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的思考及建议

辍学问题是每个学校都存在的问题,相比较而言,这个问题在农村中学较为突出。虽然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法》的全面实施,“两基”的达标,农村中地区的义务教育普及率较之前已经明显上升。但尽管如此,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辍学问题在农村中学里并不能完全杜绝。

针对学生辍学这种现状,本人根据所在以及调查周边地区学校的情况,发现农村地区的辍学问题都很严重,特别是寒假春节之后,很多学生在各种环境的影响下,迟迟未能返校。因此学校积极组织老师到学生家里去动员学生,然而,从动员的情况来看,效果不容乐观。在这部分学生中,大部分已经外出打工。而较少部分学生直接不愿意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究其原因,无外乎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1、“打工潮”的冲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对农村的诱惑和依赖也越来越大,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挣回了大把的钞票,一些学生看到许多不读书的人照样也能赚钱,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不由也动了心,所以便放弃学业,加入了打工者的行列。

2、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将大量人才推向市场,大中专毕业生不再分配就业,少了这种所谓的“铁饭碗”的保障,并且毕业生数量又呈现逐年递增之势,这些原因使得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有些大学毕业生毕业了找不到工作,还走打工这条路。这种社会现实无疑极大地挫伤了那些梦想通过求学改变现状的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因此导致部分学生失学。

3、考取“重点班”困难较大。当前初中生人数较多,而本县高级中学分布较少,招生人数虽然多,但是想进入重点班机会较小,如果进入普通班考大学的希望不大,尤其是对于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难以通过这座独木桥。基于这种情况,部分学生料想升高中没有希望,便早早就辍学了。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存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劣对

孩子成长至关重要。从调查家访的情况来看,辍学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家庭环境一般都比较复杂,学生辍学现象之所以长期存在,与学生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1、家长文化素质较低。在农村大多数家长识字很少,有的父母甚至没读过书,文化素质较低,缺乏最基本的法律常识,不知道适龄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教育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由于文化素质低,在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时,他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他们只关心孩子考了多少分。如果成绩不理想,有的家长认为他们的孩子不是读书的料,读与不读无所谓;家长更不会想到孩子在读初中时,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还是像以前一样教育孩子,而孩子认为家长不理解自己,成绩逐步下降,最后辍学。

2、家长外出打工对子女的影响。现在,农民工大量进入城市,很多农村学生的家长都到外地打工去了。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有的和叔叔阿姨一起生活,有的就一个人在家。这些学生缺少关爱,也缺少父母的监督,这样孩子就有足够的自由空间,也很容易被诱惑,由于没有了他人的监督,成绩就很容易下降。

3、家长的观念对学生的影响。在农村,挣钱很难,因此部分学生的家长对钱看得很重,认为上学浪费钱,上学没用。现在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一事实,更让很多家长坚定了他们的想法是正确的,所以还不如早些出去挣钱补贴家用。由于家长这些观念的存在,他们的观念也影响了他们的子女。

三、学校原因

现在在农村地区,由于实行了九年义务制教育,免交学杂费。所以基本上不存在因经济原因而导致学生辍学。学生辍学主要是因为其学业成绩在群体中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而这在教育内部主要是教育机会不均等和制度化教育的弊端造成的。

1、教育资源配置不均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城乡办学条件相差甚远。这就形成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景象”:县城重点校教学设施齐全、资料丰富,条件好、实力足、师资强,升学率相对也高;而乡村学校则严重匮乏教育资源;

在农村中学从来没有什么特长学习,教学设备跟不上,专业的教师更没有配备齐全,一律就是那些所谓的主科。教师的福利待遇相对较低,教师普遍情绪低

落,优秀教师严重外流。任何人都很难想象在贫乏的教育资源上能办出高质量的教育,贫乏的教育资源会造就更多的不合格学生,而后进生或辍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输在了起跑线上。稍微成绩好一点的学生都到好中学读书,剩下的就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这也在另一方面造成其高辍学率的一个原因。

2、强行划分重点班和普通班

农村初中教育不平等现象还表现在划分重点班和普通班。现在,教育主管部门都有规定,不能划分重点班和普通班,但很多学校采取牺牲大多数成绩中下等者而保全30%左右的学习尖子组成重点班,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以最优的师资组合,最佳的班级环境,保证重点班的“升学率”。本来学生的普遍成绩就不是很好,但是由于这种划分更加造成了普通班学生的不良学习情绪。全是学习不好的或不爱学习的,会影响整个班的学习氛围,形成破罐破摔的情形。这种将后进生置于“另类”,以不平等于其他学生的方式对待的做法,是他们走向辍学的重要原因。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自身在学习动机、心理等方面消极的反应是其辍学的最根本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绩差、厌学。

现在农村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厌学。由于现在是选拔式教育,为了中考,学校要加大学生的课程质量,学生的课程负担重,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课程偏难,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缺少监督,放松自己,放任自己,导致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如果没有人鼓励他们,老师也没有及时的引导鼓励,他们很快就会由成绩差到厌学。很容易导致他们真正的厌学,后就辍学。

2、想早些出去挣钱。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去打工,这些同学回来一个比一个变化大,而上学的农村中学生面对学习压力不说,零花钱少,衣着也很破旧,加上身边的同龄者打工的描述,他们很快就对外出打工充满了向往,就更没有心思学习了。

五、对策、建议

1、加大力度用政府手段进行控辍保学

从法律上看,每个适龄儿童都应该完成义务教育,这是法律规定的,每个人都知道,但是如果儿童没有完成义务教育辍学了,谁来承担,这没有法律细则规定。《义务教育法》规定,家长、监护人保障未成年人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但是,家长、监护人没有做到时,由谁来强制监督执行,再不执行,又怎么办,这没有规定。

另外,好几部法律都有禁雇用童工的规定,但规定是规定,在经济大发展的今天,童工现象却很普遍。不管是对学校、家长还是相关部门,都应该有明确详细的监督机制。

2、学校管理要以学生为本,细化教育改革

第一、学校要进一步明确学方向和育人目标。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固然重要,但要使农村孩子个个升高中读大学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必需的人才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适应当前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

第二、转变学生为“跳出农门”而读书的观念,树立“科教兴农、建设家乡”的思想。让学生明白读书不仅是为了升学,也是建设农村、建设家乡的需要,并非考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有文化,懂技术,靠自己勤劳和智慧致富,同样是个人才。

第三、采取措施,培养学习兴趣,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要科学按排课时,合理设置课程,学校要确保学生课前、课后和节假日的休息娱乐时间,不得利用这些时间给学生补课。严格控制书面作业和家庭作业量。要确保活动课程的开设,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其次、不得划分重点班和普通班,让学生都有均衡的条件,和谐学习。

再次、学校教育应该面向体学生,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尊自信的支点、寓教于乐,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要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全面地轻松活泼地发展,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考评学校纳入学校考评中,在各级各类检查评比中,要根据辍学生多少给学校打分,排名次,论奖惩。

总之,“辍学问题”是当前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学生都不在学校了,谈何教育!”只要政府、社会和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把农村中学辍学的现象降到最低,为新农村建设培育出更多的人才。

农村地区初中生辍学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湖南学院 自学考试 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农村地区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 分析及对策思考 二○一二年四月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010 届毕业生) 助学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专业:教育管理 题目:农村地区初中生辍学的原 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学生姓名:张芷娴 考籍号: 913610200059 指导教师:杨晴 职称:讲师 2012年4月8日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助学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专业:教育管理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 (2010 届) 题目:农村地区初中生辍学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助学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专业:教育管理 学生姓名:张芷娴 班级:自考12班考籍号:913610200059 指导教师姓名:杨晴职称讲师 最终评定成绩 2012 年 4 月

摘要 由于地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农村地区的学校学生辍学现象普遍很严重。调查资料表明,主要是由于农村经济条件困难、教育资源的落后以及缺乏、学生厌学以及长辈对学习方面的思想认识没有到位等。想要改善这几点得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改善:强化教育扶贫力度、加强教育部门的责任、提高教学质量等。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辍学,原因,对策 ABSTRACT Because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between different areas, in rural areas, students drop out of school phenomenon common is very serious. Survey data show that is mainly due to the rural economy, education resources behind the difficulties and the lack of a, students and to study the elder rejects ideological awareness not reach the designated position, etc. Want to improve this time from the several aspects of improving: improved education poverty relief,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s responsibilit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so on. Keywords: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lassroom discipline, problem, countermeasure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 石慧敏 内容摘要:现在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就是人们的本钱,是决定一个人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而作为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当然非学校教育莫属。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初中学校却存在着学生流失十分严重的现象。本文打算分析一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辍学原因 一、前言 据统计城市初中学生升学率一般都高于80%,而农村这一比例却不到城市一半甚至更低。这就意味着有相当部分的农村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不断的流失。就我所任教的班为例:初一入学时共有53人,而到了初二下期仅剩下46人。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通过调查我发现这其中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家庭因素、更有学生自己的因素。以下就从以上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由于受自己能力所限,其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望给予纠正。 二、正文 1 、社会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的改变,越来越重视金钱。并把金钱作为衡量评价一个人的最重要的标准。与此同时,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并且就业难这一现象也十分突出。因此“读书无用论”也甚嚣尘上。因此广大农村学生受上述观点的影响,许多学生选择了辍学、打工挣钱。 同时学校因素也是导致学生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学校存在管理水平差、教师素质不高、教育内容和方法落后等现象。导致学校教学质量低下,很难

吸引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造成学生在校无所事事、没有目标。最终导致因为成绩下降而辍学。 作为学校因素中的另一个方面,不良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也是导致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通过调查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我发现班上辍学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存在着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有的学生与校外不良少年为伍;有的学生性格孤僻不善于和同学交往致使自己始终游离于集体之外;还有的学生不喜欢老师甚至和老师唱反调或者经常被老师忽略等诸多原因的影响。致使许多学生无法正常的完成自己的学业。 2 、家庭原因 农村学生的大量流失不仅仅是因为社会原因,和家长也存在着很大的关系。众所周知农村家长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这一现象,甚至有的根本就没有读过书。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去辅导孩子的成绩,因此就对子女学习放之任之。甚至有的家长还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认为有没有文化都一样,早就做好了让子女辍学的打算。 另一方面,在农村挣钱很困难。许多家长把钱看得很重要,认为学生上学浪费金钱没有用。同时又存在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一客观事实。于是就更让许多家长坚定了“读书无用”的观点是正确的。由于家长们存在着这些不正确的观念。时日长久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从而造成子女也接受了“读书无用论”,并最终导致辍学现象的产生。 3 、学生自身原因 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我们也知道内因决定外因。上面我们只是分析了学生的外因,但是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学生自己,主要是他们自身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我就谈谈学生辍学的内因:首先学习成绩差,厌学思想严重。通过调查本班辍学的学生的成绩,我发现辍学的90%都是成绩较差的。他们要么是因为基础太差、要么是因为行为习惯不好、要么是被沉重的课程压得喘不过气来。都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觉得学校生活比坐牢都还痛苦(学生原话)。于是导致了学生的大量辍学。特别是越到高年

辍学原因及分析

导致“李飞飞、李雪娇、李佳奇、卢珺伟、朱会波” 等学生辍学原因分析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会、经济、教育、家庭、文化等各个方面,导致李飞飞、李雪娇、李佳奇、卢珺伟等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一)厌学调查显示,厌学是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的最主要的直接原因。农村初中辍学生中,多数对学习产生一种厌恶的心理,由厌学走向辍学。学生之所以厌学,是“应试教育”给他们带来的极大压力,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几乎构成一种威胁。追求升学率的后果之一就是学生压力加重。在以上这些辍学生中,多数认为自己学习负担很重或比较重。学习压力经常压得学生没有自由的喘息时间。学困生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三重“歧视”,对老师和同学的态度、行为异常敏感,不仅易受伤害,而且极度自卑,在家中还会经常受到恨铁不成钢但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的家长的伤害。对一个幼小的心灵来说,还有什么比离开学校更好的逃避方法呢?考试经常排名次,班主任评语措辞又很严厉,家长看到成绩后表现出失望和不满,致使学生压力过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最后没办法干脆放弃学业。 (二)初中学生厌学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学习没有兴趣。另外,农村师资质量不高,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学生的兴趣逐渐减少的原因之一。农村学校课程与农村儿童生活经验相疏远,偏重书本知识,忽视实践和技能操作,普通教育的内容与职业教育内容未能沟通与相互渗透,引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三)观念落后、错位在农村,农民的观念并没有也不会随着农村的发展而同步改变。落后、错位的观念依然支配着他们的教育行为。长期落后、贫困的农村环境以及不平等的城乡待遇,作为父辈的农民,受尽了一辈子的煎熬,他们认为下一代改变这种命运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脱离农村,这是多数农民教子读书的价值观,也是多数农村孩子的价值追求。但应试教育给农村孩子带来的伤害比希望大得多。农村教育质量差,升学的机会远远不能和城市相比,每年能上大学的寥寥无几。农民普遍认为,中学学的东西农村用不上,如果“考不上学,还上这个学有什么用”,“能看个报、写个信就行了”,“什么时候种地都是种地,早种比晚种强”。 (四)经济困难农民家庭主要经济来源靠种地得到的收入,由于土地有限,而且多数靠传统方法耕作,收入更有限。我国农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农民家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报告人:张百学 一、论文名称: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研究 二、选题依据: 自实施义务教育以来,我国的控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辍学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甚至出现反弹现象。在农村,辍学者随处可见,有的是因为家庭贫困,有的是纯粹不想学习,厌学情绪严重,有的只是顺应当地的辍学“时尚” 等。这一切都应引起各方的关注,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孩子辍学,这样的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导致中小学生轰学的原因有哪些呢?如何防止学生辍学,提高巩固率是我们这次研究的目的。 三、相关理论研究概述:(过于简单,比如你查阅资料,一些专家、学者对辍学问题做过哪些研究?认为辍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要把这些总结陈述出来)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 年对193 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义务教育水平定在9 年或9 年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共136 个。当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第134 位。而实际上,很多国家离所定的目标相差甚远。在有资料可查的142 个国家和地区中,当年我国中等教育“毛入学率” 占世界第66

位,与当 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相比,这个位置是不低的。20 世纪90 年代初,我国政府按照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把2000 年实施基本“普九” 任务的地区分为三类。即占人口覆盖率85% 的地区要求达到“普九”目标;占人口覆盖率10%左右的经济比较困难的地区,则要求普及初等教育,即“普六”;占人口5% 左右经济很不发达的特别贫困的地区,只要求普及初小,即“普三” 或“普四”。所以,到2000 年底,实际上全国还有522 个县(旗、场)没有达到“普九”。即没有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仍存在着辍学现象。所以我们研究农村中学辍学问题、解决好辍学问题 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四、研究意义:(现实意义也要写的详细一些)现在国内各级教育部门对农村中学的辍学问题非常重视,每年都专门派调查组深入到各个农村中学调查各地的学生辍学情况,有些地区更是将巩固率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加入到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的考评中去。他们通过调查拿出了很多可行的措施,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好多地方辍学现象依然存在,彻底解决辍学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在解决的过程中遇到了好多的新的问题在等待教育部门去研究去深思。 五、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 六、论文结构: 1、概述国内农村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及学生辍学情况。 2、总结学生辍学原因。 一)家长的失望心理 (二)学生的厌学心理。 (三)教师的随意心理 (四)社会的谋利心理。 3、解决办法: (一)社会方面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的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问题的提出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关系到国家 民族兴衰成败的战略措施。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实现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重视教育,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在农村,中国也不例外,占全国大半人口的农村是中国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21世纪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如果大批学生中途辍学流入社 会半途而废就会造成大量新的文盲,普九成果就会付之东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差异突显,农村的发展的滞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的最大障碍,而农村教育的落后,农村人口素质的低下是农村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而农村初中生辍学又是农村教育的难点,目前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十分严重,已对我国的教育, 特别是农村教育构成严峻的挑战,因此这一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二、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教育状况已有了很大改善,但种种迹象表明它的现状仍不容 乐观。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仍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究竟是什么原因制约着农村地区九年义务 教育的全面普及与提高?经济问题如今是否依然存在?还是其他新的因素在影响着农村 地区中小学生辍学? 作为具有9 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在,无论是舆论方面还是政策方面都给予农村基础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重视。2006 年,国家开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这似乎昭示着,全国在“十一五”期间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计划已经拉开序幕,真正完全免费的全民义务教育似乎就要到来。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和研究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和问题,认真分析对策,探索农村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对于我们此行来说,是一项更加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所以,文章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的调查研究。找出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主要 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我们能够尽可能快的消除城乡差异,改变以往 " 城市取向 "的大一统教育模式 ,加强农村的经济、文化建设 , 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提高农民对义务教育重要 性的认识 ,加强义务教育法的执法检查力度 ,融洽师生关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尽早解决农村中小学生的辍学问题。 三、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综述)

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和对策 宜君县棋盘中学——陈建平 说到学生辍学,我们可能很自然地想起了贫困。但是国家近年来对贫困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经济方面的原因应有所缓解。可为什么许多农村初中的学生巩固率仍远远达不到98%呢?事实上,许多学生走出校门的主要原因是厌学。那么这些孩子们在学校为什么会感到厌学呢?我分析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是学校“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依旧停留在口号阶段。新课标要求学校和教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可现实中我们的教师是怎样对待学生们的呢?农村中学的教师仍以灌输、管教、批评主线,教师仍是神圣的说教者、权威者。教育形式还是教学生怎样接受压抑,怎样接受别人对自己强制。学校说什么是什么,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课堂上我们的教师使出浑身解数,不厌其烦的讲解,反复读背、一张接一张的习题……而学生面对这些枯燥的说教和反复乏味的刺激,很难让他们产生愉悦的感觉、对很难活跃他们思维的教学活动失去了兴趣。看到课堂上有很多学生在老师的全力讲解中打着瞌睡,就知道我们的学生有多么的厌学。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教师就与学生斗智斗勇。如果学生很不听话,他就有可能遭到教师的变相体罚甚至打骂。违纪学生的人格尊严就得不到尊重,心灵得不到关爱,逆反心理就很容易由此形成。于是有教师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 二是学校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淡化,学习兴趣在不经意间流失。

学生进入初中后,就要面对五大主科,八年级就是六大主科,而每一科都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学好的。但我们农村初中的教师特别是所谓的体、音、美、劳、生、地等小科教师更是珍宝,同时教学设施和教学仪器又是非常僵乏,甚至连录音机都难得有几台好的。一学年下来,那些特色的“小科”很难看到老师上一节课,也很难开一组学生的分组实验,尽管实验报告上填写得慢慢的。学校图书室一般也是摆设,有旧书无新书,有制度无人管理,自然学生就难得借到几本书。使学生的知识面受到严重的限制,也很自然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学生在最该产生兴趣的年龄阶段却失去了兴趣、再最喜欢动手的年龄没有动手,在最该了解世界形成人生观的时候没有看到几本好的课外书。于是兴趣在单调中平淡,在平淡中流失,在流失中寻找刺激。于是游戏机、网吧、甚至早恋等不该他们接触的东西进入他们的生活。我在这儿不是怪我们的教师,我们农村初中的教师每天的课程是很重的,一般正科加早中晚辅导,一周有二十节课左右。换药精心备课、批改作业,还要写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作业批改记录、教后记、学困生转化记录、各种计划、总结……教师的口和手闲着的时候本来就少。我们可以设想每一堂课在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情况下调动学生的兴趣,实现合作和探究,不花点心思备课是不现实的。在这样的重负下,教师们整天就像只陀螺在转,哪有精力和心思去精心准备呢?只有带着一脸的疲惫走进课堂,这哪有激情去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焰呢? 三是考试和升学也让学生的身心倍受煎熬。面对学校的考试评比,面对社会对孩子升学的关注。我们的各科教师迫于这些压力就必

基础教育论文(四篇)

基础教育论文(四篇) 农村初中生不愿参加中考的问题调查及原因分析 663312云南省广南县篆角乡初级中学陈福光 农村初中大多数毕业生不愿意参加中考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这也是大多数农村初中学校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难于破解的难题。近几年来,县教育局一再强调要提高我县初中毕业生的参考率,并把参考率作为校长任期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2009至2010学年,教育局给全县27所乡镇中心学校和县直各初中下达中考参考率是95%以上,尽管学校领导反复宣传,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一遍又一遍地作动员和鼓励,可是不管你怎么说,半数以上学生仍然选择不参加中考。年底考核时,没有一家能够完成此项工作,就连中考参考率居全县第二的篆角乡中心学校也只达到44.78%, 距离95%的任务还差50.22个百分点。据《广南县各学校2010年高中中专招生统一考试成绩统计表》显示,参加中考人数不足100人的学校全县就有6所,其中最少的一所学校仅有15人参加。 乘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东风,沿着广南教育“五大工程”的目标方向,借助篆角“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走在全县前列和初中教学质量一路攀升的契机。篆角乡中心学校教务处决定把农村初中大多数毕业学生不愿意参加中考这一问题当着一个重要课题来进行研究,以求能够尽快破解农村初中大多数毕业学生不愿意参加中考这一难题。 研究者认为,要求解这一难题就得先从了解学生不愿意参加中考原因入手。教务处于2010年10月18至19日对本校九年级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是否参加2011年中考、学习打算、家长是否支持参加中考、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是否关注、不想参加中考的原因是什么、对班级和学校管理的看法和建议等内容。我们还特地在“卷首”制作了“寒窗苦读,只为中考竞风流;人生苦短,莫让年华空虚度!”“中考是每一位学生的权利”等激励学生参加中考的话语。此次调查,共发放《篆角初中九年级学生中考问卷调查表》263份,收回257份。在257名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决定参加中考的有157人,占总数的61.08%;还没有最后确定的有10人,占总数的3.9%;决定不参加中考的有90人,占总数的35.01%。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学生不参加中考大多与家长有关,但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学生本人才是最终的决定者。我们通过问卷、家访、通话、短信、以及通过其他人侧面了解等形式对本届初三的257名学生的家长是否支持子女参加中考这一问题进行全面咨询,结果是支持的有241位学生的家长,占总数的93.77%;不支持的有14人,占总数的5.44%;不支持也不反对的2人,占总数的0.78%。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毕业生不愿意参加中考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家长,而在于学生本人。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初中生不愿意参加中考呢?在问卷调查和与学生的面谈中,我们了解到他们不愿意参加中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受“初中文化基本够用,多读也是无益”“读书无用”思想和“打工经济”影响。持这种想法的人还不少,约占不参加中考学生总数的50%。其实,这部分学生的想法也是有他们认为足够充分的理由的:参加一次中考至少要花上几百块钱,以后去读中职学校虽说国家有补助,但自己却又觉得太没劲,读中职不就是去学习打工吗?选择读高中吧,一年要花万把多块钱,有的学校收费名目多,

学生学生辍学情况及原因分析

学生学生辍学情况及原因分析 我校上学期人数为330人,本学期人数为326人,期中七年级、八年级人数没有变化,无一人辍学;九年级在七年级的入学人数为110人,本学期开学人数为108人。本学期七年级无异动情况;八年级转入1人,病休1人;九年级转入1人(杨雄:兴国学校转入),病休1人(王进猛:开学初意外摔伤),转出1人(陈长定:恩施土家族,系随亲转回原籍就读);流失3人(余仪、饶悦心、饶紫薇)。我校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认识水平等各方面的因素,流失率有所好转,但学生到九年级后还是有一定的流失,但同前几年相比有较大的改变。 一、学生辍学的原因 随着近几年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的实行以及农村人均收入的提高,我校学生辍学的原因已经由过去的经济原因占主导因素转变成了非经济原因占主导因素。虽然辍学有所减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校学生辍学现象还是存在。导致学生辍学的原因有哪些呢?我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点: 1、家长数素质非常低,看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赚钱工具,让孩子过早的承担生活的压力。特别是我乡每年年初有大量到东三省务工的人群,且每年年底回家都有七八万,多的十几万的收入,就算是一个刚毕业的初中生一年也有三四万的收入,部分成绩比较差学生家长和学生认为毕业后还是要外出打工,不如早点外出,读完九年级就要耽误一年的赚钱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导致我校九年级的学生一直是我校辍学最高的一个年级。 2、留守儿童一直是近几年我们教育上的痛,一方面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没有时间照顾他们。另一方面,负责照看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加上年龄偏大,时间和精力有限,带给孩子在学习上的帮助少之又少,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由此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放任自流,不服管教,甚至结帮拉派到处游荡,留恋于网吧,荒废了自己的学业。 3、有些农民文化程度低、目光短浅,送子女上学只是为了跳出农门,想法简单、现实。子女如果学习成绩不好,读书无望,父母就让其辍学,只要求会识字、算数就够了。另外,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等造成子女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加之学习成绩又不是太好,所以辍学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另外有些家长受到“读书无望论”的影

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根据省市2009年控辍有关文件的要求,开原市教育督导室于4月中上旬对全市初中辍学情况进行了调查。2008—2009学年度初开原市初中共有学生18396人,到目前累计辍学190人,辍学率为1.03%。辍学率虽在规定的控制范围之内,但绝对辍学量仍不能令人满意。为了分析初中辍学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教育督导室结合省市控辍监测点校的检查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设工作,开展了初中辍学原因的调查和分析,并具体研究、探讨了控辍保学措施,并对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一、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 1、学习困难,导致辍学。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习的科目大幅增加,学生无法快速的接受如此之多的学习任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导致学生不会学习。初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反映:小学毕业生的各科平均成绩达到75—80分的学生才能很好地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而平均分在75分以下的小学毕业生占30%左右,这部分学生极易辍学。二是新的课程改革没有解决好农村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如:初中英语是在小学学两年英语的基础上进行的,但一些村级小学没有英语教师无法开英语课,这部分学生根本没有

英语基础,升入初中后不能适应,学习很吃力。三是初中教育仍然没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学困生”极易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三重“歧视”,在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情况下极易辍学。 2、厌恶学习,导致辍学。调查发现:辍学现象不仅仅发生在“学困生”身上,能跟上初中课程的中等生也出现辍学情况。当调查学习好的学生是否愿意学习时,一些学生的回答令人吃惊。他们说:谁愿意学习啊,太累了,压力太大了,我们一直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是家长期盼的眼神和我们自己想通过学习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学校课程与农村儿童生活经验相距较远,偏重书本知识,忽视实践和技能操作,普通教育的内容与职业教育内容未能沟通与相互渗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升学压力大,致使学习负担很重和心理负担比较重,学生身心疲惫。三是一些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唯书本、满堂灌、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厌恶学习,导致辍学。 3、升学无望,导致辍学。调查发现:众多的中等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感到前途渺茫。产生这种思想苗头的主要原因:一是现在的高中教育规模远远不能满足众多初中毕业生渴望进入高中阶段求学的需要,极其有限的高中到校指标,已经过早地、客观地把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排除在外了。二是许多中等专业学校逐步撤并变为高职院校,学生必须经

2014年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中学生辍学问题

2014年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中学生辍学问题 XX精心整理了《2014年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中学生辍学问题》, 望给大家带来帮助!XX精心整理了《2014年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中 学生辍学问题》,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必要手段。 在当代,一个人所获得的科学知识,绝大部分是通过受教育取得的。 所以,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如今是向世界发展时代,需要大量的人才。所以我国一直以来都教育问题。 并且于1986年4 月12 日,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1986年7月1 日实行。 反映了国家对下一代的关怀。 但是在我国仍然出现一部分人群为完成义务教育。 总的看来,我国的教育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农村。 半文盲的人群有一定的数量,中途辍学的人群仍然存在。这就令我们思考了,对我们在校的学生而言,中途辍学的中小学生与我们的年龄差不多,都生活在我们的周围。 当我们舒舒服服地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时。 那些已离开校园的他们现在在干什么呢?为此,我们小组对这样的课题作了一次调查

先将调查情况整理如下:一、我国目前中小学生中途辍学的基本情况 据悉字1994 年以来,全国中小学生入学率逐年增加,在校学生辍学率逐年下降。 但近年来农村,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又连年回升,2006 年已达到 5.47%。 从全国计算,即使每年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3%,一年也有100 多万人辍学。 这材料的数据是客观的,我国学生辍学率还会得到有效稳定的控制这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就全国而言,我国的教育制度还需完善。 二、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据调查,已知中小学生中途辍学的原因分别是:大约有15。 7%的学生是由于经济困难,有72.09%的学生是由于厌学而放弃,12.2%的学生是其他。 例如:有些学生父母产生读书无用论的封建观念,过者是一些地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产生松懈情绪,缺乏有效措施搞好普及工作,致使农村等地在校生辍学率反弹。 种种原因导致学生辍学。其中经济方面的原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任命的生活水平提高,逐渐得到解决。 因厌学而放弃的学生,我们深深地为他们感到遗憾

最新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及原因调查问卷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及原因调查问卷(社会) 第 1 题 [单项选择题]你目前的居住地是(必答) A、城市 B、农村 第 2 题 [单项选择题]曾经是否到过农村(必答) A、是 B、否 第 3 题 [单项选择题]你对农村中小学学生的辍学现象的了解程度如何(必答) A、很了解 B、有点了解 C、不是很清楚 D、不知道 第 4 题 [单项选择题]你觉得城市和农村相比,中小学学生辍学现象哪个更严 重?(必答) A、城市 B、农村 C、差不多 第 5 题 [扩展多项选择题]你觉得造成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的原因有哪些?(必答) A、经济状况不好 B、地理位置不好 C、师资缺乏 D、受教育观念淡薄 E、学生成绩较差 F、社会因素 G、重男轻女的观念H、其他 第 6 题 [扩展单项选择题]你觉得造成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必答) A、经济状况 B、师资薄弱 C、学生成绩跟不上 D、政府 法制不够健全其他 第 7 题 [扩展单项选择题]你觉得对中小学学生辍学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是(必答)家长B、老师C、学生自己D、社会E、政府 其他 第 8 题 [扩展多项选择题]你觉得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对学生可能造成什么影响? (必答) A、导致文化水平低下 B、加剧社会犯罪 C、不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D、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其他 第 9 题 [扩展多项选择题]你觉得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现象长期存在会造成什么后 果?(必答) A、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 B、导致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 C、影响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对下一代产生负面影响 E、加剧社会犯罪低龄化 其他 第 10 题 [单项选择题]你觉得要这种现象主要靠谁去改变(必答) A、政府 B、教育部门 C、学校 D、家庭 E、学生 F、社会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研究 洋口初中课题组姜海平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农村教育缺失、学生厌学、农民经济困难以及观念蔽障等。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对策,一是落实“三农”政策,强化教育扶贫力度;二是依法治教,加强政府责任;三是加快农村中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是建立大区域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发挥大区域的管理优势。 《九年制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为初中学生的入学率达到100%提供了法律保证,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初中学生的辍学仍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研究》的调查数据显示:吉林省某县2000级初中学生平均辍学率为48.5%。黑龙江省某县1999年入学的四年制初中学生总辍学率为67.86%,随机抽取河南省某县三个乡镇 1999年入学的初中学生,辍学率平均为42.68%。内蒙古自治区某旗1999级初中学生总辍学率为22.921%。由以上的材料可以看出,解读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真实原因,探讨解决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对策,提高人们对控辍迫切性的认识及控辍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对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有着普遍的重要意义。 时隔8年,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江苏,初中学生的巩固率仍很难达到98.5%,虽然有关的统计数字是令人满意的,但这些数字的真实性因为学校和地区的“面子”工程而大打折扣。此外,农村初中还有为数不少的隐性辍学学生。这些学生中有的由于家长反对其离开学校等原因,而留在学校,但不追求完成学业,也不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任务,而是只等着拿个毕业证。

我们对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的调查和分析显示,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会、经济、教育、家庭、文化等各个方面,导致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一)厌学 调查显示,厌学是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的最主要的直接原因。农村初中辍学生中,多数对学习产生一种厌恶的心理,由厌学走向辍学。学生之所以厌学,是“应试教育”给他们带来的极大压力,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几乎构成一种威胁。 “应试教育”对农村影响比较突出,在调查中, 73%的教师认为农村学校仍以升学为主,一切活动都围绕着升学率。学校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惟一指标也是升学率,多数县把各乡镇的中考升学率放在首位。追求升学率的后果之一就是学生压力加重。调查的辍学生中,多数认为自己学习负担很重或比较重。学习压力经常压得学生没有自由的喘息时间,除了晚作业外,很多学校都增加了午作业。对辍学生调查显示,由于考试压力而辍学的占89%,对在校生调查“学生辍学原因”时,认为考试压力大和学习太累失去了信心的,分别为89%和82%。 学困生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三重“歧视”,对老师和同学的态度、行为异常敏感,不仅易受伤害,而且极度自卑,在家中还会经常受到恨铁不成钢但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的家长的伤害。对一个幼小的心灵来说,还有什么比离开学校更好的逃避方法呢?考试经常排名次,班主任评语措辞又很严厉,家长看到成绩后表现出失望和不满,致使学生压力过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最后没办法干脆放弃学业。 初中学生厌学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学习没有兴趣。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习的科目一下子增加到至少7科,学生无法快速的接受如此之多的学习任务。学

中学生辍学社会实践报告【可编辑版】

中学生辍学社会实践报告 中学生辍学社会实践报告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必要手段。在当代,一个人所获得的科学知识,绝大部分是通过受教育取得的。所以,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如今是向世界发展时代,需要大量的人才。所以我国一直以来都关注教育问题。并且于1986年4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1986年7月1日实行。反映了国家对下一代的关怀。但是在我国仍然出现一部分人群为完成义务教育。总的看来,我国的教育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农村。半文盲的人群有一定的数量,中途辍学的人群仍然存在。这就令我们思考了,对我们在校的学生而言,中途辍学的中小学生与我们的年龄差不多,都生活在我们的周围。当我们舒舒服服地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时。那些已离开校园的他们现在在干什么呢?为此,我们小组对这样的课题作了一次调查。先将调查情况整理如下: 一、我国目前中小学生中途辍学的基本情况据悉字1994年以来,全国中小学生入学率逐年增加,在校学生辍学率逐年下降。但近年来农村,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又连年回升,201X年已达到 5.47%。从全国计算,即使每年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3%,一年也有100多万人辍学。这材料的数据是客观的,我国学生辍学率还会得到有效稳定的控制这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就全国而言,我国的教育制度还需完善。

二、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据调查,已知中小学生中途辍学的原因分别是: 大约有15。7%的学生是由于经济困难,有7 09%的学生是由于厌学而放弃,1 2%的学生是其他。例如: 有些学生父母产生“读书无用论”的封建观念,过者是一些地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产生松懈情绪,缺乏有效措施搞好“普及”工作,致使农村等地在校生辍学率反弹。种种原因导致学生辍学。其中经济方面的原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任命的生活水平提高,逐渐得到解决。因厌学而放弃的学生,我们深深地为他们感到遗憾。中小学生是含苞欲放的花朵,正是吸收养分的时候,而这群人放弃这种机会,实为可惜。我们不禁思量,到以后他们会后悔吗?还有一些封建的读书无用观念,是抹杀知识分子的郐子手,我们要相信,读书对我们自己是十分有益的。吸收知识是我们立足于科学的根基。 三、辍学人群的生活水平如何据调查,已知中小学生中途辍学后,大多数的人都投入了社会,为他们的工作、生活奔波。在辍学人群中,大概有1 5.8%的人群生活水平适于贫困,7 1.4%的人群的生活水平一般。比如,我们调查到的一位已辍学的女生。据她描述,她自己因成绩不理想,又加上佳丽还有一个弟弟要上学,生活水平一般。于是,父母让她早点出去工作,赚生活补贴。她曾经在2家食店里打杂工,现在是一位洗头妹。她说: “找工作很辛苦,找好的工作更困难,没有文凭就没有高薪工作,”是的,这个社会是现实的,没有知识,没有本领难以立足。当

关于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的思考及建议 辍学问题是每个学校都存在的问题,相比较而言,这个问题在农村中学较为突出。虽然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法》的全面实施,“两基”的达标,农村中地区的义务教育普及率较之前已经明显上升。但尽管如此,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辍学问题在农村中学里并不能完全杜绝。 针对学生辍学这种现状,本人根据所在以及调查周边地区学校的情况,发现农村地区的辍学问题都很严重,特别是寒假春节之后,很多学生在各种环境的影响下,迟迟未能返校。因此学校积极组织老师到学生家里去动员学生,然而,从动员的情况来看,效果不容乐观。在这部分学生中,大部分已经外出打工。而较少部分学生直接不愿意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究其原因,无外乎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1、“打工潮”的冲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对农村的诱惑和依赖也越来越大,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挣回了大把的钞票,一些学生看到许多不读书的人照样也能赚钱,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不由也动了心,所以便放弃学业,加入了打工者的行列。 2、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将大量人才推向市场,大中专毕业生不再分配就业,少了这种所谓的“铁饭碗”的保障,并且毕业生数量又呈现逐年递增之势,这些原因使得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有些大学毕业生毕业了找不到工作,还走打工这条路。这种社会现实无疑极大地挫伤了那些梦想通过求学改变现状的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因此导致部分学生失学。 3、考取“重点班”困难较大。当前初中生人数较多,而本县高级中学分布较少,招生人数虽然多,但是想进入重点班机会较小,如果进入普通班考大学的希望不大,尤其是对于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难以通过这座独木桥。基于这种情况,部分学生料想升高中没有希望,便早早就辍学了。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存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劣对

中学生辍学的现状分析

中学生辍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问题,是目前农村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它不仅对学生自身发展造成危害,加大了学校管理的难度,也为社会制造了不安定因素,直接影响达到和谐社会的促进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社会工作者应对农 村初中学生的辍学问题,应对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积极介入,并促使有关部门 ( 尤其是教育部门 ) 的重视,推动农村教育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必要手段。在当代,一个人所获得的科学知识,绝大部分是通过受教育所取得的。所以,教育是 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而我为是发展中国家,如今是向世界发展时代,需要大量的人才。所以我国一直以来都关注教育问题并出行了教育法,反映了国家对下一代的关怀,但在我国教育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农村。半文盲人群有一定数量,中途辍学人群仍然存在,这就令我们思考,对于我们在校学生而言,中途辍学的中小学生与我们年龄差不多,都生活在我们周围,当我们舒舒服服地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时,那些已经离开校园的他们在干什么呢?为此,我们将对中学生中途辍学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农村初中生辍学现状及特点: 农村初中生辍学现状: 近年来,党和国家政府对农村教育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和扶持,农村基础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各地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依然存在。教育部发布的《2005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该年度全国小学阶段年辍学率为 0.45%,初中阶段年辍学率为 2.62%。2006-2007 年连续两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 [4] 报》均没有公布年辍学率,却并不意味着已无中小学生辍学。 2001—2003 年,东北师范大学对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 北 6 省14 县的17 所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辍学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显示,平均辍学率超过40%,有的乡镇中学竟高达70%左右。黑龙江省政协2004 年 4 月至10月在哈、齐等市及所属市县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黑龙江“农村劳动力 中小学程度的为 31.1%,初中的为 49.3%,高中的为 9.7%,大专以上的为 0.5%,近80%的人中没有专业技能”。 2005 年 11 月 9 日新华社报道了河北威县农村学

中学生辍学

中学生辍学是制约“普九”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目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认真分析中学生辍学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依法制止辍学,是各级党政和全社会的“重中之重”,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中学生辍学原因分析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不少中学尤其是不少农村中学的年辍学率都超过了国家规定2%的标准,有的高达4%以上。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中学生辍学不仅发生在贫困地区,那些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也十分严重。可以说,中学生辍学现象,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严峻挑战,而且是对创建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严峻挑战。如果不采取重大措施加以制止,不仅影响“普九”和“普高”的顺利实施,丧失经过几十年努力取得的“两基”成果,而且将对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综合性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点。 1、家庭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存环境,家庭主要成员(家长或监护人)是孩子觉悟、提高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劣和家庭主要成员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辍学有36.25%的因素是因家庭原因造成的。一是家庭确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孩子就学的基本费用。家庭主要成员终日为生计而奔波,既没有精力照顾孩子,更没有足够的财力供孩子就学。更有甚者,孩子被认为是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强迫其中途退学,帮家庭劳动或经商。二是家长文化底蕴不足,就学意识差。他们以自己的经历对待孩子的成长,因而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一看到孩子升学无望或成不了什么“家”,就强迫孩子弃学从农、从工、从商,“早工作、早赚钱、早积累”。三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孩子每天放学后回到空荡荡的家中,缺乏双向的生活保护和教育扶助,性格孤僻,很少群体观念,稍有疏忽,便流落到社会上。四是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农村初中尤其是山区初中辍学的男女生比例高达1:1.5以上。多子女家庭中,绝大多数在条件不很充足的情况下,优先保男孩就读。五是拼搏型家庭。个别家庭的男女家长正值事业中期,忙于工作,没有拿出应有的精力教育孩子,没有很好的履行和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笔者从家庭原因的单项调查中,了解到部分学生的请假理由和没有完成作业的解释理由,令人啼笑皆非,又深感心酸。如,“爸爸妈妈晚上加班休息晚,早上没有提醒我,我还以为是周末,耽误了上学”。“爸爸妈妈又加班,有两道题不会做,没有人指导”等等。 2、社会原因。一是受社会用人制度的影响,使“读书无用论”再次抬头。长期以来,“学而优则仕”、“升学就业跳龙门”的思想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随着改革的深入,打破了“升学就业,国家安排工作”的观念。再加上近几年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暂时出现的企业破产、工人下岗、个别文化层次较低者发财致富等因素,致使新的“读书无用论”再次抬头,造成大量学生辍学。二是社会招用童工的影响。不少企业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违法廉价招用童工,加剧了学生的流失。三是受邻里子女辍学的影响,形成了学生辍学的自然群体。 3、行政原因。一是法制宣传不力。尽管国家先后颁布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但是由于宣传不深入,不持久,不少群众的教育法制观念和“普九”强制观念依然十分淡薄。二是执法措施不力。个别地方没有把制止学生辍学当作重要的政府行为,对辍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缺乏强制措施。

有效控制初中生辍学的途径和办法

有效控制初中生辍学的途径和办法 作者:石家富文章来源:咸丰县丁寨乡中心学校点击数:3019 更新时间:2008-12-8 13:44:22 动员适龄少年入学,依法控制在校学生辍学,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普及程度的重要工作。2000年以来,丁寨乡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丁寨乡中小学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为此做了许多事情,取得了明显成果,已经实现了适龄少年入学率95%以上,初中学生辍学率3%以下。但是,5%的适龄少年未入学和3%的初中学生辍学,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很不适应,对这些学生的家庭影响很大。解读我乡初中学生辍学的真实原因,探讨和解决我乡初中学生辍学的途径和办法,提高人们防流控辍的意识,增强人们防流控辍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推动我乡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初中学生辍学原因的调查和分析显示,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涉及社会、经济、教育、家庭、文化、学生个体差异等方面,但厌学是导致我乡初中学生辍学的最主要原因,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产生一种厌恶的心理,由厌学走向辍学。 1、学习成绩差。调查显示,辍学生中有5人属于成绩差的学生,占辍学生总数的7.4%,他们想读书,愿读书,但对老师和同学的冷漠态度和不良行为异常敏感,害怕家长“恨铁不成钢”的简单粗暴教育方式,对考试经常排名次,班主任评语措辞严厉而提心吊胆。面对老师、同学、家长的多重歧视,他们逐渐产生厌学情绪,选择逃避方法,干脆放弃学业,伤心地离开学校。 2、不想读书。调查显示,辍学生中有11人属于不想读书的学生,占辍学生总数的16.2%,这些学生的辍学与“应试教育”和家长要求有关,学校教师以学生升学为目标,一切活动都围绕着升学率。家长和社会评价也是以升学率为唯一指标,学校不得不把中考升学率放在首位。追求升学率的后果之一就是学生学生思想压力加大,学生负担加重。经常压得学生没有喘息时间,除了早、晚自习外,学校还增加了早早自习,晚晚自习,中午还要集中做作业。学生觉得学习太累,伤失了学习信心,含恨地离开学校。 3、不愿读书。调查显示,辍学生中有36人属于不愿读书的学生,占辍学生总数的53%,这些学生的辍学与教育有关,更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关。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习的科目一下子增加到7个统考科,学生无法快速的接受如此之多的学习任务。一科还没有学明白,另一科的内容就又上来了,好像有学不完的内容在等着自己,时间长了,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少,越来越觉得学习是—种负担。特别是英语、数学两科,新的课程改革没有解决好农村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小学英语的基础不好,升入初中后不能适应,学习很吃力。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难学得多。另外,现行课程与农村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不一致,偏重实践和技能操作,与多媒体或上网搜索有关,淡化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加之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不好,唯书本、满堂灌、题海战术,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弱,甚至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这些学生成绩下降后,搞学习的时间少了,违反纪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