是独立的,但实际上失去了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中国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相 勾结,构成统治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基础。④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 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极端不平衡。⑤封建主义统治者顽固地推行以儒家为中心的思想文化,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帝国主义则宣扬与推行殖民主义思想文化,麻痹中国人民的斗志。⑥由于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极端贫困化。 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帝国主义和中 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则 是最主要的矛盾。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全山面积1200km2 ,其中风景区面积154km2 .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 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世界级旅游胜地. 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彩. 人文景观荟萃,黄山文化绚 丽多姿. 景区特色明显,景点集中,吸引力大;旅游设施初具规模,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客源丰富,旅游前景广 阔,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约72 万人次. 正确理解和欣赏黄山的旅游景观,不仅对旅游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 宣传黄山,使黄山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有重要作用. 本文在分析黄山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和旅游景观审美要素 的基础上,论述黄山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以便使旅游者更能领略黄山的风貌. 1 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1. 1 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 黄山旅游景观宏观美包括山峰峻秀美,云海、雾凇、雪景奇特美,森林

景观葱郁美等方面. 景区整体美也 体现宏观美特征,全区共分六个景区. 温泉景区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尤以水景引人入胜;玉屏景区 山峰雄奇,巧石玲珑,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 静;松谷庵景区松林葱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以水景著称;钓桥庵景区峰、石、潭、洞俱全,名寺(钓桥庵,翠 微寺) 典雅. 黄山旅游景观微观美表现在景点及组成要素上. 景点和组成要素一般具有拟人拟物的特点,形象逼真, 耐人寻味. 它们有各种组合,主要包括峰峰组合,山石组合,石石组合,石松组合,云松组合等,它们构成黄山主要自然奇观. 主要有钵盂天障(钵盂、紫石两峰间) 、冰雷报春(水帘洞) 、彩泼莲花(莲花峰) 、烟云万状、风壁涛声(天都峰东南面) 、云海万千(清凉台) 、黄岳宝光(天都峰) 、松趣万象(始信峰) 、黄海松涛,蒸蒸日上(狮子峰头) 、排云霞海(桃云亭) 、蟾宫玉树(莲花峰顶) 、石笋擎天(石笋石工) 、巧石天成,峰挂百练(雨后黄山) 、白龙腾飞(白龙桥、五龙潭、九龙潭) 、通天之路(天都峰南侧) 、西海幻境、月夜观潮(玉屏楼前) 、丹青秋色等(黄山 宏观常态美具有博大、粗犷、线条清晰,概貌全景的特点. 微观奇特美具有精湛、细腻、线条模糊,突出重点的特色. 宏观常规美映衬微观奇特美,微观奇特美使宏观美锦上添花,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1. 2 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 黄山晴天,尤其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季节,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远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