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折纸教学

浅谈幼儿园折纸教学
浅谈幼儿园折纸教学

浅谈幼儿园折纸教学

折纸是用纸做材料,把它折叠成各种模型的一种美工游戏。在折纸过程中,它能使幼儿初步认识到自己有改变外界环境的能力,从中得到乐趣,同时也能训练手眼之间的协调能力,促进脑功能的健全与成熟,还能锻炼双手的精细动作发展。因此,它是幼儿园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可是,要使3——6岁的孩子用一张纸或几张纸在绕有风趣的活动中通过压、折、翻、捏、剪等折纸方法做成孔雀、公鸡甚至坦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长期的折纸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和同行们一起探讨。

一、示范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语要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

折纸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在示范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语一定要生动、直观。例如:把“两边往中线折”说成“两扇小门关关”;把“卷人”说成“躲进屋子里”;把“两条边对折”说成“两个好朋友碰在了一起”……这些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就能帮助幼儿轻松的理解并感知一些抽象的折纸术语。

另外,把比较难学的步骤编成小小的故事用儿童化的语言有感情地讲述出来,也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把幼儿的潜在积极性调动起来。“从一个形状压成另一个形状”是初学幼儿比较难掌握的一种技巧,于是,我把这个过程编成了一个小故事,“拇指哥哥与食指弟弟玩捉迷藏,食指弟弟躲进了方形的屋顶,

拇指哥哥假装没看见,在屋顶上轻轻一压,屋顶变成了扁扁的三角形,食指弟弟只好从屋顶里钻了出来,两兄弟看着三角形屋顶,开心的笑了。”风趣的故事把这一过程的折法演译的清清楚楚,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自觉、自动的就学会了。

二、归类教会幼儿一些基本的折纸方法,并鼓励幼儿积极探索折叠出更多形象。

一张张纸虽然能折出千万种类型,但万变不离其中,都是由基本的折纸方法组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善于把各种形象根据折叠方法分类进行教学。如:在幼儿掌握了“双三角形”的折法后,教师就可以教幼儿学折气球、小兔、、青蛙等。在幼儿学会了折房子以后,就可以让幼儿变变魔术:门一关,墙一折就变成了风琴:把风琴的琴键一拉又变成了撮撮。

到了大班,教师可以把同一类型的折纸步骤展示在黑板上,让幼儿自己发现其中的共性,然后鼓励幼儿大胆探索,用基本步骤变出更多的形象,如:让幼儿在学会了折双正方形和“仙鹤”后,教师让幼儿自己尝试,自己变变,通过讨论、探索,幼儿又折出了乌鸦、牛头、马等多种双正方形演变的形象。

这样的方法不仅能让幼儿有规律的、积极的记住多种形象的折法,还可以激发孩子们探索知识的欲望,从而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

三、大力发挥折纸作品的作用,充分享受折纸的乐趣。

折纸教学不单单是让幼儿掌握一种技巧,这些作品还能用来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纸飞机、纸风车、手枪、船等作品就可以做为孩子们的玩具,来开展打仗、风车转转转、赛船等民间游戏;小鸟、桃子、小鱼等作品可以用来装饰、美化教室;大象、猴、孔雀等可爱的形象可以用来作为老师的教具。当然,幼儿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莫过于把自己的作品稍加装饰用来进行表演活动。如:把折好的蝴蝶涂上红、黄、白三种不同的颜色,再用红、黄、白三种颜色折出三朵花来表演故事《三只蝴蝶》。

折纸简便易行,变化多样,绕有风趣,作为农村幼儿园有很大的实用性,因此,我们要探讨出更多更好的教法,最大限度的发挥“折纸”这一美术活动的教育教学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