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知识归纳

湖心亭看雪知识归纳
湖心亭看雪知识归纳

《湖心亭看雪》知识归纳

一.文学常识:

1.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朝人。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写于明亡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2.实词解释。

⑴俱: 全,都。⑵绝:消失。

⑶是日:这。⑷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

⑸挐: 撑(船)⑹毳衣:鸟兽的细毛。

|

⑺沆砀: 白气弥漫的样子。⑻一芥:比喻细微、微小。

⑼一白: 全⑽焉得:哪能。

⑾更有此人:还。⑿强饮大白:尽力。

⒁客此: 在此地客居。⒂及下船:等到。

⒃喃喃:低声自言自语。

二、试译文句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水汽凝成的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只小船,船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三、简答题

1、文中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万籁俱寂的氛围的句子是: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文中写出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的西湖雪景的句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作者感叹天地浩渺,人、物体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极其渺小的句子:…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从<<江雪》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可以联想到本文中的句子: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5、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句子。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6、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

五、精选问答题:

1、作者写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说明在作者的心目中,明朝并没有灭亡,含蓄地表达作者怀念故国的深情。

2、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说说“绝”字妙在何处?

意境: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妙处: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

写出大雪的威严。

4、“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的“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做伏笔。

4、天与云、与山、与水一句中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5、“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一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内容上: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出人、物的渺小。~

写法上:运用了白描写法。

6、从“余拏一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情趣?

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清高孤傲的性格和与众不同、超凡脱俗的情趣。

7、文中写湖心亭巧遇两人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1)给沉寂的夜景增添一分生气和一分暖色,使文章富有波澜。

(2)借它人之口抒发知己难逢的惆怅。

@

8、“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强”和“拉”两字表现出人物怎样的感情?“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之情。“拉”表现客人欣逢知己的喜悦心情。

9、“痴”字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怎样的性格?

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0、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

以记叙开头,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1、作者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

1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这是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

(

13、文中的量词“痕、点。芥、粒”有什么作用?

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

14、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不多余。这是侧面烘托,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给人一种欣逢知己的惊喜。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15、简析“我”看雪时巧遇金陵客,客人为什么“大喜”且“拉余同饮”?“我”既然是“强饮”为什么还要饮“三大白”?

(1)游子异地相逢,大有幸逢知音之乐,足见志趣相投。

#

(2)本不会喝酒,但此情此景,却不可不饮。突出知己难逢的喜悦。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

16、结尾用舟子的话收束全文,有何用意?

对作者独往湖心亭赏雪的感叹,从侧面写出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17、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而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不矛盾。因为在作者眼中,舟子是凡夫俗子,与作者志不同道不合。

|

体现作者的孤傲之情。

18、舟子言“相公痴”,这个痴字如何理解?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作者的痴?

痴行:雪天独行(孤傲之情)

痴景:醉心自然(故国之思)

痴情;志趣相投(知己之乐)

}

19、结尾一句中两个“痴”字表达了什么意义?

点明两人共同的爱好和情趣

20 、根据想象扩写文中写景的句子。

雪后的西湖真是如诗如画。冰花迷漫,天地间白茫茫一片。瑟瑟的寒风中,一片

片雪花宛如仙子,从空中缓缓落下。四周景色朦朦胧胧,只能隐隐约约看到西湖

长堤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我的一叶扁舟像是在风中飘零的一片小小

的芥叶般在湖中游荡。舟中的人在恍若仙境的美景中,在漫天飘飞的白色雾气里,

也只如两三颗米粒般大小罢了。站在船上,好像天地间只有我一人。

X 21、认识写景中的白描手法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

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些景物描写是否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加以

修饰?有什么特点?

这段写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寥寥几笔就勾

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