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蒽环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蒽环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蒽环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药物生物技术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2011,18(6):559 562

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蒽环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马毅敏,陆园园,邢莹莹,奚涛*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摘要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是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近年来,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到很多新化合物,其中许多结构新颖的蒽环类代谢产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抗肿瘤活性。文章对近年来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得到的蒽环类代谢产物进行了归纳,并展望今后海洋天然产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海洋放线菌;蒽环类化合物;抗生素;抗肿瘤活性

中图分类号Q51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8915(2011)06-0559-04

海洋放线菌作为海洋微生物中一个重要的类别,被认为是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重要的来源。据报道大约有23000个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由微生物产生,其中超过10000个化合物由放线菌产生,即所有微生物来源的活性代谢产物,45%来自于放线菌。根据不完全统计,在21世纪分离自海洋放线菌的新型化合物的数量是上个世纪的两倍还要多。跟陆生放线菌一样,海洋放线菌也将成为医药产业的另一个重要的微生物来源。

微生物代谢产物是最重要的肿瘤化学治疗药物[1],它们最早出现在1940年,海洋放线菌中,大部分的化合物由链霉菌属产生,其中许多次级代谢产物都是有效的抗生素。备受关注的抗生素有:放线菌素D,多柔比星、柔红霉素、丝裂霉素、博莱霉素和平阳霉素、烯二炔类抗生素力达霉素等。其中多柔比星,柔红霉素等蒽环类抗生素是最有效的抗肿瘤化合物,比其他的化学治疗药物能够更有效的治疗各种癌症[2]。它们被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包括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以及肺癌[3]。

1海洋放线菌来源的蒽环类化合物

蒽环类化合物都拥有醌类的骨架,由芳香环状结构组成的刚性平面再通过一个氧-糖苷键连接一个氨基糖[4]。蒽环类化合物是通过插入DNA双链,形成复合物来抑制DNA或者RNA的形成。它们也能通过拓扑异构酶Ⅱ触发DNA的降解,最终引起细胞凋亡。它们的不良反应是呕吐和具有心脏毒性,心脏毒性会部分限制这类化合物的效用。

第一个被成功发现的蒽环类抗生素是1966年的柔红霉素,由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peucetius中分离得到。阿霉素在1967年被发现。在柔红霉素和阿霉素之后,一系列半合成的化合物(如伊达比星和表柔比星)诞生了并且进入了临床应用。表柔比星在1999年通过FDA认证,在化学治疗过程中要优选于多柔比星,因为它表现出更少的副作用。表柔比星的糖的4位碳上有一个独特的空间取向,这可能决定了它快速的功效及较少的毒性。表柔比星最早用于乳腺癌,卵巢癌,胃癌,肺癌和淋巴癌。戊柔比星是多柔比星的半合成类似物,在1999年作为化学治疗药物,用于治疗膀胱癌。

近年来许多蒽环类化合物及蒽醌类物质展现出很好的生物学活性,如抗真菌活性,抗病毒活性,抗肿瘤活性以及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活性。很多新型的蒽环类抗生素及醌类物质成功的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出来,见表1。

Lomaiviticins A和Lomaiviticins B分离自一株嗜盐放线菌(LL371366)[5]。这两个化合物都被证明具有较强的DNA损伤活性,而且Lomaiviticins A能够裂解双链DNA,对许多肿瘤细胞株具有细胞毒活性。这两个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表现出了有效的抗菌活性。

Komodoquinone A及Komodoquinone B分离自链霉菌Streptomyces sp.KS3,其中Komodoquinone B是Komodoqui-none A的苷元[6]。Komodoquinone A是一个特有的蒽环类抗生素,其结构中有一个未知的氨基糖连接在4位碳上,而不是连在我们普遍知道的蒽环类抗生素的7位碳上[7]。研究发现Komodoquinone A在浓度为1μg/mL时,能够诱导成神经瘤细胞(Neuro-2a)分化。以Komodoquinone A治疗癌症时,能在G1期就阻止Neuro-2a细胞分裂,这些数据表明连在4位碳上的氨基糖对于Komodoquinone A在神经细胞中的作用十分重要[8]。

955

收稿日期:2011-03-28修回日期:2011-05-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No.81001395)。

作者简介:马毅敏(1985-),女,汉,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研究。E-mail:zdj123727@https://www.360docs.net/doc/3810175593.html,。*通讯作者:奚涛,男,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xi_tao18@https://www.360docs.net/doc/3810175593.html,。

药物生物技术第18卷第6期

表1近年来海洋放线菌代谢的蒽环类化合物

化合物来源菌株结构类型研发年代Lomaiviticins A,B Nocardia sp.LL371366醌类2002 Komodoquinone A,B Streptomyces sp.KS3蒽环糖苷类2003教酒菌素Streptomyceschartreus NRRL-2287多聚乙烯2006 Himalomycin A,B Streptomyces.sp.B6921蒽环糖苷类2003 SS-228Y Chainia sp.SS-228蒽醌类2000 Parimycin,Trioxacarcins Streptomyces.sp.B8652蒽醌类2008 Gutingimycin Streptomyces.sp.B8652蒽醌类2008

特曲霉素D S.chinaensis AUBN1/7醌类2005

日光霉素Streptomyces sp.B8005醌类2005 Marmycins A,B https://www.360docs.net/doc/3810175593.html,H990醌类2007

Resistoflavine Streptomyces chibaensis AUBN1/7醌类2006

Leach从教酒放线菌(Streptomyceschartreus NRRL-2287)中分离得到教酒菌素。教酒菌素是一个芳香类的糖基化多聚乙烯,现在正在Ⅱ期临床试验中[9],它具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结构,由蒽环类物质中间体经过一系列的氧化重排形成的一个特殊结构。它是通过与DNA结合,介导DNA的单链裂解,抑制拓扑异构酶Ⅱ来发挥抗肿瘤作用的[10]。它对于不同的肿瘤细胞株(如P388和L1210小鼠白血病细胞株,B16黑色素瘤细胞株)都有显著的抑制活性[11]。

Himalomycin A,Himalomycin B和Rabelomycin是从链霉菌S.sp.B6921中分离得到的,它们是C-苷类的蒽环类抗生素[12]。HimalomycinA和Himalomycin B是具有稀有的Fridamycin E生色团的蒽醌类化合物,它们是蒽环类抗生素的前体,具有非常强的抗菌活性。

蒽醌家族中的化合物,与蒽环类抗生素密切相关。蒽醌类化合物Parimycin,Trioxacarcins和Gutingimycin产自链霉菌S.sp.B8652,显示出了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活性。Pari-mycin显示了对多株肿瘤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如GXF251L,H460,LXFA629L,LXFL529L,MCF-7等)。Trioxacarcins A 至Trioxacarcins D显示出了显著的抗肿瘤活性,Trioxacarcin A在Trioxacarcins中是最有效的。Gutingimycin的活性较弱,其IC50值在3.386μg/mL。

蒽醌家族中的另一个化合物———1,8-dihydroxy-2-ethyl-3-methylanthraquinone,产自链霉菌S.sp.FX-58。这个化合物显示出对HL-60,BGC-823和MDA-MB-4353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对其IC50值分别为6.83,82.2,56.59μg/mL[13]。

Kim[14]等从海洋放线菌Actinomaduraroseola(A108)中分离到有抗菌活性的蒽醌类化合物,在抗菌实验中发现该化合物仅对革兰阳性菌有抑制作用。

2006年,从一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具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S.sp.B8000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两个蒽醌类化合物。这两个化合物分别为8-hydroxy-3-methoxy-1-propylanthraquinone和3,8-dihydroxy-1-propylanthraquinone。

特曲霉素D是另一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醌类化合物[15],分离自海洋放线菌S.chinaensis AUBN1/7。特曲霉素D具有细胞毒活性,还具有调控凋亡的作用,日光霉素和特曲霉素都产自于链霉菌B8005,日光霉素还从链霉菌

B4842中分离得到,是HIV-1蛋白酶抑制剂[16]。

Schumacher等人从一株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γ-Indomycinone。它对HCT-116结肠癌细胞有微弱的细胞毒性,可能是通过与DNA形成松散的加成物起作用的。

从日本Sagami Bay浅海海泥分离到的放线菌Chainia sp.SS-228可以产生一种新的抗生素SS-228Y,它的结构特征表明其在光和热的作用下极不稳定,能够转变成类似SS-228R的蒽环类抗生素。SS-228Y可以抑制乳腺癌在小鼠中的生长,以大于1.56μg/d的给药剂量连续给药10d,发现能够延长患有埃列希腹水肿瘤的小鼠的存活期。

Marmycins A和Marmycins B是两个新的细胞毒活性的醌类物质,它们分离自链霉菌https://www.360docs.net/doc/3810175593.html,H990[17]。它们对人类结肠腺癌HCT-116细胞株具有细胞毒活性,其中Marmycin A的IC

50

值为60.5nmol/L,Marmycin B的IC50值为1.09μmol/L。

Resistomycin(13)和Resistoflavine分离自海洋链霉菌,其中Resistoflavine对肿瘤细胞株viz.HMO2(胃癌)和HepG2

(肝癌)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前者IC

50

为0.013μg/mL,后者

IC

50

为0.016μg/mL,此外这两个化合物还有微弱的抗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活性[18]。

2结语

蒽环类化合物已经成为了一个来自放线菌的最大的抗生素群体,它们其中的大多数都高度糖基化,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蒽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拓扑异构酶Ⅱ的再连接反应,导致与蛋白质相连的单链和双链DNA的断裂,最终导致细胞溶解性的DNA损伤和细胞死亡[19]。然而,蒽环类抗生素是如何结合DNA拓扑异构酶Ⅱ,裂解复合物这个精确的步骤依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世界各国的研究者从海洋放线菌的代谢产物中已发现了许多具有抗菌、抗肿瘤活性的蒽环类化合物,为抗菌、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先导化合物。随着超级细菌的不断肆虐,微生物的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医药产业

065

马毅敏等: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蒽环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海洋微生物作为生物医药的潜在来源,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现在将近95%的海洋微生物资源没有被利用,因此海洋微生物的开发和利用将是以后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向[20]。

迄今为止,越来越多源于海洋生物的活性天然产物表现出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其中不少已进入了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阶段。卡利奇霉素对白血病淋巴细胞P388和L1210以及黑色素瘤B216细胞有极强的杀伤作用,其生物活性浓度小于1pg/mL。卡利奇霉素与抗CD33单抗偶联物Mylotarg是第一个被FDA批准用于肿瘤治疗的单抗导向药物,已在临床应用[21]。埃坡霉素对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它使细胞分裂终止于G2/M期。美国施贵宝公司的埃坡霉素B类似物Ixabep ilone于2007年被FDA 批准上市,同时还有多个埃坡霉素类似物如Patup ilone,KOS-1584,Sagop ilone等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22]。格尔德霉素能在S期抑制MGC-803胃癌细胞的增殖,最大抑制率77.69%,IC

50

值为558.94nmol/L。格尔德霉素衍生物17-AAG在纳摩尔浓度时就对黑素瘤,结肠癌及乳腺癌细胞具有较好的活性,已经进入Ⅱ期临床试验阶段[23]。Infinity制药公司根据17-AAG正在开发两个有前景的化合物有IPI-504和IPI-493,且都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4]。其中化合物IPI-493作为Hsp-90的口服制剂,正在对晚期的实体瘤作临床Ⅰ期试验。

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大量应用于临床,引起了人们对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抗生素的高度重视,掀起了开发该类药物以及研制新型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热潮;因此从海洋放线菌产生的蒽环类化合物中获得高效的抗菌、抗肿瘤先导化合物正在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进一步深入探讨其在抗菌、抗肿瘤模型中的作用有可能为肿瘤的靶向治疗开辟一条引人注目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曹雪,杨瑞丽.源于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J].药物生物技术,2007,14(4):302.

[2]Minotti G,Menna P,Salvatorelli E,et al.Anthracyclines:molecu-lar advances and pharmacologic developments in antitumor activity

and cardiotoxicity[J].Pharmacol,2004,56:185.

[3]Demain A,Sanchez S.Microbial drug discovery:80years of pro-gress[J].Journal Antibiotics,2009,62:5.

[4]Robert J.Anthracycline Chapter9.In:Schellens JHM,McLeod HL,Newell DR,editors[M].Cancer clinical pharmacol,2005,33:117.

[5]Kuznetsova A,Dmitrenok S,Sobolevskaya P,et al.Ubiquinone Q from a marine isolate of an actinobacterium Nocardia sp[J].Russ

Chem Bull,2002,51:1951.

[6]Olano C,Mendez C,Salas J.Antitumor Compounds from Marine Actinomycetes[J].Marine Drugs,2009,7:210.

[7]Itoh T.Stereostructure of komodoquinone A,a neuritogenic an-thracycline,from marine Streptomyces sp KS3[J].Russ Chem

Bull,2003,51:1402.

[8]Itoh T,Kinoshita M,Aoki S,et al.Komodoquinone A,a novel neuritogenic Anthracycline from marine Streptomyces sp KS3[J].

J Nat Prod,2003,66:1373.

[9]Portugal J.Chartreusin,Elsamicin A and Related Anti-Cancer Antibiotics[J].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2003,6:411.[10]Butlerr MS.Natural products to drugs:natural product-derived compounds in clinical trials[J].Nat Prod Rep,2008,25:475.[11]Xu Z,Jakobi K,Welzel K,et al.Biosynthesis of the antitumor agent chartreusin involves the oxidative rearrangement of an

anthracyclic polyketide[J].Chem Biol,2005,12:579.

[12]Maskey P,Helmke E,Laatsch H.Himalomycin A and B:isolation and structure elucidation of new fridamycin type antibiotics from a

marine Streptomyces isolate[J].J Antibiot,2003,56:942.[13]Huang F,Tian L,Fu W,et al.One new anthraquinone from marine Streptomyces sp FX-58[J].Nat Prod Res,2006,20:1207.[14]Kim BS,Moon SS,Hwang BK,et al.Structure elucidation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of an anthracycline antibiotic,daunomycin,iso-

lated from Actinomadura roseola[J].J Agric Food Chem,2000,48:1875.

[15]Gorajana A,Kurada V,Peela S,et al.1-Hydroxy-1-norresistomy-cin,a new cytotoxic compound from a marine actinomycete,Strep-

tomyces chibaensis AUBN1/7[J].J Antibiot,2005,58:5269.[16]Kock I,Maskey P,Biabani A,et al.1-Hydroxy-1-norresistomycin and resistoflavin methyl ether:new antibiotics from marine-derived

streptomycetes[J].J Antibiot,2005,58:53.

[17]Martin D,Tan T,Jensen R,et al.Marmycins A and B,cytotoxic pentacyclic C-glycosides from a marine sedimentderived actinomy-

cete related to the genus Streptomyces[J].J Nat Prodt,2007,70:

1406.

[18]Gorajana A.Resistoflavine,cytotoxic compound from a marine actinomycete,Streptomyces chibaensis AUBN1/7[J].Microbiol

Res,2006,1:5.

[19]Fitzner A,Frauendorf H,Laatsch H,et al.Formation of gutingimy-cin:analytical investigation of trioxacarcin A-mediated alkylation

of dsDNA[J].Anal Bioanal Chem,2008,390:1139.

[20]Imhoff JF,Labes A,Wiese J.Bio-mining the microbial treasures of the ocean:New natural products[J].Biotechnology Advances,2011,3:1.

[21]张文军,李电东,邵荣光.烯二炔类抗生素卡利奇霉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8,17(10):815.[22]Goel S,CohenM.The effect of ketoconazole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ixabepilone:a first in class epothi-

lone B analogue in late-phase clinical development[J].Clin

Cancer Res,2008,14(9):2701.

[23]练富林,林东海,顾觉奋.格尔德霉素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J].World Notes on Antibiotics,2010,31

(5):202.

[24]Sydor JR,Normant E,Pien CS,et al.Development of17-allylami-no-17-demethoxygeldanamycin hydroquinone hydrochloride(IPI-

504),an anti-cancer agent directed against Hsp90[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6,103:17408.

165

265

药物生物技术第18卷第6期Research Progress in Anthracycline Compounds Produced by Marine Actinomycetes

MA Yi-min,LU Yuan-yuan,XING Ying-ying,XI Tao*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210009,China)

Abstract The marine actinomycetes are likely to be important sources of new natural products.In recent years,plenty of novel struc-tures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marine actinomycetes.Among them,there are many novel anthracycline metabolites with good antibacte-rial and antitumor activities.Anthracycline compounds isolated from marine actinomycetes and their activitie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and a perspective in regard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marine natural products was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Marine actinomycetes,Anthracycline,Antibiotics,

Antitumor activity

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书海撷英·

评《生物制药工业中生产规模的生物分离》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全球生物制药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以美国为例,1999 2008年10年生物制药年增长率达到8.3%,预计2011年创造产值850亿美元;中国更达到了不低于20%的增速,预计产值1560亿元。在这些可量化显示的经济奇迹后面,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世界上有数以亿计的病患者因此而得到了实际的救助,有效地保障了人类健康发展水平。《生物制药工业中生产规模的生物分离》这本书为我们所展示的产业化生物技术全部内容,就是实现上述宏伟目标的技术支撑,没有这些生物技术的发展,就谈不上上述的经济发展成就,一些绝症患者只能坐以待毙。这一事实证明了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的著名论断,在我国也是在接受了几十年沉痛的教训之后才逐渐醒悟过来的。

本书的3位主编及为本书作出贡献的其他55位作者的经历都非同凡响。主编Abhinav A.Shukla博士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美国Amgen生物工程公司的首席科学家。Amgen公司1980年创建,生产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年产值超过30亿美元,在全球领先的10个生物技术药物中Amgen竟占了4个。Mark R.Etzel博士是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生物分离学教授,曾在工业领域工作多年,理论和实践双修。Shishir Gadam博士是1889年创立的著名的Merck公司西点Merck子公司生物工程研究和开发部成员,对生物制品的工艺开发、规模放大、GMP生产和质量验证都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由这一批人所组成的华丽创作团队,能不为读者带来巨大的期待吗?

本书的内容颇新,不仅有技术性的,也有管理性的,而后者是生物产品产业化所必需的,不熟悉这些法规、标准,盲目上马会给社会带来极大隐患,这也是我囯年青科技人员所欠缺的知识。关于生物材料中病毒的清除,本书有4个章节来讨论这个问题,可见其重要性。生物材料中病毒的清除在我囯也开始引起了重视并颁发了执行文件。生产规模提取物的固液分离、超滤技术、膨胀床吸附技术往往能使大至吨位级以上的生产流程得以顺利运行,为后继的精细分离纯化创造条件。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蛋白A亲和色谱技术、其它色谱及相关技术、膜色谱技术、磁钓技术(提到金属酶SOD的磁钓捕获)、高黏度流超滤技术,都为生物制药的产业化提供了有力的武器。本书还提到治疗用抗体生产总成本的30% 40%发生在抗体纯化中,据此后的新文献还有占生产总成本50%以上的报道。治疗性抗体70% 80%是用蛋白A亲和色谱技术纯化的,单抗药物世界年销售额达327亿美元,占生物制药总值的35%。因此在选择合适的纯化载体,改进操作条件方面,书中提供的纯化方案和一些参数是值得参考的。关于蛋白质的复性,书中有关复性添加剂、复性设计及工艺放大都总结了完成该书时的最新成果,至于以后新的资料可参阅每天更新的蛋白质复性数据库,目前已收录了几十种复性方法和近千种蛋白质复性文献。蛋白质结晶学是生物化学的重要课题,书中提到胰岛素结晶在我国可谓轻车熟路。在80年代,由于基因工程胰岛素产品临床上尚未广泛应用,生产天然胰岛素每年要处理上千吨的猪胰脏以完成胰岛素结晶。还有,本书中译本前言的作者,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友尚研究员就是一位这方面的专家。他参加了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全合成牛胰岛素结晶的研究工作。1965年我国向世界宣布人工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牛胰岛素,享誉全球。

感谢本书的主译凌沛学研究员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慧眼识珠,为我国读者提供了这一本有很高学术价值的书。

关于翻译工作,我国十九世纪大翻译家严复对翻译工作提出了‘信达雅’的要求。信就是忠于原文,达是通顺流畅,雅是文字美好。本书的译文总的来说是达到这一要求的,而且在‘达’字上还下了很大功夫。具体表现在:1.中国的科技出版物为了和国际接轨施行国际单位制,但国外作者和出版物往往不买国际单位制的账,许多约定俗成和方便、简洁的习惯用法在正式出版物中出现的情况比比皆是。如原文摩尔浓度M都改成了译文mol/L、量单位l(升)改为L,这种改动全书有百处之多。2.黏度单位cP改成Pa·s、压力单位psi改成kPa不仅符号改成了国际单位制,而且后面的数值也重新作了换算(参见原文页数/译文页数:41/28、46/31、52/36)。3,对原文中图和计算公式符号应用不当之处也进行了修正(参见8/5、66/44、70/47),译者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保证了本书译书的高质量。

对于原著中resin一词的应用似乎有些混乱,除硅胶外,其它交换介质原作者统称为resin,中译为树脂,实际上许多交换剂如纤维素类DEAE-C、CM-C、葡聚糖类、琼脂糖类介质归之于树脂则不合适。此外,对书中图题的翻译,如果有缩写还是把缩写也翻译出来为好,如本书:“图2.6缓冲溶液的RTD实验结果”如翻译成“图2.6缓冲溶液的停留时间分布实验结果”是不是更好?

要把这本学术价值高和专业性强的书翻译成中文确非易事,译者没有相当的学术修养和专业造诣是拿不下来的,主译凌沛学研究员以其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学术界的影响力,在张天民教授等前辈的支持下,组织了由17人组成的翻译班子,终于园满地完成了在囯外也堪称扛鼎之作的这本学术专著的译文。以凌沛学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团队,焉知不能在不久的将来,打造成功一个中国的Amgen?

我囯先哲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建议我囯从事生物技术产品研究、教学和生产的专业人员,把这本书《生物制药工业中生产规模的生物分离》列为案头必备书,其事业必将因此而获益。

王友同、吴文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药物生物技术》编辑部

2011年11月25日

萜类化合物

一、萜类化合物概述 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是所有异戊二烯聚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4]。萜类化合物中的烃类常单独称为萜烯。萜类化合物除以萜烯的形式存在外,还以各种含氧衍生物的形式存在,包括醇、醛、羧酸、酮、酯类以及甙等。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估计有1万种以上,是天然物质中最多的一类。 萜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是以异戊二烯为基本单位的,因此其分类依据主要是以异戊二烯单位数目的不同为标准来进行。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通式(C5H8)n(n≥2),含有两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单萜,含有三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倍半萜,含有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的则称为二萜(图1),以此类推[4]。倍半萜约有7 000多种,是萜类化合物中最大的一类[5]。二萜类以上的也称“高萜类化合物”,一般不具挥发性[6]。此外,有的萜类化合物分子中具有不同的碳环数,因此又进一步区分为链萜、单环萜、双环萜、三环萜等。其中,单萜和倍半萜及其简单含氧衍生物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而二萜是形成树脂的主要成分,三萜则以皂甙的形式广泛存在。 萜类化合物在植物界中普遍存在[4]。常见含萜类化合物的植物类群有:蔷薇科(Ros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天南星科(Ar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萝科(Asclepi-adaceae)、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柏科(Cu-pressaceae)、杜鹃科(Ericaceae)、木犀科(Ole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樟科(Lauraceae)、胡椒科(Piperaceae)、马鞭草科(Verbenaceae)、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芸香科(Ru-taceae)、唇形科(Labiatae)、菊科(Compositae)、松科(Pin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桃金娘科(Myrtaceae)等[7]。 1陈晓亚,叶和春.植物次生代谢及其调控.见:李承森主编.植物学进展(第一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93~304 2杜近义,胡国赋,秦际威.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态学意义.生学杂志,1999,16(5):9~10 3陈晓亚,刘培.植物次生代谢的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生命学,1996,8(2): 8~9 4肖崇厚主编.中药化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23~37 5Bohlmann J, Gilbert MG, Rodney C. Plant terpenoid synthases: Molecular biology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Proc Nati Acad Sci,1998,95(8):4126~4133 6Langenheim J H. Plant resins. Am Sci,1990(78):16~24 7 谷文祥,段舜山,骆世明.萜类化合物的生态特性及其植物的化作用.华南农业大学学 报,1998,19(4):108~110 二、萜类化合物的分类

蒽醌类化合物

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大黄素型蒽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情况是() A.在一个苯环的β位 B. 在二个苯环的β位 C.在一个苯环的α位 D.在二个苯环的α位 2.下列蒽醌类化合物中,酸性强弱顺序是() A.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 B.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 C.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 D.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 3.蒽醌类化合物在何种条件下最不稳定() A.溶于有机溶剂中露光放置B.溶于碱液中避光保存 C.溶于碱液中露光放置D.溶于有机溶剂中避光保存 4.具有升华性的化合物是() A.蒽醌苷B.蒽酚苷 C.游离羟基蒽醌 D.香豆精苷 5.某种草药水煎剂经内服后有显著致泄作用,可能含有的成分是() A. 蒽醌苷 B.游离蒽醌 C.游离蒽酚 D.游离蒽酮 6.在总游离蒽醌的乙醚液中,用5%Na2CO3水溶液可萃取到() A.带一个α-酚羟基的 B.带一个β-酚羟基的 C.带两个α-酚羟基的 D.不带酚羟基的 7.下列几种成分,其酸性大小顺序为() ①1,2-二羟基蒽醌②1,4-二羟基蒽醌③1,8-二羟基蒽醌④2-羟基蒽醌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①>②>④>③ D.④>①>③>② (二)多项选择题 1.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和下列哪些取代基有关() A.醇羟基 B.酚羟基 C.羰基 D.羧基 E.甲基 2.下列哪些成分可以用pH梯度萃取法进行分离() A.糖类 B.生物碱 C.黄酮 D.蒽醌 E.挥发油 3.下列成分中可溶于稀NaOH溶液中的有() A.羟基蒽醌苷元 B. 羟基蒽醌苷 C.黄酮苷元 D.小分子有机酸 E.挥发油 4.关于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1,5-二羟基蒽醌酸性小于1,8-二羟基蒽醌 B.β-羟基蒽醌酸性大于α-羟基蒽醌 C.1,2-二羟基蒽醌酸性小于β-羟基蒽醌 D.含羧基蒽醌酸性大于不含羧基蒽醌 E.2-羧基蒽醌酸性大于1,4-二羟基蒽醌 5.下列成分中不能发生碱显色反应的是() A. 羧基蒽醌 B.蒽酮 C.蒽酚 D.二蒽酮 E.二蒽醌 二、问答题

【开题报告】海洋天然产物hymenialdisine及其类似物与CDK5作用模式的研究

开题报告 生物技术 海洋天然产物hymenialdisine及其类似物与CDK5作用模式的研 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海洋天然产物与陆生天然产物相比具有更加复杂多样、新颖奇特的结构以及多元化的生物活性和机制。在浩瀚的海洋中存在着大量超乎人们想象的化学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作用机制独特的次生代谢产物,将成为发现重要先导药物的主要源泉和研制开发新药的基础。近年来统计资料表明:从海绵中发现的天然产物约占已发现的海洋天然产物总数的38%左右,从海绵中已发现大量的抗细菌、抗真菌、抗肿瘤、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活性物质。海绵生物活性物质按照化学结构类型可分为多糖类、聚醚类、大环内脂类、萜类、生物碱类、多肽类、甾醇和不饱和脂肪酸等。如hymenialdisine和debromohymenialdisin是首次从小轴海绵(Axinella sp)中分离得到的含吡咯七元环内酰胺的生物碱类化合物,是天然的CDK5的选择性抑制剂。海绵中存在结构和数量如此丰富的有潜力开发成药物的生物活性物质,使得对海绵的化学成分的研究成为海洋天然产物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重点领域。 在500多个蛋白激酶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s)是研究最多的一个Ser/Thr蛋白激酶家族。CDKs的单体呈非活性构象,首先与其相应的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结合成Cyclins/CDKs。组成全酶后仍无活性,CDKs作为催化亚单位,其活性状态由CDKs分子中的Thr、Tyr残基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修饰决定,首先CDKs分子上游的CDK激活激 酶(CAK)催化其分子上ATP结合点附近的一个保守的苏氨酸被磷酸化,后再由CAK激活激酶(CAKAK)催化使Thr残基磷酸化和Tyr残基去磷酸化,CDK即被激活,而活化的Thr残基去磷酸化则使CDK失活。目前已发现十多种CDKs,包括控制细胞周期进程的CDK1,2,3,4,6,控制细胞转 录的CDK7,8,9和调控神经元损伤的CDK5。CDKs的活性异常会导致疾病。 CDK5具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即调控神经元损伤,当CDK5过度激活而且分布部位发生改变时,CDK5激酶的大量激活参与τau的磷酸化,促进τau蛋白堆积从而参与了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亨廷顿氏病(Huntington’s disease, HD)以及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sclerosis, ALS)等众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故以CDK5为靶标,以海样天然产物hymenialdisine作为先导化合物,拟综合采用分子对接、QSAR等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的方法,了解CDK5 ATP结构口袋的特性,指导CDK5抑制剂

05-第五章-醌类化合物-习题

第五章 醌类化合物 一、名词解释 1.醌类化合物 2. 蒽醌、蒽酚、蒽酮 二、指出所示化合物的名称、结构类型 OH OH O O CHCH 2CH = C(CH 3)2 OH COOH OH OH O O CH 3 OH OH O H H 三、填空题 1. 天然醌类化合物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天然蒽醌类化合物根据母核上_______的位置不同,可将羟基蒽醌衍生物分为二类: 分布在_______为大黄素型,分布在_______为茜草素型。 3. 游离的醌类化合物大多具有_______性。小分子的苯醌、萘醌还具有_______性。 4. 由于_________的存在,蒽醌衍生物的酸性强弱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蒽醌能溶于5%NaHCO 3溶液中,________ 能溶于5%NaCO 3溶液中, ________ 能溶于1%NaOH 溶液中,_________的蒽醌只能溶于5%NaOH 溶液中,由于蒽醌衍生物的这一性质,可用_________法分离。 5. 蒽醌在酸性下易被还原成_________及其互变异构体_________。 6. Borntrager’s 反应检查的对象是_________类化合物,而蒽酚、蒽酮经_______后,才能与碱液呈红色。 7. 新鲜大黄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类较多,但他们在贮藏过程中可被氧化成为__________。 8. 由于_________的存在,蒽醌衍生物也具有微弱的碱性,能溶于_________中生成盐,在转化成 _________,同时伴有_________的变化。 9. 蒽酮极易被氧化,尤其在_________介质中,极易氧化为_________。 四、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 错的划“X”) 1. 二蒽酮类化合物的C 10-C 10'键与一般C-C 键不同,易于断裂,生成稳定的蒽酮类化合物。( ) 2. 大黄经贮藏一段时间后,其中的蒽酚类成分含量增高,而蒽醌类成分则含量下降( )。 3. 游离羟基蒽醌衍生物常用碱性氧化铝色谱分离。 ( ) 五、单项选择题 1. 空气中最稳定的化合物是( ) O O OH O OH O O A B C

抗菌抗病毒海洋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抗菌、抗病毒海洋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班级:生物工程1311班姓名:张坤煌学号:201321042023 摘要:进入21 世纪以来,海洋生物已成为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从各类海洋生物中可提取分离到具有各种药用活性的化合物,具有开发成新药的潜力。海洋多变复杂的环境导致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近年来,在对海洋生物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对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药理研究,为新药的开发和各种疑难疾病的治愈提供了新的希望。本文就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几种重要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病毒,分别进行概述,概括了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种类、研究方法和具体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抗菌、抗病毒。 Abstract: Since the 21st century marine organism has become one of important source of natural medicines. Medicinal active compounds extracted and separated from which have the potential of being new medicines.The environment of sea is changeable and complex,which causes the diversity of marine microorganism.In recent years,many unique bio active materials were found in the researches of marine microorganism.The extraction and pharmacology of these bio active materials were studied,which provide new hope for the development to of new medicines and the cure of different diseases.Several kinds of important bio activity of active materials from marine microorganism were introduced,such as anti-tumor,antibacterial,enzyme and enzyme inhibitor activity.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ctive materials from marine microorganism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the main kinds,research method and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marine organism were briefly expounded,and foreground of marine organism in near future were prospected. Key words: Marine organism;Active material;Anti-bacteria;Anti-virus 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中生物种类20多万种,其多样性远远超过陆地生物的多样性。由于海洋环境具有高盐度、高压、低营养、低温和无光照等条件,从而形成了海洋生物与陆地生物不同的生长方式和代谢系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洋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多种多样的生物及许多具有新颖、特异化学结构的生物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生物信息物质、生理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毒素及生物功能材料等。目前,从海洋生物中已相继发现300余种新型化合物,结构新颖并具有多样性:有枯类、聚醚类、当醇类、皂昔类、生物碱、多糖、小分子肤、核酸及蛋白质等,并具有丰富的生理及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抗病毒等多种功能。多年来,国内外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试图从中开发结构明确,疗效肯定的新型生物活性物质,以用于攻克人类面临的重大疑难疾病,其中具有高生物活性和高选择性的海洋生物毒素备受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 国内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现状 1.1 国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现状 美国是最早研究海洋生物抗菌肽物质的国家之一。随着“回归自然”浪潮的出现,人们越来越关心环境生态与污染、化学致癌物等的关系。天然产物的化学分离与化学分析的长足进步,使现在能以从前根本不可实现的速度进行分子的提取与鉴定。 日本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及海洋科学和技术中心每年用于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的经费为

第六章 蒽醌类

云南省楚雄卫生学校 2005学年第二学期天然药物化学教案 授课专业及班级药剂76 ,77,78班 授课人李洪文 第六章 蒽醌类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 醌类(quinonoid )化合物主要有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四种类型。其中以蒽醌类数量较多,分布较广,生物活性亦较强。 蒽醌类(anthraquinones)在植物界的分布 蒽醌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第二节 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天然蒽醌类的基本母核是蒽的中位羰基衍生物。 蒽醌类化合物根据其氧化、还原状态不同及聚合与否分为以下几类。 一、羟基蒽醌衍生物 。 二、蒽酚或蒽酮衍生物 O 1 23 4 5 6 78910

。 蒽 醌 蒽 酮 蒽酚三、 酮或二蒽醌衍生物 二蒽酮衍生物是由两分子蒽酮脱去一分子氢聚合而成的化合物,其结合方式有 C 10-C 10′连接等,多以苷的状态存在。如从番泻叶、 大黄中提取出具有泻下作用的成分番泻苷A ,就是一种中位连接的二蒽酮苷。 C-C 键聚合而成的化合物。如变质的大米或花生中存在的黄色霉素即属此类。此成分毒性极大,微量即可引起 肝硬化。 第三节 蒽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一、性状 游离蒽醌化合物大多为结晶状,而其苷类多呈粉末状。两者一般均具有黄、橙、红等颜色。羟基分布于两侧苯环的蒽醌颜色较浅,多为黄色;羟基分布于一侧苯环的蒽醌颜色较深,多为橙或红色。蒽醌类化合物多具有荧光。 二、升华性 游离蒽醌衍生物多具有升华性,常压下加热可升华且不被分解。利用此性质可检查药材中有无蒽醌类化合物的存在。如将大黄药材粉末加热升华,可得到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是大黄药材的一种鉴别方法。 互变 [H] [O] O O O OH O O glc O OH COOH COOH glc OH H H OH OH O OH OH OH O OH O O OH C H 3CH 3

天然药物化学 第3章 醌类化合物

第3章 醌类化合物 一、选择题 1.羟基蒽醌对Mg(Ac)2呈蓝~蓝紫色的是 A. 1,8-二羟基蒽醌 B.1,4-二羟基蒽醌 C. 1,2-二羟基蒽醌 D. 1,4,8-三羟基蒽醌 E.1,5-二羟基蒽醌 2.中药丹参中治疗冠心病的醌类成分属于 A. 苯醌类 B. 萘醌类 C. 菲醌类 D. 蒽醌类 E. 二蒽醌类 3.从下列总蒽醌的乙醚溶液中,用冷的5% Na 2CO 3水溶液萃取,碱水层的成分是 A. B. C. O O O H OH O O O H O H O O O H O H D. E.

O O O H O H O O C H 3 O H 4.从下列总蒽醌的乙醚溶液中,用5%NaHCO 3水溶液萃取,碱水层的成分是 O O O H O H COOH O O O H OH O O O H O H A. B. C. O O O H O H O O CH 3 O H D. E. 5. 能与碱液发生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的是 A. 羟基蒽酮类 B. 羟基蒽醌类 C. 蒽酮类 D. 二蒽酮类 E. 羟基蒽酚类

6.番泻苷A 属于何种衍生物 A. 大黄素型蒽醌 B. 茜草素型蒽醌 C. 二蒽酮 D. 二蒽醌 E. 蒽酮 7.专用于鉴别苯醌和萘醌的反应是 A. 菲格尔反应 B. 无色亚甲蓝试验 C. 醋酸铅反应 D. 醋酸镁反应 E. 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反应 8.下列游离蒽醌衍生物酸性最强的是 9. 下列游离蒽醌衍生物酸性最弱的是 O O OH OH O O OH OH O O O H OH O O OH OH A B C D

第五章蒽醌3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天然药物化学专业班级06药学 授课教师顾晓燕授课类型讲授学时 2 章节题目第五节结构测定 目的 与 要求 了解2D NMR谱及MS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重点 与 难点 难点:结构鉴定 方法 与手段 讲授、对照图谱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天然药物化学》主编:吴剑锋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天然药物化学学习指导》主编:吴剑锋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时间分配 第五节结构测定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一般是在与碱反、醋酸镁反应初步确定为蒽醌类化合物后,再进行必要的化学试验和波谱分析才能作出判断。 一、醌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1、苯醌和萘醌的紫外光谱 苯醌有三个主要吸收峰:240(强),285(中强),400(弱)萘醌有四个吸收峰:245,251,335(苯样结构引起);257(醌样结构引起) 2、蒽醌的紫外光谱 羟基蒽醌有五个主要吸收带 Ⅰ:230左右; Ⅱ:240-260(苯样结构引起); Ⅲ:262-295(醌样结构引起),受β酚羟基影响; Ⅳ:305-389(苯样结构引起); Ⅴ:>400(羰基引起) 受α酚羟基影响 二、红外光谱 主要为羰基吸收峰(1675-1653),羟基吸收峰(>3000),芳环(1500-1600)

羰基的峰位与羟基的数目及位置有关。 三、醌类化合物的1HNMR 1、醌环上的质子 醌环引入供电取代基,使其它质子移向高场。 2、芳环质子 四、醌类化合物的13C-NMR 1、1,4萘醌类化合物的13C-NMR谱 2、9,10蒽醌类化合物的13C-NMR谱 五、结构鉴定实例-大黄酚的结构测定 从大黄中提取分离出一橙色结晶,mp.195~196℃,分子式为 C15H10O4,与2%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呈红色,与0.5%醋酸镁反应 呈樱红色。光谱数据如下: UV nm(logε):432(4.08),356(4.07),279(4.01),258(4.33),225(4.37)m a x IRvmaxcm-1:3100,1675,1621 H-NMR(CDCl3)δ:12.02(1H,s),12.13 (1HsHddJHzHtJHzHddJHzHbrsHbrsHbrs EI――MSm/z% 结构推测步骤如下: 1、根据化学反应,推测该化合物为羟基蒽醌类,且至少每个苯环 上有一个α-羟基。 2、根据波谱分析该化合物结构为大黄酚结构。 六、醌类化合物衍生物的制备

海洋天然产物ent-chromazonarol的合成研究

目录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 I 第1章绪论 .. (1) 1.1 前言 (1) 1.2 海洋天然产物ent-chromazonarol研究进展 (2) 1.3 海洋天然产物puupehenone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 (6) 1.4 海洋天然产物pelorol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 (9) 1.5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及意义 (11)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2) 第2章实验材料与化合物表征方法 (13) 2.1 所用实验仪器与药品 (13) 2.1.1 所用实验仪器 (13) 2.1.2 所用实验药品 (13) 2.2 化合物表征方法 (14) 2.3 其他实验材料的处理 (15) 第3章海洋天然产物ent-chromazonarol的合成 (16) 3.1 引言 (16) 3.2 逆合成分析 (16) 3.3 结果与讨论 (17) 3.3.1 中间产物碘代对苯二甲醚3-5的合成 (17) 3.3.2 中间产物香紫苏腙3-4的合成 (18) 3.3.3 海洋天然产物ent-chromazonarol的合成 (19) 3.4 实验部分及表征 (24) 3.4.1 中间产物碘代对苯二甲醚3-5的合成及表征 (24) 3.4.2 中间产物香紫苏腙3-4的合成及表征 (25) 3.4.3 中间产物烯醇化合物3-3的合成及表征 (27) 3.4.4 中间产物二烯化合物3-9的合成及表征 (27) 3.4.5 中间产物烯萜化合物3-2的合成方案一及表征 (28) 3.4.6 中间产物烯萜化合物3-2的合成方案二 (28) 3.4.7 中间产物烯酚化合物3-1的合成方案一及表征 (29) 3.4.8 中间产物对苯醌类化合物3-10的合成及表征 (29) 3.4.9 中间产物烯酚化合物3-1的合成方案二及表征 (30)

蒽醌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度

蒽醌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度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蒽醌类(anthraquinones) 化合物按母核的结构分为单蒽核类及双蒽核类两大类。蒽醌类化合物包括了其不同还原程度的产物和二聚物,如蒽酚、氧化蒽酚、蒽酮、二蒽醌、二蒽酮等,另外还有这些化合物的甙类。蒽醌类化合物是各种天然醌类化合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化合物,其分布广泛,多存在于茜草科、蓼科、豆科、鼠李科、百合科等天然植物中,是多种中药(如大黄、何首乌、决明子、番泻叶、芦荟、黄精、紫草、丹参、雷公藤等)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泻下、抗菌、抗氧化、利尿、止血等多方面重要的药理作用,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癌症、爱滋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上被广泛应用,故受到全球医药科研工作者的普遍关注。目前, 对蒽醌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不断深入,现对近年来的研究情况作如下综述,旨在为蒽醌类物质的深层次研究和进一步开发利用积累资料。 1抗肿瘤作用 蒽醌类具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能抑制人体多种

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也有抑制癌细胞转移的作用。孙振华等采用不同浓度的大黄素体外作用于人胃腺癌细胞上,结果表明,大黄素体外可以抑制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同时诱导其凋亡,大黄素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可能与其下调Bc1-2蛋白表达有关。结肠癌是最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以41-65岁发病率最高。潘虹等用大黄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结肠癌Lovo细胞, 发现大黄素有明显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呈时间和计量依赖性。汪有彪等将不同浓度的大黄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膀胱癌BIU-87细胞,发现随大黄素作用时间延长及药物浓度的增加,BIU-87细胞凋亡率随之增加,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作用24小时后,caspase-9活性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也有研究发现,芦荟蒽醌类化合物在非细胞毒性的浓度范围内,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上有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和RhoB表达的作用,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体外实验研究发现,芦荟蒽醌类化合物可以抑制血管的生长和上皮细胞的迁移,这在防止肿瘤转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2抗病原微生物 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抗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王

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的主要化学类型及应用

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的主要化学类型及应用 1 引言 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物种复杂多样约有50万种动物,1.3万多种植物,约占地球资源的80%,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资源宝库。在海洋特殊的生态环境(高盐、高压、缺氧)下,很多海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能够代谢产生一些结构独特的化学物质,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化学多样性,是发现新药的重要资源。海洋生物中的天然产物与陆生植物相比不仅在化学类型上有很大区别,而且即使是同类成分海洋生物中的天然产物有其独特的结构和生物活性。由此可见,海洋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结构特异的天然产物,相对于陆生生物物种天然产物开发利用的程度而言,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是相当低的。近年来, 随着水下探测技术的提高和设备的改进, 人们对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可能性和 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现在从海洋生物中开发出来的天然产物, 主要用作药物、食品、保健药品和化妆品, 以及用于其它生物医学研究。 2 海洋天然产物主要反应类型 2.1 甾醇 甾醇[1]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某些激素的前体。自1970 年从扇贝中提取出24-碳-22-脱氧胆甾醇以及发现珊瑚甾醇后,海洋甾醇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现已发现大量结构独特的甾醇,它们主要分布在硅藻、海绵、腔肠动物、被囊类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等海洋生物体内,尤以海绵类为多。Fusetn 等从海绵Topsentia sp.中获得末端带呋喃基的多羟基甾醇硫酸盐Topsentiasterol D和E实验表明,其不仅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还具有抗真菌作用。 2.2 萜类 萜类是异戊二烯首尾相连的化合物。海洋萜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海洋藻类、海绵和珊瑚动物,许多聚有独特的、新型碳骨架的萜类化合物不断在海洋生物中被发现。包括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呋喃萜等类型。大多数海洋单萜化合物都含有较多卤素,这是其独特的结构特点,海倍半萜常见于红藻、褐藻、

蒽醌类化合物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 醌类化合物包括醌类或容易转化为具有醌类性质的化合物,以及在生物合成方面与醌类有密切联系的化合物。 醌类化合物基本上具有αβ-不饱和酮的结构,当其分子中连有OH, OCH3等助色团时,多显示黄、红、紫等颜色。在许多常用中药中,如大黄、虎杖、丹参、紫草等存在此类化合物,其中许多有明显的生物活性。 第一节结构与分类 醌类化合物从结构上分主要有苯醌、萘醌、菲醌、蒽醌等四类。 一、苯醌类 苯醌类化合物从结构上可分为邻苯醌和对苯醌两大类,由于前者不稳定,故天然存在的苯醌类化合物多为对苯醌的衍生物,且醌核上多有-OH、-CH3、-OCH3等基团取代。 从中药软紫草(Arnebia euchroma)中分得的几个对前列腺素 PEG2生物合成有抑制 作用的活性物质arnebinol、arnebinone等就属于对苯醌化合物。 二、萘醌类 从结构上考虑可以有α(1,4),β(1,2)及amphi(2,6)三种类型。但迄今为止自然界得到的几乎均为α-萘醌类。 萘醌类还原后即得到无色的萘氢醌,后者又可重新氧化得到萘醌,并重新显色。 许多萘醌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如从中药紫草及软紫草中分得一系列紫草素及异紫草素衍生物,具有止血、抗炎、抗菌、抗病毒及抗癌作用,与其清热凉血的药性相符,可认为这些萘醌化合物为紫草的有效成分。 三、菲醌类 天然菲醌类行生物包括邻醌及对醌两种类型。如从中药丹参(Salvia miltionrrhiza)根中提取得到多种菲醌衍生物,其中丹参醌ⅡA。、丹参醌ⅡB、隐丹参醌、丹参酸甲酯、羟基丹参醌ⅡA等为邻醌类衍生物,而丹参新醌甲、丹参新醌乙、丹参新醌丙则为对醌类化合物。 丹参中菲醌类的鉴别方法是取少量样品,加浓硫酸2滴,丹参醌ⅡA显绿色,隐丹参醌显棕色。 丹参醌类成分具有抗菌及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由丹参醌ⅡA制得的丹参醌磺酸钠注射液已用于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 丹参醌类结构上具有菲醌母核,但生源却属于二萜类。 四、蒽醌类 蒽醌类成分包括总醌及其不同还原程度的产物。按母核可分为单蒽核及双蒽核,按氧化程度又可分为氧化蒽酚、蒽酮、蒽酚及蒽酮的二聚物。 (一)单蒽核类 1.蒽醌及其苷类天然蒽醌以9,10-蒽醌最为常见,其C-9、C-10为最高氧化状态,较为稳定。中药中存在的蒽醌类成分多为蒽醌的羟基、羧甲基、甲氧基和羧基衍生物,游离或成苷存在。根据羟基在蒽醌母核的分布,可将羟基总醌分为两类: (1)大黄素型这类蒽醌其羟基分布于两侧的苯环上,多数化合物呈黄色。许多中药如大黄、虎杖等有致泻作用的活性成分就属于此类化合物。 羟基蒽醌类衍生物多与葡萄糖、鼠李糖结合成苷存在。 (2)茜素型这类蒽醌其羟基分布于一侧的苯环上。 2.氧化蒽酚衍生物蒽醌在碱性溶液中可被锌粉还原生成氧化蒽酚及其互变异构体蒽二酚,氧化蒽酚及蒽二酚均不稳定,氧化蒽酚易氧化成蒽酮或蒽酚,蒽二酚易氧化成蒽酮,故两者较少存在于植物中。 3.蒽酚或蒽酮衍生物蒽酮在酸性溶液中被还原或氧化,则生成蒽酚及其互变异构体

天然药物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

(1)列出该天然药物的结构,并指出你所列举的天然药物属于哪种结构类型? 大黄素是一种蒽醌类化合物类化合物,化学式:C15H10O5。大黄素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或掌叶大黄的根茎。 (2)结合课程中所学及结构分析,探讨一下你所列举的药物一般可从天然药用植物中采用何种提取和分离方法获得? 大黄素主要从虎杖、大黄等天然药材中获得,其他植物如何首乌、决明子、首乌藤等天然植物中也有存在。 用虎杖提取大黄素时可用乙醇作溶剂提取,可用薄层层析法分离或者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用大黄提取大黄素时可先用回流法提取,用溶剂提取法根据其特性分离。以大黄举例: 从大黄中提取分离大黄素(举例):

提取原理:大黄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蒽醌类化合物 ,其中大部分为结合的蒽醌,少量为游离的蒽醌。在做乙酸乙酯提取液一步时用回流提取法,因为大黄成分提取稳定,所以可用回流提取法提高效率。(也可用渗漉法,但是操作时间较长。) 分离原理:结合的蒽醌故弱酸性,能溶于水、乙醇、碳酸氢钠溶液,但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小。游离的蒽醌易溶于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其中,大黄酸性﹥大黄素酸性﹥芦荟大黄素酸性﹥大黄素甲醚与大黄酚的酸性。可以根据“相似者相容”原理根据以上化合物的酸度差异,可用碱性强弱不同的溶液进行梯度萃取分离。 大黄素提取分离流程图: (3)你所列举的药物主要临床应用是什么?临床上有哪些药用剂型?

大黄素在肠内易于吸收,常用于治疗便秘,治疗肠梗阻,术后肠功能恢复,肠道准备等。大黄素对抑菌有着很好的作用,它对很多细菌如各种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多种菌种皆有抑制作用。在临床上,用大黄素还应用于纯品治疗肿癌,主要用于白血病、胃癌等肿瘤等。 大黄素有栓剂、洗剂、片剂、胶囊等口服剂型。亦有人把它制成注射剂,用于肌肉和静脉注射。 (4)在资源获得,临床使用等方面有何优势,或者是否存在问题或不足? 大黄素从虎杖大黄等药材中皆能提取,与其他珍贵药物相比更容易获得且疗效显著。大黄素如果在使用中用量适当不会引起不良反应,长期口服可能引起甲状腺瘤性变肝细胞变性等,故不宜久服。

大黄蒽醌化合物综述

关于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研究的综述 中 药 化 学 课 改 实 验 科 目 单位:安徽中医学院 班级:09中药(1)班 组别:第3组 成员:李明星,李友连,刘军,刘长倩,鲁守芽,庞秀秀 中药化学教研组 2012年6月1日

关于大黄蒽醌化合物的研究 李明星,李友连,刘军,刘长倩,鲁守芽,庞秀秀(09中药(1)班第三小组) [摘要]主要介绍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几种主要提取分离技术以及蒽醌类化合物的检识鉴定等。 [关键词]大黄;蒽醌类化合物;药理作用;提取分离技术;检识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Reg)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根和根茎,本品性寒、味苦,具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淤、利胆退黄等功效[[1],是常用中药之一。大黄所含成分大体上可分为蒽醌类、多糖类、鞣质类、蒽酯类[2],而蒽醌类物质是其疗效的主要组成成分,故对其研究颇多,这些蒽醌类物质主要有: 大黄酸(1,8-二羟基-3-羧基蒽醌,Rhein); 大黄素(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Emodin); 芦荟大黄素(1,8-二羟基-3-羟甲基蒽醌,Aloe-emodin); 大黄酸(1,8-二羟基-3-甲基蒽醌,Chrysophanol); 大黄素甲醚(1,8-二羟基-3-甲氧基-6-甲基蒽醌,Physcion)其结构式:

本文将对大黄的主要有效成分蒽醌类化合物进行详细综述。 1、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泻下作用。大黄是中医中传统的泻剂之一,大黄素和番泻苷等是致泻的主要成分。有研究表明大黄中的葱醒类衍生物具有明显的导泻作用[3]。 2、保肝利胆作用。大黄还有利胆的作用, 增加肝胆汁流量, 促进排胆, 松弛奥狄括约肌, 结合大黄广谱的抗菌、消炎、抗毒作用, 可用于治疗胆系感染、胆石症。大黄的利胆保肝、解毒,促进肝细胞修复,以及促进肠道对毒物的排除等作用,为治疗胆道疾患、病毒性肝炎等病症提供了药理学基础[4]。 3、止血作用。大黄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脆性,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缩短凝血时间,见效快[5]。 4、抗肿瘤作用。大黄的抗瘤谱较广,研究较多的是抗瘤机制。主要

海洋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海洋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2013级民族药物化学李波130703212528 1新药来源宝库——海洋生物资源 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具的国家,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按照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我国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可达300 万平方公里,接近陆地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与领土有同等法律地位的领海面积为38万平方公里。在我国的海域中,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7372个,大陆架面积居世界第五位[1]。由于海洋生态环境的特殊性(高盐度, 高压, 缺氧, 避光) , 使得海洋生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和酶反应系统与陆地生物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异, 导致海洋生物往往能够产生一些化学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显著的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 为新药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大量的模式结构和药物前体。 我国海域辽阔, 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洋生物资源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未来新药来源的宝库已成为一种共识。据初步统计, 我国海洋生物经分类鉴定的有2万多种, 其中, 仅我国近海发现的具有药用价值的海洋生物就有700 多种。许多具有免疫、抗炎、抗肿瘤、抗病毒以及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生物活性物质先后被分离、提纯, 其中部分先导化合物已进入临床前研究, 一些海洋新药已进入临床研究[2]。 2 海洋天然药物研究的成果 当前国际上海洋药物开发的主要有十个方向,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抗风湿、类风湿方面的药物;抗肿瘤药物;抗过敏药物;抗病毒类药( 包括艾滋病药物);防治肥胖和有益健美药物;抗衰老和妇幼保健药物;身体机能紊乱调节药物( 包括抗抑郁、内分泌失调、性功能障碍等);补益类营养保健药。按照化学结构又可以分为大环内酯类、聚醚类、肽类、C15乙酸原类、前列腺类似物、甾体化合物等[3,4]。 2.1 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是海洋生物中常见的一类化合物。大环内酯类结构中含有内酯环,环从十元环到六十元环均有。根据结构类型不同还可以分为:简单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内酯环含有氧环的大环内酯、多聚内酯和其他大环内酯类。 研究表明大环内酯类化合物通常有抗肿瘤活性。如早期发现的Ecteinascidin 743 (Et-743) 为含有四氢异喹啉的海洋大环内酯类生物碱, 对晚期软组织癌症如直肠癌、乳腺癌、肺癌、黑色素瘤等疗效显著, 2007年9 月欧盟已批准该药(商品名Yondelis) 用于晚期软组织肿瘤的治疗, 从而成为第一个现代海洋药物[5]。从Amphidinium 属不同的菌株培养液中分离得到45 个含12~26 元环不等 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如amphidinolides B、C、J、H、N 和amphidinolides B4等, 这几个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 对L1210和KB细胞的IC50最低分别可达到0.14 和0.06 ng·mL?1 [6]。 此外, 还从海洋微生物中分离出一些含有硼、镁和镍等原子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对已知海洋大环内酯化合物的各种活性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进行之中, 有报道[7]称发现著名的大环内酯azaspir acids (AZAs) 类毒素中的azaspiracid-2 对P388 细胞显示很强的毒性(IC50 = 0.72 ng·mL?1), 并能在S 期抑制细胞分裂。

蒽醌类化合物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 一、填空 1.醌类化合物主要有苯醌、()、()、()四种类型。 2.根据羟基在蒽醌母核中位置的不同,可将羟基蒽醌衍生物分为两类,即()和(),前者分子中羟基分布在()苯环上,后者分子中羟基分布在()苯环上。 3.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排列为()>()>()>()>()。 二、判断题 1.醌类化合物在碱性水溶液中成盐溶解,加酸酸化后被游离,又可重新沉淀析出。()。 2.醌类化合物由于存在较短的共轭体系,在紫外区域均出现较强的紫外吸收。() 三、选择题(单选) 1.大黄素类型的蒽醌类化合物,多显黄色,其羟基分布情况是 A.分布在两侧的苯环上 B. 分布在一侧的苯环上 C.分布在1,4位上 D. 分布在1,2位上 2.若羟基蒽醌对醋酸镁试剂呈蓝紫色,则其羟基位置可能是 A.1,8-二羟基 B. 1,5-二羟基 C. 1,2,3-三羟基 D. 1,4,8-三羟基 3.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蒽醌类成分时,常不选用的吸附剂是 A.氧化铝 B.硅胶 C. 聚酰胺 D. 葡聚糖凝胶 4.大黄酸具有弱碱性的原因是 A.有苯环 B.有氧原子 C.有羟基 D.有羧基

四、分析题 1. 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 A. B C. O O OH OH H3C O O OH 2. 总蒽醌的乙醚提取液进一步分离后,得到A、B、C、D、E、F六种化学成分。请在下面的分离流程图的括号内填入正确的化合物代号。 O O OH OH CH3 A O O OH OH H3C OH B O OH OH OH C O OH OH CH3 H3CO D O OH OH CHO HO E O OH OH HO F

海洋天然产物研究概述 吴寿远

海洋天然产物研究概述 摘要: 近年来海洋天然产物越来越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在浩瀚的海洋中存在着大量令人激动、活性独特结构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海洋天然产物已成为发现重要先导药物和新的生物作用机制的主要源泉。对目前海洋天然产物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其中重点介绍大环内酯类和聚醚类等化合物。 关键词: 海洋天然产物化学; 海洋药物; 大环内酯类; 聚醚类 近一个世纪以来, 随着各种色谱技术特别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结构鉴定技术如各种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和各种串联质谱技术的发展, 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天然产物因其新颖的结构和特殊的生物活性有的直接成为临床应用药物, 有的为合成药物提供了设计模版。1981-2006年全球范围公布的877个新药物实体中,有61%的药物或直接来源于天然产物或受天然产物的启发而设计合成的衍生物。在抗肿瘤药物方面, 天然产物的表现尤为突出。在过去的 100 年间, 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陆生植物资源, 近20年来随着陆地资源的减少、人口的增加和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 人类面临的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匮乏以及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突出, 以开发海洋资源为标志的“蓝色革命”( blue revolution) 正在形成前所未有的浪潮, 发达国家对海洋资源的争夺也日益白热化。生命起源于海洋,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 按生物学统计高达 30 多门 50 余万种, 生物总量占地球总生物量的87% 。与对陆生生物的研究相比, 人们对海洋生物的认识还相当有限, 可能有相当数量的海洋生物如海洋微生物和无脊椎动物等目前并未发现, 估计海洋生物总种类要比现在发现的还要多数倍, 海洋生物的利用率更是不足 1% 。海洋特殊生态环境中的生物资源已成为拓展天然药用资源的新空间, 也是目前资源最丰富、保存最完整、最具有新药开发潜力的新领域, 占地球表面积 711 8% 的浩瀚海洋将成为21 世纪的大药库。本文简要总结目前海洋天然产 物研究概况, 其中重点介绍大环内酯类和聚醚类海洋天然产物。 1现代海洋天然产物研究的历史回顾 现代海洋产物的研究始于20 世纪30 年代, 当时国外少数科学家已经注意到了海洋天然产物的发展潜力, 但是由于20世纪40年代未至50年代正是磺胺药物和抗生素药物发展的黄金时代, 人们对海洋天然产物的发展潜力普遍认识不足, 加之海洋天然产物结构又比较复杂、测试条件尚不成熟, 这些科学家的研究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到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 随着人类生活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合成药物暴露出来的一些严重后果, 特别是以“反应停事件”( thalidomide tragedy) 为代表的合成药物的致畸、致癌等不良反应, 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污染、生态平衡以及与化学致畸、致癌的关系, 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了“回归自然”( return to nature) 的“绿色浪潮”。特别是随着 1964年河豚毒素( tetrodotox ing)结构鉴定的完成和1969年美国科学家从加勒比海柳珊瑚Plexaur a homomalla ( Esper ) 中分离得到质量分数高达11 4%的前列腺素( 15R)- PG A 2 ,极大地激发了科学家对来自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兴趣, 被认为是推动海洋药物发展的契机, 从而促进了对海洋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海洋天然产物的研究出现了一个小高潮, 从海洋中获取药物( drugs from the sea) 的概念开始逐渐被人们接受。20世纪70年代海洋天然产物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萜类化合物( 包括卤代的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 以及一些卤代的 C15-乙酸原类化合物 , 大量含卤素原子的萜类有机物从海洋生物中不断地被发现, 改变了以往人们认为卤代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存在甚至认为卤代有机化合物均有毒的不正确看法。但受当时客观科技条件的限制, 总的来说研究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特别是从80年代开始,随着各种二维核磁技术以及软离子质谱技术(如FA B-M S/MS和F D-M S/M S)的逐渐应用和成熟,大大加快了对海洋天然产物研究的进程,使得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海洋天然产物的鉴定成为可能20世纪80年代开至90年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