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厦接力PKPM计算和出图快速入门

广厦接力PKPM计算和出图快速入门
广厦接力PKPM计算和出图快速入门

采用PKPM建模

广厦

结构CAD快速入门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广厦软件有限公司

2008年11月

目录

1建议采用广厦计算或处理的21个工程类型 3 2从PKPM读入数据 4 3无梁楼盖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 5 4现浇空心板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 6 5转换层结构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7 6多塔结构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7 7全弹性结构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7 8斜交结构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7 9偏心结构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8 10同一楼面层高不同的结构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8 11斜屋面结构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8 12楼梯结构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8 13填充墙不均匀结构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8 14后浇结构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9 15筏板基础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9 16桩筏板基础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9 17核心筒基础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10 18异形柱结构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10 19连体结构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10 20构造抗震等级不同的结构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10 21自动生成墙柱梁板施工图和一分钟算工程量11 22中震计算11

2从PKPM读入数据

采用PKPM建模,采用广厦GSSAP、后处理、基础CAD和自动概预算。

1)在录入中的"FK"命令,采用PM录入数据设计流程:

|-->SATWE----| |-->广厦自动生成施工图--|

PM录入数据-->|-->GSSAP----|-->| |-->广厦自动概预算

|-->广厦录入--| |-->广厦基础CAD---------|

在主控菜单中在PM录入数据相同的目录下新建工程或寻找已建工程,选择“工

程─从PKPM读入数据”菜单。

a)采用SATWE计算结果模式

该模式的目的:

i)采用PMCAD的模型数据;

ii)读取SATWE计算结果,采用广厦生成施工图;

iii)读取SATWE墙柱底力,采用广厦进行基础设计。

该模式的使用前提:

i)运行SATWE“结构内力,配筋计算”计算后。

转换后广厦结构CAD中的操作步骤:

i)在“楼板次梁和砖混计算”中计算楼板内力和配筋;

ii)在“平法配筋”中选择结构计算模型为SATWE,自动生成平法施工图;

iii)在“平法施工图”中编辑出图;

iv)在“图形录入”中生成基础数据;

v)在“基础CAD”中设计基础。

注意:已自动生成“楼板次梁计算”数据,采用PKPM导的荷传给SATWE计算,

不能再选择广厦录入中“生成SATWE计算数据”菜单。

b)采用GSSAP计算结果模式

该模式目的:

i)采用PMCAD的模型数据;

ii)读取GSSAP计算结果,采用广厦生成施工图;

iii)读取GSSAP墙柱底力,采用广厦进行基础设计。

该模式的使用前提:

i)经SATWE数据检查正确的数据;

转换后广厦结构CAD中的操作步骤:

i)在“楼板次梁和砖混计算”中计算楼板内力和配筋;

ii)在“通用计算GSSAP”中计算墙柱梁内力和配筋;

iii)在“平法配筋”中选择结构计算模型为GSSAP,自动生成平法施工图;

iv)在“平法施工图”中编辑出图;

v)在“图形录入”中生成基础数据;

vi)在“基础CAD”中设计基础。

注意: 已自动生成“楼板次梁计算”数据,采用PKPM导的荷传给GSSAP计算,

不能再选择广厦录入中“生成GSSAP计算数据”菜单。

c)只从PKPM读入数据模式

该模式目的:

1)采用PMCAD的模型数据;

2)只形成广厦录入数据。

该模式的使用前提:

i)经SATWE数据检查正确的数据。

该模式做了如下的工作:

i)读入经SATWE数据检查的PKPM数据;

ii)自动删除板导到梁墙上的荷载:只保留梁上集中力和最大均布恒载,只保

留墙上集中力。

注意:该模式最后采用广厦导荷,梁上最大均布力若不是填充墙重量,请删除重新布置。

3无梁楼盖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

录入中建模型步骤:

1)执行“FK”命令,选择模式3:只从PKPM读入数据模式;

2)执行“CB”命令,把梁改为宽度B为0(梁高H为非0任意数值)的虚梁;

3)执行“DEBD”命令,删除梁上已有梁荷;

4)执行“SD”命令,修改板荷;

5)执行“PR”命令,选择任一块板,修改板设计属性中的计算单元类型为板单元或壳单

元,再光标选择修改其它板的计算单元类型(可窗选);

6)执行“CA”命令,布置柱帽;

7)执行“GO”命令,生成GSSAP计算入口数据,退出录入系统。

查看计算结果步骤:

在运行“楼板、次梁和砖混计算”和“通用计算GSSAP”后,在“图形方式”中

1)点按“板壳结果”菜单,查看板组合前后应力、内力和配筋,以及剖分情况;

1)XY向底筋和面筋中的XY指钢筋摆放方向,显示字的方向为钢筋摆放方向;

2)面内外力方向与板局部坐标或主应力方向一致,显示字的方向为力的方向。板局部

坐标可在录入系统中修改,缺省总体坐标XZ面与板面交线为局部X轴,板面法向为局部Z轴,在录入中可修改;

3)有3种显示结果方式:节点数值、等值线和彩色填充;

4)弯矩单位为kN.m/m,剪力单位为kN/m,钢筋面积单位为mm2/m,位移单位为mm,

转角单位为弧度;

5)板冲切剪切比<1.0,不满足要求,增加板厚;当为现浇空心板时显示两方向肋梁最

大箍筋(cm2/0.1m)和两方向最大剪切验算,同时显示柱帽的冲切比<1.0,不满足要求;

6)选择板上一点,显示方式为节点数值时文本输出最近节点结果,其它方式文本输出

选择点插值结果。

4现浇空心板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

录入中建模时修改板的截面为现浇空心板,其它步骤与无梁楼盖的计算完全相同。

5转换层结构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

录入中建模型步骤:

1)执行“FK”命令,选择模式3:只从PKPM读入数据模式;

2)执行“PR”命令,选择任一块板,修改板设计属性中的计算单元类型为板单元或壳单

元,再光标选择修改其它板的计算单元类型;

3)执行“PR”命令,选择任一转换梁,修改梁设计属性中的计算单元类型为H向壳,再

光标选择修改其它转换梁的计算单元类型;

4)执行“DEBD”和“BD”命令,删除或修改所有层梁上已有梁荷;

5)执行“GO”命令,生成GSSAP计算入口数据,退出录入系统。

查看计算结果步骤:

在运行“楼板、次梁和砖混计算”和“通用计算GSSAP”后,在“图形方式”中调入转

换层。

1)点按“梁内力”菜单,查看梁组合前后内力;

2)点按“板壳结果”菜单,查看板组合前后应力、内力和配筋,以及剖分情况;

6多塔结构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

录入中建模型步骤:

1)执行“FK”命令,选择模式2:采用GSSAP计算结果模式;

查看计算结果步骤:

在运行“楼板、次梁和砖混计算”和“通用计算GSSAP”后,在“图形方式”中。1)点按“三维振型”菜单,查看三维振型;

7全弹性结构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

录入中建模型步骤:

1)执行“FK”命令,选择模式3:只从PKPM读入数据模式;

2)执行“PR”命令,选择任一块板,修改板设计属性中的计算单元类型为壳单元,再光

标选择修改其它板的计算单元类型;

3)执行“DEBD”和“BD”命令,删除或修改所有层梁上已有梁荷;

4)执行“GO”命令,生成GSSAP计算入口数据,退出录入系统。

查看计算结果步骤:

在运行“楼板、次梁和砖混计算”和“通用计算GSSAP”后,在“图形方式”中。1)点按“三维振型”菜单,查看三维振型;

8斜交结构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

录入中建模型步骤:

1)执行“FK”命令,选择模式2:采用GSSAP计算结果模式;

查看计算结果步骤:

在运行“楼板、次梁和砖混计算”和“通用计算GSSAP”后,在“文本方式”中。

1)选择“结构信息”菜单,查看斜交方向刚度比;

2)选择“结构位移”菜单,查看斜交方向位移;

3)选择“水平力效应验算”菜单,查看斜交方向剪重比、刚重比、框架剪力调整、倾覆

力矩和承载力比值;

9偏心结构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

录入中建模型步骤:

1)执行“FK”命令,选择模式2:采用GSSAP计算结果模式;

查看计算结果步骤:

在运行“楼板、次梁和砖混计算”和“通用计算GSSAP”后,在“图形方式”中。

1)点按“梁内力”菜单,查看梁恒载下扭矩;

2)点按“墙柱内力”菜单,查看墙柱恒载下弯矩;

10同一楼面层高不同的结构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

录入中建模型步骤:

1)执行“FK”命令,选择模式2:采用GSSAP计算结果模式;

查看计算结果步骤:

在运行“楼板、次梁和砖混计算”和“通用计算GSSAP”后,在“图形方式”中。

1)点按“梁内力”菜单,查看交接处梁弯矩包络;

2)点按“墙柱内力”菜单,查看交接处墙柱最大弯矩;

11斜屋面结构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

录入中建模型步骤:

1)执行“FK”命令,选择模式2:采用GSSAP计算结果模式;

查看计算结果步骤:

在运行“楼板、次梁和砖混计算”和“通用计算GSSAP”后,在“图形方式”中。

1)点按“梁内力”菜单,查看斜屋面处梁弯矩包络;

2)点按“墙柱内力”菜单,查看斜屋面处墙柱最大弯矩。

12楼梯结构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

录入中建模型步骤:

1)执行“FK”命令,选择模式3:只从PKPM读入数据模式;

2)执行“DEBD”和“BD”命令,删除或修改所有层梁上已有梁荷;

3)执行“MT”命令,输入楼梯;

4)执行“GO”命令,生成GSSAP计算入口数据,退出录入系统。

查看计算结果步骤:

在运行“楼板、次梁和砖混计算”和“通用计算GSSAP”后,在“文本方式”中:1)选择“结构信息”菜单,查看刚度比。

在“图形方式”中调入转换层。

1)点按“三维位移”菜单,查看楼梯间与整个结构的运动;

2)点按“墙柱内力”菜单,查看楼梯间角柱内力;

3)点按“板壳结果”菜单,查看楼梯板组合前X向正应力以及剖分情况;

13填充墙不均匀结构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

录入中建模型步骤:

1)执行“FK”命令,选择模式3:只从PKPM读入数据模式;

2)执行“DEBD”和“BD”命令,删除或修改所有层梁上已有梁荷;

3)在“GSSAP总体信息”中,填充墙刚度选择1考虑并根据梁荷自动求填充墙;

4)执行“PR”命令,选择首层梁,修改梁设计属性中的梁下填充墙宽度,再光标选择修

改其它转换梁;

5)执行“GO”命令,生成GSSAP计算入口数据,退出录入系统。

查看计算结果步骤:

在运行“楼板、次梁和砖混计算”和“通用计算GSSAP”后,在“文本方式”中:

1)选择“结构信息”菜单,查看刚度比。

2)选择“周期和地震作用”菜单,查看结构周期。

14后浇结构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

录入中建模型步骤:

1)执行“FK”命令,选择模式3:只从PKPM读入数据模式;

2)执行“DEBD”和“BD”命令,删除或修改所有层梁上已有梁荷;

3)在“GSSAP总体信息”中,设置考虑模拟施工;

4)执行“PR”命令,选择墙柱之间的梁,修改梁设计属性中的模拟施工号,再光标选择

修改其它墙柱之间的梁;

5)执行“GO”命令,生成GSSAP计算入口数据,退出录入系统。

查看计算结果步骤:

在运行“楼板、次梁和砖混计算”和“通用计算GSSAP”后,在“图形方式”中。1)点按“梁内力”菜单,查看斜屋面处梁弯矩包络;

15筏板基础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

录入中建模型步骤:

1)执行“FK”命令,选择模式1:采用SATWE计算结果模式;

2)执行“BO”命令,生成基础初始数据;

查看计算结果步骤:

在“基础CAD”中。

1)选择“读取墙柱底内力”菜单,选择SATWE计算模型读取墙柱底内力;

2)点按“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角点定边”菜单,输入筏板边界;

3)点按“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布置柱墩”菜单,输入柱墩;

4)点按“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局部厚度”菜单,确定局部厚度的范围;

5)点按“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划分单元”菜单,选择3和4节点混合剖分;

6)点按“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计算筏板”菜单,选择所要计算的筏板;

7)点按“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计算简图”菜单,查看剖分情况和计算结果。

16桩筏板基础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

录入中建模型步骤:

1)执行“FK”命令,选择模式1:采用SATWE计算结果模式;

2)执行“BO”命令,生成基础初始数据;

查看计算结果步骤:

在“基础CAD”中。

1)选择“读取墙柱底内力”菜单,选择SATWE计算模型读取墙柱底内力;

2)点按“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角点定边”菜单,输入筏板边界;

3)点按“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布置柱墩”菜单,输入柱墩;

4)点按“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局部厚度”菜单,确定局部厚度的范围;

5)点按“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参数布桩/参数布桩2/两点布桩/一点布桩”菜单,

布置桩;

6)点按“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划分单元”菜单,选择3和4节点混合剖分;

7)点按“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计算筏板”菜单,选择所要计算的筏板;

8)点按“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计算简图”菜单,查看剖分情况和计算结果。

17核心筒基础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

录入中建模型步骤:

1)执行“FK”命令,选择模式1:采用SATWE计算结果模式;

2)执行“BO”命令,生成基础初始数据;

查看计算结果步骤:

在“基础CAD”中。

1)选择“读取墙柱底内力”菜单,选择SATWE计算模型读取墙柱底内力;

2)点按“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角点定边”菜单,输入核心筒基础边界;

3)点按“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参数布桩/参数布桩2/两点布桩/一点布桩”菜单,

布置桩;

4)点按“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划分单元”菜单,选择3和4节点混合剖分;

5)点按“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计算筏板”菜单,选择所要计算的筏板;

6)点按“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计算简图”菜单,查看剖分情况和计算结果。

18异形柱结构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

录入中建模型步骤:

1)执行“FK”命令,选择模式2:采用GSSAP计算结果模式;

查看计算结果步骤:

在运行“楼板、次梁和砖混计算”和“通用计算GSSAP”后,在“图形方式”中。

1)点按“墙柱内力”菜单,查看异形柱内力和配筋。

19连体结构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

录入中建模型步骤:

1)执行“FK”命令,选择模式3:只从PKPM读入数据模式;

2)执行“DEBD”和“BD”命令,删除或修改所有层梁上已有梁荷;

3)在“GSSAP总体信息─地震信息”中,设置地震力计算3考虑水平和竖向,并考虑计

算竖向振型;

4)执行“GO”命令,生成GSSAP计算入口数据,退出录入系统。

查看计算结果步骤:

在运行“楼板、次梁和砖混计算”和“通用计算GSSAP”后,在“图形方式”中。

1)点按“三维振型”菜单,查看三维振型;

20构造抗震等级不同的结构建模和查看计算结果

录入中建模型步骤:

1)执行“FK”命令,选择模式3:只从PKPM读入数据模式;

2)执行“DEBD”和“BD”命令,删除或修改所有层梁上已有梁荷;

3)在“GSSAP总体信息─地震信息”中,设置构造抗震等级提高一级;

4)执行“GO”命令,生成GSSAP计算入口数据,退出录入系统。

查看计算结果步骤:

在运行“楼板、次梁和砖混计算”和“通用计算GSSAP”后,在“图形方式”中。1)点按“梁配筋”菜单,查看梁配筋中的构造配筋面积的变化;

21自动生成墙柱梁板施工图和一分钟算量

操作步骤:

1)录入中执行“FK”命令,选择模式1:采用SATWE计算结果模式;

2)在运行“楼板、次梁和砖混计算”;

3)在运行“平法配筋”,注意选择SATWE计算模型,生成施工图;

4)在运行“平法施工图”中选择“工程─生成整个工程DWG”;

5)在运行“自动概预算”,点按第一步基本设置和第二步全部计算,再点按左下角经济

指标,最后点按左上角当前工程总指标。

22中震计算

录入中建模型步骤:

1)执行“FK”命令,选择模式2:采用GSSAP计算结果模式;

查看计算结果步骤:

在运行“楼板、次梁和砖混计算”和“通用计算GSSAP”后,在“图形方式”中。2)点按“梁配筋”菜单,查看梁配筋中的构造配筋面积的变化;

独立基础设计计算书

目录 1 基本条件的确定 (2) 2 确定基础埋深 (2) 2.1设计冻深 (2) 2.2选择基础埋深 (2) 3 确定基础类型及材料 (2) 4 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2) 4.1确定B柱基底尺寸 (2) 4.2确定C柱基底尺寸 (3) 5 软弱下卧层验算 (3) 5.1 B柱软弱下卧层验算 (3) 5.2 C柱软弱下卧层验算 (4) 6 计算柱基础沉降 (4) 6.1计算B柱基础沉降 (4) 6.2计算C柱基础沉降 (6) 7 按允许沉降量调整基底尺寸 (7) 8 基础高度验算 (8) 8.1 B柱基础高度验算 (9) 8.2 C柱基础高度验算 (10) 9 配筋计算 (12) 9.1 B柱配筋计算 (12) 9.2 C柱配筋计算 (14)

1 基本条件确定 人工填土不能作为持力层,选用亚粘土作为持力层。 2 确定基础埋深 2.1设计冻深 ???Z =Z zw zs o d ψψze ψ=2.01.000.950.90???1.71=m 2.2选择基础埋深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给出的数据,人工填土d 1.5m =,因持力层应选在亚粘土层处,故取0m .2d = 3 确定基础类型及材料 基础类型为: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材料:混凝土采用C25,钢筋采用HPB235。 4 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根据亚粘土e=0.95,l I 0.65=,查表得0, 1.0b d ηη==。因d=2.0m 。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1[18.0 1.519.0(2.0 1.5)]/2.018.25o γ=?+?-=3/m KN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进行修正): 11(0.5)150 1.018.25(2.00.5)177.38a a d m f f d ηγ=+?-=+??-=a KP 4.1 确定B 柱基底尺寸 202400 17.47.177.3820 2.0 K a G F A m f d γ≥ ==--?由于偏心力矩不大,基础底面面积按 20%增大,即A=1.20A =20.962m 。一般l/b=1.2~2.0,初步选择基础底面尺寸: 25.4 3.921.06m 3.9A l b b m =?=?==,虽然>m 3,但b η=0不需要对a f 进行修正。 4.1.1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基础和回填土重:20 2.021.06842.4G G dA KN γ==??= 偏心距:2100.0652400842.4k e m = =+

沉降计算例题

地基沉降量计算 地基变形在其表面形成的垂直变形量称为建筑物的沉降量。 在外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层被压缩达到稳定时基础底面的沉降量称为地基最终沉降量。 一、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目前最常用的就是分层总和法。 (一)基本原理 该方法只考虑地基的垂向变形,没有考虑侧向变形,地基的变形同室侧限压缩试验中的情况基本一致,属一维压缩问题。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可用室压缩试验确定的参数(e i、E s、a)进行计算,有: 变换后得: 或 式中:S--地基最终沉降量(mm); e --地基受荷前(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孔隙比; 1 e --地基受荷(自重与附加应力作用下)沉降稳定后的孔隙比; 2 H--土层的厚度。 计算沉降量时,在地基可能受荷变形的压缩层围,根据土的特性、应力状态以及地下水位进行分层。然后按式(4-9)或(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 i。最后将各分层的沉降量总和起来即为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二)计算步骤 1)划分土层 如图4-7所示,各天然土层界面和地下水位必须作为分层界面;各分层厚度必须满足H i≤0.4B(B为基底宽度)。 2)计算基底附加压力p0 3)计算各分层界面的自重应力σsz和附加应力σz;并绘制应力分布曲线。 4)确定压缩层厚度 满足σz=0.2σsz的深度点可作为压缩层的下限; 对于软土则应满足σz=0.1σsz; 对一般建筑物可按下式计算z n=B(2.5-0.4ln B)。 5)计算各分层加载前后的平均垂直应力 p =σsz; p2=σsz+σz 1 6)按各分层的p1和p2在e-p曲线上查取相应的孔隙比或确定a、E s等其它压缩性指标 7)根据不同的压缩性指标,选用公式(4-9)、(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 S i 8)按公式(4-11)计算总沉降量S。

独立基础计算书

基础计算书 C 轴交3轴DJ P 01计算 一、计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选择第一层粉土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20 kPa ,ηd=2.0,rm=17.7kN/m 3, d=1.05m ,初步确定埋深d=1.5m ,室内外高差0.45m 。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式5.2.4 计算 修正后的抗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139(kPa); 二、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A ≧Fk fa ?γG A ≧ 949139?20×1.5 =8.7㎡ 取独立基础基础地面a=b=3000mm 。采用坡型独立基础,初选基础高度600mm ,第一阶h 1=350mm ,第二阶h 2=250mm 。 三、作用在基础顶部荷载标准值 结构重要性系数: γo=1.0 基础混凝土等级:C30 ft_b=1.43N/mm 2 fc_b=14.3N/mm 2 柱混凝土等级: C30 ft_c=1.43N/mm 2 fc_c=14.3N/mm 2 钢筋级别: HRB400 fy=360N/mm 2 矩形柱宽 bc=500mm 矩形柱高 hc=500mm 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40mm 最小配筋率: ρmin=0.150% Fgk=949.000kN Fqk=0.000kN Mgxk=14.000kN*m Mqxk=0.000kN*m Mgyk=25.000kN*m Mqyk=0.000kN*m Vgxk=45.000kN Vqxk=0.000kN Vgyk=17.000kN Vqyk=0.000kN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rg=1.20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rq=1.40 Fk=Fgk+Fqk=949.000+(0.000)=949.000kN Mxk=Mgxk+Fgk*(B2-B1)/2+Mqxk+Fqk*(B2-B1)/2 =14.000+949.000*(1.500-1.500)/2+(0.000)+0.000*(1.500-1.500)/2 =14.000kN*m Myk=Mgyk+Fgk*(A2-A1)/2+Mqyk+Fqk*(A2-A1)/2 =25.000+949.000*(1.500-1.500)/2+(0.000)+0.000*(1.500-1.500)/2 =25.000kN*m Vxk=Vgxk+Vqxk=45.000+(0.000)=45.000kN Vyk=Vgyk+Vqyk=17.000+(0.000)=17.000kN F1=rg*Fgk+rq*Fqk=1.20*(949.000)+1.40*(0.000)=1138.800kN Mx1=rg*(Mgxk+Fgk*(B2-B1)/2)+rq*(Mqxk+Fqk*(B2-B1)/2) =1.20*(14.000+949.000*(1.500-1.500)/2)+1.40*(0.000+0.000*(1.500-1.500)/2) =16.800kN*m My1=rg*(Mgyk+Fgk*(A2-A1)/2)+rq*(Mqyk+Fqk*(A2-A1)/2) ++=f a f ak b ()-b 3d m ( )-d 0.5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试题及答案(密题)解析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土中对土颗粒产生浮力作用的是 ( ) A.强结合水 B.弱结合水 C.毛细水 D.重力水 2.评价粘性土软硬状态的物理指标是 ( ) A.含水量 B.孔隙比 C.液性指数 D.内聚力 3.淤泥质土是指 ( ) A.w> w P,e≥1.5的粘性土 B.w> w L,e≥l.5的粘性土 C.w> w P,1.O≤e <1.5的粘性土 D.w> w L,1-O≤e<1.5的粘性土 4.基底附加压力式中d表示 ( ) A.室外基底埋深 B.室内基底埋深 C.天然地面下的基底埋深 D.室内外埋深平均值 5.为了方便比较,评价土的压缩性高低的指标是 ( ) A.a1-2 B.a2-3 D.a2-4 C. a1-3

6.原状土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重塑土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称为土的 ( ) A.液化指标 B.强度提高系数 C.固结系数 D.灵敏度 7.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当在墙高、填土物理力学指标相同条件下,对于三种土压力的大小关系,下列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 ) A. E a

独立基础JC-1计算书

基础JC-1计算书 项目名称: JC-1 设计: 校对: 专业负责人: 1 计算依据的规范和规程 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1.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2 几何数据及材料 2.1 基础混凝土等级: C35; 抗压强度fc=16.7(MPa); 抗拉强度ft=1.57(MPa) 2.2 钢筋等级: HRB335; 强度设计值fy=300(MPa); 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as=50(mm) 2.3 基础类型: 锥型基础 2.4 基础长l=1500(mm); 基础宽b=1500(mm); 基础高h=1000(mm) 2.5 柱高Hc=400(mm); 柱宽Bc=400(mm); 柱周加大尺寸(相当于杯口厚度) ac=50(mm); 加大高度hc=300(mm) 2.6 基础端部高h1=300(mm) 2.7 基础底面积A=l*b=1500*1500=2.250(m2) 基础顶部面积At=(Hc+2*ac)*(Bc+2*ac)=(400+2*50)*(400+2*50)=0.250(m2) 基础体积Vjc=l*b*h1+[(Bc+2*ac)*(Hc+2*ac)+(l-Hc-2*ac)*(b-Bc-2*ac)/3 +(l-Hc-2*ac)*(Bc+2*ac)/2+(b-Bc-2*ac)*(Hc+2*ac)/2]*(h-h1-hc) +(Hc+2*ac)*(Bc+2*ac)*hc =1500*1500*300+[(400+2*50)*(400+2*50)+(1500-400-2*50)*(1500-400-2*50)/3 +(1500-400-2*50)*(400+2*50)/2+(1500-400-2*50)*(400+2*50)/2]*(1000-300-300) +(400+2*50)*(400+2*50)*300 =1.183(m3) 2.8 基础自重和上部土重 基础混凝土的容重γc=25.00(kN/m3) 基础顶面以上土的容重γs=18(kN/m3) 基础及以上土重Gk=Vjc*γc+[A*d-Vjc-Bc*Hc*(d-h)]*γs =1.183*25.0+[2.250*1.500-1.183-0.400*0.400*(1.500-1.000)]*18 =67.593(kN) G=1.2*Gk=81.112(kN) 3 地基承载力信息 3.1 已知条件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 当地震参与荷载组合时地耐力提高系数ξa=1 宽度修正系数ηb=0; 深度修正系数ηd=1 土的重度γ=18(kN/m3); 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m=20(kN/m3) 基础短边尺寸b=1500(mm); 基础埋置深度d=1500(mm); 深度修正起算深度d1=0(mm) 3.2 承载力设计值 fa=fak+ηb*γ*(b-3)+ηd*γm*(d-d1-0.5) (GB 50007--2002 式5.2.4, 按北京规范可把d1加大1m)

独立基础设计计算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专业:道桥班级:道桥1001 学生姓名: 豹哥学号: 1000000000 指导教师:周老师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教务部制 2012年 12 月 9 日

目录 1 引言 (2) 1.1 基础课程设计目的 ....................................................................................................... 2 1.2 基础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 (2) 1.2.1 说明书(计算书)的要求 ................................................................................. 3 1.2.2 基础施工图纸的要求 .. (3) 2、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3) 2.1 设计资料 ....................................................................................................................... 3 2. 2独立基础设计 (4) 2.2. 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 f (4) 2.2.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5) 2.2.5.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 5 2.2.6.计算基底净反力 ................................................................................................... 6 2.2.7.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 ............................................................................... 6 2.2.8.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 7 2.2.9.配筋计算 ............................................................................................................... 8 2.2.11.确定B 、A 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 9 2.2.12.B 、A 两轴持力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 10 2.2.13. 设计图纸 (10) 3. 主要参考文献 ........................................................................................................................... 12 附录 (13) 钢筋表..................................................................................................................................... 13 课程设计任务书 ..................................................................................................................... 14 致谢词 .. (20)

独立基础沉降计算书

独立基础沉降计算书 日 期_____________ 设 计 者_____________ 校 对 者 _____________ 一、设计资料 1.工程信息 工程名称: 试算工程 勘察报告: 基础编号: J-1 2.基础参数 基础尺寸: b ×l =4000×6000mm 2 基础埋深: d =1.50 m 荷 载: F k = 1728.00kN 钻孔编号: 1 孔囗标高: 30.00m 地下水位标高: 29m 地下水位深度: 1.00m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 =110.00kPa 3.计算参数 设计时执行的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以下简称 "基础规范"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1.0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6.4m

4.地质参数 二、计算步骤 1.计算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 基础自重和其上的土重为: G k=γG Ad=20×6.00×4.00×1.50=720.00 kN 基础底面平均压力为: p k= F k+G k A= 1728.00+720.00 6.00×4.00= 102.00 kPa 基础底面自重压力为: σch= γm d= 14.67×1.50= 22.00 kPa 上式中γm为基底标高以上天然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其中地下水位下的重度取浮重度 γm= ∑γi h i ∑h i= 18.00×1.00+8.00×0.50 1.00+0.50 = 22.00 1.50= 14.67 kN/m 3 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为: p0= p k- σch= 102.00- 22.00= 80.00 kPa 2.确定分层厚度 按"基础规范"表5.3.6: 由b=4.00 得?Z=0.60 3.确定沉降计算深度 按用户输入确定沉降计算深度: z n=6.40m 4.计算分层沉降量 根据"基础规范"表K.0.1-2可得到平均附加应力系数,计算的分层沉降值见下表:

独立基础基计算书

阶梯柱基计算书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 设计者_____________校对者_____________ 一、示意图 基础类型:阶梯柱基计算形式:验算截面尺寸 平面: 剖面: 二、基本参数 1.依据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简明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第二版)》2.几何参数: 已知尺寸: B1 = 1400 mm, A1 = 700 mm H1 = 300 mm, H2 = 300 mm

B = 800 mm, A = 500 mm B3 = 1400 mm, A3 = 700 mm 无偏心: B2 = 1400 mm, A2 = 700 mm 基础埋深d = 1.50 m 钢筋合力重心到板底距离a s = 80 mm 3.荷载值: (1)作用在基础顶部的基本组合荷载 F = 146.15 kN M x = 0.00 kN·m M y = 105.38 kN·m V x = 25.37 kN V y = 0.00 kN 折减系数K s = 1.35 (2)作用在基础底部的弯矩设计值 绕X轴弯矩: M0x = M x-V y·(H1+H2) = 0.00-0.00×0.60 = 0.00 kN·m 绕Y轴弯矩: M0y = M y+V x·(H1+H2) = 105.38+25.37×0.60 = 120.60 kN·m (3)作用在基础底部的弯矩标准值 绕X轴弯矩: M0xk = M0x/K s = 0.00/1.35 = 0.00 kN·m 绕Y轴弯矩: M0yk = M0y/K s = 120.60/1.35 = 89.33 kN·m 4.材料信息: 混凝土:C30 钢筋:HRB400(20MnSiV、20MnSiNb、20MnTi) 5.基础几何特性: 底面积:S = (A1+A2)(B1+B2) = 1.40×2.80 = 3.92 m2 绕X轴抵抗矩:Wx = (1/6)(B1+B2)(A1+A2)2 = (1/6)×2.80×1.402 = 0.91 m3 绕Y轴抵抗矩:Wy = (1/6)(A1+A2)(B1+B2)2 = (1/6)×1.40×2.802 = 1.83 m3三、计算过程 1.修正地基承载力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 = 110.00 kPa 2.轴心荷载作用下地基承载力验算 计算公式: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下列公式验算: p k = (F k+G k)/A (5.2.2-1) F k = F/K s = 146.15/1.35 = 108.26 kN G k = 20S·d = 20×3.92×1.50 = 117.60 kN p k = (F k+G k)/S = (108.26+117.60)/3.92 = 57.62 kPa ≤f a,满足要求。 3.偏心荷载作用下地基承载力验算 计算公式: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下列公式验算: 当e≤b/6时,p kmax = (F k+G k)/A+M k/W (5.2.2-2) p kmin = (F k+G k)/A-M k/W (5.2.2-3) 当e>b/6时,p kmax = 2(F k+G k)/3la (5.2.2-4) X方向:

楼层结构平面布置图二

14.2.3楼层结构布置平面图 楼层(屋面)结构布置图是假想沿楼面(或屋面)将建筑物水平剖切后所得的楼面(或屋面)的水平投影。它反映出每层楼面(或屋面)上板、梁及楼面(或屋面)下层的门窗过梁布置以及现浇楼面(或屋面)板的构造及配筋情况。 为二层梁的布置及配筋图,为板的结构布置平面图。图中中粗线为未被楼面构件挡住的墙(柱),中粗虚线为被楼面构件挡住的墙,粗实线为梁,细实线为下层的门窗洞及雨篷。 一般情况下,梁和板的布置可画在同一张图纸上,但在实际施工中,是将梁全部搁置和浇铸完后,再搁板。因此,实际工程中,可将梁和板的结构布置平面图分开绘制,以免标注太 多太乱而不清晰。如为二层梁的布置及配筋图,为板的结构布置平面图。 从中可看出:沿外墙上布置有窗过梁G L 4152、G L 4101、 G L 4122、G L 4151、G L 4184、G L 4181等,另外②轴线以左, ⑧轴线以右,在轴线到轴线范围内的阳台位置,布置有现浇 梁X L1和X L2;沿内墙上布置有G L4082、G L4081等过梁,另外还布置有L27、L L1、L L2、L L4、T L24等梁。梁的断面尺寸也可从图中看出。如图中符号的具体含义为: 一一梁编号为L L1。 一一梁的断面尺寸,梁宽200,梁高350。 一一梁内箍筋直径为,间距为100。

一一梁内上部两根直径为m m的架立筋,下部三根直径为18m m主筋。 从可看出:预制板平面布置的图示方法是在预制板布置的某一范围内用细实线由左下至右上画一对角线(该对角线是结构单元铺板的外轮廓线的对角线),在对角线的一侧(或两侧)注写铺板的数量、代号和编号;也可用细实线分块画出全部或部分预制板的轮廓线,以示铺板方向。本图是以后一种方式表达的。铺板完全相同的结构单元可用一代号标明,如、 …,不必一一标注,以减少绘图工作量。 钢筋混凝土梁、板、过梁等多采用标准图,构件编号各地 有所不同。和中各构件编号的含义如下: 矩形截面过梁的编号(选自D B J T-13一一地区标准建筑图 第十三分册,即《钢筋混凝土过梁图集》)。 如G L4181表示该过梁宽度(墙厚)为240,过梁净跨度为1800,1级荷载。 预应力空心板的编号(选自西南G222《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空心板图集》)。 如2YK B4590-5表示两块预应空心板,此板的板跨4500(实际板长4480),板宽900(实际板宽890),5级荷载。 在“川92G402”中2Y-K B276-5表示两块板跨为2700,板 宽为600,荷载级别为5级的预应力空心板。符号的含义为。

基础工程课后题答案 (1)

第二章天然地基上浅基础 1.浅基础和深基础的区别? 浅基础埋入地层深度较浅,施工一般采用敞开挖基坑修筑基础的方法,浅基础在设计计算时可以忽略基础侧面土体对基础的影响,基础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也较简单;深基础埋入地层较深,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较浅基础复杂,在设计计算时需考虑基础侧面土体的影响。 2.何谓刚性基础,刚性基础有什么特点? 当基础圬工具有足够的截面使材料的容许应力大于由基础反力产生的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时,断面不会出现裂缝,基础内部不需配置受力钢筋,这种基础称为刚性基础。 刚性基础的特点是稳定性好,施工简便,能承受较大的荷载,所以只要地基强度能满足要求,他是桥梁和涵洞等结构物首先考虑的基础形式。 3.确定基础埋深应考虑哪些因素?基础埋深对地基承载力,沉降有什么影响? 1地基的地质条件,2河流的冲刷深度,3当地的冻结深度,4上部结构形式,5当地的地形条件,6保证持力层稳定所需的最小埋置深度。 基础如果埋置在强度比较差的持力层上,使得地基承载力不够,直接导致地基土层下沉,沉降量增加,从而影响整个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4何谓刚性角,它与什么因素有关? 自墩台身边缘处的垂线与基底边缘的联线间的最大夹角称为刚性角。它与基础圬工的材料强度有关。 5刚性扩大基础为什么要验算基底合力偏心距? 目的是尽可能使基底应力分布比较均匀,以免基底两侧应力相差过大,使基础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墩台发生倾斜,影响正常使用。 6地基(基础)沉降计算包括哪些步骤?在什么情况下应验算桥梁基础的沉降? (1)确定地基变形的计算深度;(2)确定分层厚度;(3)确定各层土的压缩模量;(4)求基础地面处的附加压应力;(5)计算地基沉降;(6)确定沉降计算经验系数;(7)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1)修建在地质情况复杂、地层分布不均或强度较小的软黏土地基及湿陷性黄土上的基础;(2)修建在非岩石地基上的拱桥、连续梁桥等超静定结构的基础;(3)当相邻基础下地基土强度有显著不同货相邻跨度相差悬殊二必须考虑其沉降差时;(4)对于跨线桥、跨线渡槽要保证桥或槽下净空高度时。 7水中基坑开挖的围堰形式有哪几种?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和特点是什么? (1)土围堰、草袋围堰、钢板桩围堰、双壁钢围堰和地下连续墙围堰等 (2)在水深较浅(2m以内),流速缓慢,河床渗水较小的河流中修筑基础,可采用土围堰或草袋围堰。 堰外流速较大时,可在外侧用草袋柴排防护 第三章 1.桩基础的特点?适用于什么情况? 答:具有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小而均匀,在深基础中具有耗用材料少,施工简便的特点。(1)荷载较大,适宜的地基持力层位置较浅或人工基础在技术上经济上不合理时。(2)河床冲刷较大,河道不稳定或冲刷深度不易计算正确,位于基础或结构下面的土层有可能被侵蚀.冲刷.如采用深基础不能保证安全时(3)当基础计算沉降过大或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敏感时,采用桩基础穿过松软(高压缩)层,将荷载传到较结实(低压缩性)土层,以减少建筑物沉降并使沉降较均匀。(4)当建筑物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需要减少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和倾斜时(5)当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较高,采用其他深基础施工不便或经济上不合理时。(6)地震区,在可液化地基中,采用桩基础可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桩基础穿越可液化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pdf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pdf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确定桩基持力层、桩型、承台埋深 1.设计资料 某厂房上部结构荷载设计值为轴力:N=7460kN,弯矩:M=840kN、m,柱截面尺寸600mm*800mm。建筑场地位于城郊,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层土物理性质指标如表中所示,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下1、0m。从各测点的静力触探结果瞧场地土具有不均匀性,东部区域的比贯入阻力ps平均值要高于西部,局部地区有明浜,埋深近2m。 2、确定桩、承台尺寸与材料等 初选承台尺寸:3、0m×2、0m×1、4m;柱初选为400*400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桩身混凝土用30号,型式详见标准图集。 3、选择桩基持力层,确定荷载情况 由设计资料可知,作用在承台底面中心的荷载为:轴 力:N=7460kN,弯矩:M=840kN、m。 初选桩基础为边长为400mm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打入土层⑤灰-褐色粉质粘 1

土0、5m,控制最后贯入度e小于50mm,此基础桩基按照摩擦桩进行设计。所以可以得到桩长为:嵌入承台0、05m,锥形桩尖0、5m,故有:总桩长 为:L0=0、05+6、0+14、9+0、5+0、5=21、95m 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 根据《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中确定单桩容许承载力的经验公式,初步预估桩的竖向承载力符合要求。 Ra=q pa A p+u pΣq sia L i =2270*0、42+4*0、4*(25*6+14、9*25+40*0、5)=1221KN 按照相同条件下的静载实验结果,经过分析与比较,综合确定采用 Ra=1300KN,等验算完群桩作用后再复核承载力要求。 三、确定桩数与承台尺寸 采用平板式承台,且顶面埋深较浅,初步拟定承台埋深为2、0m,则有:作 用在承台顶面的土体荷载:Gk=18*2、0*3、0*2、0=216KN n= F + G =7460 /1、35+216=4、25 Ra1300 所以桩数为: 2

《土力学》第六章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土力学》第六章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第6章土中应力 一填空题 1.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量时,计算深度是根据应力和应力的比值确定的。 2.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为:总应力σ=有效应力σˊ+孔隙水压力u ,土的和只随有效应力而变。地下水位上升则土中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 3.地基土层在某一压力作用下,经历时间t所产生的固结变形量与最终固结变形量之比值称为。 二选择题 1.对非压缩性土,分层总和法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标准是( D )。 (A) ;(B) ;(C) ;(D) 2.薄压缩层地基指的是基底下可压缩土层的厚度H与基底宽度b的关系满足( B )。 (A) ;(B) ;(C) ;(D) 3.超固结比的土属于( B )。 (A) 正常固结土;(B) 超固结土;(C) 欠固结土;(D) 非正常土 4.饱和黏性土层在单面排水情况下的固结时间为双面排水的( C )。 (A) 1倍;(B) 2倍;(C) 4倍;(D) 8倍 5.某黏性土地基在固结度达到40%时的沉降量为100mm,则最终固结沉降量为( B )。 (A) 400mm ; (B) 250mm ; (C) .200mm ; (D) 140mm 6.对高压缩性土,分层总和法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标准是( C )。 (A) ;(B) ;(C) ;(D) 7.计算时间因数时,若土层为单面排水,则式中的H取土层厚度的( B )。 (A)一半; (B) 1倍; (C) 2倍; (D) 4倍 8.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规范公式对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确定标准是( C )。 (A) ;(B) ;(C) ;(D)

9.计算饱和黏性土地基的瞬时沉降常采用( C )。 (A) 分层总和法; (B) 规范公式; (C) 弹性力学公式; 10.采用弹性力学公式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时,式中的模量应取( A ) (A) 变形模量; (B) 压缩模量; (C) 弹性模量; (D) 回弹模量 11.采用弹性力学公式计算地基瞬时沉降时,式中的模量应取( C )。 (A) 变形模量; (B) 压缩模量;(C) 弹性模量;(D) 回弹模量 12.当土处于正常固结状态时,其先期固结压力与现有覆盖土重的关系为( B )。 (A) ; (B) ;(C) ; 13.当土处于欠固结状态时,其先期固结压力与现有覆盖土重的关系为( C )。 (A) ; (B); (C); 14.已知两基础形状、面积及基底压力均相同,但埋置深度不同,若忽略坑底回弹的影响,则( C )。 (A)两基础沉降相同; (B)埋深大的基础沉降大; (C)埋深大的基础沉降小; 15.埋置深度、基底压力均相同但面积不同的两基础,其沉降关系为( B )。 (A)两基础沉降相同; (B)面积大的基础沉降大; (C)面积大的基础沉降小;16.土层的固结度与所施加的荷载关系是( C )。 (A)荷载越大,固结度也越大 (B)荷载越大,固结度越小 (C)固结度与荷载大小无关 17.黏土层在外荷载作用下固结度达到100%时,土体中( D )。 (A)只存在强结合水; (B)只存在结合水 (C)只存在结合水和毛细水;(D) 有自由水 18.有两个黏土层,土的性质相同,土层厚度与排水边界条件也相同。若地面瞬时施加的超荷载大小不同,则经过相同时间后,两土层的平均孔隙水压力( A )。 (A)超荷载大的孔隙水压力大; (B)超荷载小的孔隙水压力大; (C)一样大 三、判断改错题 1.×,改“偏大”为“偏小”。 2.×,改“角点”为“中心点” 3.×,应取与土层自重应力平均值相对应的孔隙比 4.×,对一般土,应为;在该深度以下如有高压缩性土,则应继续向下计算至 处。 5.×,压缩模量应按实际应力段范围取值。 6.√ 7.×,沉降偏大的原因时因为弹性力学公式时按均质的线性变形半空间的假设得到的,而实际上地基常常是非均质的成层土。 8.√

第四章土的变形性质及其地基沉降计算例题习题集

4-1 设土样样厚 3 cm ,在 100 ~ 200kPa 压力段内的压缩系数= 2 × 10 - 4 ,当压力为 100 kPa 时 , e = 0.7 。求:( a )土样的无侧向膨胀变形模量;( b )土样压力由 100kPa 加到 200kPa 时,土样的压缩量S 。 4-1 解:( a )已知,所以: ( b ) 4-2 有一饱和黏土层,厚 4m ,饱和重度= 19 kN/ m 3 ,土粒重度= 27 kN/ m 3 ,其下为不透水岩层,其上覆盖 5m 的砂土,其天然重度γ = 16 kN/ m 3 ,如图 4 - 32 。现于黏土层中部取土样进行压缩试验并绘出e - lg p 曲线,由图中测得压缩指数C c 为 0.17 ,若又进行卸载和重新加载试验,测得膨胀系数C s = 0.02 ,并测得先期固结压力为 140 kPa 。问:( a )此黏土是否为超固结土?( b )若地表施加满布荷载 80 kPa ,黏土层下沉多少? 图 4 - 32 习题 4 - 2 图 4-3 有一均匀土层,其泊松比= 0.25 ,在表层上作荷载试验,采用面积为1000cm 2 的刚性圆形压板,从试验绘出的曲线的起始直线段上量取p = 150 kPa ,对应的压板下沉量S = 0.5cm 。试求: ( a )该土层的压缩模量E s 。 ( b )假如换另一面积为 5000cm 2 的刚性方形压板,取相同的压力p ,求对应的压板下沉量。 ( c )假如在原土层 1.5m 下存在软弱土层,这对上述试验结果有何影响?

4-4 在原认为厚而均匀的砂土表面用 0.5m 2 方形压板作荷载试验,得基床系数(单位面积压力 / 沉降量)为 20MPa/m ,假定砂层泊松比= 0.2 ,求该土层变形模量E 0 。后改用2m × 2m 大压板进行荷载试验,当压力在直线断内加到 140 kPa ,沉降量达 0.05m ,试猜测土层的变化情况。 4-5 设有一基础,底面积为5m × 10m ,埋深为 2m ,中心垂直荷载为 12500kN (包括基础自重),地基的土层分布及有关指标示于图 4 - 33 。试利用分层 总和法(或工民建规范法,并假定基底附加压力等于承载力标准值),计算地基总沉降。 图 4 - 33 习题 4 - 5 图 4-6 有一矩形基础,埋深为 2m ,受 4000kN 中心荷载(包括基础自重) 的作用。地基为细砂层 , 其,压缩资料示于表 4 - 14 。试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基础的总沉降。 4-6 解: 1 )分层:,地基为单一土层,所以地基分层和编号如图。

工程实例结构图讲解 03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一)

大家好,今天讲第三张图纸“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 我们主要是讲解第一单元,其它二个单元没有车库,上部结构跟一单元差不多,所以就不再讲解了,只讲一单元。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图纸分为几个部分 1、附注说明 2、基础平面图 3、桩表、承台表、独立基础表 4、桩、独基、挡墙大样图 一、附注说明

上面说的是基础的形式,单轴抗压强度、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还有施工方法,施工标准,基础砼标号、保护层厚度,桩基的检验试验方式,回填土回填方式压实方法及系数。 挡墙转角需高置暗柱(这个只有文字说明,没有在图上标示,不看说明就容易忽略掉) 二、基础平面图

本图是三个单元,从右往左分别是一单元、二单元、三单元,今天我们只讲一单元,因为第一它有车库、有独基、条基、挖孔桩,地梁,有挡土墙,有回填,有通风,有消防。它们的上部结构都差不多,所以只讲一单元。 我们看一看,这部分间距比较稀的独立基础就是车库位置,右边基础比较密集的就是住宅部分的,这块的柱子比较密,所以不能当车库,是把这块作为设备用房的。 三、桩表、承台表、独立基础表

桩表,这个就是我们这张图的人工挖孔桩的桩表,我们就要根据这个桩表,来查出每一根桩的具体参数、配筋的。 承台表,在后面的讲解中会讲到,里面每一行代表什么,做什么用的。

独立基础表,在后面的讲解中会讲到,里面每一行代表什么,做什么用的。 上面这三个表里面的这些参数及配筋我们一定不要搞错了。 在这里独立基础表最小面有一行小字,“附注:表中所注基础顶标高,若有原位标注以原位标注为准”也很重要,千万在施工时别搞错了,要不标高不是高就是低,低了还好说,高了就麻烦了,所以不管是什么地方标注的说明,都要仔细看清楚,防止出错。 四、桩、独基、挡墙大样图 大样图我们在下一节里进行细讲。

地基沉降量计算

地基沉降量计算 令狐采学 地基变形在其表面形成的垂直变形量称为建筑物的沉降量。 在外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层被压缩达到稳定时基础底面的沉降量称为地基最终沉降量。 一、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目前最常用的就是分层总和法。 (一)基本原理 该方法只考虑地基的垂向变形,没有考虑侧向变形,地基的变形同室内侧限压缩试验中的情况基本一致,属一维压缩问

题。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可用室内压缩试验确定的参数(ei、Es、a)进行计算,有: 变换后得: 或 式中:S地基最终沉降量(mm); e1地基受荷前(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孔隙比; e2地基受荷(自重与附加应力作用下)沉降稳定后的孔隙比; H土层的厚度。 计算沉降量时,在地基可能受荷变形的压缩层范围内,根据土的特性、应力状态以及地下水位进行分层。然后按式(49)或(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i。最后将各分层的沉降量总和起来即为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二)计算步骤 1)划分土层 如图47所示,各天然土层界面和地下水位必须作为分层界面;各分层厚度必须满足Hi≤0.4B(B为基底宽度)。 2)计算基底附加压力p0 3)计算各分层界面的自重应力σsz和附加应力σz;并绘制应力分布曲线。 4)确定压缩层厚度 满足σz=0.2σsz的深度点可作为压缩层的下限; 对于软土则应满足σz=0.1σsz; 对一般建筑物可按下式计算zn=B(2.50.4lnB)。

5)计算各分层加载前后的平均垂直应力 p1=σsz;p2=σsz+σz 6)按各分层的p1和p2在ep曲线上查取相应的孔隙比或确定a、Es等其它压缩性指标 7)根据不同的压缩性指标,选用公式(49)、(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i 8)按公式(411)计算总沉降量S。 分层总和法的具体计算过程可参例题41。 例题4-1已知柱下单独方形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 2.5×2.5m,埋深2m,作用于基础上(设计地面标高处)的轴向荷载N=1250kN,有关地基勘察资料与基础剖面详见下图。试用单向分层总和法计算基础中点最终沉降量。

独立基础沉降量计算

A 独立基础沉降计算 A.1 计算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应力0p : 基础自重及其上的土重为: k G G Ad γ=, G γ—回填土和基础加权平均重度(一般取20kN /m 3); A —基础底面积(A a l =?); d —基础埋深。 如地下水面超过基础底面时应扣除水浮力10k G w G Ad Ah γ=-, w h —水位距基础底面距离。 基础底面平均压力为:k k k F G p A += , k F ——上部荷载准永久值组合; 基础底面自重压力为:ch m d σγ=, m γ——基底以上原状土加权平均重度或浮重度;i i m i h h γγ= ∑∑。 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为:0k ch p p σ=- A.2 确定分层厚度、沉降计算深度: 由b 查《基规》第29页表5.3.6 得z ?。当①无相邻荷载影响;②1.030.0m b m ≤≤;同时满足时,按《基规》第29页式5.3.7:(2.50.4ln )n z b b =-。基底以下各层土的层底至基础底面距离为i z ,最后一层i z 的取值使得 i n z z ≥∑。 A.3 列表计算分层沉降量: b 始终取矩形基础短边, l 1 = l /2 ,b 1 = b /2 。i z 为层底埋深(各层土的层底至基础底面),表格最底行i n z z =,倒数第二行i n z z z =-?。第4列为4乘以查《基规》第113页表K.0.1-2得到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i a 。 上表中l 1 = l /2 = 2.50m ,b 1 = b /2 = 2.00m ;z n = 7.78m 范围内的计算沉降量∑?s = 95.74 mm, z = 7.18m 至

基础工程习题0

第二章浅基础设计基本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时必须用内摩擦角的什么值来查表求承载力系数? A设计值 B 标准值 C 平均值 2、砌体承重结构的地基允许变形值是由下列哪个值来控制的? A 沉降量 B 沉降差 C 局部倾斜 3、在进行浅基础内力计算时,应采用下述何种基底压力? A 基底净反力 B 基底总压力 C 基底附加压力 4、当建筑物长度较大时,,或建筑物荷载有较大差异时,设置沉降缝,其原理是? A 减少地基沉降的措施 B 一种施工措施 C 减轻不均匀沉降的建筑措施 5、下列何种结构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最敏感? A 框架结构 B 排架结构 C 筒体结构 6、框架结构的地基允许变形值由下列何种性质的值控制? A 平均沉降 B 沉降差C局部倾斜 7、高耸结构物的地基允许变形值除了要控制绝对沉降量外,还要由下列何种性质控 制? A 平均沉降B沉降差C倾斜 8、当基底压力比较大、地基土比较软弱而基础的埋置深度又受限制时,不能采用? A 筏板基础 B 刚性基础C扩展式基础 9、沉降计算时所采用的基底压力与地基承载力计算时所采用的基底压力的主要差别是? A 荷载效应组合不同及荷载性质(设计值或标准值)不同 B 荷载性质不同及基底压力性质不同(总应力或附加应力) C 荷载效应、荷载性质及基底压力性质都不同 10、防止不均匀沉降的措施中,设置圈梁是属于 A 建筑措施 B 结构措施 C 施工措施 11、刚性基础通常是指 A 箱形基础 B 钢筋混凝土基础 C 无筋扩展基础 12、砖石条形基础是属于哪一类基础? A 刚性基础 B 柔性基础 C 轻型基础 13、沉降缝与伸缩缝的区别在于 A 伸缩缝比沉降缝宽 B 伸缩缝不能填实 C 沉降缝必须从基础处断开 14、补偿基础是通过改变下列哪一个值来减小建筑物的沉降的? A 基底的总压力 B 基底的附加压力 C 基底的自重压力 15、对于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的箱形基础进行内力分析时,应按下述何种情况来计算? A 局部弯曲 B 整体弯曲 C 同时考虑局部弯曲和整体弯曲 16、全补偿基础地基中不产生附加应力,因此,地基中. A 不会产生沉降 B 也会产生沉绛 C 会产生很大沉降 17、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需作地基承载力验算的建筑物的范围是。 A 所有甲级 B 所有甲级及部分乙级 C 所有甲级、乙级及部分丙级 D 所有甲级、乙级及丙级 18、浅埋基础设计时,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的是。 A 持力层承载力 B 地基变形 C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 D 地基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