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 赵翼

论诗 赵翼
论诗 赵翼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

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

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流芳百世)数百年。

赏析:

第一、二句诗人指出,即使是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篇也有历史局限性。

第三、四句诗人呼唤创新意识,希望诗歌写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演习守旧。

世人常常用这句诗来赞美人才辈出,或表示一代新人替换旧人,或新一代的崛起,就如滚滚长江,无法阻拦。

写作特点:诗歌语言浅近,直抒胸臆,作者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为例,评价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伟大成就。接着笔锋一转,发表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卓越见解:随着时代发展,诗歌创作也要推陈出新,不能停滞不前。每个朝代都会有新人涌现,发展、创作是作者论诗的核心与灵魂。

简评:

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诗人。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本诗虽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句表达了文学创作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的主题思想与中心。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式。他通过对诗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顾,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为古人是从。诗歌也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注解:风骚: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文学史上,“风骚”是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的并称。而“风骚”传统则是在《诗经》和《楚辞》的影响下发展形成的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优良传统,即代表《诗经》的《国风》所形成的“风”诗传统和代表《楚辞》的《离骚》所形成的“骚”诗传统。

所谓的“风”诗传统,就是世代相传的现实主义的精神。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式再现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真实的、具体的、形象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国风》中的民歌和二雅中的卿士大夫政治讽喻诗就集中体现了这种现实主义的精神。在内容上,它们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批判现实;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它们善于用朴素的文风、简洁的语言、巧妙的比兴,塑造出真实、自然而生动的形象,描绘出亲切感人的生活画面,来抒发情怀,反映现实。而这也就是“风”诗传统,即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主要特征。后世文学中继承发展了“风”诗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的主要有:两汉乐府民歌、建安曹魏时代的文人诗歌、北朝民歌、唐代杜甫的“诗史”作品、中唐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宋代以王禹偁作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诗歌、金元之际元好问的诗歌等。元代关汉卿的杂剧、清代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虽然不是诗歌,但是也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

所谓的“骚”诗传统则是充满激情和幻想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积极浪漫主义的原则是“力图加强人的生活意志,在他的心中唤起他对现实和现实的一切压迫的反抗”。诗人屈原的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集中地体现了这种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这表现在《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在内容上,《离骚》表现了屈原的进步理想以及他对进步理想九死不悔的孜孜追求。这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本质。在艺术手法上,屈原一方面采用丰富的神话素材,通过自由的幻想,来构成一个奇特的神话世界,借此表现诗人内心的矛盾冲突和上天入地地求索以及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另一方面还礼利用发展了民歌的比兴手法创作了一个“香草美人”的世界以此来象征他与楚国腐朽黑暗势力的斗争是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的斗争。《离骚》这种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丰富的幻想和热情,表现作者对进步理想的执着追求的特征,也就是“骚”诗传统,即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的主要特征。这种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也在后世薪火相传,汉代的辞赋家贾谊、建安时代的曹植、正始时期的阮籍、两晋六朝时的左思、鲍照、盛唐的李白、中唐的李贺以至宋代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派、明清的小说家吴承恩、蒲松龄,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发展了这一优良传统。

这里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赵翼简介_赵翼的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

赵翼简介_赵翼的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 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清代诗人、史学家。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三大史学名著。 赵翼的诗代表作品: 《论诗》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赵翼。其古诗全文如下: 李杜诗篇万古传,如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翻译】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野步》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赵翼。其古诗全文如下: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仗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翻译】

料峭的寒风催着换上了厚衣服,到附近的郊区原野去游玩。秋风最爱多管闲事了,它一来,不但把枫叶变红,还把人的头发变白了。 《赤壁》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赵翼。其古诗全文如下: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苍浪。 【翻译】 又到了当年赤壁之战前曹操横槊赋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时节了,但大地上已经没有魏国了/a/zhaoyihtm;放眼大江依然东去,如果周瑜般的人物又在那有?三国时期的人物千秋永在,这一片大好河山,只不过是历经百战的一片战场。 《山行杂诗》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赵翼。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云才滃起,顷刻雨点飘。 乃知云变雨,不必到层霄。 只在百丈间,即化甘澍膏。 君看云薄处,曦影如隔绡。 自是此雨上,仍有赤日高。 《后园居诗》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赵翼。其古诗全文如下:

论诗 赵翼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 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 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流芳百世)数百年。 赏析: 第一、二句诗人指出,即使是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篇也有历史局限性。 第三、四句诗人呼唤创新意识,希望诗歌写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演习守旧。 世人常常用这句诗来赞美人才辈出,或表示一代新人替换旧人,或新一代的崛起,就如滚滚长江,无法阻拦。 写作特点:诗歌语言浅近,直抒胸臆,作者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为例,评价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伟大成就。接着笔锋一转,发表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卓越见解:随着时代发展,诗歌创作也要推陈出新,不能停滞不前。每个朝代都会有新人涌现,发展、创作是作者论诗的核心与灵魂。 简评: 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诗人。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本诗虽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句表达了文学创作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的主题思想与中心。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式。他通过对诗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顾,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为古人是从。诗歌也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注解:风骚: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文学史上,“风骚”是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的并称。而“风骚”传统则是在《诗经》和《楚辞》的影响下发展形成的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优良传统,即代表《诗经》的《国风》所形成的“风”诗传统和代表《楚辞》的《离骚》所形成的“骚”诗传统。

赵翼简介

论诗(五首) (清)赵翼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赵翼(1727年(年)~1814年(年)1月10日)清代、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着《》与《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着。 代表诗作 《咏史》 淝河百丈水汤汤,千古南朝托战场。 空国而来骄必败,背城能战弱为强。 《澜沧江》 绝壁积铁黑,路作之字折。下有百丈洪,怒喷雪花热。 《山行杂诗》 山云才滃起,顷刻雨点飘。乃知云变雨,不必到层霄。 只在百丈间,即化甘澍膏。君看云薄处,曦影如隔绡。 自是此雨上,仍有赤日高。 《渡太湖登马迹山》 元气混茫间,雄观上碧孱。无边天作岸,有力浪攻山。

村暗杨梅树,津开苦竹湾。离家才廿里,垂老始跻攀。 《闲居读书六首选一》 后人观古书,每随己境地。譬如广场中,环看高台戏。 矮人在平地,举头仰而企。危楼有凭槛,刘桢方平视。 做戏非有殊,看戏乃各异。矮人看戏归,自谓见仔细; 楼上人闻之,不觉笑喷鼻。 《后园居诗九首选一》 有客忽叩门,来送润笔需。乞我作墓志,要我工为谀。 言政必龚黄,言学必程朱。吾聊以为戏,如其意所需。 补缀成一篇,居然君子徒。核诸其素行,十钧无一铢。 其文倘传后,谁复知贤愚?或且引为据,竟入史册摹。 《窗鸡》 喌呼来矮屋西,可怜啄食只糠粞。有时竟日无人喂,犹奋饥肠尽力啼。《一蚊》 六尺匡床障皂罗,偶留微罅失讥诃。一蚊便搅一终夕,宵小原来不在多。《西湖杂诗六首选一》 一抔总为断肠留,芳草年年碧似油。苏小坟连岳王墓,英雄儿女各千秋。《古来咏明妃杨妃者多失其平,戏作二绝选一》 鼙鼓渔阳为翠娥,美人如在肯休戈?马嵬一死追兵缓,妾为君王拒贼多。

赵翼《论诗》原文+赏析

赵翼《论诗》原文+赏析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 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 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赏析】 第一、二句诗人指出,即使是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篇也有历史局限性。 第三、四句诗人呼唤创新意识,希望诗歌写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

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演习守旧。 世人常常用这句诗来赞美人才辈出,或表示一代新人替换旧人,或新一代的崛起,就如滚滚长江,无法阻拦。 写作特点 诗歌语言浅近,直抒胸臆,作者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为例,评价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伟大成就。接着笔锋一转,发表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卓越见解:随着时代发展,诗歌创作也要推陈出新,不能停滞不前。每个朝代都会有新人涌现,发展、创作是作者论诗的核心与灵魂。 简评 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诗人。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本诗虽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句表达了文学创作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的主题思想与中心。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式。他通过对诗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顾,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为古人是从。诗歌也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注解】 风骚:指作品在文学界的地位及其影响. 在中国文学史上,“风骚”是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 辞的《离骚》的并称。而“风骚”传统则是在《诗经》和《楚辞》的影响下发展形成的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优良传统,即代表《诗经》的《国风》所形成的“风”诗传统和代表《楚辞》的《离骚》所形成的“骚”诗传统。 所谓的“风”诗传统,就是世代相传的现实主义的精神。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式再现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真实的、具体的、形象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国风》中的民歌和二雅中的卿士大夫政治讽喻诗 就集中体现了这种现实主义的精神。在内容上,它们正视现实、描写

野步(赵翼)全诗赏析,原文翻译

野步(赵翼)全诗赏析,原文翻译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仗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料峭的寒风催着换上了厚衣服,到附近的郊区原野去游玩。秋风最爱多管闲事了,它一来,不但把枫叶变红,还把人的头发变白了。 注释 峭寒:料峭 红他枫叶白人头:这是名句。意思是:(秋风)把枫叶变红,却把人的头发变白了。更是感叹时间不饶人。 鉴赏 绝句就是截句,从律中截出两联,单独成诗,可以把不必要的部分删去,只突出精华的内容。由于形式适合,有相当一部分绝句是着眼于奇想巧思的,前两句交代,后两句用奇,此诗即如此。 峭寒催换木棉裘,寥寥数字,勾勒出了较长一段时间里的心理状态。催者,催促,催逼,仿佛料峭秋寒正不停地催促诗人换上棉袄。在这里,诗人赋予了峭寒一个独立的人格,它想用寒冷逼迫诗人换衣,诗人不肯,它便更添寒冷,诗人仍不肯,它便一冷再冷,再冷,再冷,诗人不得已,只好屈服。实际上,峭寒是没有人格的,更不可能故意与诗人作对,诗人这样写,是把自身的感情外施于物,通过自

己与峭寒的交锋表现内心复杂的情感。诗人为什么不肯换上棉袄呢?可能有多种原因,但结合后文来看,最可能的就是诗人认为多穿衣服是年老体衰的表现,他不肯服老,所以不愿听任峭寒摆布,但最终还是无奈投降了。倚杖郊原作近游。倚杖是说腿脚不便,近是指无力走远。那么,大冷的天,诗人为什么要去野步呢?他在秋风萧瑟中,又将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诗人笔下的秋风,仿佛成了一个讨人厌的家伙,它萧萧地吹,不停地吹,吹红了湛湛青枫,吹白了满头乌发,诗人对这秋风,不禁发出一句管闲事的牢骚来。如果说前面的催字还不是那么明显的话,那么这里的移情于物就十分突出了。本来秋风没有感情,也不好管闲事,枫叶之红、青丝之白,都与秋风没半点关系,诗人发此怪怨,实属无理。但越是无理,越是有情,诗人自入秋以来,一直不堪寒冷,再加上年事已高,感伤之情就从没断过,此刻他看到瑟瑟作响的红叶,一腔悲怀再也把持不住,便冲秋风抱怨道:你怎么这么好事!这里的秋风,实际上已经超出它本身的含义,成为了整个、甚至永远无情地流逝着的时间的代表,正是无情的岁月逼红了枫叶,也催老了诗人。诗人此处将自己的感情外化为原本无辜的秋风,以蓄意悖理的手法,让衰凉之感直达读者心灵深处,仿佛读者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老者,在秋风中不禁洒泪。 综合全诗来看,最核心的无疑是后两句,但前两句也不应忽视。应该说,如果没有前面两句的交代和铺垫,后面的感情不可能抒发得

赵翼论诗

[标签:标题] 篇一:《论诗》赵翼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赏析一: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赏析二: 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作者介绍: 赵翼(1727~1814) 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 赵翼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 他论诗也重"性灵",主创新,与袁枚接近。他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也不满王士□、沈德潜的"神韵说"与"格调说"。他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闲居读书作六首》之 五)"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所著《瓯北诗话》,系统地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等十家诗,他重视诗家的创新,立论比较全面、允当。 赵翼存诗4800多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如《古诗十九首》、《闲居读书六首》、《杂题八首》、《偶得十一首》、《后园居诗》等,或嘲讽理学,或隐寓对社会的批评,或阐述一些生活哲理,颇有新颖思想。七古如《将至朗州作》、《忧旱》、《五人墓》,七律如《过文信国祠同舫庵作》、《黄天荡怀古》、《赤壁》等,都有特色,并在造句、对仗方面见出功力。另外,造语浅近流畅,也是一大优点。其诗的缺点,是有时议论过多,过于散文化,形象性较差。赵翼的文学著作有诗集53卷及《瓯北诗话》。史学著作有《二十二史札记》、《陔余丛考》、《檐曝杂记》、《皇朝武功纪盛》等 诗论》解诗,深刻透彻而又奔放洒脱,充满了圣知的光照,体现了形象与思辨的完美结合,前无古人,后继者亦难以望其项背。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所以我们说,《诗论》是真正的

诗词鉴赏: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诗词鉴赏: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论诗五首·其二 清代: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数百年。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以前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 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 传数百年(流芳百世)。 注释 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才人:有才情的人。 风*: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后来把关于诗 文写作的事叫“风*”。这里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 和长远影响。 “风*”注解 风 *: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长远的影响。 在中国文学,“风*”是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的并称。而“风*”传统则是在《诗经》和《楚辞》的影响下 发展形成的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优良传统,即代表《诗经》的《国风》

所形成的“风”诗传统和代表《楚辞》的《离*》所形成的“*”诗传统。 所谓的“风”诗传统,就是世代相传的现实主义的精神。现实主 义的基本原则是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式再现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真实的、具体的、形象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或 本质的某些方面。《国风》中的民歌和二雅中的卿士大夫政治讽喻诗 就集中体现了这种现实主义的精神。在内容上,它们正视现实、描写 现实、揭露现实、批判现实;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它们善于用朴素的 文风、简洁的语言、巧妙的比兴,塑造出真实、自不过生动的形象, 描绘出亲切感人的生活画面,来抒发情怀,反映现实。而这也就是“风”诗传统,即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主要特征。后世文学中继承发 展了“风”诗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的主要有:两汉乐府民歌、建安曹 魏时代的文人诗歌、北朝民歌、唐代杜甫的“诗史”作品、中唐白居 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宋代以王禹偁作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 诗歌、金元之际元好问的诗歌等。元代关汉卿的杂剧、清代曹雪芹的 小说《红楼梦》虽然不是诗歌,但是也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 所谓的“*”诗传统则是充满*和幻想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积极浪漫主义的原则是“力图增强人的生活意志,在他的心中唤起他 对现实和现实的一切压迫的反抗”。诗人屈原的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集中地体现了这种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这表现在《离*》的思想 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在内容上,《离*》表现了屈原的进步理想以 及他对进步理想九死不悔的孜孜追求。这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本质。在 艺术手法上,屈原一方面采用丰富的神话素材,通过自由的幻想,来 构成一个奇特的神话世界,借此表现诗人内心的矛盾冲突和上天入地 地求索以及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另一方面还礼利用发展了民歌的比 兴手法创作了一个“香草美人”的世界以此来象征他与楚国腐朽黑暗 势力的斗争是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的斗争。《离*》这种在现实生活的 基础上,以丰富的幻想和热情,表现作者对进步理想的执着追求的特征,也就是“*”诗传统,即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的主要特征。这

赵翼的名诗《论诗五首》(其二)阅读

赵翼的名诗《论诗五首》(其二)阅读《论诗五首》(其二) 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赏析】 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的主张,即提倡在诗词创作上要有时代 精神和创新观念。诗人先提出“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这个观点,认为李白、杜甫的诗歌虽流传千古,无人能敌,不过,就 是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这里是说,即使是李白、 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篇也有历史局限性。当然,作者意在 引出后两句,并非刻意厚古薄今,鄙薄李白杜甫。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两句,揭示出全诗的主题 思想:国家代代都会涌现出一批批人才,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 年而已。所以,诗歌应随着时代而持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应 求新求变,创造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不必唯古人是从。 扩展阅读:赵翼的文学成就 赵翼论诗重“性灵”,主创新,与袁枚接近。他反对明代前、后 七子的复古倾向,也不满王士禛、沈德潜的“神韵说”与“格调说”。他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闲居读书作六首》之五)“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 百年。”(《论诗》)所著《瓯北诗话》又名《瓯北诗钞》,系统地 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等十家诗,他重视诗家的创新,立论比较全面、允当。

赵翼存诗4800多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如《古诗十九首》、《闲居读书六首》、《杂题八首》、《偶得十一首》、《后园居诗》等,或嘲讽理学,或隐寓对社会的批评,或阐述一些生活哲理,颇有 新颖思想。七古如《将至朗州作》、《忧旱》、《五人墓》,七律如《过文信国祠同舫庵作》、《黄天荡怀古》、《赤壁》等,都独具特色,并在造句、对仗方面见出功力。另外,造语浅近流畅,也是一大 优点。其诗的缺点,是有时议论过多,过于散文化,形象性较差。赵 翼的文学著作有诗集53卷及《瓯北诗钞》。赵翼与袁枚、张问陶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 扩展阅读:赵翼的著作 赵翼史学著作有《二十二史札记》、《陔余丛考》、《檐曝杂记》、《皇朝武功纪盛》、《瓯北诗钞》等。因为《二十二史札记》 把《旧唐书》、《旧五代史》罗织在内,实际为廿四史。他单披阅廿 四史就达3200卷,加上正文和夹注中引用的稗史笔记4000多种,工 作量浩瀚。赵翼从40多岁动笔,到1796年方完成。成书时他已经是 七旬老翁了。 《廿二史札记》一书考证史籍著述体例的演变和历史事实的真相,显示出特有的经世意识和对大量历史问题的深刻见解,堪称是乾嘉朴 学时代创造性思维的出色成果。赵翼生前史学著作因与时风不同而未 受重视。死后多年,却声名大涨,梁启超以为赵翼“用归纳法比较研究,以观盛衰治乱之原”。《二十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三大史学名著。 后来,人们常常引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两句,来赞美人才辈出,或表示一代新人替换旧人,或新一代的崛起,就如 滚滚长江,无法阻拦。

赵翼《论诗》原文、译文、赏析

赵翼《论诗》原文、译文、赏析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译文: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人的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赏析一: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赏析二: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作者介绍: 赵翼(1727~1814)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赵翼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他论诗也重"性灵",主创新,与袁枚接近。他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也不满王士□、沈德潜的"神韵说"与"格调说"。他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闲居读书作六首》之五)"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所著《瓯北诗话》,系统地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等十家诗,他重视诗家的创新,立论比较全面、允当。赵翼存诗4800多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如《古诗十九首》、《闲居读书六首》、《杂题八首》、《偶得十一首》、《后园居诗》等,或嘲讽理学,或隐寓对社会的批评,或阐述一些生活哲理,颇有新颖思想。七古如《将至朗州作》、《忧旱》、《五人墓》,七律如《过文信国祠同舫庵作》、《黄天荡怀古》、《赤壁》等,都有特色,并在造句、对仗方面见出功力。另外,造语浅近流畅,也是一大优点。其诗的缺点,是有时议论过多,过于散文化,形象性较差。

论诗赵翼

《论诗(清赵翼)》赏析及练习 赏析 论诗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诗叫做“风骚”。这里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鉴赏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 第一、二句诗人指出,即使是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篇也有历史局限性。第三、四句诗人呼唤创新意识,希望诗歌写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因循守旧。世人常常用这句诗来赞美人才辈出,或表示一代新人替换旧人,或新一代的崛起,就如滚滚长江,无法阻拦。 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诗人。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本诗虽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句表达了文学创作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的主题思想与中心。 诗歌语言浅近,直抒胸臆,作者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为例,评价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伟大成就。接着笔锋一转,发表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卓越见解:随着时代发展,诗歌创作也要推陈出新,不能停滞不前。每个朝代都会有新人涌现,发展、创作是作者论诗的核心与灵魂。 【鉴赏关键点】只有创新,才能领时代风骚。 【思想内容】此诗旨在于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而非贬低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名句赏析】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认为,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练习 1、清朝赵翼《论诗》:常用来赞美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诗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可清人赵翼却在《论诗》中另辟蹊径,用“,”道出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风骚的创作真谛。 3、这首诗中“李杜”指的是唐朝的李白和杜甫,“风骚”原来指《诗经》里的“国风”和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翻译赏析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翻译赏析 论诗清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作者简介] 赵翼(1727——1814),字耘松,一字云崧,号瓯北,晚号三半老人。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人。早年家境清贫。自六岁起,即随在私塾任教的父亲就读于外。十二岁为制举文,一日能成七艺,人皆奇之。十五岁,父卒,迫于生计艰难,他接过父业,挑起生活重担。十九岁入府学,成为秀才。在此后的数年中,他一直应聘为富家课徒。乾隆十四年(1749年),私塾职被解雇,饥寒驱迫他离家北上,投奔作幕于京城的亲戚。时年二十三岁。抵京后,赵翼以其文才受知于刑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刘统勋。刘文正公延至家,纂修《国朝宫史》。翌年秋,他在顺天乡试中一举克捷,中乾隆庚午科北榜举人。由于主考官汪由敦的器重,自同年冬起,赵翼在结束《国朝宫史》的编写之后,又被聘入汪氏幕署。汪氏家中富于藏书,加以汪由敦本人深于文学,又极爱赵才。积以日月,赵翼的诗文修养不觉大进。在此期间,赵翼虽在会试中边遭败北,但仍然以文理畅通而先后考取礼部教习、内阁中书。乾隆二十一年,入直军机。此时正值清廷兴兵征计西北准噶尔,军事文书往返频繁,为赵翼崭露头角提供了良机。尹文端公、傅文忠公咸倚重之。其扈从行在,或伏地草奏,下笔千言,文不加点,一切应奉文字,几非君不办。辛巳(乾隆二十六年)成进士。殿试拟第一,高宗以清代陕西未有元,因取第三,卷互易,即王文端也。授翰林院编修。以后数年,他相继

参加了《平定准噶尔方略》和《御批通鉴辑览》两部官修史书的编写,还数度主持乡会试事宜。乾隆三十一年冬,出任广西镇安知府。地固边徼,虽民淳讼简,而仓谷出入,吏缘为奸;为痛革其弊,民大悦服。寻奉特旨,令赴滇参军事,筹划与缅甸的战事。说经略:大兵欲渡戛鸠河,则偏师宜由蛮暮老官屯进,庶两军可互为声援。功卒以济。一年后,复返镇安。乾隆三十五年,调守广州。获海盗一百八人,按律皆当死,乃条别其轻重,戮其魁,馀多遣戍。未几,擢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七年十月,他当初在广州处理失误的一桩旧案被朝廷追究,受到降一级调用的处分,当路将奏留,以母者力辞。归里侍养者五年,暨终制,遂不复出。乾隆四十五年五月,他取道山东赴京,打算在宦海竞渡中再决雌雄。行至台儿庄,忽患风疾,双臂不能自主,他只好向命运屈服,掉头南归。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十余年的归隐生涯。乾隆五十二年,闽督李侍尧征台湾,道常州,邀往赞画。李素精严,君则济以宽大。时兵将云集,群谓不日荡平;君独难之,亟清密调粤兵为备。及兵败,李乃服其先见。事平,欲奏起,仍坚辞。既归,复以着述自娱。主讲安定书院。往来常苏间,所至名流倾倒,传写诗篇,江左纸贵。与钱塘袁枚、铅山蒋士铨齐名,如唐之"元、白".而君高才博物,既历清要,通达朝章国典,尤邃于史学,非袁、蒋所及也。家居数十年,手不释卷。所撰《廿二史札记》三十六卷,钩稽同异,属辞比事;其于前代弊政,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又撰《陔馀丛考》四十三卷、《檐曝杂记》六卷,虽未逮《日知》《养心》,并足为多闻之助。其馀《皇朝武功纪盛》四卷,亦征史才。所为诗,无不如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翻译赏析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翻 译赏析 论诗清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作者简介] 赵翼(1727——1814),字耘松,一字云崧,号瓯北,晚号三半老人。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人。早年家境清贫。自六岁起,即随在私塾任教的父亲就读于外。十二岁为制举文,一日能成七艺,人皆奇之。十五岁,父卒,迫于生计艰难,他接过父业,挑起生活重担。十九岁入府学,成为秀才。在此后的数年中,他一直应聘为富家课徒。乾隆十四年(1749年),私塾职被解雇,饥寒驱迫他离家北上,投奔作幕于京城的亲戚。时年二十三岁。抵京后,赵翼以其文才受知于刑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刘统勋。刘文正公延至家,纂修《国朝宫史》。翌年秋,他在顺天乡试中一举克捷,中乾隆庚午科北榜举人。由于主考官汪由敦的器重,自同年冬起,赵翼在结束《国朝宫史》的编写之后,又被聘入汪氏幕署。汪氏家中

富于藏书,加以汪由敦本人深于文学,又极爱赵才。积以日月,赵翼的诗文修养不觉大进。在此期间,赵翼虽在会试中边遭败北,但仍然以文理畅通而先后考取礼部教习、内阁中书。乾隆二十一年,入直军机。此时正值清廷兴兵征计西北准噶尔,军事文书往返频繁,为赵翼崭露头角提供了良机。尹文端公、傅文忠公咸倚重之。其扈从行在,或伏地草奏,下笔千言,文不加点,一切应奉文字,几非君不办。辛巳(乾隆二十六年)成进士。殿试拟第一,高宗以清代陕西未有元,因取第三,卷互易,即王文端也。授翰林院编修。以后数年,他相继参加了《平定准噶尔方略》和《御批通鉴辑览》两部官修史书的编写,还数度主持乡会试事宜。乾隆三十一年冬,出任广西镇安知府。地固边徼,虽民淳讼简,而仓谷出入,吏缘为奸;为痛革其弊,民大悦服。寻奉特旨,令赴滇参军事,筹划与缅甸的战事。说经略:大兵欲渡戛鸠河,则偏师宜由蛮暮老官屯进,庶两军可互为声援。功卒以济。一年后,复返镇安。乾隆三十五年,调守广州。获海盗一百八人,按律皆当死,乃条别其轻重,戮其魁,馀多遣戍。未几,擢贵西兵备

《论诗》赵翼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赏析一: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赏析二: 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作者介绍: 赵翼(1727~1814) 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 赵翼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 他论诗也重"性灵",主创新,与袁枚接近。他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也不满王士□、沈德潜的"神韵说"与"格调说"。他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闲居读书作六首》之五)"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所著《瓯北诗话》,系统地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等十家诗,他重视诗家的创新,立论比较全面、允当。 赵翼存诗4800多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如《古诗十九首》、《闲居读书六首》、《杂题八首》、《偶得十一首》、《后园居诗》等,或嘲讽理学,或隐寓对社会的批评,或阐述一些生活哲理,颇有新颖思想。七古如《将至朗州作》、《忧旱》、《五人墓》,七律如《过文信国祠同舫庵作》、《黄天荡怀古》、《赤壁》等,都有特色,并在造句、对仗方面见出功力。另外,造语浅近流畅,也是一大优点。其诗的缺点,是有时议论过多,过于散文化,形象性较差。 赵翼的文学著作有诗集53卷及《瓯北诗话》。史学著作有《二十二史札记》、《陔余丛考》、《檐曝杂记》、《皇朝武功纪盛》等 诗论》解诗,深刻透彻而又奔放洒脱,充满了圣知的光照,体现了形象与思辨的完美结合,前无古人,后继者亦难以望其项背。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所以我们说,《诗论》是真正的诗的哲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