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0篇下册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0篇下册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0篇下册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0篇下册

篇一: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情境导入:

1、师:小朋友,咱们先来听一个童话故事:

在蚂蚁王国里有一座小桥。有一天,一阵狂风把小一个扶手给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呢?小蚂蚁们准备再用木头做一根扶手。小朋友,你们知道扶手有多长吗?

生:不知道

师:扶手到底有多长呢?我这里有一根和扶手一样长的小棒。哪位小朋友愿意用我盘子里的工具量一量扶手有多长?

生1选用棋子,摆出来有5个棋子那么长。

生2选用回形针,摆出来有6个回形针那么长。

生3选用正方体,摆出来有4个正方体那么长。

2、质疑

师:这可奇怪了,同样长的扶手,可量出来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生:是因为选用的工具不一样)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学生活动:(听故事,看大屏,用桌上的工具量长度。)

评:一开始就以童话故事的方式引入课堂,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抓住了。然后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比如棋子、回形针、正方体等作为测量物体的工具,让学生感受到用不同的工具去测量,标准不一样,那么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从而引发认知冲突,产生学习新知的迫切需要。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人们经过长期的探索才建立了统一的长度单位。)

二、认识厘米

1、观察直尺

师:下面咱们就来认识尺子。请大家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尺子上有很多数。

师:对,你们按顺序读一读。尺子最左端的数是几?

生:0。

师:猜一猜,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生:表示起点。

师:对,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板书)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尺子上有很多线,有长有短。还有“cm”。

师:“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咱们就一块儿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

(评: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探究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掌握直尺的基本构造。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

三、用厘米量

1、估几厘米

师:咱们估计一下,这座小桥大约几厘米长?(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2、量几厘米

学生量,老师巡视。选取几位学生演示,并评一评谁的方法好。然后互相说说是怎么量的。

师:蚂蚁们知道了扶手的长度,一定能很快做好一根新扶手,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评:这里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厘米量。教师让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在量的基础之上再用说的方式来巩固测量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一环节的新知识。而且选取学生进行演示,那么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也就一目了然。分析了以后能让学生对这些错误有一个比较深的印象,那么自己尝试时便会有意识地去避免这些错误。)

探究交流:

1.把自学中的收获和问题与小伙伴分享、交流。

2.请同组的小伙伴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

3.小组长把小伙伴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好。

4.小组汇报本组同学的收获。

5.报告员把小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

(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精讲释疑: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要重点讲解让学生知道直尺上有些什么,让每个学生都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建立1厘米的概念,并用直尺正确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五、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知识。

篇二:三位数减三位数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大家学得非常认真,掌握的很好。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你们想不想帮助老师解决?

二、新课学习

1、教学例1.

师:下面是国产电视动画片的生产情况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出示第41页统计表)

生1:我知道了从2004年这几年中,国产电视动画片的数量逐渐增加,2011年的数量最多。

生2:在这红国产动画片的数量2004年最少。

生3:在这几年的国产优秀动画片中,2011年的数量最多。

……

师:获取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你能解决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的问题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解答方法跟大家说一说吧!

生:从表格中可以知道2011年生产了435部动画片,2009年生产了322部动画片,多生产的数量就是435-322.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我是用竖式计算的。列竖式的时候,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就是这样: 4 3 5 - 3 2 2

1 1 3

给予解答正确的学生以表扬和鼓励,允许算法多样化。

2、教学例2.

师:你能试着自己算一算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

织学生交流汇报解答的情况,重点说清个位上的计算情况:个位上不够减从十位退1,这样就是15减6,结果个位上的得数是9;同时十位上的3还剩2,2减8不够减,继续从前一位(百位)退1再减,这样就是12减8,结果十位上的得数是4;同时百位上的4还剩

3.竖式如下:

..

4 3

5 - 8 6

3 4 9

师:结合以上计算,在小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什么?

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汇报小结: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

3、教学例3.

师:请看下面的问题,你能解答吗?试一试。(出示第42页例3)

学生弄懂题意后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说你的想法吧!

生:求2005年比2004年计划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就是计算403比158多多少,用减法计算403-158=245

师:计算的时候,个位不够减,十位上是0,该怎么退1呢?

生:个位上的3减8不够,要从十位退1,可是十位上是0,那么我们可

以继续从前一位退1,也就是从百位退1,这样就相当于十位上是10,就可以退1给个位,那么个位上就成了13-8=5;而这时十位上就是10-1-5=4;百位上就是4-1-1=2.即:

4 0 3 -1

5 8

2 4 5

师:如果我们想验算一下,看算得是否正确,该怎样验算呢?

学生可能会说:

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如果等于减数说明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如果不等于减数就说明计算结果是错误的。

4 0 3 -2 4 5

1 5 8

可以用加法验算,让减数加差,看是否等于被减数,如果等于被减数说明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如果不等于被减数则说明计算结果是错误的。

1 5 8

+2141 5

4 0 3

对于以上两种验算方法都要给予肯定,不必强求统一。

三、结论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还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主交流。

四、课堂练习

第3 / 5页

1. 夺红旗。

2. 想一想、填一填。

3. 国庆节商店搞促销活动。看!家电区的电器降价了。降价后买电扇少花了多少钱?

篇三:垂直与平行

师生相互问好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直线,那么直线有什么特点呢?

生:直线两端可以无限延伸

师:说的很好,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与直线有关的知识。

(承上启下,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简单地回顾,并且自然地过渡到这节课的内容)

师:(出示一张白纸)你们能想象这个平面越来越大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现在白纸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了另一条直线,两条直线是怎么样的呢?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请你在刚发下的白纸上画出来。每个人画一种。

PPT展示

几分钟后···

师:画好了举起来给我看看,(在下面巡视了一圈,看了几个同学以后),请放下

老师将学生画的两条直线选取几份放在黑板上,向学生提问。

师:这里有那么多不一样的图,都是小朋友画的,那么我们要怎么分类呢?生1:可以用交叉不交叉来分类

师:那你上来分一下

(1、学生上台进行相应的分类,老师从旁协助,并且在帮助时对相关的直线关系进行讲解)

师:这为小朋友分的很好,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

生2:有

师:那你上来说说还能怎么分?

生2:可以延长

师:那你上来试试

(2、学生上台在黑板上的纸上进行演示,老师同样是在旁边讲解)

师:很好,那么我们看到了一些直线延长后相交了,有一些没有,那么怎么样的才不会相交呢?

生1:两条直线要有一定的距离

师:对,但是光有一定的距离就可以了吗?还有其他的意见吗?

生2:两条直线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应该是一样的

师:那好,你上来帮(这个字用的不恰当)老师量一下,你也上来(指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

(学生在黑板上用尺子量,得出相应的读数)

师:同学们他们帮老师量了,发现不相交的线两边的两端的之间距离是相同的,那么他们中间的距离是

生:相同的

师:对,这样的两条直线老师给它取个名字叫平行线(很顺其自然引入)假设,一条直线A,另一条直线是B,那么就是

师和生:A平行于B,B平行于A

师:很好,现在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告诉我们的,翻到书65页,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学生一起读书上关于平行线的定义)

师:好,现在我们来找找生活中的平行线(与生活相挂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加深概念)

生1:斑马身上的条纹

生2:一些东西外面的框架

师:都对,现在来看看老师找的生活中的平行线:(PPT展示)

师:现在,同学们都懂了什么是平行线了吗?

生:懂了

师:现在拿出练习纸,做习题一的题目,我看看谁最快

学生拿出练习纸开始做练习(边做边练,加深对概念的印象)

练习(一):下面哪些是平行线哪些不是?为什么?

做题约为3—5分钟,然后是讲解练习

师:怎么样了,有一个举指不定了吧?

拿来一位学生的作业投影

师:第一个为什么不是呢(作业上的答案是判断第一个是×)

生:这两条直线相交

师:对,平行线是不想交的

师:第二个也不是,为什么?

生2:这两条直线延长之后也会相交

师:说得很对

······

师:第六个是不是平行线呢?

(在讲解练习的过程中向学生提问,以巧妙的方式向学生重申概念,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讲解最后一个立体图形时,使用教具,是学生在立体空间上感受和理解概念中“同一平面”的含义)

教具

师:现在,我们知道两条线要是平行线要有哪些条件?

生1:在同一个平面

生2:不相交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么除了用是否相交这种方法分类,我们可不可以在相交的里面再分下类?

生(全):可以

师:那谁来说一下怎么分?好,你来。

生1:两条相交就有角了,而角是有大小的

师:很好,同学们想到了角,那么知道有角又应该怎么来分呢?(顺带对前面知识进行回顾)

生2:角是有大小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大小来分类。

师:那角用大小的形式可以分哪几类呢?

生:锐角,钝角,直角

师:那哪一个是特殊的呢?

生3:有,直角

师:那你怎么知道它是直角呢?

生4:可以用三角尺量一下

师:对,那你上来帮老师量一下

(3、学生上去用三角尺进行测量,以验证直角的存在)

师:很好,老师也给两条线相交成直角去了一个名字,叫垂直(再一次顺其自然的引入概念),两条线互相垂直就是

生(全):A垂直于B,B垂直于A

师:我们把两条直线相交的地方叫做垂足,那么怎么样的两条线才是垂直呢?

生:要是同一平面的,而且要相交,并且有直角

师:很对,我们现在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5页,我们把书上的概念读一下

全体学生齐声朗读书上的概念

师:现在我们从生活中找找例子

生1:教室里墙上的两条线,一条横的一条竖的

师:对的,还有其他的吗?

生2:黑板上横的框和竖的

师:很不错,那现在拿出你们的练习纸,做一下练习2

练习2:下面各组直线,哪组是互相平行?哪组是互相垂直?检验一下

(做练习题,然后让学生来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于平行和垂直的概念的理解)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图形也是平行的或垂直的,谁来帮老师分辨一下?我们看大屏幕

(请学生上台用教棒指出相互平行和相互垂直的线条,在这一过程中,再次对概念内容进行复习,加深印象)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明上了这节课后写的数学日记,看看他是不是都对了

不相交的线叫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两天相交的直线互相垂直(×)

同一平面内,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互相平行(√)

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那么,我们就说直线A是平行线(×)

这个过程大约为2分钟左右

师:用行动告诉老师你做好了

让学生拿着自己的练习纸上讲台,讲解自己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再次复习学过的知识

师:学到现在,我们都有点累了,现在我们来玩一会儿,把你们的小棒拿出来

学生拿出自己的小棒

师:现在拿出一根小棒,再放一根小棒与第一根平行,再拿出一根和第二根平行,现在把第二根小棒拿掉,我们发现第一根和第三根小棒的关系

是?(拓展)

生:平行的

师:说得很好,现在我们把小棒都拿掉,重新摆一个图形

师:现在摆两根小棒,让他们互相垂直,然后再摆一跟和横着的小棒垂直的小棒,那现在两个竖着的小棒是什么关系呢?(拓展)

生:平行的

师: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了平行和垂直,现在请你们告诉我什么是平行?什么是垂直?

(学生将书上的概念读出来,教师达到一个复习总结的效果)

师:我们今天只是学了垂直与平行的一部分的内容,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我们下次再一起学习,好不好?

生全:好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生1: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全:老师,再见!

(1、2、3三处都充分体现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这一理念,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很好的把握了度,即达到了了提高动手能力的目标,也不会使得课堂教学显得杂乱无章,每个环节都设计的恰到好处。还有就是,在整节课上,团队合作也有涉及到,并且教师也能后很好的控制局面。教师在上课的过

程中能够观察到很多学生,给予不同学生一个表现的机会。课各个环节都很流畅,衔接非常的自然。)

篇四:轴对称图形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张老师非常高兴,和咱们碧波小学的六(1)班的同学在接近吃午饭的时候,上这堂课。张老师觉得高兴,同学们,你们觉得高兴吗?(高兴)声音给了张老师不少的信心。说实话,张老师一开始也是满怀着期待和高兴的心情,来准备上这堂课的。可是,一走进这会场,张老师可有点高兴不起来了,为什么呢?是因为张老师心里有那么一点小小的担心,谁知道张老师可能担心什么?

生1:你担心我们表现不好。

生2:担心上课时会出错

生3:我觉得老师会因为我们有点紧张。

师:张老师就直说了吧。其实张老师的担心非常的简单,只有一个字。张老师最担心的是咱们六(1)班的同学会不会"玩"

生(大声说):会

师:张老师还真有点不太相信,说实话啊,现在的孩子还真不怎么会玩。你们真会玩?

生:会。

师:口说无凭,老师这里有一张白纸(出示一张白纸)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玩?

生1:我会折飞机

师:第一次听说女孩也会折飞机,挺好!

生2:我会折青蛙,然后和同学们一起玩。

师:你真是调皮、可爱。

生3:我会把它折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折出星星,然后许个愿望!

师:呀,很有诗意!

生:我会把这张纸剪成窗花。

师:看来咱们这一班同学还真会玩。想知道张老师怎么玩这张纸吗?(想)那可就要认真瞧了。

师:先把这张纸对折,然后从折痕的地方,任意地撕下一块。虽然任意,但是撕的很认真的。想玩吗》(想)谁都有机会。

师:每个同学桌上都有一张白纸,不妨这样来玩一玩。开始!

学生撕纸(师:撕的时候可要认真了。)

师:撕完了吗?真别说,咱们苏州的小男孩,小女孩还真细致,撕的一个比一个认真,而且一个比一个小巧。怎么小桥流水嘛。行,怎么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和大家展示一下?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三个学生的作品)

师:同学们仔细瞧了,如果我们这些纸看作一个个图形的话?大家看一看

这些图形大小怎么样?一样还是不一样?

生:不一样

师:形状?

生:也不一样。

师:但是,你们有没有从中发现共同的地方呀?

生1:他们的左右两边都相同。

师:有点感觉了吧,他们的左右两边都相同。挺好,请坐!谁还想深入地说一说!

生2:我认为它们轴对称图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词儿的?

生2:我是从书上看到过。

师:好样的!我先把你写的词先写上去,好吗?

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学习新课:

1、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关于刚才那位同学(生1)他们的左右两边都相同,你们同意吗?(同意)

师:那再深入的观察,左右两边仅仅是大小一样吗?试想,我们再把他重新对折的话会怎么样?

生1:我认为它的形状也一样

生2:我认为它的面积也一样

生:我认为把它们叠在一起的话,会完全重合。

师:体会体会是这么吗?(是)

师:想象一下,我们把这三个图形把他沿着他原来的方向对折,想一想,折痕的两侧是不是完全的重合啊?(是)

师:张老师想了解一下,你手中的作品有没有这样的特点?(有)

师:再来比画比画。

学生动手试一试。

师:有这样的特点吗?(有)

师:非常好,放下手中的作品

师:张老师现在有个问题,既然这样的图形对折后,左右两边可以完全重合的。称这个刚才同学的名称合适吗?(合适)为什么?

生1:因为把他对折后,中间的线把他称为轴,而且他们两边都是对称的,所以称之为轴对称图形。

师:可以吗?(可以)师:特别了不起!她一下子就抓住了两个关键的地方:第一个你说他是轴对称。他感觉当中这个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可以吗?(可以)那让我们把它写下来

师:事实上。的确,像这样的轴对称图形,我们把轴对称所在的这条直线,就把他叫做对称轴,对称轴通常用"点划线"来表示。师板书演示

师:看清楚了吗?在自己的作品上也画上一条对称轴。

学生动手画

师:像这样,沿着一条对称轴对折后,两边可以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做?(轴对称图形)

师:瞧,大家可能没有想到吧。瞧,这么简单的折一折,撕一撕,咱们还真创造出了我们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说实话,数学有时候就这么简单,其实说起轴对称图形,我相信同学们并不陌生,如果张老师没有记错的话,在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中,应该有一些就是我们的轴对称图形,是吗?(是)有没有想起来一些啊?生踊跃举手。

篇五:小学五年级数学《找次品》

师出示幻灯片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长大了当一名质检员,有2个乒乓球,其中有一个不是2.7克,次品较轻,怎么找出这个次品?

师:什么是次品?

生:次品是偏轻或偏重,只要没达到2.7克,都是次品

师(拿出两个乒乓球):你知道那个是次品吗?

生(齐):不知道。

师:放在那里我们能不能看出来呢?

生:①脏的那个。②烂的那个。

师:那么我们就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是什么呢?

(完整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角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下面这些词你能读准吗,开火车读。(出示) 着急焦急非常一定拍拍翅膀决心 我们再来看一组描写小鸟的词语,你会读吗,指名 1 读、齐读。(出示) 绿色黄色一闪一闪羽毛嘴巴眼睛 【评:从分类认读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教者的巧妙用心,既巩固复习了旧知,又为下文学习小鸟是什么样子作好铺垫。】 二、精读课文。 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 出示:这是一只()的小鸟。生自由读课文。 【评:抓住教学主线,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指明方向,同时也让学生去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小鸟图,谁来说说它的样子, 出示: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一闪一闪的眼睛 2 指名读词组。 (2)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写出了小鸟的样子,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

出示:姑妈送我一只小鸟,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非常可爱。 指名读,“非常”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一个词吗, 再指名读。 【评:出示小鸟图,让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说、去思、去读,给予他们思维与说话、读书的机会,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流畅。】 (3)除了可爱,它还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呢,(指黑板句式)再去读一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指名说。 【评:再抓住教学主线,让学生中在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边 3 读边思考”。】 你们从第1自然段的哪一句话看出来的, 出示:我把它放进笼子里,给它食吃,给它水喝,可他一动也不动。 指导朗读:读出小鸟的伤心、孤独。自由练习。指名读。 【评: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呢,自由读第2自然段。 指名说。 (2)出示:突然,小鸟朝着窗外叫起来。我抬头看去,原来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指名 4 读。

小学二年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二年数学听课记录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为大家了小学二年数学听课记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目:数学 课时:一节课 授课者:刘素彦 听课时间:xx年2月28日 课题: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7的乘法口诀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乘法口诀1—7的。 2、我说你答举例:6×7= 3、开火车,师说生答。 4、两人一组互背检查。 5、换式子。把老师说的口诀改成运算式。 例子:六七四十二生:6×7=427×6=42 二、新授 1、师:先看一个故事(白雪公主) 师:一共有几个果子? 生:三七二十一,21个。 师:说说里面的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7个小矮人,每人3个果子,问一共有几个果子。 师:那么换成运算式,怎么写呢?先说加法的。 生:3+3+3+3+3+3+3=21(个)(板书) 师:这是几个3,用到的乘法口诀是什么? 生:7个3,三七二十一。 师:改成乘法算式就是3×7=21(个)。虽说乘法算式比较简单,但要先想清楚里面的关系。 2、那么再看看图里小矮人的盘子,数学信息是什么? 生:有汉堡和薯条。 师:好,完整地说。 生: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 师:好,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7个小矮人一共有几个汉堡?怎么怎么写运算式呢? 生:2×7=14(个) 师:薯条呢? 生:7×7=49(个) 师:他们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生:二七十四七七四十九 3、师:好,你还能发现什么呢? 生:一共有几个杯子、花…… 师:好,看这些式子,我们都用到了乘法口诀(板书口诀)。这样跟7有关的运算都用到了7的乘法口诀。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科目:数学 年级:五年级 授课者:张尊敬 课题: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 学生:秤、电子秤 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 二、介绍天平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等式 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 学生:20+30=50 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 X+20=70 2X=100 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 70+20=90 50-20=30

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 30<70是等式吗 学生:不是。 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 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 学生:方程 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复读。举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三)板书 20+30=50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四、练习 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 2、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模版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一、《倍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

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认识角》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总结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总结 听课就是教师进行再培训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实现自 我提升的直接途径。首先明确听课不就是完成任务,而就是 我要去学习,特别就是年轻的教师教学经验、教学技巧、更 要去瞧,去借鉴,每个人都有她独到之处,只要您踏下心来去 发现,就会有收获。接下来小编为您带来二年级语文听课记 录总结,希望对您有帮助。 篇一:听课记录检查总结本学期11月15日,教导处对本学期的听课记录本进行了检查;现将检查结果反馈如下: 总体检查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认真听课,并及时做好 听课记录,大部分教师听课记录书写工整,字迹清楚,填写认真,规范,数量足,质量高。大多数教师的听课记录质量非常高,在记录的同时都注重各个环节的反思与整体授课的反 思。所有年级的任课教师都能及时保质保量的把听课笔记上交到教务处接受检查。 但在检查的过程中,也发现部分教师在书写的听课记录 的教程中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有部分教师字迹太草,书写不认真。 有个别教师存在抄袭现象。 许多老师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听课,虽然教师的听课次 数都达到了要求,但听课的效果却没有得到真实的显现。

一份好的听课记录具有保存与借鉴的意义。如何记录: 第一、记录精妙之处。一堂课四十分钟,执教者行云流水,听课者却不必面面俱到。有位哲人曾说,世上最聪明的人就是那些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并能学习别人长处,最终使自己成为有长处的人。 第二、记录不足之处。听课教师应该有个人的瞧法与见解,有甄别能力,这既就是自己学习探讨的需要,也就是帮助她人提高教学水平的要求。我们应当将其记录下来,课后回顾、梳理与剖析。 第三、记录疑问之处。“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对别人的授课,自己持不同瞧法的地方,用问号标记出来,用以反思、商榷与询问。同时最好也写下自己在以前的课堂中就是如何处理这个环节以及这样处理的原因。 第四、记录感悟之处。听课者在听课的过程中要随时记下当时感想、感悟与收获,这不仅利于课后评课、交流,更有利于为进行自主反思提供鲜活的素材,同时也为日后写文章积累第一手资料。 希望各位任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认真编写教案的同时,挤时间深入班级听课,并认真做好评课工作,真正把新课程理念最终落实到课堂中,从而提升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胡集小学 篇二:听课记录检查小结本次检查总体良好,绝大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记录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2019年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记录)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点评: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

人教版初二语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八年级) 科目:语文听课内容:新闻两则讲课人:王莉莉班级:八七听课时间:上午第一节 一、导入 二、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3、精读课文(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三、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四、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评价:将方法的教学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将我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新的

领域。值得大家借鉴。】 科目:语文听课内容:老王讲课人:张玲辉班级:八二听课时间:下午第一节 一、导入。 二、设问导读。 (一)、画说老王: 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二)、问询老王: 意在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蓄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 (三)、走近老王: 1、简介杨絳。杨絳-- 钱钟书--《围城》。 2、生读课文。 三、点拨导思 (一)评说老王: 请用"老王是一个 _______ 的人,表现在 ________ 。"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品味老王: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断?在这个片断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小组交流体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独到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意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课堂的条理很清晰,亮点在什么地方呢?问题的设置上面真的很到位,每个问题都充分考虑到了对学生某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科目:语文听课内容:中国石拱桥讲课人:田淑辉班级:八一听课时间:上午第二节一.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 三.检查预习 1.生字词积累。 2.读了本文,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之处?四.初读课文,看看作者写出了石拱桥的什么特点。

小学教师听课记录精选一

小学教师听课记录精选一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教学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二、复习旧知: 1、这些词语还认识吗?(钓鱼、从未见过、允许、遵守规定、铭刻) 2、回忆课文写了什么?你能这些词语说出来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钓鱼”、“放鱼”) 三、进入新课: 第一板块: 1、由学生的回答开始,教师:钓鱼和放鱼的孩子的现在的情况吗? 2、引导读课文一到四小节: A、(出示课件:汤姆——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他设计的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大奖,日前……)他在接受采访时他对父亲让他放掉……表示感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设计师…… B、引导读读课文一到四小节。学生读课文。(要求自由读) 3、读书交流:一到四小节,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踊跃) 1) 课文写…… 2) 我感受到这里景色很美; 3)你知道涟漪是什么意思(教师不经意的随便问),我们把“涟漪”可以读得再美一些,齐读“涟漪”这一句; 4)我读懂了他们高兴:两个感叹号。 5) 我读懂了他们钓到的鱼很大:弧形(读出“大”来),还有谁知道这条鱼很大?(大家伙)而且是大鲈鱼。

6) 引导读:“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三人) 7) 此时,传来了爸爸的声音。我们来读读课文中爸爸的语言。(学生读书) A. 出示课件:父子的对话:爸爸:“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B. 引导学生朗读这些话语:A、分角色;B、抓重点词语; C. 汤姆为什么要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D. 汤姆不肯放鱼的原因是什么?(听课疑问:孩子们,别人回答问题时,你静静坐着脑子里在想什么?) E.介绍“规定”,问:“知道了吗?” F.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朗读,强调语气(斩钉截铁):“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先分别指读,接着邀请男子汉齐读; G.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用“不管……都……”说说生活中的事情。(学生表达,教师评价) 四、小结板书:自觉遵守规定。 第二板块: 五、相信爸爸的这句话对大家的启发一定很深,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齐读) 六、引导学生分角色读课文,其他学生做评委(第五小节开始——“规定”)引导学生提建议:读得怎么样? 七、出示没有提示语的对话,要求学生把刚才的建议“用起来”; 八、提出新的要求:“加入动作、表情、道具”增强表达效果;出示课件配合,师生配合 九、爸爸和小汤姆争论的结果如何?此时的心情如何?(邀请数名学生回答) 第三板块: 十、教师小结学生回答。从“后悔”过渡到下文。 十一、讨论:后悔吗?(要求学生帮帮忙)

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讲课教师 XXX 班别 三年级班 记录者XXX 讲课题目 四边形 时间 xxxx-10-13 第二节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 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

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点评: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0篇下册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0篇下册 篇一: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情境导入: 1、师:小朋友,咱们先来听一个童话故事: 在蚂蚁王国里有一座小桥。有一天,一阵狂风把小一个扶手给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呢?小蚂蚁们准备再用木头做一根扶手。小朋友,你们知道扶手有多长吗? 生:不知道 师:扶手到底有多长呢?我这里有一根和扶手一样长的小棒。哪位小朋友愿意用我盘子里的工具量一量扶手有多长? 生1选用棋子,摆出来有5个棋子那么长。 生2选用回形针,摆出来有6个回形针那么长。 生3选用正方体,摆出来有4个正方体那么长。 2、质疑 师:这可奇怪了,同样长的扶手,可量出来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生:是因为选用的工具不一样)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学生活动:(听故事,看大屏,用桌上的工具量长度。) 评:一开始就以童话故事的方式引入课堂,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抓住了。然后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比如棋子、回形针、正方体等作为测量物体的工具,让学生感受到用不同的工具去测量,标准不一样,那么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从而引发认知冲突,产生学习新知的迫切需要。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人们经过长期的探索才建立了统一的长度单位。) 二、认识厘米 1、观察直尺 师:下面咱们就来认识尺子。请大家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尺子上有很多数。 师:对,你们按顺序读一读。尺子最左端的数是几? 生:0。 师:猜一猜,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生:表示起点。 师:对,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板书)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尺子上有很多线,有长有短。还有“cm”。 师:“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咱们就一块儿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 (评: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探究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掌握直尺的基本构造。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 三、用厘米量 1、估几厘米 师:咱们估计一下,这座小桥大约几厘米长?(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2、量几厘米 学生量,老师巡视。选取几位学生演示,并评一评谁的方法好。然后互相说说是怎么量的。 师:蚂蚁们知道了扶手的长度,一定能很快做好一根新扶手,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评:这里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厘米量。教师让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在量的基础之上再用说的方式来巩固测量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一环节的新知识。而且选取学生进行演示,那么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也就一目了然。分析了以后能让学生对这些错误有一个比较深的印象,那么自己尝试时便会有意识地去避免这些错误。)

《三角形面积》小学数学听课笔记

《三角形面积》小学数学听课笔记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三角形面积》小学数学听课笔记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三角形面积》小学数学听课笔记数学的学习: 一、学习是基于学生学习起点的。新课教学必须熟悉学生原有知识的起点,并对此进行梳理,为新课教学服务。 二、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究寻找的。有时候必须放开让学生自主探究。结合三角形面积这堂课,同桌合作,探讨三角形面积与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得出之间的关系,这里吴教授提到回到面积的原点进行教学,也许是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小方格的形式,1平方厘米这样的小方格)。 三、学习是基于多元感观参与的。结合心理学上的协同律,五觉。数学更应该重视视觉和触觉。 四、学习是变式不断呈现,去总结一个规律的过程。结合三角形的高,提供丰富的变式,高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等等。 五、学习是关注过程和方法的。 六、真正有价值的学习,学了要用的,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举有价值的例子。如这堂课中的第二个例子,四个三角标志牌的面积。 吴老师提到小学几何教学,对于三角形的研究是最完备,最全面,最充分的,各个要素,各个内涵和外延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到。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三角形教学在小学几何教学的地位。 有效教学做到:

一、有效果; 二、有效率; 三、有效益; 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 基于学生的三点: 一、学生的学习起点 1、生活经验; 2、直觉体验; 3、学习积累; 二、学生的学习难点(通过错误表现) 1、与直觉经验的不同之处; 2、容易混淆之处; 3、负迁移之处; 三、学生的差异点 1、起点差异;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

公开课教案2 课题:商的近似数 曾都区实验小学刘友波 一、复习准备: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24÷4=416÷32=1380÷15= 二、导入新课: 引入新课:同学们您们喜欢锻炼不?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瞧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您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出示例1: 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 观察这道算式与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就是小数该怎么除呢? (1)生:22、4千米=22400米22400÷4=5600米5600米=5、6千米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追问:24表示什么? 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就是说,被除数与商的相同数位就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问:与前面准备题中的224除以4相比,224除以4与它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四、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 五、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 评议记录 1、教师应该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 2、教师巡视时,应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 3、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就是怎样求出来的? 4、被除数就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 5、为什么在计算时先要扩大,最后又要将结果缩小? 6、小数除以整数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7、为什么小数点要打在被除数小数点的上面? 8、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算理的关注。 7、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三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三篇 导读:本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课前谈话: 1、组织学生整理学具。 2、老师喜欢同学们眼睛看着我。很好,都看着我啦。还记得我吗?记得我什么? 来介绍一下自己?“五一小学”这个校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3、老师有个习惯,每堂课前都讲个小故事,叫做“小故事,大智慧”。上课之前,讲个小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吗?本来是想知道大象的重量,结果去称石头的重量,这是为什么呀?干嘛不直接称大象啊?大象的重量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称得出来,所以曹冲通过称同样重量的石头,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了。…… 评:用小故事的形式,课前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后面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思维基础。如果说《圆的面积》一课,探索“圆的面积”相关知识是课堂的一条明线,那么体验、反思、改进“转化”这一思想方法便是一条贯穿整课的暗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识圆面积。 1、出示圆形纸片,这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

2、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圆的面积? 请生上台指出来。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洁清晰。 二、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一)起 1、启发思考:怎么求圆的面积,在大脑中检索一下,咱以前要研究一种什么新的东西,都用的是哪些方法?(把它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以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为例说明) 2、那么圆形能不能转变成其它图形?小组合作商量商量,试试看。 小组合作(估计每一小组发到的学具有:8开铅画纸一张、蓝色圆形纸片若干、剪刀一把、双面胶一个、直尺等) 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方法: (1)组1:我们把圆平均分成4个扇形。这样,其中一个扇形的面积乘以4,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师:有什么问题? 生1:扇形面积不会算。 生2:看成三角形。 师:行不行?为什么?但是还是比较接近的,对不对? 评:这种方法在以往《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中很少出现,后面的环节中经过学生的探索,也能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比较容易理解。我们为什么没有注意到这种方法?据麻老师课后讲,设计

数学听课记录写范文

数学听课记录写范文 做好听课记录是听课者基本素质的体现它反映了听课者的品德、态度、能力、水平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素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额数学听课记录欢迎阅读 授课人:xx 时间:20xx.x.x上午第二节 地点:五小多媒体教室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口算(教师说算式学生口算) 2、笔算(出示一个不进位加法算式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课本14的情景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1.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35+37=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7”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PPT演示列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4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3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ppt显示的第15页第5题找错误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听课有感: 1、周老师整节课的教态自然调动了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整节课感觉老师的节奏不紧不慢很有耐性 3、本课周老师未能突破难点和突出重点没有板书 建议:

1、课前为了方便练习竖式老师提前给每个孩子准备草稿让孩子养成打草稿的好习惯 2、这节课的课题只是在课件上出现过在后面的学习中就没有再出现过所以一节课的课题还是很有必要板书出来因为孩子看在眼里 才能记在心里 课前谈话: 1、组织学生整理学具 2、老师喜欢同学们眼睛看着我很好都看着我啦还记得我记得我什么 来介绍一下自己“五一小学”这个校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3、老师有个习惯每堂课前都讲个小故事叫做“小故事大智慧”上课之前讲个小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本来是想知道大象的重量 结果去称石头的重量这是为什么呀干嘛不直接称大象啊大象的重量 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称得出来所以曹冲通过称同样重量的石头就可 以称出大象的重量了…… 评:用小故事的形式课前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后面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思维基础如果说《圆的面积》一课探索“圆的面积”相关知识是课堂的一条明线那么体验、反思、改进“转化”这一思想方法便是一条贯穿整课的暗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识圆面积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精选10篇)

《小学语文研修总结》 小学语文研修总结(一): 在研修过程中,我坚持经常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录象,学习各位老师的优秀教案和教学方法,我受益匪浅。透过这次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在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提高自我的思想认识。 透过此次学习,我清楚地明白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网络研修,好处多多。能够说网页学习的即时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学习,减少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能够说网页学习的快捷性,有助于我提高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效率。能够说网页学习的互动性,有助于我和众多教师及时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夯实专业知识潜力。 透过此次学习,我清楚地明白了在往后的教学中注意的事项。 第一,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第二,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切实过好认读关,体会文中的感情和语气。第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了解课文中的意思,并到达乐于与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目的。第四,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三、重新认识了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 透过学习,明白了教学关系不是静态的、固定的关系,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关系,从学生角度来说,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潜力;随着学生学习潜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的独立,教师作用告终。 这次远程学习是短暂的,但是留给我的记忆与思考是永恒的。这次研修,带给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上的震撼,理念上的革新。透过这次研修,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与一名优秀教师的差距所在,我将以此为起点,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小学语文研修总结(二): 透过这次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在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提高自我的思想认识。

小学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三篇 导读:本文小学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科目:数学 年级:五年级 授课者:张尊敬 课题: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 学生:秤、电子秤 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 二、介绍天平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等式 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 学生:20+30=50

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x+20=702x=100 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70+20=9050-20=30 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30 学生:不是。 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 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 学生:方程 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复读。举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 20+30=50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四、练习 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 2、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 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 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 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篇二地点:五年级教室 授课人:夏常松 听课人:唐义红孔奎华夏维贵钟华林汪宜松 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例5、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5题,思考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

一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五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五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美丽的春天 活动过程: 一、雨中找春天: 1、导入: 小朋友,你们看,现在外面正“沙沙”地下着春雨。雨中的春天,有许多新的变化,你想知道吗?待会我们就睁大眼睛,去我们的校园里仔细地找找有哪些新的变化,好吗? 2、指导合作观察: 1)请你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多的春天的新的变化呢? 2)老师这儿有好多的红苹果,想要和我们班合作最好、动作最快的小组、观察得最仔细的小朋友交朋友呢!好。我们出发吧! 老师带领撑着伞分组寻找雨中春天的新变化,注意听取学生的发现,并及时发现表扬爱护花草、观察仔细的小组。 二、说春天: 1、小朋友,你有没有发现雨中的春天和平时有好多的不一样呢? 2、下面就请小朋友一个一个小组上来说说你的发现。

3、小朋友一说,老师发现雨中的春天更美了!其实春天啊,它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我们生活中,就要这样细心地观察,随时地记录,及时地发现更多的春天的新变化,好吗! 三、分组活动,自由创作春天: 1、是呀,雨中的春天是那么美丽,那么快乐。我们想个办法把春天留下来,把这么多的快乐留下来,好吗? 2、你想用什么办法呢?学生交流。结合指点:画一画、贴一贴、唱一唱、演一演、说一说……等。 3、请小朋友挑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小朋友一块创作春天吧! 分工:画画的在一桌、贴画的一桌、唱歌的一组、背古诗的一组,演一演的一组……。自由准备。 四、展示春天: 唱春天——折纸、舞蹈——展示画、背诵古诗(一定评价语:小百灵、小画家、小诗人) 学生进行评价。 五、延伸: 1、小朋友创作的春天真美啊!你们看,花儿红红的、草儿绿绿的,燕子飞来了,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许多多的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记录)

2019年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记录)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

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