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生活与哲学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生活与哲学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高密五中2012级政治复习课教学案 必修四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 No.8

177 174

7.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

8.医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与其血液的PH 值有关,如下图所示。

从健康与非健康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

A.PH 值在7.35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B.PH 值在6.8和7.8之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C.PH 值在6.8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D.PH 值在7.35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9. 下列名言中,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矣

C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 .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10.“重新排列的词句有了不同的意思,重新摆弄的思想产生新的思想。”这表明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事物结构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 C.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D.质变只是新的排列组合

11.随着矿石能源的日渐枯竭,传统汽车将逐步被淘汰,新能源汽车开发是大势所趋,这将决定汽车企业在未来市场的地位。当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美国、德国、日本等过汽车企业均投入巨大的研发力量,并辅之以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我国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对策,在汽车产业转型中将会再次落入产业链的低端。

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第8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5:17)

编写:赵长荣 审核:田运成 课时:2课时 使用时间:

----自习案---

1.大约用35分钟的时间进一步巩固上一课内容,重要问题动笔写写、重新做做。

2.用大约15分钟的时间,结合课本和学案课堂案部分巩固如下问题: (1)什么是发展?

(2)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为什么前途是光明的?为什么道路是曲折的? (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课堂案---

【考点梳理】

考点一 发展的观点

1. 发展的含义(实质):

2. 发展的普遍性:

注意:(1)能够区分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2)正确判断新旧事物。 考点二 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1.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1) 为什么:

①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为什么?) ②旧事物最终会走向灭亡。

③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什么)

(2) 方法论: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进其成长壮

大。

2.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1) 为什么?

①新事物的发展要经历一个过程。 ②新事物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③旧事物顽强抵抗和激励扼杀新事物。

(2)方法论: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

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高密五中2012级政治复习课教学案 必修四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 No.8

177 174

考验。

温馨提示:只承认前进性而否认曲折性,是形而上学的直线论;承认曲折性看不到前进行是悲观主义论调。 考点三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状态

1. 质变、量变的含义

2. 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内容

温馨提示: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形: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 3.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

(1) 积极做好量的积累,是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2)

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转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 坚持适度原则。

温馨提示:能够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①所有的量变都能引起质变。②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③一次质变的结束就是事物发展的终结。④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的两个阶段。

*****本课知识小结和体系构建*****

----拓展案---

【考点训练】

1. 完成自主学习指导课程210页体验高考3道题。211页自主检测删去第7题,其余做完。

2.下面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点的有 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②唇亡齿寒 ③邯郸学步 ④吐故纳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珠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遗产之一,国外有人把它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与电子计算器相比,不仅在加减法方面有计算快的功能,而且有电子计算器不可比拟的教育更能;算盘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可以反映计算的思维过程,大大有助于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日本已经发展成为电脑强国,但日本曾经把“会打算盘”同“会读书、会写字”列为国民必须掌握的三大基本功。然而遗憾的是,在我国珠算课基本上被取消。这表明

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历史的必然

B.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挖掘其新的价值

C.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否定

D.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4.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与联系之间的关系 A .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运动、变化和发展 B .由于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才构成联系 C .事物的普遍联系的原因是发展 D .联系是发展的结果和表现

5.荀子认为:“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这一观点 A.否定了事物的运动、变化 B.否定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C.否定了事物与运动不可分 D.否定了物质运动的普遍性

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高密五中2012级政治复习课教学案 必修四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 No.8

175 176

6.“行百里者半九十”启示我们

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 ①④ No..7拓展案 参考答案 2.B 3.B 4.A

5.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企业知名品牌是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企业知名品牌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

6. 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每个公民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国家的整体形象,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No.8拓展案参考答案

2-5:BBAB 6-10:AAADB

11.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积极促进新事物的成长。传统汽车将逐步被淘汰,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是大势所趋。

②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研发和政策支持,力争我国汽车企业在未来市场的有利地位。

③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发展。我国只有抓住机遇寻求突破, 才能实现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

No..7拓展案 参考答案 2.B 3.B 4.A

5.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企业知名品牌是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企业知名品牌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

6. 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每个公民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国家的整体形象,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No.8拓展案参考答案

2-5:BBAB 6-10:AAADB

11.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积极促进新事物的成长。传统汽车将逐步被淘汰,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是大势所趋。

②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研发和政策支持,力争我国汽车企业在未来市场的有利地位。

③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发展。我国只有抓住机遇寻求突破, 才能实现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No..7拓展案 参考答案 2.B 3.B 4.A

5.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企业知名品牌是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企业知名品牌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

6. 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每个公民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国家的整体形象,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No.8拓展案参考答案

2-5:BBAB 6-10:AAADB

11.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积极促进新事物的成长。传统汽车将逐步被淘汰,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是大势所趋。

②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研发和政策支持,力争我国汽车企业在未来市场的有利地位。

③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发展。我国只有抓住机遇寻求突破, 才能实现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

No..7拓展案 参考答案 2.B 3.B 4.A

5.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企业知名品牌是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企业知名品牌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

6. 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每个公民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国家的整体形象,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No.8拓展案参考答案

2-5:BBAB 6-10:AAADB

11.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积极促进新事物的成长。传统汽车将逐步被淘汰,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是大势所趋。

②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研发和政策支持,力争我国汽车企业在未来市场的有利地位。

③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发展。我国只有抓

唯物辩证法 联系观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知识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区分“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和“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3、联系的客观性①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含义)②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③但是,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辨析“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而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4、联系的多样性①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②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

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区别: ①含义不同,整体是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联系: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要求:①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①系统含义,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②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③要求: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不完全一样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练习题

清新三中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练习题 2012、3、18 1、 (2010高考?北京卷27)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 “无违。”子 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上述问答表明 ① “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 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 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 (2010年高考?天津卷 9)与漫画《路向何方》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A.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B.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D. 祸兮福倚福兮祸伏 3、 (2010年高考?上海卷20)到“十二五”末,本市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为此, 有关部门提出, 应加快研究和推行多种养老模式,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进 社会进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A.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B. 矛盾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C.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4. (2009 ?上海,23 ,)社会学家费孝通对处理好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有这样的设想与心愿;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A. 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B.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5、从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至懊运会吉祥物“福娃” ,从金玉合璧的奥运奖牌到纸 卷轴状的祥云火炬。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设计时都遵循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理念。从 哲学上看,“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是因为 A ?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是其存在的深刻根源 B ?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 C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部分离不开整体 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6. (2009 ?江苏,27)“5.12 ”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 板上写下了 “多难兴邦”四个大字。 “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 () ②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 B. ③④ C.①②④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A.①② D.②③④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 A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科学 B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已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 2、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一位著名哲学家揶揄地说:“当年马克思撰写《析学的贫闲》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未来的。这是因为 ( ) A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B哲学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 、1 9世纪.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和:自然科学的其他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周同的世界成为可能。可见( )- A、哲学就是人们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科学家只有学哲学.才能取得辉煌成就 D、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4、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从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 ( ) ①哲学可以代替艺术②艺术受到哲学的影响 ③哲学对艺术具有指导作用④哲学是万能的,没有哲学就没有艺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哲学和一般人的世界观的区别是 ( ): A、前者是科学的,后者不一定科学 B、前者是自觉形成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后者是自发形成的缺乏理论论证的零散的观点 C、前者能指导实践,后者对实践不起作用: D、前者是人人都有的,后者要经过学习才能掌握 6、下列能够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的关系的有( ) ①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就是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原 理及方法论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原理及方法论一、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即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三、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四、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1)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3)坚持适度原则。

生活与哲学认识论主观题总结

9、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千分之二十二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千分之三十,这实在是太高了。如此发展下去,五十年后,中国将有二十六亿人口。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然而他的观点在那时却遭到批判。从1962年到1972年,十年里我国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增长”向“低出生、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马寅初经过调查研究,提出我国要实行计划生育,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随着人口形势的发展,实行计划生育的观点由原来受到批判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证明了计划生育的正确性,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批判计划生育观点导致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成功地控制了人口数量.说明不同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10、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止2010年上半年,国有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 ①该观点是错误。忽略了文化体制改革条件性和具体性。 ②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体制改革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制,文化产业改革同时也要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 ③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反对错误的理解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 11、近年来我国高铁发展迅速,但甬温线特大事故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专家指出我们追求先进需要过程,把过程放缓更适合中国实际。 请从求索真理的历程角度分析我国对高铁建设的认识过程。 (1)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由追求速度到安全,速度平衡反映了认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又说明认识是螺旋式的上升和波浪式的前进。 (2)实践决定认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在研发运营的实践中提高对高铁的认识,这必然会推动我国高铁的发展。 12、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会使地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对此,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与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气候变化问题才引起了大众关注,上升为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问题;至上世纪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环境与资源、能源、科技研发等领域内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结合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12分 ①对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现象的认识由科学家讨论到哥本哈根会议达成有关共识,这是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真理,它来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说明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全球气候变暖首先由科学家讨论,到上升为重大战略性问题,再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达成《哥本哈根协议》,取得广泛共识,这是一个在不同观点争鸣中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类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说明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④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和永恒的使命。随着实践的继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气候变化问题将越来越重视,世界各国将加强协调配合,采取具体实践行动,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任答3点,每点4分,共12分) 13、材料: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 “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反复性。“从孟子到唐太宗再至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②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能力也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具有无限性。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中国共产党的“以人为本”是对过去的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必背知识点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必背知识点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知识点1.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易混易错点: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关键词】关系到、影响、和谐、协调、引起、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等。 知识点2.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1)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易混易错点: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知识点3.联系的多样性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知识点4.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应当树立全局观念,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原理内容】(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易混易错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部分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关键词:东、中、西部与全国、重要组成部分、中央与地方、环节、全局大局局部、地方保护主义】 知识点5.系统优化的方法(标题本自是一个方法论) 【关键词】重要组成部分、中央与地方、中国与台湾、结构调整、系统和要素 【原理内容】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着眼整体,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思维的方式来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关键词】结构调整、系统工程、资产重组、优化组合。 (注: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等联系的有关知识,常综合起来考查)经典例题 1(2015年课标卷Ⅰ23)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 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原理 及方法论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这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时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9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选择题I: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中药不过是些树皮草根,多用少用没关系”、“中药有病能治病,无病能健身,无毒、无副作用”等观点.导致一些人过量用药产生不良反映。这一情况告诉我们 A.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B.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有量变就会引起质变 D.传统思想和传境观念不利于事物的发展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随。”老子的这段话说明 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C.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矛盾的双方是互相排斥的、互相斗争的 3.下列看法中最能体现矛盾的“统一”的是 A.积劳成疾 B.声东击西 C.因材施教 D.居安思危 4.“茉莉、米兰香气袭人,可花并不艳丽;君子兰、牡丹雍容华贵,但并不那么香;玫瑰倒是色香俱全,却有刺。鲜者,取其鲜;香者,取其香;带刺者,更宜贵其鲜而香。”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获得正确的意识,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相符合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D.看问题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次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学寓意是() A.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 B.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D.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7.《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同是根据《兵法》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 A.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C.《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8.“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废弃的资源。”这种说法是强调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 A.相互转化 B.相互依存 C.相互渗透 D.相互排斥 9.其实,被随意丢弃的硒鼓有着极大的再生利用价值。一个旧硒鼓经过修复再生过程,比生产新品可节约50%的成本,而售价却只是原来的70%。因此,我们应该() A.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B.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C.如实地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据此回答10—11题。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考点展示: (1)发展的概念。 (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知识概览 考点一发展的概念 ★近三年有2次在此处命题,属于低频考点。命题形式为选择题。文综卷高考一般不在此命题,

单科卷偶尔命题,复习备考时一般掌握即可。复习要求 了解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了解发展的普遍性,理解发展的实质。 讲解点1 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世界观】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讲解点2 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 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

相同点:都表明事物不是静止的,承认了绝对运动。 区别:运动变化有上升的、向前、进步的,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发展是具有向前、进步、上升性质的变化,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典例1】 (2012·江苏)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相关知识。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说明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选C。事物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并不是总处在渐进和不显

《生活与哲学》认识论选择题训练

《认识论》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 C )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B社会和自然界的界限已不再存在 C人的实践活动日益改变我们生活的环境D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产物 2、“知识经济”将是21世纪的主导性经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为此,青年学生应树立科技意识,因为( B ) (1)科学试验以精确认识自然界为直接目的(2)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科学技术的作用只有通过人才才能发挥出来 (5)实践主体是智力与脑力的统一 A(1)(2)(3)(4)B(2)(3)(4)(5)C(3)(4)(5)D(1)(3)(4) 3、鲁滨逊流落到荒岛上一心想回陆地,于是找到了岛上最大的一棵树,制成独木舟,但他一个人无力把它搬入大海。他制作独木舟的活动是否属于实践活动,有无社会性?正确的回答是( C ) A是实践活动,但无社会性,因为它是独立的个人活动 B不是实践活动,它不过是人的求生本能的表现 C是实践活动,也具有社会性,因为他制作独木舟的工具和技能都是社会赋予的D不是实践活动,因为他已经远离社会,回归自然 4、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寓公真蠢,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A ) A实践的历史性B实践的能动性C实践的客观性D实践的主观性 5、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B ) (1)蜜蜂酿蜜(2)教师讲课(3)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4)鹦鹉学舌(5)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6)经济体制改革(7)修身养性 A(1)(2)(3)B(2)(5)(6)C(3)(4)(5)D(5)(6)(7) 6、马克思说:“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这说明( B ) A思想观念不能说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7、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C ) A认识不断发展B认识的需要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8、所谓盲目的实践活动是指( B ) A实践没有意识的参与B实践没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C实践不具有客观物质性D实践没有意识的指导 9、下列关于实践和认识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A ) A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实践的根本目的 C认识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和认识互为基础,互相依赖 10、“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这一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C ) A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实践是人的能动性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影响着实践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知识点

Ⅱ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5条原理) 1、发展的实质: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1)为什么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它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新内容,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走向死亡。 ③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的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2)为什么说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①新事物的发展要由小到大,日益完善的过程 ②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③旧事物开始比较强大,顽强抵抗,极力扼杀新事物。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或事物发展的状态】 (1)〖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2)〖方法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要坚持适度原则。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要善于抓住机遇,才能赢得主动和优势,加快发展。 (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反之,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搞好局部、注意优化事物的内部结构。(2)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形式: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所以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学会优化事物的内部结构。 【做题时凡是要求从哲学角度解答“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资源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等等结构调整的问题都要想到】 5、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原因)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叫内因,事物的外部是叫外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Ⅱ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5条原理) 1、发展的实质: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1)为什么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它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新内容,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走向死亡。 ③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的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2)为什么说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①新事物的发展要由小到大,日益完善的过程 ②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③旧事物开始比较强大,顽强抵抗,极力扼杀新事物。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或事物发展的状态】 (1)〖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2)〖方法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要坚持适度原则。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要善于抓住机遇,才能赢得主动和优势,加快发展。 (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反之,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搞好局部、注意优化事物的内部结构。(2)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形式: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所以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学会优化事物的内部结构。 【做题时凡是要求从哲学角度解答“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资源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等等结构调整的问题都要想到】 5、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原因)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叫内因,事物的外部是叫外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认识论

认识论 实践观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题、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 (2)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3)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在不同的历 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 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3、实践的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4、原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①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促进实践的发展; ②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 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只强调实践决定作用的形而上学,反对夸大认识反 作用的唯心主义。 真理观 原理1、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1)区别:①真理的含义: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 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的含义: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认识是谬误。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错误反映。 ②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二者泾渭分明,相互对立,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混淆。2)联系:真理和谬误之间又具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①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伴而行。②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原理2、真理是客观的 内容: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第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真理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方法论:真理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客观真理,反对主观真理。 原理3、真理是一元的 内容: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 自己归纳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总结 唯物论共有8个哲学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4、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6、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 7、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 8、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

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变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 系观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 (1)含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特征: ①联系的普遍性 A含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是普遍的。 B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c注意: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 ②联系的客观性 A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注意: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D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和诡辩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A含义: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的多样性表现为: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B要求: a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既要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和偶然的联系,又要重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长远的和必然的联系,全面分析各种联系。 b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各种条件,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c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相互区别 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

(选考)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后检测知能提升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我国明确提出,到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在生态保护与开发中找到相对平衡点,就红线达成一致。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是因为( ) ①事物间的联系可以推动发展 ②保护和开发是相互促进的 ③事物的量变必会引起质变 ④保护和开发是对立统一的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B。保护和开发是对立统一的,过度的开发不利于生态保护,②错误;③中“必会”说法错误;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2.(2020·济南外国语学校阶段测试)漫画主要告诉我们要( ) ①恰当地运用主观条件,做到“尽力而为” ②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做到“破釜沉舟” ③把握矛盾的同一性,做到“既破又立” ④看到道路的曲折性,做到“勇往直前”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选B。漫画中文字“斩断自己的退路,才能更好地赢得出路”主要告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坚定意志,做到“破釜沉舟”,要正确把握矛盾的同一性,做到“既破又立”,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②③符合题意;漫画主要强调的是促使矛盾双方的转化,不强调恰当地运用主观条件,①与题意不符;材料不强调道路的曲折性,④与题意不符。

3.(2020·嘉兴期初)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上,曾出现过3次持续时间较长的上升阶段和2次下降阶段,在下降阶段均出现了明显的保护主义倾向,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并未因此被打断。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②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④不同的事物包含着不同的矛盾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选A。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上,出现过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在下降阶段均出现了明显的保护主义倾向,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并未因此被打断,这是因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①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主要矛盾,也就没有体现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②不选;材料不是阐释不同的事物包含着不同的矛盾,而是阐释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③符合题意,④不选。 4.(2020·成都摸底)2019年5月1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对仅在本县级行政区域内经营或资产规模小于100亿元的农村商业银行,执行8%的存款准备金率。预计约有1 000家县域农商行可以享受该项优惠政策,释放的约2 800亿元资金将全部用于发放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此举( ) ①体现了货币政策的创新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抓住了服务县域的中小型银行区别于其他银行的特殊性 ③把握了银企间的斗争性,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④坚持了与时俱进,有利于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C。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①错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③错误;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一举措抓住了服务县域的中小型银行区别于其他银行的特殊性,坚持了与时俱进,有利于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②④符合题意。 5.(2020·长春质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智能手机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手机依赖症”,使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