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有效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

建立有效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
建立有效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

建立有效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

摘要利用内部评级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是当前银行风险控制的发展趋势。本文

综述了建立内部评级系统的原则和方法,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在我国银

行界建立内部评级系统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内部信用评级评级原则评级方法

1 引言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膨胀,金融行业发生了一些革命性的变化。在金融自由化的旗帜下,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纷纷放松管制允许混业经营,形成了万马奔腾的竞争局面。金融交易的急剧膨胀、新的金融工具的不断出现、以及衍生工具的大量使用、金融产品的市场价格(尤其是利率、汇率)波动的加剧,使得金融市场越来越复杂,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信用风险在金融风险中比重增大。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信用风险成为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因此,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信用风险的控制和管理,许多国际化大银行自行研究和开发了新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

银行内部评级系统是信用风险管理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技术。2001年1月16日,巴塞尔委员公布了最新的资本协议草案,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允许银行使用内部评级作为确定资本金权重的基础,并给出了统一的计算资本金的公式。这一举措无疑将极大地激励银行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新协议将于2004年正式生效,建立银行内部评级系统是大势所趋。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建立科学的银行内部信用评价体系,没有形成一个以内部信用评级为基础的管理模式,这无疑在国际化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建立有效的银行内部评级系统是我国银行风险管理应着重进行的基础性工作。

信用风险是因客户违约或客户信用等级下降而引起可能损失的风险,由违约风险、头寸风险和清偿风险三部分组成。

银行开展业务是基于信用的存在。银行发放贷款时,和客户约定到期还本利息,但如果客户没有履行约定则会对银行造成损失,这即违约风险。违约风险一般用违约概率PD (probability of default)度量。头寸风险是指暴露在信用风险下头寸大小的不确定性。未来的收入、支出比较确定时,头寸风险小,如分期抵押贷款。信用证、衍生产品等未来头寸很不确定的,头寸风险大。头寸风险通常用违约风险暴露EAD(exposure at default)衡量。当客户违约时,银行有可能从客户或第三方追回赔偿,这主要取决于抵押、担保等状况,如果清偿率(recovery rate)不足以弥补银行的风险暴露,就会造成特定违约损失LGD(loss given default)。信用风险是上述三种风险的综合,信用风险损失量也可由上述三方面衡量。

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的目的是量化地评价客户的信用风险水平,它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借款人如期还本付息能力和意愿进行综合评价,并用简单的评级符号表示信用风险的相对大小。信用风险处理的难点在于难以精确地量化。信用评级事实上对信用风险作了一定的量化,并且为更进一步的量化奠定基础,为银行对客户授信和信贷资产定价提供依据,使资产状况变得明晰。如果信用评级是准确的,则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信用分析和资产管理,使得银行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为可能的风险损失提供足够的但又不浪费的资本金,提高银行运作效率、增加利润,并且在遭受损失时仍保持较高的财务灵活性。这对银行来说有重大意义。

本文对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级的原则、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结合我国实际,

分析在我国银行界建立内部评级系统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的原则

一个有效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应该是客观地、科学地、全面地反映客户的信用情况。信用等级的确定应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信用评级系统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1.评级的对象(层次性):信用评级可分为对债务人(Obligor)和对其对应的信用工具(facility)两方面的评估。一个合理,有效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应同时对这两方面评级,即信用评级可分为两层①对债务人综合财务状况和偿还非特定债务能力的综合评估。

②对信用工具的具体特点如抵押,担保、优先级别、受保障程度的考察。在第一层可以确定债务人的违约概率PD,在第二层可以确定损失发生时的一些参数,如清偿率,这是在债务人评级基础上进行的。债务人可以有不同的债项,这些债项的级别有可能各不相同。

2.评级目的:通常不同的评级目的得出的评级结果不一样,如评级时可以有两种考虑①考虑目前情况②考虑在整个信用持续期的总体情况。这决定于不同的评级目的。

当评级主要为是否放贷或投资提供决策支持时,要求从整个信用持续期考虑其信用状况,评级以信用持续期的最差情况为准。信用评级在持有期内不再变化,除非发生较大的有长期影响的变化。

当评级主要为分配资本金、贷后管理时,考虑目前情况的方法更合适。信用分析区间通常为1年,针对债务人当前状况和1年之内的变化情况进行信用评级,这样对银行贷后的信用风险管理有效。通常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常采用这种评级结果作为模型的参数输入。虽然不同的银行对信用评级的考虑各不一样,但信用评级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应能反映债务人的财务状况、企业的运作表现状况和承受非预期的不利因素影响的能力。

3.信用级别的科学设置:信用评级的结果是得到一个字母或数字的符号。我们依据这些符号来对信用风险作量化分析,一个有效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对信用级别的设置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这些符号能合理按风险特征的不同区分各债务人及信用工具,评级符号的数量应满足对信用风险充分区分前提下尽可能的少,评级细分有利于更准确的分析信用风险,但相应的操作成本也会更大。不同的银行面对的客户,开展的业务各不一样,评级符号数量也各不相同,但其设置必须结合实际,一般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

另一方面,由评级符号应能得到更多的信息。评级结果只是一个符号,本身只有排列顺序的区别,必须将每一评级分类同违约概率等风险特征联系起来,这背后是基于对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信用级别联系的统计分析主要有2个方面。

①违约率:这包括每一信用等级债务人违约概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各个不同信用级别一个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债务人违约可能性的大小。总体而言,信用级别最低的债务人违约概率必然是最大。

②信用转移矩阵:信用转移矩阵反映的是各信用级别资信变动的情况。债务人信用级别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各种条件变化而变化。由于信用评级一般是离散的,债务人信用级别的变化对于银行来说是很重要的信息,在许多信用风险计量方法中,信用转移矩阵是相当重要的输入参数,如JP Morgan银行的CreditMetrics中,统计历史各信用级别的变动情况,并用过去每一级别变化的信息来估计未来每一个级别转移到其它级别的概率。

值得注意的是,信用转移矩阵的统计最好能将不同帐龄(信用开始至分析期的时间)信用工具分开统计。新发行的信用工具和持续很久的信用工具即使用处于同一级别,其转移的概率往往不同,分开统计有利于更好地度量信用风险。

4.评级考虑的因素:影响债务偿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信用评级应综合考虑有关的因素。下面是一些基本的,应考虑的影响因素。具体的分析方法、考虑角度在不同的银行都会不一样,但评级的结果应能较好的反映这些方面的情况。

(1)财务状况:这是衡量企业信用状况最重要的因素。企业如发生信用困难通常都会在其财务状况上表现,因此信用评级时应着重考虑财务状况。企业的财务指标非常之多,通常将它们分类考虑。比如可按如下四个方面考虑①盈利性指标,如销售利润率,资产报酬率;

②流动性比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③营运效率比率,如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

④负债比率(财务杠杆比率),如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率。

银行在分析债务人的财务报表时,还应当注意财务数据是否真实可信。因为存在统计上的失误或债务人虚填的可能。一般的,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比一般的财务报表要可信得多。

(2)行业:行业分析在以定性为主的评级中较为重要。不同的行业发展前景、生产经营周期、竞争状况,市场结构,受相同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等各不相同,处于衰退的行业并且在行业中不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债务人与处在于上升行业中并且在行业中有较大竞争力的债务人的相比,既使其它方面条件都差不多,风险状况是很不相同的。债务人的财务指标等需要用相应的行业标准调整才会使不同行业信用评级具有可比性。

(3)企业的管理水平,包括企业管理层的学历,背景,管理风格。

(4)特殊事件的影响,如有关的法律,国家政策的变化,企业非预期的重大变化。

(5)其他因素。

5.评级的审核和调整:信用评级可能会因主观因素、客观数据等错误而失真,也可能经常随各种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需要对评级结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及时调整评级结果。一般至少每年对评级审核一次,审核的次数应与受评对象的风险程度联系。对有问题债务人进行经常性监督,对风险很小的贷款则可适当减少审核次数。银行在审核时可以利用受评对象的外部评级和资信信息,一方面可减少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评级的客观性、灵活性。

值得注意的是,债务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条件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评级调整前应慎重分析,对债务人因财政年度、销售淡旺季等变动导致的变化不应变动其信用评级,只有债务人经营基本面的变化,财务和产销大的结构性变化才反映到评级结果的变化中。

3 信用评级方法

在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中,科学合理的评级方法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得到评级的结果,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评级结果的有效性。信用评级的目的是使得到的各信用级别能有效的甄别和反映信用风险,以此作为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知道了某一客户的信用级别,就能知道其违约可能性的大小和发生违约后的损失程度。

信用评级的方法就是如何由各种信息来确定信用级别的手段。银行用来评定债务人信用状况的信息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财务报表以及其它可以定量化的某些管理方面的信息;第二,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可以利用其公开发行的股票和债券的市场价格信息;第三,客户经理(信贷员)通过对企业的深入了解、基于自己的经验对企业的信用状况做出的评价。由于前面两种信息是可以定量化的,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统计和经济理论上的分析,可以建立如下两大类模型,作为对企业信用评级的标准。

(1) 基于财务指标的模型

财务指标表示企业过去的经营信息,是传统上进行企业信用分析的基础。Altman1968年开拓性地利用多元统计上的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建立了财务比例和企业违约率之间的关系——Z-score模型[1]。在这以后学术界和实业界在Altman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很多统计模型,如Altman自己对Z-score的修正Zeta模型、Moody的RiskCalc、S&P 的基于神经元网络分析的RiskModel等等。基于财务指标的模型虽然很多,但是基本思想都是先选择对违约率最有解释性的财务比例,然后通过统计分析建立这些指标和违约率的关

系。我们认为,建立一个基于财务指标的模型必须经过如下三步。

第一步、指标筛选。根据Moody 的实证研究[3],对于基于财务指标的违约率模型而言指

标的选取甚至比模型的形式更为重要,事实上Altman 的Z-score 模型的核心也就在于找出一组财务变量,使得组与组(破产企业和非破产企业)之间的方差最大而组内的方差最小(多元统计上的Fisher 判别法则)。Moody 提供了如下直观的选取法则,先将私有企业的财务指标分为赢利能力、财务杠杆、经营效率等8类,在每一类里挑选对违约最有解释力的财务指标。对于如何选取这些财务指标,穆迪给出了两个主要的指导性原则:(1)条件单调性。单调性指对违约率有较好解释力的财务指标应是那些在其变动范围内与对应的违约率始终保持单调,或单调上升,或单调下降。条件性指与违约率单调关系的独立性,这种单调性不受其他因素影响。(2)陡峭性。陡峭性指财务指标与对应的违约率的关系图形越陡峭越好。如果违约率随着某一财务指标的变化而迅速变化,则这个财务指标的解释力越强。

第二步,建立财务比例与违约率的模型。正如Moody 所指出的“财务指标与企业违约的概率就像驾车时车速与发生车祸的概率的关系,它们是非线性的紧密联系在一起。”模型的任务就在于逼近和刻画这种非线性。常用模型形式有Altaman 的多元判别分析模型(Multivariate Discriminant Analysis )、Logit 模型、Probit 模型等。上述这些经典的统计模型是在多元正态假设下建立的,而财务比例通常并不服从多元正态假设,很多文献尝试利用其它的统计方法建立模型。如Moody 的RiskCalc 尝试引用非参数统计方法,S&P 的RiskModel 利用神经网络的方法等。

第三步,实证检验。因为建立模型的目的在于预测债务人的违约率,而建立在统计分析上的数据驱动模型很容易产生过度拟合的缺点,因此对于模型应该进行样本外的检验和参数调整以保证其具有预测性。

(2) 基于市场信息的模型

基于市场信息模型的优势在于市场价格为前瞻性(forward looking )的,市场信息能及时调整,从而能更快地反映债务人的信用状况变化,而且有经济理论上的解释和支持,对历史数据的依赖不像基于财务比例的统计模型那么强。

基于市场信息的违约率模型的理论基础是Merton 的资产价值模型,这个模型的基本思想是:认为企业的股票是企业资产所有权的期权,执行日是债务的到期日,当资产价值大于债务价值时执行期权,继续拥有企业,否则让债务人拥有企业。

KMV 公司提出的模型是最为广泛应用的基于市场信息的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假设企业的资本结构仅由股票,短期债务(视为现金),长期债务(视为永久的优先可转换债券),则企业股票的价格E V ,波动率E σ和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及其波动率A V 、A σ之间可以得到有解析表达式的函数[4]

: E V =)(r c k V f A A 、、、、σ;E σ=)(r c k V g A A 、、、、σ

(1)

其中k 为企业的财务杠杆比例、c 为企业的长期债券支付的利息(coupon )、r 为无风险利率,因为E V 、E σ是可以由企业股票的市场信息得到,有上式可以得到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和波动率A V 、A σ。KMV 是用如下的DD (Distance to default )点度量企业的违约可能性的,

=DD A DPT V E σ)

)((1-

(2)

其中)(1V E 是企业一年后资产实际价值的期望,DPT 为企业短期债务加上长期债务的一半。然后KMV 根据其数据库中关于违约企业的历史数据将DD 点对应到违约率上。

根据Basel 委员会对30家大型银行的调查[5],目前各大银行的信用评级方法是综合运用这三种信息,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单纯利用前两种信息建立的定量分析模型和仅仅利用专家的主观判断的银行很少。在具体使用中,对于大型企业银行主要通过资深信贷员的主观考察而以数学化的模型结果为辅;对于中小企业,银行用数学模型的输出结果给以一个初始评级,信贷人员在此基础上再做一定范围内的调整(大多数银行仅允许信贷人员在初是评级的基础上上升或者下降最多一个等级)。

另外,银行在对评级结果进行检验和校正时,一般利用定量模型将其违约率和公认的外部评级进行比较。

4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的现状

按照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实施统一授信制度的要求[6]

,99年以来各商业银行陆续开始

着手构建自己的信用评级体系[7],大部分银行正在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改革,但是仍存在很多

的不足。银行内部评级的基础性工作不完善,评级的结果只是在贷款授信时有初步的应用,贷款风险管理很大部分还停留在“一逾两呆”上,没有真正建立一个较完善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全面的信用风险管理。目前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有:

(1) 授信企业财务数据不准确、不充分。银行从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往往不能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一些企业在申请贷款时财务报表存在虚填、漏填现象,银行在此方面的审核不是非常严格,致使在评级时缺少近几年企业真实的、完整的财务信息。财务数据的不充分的另一个表现是有一些指标并未纳入评级分析的范围。目前银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中还有一些未考虑的指标,如现金流量是直接影响到企业真实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我国大部分企业缺少现金流量表信息,致使评级缺少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因此银行对企业评级考虑的因素还有欠缺。

(2) 信用评级的方法较简单。银行的内部信用评级方法主要是“打分”法,即选取一些有关的财务指标根据事先确定的分值表分别打分加总。这种方法有许多缺点。首先是指标的选取和每个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基本靠主观经验确定,没有经过实际数据的大量统计分析检验。其次固定权重方法缺少对大量的不同类型企业的特征分析,没有重视行业的区别。由于不同的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面对的风险有所不同,同一种风险因素对不同的企业可能有不同的影响,评级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否则不同类企业信用评级结果的可比性就可能有问题。另外,由于影响评级对象信用状况的各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着的,需要进行相关性等统计分析,对单个指标评分的简单加总有可能会重复计分。

(3) 评级资料的基础数据库有待充实,评级结果本身有待校验。我国这两年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企业经营状况变化很大。一般地,企业信用评级应每年进行一次,有重大变化时应随时调整。但是目前大部分银行的信用评级工作并没有每年进行,许多企业三四年都保持最初评定的级别。在有效的银行内部评级系统中,信用评级结果的检验很重要,需要每家银行积累自己面对的客户的自有数据库(包括一些已清偿结束的债项),并且需要根据这些实际数据对不同信用级别的违约率,损失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而这方面目前做得还不够。

(4) 评级结果只是简单的应用于授信领域,没有结合信用评级进行较深入的贷款风险分

析和损失准备金的定量估计。并且,在银行风险管理的其他方面并未重视利用信用评级结果进行分析和决策,如对信贷员、分支行业绩评价,各信贷产品资本金的分配和收益水平的预测方面基本没有以微观信用评级为基础。

5 政策建议

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沿是我国传统的银行业如何加快国际化进程、与国际惯例接轨,特别是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相应的利率、银行监管等市场化改革进程将大大加快。在此种情况下,巴塞尔新协议的提出对中国的银行业既是严峻的挑战,更是一次更新银行监管理念、监管方式上的机遇。从目前来看,我们首先要加强学习发达国家国际性银行内部评级的方法。发达国家在长期的信用风险管理和对企业、债务评级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很多比较科学的方法,这些经验和方法对于信用风险管理刚刚起步的中国是非常有益的。第二,应从建立有效的银行内部评级系统的要求出发,重视并做好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基础数据库的完善是有效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的根本,不同银行的贷款和面对的客户群特性等方面很不一样,只有针对自己银行的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好了,才能在此基础上选择或开发恰当的评级方法,因此必须切实做好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完善基础数据库等一系列的实际工作。第三,对于内部评级系统,需要进行持续不断的后评价,以考察其是否能够很好地反映银行客户的信用状况。一个好的后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切实执行,是完善内部评级系统的关键。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在推行信用评级方面尚属于起始阶段,少数银行积累了两到三年的数据,多数银行才刚刚起步。无论如何,这些工作为在我国建立科学的内部评级系统打下了基础。现在迫切需要的是加强后评价意识,通过后评价发现问题。第四,内部评级系统,是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一个手段。在内部评级的理念下,建立新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将内部信用评级落实到银行的授信政策、资产定价、贷后管理、业绩的考核评估等各项业务之中,才能最大可能地发挥内部评级系统的作用,并激励内部评级系统的改善。商业银行应以建立内部评级系统为契机,推动信用文化的建设。

6结论

我国金融系统市场化改革步伐的迟缓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一个瓶颈。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临近,国外的金融机构将逐步进入我国市场,国内的商业银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改革我国商业银行系统,使其逐步向国际现代商业银行标准靠拢,是一件十分急迫的任务。而这其中核心工作之一是按照国际最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建设有效的内部信用评级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上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从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加强它们的市场竞争力。我国银行界在建立内部评级系统方面刚刚起步,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和困难。学习和理解西方建立内部评级系统的理论和原则,分析和比较国际上信用评级的各种方法,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研究和实践,是在我国建立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的有效途径。

企业资信评估样本报告

* * * * 公司 信用评级报告 信用等级:AA 评级编号:CHNOOOOOOOO1 评级单位: 分析师:*** 目录 一、信用评价级别------------------------------------------ - 3 -

二、综合结论---------------------------------------------- - 3 - 1、【SWOT分析】-------------------------------------------- -3- 2、【发展前景】-------------------------------------------- -4- 三、被评企业信用评价-------------------------------------- - 4 - 1、【外部因素】-------------------------------------------- -4- 2、【内部因素】-------------------------------------------- -5- 3、【经营状况】-------------------------------------------- -6- 4、【财务分析】-------------------------------------------- -8- 5、【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11- 6、【行业特性因素】--------------------------------------- -11- 7、【信用状况】------------------------------------------- -11- 附录:财务报表------------------------------------------- - 12 -SINORATING 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级别的符号及释义 -------------- - 17 - - 2 -

中国农业银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

中国农业银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中国农业银行文件 农银发[2003]135号 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新疆兵团分行,各直属分行: 现将《中国农业银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告总行(信贷管理部)。 附件:1、中国农业银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 2.中国农业银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修订说明 二○○三年七月三十日 主题词:贷款业务信用等级办法通知 附件1 中国农业银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评价客户信用状况,有效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国农业银行信贷管理基本制度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客户是指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能提供会计报表的企事业法人、合伙类企业、个人独资企业、法人客户分支机构(依法独立经营,单独或独立核算,并经总公司授权)和其他经济组织。 第三条客户信用等级评定,是指按照统一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及标准,以偿债能力和意愿为核心,从信用履约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及发展能力等方面,对农业银行客户进行综合评价和信用等级确定。 第四条农业银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遵循统一标准、严格程序、分级管理、动态调整的原则。 第五条农业银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是农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评定结果是我行客户准入退出、信贷风险审查、信贷定价、授权授信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评定对象 第六条农业银行信用等级评定对象按行业和客户性质分为农业、工业、商贸、房地产开发、建筑安装、外资、事业法人、银行、证券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类客户(证券公司除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客户信用评级.

2015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风险管理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 知识点:客户信用评级 ● 定义: 商业银行对客户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的计量和评价,反映客户违约风险的大小。客户评级的评价主体是商业银行,评价目标是客户违约风险,评价结果是信用等级和违约概率。 ● 详细描述: 一、违约: (1)定义: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定义,当下列一项或多项事件发生时,债务人即被视为违约: (2)债务人对于商业银行的实质性信贷债务逾期90天以上。若债务超过了规定的透支限额或新核定的限额小于目前余额,各项透支将被视为逾期。 (3)未来面临同样的本息还款的要求,在期望收益相等的条件下,收益波动性高的企业更容易违约,信用风险较大。 二、违约概率: (1)定义:借款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发生违约的可能性。 (2)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违约概率被具体定义为借款人内部评级1年期违约概率与0.03%中的较高者,巴塞尔委员会设定0.03%的下限是为了给风险权重设定下限,也是考虑到商业银行在检验小概率事件时所面临的困难。 (3)违约概率的估计包括两个层面: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估计其各信用等级借款人所对应的违约概率。 (4)据监管机构的要求,商业银行采用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高级法应当自行估计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有效期限 三、客户信用评级的发展 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大致经历了专家

判断法、信用评分法、违约概率模型分析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1)专家判断法:是商业银行在长期经营信贷业务、承担信用风险过程中逐步发展并完善起来的传统信用分析方法。专家系统在分析信用风险时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与借款人有关的因素、与市场有关的因素。 1、与借款人有关的因素: 1)声誉:如果该借款人过去总能及时、全额地偿还本金与利息,那么他就具有良好的声誉,也就能较容易或以较低的价格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 2)杠杆:借款人的杠杆或资本结构,如果贷款给杠杆比率较高的借款人。商业银行就会相应提高风险溢价。 3)收益波动性:收益波动性高的企业更容易违约,信用风险较大。 2、与市场有关的因素: 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对于评价借款人的违约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 2)宏观经济政策:对行业信用风险分析具有重要作用。 3)利率水平:高利率水平表示中央银行正在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 3、常用的专家系统: 1)5Cs:品德、资本、还款能力、抵押、经营环境。 2)5Ps:个人因素、资金用途因素、还款来源因素、保障因素、企业前景因素。  (2)信用评分法 1、信用评分模型是一种传统的信用风险量化模型,利用可观察到的借款人特征变量计算出一个数值(得分)来代表债务人的信用风险。并将借款人归类于不同的风险等级。对个人客户而言,可观察到的特征变量主要包括收入、资产年龄、职业以及居住地等;对法人客户而言,包括现金流量、财务比率等。(定量与定性因素,定量主要是财务数据,定性如对行业的判断、客户在行业中的定位、企业经营管理层) 2、信用评分模型的关键在于特征变量的选择和各自权重的确定。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信用评分模型有:线性概率模型、Logit模型、

各银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

中国农业银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 中国农业银行企业信用评定按得分高低,企业信用等级分为AAA、AA、A、B、C五个等级: 1.AAA企业。得分为90分(含)以上,且资产负债率、利息偿还率和到期信用偿付率指标得分均为满分,现金流量指标得分不得低于5分,有一项达不到要求,最高只能评定为AA级。 2·AA级企业。得分为80分(含)~90分(不含),且资产负债率、利息偿还率指标得分均为满分,到期信用偿付率指标得分不得低于10.8分,现金流量指标得分不得低于3分,有一项达不到要求,最高只能评定为A级。 3.A级企业。得分为70(含)~80分(不含),且资产负债率指标得分不得低于5分,利息偿还率指标得分不得低于8.1分,到期信用偿付率指标得分不得低于9.6分。 4.B级企业。得分为60分(含)~70分(不含);或得分在70分以上,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属于国家限制发展的行业;(2)资产负债率得分为5分以下;(3)利息偿还率得分在8.1分以下;(4)到期信用偿付率得分在9.6分以下。 5.C级企业。得分为60分(不含)以下;或得分在60分以上,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生产设备、技术和产品属国家明令淘汰,(2)资不抵债(3)企业已停产半年以上;(4.存在逃废银行债权的行为,(5)利息偿还率得分在2.7分以下}(6)到期信用偿付率得分在3.6分以下。 国家开发银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 国家开发银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实行AAA级、AA级、A级、BBB级、BB级、B级、C级七级。行业信用等级用预警信号表示,分为绿信号、黄信号、红信号三种。地区信用等级用风险程度表示,分为低风险、较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五类。 中国银行客户信用评级 按照《中国银行客户信用评级办法》从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经营管理、履约情况、发展能力与潜力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定期评定、适时调整,目前中国银行的信用评级方法和评级标准属于银行内部掌握的信贷工具,不向社会公布,仅为银行内部管理服务。 中国银行的客户信用等级分为AAA级、AA级、A级、BBB级、BB级、B级、CCC级、CC 级、C级和D级,共十个信用等级。

(整理)商业银行IT系统架构.

商业银行IT系统概述 商业银行IT系统的分类 ?商业银行IT系统按功能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业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渠道系 统、其他系统。 ?按使用范围分大致可分为总行级系统和部门级系统,前者如核心业务系统,特点是 全行上下统一版本。后者如分行特色业务,第三方存管,外汇交易系统等。特点是系统只局限于某个机构在使用,或者说不同机构使用的版本,功能差异很大。 银行IT系统总体架构 一个IT系统的评价标准 ?处理正确性 ?效率 ?稳定性

?开放性 ?界面友好性 ?易维护性 ?可扩展性 ?交易安全性 ?配置灵活性 ?连接兼容性 ?平台兼容性 产品化与定制化 ?对银行IT公司来讲,产品化与定制化是银行项目的两种形式。产品化指公司的系统 拿到客户环境,只需做一些参数的设置和少量的修改即能基本满足客户的要求,反之,定制化指公司为客户量身定做系统。 ?系统的产品化设计时,需要设计人员有足够的业务前瞻性和灵活性,难度很大。但 无疑产品化是银行IT公司长久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定制系统则是在产品化之前积累经验的一种途径。 ?由于银行业务的复杂性和银行机构的多样性,在业务系统方面,基本上还是以定制 为主。反观在渠道类系统等各行需求差异不大的场合,则以产品化为主。 商业银行IT系统常用的技术 ●商业银行的IT系统,在业务和交易系统层次主要有J2EE、C、COBOL(大机)、PRG(400 平台)、PL/SQL、CICS、TUXEDO、MQ等技术。在低端的一些应用,如OA、报表展示等场合,也有用NOTES、VBA、JSP、PASCAL、.NET等。 ●个人认为:以下技术目前或不久的将来,将是应用的热点: ?应用整合、构件技术(ESB、EAI、SOA、TIBCO等) ?(影像)工作流、BPM、内容管理技术(信贷审批、作业中心等) ?规则引擎技术(信用卡反欺诈,反洗钱等) ?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CRM、卡业务分析)

第三方企业信用报告有哪些机构出具

第三方企业信用报告有哪些机构出具 第三方企业信用报告是由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出具的信用产品之一。简单的说,就是企业向机构提出申办要求,机构就会收集企业的资信资料,并作如实的记载和系统分析整理,撰写充分反映企业真实信用情况的报告。其内容一般包括:基本信息、经营水平、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履约状况、管理水平、发展前景和失信记录等内容。那么第三方企业信用报告有哪些机构出具呢? 北京中企普信国际信用评价有限公司是专业的企业评价咨询机构,简称“中企普信”,建百年评价机构,全国知名企业信用评价机构,经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具国家备案的正规合法评价咨询机构。专业从事企业信用等级评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评定、质量服务诚信单位评定、企业信用管理、策划、培训为一体的专业信用评价公司。 中企普信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创新为发展动力,秉承“信誉第一,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及专业化的信用评价水平获得全国各地客户的一致赞誉。 企业信用等级证书办理流程:

企业信用等级证书办理需提交资料: 1)《承诺书》原件,加盖公司章; 2)《信用评级报名表》原件,加盖公司章; 3)经年检的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法人身份证,加盖公司章; 4)提供会计事务所审计的最近三年年度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审计报告复印件;提交最新的注册资本验资报告,加盖公司章; 5)企业目前的组织结构图,加盖公司章; 6)企业简介(含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主要市场区域,人员规模、主要负责人简介等,如是生产型企业还需介绍目前产能,近三年核心产品产量、产品技术研发投入等。)加盖公司章; 7)本行业涉及的经营许可证或强制性认证,加盖公司章。 北京中企普信国际信用评价有限公司是专业的企业评价咨询机构,简称“中企普信”,

{财务管理信用管理}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

{财务管理信用管理}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

(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税务管理部门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并出示副本原件; (二)公司章程; (三)注册资本验资报告复印件并出示原件; (四)信用评级工作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 (五)最近三年的财务报表; (六)经物价部门核定或备案的收费标准; (七)办公场所及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 (八)法定代表人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指副总经理以上人员)的身份证明复印件、简历及有关资料。 四、信用评级机构应具备以下信用评级工作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 (一)信用评级程序细则; (二)信用评级方法规则; (三)专业评估人员执业规范; (四)信用评级报告准则; (五)信用评级工作实地调查制度; (六)信用评级评审委员会管理制度; (七)跟踪评级及复评制度; (八)防火墙制度、回避制度等避免利益冲突的相关制度;

(九)业务信息保密制度; (十)违约率检验制度; (十一)信用评级结果公示制度。 五、从事信用评级业务的信用评级机构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开展信用评级业务;(二)根据独立、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设定信用评级方法体系,采用宏观与微观、动态与静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科学分析方法,确定被评对象的信用等级; (三)严格依据公开的评级方法和程序,独立地开展信用评级工作,保证评级的公正性、一致性、完整性,信用评级结果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影响; (四)信用评级机构和评估人员如与被评对象有利益关系的,应当回避。 六、信用评级机构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政策,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对信用评级要素、标识及含义的要求(见附件),在对债务人主体的财务状况、风险管理、经营能力、盈利能力等整体信用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债务的违约可能性及清偿程度进行综合判断,并以简单、直观的符号表示信用等级。 七、信用评级机构应遵循以下信用评级程序: (一)被评对象与信用评级机构当事双方签订评级合同,支付评估费。 (二)被评对象按合同规定向信用评级机构提供所需的真实、完整的有关资料、报表。(三)信用评级机构收到被评对象提供的资料、报表后,在合同规定期限内按有关规定进行详细审核,并就被评对象经营及财务状况组织现场调查和访谈。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9[1].19)

--------------------------------------------------------------------------------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及国家信息安全相关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参照执行。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信息科技是指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和软件工程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业务交易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并包括进行信息科技治理,建立完整的管理组织架构,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第五条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实现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促进商业银行安全、持续、稳健运行,推动业务创新,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章信息科技治理 第六条商业银行法定代表人是本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指引的贯彻落实。 第七条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应履行以下信息科技管理职责: (一)遵守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信息科技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落实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相关监管要求。 (二)审查批准信息科技战略,确保其与银行的总体业务战略和重大策略相一致。评估信息科技及其风险管理工作的总体效果和效率。 (三)掌握a主要的信息科技风险,确定可接受的风险级别,确保相关风险能够被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四)规范职业道德行为和廉洁标准,增强内部文化建设,提高全体人员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五)设立一个由来自高级管理层、信息科技部门和主要业务部门的代表组成的专门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各项职责的落实,定期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汇报信息科技战略规划的执行、信息科技预算和实际支出、信息科技的整体状况。 (六)在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科技治理,形成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相互制衡、报告关系清晰的信息科技治理组织结构。加强信息科技专业队伍的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七)确保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独立有效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审计,对审计报告进行确认并落实整改。

XXX公司信用评级报告

XXX公司信用评级报告 评级等级:AA 打分表: 标准总分 评分 (100分) 宏观环境及产业分析15分10分企业基本素质15分10分 经营管理状况25分20分 财务指标分析45分20分 企业发展前景20分20分 风险因素10分8分评级总分:85分

一、企业概况 XXX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1988年进入房地产行业,1991年成为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二家上市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住宅开发企业,目前业务覆盖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经济圈以及中西部地区,共计53个大中城市。近三年来,年均住宅销售规模在6万套以上,2011年公司实现销售面积1075万平米,销售金额1215亿元,2012年销售额超过1400亿。销售规模持续居全球同行业首位。 1991年XXX成为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二家上市公司,持续增长的业绩以及规范透明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公司赢得了投资者的广泛认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入选《福布斯》“全球200家最佳中小企业”、“亚洲最佳小企业200强”、“亚洲最优50大上市公司”排行榜;多次获得《投资者关系》等国际权威媒体评出的最佳公司治理、最佳投资者关系等奖项。在多年的经营中,XXX坚持“不囤地,不捂盘,不拿地王”的经营原则;实行快速周转、快速开发,依靠专业能力获取公平回报的经营策略。产品始终定位于城市主流住宅市场,主要为城市普通家庭供应住房,2011年所销售的144平米以下户型占比89%。坚持快速销售、合理定价,要求各地下属公司楼盘推出后当月销售率达到60%以上。同时,公司坚持规范经营,不追求高利润率,过去2005年以来公司累计纳税额超过500亿元,且每年的纳税额均高于净利润。 XXX认为,坚守价值底线、拒绝利益诱惑,坚持以专业能力从市场获取公平回报,是XXX 获得成功的基石。公司致力于通过规范、透明的企业文化和稳健、专注的发展模式,成为最受客户、最受投资者、最受员工、最受合作伙伴欢迎,最受社会尊重的企业。凭借公司治理和道德准则上的表现,公司连续八次获得“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称号。XXX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实践自身的社会责任。2008年,经XXX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经国家民政部、国务院审核批准,XXX公益基金会正式成立。至今为公益项目累计捐助超过5907万元,2011年度总支出1795万元,项目主要集中在孤贫儿童大病救治及环保领域。 XXX作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每天有数以十万计的劳务工在万科的工地上辛勤工作。劳务工因病返贫、因病致贫一致困扰着他们的家庭、影响着其子女的教育、成长,这些问题一直为万科所关注。2011年4月,万科宣布将从股东大会批准的企业公民专项费用中拨出五百万元人民币,启动“春天里行动”项目,为因贫困无力承担自身或其配偶子女的大病治疗费用、或因贫困致其子女无法完成教育的劳务工提供救助;并协助与支持施工单位等合作伙伴建立劳务工互助共济制度。 二、XXX宏观环境及产业分析 ·政治法律元素 ·经济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

银行信用评级系统

3. 3系统功能分析 3.3.1定义系统边界 系统的边界是系统区别于环境或另一系统的界限,它把系统从所处的环境中分离出来,由定义和描述一个系统的某些特征来形成。当构造系统时,首先需要确定系统的边界在哪里,在对信用评级系统进行分析时,具体需要考虑的内容主要有:什么是系统的组成部分、什么是系统的外部、谁(参与者)使用系统系统 为哪些角色提供哪些特定功能(即用例)等内容。 按以上内容分析信用评级系统的定义主要包括: 1)系统功能主要有:数据导入功能、客户经理申请进行信用评级CPD评级 和打分卡评级)功能、评级信息查询功能、评级审批人员进行评级审批、统计分析、参数管理和系统管理等功能。 2)公司客户管理系统是外部系统,数据导入功能与公司管户管理系统有数据接口。 3、客户经理和评级审批人员参与的功能属于系统的边界范围之内。 3.3.2识别参与者 参与者是用户作用于系统的一个角色,存在于系统的外部,表示一个用例的使用者在与这个用例进行交互时所扮演的角色,每个系统之外的任何实体都可以用一个或者多个参与者来代表。通常代表与系统交互的人、硬件设各或另一系统。同时,参与者有自己的目标,通常通过与系统的交互而实现。 通过对信用评级系统的需求分析,可以确定系统的参与者主要有两类:公司客户管理系统(外部系统)和系统使用的用户。系统使用的用户包括客户经理、审批人和系统管理员三类,其中客户经理是客户信用评级流程的发起人;审批人是评级流程的各级审批参与者,分为:初评复核人、评级审批人和有权认定人: 系统管理员是用户和评级参数的系统管理人。 参与者的用例关系如图3-6所示: 3.3.3识别用例 在UMI,中,用例被定义成参与者与系统在交互中执行的一系列动作,而用例模型描述外部参与者(Acior )所理解的系统功能,用来获取需求,并对系统的开发进行规划和控制。大部分用例将在项目的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用来准确获取用户需求。此外,用例还将驱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等其它软件。 通过对软件企业信用评级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初步确定系统中有如下用例存在: 1) 信用数据报送:软件企业用户将评级信息上报信用报送,进入评审; 2)自动评级:根据软件企业用户填报的一些信息计算客户的信用级别。 3)信息查询:查询正在审批的软件企业用户相关信息; 4)历史修改查询:查询客户在审批过程中的历史修改信息: 5)各级流程审批:初评信息经过复评的审核,修改,最终形成软件企业用户的评级信息; 6)统计分析:根据选择的查询条件,生成客户的报表信息,报表信息可以 下载成Excel格式的文件。其中报表类型分为:信用等级客户数统计表、地区分 类客户数统计表、行业分类客户数统计表、客户性质分类客户数统计表: 7)手工调级:审批流程结束后,由相关权限人员对评级结果直接进行等级

村镇银行客户信用评级管理办法

**村镇银行客户信用评级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村镇银行(下称“本行”)客户信用评级管理,防范授信业务风险,完善本行内部评级体系,依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实施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指引》(银监发[2008]67号),并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客户信用评级属于债务人评级,是本行对授信客户和担保客户资信状况的评价确认。客户信用评级结果是本行授信业务授权管理、客户准入和退出管理的重要依据,是授信审批决策、授信定价、授信资产风险分类的重要参考因素。 第三条本行客户信用评级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一标准:总行统一制定评级管理办法,由各级机构获得评级专业资格人员进行实施。同一客户在本行内部只能有一个评级。 (二)集中认定:除中小企业业务部门管理的中小企业业务新模式下的中小企业客户,其他客户等级认定集中在总行和一级分行。 (三)定期评估:每年根据客户最新年度财务报表及其他经营管理状况进行评级更新。

(四)动态调整:客户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时进行评级更新。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本行总行及国内机构的非金融机构公司类客户信用评级工作。 第二章基本概念 第五条客户信用等级本行将客户按信用等级划分为A、B、C、D四大类,分为AAA、AA、A、BBB+、BBB、BBB-、BB+、BB、BB-、B+、B-、CCC、CC、C、D十五个信用等级。D 级为违约级别,其余为非违约级别。各信用等级含义如下:AAA:信用极佳,具有很强的偿债能力,未来一年内几乎无违约可能性。 AA:信用优良,偿债能力强,未来一年内基本无违约可能性。 A:信用良好,偿债能力较强,未来一年内违约可能性小。 BBB+:信用较好,具有一定的偿债能力,未来一年内违约可能性较小,违约可能性略低于BBB级。 BBB:信用较好,具有一定的偿债能力,未来一年内违约可能性较小。 BBB-:信用较好,具有一定的偿债能力,未来一年内违约可能性较小,违约可能性略高于BBB级。 BB+:信用一般,偿债能力不稳定,未来一年内存在一

商业银行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 课程论文 题目商业银行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任课教师 二O一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商业银行信息管理系统 摘要:在我国的金融行业中,拥有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为银行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论文主要研究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国商业银行中的开发应用情况,通过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分析以及系统功能的实现,进一步深入了解了中国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情况和运用效果,探寻管理信息系统在金融行业发展中的影响,以及对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在未来的发展中提出建议。 关键字:信息系统;商业银行;信息管理。 1.背景 激烈的市场竞争给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挑战,面对纷繁复杂、数量巨大的信息资源,商业银行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将成为经营成败的关键。近几年来,我国银行业的电子化进程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正在进行主机延伸、数据结构调整、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的推广等一系列工作,这都对数据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商业银行业应秉承以储户为中心, 实现储户价值的战略理念, 在产品和服务设计上,在组织结构或管理结构的调整上,都必须从储户角度出发来考虑, 做到为每一个目标储户提供满意服务,而不再是以前那种为“一群顾客”服务的观念。通过贯彻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 建立全方位满足顾客的具体措施,最终建立“优质服务型”的竞争优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给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是为商业银行内部的工作人员和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服务的。在日常的工作中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为员工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资源,使工作流程简化、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2.企业需求分析 2.1企业组织与功能结构分析 2.1.1组织结构分析 (1)组织结构调查内容 商业银行由业务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营业部、信息科技部、储户部和法律事务部组成。其中业务部管理营业部和储户部;信息科技部为各个部门提供信息技术保障;营业部获得的储户信息传递给储户部,人力部的人员调配信息将传递给人力资源部;各个营业部每天的资金信息会汇总到业务部,便于管理和整理;业务部汇总的信息传递到财务部。 各组织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各种票据实现的,在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和遗漏,可能导致整个组织信息的错误,如业务部的人员调动可能无法及时上报到人力资源部,使得可能存在同一个人员被安排不同的工作的情况;又如业务部在上报财务部业务时可能遗漏了某一天的信息,事后发现时则要对整个财务报表进行修改等等。因此,新建立的信息系统要求各个部门之间能够获得该部门所需的必要信息,而且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便于操作,具有检错能力以降低人为疏忽造成的损失。

建立有效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

建立有效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 摘要利用内部评级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是当前银行风险控制的发展趋势。本文 综述了建立内部评级系统的原则和方法,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在我国银 行界建立内部评级系统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内部信用评级评级原则评级方法 1 引言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膨胀,金融行业发生了一些革命性的变化。在金融自由化的旗帜下,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纷纷放松管制允许混业经营,形成了万马奔腾的竞争局面。金融交易的急剧膨胀、新的金融工具的不断出现、以及衍生工具的大量使用、金融产品的市场价格(尤其是利率、汇率)波动的加剧,使得金融市场越来越复杂,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信用风险在金融风险中比重增大。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信用风险成为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因此,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信用风险的控制和管理,许多国际化大银行自行研究和开发了新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 银行内部评级系统是信用风险管理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技术。2001年1月16日,巴塞尔委员公布了最新的资本协议草案,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允许银行使用内部评级作为确定资本金权重的基础,并给出了统一的计算资本金的公式。这一举措无疑将极大地激励银行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新协议将于2004年正式生效,建立银行内部评级系统是大势所趋。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建立科学的银行内部信用评价体系,没有形成一个以内部信用评级为基础的管理模式,这无疑在国际化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建立有效的银行内部评级系统是我国银行风险管理应着重进行的基础性工作。 信用风险是因客户违约或客户信用等级下降而引起可能损失的风险,由违约风险、头寸风险和清偿风险三部分组成。 银行开展业务是基于信用的存在。银行发放贷款时,和客户约定到期还本利息,但如果客户没有履行约定则会对银行造成损失,这即违约风险。违约风险一般用违约概率PD (probability of default)度量。头寸风险是指暴露在信用风险下头寸大小的不确定性。未来的收入、支出比较确定时,头寸风险小,如分期抵押贷款。信用证、衍生产品等未来头寸很不确定的,头寸风险大。头寸风险通常用违约风险暴露EAD(exposure at default)衡量。当客户违约时,银行有可能从客户或第三方追回赔偿,这主要取决于抵押、担保等状况,如果清偿率(recovery rate)不足以弥补银行的风险暴露,就会造成特定违约损失LGD(loss given default)。信用风险是上述三种风险的综合,信用风险损失量也可由上述三方面衡量。 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的目的是量化地评价客户的信用风险水平,它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借款人如期还本付息能力和意愿进行综合评价,并用简单的评级符号表示信用风险的相对大小。信用风险处理的难点在于难以精确地量化。信用评级事实上对信用风险作了一定的量化,并且为更进一步的量化奠定基础,为银行对客户授信和信贷资产定价提供依据,使资产状况变得明晰。如果信用评级是准确的,则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信用分析和资产管理,使得银行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为可能的风险损失提供足够的但又不浪费的资本金,提高银行运作效率、增加利润,并且在遭受损失时仍保持较高的财务灵活性。这对银行来说有重大意义。 本文对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级的原则、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结合我国实际,

商业银行信息管理系统

商业银行信息管理 系统

《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 课程论文 题目商业银行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任课教师 二O一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商业银行信息管理系统 摘要:在中国的金融行业中,拥有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为银行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论文主要研究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国商业银行中的开发应用情况,经过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分析以及系统功能的实现,进一步深入了解了中国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情况和运用效果,探寻管理信息系统在金融行业发展中的影响,以及对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在未来的发展中提出建议。 关键字:信息系统;商业银行;信息管理。 1.背景 激烈的市场竞争给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挑战,面对纷繁复杂、数量巨大的信息资源,商业银行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将成为经营成败的关键。近几年来,中国银行业的电子化进程有了长足的发展,当前正在进行主机延伸、数据结构调整、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的推广等一系列工作,这都对数据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商业银行业应秉承以储户为中心, 实现储户价值的战略理念, 在产品和服务设计上,在组织结构或管理结构的调整上,都必须从储户角度出发来考虑, 做到为每一个目标储户提供满意服务,而不再是以前那种为“一群顾客”服务的观念。经过贯彻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 建立全方位满足顾客的具体措施,最终建立“优质服务型”的竞争优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给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是为商业银行

内部的工作人员和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服务的。在日常的工作中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为员工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资源,使工作流程简化、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2.企业需求分析 2.1企业组织与功能结构分析 2.1.1组织结构分析 (1)组织结构调查内容 商业银行由业务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营业部、信息科技部、储户部和法律事务部组成。其中业务部管理营业部和储户部;信息科技部为各个部门提供信息技术保障;营业部获得的储户信息传递给储户部,人力部的人员调配信息将传递给人力资源部;各个营业部每天的资金信息会汇总到业务部,便于管理和整理;业务部汇总的信息传递到财务部。 各组织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经过各种票据实现的,在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和遗漏,可能导致整个组织信息的错误,如业务部的人员调动可能无法及时上报到人力资源部,使得可能存在同一个人员被安排不同的工作的情况;又如业务部在上报财务部业务时可能遗漏了某一天的信息,事后发现时则要对整个财务报表进行修改等等。因此,新建立的信息系统要求各个部门之间能够获得该部门所需的必要信息,而且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便于操作,具有检错能力以降低人为疏忽造成的损失。 (2)组织机构图

企业信用评估报告

企业信用评估报告三篇 篇一:企业信用评估报告 1.企业信用评估报告的概念 企业信用评估报告是对企业的资金信用、经济效益、经济管理能力和企业发展前景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公平地评估后写的书面材料 2.企业信用评估报告的结构 企业信用评估报告由标题、企业概况、对企业的评估、企业信用状况总评价、评估报告的各类附表及说明、落款组成。 (1)标题。在“信用评估报告”的前面加上企业名称。 (2)企业概况。简略、概括地反映企业的全貌。 (3)对企业的评估。包括企业资金信用评估、经济效益评估、经营管理能力评估、企业创新能力评估。 (4)企业信用状况总评估。是对企业信用全面评估分析后作出的结论部分。(5)附表及说明。这是评估报告的补充部分。 (6)落款。即企业信用评估的署名和年、月、日。署名可在全文末尾,也可在标题之下,正文之上 3.企业信用评估报告的实例 <实例> ××百货商场信用评估报告 一、企业概况

××百货商场是我市最大的综合性零售商场,始建于19XX年5月,地处××市××商业街黄金地段。现拥有7000平方米营业场地,1~3楼为零售营业厅,4楼为博览大厅和办公室。全商场分10个营业部、90个柜组,附设5个维修部,并有4000平方米的仓库和一个货运车队,固定资产总值达380万元,职工808人,主营大小百货、文化用品、家电、针纺、丝绸、服装、烟酒、家具等,设有侨汇专柜,经营近2万个品种,年销售额达8100万元,人均创利税已达万元。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飞速发展。85年达到商场建立以来的最好水平,商品销售总额达7339万元,首次达到人均创利税万元,87年更上一层楼,商品销售总额超过8200万元,比1985年增长11%,1~10月全部流动资金周转居全省18家大中型零售企业之首。1985年至19XX年连续获得省商业系统经济效益夺魁奖,19XX年在“顾客评店”活动中,被评为“顾客满意放心店”,从19XX年到19XX年底,共收到顾客表扬意见5万条,表扬信3000多封。××百货商场在广大消费者中,享有较高的信誉。 ××百货商场有一个精干团结的领导班子。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党委书记1人,副总经理4人,总会计师1人,总经理室下设10个职能科室,5个党支部,领导层中大中专文化程度者占58%,大多是长期从事商业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同志,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和开拓精神。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他们善于决策,利用店大、知名度高、信誉好的优势,发展横向联系、广开商品货源渠道、强化服务,为搞活流通、活跃市场显示了不凡身手。在内部管理上,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的“三级管理,二级核算”经营体制,推行商场“六统一”、“七定”到柜组,形成一套科学核算体系,用行政和经济两个手段管理企业经营,并引

XX银行一般法人客户信用评级办法

XX银行一般法人客户信用评级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一般法人客户信用评级(以下简称“信用评级”或“评级”)工作,量化信用风险管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指引》等相关办法、指引的规定,结合本行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一般法人客户信用等级评定,系指运用科学的计量方法和模型,对评级对象一定经营期间内的经营业绩和信用表现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和审定,对客户的信用风险做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并以简单、直观的符号表示其评价结果。 第三条一般法人客户信用评级结果是本行授信和授权管理、一般法人客户准入和退出的重要依据,也是授信审批、风险定价、资产风险分类的重要参考。本办法客户信用评级系指年度评级,即一个年度内一般法人客户对应唯一有效信用等级。 第四条本行一般法人客户信用评级工作遵循“独立、公正、客观、科学”的基本原则,采用宏观与微观、动态与静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科学分析方法,确定被评对象的信用等级。

第五条一般法人客户信用评级分为内部评级和公开评级,内部评级和公开评级采用相同的评级方法和程序。内部评级是本行内部管理的工具,其结果对外保密;公开评级是由本行与被评对象签订评级合同,在征得被评对象同意后,对评级结果向媒体进行公示的金融服务。 第二章评级对象 第六条一般法人客户评级对象系指本行有确定意向或已经为之提供授信服务的经合法登记注册的事业法人,和其他中、大型公司法人。中、大型客户的划型标准以工信部联企业2011年300号文件为准。银行同业客户、小微企业客户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另行制定。 为本行授信客户提供保证担保的企、事业一般法人客户原则上应参与评级。 第七条集团客户根据其提供的集团合并报表和相关资料进行信用评级。无法提供集团客户合并报表的,对其子公司进行单户评级。 第八条以下一般法人客户可不予评级: (一)在本行仅办理低风险授信业务的客户; (二)在本行仅办理委托贷款的借款人。 第九条一般法人客户的行业分类应严格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1)(下同)执行,根据客户主营业务范围确定其行业归属。

商业银行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XX银行 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 银行 (下称 “本行” )信息安全管理,防范信息技术风险,保障本行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 《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暂行规定》等,特制定本办法 。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息安全管理, 是指在本行信息化项目立项、 建设、 运行、 维护及废止等过程中保障信息及其相关系统、环境、网络和操作安全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第三条 本行信息安全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 由分管领导负责。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 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部门与个人信息安全责任。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行。所有使用本行网络或信息资源的其他外部机构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 组织保障 第五条 常设由本行领导、各部室负责人及信息安全员组成的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本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决策信息安全重大事宜。 第六条 各部室、各分支机构应指定至少一名信息安全员,配合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具体负责信息安全领导小组颁布的相关管理制度及要求在本部室的落实。。 第七条 本行应建立与信息安全监管机构的联系,及时报告各类信息安全事件并获取专业支持。 第八条 本行应建立与外部信息安全专业机构、专家的联系,及时跟踪行业趋势,学习各类先进的标准和评估方法。 第三章 人员管理 第九条 本行所有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的岗位或工作范围,履行相应的信息安全保障职责。日常员工信息安全行为准则参见《 银行员工信息安全手册》 。 第一节 信息安全管理人员 第十条 本办法所指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包括本行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和信息安全工作小组成员。 第十一条 应选派政治思想过硬、具有较高计算机水平的人员从事信息安全管理工

公司信用评级报告【模板】

样本报告 * * * * 公司 信用评级报告 信用等级:AA 评级编号:CHNOOOOOOOO1 评级单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资信评估部 分析师:*** 评级时间:2007年4月3日 ————SinoRating———— ******.cn , sinorating@https://www.360docs.net/doc/381520738.html,

北京市西城区丰汇园11号丰汇时代大厦100032 电话:8610-******** , 传真:********

目录 - 3 - - 3 - 1、【SWOT分析】------------------------------------------- -3- 2、【发展前景】-------------------------------------------- -4- - 5 - 1、【外部因素】-------------------------------------------- -5- 2、【内部因素】-------------------------------------------- -5- 3、【经营状况】-------------------------------------------- -7- 4、【财务分析】-------------------------------------------- -9- 5、【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12- 6、【行业特性因素】--------------------------------------- -12- 7、【信用状况】------------------------------------------- -12- ----------------------------------- - 13 - - 14 - - 15 - --------------- - 1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