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基本管理理论教案

第二章基本管理理论教案
第二章基本管理理论教案

第二章基本的管理理论

【教学目标】了解中西方早期的管理实践及思想;理解从管理实践及思想演变为管理理论的过程;掌握各种管理理论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的借鉴意义;西方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霍桑实验;中国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国外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难点】霍桑实验;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X理论、Y理论、Z理论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导入新课】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早期的管理实践活动,长期的实践活动,便在一些人头脑中形成不同的管理思想,而众多管理思想经过总结、提炼并系统化为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泰罗、法约尔、韦伯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及

管理理论的萌芽

一、西方管理理论的萌芽

(一)詹姆斯·斯图亚特:首次提出劳动分工的概念,认为工人因从事重复而更灵巧的工作,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附: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

(二)亚当·斯密(Adam Smith) ——《国富论》

1.第一次阐述了劳动分工理论,后来成为管理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2.“经济人”的观点。即人在经济活动中追求个人利益,社会上每个人的利益总是受到他们利益的制约,各人都需要兼顾到他人的利益,由此而产生共同利益,进而形成总的社会利益。

3.一国财富的取决于:

(1)该国从事有用劳动的居民占人口的比重;(2)这些人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巧、判断力高低。

例:亚当·斯密时代,欧洲一制针厂做劳动分工实验。每人做全部工序,平均每人每天完成200根;采用分工协作方式,每人每天完成48000根——提高工效240倍。

1.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的概念

在管理学上是两个相同的概念,指把组织的任务分解成若干更小的部分,个人专门从事某一部分的活动而不是全部活动的管理过程。

2.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的优点:

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灵巧性;有利用缩短时间;有利于降低培训成本;有利于使用专用设备;有利于完成复合目标

3.劳动分工与专业化分工的弊端:

分工会带来工作的单调;分工会阻碍内部员工的流动,降低其对组织变化的适应。

4.寻求平衡:

组织机构所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全面衡量分工的利弊,决

定分工的程度。考量组织分工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⑴充分发挥职能专业化的优点;

⑵只有存在“明显间隙”特点的工作才能分开

⑶要考虑组织成员的士气;

(三)小瓦特(watt)和小博尔顿(Boultou)

1800年接管工厂后,采用了早期科学管理措施:

1.组织市场调查。

2.编制生产计划;使用会计成本理念,可计算出每台机器的成本和每个部门的利润。

3.人事管理方面:进行工作效率研究;改进工资福利,建立一套职工的互助保险制度。

(四)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19世纪初最有成就的实业家之一,人事管理的创始人。主要观点:“人是环境的产物”,什么样的环境塑造什么样的人,只有处在适宜物质和道德环境下,人才能培养出好的品德。主要措施:

1.停止雇佣10岁以下的童工,将原童工送回学校学习

2.员工每天工作不超过10小时三刻钟

3.禁止对工人体罚

4.设立按成本向工人销售生活必需品的商店

5.建设工人住宅、修马路等

6.呼吁关注工人、改善劳动条件,用这种方法提高利润。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

一、泰罗及科学管理理论

1.泰罗生平

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出生于美国费拉德尔菲亚的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他年幼时就很爱好科学研究和实验,对任何事情都想找出“一种最好的办法”。

1875年一1878年期间,他在费拉德尔菲亚的一个小机械厂做学徒工。1878年进入费拉德尔菲亚的米德维尔钢铁厂当机械工人直到1890年,在此期间,他从一般工人先后被提拔为车间管理员、技师、小组长、工长、维修工长、制图部主任,并于1884(28岁)年被提升为总工程师。

在米德维尔钢铁厂的实践中。他感到当时的企业管理当局不懂得用科学方法来进行管理,不懂得各种程序、劳动节奏和疲劳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而工人则缺少训练,没有正确的操作方法和适用的工具,这些都大大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了改进管理,他从1880年开始,在米德维尔钢铁厂进行试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劳动所花的时间。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后来被称为“科学管理”或“泰罗制”的管理理论和制度。

1911年(55岁),发表著作《科学管理原理》

1915年(59岁),墓碑上刻上“科学管理之父”

2.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机器和机器体系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

泛,生产规模扩大,对企业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要求以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

美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南北战争以前,1851-1860年,大批移民来到美国,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本家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将非工业劳动力培训为熟练工人。

3.计件工资制

设立专门的制定定额部门

制定差别工资率

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根据职位和工种

(二)对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贡献:

1.在管理中提倡科学方法和他本人的科学实践精神

2.创造和发展了一系列有助于改善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局限:

1.对工人有错误的看法,假定其为“经济人”

2.不重视人群的社会因素

3.没有解决企业做为一个整体该如何管理的问题(关注操作过程和计划及现场管理)

案例: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ps)的科学管理

? 1.你如何认识UPS公司的工作程序?

? 2.UPS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

认识:

1.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代替老的单凭经验的做

法。

2.科学的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

3.与工人亲密合作,以保证一切都按制定的原则进行。

不足

管理过于严格,忽略员工作为“社会人”的特性。

二、法约尔与一般管理理论

亨利·法约尔的生平:

1841年,法约尔出生在法国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

1856—1858期间,他就读于里昂公立中等学校,

1858一1860年期间,他就读于圣艾蒂安国立矿业学院。

1860年毕业后,他进入科门特里富香博公司担任工程师,并显示出他的管理才能。

1868年,当该公司的财务状况极为困难,公司几乎濒于破产时,法约尔被任命为总经理。而到1918年法约尔77岁退休时,公司的财务状况已极为良好。

法约尔一生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860—1872年间的十二年。

一个等级较低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他于1866年被任命为科芒特里矿井矿长。

第二阶段:1872—1888年的十六年。

被提升为经理,领导一批矿井。他主要考虑的是决定这些矿井的

经济情况的因素。需从管理与技术方面考虑。

第三阶段:1888—1918年的三十年。

1888年,当公司处于破产边缘时,他被任命为总经理,关闭了一些经济效益不好的冶金工厂,并吸收资源丰富的新矿来代替资源枯竭的老矿。当法约尔75岁退休时,该公司已能在财务和经营上立于不败之地,至今仍是法国中部最大的采矿和冶金集团的一部分。

第四阶段:1918—1925年的七年。

1900年,他向“矿业和冶金协会”的会议提交了论行政管理的论文,开始系统地阐述他的行政管理的思想。在1908年的矿业学会五十周年大会上,他提交了论文《论管理的一般原则》;1916年,他在矿业学会公报上,发表了著名的管理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原理》。管理的五项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管理的14项原则:

1、劳动分工

2、权利和责任

3、纪律原则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7、人员的报酬

8、集中原则

9、等级制度 10、秩序原则 11、公平原则 12、人员的稳定 13、首创精神 14、人员的团结

一般管理理论的评价

1.提出了管理的“普遍性”。

2.管理理论更“一般性”。

3.为管理过程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不足:

管理原则缺乏弹性,以至于实际管理工作者无法完全遵守

三、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

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组织管理之父”。《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

历史背景:德国企业从小规模世袭管理,到大规模专业管理转变的关键时期。

权力的分类: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

1、组织中的人员应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

2、组织的结构是一层层控制的体系。

3、人与工作的关系。

4、成员的选用与保障。

5、专业分工与技术训练。

6、成员的工资及升迁。

?思考:韦伯的理想行政的管理制度是否适合中国?

第三节新古典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

一、行为科学的产生

1、霍桑实验

ⅰ照明实验

ⅱ福利实验

ⅲ访谈实验

ⅳ群体实验

二、行为科学早期理论—梅奥及人际关系理论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梅奥学说的评价

?贡献

1、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2、有效沟通是管理中的艺术方法。

3、企业文化——寻求效率逻辑与感情逻辑之间的动态平衡的有效

途径。

?不足

1、过分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2、过多的强调感情的作用。

3、过分否定经济报酬

案例:绣花厂引出的思考

问题:本案例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试根据霍桑试验的结论解释之。

二、马斯洛

A.H.Maslow:马斯洛(1908-197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马斯洛对人的动机持整体的看法,他的动机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论”。

三个基本假设

?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

?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到复杂的。

?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求。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

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

(1)生理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行方面的要求。

(2)安全上的需要。

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和威胁,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

(3)感情上的需要。

人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

的承认。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一切事情

奥尔德弗—ERG理论:

?生存的需要(Existence),心理与安全的需要。

?相互关系和谐的需要(Ralatedness),有意义的社会人际关系。

?成长的需要(Growth),人类潜能的发展、自尊和自我实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基本观点:

(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

(2)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

(3)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这种需求称为优势需求;只有尚未满足的才能成为激励因素。

三、麦格雷戈—X-Y理论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Mc Gregor,1906~1964) 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家,人性假设理论创始人,管理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X-Y理论管理大师。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是人际关系学派最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X-Y理论

X理论的主要内容

1.大多数人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地逃避工作

2.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也不喜欢负什么责任,而宁可让别人领导。

3.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都是自相矛盾的,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必须靠外力严加管制。

4.大多数人都是缺乏理智的,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而且容易安于现状。

5.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所以他们将选择那些在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

6.人群大致分为两类,多数人符合上述假设,少数人能克制自己,这部分人应当负起管理的。

X理论-管理方式:

1.管理人员关心的是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任务,他的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引、监督。

2.管理人员主要是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让人适应工作和组织的要求,而不考虑在情感上和道义上如何给人以尊重。3.强调严密的组织和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如工时定额、技术规程等。

4.应以金钱报酬来收买员工的效力和服从

Y理论的主要内容:

1.一般人并不是天性就不喜欢工作的,工作中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就象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工作可能是一种满足,因而自愿去执行;也

可能是一种处罚,因而只要可能就想逃避。到底怎样,要看环境而定。2.外来的控制和惩罚,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它甚至对人是一种威胁和阻碍,并放慢了人成熟的脚步。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完成应当完成的目标。

3.人的自我实现的要求和组织要求的行为之是没有矛盾的。如果给人提供适当的机会,就能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4.一般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仅学会了接受职责,而且还学会了谋求职责。逃避责任、缺乏抱负以及强调安全感,通常是经验的结果,而不是人的本性。

5.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在解决组织的困难问题时,都能发挥较高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性。

6.在现代工业生活的条件下,一般人的智慧潜能只是部分地得到了发挥。

Y理论-管理方式

1.管理职能的重点。在Y理论的假设下,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创造一个使人得以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发挥出职工的潜力,并使职工在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贡献力量时,也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此时的管理者已不是指挥者、调节者或监督者,而是起辅助者的作用,从旁给职工以支持和帮助。

2.激励方式。根据Y理论,对人的激励主要是给予来自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让他担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担负更多的责任,促使其工作做出成绩,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3.在管理制度上给予工人更多的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让工人参与管理和决策,并共同分享权力。

案例分析:海底捞的员工管理秘诀

思考题:

1.哪些人性假设理论在海底捞得到了应用?是如何应用的?

2.海底捞应用了哪些激励理论?是如何应用的?

3.海底捞的员工管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第四节现代管理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环境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许多研究人员就企业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经营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探索,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管理理论的丛林”。“管理理论丛林”是指许多研究人员就企业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经营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探索,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的理论观点和流派。

二、现代管理思想的新发展:

(一)非理性义倾向和企业文化

(二)战略管理思想

(三)企业再造理论

(四)“学习型组织”理论

(五)标杆管理理论

(六)4R危机管理理论

(七)虚拟企业

概念解释:

非理性主义倾向:管理的根本因素是人,因此应当以人为核心,发掘出一种新的活生生的人为重点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纯理性模式。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战略管理思想:

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是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企业再造理论:

背景: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美国企业为挑战来自日本、欧洲的威胁而展开探索。1993年,原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M.Hammer)博士与詹姆斯·昌佩(J.Champy)提出了企业再造理论。

含义:是指“为了飞越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business process)作根本的重新思考与彻底翻新”。

“学习型组织”理论

基本思想: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

五项技能: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案例分析:中国第一个学习型组织—联想

标杆管理理论:

标杆=榜样

海尔:OEC管理(其中“O”代表Overall(全方位),“E”代表Everyone(每人)、 Everything(每件事)、Everyday(每天),“C”代表Control(控制)、Clear(清理))

OEC管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虚拟企业:

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是当市场出现新机遇时,具有不

同资源与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开拓市场,共同对付其他的竞争者而组织的、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上的共享技术与信息,分担费用,联合开发的、互利的企业联盟体。

第五节中国主要的管理思想

一儒家管理思想核心:“人治”主义

“礼治”主义:即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

“德治”主义: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一)重政治而轻效益的偏向(二)重专制而轻民主的偏向

(三)重人情而轻法制的偏向(四)重情意而轻利益的偏向

(五)重均同而轻个性的偏向(六)重生产而轻流通的偏向

(七)重伦理而轻科学的偏向(八)重传统而轻变革的偏向

二道家管理思想:无为而治

1.道是宇宙的本体,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由以形成的最终根源。

2.“无为”是道或天道的一项重要属性,并非无所作为。人道要效法天道,就管理者来说,“无为”是指人适应自然,自觉服从客观规律的管理行为过程。

3.道家的管理宗旨就是通过“无为”,最后到达“无不治”的管理效果。

三法家管理思想:

“法”、“术”、“势”

“法”指法律、政治

“术”指办事、用人的方法和艺术

“势”指权力、权威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

(1)顺道:顺应客观规律

(2)重人:重人心向背,重人才归离

(3)人和:人际关系,团结

(4)守信:信誉

(5)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求实:实事求是

四邓小平的管理思想:

(一)民主法制建设是社会管理的根本。

(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为社会管理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三)保持社会稳定是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

(四)公平正义是社会管理的根本原则。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新趋势:

(一)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

(二)有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

(三)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变。

(四)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变。

(五)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