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建筑简介


东号舍
云南贡院的建筑之一,为考生居住、考试之处所。
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始建。号舍又称文场。建于至公堂东西两侧,东文场有号舍900间,建在至公堂东(包括今昆三十中校园),现仅存云南大学校园内一排建筑。西文场有号舍775间,建在至公堂西侧(今钟楼花圃一带),已无存。
1987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楼
理科实验楼建成后,1955年兴建配套工程水塔兼作钟楼。塔共七层,高26米,连塔顶钢架共高30米。
由云南大学土木系主任姚瞻教授设计。
“钟楼接晖”为云大校园一景。
2005年列为昆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筑。

熊庆来·李广田故居
建于1938年。
著名数学家熊庆来任云南大学校长期间(1938年至1949年)居住于此。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曾在此寄居。
1952至1968年,任云南大学校长的著名文学家李广田在此居住。
2003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列为昆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筑。

云南第一天文点
云南大学天文点是我国除北京观象台外唯一原测昆明经纬度确切地点。
1934年定为云南第一天文点。
元代,云南有滇池测景所。
清代,全国在640处测量天文,云南有30处观测点。至今已无准确标志可寻。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政府组织在该点测量,历时三晚,测得数值二百余,公布昆明经度为东经102度41分58.88秒、纬度为北纬25度3分21.29秒。精确度达0.01。
1993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理科实验楼(物理馆、生物馆、化学馆)
建于1954年。
云南大学土木系主任姚瞻教授主持设计。
由三座独立大楼用两架天桥连接为一个整体,端庄典雅,为校园一景。
周恩来总理、彭德怀副总理分别于1955年、1956年到此视察。
2005年被昆明市列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筑。

泽清堂
建于1941年。
1938年龙云夫人顾映秋捐建映秋院后,卢汉(时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的夫人龙泽清捐款修建与映秋院相连的女生食堂。
云南大学以捐款人名字命名。
泽清堂为传统大殿式建筑。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设计。

映秋院
建于1938年,始为云南大学女生宿舍。
映秋院由龙云(时任云南省主席)的夫人顾映秋捐款修建,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设计。
映秋院为四合院建筑,由平房、楼房、迴廓、走道组成,东北设月宫门,西南建瞭望塔。中西合璧,古朴典雅。
映秋院以捐款人名字命名。
著名画家徐悲鸿、“两
弹一星”获奖者彭桓武院士等一批名家曾在此居住。
1955年4月10日,周恩来总理曾到此视察。
1987

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至公堂
明清时期云南贡院的主体建筑。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建。
至公堂为大殿式建筑,南北向各开一门,门两侧皆设窗棂,光照极佳。
南明时期为大西农民军四将军之一艾能奇的定北王府。永历十年(公元1656年)永历皇帝来滇,以此为“滇都”皇宫。
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林则徐任主考官,在此主持云南乡试。
东陆大学建校后用作礼堂。
1946年7月15日著名学者闻一多遇难前在此作《最后一次演讲》。
1987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泽院
建于1923年。
1922年云南省长唐继尧创办私立东陆大学,在原贡院明远楼旧址修建会泽院,作为东陆大学主体建筑,以创办人籍贯命名为会泽院。
会泽院曾由留学法国、比利时的张邦翰设计。
会泽院坐北向南,楼高两层,有地下室,东西南北皆设一门。墙体砖石砌成,厚实坚固。
1936年,蒋介石到昆明,曾住于此。
抗战期间日本飞机轰炸昆明,会泽院两次中弹,屹立如常。1946年由王景贤设计对会泽院加固并在二层之上增建“仰止楼”。
在1948年“七·一五”运动中,会泽院是最重要的阵地。
1987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