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物理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第4讲 温度和温标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3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第4讲 温度和温标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3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第4讲 温度和温标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3

2019-2020年高中物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第4讲温度和温标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3

[目标定位] 1.知道平衡态、热平衡的定义.2.明确温度的定义及判断系统处于热平衡的条件.3.能区分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记住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平衡态和状态参量

1.系统:在物理学中,通常把研究对象称为系统.

2.状态参量: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叫做系统的状态参量.

3.平衡态:系统的宏观性质不再随时间变化,这种情况就说系统达到了平衡态.

二、热平衡与温度

1.热平衡:两个相互接触的热力学系统,最后系统的状态参量都不再改变,这时两个系统具有“共同性质”,我们就说这两个系统达到了热平衡.

2.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这个结论称为热平衡定律,也叫热力学第零定律.

3.温度:热平衡中具有的“共同热学性质”叫做温度.

三、温度计与温标

1.摄氏温标:一种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_℃,水的沸点为100_℃,在0 ℃和100 ℃之间均匀分成100等份,每份算做1 ℃.

2.热力学温标:现代科学中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热力学温标也叫绝对温标.热力学温标表示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用符号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符号为K.

3.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为T=t+273.15_K.

一、热平衡与平衡态的理解

1.平衡态

(1)热力学的平衡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组成系统的分子仍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只是分子运动的平均效果不随时间变化,表现为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

(2)平衡态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任何系统完全不受外界影响是不可能的.

2.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时,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热量

B.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C.温度是决定两个系统是否达到热平衡状态的唯一物理量

D.热平衡定律是温度计能够用来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答案BCD

解析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状态参量——温度,故A错误,C正确;由热平衡定律,若物体与A处于热平衡,它同时也与B达到热平衡,则A的温度便等于B的温度,这也是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故B、D项正确.

针对训练关于平衡态和热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只要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系统就一定处于平衡态

B.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这两个系统原来的温度是相等的

C.热平衡就是平衡态

D.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系统的温度一定相等

答案BD

解析一般来说,描述系统的状态参量不止一个,根据平衡态的定义可以确定A错;根据热平衡的定义可知B和D是正确的;平衡态是针对某一系统而言的,热平衡是两个系统相互影响的最终结果,可见C错.正确选项为B、D.

二、温度和温标

1.“温度”含义的两种说法

(1)宏观角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热平衡角度:两个处于热平衡的系统存在一个数值相等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就是温度.2.温度计测量原理

一切互为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温度计与待测物体接触,达到热平衡,其温度与待测物体相同.

3.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1)T=t+273.15 K

(2)ΔT=Δt

例2 下列关于热力学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3 ℃=240 K

B.温度变化1 ℃,也就是温度变化1 K

C.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都可能取负值

D.温度由t℃升至2t℃,对应的热力学温度升高了t+273 K

答案AB

解析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为T=t+273 K,由此可知:-33 ℃=240 K,故A、B 选项正确;D中初态热力学温度为t+273 K,末态为2t+273 K,温度升高了t K,故D选项错误;对于摄氏温度可取负值的范围为0~-273 ℃,因绝对零度达不到,故热力学温度

不可能取负值,故C选项错误.本题应选A、B.

针对训练关于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力学温度的单位“K”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B.温度升高了1 ℃就是升高了1 K

C.物体的温度由本身决定,数值与所选温标无关

D.0 ℃的温度可用热力学温度粗略地表示为273 K

答案ABD

热平衡与平衡态

1.两个原来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分开后,由于受外界的影响,其中一个系统的温度升高了5 K,另一个系统的温度升高了5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系统不再是热平衡状态

B.两个系统此时仍是热平衡状态

C.两个系统的状态都发生了变化

D.两个系统的状态都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BC

解析由于两个系统原来处于热平衡状态,温度相同,当分别升高5 ℃和5 K后,温度仍相同,两个系统仍为热平衡状态,故A错误,B正确;由于温度发生了变化,系统的状态也发生了变化,故C正确,D错误.

温标与温度

2.下列关于热力学温度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每一度的大小是相同的

B.热力学温度的零度等于-273.15 ℃

C.热力学温度的零度是不可能达到的

D.气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其体积趋近于零

答案 D

解析热力学温度的0 K是摄氏温度的-273.15 ℃,因此B正确;每升高(或降低)1 K等价于升高(或降低)1 ℃,故A正确;热力学温度的零度只能无限接近,却不可能达到,且趋近绝对零度时,气体液化或凝固,但有体积,故C正确,D错误.

3.下列有关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表示温度是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B.用两种温度表示温度的变化时,两者的数值相等

C.1 K就是1 ℃

D.当温度变化1 ℃时,也可以说成温度变化274 K

答案AB

解析温标是用来定量描述温度的方法,常用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两种温标表示同一温度时,数值不同,但在表示同一温度变化时,数值是相同的.若物体的温度升高1 K,也可以说物体的温度升高1 ℃,但在表示物体的温度时,物体的温度为1 K,而不能说成物体的温度为1 ℃.

(时间:60分钟)

题组一平衡态与热平衡

1.如果一个系统达到了平衡态,那么这个系统各处的( )

A.温度、压强、体积都必须达到稳定的状态不再变化

B.温度一定达到了某一稳定值,但压强和体积仍是可以变化的

C.温度一定达到了某一稳定值,并且分子不再运动,达到了“凝固”状态

D.温度、压强就会变得一样,但体积仍可变化

答案 A

解析如果一个系统达到了平衡态,系统内各部分的状态参量如温度、压强和体积等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温度达到稳定值,分子仍然是运动的,不可能达到所谓的“凝固”状态.2.有关热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两个系统在某时刻处于热平衡状态,则这两个系统永远处于热平衡状态

B.热平衡定律只能研究三个系统的问题

C.如果两个系统彼此接触而不发生状态参量的变化,这两个系统又不受外界影响,那么这两个系统一定处于热平衡状态

D.两个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温度可以有微小的差别

答案 C

解析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如果受到外界的影响,状态参量会随之变化,温度也会变化,故A错;热平衡定律对多个系统也适用,故B错;由热平衡的意义知,C正确;温度是热平衡的标志,必须相同,故D错.

题组二温度与温标

3.关于温度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客观反映

B.人如果感觉到某个物体很凉,就说明这个物体的温度很低

C.热量会自发地从含热量多的物体传向含热量少的物体

D.热量会自发地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向温度较低的物体

答案AD

解析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但人们对物体冷热程度的感觉具有相对性,A正确,B错误;热传递的方向是热量自发地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向温度较低的物体,而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C错误,D正确.

4.下列有关温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标不同,测量时得到同一系统的温度数值可能是不同的

B.不同温标表示的温度数值不同,则说明温度不同

C.温标的规定都是人为的,没有什么理论依据

D.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是两种不同的温度表示方法,表示的温度数值没有关系

答案 A

解析温标不同,测量同一系统的温度数值一般不同,A对,B错;每一种温标的规定都有一定意义,如摄氏温标的0 ℃表示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100 ℃为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C错;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数值上有T=t+273.15 K,D错.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不断冷冻,物体的温度就不断地下降

B.温度是决定一个系统与另一个系统是否达到热平衡状态的物理量

C.热力学零度是低温的下限

D.任何物体,温度下降到某一点就不能再降

答案BCD

解析热力学零度是低温的下限,永远不能达到,故A错.

题组三温度与温度计

6.伽利略在1593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如图1所示,一个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槽中,细管中的液面清晰可见,如果不考虑外界大气压的变化,就能根据液面的变化测出温度的变化,则( )

图1

A.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槽中的液体

B.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细管中的红色液体

C.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球形瓶中的空气

D.该温度计是利用测温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制造的

答案CD

解析细管中的红色液体是用来显示球形瓶中空气的体积随温度变化情况的,测温物质是球形瓶中封闭的空气,该温度计是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造的,故A、B错,C、D正确.7.如图是四种测液体温度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 D

解析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而非整个温度计放入液体中,并且不要让温度计液泡与容器壁或底接触,所以D项正确.

8.根据图2判断,人们选择的温度计中的测量物质及其依据是( )

图2

A.水,水的密度小

B.水,水的密度出现异常现象

C.汞,汞的密度大

D.汞,汞的密度与温度呈规则的线性关系

答案 D

解析由于水的密度和温度关系的曲线是不规则曲线,如果选水为测温物质,则温度计刻度不均匀;汞的密度与温度呈规则的线性关系,选汞为测温物质,温度计刻度均匀.故正确答案为D.

题组四综合应用

9.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 )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

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的温度

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挂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提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

答案 C

解析要测量冰下水的温度,必须在温度计与冰下的水达到热平衡时,再读出温度计的示数,但是隔着冰又没法直接读数,把温度计取出来,显示的又不是原热平衡状态下的温度,所以A、D的做法不正确,C的做法正确;B的做法也失去了原来的热平衡,饮水瓶提出后,再用温度计测,这时,周围空气也参与了热交换,测出的温度不再是冰下水的温度.

10.摄氏温标:在1954年以前,标准温度的间隔是用两个定点确定的.它们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汽化点)和冰在标准大气压下与饱和空气的水相平衡时的熔点(冰点).摄氏温标(以前称为百分温标)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修斯设计的.如图3所示,以冰点定为0 ℃,汽化点定为100 ℃,因此在这两个固定点之间共为100 ℃,即一百等份,每等份代表1度,用1 ℃表示,用摄氏温标表示的温度叫做摄氏温度.摄氏温标用度作单位,常用t表示.热力学温标由开尔文创立,把-273.15 ℃作为零度的温标,叫做热力学温标(或绝对温标).热力学温标用K表示单位,常用T表示.试回答:

图13

(1)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

(2)如果可以粗略地取-273 ℃为绝对零度.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________℃,即为________ K,水的沸点是________℃,即________ K.

(3)如果物体的温度升高1 ℃,那么,物体的温度将升高________ K.

答案(1)T=t+273.15 K (2)0 273 100 373 (3)1

解析(1)摄氏温标冰点温度为0 ℃,汽化点温度为100 ℃,且用t表示;而热力学温标是把-273.15 ℃作为零开尔文的,用T表示,所以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之间的关系为T=t +273.15 K.

2019-2020年高中物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第5讲内能学案新人

教版选修3-3

[目标定位] 1.知道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渗透统计的方法.2.知道什么是分子势能,分子势能随分子距离变化的关系.理解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3.知道什么是内能,知道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物质的量、温度和体积有关.4.能够区别内能和机械能.一、分子动能

1.定义: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

2.分子的平均动能: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

3.温度的微观意义: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二、分子势能

1.定义:分子间由分子力和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

2.分子势能的决定因素

(1)宏观上:分子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2)微观上: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的距离有关.

三、内能

1.定义: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决定因素:物体所含的分子总数由物质的量决定,分子的热运动平均动能由温度决定,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故物体的内能由物质的量、温度、体积共同决定,同时受物态变化的影响.

3.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无关.

想一想在高空中高速飞行的飞机中的物体,内能一定大吗?

答案不一定.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分子动能取决于温度,分子势能取决于体积,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物体速度大,高度大,只是机械能大,内能不一定大.

一、对分子动能的理解

1.单个分子的动能

由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在某时刻物体内部各个分子的动能大小不一,就是同一个分子,在不同时刻的动能也是不同的,所以单个分子的动能没有意义.

2.分子的平均动能

(1)温度是大量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客观表现,具有统计意义,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但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有的分子动能甚至还减小,个别分子的动能大小与温度没有关系,但总体上所有分子动能的总和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分子的平均动能只由温度决定,与物质种类、质量、压强、体积无关,只要温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动能就相等,由于不同物质的分子质量不同,所以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一般不同.

3.温度的意义

(1)宏观: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微观: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例1 下列关于物体的温度与分子动能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A.某物体的温度是0 ℃,说明物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为零

B.物体温度升高时,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C.物体温度升高时,分子平均动能增加

D.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则物体的温度越高

答案 C

解析某种气体温度是0 ℃,物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并不为零,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A错误;当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加剧,平均动能增大,但并不是所有分子的动能都增大,B错,C对;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这并不能代表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所以物体的温度不一定高,D错.

借题发挥(1)虽然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但是零度(0 ℃)时物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却不为零.

(2)物体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速度和物体做机械运动的速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针对训练当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和温度都相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种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

B.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大于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

C.两种气体分子热运动的总动能相等

D.两种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相等

答案AB

解析因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选项A正确;因为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质量不同,且m H2

二、对分子势能的深化理解

1.分子势能

由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叫分子势能.

2.分子势能的变化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分子势能是由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当分子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分子力要做功.当分子力做正功时,分子势能减小;当分子力做负功时,分子势能增大.由分子间的作用力F 与分子间的距离r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可知(取r→∞时分子势能为零):

图1

(1)当r?r0(r0表示两分子间的平衡距离,下同)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小到可忽略不计,可以认为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这时的分子势能为零(没有分子势能).

(2)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r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因此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3)当r

(4)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零.当r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当r减小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因此r=r0时分子势能最小.

分子势能与分子间的距离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例2 甲、乙两分子相距较远(此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可以忽略),设甲固定不动,在乙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关于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势能不断增大B.分子势能不断减小

C.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 D

解析r>r0时,靠近时引力做正功,E p减小;r

借题发挥(1)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只与分子力做功相联系.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分子力做功的值等于分子势能的变化量.

(2)讨论分子势能变化时,绝不能简单地由物体体积的增大、减小得出结论.导致分子势能变化的原因是分子力做功.

针对训练如图3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处,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为斥力,F<0为引力,a、b、c、d 为x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则( )

图3

A.乙分子由a到b做加速运动,由b到c做减速运动

B.乙分子由a到c做加速运动,到达c时速度最大

C.乙分子由a到c的过程,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乙分子由b到d的过程,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加

答案 B

解析乙分子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一直受到甲分子的引力作用而做加速运动,到c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受到甲分子的斥力做减速运动,A错误,B正确;乙分子由a到c的过程所受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一直减小,分子的动能一直增大,C错误;乙分子由b到d的过程中,先是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后来克服斥力做功,分子势能增加,D错误.三、对内能的理解

1.因为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所组成的,所以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和联系

(1)物体的机械运动对应着机械能,热运动对应着内能.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

(2)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的总和,而不是分子定向移动的动能,它与物体的温度、体积等因素有关;而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及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它是对宏观物体来说的.

(3)物体具有内能的同时又可以具有机械能.当物体的机械能增加时,内能不一定增加,但机械能与内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例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块熔化成铁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B .物体运动的速度增大,则物体中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物体的内能增大

C .A 、B 两物体接触时有热量从物体A 传到物体B ,这说明物体A 的内能大于物体B 的内能

D .A 、B 两物体的温度相同时,A 、B 两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分子的平均速率也可能不同 答案 D

解析 铁块熔化成铁水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内能增加,故A 错;两物体温度相同,内

能可能不同,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但由E k =12

m v 2知,平均速率v 可能不同,故D 对;有热量从A 传到B ,只说明A 的温度高,内能大小还要看它们的总分子数和分子势能这些因素,故C 错;机械运动的速度增大,动能增加,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无关系,内能也不一定增加,故B 错.

分子动能与温度

1.下列有关“温度”的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反映了每个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B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C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 .温度升高时物体的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将增大

答案 B

解析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而对某个确定的分子来说,其热运动的情况无法确定,不能用温度反映.故A 、D 错,B 对;温度不升高而仅使分子的势能增加,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冰熔化为同温度的水就是一个例证,故C 错.

分子势能与分子力做功

2.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F 与分子间距离r 的关系如图4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 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 0.相距很远的两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相互接近.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 .在r >r 0阶段,F 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加,势能减小

B .在r

C.在r=r0时,分子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D.在r=r0时,分子势能为零

E.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在整个过程中不变

答案ACE

解析由图可知:在r>r0阶段,当r减小时F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

分子动能增加,故选项A正确;在r

子势能增加,分子动能减小,故选项B错误;在r=r0时,分子势能最

小,动能最大,故选项C正确;在r=r0时,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为零,故选项D错误;在整个相互接近的过程中,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故选项E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C、E.

3.下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B.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C.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D.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答案 C

解析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力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所以A、B不正确;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力增大,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所以C正确,D不正确.

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

4.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个物体,运动时比静止时的内能大

B.1 kg 0 ℃的水的内能比1 kg 0 ℃的冰的内能大

C.静止的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为零

D.物体被举得越高,其分子势能越大

答案 B

解析物体的内能与其宏观运动状态无关,A错;1 kg 0 ℃的水变成1 kg 0 ℃的冰要放出热量,故1 kg 0 ℃的水的内能大,B对;静止的物体的动能为零,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其分子平均动能不为零,同理被举高的物体,势能增加,但其体积不变,分子势能不变,故C、D错.

(时间:60分钟)

题组一 分子动能与温度

1.下列关于物体的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 .物体的内能越大,所含热量越多

C .物体的温度越高,它的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D .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就不变

答案 C

解析 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内能由物质的量、温度和体积共同决定,并且内能是状态量,而热量是过程量,它表示由于热传递而引起的内能变化过程中转移的能量.

2.若一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体积增大,则在此过程中关于气泡中的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

B .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

C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D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

答案 D

解析 气体在上升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平均速率不变,体积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小,气体的分子势能增大.

3.下列关于分子动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加

B .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总动能增加

C .如果分子的质量为m ,平均速率为v ,则平均动能为12

mv 2 D .分子的平均动能等于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之和与所有分子的总数之比

答案 BD

解析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但是其中个别分子的动能却有可能减小,A 错,B 对;分子的平均动能等于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之和与所有分子总数的比值,所以C 错,D 对.

题组二 分子势能与分子力的功

4.分子间距增大时,分子势能将(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答案 D

解析 分子势能的变化与分子力做功紧密联系.当分子力做正功时,分子势能减小;当分子

力做负功时,分子势能增大.

(1)当r>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引力,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

(2)当r

5.在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r0(平衡位置)变为10r0的过程中,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F和分子间的势能E 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不断减小,E p不断减小

B.F先增大后减小,E p不断增大

C.F不断增大,E p先减小后增大

D.F、E p都是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 B

解析分子间距r=r0时,分子力F=0;随r的增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F≠0;当r=10r0时,F=0,所以F先增大后减小.在分子间距由r0至10r0的过程中,始终克服分子引力做功,所以分子势能一直增大,所以选项B正确,其他选项错误.

6.如图1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沿x轴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E p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图中分子势能的最小值为-E0.若两分子所具有的总能量为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

A.乙分子在P点(x=x2)时,加速度最大

B.乙分子在P点(x=x2)时,其动能为E0

C.乙分子在Q点(x=x1)时,处于平衡状态

D.乙分子的运动范围为x≥x1

答案BD

解析分子势能最小时,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所以P点是分子的平衡位置.乙分子在P点的加速度为零,故选项A、C错误,选项B正确;由于两分子所具有的总能量为零,而Q点的分子势能为零,故选项D正确.

7.两个相距较远的分子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直至不再靠近.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力先增大,后一直减小

B.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C.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E.分子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

答案BCE

8.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分子间作用力F和分子势能E p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关系的图线是( )

答案 B

解析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随分子间距离r增大;分子势能E p增大;当r=r0时,分子力为零,此时分子势能最小.故选项B正确.

题组三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

9.关于内能和机械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机械能损失时,内能却可能增加

B.物体的内能损失时,机械能必然会减小

C.物体内能为零时,机械能可以不为零

D.物体的机械能为零时,内能可以不为零

答案AD

解析在空中下降的物体由于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机械能损失,因摩擦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A正确;物体静止时,温度降低,内能减少,而机械能可能不变,B错;分子运动永不停息而且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内能不可能为零,但机械能可以为零,C错,D正确.10.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B.物体的体积增大时,内能也增大

C.内能相同的物体,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一定相同

D.内能不相同的物体,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可能相同

答案 D

解析温度高的物体与温度低的物体相比较,温度低的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小,但所有分子

的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一定小,即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小,A错;物体的体积增大时,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势能发生变化,但不能确定分子势能是增大还是减小.即使分子势能增大而分子的平均动能不能确定是否变化,也不能说明内能增大,B错;内能相同的物体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相同,而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却不一定相同,C错;内能不相同的物体,它们的温度却可能相同,即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可能相同,D正确.

1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的内能比冰分子的内能大

B.物体所处的位置越高,分子势能就越大,内能越大

C.一定质量的0 ℃的水结成0 ℃的冰,内能一定减少

D.相同质量的两个同种物体,运动物体的内能一定大于静止物体的内能

答案 C

解析因内能是指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说单个分子的内能没有意义,故选项A错误;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能,它们之间无直接联系,内能与“位置”高低、“运动”还是“静止”没有关系,故选项B、D错误;一定质量的0 ℃的水结成0 ℃的冰,放出热量,使得内能减少,故选项C正确.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所受到的引力与斥力相等,以下关于分子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分子间距离是r0时,分子具有最大势能,距离增大或减小时势能都变小 B.当分子间距离是r0时,分子具有最小势能,距离增大或减小时势能都变大 C.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大,分子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小 D.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分子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 2.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平均动能越大 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C.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一定具有相同的温度 D.分子间的距离r存在某一值r0,当rr0时,引力大于斥力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多 B.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多 C.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大 D.相互间达到热平衡的两物体的内能一定相等 4.从下列哪一组数据可以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A.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B.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体积 C.水分子的体积和水分子的质量D.水分子的质量和水的摩尔质量 5.关于分子间距与分子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正是由于分子间有空隙,才可以将物体压缩 B.实际上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由于水分子间距稍微变小时,分子间的作用就表现为斥力 C.一般情况下,当分子间距rr0时分子力为引力 D.弹簧被拉伸或被压缩时表现的弹力,正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对应表现

【精准解析】物理人教版选修3-3课时作业:7-4 温度和温标

课时作业4温度和温标 时间: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的每一分度的大小是相同的 B.热力学温标的0度值对应于-273.15℃ C.热力学温标的0度是不可能达到的 D.气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其体积趋近于零 解析:由T=t+273K得知,ΔT=Δt,即热力学温标温度的变化总等于摄氏温标温度的变化,故A项正确.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可知,当T=0时,则t=-273℃,故B项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可知,热力学温标的零K达不到,故C项正确.气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可能是压强p趋近于零,故D项错误. 2.当甲、乙两物体相互接触后,热量从甲物体流向乙物体,这样的情况表示甲物体具有何种特性(D) A.较高的热量B.较大的比热容 C.较大的密度D.较高的温度 解析:根据热量的传递特性:热量总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因此决定热能传递方向的决定因素是温度,A、B、C各选项所提到的条件均与此无关,故D正确. 3.三个系统A、B、C处于热平衡状态,则关于它们的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它们的温度可以有较大的差别 B.它们的温度可以有微小的差别 C.它们的温度一定相同 D.无法判断温度的关系 解析:当三个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时,它们有相同的状态参量,

即具有相同的温度,故C 正确. 4.如图1所示,规格相同的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用不同的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图2所示的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则(D ) A .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32℃ B .加热相同的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C .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中的水升温比乙杯中的水多 D .甲杯中的水加热2min 与乙杯中的水加热3min 吸收的热量相同 解析:由图乙知,温度计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为37℃,故A 错误;两杯水质量相同,相同时间内升高的温度不同,根据Q 吸=cm Δt ,可知相同 时间内两杯水吸收的热量不同,故B 错误;两杯中水的质量相同,根据Δt =Q 吸cm 可知,吸收相同的热量,两杯水升高的温度相同,故C 错误;根据图2可知,甲杯中的水加热2min 与乙杯中的水加热3min 升高的温度相同,又因为两杯水的质量相同,根据Q =cm Δt 可知,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故D 正确.故选D. 5.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C )A .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 B .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的温度 C .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

高二物理分子动理论练习题(含答案)

罗定中学城东学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限时训练9 出题:沈业权审题:陈柏成 一、单项选择题 1.某物质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μ,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则单位体积中所含分子个数为 [ ] A.N/ρ B.N/μ C.μN/ρ D.ρN/μ 2.在油膜实验中,体积为V(m3)的某种油,形成直径为d(m)圆形单分子的油膜,则油分子的直径近似为 [ ] A.2V/πd2(m)B.(V/d)2·4/π(m) C.πd2/4V(m)D.4V/πd2(m) 3.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变小的现象表明 [ ] A.分子间有作用力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D.分子的质量极其微小 4.关于布朗运动,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 A.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对它无规则的撞击所引起的 C.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由于微粒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而引起的 D.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由于外界的影响(如液体、气体的流动)引起的5.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 [ ] A.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B.分子之间只有很小的空隙,稍经压缩就不存在了 C.分子之间距离较小,稍经压缩,斥力增长比引力增长大得多 D.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6.甲、乙两个分子相距较远,它们之间的分子力弱到可忽略不计的程度。若使 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逐渐靠近甲分子,直到不能再靠近的整个过程中,分子力对乙分子做功的情况是 [ ] A.始终做正功 B.始终做负功 C.先做正功,后做负功D.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二、多项选择题 7.关于分子动理论,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C.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或斥力8.把表面光滑的铅块放在铁块上,经过几年后将它们分开,发现铅块中含有铁,而铁块中也含有铅,这种现象不能说明() A.物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B.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分子的引力大于斥力 9. 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 C.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D.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高中物理2.1温度和温标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教案: 温度和温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系统的状态参量以及平衡态的概念。 2.掌握热平衡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 3.掌握温度与温标的定义以及热力学温度的表示。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温度与温标,体会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生活中的热平衡现象,感应热力学温度的应用。 【教学重点】 热平衡的定义及热平衡定律的内容。 【教学难点】 有关热力学温度的计算。 【教学方法】 讲练法、举例法、阅读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在初中我们已学过了测量温度时常用的一种单位,叫“摄氏度”。大家都知道:它是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以一个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在这两温度之间等分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为1个温度单位,叫“摄氏度”。这种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的测温方法叫摄氏温标,以摄氏温标表示的温度叫摄氏温度。今天我们将要进一步学习有关温度和温标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平衡态与状态参量。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1)什么是系统的状态参量?并举例说明。 (2)举例说明,什么是平衡态?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2.热平衡与温度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1)什么是热平衡? (2)怎样理解"热平衡概念也适用于两个原来没有发生过作用的系统"? (3)怎样判断"两个系统原来是处于热平衡的"? (4)热平衡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5)温度是如何定义的?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3.温度计与温标。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1)什么是温标? (2)如何来确定一个温标?并以"摄氏温标"的确定为例加以说明。 (3)什么是热力学温标和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的单位是什么?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怎样?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典例探究 例1: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常见液体温度计的下部的玻璃泡较大,壁也比较薄,上部的管均匀而且很细,想一想,温度计为什么要做成这样呢? 解析: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使测量更准确、更方便。下部较大而上部很细,这样下部储存的液体就比较多,当液体膨胀收缩时,膨胀或收缩不大的体积,在细管中的液面就有较大的变化,可以使测量更精确;下部的壁很薄,可以使玻璃泡内的测温物质的温度较快地与待测物质的温度一致;细管的粗细是均匀的,是为了使刻度均匀,更便于读数。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1.平衡态与状态参量。 2.热平衡与温度的概念。 3.温度计与温标。 【作业布置】 1.阅读科学漫步中的材料。 2.完成问题与练习的题目。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七章《温度和温标》

4 温度和温标 理解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转换关系。 2008年春节前夕,我国南方遭遇了几十年一遇的特大雪灾,很多地方交通阻断,电力遭到严重破坏。大雪中,电力工人冒着严寒抢修电路,某工人在找铁棒和木头时,感觉到铁棒明显比木头凉,由于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温度,于是这位工人得出当时“铁棒比木头温度低”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对吗? 提示:不对。由于铁棒和木头都与周围的环境达到热平衡,故它们的温度是一样的。之所以感觉到铁棒特别凉,是因为这位工人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给铁棒的热量比较多的缘故。 一、状态参量与平衡态 1.热力学系统:在热学中,通常把__________称为系统。 2.外界:系统之外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统称外界。 3.状态参量:在热学中,为确定系统的状态所需要的________叫做系统的状态参量。例如:为了确定系统的空间范围,要用到________;为了确定外界与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力的作用,要用到________;而要确定系统的冷热程度,要用到________。 4.平衡态:在没有______影响的情况下,无论其初始状态如何,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系统内各部分的状态参量能够达到______,这种情况下就说系统达到了平衡态。 思考1:一根长铁丝,一端插入100 ℃的沸水中,另一端放入0 ℃恒温源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温度随铁丝有一定的分布,而且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状态是否为平衡态? 二、热平衡与温度 1.热平衡:两个相互接触的热力学系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这两个系统的__________都不再变化,我们说这两个系统达到了热平衡。 2.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________,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然处于________,这个结论称为热平衡定律,它又叫____________定律。 3.温度: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时,它们具有一个“共同____________”,我们把表征这一“共同__________”的物理量叫做温度。一切达到________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思考2:平衡态与热平衡是一回事吗? 三、温度计与温标

高中物理--温度和温标练习

高中物理--温度和温标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状态参量是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故当系统的状态变化时,其各个状态参量都会改变 B.当系统不受外界影响,且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其内部各部分状态参量将会达到稳定 C.只有处于平衡态的系统才有状态参量 D.两个物体发生热传递时,它们组成的系统处于非平衡态 2.关于平衡态和热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系统就一定处于平衡态 B.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说明这两个系统原来的温度是相等的 C.热平衡就是平衡态 D.处于热平衡的几个系统的温度一定相等 3.关于热力学温标的正确说法是( ) A.热力学温标是一种更为科学的温标 B.热力学温标的零度为-273.15 ℃,叫绝对零度 C.气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其体积为零 D.在绝对零度附近气体已液化 4.关于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力学温标中的每1 K和摄氏温标中的每1 ℃大小相等 B.热力学温度升高1 K大于摄氏温度升高1 ℃ C.热力学温度升高1 K等于摄氏温度升高1 ℃ D.某物体摄氏温度为10 ℃,即热力学温度为10 K 5.冬天,北方的气温最低可达-40 ℃,为了测量那里的气温应选用( ) A.水银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水温度计 D.体温计 6.(2014·天水高二检测)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 ℃的体温计,没有

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 ℃,则测出来的体温是( ) A.36.6 ℃ B.39.6 ℃ C.3 ℃ D.76.2 ℃ 7.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 )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 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的温度 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挂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提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的示数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 8.小明在家制作了简易温度计,一根装有一小段有色水柱的细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烧瓶内,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水柱位置将上下移动。当有色水柱下端分别与D和A对齐时,温度分别为20 ℃和80 ℃。A、D间刻度均匀分布。由图可知,图中有色水柱下端所示温度为多少℃?

大学物理4

9. 气体分子动理论 姓名 孟凡笛 学号 102520011 专业 机电一体化 教学点 同济本部 一、选择题 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可以: (A) 保持压强和温度不变同时减小体积; (B) 保持体积和温度不变同时增大压强; (C) 保持体积不变同时增大压强降低温度; (D) 保持温度不变同时增大体积降低压强。 ( C ) 2.设某理想气体体积为V ,压强为P ,温度为T ,每个分子的质量为μ,玻尔兹曼常数为k ,则该气体的分子总数可以表示为: (A) μ k PV (B) V PT μ (C) kT PV (D) kV PT ( B ) 3.关于温度的意义,有下列几种说法: (1)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 (2)气体的温度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意义; (3)温度的高低反映物质内部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不同; (4)从微观上看,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1) 、(2)、(4). (B ) (1) 、(2)、(3). (C ) (2) 、(3)、(4). (D ) (1) 、(3)、(4). ( B ) 4.设某种气体的分子速率分布函数为)(v f ,则速率在1v ~2v 区间内的分子平均速率为: (A ) ? 2 1 d v v v )v (vf (B )?2 1 d v v v )v (vf v (C )? ?21 2 1d d v v v v v )v (f v )v (vf (D ) ? ?∞0 d d 2 1 v )v (f v )v (vf v v ( A )

5.两容积不等的容器内分别盛有可视为理想气体的氦气和氮气,如果它们的温度和压强相同,则两气体 (A) 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必相同; (B) 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必相同; (C) 单位体积内分子的平均动能必相同; (D) 单位体积内气体的内能必相同。 ( A ) 6.摩尔数相同的氢气和氦气,如果它们的温度相同,则两气体: (A) 内能必相等; (B) 分子的平均动能必相同; (C) 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必相同; (D) 分子的平均转动动能必相同。 ( C ) 7.在标准状态下,体积比为1:2的氧气和氦气(均视为理想气体)相混合,混合气体中氧气和氦气的内能之比为: (A) 1 : 2 (B) 5 : 3 (C) 5 : 6 (D) 10 : 3 ( A ) 8. 体积恒定时,一定量理想气体的温度升高,其分子的: (A) 平均碰撞次数将增大 (B) 平均碰撞次数将减小 (C) 平均自由程将增大 (D) 平均自由程将减小 ( C ) 二、填充题 1.设氢气在27?C 时,每立方厘米内的分子数为12 104.2?个,则氢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2.下面给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几种微分形式,指出它们各表示什么过程。 (1)T R )M /M (V P d d mol = 表示 过程; (2)T R )M /M (P V d d mol = 表示 过程; (3)0d d =+P V V P 表示 过程。 3.容积为10升的容器中储有10克的氧气。若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1 2s m 600-?=v , 则此气体的温度 =T ;压强=P 。

高中物理选修3-3温度和温标练习题测试题复习题

高中物理第7章第4节温度和温标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3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6题为多选题) 1.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达到热平衡后,它们具有相同的物理量是( ) A.质量B.密度 C.温度D.重力 答案:C 解析:由热平衡的定义可知,C选项正确。 2.下图是四种测液体温度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必须置于液体中,而且不能与器壁接触,只有D正确。 3.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 )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 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的温度 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提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 答案:C 解析:要测量冰下水的温度,必须使温度计与冰下的水达到热平衡时,再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可隔着冰又没法直接读数,把温度计取出来,显示的又不是原热平衡下的温度,所以A的做法不正确,C的做法正确,D的做法不正确,B的做法也失去了原来的热平衡,水瓶提出后,再用温度计测,这时,周围空气也参与了热交换,测出的温度不再是冰下水的温度了。 4.(南通市2014~2015学年高二检测)下列状态处于热平衡态的是( ) A.将一金属块放在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 B.冰水混合物处在0℃环境中 C.一个装有气体的密闭绝热容器匀速运动,容器突然停止运动,容器内的气体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知识点汇总

分子动理论,热和功,气体 1.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一般是10-10m。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①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可以彼此进入对方中去。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②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微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对微小颗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造成的,是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的宏观反映。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的变化快,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物体的内能 (1)分子动能: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在热现象的研究中,单个分子的动能是无研究意义的,重要的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分子势能随着物体的体积变化而变化。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

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对实际气体来说,体积增大,分子势能增加;体积缩小,分子势能减小。 (3)物体的内能:物体里所有的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4)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具有内能的同时可以具有机械能,也可以不具有机械能。 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其本质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2)热传递:其本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但有本质的区别。 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5★.热力学第一定律 (1)内容:物体内能的增量(ΔU)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W)和物体吸收的热量(Q)的总和。 (2)表达式:W+Q=ΔU (3)符号法则:外界对物体做功,W取正值,物体对外界做功,W取负值;物体吸收热量,Q取正值,物体放出热量,Q取负值;物体内能增加,ΔU取正值,物体内能减少,ΔU取负值。 6.热力学第二定律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7.4温度和温标 知识点总结及课时练习

4温度和温标 记一记 温度和温标知识体系 一个比较——平衡态与热平衡 一个定律——热平衡定律 一个关系——摄氏温标与热力学温标的关系 T=t+273.15 K 三个理解——温度、平衡态、热平衡 辨一辨 1.只要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系统就一定处于平衡态.(×) 2.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这两个系统原来的温度是相等的.(√) 3.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系统的温度一定相等.(√) 4.温度变化1 ℃,也就是温度变化1 K.(√) 5.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都可能取负值.(×) 想一想 1.平衡态就是热平衡吗? 提示:不是,平衡态是一个系统所处的状态,该状态下系统的状态参量如温度、压强等不再发生变化,热平衡是两个系统达到了相同的温度. 2.达到热平衡状态的物体每个分子都具有相同的温度吗? 提示:不正确,温度是反映分子做无规律运动的剧烈程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对单个分子来说温度没有意义,并非达到热平衡状态的物体每个分子都具有相同的温度.思考感悟:

练一练 1.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达到热平衡后,它们具有相同的物理量是() A.质量B.密度 C.温度D.重力 解析:由热平衡的定义可知,C项正确. 答案:C 2.(多选)下列有关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标表示温度是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B.用两种温度表示温度的变化时,两者的数值相等 C.1 K就是1 ℃ D.当温度变化1 ℃时,也可以说成温度变化274 K 解析:温标是用来定量描述温度的方法,常用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两种温标表示同一温度时,数值不同,但在表示同一温度变化时,数值是相同的.若物体的温度升高1 K,也可以说物体的温度升高1 ℃,但在表示物体的温度时,物体的温度为1 K,而不能说成物体的温度为1 ℃. 答案:AB 3.关于温度和测量温度的依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宏观上反映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感觉冷的物体温度低 B.当A、B两物体分别与C物体达到热平衡时,则A物体与B物体之间也处于热平衡状态 C.当甲、乙两物体达到热平衡时,甲、乙两物体的温度相同D.热平衡是利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依据 解析:温度宏观上反映物体的冷热程度,但并不是感觉冷的物体温度就低,人体感受的物体冷热程度,一方面取决于被感受的物体的温度,另一方面还与被感受物体单位时间内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有关,A项错误;由热平衡定律知道,B项正确;只要两个系统温度相同且不再发生变化,它们就处于热平衡状态,所以C、D两项正确. 答案:A 4.(多选)关于平衡态和热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系统就一定处于平衡态

高考物理专题力学知识点之分子动理论真题汇编含答案

高考物理专题力学知识点之分子动理论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并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但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C.液晶显示器是利用了液晶对光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D.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间距r0时,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香水瓶盖打开后香味扑面而来,这一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布朗运动指的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分子的运动 C.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明显 D.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无关 3.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两个分子间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没有斥力 B.两个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C.两个分子从相距很远处到逐渐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变大 D.将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混在一起,发现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4.采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先将油酸分子看成球形分子,再把油膜看成单分子油膜,在实验时假设分子间没有间隙。实验操作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A.1滴油酸的质量和它的密度 B.1滴油酸的体积和它的密度 C.油酸散成油膜的面积和油酸的密度 D.1滴油酸的体积和它散成油膜的最大面积 5.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能将油膜的厚度近似认为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把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测出其面积 B.取油酸一滴,滴在撒有均匀痱子粉的水面上形成面积尽可能大的油膜 C.取油酸酒精溶液一滴,滴在撒有均匀痱子粉的水面上形成面积尽可能大的油膜 D.把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撒有均匀痱子粉的水面上后,要立即描绘油酸在水面上的轮廓6.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为斥力,F<0为引力,a、b、c、d为x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若规定无限远处分子势能为零,则 A.乙分子在b处势能最小,且势能为负值

4 温度和温标

第4节温度和温标 一、状态参量与平衡态 1.热力学系统 通常把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学系统。 2.外界 指系统之外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物体的统称。 3.状态参量 描述系统性质的物理量,常用的物理量有几何参量体积V、力学参量压强p、热学参量温度T。 4.平衡态 系统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各部分的状态参量达到稳定的状态。 二、热平衡与温度 1.热平衡:两个相互接触的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参量不再变化。 2.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3.热平衡的性质: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4.温度:表征互为热平衡系统的共同热学性质的物理量。 三、温度计与温标 1.常见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2.温标

(1)摄氏温标 一种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_℃,水的沸点为100_℃。在0 ℃和100 ℃之间均匀分成100等份,每份算做1 ℃。 (2)热力学温标 现代科学中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摄氏温度的-273.15_℃为零值,它的一度等于摄氏温度的一度。 (3)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 ①摄氏温度:摄氏温标表示的温度,用符号t表示,单位摄氏度,符号为℃。 ②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标表示的温度,用符号T表示,单位开尔文,简称开,符号为K。 ③换算关系:T=t+273.15_K。 1.自主思考——判一判 (1)平衡态是一种理想状态。(√) (2)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系统具有相同的热量。(×) (3)现代技术可以达到绝对零度。(×) (4)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都是从零开始的。(×) (5)0 ℃的温度可以用热力学温度粗略地表示为273 K。(√) (6)温度升高了10 ℃也就是升高了10 K。(√) 2.合作探究——议一议 (1)一根长铁丝一端插入100 ℃的沸水中,另一端放入0 ℃恒温源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温度随铁丝有一定的分布,而且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状态是否为平衡态? 提示:这种状态不是平衡态,只是一种稳定状态,因为存在外在因素的影响。 (2)当系统处于平衡态时,系统的所有性质都不随时间变化,是绝对不变的吗? 提示:不是。平衡态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任何系统完全不受外界影响是不可能的,即使系统处于平衡态,仍可能发生偏离平衡态的微小变化。 (3)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温度这个概念。 提示:宏观上,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温度反映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高中物理选修3-3“分子动理论”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3“分子动理论”知识点总结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单分子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 (2)1mol 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2316.0210A N mol -=? (3)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 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a.分子质量:mol A M m N = b.分子体积:mol A V v N = c.分子数量:A A A A mol mol mol mol M v M v n N N N N M M V V ρρ==== 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 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是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所示。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在图1图象中实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当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坐标 r距离时,分 0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 r的数量级为 10 r位置叫做平衡位置。当分子距离的数量级大于 10 m,相当于 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了

温度与温标教案

7.4 温度和温标 学习目标 1、知道是状态参量,什么是平衡态 2、理解热平衡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体会生活中的热平衡现象。了解热力学温度的应用 3、理解温度的意义 4、知道常见温度计的构造,会使用常见的温度计 5、掌握温度的定义,知道什么是温标、热力学温标,以及热力学温度的表示。理解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转换关系。 学习重、难点 热平衡定律又叫热力学第零定律是本节的重点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完成、教师点拨 知识链接 1.初中物理中对“温度”的定义是: 2.摄氏温标是如何规定的? 3.你还知道哪几种温标?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仔细反复研读教材初步掌握本节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状态参量:在研究系统的各种性质(包括几何性质、力学性质、热学性质、电磁性质等等)时需要用到一些物理量,例如,用体积描述它的几何性质,用压强描述力学性质,用温度描述热学性质,等等。这些,叫做系统的状态参量。 2、平衡态与非平衡态(可以举例说明什么是平衡态与非平衡态) 【补充说明】 ①在外界影响下,系统也可以处于一种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但这不是平衡态。比如:一根长铁丝,一端插入1000C的沸水中,另一端放在00C恒温源中,经过足够长时间,温度随铁丝有一定的分布,而且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状态不是平衡态,只是一种稳定状态,因为存在外界的影响,当撤去外界影响,系统各部分的状态参量就会变化。 ②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组成系统的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只是分子运动的平均效果不随时间变化,表现为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而力学中的平衡是指物体的运动状态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③平衡态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任何系统完全不受外界影响是不可能的。系统处于平衡态时,由于涨落,仍可能发生偏离平衡状态的微小变化。 3、两个系统达到了热平衡是指 【说明】热平衡概念不仅适用于相互作用的系统,也适用于两个原来没有发生过作用的系统。因此可以说,只要两个系统在接触时他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我们就说这两个系统原来是4、热平衡定律又叫,其内容表述为: 。 5、温度的概念:

温度与温标知识点总结

热和能 5.1温度、温标 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叫做热现象。 2、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3、温度计: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温度就要使用的专用测量工具。 4、温标:要测量物体的温度,首先需要确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叫做温标。 (1)摄氏温标:单位:摄氏度,符号℃,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中间10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 (a )如摄氏温度用t 表示:t=25℃ (b )摄氏度的符号为℃,如34℃ (c )读法: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2)热力学温标:在国际单位之中,采用热力学温标(又称开氏温标)。单位:开尔文,符号:K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273K 。热力学温度T 与摄氏温度t 的换算关系:T=(t+273)K 。0K 是自然界的低温极限,只能无限接近永远达不到。 (3)华氏温标: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水的沸点为212℉,中间 18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华氏温度F 与摄氏温度t 的换算关系:F=59 t+32 5、温度计 (1)常用温度计:构造:温度计由内径细而均匀的玻璃外壳、玻璃泡、液面、刻度等几部分组成。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常用温度计内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6、正确使用温度计 (1)先观察它的测量范围、最小刻度、零刻度的位置。 实验温度计的范围为-20℃-110℃,最小刻度为1℃。 体温温度计的范围为35℃-42℃,最小刻度为0.1℃。 (2)估计待测物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 (3)温度及的玻璃泡要与待测物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容器底与容器侧面)。

高中物理考点知识归纳《分子动理论》

高中物理考点知识归纳《分子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一般是10-10 m.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①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可以彼此进入对方中去.温度越高,扩散越快.②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微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对微小颗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造成的,是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的宏观反映.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的变化快,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物体的内能 (1分子动能: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在热现象的研究中,单个分子的动能是无研究意义的,重要的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2分子势能: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分子势能随着物体的体积变化而变化.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对实际气体来说,体积增大,分子势能增加;体积缩小,分子势能减小. (3物体的内能:物体里所有的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4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具有内能的同时可以具有机械能,也可以不具有机械能. 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其本质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2热传递:其本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但有本质的区别. 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4 温度和温标

开尔文和热力学温标 开尔文勋爵(Lord Kelvin)原名汤姆逊(William Thomson ,1824-1907),英国物理学家。1848年,开尔文在他的一篇短文《基于卡诺的热的动力论和雷诺观察的计算所得的绝对温标》中,建立了热力学温标,亦称开氏温标─与测温物质的性能无关的绝对温标(读数原点是温度的绝对零度)。开尔文依据足热力学第二定律,特别是卡诺循环的效率与工质性质无关的原理。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或开)定为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6.2731 。 开尔文原名汤姆逊,1824年6月26日生于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一个数学教师教庭。 开尔文幼年丧母,父亲对孩子们十分疼爱,从6岁起开尔文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学习数学。1832年,父亲应聘出任格拉斯哥大学的数学教授。8岁的开尔文和10岁的哥哥杰姆就获准在大学里旁听数学、电学课程。小兄弟俩很争气,不仅学会了基本知识,而且还自制了莱顿瓶、伏打电堆等实验器材。1834年开尔文10岁,正式考入格拉斯哥大学预科学习,成为当时世界上年龄最小的大学生。他15岁获得大学物理奖,16岁获得天文学奖,并且因为写了一篇题为《地 球的图形》的论文,获得了大学金质奖章。1841年,他考入剑桥大学,17岁开始研究电磁学和热学,并转赴巴黎,在雷诺的实验室工作。1845年,他以数学考试第二名,史密斯奖金考试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1846年,22岁的开尔文受聘任格拉斯哥大学自然哲学(即物理学)教授。任期一直延续到1899年退休,长达53年。在他任教不久,就用个人菲薄的积蓄在一间废弃的酒窖里建起了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1851年,开尔文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866年,由于装 设大西洋海底电缆有功,被英国政府封为爵士。1877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外国院士。1890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1892年,维多利亚女王封他为男爵。开尔文本是流经格拉斯哥大学校园的一条小溪的名字,他亲自选定这一名字为其称号,称为开尔文男爵,以后他就改名为开尔文o 1904年

大学物理知识点整理

一、质点: 是物体的理想模型。它只有质量而没有大小。平动物体可作为质点运动来处理,或物体的形状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是也可近似为质点。 二、力: 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为接触作用与场作用。在经典力学中,场作用主要为万有引力(重力),接触作用主要为弹性力与摩擦力。 1、弹性力:(为形变量) 2、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永远与相对运动方向(或趋势)相反。 固体间的静摩擦力:(最大值) 固体间的滑动摩擦力: 3、流体阻力:或。 4、万有引力: 特例:在地球引力场中,在地球表面附近:。 式中R为地球半径,M为地球质量。 在地球上方(较大),。 在地球内部(),。 三、惯性参考系中的力学规律牛顿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时,。牛顿第一定律阐明了惯性与力的概念,定义了惯性系。 牛顿第二定律: 普遍形式:; 经典形式:(为恒量)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物体低速运动()时所遵循的动力学基本规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四、非惯性参考系中的力学规律 1、惯性力: 惯性力没有施力物体,因此它也不存在反作用力。但惯性力同样能改变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运动状态,这体现了惯性力就是参考系的加速度效应。 2、引入惯性力后,非惯性系中力学规律: 五、求解动力学问题的主要步骤 恒力作用下的连接体约束运动:选取研究对象,分析运动趋势,画出隔离体示力图,列出分量式的运动方程。 变力作用下的单质点运动:分析力函数,选取坐标系,列运动方程,用积分法求解。 第3章机械能和功 一、功 1、功能的定义式: 恒力的功: 变力的功: 2、保守力 若某力所作的功仅取决于始末位置而与经历的路径无关,则该力称保守力。或满足下述关系的力称保守力:

高中物理-温度和温标练习

高中物理-温度和温标练习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 1.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达到热平衡后,它们具有相同的物理量是( C ) A.质量B.密度 C.温度D.重力 解析:由热平衡的定义可知,C选项正确。 2.(浙江宁波高二检测)下图是四种测液体温度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D ) 解析: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必须置于液体中,而且不能与器壁接触,只有D正确。 3.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 C )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 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的温度 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提出,立即从瓶外观察

温度计的示数 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 解析:要测量冰下水的温度,必须使温度计与冰下的水达到热平衡时,再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可隔着冰又没法直接读数,把温度计取出来,显示的又不是原热平衡下的温度,所以A的做法不正确,C的做法正确,D的做法不正确,B的做法也失去了原来的热平衡,水瓶提出后,再用温度计测,这时,周围空气也参与了热交换,测出的温度不再是冰下水的温度了。 4.关于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D ) A.某物体摄氏温度为10℃,即热力学温度为10K B.热力学温度升高1K等于摄氏温度升高1℃ C.摄氏温度升高10℃,对应热力学温度升高283K D.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温标不同,两者表示的温度无法比较 解析: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T=t+273.15K,所以选项A错误;对于T=t+273.15K,有许多同学错误地认为可变形为ΔT =Δt+273.15K,而认为C选项正确,实际上ΔT=T2-T1=t2-t1=Δt,即用摄氏温度表示的温差等于用热力学温度表示的温差,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C、D错误。 5.两个原来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分开后,由于受外界的影响,其中一个系统的温度升高了5 K,另一个系统的温度升高了5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A.两个系统不再是热平衡状态 B.两个系统此时仍是热平衡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